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转正考核工作总结

转正考核工作总结

转正考核工作总结

转正考核工作总结范文第1篇

人事异动管理规定

文件编号:DZHR0404028

版 次:A

页 次:1/6

实施日期:

1.目的:

为规范公司范围内人事异动工作,使人事异动管理有所依据,促进公司人事工作工作良性发展。

2.范围:

公司范围内人员转正任用、调薪、晋升、降职、调动、离职均涵盖。

3. 权责:

各用人单位依照离职的工作绩效提出人事异动申请,人力资源部负责人事异动之审核,副总、经理负责人事异动之核准。

4. 定义:

转正任用:公司员工试用期满后,经试用考核合格者作正式聘用,从而成为公司正式员工。 调薪:依照公司规定,以业绩为基础指标,参考相关部门意见对正式雇员作薪资调整。(含加薪及降薪)

晋升:依照雇员之工作表现,结合雇员之具体学识、能力、工作经验等要素,对满足工作条件需要之员工作出由低到高之职位调整。

降职:依照雇员工作表现,结合雇员之具体学识、能力、工作、经验等要素对不适合从事主要岗位的工作的人员作出由高到低的职位之调整。

调动:依照雇员之工作绩效,参考雇员本身之工作能力、学识、经验等要素,结合公司各部门人员需用求之状况优化人员管理,对从事某一岗位的雇员调任至另一工作岗位的人事管理。具体分为临时借调和正式调动,其中时限为2周内为临时借调,超出2周时间为正式调动。

5. 内容:

5.1转正任用

5.1.1流程

流程

权责单位

相关表单

转正申请

用工单位

员工转正申请表

部门审核

用工单位经理/总监

员工转正申请表

人力资源部审核

人力资源部总监

员工转正申请表

核准

转正考核工作总结范文第2篇

关键词:员工绩效考核 激励 作用

中图分类号: C29 文献标识码: A

马克思主义在科学阐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同时也指明了人民群众是生产力中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在现代企业管理中,员工绩效考核是一项有效的激励手段,绩效考核已越来越广泛的被运用到管理工作中。特别是企业管理中要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关键是如何利用有效的激励措施,不仅能充分调动员工积极性,而且使企业的发展规划得到落实。

一、企业常用的绩效考核方法

员工绩效考核是指企业在一定时期内,针对每个员工所承担的工作,根据人力资源管理的需要,应用各种科学的定性与定量方法,对员工的工作结果及影响员工工作结果的有关特性、行为、表现和素质特征所进行的考量评估的过程。当前企业常用的绩效考核方法有:

行为锚定等级评价法:是一种将同一职务工作可能发生的各种典型行为进行评分度量,建立一个锚定评分表,以此为依据,对员工工作中的实际行为进行测评级分的考评办法。

目标管理法:企业确定组织目标后,对其进行有效分解,转变成各个部门以及各个人的分目标,管理者根据分目标的完成情况对下级进行考核、评价的方法。

360度绩效评估法:是指由员工自己、上司、直接部属、同仁同事甚至顾客等全方位的各个角度来了解个人绩效的一种方法。

平衡计分法:就是将企业战略目标逐层分解转化为各种具体的相互平衡的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并对这些指标的实现状况进行不同时段的考核。

以上员工绩效考核的方法,一般情况通过绩效指标的设置,将企业发展的任务目标进行层层分解,得到有效落实;通过绩效标准的设定,可以明确岗位职责和工作要求;通过绩效面谈,可以使员工不断总结经验,明晰自身不足,深化对岗位职责的理解和认识,不断改进工作方式方法,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通过绩效考核可以使员工在工作中实际感受到自己的发展进步,看到自己的成绩,不断地激发工作积极性,从而推动企业整体不断发展前进。

但是目前,员工绩效考核存在一种误区,部分员工认为绩效考核只是对工作的检查和检验,是对工作失误的惩罚手段,对绩效考核产生抵触情绪,不愿考核。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沟通不够充分。管理者没有将企业的宗旨、企业愿景等企业理念向员工进行充分的解释和宣传,员工的个人职业生涯发展没有融入到企业发展中,员工在本企业工作仅仅是获取生活收入的一种手段,缺乏对企业的认同感,与企业共同发展进步的信念缺失,认为企业进行员工绩效考核只是对工作失误的惩罚,不愿参与考核。

