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乌鸦喝水教学

乌鸦喝水教学

乌鸦喝水教学

乌鸦喝水教学范文第1篇

本文对小学语文课本中《乌鸦喝水》一文的课程设计作一探讨,进而对该课做出课后反思。希望对以后小学语文的教学有所帮助。

教学设计

人教版语文第二册《乌鸦喝水》。

教学目标

情感目标:通过学习本课课文,让学生明白遇到困难应仔细观察,认真思考,想办法解 决困难的道理。

知识目标:学会本课的生字和新词。

能力目标: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感知乌鸦喝水的过程。能用"渐渐"造句。

重点难点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感知乌鸦喝水的过程,能用"渐渐"这个词造句。

(2)学习本课的生字和新词,能够正确地书写。

教学过程

1.导入

《乌鸦喝水》这篇课文比较简单易懂、生动有趣,很适合低年级学生学习。可以通过提问一些相关的问题来调动学生的兴趣,比如"你们印象中的乌鸦是什么样的?"、"乌鸦美不美?"等。

2.初读课文,了解课文

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划出生字和新词。指明朗读,检查字音是否准确。根据朗读情况给予适当的表扬、鼓励和正确的引导与纠正。然后出示本课中的生字,让学生认读以加强记忆(这一过程可以选择让学生抢答的方式进行积极认读)。

3.精读课文,体会道理

让学生仔细阅读课文,并检查学生阅读的情况并予以引导。

第一自然段的学习:先请一名学生朗读第一自然段。相关问题:"谁能说说,课文里乌鸦一开始遇到了什么事情?","口渴没水喝的时候乌鸦的心情是什么样的?","当乌鸦找到水后心情是什么样的?紧接着又遇到了什么困难?此刻的心情又是什么样的?"。学生思考并回答完这些问题之后,组织学生进行情境表演。四个学生一组,一个学生负责朗读,一个学生表演,另外两名学生在旁边给出注意。表演完毕后让其他学生进行评议。

第二自然段的学习:同样叫一名同学来朗读,其他同学思考问题:"乌鸦看到瓶子旁边有什么?""乌鸦可能会想什么办法?"

第三自然段的学习:小组齐读并思考:"乌鸦想出了什么办法?","效果怎么样?","最终有没有喝到水?"

4.再读课文,欣赏文中的好词句

4.1 叫同学分别说说他们喜欢哪些句子,并说明理由。

4.2 用"渐渐"这个词进行造句。

4.3 让同学选择喜欢的句子和段落进行背诵。

教学反思

正如我们前面提到的,这篇课文很适合低年级学生学习。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通过引导他们自己去寻找信息,比如乌鸦情绪的变化:从找不到水喝的着急到发现水的惊喜,再到喝不着水的焦急,又到最后喝着水的惊喜。通过学习这个小故事,让同学们明白,当生活中遇到困难或者问题时,应仔细观察,认真思考,找出解决的办法。同时在授课的同时,尽量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让整个课堂生动有趣。通过让同学抢答生字生词、朗读课文、回答问题和课堂表演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让他们有自我展示的机会,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让课堂轻松有趣地进行。这样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教师给予合理地引导,这样更能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乌鸦喝水教学范文第2篇

教学目标:1.认识8个生字,学写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懂得遇到问题要开动脑筋,积极地解决。

预设导学流程:

一、谈话激趣,明确目标

同学们,你们见过乌鸦吗?谁来说说乌鸦是什么样的?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只聪明可爱的乌鸦。读一读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板书课题:14 乌鸦喝水 (注意本课生字,齐读课题)

出示学习目标:

1.认识8个生字,学写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懂得遇到问题要开动脑筋,积极地解决。

二、读中感悟,探求新知

1.今天我们认识的这只乌鸦遇到了什么事情?我们快去了解一下吧!请同学们翻开书14课《乌鸦喝水》,自由读课文,将不认识的字用笔圈出来多读几遍。(学生读课文,教师巡视)

2.同学们读过一遍课文之后,都已经认识了这只可爱的乌鸦,请同学们再读一遍课文并给本课生字注音,看谁能既快速又准确地读出本课生字。(大屏幕出示本课生字)

