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有关国庆节的作文

有关国庆节的作文

有关国庆节的作文

有关国庆节的作文范文第1篇

60多年前烈士曾经写过一本书叫《可爱的中国》。在这本书里想像出了几十年后的中国一派繁荣向荣的景象。他在狱中写出了对多灾多难的祖国美好生活的向往,终于在今天,我们可以告慰烈士,经过无数革命先烈的流血牺牲,我们终于把烈士的想像图变生现实的生活。这就是我们可爱的祖国,可敬的中国,常常令我们魂牵梦萦的祖国!在这篇辽阔富饶的土地横亘着无数的山川、河流;碧野千里或是地势起伏,每一寸土地都孕育了一个故事,960万平方千米创构出了多么辉煌的文明。我从未见过比这更伟大的民族:沿着黄河和长江,五千年文明的足迹,美妙的诗歌、恢宏的建筑、改变世界的发明,还有百家争鸣的昌盛文化思想……身为中国人,每当我领略到这一切,一股自豪感总会油然而生。而从历史回归现实,现今的中国则让我更加自豪。正当全国人民在意气风发地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而奋斗的时候,我国连续遭遇了一次次灾害。面对每次严峻的考验,全国人民在总书记同志的领导下,团结一心,和衷共济,共同克服困难,同时也大力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党中央坚持一手抓5.12地震后的重建,抓受到分子攻击的家庭的安抚;一手抓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动摇,在保卫国家完整,维护中华民族的利益的同时,保持经济的较快增长的好势头。尽历风雨又见彩,抗震救灾的胜利,极大提高了我国人民战胜困难的勇气和能力,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

但在形势好的情况下,我们更要清醒地看到我国仍然处在并将长期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我们仍然需要以马克思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思想,在以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的领导,团结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国家。总书记在中央党校的重要讲话丰富和发展了党的创新理论:一是这一讲话增加了党的创新理论的内容,即所谓“丰富”;二是它实现了党的创新理论的新突破、新进进程,即所谓“发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所研究阐述的本体,是这一辉煌理论成果的高度*概括和显著标志,是全党全国人民的共同奋斗目标和鲜明旗帜,是识别一切错误思潮、错误主张的显微镜。有这样“爱人爱生活”的总书记的党中央,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千方百计扩大再就业,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更是出台许多便民利民的措施,做了大量的爱民的工作,人民为有这样的政府而自豪。历史在前进,我们坚信中国的明天一定更加灿烂辉煌!

有关国庆节的作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节庆旅游;发展策略;潍坊

0 引言

节庆旅游作为一种新兴的旅游方式,不仅可以有力的促进市场经济的发展,也推动了文化在各方面的渗透。近年来潍坊节庆旅游在国际风筝节等大型的节庆活动的推动下得到了较快的发展,但是在发展的同时也凸显出了一些问题,只有提出其实可行的对策,才能为节庆旅游发展提供契机,进而提高潍坊的旅游竞争力。

1 节庆旅游理论概述

1.1 节庆旅游的概念

节庆旅游又被称为称节事旅游,通常指一些含有多种旅游项目的事件,包括节日、地方特色产品、展览、轻体育比赛等具有旅游特色的活动或非日常发生的特殊事件。

1.2 节庆旅游的特点

与其他旅游方式相比节庆旅游有其独特的特点和突出的内涵。首先,因为处于不同的地域,文化之间也存在巨大差异,这就使得文化性和地域性浓厚,彰显出地方独特的文化气息;其次,节庆旅游作为一种综合性的旅游方式,任何可以对旅游者产生吸引的因素经过地方的有效开发都可促成当地的节庆旅游活动的形成,发展方式具有多样性;再次,每个地方的节庆旅游都是根据自己当地的特色来举办进行的,由于特色是当地独有的,所以节庆旅游的形式不会产生较大改变,具有稳定性;最后,节庆旅游是以当地的文化风俗和习惯为基础开展的旅游活动形式,充分调动了游客的好奇心,突出体现了其民众的参与性。

2 潍坊发展节庆旅游的条件

2.1 潍坊的城市形象是发展节庆旅游的重要依托

潍坊有优秀的文化品牌优势,以其国际风筝之都的美名吸引着广大的游客。国际风筝联合会的总部设立于潍坊,为潍坊带来较好的城市形象;潍坊作为山东半岛都市群中最大的城市,与青岛、淄博接近,在旅游方面的合作交流不断加强,在很多方面借鉴青岛啤酒节和生态淄博旅游发展的优势,从自身的优势资源出发不断创新。

在潍坊,国际风筝会每年举办一次,吸引了广大的国内外游客,潍坊因此提高了其旅游形象,提升了其城市形象。《走遍中国》、《中华情》等节目以潍坊的旅游文化为背景进行录制和播放,家喻户晓的电视剧《西游记》拍摄期间曾在十笏园取景,电视剧《奋斗》的摄制也曾在华潍大酒店和风筝广场取景,这些都提高了潍坊的知名度。

2.2 拥有特色鲜明的民俗资源

潍坊是历史名城,风筝节在潍坊属于比较成熟的民俗节庆活动,相比于青岛的啤酒节,潍坊风筝节历史更为悠久,节会形式更多样化;相比于同样是打着文化旅游招牌的曲阜国际孔子文化节,潍坊风筝节更注重广大游客的参与性,让游客乐在其中。

与人们的日常生活、习俗习惯密切相关的年画、玩具、剪纸、刺绣等,与潍坊的书画和古玩艺术有联系的红丝砚、仿古铜器、古典园林、潍坊风筝路灯、潍坊乐器等,这些民俗资源之间相互渗透,相互联系,在其他节庆活动上优势互补。

2.3 政府对节庆旅游的大力支持

在提高经济进步的同时,政府对节庆旅游给予了大力支持,政府在潍坊节庆旅游的宣传上做了较大的投入,并且不断完善与旅游相关的住宿、交通等配套设施,为当地的风筝节等提供了更好的发展平台,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与重视,使潍坊的节庆旅游取得长足发展。

