首页 > 文章中心 > 元素周期律教案

元素周期律教案

元素周期律教案

元素周期律教案范文第1篇

【关键词】高中化学;循环大课堂;导学案;自主合作;展示交流

一、课题提出

鉴于目前化学课时较少,而教学内容较多,学生自由支配时间较多,故提出该教学模式。

二、课题研究目标和内容

(1)目标:改革长期以来人们已经习以为常、旧的、传统的教育观念以及相应的教学与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科学探究能力,形成优秀的学习品质。

(2)内容:课堂教学模式。

三、研究基础

1、理论依据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借助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建构意义的方式而获得。对此我们作如下理解:其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学生是学习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这与自主学习所提倡的以学生为主体、在自主过程中获取知识的规律和研究的方法本质上是一致的,因此,自主学习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有益实践;其二,教师要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这与自主学习主张的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是学生自主学习过程重点引导者、帮助者、组织者、促进者相吻合。其三,建构主义提倡“情境”,多媒体技术与网络的特性与功能也有利于情境的创设,是建构主义学习环境得已实现的物质基础,这也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近年来逐渐引起人们广泛注意的重要因素。因此,我们认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奠定了自主学习理论的基础,是建立在现代学习理论基础上的科学学习观,使学生的学习能够面向未来的发展,是积极有意义的学习过程。

2、实践依据

全省全面推行素质教育,许多知名学校都有现成的成功经验。

四、研究方法

a)文献研究法:用以借鉴前人的研究成果,找到新的生长点和支撑性理论。

b)调查研究法:即对我校现有课堂教学模式进行访谈及问卷调查。

c)行动研究法:要求教师根据计划进行课堂教学研究。

d)经验总结法:要求教师在研究中不断反思,不断总结,积累资料,撰写论文。

五、课题研究的步骤

1.准备阶段(2010.10—2010.12)

(1)全体成员学习理论,收集资料,统一认识,形成课题研究方案。

(2)成立课题组,明确成员任务

2.实施阶段(2011.3—2011.7)

按研究目标、任务、各自进行实验,收集资料,写出中期成果,实验教案。

3.总结阶段(2011.9—2011.10)

全体成员进行总结、回顾、材料整理,写出研究论文,优秀教案,鉴定结题。

六、研究过程

(一)学习理论,提高认识,转变观念

我们课题组成立后,全组成员学习了大量理论书籍与相关论文、论著。课题组成员有了理论的武装,提高了认识,认识到必须转变观念,建立以"主导-主体"教学理论为指导,创建新型的教学结构和学科教学模式,倡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

(二)通过调查,了解学情,明确方向

(三)构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

“循环大课堂”五环节教学模式的教学结构包括:“学案导学、先学后教” “二次备课、以学定教” “课堂互动、探究提升” “反馈训练、体验成功” “循环课堂、再学再教”。

1、学案导学、先学后教

①提前下发导学案让学生自主学习②抽批部分学生的导学案,了解学情

2、二次备课、以学定教

针对导学案中学生集中暴露出的问题,展开第二次备课,分析出错原因,找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同时注意思维的拓展和提升以及矫正练习,真正把“三维目标”落到实处。

3、课堂互动、探究提升

①明确本堂课学习目标、任务②分组合作探究 针对学生普遍暴露出的问题,老师把它们整合后以问题的形式提出来展开小组讨论,让学生搞清到底是什么?究竟为什么?还有什么?③小组间展示交流,教师点拨 允许学生上台讲解或板演④归纳整合 帮助学生建立起知识结构⑤拓展提升 帮助学生掌握重点、突破难点、解决易混点,形成解题规律和技巧。

4、反馈训练、体验成功 通过典例剖析和针对练习,巩固所学知识与规律,体验成功的喜悦。

5、循环课堂、再学再教 布置下节学习任务,循环以上四个环节。

七、课题研究成果

(一)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能力

(二)提高学生科学探究能力

(三)教师课堂教学能力显著提高

(四)教师科研能力正逐步提高

(五)大面积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

八、教学反思

(一)教师负担过重问题 教师需要提前编制好导学案下发给学生,还要抽批部分学生的导学案,了解学情进行二次备课,劳动强度大。

(二)学生基础差影响自主学习问题 该模式应用于复习课更好一些。

(三)合作组的合理划分问题 每个学习小组,需要按学生的性别以及学习成绩A、B、C三个档次合理搭配,便于合作与竞争。

(四)学校对教师的考评问题 评价体系要跟上,教学改革成效显著的备课组学校要给予适当奖励。

附:高三化学一轮复习时我们备课组编制的一个导学案供参考,涉及内容:人教版高中化学 必修2第一章(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整合选修3第一章(原子结构与性质)有关内容。

元素周期表 元素周期律

【考试说明】

①了解元素周期律的实质。了解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和应用。

②以第三周期元素为例,掌握同周期内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③以IA族和VII族为例,掌握同一主族内元素性质递变规律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④了解元素电离能的含义,并能用以说明元素的某种性质。

⑤了解电负性的概念,知道元素的性质与电负性的关系。

【基础知识梳理】

一、元素周期表

1、结构特点:

2.画出元素周期表,标出周期序数、族序数、各分区和金属非金属的分界线,并填入前36号元素和IA、VIIA族元素符号。

3.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的关系:

(1)周期序数 ________; (2)主族序数 ________。

二.元素周期律

1、概念梳理

元素周期律:

实质:

第一电离能:

电负性:

对角线规则:

2、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

项目 同周期

(从左往右) 同主族

(从上往下)

