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阶梯式教学法论文

阶梯式教学法论文

阶梯式教学法论文

阶梯式教学法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激励式阶梯教学法;阶梯式目标;非英语专业学生

中图分类号:G64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5)10-0034-02

1.研究背景

《"激励式阶梯教学模式"在非英语专业口语教学实践中的应用》课题经申报,于2009年获得立项。

在课题组成员的共同努力下,根据项目申请书,制定了课题研究计划,经过理论与实践研究、定性与定量研究两个板块,本着预设谨慎、研究拓宽的原则扎实地开展研究工作。

目前我国的非英语专业口语教学状况不尽人意,长久以来,许多学生口语交流能力一直较差。非英语专业口语教学存在以下问题:教师方法不当,,教学环境不适,课时量不多;学生听说基础不牢,心里素质不好,学习自觉性不够。学生不爱学,不会学,但又不得不学,长期压抑,影响学习的主体性、创造性。

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本课题将探讨利用激励式教学法(激励式学习法),结合教师和学生中实际存在教与学的现状,从实际问题出发,使学生在不同的学习阶段形成阶梯式目标;合作升级,从低一级向高一级目标的进步。并侧重形成激励式评价体系,以此不断鼓励学生积极学习,不断进步,最终走向最高级的学习目标。深入探讨"激励式阶梯教学模式"在非英语专业口语教学实践中的应用。

20世纪80年代以来, 国内出现了口语课教学模式的研究,但不少研究者把口语教学模式与"口语教学方法"或"口语教学组织形式"等同。事实上, 教学论中的"教学模式"既不同于简单的教学方法,也不等同于某种教学组织形式, 而是"驾于教学基本理论和教学实践之间的一座桥梁"(吴立岗,1997)。它是"在一定的教学思想指导下建立的与一定任务相联系的教学程序及方法策略体系"(甄德山,1984) 。无论是基于网络与多媒体技术的口语教学模式,还是口语交际教学模式的应用,或者开放式教学模式的探讨,这些探讨并未真正从非英语专业学生口语学习进步水平出发,不能完全激励学生参与课堂的持续性和口语学习的主动性。

美国语言学家Krashen ,Stephen.在他的二语习得理论和实践文章中提到,二语习得要遵循的其中两个原则是获得原则和输入原则。教师在口语教学中应该重视口语学习的全英文环境。另外,教师应在课堂上提供大量反映英语国家文化的文章,演讲或教学视频。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会让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接触到地道的英语表达和英语文化,但它过分强调教师引导,而忽略学生在口语课堂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同时,过分强调"语言的输入"而忽视了"语言输出",必将阻碍学生口语能力的提高。总之,国内外对于非英语专业口语教学模式的探讨,还应全方位多角度地进行系统性研究。

2.方法与过程

2.1 研究的主要方法。本课题拟解决重点、关键问题是:在激励式阶梯教模式的推动下, 如何更有效地鼓励学生口语课堂主体参与:①思考参与。包括观察、记忆、理解、想象等思维能力培养。②情感参与。有意识地使上课的情感丰富、控制起来,理智起来。③活动参与。让学生全身心地参与口语课堂动,增强口语表达体验。④个性(特长)参与。在口语课堂上,也要给学生机会发现和发展自己的个性和特长。⑤品德(思想)参与。注重勤奋、认真等品质养成和探索精神及科学理念的发展。为了有效解决问题,课题组采用文献检测、问卷调查、学生座谈、实验研究、对比分析等方法开展研究活动。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析、比较、总结、撰写论文和研究报告。

2.2 研究的主要过程

2.2.1 前期准备阶段(2010年1月――2010 年5月)。查阅收集有关资料,通过文献梳理,归纳并熟悉有关概念、学习理论,了解国内外学者对于非英语专业口语教学的研究动态和研究成果,整理学者们的研究理论体系和实践经验。并结合本课题研究,界定好相关术语,确定研究对象。

2.2.2 实际研究阶段(2010 年6月――2012 年11月)