3 潍坊节庆旅游发展现状

山东作为一个大省,用有丰富的旅游资源,有珍贵的历史遗产也有人们根据本省和当地的风俗特色开发出来的,这些旅游资源不仅给人们视觉上带来很大的吸引力,而且有许多文化旅游资源已经成为山东不少地区当地的重要发展支柱。潍坊的历史文化在中国早期历史上曾占据重要地位,具有较高的发展水平和鲜明的地方特色,为潍坊当前的节庆旅游提供了契机。

潍坊是举世闻名的风筝之都,其中当地的风筝节具有独特的文化性。潍坊借助风筝民俗文化,以当地文化旅游为突破口,不仅达到节庆旅游追求的效果,而且能够极具创造性的保护自然环境,增加了潍坊节庆旅游的现实意义。

潍坊不仅是风筝之都,昌乐的国际宝石节也名扬省内外,不仅弘扬了宝石文化,绽放了宝石的光芒,而且促进了贸易的合作,增进了潍坊的文化底蕴。从2002年以来,潍坊昌乐宝石节成功举办了八届,逐渐打造潍坊的高端交流平台。

这种结合潍坊旅游资源开展的节庆活动的形式,提高了潍坊的整体经济发展水平,有形和无形两个方面提升潍坊的优秀的旅游形象,拉动当地的消费水平,2012年上半年,有1999.7万人的国内外游客来潍坊旅游,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17%。

4 潍坊节庆旅游存在的问题

4.1 市场运作机制不完善

潍坊节庆旅游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自身的规律和特点,虽然很多有识之士提出节庆旅游应该市场化和专业化,但是截止到目前为止,潍坊乃至全国的节庆旅游都没有实现预想要求,潍坊市至今还没有在全国形成一处有影响力的风筝展示交易市场,这与潍坊的“世界风筝都”地位非常不相称,从整体上看潍坊市风筝生产的产业化程度不高,很难实现规模化发展。现在外界只知潍坊是“世界风筝都”但对潍坊风筝的文化、种类、扎制技术、制作工艺等却知之甚少,也反映了潍坊市整体上在对外宣传和推广风筝文化力度不够。

4.2 同类主题的节庆活动存在竞争

在山东省内,潍坊节庆旅游就面对各方的竞争,有发展势头比较强劲的菏泽国际牡丹花会,与风筝节差不多同一时间举办;另外青岛的国际啤酒节每年都吸引不少的游客前去,曲阜的国际孔子文化节以文化为背景,具有一定底蕴,这都给潍坊节庆旅游带来了不小的压力。面对这些强劲竞争,潍坊市在有些方面做的有不足之处,对一些应该创新的资源没有做出与时俱进的变化,其他地区的节庆旅游有的盖过了潍坊的发展势头。

4.3 个别项目对整体发展带动作用小

潍坊的节庆旅游形式各异,风筝节和宝石节是招徕游客来访的重大载体,提升潍坊的文化经济,但是其他的节庆活动有的规模较小,在潍坊发展较慢,甚至不具有竞争力,最终可能面临消失的后果,这是众多节庆旅游地存在的问题,由于旅游众多项目多由政府主办,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市场顾客的需求,缺乏产品创新,使节庆旅游的带动作用不明显。

4.4 缺乏长期统一的思路和专业管理人才

潍坊节庆旅游多依政府意愿承办,缺乏专业人员操作,所以不能进行针对性的选择,影响潍坊节庆活动的质量和效率。这种节庆旅游,大多起源于民间,发展壮大于民间,所以大部分的参与者是基层的广大人民群众,一些潍坊市民的参与度很低,所以潍坊的节庆旅游没有全民普及。

5 潍坊节庆旅游的发展对策

5.1 进行准确的市场定位,完善市场机制

基于比较优势,找准潍坊节庆旅游定位,突出潍坊拥有的独特的民俗资源,如:风筝、剪纸、年画、宝石、砖雕、苗木、蔬菜等,将节庆活动作为潍坊旅游的重要发展部分。政府投入到这种旅游形态中,根据市场需求,完善旅游市场的机制,对潍坊的财政状况尤其是节庆旅游经济进行调控;精选旅游主体,建立稳定的节庆旅游资金来源渠道,做好节庆旅游的相关营销,培养市场化专业人才进行节庆旅游创新和公关推广。

精选出最具特色和发展前途的个体作为潍坊的节庆旅游代表,通过这种方式提高其知名度,进而提高潍坊市其他节庆活动游客的来访量,可以根据这种市场需求达到以小见大的效果,制作迎合消费需求的旅游纪念品,可以制作小型风筝吊坠、钥匙扣、平安符等。

5.2 增强民俗的创新,打造自己的品牌

打造品牌节庆,充分挖掘其吸引力,形成独具个性的旅游品牌,借鉴其他地区节庆旅游的优点,对当地的民俗进行创新。打造品牌还要考虑当地地域特点,在风筝节上设置吉祥物,如风筝宝宝、吉祥风筝,创造出更多有潍坊标志的风筝,将这些标志物普及于潍坊各处,在第29届风筝会上,“潍坊龙头蜈蚣风筝”独特的外形把龙文化与风筝文化巧妙结合,不仅飞上了高空更飞进了人们心里。

使各个节庆活动拥有自己的品牌,将节庆民俗体现在潍坊的城市宣传片中,借助当地媒体如潍坊电视台、潍坊日报等宣传其旅游和文化。注重品与牌的统一,不能盲目的追求品牌忽略二者联系,不仅要形成自己的牌子,还要有好的旅游产品。

5.3 发展优势节庆旅游产业,突出带动作用

做长久规划,加强潍坊节庆旅游的保障系统,对节庆旅游产业结构进行相应的调整,加强个体项目的带动作用,保障潍坊的节庆旅游在正常运作的前提下推行自己的产业化;进行多方协调监控管理,对无证、无照从事旅游业务的取消其资格,规范整体旅游秩序。

每届风筝节期间都会举行经贸洽谈活动,举办各种展销会和交易会,在风筝和其他相关活动上签订招商引资的项目。潍坊市节庆旅游以及整体的产业化经营,将独具特色的节庆旅游资源与潍坊市的现代化发展有机结合起来,增加潍坊的吸引力,提高整体经营实力。

