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生产运营管理论文

生产运营管理论文

生产运营管理论文

生产运营管理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运营管理理论;研究现状;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F462.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13X(2017)06-0109-02

一、现代企业运营管理理论研究现状浅析

现代企业正处在一个竞争日趋激烈的内外部环境中,信息与技术的发展使得企业运营管理的发展遇到了严峻的考验。只有立足于当前的理论基础,反思运营管理理论的发展历程,才能使学者以及企业家对运营管理的发展趋势了然于胸,从容应对,从而使得企业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立于不败之地。本文在分析现代企业运营管理理论的研究现状时综合了Pilkington和Meredith(2009),Andrew Taylor和Margaret Taylor(2009),于晓琳和王琳(2012)的研究。其中,Pilkington和Meredith(2009)对三个影响最大的期刊JOM,POM和IJOPM中1980―2006年间约75 000篇有关运营管理的论文的索引记录的引用,被引用的分析以及相关应用进行分析,以明确现在运营管理理论研究中的重点主题;而Andrew Taylor和Margaret Taylor(2009)对IJOPM期刊自2004年第九期到2009年第12期共310篇文章进行内容分析;于晓琳和王琳(2012)则对2006年到2011年间JOM、POM和IJOPM中的文献资料进行归纳与总结,探讨目前运营管理理论文献研究中的重点与主要研究内容。

(一)当今运营管理理论的研究主题与重点

Pilkington和Meredith(2009)通过27年的研究发现,运营管理理论的研究重点发生了很大变化,学者对流程设计和库存管理的兴趣有显著下降,对服务运营的研究也有所降低。综合75000篇文献索引之后Pilkington和Meredith指出运营管理领域21世纪最有代表性的话题是:制造战略、质量及其测量、供应链管理、绩效测量和资源基础观理论。

Andrew Taylor和Margaret Taylor(2009)的研究则表明目前运营管理理论中最受关注和最稳定的研究主题是:制造战略、供应链管理、绩效管理和服务运营。

于晓琳和王琳(2012)则认为作业计划和库存控制不再是研究的重点,现在重点研究的是更加具有整合性和战略性的话题,如供应链管理、制造战略、服务运营及绩效管理等。

综合上述三项研究可以发现,自进入21世纪以来,运营管理理论的研究主题多集中在制造战略、供应链管理、服务运营及绩效管理这三方面。

(二)当今运营管理理论的研究方法

运营管理的研究方法主要可分为建模与仿真方法以及实证研究方法,由于实证研究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资金及其他因素的影响,使得实证研究在21世纪之前都发展较缓慢。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计算机技术和统计方法之间不断的融合,实证研究以其独特的魅力受到学者的青睐,其研究体系也日渐成熟和完善,从其他领域借鉴并形成了新的研究方法和技术,如民族志和扎根理论等研究方法,丰富了运营管理研究方法理论。

Andrew和Margaret (2009)的研究将运营管理的研究方法分为问卷调查、案例研究、文献研究、多研究方法、二手数据、不在案例之内的访谈法、行动研究法、室内试验和仿真实验、内容或引用分析方法、关键事件研究、专家小组或德尔菲法,研究结果显示问卷调查和案例研究方法最受研究者关注,观察法和档案文分析方法则使用较少。

于晓琳和王琳(2012)则通过研究发现建模和仿真已不是主要的研究方法,研究者多使用实证研究方法,问卷调查和案例研究是主要的数据收集方法,二手数据方法呈增长趋势。

(三)与以往运营管理研究的区别与重点变化趋势原因分析

1.市场需求多元化。伴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资源和能源的价格大幅度增长,从而提高了企业的生产成本,市场需求开始向多元化的方向发展,在买卖关系中,主导权已经倾向了买方。顾客占据较大的选择余地,因而对产品和服务就有了更高的要求。这样下去,产品的寿命周期会逐渐缩短,伴随着市场需求多样化的发展形势,现代企业运营管理的方向迫使企业必须经常投入足够的力量和精力来进行新产品的开发与研究,对于制造战略进行进一步的研究与分析,制造出具有独特性的新产品以吸引更多的客户。

2.市场竞争的激烈化。现代企业的经济开放程度逐年增高,市场竞争的方式和种类繁多,造成竞争的内容不仅只是降低价格和质量,售后服务和对顾客需求的快速反应这些方面。在这样的竞争环境下,企业若想立于不败之地,则需要对原料采购,产品制造,成本控制以及售后服务等生产的一系列流程进行全面的,多层次的分析与控制。

3.“以人为本,服务为主”理念的推行。现代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上宣髌笠档奈幕精神,让优秀的员工充分了解现代企业运营的理念,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遵循企业文化的基本原则和宗旨,充分推行以人为本、关心关爱员工。在“以人为本,服务为主”的理念推动下,现代企业则需要投入更多的精力与金钱到提高服务质量上。由于这种实际需求的存在,现代企业运营管理理论的重点也会更多的偏向于服务运营方面。

4.现代科技技术的进步。由于科技技术日新月异的变化和进步,促使企业需要更多的手段来制造多样化的产品,就会相应的提供多样化的服务,所以,现代企业不断面临运营技术的重大选择,进行运营系统的重新设计、调整和组介。信息技术的发展也为理论研究中的实证研究方法提供了工具载体,这也使得实证研究方法在理论研究方法中所占的比重不断增加。

二、 当前竞争环境下企业运营管理理论发展预测

(一)跨企业的集成管理成为企业运营管理中的一重要方面

现代运营管理包括运营战略的制订、运营系统设计以及运营系统的运行等多个层次的内容,把运营战略、新产品开发、产品设计、采购供应、生产制造、产品配送直至售后服务看作一个完整的“价值链”对其进行综合管理。现代企业致力于整个供应链上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的合理化和优化,与供应链上的多个企业结成联盟,把整条“链”看作一个集成组织,通过“链”上各个企业之间的合作与分工,应对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

(二)多品种小批量的混合生产方式成为主流

伴随着资源和能源的价格大幅度增长,从而提高了企业的生产成本,市场需求开始向多元化的方向发展,多品种小批量的混合生产方式成为主流。为了适应市场多样化要求,必须采取多品种的生产方式,生产管理面临着多品种小批量和降低成本之间相悖的挑战。因此,应该从生产系统的“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去寻找积极的解决方法。

(三)信息技术成为运营系统控制和运营管理的重要手段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一系列的管理模式和管理方法上的变革已成为运营管理的重要研究内容。计算机已经并将继续对企业产生较大影响,先进制造技术(AMT)的应用使企业的运作方式发生了真正的革命。管理信息系统(ERP)与电子系统的应用涉及到产品生产、销售以及企业内部的财务管理与人员管理,而这些都是现代企业运营管理理论所要研究的重点。同时在现代企业的运营管理中,必须采用国际先进技术来武装企业,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才会向新台阶的方向发展。

(四)“全球运营”成为现代企业的一个重要课题

随着经济全球化、一体化,企业之间的制造活动从集中式转变为分布式,现代企业的选址问题不再是单一的地理位置的选址,而是如何构建一个市场需要的网络选址问题。

(五)“柔性”成为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决定因素

在市场经济下,顾客的满意度决定了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增强对产品需求量、产品的适应能力,就是增强企业的“柔性”。能适时适量向顾客提供满意的产品和服务,企业就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主动地位。

(六)环境问题得到重视

绿色环境成为人类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企业有必要在产品的设计和运营过程中考虑到环境因素,在资源获取和利用上尽量要节约自然环境、合理利用自然资源。考虑各种资源的再生利用问题。

在综合国内外学者研究结果和现代企业实际竞争环境的基础下,可以看出制造战略,供应链管理,服务运营与绩效管理正在逐步成为运营管理理论的研究重点,实证分析方法也将取代原有的定性分析成为企业运营管理理论的主要研究方法。可以预测在未来企业运营管理理论的范围会逐渐增大,以供应链管理为中心辐射到企业管理的方方面面,包括产品设计,生产与制造以及企业内部的财务,人事以及结构管理等,而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也会为现代企业运营管理提供更强有力的工具载体支持。

参考文献:

[1] 黄月俊.浅谈现代企业运营管理的发展趋势[J].运营管理,2012(8).