二是考核指标的设置不科学。考核指标设置与企业总体发展目标关联性不强,通过考核也未体现出岗位的价值,员工参与考核的积极性不高。

三是考核标准的单方面设定。考核标准只是由管理者单方面设定,员工被动接受考核。标准设定过低,造成工作惰性,考核意义不大;标准设定过高,造成对考核的抵触。

四是考用存在脱节现象。虽然通过考核后,对那些存在比较严重的问题的员工进行了诫勉或处理, 但力度不够大;而对那些考核实绩不错、群众公认的员工,提拔任用或奖励的力度也不够。并且在考核工作结束后,管理部门由于人手少,工作任务重,没有对考核结果进行认真的分析总结,而是把考核结果束之高阁,因此在加强对员工教育培训、实施奖惩方面,没有与考核结果挂上钩,不能真正发挥出考核结果的作用。

鉴于以上分析,如何发挥员工绩效考核的激励作用,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首先要转变观点。管理者要转变观点,员工考核不仅是管理手段,同时也是管理方法。通过考核进行总结经验,科学分析分析达不到绩效目标和工作中取得的成绩,充分认清自身不足,多方位对比分析后,合理制定改进的措施和努力的方向。同时通过对绩效的分析,也是管理者改进管理方式方法的有效渠道,管理者引导员工要转变观点,不要被动地应付完成绩效目标,而是把完成绩效目标的过程当作一种发现自我、改进自我、提升自我的方式和渠道,在不断完善自我职业能力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快乐,进行自我激励。

其次要建立互动的考核关系。组织进行员工绩效考核的根本目的,是要发挥全体员工的才能,共同完成企业的总体目标,并不断推进企业的发展和进步。对于企业的长期发展战略和近期工作目标,不仅管理者要明确,员工也要知晓。管理者和员工共同研究指标的设置和考核标准。这样有利于管理者分解任务,员工明确工作方向和目标要求,上下形成一致的努力方向。管理者不是等绩效期间结束后才对员工的绩效进行检查和检验,而是在绩效目标实现过程中关注员工工作完成情况,及时纠正工作偏差,调整绩效标准;员工也不是单纯被动的等待管理者的考核,而是根据确定的绩效标准进行自我改进,以达到完成企业共同目标的目的。

第三要科学设置考核指标和考核标准,建立动态的调整机制。考核指标的设置要与企业的总目标一致,将企业目标有效分解,同时体现员工对企业的价值和贡献。考核标准根据任务目标的情况合理确定标准,并为员工发展留有余地,使员工经过努力可以达到标准。同时考核指标和考核标准应为动态的,可以调整的。根据企业发展方向的转变,考核指标的设置应做相应的调整。考核标准也要根据员工实际绩效完成情况做出调整,始终引导员工以积极的态度完成绩效目标。

转正考核工作总结范文第3篇

资料与方法

2006年11月~2008年11月收集127例涂阳病人,223例涂阴病人,来源于项目期间结防所病人登记本、管理卡、月报表、季报表、年报表、网报、病案、督导回访资料、反馈信息等相关资料。

病人的发现方法、化疗方案、治疗管理和疗效考核均按项目手册[1]规定和涂阴肺结核病人免费治疗管理指南执行[2]。制定实施严格的涂阳,涂阴免费病人管理措施,建立健全三级防痨网的管理模式,全县共19个乡镇,村卫生所111所,各乡镇配备有1名防痨医生,各村配有村医,对发现涂阳病人进行全程免费督导管理,涂阴病人免费进行强化期督导管理,真正做到发现1例,治疗1例,治愈1例。

结 果

初、复治涂阳构成比:127例涂阳病例中,初治涂阳110例(86.6%);复治涂阳17例(13.3%),涂阴223例(87.8%)。

总体规则治疗率:127例涂阳病人中规则治疗病人的120例,总体规则治疗率94.5%;17例复治涂阳病人规则治疗病人15例,总体规则治疗率88.2%;223例涂阴病人中规则治疗病人为188例,总体规则治疗率84.3%。

2、3个月未痰菌转阴率:110例初治涂阳病人经强化期治疗后,2个月未阴转105例阴转阳率95.4%;3个月未阴转106例,阴转率96.4%;复治涂阳17例,2个月阴转16例,阴转率94.1%;3个月阴转16例阴转率94.1%。

