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普洱茶文化论文

普洱茶文化论文

普洱茶文化论文

普洱茶文化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普洱 茶文化旅游 开发

茶文化是包括茶园林、茶制作工艺、茶艺、茶道、茶礼仪及与茶有关的众多文化现象的综合体。茶文化旅游是利用茶叶的美学价值、历史文化价值和保健实用价值吸引旅游者进行休闲体验的一种新型旅游形式。其产品形式是以优美的环境为条件,以茶产业为基础,以茶区多样性的自然景观和特定历史文化景观为依托,以茶为文化载体,以丰富的茶文化内涵和绚丽多彩的民风民俗为内容而开展的,涵盖观光、求知、体验、习艺、娱乐、购物、度假等多种旅游功能的新型旅游产品。茶文化旅游具有休闲性、自然生态性、文化性、参与性和多样性的特征。

近年来,普洱茶热的持续升温,带动了普洱市茶产业的迅速发展。普洱市自古就是普洱茶的主要生产、加工、集散地,在长期的种茶、制茶、饮茶和贩茶过程中积淀了丰富的茶文化,发展茶文化旅游具有突出的优势。从1993年首届“中国普洱茶叶节”起,普洱市就一直致力于打造“中国茶城”的形象,并在“十一五”旅游规划中把发展普洱茶文化旅游作为旅游开发的八大旅游产品之一。因此,对普洱茶文化进行深度开发和合理整合,使之成为具有高度吸引力的系列旅游产品,不但能够加快茶产业的发展,也将大大促进普洱市的旅游业发展,进而拉动该地的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

一、普洱市茶文化旅游开发的优势

普洱是世界茶树原产地的中心地,是古今中外闻名的普洱茶乡,普洱茶文化内涵丰富,影响深远,它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一部分,是中华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普洱市发展茶文化旅游具有明显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四方面:第一,普洱市具有得天独厚的“一市连三国,一江通五邻”的地理区位;是发展边境旅游的理想之地;第二,普洱市自然生态环境十分优美,境内哀牢山、无量山群峰云集、云雾缭绕,苍茫无际,层峦叠嶂,区内有大片的原始森林,森林覆盖面积占总面积的62.9%;各种动植物资源丰富,种类众多,素有“绿海明珠”之美誉;第三,普洱是古今中外闻名的普洱茶乡,茶树资源丰富,野生型、过度型、栽培型三种茶树类型齐全,是“天然的茶叶博物馆”,当之无愧的“世界茶乡”。到2005年底,全市茶叶总面积达到134.1万亩,其中古茶树(园)60万亩,现代茶园74.1万亩,总产量3.55万吨,实现茶叶总产值10.2亿元;第四,普洱市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地,分布有14种世居民族,是他们在长期的生产和生活实践中首先发现、驯化和利用了茶树,开创了人类种茶的历史。在长期的种植、采制、饮食、贩运普洱茶的过程中,积淀了厚重而丰富的普洱茶园艺文化、普洱茶采收与加工文化、茶马古道与马帮文化、饮茶习俗与茶道文化和普洱茶收藏与鉴赏文化等,以及由各少数民族种茶、采茶、制茶、饮茶的传统习俗演义出来的民间歌舞等。普洱茶文化以其自然、清幽、恬静的文化魅力,对喜爱茶文化的人们构成了独特的吸引力。

二、普洱市茶文化旅游开发现状和问题

普洱市旅游近年来有了一定发展,2005年全市接待国内外游客205.56万人次,其中国外游客3万人次,旅游外汇收入1300万美元,国内旅游收入60469.47万元,实现旅游总收入71298.47万元;随着茶产业的快速发展,以茶产业为基础,以普洱茶文化为核心的一批茶文化旅游产品正在形成。目前已推出的茶文化旅游产品主要有:镇元千家寨野生古茶树及万亩野生古茶林生态旅游、澜沧景迈芒景千年万亩栽培型古茶园生态旅游、营盘山万亩现代茶园及中华普洱茶博览苑、茶马古道旅游等。计划推出的有:天下普洱茶国、普洱古茶都等。普洱市力图打造的城市形象是“世界茶源,中国茶城,普洱茶都”,其意图显然是要凸现茶文化旅游在普洱市旅游中的主打地位。但是,普洱的旅游总体发展水平还很低,经过多年开发以后依然处于“冷点”状态。普洱的茶文化旅游产品并未在旅游市场竞争中显示出其应有的强势,这与其优美的自然环境优势、丰富的人文资源和雄厚的茶产业优势不相称。经过分析和调研,笔者认为普洱市发展茶文化旅游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起步晚,开发程度低。普洱市发展茶文化旅游发展起步晚,旅游项目开发程度低,产业规模小,发展缓慢,没有形成特色鲜明的旅游品牌,市场知名度较低,缺乏市场开拓经验和旅游经营管理经验,而且没有明确的市场目标定位,因而,在市场竞争中暂时处于劣势。

2、旅游产品整合度低。普洱地区茶旅游资源呈零散分布,整合度低,茶产品的组合度较低,主要以茶园观光作为茶文化旅游产品,其市场需求局限较大。茶文化旅游本身就是以闲静、淡泊为特征的“冷”休闲活动,缺乏强刺激性,如不提高组合度,就难于构成触动大量游客出游的专门动机。

