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阶梯式教学论文

阶梯式教学论文

阶梯式教学论文

阶梯式教学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 高职文秘专业 三阶梯全程实习 教学模式 “实践―学习―再实践―再学习”课程体系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2006(16)号文件,指出:要积极推行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把工学结合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带动专业调整与建设,引导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点是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实验、实训、实习是三个关键环节;加强和推进校外顶岗实习力度,使校内生产性实训、校外顶岗实习比例逐步加大,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一、三阶梯全程实习教学模式的提出及其含义

学生的实践能力是衡量高职教学质量的主要标准,实践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当前高职文秘专业校内实践教学手段多集中于课堂案例教学、实训室情景模拟的方式,这些方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确实缩短了理论和实践的距离,但创设的情景与实际的工作岗位环境之间存在着较大差别,远没有实现工学结合,难以使学生进一步提高实践能力。因此有同行认为,文秘专业实践教学如何突破重理论教学的文科教学模式,转向在实践训练中提高学生秘书职业操作技能,是高职文秘人才培养的一大难题。

在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的过程中,德国高等专科大学尤其重视实践教学,设置了多项实践教学环节,如职业工作实践学期20周、学位论文工作学期20周、职业预实践12周等,这些实践教学环节对学生的职业实践工作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法国高校同实习单位联系紧密,通过实习单位的反馈改进课程设置,推动学校的教育改革,加强就业指导的针对性。

借鉴德国、法国经验,我们结合实际提出三阶梯全程实习模式。它的含义是,第一阶梯:第二、三学期各安排两周集中校内办公室管理实习;第二阶梯:第四、五学期各安排一个月集中校外课程综合实习;第三阶梯:第六学期安排毕业顶岗实习。

二、三阶梯全程实习教学模式的意义

三阶梯全程实习模式是一种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工学结合模式,它抓住了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一个关键环节――实习,加强了校外顶岗实习力度,使校内实训、校外顶岗实习比例加大,从而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综合职业素质。具体来说,它能够使学生发现不足,为学生提供学以致用的平台,培养学生的秘书角色意识和职业综合素质,为教师提供丰富的教学案例和及时的教学反馈。

(一)学生在实习中发现自身的不足,能够提高学习的主动性,有利于提高教师教学的有效性。

不少的高职学生专业认识模糊,学习动机不够强,学习效率不够高,但是实践表明,学生在校内外具有全真职业环境的实习过程中,能够比较容易地发现自身存在的不足。这些不足归结起来有这几方面:爱岗敬业方面、胜任工作方面、吃苦耐劳方面和沟通能力方面。爱岗敬业方面的不足,有不理解琐碎事情的意义、做事浅尝辄止、做事缺乏主动性等表现;胜任工作方面的不足,有适应业务环境速度缓慢、秘书业务技能不够熟练等表现;吃苦耐劳方面的不足,有做事缺乏细心和耐心、不容易做好一些必须要耗费一定时间和精力的事情(如乘坐2小时公交车上班)等表现;沟通能力方面的不足,有适应人际环境速度缓慢、工作中难以发挥秘书的沟通协调作用等表现。

学生在认识到了自身的种种不足之后,总是能够在多方面有所收获、有所进步。比如有的学生提出了应该有“做事不是为了让领导看见”的敬业工作心态,有的学生工作主动、适应业务环境速度比较快而获得领导的好评,有的学生通过录入、整理资料培养了耐心,有的学生适应了乘坐2小时公交车去上班的工作,等等。学生以上的种种进步,正是因为学生在实习中发现了自身的不足,提高了专业认识,增强了学习动机的结果,这种良好的结果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又提高了教师教学的有效性。

(二)学生在实习中学以致用,培养技能,有利于循序渐进地提高实践能力。

实习为学生提供了学以致用的平台。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是众所周知的道理,秘书职业理论的学习必须紧密结合秘书工作的实际。学生有了实习的平台,就可以把所学习的秘书理论、写作技能、档案操作技能、礼仪技能等运用于秘书工作实际,达到检验理论、提高技能的目的。