对于新发的涂阳病人进行全程督导,对涂阴免费病人进行强化期督导,这期间共落实管理肺结核病人350例,初复治病人治愈率较高,初治涂阳病人110例,治愈104例,平均治愈率95%,死亡4例,死亡率3.6%,拒治1例,拒治率3.6%;复治涂阳17例,治愈16例,平均治愈率94.1%,死亡1例,死亡率5.8%;失败1例,失败率5.8%。涂阴223例,完成治疗203例,完成治疗率91%,未完成治疗20例(8.9%)。

讨 论

县卫生局为了提高肺结核病人的治疗管理质量,与县、乡、村分别制定了肺结核病人管理工作考核标准,并与各乡镇鉴定了结核病管理项目责任书,并把肺结核病人管理纳入到每年工作考核的重要内容之一。县疾控中心对乡卫生院、乡卫生院对乡村医生每月定期进行例会制度,并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实施层层监督、考核和评价,使项目工作有章可循。市结防所医师同病人所在乡、村防痨医生4 方共同鉴定合同书,明确各方责任保证了肺结核病人化疗工作顺利开展。及时落实乡村的督导管理费。以提高防痨医生的积极性,真正做到发现1例治疗1例,治愈1例。

对于活动性涂阴免费病人,诊断由卫生局确定的中级以上的技术小组三方诊断:医院内科、放射科、结防所(痰检室)。尽量避免漏诊、误诊,在督导中执行强化期督导,在督导过程中,发现部分病人身体好转症状减轻,就自行停药,总体规则服药率较差,要求督导员对于此类病人在继续期加强督导,可以采用全程督导。避免耐药的产生,积极切断将来的传染源。

通过实施以上具体措施,使肺结核病人管理质量逐步提高,使涂阳、涂阴活动性肺结核病人能够坚持完成全疗程用药。初治比例逐步上升,复治比例逐步下降,阴转率逐步提高,总体规则治疗率上升,初、复治愈率均达到并超过结控项目政策85%的要求,涂阴病人治疗完成率逐渐上升,为我县今后的结核病控制工作打了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 卫生部结核病控制项目办公室.世界银行贷款中国结核病控制项目工作手册.

转正考核工作总结范文第4篇

目前,我国国有企业通过一系列的改革,已经逐步在企业结构、所有权管理模式及经营方式等方面实现了转型。国有企业实现股份制改造,转变成国有控股企业,经营权与所有权分离,这样就能避免管理的混乱,也能提高企业的效率,进一步提升企业的竞争力。[1]

然而,在国有企业经历转型的时候,与企业员工息息相关的绩效考核也必须发生改变。原有的绩效考核体系已经无法满足新型国企的需求,绩效考核体系的改进也是势在必行。目前,大多数国企已经致力于绩效考核体系的改进,然后,在考核体系实施的过程中不免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分析现有的国企绩效考核体系,找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并对此进行改进已经是国企面临的重要问题。无法很好的做到绩效体制改革,就会降低员工工作积极性,也会使企业的管理出现混乱,产生权责不清、多干少干一个样、资源分配不合理等各种问题。因此,转型背景下,国有企业绩效考核的改进显得尤为重要。

1 转型背景下国有企业绩效考核存在的问题

1.1 国企员工抵触绩效考核 众所周知,转型前的国企采取的是平均分配的思想,也就是所谓的做多做少一个样,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国企员工已经适应了这种分配方式,因此,在企业推出新的绩效考核制度后往往会受到员工的强烈抵抗。受吃公家饭,衣食无忧,工作压力小的原始思想影响,国企员工往往对绩效考核工作没有科学和正确的认识,甚至有不少偷懒惯了的人会认为推出新的绩效考核制度是在砸他们的饭碗,就是国企开展裁员工作的一种形式,因此,它们的抵触情绪不言而喻。再者,国企中一部分领导为了和下属保持关系,出于保护下属的心理,也不愿意去执行新的绩效考核制度。[2]因此,就导致了考核制度根本就无法正常有序的开展,国有企业绩效考核体系的改革永远只是停留在表面。

1.2 绩效考核制度不合理 首先,据有关调查显示,目前我国大部分的国有企业绩效考核制度还相对比较落后,基本上还停留在九十年代初的水平。[3]国有企业的绩效考核制度还是以经营责任制为基础进行的,在这种制度下,员工的工作成效与其薪酬、地位没有直接的联系。也就是说,国企还停留在论资排辈的阶段,只有你混够了年头,薪酬、职位也都会跟着上涨。因此,目前国企的员工工作积极性、工作效率都不高,这也就直接导致了国企的竞争力不能得到很好的发挥。