3.开火车读生字。

4.同学们很聪明,看来大家都回家做了预习,能快速读出生字准确的音,现在请同学们将这些生字放回课文中,只看生字再读一读,边读边想:故事中的乌鸦做了一件什么事,并标出本文的自然段。

5.这篇文章讲了一只聪明的乌鸦口渴找水喝的故事,本文共有4个自然段。(休息一下:课间操)

三、精读感悟,点拨引导

1.谁能说一说,乌鸦遇到了一件什么事?(口渴找水喝)口渴没有水喝的时候会是一种什么心情?(着急)请同学们试着用着急的心情读一读第一自然段。

2.小组讨论:乌鸦看见了许多小石子,想出什么办法呢?放少许小石子可以吗?许多石块行吗?为什么?

3.小组汇报讨论结果。

4.课件演示:在瓶内放少许石子和放石块的情景,帮助理解。

5.乌鸦口很渴,多想马上就喝到水啊,课它为什么不把小石子一下子全放到瓶子里呢?

6.思考一下:你想到了什么?

四、知识检测,反馈提升

1.今天我们认识了一只聪明可爱的乌鸦,请同学们再认真读一遍课文,并将这个故事讲个同学或者家长听。

2.教师指导学生背诵。

3.如果你是这只可爱的乌鸦,你在口渴的时候会想到什么办法?

乌鸦喝水教学范文第3篇

本次活动的设计灵感来源于《乌鸦喝水》这个传统的故事。当石头放入水中,水平面升高,乌鸦就能喝到水,这一过程可操作性强而且浅显易懂。我觉得这会是一个非常有趣的科学探索活动,中班幼儿好奇好问,对周围事物喜欢探根究底,更乐意亲手去尝试一下,这个活动非常符合他们的这个特点。

活动目标

1.尝试运用不同的材料,探索让瓶子里的水位升高的方法。

2.发现材料的质地、大小与水位上升快慢之间的关系。

活动准备

1.材料准备:小石子、骰子、纸球、棉花、雪花片、积木;玻璃球(大小两种)、螺帽、塑料积木,每位幼儿一个装有半瓶水的瓶子(贴上彩色横条)

2.教具准备:《乌鸦喝水》多媒体课件。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价值分析:以幼儿喜爱的动画片导入活动,引发幼儿兴趣。)

师:孩子们你们听过《乌鸦喝水》的故事吗?今天,方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个非常有趣的动画片《乌鸦喝水》,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二、观看动画片,引发思考

(价值分析:在情境式学习中,以开放式提问激发幼儿开动脑筋,充分想象。)

1.提问:刚才动画片里的乌鸦口渴了,它在天空飞呀飞,发现了什么?

2.提问:瓶子里有水,但是瓶口又高又小,乌鸦喝不到水怎么办呢?你有什么好办法?

3.幼儿猜测并讲述能让乌鸦喝到水的方法。

三、幼儿尝试探索

1.幼儿第一次尝试,发现材料与水位升高的关系

(价值分析:在动动玩玩中,通过实验探索水位和内容物的关系。)

师:刚才我们小朋友想了很多办法,这些办法能不能帮助小乌鸦呢?老师给小朋友们准备了一些材料,等会请你们自己去试一试,看看怎样才能使乌鸦喝到瓶子里的水。

(1)呈现材料

师:请你们回头看一下,老师为你们准备了哪些材料?

(2)提出要求

师:请你们试一下,能不能用这些材料让小乌鸦喝到水?老师有两个要求:

A.每个小朋友拿一个瓶子,每个瓶子里只能放一种材料;轻轻地放,小心别把水洒在桌子上。

B.当听到老师开始数数的时候,立刻盖上瓶盖,将瓶子放到前面的桌子上来。

(3)交流介绍:你用了什么材料,能不能让小乌鸦喝到水。

师:我请小朋友来介绍一下,刚才你把什么材料放进了瓶子?放进去以后发现了什么?(请未成功的先回答)

提问:水位升高了吗?能不能让小乌鸦喝到水呢?水位到哪里才能让乌鸦喝到水呢?谁帮助乌鸦喝到水了?你来介绍一下,你用了什么材料?