3、产品的文化含量不够,特色不鲜明。目前普洱已推出的茶文化旅游产品无论从形式还是从内容上看其文化含量明显不足。由于茶文化旅游内容不丰富、不饱满,大大地影响了普洱茶文化旅游产品的整体形象,因而没有在市场上形成自己独有的闪亮卖点,形不成市场竞争力。

4、普洱市茶文化旅游缺少必要的旅游活动内容和旅游业态支撑。旅游的过程要有丰富的旅游活动内容来填充,而旅游活动内容又需要一定的旅游业态的支撑。普洱茶文化旅游产品目前大多还停留在以观光为主的形式化层面上,缺少必要的旅游活动内容和旅游业态支撑。因此,如何丰富茶文化旅游的活动内容,培育一批与茶文化旅游相关的旅游业态就成为发展普洱茶文化旅游值得进一步探究的课题。

5、总体经济发展水平低,旅游项目开发资金不足,旅游配套设施不完善。由于经济总量小,自身财力弱,引资规模小,投资环境差等问题,使普洱市发展休闲旅游的步伐受到严重的制约,2004年普洱市人均固定资产投入为1910.85元,仅为云南省平均水平的60%。由于普洱的经济基础较薄弱,导致旅游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建设滞后,主要表现在:(1)通往古茶树园区的道路条件较差;(2)景区规划及建设级别较低(目前仅有a和aa景区8个);(3)城市休闲娱乐设施规模小而散,尤其缺少集中的茶文化休闲业态和园区;(4)城市园林化程度不高,达不到生态休闲旅游的要求。

三、加快普洱市茶文化旅游开发的对策和建议

1、加快普洱市现有茶文化旅游资源的整合开发。应把普洱市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雄厚的茶产业基础、厚重的普洱茶文化及丰富的民族文化等进行空间、内容和形式的整合开发,尽快形成普洱市旅游核心吸引力。

(1)空间组合——通过点线连接,对旅游资源(自然风光、茶园林景区、民族文化示范村落、茶马古道、茶文化娱乐园、人造景观等)进行组合。点与点之间的线不宜长,布点不宜少,同时应注意整治线路沿途的视觉景观,以提高空间整合度。

(2)旅游活动内容组合——通过打造一批吸引力较强、特色鲜明、影响大的大型旅游节会和特色民族节庆(如中国普洱茶叶节、普洱茶博览会、茶马会、民族鼓舞节、泼水节、葫芦节、双胞胎节、芒果节等),把丰富多彩的茶文化展示出来,并把旅游茶园林观光、自然风景观光与民族茶艺表演、民族特色歌舞表演、原生态民俗体检、农家乐等多种旅游活动捆绑起来,以形成闪亮卖点。

(3)旅游活动形式组合——通过精心安排时段,把观光、观赏、参与、娱乐、休闲合理地组合起来,以强化旅游清新感,增强体验度。

2、认真分析和研究市场可能性,进行科学合理的市场定位,积极主动地开拓旅游市场。虽然普洱旅游更广泛的市场是港、澳、台地区和欧美一些国家以及国内沿海城市,但一段时期内普洱旅游的第一市场应该是省城昆明,或者说昆明是普洱旅游首先要开发的市场。通过打开并培育昆明旅游市场,向省外、国外拓展。只有吸引了大量的昆明游客到普洱旅游,才能对省外和国外的游客产生影响。普洱市应通过大型茶事节庆,着力打造普洱旅游形象,利用各种媒体渠道及各种营销手段开拓旅游市场,使普洱市真正成为云南旅游的新热点。

3、创新思路,着力建立有文化含量的旅游业态。适应新的普洱旅游发展趋势和变化,以新的思路重新定位和谋划未来普洱市旅游业发展。以普洱茶文化来提升核心旅游产品的文化内涵,深度开发系列整合产品。通过对普洱茶文化和区内少数民族文化的挖掘、提炼和整合,凸现普洱茶古朴、厚重、丰满的文化特色。只有深入挖掘普洱茶文化及原生态民族文化,打造出一批文化旅游产品,才能实现茶文化旅游的优势组合,形成具有特色的卖点。积极培育文化含量高的旅游业态,如:茶叶交易市、茶道饮食市、制茶工艺展示所、茶艺表演队、茶歌舞表演场、大型民族歌舞专场、民间少数民族杂艺表演场、茶文化博物馆、茶鉴赏会所等。将目前已经整理排练的一批大型民族歌舞如《茶之魂》、《茶乡春潮》、《普洱茶之歌》、《茶韵古乐》等大型歌舞和音乐会形成专场,以业态形式提供给游客消费。

4、多渠道融集资金,着力改善旅游基础配套设施。旅游基础配套设施是茶文化休闲旅游的必备的条件。应多渠道融集资金对通往景迈、芒景万亩栽培型古茶树园区和镇沅千家寨野生古茶树园的道路进行拓宽、铺油,以提高通达性和舒适性;对茶马古道必要的修复性建设;完善景区规划及建设,提高景区级别,力争创建数个4a或3a级景区;加强建设有一定规模和数量、相对集中的城市休闲娱乐设施,尤其是集中的茶文化休闲业态和园区;加快城市园林化建设,加紧推进“满城绿色,满城水”项目设计实施,规划建设时应注意应用借景的方法,把城市园林延伸至自然背景,并逐步与自然生态背景融为一体,着力营造和谐生态城市休闲环境。