再者,许多的国企绩效考核的内容不够全面,存在着以偏概全的现象。任职期限与任期责任制为其考核的主要依据,采取的还是只要在任期内不犯错就能得到提升的制度。这也就导致了一些有能力的青年没法得到很好的成长,国企的生力军发挥的作用有限。另外,在部门考核上采取的是统一的考核制度,忽略了各部门之间存在的差异,并没有分部门来设置考核体系,这也就导致了国企绩效考核没法保证其公正性与针对性。定性的考核指标过多,使得在考核过程中主观意愿占了很大比重,使得下属的考核成绩好坏直接由上级领导决定,这也导致了绩效考核有失公平公正。

最后,在绩效考核周期上,我国国有企业绩效考核制度也存在着不合理性。不同的考核指标应该有不同的考核周期。例如,任务绩效类型的指标就适合采用较短的考核周期,任务的效果产出时间较短,考核应该及时有效地进行。而另外一些需要长时间观察才能做出评审的指标则需采用较长的考核周期,在这段考核周期内观察被考核人员的情况,并最终做出综合评定。没法很好的、有针对性的制定考核周期,就没法帮助员工及时改进工作,也就错失了最佳的改进机会。考核的目的也就没法得到的体现,导致出现为了考核而考核的局面。

2 国企绩效考核改进策略

针对上述国有企业绩效考核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应该充分学习优秀的绩效管理理念,根据企业自身的情况,设置合理的绩效考核制度。

2.1 营造良好的改革氛围 前面提到,国企很多员工对于使用新的绩效考核制度存在着很多不理解,因此,在开展新的绩效考核制度之前应该对员工进行系统的培训,使之充分认识到新的绩效考核制度带来的好处。绩效考核体系的改革能够提升全体员工的素质,能够让企业获得更多的竞争力。绩效考核不是为裁员而做准备,而是为了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从而提升企业的整体效益。只有让国企员工正确看待绩效体制改革,才能为绩效体制改革工作的开展创造一个良好的氛围。

2.2 建立公平合理的绩效考核制度 针对绩效考核制度落后的问题,需要编写详细的岗位说明书,设立新的薪酬体系,打破原有的传统观念。[4]详细的岗位说明能够使得岗位职责更加的明确,新的薪酬体系的构建能够改进原有薪酬体系中的不足,使得薪酬直接与员工的工作表现挂钩,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在设计薪酬体系的前提下,还需进一步完善考核的内容。减少定性的考核指标,增加定量的考核指标,减少主观判断,提升绩效考核的公平性。目前,比较流行的是采用层次管理将考核体系分为整体、部门、员工三个层次,三者之间紧密结合,息息相关。员工绩效是基础、部门绩效为第二层、整体绩效为最终绩效。通过将三者有机地结合,可以从不同的层面对员工、部门以及企业整体的绩效进行考核,增加的考核的全面性与合理性。

转正考核工作总结范文第5篇

一、作法

几年来,全省各农牧场按照各自的产业优势,行业特点和管理模式,在推行责任会计方面逐步摸索出一套较为完整的作法,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点:

(一)确定责任实体实行原则性、实践性相结合。

1.原则性主要是指:

(1) 能促进企业内部层层关心"总体效益",层层承担经济责任。

(2) 有利于改革企业的经营机制,给予责任单位一定的管理自主权。

(3) 有利于将市场经济的概念引进企业,有正确的责任行为、准则、规范。

2.实践性主要是指:

(1)被确定的责任实体,必须能够"相对独立"的承担一定的经济责任,拥有一定的管理控制权。

(2)确定的责任实体,必须能够创造规定要求的经济效益和业绩,做到能核算、能考核能操作。

根据上述要求,各农牧场在推行责任会计过程中,实行了"逐级承包"、"层次核算"。逐级承包是指:总场把直属工厂或分场确定为责任实体,直属工厂或分场再把所属的车间、或工副业单位定为责任实体,层层承担经济责任。层次核算是指:农牧业实行家庭联产承包以后,没有搞逐级(总场、分场、生产队、家庭农场)责任核算,而是把责任核算有重点的落实在确有核算任务的场属工厂和分场属工副业。这样不仅不影响总场和分场财务汇总,且有利于总场、分场两级财务部门制定政策,调查研究,加强对责任实体的管理,控制和监督。