5.4 选拔专业性人才,加强节庆活动产业结构保障

与其他部门合作,投入专业性人才,在潍坊的高校设立民族传统或风筝运动院系,根据当地情况招收风筝运动或年画版画等民俗节庆相关专业的学生,并借鉴其他高校院系对相关专业的设置。将旅游产品普及开来,得到更大范围游客的认可,让潍坊市的节庆旅游在拥有特色的基础上更加的专业化、有针对性。

将市场需求放在第一位,充分了解游客的需求,通过市场调查和游客反馈来设计节庆旅游相关产品,设计顾客满意的产品,并且引入专业化的设计人才纳入队伍,提高潍坊节庆旅游的产业化经营。

6 结束语

文化性是旅游的根本属性,潍坊的节庆旅游要符合广大游客的需求,以人为本,保持本地旺盛的生命力,站在新的起点上看问题,打破传统方式和理念的束缚,迎合时代潮流。同时潍坊市要不断的改善城市环境,推进基础设施的建设,完善相关的配套产业,这些都是潍坊节庆旅游得以发展的重要前提。

综上所述,我们要重视当前节庆活动的特点,健全潍坊的旅游保障制度,多与游客进行互动,掌握好节庆活动的策划方法,做大做好潍坊的文化旅游新型产业,使其节庆旅游具有高档次,服务充满个性,带动潍坊整体经济的腾飞,提高综合发展能力。

【参考文献】

[1]贾晓龙.会展与旅游[M].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

[2]邹统钎.奥运旅游效应[M].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

[3]傅广海.会展与节事旅游管理概论[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有关国庆节的作文范文第3篇

(云南大学旅游文化学院,云南丽江674100)

[摘要]随着旅游业迅速发展,旅游形式不断丰富,旅游内容日益多元化,其中节庆旅游异军突起,成为新时代的宠儿。节庆旅游自20世纪90年代起受到国内业界人士的广泛关注,它的产生对旅游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尤其是对地方旅游业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它进一步将地方的旅游资源特色展现在旅游者面前,带动了地方经济更好更快的发展。近年来,我国各地成功地举办了许多节庆旅游活动,节庆旅游活动在旅游城市经济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从节庆旅游的概念、发展状况、存在问题以及解决对策等方面入手,对国内节庆旅游进行了全面阐述,对节庆旅游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做了总结,提出相应解决措施。

关键词 ]节庆旅游;旅游城市;影响;解决对策

[DOI]10.13939/j.cnki.zgsc.2015.13.186

在激烈的旅游市场竞争和游客旅游需求的明显变化下,为了能更好地满足旅游者的需求以求在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全国各地纷纷推出新的旅游项目,开发具有创新意义的旅游产品,节庆旅游以其不可替代的作用与功能及崭新的形象正成为第三产业中的重头戏,巨大的发展潜力使之成为各地发展旅游业,振兴当地经济的重要形式。节庆旅游的地位日益凸显,并朝着国际化、专业化和产业化的方向发展。

1节庆旅游概述

1.1节庆旅游概念

1.1.1学术界对节庆旅游的定义

学术界学者认为节庆旅游是作为一种旅游资源,为发展旅游事业,以某一特定主题为内容在特定地点或同一区域内定期举办的能吸引区域内,对大量游客的各种节日庆典文化活动。

1.1.2我国对节庆旅游的定义

我国对节庆旅游也做出了定义,节庆旅游又称节事旅游,通常是指一些含有多种旅游项目的事件,包括节日,地方特色产品展览,轻体育比赛等具有旅游特色的活动或非日常发生的特殊事件;狭义的节庆旅游是指周期性举办的节日等活动,但不包括各种交易会、展览会、博览会、文化、体育等一次性结束的事件。

1.2节庆旅游的类型

1.2.1历史文化型

对于传承了五千年文化历史的中国来说,有着历史文化型的节庆旅游活动再正常不过。中华民族传承的节日活动很多,有春节拜年、立春祭农、元宵灯火、三月三女儿节、寒食禁火、清明上坟、四月佛诞(农历四月八日)、端午龙舟、七夕乞巧、中元鬼节、中秋赏月、重阳登高、腊八煮粥、除夕守岁等。近年来我国在传统节日时规定法定假期,使得人们在节日期间外出旅游成为可能,与此同时,旅游业也抓住机会加强节日游的宣传与优惠,这些都促进了我国节庆旅游的发展。近年来清明、五一、十一出门旅游已几近风尚。

1.2.2民俗风情型

中华民族是一个拥有五十六个民族的大家庭,各民族都有自己的特色和传统节日,如在云南地区的傣族泼水节互相泼水以示祝福,位于内蒙古的蒙古族那达慕大会摔跤赛马,位于西藏的藏族雪顿节表演和晒佛,苗族踩花山男女谈情说爱,信仰伊斯兰教的回族和维吾尔族的古尔邦节和开斋节等。各民族都以其独特的节日文化吸引着中外游客。

1.2.3娱乐休闲型

中国的娱乐休闲节日自古就不少,三月三女儿节就流行踏青,重阳的登高活动也是以休闲为主。现在随着社会的发展,许多旅游企业推出情人节双人游、母亲节带着妈妈旅游,儿童节带孩子游等五花八门的名目旅游。

1.2.4综合型

上海世博会、西安的世园会等这些都是世界性的大型博览会,自然吸引大批游客来往。

1.3节庆旅游的特征

1.3.1地域性

由于各地历史条件、地理环境的不同,由于各地的地区文化、民俗等差异性,各地所举办的节庆活动是各地所独有的,是在其他地域中无法创造的。龙虎山作为中国道教四大名山之一,以其独特的道教旅游资源闻名于世,每年都有大批善男信女前来朝拜。“龙虎山道教文化节”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应运而生,成为江西省的一条黄金旅游线路。这种旅游资源,是江西所独有的,是其他任何一个地方都替代不了的。