[2] 高殿军.现代企业运营管理发展的新趋势[J].山东工商管理学报,2006(6).

[3] 陈子祺.浅析企业的运营管理及其发展趋势[J].科技信息,2010(28).

生产运营管理论文范文第2篇

论文关键词:资本运营,内部监控系统

中国平煤神马能源化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中平能化集团)是2008年12月5日由原平煤集团和神马集团两个中国500强企业联合重组创立的一家跨区域、跨行业、跨所有制、跨国经营的特大型能源化工集团。拥有平煤股份和神马股份两家上市公司。中平能化集团根据重组后产业的上下游关系,依照实事求是、科学发展的原则,重新规划产业布局,确立了煤炭采选、尼龙化工、煤焦化工、煤盐化工4大核心产业和煤电、现代物流、高新技术、建工建材、机电装备5个辅助产业协同发展的“4+5”产业新体系。

经济总量的大幅跃升,发展质量的显著提高,要求企业强力推进组织结构调整、专业化重组,加快提升管理水平,管理体制实现战略转型。目前,中平能化集团已经完成管理体制改革,形成了三级管控体系,但进一步激发体制活力,提高运行效率和质量的任务仍然很重。要深入分析、加强研究,进一步优化整合机关总部、产业群、经营单位的职能定位、管理流程和规章制度论文网,真正形成资源配置优化、职责权限明确、管理流程科学、执行高效顺畅、对外反应灵敏的体制机制,确保。中平能化集团化优势充分发挥,确保各业务单元经营活力不断增强。要加强产、供、销、人、财、物等基础管理工作,不断提高对各种资源的配置和运用能力,切实提高经济运行效率。特别是对核心要素和关键环节,要加强集中管控,实现有效监管。深化劳动人事和分配制度改革,构建新型人力资源管理体系。针对管控范围大、要素流动快的实际,运用信息化、自动化等先进的管理手段和平台,适应做大做强的需要。实施全面风险管理,严格决策程序,重点强化对重大经营行为的风险管控,最大限度地规避风险。

本文主要探讨一下中平能化集团资本运营内部监控系统的设计,完善的内部监控系统是资本运营顺利开展的根本保证。系统的设计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资本运营组织保证体系的设计;二是资本运营监控指标体系的设计。

一、中平能化集团资本运营组织保证体系的设计

(一)资本运营职能分析与分解

所谓资本运营职能分析与分解是指在明确资本运营总职能基础之上,根据一定的标准,将其分解成为边界明晰的各项分职能。进行资本运营职能分析与分解是设计资本运营有关机构及其相互权责划分、业务关系的基础。资本运营的最终目标是提高资本利用率,实现企业资本最大限度增值,这就是资本运营的总职能。总职能的实现要通过两个层次的资本运营,即基础资本运营和高级资本运营。基础资本运营即是生产经营,也称资本的内部积累,它通过资本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循环流动而产生增值。资本循环流动的质量和效率越高,资本增值的速度也就越快。而高级资本运营包含三项子职能,即存量资产重组、筹资经营和投资经营,它通过资本的筹集、资本的兼并、收购、联合、重组来实现企业资本结构的优化和企业资产配置的优化,从而增大企业资本规模和资产规模,最终实现资本的最大限度增值。资本运营的职能分解可以用图1来表示。

图1 企业资本运营职能分解图

(二)中平能化集团资本运营组织保证体系设立

所有者和经营管理者之间的权责关系,以及企业内部各经营管理层的经营权限划分是设计资本运营组织保证体系的重要依据。

下图即是中平能化集团资本运营组织体系示意图(图2):

图2 企业资本运营组织体系示意图

中平能化集团资本运营组织体系各组织机构职责和权限解释如下:

(1)股东会是资本运营某些重大事项的最终决策者。包括公司外兼并、收购、联合、分立、国有产权转让、发行股票、发行公司债券等。

(2)公司董事会是公司资本运营中心论文网,包括制定发展战略规划、进行投资决策、筹资决策和资产管理与经营。具体可设下列四个委员会承担上述职能:

①产业发展规划委员会。根据企业集团化、多元化发展战略,结合企业内部和外部环境,制定各产业的发展规划,既包括中长期规划,也包括决定企业年度生产经营计划。

②投资决策委员会。根据企业发展战略规划,统一安排投资项目,决定投资方向、投资规模和具体投资模式选择。

③筹资决策委员会。根据企业的资金需求,在保持资本成本最低和资本结构合理的前提下,对筹资组合、规模等的决策,包括企业利润分配方案的决定。当然,如筹资涉及到出资者的重大利益,还必须经过出资者的最终批准方可执行。

④资产经营和管理委员会。除了负责企业资产的日常管理和对集团公司、经理层、子公司董事或股权代有等履行资产经营责任制情况进行考核监督外,对企业资产的重组方案进行决策。当企业有必要实施兼并、联合等资本运营重大活动时,该委员会有权成立临时兼并联合领导小组对具体方案进行决策。

(3)资产运营部

负责集团公司资产(含股权)处置管理,制定资产处置计划,组织编制和实施资产处置方案。负责产权交易管理,履行产权经纪职责,协调产权交易相关单位的关系,开展相关产权交易行为。负责集团公司兼并与收购管理,组织兼并与收购方案编制、经济分析与评估、实施,股权转让或受让项目综合管理等工作。负责集团公司对外长期投资管理,组织编制投资计划和年度投资预算,组织投资项目的调研、交流、策划、谈判、技术经济分析与评估、实施,办理投资项目出资手续等。

(4)财务处(包括内部银行或财务公司)。现代生产经营管理的中心是财务管理,财务处因此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它不仅是企业筹资经营和投资经营的具体管理执行机构,而且通过制定财务预算、进行营运资金管理和成本费用管理、进行财务分析与评价,为企业高层次资本运营决策提供必要的信息咨询。财务处还是基础资本运营(即生产经营)的中枢论文网,通过监控整个资本流过程,降低资本成本,提高流动效率,以达到促使资本最大增值的最终目标。当然,资本运营还需要生产管理、销售管理、技术管理等机构的广泛参与。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集团公司对子公司资本运营管理不同于分公司,它只能通过资本纽带关系,通过委派董事长或董事等决策机构人员来间接进行管理,使其资本运营符合集团公司的发展战略规划,而不是直接干预其日常经营活动。