(二)合理划分经营权,实行集权、分权相结合。

权力是履行责任的条件和保证。在逐级承包,层次核算中,应体现集中统一领导下的"分权制"。各场根据企业法的规定和农场实际,对场级和责任实体的经营权限,大体做了如下划分:

1.场级(含分场)的经营权。凡是涉及企业总体和宏观调控的权力,仍应集中, 如制定企业总体规划和责任目标的计划;制定工资调整和资金分配方案;决定企业行政机构的设置;提请任免副厂级和中层以上领导干部;以及审定计划价格、核定资金、费用定额,控制产品质量,审核财务决算等。

2.责任实体的权力。凡是不触及企业总体和有利于微观搞活的权力, 可以下放到责任实体,如:责任实体在完成上级下达任务的前提下,可承揽对外加工任务和开发社会需要的小商品;确定在总额内的职工岗位工资等级和奖金分配形式;确定内部专业人员的设置和生产组织形式;对职工给予记大功以下的奖励和开除厂籍以下的处分(实施中向场备案);调度使用企业核拨的固定资产和流动资金;确定对外加工小商品和劳务的价格;按照农场财会制度办理具体的财务结算业务等。

几年来,各场通过实行分级分权管理,对落实承包经营,推行责任核算起到了很好的保障作用。

(三)在核算经营成果上,实行两种目标相结合。

两种目标系指企业的"总体目标"和内部单位的"责任目标",实现结合的特点是:

1.首先企业会计(财务会计、责任会计)要搞好协调, 互相配合,通过预测、分析、选择、决策、制定出企业的"总体目标"。

2.企业的"总体目标"经场(厂)务会研究确定后, 按责任归属和管理层次分解下达,形成责任单位的责任目标。

3.责任会计对已下达的责任目标进行核算跟踪,实施过程控制,包括"定额控制"、"成本控制"、"质量控制"和"资金费用"控制。

4.定期对责任单位的工作实际与预定的目标相比较,并通过约束、调节、激励等手段,促使责任单位达到目标,进而保证企业总体目标的实现。

(四) 在核算总体上,实行两种管理相结合。

两种管理系指企业的"目标管理"和"基础管理",两种管理同步加强。

1."目标管理" 。是对企业的生产经营的全过程进行全面综合性管理,它以预定最优的最佳效果为目标,促使企业的各项管理都围绕的"目标值"的实现而统筹运动。

2."基础管理"。只有加强企业的基础管理,才能使目标管理有准确的数据来源。 为了实行目标管理,确保企业(各级)目标值的实现,应重视发挥企业会计事前预测、事中控制,事后调节的功能。同时还要跟上基础工作,包括加强计量、整顿原始记录、完善定额管理,修定计划价格、及健全与此相配套的制度、措施等。同时为了实施责任会计核算,企业财会部门应及时制定出分级核算方案,对各级核算的方法、内容、程序、凭证和结转手续,都做出具体规定,严格制定统计、计量、检测、验收、考核等制度,并把企业计划指标、目标成本指标、定额管理指标、经济责任制指标归纳成统一指标体系,综合下达,同时制定出奖惩考核办法,做到奖惩严明。

(五)在核算体制上,实行两种会计相结合。

两种会计,是指企业的财务会计和责任会计。实现结合的特点是:企业的财务会计核算和责任会计核算,是在企业同一厂长或总会计师领导下进行;是在企业同一财会部门进行或在同一财会部门监督指导下进行;是在逐步加强和完善厂部(部门)车间、班组同一核算系统中进行;使用的是同一原始凭证,记账凭证和账簿;使用的是同一结账时间、同一结转方向和同一结转程序。

(六)在核算技能上,实行多种方法相结合。

多种方法,通常包括量本利分析、厂内银行、目标成本、标准成本、质量成本等,其中,与责任会计结合最多的是"目标成本"和"厂内银行"。

1.责任会计与目标成本的结合。 为了加强对责任成本的控制,企业要首先制定出车间目标成本和产品目标成本。基本程序和作法是:

(1)首先要严格制定出产品在生产过程中所耗用各种材料,各种工时的计划单价(基础计划价格)。

(2)按"工序"和"部件"计算出产品生产中各种材料,各种工时的标准耗用量。

(3)按工时、材料的耗用量乘以计划价格,组成产品的"工序单价"和"部件单价"。

(4)各工序或部件定额单价相加之和, 组成产品的计划单价(注:各工序定额单价相加之和等于产品) 计划单价:各部件定额单价和总装工时费相加之和也等于产品的计划单价,也是产品的车间成本。