不同阶段的实习,有利于循序渐进地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虽然理论教学为学生实习打基础,实习为学生提供了学以致用的平台,但是学生的秘书职业实践能力难以通过一次实习就培养起来,学生的秘书职业实践能力是要依靠多次实习来循序渐进提高的。实践表明,秘书的核心职业技能是办文、办会和办事,第一次实习,学生能够胜任比较简单的任务,第二次、第三次实习的时候才能够胜任复杂些的任务,有了前三次实习的积累,第四次实习才有可能独立地完成复杂的任务。

(三)学生实习置身于全真职业环境,有利于培养秘书职业角色意识,积累秘书职业经验,培养职业综合素质。

秘书职业角色意识,对于学生来说就是把自己当作秘书,按照秘书的工作内容、工作方法和工作要求去工作。职业角色培养得好,学生一出校门,便能很快地融入社会,在职业岗位上顺利工作;反之,工作时间很长也不能适应职业角色。

培养学生的秘书角色意识,需要反复训练,需要真实的秘书工作环境。学生职业角色意识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经历一个由幻想到现实、由模糊到清晰、由摇摆到稳定的产生和发展过程。要培养学生的秘书角色意识,就得不断让学生认识―实践―再认识―再实践,通过不断循环往复,也就是通过不断地训练、强化,使学生逐步进入职业角色。要培养学生的秘书角色意识,就得让学生置身于真实的职业环境中进行秘书工作实践。实习学生在秘书岗位环境中,工作的特殊氛围时时在熏染着他们,他们能亲身感受到秘书工作中真实具体的各种人际关系、各项工作内容。通过体验的深入加强,他们不仅能拉近自身与秘书行业间的距离,建立感情,而且能在潜移默化中实现“行业人”的自我认可,从而形成秘书的职业角色意识。

秘书角色意识形成的过程,也就是学生秘书工作经验积累的过程,这些工作经验的积累,对于学生在激烈人才竞争中的就业是有帮助的。我院对于文秘专业毕业生跟踪调查的统计数据显示,近两年学生认为校内外实习对于工作有帮助的比例,分别达到了87%和90%。

(四)老师通过各阶段的实习过程实时获得学生的成长信息,有利于丰富教学案例、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在各学期的实习中,老师通过平时批改实习日记、到办公室检查、召开交流会和网上BBS论坛交流的形式,获知学生的实习情况。实践表明,老师们能够在实习管理过程中获得大量有价值的事例,从而使实习能够成为丰富教学案例的一个重要来源。另外,老师能够获得学生在写作、与人沟通、工作责任心、为领导办事、认识秘书工作性质等多方面的真实情况,从而为老师了解学生基础、了解教学效果和及时地调整教学方案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三、构建三阶梯全程实习教学模式主导的“实践―学习―再实践―再学习”课程体系

三阶梯全程实习模式既然是一种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它就可以作为高职文秘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带动专业调整与建设,引导课程设置改革。下面对各阶梯实习课程的主要教学目标和主干理论课程的设置作简要的阐述。

(一)各阶梯实习课程的主要教学目标。

各阶梯实习课程的主要教学目标设置要注意由浅到深、从低到高的层次性,形成各阶梯目标的有序衔接。

第一阶梯:第二、三学期校内实习的主要目标,获得对秘书工作的直接、感性的认识,为理论学习打基础。第二阶梯:第四、五学期校外实习的主要目标,检验巩固所学秘书知识技能,逐步积累秘书工作经验,培养工作适应能力。第三阶梯:第六学期毕业实习的主要目标,利用所学和所积累的工作经验能够零距离上岗。

(二)主干理论课程的设置。

主干课需要分阶段安排。学生入学前从未接触过秘书教育,入学后,从接触公共基础课到涉猎专业主干课程,跟随教师的课堂教学,亦步亦趋,直到三年级才开始进入实习,如此冗长的学习时间与实习工作相隔,客观上产生了两个问题:学生在课堂学习时缺乏感性认识,而一旦走上工作岗位时,却又因荒疏的课堂知识而茫然无措,造成了学而无用的尴尬局面。为了实现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互相促进作用,进行教学反馈、查漏补缺和强化训练,突出课程开设与学生实习相结合的特点,主干课程要进行分阶段安排。

秘书实务课程,分别安排在2、3、5学期,课时分别是64、64,6;礼仪与公共关系实务课程,分别安排在3、4、5学期,课时分别是64、64、6;档案管理、秘书实用口才,分别开在3、4学期,课时分别是32、32;秘书职业概论,分别安排在第1、第5学期,每分别设置2课时,秘书职业概论课程,配合学生开学2周的校内实习,实现学与做相结合;秘书写作课程,分别安排在2、3、5学期,课时分别是64、64、6;计算机和办公软件课程安排5个学期,使技能训练不断线,紧密结合实习,实现做中学、学中做。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点击核心――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设置与课程开发导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59.