(4)交流讨论,教师小结

师:方老师觉得有点奇怪,刚才你们都往瓶子里放了材料,为什么有的水位升高帮助乌鸦喝到了水,有的就不行呢?

引发幼儿讨论,帮助幼儿梳理材料的质地与水位的关系。

教师小结:原来小石子和纽扣比较重,当我们把小石子、纽扣放进瓶子里的时候,他们很霸道,抢了水娃娃的地方,水娃娃就被挤到了瓶口,水位升高,小乌鸦就能喝到水了。可雪花片、塑料积木比较轻,当我们把雪花片、塑料积木放进瓶子的时候,他们很调皮,浮在水面上游泳,水娃娃没办法露出头来只能躲在瓶子底下,所以乌鸦还是喝不到瓶子里的水。而棉花、纸球能吸水,他们一进到瓶子里呀就抱住水娃娃,水娃娃也钻到它们的身体里一起做游戏,水位没有明显变化。所以乌鸦也没办法喝到瓶子里的水。

2.幼儿再次尝试,验证材料质地与水位上升的关系

(价值分析:通过动手操作,验证认知加深理解。)

师:刚才呀,我们尝试了几种不一样的办法,有的成功了,也有的失败了,方老师还给你们准备了一些材料,让你们再去尝试一下。这次请你们动脑筋想一想,究竟用什么材料才能帮助乌鸦喝到水呢?

(1)提出要求:请你们先过去看一看,仔细想一想,然后再试一试,究竟用哪种材料最合适。

(2)再次介绍:这次你用了什么材料,小乌鸦喝到水了吗?

(3)小结:究竟哪些材料能让水位升高,帮助小乌鸦喝到水呀?幼儿一一指出相应材料。

3.第三次尝试,感受材料大小与水位上升快慢之间的关系

(价值分析:通过设疑层层推进,引发幼儿再次探索水位和填充物体积的关系。)

师:刚才我们尝试了用玻璃弹珠也能让水位升高,帮助乌鸦喝到水。乌鸦们听说我们很聪明,都飞来请我们帮忙。它们飞得又累又渴,真想马上就能喝到水呀。我们怎样才能让水位升得再快一些呢?(幼儿讨论、讲述)

①出示玻璃弹珠和水瓶组织幼儿比赛,向幼儿介绍比赛规则。

师:那边桌子上有两种大小不一样的弹珠,哪种会使水位升得更快一些呢?现在我们分成两组来进行一次比赛。请你们往瓶子里放弹珠,不能一把抓,只能一颗一颗放,看哪组先让乌鸦喝到水。

②提问:究竟是哪种弹珠让水位升高得更快呢?幼儿进行充分的讨论。

③老师进行简单小结:刚才我们说过,玻璃弹珠大而重,他们很霸道抢了水娃娃的地方,玻璃弹珠越大抢的地方就越多,水娃娃被很快地挤到瓶口,水位也就很快升高了。

乌鸦喝水教学范文第4篇

1.1动画制作原理Flas就像一部电影一样,是由一系列连续的帧组成,由这些帧顺序的排列组成一个动画效果[1]。帧又分为关键帧和普通帧。任何动画要表现运动或变化,至少前后要设置两个不同的关键帧,中间状态的变化和衔接则由电脑自动完成。Flas制作中补间动画分两类:一类是形状补间,用于形状的动画;另一类是动画补间,用于图形及元件的动画。当然想要做出一个完美的动画还需要用到脚本、引导、遮罩等高级工具。

1.2ActionScript脚本语言ActionScript是Flash内置的编程语言,用它为动画编程,可以实现各种动画特效、对影片的良好控制、强大的人机交互以及与网络服务器的交互功能[2]。一般情况下,Flash影片中包含若干个场景,每个场景都有时间轴,每条时间轴都从第1帧开始。如果不添加ActionScript,Flash影片会自动从场景1的第1帧开始播放,直到场景1的最后一帧,然后接着播放场景2,以此类推。ActionScript能够使影片完全脱离被动的线性播放模式,一段脚本可以使影片在一个特定的帧上停止,循环播放前面的部分,甚至于让用户控制要播放哪一帧。