核外电子排布

原子半径

主要化合价

原子得失电子能力

第一电离能

电负性

金属性非金属性

最高价氧化物水化物的酸碱性

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还原性

与氢气化合能力、置换氢的能力

【考点突破】

考点1 元素周期表

例1(江苏省海州测试)图中a、b、c、d、e为周期表前4周期的一部分元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b元素除零价外,只有一种化合价

B.五种元素中,c元素的性质最稳定

C.b、d气态氢化物溶于水,溶液的酸性:b > d

D.e元素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和不同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可能生成三种盐

【变式训练1】(江苏省淮安考试)A、B、C三种短周期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图所示,已知A、C可分别与B形成化合物X和Y,A与B的质子数之和为C的质子数,现有以下说法,其中判断正确的组合是( )

①B与C均存在同素异形体

②X的种类比Y的多

③沸点:A的氢化物小于C的氢化物

④C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能与A的氢化物形成三种盐

A.①②③④ B.②③ C.①②④ D.①④

考点2 元素周期律

例2 (09海南化学卷第10题)门捷列夫在描述元素周期表时,许多元素尚未发现,但他为第四周期的三种元素留下了空位,并对它们的一些性质做了预测,X是其中的一种“类硅”元素,后来被德国化学家文克勒发现,并证实门捷列夫当时的预测相当准确。根据元素周期律,下列有关X性质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A.X单质不易与水反应 B.XO2可被碳或氢还原为X

C.XCl4的沸点比SiCl4的高 D.XH4的稳定性比SiH4的高

【变式训练2】(山东理综第11题 4分)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反映了元素的原子结构和元素的性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同一元素不可能既表现金属性,又表现非金属性

B.第三周期元素的最高正化合价等于它所处的主族序数

C.短周期元素形成离子后,最外层电子都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

D.同一主族的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化学性质完全相同

考点3 元素“位—构—性”之间的关系

例3(09四川理综第10题)X、Y、Z、M是元素周期表中前20号元素,其原子序数依次增大,且X、Y、Z相邻。X的核电荷数是Y是核外电子数的一半,Y与M可形成化合物M2Y。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还原性:X的氢化物>Y的氢化物>Z的氢化物

B. 简单离子的半径:M的离子>Z的离子>Y的离子>X的离子

C. YX2、M2Y都是含有极性键的极性分子

D. Z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化学式为HZO4

【变式训练3】(北京理综化学第7题)W、X、Y、Z均为短周期元素,W的最外层电子数与核外电子总数之比为7:17;X与W同主族;Y的原子序数是W和X的原子序数之和的一半;含Z元素的物质焰色反应为黄色。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金属性:Y Z B 氢化物的沸点:X>W

C.离子的还原性:X>W D 原子及离子半径:Z>Y>X

【反馈训练】

1.(2011江苏高考5)短周期元素X、Y、Z、W、Q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图1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元素X与元素Z的最高正化合价之和的数值等于8

B.原子半径的大小顺序为:rX>rY>rZ>rW>rQ

C.离子Y2-和Z 3+的核外电子数和电子层数都不相同

D.元素W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比Q的强

2.(2011福建高考7)依据元素周期表及元素周期律,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A.H3BO3的酸性比H2CO3的强

B.Mg(OH)2的碱性比Be(OH)2的强

C.HCl、HBr、HI的热稳定性依次增强

D.若M+和R2-的核外电子层结构相同,则原子序数:R>M

3.(2011山东高考13)元素的原子结构决定其性质和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等于元素的最高化合价

B.多电子原子中,在离核较近的区域内运动的电子能量较高

C.P、S、Cl得电子能力和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均依次增强

D.元素周期表中位于金属和非金属分界线附近的元素属于过渡元素

4.(2011福建高考30,13分)

氮元素可以形成多种化合物。

回答以下问题:

(1)基态氮原子的价电子排布式是_________________。

(2)C、N、O三种元素第一电离能从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____。

元素周期律教案范文第2篇

[问题由来]

元素周期律是对元素性质呈现周期性变化实质的揭示,实现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学好元素周

期律是十分重要的。关于元素周期律的探究活动在教材上有,但是相关的习题很少见。笔者依据教材内容以及学生在探究活动中提出的问题设计了实验报告题的形式,并对元素周期表、元素化合物、实验操作等相关知识作进一步考查。

[问题]

某同学在做同周期元素性质递变规律分组实验时,设计了如左的实验报告,请你帮助该同学整理并完成试验报告部分内容。

[问题解析]

⑴由实验内容可以得到答案:比较同周期金属元素的金属性变化规律

⑵回忆实验内容的操作过程可以得知:①试管、②烧杯、③酒精灯

⑶实验现象:①浮在水面上,熔成小球,做不定向运动,直至消失,溶液变成红色;②有少量气泡产生,溶液变成浅红色;⑦生成白色胶状沉淀,继而沉淀消失

化学原理解释:①2Na+2H2O=2NaOH+H2;②Mg+2H2O2Mg(OH)2+H2;⑤2Al+6H+=2Al3++3H2; ⑥Mg2++2OH-=Mg(OH)2;⑦Al3++3OH-=Al(OH)3, Al(OH)3+OH-=AlO2-+2H2O

实验结论:金属性的强弱关系:Na>Mg>Al

⑷①有,将铝条放进稀盐酸(或氢氧化钠溶液)中待有大量气泡产生时取出,用蒸馏水洗涤

②不行,金属钠投入到MgCl2溶液中置换不出金属镁,金属钠先和水反应,故不可以来比较两种金属的金属性。

[问题拓展]

