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学生会竞选工作思路

学生会竞选工作思路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学生会竞选工作思路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学生会竞选工作思路

学生会竞选工作思路范文第1篇

公选竞聘思路:“两先两后”

实施人事制度改革工作,首先要解决的是思想、思维和思路的问题。原有的思想观念不转变,改革认识就不可能提高;传统的思维模式不破除,改革思路就不可能拓展。对此,水电厂一方面强化舆论造势和政策宣传,逐步提高了人们对公选竞聘干部的认识,增强对聘用制改革的信心;一方面本着循序渐进、先易后难、分步实施、逐步到位的方针,坚持民主公开原则,充分相信和依靠群众,在探索中实践,在实践中总结,不断形成了适合水电厂自身特点的公选竞聘思路。

先试点,后推进。2003年2月以西峰水电作业区机关2名干部竞聘为试点,以试点探路,积累经验。从2003年6月开始全面推广,对安塞综合大队、靖边燃气发电厂等7个基层单位机关41名干部进行了公开竞聘。公选竞聘从试点探索转移到了全面推开阶段。

按照“先入轨建立机制、后完善配套政策”的思路,及时纠正竞聘中的一些不完善的地方。针对竞聘中有部分干部从干部岗位落聘,他们制定了《水电厂落聘人员管理暂行办法》,对落聘人员从岗位安置、工资待遇等方面进行落实,要求各基层单位对落聘人员耐心做好思想疏导工作,多关心、爱护他们。同时,因人制宜,既中肯地指出其存在的缺点和不足,也实事求是地指出其优点和潜能,教育引导他们以积极的心态在新的岗位上建功立业。

公开竞聘运作:“三严三统”

在坚持基本政策统一的前提下,在公选竞聘运作上做到对不同类型单位、岗位区别对待,严把舆论导向,严把方案制定,严把竞聘过程,严把竞聘环节,因地制宜,逐步形成了有计划、有特色、有力度的竞聘模式。

严把舆论导向,把政策宣传与观念转变统一起来。针对职工群众对公选竞聘的种种顾虑,充分发挥会议、电视台、广播电台、计算机网络等媒体的宣传功效,注重舆论造势,对公选竞聘进行了大张旗鼓的宣传,解答疑难问题,不断提高了广大群众对公选竞聘的认识。企业上下形成了“以改革求出路,以改革求发展”的舆论氛围,为公选竞聘的顺利推进奠定了较好的思想基础。

严把方案制定,把领导决心与职工意愿统一起来。在制定改革方案时坚持走群众路线,充分相信和依靠群众,充分听取职工群众意见。制定出竞聘草案后,充分征求厂党政工技术负责人的意见,确保竞聘实施方案符合基层单位的实际。

严把主要环节,把公开竞聘与有效监督统一起来。实施阳光操作,厂纪检监察科、工会全过程实施监督,把好公告、竞聘报名、资格审查、演讲竞聘、民主测评、差额票决、岗位试用、考核聘任“八个关口”。用好的作风选人,选作风好的人,保证从源头上防止和治理选人用人上的不正之风。

公选竞聘过程:“两破两立”

打破身份管理,确立岗位管理。岗位管理是人事制度改革的基础,也是公开竞聘上岗的基础。公开竞聘根据基层单位的发展需要,科学设置岗位,打破工干界限,允许高职低聘或低职高聘,按岗定责,按岗定薪。

打破传统任命,确立竞争上岗。面对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需要,要求干部管理工作的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必须与市场经济“接轨”,打破传统选人用人方式,实现由组织配置向市场配置的转变,大量人才脱颖而出。从2003年2月至目前,水电厂共组织了8次公选竞聘,对9个基层单位、4个机关科室、129名干部(2名副处、18名副科级干部)进行了公开竞聘。如水电厂靖边燃气发电厂原生产办主任郭正春同志,1990年从长庆石油技校毕业到水电厂工作以来,立足本职岗位,刻苦钻研专业技术,荣获勘探局“技术状元”、水电厂“十佳杰出青年”、“技术能手”等荣誉,2004年9月竞聘到靖边燃气发电厂副厂长岗位。

公开竞聘成效:“四变四新”

思想观念变,精神面貌新。干部职工从过去的“要我学,要”转变为“我要学,我要干”,危机感、紧迫感、工作责任心和事业心增强,学习和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明显提高,精神面貌和工作面貌发生了新的变化。