2Flas设计与教学

2.1Flas设计对教学的辅助作用

用Flash制作的作品已被广泛应用在教学中,对我们的教学有着极其优越的辅助作用。具体来说有以下几个方面:1)用Flas制作的作品,可以将文字、图形、图像、动画、声音、视频集成于一体,设计出让人赏心悦目的多媒体学习课件,具有艺术性和娱乐性,更易让学生理解接受。2)动画设计过程相对简单,制作简便,不需要添置专用设备,任课教师很容易掌握,非常适合教学一线人员设计出针对性强的教学素材。3)交互功能强,针对特定教学情景,以生动活泼的形式更能够增强教学效果。Flas设计被普遍应用在教学中,对我们的教学有着极其优越的辅助作用[3]。4)用Flash生成的互动式动画体积很小,采用流技术边下载边播放,便于教学人员携带,也便于网络传输。

2.2用Flash制作的作品运用于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用Flash制作教学辅助动画有其自身的特点,因此在使用和制作上应与普通教学区分开来,注意一些问题:1)制作的作品应当具有针对性。教育是有特定的教学对象,与娱乐和科普动画不同,它是为特定的教学对象而制作的。2)在作品中应体现明确的教学目标。教育动画是以动画为载体,利用教学设计理论传播教学信息,它是为实现教学大纲服务的。3)作品应有严格的科学性。动画作品必须强调知识和内容的科学性。4)作品应具有寓教于乐的特点。教育动画采用视听结合,在呈现教学内容的同时,又拥有动画本身的特点:艺术性和娱乐性[4]。

3《乌鸦喝水》动画设计与制作

3.1素材收集与制作

Flas的素材是动画制作的重要内容,是构成一个个画面的基础。因此素材的收集与制作一定要有准确的定位,进行全方位的设计与制作才能给制作动画打下坚实的基础。在寓言故事《乌鸦喝水》中,乌鸦是故事的主角,因此对乌鸦这个角色的设计就显得尤其重要。考虑到这个故事的教育对象是少年儿童,所以乌鸦应该设计的尽量卡通、可爱,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借鉴网上素材,利用Photoshop、Illustrator、Corel⁃Draw或Flash等软件对素材进行加工处理,最终鼠绘乌鸦、瓶子、小石子、太阳等,如图1。在Flash作品的制作中,视觉的效果固然重要,但是听觉的效果也不能忽视。对于“乌鸦喝水”这个Flash作品的音频素材包括了课文朗读声音和背景声音,对于这方面的素材互联网上有许多,可以直接在一些免费的素材网上下载。

3.2动画设计与制作

在制作Flas过程中我们要把握整个动画主脉搏。本人将此动画设计分为三个大部分:片头动画-片中动画-片尾动画。运用了变形动画、传统补间动画、遮罩动画、引导动画以及高级编程等动画形式。

3.2.1片头动画制作

片头动画是整个动画的开始部分,决定着能否引起观看者的兴趣。因此片头动画的部分的制作显得尤为关键。在片头动画中,总共有6个场景,其中主要的场景是通过“逐帧动画”和“循环动画”实现动画效果的[5]。场景1,主要展示了这个动画的整体形式。这个场景是通过乌鸦、瓶子、太阳等元件,以及播放开关和“乌鸦喝水”艺术字构成的。场景2,展示了故事的背景画面,背景由天空、白云、沙漠、仙人掌及枯树组成。背景播放出由远及近的过程,这一过程主要是通过创建补间动画来完成的。场景3,乌鸦正式进入场景中,这一过程主要是通过创建逐帧动画和补间动画完成效果的,与场景2类似的做法,先在开始位置设置乌鸦飞的位置,再在乌鸦最后停的位置设置位子,其他背景不变。场景4,主要是展现天气的炎热和乌鸦的口渴而眩晕的状态。场景5,乌鸦发现了瓶子,瓶子里装有水。场景6,当乌鸦准备去喝水的时候,发现瓶口太小。

3.2.2片中动画制作

片中动画是故事的高潮部分,也是故事最精彩、最关键的部分。因此在这部分的变现应该更加生动形象,才能让学生投入情境中,引起共鸣。在片中动画中,总共有3个场景,采用补间动画、遮罩动画、引导动画等技术实现。