某学校化学兴趣小组为了从本质上认识非金属的性质变化规律,查到以下资料:

Ⅰ一些共价键的键能如下:

Ⅱ通常人们把拆开(或形成)1 mol某化学键所吸收(或放出)的能量看成该化学键的键能。键能的大小可以衡量化学键的强弱,也可以估算化学反应的反应热(H),化学反应的H等于反应中断裂旧化学键的键能之和与反应中形成新化学键的键能之和的差。

⑴运用上述资料,分析SiH4、H3P、H2S、HCl的热稳定性的由强到弱的关系> > >

;

⑵工业上制盐酸的原料可通过下列反应制取:

Cl2(g)+H2(g)2HCl(g), 请你判断一下该反应是______(填“吸热”或“放热”)反应,理由是:

⑶该小组还设计了以下实验方案来比较非金属性

①往氢硫酸溶液中加入氯水,出现淡黄色沉淀,说明氯的非金属性比硫活泼;

②用pH试纸测量浓硫酸和浓磷酸的pH值,比较大小,得出浓硫酸的酸性比浓磷酸强,故硫的非金属性比磷强;

③往Na2SiO3溶液加入3mol/LH3PO4溶液,有白色胶状的沉淀生成,磷的非金属性比硅强;

④分别往3mol/LH3PO4溶液、3mol/L H2SO4溶液加入相同质量的镁条;硫酸溶液中产生气体的速度较快,硫的非金属性比磷强;

⑤将灼热的铜丝分别放入硫蒸气和氯气中反应,分别生成Cu2S、CuCl2,说明硫元素的非金属性比氯元素弱;

⑥氯气不能在空气中燃烧,硫单质可以,就说明氯元素的非金属性比硫元素弱。

你认为上述方案中可行的是____(填序号)

分析:通过键能的比较,可以看出SiH4、H3P、H2S、HCl内的共价键的强弱,共价键的强弱决定了物质的稳定性。另外共价键的破坏或形成与能量有关,只要能通过资料信息深刻理解键能的含义,本题答案就很容易得到。

答案:⑴HCl、H2S、H3P、SiH4;⑵放热 断开Cl―Cl与H―H的所需的能量比形成Cl―H所放出的热量之和要小;⑶①③④⑤

[使用记录]

此题在我校2007年高一年级第一次单元练习中使用,试题设计新颖,设问角度多,具有一定的综合性,能很好地看出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问题拓展]属于要求比较高的题目适合化学专业班训练使用。

[教育价值]

元素周期律作为化学的基本原理之一在中学化学课程体系中一直处于核心地位。学生在化学1中已学习了常见的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故在化学2进行元素周期性变化规律的练习,有助于原有知识的巩固、概括、综合。另外,借助对实验和事实的分析,运用归纳法和演绎法,也能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宋心琦主编.化学2(必修).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5.

元素周期律教案范文第3篇

元素及其化合物是化学研究的主要对象,是中学化学复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每年高考中都占有相当大的比例。但这部分知识的复习又使人感到“多、杂、散、乱”,规律性不强,需要记忆的知识多,而且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化学实验、化学计算的考核都是以元素化合物知识为载体的。所以,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复习要与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化学实验、化学计算紧密结合,在复习中要抓好各板块知识的相互渗透,抓好学科内各知识板块的综合。下面谈谈怎样进行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的复习。

一 抓好常规复习,重在落实基础

在复习课教学中,学案教学是一种很好、有效的形式,可按如下顺序进行:学案导学学生自主复习教师精讲练习巩固讲评补救。具体步骤如下:

1.教师设计学案

在学案中可设计以下几方面内容:(1)重要知识点的填空(引导学生全面复习)。(2)思考题(引导学生对难点问题深入思考)。(3)要求学生作归纳比较的表格(引导学生对重点问题进行归纳总结)。

2.学生自主学习

就是让学生自己填写学案中有关内容。填写方式可以有三种:边看书边填学案(适用于基础较差的学生);先看书后填学案(适用于中等成绩的学生);先填学案后看书(适用于成绩较好的学生)。

3.教师精讲

学案设计的问题不可能面面俱到,特别是一些较深层次的问题探讨,这就需要教师进行精讲,以提高复习效率。如在进行氯气氧化性复习时,通过学案设计引导学生归纳出氯气与常见非金属或金属单质反应的情况。为了提高学生综合应用能力,可以继续深入精讲,通过归纳可以被氯气氧化的化合物如H2S、SO2、SO32-、FeCl2、H2S、HI、NaI等,来加深学生对氯气氧化性本质的理解以及提高对还原性物质的分类归纳能力。当然还可以继续深入扩展(如引入其他氧化剂氧化性比较、氯的还原性讨论等),从不同维度来巩固完善氯气的性质。此外,还可以归纳讨论与氯气一样也具有漂白性质的物质等。

4.练习巩固

在编制练习题时,必须注意选择:(1)要突出重点考查内容,如碱金属的练习中应出现钠与水反应的计算、有关混合物的计算、二氧化碳或水与过氧化钠反应后增重的有关计算、不用试剂通过相互滴加进行鉴别、本单元重要要演示实验等。(2)难度系数不易过大。(3)注意寻找一些创新题或联系社会生活实际的题目。

5.讲评补救

练习讲评是否有效到位,也是提高复习效率的关键。根据练习批改中反馈的情况有针对性地给予讲评,有些需要复习的内容在进行复习教学设计时,就计划好在讲评中完成,练习中的相近知识点或可比较的内容可合并讲解,避免逐题讲解,对在批改中发现的新问题可增设例题讲解,及时进行查漏补缺。以上这些都是讲评的较好方法。