1.3.2体验性

节庆旅游项目的观赏过程,同时也是旅游者的参与过程。游客通过亲身参与活动,可以感受活动氛围,获得亲身体验,留下深刻印象。比如在西双版纳,每年泼水节到来之际,国内外游客蜂拥而来,其主要目的就是参与盛大的泼水活动,那三天里,所有的人提着桶、端着盆,见水就舀,见人就泼,极尽欢乐之致。

1.3.3文化性

文化是节庆旅游中最重要的特征之一,它是真正吸引旅游者的深层次因素。通过拓展节庆旅游的空间,不仅可以活跃旅游市场、丰富旅游资源,还能加强国家和地区间文化的交流。比如,江西省先后开发了庐山国际旅游节、景德镇国际陶瓷节、龙虎山道教文化节、赣州宋城文化节、大余梅关古驿道赏梅节等一大批定型旅游节庆活动和专项旅游项目,不仅提高了江西的知名度,而且对于加强江西省与其他兄弟省市的进一步交往以及走向世界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1.3.4经济性

节庆旅游往往由于规模不一,有特定的主题,在特定空间范围内定期或不定期举行,能以其独特的形象吸引大量区域内外的游客,并产生效果不等的轰动效应,从而提高举办地的知名度,促进当地乃至区域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由此可以看出,节庆旅游带有极其强烈的经济性,能够对经济的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泉州是一座享誉海内外的历史文化名城,那里的名胜古迹灿若繁星,而这些名胜古迹几乎都与石头密不可分。1993年9月24日在泉州的惠安召开的“中国惠安石文化节”,就是一个以石为媒,融乡情、文化、经贸于一体,充分展现惠安石文化风采的一个大型节庆活动。通过这个活动,把地方潜力优势转化为开发优势、商品优势,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也增强了同海外“三胞”的联谊与合作。据统计,惠安全县年石雕总产值超过5亿元,1993年石雕出口总额达2.63亿元,各类石雕工艺品运销20多个国家和地区,成为全国最大的石雕出口基地。

2节庆旅游对城市的影响

节庆旅游对人类社会与经济的发展不仅仅是一种文化庆典活动,也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发展经济,发展旅游业不可缺少的文化经济因素。通过举办各类节庆旅游活动也使各地城市的经济得到迅速的发展,大大提升了城市的知名度,但是经济发展的同时也伴随着一系列对城市的影响。近年,我国各个地方都会举办节庆旅游活动,举办形式不断完善,其存在的问题给各个旅游城市带来极大的挑战。同时,我国是旅游资源非常丰富的国家,发展第三产业是提高国家经济收入的重要手段之一,为了把旅游业做得越来越好,使节庆旅游蒸蒸日上,那么针对节庆旅游给城市带来的影响就需深入研究,这样才能使旅游业更好地、健康地、不断地持续发展下去。

2.1节庆旅游对旅游城市的促进作用

2.1.1节庆旅游可迅速塑造旅游地的形象

节庆活动作为特殊的旅游产品与其他旅游产品迥然不同的是,它能在较长时间内引起公众的关注,甚至可以在一段时间内成为公众瞩目的焦点。这会使旅游地的形象得以迅速提升。如“大连国际服装节”经过多年的举办,在公众心目中将“服装节”与大连的城市形象等同起来,使大连市在公众中的形象成为美丽、浪漫、精彩纷呈的象征。同时,通过举办节庆旅游活动,可促使旅游地的环境不断改善,使旅游地在游客心中的形象不断提升。如城市绿化面积的增大,档次的提高,市政管理的加强,城市的形象标志逐步形成,景区的软、硬件环境得到改善等。

2.1.2节庆旅游最终将塑造旅游地的精神,使旅游地具有文化使命感

节庆活动不仅会成为旅游地的特殊吸引物,更重要的是,长此以往,它将成为旅游地的象征,成为当地居民的精神寄托,是当地居民的骄傲。同时,节庆活动使当地居民具有文化使命感,他们会自觉地保护、传承民族文化或地方文化以及民间工艺。从根本意义上看,节庆活动非但不会破坏当地的传统文化,反而使当地传统文化得以流传下去。

2.1.3节庆旅游可以增强竞争力

由于节庆活动具有独特性,一般情况不会在同一地域内重复,它是民族文化或地域文化的合理延伸,因此多数节庆活动具有唯一性、排他性、垄断性。所以,旅游地通过节庆活动的营销,可以增强旅游地的形象,使自己的形象比其竞争对手更易被旅游者所识别,从而增强了竞争实力。

2.2节庆旅游对促进旅游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2.2.1注重游客的需求,轻视了当地居民

现在的节庆不同于传统的节庆,它在某种意义上已经成为一种旅游产品,是以传播地区旅游形象,吸引旅游者消费,促进旅游产业发展为主要目的。所以现在很多地区的节庆活动为了招徕游客,满足游客的各种需要而改变了节庆的原有面貌。忽视了当地居民,失去了节庆的原动力。

2.2.2过分依赖政府,市场运作化不足

一个成功的节庆活动需要多部门的配合协调,政府的宏观调控也是不可缺少的,但是目前节庆旅游存在着过分依赖政府的现象,有些还将其举办权交给政府全权处理,错误的认为政府办事情具有号召力和权威性,容易调动各种资源,可他们完全忽视市场的机制,如果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将节庆旅游完全作为政府行为是严重的误区,极大地限制企业积极性,阻碍了节庆旅游活动主动性的发挥。

2.2.3忽略了节庆旅游文化的内容

节庆旅游的举办不仅体现了当地的文化特色,同时也可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因此很多节庆活动在开展时过于追求经济效益,如在活动中加大对投资商的宣传,广告成了节庆的主角,完全没有将地方文化特色展现,注重形式而轻视文化。

2.2.4管理经验不足、品牌意识不强、人才匮乏、缺少地域特色

节庆旅游在举办期间通常是由多个部门共同参与管理,没有明确的责任制,对于节庆内容缺少了解,各部门之间也没有很好的交流,导致管理工作不到位,而且缺少专业人才的参与,没能抓住管理工作的重点,使资源造成浪费,成功的节庆旅游活动的组织者现在还没有品牌意识,只是利用人们对节庆仅有的理解来支撑,没有更深的挖掘节庆旅游的特色,没有创立品牌。

