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特别市民

特别市民

特别市民

特别市民范文第1篇

关键词:城市形象;视觉识别;地域化特征

一、城市形象视觉识别系统的概述

城市的视觉识别是一种识别的静态符号, 把抽象的城市概念、城市历史、城市文化积淀加以视觉化的形式表现出来。在以往的有关城市形象视觉识别的研究中, 城市形象识别 (City Identity) 就是将运用于企业的 CI(Corporate Identity) 理念转嫁到城市规划与设计理念中,多应用于城市的标志、色彩、标志性建筑和其他专用标准字等方面的研究。而作为“City Identity”与“Corporate Identity”尽管两者具备不少共性,同时在行为对象、行为主体以及具体内容上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城市形象识别较之企业形象识别在内容上更为复杂,它包含一个城市的政治、经济、历史、文化、宗教、风俗、传统以及许多其他方面。因此城市形象识别可以说是一个城市全面的、三维的立体形象的全部展示,城市视觉识别作为一个概念识别的载体,本质上就是民族文化和地域文化元素的特征应用于城市道路、街道、照明、建筑体系结构、空间布局等城市形象的一系列设计中,以实物的形式体现出一个城市的概念,并且反映一个城市的文化底蕴。

视觉识别系统是各种视觉信息传递形式的统一,它在系统中是最直接向社会传递信息的一部分,是城市通过静态的符号和具体的视觉形式,有组织、有计划地与社会交流从而建立统一的城市形象识别。视觉识别系统是城市形象的外观整体内容框架,它不仅可以建立城市的视觉形象,也可以塑造城市的精神内涵,展现城市的气质和风格。因此,视觉识别系统的建设是城市形象建设中的重要部分。

视觉识别系统可以说是一个城市的脸面,是识别城市特色的独一无二的视觉符号,也是传播城市形象的主要方法和途径。人们主要是通过视觉来获取外部信息,对城市形象的认知是首先要做的,所以在建立城市视觉识别的规划时,就要求统一的多层次有机结合的功能最大化的视觉识别系统,这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喀什的城市视觉识别形象主要展现的是维吾尔族民族装饰元素,多用于宗教建筑外观、民居内部装饰、民族手工艺产品的装饰中。

城市的视觉形象能够直观的反映一个城市的文化底蕴和内在涵养,它是一种有形的、外在的、区别于其他城市的“整体形象”。城市形象能够综合的反映一个城市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科技产业等情况。一个城市的整体宏观形象主要包括功能区域的布局形态和空间构成,而某些具有历史文化的标志性建筑或者建筑群聚合而形成了城市的部分典型形象,而自然的、地方的、民族的特色则构成城市形象的本底氛围和色彩基调。只有在这些方面操控得当,才能为城市发展提供一种创造才能,这也是城市的内在素质和文化因子在城市的外在客观形式上的具体现和突出反映。

一个城市的不断更新和发展能够反映出其城市的青春活力和强大生命力,喀什市在现有的历史和文化遗产不完整的情况下,在城市的整体规划中坚持将维吾尔族文化艺术植入到城市视觉形象的营造过程中,以此来强化人们对维吾尔族文化的历史印记,创建一个具有丰富的民族文化氛围,展现新疆喀什地域性文化特色的全新视觉形象。文化信息传达的基本载体是构成城市整体形象的元素符号,它既可以是天然无修饰的,也可以是人文雕琢而形成的。所以喀什市的视觉形象识别需要将如何利用现代建筑材料和工艺技术完整的展现维吾尔族传统的民族装饰元素放在首位,在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中最大限度地展现维吾尔族的精神文化脉络和人文历史的传承。总之,城市形象视觉识别的内容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城市形象与自然环境的融合, 二是地域文化的挖掘、整理、概括以及在视觉上的符号化,强化视觉感受。

二、新疆喀什的民族地域化特征

城市理念是城市的形象识别系统的核心,而视觉形象的识别只是一种外在表现,因为视觉系统的诸多要素都能够广泛的被观众所感知,对城市形象设计中所有的视觉元素又都是公众视点范围以内的,因此,在重建或树立新的城市视觉形象系统的时候应强化视觉元素的民族化和品质化。

一个城市的视觉识别系统通常会凸显该城市的地域文化、民俗特色、历史风貌或时代精神,依托城市的行为识别能力,尽量多采用一些通俗易懂的符号形式,直观迅速地将城市的特征信息传达给世人。喀什位于祖国西陲、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南部,位于帕米尔高原东北麓,塔里木盆地西缘,克孜勒河中游,是喀什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以及宗教中心。喀什在特殊的自然环境和伊斯兰宗教观念的影响下,城市建筑中的装饰艺术主要以维吾尔族建筑为主,历经数百年逐渐演变形成了地域性的特色和装饰图案。喀什,是维吾尔语“喀什噶尔”的简称,意为“玉石集散之地”。 喀什市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已有2100余年,是闻名遐迩的古丝绸之路的商埠重镇,居民以维吾尔族为主,是一个最具西域色彩和民族风情的地方。喀什还是一座具有多元文化,宽厚包容精神的城市。喀什地区的少数民族有12个,主要以维吾尔族为主,多民族聚居的地域性特征是喀什的突出表现。各地区、各民族的乡土文化的相互影响与融合,对于丰富和发掘装饰艺术的表现语言都有着积极的作用。新疆喀什市的城市视觉识别系统主要以当地维吾尔族传统的民俗特色和特有的建筑风格为主,因此,喀什的视觉识别系统具有喀什地区特有的地域化民族特征,而由于视觉识别系统涵盖的内容较多,本文主要以视觉识别系统中的建筑特征为主要研究对象。

喀什城市建筑中的装饰艺术与当地人们的文化生活方式及其发展和变化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这是因为城市建筑中的装饰首先展示的是一种不脱离本土文化的、高度概括的艺术品,是一种贴近本民族群众的艺术。喀什城市建筑中的装饰艺术展示出来的是一种本土文化现象,在多元文化和当地社会历史和民族群众的影响下,城市视觉形象中的建筑装饰主要以花砖拼装和雕梁画栋为主,展现出浓重地佛教文化和汉文化的痕迹。

