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优秀建造师申报材料

优秀建造师申报材料

优秀建造师申报材料

优秀建造师申报材料范文第1篇

根据《浙江省专业技术资格评审工作实施细则(试行)》(浙人专〔〕351号)精神,为做好我市2013年度建工城建专业工程师资格评审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申报范围和对象

在全市企事业单位中从事建工城建专业的专业技术人员。任职资格的资历一律计算到2013年12月底,在此期限内已到达退休年龄的,除按规定经批准延长退休年龄者外,不列入申报范围。

二、申报条件

(一)在企业从事建工城建专业技术工作的在职人员,申报工程师资格,按照原市人事局、市经济委员会、市建设委员会和市政府农村工作办公室《关于印发<宁波市企业专业技术人员工程师申报条件(试行)>的通知》(甬人专〔2010〕69号)执行。

(二)在事业单位工作的建工城建专业技术人员(含事业编外人员)按以下规定执行:

1.正常申报条件

具备下列学历、资历条件之一者,可正常申报工程师资格。

(1)获得硕士学位,从事建工城建专业技术工作满2年或取得第二学士学位,担任助理工程师职务满2年。

(2)获得学士学位或大学本科毕业,担任助理工程师职务4年以上。

(3)大学专科毕业,担任助理工程师职务4年以上。

2.破格申报条件不具备规定学历担任助理工程师职务4年以上,或具备规定的学历担任助理工程师满3年不满4年,具备下列条件的2条及以上,可以破格申报工程师资格:

(1)获县级以上科技进步奖项目的完成者;或获省厅技术进步二等奖以上项目的主要完成者;或获本专业市级以上奖项(“甬江杯”、市优秀勘察设计一等奖、“市标化工地”等)的主要完成者;或获本专业县级两项工程质量奖、标化工地的主要完成者。

(2)任现职以来被评为市级以上(含建设系统)专业工作先进工作者、优秀项目经理;或被评为县级以上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优秀党员(指党委、政府颁发的奖项,不含年度考核优秀)。

(3)主持本单位相关业务技术工作3年以上;或长期(指满10年以上)在基层第一线工作并取得工程类相关专业执业资格证书,如二级建造师、二级建筑师等。

(4)从事本专业工作满20年以上;或具有中专学历,从事本专业工作满15年以上。

(三)计算机应用能力考核要求。在事业单位工作的申报人员,凡年龄在45周岁以下,申报评审工程师资格,须获得3个科目(模块)的全国专业技术人员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成绩合格证书;在企业工作的申报人员,按照甬人专〔2010〕69号文件执行。计算机免试按浙人专〔〕351号文件规定执行。

(四)职称外语要求。职称外语要求按甬人专〔2007〕36号文件规定执行。在企业工作的申报人员,按甬人专〔2010〕69号文件规定执行。

(五)继续教育按甬政办发〔2002〕150号文件规定执行,对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实行学时管理,在一个继续教育周期内不少于72学时(含公共课和专业课)。

(六)公示要求。所有申报人员的申报材料均须公示,具体要求按甬人专〔2004〕32号文件执行。

三、面试要求

凡破格申报、越级申报、直接申报、特殊申报的人员,均需参加评委会组织面试。

四、材料报送及要求

为确保评审推荐工作顺利进行,送审的材料必须真实规范,材料中的论文、学历证书、专业技术资格证书等应提供原件,材料中的证书提供复印件时,须由单位人事干部负责验证后,在复印件上签名,加盖单位公章,县(市)、区申报的材料需经当地人社部门审核盖章,市属单位由行政主管部门审核盖章。对在申报过程中有弄虚作假行为的人员,从评审次年起3年内不得申报高一级专业技术资格,已参加评审取得资格的取消其评审结果。送审材料具体要求是:

(一)专业技术人员技术业务档案(包括任期内年度考核材料1套);

(二)《专业技术人员任职资格评审表》(需贴照片),一式3份,另备二寸正面免冠近照1张;

(三)《推荐中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人员情况综合表》(A3纸打印)一式30份,并须加盖公章;

(四)《推荐中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对象名册》1份,另报电子文档;

(五)任现职以来专业工作总结1份;

(六)任现职以来能够反映本人专业水平的业绩材料;

(七)任现职以来撰写的论文;

(八)破格申报和特殊申报人员,需填报《破格(特殊)推荐中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审查表》一式3份,同时,需说明符合哪几条破格(特殊)申报条件,并附有关证明材料;

(九)以下材料请按顺序装订成册:

1.学历证书、教育部学历证书电子注册备案表、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证书,专业技术职务聘书、外语考试合格证(或外语免试审核表)、计算机合格证(或计算机应用能力免试审核表)、继续教育证书、本人身份证,近1年劳动合同(企业及事业编外人员提供),近1年(按申报材料截止月往上推1年算)在甬工作养老保险缴纳证明(企业及事业编外人员提供,多人申报的单位可统一出具)等原件,同时再附上述所有证书的复印件各1份;