管理模式变,用人机制新。以岗位管理为基础的聘用制度的建立,以及公开竞聘、双向选择机制的确立,改变了传统的人事管理模式,干部由“国家人”变为“合同人”,工作和职务的终身制被破除,不断竞争和持续激励作用的用人机制初步建立。版权所有

学生会竞选工作思路范文第2篇

[关键词]创新精神;学科竞赛;实践能力;独立院校

[中图分类号] G6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6)11-0064-03

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是面向大学生的群众性科技活动,而且是一项需要参赛选手在规定时间内制作出实物的竞赛。北京邮电大学世纪学院自建院以来,组织学院学生参加了四届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2009年、2011年、2013年、2015年)、四届北京市电子设计竞赛(2008年、2010年、2012年、2014年),共有49队参赛,其中有23支队伍曾分获北京赛区一、二、三等奖,26支队伍获成功参赛奖,学院还获得了北京市赛区优秀组织奖,在北京市独立院校中名列前茅。回首八年的参赛之路,很多不足之处需要我们思考,很多经验也要进一步总结和探讨。

一、电子设计竞赛的特点

(一)内容多、知识广、要求高

电子设计大赛与课程优化、课程内容改革紧密结合,竞赛内容不仅包含理论方案设计,还包括实际制作与作品调试两部分。完善理论方案设计时需要涉及多学科知识,而实际制作与作品调试部分对学生的要求则更高:在4天(北京赛为1天)的竞赛时间里,参赛学生需要将前期理论设计方案的内容转化成能够实际操作的作品。从竞赛内容的角度来看,电子设计就是考查学生是否具备综合运用日常所学得的理论知识,并顺利将其转为实际可用作品的能力,这不但要求学生要深入理解理论知识,知道知识怎么用、怎么恰当用、怎么更好用,还要求学生在制作实际电子工艺作品时,要踏实耐心、有条不紊。

最终的竞赛成绩由三方面评定,分别是理论部分、实践部分以及发挥部分,成绩总分为100分,理论部分和实践部分各半,附加分数最高为50分,根据作品发挥部分情况进行评定。理论部分主要从设计思路是否清晰,所应用的理论知识是否准确无误,参赛作品是否有新技术的应用,方案验证是否严密,设计报告、测试报告及总结报告是否完整几个方面进行评分;实践部分则依照参赛团队是否按设计要求制作出样机,工艺要求是否完美、结构是否合理、是否有完整的调试改进报告几点来进行评分;发挥部分为附加部分,该部分得分为附加分,即在完成基本要求后进行扩展。发挥部分的设定可以充分调动参赛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由于难度大、时间紧,发挥部分并不易得分。从成绩评定的角度来看,该竞赛对参赛队员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既要从不同的院系和专业中选拔具备相应能力的学生,又要让每个参赛学生在备赛的过程中熟悉相关学科的知识、掌握相关技术,从而确保参赛团队在完成理论部分和实践部分的基本要求后,尽量完善作品,争取更多附加分。[1]

(二)时间短、工作量大、竞争激烈

根据竞赛内容特点,参赛学生的专业主要有电子信息类专业、电气及自动化专业和一般工程专业。按电子设计竞赛组委会的规定,竞赛必须在4天(北京赛为1天)内完成方案设计、电路制作、软件编程和设计报告(北京赛不用)各项工作。这就要求参赛学生必须熟练掌握电子技术和计算机等课程的基本知识、基本电路、基本分析和设计方法,而且对指标、误差、系统等工程概念非常熟悉,还要求学生有很强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熟练使用仪器、仪表及迅速判断故障和调试电路的能力。[2]参赛团队不仅需要在短时间内完成大量的工作,同时还要和来自北京赛区30多所高校派出的约500多支队伍进行比拼,竞争极其激烈,不可掉以轻心。

二、电子设计竞赛的筹备和组织

学生是电子设计竞赛的主要参与者,一直采用固定的选拔方法以及不变的培养方式不再适用于新时代的学生,整体素质的变化决定了参赛学生的选拔和培养过程的动态化和更替化。结合八年的参赛经验,竞赛的筹备和组织工作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一)组织和动员阶段