2.2.5安全问题

游客在旅游过程中,大量游客进入之后,使得整个景区形成人山人海的局面,游客多了,使得公共安全隐患突出,安全质量严重降低。

3节庆旅游对旅游城市影响的对策分析

3.1整合区域节庆旅游资源

区域节庆旅游资源的整合包括旅游资源的类型,特点以及空间结构的整合。这就是对区域间的节庆旅游资源进行高度的开发,在更大的范围对区域内的节庆旅游资源进行调查,重新评价及构建层次分明的节庆旅游资源等级体系。同时还应该对区域节庆旅游的空间分布特点和各自目的地的节庆资源开发情况进行重新的划分,对近距离雷同性,非合作性的资源开发现象,应该打破行政区域的限制,重新进行合并,构建以主导节庆旅游文化为中心的区域旅游资源整合性开发体系。

3.2建立完善的节庆旅游实践管理机构

我国的节庆旅游研究的视野不够宽阔,应加强节庆旅游理论的方法上的研究,借鉴相关学科研究的概念,理论,原理与方法,对节庆旅游研究进行创新和完善,增强学科的学术积累。

要加强多角度对节庆旅游的供求关系方面的研究。包括节庆旅游举办前收益的预测,人力资源和整体管理,有计划的营销,赞助商,预算的平衡,风险管理与评估,后勤的评价与汇报等。

3.3扩大节庆旅游的市场规范运作

政府在节庆旅游开展过程中起到主导性的作用,但不应左右节庆旅游活动的各个环节,它可以确定节庆旅游活动的主题及名称,制定相关政策,进行组织协调,做好服务和宣传工作,但是不能大包大揽,要维持市场秩序,促进节庆旅游市场的繁荣兴旺,完善旅游市场的监督机制。

3.4加大当地群众的参与性

良好目的地的节庆旅游活动是以人民大众为主体,主要的参与者就是当地的人,为此在节庆活动中应该增加一些适合群众的项目,调动群众积极性,这样可以极大地丰富节庆旅游的活动内容也可以吸引更多的游客来参与。

3.5树立品牌理念和发挥品牌效应

现今社会品牌极为重要,旅游活动也不例外,尤其是节庆旅游活动,更应注重品牌化的开发,只有树立品牌,提高知名度才能使节庆旅游得到长远的发展,节庆品牌有利于游客及时了解节庆旅游信息,缩短其选择的时间,也为地方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铺平道路。

3.6加强节庆旅游纪念品的开发

旅游纪念品是节庆旅游活动的产物,它是当地特色和文化内涵的精华,它可以伴随着旅游者的足迹遍布到四面八方,可以更好地宣传节庆旅游和举办地的文化。节庆旅游纪念品在设计上要本着文化性、特色性、艺术性、实用性、品牌性、便携性、纪念性的特点,充分体现节庆旅游的主旨。精美的纪念品可以提升节庆旅游和举办地的知名度。

4结语

我国节庆旅游发展到今天,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不仅挖掘的类型丰富多样,在开发内容上也逐步走向深入,且形成了许多知名度较高的节庆品牌,成为旅游业又一个比较活力和发展前景的专项旅游产品。找到节庆旅游中存在的问题、起因及对策,努力将节庆旅游这一新型旅游继续发展下去,多元化地开展节庆旅游,加速城市基础建设,为城市留下经得起市场考验的旅游产品,从而为今后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造就一批稳定的客源。因此,节庆旅游对旅游城市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健康持续的发展必将更好地带动旅游业更好地发展下去。

参考文献:

[1]董蕴琳,徐虹,刘定军.天津市发展会展旅游的SWOT分析及战略选择[J].旅游科学,2003(1).

[2]周文广.日本节庆活动对我国旅游节庆开发的启示[J].旅游学刊,2005(2):66-69.

[3]孙淑荣.我国城市旅游节庆的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J].全国商情,2006(10):29-31.

有关国庆节的作文范文第4篇

节庆经济的兴起,不仅能带动产业的发展,也能促进区域经济和城市建设的腾飞。但是,节庆经济如果发展得不恰当,不仅不会促进相关产业的发展,还会影响城市的和谐。究竟要走怎样一条道路,才能将节庆打造成一个品牌,作为城市的名片,带动区域经济的腾飞呢?本刊记者为此采访中国县域节庆论坛组委会执行主席、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培训中心主任杨谦。

 

好的节庆活动带动节庆产业发展

中国城市经济:现阶段,我国各个城市都大搞节庆活动,将节庆作为一个品牌,以拉动区域经济,你怎么看待这个现象?

杨谦:2009年,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培训中心与经济日报报业集团中国县域经济报社、中央财经大学中国发展和改革研究院共同举办了首届中国县域节庆论坛,期间对全国节庆活动进行了调查,全国大概有各种节庆活动2万多个,具有一定规模的有5000多个。节庆活动之所以如火如荼,与经济刺激密不可分。“节庆搭台,经贸唱戏”的运作模式已经被运用得越来越纯熟。我觉得这一现象要从两个方面来看。一方面,应天时顺民意的节庆活动在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文化、精神需求的同时,能够成为实现招商引资、带动居民就业、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提升区域综合竞争力的重要途径。搞得好,确实可以成为一个地区的名片,具有品牌效应。另一方面我们也应该看到,有一些条件不成熟的地方,挖空心思或别出心裁搞的所谓节庆活动,确实有点“劳民”、“丧财”,“造势”不“得势”。

 

中国城市经济:将节庆融入经济,形成特有的节庆经济。节庆经济推动着地域产业的发展,节庆经济促进了哪些产业的发展?

