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忠诚教育论文

忠诚教育论文

忠诚教育论文

忠诚教育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两课”;警察忠诚教育

公安院校担负着为国家培养高素质人民警察和政法干警的重要使命和职责,是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公安事业可靠接班人的教育基地,公安院校必须始终把锻造“忠诚警魂”作为办学的根本任务。加强公安院校大学生忠诚教育,帮助他们在政治上、思想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忠于法律,成为真正合格的预备人民警察,这不仅是公安院校政治思想工作领域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同时也是公安院校人才培养战略中的一个有力切入点。[1]因此,加强公安院校大学生忠诚教育是公安院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中之重。

一、“两课”与警察忠诚教育关系现状

“两课”与警察忠诚教育密切相关,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警察忠诚教育是培育人民警察核心价值观的“生命线”, 作为公安院校担负着对大学生进行以“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忠于法律”为核心内容的忠诚教育的重要使命,这不仅关系到公安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而且关系到公安队伍的建设。因此忠诚教育是公安院校“两课”教学的核心所在。与此同时我们也要看到警察忠诚教育方面的问题已日益突出。

1、教学对象

新时期不少人民警察受一些西方思想的不良影响,他们的素质、观念和行为方式不断在发生变化。对此,预备警察的忠诚教育也面临了新的挑战。具体表现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政治意识逐步淡化,公安院校有不少学生对政治理论学习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如上课不听讲,不关心政治,认为政治与自己没有多大关系;二是理想信念模糊,部分大学生在理想信念上呈现追求实惠、关注眼前;三是价值取向功利化,有部分大学生表现为认为警察有特殊的权力,他们把从警作为获取功利的条件和手段。

由此可见,公安院校大学生的忠诚教育的重要性和迫切性,以上存在于部分学生思想上的种种问题,如果不及时地在大学生中加以有效解决,那么就很难把学生培养成合格的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捍卫者。从现时期的公安院校来看,入校新生的年龄差不多都是十八九岁,从他们心智上来讲,一定程度上是比较成熟,但还不是很完善,判断事物的是非能力还有待提高,并且和地方普通高校学生一样,他们基本都是伴随经济高速发展成长起来的“90 后”,受到社会影响比较深,认知新事物和接受能力比较强,独生子女颇多,个性比较突出,性格塑造期比较短,在进入公安院校时个人认知就已基本定型。这就对公安院校的忠诚教育提出了新的课题。有部分学生不能正确接受公安院校独特的警务化管理,更不能自身内化忠诚意识。[2]

2、教师队伍

现阶段里,从事忠诚教育相关课程的教师基本上毕业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可能还有的是具有一定的“两课”教学经验的其他专业教师担任该课程,部分教师对忠诚教育的理论研究也缺乏相应的热情和积极性,讲授的相关内容与社会现实脱节,以致学生对此毫无兴趣可言,他们所接受的忠诚教育仅限于为应对考试,更谈不上自觉塑造忠诚品格,从而导致不能有效而真实地开展忠诚教育。另外,专门承担忠诚教育课程的教师,他们却与公安工作实际联系不多,所以对公安工作的现状不十分了解,对忠诚教育内容的解读和学生职业理想的引导就只能是纸上谈兵,导致忠诚教育有形式无内容,从而不能较好地引导学生培养忠诚意识。

3、教育理念

从“两课”与警察忠诚教育的关系来说,二者既相互联系,又各有侧重,不能等同,理顺二者的关系是我们开展公安院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前提。但是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二者的关系往往是含糊不清、彼此孤立。如:要么忽视了警察忠诚教育相对独立性,而以“两课”的教学取代忠诚教育,表现为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忽视忠诚教育,造成忠诚教育“似有实无”、“有名无实”的现状,由此导致公安院校的忠诚教育十分被动和尴尬,始终没有受到应有的尊重和重视,更谈不上形成独立的教学模式,所以,忠诚教育的成效十分有限;要么忽视了关联性,将“两课”与警察忠诚教育孤立起来。这不利于“两课”对忠诚教育的指导和引领,也不利于及时、准确地掌握忠诚教育现状。与此同时脱离“两课”的前期基础,忠诚教育不能准确掌握学生的思想现状和亟待解决的问题,可能导致教育活动抓不住重点,从而比较盲目。以上两个方面的问题都有可能削弱教育效果,不仅会造成资源的浪费,也不利于公安院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健康开展,还将有碍实现公安院校人才的培养目标及其发展,甚至会影响社会的和谐稳定与国家的长治久安。