电子设计竞赛得以顺利开展,组织和动员阶段的工作至关重要。学院应成立教师竞赛指导小组,组织学生工作教师积极宣传及通过微信公众平台宣传,采取教师推荐以及学生自愿报名两种方式。不过,需要注意的是,第一次参与竞赛的学生热情虽高,但他们对比赛的性质、内容、规则以及必备知识等方面都还有所欠缺,因此在报名结束后,要由教师竞赛指导小组统一对报名参赛的学生进行系统性的宣讲和培训,并在培训结束后安排理论考试,并通过本次考试完成第一轮选拔工作。

竞赛的组织和宣传将竞赛精神普及到学生中,让更多学生意识到自己所学究竟如何应用,知道所学专业知识的实际意义,不仅如此,竞赛精神的普及能进一步改善学院学风,并对学院原本枯燥的理论课堂教学起到改进作用,让更多学生逐渐理解并喜欢自己选择的专业。

(二)面试及实践能力测试阶段

第一轮的选拔工作主要以理论考试的方式进行,从而选拔出理论基础较好的学生,但是电子设计竞赛对参赛学生的综合素质有极高的要求,基于此,我们在第二轮的选拔中选择面试的方式来考查参赛学生的综合素质。[3]面试问题由竞赛指导小组来确定,主要围绕学生特点,以语言表达能力、是非的判断能力以及心理承受能力为考查方向。

通过第二轮选拔的学生还必须通过最后一轮选拔,也是最重要的一轮,即实践能力测试。本轮测试主要以考查学生对电路的设计与焊接能力、电路的调试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目的。设置本轮测试,一方面是帮助竞赛指导小组确定适合参赛的队员,一方面也给报名参赛的学生一个提前感受竞赛的机会,帮助他们审视自身能力。我们认为,只有通过上述三轮测试的学生才具备成为正式队员的基础条件。

(三)基本技能练习阶段

经过前三轮的选拔,入选学生的数量少但质量精,因此在接下来的训练环节中,将针对学生现有的知识掌握情况进行基本技能练习(电路焊接、基础电路的设计、应用电路仿真软件进行仿真、编写基础单片机程序等),同时学生可根据自身特长,选择合适的队友进行组队。

(四)集中培训阶段

集训的时间一般会安排在暑假,但也会根据正式比赛时间进行调整,集训内容基本为历年竞赛试题。参赛团队经过集训后就会逐渐确定自己团队的队长,队长是整个团队的核心,决定着团队的设计方向和整体规划。参赛学生在集训中可以加深对专业知识的理解,也能加强对理论知识的应用,更重要的是通过这段时间的磨合,团队协作能力有了很大提升,这种长时间的集训学习是参赛团队学生大学四年中不可多得的锻炼经历。

(五)临战准备阶段

赛前主要进行临战前的准备工作。在临战准备期间,学院领导深入到学生中进行赛前动员,为参赛学生鼓劲打气。而竞赛指导小组会要求参赛团队汇总各类资料并和其他团队进行资源共享。需要注意的是,比赛期间所使用的电子元器件需要自己准备,为避免出现准备不足的情况,指导小组也会要求各团队在这个阶段准备充足的电子元器件。除此之外,指导小组将为所有参赛团队准备参赛实验室,其中配备参赛所需的各种仪器设备,如打印机、电源、示波器、信号发生器等。

最后根据电子设计竞赛的要求,竞赛指导小组给各参赛团队进行具体分工:一人负责程序设计;一人负责硬件设计、制作与调试;一人负责绘制电路图和书写理论报告,并制订“先保基本,再求发挥”的战术要求。各参赛团队可以根据指导小组的建议结合团队实际情况进行合理安排,力求在场上发挥到最好。

(六)竞赛阶段

正式比赛期间,参赛团队在电子设计竞赛委员会的要求下接受半封闭管理,监督竞赛也指定专人进行,带队教师在比赛期间不可以对参赛团队进行竞赛指导。各参赛团队根据竞赛要求和赛前集训学习到的经验,进行选题并尽快设计正确的实现方案。在这个过程中,整个团队要明确分工,稳扎稳打,有条不紊,互相鼓励,不要因为一时的困惑而气馁。参赛团队需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设计构思、方案论证、绘制电路、选择器件、实际制作、测试调整、改进性能、写出测试报告等系列工作,并争取在满足试题规定的内容后思考是否可以进一步优化团队方案,并进行可行性实施,这样一来团队除抓住基本得分外,还可以在发挥部分得分。前面已经提到过,电子设计竞赛时间短、任务重,所以比赛期间学生都尽量不出实验室,而且基本上每天仅有四到五个小时的休息时间,即便如此,最后一天他们依旧会通宵苦战,所以比赛期间团队协作至关重要。