人类文化的形成是由多民族、多地域和不同的历史文化背景中形成的多元文化的整体,在不同的文化地理环境和特质的社会历史背景下,造就了当前各个城市间不同的地域景观环境和特色文化历史。因此不同地域的城市视觉形象应该具有不同的地域特色,要完善地做到这一点就需要在城市的建设过程中,在尊重历史的前提下深入挖掘其文化内涵,研究城市发展演变的过程中推动城市的发展建设过程。既要保持自己的历史文脉,又能适应城市高速发展的节奏。喀什城市建筑中的装饰艺术离不开该地区维吾尔族传统的民族文化和生活方式的演绎与发展,城市建筑中的装饰体系是一种本民族原生态的生活艺术品,它的形成和展示应植根于喀什地区深厚的地域文化土壤之中。

三、喀什老城规划中的地域化特征表现

在城市形象个性化建设中,不同地市都有自己的思路,但就一般性看,大多走了“国际化”、“现代化”的路子。这样做的一个共同的不足就是城市的雷同化。一味走“国际化”、“现代化”的路子是困难的,无论就地缘优势、还是从经济实力来看,都难以赶超已经向这个目标迈进的少数国家重点发展的大城市(如北京、上海),而挖掘自身自然优势和城市地域文化,创建具有地域特色,在视觉上具有不可复制的城市形象才是城市形象具有个性特征的唯一途径。喀什老城规划中的地域化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喀什地域化特征中的建筑分布和形制

喀什老城核心区的改造范围主要是人民路以北,吐曼河以南,以尤木拉克协海尔路、色满路、亚瓦格路、吐曼路围合的旧城,主要属于吾斯塘博依街办、亚瓦格街办和恰萨街办的辖区。老城核心区的主要特征为,在空间格局的特征上弯延曲折的街巷形成迷宫式平面格局,以清真寺形成各个居住单元的中心,道路以最大的清真寺为中心趋向。在建筑结构的特征上老城核心区的建筑基本上为生土建筑,建筑群形成不规则的、依弯延曲折的道路组成片状分布。在图底关系的特征上以道路为底,街坊为图,呈现不规则形状的街坊拼合的特征;以街坊为底,则道路显示出一种网状经络式的格局,在中心部位形成若干个小广场和空地。在手工艺街道的特征上同种手艺基本集中于一条街上,且非常明显地反映在各传统工艺街区所在的道路名称上。最后,在不同文化背景人群集中的特征上,同类业务或人群适当集中于某一街坊片区上,如外国人主要集中在“安江阔恰”一带,又如阔孜其亚贝希台地,以制陶人较为集中。

2. 喀什地域化特征中的建筑装饰特征

新疆的伊斯兰装饰纹样在世界上都是享负盛名的。从居民的建筑装饰到其他的手工艺品中,可以欣赏到的图案、主题、构图、色彩等方面都有其匠心独运的出彩之处。他们的装饰纹样美观大方、结构紧凑且变幻无穷,反映出维吾尔族在物质生产、精神需求以及民族审美层次的多元化艺术特征。喀什建筑装饰中的图案题材主要是植物纹样和几何纹样,几乎没有动物纹样的形式,这主要是由于维吾尔的绘画艺术受伊斯兰教的制约,人和动物等一切生物都禁止装饰在建筑物上。因此,装饰图案一般以葡萄、石榴、巴旦木、无花果以及植物的藤、蔓为主,同时也吸收了其他国家、其他民族和其他拜物教的某些特有图案。在维吾尔族的建筑装饰手法上主要有石膏雕花、彩绘、木雕和拼砖等常见种类。

相比伊犁地区则由于受到俄罗斯和中亚地区建筑屋顶形式的影响,其主体建筑屋顶呈现出三角形尖顶、两面斜坡顶、平顶、圆锥体顶和拱顶等多种形式共存,形成了丰富多彩的风貌。室内入户门多为双扇对开门,走廊,门窗、廊檐、廊柱上都有雕花图案,具有鲜明的伊犁维吾尔族民族特色。

3.喀什地域化特征中的色彩特征

城市的色彩就像城市的历史一样时间久远,城市在诞生之初就建构了城市的色彩倾向。当今世界的许多历史名城都饱含其色彩属性,比如梦幻巴黎的米黄色调,英国伦敦则偏爱红色,市内公交系统、公用设施以及视觉导向系统等都出现了大量的红色。城市建筑中的色彩是城市形象视觉设计中,人们能够直观感受的、最富情感和理想的表现形式和最活跃的语言表达。

艺术中一个重要的表现语言就是色彩,它反映了民族的审美情趣。在喀什维吾尔族建筑色彩特征中,建筑装饰的颜色使用自由、活泼且淳朴,公共区域的建筑色彩能够反映出民族化和地域性的宗教文化和民俗传统的喜好特点。建筑装饰的色彩比较喜欢使用红色、绿色和蓝色,在装饰原则上既要做到整体色调的统一,又要使自身的对比效果得到积极的发挥,在装饰色彩中寻求统一而不单调,对比而又不杂乱。喀什维吾尔族的建筑装饰色彩非常注重整体性,它不再关注自然色彩的写实性变化,更加注重色彩结构的形式搭配,着力体现建筑装饰中的色彩效果对人的心理结构产生的感应和想象。喀什地区维吾尔族视觉装饰更注重色彩的视觉效果。

结语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大城市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起来,在经济迅猛发展的时代中,城市中的特色消褪和趋同现象越来越突出,对于现代城市形象的建设特别是城市品牌的树立,城市视觉识别系统应趋向于民族化、地域化和更易识别的战略性举措上。视觉识别系统的构建并不是将城市中所有的文化形态要素都成为城市特色,而是要对城市的文化内涵和历史底蕴进行发掘与描述,并在新时代的审美理念下发扬光大。

在“寻求历史传统、地域文化和民族特色与现代化前景的延续与融和”、在“自觉地汲取古今中外一切城市的先进文化和技术成果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在“注重城市文脉的保护延续并深入挖掘城市的内在魅力”的不懈探求中,我们只有把外在的理论探索落到实实在在的城市建设中,这种研究才变得有意义。它的实施对改变当前我国城市形象的同质化倾向,将迈出最为实质的一步,这不仅对新疆喀什市,对中国的许多其他城市树立自己的城市品牌形象和世界形象,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参考文献

[1]江金洪.浅析建筑中装饰艺术的特性[J].艺术与设计.2007.