2.宁波市中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申报材料公示确认表1份;

3.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材料真实性保证书1份。

优秀建造师申报材料范文第2篇

为加强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切实做好高技能人才评价工作,加快我区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步伐。根据市局《关于开展*年技师、高级技师评审工作的通知》(泰劳社函[*]8号)的要求,现就做好今年我区申报技师、高级技师相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组织宣传发动

技师、高级技师评审工作是发现优秀高技能人才的重要渠道,也是评价优秀高技能人才的重要手段。各处镇、区直各部门、企业要充分认识技师、高级技师申报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扎实做好宣传发动工作。各单位要着眼于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和建立学习型、创新型单位,加快建立内部技能人才梯次成长机制,积极组织符合条件的人员申报,并按照有关规定认真落实技师、高级技师技能津贴和相关待遇,调动广大技能人才苦练技能、岗位成才的积极性,使更多的优秀技能人才脱颖而出。

二、评审范围和条件

全区各级各类企事业单位中从事技能岗位工作或进行技能培训教学,所从事职业在国家已公布职业标准且设有技师、高级技师等级的职业内(不包括已实行全国、全省统一鉴定考试的职业),并符合以下条件的人员均可申报技师、高级技师。

(一)基本条件

1、坚持四项基本原则,遵守国家的政策、法律法规,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认真做好本职工作;

2、具有高中或技工学校毕业以上文化程度,或经过自学、职业培训达到同等水平;

3、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能独立解决本工种关键性的操作技术和生产中的工艺难题,或具有较大技术革新成果,获得一定的经济效益;

4、具有传授技艺、培训技术工人的能力或在培训中高级技术工人做出贡献的;

5、连续从事本职业15年以上,并获得高级职业资格证书,或具有高级工证且任职2年以上且工作成绩突出的可申报技师;

6、任技师职务3年以上可申报晋升高级技师。

(二)破格条件

对企业老职工和有突出贡献或特殊技能,不具备规定职业资格或年限,但符合以下条件之一的人员也可申报:

技师:

1、连续从事本岗位工作20年以上,并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

2、从事本岗位工作满12年以上,获得省、市行业级或市、区级技术能手称号;

3、从事本岗位工作并能解决关键性技术难题并获省行业级或市级技术革新成果奖励;

4、具有突出贡献和特殊技能(由所在单位或权威机构出具证明材料);

5、职业中专(高中)教师(实习指导教师、带实习课的专业理论教师)具有中级以上职称。

高级技师:

1、从事本岗位工作满25年并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和较强的操作技能;

2、从事本岗位工作满15年并获得部级或省级技术能手称号及同等以上奖励;

3、从事本岗位工作并能解决关键性技术难题并获部级或省级技术革新成果奖励以及同等以上奖励;

三、申报材料

1、《技师资格申报表》(原件,一式1份)或《高级技师资格申报表》(原件,一式3份);

2、《推荐评审技师资格人员有关情况综合简表》一式1份(使用B4纸)或《推荐评审高级技师资格人员有关情况综合简表》一式19份(使用B4纸);

3、职业资格证书、专业技术职务证书、学历证书原件及复印件各一份,身份证复印件一份,本人近期二寸免冠照片4张;

4、反映本人任职以来专业技术水平、能力、业绩的工作总结1份;

5、反映本人技术革新、发明创造成果、本人发表的与所从事职业有关的著作、论文及技能竞赛、先进生产者的获奖证书原件及复印件各一份,其他能够证明本人工作业绩的书面材料原件及复印件各一份。

6、申报单位须呈报《推荐评审技师资格人员有关情况汇总表》、《推荐评审高级技师资格人员有关情况汇总表》,原件各一份,并报电子版表格(使用B4纸印制)。

上述呈报的材料必须手续完备,内容齐全,填写准确,打印正规、整洁,字迹工整、清晰,不得涂改、漏页、缺页。个人材料必须一人一个档案袋,档案袋封面上写清姓名、工种、单位以及内装材料的名称和份数(证明材料原件在审核无误后退回)。不符合规定的退回重新填报或不予受理。申报技师、高级技师材料由主管部门汇总审查并加盖公章后报区劳动保障局;无主管部门的企业也可直接申报。

四、申报时间

技师申报材料受理时间分两个阶段:第一批为每年的6月1日前,第二批为12月1前;高级技师申报材料受理时间截止到9月1日。请各单位、企业在规定时间之内将各申报材料报送区劳动保障局培训鉴定科,逾期申报的材料安排参加下一批评审。有关评审信息查询和表格下载请登陆泰安劳动保障信息网。联系电话:

五、收费标准

技师、高级技师评审费按照省物价局、财政厅(鲁价费发[]80号)文件规定收取。

六、享受待遇

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强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泰发[]10号)文件要求,技师、高级技师对应工程师、高级工程师享受相关的政策和待遇。