[2]黄春雪.关于实习生职业角色意识的培养[J].卫生职业教育,2001(6):19-20.

[3]万苏文.关于高职专业实验实训中职业意识的培养[J].机械职业教育,2005,(10):24-25.

阶梯式教学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高中语文 梯度 教学

目前,我国高中语文教学的教学方式仍是围绕着高中对学生采取一样的教学方法,许多语文教师在教学目标达标的压力下经常会忽略对学生的个性化教学和对语文课程的独立研究。随着我国新课改的开展和深入,对学生的语文教学不再仅仅局限于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了,而是呼吁要对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个性化发展进行培养,要求高中语文教学模式向梯度教学模式发展。本文就将对高中语文梯度教学的含义、实行的重要性和策略进行简要的阐述。

一、高中语文实施梯度教学的重要性

经过研究发现,学生的学习水平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长的,是呈阶梯形式分布的。而语文教学其实也是具有阶梯性的,教学的难度是由简到繁、由易到难,教学的内容也是逐渐增多、变宽。由此可见,高中语文实施梯度教学是基于实践情况的,是符合高中语文教学规律的。因此,在高中语文中实施梯度教学是非常重要的。

从教师方面来说,在梯度教学研究中也能不断的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素养更加关注于学生自身的能力培养,逐渐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质量,实现素质教育的最终目标――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从学生方面来讨论,实施梯度教学模式,根据学生具体的情况来实施教学活动,教师对学生的关注度提升,营造一个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增强了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保证学生学习目标的实现。

二、实施高中语文梯度教学的有关建议

(一)树立科学的高中语文阶梯教学观念

思想决定了你的行为。因此,要改变现有的教学方式,实施阶梯教学模式,首先就要改变教师高中语文教学观念。教师在树立阶梯教学观念时应该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针对不同学生的具体情况,以激发学生学习潜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以学生为教学中心,注重学生的心理发展,加强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学习交流,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能动的参与到学习当中,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

(二)科学性、阶梯性的O计课堂训练内容

高中语文教学的内容有难易之分,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也不一致。教师应该依据每个学生不同的学习能力和理解能力,阶梯性的设计课堂训练的内容。有些学生理解能力较差,只会通过死记硬背的方式来学习语文知识点;有的学生则学习能力较强,能对知识点进行举一反三。如果设计统一的教学训练内容,那么理解力较差的学生也许无法跟上班级教学进度,而学习能力较好的学生又会对训练内容产生无聊的情绪,降低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在设计课堂训练内容时应该采用阶梯的方式设计易、中、难三个层次。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和能力来选择。这样不仅能满足不同学生的教学需求,也能激发成绩较差的学生向成绩较好的学生学习、进步。

(三)课后作业的设计要有梯度

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时,不仅要使成绩好的学生变得更好,还要努力提高差生的成绩,要学会统筹兼顾。但是,在日常教学活动中,由于学生之间的差异性和学习水平的两极化存在,语文教师布置的课后作业应该要具有层次性,要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在保障自己教学原则的基础上灵活的变化题目条件,适时的提高题目难题。这样,不仅能满足差生对语文知识课后练习的需求,还能激励优生去挑战更高的知识难题,保持学生对学习语文的兴趣。值得注意的是,语文知识是遍布我们生活当中的,教师在进行课后作业设计时应该要以拓展学生语文思维广度为目标,要将课后作业与实践生活联系到一起,不断促进学生对课外语文知识的学习。