【参考文献】

[1] 汝百乐:云南茶文化旅游开发初探,[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01. 2。

[2] 周红杰:云南普洱茶,[m]云南科技出版社,2004。

[3] 思茅市旅游局:(内部资料)思茅市“十一五”旅游发展规划,2006。

普洱茶文化论文范文第2篇

十年前,普洱茶还是一种文物。即使那时已经开始有人呼吁它是一种文化,但因应之者太少,它还是更近一种文物而不是文化。文物,是一种文化丧失生命力之后的一种物质象征物,与日常生活早已脱离干系,因为最适合它们呆的地方就是博物馆和各种私人的收藏库房。那时许多最有想象力的人都很难想像得到,普洱茶文化会有后来的光景。短短四五年之间,本来已濒临死亡的普洱茶一下子惊人复活,大红大紫,风光无限。一时间,天南地北,男女老少,人人都普洱。有谁不普洱,他就仿佛不是这个星球的人。正因为人人都普洱,谈论普洱茶成了一件有利可图的事情,于是乎,舞文弄墨的人开始鼓捣普洱茶文字,好像不那么鼓捣一下,就显得自己没文化。管他懂普洱还是不懂普洱,普洱茶的文章是要写的,书是要出的,热闹是要凑的。如笔者这种当时对普洱茶压根不感冒,边都不沾的人,都被别人撺掇着参加了一本普洱茶书的编著,一不小心,就弄出10余万字。老实说,笔者眼里,那些文字,全都是胡诌的,与垃圾的距离可能比与普洱茶的距离更加接近。可是,据做书人炫,那本书出来后竟然卖得很好。好到什么地步呢? 晕!竟然有段时间卖脱销!

如今,那股鼓捣的热潮消退了,写普洱茶文章,出普洱茶书的人少了,甚至笔者有时候约普洱茶稿,都不那么容易了。一个电话过去,原来一天能写几篇茶文的人,现在告诉你没空。这还是比较客气的,不客气的就回你一句:现在还写普洱茶文章,又不是吃多了撑?这是文字上的事,喝茶上的事,也寻常多了。再也没人请你喝一款茶,神秘兮兮的,让你猜这是那儿那儿的茶,藏了多少年多少年的茶。大家不过就是喝茶,偶尔说一句,这茶真好或者这茶一般般嘛。

如今,思茅市更名为普洱市没人挂在嘴上了,贡茶进京没人挂在嘴上了,越陈越香没人挂在嘴上了。普洱茶界那些各色各样的风云猛人也没人挂在嘴上了。甚至普洱茶文化,也没多少人挂在嘴上了。

就是说,普洱茶的一切的一切都开始变寻常了。

寻常了真好!寻常下来了,就开始有境界了。

如笔者,某日在某友家里喝茶,喝着喝着,某冒出一句,这是哪里茶?怎么有股某某香?朋友大吃一惊,你怎么知道?这确实就是某某山的茶。以前,某不懂茶,没少受那位朋友的奚落。吃惊的不只朋友,还有某人自己。某自打十年前、二十年前起,就对茶不感冒,从没留意喝的是何等茶。可是经过十年的被普洱,竟然无意之中也喝出了那么一点境界,不知不觉间竟然变成了至少有十年普洱茶龄的一个老普洱。如今,某不谈茶,看一旦谈起,虽不能说语惊四座,但至少比十年前有些底气,即使会离谱,但再不会那么离谱。

这说明什么呢?说明普洱茶在某心中,已经成为寻常物事。

普洱茶寻常了,是因为原先许多奇奇怪怪的普洱茶知识,如今都成了常识。竟然成了常识,那就人人都知道,再没有炫的价值了。

普洱茶文化寻常了,是因为普洱茶文化里的那些奇闻异事,奇谈怪论,奇风异俗,如今都不奇了。连普洱茶文化是中国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极大地丰富了中国当代茶文化这样的论调都许多人认同,不再奇了。普洱茶文化由“云南突然冒出来的一种茶文化”(当年对普洱茶文化不以为然者语)变成如今的一种寻常茶文化,那些关于普洱茶文化的基本信息、核心信息,如今已经成为许多人的寻常知识,普洱茶文化,真的没有必要故意不寻常了。

普洱茶寻常了,说明普洱茶真正活着了,再没有进入博物馆的必要,甚至也没收藏的必要。收藏那么多干嘛呢?家里的普洱茶喝几年都喝不完了。还是寻常地寻着茶吧,喝着茶吧。

寻常是一种境界,一种风轻云淡的境界。如今的普洱茶、普洱茶文化不是用来谈的,而是用来喝的,用来生活的,用来体悟的。这是普洱茶真正的价值所在,在寻常中,心无增减,事无短长。

经过了那么多风雨晴晦,如今,普洱茶终于寻常了,那是一种大境界。甚至可以说,这是普洱茶文化十年来的大成就!

何以故?寻常不易啊!

一小僧问师:“来世是做什么?”