根据申报书设定的基本内容分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个阶段主要是结合非英语专业口语班实际情况制作并发放非英语专业学生口语课堂阶梯式教学(或学习)水平测试表。研究学生课堂上口语学习环节、知识、能力、情感、理想等方面。2011年4月 结合非英语专业口语班实际情况制作并发放非英语专业学生口语课堂阶梯式教学(或学习)水平测试表。本次调查在九江学院范围内对一年级到二年级的学生中随机抽取了103人,分发测试表103份,其中有效表98份,男生被试43人,女生被试55人。

教师按学生听力和口语的综合表现成绩分 0-5 个梯度,教师对不同梯度的学生实行不同的要求,给予不同的激励。如下图所示:

第二阶段:通过一个学期每月8次,每次20-25分钟的口语教学实验,教师按学生听力和口语的综合表现成绩分 0-5 个梯度,教师对不同梯度的学生实行不同的要求,给予不同的激励。如下图所示:

第二阶段:通过一个学期每月8次,每次20-25分钟的口语教学实验,教师按学生听力和口语的综合表现成绩分 0-5 个梯度,教师对不同梯度的学生实行不同的要求,给予不同的激励。如下图所示:

教师根据每个学生的性格特点,以及自身的听力,口语基础,采取科学的作为安排方式,也就是快慢结合的排位方式。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科学的分类编组,做到因材施教。课堂提问层次化,课后作业和练习布置层次化。创造多种类的实物情景,设计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模拟课堂竞赛,如单词接龙比赛及口语朗读比赛等。

2011年12月,课题组在实验班发放了非英语专业学生口语课堂激励式阶梯教学(学习)水平测试

通过调查对比,我们不难发现,在激励式阶梯教模式的推动下, 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使学生在不同的学习阶段形成阶梯式目标;使学生从低一级向高一级目标的迈进。学生的参与课堂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学习的目标明确了。

第三阶段则是对整个研究过程进行总结,将研究成果提炼成论文,并撰写本课题的研究报告,申请结题。

4.启示

新时代的教育背景下,只要教师勤于思考,敢于创新,就能探索出非英语专业口语教学的新路子,好方法,进而提高教学实效,最大限度的提升学生的口语质量。

参考文献:

[1] 邹为诚.如何训练口语能力――一个有实用价值和有系统的教学法[J].国外外语教学; 1996年

[2] 王荣宁.关于大学英语因材施教理念的探讨[J].考试周刊;2010年

[3] 刘芳莉.浅谈初中英语课堂中的情景教学模式[J].校园英语;2012年

阶梯式教学法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 阶梯式教学法 普通高校 排球选项课技术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s.2016.04.060

Abstract As living standards improve, people's enthusiasm for sports have gone College Volleyball Elective Course teaching technology also will be developed, but under the new situation of volleyball elective course in technology teaching process of gradual development has encountered many challenges and frustration. In this context this paper, a brief introduction to the main content of stepped Teaching Innovation and volleyball elective course in technology, based on the proposed stage ladder Teaching Method in Volleyball Elective Course Technology Teaching problems and propose appropriate recommendations and opinions, with a view to promoting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ladder Teaching Method in College volleyball elective course in technology teaching.

Key words ladder teaching method; common college; volleyball elective course technology teaching

阶梯式教学就是在教学中做到循序渐进,落实每一个关键的步子,由易到难,以易为基础化解难点,扎实踩稳阶梯,迈向胜利的最高点。此外,教育部颁布实施《普通高等学校教育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明确指出:“普通高校体育教学要从主动适应学生个性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为基本出发点,以‘健康第一’、‘以人为本’为指导思想实施素质教育;教学方法要讲究个性化和多样化,提倡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多边互助活动,努力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提高学生自学、自练的能力,最终促进学生形成终身体育的意识和能力。”教育部的这一文件为普通高校的进一步深入教学做出了指导性的规划,也为体育老师对高校教学工作有了更进一步的思考。这两方面的结合使得普通高校排球选项课技术教学的效果与日俱增。与此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这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针对这一点笔者将会提出一些建议,希望对阶梯式教学法在普通高校排球选项课技术中的教学有所帮助,也希望对阶梯式教学法的长远稳定发展奠定基础。