(七)测试答辩阶段

准备测试和正式测试答辩是测试答辩阶段的两个组成部分。竞赛要求参赛团队不仅会理论设计、实践焊接,更要求团队制作的作品在实际中能够可靠运行,并且具有更高的性能指标,同时要求参赛团队掌握适合本队所选题目的全套测试方法。

(八)总结阶段

在全国电子设计竞赛北京赛区的结果公示后的时间里,学院竞赛领导小组需尽快根据取得的成绩进行竞赛总结,整理竞赛成果,记录竞赛体会并讨论下一届竞赛筹备与培训的改进方向。

三、独立学院在学科竞赛方面的问题

独立学院目前在开展学科竞赛中遇到的主要问题有:

(一)训练经费不足

我们认为,如果学院仅将学科竞赛视为学生的课外科技活动,会直接导致学校经费投入的不足。然而,在独立学院中开展学科竞赛是证明学生培养质量的一种有效途径,如果学生通过培训不断获得较好的电子设计竞赛成绩,这可以成为考量独立学院学生培养质量的依据。另外,据我院的最终考研数据分析,假如学生曾在大学期间参加过电子设计竞赛,那么其不论是在备考时的坚韧毅力,还是最终的考研成绩都会强于未参加过竞赛的学生,而且拥有出众的实践动手能力会更容易获得导师的青睐。[4]

(二)训练系统性不强

电子设计竞赛开展的时间在独立学院中并不长,有科研经历的教师数量也并不多,因此学院的技术积累不强,对团队的综合训练也存在系统性不强、涉及面不广的问题。若想提高电子设计竞赛的质量和竞争力,需要由有经验的教师牵头,坚持开展持续性的电子设计竞赛,不断积累参赛经验,不断改进培训方案,增强综合训练的系统性,扩展综合训练的涉及面,不断积累,不断创新,保证独立学院在电子设计竞赛上不是昙花一现。[5]

四、结语

北京邮电大学世纪学院的电子设计竞赛综合实力并不输北京市其他独立院校,这和学校领导对电子设计竞赛等实践环节的极大重视和支持是分不开的。在领导的重视和支持下,竞赛指导小组和参赛学生共同努力,在过去的八年中,参赛学生不但在电子设计竞赛中取得了不错的成绩,还得到了很好的培养和锻炼,同时为学风建设打下夯实基础。不过,在电子设计竞赛的征程中,独立学院起点低,参与时间不长,相比于其他高校仍有相当大的差距,在未来的参赛路上仍需把握好形势,坚持不懈地开展电子设计竞赛的组织和管理工作。长此以往,独立学院必会在电子设计竞赛领域取得更好的成绩。

[ 参 考 文 献 ]

[1] 高吉祥主编.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培训系列教程――基本技能训练与单元电路设计[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7:2-5.

[2] 向夕品,别其璋.试析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4).

[3] 黎建辉,刘超良.高校学科竞赛的管理与运行机制探讨[J].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10(5):119-121.

学生会竞选工作思路范文第3篇

为了新一年中,学习生活上工作的正常展开,xxxx学生会于2020年9月5日上午10时在xxxxx举行了换届活动,出席人员有学生会负责人代表xx

本次参与竞选的候选人有原来各部门的干事及部分同样热爱学生会工作的同学。按照改xxx的顺序,各部门的竞选人依次上台进行3分钟自我介绍、对学生会的认识以及对竞选职务的认识和工作思路,他们从自身观点,亦或是对于学生会工作的改进勾画了一幅幅学生会的未来蓝图。面对几位评委的提问,竞选者们都积极思考,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提出自己的观念和答案。让人对新一届学生会的未来充满了期待!

此次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学生会的换届成功举行,不仅仅为学生会注入了新鲜的思想和活力更是调动了新成员的工作热情。由衷希望新的一届学生会成员作为新时代的后浪能执着于让学生会越来越好的理想,越来越好的为学生服务,成为一个党委领导,团委指导,服务于学生的优秀学生组织!