[2]江守义.城市视觉艺术的美感特征[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2002.

[3]郭青.济南城市形象视觉识别系统研究[J].山东轻工业学院学报.2009.

[4]罗娟.喀什市现代城市景观中的装饰艺术研究[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2009.

[5]段轩如 张建华《城市形象的个性化建设研究》经济科学出版社.2011.2.

作者简介:

段轩如(1958.1~),男,山东郯城人,单位济南大学泉城学院,教授,研究方向:艺术传播、文化产业创意

特别市民范文第2篇

论文关键词:资本项目开放人民币国际化,策略

 

从理论层面来讲,国际货币应承担提供国际清偿力的义务,资本项目适时的开放会促进该货币的境外持有和流通,扩大供给,对货币国际化起到促进作用。特别是在我国经济实力不断增长、人民币币值保持稳定、出口竞争力不断提高的基础上,人民币的流通范围已经跨越了国界,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周边国际化,特别是部分边境贸易已经以人民币作为结算货币。按照学术界普遍达成共识的“结算货币—投资货币—储备货币”的路径[1],下一步应着眼于人民币作为投资货币的推广。因此当前人民币国际化的推进应与正在实施中的我国资本项目开放进行有机结合,着重解决扩大供给、刺激需求、防范金融风险等问题,在逐步实现资本项目开放的过程中推动人民币进一步的国际化。

一、以对外直接投资作为主要的资本输出方式

资本项目开放对于推动货币国际化的一大重要意义在于通过资本输出扩大货币供给。在金融市场动荡、投资风险加大的背景下,在输出资本的多种方式中,发展对外直接投资更有利于资产的保值增值,应为中国的第一选择。一方面在金融危机爆发后,全球流动性短缺,发达国家的海外资金大量从新兴市场抽离,许多深陷危机的国家,面临企业资产缩水、投资不足和外汇短缺的困境,欢迎外资进入。另一方面人民币一直处在升值周期,人民币兑美元汇率2009年全年升值64 个基点,2010年上半年升值373个基点经济学论文,自2010年6月19日人民币重启汇改至年底,人民币兑美元升值幅度达3.13%[5]。这意味着人民币购买力的增强,有利于对外直接投资的发展。2011年1月13日,中国人民银行《境外直接投资人民币结算试点管理办法》,允许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地区的银行和企业开展境外直接投资人民币结算试点,在境外设立或取得企业或项目全部或部分权益。因此中国企业可考虑趁此机会,通过设立、并购、参股等方式发展海外实体企业,扩大对外直接投资。这些海外企业的建立,特别是大型跨国公司的培育和发展还有助于扩大人民币的海外需求,对人民币国际化有非常大的促进作用龙源期刊。

我国发展对外直接投资已有一定的基础。早在2002年11月,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实施“走出去”战略是我国对外开放新阶段的重大举措,鼓励和支持各种有比较优势的所有制企业对外投资。即使是金融危机爆发的2008年,我国对外直接投资仍然达到556亿美元,同比增长近两倍。2010年上半年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净流出194亿美元,同比增长46%。为达到通过对外直接投资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目的,在投资过程中,要逐步扩大人民币的使用比例,政府应对以人民币方式进行对外直接投资的企业给予更多的优惠和扶持,特别是在资金融通方面,通过政策性银行、并鼓励商业银行多给予信贷支持,这样既对中国跨国公司的发展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也扩大了人民币向境外的输出,这将进一步促进人民币在海外的使用范围和影响的扩大。

二、以上海和香港为中心循序渐进的推动金融市场的建设与深化

国际化的货币必须有充足的存放和流通渠道,以及高效的保值和增值场所,那么一个开放的有一定广度和深度的金融市场就是必需的。在这一方面,香港和上海应作为人民币自由兑换和国际化的主要试验田,在明确定位的基础上展开合作,在金融市场的建设与人民币国际化的道路上发挥先锋作用。

1. 以香港为中心建设人民币离岸市场

香港是一个老资格的国际性金融中心,金融机构众多,金融市场开放,特别是几乎无任何壁垒的贸易制度、自由兑换的货币、活跃的外汇市场和成熟的监管机制,是内地城市无法比拟的。近年来人民币在香港的流入流出量日益增加,存量规模也相当可观,而伴随着人民币的升值,对人民币的需求也不断提升,人民币离岸市场应运而生。特别是2007年1月,央行准许内地金融机构经批准后在香港发行人民币金融债券,这明确了以香港为中心建设人民币离岸市场的目标。人民币离岸市场的作用在于为境外人民币的存放和回流提供一个合法的渠道,促进人民币资产的海外持有,包括作为私人资产和官方储备,反过来又会对人民币作为贸易结算货币特别是国际大宗交易的结算货币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同时,人民币离岸市场的建立会对人民币利率和汇率的市场化起到促进作用经济学论文,而这也是人民币走向国际化的重要基础[2]。在未来发展上,香港应逐步扩大和提高人民币离岸市场的广度与深度。首先,在开办个人人民币业务的基础上,渐进式的允许香港银行办理企业经常项目下的人民币业务,以贸易结算业务为主,再进一步开始非经常项目项下的各项业务,特别是促进离岸人民币借贷市场的形成;第二,巩固人民币债券的发行市场,并拓展其流通市场,以满足交易者的流动性需求;第三,利用香港良好的市场基础和信息机制,完善无本金交割的汇率远期合约NDF、无本金交割期权NDO、无本金交割掉期NDS等离岸人民币金融衍生工具,以满足人民币资产持有者规避风险的需求。