二、中平能化集团资本运营监控体系的设计

(一)资本运营监控指标体系设计指导思想

资本运营监控指标体系设计的目的是既能对企业资本运营过程进行有效监控,又能考核和评价企业资本运营的实际业绩。因此,必须做到全面、科学的有机结合。

实施企业集团化发展战略的企业资本运营具有双重目标,即实现规模扩张、提高市场占有率的目标和实现利润最大化与资本最大限度增值的目标。因此指标体系中必须首先有反映此两类目标的指标。另外,企业经营管理者资本运营能力是企业成功的关键,相应指标体系中必须有反映资本运营能力的指标。还有,每一个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自下而上都会受到威胁,要发展必须有稳定和安全作保证,所以在指标体系中还必须考虑企业安全性指标。综合起来,中平能化集团资本运营监控指标体系就包括六大类:规模经济实力指标,规模扩张速度指标,投入产出能力指标,盈利能力指标,营运能力指标,偿债能力指标。

(二)资本运营监控指标体系的具体内容

(1)规模经济实力

企业规模经济实力是企业经营规模实力、市场竞争能力的表现。主要有2项指标:

①市场占有率=销售收入/行业销售收入

②利润占有率=利润总额/行业利润总额

这两项指标反映了企业在行业中位置和作用。

(2)规模扩张速度

企业规模扩张速度反映企业的规模增长速度。主要有5项指标:

①资本保值增值率=期末所有者权益/期初所有者权益

②资产增长率=期末资产总额/期初资产总额

③销售收入增长率=本期销售收入/上期销售收入

④利润增长率=本期利润总额/上期利润总额

⑤对外投资增长率=本期对外投资/上期对外投资

(3)投入产出能力

企业投入产出能力反映了企业资源利用状况。主要有2项指标:

①全员劳动生产率=工业增加值/全部职工平均人数

②成本费用率=利润总额/成本费用总额

(4)盈利能力

企业盈利能力反映企业最终经营业绩。主要有3项指标:

①总资产报酬率=(利润总额+利息支出)/平均资产总额

②净资产收益率=利润总额/平均所有者权益

③销售收入利润率=利润总额/销售收净额

(5)营运能力

企业营运能力反映企业资产周转达的快慢,是企业在经营过程中资产利用效率的体现,也是经营管理者资本运营能力的体现。主要有4项指标:

①应收帐款周转率=赊销收入净额/应收帐款平均余额

②存货周转率=销售成本/平均存货

③流动资产周转率=销售收入净额/流动资产平均余额

④总资产周转达率=销售收入净额/资产平均余额

(6)偿债能力

企业偿债能力既反映企业经营风险的高低论文网,又反映企业利用负债从事经营活动能力的强弱。主要有4项指标:

①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

②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

③营运资金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流动资产

④已获得利息倍数=(利润总额+利息费用)/利息费用

生产运营管理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农业企业 供应链 营运资金管理效率

营运资金管理对企业尤其是上市公司来说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越来越多的学者认为稳定的供应链关系和良好的供应链管理水平能促进企业提高资金的营运效率。同时,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及农业企业是当前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点。哪些因素影响了农业企业营运资金的管理水平?要回答这个问题,需要对农业上市公司营运资金管理水平和影响因素进行全方位透视,这也是本文研究的着眼点。

一、文献回顾

(一)国外相关文献。

1.营运资金管理影响因素相关文献。Kenneth(1981)对五大类营运资金的主要战略性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并首次提出与战略相结合的永久性营运资金概念。Andrew(2005)指出实务中企业营运资金的影响因素十分复杂,要将企业组织内部营运资金的驱动力与外部商I和市场环境结合起来考虑。Wadhwa等(2006)认为通过供应链上的横向合作可以降低存货持有成本、缩短订货期,从而使制造商和零售商都获得节约营运资金的好处。David(2010)在一份对亚太地区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状况的调查报告中指出,服务外包供应商、技术提供商和金融机构等企业伙伴对企业营运资金管理水平的提升有很大帮助。

2.营运资金管理效率评价相关文献。对于营运资金管理效率的研究,国外学者最先开始对单项流动资产管理效率进行评价。Richard等(1980)首次提出企业应当采用现金周转期指标评价企业的营运资金管理水平,该指标衡量了营运资金周转一次所需要的时间。而Gentry等(1990)认为现金周转期仅仅将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的周转期简单相加,无法反映出企业处在不同时期的营运资金周转情况,因此他们结合各项目权重后提出了加权现金周转期模型。Shin和Soenen(1998)采用净营业周期作为衡量营运资金管理效率的指标,与现金周期指标相比,净营业周期指标用销售额代替了销售成本。Jeng-Ren Chiou等(2006)以台湾地区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用营运资金需求和净流动性余额两个指标作为公司营运资金管理的替代变量,并证明资产负债率、经营活动现金流对营运资金管理存在重要影响。此外,也有一些学者提出了其他替代指标,如净商业周期指标、综合流动性指标等。

(二)国内相关文献。

1.营运资金管理影响因素相关文献。我国学者对营运资金管理的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对其影响因素的研究,王金梁(2004)认为企业生产条件、经营状况、产品销售状况、结算方式等会对营运资金的管理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宫丽静(2008)从供应链视角研究了影响营运资金管理绩效的因素,并指出应收账款质量、供应商规模、供应商信用和战略合作伙伴对企业营运资金管理水平具有重要影响。郭晓莎(2010)认为供应链的有效协同对供应链中企业的营运资金管理效率能带来不同程度的积极影响。韩建新(2013)对2007―2009年制造业企业实施ERP的状况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企业选择合适的ERP并合理运营与把控,确实对提升营运资金的管理水平带来了帮助。曹志鹏和李倩(2014)对沪深两市57家钢铁企业2010―2012年的截面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供应链融资结构对资金密集型钢铁企业营运资金效率提升影响显著。

2.营运资金管理效率评价相关文献。针对如何评价企业营运资金管理水平的问题,郁国建(2000)提出用购销周转率来考核,并认为一个综合的营运资金管理评价指标体系应包含财务与非财务两方面。杨雄胜等(2000)认为现有的应收账款周转率评价指标应由应收账款平均账龄和逾期率指标代替才能更好地反映应收账款在营运资金中的重要地位。王竹泉和马广林(2005)提出应将企业营运资金管理重心转移到渠道控制上,并倡导将营运资金管理与供应链管理、渠道管理和客户关系管理等有机结合。王竹泉等(2007)将国内外研究中普遍采用的营运资金管理效率评价指标――现金周转期和渠道理论相结合,提出“基于渠道的营运资金周转期”作为营运资金管理效率的评价指标。徐扬等(2012)结合价值链管理理论,按销循环原理构建了新的营运资金管理评价框架,并提出侧重于流动资产项目管理的建议。

综上,从国内外的研究情况可以看出,学者对营运资金管理的研究各有千秋,且研究视角开始从企业个体角度转向供应链角度,但现有研究刚刚起步,对不同行业的供应链视角下的营运资金管理及其效率的探讨较少,有必要做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二、相关理论与研究假设

(一)营运资金管理效率。企业的营运资金管理效率主要由营运资金周转速度来衡量,在营业收入不变的前提下,企业的营运资金周转速度越快,营运资金管理效率越高,营运资金占用量越少,在一定程度上,越有利于企业降低运营的机会成本,提高盈利能力。关于营运资金管理效率的具体评价指标,本文从供应链管理的角度出发,借鉴了王竹泉等(2007)提出的营运资金渠道管理理论和经营活动营运资金周转期指标,采用经营活动营运资金周转率作为评价指标,计算公式如下:

经营活动营运资金周转率=360/经营活动营运资金周转期=营业收入/经营活动营运资金总额=营业收入/(原材料存货+预付账款-应付账款-应付票据+在产品存货+其他应收款-应付职工薪酬-其他应付款+成品存货+应收账款+应收票据-预收账款-应交税费)

(二)农业企业营运资金管理效率的供应链影响因素分析。供应链是围绕特定的企业,通过对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的控制,根据产品生产阶段,组成的一个整体的功能网络结构,供应链的结构如图1所示。供应链管理是把企业看成一个供应商――企业――客户的链条管理,企业要从整体上管理营运资金,必须将营运资金管理与供应链结合起来。

从图1可以看出,农业企业的营运资金管理离不开供应商、客户、关联方这些外部因素,也与企业自身的经营息息相关。因此,对农业企业营运资金管理效率影响因素的研究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分析:

1.企业占用供应链上资金与营运资金管理效率。所谓占用供应链上资金,表现在企业对供应链上游供应商和下游客户资金的占用,企业向上游供应商更多地采用赊购商品的形式,尽可能地延迟付款时间,对下游客户则采取提前收取部分甚至全部货款的方式,加快资金回流。这些对供应链上下游资金的占用属于企业间商业信用的表现,是一种供应链融资行为,这部分资金通常包括预收账款、应付账款、应付票据和其他应付款。以2014年度农业上市公司为例,这四部分资金总和占到企业流动资产总和的30%,占总资产的14%,因此不难看出,上述几部分资金作为企业营运资金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增减变动很可能对农业企业营运资金管理效率产生影响。同时,它们的存在也降低了企业的资金成本,减少了企业对自有营运资金的占用,即对供应链商业信用的利用将使企业营运资金管理效率得到提高。据此,本文提出:

假设1:供应链信用利用度与营运资金管理效率正相关。

2.企业供应商集中程度与营运资金管理效率。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企业倾向于减少供应商数量,并加强对现有供应商的管理,力图降低原材料成本,缩短供应时间。但过少的供应商数量或者过高的供应商集中度意味着对供应商的依赖,这种依赖可能会降低企业对供应商的议价能力,供应商则借此抬高供应价格或提出其他苛刻的供货条件,难免会降低企业营运资金的周转效率。而当企业拥有多家供应商时,来自每处供应商的采购量只占总采购量的一小部分,此时企业对单一供应商的依赖度降低,自身的议价能力也相对较强,可以要求以较低的价格通过赊购的方式获得稳定供应,从而提升营运资金的管理效率。特别是对产品周期相对较长的农业企业来说,较为分散的供应商集中度使得它们可以从容地“货比三家”,在与供应商的洽谈中有充分的回旋余地,并且在有必要更换供应商时,面临的转移机会成本也较低,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存货风险,提高营运资金管理效率。据此,本文提出:

假O2:供应商集中度与企业的营运资金管理效率负相关。

3.关联方占用企业资金与营运资金管理效率。很多上市公司为大集团公司下的子公司,且在同一供应链(行业)中,企业都或多或少地存在关联方,这些关联方对企业存在不同程度的资金占用现象。以2015年度农业上市公司为例,关联方数量最多的亚盛实业有48家关联方,被占资金数额最大的则是中水渔业的1.68亿元,表现为对关联方的应收账款、预付款项和其他应收款的期末余额。关联方占用资金常常存在金额较大、拖欠期较长等现象,而且还款时常采用转让股权、债权、实物资产及其他非现金方式抵债,使得企业资产质量大打折扣,资本结构恶化,并导致企业的应收账款周转率、流动资产周转率、总资产周转率下降,进而使得企业的营运资金周转率降低。根据上述分析,本文提出:

假设3:关联方资金占用度与企业营运资金管理效率负相关。

4.企业存货周转速度与营运资金管理效率。农业企业的营运资金管理效率不仅受企业外部供应链的影响,与企业内部的存货周转速度也紧密相关,在企业的营运资金各项目当中,存货占有非常高的比重,以2013年度农业上市公司为例,企业总体的平均存货余额占流动资产平均额的48%,并且超过了当年企业营运资金的平均值,可见企业存货管理效率的高低也很可能影响营运资金管理效率。借鉴前人的研究成果,本文认为企业的存货周转速度越快,其营运资金管理效率越高。据此,本文提出:

假设4:存货周转率与企业营运资金管理效率正相关。

三、研究方法

(一)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本文基于上述假设构建多元回归模型,选定2010―2015年沪深两市农林牧渔业板块上市公司年报数据作为研究样本,运用SPSS 19.0统计软件对样本进行实证检验。样本选择过程中有如下考虑:(1)剔除ST板块公司;(2)剔除少量数据不全的公司;(3)剔除数据特别异常,会计师事务所出具保留审计意见的公司。最终在44家农业上市公司中剔除了景谷林业、香梨股份、温氏股份等公司,选择了31家上市公司6年总计 186个样本作为本文的研究对象。

(二)变量与模型。

1.变量设计。根据前文的分析,本文为研究供应链上农业上市公司营运资金的管理效率,借鉴了王竹泉等(2007)的营运资金渠道管理理论,以经营活动营运资金周转率作为因变量来反映营运资金管理效率。自变量包括供应链信用利用度、供应商集中度、关联方资金占用度及存货周转率,控制变量为资产负债率、每股经营现金净流量及每股收益。具体变量指标见表1。

2.模型设计。根据研究假设和设计的变量,构建模型如下:

OWCRa=β0+β1ChainCr+β2SupRa+β3Occup+β4InvRa+β5DARa+β6OCFPS+β7EPS+ε (1)

四、实证结果分析

(一)描述性统计和相关性分析。

1.描述性统计及分析。本文使用SPSS软件对样本的因变量、各自变量及控制变量指标作描述性统计,结果如表2所示。可以看到,因变量OWCRa的均值约为2.64,即样本公司的营运资金每年周转2.64次,该变量的标准差数值较大,接近2.96,可见同一行业不同样本公司的经营活动营运资金周转率差异较大。四个自变量的标准差均不大,说明不同样本公司间这四个指标的差异相对较小,变量Occup的最小值为0,是因为有样本公司如神农基因、星河生物等部分年份披露的被关联方占用的资金数为0。另外,从表中还可以看到控制变量的描述性概况,它们的标准差相对因变量OWCRa的来说要小得多。

2.相关性分析。下页表3为本模型各变量的相关系数,可以看出供应链信用利用度(ChainCr)与经营活动营运资金周转率(OWCRa)的相关性最大,这也验证了从供应链角度研究企业营运资金周转率的必要性。存货周转率(InvRa)与经营活动营运资金周转率(OWCRa)的相关性也很显著,印证了前文“存货周转率对营运资金管理影响较大”的理论分析。同时,其他变量间也不存在自相关的现象。

(二)回归结果及分析。回归模型汇总及回归结果见下页表4、表5。从表4可以看出回归模型在整体上还是比较显著的,可决系数R2=0.648,模型拟合度可接受。F=46.752,Sig=0.000