学生会竞选工作思路范文第4篇

【关键词】 电子设计大赛 实践课 教学改革

近年来,我们电气工程系为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增强教学效果,进行了一系列的教学体系改革,尤其是在实践教学方面。电子设计竞赛就是我们配合教学改革进行的一种尝试。自2006年起,每届的院级电子设计竞赛由我们电气工程系面向全院倡导并组织。竞赛活动规定在一个月的时间内,学生自愿报名并选取老师给定题目。题目可以归纳为五类:电源类、信号源类、无线电类、仪器类、数据采集与控制类等。其特点是:实用性强、综合性强、技术水平发挥余地大,并且尽量涉及电气、电子类专业课,如低频电路、高频电路、数字电路、单片机、PLC等。学生根据实际情况可以单独完成,也可以共同完成一个题目。在院级电子设计竞赛的基础上,我们组织学生参加省级、国家级的竞赛,通过多次的竞赛,我们发现学生的内在潜力和创造力远远超出了老师的想象,虽然有一些缺撼,但效果非常不错,不仅锻炼了学生们针对实际问题进行电子设计制作的能力,而且在选用新器件及创新能力与合作精神等方面也得到了全面提高,同时对电类专业的实践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的改革起到了促进作用。

1 电子设计竞赛促进了课程体系改革

从参赛学生的情况看,参加竞赛的大多数已系统完成电气、电子类专业基础理论课和实践课的学习,并学习了一部分单片机和大规模可编程逻辑器件应用的知识,有一定的理论知识基础和动手能力。但是,由于所学各门课比较独立,学生们普遍缺乏面对实际工程问题设计制作较大规模应用电路的工作经验。因此,我系对电子类实践课程的教学体系进行了改革,将低频、高频、数字电路及电工等四门课的实践课进行整合,开设了“电子实践技能训练、电子制作”等课程。教学内容以设计性实践为主,元器件发给学生,实训室开放,学生自己确定设计题目,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电路参数计算、安装及调试等项内容。又受电子设计竞赛的启发,我们在课程的实际设计制作环节中,仿照竞赛的要求将学生分组,从较简单的应用电路开始,要求每组学生完成数个难度递增的实践电路设计、制作与调试,并写出详细的总结报告。

2 电子设计竞赛推动了教学内容改革

在训练和竞赛过程中,我们广泛地了解、使用新技术、新器件,更清楚地认识到当前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对我们实践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要培养跨世纪的科技人才,必须不断改进教学内容。因此,我们编写了新的校本实践教材。在新教材中,舍弃了过时陈旧的内容,如模拟电路中过多的分立元件电路实践,数字电路中过多的小规模集成电路实践;引入新的内容,如集成运放的各种应用,EPLD和FPGA的应用等;增加了电子线路软件仿真的内容。使硬件软件相结合,丰富了实践手段。新校本教材建立了如下三种实践教学模式。

2.1 基础性实践环节。教学内容为基本电子器件的应用性实践,电路由学生自行安装与测试,旨在培养学生用常用电子器件组成基本应用电路的安装与侧试能力。

2.2 设计性实践环节。教学内容为低频、高频、数字电路中各单元电路的设计及小系统设计。采用积木式、模块化结构,将设计的单元电路组合成小系统电路,完成应用电路系统的设计。采用CAI课件,适当压缩理论课学时,增加实践教学学时,以中、大规模器件为主,引入EDA。目的是培养学生进行低频、高频、数字电路中各种电子电路设计、装调与测试的能力,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与书写设计性实践报告的能力。

2.3 综合设计性实践环节。教学内容包括电子信息类专业的信号检测、控制、传输与处理等应用性较强的综合设计性实践。采用中大规模集成电路、专用集成电路与可编程逻辑器件,目的是培养学生进行低频、高频和数字电路综合设计、装调与测试的能力,强调各种设计方案的实现与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发挥,鼓励创新与突破。教学内容的多样性,满足了不同程度学生的学习需要。