二 采用多元方式复习,以提高记忆和复习的有效性

高中阶段,随着元素化合物知识的不断积累,许多学生会感觉到对化学学习需要许多的记忆,而记忆又会产生必然的遗忘。同时,由于常规复习模式过于注重分章节复习,使学生综合应用能力不强,从而出现分章节做都会,一到综合考就糊涂的较普遍现象。因此,教师在元素化合物教学尤其是复习时应想方设法,采用多元方式复习,以提高记忆和复习的有效性。

1.以点带面,将知识串线联网

在复习中,应建立起完整的知识结构。为了要使元素化合物的知识便于记忆,就要使所学的知识有序,要把零散繁杂的知识串线、联网,理顺其关系,建立点、线、面、体的立体知识网络,形成规律性的知识结构。一般元素及化合物点线面知识体系有两类:(1)金属知识体系:单质氧化物氧化物对应的碱主要的盐。(2)非金属知识体系:无氧酸盐氢化物单质氧化物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氧化物对应的含氧酸)对应的含氧酸盐,这两类知识体系都是以单质为核心,向左右延伸,将知识点连成线,然后将知识点的化学性质向四周辐射连成网。如以硫元素为点,串起单质硫、H2S、SO2、H2SO4等一单质二氧化物三酸三盐的硫及化合物之间的线,再形成氧族元素内以及与其他族元素之间的相互关系的面,建立起与有机化学(如磺化反应,浓、稀硫酸在有机反应中的作用)、无机理论、实验和计算有关的立体网络结构。这样,遇到问题时能很快想到从哪个知识块中去查找,以便于解决元素化合物的综合问题,如复杂的元素推断题。

硫及其重要化合物的相互转化

2.理论做指导,掌握规律记特殊

要把元素知识与概念、理论结合起来,以无机理论做指导,通过理解来记忆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知识,掌握有关的规律。物质结构理论从微观上揭示了元素及其化合物发生某种化学反应的原因,具有某种特殊物理性质的根源,也揭示了同族元素化学性质相似及其差异的道理。因此,要从结构上去总结同族元素相似的规律,明确元素性质的差异。元素周期律从宏观上揭示了100多种元素之间的相互联系,要从周期表的纵横关系中掌握相似和递变的小规律。要以ⅠA、ⅦA族作为金属和非金属的典型代表复习其相似性,而对其他的族则注重代表元素及其化合物性质的复习。对于非金属元素及化合物,要以物质结构和元素周期表为基础,复习非金属元素的通论(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同素异形体、单质的制备方法),掌握各类物质的通性和特性以及物质间的相互反应规律,结合实验巩固元素化合物的知识;而对于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则最好根据其周期表的位置,按金属活动顺序表复习金属通性,及有关物质的性质、单质存在和制备。

要用氧化还原反应的知识和规律来指导单质化学性质

的复习,指导一种元素变价间相互转化的复习,如

。要用电离、水解及化学平衡知识去

由性质可知:(1)氯气溶于水是物理——化学变化过程。(2)氯水能导电,但Cl2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3)氯水的成分复杂,包含的分子有Cl2、H2O和HClO;离子有H+、Cl-和ClO-。(4)氯水会变质为稀盐酸(敞放久置或见光、受热平衡向右移动),故要记住氯水的贮存方法。(5)氯气能与强碱溶液完全反应生成氯化物与次氯酸盐(加碱平衡向右移动直至完全反应),可用此反应制取漂白粉。(6)氯气只能使湿润的有色布条褪色(因氯气只有在水中才能产生强氧化剂HClO),由此引出漂白粉的漂白机理。(7)制备氯气时,除用向上排空气法外,还可用排饱和食盐水进行收集(因大量Cl-的存在抑制了氯气与水的反应减少氯气的消耗)。(8)可用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检验氯气。

由性质可知:(1)氨极易溶于水,溶解过程是放热过程(因氨气溶于水后,大多数氨分子与水分子以氢键结合生成一水合氨),氨水容易挥发出氨气(氢键弱)。(2)氨水是电解质溶液,但电解质是NH3·H2O,而不是NH3。(3)氨水是碱性的,由此得出氨气的检验方法为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4)氨能与酸反应生成铵盐(加酸平衡向右移动)。(5)氨水的组成,分子有NH3,H2O和NH3·H2O,离子有 、OH-,极少量的H+(同时考虑水的电离平衡)。(6)铵盐能与碱反应放出氨气。由此得出氨气的实验室制法、铵盐的检验方法以及氨态氮肥不宜与碱性肥料混施的原因。

总之,要通过分析、综合、对比、归纳,总结出一些小规律,形成一定的定势思维。抓小规律是化学学习的一大特点。例如,许多具体的问题不是由周期律的律文去解决,而是由周期表里纵横两个递变规律来解决的。由于中学化学理论的简单和不完整,不能解释所有知识问题;又由于物质间本身存在区别,因而一些规律也并非绝对化,因此要让思维发散,破除某种思维定势,通过比较,发现规律的局限性,找出其特殊情况。在抓共性规律的同时记住其特殊性,这也是十分重要的。只有这样,才不会在解决具体问题中犯习惯思维的错误。如同一主族中,单质的密度逐渐增大,但第一主族碱金属单质中,钾的密度比钠小,这就是要记住的特殊性。又如哪种盐溶液与酸反应后产生黄色沉淀?大多数学生都能从几种黄色物质中找出单质硫,却想不出在化学反应速率一节中学过的硫代硫酸钠与稀硫酸的反应,这也反映出思维没有发散开来。