二、正确处理“两课”与警察忠诚教育关系

1、培养公安院校学生忠诚意识

首先,从制度方面来看,公安院校要结合警察的职业特点,让学生认知到公安院校必须实行警务化管理制度。还应该使人民警察核心价值观教育制度化,即以制度的“固化”,对人民警察核心价值观建设发挥重要的保障作用,并起到约束与激励的导向作用,形成政治色彩浓厚、纪律严明、团结友爱、朝气蓬勃的特色校园文化氛围。[3]从而弘扬和培育学生的忠诚意识,使学生受到锤炼,进而逐步强化忠诚意识,让我们公安院校学生在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文化多元化和信息网络化的复杂环境中成为一名忠诚可靠的卫士。其次,从教育方面来看,忠诚意识的培养不仅要教育学生什么是忠诚,还要使学生知道为什么忠诚,进而内化为一种自我意识。这是一个认知问题,是一个思想问题,那么思想问题就需要思想方法来解决,“两课”作为一种有效的思想转换效应在公安院校忠诚教育中就有其重要意义了。因此要促进“两课”与忠诚教育相互融合、相互衔接,只有从思想上真正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以及各种法律法规等,才会进一步坚定对党、国家、人民和法律的信念,进而强化对党、国家、人民和法律忠诚的自觉意识,使忠诚意识和观念深入人心。

2、提高师资队伍建设

公安院校“两课”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和理论素养决定着学生忠诚教育的成效。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和理论素养得不到有效提高,忠诚教育就缺乏针对性和系统性,也就难以产生实效。因此,忠诚教育的质量和效果如何,关键在于师资队伍的建设。必须要提高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这决定着“两课”与忠诚教育的质量,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和忠诚意识有着直接而深刻的影响。必须要提高教师的理论素养,是进行忠诚教育的必要前提。所以要加大教师的培养力度,还要鼓励“两课”教师积极申报课题开展忠诚教育研究,并给予经费支持,这样才能充分地调动其积极性和主动性。另一方面,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师既要不断地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也要定期深入到公安机关参加实践锻炼,发现公安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这样才能更好地将实践锻炼经验与理论教学相结合,从而提高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3、加强“两课”与警察忠诚教育相互促进

“两课”与警察忠诚教育需要相互融合、相互衔接。首先,在“两课”教学内容上要进一步突出警察忠诚意识的教育和培养。为更好服务于忠诚教育,应把忠诚教育与国情、党情教育和党史教育结合起来,应始终把忠诚的理念贯穿于“两课”教育和教学之中,借助“两课”不断引导学生认识作为未来人民警察应肩负的神圣使命和职责。其次,强化“两课”的忠诚教育功能。充分重视并利用“两课”的忠诚教育资源,通过对中国共产党党史的梳理以及相关理论的灌输,把忠诚教育更好地融入到“两课”中,通过相互衔接的思想政治教育使学生明确忠诚既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更是公安机关的首要责任,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职业忠诚度,形成良好的忠诚品质。[4]

简而言之,“两课”与警察忠诚教育既紧密联系,又具有相对独立性。处理好二者的关系有利于促进公安院校的人才培养,从而打造出忠诚、为民、公正、廉洁的公安队伍。

参考文献:

[1] 和玉恋,张钦.公安院校大学生忠诚教育研究[J].河北公安警察职业学院学报,2009.(3).

[2] 王卫东.“哲学咨询”在公安院校忠诚教育中的应用价值[J].铁道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5).

[3] 林平,吴小虹.公安高等院校大学文化与学生忠诚意识的培育[J].湖北警官学院学报,2013.(12).

[4] 付瑶.论公安院校的忠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J].公安教育,2012.(4).

本文系江西警察学院2014年度院级科研一般项目阶段性成果。课题名称:“两课”与警察忠诚教育关系研究,编号:2014YB006

作者简介:

忠诚教育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共产党员;忠诚教育;忠诚意识

忠诚,历来是社会衡量一个人好坏、辨别忠奸良莠的重要标准,也是一个政党建党立国,执政掌权的思想灵魂和核心纪律。对党忠诚是我们党基本的政治纪律,也是对共产党员最基本的党性要求。倘若没有党员队伍的忠诚,我们党将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必然会一盘散沙、一事无成,更谈不上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当今中国,既充满了机遇,又面临着挑战,中国共产党要继续带领人民创造新的伟大业绩,就要高度重视并不断加强共产党员的忠诚教育,把忠诚教育作为思想政治教育永恒的主题,不断创新忠诚教育的内容和方法,切实提高忠诚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使共产党员始终保持对党、对人民、对事业的忠诚之心,这也是我们党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的根本要求和重要途径。