(三)实证结论及分析。

1.供应链信用利用度与经营活动营运资金周转率负相关。这一结果说明农业上市公司利用供应链融资的程度越高,其营运资金管理效率就越低,假设1未能通过。原因可能在于农业企业对下游客户的资金占用(如预收账款、应付账款)转为了存货等形式,使得从供应链上积累的资金优势并未得到有效利用。从前文对农业企业存货状况的分析来看,农业企业存货比例大这一问题较为突出,特别是林业及种植业的部分农业企业,存货比重大而周转率又不高,拖累了自身的营运资金周转效率。

2.供应商集中度与经营活动营运资金周转率负相关。这表明农业企业的供应商越集中,其营运资金管理效率越低,结果支持了假设2。这可能与农业企业的行业特征有关,以养殖业企业为例,当其面临的供应商为数量众多且相对分散的养殖户、小作坊时,企业作为大客户有较强的议价能力,可以压低采购价格或通过赊购方式获得供应,同时更换供应商的机会成本也较低,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存货风险,提高营运资金管理效率。

3.关联方资金占用度与经营活动营运资金周转率负相关。这说明,农业企业被关联方占用资金的程度越严重,其I运资金管理效率越低,支持了假设3。与前述两个自变量相比,关联方资金占用度对农业企业营运资金管理效率的影响力相对较弱。

4.存货周转率与经营活动营运资金管理效率正相关。这一结果意味着农业企业的存货周转速度越快,其营运资金管理效率越高,支持了假设4。这也验证了当前农业企业去库存、提高存货周转速度的迫切性。

另外,控制变量资产负债率、每股经营现金净流量、每股收益对经营活动营运资金周转率也有不同程度的影响。资产负债率与营运资金周转率正相关,企业运用财务杠杆可以提升营运资金的管理效率;每股经营现金净流量与营运资金周转率负相关,农业企业的经营现金流量越高,企业营运资金管理效率越低;每股收益与营运资金周转率正相关,说明收益越高的企业有较高的营运资金管理效率。

五、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根据以上实证分析结果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供应链各环节的关键因素影响着农业企业的营运资金管理效率。农业企业对供应链信用的利用、供应商的集中程度、关联方占用企业资金以及农业企业的存货周转速度这四个方面都在不同程度上对其营运资金管理效率产生影响,这一结果也对从供应链视角研究农业企业营运资金管理效率的必要性提供了佐证。

2.农业企业利用供应链信用未能提高营运资金管理效率。农业企业对外部供应链信用的利用节约了自有资金,但其营运资金周转效率并未因此得到提升,反而还受到拖累,这是因为农业企业生产周期较长,存货周转速度受自然因素和技术落后等因素的制约无法加快,从而影响了营运资金管理效率的提升。

3.农业企业加强关联方、供应商及存货管理可提高营运资金管理效率。农业企业减少关联方占用资金可以提升企业资产质量,加快自身资金回流,使得营运资金管理效率得到提高;农业企业在面对数量分散的供应商时有较高的议价能力及较低的转移成本,可以提升营运资金管理效率;农业企业对占营运资金比重过高的存货加强管理,提升其周转速度,可以提高营运资金的管理效率。

(二)建议。本文针对实证分析的结论,从供应链角度提出如下建议:

1.继续推进供应链融资,建设供应链融资信息共享平台。目前,供应链融资仍属于一个比较新的金融业务,如何更好地发挥其积极作用是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在推动供应链融资的同时,农业企业还应注重建设信息共享平台,确保与供应链上下游的实时沟通,避免因融资过度引发客户及供应商的不满或因信息不畅导致不必要的资源占用和浪费,给营运资金管理带来副作用。

2.确定合适的供应商,借助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政策优势加强存货管理。农业企业应根据自身的生产需求确定供应商,并谋求与供应商建立长期合作关系,推动双方优势资源在生产经营中的良好契合,同时配合以存货结构优化等措施,按供应链环节将存货管理细分为原材料管理、在产品管理、产成品管理等,并利用信息技术结合库存和订单制定合理的采购及生产计划,根据政策指引增加市场紧缺农产品的生产,达到降低存货成本和数量以及节约资金的效果。

3.加强和关联方的沟通与合作,严控大股东资金占用现象。农业企业在与关联方发生正常往来的同时,还应当保持对自身资金链的敏感度,避免资金被大股东过度侵占,并积极通过集团督促协调、与关联方及时沟通、会计师事务所第三方监督等手段,推动所占资金的及时偿还,在谋求供应链全局发展的同时,将其对自身的负作用降到最低。

参考文献:

[1]Kenneth P N.The Strategic Determinants of Working Capital:A Product-1ine Perspective [J].The Journal of Financial Research,1981,(3):207-219.

[2]Anredw H.Working Capital Management:Difficult,but Rewarding[J].Financial Executive,2005,21(4):52-53.

[3]Wadhwa S,Kanda A,Bhoon K S,et al.Impact of Supply Chain Collaboration on Customer Service Level and Working Capital[J].Global Journal of Flexible Systems Management,2006,7(12):27-35.

[4]DAVID M K.Working It Out:The 2010 Working Capital Score card[J].CFO Magazine,2010:41-43.

[5]Richards V D,Laughlin E J.A Cash Conversion Cycle Approach to Liquidity Analysis[J].Financial Management,1980,9(1):32-38.

[6]Gentry J A,Lee H W.A Weighted Cash Conversion Cycle[J].Fm the Journal of the Financial Management Association,1990,19(1):90-99.

[7]Shin H H,Soenen L.Efficiency of Working Capital Management and Corporate Profitability[J].Financial Practice and Education,1998, (3):37-45.

[8]Jeng R C,Li C,HAN W W.The Determinants of Working Capital Management[J].The Journal of American Academy of Business,2006,(9):149-155.

[9]王金梁.析零营运资金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运用[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04,(2):84-86.

[10]宫丽静.营运资金管理绩效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基于供应链的视角[D].中国海洋大学,2008.

[11]郭晓莎,吕素萍.供应链理论与营运资金管理绩效――基于苏宁供应链运作的案例研究[C].中国会计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营运资金管理论坛论文集,2010.

[12]韩建新.制造企业ERP实施对营运资金管理影响的实证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3.

[13]曹志鹏,李倩.供应链融资结构对钢铁企业营运资金效率的影响[J].财会月刊,2014,(6):115-118.

[14]郁国建.建立营运资金管理的绩效评价体系[J].中国流通经济,2000,(3):46-48.

[15]杨雄胜,缪艳娟,刘彩霞.改进周转率指标的现实思考[J].会计研究,2000,(4):47-51.

[16]王竹泉,马广林.分销渠道控制:跨区分销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的重心[J].会计研究,2005,(6):28-33.

[17]王竹泉,逄咏梅,孙建强.国内外营运资金管理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会计研究,2007,(2):85-90.

