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元素周期表

元素周期表

元素周期表

元素周期表范文第1篇

【例1】原子序数小于20的X元素能形成H2X和XO2两种化合物,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 )

A. 8 B. 12 C. 15 D. 16

解析:根据H2X可知X的最低化合价为-2价,则最高正价为+6价,所以X的最外层有6个电子,选项中最外层有6个电子的为8号元素和16号元素,根据O没有正价,不能组成XO2可确定答案为D。

答案:D

解法探究:当同一种元素既有正化合价又有负化合价时,一般是以负化合价为依据展开分析,原因是非金属元素的正化合价往往有变价情况,而负化合价只有特殊情况下才有变化。

考点二、微粒半径大小的比较

【例2】下列微粒半径大小比较正确的是( )

A. Na+Na+>Al3+

C. Na

解析:四种离子核外电子数相同,随着核电荷数增多,离子半径依次减小,即微粒半径:Al3+Al3+,B项正确;Na、Mg、Al、S的原子半径依次减小,C项错误;Na、K、Rb、Cs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电子层数依次增多,半径依次增大,D项错误。

答案:B

解法探究:“三看”法比较微粒半径大小。

(1)一看电子层数:电子层数不同、最外层电子数相同时,电子层数越多,半径越大。如r(F)< r(Cl)< r(Br)< r(I),r(F-)< r(Cl-)< r(Br-)< r(I-)。

(2)二看核电荷数:电子层数相同时,核电荷数越大,半径越小。如r(Na)> r(Mg)> r(Al)> r(S)> r(Cl),r(S2-)>r(Cl-)> r(K+)> r(Ca2+)。

(3)三看电子数:核电荷数相同时,电子数越多,半径越大。如r(Na+)< r(Na),r(Cl-)> r(Cl)。

考点三、元素周期表的Y构

【例3】短周期元素X、Y、Z、W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右图所示。已知Y、W的原子序数之和是Z的3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原子半径:X

B. 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X>Z

C. Z、W均可与Mg形成离子化合物

D.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Y>W

解析:由X、Y、Z、W四种元素的相对位置关系和Y、W的原子序数之和是Z的3倍可推出:X是硅,Y是氮,Z是氧,W是氯。A.原子半径:X>Y>Z。B.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XY(N),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W>Y。

答案:C

解法探究:有关周期表结构的题目,越来越注重对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的考查。本题是根据元素的原子序数来推断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关系。对元素周期表中的结构要注意以下“两性”:一是“残缺”性,即第1至第三周期缺少过渡元素;第七周期缺少ⅢA族及其后边的元素。二是“隐含”性,即第六、七周期ⅢB中分别隐含着镧系元素和锕系元素,这两系中各有15种元素。

考点四、元素周期表的编排

【例4】下列关于元素周期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周期表是按各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递增的顺序从左到右排列的

B. 同族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一定相同

C. 同周期元素的电子层数相同

D. 每一周期的元素都是从碱金属开始,以稀有气体结束

解析:现行周期表是按各元素的原子序数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的,A错;0族中,He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为2,其他元素为8,B错;第七周期为不完全周期,不是以稀有气体结束的,D错。

答案:C

解法探究:熟悉元素周期表的编排是本节内容对同学们提出的要求。周期表的结构、元素的划分、族的划分、前18号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都要熟记于心,这些方面也是高考中经常设置的考点。

考点五、元素得失电子能力的判断

【例5】(双选)X、Y是元素周期表第三周期中的两种元素(稀有气体除外)。下列叙述能说明X的得电子能力比Y强的是( )

A. X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比Y原子多

B. X的氢化物的沸点比Y的氢化物的沸点低

C. X的气态氢化物比Y的气态氢化物稳定

D. Y的单质能将X从NaX的溶液中置换出来

解析:第三周期元素,从左到右,最外层电子数依次递增,元素的得电子能力逐渐增强,A可选;元素的得电子能力与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有关,气态氢化物越稳定,元素的得电子能力越强,C可选;元素的得电子能力与气态氢化物的熔沸点无关,B不可选;Y的单质能将X从NaX的溶液中置换出来,表明得电子能力:Y>X,D不可选。

答案:AC

解法探究:元素原子得电子能力强弱的判断依据:

(1)比较元素的单质跟氢气化合的难易程度及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其单质跟氢气越易化合,生成的气态氢化物越稳定,其原子得电子能力越强。

(2)比较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越强,其原子得电子能力越强。

(3)比较非金属间的置换反应。若非金属X能把非金属Y从它的盐溶液或气态氢化物中置换出来,则X元素原子得电子能力比Y元素原子得电子能力强。

(4)比较非金属间的阴离子还原性的强弱。非金属阴离子的还原性越弱,其对应非金属元素原子的得电子能力就越强。

考点六、同周期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

【例6】R、W、X、Y、Z为原子序数依次递增的同一短周期元素,下列说法一定正确的是(m、n均为正整数)( )