(四)评价梯度设计要科学

评价体系作为高中语文教学中较为关键的一环,它能直接反馈出学生的学习效果,也能反映出教师教学活动应该需要改进的地方。因此,高中语文评价体系的设计也应该要具有科学性和阶梯性,不能以同一个标准去评价不同的学生。对于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评价应该是适时的鼓励加适当的打击,要避免学生出现骄傲自满的情况出现。对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评价应该要以鼓励为主、批评为辅。在批评他们的学习态度时,更要积极鼓励和指正其学习方式的转变,使其逐渐琢磨出符合自己实际情况的学习模式,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和能力。

(五)不同阶段树立不同的教学目标

在初中升入高中,或者是高二升入高三的过程中,经常有学生会觉得高中的知识学习难度要比初中要大,高三的语文知识学习效果不如高一、高二的学习效果。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应该要做好年纪之间的语文知识衔接,注重高中与初中教学内容的转变,强化学生对教学方式转变的适应能力。并且,一定要注意区分高一、高二、高三不同的教学目标。高一、高二的教学目标应该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健康的学习习惯为主。高三的教学目标应该要以我国高考考试方向为依据,不断提高学生的答题能力。

结论

综上所述,高中语文教学应该根据学生的自身情况和学习发展规律,依据学生之间不同的学习特点和每个阶段学生的学习思维改变,阶梯性的设计高中语文教学内容,树立阶段性的教学目标,来保障每个学生不同阶段的学习效益最大化,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何小鉴.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艺术刍议[J]. 新课程(教师版),2006,03:25.

阶梯式教学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初中数学 阶梯教学

任何一个学生,他的品格、智力与体能状态总是处于相应的层次上的。所以,教法应围绕“因材施教,分层提高,让尖子冒出来,使多数迈大步,叫后进生不落伍,达到班级整体优化”来开展教与学的活动。在施教过程中,应贯彻如下“两条原理”和“三个基本原则”,以达到教师的激励与学生的发展有机地结合。

两条原理:其一,内部动力原理。即承认学生认识机能中的主观能动性,其中某一个性因素(如数学兴趣)发生变化,将引起其他部分及整体变化(产主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其二,适应与转化发展原理。“适应”即教学应适应学生现有心理状态、知识水平和认知能力;“转化发展”即变学生厌学为爱学,变不会学为会学,变无所作为为积极进取,求得每个学生学习数学的最佳心理状态。

三个原则:

1.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相结合原则。

2.同步教学与异步教学相结合原则。即在教学中,对全体学生的行动,提出统一要求和目标的同时,正确估计出学生发展水平和潜在发展可能性,根据教材内容合理设置阶梯,将学生分成不同阶梯类型,在自学、听讲、讨论、答问与作业中提出不同的要求,使每个学生在班级集体中相对独立地得到发展。

3.学生心理认识规律与知识形成发展规律相结合原则。即遵循认识论与实践论的基本原理,将知识内容进行弹性处理,适应不同层次的学生和每个学生的不同的认识阶段。将新教材的弹性和学生的个性差异融于教法之中。

激励式阶梯教学法的基本作法包括四个方面。

一、定好起跑线

先向学生宣传激励式阶梯教学法的目的。使每个学生真正认识到学习成绩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划分梯级的目的是为了划定每个学生现有的最近发展区,因材施教,最终缩小差异,达到班级整体优化。之后,公布学生双基考查成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申报A、B、C三个学习小组。教师宣布备组课堂学习和课外学习的不同标准和要求:C组学生在教师与同学的帮助下完成学习,达到教材的基本要求,完成练习题以及A组习题;B组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达到教材基本要求,独立完成练习题、A组习题及部分B组习题;A组学生独立达到基本要求,主动学习“读一读”、“想一想”、“做一做”等知识拓广性内容,在完成A、B组习题中总结归纳解题思想和方法,同时帮助B、C组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共同进步。

二、分阶梯授课

1.备课设阶梯

备课时,教师认真研究教材,抓住问题的本质,了解知识的发生、发展、形成过程,设置合理的认知阶梯:形象记忆性内容设为第一梯级,保证C组学生“吃得了”;抽象理解性内容为第二个阶梯,使B组学生“吃得好”;知识扩展性内容为第三个梯级,满足A组学生“吃得饱”。例如,初二“同类二次根式定义”教学的三个梯级为:(1)实例引入同类二次根式定义,举正反例反复理解;(2)定义应用,充分理解“化简后,被开方数相同的二次根式”,并举几组不是最简二次根式的例子进行理解;(3)定义的拓广,从同类二次根式定义中发现一般同类根式的定义(新教材正文不做要求)。