3 竞赛对教学方法的改革起到促进作用

教学方法改革是与教学内容的改革相辅相成的。竞赛促进教学内容的更新,新的内容迫使相应的教学方法与之适应,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我们的新教材给了学生更多独立学习、独立思考的空间,教学方法上也应留给了学生更多的时间,因此,我们将原来的集中实践教学方法改为开放式实践教学。我们的开放式教学包含两方面的含义,即时间开放和内容开放。时间上的开放即在规定了学生的实践内容以后,学生可以在相当大的范围内选择完成实践的时间,这样,学生可以在时间上有较大的灵活性,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内容上的开放是指学生们在实践里除了可以进行规定的实践内容外,还可以根据自己的专业和爱好,选择规定以外的实践内容,这样有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4 竞赛对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起到促进作用

由于我们电子类实践是面向全系学生的专业基础课,教学任务比较重,为提高效率,施行的是模拟、数字、电路三门,实践课的教学人员分别有固定的方法,即每位老师基本上只负责其中一门实践课。从长远看,不利于教师业务水平的提高,不利于学生的培养,因为学生将来面对实际的电路系统,所需要考虑的问题是综合性的,如果教师在实践教学过程中不能帮助学生树立一个综合考虑问题的思想,这是实践教学的一个遗憾。而通过组织教师参加电子设计竞赛的培训工作,一定程度上改善了这一状况。教师们在辅导参赛学生训练的过程中,不但提高了业务素质,而且认识到在教学中贯穿综合考虑解决问题的思想以及对学生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5 结束语

我院自2006年参加电子设计竞赛以来,参加省级及国家级的竞赛,获得省级及国的的的奖项如下:

参加电子设计竞赛活动锻炼了教师,培养了学生,提高了教学质量,使多方受益。因此我们会把电子设计竞赛继续办下去,让更多的学生参与,为社会培养出更多更好的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 杨德俊.现代电子技术综合实验与能力培养[J].实验科学与技术,

2005.3

学生会竞选工作思路范文第5篇

一、电子专业创新型人才选拔的重要因素

电子设计竞赛作为电子专业教学改革的风向标,在创新型人才的选拔上作用凸显。培养符合大赛要求的创新型人才不仅需要精通专业知识,还需要具备很好的综合素质,为了做到有的放矢地进行选拔工作,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一)专业兴趣是成功的基础

兴趣是学习的原动力,进行电子设计竞赛人才选拔首先就应当考虑学生对应用电子的兴趣,这种兴趣可能是多方面的,比如对科学技术的向往、对自身能力的肯定等等。在兴趣的驱动下,学生才会自觉地钻研课外知识,积极主动地去处理各种问题,并以极大的毅力坚持下去。

(二)勤奋是竞赛人才的必要条件

通常老师以为凡是聪明的学生就一定是好的竞赛人才,其实这是不准确的,聪明加勤奋才是竞赛人才的必要条件。以往很多有灵气的学生,开始对竞赛的兴趣很浓,也有一定的进步,只是在漫长的准备竞赛过程中极易受外界干扰,不能持之以恒,甚至中途退出,造成了竞赛指导老师的被动性,这就需要加强对竞赛人才责任意识的培养。

(三)学生要有扎实的焊接基础

以往的比赛中,学生设计好的产品在软件仿真阶段能完成所有既定功能,可是到了制作环节却怎么也调试不好成品,最后的原因往往是某一个焊点或电路连接处出现了问题,这种情况在分秒必争的竞赛期间造成了很大的损失,所以要在焊接基本功上让每一个学生重视起来。

(四)要有充足的人才储备

作为每两年举办一次的全国电子设计竞赛,时间间隔较长,人员更换较大,所以每次竞赛时都要考虑下次竞赛人选的培养。因此,在培养本次竞赛人员训练的同时,应该有一部分大一或大二的新生参与整个比赛过程,但不作为竞赛队员,为将来他们参加比赛做好经验和心理方面的准备。

二、电子创新型人才培养的主要方式

竞赛人才的共同特点是对应用电子学习兴趣浓厚、反应灵敏、学习主动、接受能力强、抽象思维质量高,因此培养竞赛选手的指导思想是因材施教。在全程的竞赛准备过程中,学生的主动学习是主导,指导教师的作用是培养学生对产品设计制作保持浓厚的兴趣,调节其积极性,克服学习中的盲目性,指导学生进行课外知识扩展、健全知识体系,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并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一)课外知识扩展、健全知识体系