生产运营管理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营运资金管理;财务风险;公司业绩

1.引言

营运资金的管理是公司理财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对于零售行业来说,营运资金管理的效果将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生产和发展。营运资金管理的内涵是,将营运资金视为投入成本,用最少的营运资金来获取最大的营业收入。合理的营运资金管理有助于实现企业的目标,本文汇总了目前为止有关营运资金管理的理论基础,探讨营运资金管理对公司业绩和财务风险有何关联,如何合理有效的进行营运资金管理。

过去的研究表明:由于各个行业的交易方式不同、各个行业的产品生命周期不同、各个行业的资本结构不同,导致了公司所处的行业对其营运资金的管理有着很大的影响,即我国上市公司行业间的营运资金需求量及管理模式存在着显著的差异。所以当评价企业的营运资金周转效率和投资决策时,必须考虑企业所处行业的特性,因此本文只选择零售行业作为样本总体进行研究营运资金管理与公司业绩及财务风险之间的关系。

2.国外文献概述

2.1 营运资金管理内容及因素的研究

国外对营运资金管理的研究起步较早,始于20世纪30年代。19世纪70年代W.D.Kight通过研究改进了当时的存货订货量基本模型,他提出最优订货模型是在保险储备量下,如何使存货产生的订购成本和储存成本最小化的订货方法。保险储备量最优订货模型为后人的研究奠定了强大的理论基础。

Keith V.Smith(1979)提出:针对单独的营运资金项目管理的研究已经有了很多成果,但将其作为一个整体来进行研究却没有什么进展,并首次探讨了整体营运资金管理的内容;John J.Hampton和Cecilia L.Wagner(1989)在《营运资金管理》一书中从盈利性和风险性两个方面考察,将投资政策(即流动资金的存量配置)与筹资政策(即相应的资金来源)联系起来,从总体上观察和研究据此制定合理的营运资金管理政策[1]。

2.2 影响营运资金管理的因素研究

Andrew Harris(2002)认为从理论上理解营运资金管理比较容易,但实际操作上却出现了很多问题,由于人为因素和环境的不确定性,企业很难正确的实施营运资金管理,因此,在实施营运资金管理时必须将企业所处的行业位置和企业的背景归入考虑范围内,并据此作出合理的规划[2]。

2003年诺丁海姆大学商学院的Carole Howorth和Paul Westhead发表了《对英国小公司营运资金管理的研究》,文中对英国国内小企业的营运资金管理模式做进行研究,通过主成分分析和组合分析分析了影响小公司管理者对营运资金管理重视程度的因素[3]。

希腊马塞多尼亚大学(The University Of Macedonia)的Ioannis Lazaridis教授在2006年发表的文章《雅典上市公司营运资金管理与盈利能力之间的关系》中,以雅典证券交易所上市的131家上市公司2001-2004年的财务数据为样本,对公司的盈利能力与营运资金管理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企业的营运资金管理与企业的盈利能力有显著的相关性[4]。

Brian Flanagan(2005)在研究中认为现金流量是影响营运资金管理的一种因素,表现在:企业营运资金管理应该依据现金流量的环节,而且现金流量的合理调配也依赖于对应收账款管理、应付账款管理、存货管理的调节[5]。

2.3 营运资金管理效率评价方面的研究

最初用来评价营运资金管理效率的指标是流动资产周转率或流动资产周转期,该指标反映了企业各项流动资产的周转效率,只能帮助考察营运资金中流动资产的管理状况,丝毫不涉及营运资金的另一重要部分——流动负债。这导致早期的营运资金管理效率评价很难从整体上把握营运资金各个组成部分如存货、应收账款、应付账款的周转及变化对营运资金管理效率的具体影响。

为了解决这样的问题,1980年Richard V.D.和E.J.Laughlin提出了采用现金周期(Cash Conversion Cycle)指标来反映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状况的全貌。他们将现金周期定义为:现金周期=应收账款周期+存货周转期-应付账款周转期。

Gentry,Vaidyanathan和Lee(1990)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改进,提出修正的现金周转期模型,即加权现金周转期(WCCC)。该模型考虑了不同时间点、不同生产阶段企业流动资产项目占营运资金数量的差异,弥补了前述公式对不同流动资产周转天数的简单相加减[6]。

JengRen,LiCheng和HanWen Wu(2006)运用NLB(经流动性余额)和WCR(营运资金需求)两指标作为公司营运资金管理的变量,以台湾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对营运资金管理的决定因素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资产负债率和经营活动现金流对公司营运资金管理存在显著影响[7]。

2.4 营运资金管理方法

1973年KeithV.Smith总结了当时的营运资金管理方法进行了总结,归纳了最具代表性的方法:约束条件法(Constraint Set)、财务模拟法(Financial Simulation)、总体推断法(Aggregate Guidelines)、组合理论法(Portfolio Theory)、数学规划法(Mathematical Programming)、成本平衡法(Cost Balancing)、多重目标法(Multiple Goals)以及概率模型法(ProbabilityModels),这些方法在现代仍在沿用[8]。

在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的实践中,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营运资金管理的方法已明显转向以供应链的优化和管理为重心。最值得一提的是,美国REL咨询公司和CFO杂志开展的对美国最大的1000家企业的营运资金调查(The Working Capital Survey)。该调查始于1997年,每年一次年度调查报告,在2001年的调查报告中指出:经济低迷时企业压缩营运资金周期(DWC)的能力需要客户和债权人(供应商)的配合,否则,可能出现负面影响。2002年的调查报告更是以“不要让供应链断裂”为标题指出客户与供应商关系管理的重要性。2005年度调查报告又鲜明地提出压榨供应商问题并进行了讨论。

该项调查不仅分行业对所调查企业按照营运资金管理绩效进行排名,还评述了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的热点和趋势,该项调查不但引导企业要从整体上管理营运资金,而且把营运资金管理与供应链管理紧密联系起来,使营运资金管理的方法逐渐从单纯的数学方法摆脱出来,开始转向以供应链的优化和管理为重心,这种转变同时拓展了营运资金管理的研究视野和研究内容。

3.国内文献概述

从20世纪90年代我国的营运资金管理研究才开始起步。企业对营运资金的管理主要侧重于强调资金安全、保证生产活动对资金的需要、降低企业资金的占用等方面。

我国营运资金管理不论从理论研究还是实践经验上都远远落后于国外,跟国外营运资金管理的研究相距甚远,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国内外在营运资金管理的研究的过程中,研究范围逐步扩大。从起初的应收账款和存货研究到全面的营运资金管理——收入管理(应收账款、订购程序、支付账单和收款)、供应链管理(存货和物流)、支出管理(购买和付款)、筹资管理等。使得营运资金管理的概念不再局限在资产负债表上,而是将公司日常的经营管理都归入营运资金管理之中。

3.1 营运资金管理内容的研究

国内对于营运资金管理的研究虽然落后于国外,但是从起步开始,研究的关注点就放在营运资金的本质,有学者认为:营运资金与净收益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营运资金的运转本质上是企业的净收益的运转,同时企业的净收益也成为营运资金的重要来源。(潘一欢,1993)[9]。

后来的企业实际运用中,有人提出了“零营运资金管理”的概念。所谓的零营运资金管理是指从企业的营运资金管理的角度,在满足企业的流动资产的需求下,尽可能降低企业在流动资产上的投资,并大量利用企业的流动负债进行融资提供企业的流动资产(刘向平,1997)[10]。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企业规模的扩张,营运资金跨地区的管理成为好多企业面临的问题。2001年王竹泉探讨了企业营运资金跨地区管理的途径,这一研究成果促进了跨地区经营的企业与上下游供应商形成一种相互协作关系[11]。