一、正确把握新时期共产党员忠诚的科学内涵

何为忠诚?不同的时代、不同的阶级对这个问题有着不同的理解。我国历代封建统治阶级认为,忠诚就是要“忠不违君”,就是要对皇帝无条件的衷心耿耿,要对王权无条件的服从、认同。现代资本主义政党和政治组织也讲忠诚,但这种忠诚只不过是为了选票以及由此可能获得的政治、经济利益。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的政党,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党的根本宗旨,以实现共产主义作为党的最高理想。因此,我们党所要求的忠诚,既不等同于我国传统意义上的忠诚,也与世界上其他政党的忠诚有很大的区别,有着更加丰富的内涵和更高的境界。我们党所要求的忠诚,是指党的成员具有坚定的政治立场和政治方向,为实现共产主义理想,为党的事业和人民的根本利益尽心尽力,全力以赴,甚至献出自己的生命。[1]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共产党员要忠诚于党。这是党员最根本的价值取向和政治信仰。作为共产党员,在重大原则问题上,必须立场坚定,旗帜鲜明,又具有较高的政治觉悟,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在理想信念上,必须高举马列主义、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为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而不懈奋斗。

第二,共产党员要忠诚于人民。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我党的力量源泉和执政基础。共产党员要忠诚于人民,就是想问题、做决定、办事情、做工作,都必须以符合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最高标准、为出发点和归宿,自觉防止和克服凌驾于人民之上的、形式主义;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真诚倾听人民呼声,真实反映人民愿望,真情关心人民疾苦;坚持深入群众、深入基层、真心实意为人民办实事,尽心竭力为人民解难事,坚持不懈为人民做好事;做到知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帮民富。

第三,共产党员要忠诚于事业。党的事业要继往开来、与时俱进,党的执政能力要不断提升、执政地位要不断巩固,需要靠无数忠诚党的事业的共产党员生命不止、战斗不息的奋斗来实现。要把真抓实干作为忠诚于事业的最好体现,求真务实、攻坚克难、兢兢业业、精益求精,竭心尽力对待和做好每项工作。要把创先争优作为忠诚于事业的最高标杆,在工作中舍得下真工夫、苦工夫、细工夫,创造出更加卓越的发展速度、发展业绩、发展成就、发展奇迹,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中建功立业。

忠诚是每一位共产党员的立身之本。有了忠诚,共产主义的信仰才不会动摇;有了忠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才会更加坚定;有了忠诚,干事创业的动力和决心才会更加强大。共产党员应该把忠诚当做一种信念、一种品质、一种追求。当前,在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面前,我们更需要忠诚的操守、忠诚的品格、忠诚的境界。

二、深刻认识共产党员忠诚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共产党员要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首先要做到的就是对党忠诚。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思想文化、不同价值观相互激荡、互相碰撞,受此影响,党员队伍中出现了一些对党不忠诚的现象:一是对党不真心。有的党员虽然在组织上入党,但没有在思想上入党,甚至认为入党就是为了当官、捞好处、谋取私利;二是对党不诚心。有的缺乏干事创业、爱党爱岗的热情,对党的号召、上级的指示敷衍塞责。有的对群众缺乏感情,为人民服务不是全心全意,而是半心半意,甚至三心二意;三是对党不同心。不是与党同心同德,同舟共济,而是跟着一些人宣泄党的失误、缺点,甚至给党抹黑或在社会传播流言蜚语、诋毁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形象和威信。[2]因此,加强共产党员忠诚教育,强化共产党员的忠诚意识,已迫在眉睫,势在必行。

首先,加强共产党员忠诚教育,强化共产党员忠诚意识,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执政地位和长期执政的需要。如果党员忠诚问题不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将极大地动摇党的思想根基,危及党的执政地位。这也是苏共为什么在有20万党员时能够夺取政权,在有200万党员时能够打败希特勒,在有2000万党员时却亡了党的重要原因。[3]当一个党失去了思想上政治上的先进性,当这个党的党员对这个党不忠诚,怎么能够指望这个党团结和带领人民去谋取幸福呢。可见,离开了党员的忠诚,必然导致一个政党的自我瓦解。因此,我们每一个共产党员都要时刻维护党的威信,对党绝对忠诚,这样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才能完成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使命,才能实现共产主义的远大目标。

其次,加强共产党员忠诚教育,强化共产党员忠诚意识,是每个党员的应尽义务和神圣责任。入党誓词中就写道,要“执行党的决定,严守党的纪律,保守党的秘密,对党忠诚,积极工作,为共产主义奋斗终生,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永不叛党”。对党忠诚是一个党员在入党时的庄严宣誓,也是一个党员必备的品质。忠诚,就要有为国家发展而披荆斩棘、奋勇直前的勇气,就要有为人民幸福而不懈奋斗、无私奉献的高贵品质,就要有为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永葆党的先进性而策马加鞭、奋发向上的活力。