师曰:“东家作牛,西家作马。”

小僧:“哈哈,东家作牛,西家作马,有何受用?”

普洱茶文化论文范文第3篇

在岁月陪伴你的日子,总会相遇一些幸运的事。我的幸运就是因10年前与《普洱》杂志的相逢,便有了10年的故事和生命中的难忘。于是一杯茶,一本《普洱》杂志,推开窗,窗外便有了无数的风景……

在秋高气爽的某一天,点开微信,我欣喜地看到在“中国最美期刊”100家公示名单中《普洱》杂志再次榜上有名,这是普洱茶给予普洱文化的机会,这是中共普洱市委、市人民政府高度重视的结果,是《普洱》杂志团队沉淀创新的努力,同时也是《普洱》杂志对一贯给予支持与厚爱的专家团队、茶人、茶商、读者所表达的一份绿叶对根的回馈与情怀。

翻开今年的八月刊,我情不自禁地回想起六月份拜访瑞河先生的场景,记忆的片段在我的脑海中翻腾……在福建闽南田园的“瑞草堂”,已至耄耋之年的瑞河先生,用充满亲和儒雅的神态和幽默睿智的语言,侃侃而谈他59岁时在大陆创业的故事。聆听瑞河先生的创业故事,在随意和轻松中,让人感觉创业如品茗,有苦涩,更有甘甜。瑞河先生坚定地相信“21世纪是中国人的世纪,也必将是中国茶的世纪”。我发现瑞河先生今天所取得的辉煌业绩是一个坚定中华文化传承儒商的成功……在采访瑞河先生的日子里,满是文化创意的总编王洪波老师与满怀诗一样深情的专栏作家何真老师有一些消瘦,有一些疲惫 。我突然觉得,人生没有几个10年,一本杂志的10年也并不漫长,这是一个沉淀、积累和付出的过程。在这次福建采访之行中,我对文化有了一份更为深切的体验,我发现文化的真正魅力之所在:文化是生命与智慧的创造、绽放过程,《普洱》杂志承载的普洱茶文化,是千百年来普洱茶乡各族人民的智慧和创意的结晶。

过去的10年,《普洱》杂志社积极参加全国各地的茶业展会,在每一次茶业展会上,《普洱》杂志总是如文化珍珠般自然而高贵地亮相展台,让生长在莽荒之地、粗枝大叶的普洱茶在大雅之堂上楚楚动人;在每一次茶业展会上,《普洱》杂志社立足文化创意开发出的合订本、典藏本、连环画、系列丛书等产品让同行们大开眼界,成为期刊创新发展的一种模式。在一次国际茶业大会上,一位部级官员对《普洱》杂志的工作人员说:“感谢你们,你们让中国茶文化充满了自信,你们为世界茶文化做出了贡献”。一位大学校长惊奇地说:“没有想到期刊竟然可以这样来办,并且还能办得如此精彩!”我在想,精彩才刚刚开始……

以多种语言文字出版的宣纸版《普洱茶》连环画在中国茶书中因其大气和深厚,呈现出普洱茶及普洱茶历史文化的极端之美,它记录的不仅是故事、流传的不仅是精神,而是人类对茶文化的认知和尊重……

《普洱》杂志社编辑出版的余秋雨先生的《品鉴普洱茶》,满怀深情地,细腻地描绘了普洱茶的美、深刻地揭示了普洱茶可以俗雅共赏的善良与高贵,发行二十八万册还仍然供不应求的需求,反映的不仅是读者对学者大家的仰慕之情,更是大众对普洱茶茶艺茶道的追捧。

在10年的发展历程中,《普洱》杂志共计出刊96期、印数270余万册,发行地区遍及全国各个省份及美国等5个国家,在全国各地建立了220多个读者俱乐部。目前在中国,《普洱》杂志是唯一把地名、产品、文化等元素“天衣无缝”地融合在一起的唯一一本刊物,它既是产业的文化,也是文化的符号,它就茶叶入笔,一纸茶香,写出了中国产业文化的深度,开创了中国地州级文化创意产业的典范,创新了中国地州级期刊发展的模式。

10年的发展历程,《普洱》杂志始终以科学普洱的思维、品牌创新的思路、生态文明的倡导,铸就了刊物的个性和品质,始终以坚定的思想、创意的思维积极引导产业发展、健康生活。

10年的发展历程,《普洱》杂志始终坚持文化传承与创意结合,始终坚持以提升文化推介力量、建新型文化品牌、打造经典旅游路线、共享优势资源的理念,提出并坚持开展“茶山行”杂志文化活动,成功促成了旅游与茶文化、养生文化的结合。《普洱》杂志用连续七届成功举办“茶山行”文化活动的实践告诉人们,专业杂志服务产业、服务地方不仅要“坐而论道”传播文化,更要结合实际融入社会、融入生活、不断探索实践、努力创新发展产业……