安排作业时,教师可将课外习题分为以课外习题集和教材B组习题为主的超基本题;以A组习题为主的基本题;以练习题和大部分A组习题为主的起码题,以此来分别满足A、B、C三个学习小组课外作业的要求,把教材以及与教材配套的习题全部落到实处。

2.讲课沿阶梯

激励式阶梯教学法在遵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一般讲课规律的基础上,在知识和时间的安排上做了较大的改进。就新授课而言,三个阶梯既独立成段,又前后连贯,以便三个梯级的学生都明白自己在该梯级学习中所扮演的角色,并对思维的发展起定向作用。

在时间的安排上,第一、二个阶梯的授课时间要得到充分保证,一般25至30分钟。这样能保证B、C组学生听懂吃透。第三个阶梯只需点到为止,一般5分钟左右,使A组学生学有余味,即下有界(使每个学生都掌握最基本的内容),上无穷(定向启发,课外发展)。

另外,课堂练习能异于常规教学。各个学习小组的练习内容和标准应有所不同。既要明确不同梯级学生回答相应梯级的问题,又要激励低组学生回答高组问题,完成高组的任务。教师还可将重点内容设置几个有梯度的问题,交给学生讨论,以求自己获取知识。

三、分梯级评估

成功感是人们顺利完成一项工作的重要因素。学习也是如此。在以上分级授课的基础上,学生顺利完成了本梯级的学习任务,而且经常超级答问和超级完成作业,这时,教师应进一步培养其信心,改革考查方法,让学生得到满意的分数。

四、激励跨梯

学生分级达标后,能力得到了发展和提高,基础得到了巩固,部分学生跨梯条件日趋成熟;老师应在授课中有意识地创造跨梯条件(如超级提问,超级作业),引导他们向上一级台阶过渡。同时,鼓励学生自觉申报跨梯。对部分不能升级,以及个别由于骄傲而退步须降级的学生,教师做好思想教育工作后,采取保级和降级措施。这种定期升级教育活动,一期一般进行两次,对个别超速发展的学生,可随时升级。调级后,老师订出新的目标(如各组的最低分数),使学生有新的奋斗目标。

阶梯式教学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梯进式软件工厂”教学模式;基础阶梯;提高阶梯;完善阶梯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根据教育部“要积极推行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把工学结合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点是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实验、实训、实习是三个关键环节”的指示,许多高等职业技术学院都开展了积极的探索,构建了如“工作室”、“软件工厂项目”等各具特点的教学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湖南铁路科技职业技术学院也吸取兄弟院校和印度IT教育的经验,探索、构建了梯进式“软体工厂”教学模式,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这一模式的特点,是专业课程教学的全程实践和阶梯推进。 根据目前行业对软件人才的市场需求以及定位,我们在专业课程的选取及开设顺序上进行了探讨,根据高职学生的学习和自身特点,将专业课程的教学安排成五个学期。从第一个学期起,模拟“软体工厂”以就实训方式进行专业课程教学。按照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由模拟到现实的思路,将整个教学过程划分为基础、提高、完善三级阶梯,基础阶梯又分为三段实施。这样三梯五段的教学与训练安排,使学生随着学习进程一步一个阶梯顺利地迈向实际工作的真实境地。

1基础阶梯

这一阶梯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编程逻辑能力、面向对象的编程能力和数据库操作能力、C/S模式的软件开发能力和B/S模式的软件开发能力。在这一阶梯,我们使用经过简化的实际软件项目贯穿整个教学。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边学边做,直到完成最后一个项目。这一阶梯又分为三段安排。