1 普通高校排球选项课技术教学现状及其内容

体育选项课是一门大学生的必修课程,为全面贯彻教育部颁布的《大学体育课程指导纲要》,普通高校现阶段全面开展了体育选项课这个活动,实行“三自主”教学模式:让学生自主选项目、自主选教师、自主选时间。这项活动的开展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还可以为学校体育教学任务的更好完成提供条件。就具体到排球这项运动而言,排球运动融竞技性和趣味性于一体,可以培养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提高力量、速度、灵敏、协调等身体素质。排球的教学内容包括移动、垫球、传球、发球、扣网、基本攻防战术、排球竞争规则和裁判法介绍、比赛等等。

2 阶梯式教学法在普通高校排球选项课技术教学中的创新运用

(1)更有利于学生排球基本技术动作的掌握和提高学生排球理论知识水平。阶梯式教学法的重要特点是将一个总的教学目标步骤化,也就是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分步骤呈现阶梯式教学的方式,让学生逐步消化,最终达到全面具体学习的方法。这样学生对排球基本技术动作的掌握相较于以前的学习方法就会有一个质的提升,不仅老师教授得十分舒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也会感到十分开心。此外,上面已经介绍过,排球的学习内容不仅包括技术上的学习,还包括理论的学习。阶梯式教学法对理论学习也十分适用,教师使用阶梯式教学法也就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了学生排球理论知识水平。排球基本技术动作和理论知识是相辅相成的,二者的结合更有利于学生对排球的全面学习。

(2)更有利于提高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新课程改革要求提高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某种程度上讲,体育运动相较于其它的学科学习在这方面有一定的优势,并且体育运动方面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会有利于学生其他学科的学习。排球在各项体育运动中又有其自身的优势,排球最基本的技术是垫球,在垫球过程中就需要学生充分发挥他们的观察能力,不仅需要观察自己的手臂动作是否正确,还需要观察排球与自己手臂的距离。排球比赛在提升分析、解决问题方面就体现得更为典型了,排球比赛中除了团队合作之外,更重要的就是对排球来势的判断以及及时做出相应的动作加以抵御,这是对学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考验。

(3)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阶梯式教学法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主要是体现在它的宗旨上,它的宗旨是尽最大可能使每个学生都爱学习、会学习,使不同水平的学生,至少对学习是充满兴趣的。而充满兴趣就是提高水平的前提。这一宗旨就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阶梯式教学法的“市场”,它完全符合新课程改革的“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是发展中的人”的教育理念,同时它也尊重了学生的差异性,在此基础上,相信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会与日俱增,并且在学习中也能够找寻到很多的快乐。

(4)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指导能力和实践能力。阶梯式教学法的创新性还体现在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将学生视为发展中的人。也就是说,阶梯式教学法承认世界上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学生,老师首先需要明确的就是因材施教,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策略,让学生建立与他们的经验相联系的学习、指导、实践能力。这也就是说它不仅关注学生知识体系的构建,同样强调学习能力、指导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3 阶梯式教学法在普通高校排球选项课技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1)排球选项课技术教学目标存在偏差。目前排球选项课技术教学的终极目标是学生对这项技术的最终把握,这不仅是教学大纲及教学要求中的定位,也是很多排球选项课老师的目标定位。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不管是以前的传统教学方法,还是正在发展中的阶梯式教学法,都必须以技术教学为终极目标。也就是说,教学目标的偏差对普通高校排球选项课技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奠定了基础,而它对普通高校排球选项课技术教学的不利影响是不容忽视的,这就对此问题的解决提出了巨大的挑战。笔者认为需要进一步加强新课程改革的深度与广度,在排球教学中体现为教学目标的更新换代,学生主体的发展在新时代中或许更值得关注,当然,这是一个浩大的工程,很多的工作都需要随之完善。

(2)学生的接受还是有些不足。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学生的学习效果息息相关,阶梯式教学法的历史并不是很长,尤其是在中国,很多学生已经习惯了传统的排球教学方法,要适应阶梯式教学法还需要一定的时间。针对这个问题,一方面需要对教师进行全面系统的培训,加强教学方法、教学思想方面的引导。另一方面需要对学生进行思想指导,主要是从阶梯式教学法的进步性、创新性和实用性等方面入手。