A. 若R(OH)n为强碱,则W(OH)m也为强碱

B. 若HnXOm为强酸,则Y是活泼非金属元素

C. 若Y的最低化合价为-2,则Z的最高正化合价为+6

D. 若X的最高正化合价为+5,则五种元素都是非金属元素

解析:若R、W分别为Na、Mg,Mg(OH)2不是强碱,A错误;若HnXOm为强酸,即X的非金属性强,可知Y的非金属性更强,B正确;若Y的最低化合价为-2,为第ⅥA族元素,则Z在第ⅦA族,最高化合价为+7,C错误;若X的最高正化合价为+5,位于第ⅤA族,则R位于第ⅢA族,可能为Al,D错误。

答案:B

解法探究:同一周期,从左向右:原子半径逐渐变小,最外层电子数逐渐增多,失电子能力逐渐减弱,得电子能力逐渐增强。

考点七、同主族元素的递变性质

【例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SiH4比CH4稳定

B. O2-还原性比S2-强

C. Na和Cs属于ⅠA族元素,Cs失电子能力比Na强

D. 把钾放入氯化钠的水溶液中可制取金属钠

解析:碳、硅在同一主族且碳的非金属性比硅强,所以稳定性CH4>SiH4,A错;O2-半径比S2-小,故还原性S2- > O2-,B错;Na与Cs位于同一主族,原子序数越大失电子能力越强,C对;钾与钠都能与水发生剧烈的反应,所以钾无法置换钠盐溶液中的钠,D错。

答案:C

解法探究:同主族元素随原子序数递增,原子半径逐渐增大,元素原子的失电子能力逐渐增强,得电子能力逐渐减弱,元素氧化性逐渐减弱,还原性逐渐增强。

考点八、有关元素周期表的综合运用

【例8】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写出下列元素符号:① ________,⑥ ________,⑦ ________,11________。

(2)在这些元素中,最活泼的金属元素是_____,最不活泼的非金属元素是_____,最不活泼的元素是___。

(3)在@些元素中,原子半径最小的是________。

(4)在③与④中,化学性质较活泼的是________,在⑧与12中,化学性质较活泼的是________。

解析:解答本题关键要掌握:①1~20号元素的名称及符号;②元素周期表的结构;③能根据元素周期表中元素性质递变规律进行分析、判断。

元素周期表范文第2篇

1 知识目标。(1)使学生了解元素周期表的结构以及周期、族等概念。(2)使学生理解同周期、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并能运用原子结构理论解释这些递变规律。(3)使学生理解原子结构、元素性质及该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三者之间的关系,初步学会运用周期。(4)使学生对核素和同位素有常识性的认识。

2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分析问题,总结、归纳的能力。(2)通过合作探究,自主学习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自学能力。

3 情感目标。(1)使学生了解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的重要意义,认识到事物变化由量变引起质变的规律,对他们进行辨证唯物主义教育。(2)通过对材料的阅读,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二、重、难点

重点:元素周期表的结构以及元素的性质、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难点:元素的性质、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与原子结构的关系;同位素

三、教学方法

1 创设一定的问题情景,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引导学生提出问题。

2 通过查阅资料、分析、讨论等手段,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 以阅读课本和分析周期表为主要手段,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四、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元素周期表的结构。第二课时,元素的性质与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的关系,即“位、构、性”三者之间的关系。第三课时,同位素的常识以及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意义的学习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通过四个环节进行展开

(一)引入。以元素周期表的重要性为问题情景,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从而引出本节可主要学习内容是元素周期表的知识

问题:有没有一种图表能把我们知道的一百多种元素的周期性很好的表现出来呢?

设计意图:

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从而作到有目的的学习。通过问题的设置,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同时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新课讲解。通过三个活动的展开,贯穿整个教学过程。

活动一:合作探究

活动内容:设计一种图表,表现元素周期性变化,即设计元素周期表

活动步骤:1.课前准备。将学生分为几个学习小组,通过上网,查阅资料等手段收集有关元素周期表的信息,并自己设计1—18号元素的元素周期表。

2 课堂活动。

(1)引导学生回忆1—18号元素的结构特点,并且按要求写出下列两组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①Na MgAl ② H Li Na

(2)小组讨论、分析这两组元素的原子结构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3)由一位同学回答小组讨论结果。由教师进行补充,并展示结论。

(4)课后探究:结合所学知识,探究H元素在周期表中排在I A、ⅣA、ⅦA的依据是什么?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用原子结构的理论找出Na