第三,加强共产党员忠诚教育,强化共产党员忠诚意识,是每个共产党员的毕生操守和永恒品质。同志讲:“理想的动摇,是最危险的动摇;信念的滑坡,是最致命的滑坡。”共产党人最彻底的忠诚,就是对共产主义理想信念义无反顾地坚守,永不背叛。中国共产党从来都把忠于马克思主义、忠于祖国、忠于人民作为自己的毕生操守和永恒品质。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不能用官阶职位的高低和物质财富的多少来衡量。生命不息,工作不止,这是对忠诚最好的解释。与李林森共事过的人,几乎都会用“把工作当命”、“追求完美”来形容他。李林森把工作当命,延长生命也是为了工作,他为党的事业尽心尽力,坚守到了生命的最后瞬间。无论疾病还是健康,都始终毫不动摇的坚守那份忠诚。李林森用忠诚诠释了共产党员可贵的精神品质,用行动书写了充实而绚丽人生,是我们每个共产党员忠诚党的事业的学习典范。

三、不断创新忠诚教育的内容和方式,切实提高忠诚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指出:“要从政治品质和道德品行等方面完善干部德的评价标准,重点看是否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4]。在新形势下,必须把加强党员忠诚教育作为加强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创建先进基层党组织,争做优秀共产党员的重要内容,将其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紧抓不放,常抓不懈。

一方面,要善于把握重点,不断丰富和创新忠诚教育的内容。当前,加强共产党员忠诚教育,应该主要抓好以下五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要重点解决好党员对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真学、真懂、真信、真用问题。二是加强党的宗旨教育。党90年来的发展历程告诉我们,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是我们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保证。要教育党员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牢记党的宗旨,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二是加强党的纪律教育。各级党组织和共产党员要把维护作为重要职责,在从严治党中真正树立的权威,坚决查处各种违章的行为,维护党的纪律。四是加强科学发展观教育。提高党员的对党忠诚水平,关键要教育广大党员牢固树立统筹发展的科学理念,增强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谋划力、执行力和运筹力。五要加强反腐倡廉教育。各级党组织要加强对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的反腐倡廉教育,坚持从严要求、从严教育、从严管理、从严监督、从严惩治,引导党员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权力观、荣辱观和政绩观。

另一方面,要力求取得实效,不断改进和创新忠诚教育的方式方法。一要坚持日常教育和集中教育相结合。忠诚是一个长期的、潜移默化的、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要把忠诚教育纳入党员培训的重要内容,入党、提拔、任职之前应有专题忠诚教育环节,让忠诚教育无处不见、无时不有。要经常开展以忠诚为主题的教育活动,让党员时常保持敬畏历史、敬畏百姓、敬畏人生之心,始终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确保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二要坚持政治教育和道德教化相结合。忠诚教育,不能泛泛而教,要把忠诚教育与加强道德修养结合起来,引导党员珍重人格、珍爱声誉、珍惜形象,增强道德责任感,努力成为思想纯洁、品行端正的示范者,爱岗敬业、敢于负责的力行者,明礼诚信、遵纪守法的先行者,生活正派、情趣健康的引领者。[5]三要坚持学习教育与实践锻炼相结合。党员的忠诚不仅要体现在对党、对人民的思想感情上,更要体现在干事创业的行动上,体现在为民造福的业绩上。因此,在加强忠诚教育的同时,要注重让党员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在实践中接受锻炼、经受考验,在实践锻炼中增强党性、磨炼意志、陶冶情操、提升境界,在实际工作中检验忠诚教育的成效。

参考文献

[1]梁涌,陈林刚.论新时期共产党人的忠诚[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01,(5).

[2]陈凯灵,胡江华.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关键是对党忠诚[J].惠州研究.2004,(6).

[3]黄苇盯.共产党人的魅力从哪里来?[J].决策与信息,2005,(4).

忠诚教育论文范文第3篇

忠诚教育始终是部队思想政治教育的永恒主题,也是思想政治建设的基础性工作。思想的清醒和过硬才能带来行动上的自觉。当前,国际局势复杂多变、对敌斗争形势依然严峻,在这种意识形态领域斗争尖锐复杂的情况下,要开展好忠诚教育,引导官兵自觉抵制各种错误思潮的侵袭和思想多样化带来的不良影响,永葆部队“打得赢、不变质”的政治本色。