优秀建造师申报材料范文第3篇

关键词:大学生科技创新基地 精细化管理 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4(b)-0007-02

学生科技创新基地,是大学生进行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的重要场所,它对于大学生个性的发展,动手和动脑能力的训练,以及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提高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而河南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申报创建的学校学生科技创新特色基地,其实也是一种育人的新模式。

1 基地历史

1.1 建立背景

河南科技大学自2007年提出学生工作精细化管理的理念以来,经过不断深入探索和实践,逐步形成了特色的学生工作管理模式,取得了许多开创性的学生工作成效。其中的成效之一,就是学校确立了10个学生工作精细化管理特色基地。河南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建立的“河南科技大学学生工作精细化管理学生科技创新特色基地”,正是在这个大背景下应运而生的,也是2011年学校这10个首批确立的特色基地之一。

1.2 发展过程

河南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建立的河南科技大学学生工作精细化管理学生科技创新特色基地于2010年4月开始申报创建,2011年4月正式被确立命名,2012年4月顺利通过一年建设期验收,到2013年4月,它又茁壮成长了整整一年,目前正处于第三年的发展期。

2 主要特色

河南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积极探索新时期学生工作管理模式,以思想道德教育为主线,以精细化管理为理念,不断优化育人环境,努力打造大学生科技创新平台,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高素质和创新型人才。经过几年的努力,基地逐步形成了“在创新中育人,在育人中创新”的鲜明特色。

2.1 在创新中育人

在学院科研创新工作中,建设一个“组织力度大、参与范围广、示范效应强”的科技创新试点,形成一个创新的育人环境,从而探索一条新的人才培养途径,这就是科技创新基地的“在创新中育人”。

2.2 在育人中创新

在学院学生培养工作中,坚持“以研究项目为纽带,广泛发动与重点培养兼顾,出成果与出人才并重”的方针,通过建立精细化的科技创新工作模式,在科研与创新中使大批优秀学生脱颖而出,同时推动了学院的科研创新工作。这就是科技创新基地的“在育人中创新”。

通过开展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既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同时也打造了一种新的育人模式。

3 精细措施

3.1 活动品牌化

基地以“科研训练、学科竞赛”和“见习实践”三类活动为主开展特色活动建设工作。

科研训练类主要包括:(1)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全国“铸工大赛”;(2)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全国“焊接大赛”;(3)积极组织学生参加“挑战杯”学术科技作品制作竞赛;(4)积极组织学生参加“挑战杯”创业计划竞赛;(5)积极组织学生参加河南科技大学大学生训练研究计划(SRTP);(6)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全国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

学科竞赛类主要包括:(1)积极组织学生参加高等数学竞赛;(2)积极组织学生参加数学建模竞赛;(3)积极组织学生参加物理实验竞赛;(4)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通过组织参加这些竞赛活动,为学生提升创新能力夯实基础。学院每年都有很多学生获得校级及以上学科竞赛奖励,仅2012年,数学建模竞赛就获得校级一等奖4名,二等奖5名、三等奖7名,省级一等奖6名、三等奖4名。

见习实践类主要包括:(1)积极组织学生参加金工实习;(2)积极组织学生参加认识实习;(3)积极组织学生参加生产实习;(4)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就业见习;(5)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创业实习;(6)积极组织学生参加暑期实践。2010年始,学院暑期社会实践中专门设立科技创新类实践项目,就业创业见习类项目逐步增加。

3.2 项目层级化

这主要有两层意思,一是学院首先在各类动手实践竞赛前,都要将学生申报的科技创新项目进行初步筛选,对特别优秀的项目进行重点培育,以期能进一步申报更高级别的竞赛。第二层意思是,学院在各类动手实践竞赛前,都要进行一次院级比赛。院级比赛的目的,一是选拔优秀项目参加更高级别的竞赛;二是检验初步筛选出的特别优秀项目是否合格;三是让初步筛选出的一般优秀项目也能参加一次比赛,这样可以给更多的学生参加科技创新活动提供机会。

3.3 操作系统化

在操作方式上,学院主要采取“五个相结合”,促进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开展:(1)群众性参与与精英式培养相结合;(2)研究生带头与本科生主打相结合;(3)课堂创新教育与课外创新活动相结合;(4)平时创新研究与假期创新实践相结合;(5)创新出成果与创新出人才相结合。

3.4 培养全程化

从新生入学开始,安排学生在大一学年听一次专业讲座(学院邀请校内外专家)或科技创新报告(本科生专业指导老师组织)、参加一次实金工实习;大二、大三参加认识实习、SRTP和“挑战杯”等;大四参加生产实习、铸造工艺设计大赛等。这样的培养方案,基本能保证学生每一学年都有科技创新类活动可以去参加。

3.5 制度科学化

基地不断完善制度建设,加强规章制度的建立。相关制度主要包括:(1)专项建设、奖励基金的管理使用制度,尤其是奖励机制的完善;(2)SRTP和挑战杯专项工作制度;(3)团委专门成立科技部、实践部,负责社会实践、科技创新、学科竞赛等;(4)充分发挥社团和研究生作用,鼓励社团和研究生积极申报科技创新活动。