(3)阶梯式教学法仍然不够成熟。上文已经提及,阶梯式教学法的历史并不长,甚至在中国的发展可以用短暂来形容,1982年才有对其的研究探讨。几十年来,虽然在某些程度上讲,阶梯式教学法已经获得了较大幅度的发展,但与此同时我们也发现阶梯式教学法本身尚存些许不足,还不够成熟。针对这个问题,当然需要倚靠科研人员与一线教师的共同努力,首先一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一些初步的改善方法,其次科研人员进行检验与试行工作的同时在技术上也为排球教学带来一些创新,最后需要一线教师进行最后的实践与检验,确定可行性,最终达到共同促进阶梯式教学法的健康长远发展的目标。当然,在这个过程中,也需要注意学生的重要地位,毕竟学生才是阶梯式教学法的直接受益者,是学习过程中的主体。

4 结语

总而言之,社会和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带动了普通高校教学方法的更新与发展,阶梯式教学法就是其中的重要产物,它在目前的普通高校排球选项课技术教学中正以一种蓬勃发展的姿态不断前进,这主要是因为阶梯式教学有其创新之处。但是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挑战,笔者作为一线排球教师对此深有体会,在教学过程也发现了其中的问题与不足,例如排球选项课技术教学目标存在偏差、学生的接受还是有些不足、阶梯式教学法尚不够成熟等等,对此笔者也提出了相应的建议,例如进一步加强新课程改革的深度与广度、对教师进行全面系统的培训、科研人员与一线教师的共同努力等等。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笔者将针对出现的问题和相应的建议进行真真切切的实践,在实践的基础上,在时间的检验下,逐步解决其中存在的问题,希望最终能够使得阶梯式教学法真正发挥其长处与潜能,尽最大可能地为高校排球选项课技术教学提供帮助。

参考文献

[1] 周蕤,胡勇.克服背越式跳高初学者心理障碍的阶梯式教学法初探[J].科技信息,2008(26).

阶梯式教学法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初中数学激励式教学法

如何在教学中发挥教材特点,适应学生的差异,使教法改革与教材改革完美统一呢?带着这个问题,我们经过多年探索,初步形成了“激励式阶梯教学法”的理论与教学模式。下面简介该教法的一些原理与做法。

任何一个学生,他的品格、智力与体能状态总是处于相应的层次上的。所以,教法应围绕“因材施教,分层提高,让尖子冒出来,使多数迈大步,叫后进生不落伍,达到班级整体优化”来开展教与学的活动。在施教过程中,应贯彻如下“两条原理”和“三个基本原则”,以达到教师的激励与学生的发展有机地结合。

两条原理:

其一,内部动力原理。即承认学生认识机能中的主观能动性,其中某一个性因素(如数学兴趣)发生变化,将引起其他部分及整体变化(产主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其二,适应与转化发展原理。“适应”即教学应适应学生现有心理状态、知识水平和认知能力;“转化发展”即变学生厌学为爱学,变不会学为会学,变无所作为为积极进取,求得每个学生学习数学的最佳心理状态。

三个原则:

1.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相结合原则。

2.同步教学与异步教学相结合原则。即在教学中,对全体学生的行动,提出统一要求和目标的同时,正确估计出学生发展水平和潜在发展可能性,根据教材内容合理设置阶梯,将学生分成不同阶梯类型,在自学、听讲、讨论、答问与作业中提出不同的要求,使每个学生在班级集体中相对独立地得到发展。

3.学生心理认识规律与知识形成发展规律相结合原则。即遵循认识论与实践论的基本原理,将知识内容进行弹性处理,适应不同层次的学生和每个学生的不同的认识阶段。将新教材的弹性和学生的个性差异融于教法之中。

激励式阶梯教学法的基本作法包括四个方面。

一、定好起跑线

先向学生宣传激励式阶梯教学法的目的。使每个学生真正认识到学习成绩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划分梯级的目的是为了划定每个学生现有的最近发展区,因材施教,最终缩小差异,达到班级整体优化。之后,公布学生双基考查成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申报A、B、C三个学习小组。教师宣布各组课堂学习和课外学习的不同标准和要求:C组学生在教师与同学的帮助下完成学习,达到教材的基本要求,完成练习题以及A组习题;B组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达到教材基本要求,独立完成练习题、A组习题及部分B组习题;A组学生独立达到基本要求,主动学习“读一读”、“想一想”、“做一做”等知识拓广性内容,在完成A、B组习题中总结归纳解题思想和方法,同时帮助B、C组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共同进步。