10年的发展历程,《普洱》杂志举办的系列论坛将中国茶文化的价值世界化、将中国茶文化的魅力无限化。《普洱》杂志结合实际探索出来的建立读者俱乐部等有效发行销售模式,颠覆了中国期刊的传统发行模式,开辟了期刊的全新生存与发展路径。《普洱》不仅服务了中国茶产业、传播了中国茶文化,也为中国期刊文化产业的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不知不觉间,《普洱》杂志已然走过了10年,作为目前全国发行量最大的茶专业杂志,我们要告诉世人的是:《普洱》杂志很薄、很薄,一片普洱绿叶很轻很轻,可是,当文化、生态与经济相碰撞的时候,《普洱》杂志的扉页就会飘舞,普洱茶的绿叶就会沁人心脾。每一期《普洱》杂志,都在努力从茶叶研究者、茶叶生产者、经营者和消费者的诉说中挖掘茶文化,探索自然生命的神奇密码,不断追寻中华民族几千年文化传统中的那种如普洱茶香般含蓄、淡定、深厚的诗意,为后工业化的现代人寻找一种强健体质、温润心田,重归自然的质朴与宁静;每一期《普洱》杂志,都在讲述着普洱茶如何从中国茶类边缘配角跻身到中国名茶行列的“有志者事竟成”的最朴实道理;每一期《普洱》杂志,都在不断拓展普洱茶品饮、器具、服饰、茶道、茶艺等普洱茶文化元素的审美空间,努力展现普洱茶的文化艺术魅力,努力让人们的精神情感变得更加丰富、细腻、空灵。

创刊10年,《普洱》杂志获得行内诸多荣誉,连续两届获评为“中国最美期刊”,迈入了与《三联生活周刊》《中国国家地理》《新周刊》《十月》等国内知名期刊同榜的百强行列。面对荣誉,我们更加自豪、更加坚定、更加自信,我们始终相信中国茶的强大吸引力及厚重的产业基础,在普洱市委、市政府的强力支持下,我们将一如既往,不忘初心,永葆文化情怀……

普洱茶文化论文范文第4篇

【摘要】茶文化旅游是利用茶叶的美学价值、历史文化价值和保健实用价值等吸引旅游者进行休闲体验的一种新型旅游形式。普洱市自古就是普洱茶的主要生产、加工、集散地,在长期的种茶、制茶、饮茶和贩茶过程中积淀了丰富的茶文化,发展茶文化旅游具有明显优势。本文主要阐述了普洱市茶文化旅游的内涵与特征,对发展普洱茶文化旅游的优势进行了分析,找出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普洱茶文化旅游开发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普洱茶文化旅游开发

茶文化是包括茶园林、茶制作工艺、茶艺、茶道、茶礼仪及与茶有关的众多文化现象的综合体。茶文化旅游是利用茶叶的美学价值、历史文化价值和保健实用价值吸引旅游者进行休闲体验的一种新型旅游形式。其产品形式是以优美的环境为条件,以茶产业为基础,以茶区多样性的自然景观和特定历史文化景观为依托,以茶为文化载体,以丰富的茶文化内涵和绚丽多彩的民风民俗为内容而开展的,涵盖观光、求知、体验、习艺、娱乐、购物、度假等多种旅游功能的新型旅游产品。茶文化旅游具有休闲性、自然生态性、文化性、参与性和多样性的特征。

近年来,普洱茶热的持续升温,带动了普洱市茶产业的迅速发展。普洱市自古就是普洱茶的主要生产、加工、集散地,在长期的种茶、制茶、饮茶和贩茶过程中积淀了丰富的茶文化,发展茶文化旅游具有突出的优势。从1993年首届“中国普洱茶叶节”起,普洱市就一直致力于打造“中国茶城”的形象,并在“十一五”旅游规划中把发展普洱茶文化旅游作为旅游开发的旅游产品之一。因此,对普洱茶文化进行深度开发和合理整合,使之成为具有高度吸引力的系列旅游产品,不但能够加快茶产业的发展,也将大大促进普洱市的旅游业发展,进而拉动该地的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

一、普洱市茶文化旅游开发的优势

普洱是世界茶树原产地的中心地,是古今中外闻名的普洱茶乡,普洱茶文化内涵丰富,影响深远,它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一部分,是中华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普洱市发展茶文化旅游具有明显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四方面:第一,普洱市具有得天独厚的“一市连三国,一江通五邻”的地理区位;是发展边境旅游的理想之地;第二,普洱市自然生态环境十分优美,境内哀牢山、无量山群峰云集、云雾缭绕,苍茫无际,层峦叠嶂,区内有大片的原始森林,森林覆盖面积占总面积的62.9%;各种动植物资源丰富,种类众多,素有“绿海明珠”之美誉;第三,普洱是古今中外闻名的普洱茶乡,茶树资源丰富,野生型、过度型、栽培型三种茶树类型齐全,是“天然的茶叶博物馆”,当之无愧的“世界茶乡”。到2005年底,全市茶叶总面积达到134.1万亩,其中古茶树(园)60万亩,现代茶园74.1万亩,总产量3.55万吨,实现茶叶总产值10.2亿元;第四,普洱市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地,分布有14种世居民族,是他们在长期的生产和生活实践中首先发现、驯化和利用了茶树,开创了人类种茶的历史。在长期的种植、采制、饮食、贩运普洱茶的过程中,积淀了厚重而丰富的普洱茶园艺文化、普洱茶采收与加工文化、茶马古道与马帮文化、饮茶习俗与茶道文化和普洱茶收藏与鉴赏文化等,以及由各少数民族种茶、采茶、制茶、饮茶的传统习俗演义出来的民间歌舞等。普洱茶文化以其自然、清幽、恬静的文化魅力,对喜爱茶文化的人们构成了独特的吸引力。