2. 以上海为中心建设人民币在岸市场

上海是我们着力打造的完全本土的国际金融中心,理应在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中发挥关键的作用。在香港主力建设人民币离岸市场的前提下,上海应把重点放在在岸市场建设上,尤其应重视目前比较薄弱的人民币衍生品市场的建设。金融衍生品及其交易市场不仅发挥价格发现的功能,更有效率的配置金融资源,并且可以作为市场主体规避风险、投资投机的有效工具。上世纪七十年代以来,以金融期货、期权为主要形式的衍生金融产品在美国的迅速发展是保持和提高美元地位的重要因素之一,以IMM为代表的金融衍生品市场可以为美元持有者提供多元化的投资产品,为投资者提供避险获利的空间。这样的产品和市场也是走向国际化的人民币必需的。因为人民币衍生金融产品不仅可以为企业提供多样化的金融工具,吸引更多的主体进行避险和投机操作,而且还借助其价格发现的功能促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改革,有助于央行对人民币汇率进行有效调节,这都有利于为人民币国际化的环境建设。2006年9月,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在上海挂牌,标志着我国重新开始了人民币衍生品市场的建设。在人民币衍生品市场的建设过程当中,上海应以自己作为全国银行拆借、外汇交易、黄金交易、证券交易中心的地位作为依托,充分利用自身在经济基础、创新意识、国际资源等方面的优势。在制度建设方面,要建立健全相关的金融法规建设,提高监管机构及人员的道德和业务水平,严格金融执法力度,加强信息披露和透明度,一方面对保证金、逐日盯市、每日清算等相关制度要保证遵循,另一方面要合理调整行政干预力度,保证整个交易过程的公开、公正、公平;在市场建设方面,第一,应着重微观主体的塑造,重点培养基金管理公司等机构投资者,特别是正确引导私募基金的健康发展,以便更好的规避风险,促进市场的良性成长;第二经济学论文,在产品种类方面,可首先尝试在我国市场交易规模较大较为活跃的国债市场的基础上推出国债类衍生品,还可将发展重点放在股指期货等股指类衍生品上,优先发展交易所市场,循序渐进的拓展市场广度和深度。

三、保持合理的人民币汇率水平,抵御国际投机资本冲击

保持合理的人民币汇率水平,避免过度升值的现象发生,抵御国际投机资本冲击,对于人民币国际化具有重要的意义。因为当某一货币存在较大升值预期的情况下,会促使投资者将外币兑换成本币,以期许在本币升值时获得相应的汇兑收益龙源期刊。在持有本币的过程中,最吸引投资者的投资渠道是股票和房地产市场,因为这类资产收益高且变现容易。大批投资者的相似行为和巨额资金的进入会促使股价房价上涨,如此恶性循环就极易出现经济泡沫。而后,当本币贬值预期产生,资本外逃出现,经济即陷入停滞和萧条,货币国际化的进程受到严重的影响。

以日元为例,在日元国际化的进程当中同时伴随着日元的升值,甚至是过度升值,长期偏离经济基本面,对于本国的出口和贸易顺差的扩大却起到了非常大的阻碍作用,同时导致国际投机资本涌入,资产泡沫形成,一旦发生本币贬值预期,资本外逃,经济即陷入停滞和萧条,货币国际化的进程受到严重的影响[3]。在这种情况下,我国要特别注意防止出现当年日元过度升值的情况发生,避免汇率脱离经济基本面,影响实体经济,引发投机资本冲击。

2009年以来,随着国家救市措施的实施,经济开始回暖,但同时也存在结构问题和通货膨胀的风险。2010年我国CPI同比增长3.3%,通胀压力不断上升。特别是各地房地产市场的成交量不断增长、交易价格开始攀升,投机行为和资产泡沫发生的机率增大。并且在人民币走向自由兑换和国际化的过程当中,跨境资本流动特别是投机资本流动将愈加频繁剧烈,国内经济受国际经济影响的程度加大,特别是在美国第二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影响下,套利资本不断涌入,会进一步引发人民币汇率的过度升值和投机资本的持续进入经济学论文,未来出现货币逆转和资本外逃的可能性也就加大了。

作为我国来说,首要的是进一步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改革,使人民币汇率水平更具有合理性,稳定人民币升值预期。2010年6月19日,中国人民银行重启汇改,宣布进一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未来央行监管应注重营造环境和调整结构,进一步深化外汇市场的改革,主要是增加交易主体和交易方式,特别是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做市商制度和外汇远期、期货等衍生品市场,充分发挥市场主体进行套期保值等操作时的价格发现功能,使人民币市场汇率水平能够更真实的反映市场主体的供需愿望。另外央行在外汇市场的操作应该更加公开、透明、有效,可通过设定汇率目标区[4],对人民币汇率进行适当控制,在市场定价的基础上避免出现过度升值的现象,以稳定人民币升值预期。第二,要以控制房价为关键,防止资产价格的过度上涨,引导社会闲置资金更多的进入实体经济领域,控制资产泡沫的扩大;第三,应注意对跨境资本流动进行有效监管,特别要注意从2010年年底货币政策从紧后跨境美元套利交易造成的热钱流入。

参考文献:

[1]张蓓.人民币国际化的条件及路径选择:文献综述[J].管理观察,2009,(6):28-30.

[2]徐新华.国际中心货币、离岸人民币市场与人民币国际化.[J].北方经贸,2009,(5):111-114.

[3]高圣智.汲取“日元国际化”经验教训稳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J].西部金融,2007,(12):11-13.

[4]何慧刚.资本项目自由化、汇率制度弹性化与人民币国际化[J].南京社会科学,2007,(5):19-25.

[5]2009、2010年中国国际收支报告[EB/OL].国家外汇管理局网站safe.gov.cn

特别市民范文第3篇

[关键词] 旅游;目的地;影响因子;呼和浩特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2 . 09. 043

[中图分类号] F59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2)09- 0063- 03

呼和浩特市是内蒙古自治区的首府,居民出游能力较强,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但目前关于呼和浩特市城市居民出游目的地选择行为的研究还比较少,迄今为止还是一片被忽视的领域。本文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在呼和浩特市新华广场、维多利商业区、满都海公园以及一些住宅小区等人流比较集中的地点进行了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400份,回收问卷385份,问卷回收率96%,有效问卷362份,有效问卷回收率90.5%。

1 呼和浩特市城市居民出游目的地空间分布特征

1.1 呼和浩特市城市居民区内游空间分布特征分析

1.1.1 到访率随空间距离的增大而出现衰减趋势

由于内蒙古自治区东西跨度比较大,随空间距离的增大,到访率出现衰减趋势,市区及周边近距离地区到访率较高。距离较远、景观特色不突出的地区,一般到访率较低,甚至低于区外游到访率,如乌海、巴彦淖尔、通辽的到访率分别仅为4.7%、3.7%、2.3%;这一类地区很少被呼和浩特市城市居民作为出游目的地考虑,多数旅游者以商务经济动机或探亲访友目的出游。