3.2.3片尾动画制作

片尾动画是故事的结局部分,对给整个故事应当有总结的作用,对学生具有启发作用。采用遮罩动画实现水位上升效果。

3.3音频导入

只有画面的动画是不完整的,声音对整个动画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在互联网上很容易就能找到有关《乌鸦喝水》的音频素材,导入音频到动画中,利用“千千静听”软件找出乌鸦说话的具体时间,在Flash中新建一个歌词图层,在每句话的开始和结束帧处添加关键帧,用文本工具添加乌鸦所说的话,以此类推,添加乌鸦其他的语句,保证声音与歌词的同步。同时设置声音“同步”方式为数据流及声音循环次数。

3.4脚本

在Flas中,交互性是其最大的特点,而按钮正是交互性的直接体现。此动画中通过播放、暂停、返回按钮来控制影片的播放。

3.5调试及

动画调试的目的在于发现错误、纠正错误,是一个验证软件是否满足要求的过程。通过反复地调试、比对和校正,基本实现了《乌鸦喝水》动画的制作,达到了较为满意的效果。利用Flash的功能可将你制作好的多媒体课件为影片(*.swf文件格式)、可执行文件(*.exe文件格式)或网页(HTML格式)。

4总结

乌鸦喝水教学范文第5篇

2006年4月20日,第一次进行科学活动“乌鸦喝水”

场景一:我举着乌鸦指偶,告诉幼儿要讲一个《乌鸦喝水》的故事,马上有一个小女孩说:“我知道,我听过的。”我示意她安静,继续说:“我们可以再听一遍,看看和你知道的故事是不是一样?”当故事讲到乌鸦喝不到瓶子里的水正发愁时,又有个孩子插嘴道:“放点小石头进去。水会升上来的,乌鸦就能喝着水了。”我对他的发言不置可否,转身指着桌上的几组材料说:“这里有小石头、纸片、玻璃珠、木棍……请每人选一种。放进水瓶里试一试。看看能不能让乌鸦喝到水。”说完。就让孩子们开始了第一次操作活动。

分析:乌鸦指偶的呈现吸引了幼儿的注意力,当听到熟悉的故事名字后,幼儿的记忆被唤醒。不少幼儿的眼神中流露出想要表达的愿望。一个大胆的女孩忍不住发话了,但我阻止了她的叙述,一切都沿着我预定的计划进行。可见,我的心中只有计划。没有孩子。在这种环境中,孩子被动地接受知识技能。哪怕是已经会的也要再学一遍。

场景二:我为每组准备了六个小碗(分别放着数量相同的玻璃珠、木棒、纸片、雪花片、小棋子、石头)、六个装着水的瓶子、六只有着长嘴巴的乌鸦指偶。我让每组的六个孩子各选一种材料全部放入水瓶中,去检测乌鸦能否喝到水。孩子们来到桌边。一人拿了一个碗,逐一将材料投入水中,最后把能使乌鸦喝到水的材料挑了出来。

分析:从表面看,活动提供的材料种类比较丰富,每位孩子都有动手操作材料的机会。但孩子与材料的互动只是停留在操作层面上,并没有思考和分析操作的目的与意义。况且,每个孩子只允许和一种材料接触,他们只能了解一种材料在水中的状态。显然,我精心准备的其他材料并没有发挥出应有的教育价值。另外。六只乌鸦指偶的出现既剥夺了孩子们之间合作交流的机会,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实验误差的可能。

场景三:在探究物体的大小与水面上升幅度的关系这一环节时,我准备了大小不同的玻璃珠,让两组幼儿投到水瓶中。在操作前我反复提了要求。让幼儿精确记录当乌鸦嘴能碰到水面时,刚好是投到第几颗珠子了。一会儿工夫。实验结果出来了,一般大珠子用7~8颗。小珠子用10~14颗。我正要组织幼儿来交流这个现象时。妮妮小心翼翼地捧着水瓶上来了,我一看,大珠子满满当当装了一瓶,水已经快溢出瓶口,而她的记录牌上赫然写着16。我问妮妮:“你是不是等乌鸦喝着水了还继续放珠子?”妮妮点点头。我继续说:“你没有按照要求做,所以这个瓶子只好作废。”我把她的水瓶放到一旁。