由于跨地区销售的企业营运资金管理比较复杂,环节多、层次多,不利于企业管理,王竹泉(2005)在原来的研究基础上,针对企业营运资金跨地区管理提出分环节对企业的营运资金进行管理,一个创新的营运资金环节管理模式,这样的管理模式整合了企业的营运资金管理与企业的供应链管理、渠道理论、客户关系管理[12]。2007年王竹泉再次深入研究以营运资金管理的重新分类为切入点,提出建立基于渠道理论的营运资金管理新框架,开创了我国营运资金管理研究的新视角,为我国营运资金管理的理论研究创新奠定了基础[13]。

实践中营运资金管理模式出现了不少问题,如营运资金的短缺、营运资金管理薄弱且效率低等。经研究发现:将营运资金管理提升到企业战略管理是必然趋势,营运资金管理模式的重点分析对象有工期成本、企业建立成本控制运行机制(刘宁,2011)[14]。

3.2 营运资金管理实证研究

刘运国、黄瑞庆(2001)采用关于资产结构和资金来源结构的两个比例,对沪深股市的上市公司1997年报数据进行聚类分析,然后对聚类所分的组进行盈利能力指标的方差分析,得出结论如下:(1)企业的收益能力与营运资金管理策略有很大关系,目前我国大部分上市公司的营运资金管理实行中庸型管理策略,即流动资产比例和流动负债比例呈现出同向变动;(2)即使被认为管理良好的公司,其流动资产比例普遍偏高,这将导致企业在固定资产投资和技术改造方面缺乏冒险和创新的精神,从而影响企业的成长性和最终获利能力[15]。

刘翰林(2006)利用统计分析方法,以上证180家指数成分股为样本,分析行业因素对营运资金需要量的影响。结果显示,行业影响因素包括企业产品的生产周期、企业所使用的交易方式、企业所处行业的资本结构,而行业对企业营运资金需要量的的影响是复杂的、多方面的,而非单一的简单影响[16]。

王竹泉自2007年以来,开始对上市公司营运资金管理绩效变化趋势及管理绩效情况进行调查分析,调查结果明:1997年到2006年我国上市公司的企业营运资金周转期总体上处于下降的趋势,说明我国上市公司营运资金管理绩效在此期间属于不断提升状态,而且各个行业之间的营运资金管理绩效水平存在较大的差异[17]。

3.3 营运资金管理效率评价的研究

以上总结以前学者不仅对营运资金管理的内容进行探讨,并且结合实证探讨了营运资金管理与公司盈利能力的关系。然而如何评价营运资金管理的效率同样也是我国国内不少学者重视的研究方向。继而国内各种各样的评价方法层出不穷。

有学者强调必须从企业的风险和收益两个方面评估企业的净营运资金状况。从风险的角度看,为了降低财务风险,企业一般会选择增大其流动性,即保留较高比例的流动资产,然而随着对流动资产投资的增加,企业并不一定能够获利,相反会削弱企业的投资收益。从收益的角度看,如果企业利用资本成本较低的流动负债运用到企业盈利能力较高的长期资产上,虽然提高了企业的整体盈利水平,但企业的净营运资金偏少,企业很有可能面临无法到期偿还债务的风险(毛付根,1995)[18]。

有学者研究中利用货币资金周转期来评价企业的营运资金管理绩效,提出货币资金周转期的公式:货币资金周转期=应收账款周转期+存货周转期-展延的应付账款周转期(刘向平,1997)

还有学者试图在传统的营运资金管理评价指标的基础上建立一种新的绩效评价体系,更加注重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的平衡,创建一个单一的集成指标来考核营运资金管理的总体流转情况(郁国建,2000)[19]。他在文章中提出了购转销周转率公式:

购转销周转率=360/购转销周转天数

购转销周转天数=应收账款周转天数+存货周转天数+应付账款周转天数。

结合我国营运资金管理的现状,2006年杨雄胜等人分析了应收账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指标在理论与方法上存在的不足,指出周转额应是某一形态的垫支资金不断收回到原有状态的数额,同时提出将应收账款周转率改为应收账款平均账龄指标进行衡量[20]。

继而各种各样的评价方法层出不穷,有的建立了营运资金整体运作参考模型,即以现金流量周期模型的绩效衡量指标为基础,将营运资金活动看成一系列的流程,对企业如何有效利用资源创造价值给予了合理的解释,其特别关注成员企业对营运资金活动的流入和流出双方的绩效预期,是目前影响最大、理论上比较可行的评价模型;有点从企业营运资金占用比例、来源结构、管理绩效三个方面构建营运资金评价指标,重新概括出营运资金管理绩效的评价指标分别为:现金周转期、营运资金周转期、营运资金周转期、剩余日、渠道营运资金周转期(李文,2011)[21];有的运用层次分析法,选择涉及营运资金营运能力、偿债能力等的9项具体指标,建立营运资金绩效指标评价模型,为企业营运资金绩效管理提供参考(李争光,李萍,施鲁莎,2011)[22]。

4.文献评述

综合以上的文献很容易发现目前的文献在不断的强调营运资金管理对于一个企业的重要性,有的从企业收益的角度,有的从资产流动性,有的从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有的从资金的占用,众说纷纭各持己见。在少有的实证研究中,由于行业因素对于营运资金管理的影响很严重,为了有利于发现最理想的营运资金管理模式,学者都首先排除行业的影响,选择一个特定行业,但是研究的内容更多的倾向于了解目前的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的状况,各个描述营运资金情况的指标数据如何,没有太多更具有实用性的指导意见。

公司的成败说到底就在于公司的业绩,而营运资金管理跟公司业绩有着密切联系,很多公司也开始关注本身的营运资金管理,尤其是对资金最为敏感的零售行业。结合我国企业的实际情况,了解营运资金管理的不同模式是否影响到企业总体的财务风险,若有影响,如何在控制财务风险的前提下,通过改善企业的营运资金管理来提高公司业绩,这将成为营运资金管理的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1]John J.Hampton,Cecilia L,Wagner.Working Capital Management.The First Edition.Wiley:New York,1989(1):527.

[2]Andrew Harris.Working Capital Management:Difficult but Rewarding[J].Financial Executive,2002(5):52-53.

[3]Carloe Howorth,Paul Westhead.The Focus of Working Capital Management in UK Small Firms.Management Accounting Research,2003(14):41-46.

[4]Ioannis Lazaridis,Relationship Between Working Capital Management and Profitability of Listed Companies in The Athens Stock Exchange,2006(19):12-14.

[5]Brian Flanagan.Managing Working Capital[J].Business Credit,2005(9):26-29.

[6]James A.Gentry,R.Vaidyanathan,and Hei Wai Lee,A Weighed Cash Conversion Cycle,Financial Management,1990:295-299.

[7]JengRen,LiCheng,HanWenWu.The Determinants of Working Capital Management[J].Journalof American Academy of Business,Cambridge,2006:97.

[8]Keith V.Smith.Sate of the Working Capital Management.Financial Management,1973(l2):3.

[9]潘一欢.净收益和营运资金的比较研究[J].财会月刊,1993(8):31-32.

[10]刘向平.浅谈零营运资金管理[J].财会月刊,1997(8):17-18.

[11]王竹泉.跨地区营销企业如何进行商流规划[J].经济管理,2001(11):44-47.

[12]王竹泉.分销渠道控制:跨区分销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的重心[J].会计研究,2005(6):28-33.