1.1.2 到访率受地区旅游综合吸引力的影响

呼和浩特市城市居民区内游虽然受到距离衰减规律的影响,但这一影响并非单一的、绝对的影响。地区到访率还受到旅游资源的特色性、垄断性、组合状况、知名度等地区旅游综合吸引力因素的作用。赤峰、呼伦贝尔、兴安盟等地,虽然距离较远,但资源禀赋较好,旅游吸引力较大,使得到访率不降反升。赤峰到访率为13%,且被调查者多以旅游资源集中、类型丰富的克什克腾旗作为最终目的地;呼伦贝尔到访率为11.7%、兴安盟到访率为10.3%,去兴安盟的被调查者也多数以旅游资源特色突出的阿尔山作为其目的地。

1.1.3 居民多选择高级别旅游地作为目的地

从地域空间层次来看,居民多选择级别和层次较高的景区景点游览,在时间和经济等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进而选择较低级别和层次的旅游地。克什克腾旗和阿尔山属相对高等级的旅游目的地,容易被呼和浩特市城市居民所感知,并处于其感知结构中的重要位置,因而更容易成为居民的选择对象,体现出了旅游目的地选择的空间等级层次规律。

1.2 呼和浩特市城市居民国内游空间分布特征分析

从国内游情况来看,如表1所示,呼和浩特市城市居民国内各地区到访率普遍不高,除北京达到61.3%外,其他地区到访率均低于20%,这反映出呼和浩特市城市居民出游能力整体偏弱,旅游市场有待于进一步开发。

呼和浩特市城市居民国内各地区到访率同样受到距离、旅游吸引力高低的影响。总体上,其目的地选择在空间上体现出随空间距离增大,旅游人数逐渐衰减的规律,距离呼和浩特较近的山西、河北的到访率较高,随着距离的增大,陕西、山东、辽宁、江苏、天津到访率逐渐降低,但仍高于黑龙江、吉林、湖南、湖北、广西、广东等省。同时,受旅游综合吸引力的影响,也有一些地区到访率则表现出了反距离衰减规律,如海南到访率12.0%,排名第四位,比较靠前,甚至高于河北(11.7%)、陕西(9.7%)等近距离目的地;上海到访率15.0%,排名第三,四川到访率10.3%,排名第六,云南到访率8.3%,排名十一,浙江到访率7%,排名第十二,这些地区的到访率并没有随着距离的增大而减小,相反,呈现了较高的到访率。而这些地区的一个共同点就是均有知名度较高、特色突出、质量较高的旅游资源,如海南的三亚、海口;四川的九寨沟、峨眉山、乐山;云南的西双版纳、大理、丽江;浙江的杭州、乌镇;上海是中国的第一大都市,又地处长江和黄浦江入海汇合处;北京到访率甚至达到了61.3%,远远高于其他地区,这主要是因为北京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众多的历史古迹,同时又是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具有很强的综合吸引力。这些资源和诸多因素使得上述地区具有较高的旅游知名度和较大的旅游吸引力,从而体现出了较高的旅游到访率。

1.3 呼和浩特市城市居民出境游空间分布特征分析

呼和浩特市城市居民出境游分为港澳游和境外游。港澳游占全部出境游人数的62.5%。呼和浩特市城市居民境外游目的地仍以东南亚地区为主,其中,新马泰一线出游比例较高,占出境游总人数的10%;欧洲、北美地区由于出游花费较高,并存在较多限制因素,到访率仍处于较低水平(见表2)。

可见,呼和浩特市城市居民出境游也遵循距离衰减规律。由于价格、文化的相通性、沟通交流障碍小等原因,呼和浩特市城市居民出境游仍以港澳地区和东南亚国家为主,特别是港澳地区。东南亚地区的传统出境线路具有较强吸引力,也占据了一定的市场份额。远距离的欧美地区由于旅游价格较高,往返交通时间长,且存在语言文化障碍等因素限制,因而选择欧美游的居民数量较少。

2 呼和浩特市城市居民出游目的地选择影响因素分析

推拉理论是由丹恩(Dann, 1977)、克朗普敦(Crompton, 1979)、尤赛尔和朱洛夫斯基(Uysal, Jurowski, 1994)引入和推广的。该理论模式认为,游客的外出旅游活动是因为受到推力和拉力的共同作用而产生。推力是由内在的心理因素产生,用于解释人们外出旅游的内在原因;而拉力则产生于旅游地,与旅游地对旅游者形成吸引力的自身属性相关。在乌姆、崇恩和罗伊(Um, Chon, Ro, 2006)关于游客行为倾向的研究中,旅游地感知吸引力所指的即是推力-拉力动机理论中的拉力因素,其研究结果证实了拉力因素对行为倾向的影响。而尹和尤赛尔(Yoo and Uysal, 2005)的研究则表明:推力因素对游客的行为倾向有正向影响。

2.1 推力作用对呼和浩特市城市居民出游目的地选择的影响

推拉理论是解释城市旅游流形成的一种基础理论,经常用来解释旅游者动机的形成和旅游目的地选择影响因素。其中,推力作用主要是指来自客源地的各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地区经济、政治等整体因素以及旅游者心理动机、性别、收入、学历等个体因素,推力理论的核心在于激发潜在旅游者的旅游动机。拉力(引力)作用主要是指来自旅游目的地各种因素的影响,包括目的地吸引物、知名度、可进入性、接待设施等相关要素。呼和浩特市城市居民旅游需求的产生是内在推动力与外在推动力耦合的结果,旅游需求的产生既依赖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人口社会变化、政治与法律因素等客源地整体因素这一外在推动力,也依赖于居民的个性、动机、价值观、态度等社会心理因素这一内在推动力。

旅游动机属重要的推力作用,是居民出游目的地选择的直接影响因素,从呼和浩特市城市居民出游动机来看,其出游动机构成相对集中,多以游山玩水、了解异域文化等观光游览性动机为主,这一旅游动机决定了居民对自然山水、海滨沙滩、民俗风情类旅游地较为偏好,在目的地选择时,海南、云南、四川等具有高质量自然旅游资源的旅游地成为热点。