杨谦:一个好的节庆创意,不但能够激活一个产业、带动一方经济,而且能够改变区域经济社会的整体面貌,推动区域经济社会突破城乡界限、实现一体化发展。与节庆经济相关联的产业主要包括旅游、农副产品、会展、文化、娱乐、交通、通讯、餐饮等,节庆经济的良性、健康发展,必然会带动上述产业的快速发展。例如第二十届青岛国际啤酒节共接待海内外游客330万人次,消费啤酒1007吨,直接拉动了旅游、餐饮、住宿、购物、交通等相关行业发展,青岛市内星级酒店、商务酒店、青年旅馆出现一床难求的局面,客房入住率一度达到100%。

 

科学审视节庆经济

合理策划带动区域腾飞

中国城市经济:现在许多地方大搞节庆,只顾眼前利益不顾长远的发展,不仅没有实现经济效益还成为当地政府的负担。在发展节庆的时候,应该走出怎样的一条道路,才可以既能活跃当地的文化市场又能促进当地经济的平稳发展?

 

杨谦:目前全国各种节庆活动数以万计,然而办得好的并不是很多,个中原因很多。如何走出一条依托当地文化条件、促进当地经济发展的节庆举办之路是一个棘手的问题。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要有特色,体现差异化。节庆活动应具有鲜明的特色和准确的定位。首先,节庆活动要突出地域性和民族性,应与当地历史文化、民族风情、风俗习惯和自然风光有效结合。特色是节庆活动成功的关键,差异化是节庆经济成功的基石。其次,准确的定位、良好的理念和创意对节庆活动十分重要,这要求组织者能够准确把握本地特色资源和节庆活动的关系,努力寻找到最佳结合点作为节庆活动的主题。

 

二要不能只盯经济,要更多的关注文化根基。节庆活动不单是一个经济活动,它首先是一个文化活动。“节庆搭台,经贸唱戏”的说法道明了目前节庆举办的一个误区,即将节庆的文化属性置于从属地位,过度强调节庆的经济属性。其实,节庆是“人”的节庆,节庆中的“人”才是关键,一个成功的节庆首先要满足人们的文化需求,在稳固的文化根基上,节庆经济才能成为可能。

 

三要有良好的组织实施能力。很多地方有独特的资源,节庆的策划也不错,但是活动效果很差,结果是钱没少化,但当地老百姓怨声载道,对外宣传作用微弱。这主要是没有有效的组织实施。节庆活动与企业的经营活动、政府的政务活动和一般的文化体育大型活动不同,是集政务、经济、文化、娱乐、经营为一体的综合性活动,不仅要有好的理念,更要有好的组织实施。这是很多地方节庆很多不成功的重要原因。

 

中国城市经济:在你看来,我国哪个城市的节庆产业是做得比较成功,在节庆泛滥的今天,你认为它们成功的原因何在?

杨谦:我国节庆产业举办较好的城市主要有上海、大连、青岛等地,此外,一些县域节庆产业也举办的非常成功,比如河北张北县的草原音乐节、北京大兴区西瓜节、贵州独山县的花灯艺术节等。这些节庆产业在实现区域经济效益、社会发展、文化促进方面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这些节庆活动之所以能够获得成功,都表现出几个方面的显著特点,也可以说是它们成功的原因所在:

 

第一,这些节庆活动都与当地的历史文化、自然资源、产业优势紧密结合。比如中国吴桥国际杂技艺术节就与当地的杂技产业紧密结合,而北京大兴西瓜节就与当地的知名西瓜品牌相结合。可以说这是节庆活动旺盛生命力的源泉所在。

 

第二,节庆活动有较高的公众参与度,能够满足群众需求。比如2010年历时25天的上海旅游节共吸引游客900万人次,其中花车巡游活动的观众近400万人次,国际音乐烟花节单场观众人数达3万。而河北张北县举办的2011张北草原音乐节作为县域节庆活动也吸引到30万人“草原狂欢”。较高的公众参与度是节庆活动长久举办的人气所在。

 

第三,遵循市场化运作机制,政府干预较少。大型节庆活动的投入是相当巨大的,单一依靠政府投资,往往很难满足资金需求,而且还会给节庆活动的政府人员投入上带来困难。此外,大量企业的被动参与,造成节庆产品质量不高,参与性较差。如广西南宁市政府从1999年开始举办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当年的广告集资与票证收入仅为500万元。政府从2002年起,实行政府办节、公司经营、社会参与的市场化运作机制。当年筹资总收入达2757万元,实际支出2694万元,实现收支平衡略有节余,取得了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有关国庆节的作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甘肃省;节庆旅游;形成机理

节庆旅游是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它不仅涉及节庆旅游者、节庆旅游活动本身,而且关联国民经济的许多部门和行业,所以节庆旅游的形成,必须具备很多相关要素。从某个具体区域的节庆旅游的基本形成来看,它的产生、形成、发展或衰亡,受节庆旅游者内在的需求、节庆旅游外在的激发和保障等因素的影响(见下图)。

一、节庆旅游需求驱动节庆旅游形成

在当前旅游市场已由“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的形势下,旅游者的主导地位得到了进一步的增强。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旅游者的行为决定着节庆旅游的成败与兴衰,节庆旅游者需求的产生促使节庆旅游市场的形成。

游客旅游的积极性来源于旅游需求。所谓旅游需求是指直接推动一个人进行旅游活动的内部动因或动力,它是旅游决策行为的驱动力[1]。现就甘肃客源市场旅游需求的主要特征分析如下:从总体上看,甘肃客源市场可以划分为国内旅游市场和海外旅游市场,海外游客以日本和港澳台等亚洲市场和欧美客源市场为主;国内客源以周边、沿海经济发达省份和省内市场为主。

1.海外旅游者的需求

根据国家旅游局抽样调查表明,来华游客需求的发展趋势有如下明显特征:追求新奇刺激,热衷探险猎奇,向往荒凉原始的边远地区和纯自然的环境;愿意从事参与性旅游活动,要求对传统的旅游资源进行深层开发;对异地文化有着长盛不衰的兴趣,特别是对那些具有独特文化色彩、带有地方神秘性的旅游资源尤其感兴趣[2]。