二、分阶梯授课

1.备课设阶梯

备课时,教师认真研究教材,抓住问题的本质,了解知识的发生、发展、形成过程,设置合理的认知阶梯:形象记忆性内容设为第一梯级,保证C组学生“吃得了”;抽象理解性内容为第二个阶梯,使B组学生“吃得好”;知识扩展性内容为第三个梯级,满足A组学生“吃得饱”。例如,初二“同类二次根式定义”教学的三个梯级为:(1)实例引入同类二次根式定义,举正反例反复理解;(2)定义应用,充分理解“化简后,被开方数相同的二次根式”,并举几组不是最简二次根式的例子进行理解;(3)定义的拓广,从同类二次根式定义中发现一般同类根式的定义(新教材正文不做要求)。

安排作业时,教师可将课外习题分为以课外习题集和教材B组习题为主的超基本题;以A组习题为主的基本题;以练习题和大部分A组习题为主的起码题,以此来分别满足A、B、C三个学习小组课外作业的要求,把教材以及与教材配套的习题全部落到实处。

2.讲课沿阶梯

激励式阶梯教学法在遵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一般讲课规律的基础上,在知识和时间的安排上做了较大的改进。就新授课而言,三个阶梯既独立成段,又前后连贯,以便三个梯级的学生都明白自己在该梯级学习中所扮演的角色,并对思维的发展起定向作用。

在时间的安排上,第一、二个阶梯的授课时间要得到充分保证,一般25至30分钟。这样能保证B、C组学生听懂吃透。第三个阶梯只需点到为止,一般5分钟左右,使A组学生学有余味,即下有界(使每个学生都掌握最基本的内容),上无穷(定向启发,课外发展)。

另外,课堂练习能异于常规教学。各个学习小组的练习内容和标准应有所不同。既要明确不同梯级学生回答相应梯级的问题,又要激励低组学生回答高组问题,完成高组的任务。教师还可将重点内容设置几个有梯度的问题,交给学生讨论,以求自己获取知识。

三、分梯级评估

成功感是人们顺利完成一项工作的重要因素。学习也是如此。在以上分级授课的基础上,学生顺利完成了本梯级的学习任务,而且经常超级答问和超级完成作业,这时,教师应进一步培养其信心,改革考查方法,让学生得到满意的分数。

于是,我们采取如下考查方法:

(1)同一套试卷分两部分命题。双基题80分,拓深题40分,其计分方法是:A组学生实得分=100分一扣分,B组学生实得分=(120分-扣分)×100/120。C组学生实得分=120分-扣分。(此种方法常用于综合考查)。

(2)题同评分标准不同。基础题对低组学生基分高,对高组学生的基分低:以部分知识拓广题补足A、B组学生的基分满100分;允许C组学生做拓广题,作为升级的参考因素。(此种方法常用于单元考查)。

考查成绩90分以上者为该组优秀学生。连同平时的听课、作业以及智力因素等,作为学生升级的量化依据。

阶梯式教学法论文范文第4篇

任何一个学生,他的品格、智力与体能状态总是处于相应的层次上的。所以,教法应围绕“因材施教,分层提高,让尖子冒出来,使多数迈大步,叫后进生不落伍,达到班级整体优化”来开展教与学的活动。在施教过程中,应贯彻如下“两条原理”和“三个基本原则”,以达到教师的激励与学生的发展有机地结合。

两条原理:其一,内部动力原理。即承认学生认识机能中的主观能动性,其中某一个性因素(如数学兴趣)发生变化,将引起其他部分及整体变化(产主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其二,适应与转化发展原理。“适应”即教学应适应学生现有心理状态、知识水平和认知能力;“转化发展”即变学生厌学为爱学,变不会学为会学,变无所作为为积极进取,求得每个学生学习数学的最佳心理状态。

三个原则:

1.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相结合原则。

2.同步教学与异步教学相结合原则。即在教学中,对全体学生的行动,提出统一要求和目标的同时,正确估计出学生发展水平和潜在发展可能性,根据教材内容合理设置阶梯,将学生分成不同阶梯类型,在自学、听讲、讨论、答问与作业中提出不同的要求,使每个学生在班级集体中相对独立地得到发展。