增强官兵自觉性,变“冷”为“热”,解决认识不到位的问题。针对当前少数官兵思想上存在“教育活动年年搞,作用不大、没有必要”等错误认识,深入做好思想发动,帮助官兵充分认清“四反”和保密教育是隐蔽斗争工作的重要内容,是确保部队纯洁稳定的迫切要求。教育活动开展之初,对“四反”及保密工作进行全面检查,及时将问题通报,点到具体单位和个人,切实让官兵看到自身存在的隐患和问题,增强忧患意识,杜绝麻痹思想。同时,通过分析内部案件发生的原因及惨痛教训,使官兵认识到不重视“四反”和保密工作,对国家、对军队、对个人造成的严重危害,增强参与教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改进教育手段,变“死”为“活”,解决效果不明显的问题。首先,根据对象的不同采取不同的形式。对干部,注重理论灌输,重点学习保密、四反等有关文件和法律法规,提高对忠诚内涵、忠诚原则、忠诚规范的认识,努力实现忠诚原则和忠诚规范向个人品质的转化,完善忠诚人格。通过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系统影响和学习,使干部从理论上明确忠诚的对象,在实践中理顺忠诚关系,以理论的清醒保证政治上的坚定;对战士,通过集中授课、观看警示教育片、背诵保密条文、参加社会实践等方式,使他们熟悉防间保密的基本知识和法规;对要害部位人员,严格政审和思想考核,坚定理想信念,确保不发生任何问题。其次,根据内容的不同采取不同的形式。在阐述“四反”工作的重要意义时,各级领导干部亲自授课辅导,组织官兵开展讨论,撰写心得体会;开展敌情观念教育时,采取观看“四反”教育片,通报驻地敌社情,邀请国家安全局工作人员授课等形式进行。再次,根据阶段的不同采取不同的形式。学习动员阶段,通过召开动员部署会、挂横幅、出黑板报、宣传橱窗进行广泛宣传,大造声势;查摆问题阶段,通过开展大排查、大讨论活动,认真查摆保密和“四反”工作中的漏洞,增强官兵的保密意识、安全意识、政治意识,强化部队的凝聚力、向心力、战斗力。

加大检查指导力度,变“软”为“硬”,解决组织不严密的问题。制定周密计划,健全领导机构,加强督促检查,确保教育活动的落实。坚持动态跟踪,经常性地对教育活动情况进行定期检查和随机抽查,及时听取工作汇报,深入开展交心谈心和调查摸底活动,广泛收集官兵意见和建议。根据收集掌握的情况,总结活动经验和做法,定期下发督导通报,查找问题和不足,研究制定加强和改进的具体措施,明确下一阶段的工作任务和要求。在教育内容的实施过程中,对拟定的活动方案、学习配档把关审查,将教育内容细化到小时,确保教育计划的可行性。组织官兵重点学习,学习中央、公安部领导关于加强队伍建设的一系列指示、批示,学习郭铁男局长、傅宏裕政委在公安边防部队忠诚教育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精神,学习保密工作有关法规、全国公安机关“增强敌情观念维护政治纪律”座谈会精神,真正吃透精神,切实领会意图。狠抓集中授课效率,对迟到、早退、缺课人员进行登记。成立补课小组,统一组织补课,对住院人员派人补课到床头,对探亲休假人员分批补课到人头,对在外执行任务人员结合检查指导补课到岗位,坚持教育内容一项不少,人员一个不缺,确保教育100%覆盖面。

忠诚教育论文范文第4篇

去年以来,xx局系统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并取得明显成效,党群干群关系进一步密切。深入扎实开展好"三严三实"和"忠诚干净担当"专题教育,对于提升全局系统广大干部职工的素质,加强党性修养,改进工作作风具有重要意义。

"三严三实"和"忠诚干净担当"是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延伸,也是巩固整改成果的重要举措。这次动员会的主要任务,就是要使全局广大党员特别是副科以上领导干部,深刻理解同志系列讲话精神和充分认识"三严三实"、"忠诚干净担当"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努力加强党员个人的党性修养,改进工作作风,对存在的"顽疾"进行大排查、大扫除,全面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努力提升干部的党性、品格、境界和素质。

会上,局党委要求全局广大党员特别是副科以上领导干部进一步统一思想,充分认识开展"三严三实"和"忠诚干净担当"专题教育的重要意义,突出重点,扎实推进"三严三实"和"忠诚干净担当"专题教育活动;切实强化领导,有力保障专题教育健康有序开展,统筹兼顾,努力开创全xx事业持续健康发展新局面。市委第十七督导组到会作指导。

一、要深刻认识"三严三实"和"忠诚干净担当"专题教育的重大意义和丰富内涵,把专题教育自觉转化为凝聚全系统党员干部团结奋斗的强大动力,转化为党员干部"忠诚干净担当"的过硬作风,转化为主动服务和融入全系统改革发展的务实举措,进一步端正党风政风,带动社风民风,着力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和工业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奋力谱写中国梦大理新篇章。

二、党员干部要警醒起来、行动起来,自觉把"三严三实"和"忠诚干净担当"要求作为修身做人的基本遵循,作为为官用权的警示箴言,作为干事创业的行为准则。要进一步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全面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努力提升党员干部的党性、品格、境界和素质,着力建设一支"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干部队伍,真正使"三严三实"和"忠诚干净担当"的要求内化于心、外化于形,全系统上下形成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市委第二十五督导组到会指导。