呼和浩特市城市居民旅游动机的产生及其行为均受性别、年龄、职业、收入等人口统计特征的影响,不同特征的居民旅游动机、旅游偏好、关注重点均存在差异,这些个体因素同样也会对目的地选择产生一定的影响。

2.2 拉力作用对呼和浩特市城市居民出游目的地选择的影响

对拉力作用的研究极为关键,每一个旅游者在独立地为自己选择旅游目的地时都要面对众多的来自各个旅游目的地的“拉”(pull)的因素,并对这些因素进行评估筛选,进而对旅游目的地进行选择。

问卷中,要求被调查者根据出游目的地选择影响程度对已给出的因素进行评分,分值设置为1~5分。从统计结果来看(表3),在旅游目的地的拉力中,核心要素是目的地景观质量,得分最高,平均得分4.091;其次为当地旅游氛围,得分3.757。说明目的地资源状况仍是影响呼和浩特市城市居民出游决策和目的地选择的主要因素。

本部分研究在描述性分析的基础上,采用了因子分析法对目的地选择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首先进行KMO检验和Bartlett球度检验,考察的是各指标间的相关性,根据KMO检验结果,KMO值为0.758,根据统计学家Kaiser给出的标准,当KMO小于0.6时,不太适合作因子分析,从得出的KMO值可以看出,目的地选择影响因素这部分内容较为适合进行因子分析,分析结果可以接受;Bartlett球度检验给出的相伴概率为0.000,小于显著性水平0.05,因此拒绝Bartlett球度检验的零假设,认为各变量之间存在相关性,适合作因子分析。

在目的地选择影响因素的因子分析中,采用最常用的主成分分析法提取公因子,并使用方差最大化正交旋转法对提取的公因子进行旋转,以使公因子有较满意的解释。同时,对缺失值的处理采用个案排除法,去除所有含缺失值的个案后进行分析,以最大限度地缩小缺失值对公因子提取的影响。

通过主成分分析法,得到3个公因子,可将目的地选择影响因素概括为3类(见表4)。公因子1替代了原有因子娱乐设施、食宿条件、交通条件、购物环境和消费水平,其在公因子1上的荷载均大于0.500,且明显高于其他因子上的荷载,故将其归为一类,同时因为上述因子均反映了目的地的接待状况和水平,因而将公因子1命名为“目的地接待因素”;公因子2替代了原有因子景观质量、旅游氛围、空间距离、往返时间,这4个因子中,景观质量和旅游氛围是对旅游资源的考虑,空间距离和往返时间是对目的地可进入性的考察,均属影响居民目的地选择的核心因素,特别是因子景观质量、旅游氛围和往返时间,在问卷调查中得分相对较高, 是呼和浩特市城市居民出游的重点考虑因素,因此将公因子2命名为“核心吸引力因素”;公因子3为特色项目。其他因子(宣传力度、亲友意见),在因子分析中与其他因子相关系数较低,因此在分析中将其剔除。通过主成分分析法,可将呼和浩特市城市居民目的地选择影响因素分为目的地接待因素、核心吸引力因素和特色项目三大类。

3 总 结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对呼和浩特市城市居民出游目的地选择产生影响的因素主要有:包括性别、年龄、职业、收入等旅游者个人人口统计特征及呼和浩特社会经济状况等在内的推力因素;包括娱乐设施、食宿条件、交通条件、购物环境和消费水平在内的目的地接待因素,包括景观质量、旅游氛围、空间距离和往返时间在内的核心吸引力因素以及特色项目因素等三类目的地拉力因素,两者共同耦合作用决定着呼和浩特市城市居民出游目的地选择及其他出游行为。

主要参考文献

[1]张言庆.游客游后行为倾向前因实证研究――以青岛国内休闲游客为例[J].旅游学刊,2008(3):74-78.

特别市民范文第4篇

【摘要】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我国持续扩大对外开放,加强与世界各国的经济合作交流,人民币在国际市场的流动与交易情况也达到了新局面。2016年 10月1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关于将人民币纳入SDR货币篮子的这一决定正式生效,也引起了人们对人民币未来发展的各种问题的重视及探讨。

【关键词】人民币加入SDR 人民币的国际化

一、SDR基本情况介绍

1969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为了解决货币在国际市场的流动性不足及国际货币体系的不对称性问题而推出了特别提款权(SDR)。其价值由每天的市场汇率决定,先将货币篮子中的每种货币按照当天的市场汇率兑换成美元,然后把美元价值相加在一起。SDR的用途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偿付贸易逆差;二是会员国之间按照协议规定用特别提款权换购他国持有的本国货币;三是偿付对IMF的所欠债款和应付利息。

二、文献综述

当前的国际货币体系还存在诸多问题,潘英丽(1999)指出,现行国际货币体系最主要的问题在于其内在不稳定性,这种不稳定性主要包括国际收支调节机制不健全、浮动汇率制度的天然不稳定性等。刘影(2014)认为人民币加入SDR成为特别提款权篮子货币后,可以发挥更多职能,而不仅限于流通、支付手段等,充分发挥人民币作为储备货币的货币职能,在国际市场交易结算,维持国际货币体系的稳定。苏治,胡迪,方彤(2015)指出中国经济呈现高速发展的特征,国际市场的货币政策、交易规模及数量都在瞬息变化中,金融市场存在一定风险性,人民币越早成为特别提款权篮子货币,对 SDR 的价值波动影响越小,反之越晚加入不利于 SDR 的价值稳定和连续性。

丁志杰(2010)指出自金融危机爆发以来的这个阶段,我国的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从仅仅局限在边境贸易的支付手段和流通手段,到现在人民币具备了更多的国际货币应具有的职能。钱文锐,潘英丽(2013)认为人民币成为特别提款权篮子货币,大大提升了人民币在世界货币中的地位,可以帮助中国在国H货币体系中取得战略话语权。