目前,到甘肃旅游的亚洲游客主要来自东亚的日本和以新加坡为代表的东盟国家,其中,东盟国家以华人和华侨居多。这些国家的旅游者在目的地选择上,除普通观光外,更愿意选择文化氛围浓厚的人文胜地和具有现代化气息的大都市,对中国古老文化非常感兴趣,独具地方特色的旅游项目往往受到他们的喜爱。如2004年日本旅华游客为292.6万人次,旅甘游客5.02万人次,占外国人旅甘市场份额的21.2%。同时,日本游客对丝绸之路情有独钟,来华日本游客的20%到达中国西部,走丝路线的21.4%到甘肃[3]。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两国居民穆斯林众多,甘肃省穆斯林旅游产品对其有一定吸引力。甘肃可依托丰富的丝路文化和以裕固族、穆斯林为代表的多姿多采的民俗风情开发的节庆旅游应具有较大的市场潜力[4]。

以德、法、英、意为主的欧洲市场及以美、加为主的美洲市场,是甘肃重要的客源国。一般说来,欧美文化背景下的游客到中国来主要是为了满足“求新求异”的心理需求。据美国旅行业协会的调查,愿意造访具有某种历史价值的地方或举办节庆旅游的地方,美国游客高达55%[5]。大多数欧美游客偏爱河西的自然风光和甘南草原、藏民俗风情。同时,由于甘肃省地貌类型多样,开发出的丝绸之路长跑、戈壁越野、汽车拉力赛等专项旅游活动,在欧美市场也颇受欢迎。据旅游界协会(TIA)2004年调查[6],欧美旅游者最喜欢的节庆旅游主题是艺术节,达到33%,其次是传统节庆旅游,达到22%。甘肃58.9%的节庆旅游是从传统节庆旅游演变而来的,可以很好地满足欧美旅游者的需求。

2.国内旅游者的需求

国内旅游需求一般以观光旅游和探亲访友及度假休闲为主(见下表)。观光游览和探亲访友二者合计占70%,其他的旅游包括节庆旅游在内仅占7.1%,从目前的旅游市场状况来看,甘肃省的节庆旅游的市场份额非常小,这与我国整体旅游市场状况基本一致,但甘肃可以通过主题新颖、内容丰富的节庆旅游来激发他们的需求。

二、节庆旅游吸引物激发节庆旅游形成

在旅游研究中,一些学者根据旅游吸引物的吸引性质,将其分为场所吸引物和事件吸引物。场所吸引物是指旅游地固有的物质实体(如自然风景、名胜古迹)对游客的吸引,这样的实体即是场所吸引物;若旅游者去一个地方旅游,主要是或仅仅是因为这一地方发生着什么事情,这种吸引就是事件吸引。这种由事件引起的旅游可称之为事件旅游,而作为吸引物的事件则称为旅游事件,节庆旅游就属于事件旅游的一种。节庆旅游吸引物可以分为两种类型:资源依托型和资源脱离型。这里的资源依托型指节庆旅游举办地的旅游资源(自然、文化、历史、城市环境等资源);资源脱离型指节庆旅游本身特有的基本内容和活动,即根据节庆旅游组委会相关规定必须具备的内容和举行的活动。

1.节庆旅游举办地的吸引

节庆旅游举办地的吸引主要指当地的旅游资源对旅游者的吸引。节庆旅游产品开发必须建立在对相关资源基础的利用之上,所以,节庆旅游产品开发的载体条件既包括传统意义上的自然、人文旅游资源,也包括能成为节庆载体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等潜在的旅游资源,如美食、特产、文化、习俗等。

甘肃旅游资源具有三大特色:一是以丝路文化、远古始祖文化、黄河文化、三国文化、长城文化、先秦文化和现代文明为代表的人文资源特色;二是以高山草原、天池溶洞、丹霞地貌、冰川雪山、雅丹地貌、草原风光、黄河景观等独具特色的西部自然风光为特点的自然资源;三是以藏、回、裕固、保安、东乡、蒙古、哈萨克等少数民族浓郁风情为特色的民族风情资源。所有这些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交相辉映,形成了甘肃独具特色的节庆旅游发展的资源优势,依托当地的旅游资源举办节庆旅游对国内外游客具有很强的吸引力。

2.节庆旅游本身的吸引

特色是增强节庆旅游吸引力、影响力的重要途径。节庆旅游的特色是它的文化特质,缺乏文化内涵的“吸引物”不能构成真正的旅游吸引物。今天的旅游业,无论其形式还是内容,只有当它体现出多种不同的文化底蕴时,才能对旅游者形成持久的吸引力,才能为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带来源源不断的内在驱动力。如伏羲文化旅游节当选中国最具发展潜力的节庆之一,其主要原因是已具有了颇具地方特色的活动内容,具有较大的吸引力。

甘肃节庆旅游活动内容主要有:一是歌舞表演。主要是通过有一定情节的歌舞形式,来表现不同民族的劳动和生活,这类表演特色鲜明、题材广泛,充满喜庆欢乐的气氛,如花儿节、香巴拉旅游节、金张掖马蹄寺观光旅游节等;二是民间工艺品展示。将民间工艺品搬到特定的场所展示,有的还将制作工艺向游客现场演示,这类表演有些还允许游客参与,如庆阳香包民俗文化节等;三是传统的民间民俗活动。如各地传统的庙会;四是神奇的民族宗教活动;五是历史文化活动展示。从历史的角度刻画节目内容和人物,再现一个区域的历史和文化,有较深的历史和政治烙印以及经济发展的特征,使游客在了解历史的同时,了解政治、经济、文化并受到启迪,如天水伏羲文化旅游节、王母宫朝圣旅游节等;六是体育竞技表演。这类表演通常以竞技性强、民族特色浓郁的表演为主,如崆峒文化旅游节、山丹马场赛马艺术节等。

除节庆旅游文化活动以外,节庆旅游举办之时还有相关的商务活动,这些活动也是构成节庆旅游者参加节庆旅游的吸引物之一。

三、节庆旅游举办地的保健条件保障了节庆旅游形成

笔者将节庆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的一些相关的辅助要素称为保健因素,具体来说这些保健因素主要有:旅游业发展要求、社会经济条件、区位交通条件、旅游业发展基础以及政府的政策支持等。这些因素对节庆旅游的形成不产生激励作用,但如果这些因素不完善,有可能阻碍节庆旅游的形成。