(1) 第一学期为第一段。重点培养学生的编程逻辑能力和面向对象的编程能力。为此,我们开发了对应这些能力的专业课程模块,给出本学期要完成的两个模拟项目:库存管理系统和学生成绩管理系统。这两个项目的都是基于控制台应用程序的,数据保存在文本文件之中,其中库存管理系统是教学项目中的一个,本学期的专业课都围绕该项目展开,学生成绩管理系统为一个学生实训项目,学生在平时的单元实训和最后的综合实训,都是围绕该项目进行实践。同时,一开学就由专业任课老师在班上组建一个模拟软件公司,对班上的学生分组,每组3~4人组成一个项目团队,在每个项目团队中模拟软件公司组织机构模式选出项目经理,然后由项目经理任命该团队中其他成员的角色,具体的角色有系统分析员、程序员和测试员。系统分析员负责项目需求的分析和项目的设计,程序员负责程序的开发,测试员负责项目的测试。

需要说明的是,①由于项目团队的成员有限,而作为一个真实的软件公司,里面有许多的角色,所以学生只承担与软件技术有关的角色,并且一个学生可以承担多个角色,如项目经理以及系统分析员。②项目团队的成员并不是按软件公司的要求只做他所承担角色的工作,他所做的工作是对他所承担角色要完成的工作任务进行质量把关,例如,项目团队中的每个成员都要完成一部分项目的分析与设计,然后由系统分析员对这个工作进行质量把关。③由于在这个阶段,学生刚开始专业知识的学习,还不能做项目分析、项目设计和测试数据设计。所以,这个学期对学生的要求比较低,由实训教师给出部分项目文档,剩余部分则由学生“依葫芦画瓢”完成,学生按照项目文档的要求编写和测试程序,这个阶段的项目也不需要实际应用,学生只需要能编写出该系统的要使用的类、处理好该系统的编程逻辑和把数据存储放到一个文本文件即可。项目完成后,接下来就是进行项目验收,验收按如下过程执行,首先由项目组成员展示项目,然后由其他项目组成员和实训教师提问,最后根据项目的完成情况、演示情况和成员答辩情况对项目组成员进行评分。

(2) 第二学期为第二段。我们重点培养学生的C/S模式软件的开发能力和数据库的操作能力。为此,我们开设了对应这些能力的专业课程模块,提供了两个基于C/S模式模拟项目:超市管理系统和图书管理系统。这两个项目的数据需要存放到数据库中,其中超市管理系统是教学项目,图书管理系统是学生实训项目。在上学期已有模拟软件公司和项目开发团队的基础上,对项目团队新增了一个角色――数据库设计员,数据库设计员负责数据库的设计;虽然学生已有一个学期的项目开发经验,但是刚开始学数据库方面的知识,所以在本阶段,除数据库设计文档主要由实训老师给出外,其他的项目文档由项目团队完成。这个阶段,学生一开学就必须编写项目开发计划并按照计划完成项目中各个时间段的工作。设计出来的项目也不需要实际应用,学生只需要能编写出该系统要求使用的类,处理好系统的编程逻辑,设计完成系统的用户界面,并通过用户界面实现对数据库的各种操作即可。项目完成后的验收继续按照上学期的验收过程执行。

(3) 第三学期为第三段。重点培养学生B/S模式软件的开发能力。为此,我们开设了对应这些能力的专业课程模块,提供了两个模拟项目:网上玩具店和在线图书馆,网上玩具店是教学项目,在线图书馆是学生实训项目。在上学期已有的模拟软件公司和项目开发团队的基础上,对项目团队新增了一个新的角色――网站架构师,网站架构师负责网站的总体架构设计。虽然学生项目开发经验越来越丰富,但是网站设计知识才开始学,所以在本阶段,除架构网站的文档由实训老师给出外,其他的项目文档由项目团队完成。这个阶段,学生一开学就必须编写项目开发计划并按照计划完成项目中的各个时间段的工作。设计出来的项目不需要实际应用,学生只需要能编写出该系统要求使用的类,处理好系统的编程逻辑,构建好网站,并通过网站界面实现对数据库的各种操作即可。项目完成后的验收继续按照上学期的验收过程执行。