MgAl及H Li Na在结构上的相同和不同,把主动权交给学生,将学生的主体活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有机结合,通过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合作精神。

活动二:自主学习

活动内容:自学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活动步骤:1.阅读课本P102—103的相关内容。2.根据元素周期表,完成5—11的讨论,引导学生归纳有关周期表的相关知识。3.由一位同学展示小组讨论结果,其他同学共同分析得出正确结论。并将结果填入下表:

4 结合表格内容以及以前所学主族元素的知识,得出周期和族的概念,从而进一步得出周期表的结构以及周期和族的表示方法。

设计意图:通过次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归纳总结,自学的能力。锻炼学生的阅读能力,以及通过阅读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为高考作好铺垫。

活动三:交流和讨论

活动内容:如何应用周期表解决实际问题

活动步骤:

1 教师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上,提出疑问,让学生思考。问题:根据元素周期表及原子结构的特点回答下列问题。(1)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原子结构有什么关系;(2)每一周期所含的元素种类数是多少;(3)短周期元素中,同主族相邻元素的质子数之差是多少。

2 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交流和讨论,最终得出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和原子结构的关系,即周期数等于电子层数,最外层电子数等于主族序数。并在次基础上提出最外层电子数与主族元素的最高化合价有什么关系,留给学生课后思考,为下节课学习“位,构,性”三者的关系作好铺垫。

例1,请描述出Na、C、Al、S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例2 某元素位于第二周期,第ⅦA族它是__元素。P相邻的同族元素的原子序数是__

设计意图:加强学生间的合作与交流,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同时培养了学生灵活应用知识的能力。

(三)课堂练习。设置相关的练习,以课件形式展出,让学生独立完成。

1 推算原子序数为13.34.53.88的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目的:①考查位置和原子序数之间的换算;②借用此题考查逻辑思维能力。

2 下列各图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表中数字为原子序数),其中正确的是(

)。

目的:①考查周期表的特点;②通过对局部周期表的判断,考查逻辑推理能力和应用知识的能力。

3 下列各组中的元素用原子序数表示,其中都属于主族的一组元素是(

)。

(A)14 24 34

(B)26 31 35

(C)5 15 20

(D)11 17 18

设计意图:通过该过程的设计,主要是让学生作好课堂小结,培养一种良好的学习方法。并为下节课做好铺垫。

六、课后反思

为贯彻新课程改革的教育理念,达到教学目标,我在教学中注意了以下几点:

元素周期表范文第3篇

  一:教学思路

   学生对元素周期表的兴趣很浓,因为几乎任何一本化学书上都有周期表,他们非常希望了解有关周期表的相关知识。基于这个特点,关于周期表的结构就设计了一节课完成的思路,相关知识包括

 (1)长短周期  主副族   (2)同周期,同主族元素的性质变化规律(3)主要化     合价的变化规律(4)元素金属性和非金属性的判断在周期表中的应用

   二:课后结果

      上完课后,还有大约十多分钟的课上练习时间,完成三个题,这三个题属于一般难度的题目,结果,约有一半的学生不会做,出现的问题主要有,(1)周期表的结构没记住(2)知识与习题相脱节,到了习题上知识就全给忘光了(3)书面表达能力差

元素周期表范文第4篇

可以采用分组记忆法,五个为一组,每天坚持重复记忆,久而久之,自然就记住了;可以采用口诀记忆法,用谐音的字代替元素名称,例如,硫氯氩钾钙可以读为柳绿牙加钙;可以采用故事记忆法,自己脑海中可以编织一个故事,然后顺着故事情节,把元素融入并结合,这样顺序就比较好记了;每一周期,每一主族,每一副族,自己每一个区的元素都要记下来,可以试着自己画几遍元素周期表,然后进行标注,久而久之,就能记住了。

(来源:文章屋网 https://www.wzu.com)

元素周期表范文第5篇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知识是通过经验建构而来;学习产生于个人对知识的理解、阐释;学习是学习者在经验基础上主动建构对意义理解的过程。教育建构主义的根本信条是:学习是主动建构知识,而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过程;教学过程是支持建构知识,而不是灌输知识的过程。高三复习不是“炒冷饭”,不是对知识的简单重复和对学生讲解已懂的知识,而是学生对知识的重新认识,建构知识网络、融合提升的过程。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过程就是学生不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教学活动要以问题为主线组织、调控课堂教学,通过创设问题,不仅能激发学生尽快地进入紧张愉快的课堂学习环境,而且能激发学生探究化学学科知识的热情,促使学生深刻理解知识,归纳总结知识,建构、形成知识网络,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了解元素周期表(长式)的结构(周期、族)及其运用。