1.旅游业发展的要求

甘肃拥有极其丰富的旅游资源,但是,丰富的旅游资源不直接决定旅游业的发展水平,只有旅游产品的开发能力才能构成旅游地的核心竞争能力。对甘肃来说,旅游业基本停留在以观光旅游产品为主的初级产品阶段,很多高品位旅游资源没有通过产品开发转化成满足旅游者需求的旅游产品,旅游资源的价值没有实现,导致甘肃旅游业整体发展水平较低。甘肃省统计局的调查显示:2005年,全省旅游接待总人数为1236.7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7.073%;旅游业总收入为62.56亿元,增长11.68%;接待入境旅游人数28.84万人次,增长21.84%,外汇收入5876.29万美元,比上年增长34.2%[7],纵向比,形势可谓喜人。然而放眼全国,甘肃旅游经济仍排在倒数几位。我们应借鉴其他区域旅游业发展的模式,对旅游资源进行深度开发和综合利用,形成较为完善的旅游产品体系,而开发节庆旅游符合旅游业发展这一要求。

2.社会经济条件

举办地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将在需求和供给两个方面影响当地节庆旅游的发展。从供给方面看,举办地的社会经济基础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举办地基础设施和旅游上层设施的水平和质量,决定了节庆旅游的规模、节期和水平。随着节庆旅游的发展,市场化运作已成必然趋势,靠政府拨款、社会捐赠等非商业性筹资方式已不能满足开支,商业化筹资手段开始占主导地位,举办地自身的经济技术实力是成功举办节庆旅游的基础。

从需求方面看,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密切相关的居民平均收入水平,决定了居民节庆旅游需求的规模和质量,这将对节庆旅游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大多数节庆旅游的客源市场具有明显的区域性,节庆旅游的吸引范围是以其为中心的2小时旅行圈,圈内经济发展水平,居民收入特别是可自由支配收入直接影响着节庆旅游的发展[8]。

近年来,甘肃省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获得长足发展,2005年,甘肃省国内生产总值1928.14亿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5970元,城镇居民人均可自由支配收入8086.82元,分别比2000年增长96.14%,55.6%和64.49%。甘肃经济实力的迅速增长为节庆旅游的举办提供了一定的保障[9]。

3.旅游交通条件

交通条件是节庆旅游举办地后天赋予的,依赖于现代交通工具,使游客发生空间位移的便利程度,即节庆旅游举办地的可进入性。对外交通状况直接决定了节庆旅游举办地客源市场的广度和与周边旅游地进行整合的可能性。

从旅游交通方面看,甘肃的旅游交通有显著改善。一是公路基础设施建设得到了快速发展。至2005年底,全省二级以上的公路达到5653km,高速公路超过1000km,全省公路通车里程达到40751km,公路网密度达到9.57km/百km2。全省乡(镇)通班车率达98%,行政村通班车率达到87%。全省建成等级汽车客运站276个,等级汽车货运站43个[10]。二是甘肃省铁路客运状况也有了进一步的改善。随着旅游业的发展,铁路客运部门先后开辟了兰州至西安、西宁、银川、嘉峪关、张掖、天水、平凉等省际、省内旅游城市之间的旅游列车,铁路客运站发展到348个。三是甘肃省航空运力显著增强。甘肃境内现有兰州(中川)机场、敦煌机场、嘉峪关机场、庆阳机场,天水、张掖、酒泉军用机场等。到2004年底,我省已开辟了43条航线和1条地区航线,通航城市达29个[11]。

4.旅游基础设施条件

旅游业发展基础对节庆旅游形成也是一个强有力的保障要素。近年来,甘肃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从2004年到2005年底,全省正在建设和已建成的旅游设施798个,总投资达72.8亿元。具备一定接待能力的景区(点)有219处,比2001年的73个增加了146个,其中有17个旅游景区达到4A级标准;旅游星级宾馆、饭店228家,其中五星级1家即阳光大厦;四星级有2家,分别为飞天大酒店、敦煌太阳大酒店;三星级分别以沙洲大酒店、敦煌宾馆等为代表。旅行社达到294家,其中国际旅行社有甘肃丝绸之路国际旅行社、甘肃中国国际旅行社、兰州铁道国际旅行社、甘肃康辉国际旅行社等国际旅行社共27家。从2000年至2005年,全省旅游业直接从业人员从1.6万增加到8万,间接就业人员从6.2万增加到38万。兰州、天水、嘉峪关、敦煌、张掖、武威已被评定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这些都为我们加快发展节庆旅游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2]。

5.当地政府高度重视是节庆旅游取得成功的最重要外力

甘肃省节庆旅游84.6%都是由当地政府和旅游局主办的,得到了领导重视,有的领导亲自过问、亲手抓,节庆旅游的各项工作很容易开展。如在历届天水伏羲文化旅游节的举办中,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从加强领导、扩大宣传、完善程序、提升档次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特别是2005年的伏羲文化旅游节,首次由省政府主办,提高了节庆旅游的水平和影响力。

综上所述,在节庆旅游需求内驱力的推动和节庆旅游吸引力的拉动及节庆旅游举办地保健条件的保障三者的共同作用下,导致了甘肃省节庆旅游市场的形成。

参考文献:

[1]屠如骥.旅游心理学[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986:30.

[2]甘朝有,齐善鸿.旅游心理学[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1998:55-59.

[3]甘肃省重点旅游资源开发建设规划研究[R].甘肃省西部开发办,西北师范大学等课题组,2005:10.

[4]吴浩.徽州文化旅游产品应树立独立的市场形象[EB/OL].安徽旅游资讯网,2005-05-13.

[5]甘朝有,齐善鸿.旅游心理学[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1998:55-59.

[6]徐晨.节庆活动有所为有所不为[N].中国经营报,2005-02-23.

[7]邓志涛.努力促进甘肃旅游产业大发展——营造良好环境加快开发力度[N].甘肃经济日报,2005-08-15.

[8]林南枝.旅游市场学[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0,(1):70-74.

[9]甘肃年鉴.2000-2005.

[10]赵万山.甘肃省公路通车里程超过4万里[N].兰州日报,200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