3.6 参与普及化

学院创造条件让更多的师生参与到特色基地活动中来:(1)学院各教研室、实验室已逐步成为相应专业学生的科技创新活动室,学生利用率高;(2)学生在科技创新特色基地研究训练中的参与度较高,申报SRTP项目学生发表的论文数较多;(3)科技创新培养方案的全程化使得各年级学生都有机会参与相应的科技创新活动。

3.7 教育基础化

学院通过几年的科技创新基地建设,得到一点重要的结论,就是:看建设科技创新基地的成果,不仅是看学生获得了多少奖杯,同时要看学生受到了多少科技创新教育。为此,学院在每年3~4月份的“材料学院科技创新月活动”中,专门开展了针对一年级学生的科技创新讲座活动,邀请校内外专家为每个专业做关于科技创新通识讲座或材料学科科技前沿主题讲座,基本能保证所有班级的学生受到教育,目前“材料学院科技创新月活动”已于2012年、2013年开展了第一届、第二届,2011、2012级学生均受益匪浅。

3.8 宣传常态化

通过常态化的宣传,调动学生参与科技创新的激情,提高学生的参与度:(1)在工科1号学院大楼的201室专门设立大学生科技创新成果展柜;(2)积极宣传研究生科技创新成果,发挥研究生对本科生的示范作用;(3)在学院期刊《材料之声》上,适时开出创新基地的专版,进行新材料、新技术的介绍、及时宣传创新基地建设和创新基地成果;(4)采取网络宣传的模式,在学院网站上及时刊出创新基地新成果;(5)积极向校级以上新闻媒体报道基地成绩或活动。

4 建设成效

4.1 学院掀起一股科技创新热潮

学院成立专门组织领导机构、设立专项基金、组织专家团队,不断完善坚实基础、各项制度,为科技创新基地提供有力的保障和必要的平台。同时,学生参与积极性、参与度也大大提高。学院在2010年以来的河南科技大学大学生研究训练计划(SRTP)申报工作中,成绩均比较突出,立项项目数比较多,每年均在20项左右。另外,学院加大力度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全国性的、专业性的大赛,激发学生创新激情、培养学生创新能力。2010年,在中国首届“永冠杯”大学生铸造工艺设计大赛中,材成专业学生2件作品获三等奖、4件作品获优秀奖。在2010首届全国大学生焊接创新大赛中,材成专业的学生作品获得了2个二等奖和2个三等奖的好成绩。2011年4月在“永冠杯”第二届中国大学生铸造工艺设计大赛上,包括清华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吉林大学等30多所高校的190多件作品参加了决赛,学院15件作品的参赛学生获得了3项二等奖、7项三等奖和5项优秀奖,其中研究生4件作品,获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优秀奖1项;本科生11件作品,获二等奖2项,三等奖5项,优秀奖4项。2012年4月在“永冠杯”第三届中国大学生铸造工艺设计大赛上,学院学生首次拿到1项一等奖的殊荣,并获得三等奖1项,优秀奖9项。2013年3月18日上午,学院举办2013年“永冠杯”铸造工艺设计大赛选拔赛的评审会,最终8支本科生团队、5支研究生团队脱颖而出,他们代表学院参加第四届“永冠杯”中国大学生铸造工艺设计大赛,获得二等奖1项,三等奖3项,优秀奖7项。2013年3月23日至24日第三届全国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河南赛区预赛中,学院由张传运、张帅伟、张慧敏组成的s形车队赢得了一等奖中的第一名的好成绩,由杨旭、王晓国、郭子豪组成的8字车队获得三等奖,郭俊卿老师被评为优秀指导教师,其中s形车队还代表学校参加6月份的部级比赛,并获得了全国一等奖的好成绩。在学院科技创新平台之上,学院老师尽心尽力的指导,学生争先恐后的参与,使得整个学院掀起了一股科技创新的热潮。