3.学生心理认识规律与知识形成发展规律相结合原则。即遵循认识论与实践论的基本原理,将知识内容进行弹性处理,适应不同层次的学生和每个学生的不同的认识阶段。将新教材的弹性和学生的个性差异融于教法之中。

激励式阶梯教学法的基本作法包括四个方面。

一、定好起跑线

先向学生宣传激励式阶梯教学法的目的。使每个学生真正认识到学习成绩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划分梯级的目的是为了划定每个学生现有的最近发展区,因材施教,最终缩小差异,达到班级整体优化。之后,公布学生双基考查成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申报A、B、C三个学习小组。教师宣布备组课堂学习和课外学习的不同标准和要求:C组学生在教师与同学的帮助下完成学习,达到教材的基本要求,完成练习题以及A组习题;B组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达到教材基本要求,独立完成练习题、A组习题及部分B组习题;A组学生独立达到基本要求,主动学习“读一读”、“想一想”、“做一做”等知识拓广性内容,在完成A、B组习题中总结归纳解题思想和方法,同时帮助B、C组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共同进步。

二、分阶梯授课

1.备课设阶梯

备课时,教师认真研究教材,抓住问题的本质,了解知识的发生、发展、形成过程,设置合理的认知阶梯:形象记忆性内容设为第一梯级,保证C组学生“吃得了”;抽象理解性内容为第二个阶梯,使B组学生“吃得好”;知识扩展性内容为第三个梯级,满足A组学生“吃得饱”。例如,初二“同类二次根式定义”教学的三个梯级为:(1)实例引入同类二次根式定义,举正反例反复理解;(2)定义应用,充分理解“化简后,被开方数相同的二次根式”,并举几组不是最简二次根式的例子进行理解;(3)定义的拓广,从同类二次根式定义中发现一般同类根式的定义(新教材正文不做要求)。

安排作业时,教师可将课外习题分为以课外习题集和教材B组习题为主的超基本题;以A组习题为主的基本题;以练习题和大部分A组习题为主的起码题,以此来分别满足A、B、C三个学习小组课外作业的要求,把教材以及与教材配套的习题全部落到实处。

2.讲课沿阶梯

激励式阶梯教学法在遵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一般讲课规律的基础上,在知识和时间的安排上做了较大的改进。就新授课而言,三个阶梯既独立成段,又前后连贯,以便三个梯级的学生都明白自己在该梯级学习中所扮演的角色,并对思维的发展起定向作用。

在时间的安排上,第一、二个阶梯的授课时间要得到充分保证,一般25至30分钟。这样能保证B、C组学生听懂吃透。第三个阶梯只需点到为止,一般5分钟左右,使A组学生学有余味,即下有界(使每个学生都掌握最基本的内容),上无穷(定向启发,课外发展)。

另外,课堂练习能异于常规教学。各个学习小组的练习内容和标准应有所不同。既要明确不同梯级学生回答相应梯级的问题,又要激励低组学生回答高组问题,完成高组的任务。教师还可将重点内容设置几个有梯度的问题,交给学生讨论,以求自己获取知识。

三、分梯级评估

成功感是人们顺利完成一项工作的重要因素。学习也是如此。在以上分级授课的基础上,学生顺利完成了本梯级的学习任务,而且经常超级答问和超级完成作业,这时,教师应进一步培养其信心,改革考查方法,让学生得到满意的分数。

于是,我们采取如下考查方法:

(1)同一套试卷分两部分命题。双基题80分,拓深题40分,其计分方法是:A组学生实得分=100分一扣分,B组学生实得分=(120分-扣分)×100/120。C组学生实得分=120分-扣分。(此种方法常用于综合考查)。

(2)题同评分标准不同。基础题对低组学生基分高,对高组学生的基分低:以部分知识拓广题补足A、B组学生的基分满100分;允许C组学生做拓广题,作为升级的参考因素。(此种方法常用于单元考查)。

考查成绩90分以上者为该组优秀学生。连同平时的听课、作业以及智力因素等,作为学生升级的量化依据。

四、激励跨梯

学生分级达标后,能力得到了发展和提高,基础得到了巩固,部分学生跨梯条件日趋成熟;老师应在授 课中有意识地创造跨梯条件(如超级提问,超级作业),引导他们向上一级台阶过渡。同时,鼓励学生自觉申报跨梯。对部分不能升级,以及个别由于骄傲而退步须降级的学生,教师做好思想教育工作后,采取保级和降级措施。这种定期升级教育活动,一期一般进行两次,对个别超速发展的学生,可随时升级。调级后,老师订出新的目标(如各组的最低分数),使学生有新的奋斗目标。