(2)以第3周期为例,掌握同一周期内元素性质(如:原子半径、化合价、单质及化合物性质)的递变规律与原子结构的关系;以IA和VIIA族为例,掌握同一主族内元素性质递变规律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3)元素周期表中位置、结构、性质的关系。

2.能力目标:能借助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知识分析、推测某些元素的位置和性质。

3.情感目标:使学生在学习中提高了辩证唯物主义认识,逐步形成认识世界客观规律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元素的性质、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与原子结构的关系;同周期、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

四、教学难点:运用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知识推测某些元素的位置和性质。

五、教学方法:讨论法、探究法、讲授法、归纳法

六、教学过程

引言:上一节课,我们复习了元素周期律,这一节我们复习元素周期表,那元素周期律与元素周期表是什么关系呢?

学生:元素周期表是元素周期律的具体表现形式。

教师:元素周期表是我们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工具,那我们该不该把工具拿在手里呢?

(设计意图:让学生明白周期表的重要性,首先从思想上重视对元素周期表的复习)

学生:该。

【问题一】:

教师:同学们,你们熟悉元素周期表吗?

学生:熟悉。

教师:能画出元素周期表的边界吗?

学生:思考了一会,部分同学感觉有困难。

投影一:上表中的实线是元素周期表部分边界,请同学们用实线补全元素周期表的边界,并将1-18号元素的符号填在相应的位置。

【问题二】:在图二相应的位置标出周期和族的序数,指出短周期、长周期、不完全周期和周期表的编排原则。

(设计意图让学生熟悉周期表中周期和族的分布)

信息反馈:标族的位置时,部分同学有困难,需老师点拨VIII族的位置。

练习1.画出氯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指出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设计意图:让学生归纳元素的原子结构与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的关系)

小结:元素的原子结构 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练习2.周期表由左到右的第16列是哪一族?

(设计意图:让学生体会掌握元素周期表周期和族分布的重要性)

【问题三】:周期表中,各周期元素的种类分别为多少?

(设计意图:让学生熟悉周期表的整体结构)

学生:从第一周期到第七周期,分别有2、8、8、18、18、32、26种元素。

信息反馈:对1、2、3、4、5周期元素种类,同学们根据图二能迅速准确回答,对第6、7周期元素种类大多数同学困难,需提示镧系、锕系各有15种元素。

练习3. 同一周期的IIA和IIIA族的元素,原子序数相差多少?

练习4. 同主族相邻周期的元素的原子序数相差多少?

练习5.同主族两种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数差值可能为 ( )

A、6 B、12

C、26 D、30

(设计意图:让学生熟悉元素周期表的整体结构,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训练思维的严谨性)

【问题四】:同学们知道零族元素的原子序数吗?在表格二中把零族元素的原子序数标出来。

(设计意图:在分析、理解的基础上,熟记零族元素的原子序数)

练习6.在2000年,俄罗斯科学家发现了116号元素,该排在元素周期表的什么位置?

练习7.下图为周期表中短周期元素的一部分,,且X、Y、Z、W原子核外电子总数为56,则X、Y、Z、W分别是什么元素?

X

Y Z W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运用元素周期表结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渡:刚才我们熟悉了元素周期表的整体结构,知道元素周期表是元素周期律的具体体现,那元素周期律在元素周期中是怎样体现的呢?

【问题五】:同周期、同主族元素性质递变规律是怎样的?

练习8. (1)有人认为形成化合物最多的元素不是IVA族的碳元素,而是另一种短周期元素,请你根据学过的化学知识判断这一元素是。

(2)现有甲、乙两种短周期元素,室温下,甲元素单质在冷的浓硫酸或空气中,表面都生成致密的氧化膜,乙元素原子核外M电子层与K电子层上的电子数相等。

①用元素符号将甲、乙两元素填写在上面元素周期表中对应的位置。

②甲、乙两元素相比较,金属性较强的是 (填名称),可以验证该结论的实验是。

(a) 将在空气中放置已久的这两种元素的块状单质分别放入热水中

(b) 将这两种元素的单质粉末分别和同浓度的盐酸反应

(c) 将这两种元素的单质粉末分别和热水作用,并滴入酚酞溶液

(d) 比较这两种元素的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

练习9.下列关于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Li、Na、K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层数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而增多

B. 第二周期元素从Li到F,非金属性逐渐增强

C. 因为Na比K容易失去电子,所以Na比K的金属性强

D. 第VIIA族元素随着原子半径的增加非金属性减弱,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减弱

Z Y X W

练习10.四种元素在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图,

其中W的一种原子是1836W,则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A. 原子半径X Y Z

B .气态氢化物稳定性X Y Z

C.气态氢化物的还原性X Y Z

D.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X Y 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