要注意具体反应的条件和化学“情景”(即介质环境),这也是化学的一个特点。反应条件不同,反应产物可能不同。化学反应中的问题中附加的“情景”也很重要,如硝酸盐固体在高温下有强氧化性,于是有的学生认为K+、Fe2+、 、I-不能共存,这显然是忽视了前者是固体而后者是离子在溶液中共存。若把这种溶液改为酸性“情景”,有的学生却认为能够共存,没有注意到情况又变了,因为溶液中出现了硝酸。

3.在复习中,还要结合化学实验和化学计算的内容

利用系列实验来复习物质的性质、制法和检验,是一种很好的方法。例如,使氯气依次通过湿的色布、浓硫酸、干的色布、FeCl3溶液、氢硫酸、KI淀粉溶液和NaOH溶液,各有什么现象?指出NaOH溶液的三个作用,写出有关化学方程式。这就把氯气的许多性质联系起来复习了。又如,对SO2气体的性质可通过下列实验进行复习:SO2通入哪种溶液中会出现下列现象:(1)使橙色溶液变为无色;(2)使棕黄色溶液变为无色;(3)使紫色溶液变为红色;(4)使红色溶液变为无色,但加热后又变为红色;(5)使无色溶液变为浅黄色沉淀;(6)使无色溶液出现白色沉淀,继续通入过量的SO2,白色沉淀逐渐溶解。通过对问题的分析与实验,把SO2的主要性质,即与溴水、FeCl3、石蕊、品红、氢硫酸、澄清石灰水等物质的反应得到全面复习。对于元素知识中涉及的化学量和有关反应的计算,要结合具体反应予以明确。如铝盐与碱反应的计算、天平计算问题、多步反应计算等,都与正确掌握化学反应有关。

元素周期律教案范文第4篇

关键词:复仇制发衍;案例代表;案例归纳;处断略析

一、唐代复仇杀人典型案之剖析

复仇,是人们与生俱来的基于自我保护的“天性”。在缺乏强势的政治力量维持的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缺乏一个有效的强制规范,一旦受到侵害,自助复仇即成为寻求赔偿的最正常途径。早在西周就有复仇记载,《周礼》:“凡报仇雠者,书于士,杀之无罪。”汉武帝“独尊儒术”,符合儒家伦理观的复仇得到肯定,复仇之风日盛。章帝时颁布《轻侮法》 ,对复仇者减免刑罚。南北朝时军阀混战,私人复仇又复盛行。唐代《唐律疏议》并没有关于“复仇”问题的专条,但对于复仇基本是持否定态度。此后,宋明清律历代因袭,无大变化。那么下面就从唐代真实的复仇案例说起。

(一)张L张兄弟复仇杀人案

张L父审素,为`州都督,俄有纠其军中赃罪,敕监察御史杨汪驰传就军按之。汪为审素党与所劫,胁汪令奏雪审素之罪。俄而州人翻杀审素之党,汪始得还。至益州,奏称审素谋反,因深按审素,构成其罪。斩之,籍没其家。L与兄,以年幼坐徙岭外。后、L候万顷于都城,挺刃杀之。既杀万顷,系表于斧刃,自言报仇之状。裴耀卿、李林甫言:“国法不可纵报仇。”上以为然,乃下敕曰:“张等兄弟同杀,推问款承。律有正条,俱各至死。近闻士庶,颇有谊词,矜其为父复仇,或言本罪冤滥。但国家设法,事在经久,盖以济人,期于止杀。不能加以刑戮,肆诸市朝,宜付河南府告示决杀。”――《旧唐书・孝友・张L传》

大意就是:唐玄宗时,张L的父亲`州都督张审素在军中贪赃枉法,杨汪赶赴`州军中审理该案。路途中张审素的同党劫持杨汪为其洗脱罪名。后来杨汪上奏张审素谋反,于是张审素下狱被杀。后张、张L在京城将杨汪手刃至死后报官自首。按律此二人预谋杀人,罪当死;然而二人舍身为父报仇,其孝烈之行为世所褒扬并且有免死之前例。于是玄宗召集群臣讨论。诸议者包括张九龄都以为二子为父伸冤报仇应与宽宥。但裴耀卿、李林甫却坚持按律惩罚。玄宗亦持此意,于是下敕:“张、张L兄弟共同杀人并对其行为供认不讳,判处他们死刑,符合法律条文规定。国家制定法律,在于制止谋杀,目的在于恒久适用,为的是救济广大百姓以期达到禁止相互仇杀的效果。今判决由河南府负责决杀。”

这是一个典型的复仇案件,本案主要围绕着私人复仇是否受刑事处罚展开。唐律对此未作出明确的规定。每每发生这类案件,往往是一事一论随朝随事而定,因而处罚结果常常变化。本案唐玄宗认为国法先于情理,偏重于依律处置,不屈法原情。其实复仇行为屡有屈法原情之例,那么为什么玄宗坚持要杀张、张绣兄弟二人呢?原因大概有二:1.虽然张审素虽被冤杀,但毕竟是玄宗所杀,玄宗避而不谈张审素的冤情恰恰是为了维护自己的颜面。张审素是天子律法所杀而不是杨汪所杀,如果免了张家二子的死罪就意味着天子律法就错了,因此张家兄弟非杀不可;2.依正律复仇杀人者应依法抵死,同时也应对这种复仇行为所体现出来的孝义精神予以颂扬。即便如此,玄宗的决断还是引来了广大社会民众的责备与批评。 宋代胡寅对此亦颇有微言:“与L忿其父死之冤,亡命报之,其失在不讼于司寇……则免死而流放之可耳。”②胡寅认为审素被冤杀是汪的过失,张氏兄弟为父报仇符合复仇之义,应当矜其志。然而胡寅也承认“其失在不讼于司寇”,张氏兄弟私自杀人是有违律法的,为此他认为“免死而流放之可耳”,很明显其建议是出于一种对孝义者的认可,而不是肯定复仇本身。