4.2 学院涌现一批科技创新人才

在全院科技创新热潮中,学院学生在近几年的科技创新活动中,先后取得了许多好成绩,一大批科技创新人才从中涌现而出。2009―2010年,校第三届“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中,获得银奖2项、铜奖2项,学院获“优胜杯”;这两个银奖团队参加了省级比赛,分别获得省级金奖、铜奖,其中省级金奖队还参加了2011年第二届“国家科技园杯”创新计划大赛获得特等奖,并获300万元资助,省级铜奖队还参加了2010年中国平安立志创业大赛,进入全国前20名,并获得鼓励奖。2011年,本科也在学院学习的研究生赵快乐获得“中国第七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奖”、2011“河南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奖”。在2010年至2011年的第四届河南科技大学“挑战杯”大学生科技作品制作竞赛中,学院获得优秀组织奖,并获得二等奖3项、三等奖3项,其中“难焊材料电致超塑性焊接新工艺及其实验装置”项目参加省级比赛,获得三等奖。在2011年至2012年校第四届“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中,获得银奖1项、铜奖1项,学院获得“优胜杯”,其中银奖项目参加了省级比赛获得银奖。2012年至2013年学校第五届“挑战杯”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大赛中,学院有15件作品入围决赛,学院这样的参赛数量比历届“大挑”进步了许多,参赛作品中还有两件获得了省级二等奖。通过鼓励和组织同学们参加各项竞赛,引导和激励了学生实事求是、刻苦钻研的精神,让学生勇于创新,提高了学生的各项素质,并在此基础上促进了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活动的蓬勃开展,发现和培养了一大批在学术科技上有作为、有潜力的优秀学生人才。

4.3 学院创新育人模式逐步完善

在近几年的科技创新基地建设中,学院科技创新育人模式逐步完善。通过建立科技创新特色基地,一方面使学生们的知识转化为能力,把科技转化为成果,充分激发学生的潜能,最大程度地发展学生的创造力。另一方面学院注重引导学生把科技创新能力转化为就业乃至创业的能力。2011年下半年,学院两个项目荣获2011年“国家大学科技园杯”科技创新大赛企业组特等奖。这两个项目分别是:材料学院闫焉服老师、张柯柯老师、高志廷同学、陈新芳同学、宋建波同学项目组的《大口径薄壁无缝长铜管产业化》和材料学院高志廷同学、李锋军同学、闫焉服老师项目组的《高寿命体积分布金刚石工具的制备》。此次获得特等奖,是学院自第二届“国家大学科技园杯”科技创新大赛上获得一项特等奖之后,再次在此项大赛上获得两项特等奖;同时,项目获得的资助也再创新高,据大赛文件介绍,获得特等奖的项目,每项获得不低于500万元的资助。学院还拥有大学生KAB创业俱乐部,主要进行创新、创业研究、教育与实践。社团通过组织相关培训学习、企业走访座谈、俱乐部同学间交流、实战或模拟创业、创业科学发展观调查等创新创业活动,激发俱乐部成员创业意识,提高创业综合素质,领略企业家“创新、风险、团队、敬业”等方面的创业精神。通过基地不断建设,分年级系统化培养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机制已建立,实验室真正成为学生的科技创新活动室。通过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项科技创新活动,为学生提供更多的科研训练的机会,使学生尽早进入各专业科研领域,接触学科前沿,了解学科发展动态,增强学生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创新和实践动手能力,加强学生合作交流,培养团队协作精神,提高学生综合素质。通过努力,学院逐步建设了一个“组织力度大、参与范围广、示范效应强”的科技创新试点,形成新的育人环境,并坚持“以研究项目为纽带,广泛发动与重点培养兼顾,出成果与出人才并重”的方针,探索出了一条新的育人模式和学生工作精细化管理模式,把创新和育人结合起来,达到了“在创新中育人,在育人中创新”的目标。

参考文献

优秀建造师申报材料范文第4篇

活动评选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进一步推进全面质量管理理念,完善工程建设行业质量管理小组活动工作体系,保证质量管理小组活动科学、有效、持久发展,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并结合云南省市政工程建设行业实际情况,制订本办法。

第二条  云南省市政工程建设质量管理小组活动评选工作包括云南省市政工程建设优秀质量管理小组(以下称优秀QC小组),云南省市政工程建设质量管理小组优秀企业(以下称QC小组活动优秀企业),云南省市政工程建设质量管理小组优秀推进者(以下称QC小组活动优秀推进者)等三项内容。

第三条 云南省市政工程建设质量管理小组活动评选工作每年3月——5月进行一次。

第四条 评选工作坚持科学、公开、公正、公平、现场打分的原则,评选结果以协会发文形式进行公布。

第二章 评选范围

第五条 本办法适用于云南省范围内承担城镇道路、桥梁、给水排水管道、给水排水构筑物及水处理、路灯和夜景照明、燃气、园林、河道治理、市容环卫和生活垃圾清运及处理、公共交通等市政基础设施的建设企业,运用质量管理理论和方法开展全面质量管理活动的小组。

第六条 云南省市政工程协会会员单位中,在推广应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先进管理办法,解决生产、经营活动中的难点(或质量、管理的通病)以及开发研制新产品、新服务项目、新业务、新方法方面取得显著成效、具有一定的科技含量和推广应用价值,并在本地区、本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的成果。

第三章 申报条件

第七条 申报优秀QC小组应具备以下条件:

1、按照QC小组活动的程序要求开展活动,正确运用QC理论、方法和工具,活动成果具有“小、实、活、新”的特点;

2、活动效果显著,具有较高的科技含量和推广运用价值,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重视小组现场活动记录和凭证;

4、活动结束日期与申报截止日期的时间间隔不超过二年。

第八条 申报QC小组活动优秀企业应具备以下条件:

1、有完善的QC小组活动工作体系和管理制度;

2、QC小组活动普及率、活动率、成果率在行业、地区处于领先水平,并取得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在推动QC小组活动上新台阶、推行全面质量管理和推广运用优秀小组活动成果等方面取得突出成绩,其经验做法具有普遍推广意义;

4、企业高层领导质量意识强,长期支持企业开展QC小组活动并卓有成效。

第九条 申报QC小组活动优秀推进者应具备以下条件:

1、对开展QC小组活动的意义和作用有深刻认识,熟练掌握QC小组活动基础知识,能正确指导QC小组开展活动;

2、在本岗位认真贯彻落实企业QC小组活动的工作体系和管理制度,积极推动QC小组活动广泛、深入开展,并取得优异成绩;

3、从事质量管理小组工作5年以上;

5、办事公正、作风正派,在本企业或行业有较高威信。

第四章 申报和推荐

第十条 优秀QC小组申报时须提交以下材料:

1、 优秀QC小组申报表、成果报告单;

2、 活动成果文字材料(PPT);

3、 企业对小组的现场评审记录表;

第十一条 QC小组活动优秀企业申报时须提交以下材料:

1、 QC小组活动优秀企业报告单;

2、 企业开展QC小组活动经验总结材料;

3、 企业近三年获得优秀QC小组奖的获奖证书扫描件或其

他有效证明文件。

第十二条 QC小组活动优秀推进者申报时须提交以下材料:

1、 QC小组活动优秀推进者报告单;

2、申报人近三年指导的QC小组获奖证书扫描件或其他有效证明文件;

3、QC本人主要事迹材料。

第五章 评 审

第十三条  云南省市政工程协会成立“云南省市政工程建设优秀质量管理小组”评审委员会,委员会负责审定优秀QC小组、QC小组活动优秀企业、QC小组活动优秀推进者的评选结果。

第十四条  评审委员会办公室设在云南省市政工程协会秘书处,对申报材料进行初审、组织专家评审优秀QC小组。每个评审组由不少于3名的评审专家组成,其中1名为评审组长。

第十五条 QC小组活动优秀企业、QC小组活动优秀推进者的评审由评审委员会组织专家审核。根据申报表格和资料的完整性、活动普及率、经济效益的明显性和社会效益等方面来评定是否授予“云南省市政工程建设质量管理小组活动优秀企业”、“云南省市政工程建设质量管理小组优秀推进者”称号。

第十六条  优秀QC小组的评审须经过初审、活动成果现场评审、终审三个环节。

1、初审:云南省市政工程协会对申报材料的完整性和申报条件进行初审,初审合格后参加现场评审。

2、发表评审:评审委员会组织召开云南省市政工程建设优秀质量管理小组活动成果会,分组进行成果,评审专家按照现场表现进行评分。

3、终审:小组成绩报评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合格的小组按照成绩高低依次授予“云南省市政工程建设优秀质量管理小组一、二、三等奖”,其中一等奖所占的比例约为30%,三等奖所占的比例约为20%,其余为二等奖。

4、没有进行现场成果的QC小组,均获得云南省市政工程建设质量管理小组优秀奖。

第十七条  评审委员会的专家应具备的条件:

1、具有5年以上的质量管理及QC小组活动管理工作经历,中级(含)以上技术职称,有效的全国、全省市政工程建设QC小组活动诊断师或中国质量协会QC小组活动诊断师初级(含)以上资格证书或各行业有资格的诊断师。

2、熟悉质量管理理论和方法,熟悉工程建设行业的特点。

3、务实、正直、踏实严谨、客观公正。

4、有较强的分析、理解、判断、归纳能力以及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

5、身体健康,有能力胜任云南省市政工程建设优秀质量管理小组活动成果会的现场评审工作。

第十八条  评审专家的职责:

1、认真执行《云南省市政工程建设质量管理小组活动评选办法》及相关规定。

2、按时参加评审,在协会秘书处的管理下完成评审工作。

3、根据评选办法对评审的内容独立地行使自己的评分权,不受任何干预。

4、有责任对评选办法、制度等向协会提出合理化建议。

5、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以客观科学的态度,实事求是地对成果进行评定。

6、参加本协会组织的各项活动。

第十九条  评审委员会专家有申请(经协会秘书处同意)自愿退出委员会的权利。因评审专家不负责任或对评审工作难以胜任,协会有免去评审专家资格的权利,并收回颁发的评审委员会专家证书。评审专家及有关人员,须秉公办事,廉洁自律,认真工作。对违反相关规定者,本协会将视情况进行通报批评或通知所在单位,并取消相应资格。