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是以电子电路(含模拟和数字电路)应用设计为主要内容,可以涉及模-数混合电路、单片机、可编程器件、EDA软件工具和PC机(主要用于开发)的应用,题目包括“理论设计”和“实际制作与调试”两部分。作为竞赛指导老师要充分强调以上知识的重要性,同时还要让学生充分意识到其他学科的同等重要性。比如2009年竞赛题目中“声音引导系统”、“宽带直流放大器”都涉及到了数学计算,因此指导教师应兼顾竞赛人才的专业发展和各科全面发展的关系,使学生丰富文化底蕴,增强科学素养,最终达到健全学生知识体系的目的。

(二)培养创造性思维

竞赛中的题目通常都有不同的解决方法,比如2009年我们制作的“模拟路灯控制系统”就有两种方案可以选择:方案一采用一片AT89S51单片机外接多路路灯;方案二采用三片单片机进行主从通讯。在竞赛培训期间要求对每一个题目都要进行多种方案的制作,在这个过程中不仅能够开阔学生的思路,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三、竞赛人才选拔和人才培养的具体措施

(一)参赛选手培养程序

学校在组织大学生科技竞赛时,遵循“两个导向”原则:一是科普性导向,即竞赛要面向广大同学,使更多同学了解竞赛并参与进来;二是科研性导向,即举办专业性强、水平高的科技竞赛。因此学校针对不同的学生,分层次开设竞赛选修课。如面向没有电子设计基础知识的学生开设电子设计基础班,采用大班教学形式,一般120-140人左右,以普及竞赛基础知识、激发学习兴趣;而对于具有电子设计基础知识的学生则开设电子设计提高班,采用中班教学形式,一般60-80人左右,以提高竞赛能力为目的;另外,对达到电子设计提高班水平且有初步参赛意向的学生开设电子设计竞赛班,采用小班教学形式,一般为40-50人左右,以培养竞赛选手为目的。通过竞赛班的实战练习,学生对竞赛的内容、设计思路有所了解,也具有了一定的竞赛技能。根据学生在竞赛班中的成绩排名,择优录取,组队时兼顾学生不同的技能特长,做到优势互补。

(二)开展大学生竞赛网络课程建设

网络应用于教学领域,给学生提供了大量便捷的学习机会和丰富的教学资源,使学习活动更加自主化、个性化。竞赛网络课程网站建设要求包含教学文件、实践教学、课堂教学多媒体课件、课外自学课件、课堂作业习题、课外综合习题、模拟考试平台、在线讨论区、历届学生竞赛获奖成果等内容。针对竞赛网络课程网站的建设,学校明确要求网站内容每学期必须有更新,作业和试题每学期要有30%的内容调整;在线讨论必须经常关注,及时答复;每次竞赛完成后,相关内容应在4周内完成上传。

(三)加强指导教师团队建设

在教学业务方面,通过开展各种形式和规模的教学研讨,集体讨论教学大纲、编写教材、完善教学文件、探索教学方法、改革考核方式。通过指导教师的共同参与,确定了各类课程不同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人才培养定位,鼓励并支持指导教师开展各项科研工作,以教学为基础,以科研促进教学,全面提升竞赛水平。采取“1+1”指导教师培养方式,即每位副高级以上职称的教师带一名新指导教师,通过教学工作的老中青结合,发扬传帮带的教学指导功能。同时,“1+1”培养方式也保证了指导教师队伍的稳定。

(四)面向竞赛学生开设竞赛练习课

练习课采取集中和分散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集中练习借鉴“商品超市”和“菜单选择”的管理理念分成不同的课程模块,如计算机程序编程、设计规划、论文撰写、信息处理、案例分析、实战练习等模块,竞赛学生可以根据各自需要选择部分课程模块重点练习。集中练习课由经验丰富的竞赛指导教师主讲,在学生自主选择的基础上,对最终参赛的选手进行所有模块的综合练习。分散练习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在自学过程中,碰到疑问或困难时,竞赛指导老师负责答疑指导。

(五)加强竞赛技巧练习

学校通过开设练习课,分模块对学生进行长期竞赛练习,在竞赛相关技巧练习中,有三个技巧需要重视和加强。

1.信息处理。随着计算机网络的普及和发展,通过网络可以快速获取各个领域的知识,但如何选择有效信息却让很多学生头疼。加强信息处理能力的培养,让学生明确自己需要的和必须把握的信息,建立信息评价标准体系,学会选择有意义的信息,将对竞赛起到事倍功半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