其实复仇问题涉及到了中国古代“礼”与“法”的冲突。“礼”与“法”是中国古代治理国家的两种手段,国家统治的最境界就是达到礼法的协调配合,不偏不倚。但二者的冲突在所难免。本案双方争论在于“礼”与“法”之间出现了冲突之后该如何取舍的问题,以及更深的法律实施的效果与社会效果出现冲突之时如何取舍的问题。由于我国法律中“礼法结合”的特点,一方面基于“礼”对法的指导意义,认为舍身复仇是弘扬孝道,符合儒家的春秋大义,主张免除张家二子死刑;另一方面则认为,法律具有明确性,不可轻违,并且对张家二子处死刑也成就了他们的孝行,仍然兼顾了法律实施的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不管礼法孰先孰后,其落脚点都在达到社会与国法的协调运行,而关于二者的平衡问题便成了交织着“情理法”的复仇制的核心理论依据。

(二)徐元庆复仇案

时有同州下邦人,父为县尉赵师极所杀。后师极为御史,元庆变姓名于驿家力,候师极手刃杀之,白囚诣官。后欲赦死。陈子昂曰:“今义元庆之节,则废刑也。迹元庆所以能义动天下,以其忘生而趋其德也。国法专杀者死,元庆宜正国法,然后旌其闾墓,以褒其孝义可也。”――《新唐书・孝友传・徐元庆传》

武后时,徐元庆为父报仇杀县尉赵师韫,于法当诛,于礼则不然。要么杀要么不杀,然而最后却是杀了又表扬。这里就引出陈子昂的那篇复仇奏议。当时武后欲赦其死,但陈子昂却提出异议,他在他著名的《复仇议》中写道:

圣人修礼理内,饬法防外,使夫守法者不以礼废刑,居礼者不以法伤义。窃见同州下人徐元庆,为父报雠,手刃师蕴,束身归罪。今元庆报父之仇,意非乱也;行子之道,义能仁也。元庆之可宥,显于此矣。今傥义元庆之节,废国之刑,政必多难;则元庆之罪,不可废也。如臣等所见,谓宜正国之法,置之以刑,然后旌其闾墓,嘉其徽烈。并编之于令,永为国典。

陈子昂认为礼法是并重的,其中礼劝人向善,法维护国家的长久,二者相辅相成,不可偏废。从法的角度来说,杀人者死,将徐元庆处死则可彰显国法;从礼的角度来说,徐元庆为父报仇应当受到表扬,但是表扬徐元庆不一定非得赦免其罪,既然徐元庆报仇之前已经将生死置之度外,那么国家就不应夺其志而应予以表彰。陈子昂的建议很简单,在私下的孝义侵及国法时不可徇私枉法。徐元庆明知杀人者死仍然义无反顾的杀人,如此舍生取义难能可贵,国家就应当成人之美。这样于国于己都有交代。由此他提出了一个折衷的方案,“宜正国之典,置之以刑,然后旌其闾墓”,即在杀人罪上必须处以死刑,而在为父报仇方面则应加以表彰,把这两码事分开来处置。陈子昂的建议得到赞同,最终,徐元庆被依法处死而后旌表其志。而且还“编之于令,永为国典”,成为正式的惯例。

但是陈子昂的《复仇议》方法并没有维持多久,一百年后,柳宗元又重新对徐元庆案加以审视,其重点落在了徐元庆之父是否当诛的问题,并作了《驳复仇议》反驳陈子昂:

天后时,有徐元庆手刃父仇,束身归罪。时陈子昂议诛之而旌其闾,臣窃独过之。臣闻礼之大本,以防乱也。刑之大本,亦以防乱也。若曰无为贼虐,凡为治者杀无赦……若元庆之父不陷于公罪,师韫之诛独以其私怨,奋其吏气,虐于非辜,州牧不知罪,刑官不知问,上下蒙冒,吁号不闻;而元庆能以戴天为大耻,冲仇人之胸,即死无憾,是守礼而行义也。元庆能不越于礼,服孝死义,是必达理而闻道者也。议者反以为戮,黩刑坏礼,其不可为典明矣。

陈子昂肯定复仇之孝义,但也没有放弃法律的制裁。但这种技术性操作手段在理论上恰恰将礼和法对立了起来,因而受到柳宗元的反驳。柳宗元亦认为礼与法相辅相成。诛杀应当旌表的行为则为滥刑,旌表本当诛杀的罪行则为僭赏,都严重破坏了礼制。柳宗元重新对徐案加以审视,重点论述徐元庆之父是否当诛。如果赵师蕴是因私怨而杀害徐元庆的父亲徐爽,元庆在“州牧不知罪”的情况下为父报仇,完全符合礼教,于礼于法都不应杀。反之,若徐爽是因为本身犯有重罪“是死于法也”。徐元庆在这种情况下再为父报仇,则是在挑战法律权威“仇天子法”。总之,柳宗元强调根据具体情况,区别对待。他认为律法与礼教殊途同归,合礼合法的复仇应当予以认可。至此柳宗元将礼、法绑在了一起,基本否定了陈子昂的方案,促成了这个一个大胆而又突破以前礼法相互对立观的想法,后人也多以柳议为是。这为以后类似之事状提供了验鉴,直到元和年间又一个案件的发生。