第六章 奖 励

第二十条 云南省市政工程协会向优秀QC小组颁发奖状和小组成员荣誉证书,向QC小组活动优秀企业颁发奖牌,向QC小组优秀推进者颁发个人荣誉证书,并进行宣传表彰。

在获得一等奖的优秀QC小组中择优推荐参加中国市政工程协会优秀QC小组现场。

择优推荐参加中国市政工程协会QC小组活动优秀企业、QC小组优秀推进者评选。

第二十一条 各单位可依据国家有关规定并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向获奖QC小组和个人给予一次性奖励。

第七章 附 则

第二十二条 本办法由云南省市政工程协会负责解释。

第二十三条  本办法自2021年3月1日之日起执行。

 

 

                                 

 

云南省市政工程建设优秀质量管理小组申报表

企业名称:(公章)                                

小组名称

 

课题名称

 

小组类型

 

注册小组人数

 

小组简介:

 

 

选题理由:

 

 

活动情况:

 

 

 

取得成果:(包括在部门评选中获得名次)

 

 

 

注:企业和小组名称要求用正楷填写全称,准确、无误,填写内容要简明扼要,一式一份

云南省市政工程建设质量管理小组成果报告单

推荐部门(行业)协会:                    总编号        

QC小组名称

 

企业名称

 

通讯地址

 

邮 编

 

企业内

主管部门

 

联系人

 

联系电话

 

传真

 

小组人数

 

QC小组简介:

 

 

 

 

主要活动过程和效果:

 

 

 

 

单位(公章)

                                     年   月   日

注:企业名称、小组名称须正楷写全称(企业名称以公章为准),填写内容简明扼要,准确无误,一式一份

质量管理小组活动创新型课题成果发表评审记录表

 

序号

评审项目

评审内容

分值

自评分

1

选题

(1)题目选定有创新;

(2)选题借鉴已有的知识、经验等;

(3)目标具挑战性,有量化的目标和可行性分析。

20分

 

2

提出方案

并确定

最佳方案

(1)提出的总体方案具有独立性,分级方案具有可比性;

(2)方案分解应逐层展开到可以实施的具体方案;

(3)用事实和数据对经过整理的方案进行逐一分析、论证和评价;

(4)用现场测量、试验和调查分析的方式确定最佳方案;

(5)工具运用正确、适宜。

30分

 

3

对策与实施

(1)按5W1H原则制定对策表,对策明确、对策目标可测量、措施具体;

(2)针对在最佳方案分解中确定的可实施的具体方案,逐项制定对策;

(3)按照制定的对策表逐条实施方案;

(4)每条方案措施实施后,检查相应方案目标的实施效果及其有效性,必要时应调整、修正措施;

(5)工具运用正确、适宜。

20分

 

4

效果

(1)检查小组设定的目标,确认课题目标的完成情况;

(2)必要时,确认小组创新成果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将有推广价值的创新成果进行标准化,形成相应的技术标准、图纸、工艺文件、作业指导书或管理制度等;

(4)对专项或一次性的创新成果,将创新过程相关材料存档备案。

15分

 

5

发表

(1)成果报告真实,有逻辑性;

(2)成果报告通俗易懂,以图表、数据为主。

10分

 

6

特点

充分体现小组成员的创新性,成果有启发和借鉴意义。

5分

 

注:填写内容简明扼要,准确无误,一式一份。

 

质量管理小组活动问题解决型课题成果发表评审记录表

 

序号

评审项目

评审内容

分值

自评分

1

选题

 

(1)所选课题与上级方针目标相结合,或是本小组现场急需解决的问题;

(2)课题名称简洁明确,直接针对所存在的问题;

(3)现状调查数据充分,并通过分析明确问题或问题症结;

(4)现状调查为制定目标提供依据;

(5)目标设定有依据、可测量;

(6)工具运用正确,适宜。

15分

 

 

2

原因分析

(1)针对问题或问题症结分析原因,因果关系要明确、清楚;

(2)原因分析到可直接采取对策的程度;

(3)主要原因从末端因素中选取;

(4)对所有末端因素逐一确认,将末端因素对问题或问题症结的影响程度作为判定主要原因的依据;

(5)工具运用正确、适宜。

25分

 

3

对策与实施

(1)针对所确定的主要原因,逐条提出不同对策,必要时进行对策多方案选择;

(2)对策按“5W1H”原则制定;

(3)每条对策在实施后检查对策目标是否完成;

(4)工具运用正确、适宜。

25分

 

 

4

效果

(1)将取得效果与实施前现状比较,确认改进的有效性,与所制定的目标比较,检查是否已达到;

(2)取得经济效益的计算实事求是;

(3)必要时,对无形效果进行评价;

(4)实施中的有效措施已纳入有关标准,并按新标准实施;

(5)改进后的效果能维持、巩固在良好的水准,并有数据依据;

(6)工具运用正确、适宜。

20分

 

5

发表

(1)成果报告真实,有逻辑性;

(2)成果报告通俗易懂,以图表、数据为主。

5分

 

6

特点

(1)小组课题体现“小、实、活、新”特色,即选题小、活动实、活动形式灵活、活动方式新颖;

(2)统计方法应用有创新和效果。

10分

 