三、人民币加入SDR对我国的积极影响和挑战

(一)有利于推动人民币的国际化

人民币加入 SDR 是发展中国家的货币首次被纳入特别提款权货币篮子,对于世界上所有的发展中国家来说是取得国际金融市场话语权的重要一步,是获得世界各国认可人民币在国际金融市场地位的重要一步。我国积极推动人民币国际化,其目标是让人民币可以成为具有结算、投资和储备职能的货币,在国际金融市场可以自由流动和兑换,方便与世界各国之间的贸易,加入 SDR 会促使人民币扩大在计价、支付、结算过程中的使用,增加其在金融交易中的使用频率,有利于使其成为国际储备货币。成为 SDR 篮子货币,可以预见人民币在国际金融市场上具有一定的价值稳定性,所以可以减轻投资者对人民币币值不稳定的担忧,降低资本市场上投资者对人民币的风险评估,扩大外汇市场的交易,降低交易成本,扩大全球交易量,促进人民币的国际化。

(二)有利于提升我国国际地位

人民币成为SDR篮子货币之后,其币值稳定性得到一定保障,将会增加在国际外汇市场的交易需求,由于特别提款权受到各国信任,在各国官方储备中占有一定份额,而篮中货币又可与 SDR 自由兑换,因此人民币获得了和美元、欧元等主要货币一样的储备资产地位,为我国经济外交战略提供了重要的交易途径。人民币成为特别提款权篮子货币,在国际市场经济交易中将会占得举足轻重的位置,为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在国际贸易中获取优势。由于 SDR 是国际范围内的储备资产,加入SDR 之后,我国可以适度减少其他币种的外汇储备,避免他国货币危机给我国经济带来不必要的波动。

(三)挑战

人民币加入SDR有积极影响,必然会带来一定的负面效应,比如对资本市场秩序等方面的问题。首先,削弱了宏观调控政策的作用。人民币加入SDR后,必然会带来人民币在国际市场的大宗交易,每笔交易必然会造成人民币在国际市场的大范围流动,我国的宏观政策对人民币的监管可能无法做到面面俱到,从而会存在一定的隐患。其次,影响我国国内金融市场和资本市场的稳定性。人民币入篮,带来的是人民币在国际金融市场、外汇市场的大宗交易和世界市场的自由流动,促进国内金融市场发展的同时,也必然伴随不利因素,在国际市场上出现的任何不稳定因素,比如利率汇率的波动、假币泛滥的情况,也会伴随着人民币的流通带到国内,造成给我国金融市场的波动及交易的不确定性。所以,要充分发挥“两只手”的作用,在市场有效作用的同时,政府也需要加大监管力度,控制可控的不利因素,力求以最小的风险损失获得最大价值增值。

人民币纳入SDR货币篮子,一方面说明人民币在国际市场的作用得到肯定,其发挥的职能已经为国际金融市场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但是加入SDR并不是人民币发展的最终诉求,这不是终点,而是一个更好的开始,不仅对于人民币的国际化来说,而且对于中国的世界地位来说,都为未来的发展做出了更好的开端。中国应该把握人民币入篮这一大好机遇,努力把其带来的积极作用发挥到最大,同时控制可控风险,努力推动人民币的国际化进程。

参考文献:

[1]潘英丽.全球金融危机与国际货币体系的变革[J].城市金融论坛,1999(10):2-8.

[2]刘影.人民币加入SDR问题研究[J].区域金融研究,2014(1):34-40.

[3]苏治,胡迪,方彤.人民币加入SDR的国际影响[J].中国工业经济,2015(12):5-19.

[4]丁志杰.应积极推动人民币成为特别提款权篮子货币[J].现代国际关系,2010(6):13-16.

特别市民范文第5篇

文化是人类物质和精神共同作用的结果和内容,追求真善美是人类精神的最高追求,民族文化产品是文化的延续,自然也包含着真善美的境界,审美功能是民族文化产品的基本功能。民族文化产品源自民族文化,在加工、包装等多个环节的共同作用下,最终形成了民族文化产品,民族文化是民族文化产品的支撑,同时民族文化也直接影响着文化产品的审美。以民族歌舞为例,自然、朴素、原生态是少数民族歌舞产品的共同特征,这是民族歌舞与众不同的特征,也是在此类民族文化艺术资源上开发文化产品的优势所在,相关民族文化产品的开发自然也保留了这些特征,民族文化产品中所保留的民族元素塑造了民族文化产品的别样美感。这种美感在因经济快速发展而带来的快节奏、喧闹的城市压力生活反衬下,更凸显了其纯真质朴,从内在上迎合了民众对自然纯真的审美追求。同时,为了迎合消费者的需求,民族文化产品也会在原有美感的基础上进行完善,以加强文化产品的审美。以贵州的文化产品《多彩贵州风》为例,该产品在贵州境内民族文化艺术采撷的基础上,运用现代舞台艺术进行改造,最终使得作品形成了朴素、华丽、原始的美感,在原有美感的基础上增加其可审美性。[4]民族文化产品的市场营销对象是民族文化产品,突出产品特色,强调产品功能是市场营销的主要工作,因此基于产品的立场,在民族文化产品市场营销中把文化和审美作为主要的价值取向是十分必要的。