二、普洱市茶文化旅游开发现状和问题

普洱市旅游近年来有了一定发展,2005年全市接待国内外游客205.56万人次,其中国外游客3万人次,旅游外汇收入1300万美元,国内旅游收入60469.47万元,实现旅游总收入71298.47万元;随着茶产业的快速发展,以茶产业为基础,以普洱茶文化为核心的一批茶文化旅游产品正在形成。目前已推出的茶文化旅游产品主要有:镇元千家寨野生古茶树及万亩野生古茶林生态旅游、澜沧景迈芒景千年万亩栽培型古茶园生态旅游、营盘山万亩现代茶园及中华普洱茶博览苑、茶马古道旅游等。计划推出的有:天下普洱茶国、普洱古茶都等。普洱市力图打造的城市形象是“世界茶源,中国茶城,普洱茶都”,其意图显然是要凸现茶文化旅游在普洱市旅游中的主打地位。但是,普洱的旅游总体发展水平还很低,经过多年开发以后依然处于“冷点”状态。普洱的茶文化旅游产品并未在旅游市场竞争中显示出其应有的强势,这与其优美的自然环境优势、丰富的人文资源和雄厚的茶产业优势不相称。经过分析和调研,笔者认为普洱市发展茶文化旅游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起步晚,开发程度低。普洱市发展茶文化旅游发展起步晚,旅游项目开发程度低,产业规模小,发展缓慢,没有形成特色鲜明的旅游品牌,市场知名度较低,缺乏市场开拓经验和旅游经营管理经验,而且没有明确的市场目标定位,因而,在市场竞争中暂时处于劣势。

2、旅游产品整合度低。普洱地区茶旅游资源呈零散分布,整合度低,茶产品的组合度较低,主要以茶园观光作为茶文化旅游产品,其市场需求局限较大。茶文化旅游本身就是以闲静、淡泊为特征的“冷”休闲活动,缺乏强刺激性,如不提高组合度,就难于构成触动大量游客出游的专门动机。

3、产品的文化含量不够,特色不鲜明。目前普洱已推出的茶文化旅游产品无论从形式还是从内容上看其文化含量明显不足。由于茶文化旅游内容不丰富、不饱满,大大地影响了普洱茶文化旅游产品的整体形象,因而没有在市场上形成自己独有的闪亮卖点,形不成市场竞争力。

4、普洱市茶文化旅游缺少必要的旅游活动内容和旅游业态支撑。旅游的过程要有丰富的旅游活动内容来填充,而旅游活动内容又需要一定的旅游业态的支撑。普洱茶文化旅游产品目前大多还停留在以观光为主的形式化层面上,缺少必要的旅游活动内容和旅游业态支撑。因此,如何丰富茶文化旅游的活动内容,培育一批与茶文化旅游相关的旅游业态就成为发展普洱茶文化旅游值得进一步探究的课题。

5、总体经济发展水平低,旅游项目开发资金不足,旅游配套设施不完善。由于经济总量小,自身财力弱,引资规模小,投资环境差等问题,使普洱市发展休闲旅游的步伐受到严重的制约,2004年普洱市人均固定资产投入为1910.85元,仅为云南省平均水平的60%。由于普洱的经济基础较薄弱,导致旅游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建设滞后,主要表现在:(1)通往古茶树园区的道路条件较差;(2)景区规划及建设级别较低(目前仅有A和AA景区8个);(3)城市休闲娱乐设施规模小而散,尤其缺少集中的茶文化休闲业态和园区;(4)城市园林化程度不高,达不到生态休闲旅游的要求。

三、加快普洱市茶文化旅游开发的对策和建议

1、加快普洱市现有茶文化旅游资源的整合开发。应把普洱市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雄厚的茶产业基础、厚重的普洱茶文化及丰富的民族文化等进行空间、内容和形式的整合开发,尽快形成普洱市旅游核心吸引力。

(1)空间组合——通过点线连接,对旅游资源(自然风光、茶园林景区、民族文化示范村落、茶马古道、茶文化娱乐园、人造景观等)进行组合。点与点之间的线不宜长,布点不宜少,同时应注意整治线路沿途的视觉景观,以提高空间整合度。

(2)旅游活动内容组合——通过打造一批吸引力较强、特色鲜明、影响大的大型旅游节会和特色民族节庆(如中国普洱茶叶节、普洱茶博览会、茶马会、民族鼓舞节、泼水节、葫芦节、双胞胎节、芒果节等),把丰富多彩的茶文化展示出来,并把旅游茶园林观光、自然风景观光与民族茶艺表演、民族特色歌舞表演、原生态民俗体检、农家乐等多种旅游活动捆绑起来,以形成闪亮卖点。