(三)元和六年梁悦复仇案

富平人梁悦父为秦果所杀,悦杀仇,诣县请罪。职方员外郎韩愈曰:子复父仇见于《春秋》《周官》。最宜详于律,而律无条非阙文也。盖以为不许复仇则伤孝子之心;许复仇则人将倚法颛杀,无以禁止……然则杀之与赦不可一,宜定其制曰:“有复父仇者,事发具其事下尚书省,集议以闻,酌处之。”则经无失指矣。――《新唐书・孝友・梁悦传》

这里的主角是大名鼎鼎的韩愈,他针对这一复仇案件特地上了《复仇状》专门论述处理复仇杀人。韩愈从儒家经书中关于子为父复仇的微言大义出发,认为《唐律》没有复仇律例条款,并非法律的疏漏。若“不许复仇,则伤孝子之心;许复仇,则人将倚法专杀无以禁止其端。”一句话道出了自古复仇案件处置难的根源。韩愈最后提出:杀之与赦,不可一例;并建议制定制度,凡有为父复仇者应由尚书省官员集议奏闻,斟酌处断。总结来就是:1.复仇只限于民间百姓复仇,若为国法专惩之人,不得复仇;2.对于复仇案件应交付尚书省审议并最终由皇帝酌情裁决。它一方面维护了法律的权威,官吏所诛民不得报。另一方面排除了地方官员自行依法处置复仇者的途径。这相比于柳宗元的合礼合法之复仇可以为之的观念更具有律法权威性,但是韩愈仍没有解决复仇合不合法的问题。韩愈提出的这一“礼、刑两不失”的原则,实际上仍是在无可奈何情况下的模棱两可的解决办法。宪宗最终基本上采纳了他的建议,下敕:“特减死,宜决一百,配流循州。”但有关复仇问题的争议,并没有到此结束,因为韩仍然没有给出终极的解决办法,此后关于复仇的争议仍然会持续下去。

二、唐代复仇案处断举例

(一)严格依法处断之案例

1.周智寿兄弟报仇案:周智寿父永徽初被族人安吉所害。智寿及弟智爽乃候安吉于途,击杀之。兄弟相率归罪于县,争为谋首,竟伏诛。周智寿兄弟为父报仇后自首被杀。

2.杜并杀人案:杜审言坐事贬授吉州司户参军。司马周季重与员外司户郭若讷共构审言罪状,系狱,将因事杀之。既而季重等府中酣宴,审言子并怀刃以击之。季重中伤死。杜并为父报仇杀死周季重,挑战了国家统治权威,结果杜并死后不仅没受官府嘉奖旌表,其父反而获罪免官。

3.刘士干复仇案:刘士干,玄佐养子。有乐士朝者,亦为玄佐养子,及玄佐卒,或云为士朝所鸩。士干知之,及至京师,诱杀之。后赐士。刘士干以吊丧之名杀乐士朝于京师,为养父刘玄佐“报仇”。后刘士干被依法处死。

4.余常安为父报仇案:衢州人余常安父、叔皆为里人谢全所杀,常安谋复仇。十有七年,卒杀全。刺史元锡奏轻比,刑部尚书李{执不可,卒抵死。余常安的父亲和叔父被乡里人谢全杀害。余常安长大后为父亲与叔父报仇。尚书李{不询其情,判杀余常安。

(二)礼法并用,酌情裁断之案例

1.卫孝女复仇案:绛州孝女卫氏无忌,其父为乡人卫长则所杀。无忌年六岁,母又改嫁,无兄弟。及长,无忌从伯常设宴为乐,长则时亦预坐,无忌以砖击杀之。既而诣吏,称父仇既报,请就刑戮。太宗嘉其孝烈,特令免罪。汉唐来,女性复仇多受到社会的同情,因女性以弱抗强更显孝烈。太宗时卫氏小时候父亲被杀害,其长大后找机会杀死了仇人并且自首。唐太宗为了嘉奖她的孝烈,下诏免去其死罪又予以厚待。

2.赵师举复仇案:高宗时,绛州人赵师举父为人杀,师举幼,母改嫁,仇家不疑。师举长,为人庸,夜读书。久之,手杀仇人,诣官自陈,帝原之。 赵师举不忘父仇,手刃仇人后投案自首。太宗时有特赦的先例,加上赵师举复仇之后又主动自首,高宗最终赦免了他。

3.谢小娥报仇案:段居贞妻谢字小娥,本历阳侠少年,重气决,娶岁馀,与谢父同贾江湖上,并为盗所杀……小娥闭户,拔佩刀斩兰首,因大呼捕贼。……小娥悉疏其人上之官,皆抵死,乃始自言状。刺史张锡嘉其烈,使不为请。宪宗年间谢小娥为了替丈夫报仇,女扮男装潜入了仇人的家中,杀死了。谢小娥不仅未受到追究,反而受到了广泛的嘉许。