(5)产品的车间成本加上责任核算与财务核算的价格差异,即是产品的工厂成本(目标成本)。 制定产品的目标成本,是为了定期检查生产部门的绩效,实际成本比目标成本增加即为超支,比目标成本降低即为盈利(或节约)。

2.责任会计与内部银行的结合。为了加强对责任成本的控制,扭转到月末才知道经营结果的被动局面,一些企业把责任核算,事中控制的重点放在内部银行,并采取了以下步骤:

(1)制定标准成本。根据目标成本的分解指标,按产品的工艺步骤(责任单位), 单位产品工时,材料的耗用量,各种计划价格和有关单耗定额,首先核定出单位产品的"工序标准成本"作为核拔定额资金的依据。

(2)核拨定额资金。月初, 按照厂下达的产量计划和工序标准成本, 核定出各责任实体的月份"资金定额",通过内部银行划拨、控制,对非生产部门核定"限额费用",通过费用限额卡加以控制。

(3)控制产、耗进度。内部银行通过内部结算、划转,随时观察各责任实体定额资金的"耗费值"和"产出值",促其产耗平衡,争取资金增值(盈利或节约)。

(4)调整执行差异。 通过日清日结,如发现某责任实体消耗高、产出低,出现了责任预算的执行差异,内部银行要随时汇报,并通过领导迅速采取措施,调整差异,限期达到目标,并对超耗的资金进行罚款加息。

(5)做好上下勾通。每到月底(规定的对账日), 内部银行要及时与财会部门、责任实体核对财务,使三方账目(内部银行账、财会部门账、责任实体账)相关指标达到一致,而后,填制有关的责任报表。

通过上述控制,对各责任实体提高产量、质量,降低消耗、成本,节约费用、资金等,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七)在核算对象上,实行两种成本相结合。

所谓两种成本,系指内部单位的责任成本和各种产品的实际成本。实现结合的做法是:

1.填制双项凭证。即以同一原始凭证填制同一记账凭证,在同一记账凭证中, 既反映上级统一的会计科目和费用项目,又要反映经济业务的责任单位和责任指标。从而既满足上级按统一会计科目、费用项目的检查汇总,又要满足企业内部的"责任跟踪"和"业绩考核"。

2.进行双项记账。双项记账就是在相关账户中(如应付工资、制造费用), 分别汇集各项费用,使双项凭证所反映的内容如实按"责任单位"、"费用要素"同步记载。

3.开展分户核算。分户核算就是在"基本生产"一级账户下, 按各责任单位名称(也是产品的生产步骤)设置二级账户,按责任单位核算责任成本,并与车间核算员的成本明细账同增,同减,以便上下监督。

4.实行逐步结转。逐步结转即采用逐步分项结转法。 将第一步骤(第一工序车间)发生的半成品成本,按照成本项目,分项转入第二步骤(第二工序车间)的基本生产账户,依次下转,直至产品入库。以分别计算各车间的责任成本。

5.认真调整差异。逐步结转的责任成本, 到最后工序车间,便可计算出产品的车间成本。但为了计算产品的工厂成本,还需调整各项差异。这是因为:在责任成本核算中,为了消除各责任单位的不可控因素,车间领用的材料、燃料、自制半成品,以及耗用的水、电、气和机修工时等,都是按计划价格计算的。因此,在产品车间成本的基础上,再加减各项价格差异,进而核算出产品的工厂成本。

6.显示双项功能,每一计算期结束后,分别编制"财务会计报表"和"责任会计报表"以显示"财务核算"、"责任核算"两个功能,以满足上级的指标汇总和内部的业绩考核。

(八)在业绩考核上,实行两个文明结合。

各农牧场在对责任实体的业绩考核中,不仅考核产量、产值、增加值、质量、成本、利润、设备、资金等经济指标的完成情况,同时还要考核班子建设,企业形象、党群活动、民主管理、治安普法、职教培训、计划生育、财经纪律等执行情况。其目的是促使责任单位不仅完成预定的经济目标,同时还要增强社会效益和法治观念,从而做到两个文明一起抓,实现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双进取。

二、问题

当前,在推行责任会计中,有些单位违背推行责任会计的原理和原则,出现了一些不应出现的问题,归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 在划分责任实体中,搞假分立。