 

注:填写内容简明扼要,准确无误,一式一份。

 

 2021 年度云南省市政工程建设质量管理小组活动

优秀企业报告单

 

企业名称

 

电  话

 

通讯地址

 

联系人

 

法定代表人

 

QC主管部门

 

负责人

 

企业QC小组活动主要事迹

推荐单位意见(盖章)

 

 

                                    负责人:   

   年   月   日

 

注:填写内容简明扼要,准确无误,一式一份。

 2021 年度云南省市政工程建设质量管理小组活动

优秀推进者报告单

 

姓名

 

性别

 

职务

 

工作单位

 

手机

 

通讯地址

 

企业简介(限500字以内)

本人主要事迹和绩效(限700字以内)

推荐单位意见(盖章)

 

年  月  日

优秀建造师申报材料范文第5篇

依托近几年精品课程建设的成果,有效地促进了学科与优质教学资源的开发与整合。但各校精品课程建设的进度不一,水平有很大差异。

一、高职高专院校精品课程建设与优质教学资源开发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缺乏精品课程建设与优质教学资源开发的合理建设成本、后续建设的投入

精品课程建设的评审需要申报很多材料,根据笔者走访几个高职高专了解到,在申报前,每个申报团队都是煞费苦心认真准备材料,但大都仅限于纸质材料。由于高职高专经费紧张的问题,有的学校甚至无力支付实况录像摄制的费用,致使精品课程申报或者后续建设缺乏成本支撑和长效机制。

2.精品课程建设缺乏创新意识

就笔者走访的几家高等院校来看,几年来各校的精品课程建设的成果大都是些专业基础课程,本科院校和高职高专院校的校级精品课程名称申报时有重叠情况的发生,有的是满目的模仿和抄袭,没有达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没有着眼于自己院校的定位开发建设独特的具有自己独特特色、有“亮点”的新课程。

3.精品课程建设重申报、轻质量

精品课程应该是重质不重量宁缺毋滥。在当前,高职高专精品课程建设偏离了建设的本质,重申报而轻建设、轻质量。有的学校为了确保在申报中能够成功,把评审标准的指标逐个量化分解,在申报报告上加以体现,并且对照指标进行佐证材料弥补和加强。并不注重对精品课程内在的建设,只看重申报成功所带来的奖励和各种评比所带来的方便、快捷,只是为申报而申报,忽略了“需要对一切有效教学资源进行整合,并融入现代教育思想,恰当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探索适应创新人才和实践性人才培养规格的教育教学方法和手段,使教学效果明显,建设特色鲜明并具有推广价值和辐射性效应的优秀课程”这一深刻内涵。

4.精品课程建设的教学团队不尽合理

精品课程建设的关键是教师,要继续精品课程的后续长效建设必须有一流的教师团队作为支撑。铸就一支具有凝聚力、高水平的教师团队是精品课程建设的立本之举。当前很多高职高专院校,精品课程建设的教师团队不尽合理,盲目拉进不是精品课程领域相关的高职称教师,并且团队结构脱节,只为评审而凑数,没有建立一个提升精品课程建设的高水平教师梯队。

二、高职高专精品课程建设的几点思考

1.依据实际办学条件,有计划完善

根据市场导向的发展情况,各个高职高专院校、各个专业的生源情况有好有坏,导致学校的发展水平差异性比较显著,也使得学院、专业的办学条件、办学成本也有不同,因此各个高职高专应该根据自己的实际办学条件和办学成本,有计划逐年地完善优质教学资源的开发和精品课程的建设。

2.优质教学资源与精品课程建设应体现课程特色

精品课程应该是“名牌课程”、“示范课程”,应是多年来建设和教学实施,积淀的大量优质教学资源并加以整合打造出来的。精品课程的建设要着眼于高职高专院校的定位,开发具有优质教学资源和独特特色的课程模式,特色应特,不能一般化。精品课程建设应以学生为主体,并体现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和学生就业上。课程要以市场发展前沿为导向,教学内容要不断更新、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分层强化,螺旋上升,并能够以案例教学、范例式教学法驱动,以主案例贯穿教学的全过程,渗透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以此提高教学质量,依靠特殊掌握一般。

3.组建合理高效的课程团队

精品课程建设过程的一个重要的内容就是建立一支高水平,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组成结构合理的课程团队,是精品课程建设的关键。如果没有一支优秀的教学队伍,精品课程的假设就像没有水的鱼,不可能有生机和活力。高职高专类应用型院校,应该形成以“双师型”教师为主体的高中级职称教师占一定比例的,具有较强的教育教学能力,教学效果好的教学群体。精品课程建设一定要选好、选准课程负责人。课程负责人应是学术带头人,并且是经过长期教学实践、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来担任。课程负责人应该有较强的领导、组织和协调能力,形成以“双师型”教师为主体的高中级职称教师占一定比例的,具有较强的教育教学能力,教学效果好的教学群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