三、开展专题教育要与实际工作结合起来,以高度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把"三严三实"和"忠诚干净担当"作为座右铭,作为修身做人的基本遵循,作为为官用权的警世箴言,作为干事创业的行为准则,真正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要按照省州市党委的部署要求,全力推进专题教育深入扎实开展,促进全局党员干部在思想、作风和行动上实现明显转变;要按照"三严三实"和"忠诚干净担当"要求,对自身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大排查、大扫除、大整治,以严的标准、严的措施、严的纪律扎实开展好专题教育;要把活动与深入推进重点工作、重大项目有机结合,与教育实践活动整改落实工作相结合,以饱满的热情、有力的举措和务实的作风,扎实抓好专题教育,推动城乡建设协调发展。市委第十六督导组到会作指导。

四、要把深入开展专题教育作为当前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政治任务,树立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强烈的大局意识,切实加强领导,统筹推进落实,强化督促检查,注重舆论宣传,确保专题教育取得实效,着力建设一支"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干部队伍,使全局上下形成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

三严三实忠诚干净担当学习心得体会(二)

作者 王贵斌

一、新形势下深入开展"三严三实"和"忠诚干净担当"专题教育意义深远。 关于" 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 和"忠诚干净担当"的重要论述,是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的为政之道、成事之要、做人准则,也是做好新形势下各项工作的重要遵循。因此深入开展专题教育意义深远。 一是 深入开展专题教育,是从严治党的现实要求。 党要管党,才能管好党;从严治党,才能治好党。这是保持党的先进性、纯洁性、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必然要求,是对国家、对民族、对人民的强烈担当,反映了时代和实践变化对管党治党提出的新要求。开展专题教育就是要进一步强化全面从严治党的政治自觉和忧患意识,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上持久用力,久久为功,把全面从严治党的各项要求抓紧抓实,加快形成全面从严治党新常态。二是 深入开展专题教育,是干部队伍建设的迫切需要。 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关系人心向背,关系事业兴衰。" 三严三实" 和" 忠诚干净担当" 的要求,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党的干部队伍建设的思想,是对党员干部党性修养、用权观念、纪律要求、工作作风的基本要求。开展专题教育,就是要求各级党委(党组)要以强烈的政治责任感,进一步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强化党性修养,推动改进作风,强化教育培训,从严管理监督,培养造就党和人民需要的高素质干部队伍。三是 深入开展专题教育,是持续深入推进作风建设的具体行动。抓作风、改作风,是党的十以来从严管党治党的重要突破口。中央实施" 八项规定" 取得的成效,教育实践活动带来的新气象、新变化,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是衷心拥护、积极参与的,社会各界是充分认可、高度赞扬的。但是也要清醒看到,作风建设正处在一个节骨眼上," " 得到遏制、作风有所好转,但树倒根还在、藕断丝还连," 不能" 、" 不想" 的问题还未真正解决,发自内心反" " 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尚未完全形成。开展专题教育,就是牢固树立" 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 的思想,在巩固、拓展、深化教育实践活动成果上下功夫,在" 抓常、抓细、抓长" 上下功夫,保持长抓的韧劲和长抓的耐心,把作风建设不断引向深入,把目前作风转变的好势头保持下去,使作风建设要求真正落地生根。 四是 深入开展专题教育,是促进文山跨越发展的现实需要。开展专题教育,就是要使广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牢记并恪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以优良作风把全州各族人民紧紧凝聚在一起,继续抓住和用好当前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积极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抓住国家实施新一轮西部大开发、" 一带一路" 战略、左右江革命老区振兴规划,云南建设" 桥头堡" 、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等机遇,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不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努力追赶全国全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步伐 .

忠诚教育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 社会主义诚信精神;《论语》;培育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表明,一个时代的社会意识与其前时代的社会意识关系密切,它的萌生与壮大以前人积累的思想材料为基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诚信精神源于我国传统的诚信观念,是后者在现时代背景下的创新性发展。在我国传统文化宝库中,《论语》集结孔子及其门人弟子的思想精髓,内含丰富的诚信论述及信诚智慧,是我国诚信传统的重要文本载体。因此,汲取《论语》诚信观念的有益养分,贯通今昔,对推进社会主义诚信精神建设进程意义重大。