分析:在科学实验活动中。教师常会十分强调操作要求,因为这直接影响到幼儿的操作行为和探究结果。在上面这个场景中。妮妮虽然违反了操作要求,但我不应该对她的操作结果持完全否定的态度。结果对错固然重要,但孩子在操作中的体验也是十分要紧的。我完全可以引导全体幼儿观察妮妮的瓶子中水面高度与别人的不同,想一想为什么,让幼儿猜测继续放珠子会发生什么现象。作为教师要善于发现事件中隐含的教育价值。有时错误也有可能成为教育的良机。

2006年6月16日,第二次进行科学活动“乌鸦喝水”

场景一:我举着乌鸦指偶,询问幼儿有没有听过《乌鸦喝水》的故事。幼儿中有大部分表示听过。“会讲吗?”“会!”不少孩子自信地回答。于是,我让一个孩子上来讲这个故事。然后出示小石头和水瓶,让他试试是否小石头真能让乌鸦喝到水。这个孩子很高兴地做了。其他小朋友大睁着眼睛看得很认真。

分析:按照《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精神,教师要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与反应,敏感地察觉他们的需要,及时以适当的方式应答,形成积极的师幼互动。当幼儿表示听过这个故事时。我尊重幼儿的意愿,做出了积极的应答,提供了材料让幼儿验证故事的结局,满足了幼儿当前的需要。

场景二:验证了小石头能让乌鸦喝到水后,我又出示了小纸片、小玻璃珠、雪花片等五种材料。我让幼儿以小组为单位,为每组提供多个水瓶,一只乌鸦指偶,要求他们在组长的带领下仔细观察每种材料的质地、轻重、大小等,猜测它们在水中的状态,然后再进行实验,用乌鸦嘴试探能不能碰到水面。根据结果,每组把瓶子分成两部分,随后和大家一起来分析讨论材料与水面上升幅度的关系。

分析:中班的孩子已经具备了与人合作的经验与能力,因此我让幼儿以小组为单位观察材料、共用材料进行探究活动,,这一方面可以培养幼儿团结合作的能力,另一方面也能最大限度地利用资源,促进幼儿在操作过程中与他人的交流、分享,使接下来的讨论环节更加高效紧凑。活动中的猜测与实验验证能够调动幼儿的思维,利于幼儿智能的发展。

场景三:在探究物体的大小与水面上升幅度的关系这一环节时,我准备了大小不同的玻璃珠。幼儿虽然使用了不同大小的珠子。但结果却有好几个类似。面对显然错误的结果,我耐心地帮他们查找错误原因。发现有的孩子往瓶里放珠子时另一只手使劲地捏着瓶子,瓶子的水位被升高了不少:有的孩子让乌鸦喝水时,将瓶子倾斜了一点……这些都影响了实验的结果。面对这些现象,我故意提出疑问,让幼儿意识到问题所在,并请发现这些现象的孩子向大家展示,分析原因。孩子们惊奇地发现,原来还有许多因素可控制瓶子水位的高低。孩子们认识到自己的问题,再次实验,把结果更正了过来。

分析:在幼儿操作实验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扮演怎样的角色?是关心幼儿的操作结果还是更关注他们的操作过程。我想这个问题其实每个教师都明白。可很多教师仍不放心,会在实验前反复强调每个细节要求,不容孩子有丝毫出差错的机会,致使孩子不明白为什么要这样做,只好按部就班,对操作结果也产生不了成就感。有时在孩子出现问题后再引导他们关注问题,反而能取得更好的教育效果。

通过以上两次活动的设计对比,我从中得到了以下几点启示:

1 科学活动中要兼顾幼儿的兴趣与需要。已有经验与认知特点。这要求教师在平时对幼儿反馈的信息要多加留意、洞察、分析,在活动中要多关注幼儿的反应与表现,把握幼儿探索的动向。及时捕捉支持点,调整指导策略,准确地接住并回应幼儿抛过来的球。

相关期刊更多

高压物理学报

北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四川省科学技术协会

亚热带植物科学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厦门市科学技术局

浙江亚热带作物通讯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浙江省科学业热带作物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