(3)旅游活动形式组合——通过精心安排时段,把观光、观赏、参与、娱乐、休闲合理地组合起来,以强化旅游清新感,增强体验度。

2、认真分析和研究市场可能性,进行科学合理的市场定位,积极主动地开拓旅游市场。虽然普洱旅游更广泛的市场是港、澳、台地区和欧美一些国家以及国内沿海城市,但一段时期内普洱旅游的第一市场应该是省城昆明,或者说昆明是普洱旅游首先要开发的市场。通过打开并培育昆明旅游市场,向省外、国外拓展。只有吸引了大量的昆明游客到普洱旅游,才能对省外和国外的游客产生影响。普洱市应通过大型茶事节庆,着力打造普洱旅游形象,利用各种媒体渠道及各种营销手段开拓旅游市场,使普洱市真正成为云南旅游的新热点。

3、创新思路,着力建立有文化含量的旅游业态。适应新的普洱旅游发展趋势和变化,以新的思路重新定位和谋划未来普洱市旅游业发展。以普洱茶文化来提升核心旅游产品的文化内涵,深度开发系列整合产品。通过对普洱茶文化和区内少数民族文化的挖掘、提炼和整合,凸现普洱茶古朴、厚重、丰满的文化特色。只有深入挖掘普洱茶文化及原生态民族文化,打造出一批文化旅游产品,才能实现茶文化旅游的优势组合,形成具有特色的卖点。积极培育文化含量高的旅游业态,如:茶叶交易市、茶道饮食市、制茶工艺展示所、茶艺表演队、茶歌舞表演场、大型民族歌舞专场、民间少数民族杂艺表演场、茶文化博物馆、茶鉴赏会所等。将目前已经整理排练的一批大型民族歌舞如《茶之魂》、《茶乡春潮》、《普洱茶之歌》、《茶韵古乐》等大型歌舞和音乐会形成专场,以业态形式提供给游客消费。

4、多渠道融集资金,着力改善旅游基础配套设施。旅游基础配套设施是茶文化休闲旅游的必备的条件。应多渠道融集资金对通往景迈、芒景万亩栽培型古茶树园区和镇沅千家寨野生古茶树园的道路进行拓宽、铺油,以提高通达性和舒适性;对茶马古道必要的修复性建设;完善景区规划及建设,提高景区级别,力争创建数个4A或3A级景区;加强建设有一定规模和数量、相对集中的城市休闲娱乐设施,尤其是集中的茶文化休闲业态和园区;加快城市园林化建设,加紧推进“满城绿色,满城水”项目设计实施,规划建设时应注意应用借景的方法,把城市园林延伸至自然背景,并逐步与自然生态背景融为一体,着力营造和谐生态城市休闲环境。

【参考文献】

[1]汝百乐:云南茶文化旅游开发初探,[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01.2。

[2]周红杰:云南普洱茶,[M]云南科技出版社,2004。

[3]思茅市旅游局:(内部资料)思茅市“十一五”旅游发展规划,2006。

普洱茶文化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普洱茶 市场 现状分析 策略研究

中图分类号:TS2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7)04(b)-0234-02

普洱茶在群雄逐鹿的市场环境中,在发展与运行的进程中新的问题不断的衍生出来,因此积极对促进普洱茶发展的策略进行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了[1]。故此,该文在概述普洱茶市场运行过程中存在不足的基础上,重点对相关措施进行研究,旨在促进普洱茶市场平稳、健康、高效地\行。

1 普洱茶简介

普洱茶,以云南省某一地域内的云南大叶种晒青茶为原料,由茶农采用特定工艺、经后发酵加工形成的散茶与紧压茶,。“越陈越香”被公认是普洱茶区别其他茶类的最大特色。其代表着悠远而厚重的社会文化,传达出中华民族悠远的文化历史。作为绿色食品,其具备着一定的保健功能,饮用普洱茶成为一种时尚风韵[2]。普洱茶茶性温和,具有滋养脾胃的功效;在降血脂方面也发挥着一定的作用。克雷泰伊的莫道尔医院曾对20位血脂过多的病人做过这样的试验,每天让他们饮用3碗普洱茶,历经一个月以后对病人血液中的脂肪进行检测,发现脂肪含量几乎减少了1/4。普洱茶也具有减肥的功效。最大的优势特点就是无不良反应,在抗氧化、防衰老方面优越性极为显著,目前已有许多研究成果已经证实。

2 分析普洱茶发展现状

2.1 虚假宣传现象屡见不鲜

因为很多商家过度的宣传普洱茶的功效,致使很多消费者在购买产品之时看重的是存储年份,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部分茶商将一些假冒伪劣或虚假包装的普洱茶拿到市面上销售,将古树茶或乔木茶作为普洱茶冠,更有甚者把非原产地大叶种当原产地普洱茶在市场上进行推销,存储年份较短的普洱茶代替老茶、陈茶的现象是极为普遍的,此时普洱茶市场鱼龙混杂、真伪难辨。

2.2 科技与管理水平滞后性

部分茶园种植地区经济发展滞后,,科技人员匮乏、技术服务不全面,最终致使普洱茶生产力水平长期得不到提升。传统型粗放种植形式与先进型集约经营方式共同发展,使普洱茶产业布局混乱不堪。茶农管理意识不强,管理形式缺乏规范性,对茶叶专业化、商品化和现代化生产与加工了解得少之又少,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普洱茶企业潜力的发挥。