基础阶梯学习目标实现后,学生们就掌握了软件开发的各项基本技能,并可以独立编程。

2提高阶梯

这一阶梯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如何提高软件的质量和改善软件开发方法(即提高软件的开发效率)。为此,我们开设了对应这些能力的专业课程模块,提供了两个完整的真实的软件项目:维克远程教育系统和株洲团购网,维克远程教育系统是教学项目,株洲团购网是学生实训项目。这一阶梯安排在第四学期进行。通过前面阶梯的学习,学生基本能实现一个完整的项目,但他们所完成的项目质量离软件企业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主要体现在项目的可维护性较差、可移植性较差、可重用性较低;学生还没有建立起软件方法学的概念,程序开发效率低,所以在这一阶梯,应帮助学生重点解决上述问题。我们继续沿用以前的模拟软件公司和项目团队,但在角色上,新增了质量经理这一角色,质量经理负责项目的开发质量。这个阶梯的文档完全由学生去完成。学生一开学就必须编写项目开发计划并按照计划完成项目中的各个时间段的工作。项目设计要求比较高,要根据实际系统的需求运作,在设计系统的过程中,强调系统的软件架构,至少要设计成三层架构模式,即表示层、业务逻辑层和数据库层。项目完成后的验收继续按照上学期的验收过程执行。

3完善阶梯

这一阶梯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开发真实项目的能力和承担真实项目角色的能力。这一阶梯安排在第五学期进行。在这个阶梯,学生已经进入到毕业设计阶段了,为了让学生体验真实的软件环境、面对真实的软件客户,按照真实的软件开发流程去开发真实的软件项目,我们学院成立了“华腾软件工作室”,工作室是按照软件企业的管理模式和岗位要求设置的,经常有企业的专家和经验丰富的设计师跟学生面对面进行交流并指导学生开发项目。在这个阶梯,学生可以到外面承接项目开发任务,也可以开发工作室承接的项目。每个项目团队除了项目经理、质量经理、系统分析师、程序员、测试员外,还有技术支持工程师,技术支持工程师负责项目的技术培训和安装维护。学生在这样一个真实的开发团队中,主要从事程序员、测试员和技术支持工程师的角色,但他们通过了解项目文档以及和项目经理、质量经理、系统分析师的沟通交流,也会积累不少这方面的经验。这个阶梯跟以前不同的是,他们除做项目文档外,还需要做项目毕业设计论文;项目设计要求很高,即要按照用户的需求把项目开发出来。项目完成后,项目验收上也有所不同,是由项目客户验收,由客户给出评价意见和修改意见。

4实践效果

我们自2003年起开始探索梯进式“软件工厂”教学模式,在六年的实践中,这一模式由于它的全程实践和阶梯推进,显示出了明显的优越性。

4.1全程的任务带动,使学习具有不竭的动力

专业课程学习一开始,所学的每一项知识和技能就都是为着完成当前任务的需要。为用而学,即学即用,不学好就做不好手中的工作,完不成所承担的角色任务,使学生从完成项目任务的实践中感受到学习的必要性和紧迫性,这就“迫”使学生不能不从一开始就认真地学习每一项知识和技能。任务随着阶梯推进相继提出,就使学生始终保持不竭的学习动力。

4.2全程操作检验,使所学知识技能扎实过关

专业课程教学全过程将理论和实践融合在一起进行,实际上是使学习过程同时成为了学习效果的检验过程。所学的知识技能到实际操作中一检验,立即就能发现问题,随即再学再练,及时补缺,保证所学知识技能步步过关、扎实牢固。

4.3全程的阶梯推进,使学习由浅入深、水到渠成

教学内容按照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由模拟到现实的学习阶梯安排,学习一段巩固一段,由旧知到新知、由已知到未知,使学生入门容易、提高顺畅、渐趋完善,由浅入深地达成最终学习目标。

4.4全程的“工厂”作业,使学生养成员工品质

在两年半的“软件工厂”式的专业课程教学中,采用软件企业的管理模式,让学生承担项目实施过程中的不同角色,长时间参与项目开发的全过程,学生专业品质得到了较多的锻炼,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较大的提高,对软件工厂中的岗位和所承担的角色有了越来越深的理解。学生以项目团队的形式去完成项目,提高了团队合作能力。在“软件工厂”中,学生取得了经验,了解了实际项目的实施过程,养成了软件企业员工的基本品质,避免了等到毕业后才开始“知识重构”,很容易实现跟企业的无缝对接,为学生“零距离”上岗打下了较好的基础。