二、深层消费价值:民族文化产品引领文化关怀

民族文化产品是在民族文化资源基础上开发出来的文化产品,虽然有民族属性,但民族文化产品同样有文化产品的基本特征,如市场性与非市场性、价值的非消耗性、效用和价值难以估量等特征,但和其他产品一样,民族文化产品同样需要根据自己的目标顾客需求特征来调整自身的定位,并在产品、价格、渠道和促销等市场营销环节进行相互协调,使各个环节围绕顾客需求来进行活动,顾客对民族文化产品的价值需求便是民族文化产品市场营销所需要强调的价值取向。消费者对民族文化产品的消费正是由于其中的民族文化内涵,因此在民族文化产品的市场营销中必须强调民族文化产品的文化性,把文化作为市场营销的主要价值导向才能使潜在的目标消费者对产品产生清晰的认知,以此来满足消费者对民族文化产品的文化价值需求。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文化消费逐渐成为民众消费的重要项目,对大众消费者而言,民族文化多姿多彩,有别样的民族风情和民族韵味,和大众消费者所经常面对的主流文化有所不同,民族文化产品不仅可以满足消费者对民族文化的新鲜感和好奇感,同时也可以使消费者认知民族文化,这是民众对民族文化产品消费的普遍心理。另外文化产品的消费往往是消费者表明自身身份地位的标识,现代社会中,不同的社会分工形成了不同的社会阶层,不同消费者在消费产品时往往会根据产品定位选择消费符合自己身份地位的产品,与民众对温饱消费的需求不同,民族文化产品的消费是民众在温饱之上的消费,通过民族文化产品中的文化内涵来使自身精神感到愉悦和满足是民众对民族文化产品消费的基本要求,因此强调其中的文化内涵可以满足相当部分民族文化产品消费者对产品的共同价值需求。市场营销考虑问题的出发点是市场,特别关注“顾客需求”,以满足顾客需求来达到获取利润的目的,也就是“如何给予满足”的思考方式。消费者的文化消费并不是想消费、使用和取得产品本身,而是通过消费、使用、取得产品,获取一定的利益。产品又分五个层次:中核利益、产品形态、产品属性、售后及未来的可使用性。其中,中核利益是消费者最为关注的问题,对民族文化产品而言,民族文化是消费者对民族文化产品最关注的问题,民众对民族文化产品的消费需求方向便是民族文化产品的价值导向,在市场营销中突出文化自在情理之中。消费者的消费决策源自消费者所掌握的信息,在信息量有限的情况下,消费者很容易做出决策,但是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各种信息无处不在,剧增的产品信息使得消费者对于各种产品选择无所适从,特别是文化消费产品,从源头至过程在信息传递上存在很大的主观性,很容易混淆消费者对产品的认知,因此突出文化产品对消费者的价值点是民族文化产品市场营销的关键。在民族文化的市场营销过程中,强调文化价值也可以使产品与目标消费者更准确快捷地发生关联。

三、“眼球”消费价值:民族文化产品刺激审美需求

审美需求是人类的基本需求,产品与人的关系是微妙的,富有审美观感的产品往往更容易刺激人的眼球,更容易和人的情绪达成良好沟通,刺激人的消费行为发生。一句话,审美是消费者对文化产品的基本需求,也是其消费行为发生的主要动机之一。消费者对文化产品的消费主要是为了达成精神上的愉悦和满足,而产品的审美则是消费者精神愉悦的原因之一。消费者的审美需求受时代、产品等因素的影响。从时展来看,虽然文化以经济为基础,但一直以来两者都是以平行线的状态保持发展,并无太多纠葛,但是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审美文化开始受到多方关注,经济审美化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一种趋势。随着德国学者提出“审美经济”概念以后,审美经济便成为一种新的经济形态。在审美经济时代中,消费者的消费行为受到了经济活动中审美要素的更多干扰,审美也因此为消费者消费增加了产品新体验和新的消费理由。审美经济形态下文化产品的发展自然也表现出了审美对文化产品消费的影响。在审美时代中,民众的消费行为表现为从单纯的物质需求转向物质和精神的双重需求,消费行为受消费对象的审美所影响,文化产品的消费同样也不例外。从文化产品本身来看,审美是文化的本质属性,因此文化产品的开发自然也延伸了文化的审美,但是由于文化产品并不具有审美这一种特性,还有娱乐性、使用性等特性,如果在文化产品中其他特性超出了产品的审美特性,或者消费者更关注其他特性,则产品的审美特性便不能为产品的持续生命力提供支撑。一旦产品的娱乐性或其他特性完成,则产品也随之终结。如果文化产品能够恒久追求其审美品质,文化产品也将超越时空和环境条件限制延续其产品生命。文化消费所关注的是消费者的精神满足,因此文化产品的发展必须吻合民众的审美心理,并有利于提升他们的审美能力,才能使消费者对文化产品的审美需求得到真正意义上的满足。民族文化产品源自民族文化,和大众消费者的文化背景有所不同,文化产品中蕴含着民族审美意识,而这种审美和大众的审美观是不一致的,民族文化产品的审美功能可以使消费者在原有的审美观念上带来新的元素,并在这种审美观念的持续影响下,提升消费者的审美能力。主观上的审美需求及客观上带来的审美效果促使审美经济时代下的消费者更加关注民族文化产品的审美性。消费者需求是市场营销的方向,消费者在审美方面的需求要求民族文化产品在市场营销上要突出其审美功能。四、市场营销价值:民族文化产品引导文化消费与审美消费市场营销是多个部门多个环节共同作用的综合过程,在这个综合过程中,产品是逻辑起点,没有产品的配合,市场营销便成了无根之木、无源之水。以民族文化产品为起点的市场营销同样也结合产品的特性来进行。文化和审美是民族文化产品的基本功能,文化和审美的民族性决定了民族文化产品的市场营销也必须服从产品的民族性,在此基础上来对民族文化产品进行营销。民族文化产品中的民族文化和民族审美是产品的基本特征,市场营销必须突出产品的特性,并在营销过程中服从产品的文化和审美的民族限定性。[5]从审美方面来看,市场营销的过程是在如何满足市场需求的过程中对产品所进行的定位、包装、营销的过程,加强产品的可审美性是市场营销的基础工作。民族文化产品所具有的独特的审美功能奠定了市场营销在产品包装和美化方面的良好基础。而民族文化产品中所蕴含的民族审美意识奠定了产品营销在美感上的基调。从市场营销的角度来看,强调文化价值对民族文化产品的市场营销效果达成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就市场营销本身而言,市场营销的目的是使消费者对此产品与彼产品区别开来,尽快锁定目标消费者,并发生交换行为,满足消费者需求,无论是营销策划或营销策略制订都是以此为出发点,民族文化特色和民族审美意识是其与其他文化产品区别开来的特殊之处,民族文化产品的市场营销对民族文化产品的文化性和审美性的强调可以使市场营销的产品区别效果更加突出。民族文化是产品的特色之处,民族文化是民族民众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总结提炼出来的智慧结晶,民族文化植根于民族肥沃土壤,拥有勃勃生机,经过时间的打磨,民族文化历久弥新,形成了顽强的生命力。在民族文化基础上开发的民族文化产品也因民族文化的深刻内涵和勃勃生机支撑而与其他产品区别开来,市场营销对民族文化产品的文化性强调可以使营销过程的合理性得到强化,并因为民族文化的浸润,而使民族文化产品的营销形成了坚实的文化基础,有利于市场营销形成持久的文化效应。

四、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