调查发现,有的资产负债率偏高的企业,不从改革着手,优化资本结构,盘活存量资产,强化内部管理,提高总体效益,反而搞"假分立",将企业划分成若干个独立自主,自负盈亏的法人,名曰:大船搁浅、小船放生;划小独立、切块经营;主辅分离、分段搞活;其目的是逃避企业债务。结果各二级单位各行其是,不能正确执行企业的经营方针,打乱了现在工业大生产中专业化、科学分工及协作精神,内部管理混乱,完不成厂下达的目标计划,削弱了大中型企业的活力,甚至原来效益尚好的企业,目前却造成停产或破产。

(二) 在分级行使权力中,侧重下放财权。

有的在分级行使权力过程中,不是合理划分经营权力,使企业经营者和内部责任者协调行使生产经营指挥权,而是侧重下放财权。 对企业内部责任实体实行分立(各立门户), 分账(财务分割、单独立账)、分户(各自到外部银行开户)经营,从而助长了各二级法人弄虚作假,攀比消费,乱开口子及其它不正之风,结果形成企业资金分散、沉淀,财务管理失控,国有资产流失,经济效益下降,甚至出现经营者连任"年年盈",经营者变更大窟窿。

(三)在制定分级目标中,不按规范办事

有的企业在制定分级目标中,不是模拟市场,优化方案,先制定总体目标,后分解责任指标,作到责任保指标,指标保目标。而是不搞科学测算,盲目地定指标、形成以包代管、以分代定,造成财务预算与责任预算的分离,总体目标与责任指标的脱节,甚至不签置内部合同、协议,年初宣布,年底翻车,使企业经营目标全部落空。

(四)实施责任核算,失去财务会计监督

有的企业在实施责任核算中,不执行与财务会计统一的会计科目和费用项目,记账规则和结转程序,违背有关开支范围、标准和计价方法,基础工作薄弱,没有严格的标准、定额、计量、检测、验收、考核等制度,没有统一的计划价格体系,缺少统一的原始记录的填写、签署、传递、汇集、稽核等制度,使责任核算失去了财务会计的监督。形成两种核算(财务核算、责任核算)各忙各的账、各出各的数,致使个别责任单位出现了应提未提、应摊未摊、应列未列、应转未转、直至其它方面潜亏。

(五) 有的在考核责任效果上,忽视精神文明建设。

在考核责任效果上,有的企业领导只注重产量、产值、成本、利润及相关经济指标的完成,甚至为完成经济指标,拼资源、拼设备。而不重视班子建设、党群活动、民主管理、治安普法、计划生育等精神文明指标,同时在兑现绩效奖惩上、重物质奖励、轻精神鼓励、更忽视企业精神,企业形象和社会效益,造成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双滑坡。

上述错误倾向,虽然发生在少数企业,但也不可忽视,应认真加以解决。

三、对策

为了使责任会计的"机制功能"得以充分发挥,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以下对策。

(一) 进行综合治理,强化领导责任。

推行责任会计出现的问题,责任首先在于领导。因此,应以多种方式,特别应以法制宣传、行政督导等手段,引起各级领导的重视。

1.增强法制观念。我们说,责任会计也是会计, 各级领导要增强会计法制观念,以身作则,严格守法、执法。要认真学习会计法规和会计知识,变外行为内行。要重视和支持各级会计人员依法行使职权,并在领导企业财会工作中,坚持做到不做假、不投机、不失控。如实反映责任状况和经营成果。

2.提高领导水平。针对部分企业领导对责任会计比较生疏的问题, 要以培训、帮扶、督导等手段,促其在健全、完善财务会计管理的基础上,学习、掌握、熟悉责任会计知识,并在划分责任实体、分解经营权力、制定总体目标、分解责任指标、实施责任跟踪、考核责任绩效等项目工作中,作出正确决策。作好财务会计与责任会计的结合,财务指标与责任指标的衔接。

3.加强综合治理。据了解,责任会计出现的问题和财务会计虚假密切相关,因此,要把纠正责任会计问题和财务会计打假结合起来,实行综合治理。会计管理工作(财务会计、责任会计)涉及面广、且情况复杂,实施综合治理单靠财政部门是不行的,要充分发挥企业主管、纪检、监察、审计、税务、银行等部门的作用,互相勾通,密切合作、齐抓共管、形成合力、共同治理。在治理过程中,如发现问题,要根据具体情节分析原因,采取措施,加以改进。