(三)唐代复仇案处断缘由简析

梁治平说:“中国古代法律以伦常为纲,自‘礼入于法’之后,可以说是混道德于法律,同时也是变法律为道德。”③复仇案的处置无非是礼法之参差。唐代复仇案的处罚有其礼法与社会价值考量:1.礼许复仇,法禁不止。礼教对于复仇的态度是不仅可以而且必须复仇。礼教宣扬这种思想,那么当时受到封建礼教训化的民众,也必定会以“礼许复仇”这一观点来指导自己的复仇行为。2.杀人者死,血债血偿。由于“杀人者死,血债血偿”的原则深入人心,它成为了人们复仇的坚定信念来源④。终唐一代,有关于复仇问题的处断方案不外乎礼法冲突的协调。在经陈子昂、柳宗元、韩愈等人对复仇案件处置的反复论证后形成“有复父仇者,具其事下尚书省,集议以闻,酌处之”的惯例。此惯例至宋朝时即被编入《宋刑统・殴击门》之中。之后的明清二朝律法更是在唐宋律法的基础上或宽或严,结合具体社会环境而有所损益。在唐代通过多次有关复仇议题的讨论,人们对儒家经典中有关复仇规定的重新审视使得复仇制度经受了一次大洗礼。

三、结论

古代以礼为思想根基的儒家便开始主张复仇。由于后世外儒内法的王朝治世思想使得对复仇思想的认同反复变更。秦以后每朝每代皆有律法,儒家便开始尝试以法律制裁的力量来推行礼。以礼入法使得立法道德化,原心论罪又使得司法实践道德化⑤。儒家化的法律具有了礼法双重标准,这使得复仇案件的处置极为棘手。本文通过对唐代律法及数例复仇案件的分析,看出虽然唐律中无复仇之规定,但律法的字里行间透露出国家禁止复仇的倾向。对复仇者的处置有杀有赦,案件的审理往往会受到诸如礼法规定、皇帝态度、大众舆论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使得国家对复仇者的处置结果各有不同。“古人在处理复仇案件时所体现出来的矛盾心理就是因为其是同时站在礼、法两种不同的立场上去看待复仇问题的”⑥。作为中华法系代表的《唐律疏义》也没能很好地协调其中的礼法冲突,而唐代调节复仇现象的方式所追求的,就是礼法的融通,最终得以实现法律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而这为后世制定有关复仇的律法条文提供了参考指南。

注释:

《后汉书・张敏传》载:“建初中,人有侮辱人父者,而其子杀之,肃宗贯其死刑而降宵之,自后因以为比。是时遂定其议,以为‘轻侮法’”。

② 丘浚 《大学衍义补》卷 110

③ 梁治平《法与人情》 中国法制出版社,2004。

④ 《对中国古代复仇案的诸分析》,《法律史论集》.韩延龙,法律出版社,1999。

⑤ 黎莲芬:《儒家的法律道德化思想》,《广西社会科学》,2003 年,第 12 期

⑥ 瞿同祖《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商务印书馆,2013年版,北京

参考文献:

[1]《十三经注疏本》,中华书局

[2]《旧唐书》,《新唐书》,中华书局, 第1版

[3] 长孙无忌等《唐律疏议》,中华书局

元素周期律教案范文第5篇

【关键词】 中学化学 课堂教学 艺术

目前,教育改革正在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新的教育观念要求学校教育,把学生从繁重的课业负担中解脱出来,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减负。如何减轻学生负担呢,有两种做法:⑴删减内容;⑵提高教学效率。显然,提高教学效率是最佳方案。

一、根据教材内容特点,自然引入新课

导入新课虽然只用几句简单的语言,教师如果精心设计,采用适当的手段,创设问题情境,激起学生学习探求的欲望,立刻会把学生带到教师的思路上来,进行新课的讲授时,就会觉得很轻松。如我在组织学生学习“阿伏伽德罗定律”这一重点和难点知识时,先用饱含感情的语气描述了这一定律是阿伏伽德罗用了整整六十年的时间,并且用了好几个排比句“整整六十年,可以将一翩翩少年变成白发老翁;六十年里,可以是最原始飞行器的问世到载入宇宙飞船的上天;六十年……经过这样深情的描述,学生就对阿伏伽德罗付出了毕生心血的定律有了崇敬之情,带着这样积极的状态去学习,轻松的完成了该节的讨论与深入。

二、设计好化学教学方案

化学教学方案的设计是根据化学教学目的、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结合化学教学内容、学生的实际水平和具体情况,以及教学条件和环境,并猜测在教学过程中可能引起的教与学的效果。制定教学方案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熟练地把握教材。教材是课堂教学的主要依据,教师只有对教材的高度熟悉,对教材相关的知识点做到博学精通,心中有数,以及注重对教材内容的前后联系,这样才能回答和处理学生就教材内容提出的疑问,也就能就教学情况变换教学方法。

2、熟悉学生情况。教师在上课前必须通过各种渠道了解学生的知识能力及爱好、课外阅读等方面的情况,把握学生的思维动向。对同一个问题,由于每个学生知识基础和思考的角度不同,会有不同的看法。这就要求教师要注重把握学生思维的脉搏,关注学生认知发展的动向。

3、充分备课。备课实际上是在脑海里活现上课情景,既要把讲课的内容、方法、步骤仔细推敲、揣摩,又要在头脑中装着学生,形成一个在脑海中上课的情景。假如在备课过程中多从学生方面考虑,会有利于提高教师的应变能力。

4、对演示实验有充分的预备。演示实验是化学课堂教学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演示实验的成功与否将直接影响教学进度和教学效果,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对所演示实验的目的要求、仪器装置、实验药品等做到心中有数,准确无误,并从实验效果的直观性强、实验简易快捷以及确保实验安全等前提下做好预备实验。

5、加强学习,不断扩大知识面。任何一种能力的形成,都是以一定的知识作为前提条件的。因为只有加强学习,不断扩充知识面,才能对学生进行解惑,随机应变地处理课堂教学中发生的问题。

三、发挥情感作用,提高讲授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