阶梯式教学法论文范文第5篇

因此在教学中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就显得至关重要。

任何一个学生,他的品格、智力与体能状态总是处于相应的层次上的。所以,教法应围绕“因材施教,分层提高,让尖子冒出来,使多数迈大步,叫后进生不落伍,达到班级整体优化”的目标来开展教与学的活动。现针对教学中的一些做法与大家进行切磋。

一、定好起跑线

先让每个学生真正认识到自己的学习情况,划定每个学生现有的最近发展区,因材施教,最终缩小差异,达到班级整体优化。公布学生双基考查成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申报A、B、C三个学习小组。教师宣布各组课堂学习和课外学习的不同标准和要求:C组学生在教师与同学的帮助下完成学习,达到教材的基本要求,完成练习题以及A组习题;B组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达到教材基本要求,独立完成练习题、A组习题及部分B组习题;A组学生独立达到基本要求,主动学习“读一读”、“想一想”、“做一做”等知识拓广性内容,在完成A、B组习题中总结归纳解题思想和方法,同时帮助B、C组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共同进步。

二、分阶梯授课

1.备课设阶梯

根据新教材特点,教师在 备课时,应认真研究教材,抓住问题的本质,了解知识的发生、发展、形成过程,设置合理的认知阶梯:形象记忆性内容设为第一梯级,保证C组学生“吃得了”;抽象理解性内容为第二个阶梯,使B组学生“吃得好”;知识扩展性内容为第三个梯级,满足A组学生“吃得饱”。例如,初三“同类二次根式定义”教学的三个梯级为:(1)实例引入同类二次根式定义,举正反例反复理解;(2)定义应用,充分理解“化简后,被开方数相同的二次根式”,并举几组不是最简二次根式的例子进行理解;(3)定义的拓广,从同类二次根式定义中发现一般同类根式的定义(新教材正文不做要求)。

安排作业时,教师可将课外习题分为以课外习题集和教材B组习题为主的超基本题;以A组习题为主的基本题;以练习题和大部分A组习题为主的起码题,以此来分别满足A、B、C三个学习小组课外作业的要求,把教材以及与教材配套的习题全部落到实处。

2.讲课沿阶梯

教学应遵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一般讲课规律,在知识和时间的安排上做较大的改进。就新授课而言,三个阶梯既独立成段,又前后连贯,以便三个梯级的学生都明白自己在该梯级学习中所扮演的角色,并对思维的发展起定向作用。

在时间的安排上,第一、二个阶梯的授课时间要得到充分保证,一般25至30分钟。这样能保证B、C组学生听懂吃透。第三个阶梯只需点到为止,一般5分钟左右,使A组学生学有余味。

另外,课堂练习应异于常规教学。各个学习小组的练习内容和标准应有所不同。既要明确不同梯级学生回答相应梯级的问题,又要激励低组学生回答高组问题,完成高组的任务。教师还可将重点内容设置几个有梯度的问题,交给学生讨论,以求自己获取知识。

三、分梯级评估

成功感是人们顺利完成一项工作的重要因素。学习也是如此。在以上分级授课的基础上,学生顺利完成了本梯级的学习任务,而且经常超级答问和超级完成作业,这时,教师应进一步培养其信心,改革考查方法,让学生得到满意的分数。

可采取如下考查方法:

(1)同一套试卷分两部分命题。双基题80分,拓深题40分,其计分方法是:A组学生实得分=100分一扣分,B组学生实得分=(120分-扣分)×100/120.C组学生实得分=120分-扣分。(此种方法常用于综合考查)。

(2)题同评分标准不同。基础题对低组学生基分高,对高组学生的基分低:以部分知识拓广题补足A、B组学生的基分满100分;允许C组学生做拓广题,作为升级的参考因素。(此种方法常用于单元考查)。

考查成绩90分以上者为该组优秀学生。连同平时的听课、作业以及智力因素等,作为学生升级的量化依据。

四、激励跨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