一、《论语》诚信观念的基本内涵

首先,言而有信。《论语》对“信”进行了详细阐述。如 “与朋友交,言而有信;”、“敬事而信”等(《学而篇》),这里的“信”均与“言”紧密相关。所谓“言”,《说文解字》里以“直言为言”对其进行阐释。[1]由是,诚信观念内含的“言而有信”即指言由心生,言出守之,言出行之。其次,忠诚信实。《论语》全篇涉及“忠”之论述17处,其中,“忠”的实际意义多作“忠恕”、“忠诚信实”来讲。作为诚信观念的载体,“忠”主要为忠于内心、主动作为之义。学者蒋庆指出:“忠不是一种对等的利益计算关系,而是一种尽心尽力为对方谋事的道德关系。这种关系不是建立在社会外部的利益结合上,而是建立在个人内心的道德良知上。”[2]在此基础上,“忠、信、诚”在《论语》中统一于一体。再次,义为信先。《论语》一方面提倡诚信之德,树立贵“诚信”的观念。另一方面,其将“信”与“义”道德德目置于同一视野加以考量,以“义”作为“信”的限制因素,从而保障“信”遵“义”而行。孔子推崇诚信之德,但反对愚信之为,认为脱离“义”的衡量尺度,以“诚信”为圭臬,实则是以“诚信”之名行不信之举。

二、《论语》诚信观念对社会主义诚信精神的滋养

《论语》诚信观念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诚信精神具有滋养功能,其主要表现为前者是后者的文化源泉和践行尺度,并为后者的实践养成提供动力。

1、《论语》诚信观念是社会主义诚信精神的文化源泉

首先,“信则民任”与公权诚信。《论语》内含“信则民任”的为政之信,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诚信精神之司法诚信、政务诚信理念的文化源泉。孔子认为“宽则得众,信则民任焉”,同时其提出“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的主张。社会主义诚信精神之政务诚信、司法诚信是公权力领域的诚信行为规范,其行为主体即“为政之人”。积极培育公权力行为主体的诚信精神是《论语》为政之信理念在现时背景下的具体反映。其次,“利得于义”与商务诚信。“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里仁篇》)。《论语》在“义”、“利”关系问题上坚持“义”为“利”本,“利”取之于“义”。社会主义商务诚信亦主张“任何人既是功利追求者,又是道义责任者”。[3]再次,“知之为知之”与教育诚信。《论语》诚信教育观是社会主义教育诚信理念的重要来源。孔子主张教育活动诚信先行。求教者“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篇》),施教者“吾无行不与二三子者”(《述而篇》),而“真”、“善”、“美”则是社会主义教育的题中之义。

2、《论语》诚信观念为社会主义诚信精神提供实践动力

《论语》对“信”德在为人、处世、治国中所具作用的分析有助于我们对“诚信”价值形成客观、全面的认知,为践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诚信精神提供动力保障。首先,“信”德是个体安身立命之本。“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r,小车无,其何以行之哉?”(《为政篇》)r、分别为古时牛车、马车套牲口用的活销,“车无此二者,则不可以行。”[4]其次,“信”德构成与人交往的重要准则。《论语》主张“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认为和谐人际关系的建立须以“信”为基,信”德是人与人沟通的连接点。此外,“信”德为安邦治国之道。孔子倡导“为政以德”的治政理念,弟子子贡曾求教治国之方,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在治国的三个基础要素不得已须加以舍弃时,孔子给出“兵”、“食”、“信”的择取顺序,因“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3、《论语》诚信观念是社会主义诚信精神的践行尺度

“诚信”作为一种德性品质,内藏于心,外化于行,可感知不可触摸。因此,行为主体是否具备“诚信”之德以及其程度的高低需科学的评判依据。而《论语》则明晰了诚信精神的评判尺度。首先,内诚外信。诚信之德的第一要义即须达致内在诚心与外行守信的统一,诚信之人心口相通、表里如一。表面诚信、实则狡诈是为失信或“伪诚信”。孔子曾论述分析表面信诚实则违信之举,“狂而不直,侗而不愿,6不信,吾不知之矣。”(《泰伯篇》)其次,言行一致。诚信之德是品性与作为的有机体,从忠信之言转化为守信之行是诚信之德的最终表征。孔子指出“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里仁篇》),“言而不行”既失信于己,徒增自辱感;亦失信于人,弃大义正道于不顾。

三、《论语》诚信观念对社会主义诚信精神的实践启示

《论语》内含的诚信观念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诚信精神既具有理论渊源意义,同时也具实践指导作用。《论语》中的“传”、“学”、“省”、“习”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诚信精神的重要方法。