(二)实施"系统"管理,加强制度监控。

系统管理即从专业角度,推行"系统"责任会计,强化对企业,企业经营者和企业责任会计制度的监控,以补充财政部门仅以财务会计制度约束的不足。

系统责任会计是指:在各农牧场的行业或企业主管机关,推行责任会计,这属于初级的"社会责任会计",它是根据国家下达的经济目标,在一个农牧场范围内,按照"管理系统"确定责任会计层次,以企业为主体建立责任会计单位,依据责任归属,对经济活动进行决策、计划、控制、核算和考核的一种会计制度。

系统责任会计,可借助主管机关综合、协调、调度、激励、任免等行手段;可通过制定总体目标,分解责任指标、谋化经营政策、规范经营形式、明确经营纪律、控制工资总额,实施考核核算,加强专业督导,实施审计监督,兑现绩效奖惩等专业手段,强化对企业(经营者、责任者)的监控。同时指导、帮助、督导企业会计人员建立、完善责任会计制度, 把住责任关口,严格责任考核,规范责任核算。 作到既正确记录、评价经营者(责任者)的业绩,又及时制止纠正其不正当的财务行为和责任行为。从而形成社会责任会计,企业责任会计同时并存,相互制约、互相补充、共同发展的格局。

(三) 构造新型会计机制,严格程序管理。

为了更好地推行企业责任会计,企业应该建立"以决策会计为主导, 以财务会计为核心,以责任会计为重点,以内部银行为调控"的新型会计机制, 以突出发挥决策会计对财务会计、责任会计、内部银行会计全方位管理与监督的作用,建立、健全企业会计的自我约束机制。并严格实施以下工作程序:

1.根据企业的生产组织形式, 由决策会计(总会计师或财务厂长)统一谋划总体方案、制定总体目标、确定责任实体、划分经营权力。进而做好企业责任会计关键环节的把关定向。

2.由财务会计(一般由财务科长主持)根据企业总体目标, 编制财务预算和责任预算,把企业的目标值定量化、具体化、细分化。所编制的责任预算必须与财务预算紧密挂钩。

3.由责任会计(可由财务副科长代表),按照责任预算进行指标分解, 制定管理措施,核算方案及报表体系,实施对责任实体责、权、利、效的监督与考核。

4.由内部银行会计按责任归属,进行核算跟踪, 实施对责任实体成本、费用、资金的核算控制与监督,并通过日清日结,发现问题,立即汇报,及时处理。从而使"会计机制"一环紧扣一环地强化责任会计监控。

(四) 提高会计素质,把握工作要领。

要创造条件和机会,使会计人员提高素质,增强执法意识,提高业务技术水平和核算质量,尽快改变会计人员只忙于记账、算账、报账和只善于财务核算的传统习惯,从而步入参与管理、预测、决策和善于责任核算的新境界。

(五)要把推行、完善责任会计和学习邯钢经验结合起来。

要学习邯钢关于企业管理的核心是财务管理,财务管理的核心是资金成本管理,资金成本管理的核心是内部责任管理的经验。大力推行模拟市场,成本否决,狠抓突出"效"字定目标,落实"责"字搞分解,划分"权"字保运转,注重"质"字提品级,深化"改"字激活力,对准"实"字搞核算,把握"严"字来考核等工作要领,真正作到企业重担众人挑,人人肩上有指标,完成指标保目标。促使企业以最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消耗,取得最大的经济效果。

(六)实施审计检查,严格责任约束

年终,企业主管部门要协调财政、审计等等部门, 在对企业进行年度决策审计的同时,延伸进行"责任效益"检查。其重点是:

1.查实施方案。即查企业年初制定的内部经济责任制实施方案, 在实际工作中是否得以落实;责、权、利、效的划分、监控是否规范; 财务预算与责任预算是否衔接; 对下分解的责任指标是否签署了合同协议。

2.查制度落实。即查企业是否制定、执行了严格的责任会计制度; 其会计科目、费用项目、记账规则、结转程序、开支范围、开支标准、计价方法等是否符合有关规定;应交纳的利、费是否及时上缴。

3.查指标衔接。 各责任实体的资产、负债、权益分项指标相加之和(抵销内部往来)是否与企业总体资产负债表分项指标相一致;累计各责任实体的生产经营成果(收入、收益抵减成本、费用和厂部支出)是否与企业总体的经营成果相吻合;企业的财会报表和责任报表是否能综合反映企业总体和责任实体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