5结语

梯进式“软件工厂”教学模式的实施,提高了我校软件专业的教学质量。毕业生受到用人单位的普遍欢迎,使他们一上班就能顶岗工作,不少学生在很短的时间里就成为了业务骨干。

参考文献:

阶梯式教学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电子技术基础课程 阶梯式项目教学法 运用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4)10-0159-01

随着近年来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加深,我国高校的教育模式由过去重视数量正逐渐转变为重视质量,高职教育更是如此,其培养的学生是以就业为指导,以岗位实践能力为目标的新型专业技能人才。作为专业基础课程,《电子技术基础》更侧重于培养学生机电、电子、电气、自动化等专业基础知识及能力,与传统电子技术课程相比,更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由于传统意义上的课程通常只教会学生电路及元器件的识别、电路的认知和计算,所以学生几乎没有实践过真正的电路,也不会应用元器件和实际电路。长此以往,我们培养的学生不知道电子技术的学习目的和意义,更不会在日常生活中使用电子技术。鉴于此种情况,本文研究了阶梯式项目教学法这一实用性教学方案。

一、阶梯式项目教学法的内涵

阶梯式项目教学法侧重于师生互动,是依靠师生共同参与才能完成的完整性教学活动。这种活动的前提和基础是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索学习,模式为教与学共同开展。具体实施方式为将过去教学体系中的教学内容按知识系统性分为很多小的教学项目,根据所有项目,学生自主进行探索、研究、论证、实践等程序。在这一过程中,教师扮演引导者和鼓励者的角色,以提高学生自我学习能力。

二、阶梯式项目教学法的意义

传统教学体系中存在课时量过少、教学进度不合理、教学内容缺乏系统性、学生实践活动过少等弊端,而阶梯式项目教学法最大限度的改进了这些不合理之处。这是一种将项目教学法和阶梯式教学法结合起来的尝试,即在鼓励学生个体性充分发展,同时兼顾个性差异的前提下,根据学生知识学习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习惯,将学生的项目教学按照由易到难的顺序循序渐进展开。这种方式的优势在于,使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时刻保持与自身学习能力相符合的新知识结构,在知识学习的同时,能力也得到提高。这对于不同智力、认知能力和学习能力的学生来讲,更注重个体差异性。

三、阶梯式项目教学法的运用

(一)确定项目

确定项目是进行阶梯式项目教学法的前提,只有选择了难易程度最适合学生的项目,才能有的放矢地开展教学。在设置项目时,不仅要在整体上合理选择,而且各个小项目的联系必须逐层展开,紧紧相连。另外,要根据书本知识设置可行性较强的项目,在电子技术基础的知识点上将其与实践应用结合起来。

(二)实施项目

实施项目是进行阶梯式项目教学法的核心环节,在此过程中应该注重对学生、项目、教学现场的体现。其主要包括以下五个环节:1.提出任务。任务的提出应该目标明确,以学生的课堂接受程度决定任务的难易程度。另外,任务设置必须可行性强,应该以强化学生理论知识为基础,在此之上提高其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2.知识梳理。教师应该在提出任务后及时帮助学生梳理知识,比如在进行直流稳压电源制作时,应该梳理学生的元器件识别、整流电路、滤波电路、稳压电路、开关型稳压电源、工具使用等方面的知识。3.查阅资料。知识梳理完毕后,教师应该对学生布置查阅资料等方面的任务,学生在大量阅读查找的同时,既为当时的任务做出充足准备,又可以丰富自身的经验。4.实施任务。实施任务是学生将各种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相结合的过程,也是检验学生对知识学习的再认识、再学习过程。比如在进行元器件识别时,学生在通过教师讲授和自身查阅后,可以使用万用表测量二极管的正负极,并识别元器件的好坏。5.评估检查。所有程序完成后,教师应该进行统一评价、指导和补充,学生在此过程中要及时进行自己知识的查漏补缺,为后续学习做好准备。

(三)评价和总结项目

制定评分标准来评估学生的任务完成情况,标准包括:基础任务和进阶任务各占30%,综合任务占20%,报告总结占20%,通过分阶段进行评价。

四、结语

阶梯式项目教学法在实际教学中已经取得了良好成效,其实施不仅尊重了学生个体的差异性发展,而且培养了其实践动手能力,为后续学习和工作做了充足准备。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