[13]王竹泉,孙建强,逢咏梅.国内外营运资金管理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会计研究,2007(2):66-68.

[14]刘宁.对企业营运资金管理模式的探究[J].经营管理,2011(5):171-172.

[15]刘运国,黄瑞庆.上市公司营运资金管理策略实证分析[J].贵州财经学院学报,2001(3):6-10.

[16]刘翰林.营运资金需要量与行业因素——基于上证180指数成分股的实证研究[J].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3):81-85.

[17]王竹泉,刘文静,高芳等.中国上市公司营运资金管理调查:2007-2008[J].会计研究,2007(9):47-48.

[18]毛付根.论营运资金管理的基本原理[J].会计研究,1995(1):38-40.

[19]郁建国.建立营运资金管理的绩效评价体系[J].中国流通经济,2003(3):45-48.

[20]杨胜雄.营运资金与先进流量基本原理的初步研究[J].南京大学学报,2000(5):32-39.

生产运营管理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服务 运营 管理 重要性

【中图分类号】F2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158(2012)11-0331-01

知识经济时代,全球经济活动中一个共同的趋势是服务业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并上升为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人们把对物质产品的关注逐渐转移到生活质量上,这就给金融、保险、公用事业、健康、教育、娱乐等服务业注入了新的活力。因此深入研究并发展与服务经济紧密相关的运营管理理论,用其指导电力企业服务运营管理实践已成为当务之急。下面分别对服务运营管理的定义、分类、重要性进行探讨。

一、服务运营管理的定义

在经济学中,“服务”这个行业往往不是通过“是什么”,而是通过“不是什么”来定义的。在历史上,经济学论文中曾经将那些不属于“产品生产”的一切经济活动定义为“服务生产”。所谓“产品生产”包括制造业和建筑业,也就是那些属于第一产业的行业,比如农业、林业、渔业和矿业。其实,服务和产品本来就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关于二者的区别,在近年来的研究中已经有了比较系统的概括。一般认为服务和物质产品的区别包括以下这些:

1、服务是无形的,而物质产品是有形的。

2、服务的生产和消费是同时发生的。

3、服务要求提供者与客户之间拥有更紧密的关系。

4、服务是不能储藏的。

以上这些特点使得电力企业服务运营管理更具有挑战性,同时也要求管理者拥有与传统管理实践不同的思路。

另外,我们也需要给电力企业“运营”下一个定义。传统的教科书将“运营”定义为“转换流程”,也就是将“输人”转换为“输出”的过程,也就是说,将人、原材料、技术等等结合起来,形成有效的服务或者产品的过程就是“运营”。

总的来说,服务运营管理的定义是很广泛的,它不仅包括服务性企业的运营管理,也包括其他任何组织中所存在的服务运营。产品的科技含量越高,其所有生产经营中的服务性活动,例如展示、配送、维护保养、使用指导、培训、安装等,以及由这些活动所创造的价值就越多,这些制造性企业不仅从服务性活动中获利,而且也通过这些高品质的服务活动提高了企业的竞争力。

二、服务运营管理的分类

服务运营有一种著名的分类方法,叫做客户联系模型。在这种模型中,根据客户联系的重要性来为服务行业分类。高联系程度的行业,或者称作“纯服务”行业,包括医院、饭店和那些需要客户在场才能提供服务的行业。在企业内部,高联系水平部门和低联系水平部门应该分类管理。例如,从客户的角度来看,加强联系可以同时提高服务水平的部门,包括导购部门,而非联系部门包括隔离程度比较高的内勤部门,都应该包括在高联系部门中。反过来说,那些极端麻烦的客户因此会降低低联系服务业的工作效率。在这种情况下,必须采取一些减少联系的方式,比如采用预约系统;或者干脆采用无需与客户直接联系的方式,例如电话自动应答系统。

另一种将服务运营进行分类的方式是施米诺在1986年提出的服务流程矩阵。施米诺根据两个不同的方面来区分服务行业:联系和个性化的程度高低,以及劳动力集中程度的高低。这种方法中一共有4个类别,分别是服务工厂、服务商店、大规模服务、专业服务。其中“服务工厂”同时具有较低的联系和个性化程度,以及较低的劳动力集中程度。“专业服务”,例如律师、咨询师,将高度个性化的服务和很高的劳动强度结合在一起。最后是“大规模服务”,例如零售和批发,劳动力与资本的相对比例高于服务工厂,但是客户个性化程度并不比服务工厂高。

从理论上来说,上述4个类别中的每一个都会遇到其服务流程有的挑战。服务工厂和服务商店的流程中都存在大量的资本投入,因此资本运作和机遇的选择就显得异常重要。固定资本一旦投人就很难更改,为了盈利,必须最大程度地利用已经投人的部分,因此,对于管理者们来说,最大的挑战就是如何应对难以满足的需求高峰。服务商店和专业服务企业的困难则与高度的联系和个性化程度有关,例如质量控制。

这种分类方法在很多方面都和前面讨论的客户联系模型有很多类似之处,当我们根据问题的类似程度来对服务行业进行分类时,同一个板块中的其他行业有很多可借鉴之处。施米诺提出了服务流程矩阵的另一个用途:企业经常伴随着时间变化改变自身的定位。当他们在矩阵中的定位发生变化时,他们将面对不同的挑战,由此采用不同的管理方法。

三、服务运营管理的重要性

在每一个发达国家中,服务业都在国家经济中占据了十分重要的地位。按照国际公认的定义,一个国家服务业的产值占GDP的比重超过50%时,就认为该国家已进人服务经济时代。美国等发达国家早在30年前就进^了服务经济时代,而目前美国经济中属于“服务”领域的内容已高达80%左右,而且他们的分量只会越来越重。人们把对物质产品的关注逐渐转移到生活质量上,这就给金融、保险、公用事业、健康、教育、娱乐等服务业注入了新的活力。

实际上,不仅服务业在一国经济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而且制造业所创造的产值中也有越来越多的部分是由它们的服务性活动所创造的。因此,制造业企业也需要加强对服务运营的管理。这从另一方面说明了研究服务运营管理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虽然服务运营管理在经济领域中的地位如此重要,经济学家们在过去还是疏忽了对它的研究,也正因为如此,那些有志于研究这个领域的管理者们将获得更大的竞争优势。其原因之一在于:以往许多传统的运营管理工具和技术都是建立在产业革命和制造业的基础上,虽然其中的一些如项目管理、流程分析和存货管理对于服务领域来说同样适用,但是当应用到服务领域中的时候,它们的结构和重点就和生产领域中完全不同了。

在一个企业的运营部门中,“人”确切的定义是那些切实产出产品和提供服务的人。而运营部门往往比其他任何一个部门都雇用了更多的人。因此,服务运营管理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它庞大的规模。如果一个人想成为服务运营系统里一名成功的管理者,他必须了解如何管理公司中最庞大的部门里所有的员工。

电力企业服务运营管理重要的另一个原因和它的传统定义“转换流程”有关,运营的核心内容应该是“完成一件事”——也就是产生产品和服务的过程,不论一个人在这个流程中的位置如何,他必须切实完成产生产品或者服务的工作。一位销售人员必须将不同部门的人和资源组织在一起,去完成一次广告活动;财务部门必须执行贸易指令;会计必须每天对账,到月底的时候完成本月的账本,而上述活动都包括了服务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