2.3 市场定位缺乏准确性

众所周知,普洱茶无论在原料、产地,还是在加工工艺方面都是特色化的,口感的别出一格正是消费者追捧的主要原因。普洱茶市场定位通常是其保健功能和收藏价值。市场炒作所产生的反响是非同一般的,导致部分与普洱茶生产或者是营销的企业大肆宣扬产品药理疗效与贮存期限,在短期内会获得一定的经济效益,但是长此以往会使普洱茶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形象大打折扣,这势必不利于普洱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另外,很多消费者对普洱茶产业市场运行状况缺乏信心,具体体现在市场普洱茶的品种上。专业人员在对产业发展的格局进行研究之时,也认为普洱茶市场存在一定风险。主要是由于市面上部分普洱茶产品生产日期没有标准、品牌冒充、虚设年份等违规操作行为频频出现。若营销者不及时的改进生产与销售形式,那么在普洱茶市场规范性管理与消费者消费心理日趋成熟的时代中,被淘汰也是必然的事实。

3 促进普洱茶产业发展的有效策略

3.1 弘扬普洱茶文化,查处虚假宣传

普洱茶产品在推销之时,秉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将其文化内涵与保健功能张扬出去,杜绝消费的盲目性。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药理研究室主任杨崇仁教授的实验结果证实只有发酵普洱茶才具有药理功能,所以严厉查处那些将普洱茶功效夸大的宣传者。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中,人们生活质量提升的同时,消费品位也不断的升级,更加重视茶叶消费中的艺术鉴赏和文化底蕴。基于此现状,普洱茶在宣传之时务必要整合消费品位,并将其渊源历史文化宣扬出去。当物质消费观念与文化享受理念有机整合,普洱茶文化潜能挖掘出来之时,建设健全茶文化基地、创办多样化的茶文化活动,这些均是宣传普洱茶文化的有效形式,此时产品的文化含量和附加值大幅度提升,为普洱茶产业的良性发展注入活力。

3.2 重视市场监管,塑造品牌形象

全面贯彻落实《地理标志产品普洱茶》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22111-2008),因为不同种类的普洱茶市场准入门槛存在差别,所以认真学习《云南普洱茶综合标准》和《普洱市云南大叶种晒青茶生产技术规程》知识是极为必要的,这也推动普洱茶种植环境、加工环境与流程、产品包装、输送、保存等各项环节均入正规奠定基础,对产品加工质量进行严格的把关,以防违规产品出现在销售市场中[3]。产品认证机构要带领企业落实普洱茶质量认证工作,创立并维护特有品牌形象,普洱茶地理标志产品维护这一工作项目也是不容忽视的。此外,省级著名商标、国家驰名商标的申报与审批流程应该是系统而严谨的,从而达到打击假冒伪劣产品的目标,以此途径去使普洱茶公共产品、绿色保健的形象熠熠生辉。对于无证违规、制售假冒伪劣普洱茶、冒用知名普洱茶商标和企业等行为给予相应的处罚,完善茶叶专项监管机制,建设茶叶市场“联合执法大队”与专业的“普洱茶权威鉴定机构”,共同强化对普洱茶市场的监管工作。

3.3 整合资源,强化生产力与创新能力

对资源进行优化配置的过程中,积极发展龙头企业,鼓励企业应用集约式生产模式,为统一性标准的建立和管理方法的实施做铺垫。针对普洱茶产业,建设与发展大规模茶园是根基,继而对毛茶采集与分类标准实施统一制度,从原材料着手打造优质产品。树立创新发展理念,对普洱茶品种实施改良措施。在加工阶段中,技术含量的提升也是促进产业发展的有效利器,积极尝试多样化的加工手段,探寻不同品种普洱茶最高效的加工方式。精加工将粗加工取而代之,从根本上去除普洱茶饼、砖、沱外在形象。自主规划与技术创新生产模式的启用,使普洱茶附加值得以强化。

企业若想获得更大的市场空间,在政府机关扶持政策的引导下,始终应该以营销为核心,应用产学研整合模式对技术进行创改,推动精加工技术研发的进程,同时与研究院等机构共同对普洱茶形成机理、功能性成分与生物活性物质、药理作用和机理进行科学的研究,这样普洱茶企业在科技与理论上均获得可靠性的支持。自主创新进程为普洱茶品质的提升、检验标准的建设、生产工艺的改良提供保障。此时,企业就结合现代社会运转的模式,积极研发速溶性普洱茶、普洱茶饮料、普洱茶食品等新型产品。

4 结语

普洱茶作为一种特殊茶类,具备着饮用的功能,同时又具备渊源的历史文化价值,作为我国十大名茶之一,在经济市场上其已经成为备受消费者推崇的茶品。为了使普洱茶在经济市场中的地位永垂不朽,并且扩大市场份额,科学的弘扬普洱茶悠久性文化、加大对市场监管力度、应用产学研生产机制促进企业生产水平的提升是极为有效的对策,将会协助普洱茶企业获得最佳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 朱晓辉,马晶,赵倩.以普洱茶为例谈茶叶的电子商务营销策略[J].福建茶叶,2016(4):47-48.

相关期刊更多

普洱学院学报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云南省教育厅

广东茶业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广东省科学技术协会

茶世界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国茶叶流通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