1、“传”:开展诚信教育

诚信作为个体德性品质与社会道德规范的双重身份决定了诚信观念的塑造须内在修己与外在建设的共同发力。孔子德性养成观重自我主体性为核心的修己精神,但也从未小觑外力在此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传”是《论语》在诚信德性修为方面提出的重要外界培育措施。 “子以四教:文、行、忠、信。”(《述而篇》)同样,“传”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诚信精神的培育与践行亦不可或缺。在教育角色缺失的情况下,个体诚信之德的养成完全依赖于个体的道德自觉与德性敏锐度、觉悟力。此时,个体诚信品质的修养情况多归于两种结果,要么因较低地修为自觉造成诚信观念缺失,要么因德性参悟力不足导致诚信观念偏差。因此,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诚信精神的建设中,开展诚信之教育具有客观必然性。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诚信精神“传”之内容可集中于两个方面:首先,明“信”。社会主义诚信教育应以明诚信为首要内容,引导社会成员全面把握何为社会主义“诚信”、其适用环境如何以及怎样实现等基本问题,促使个体形成正确的“诚信”认知。其次,践“信”。诚信教育不止于社会主义诚信知识的传授,而应阐明“行”的本质意义及其之于诚信品质养成的重要作用,将践履诚信作为教育活动的落脚点。

2、“学”:强化自觉性学习

诚信教育的效果最终要通过个体对诚信教育内容的吸收、内化得以显现,而“学”是个体内化教育内容的主要途径。《说文解字》将“学”定义为“觉悟也。”[5]即个人认知由低到高、逐步提升的过程。《论语》视“学”为诚信之德养成的必要路径,“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阳货篇》)“学”诚信方能明诚信、知诚信。在社会主义诚信精神建设中,通过行为主体自觉的学习性活动可促使其明辨是非曲直,体认诚信之德的原则性与灵活性,避免落入诚信陷阱。

值得注意的是,在个体进行学习性实践过程中,涉及如何“学”即学习方法的问题。《论语》主张“学”、“思”结合,孔子指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因此,高效的学习活动必是“学”、“思”统一的有机过程,学习与思考不可偏废其一。具体到诚信德行的学习性活动实践,则需个体在把握一般诚信知识时,思考其与应用环境、与自身的内在关联,对诚信之德进行个体化观照。

3、“省”:实现察人省己

所谓“省”即反观、省思,是对已有思维与行为的一种判断、总结,其蕴含“内省”与“外察”两个不同向度。首先,察人以观自我。“察人”是“省”的外向维度,即以自身以外的他物为参照,梳理、反观自我。《论语》倡导“见贤思齐,见不贤而自省”、“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因此,外向“察人”有察人之长与观人之短之分。通过省察自身以外的行为主体,取他人所长补己之不足,观他人短板行防范之为。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诚信精神培育过程中,个体可将他人作为反射面审视自我,从他人诚信品质的发展与不足中省察自身,从而提升自我诚信德性修养。

其次,内向以己省己。向内针对自我之“省”是“省”身的另一重要维度,通过对自我的整体正视、省思可透视个体德性修养究竟达至几何。与察人一样,省己亦针对优劣长短两方面。个体在内向省己时,一方面应开展“自我批评”,剖析自身在诚信德性方面的短板与不足以期改进:另一方面须肯定自身符合诚信品质的德性因子,并促使其在此基础上深化发展。这两方面相辅相成,共同构成完整意义上的“省己”之举。“有人不懂此点,中了‘省’身之毒,只知一味检讨。而人一旦到了这一步,‘省’身省到了自卑,‘省’到没有了自己”,[6]此种“省”己于个体诚信德性的养成有害无益。

4、“习”:笃行诚信之德

“习”与“学”紧密相关,“学”为“习”之保障,“习”促进“学”之深化。《论语》提出“学而时习之”的观点,在这里,“习”取“践行”之意。就诚信德性的修为而言,“学”与“习”应统一于诚信精神的养成过程。“学”即知诚信、明诚信,“习”为行诚信、守诚信。诚信精神的建树包括诚信理念与诚信行为两个不同层次,从修诚个体来看,诚信之“传”、“学”、“省”均属于诚信德性的培育环节,而“习”则处于诚信品质的践履阶段。因此,“习”是“传”、“学”、“省”的落脚点与生发点。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诚信精神的塑造需坚持言行一致原则,切实贯通内心之诚与外信之行。为此,应防范两种不良倾向:其一,“巧言令色”。其主要表现为在诚信德性修养问题上虽口言诚信之道,心则念失信之论,心口不一,表里失调,舍诚信之行而聚焦诚信之言。其二,言过其实。现实环境中“行”与“言”客观的时间差易导致“行”之于“言”具有滞后性即“言”之不必然“行”之。在诚信德性的醅酿过程中,行为主体或确已立“诚信”之念,但囿于客观环境因素,诚信观念尚未转化为诚信行为。此时,主体应客观地明晰自我诚信德性所处状态与水平,不可主观夸大或提升。惟有口从心言、言行一致,社会主义诚信主体方是诚信德性者与诚信德行者的有机统一体。

【参考文献】

[1][5][6] 王世明.孔子伦理思想发微:现代生活语境中的《论语》解读[M].济南:齐鲁书社,2004.188、153―264.

[2] 蒋庆.政治儒学:当代儒学的转向、特质与发展[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3.317―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