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事业单位人事制度

事业单位人事制度

事业单位人事制度

事业单位人事制度范文第1篇

一、考核对象

市农业局各处室、各事业单位全体工作人员。

二、考核内容及计分办法

工作人员存在以下现象之一的取消当月考核资格:

1、违反制度,造成不良影响,在局务会议或全局干部职工大会上受到局领导点名批评的;

2、未经请假2次不参加周一政治学习的;

3、工作严重失职,造成差错的;

4、月累计请假(不含年休假)10天(工作日)以上或旷工一天以上;

5、在廉政建设、行风建设、政务公开中违反法律、规章、纪律等受到群众投诉,经调查核实确有其事的。

(一)工作表现(50分)

1、认真履行职责,按时、按要求完成工作任务记30分。完不成任务视情扣分;

2、安心本职,服从领导工作安排记20分,反之视情扣分。

(二)规章制度(50分)

1、当月无请假记20分。请事假(包括学历教育请假授课)1天扣2分,请病假1天扣1分,婚假、产假、探亲假、丧假等2天扣1分,年休假视同出勤;

2、按时上下班和遵守各项规章制度记20分。上下班迟到或早退一次扣1分,月超过三次此项不得分,值班按时到位,脱岗一次扣5分;

3、参加集体学习,坚持周一晚上学习制度记10分,非因公原因而不参加学习的,请假一次扣2.5分;既不参加学习,又未请假的,此项不得分。

(三)精神文明建设(30分)

1、遵纪守法,遵守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记10分。发现等违纪行为,此项不得分,情节严重的另行处理;

2、团结协作,文明礼貌,助人为乐记20分,出现吵架、斗殴等行为的此项不得分,情节严重的另行处理。

(四)安全创卫(20分)

1、遵守保密纪律,无失职、失密、失窃发生,确保国家财产安全记10分。反之,视情扣分;

2、积极参加创卫活动,重视环境和个人卫生,卫生达标记10分。卫生检查室内不合格,该室人员此项不得分。

(五)廉政建设(30分)

廉政自律记30分,违反廉政建设有关规定和利用公务吃、拿、卡、要谋取私利等行为的此项不得分,情节严重另行处理。

三、奖励分(20分)

为完成阶段性、突击性任务而加班加点,出色地完成领导布置的中心工作和承担参与急难、险、重任务的工作人员,由所在部门的主要负责人(或分管领导)视情给予加分。

四、责任分(50分)

较好地完成本部门岗位工作任务,经分管局长考核,给予各部门主要负责人加责任分。

五、考核方法和步骤

1、在局党委的统一领导下,坚持客观公正的原则,对工作人员按考核内容逐月进行考核。

2、以各处、室、各事业单位为考核单位,在简要汇报各自当月工作及自评的基础上,由各部门主要负责人对各项考核内容进行认真打分,确定本部门工作人员的考核得分,填写《工作人员月考核评分表》。报分管局长审核,同时确定各部门主要负责人考核得分,由局长签发后发放考核费。

3、在次月公示栏公布月度考核结果。

事业单位人事制度范文第2篇

关键词:人事单位;制度改革;岗位设置;思考

事业单位的人事任免工作一直沿用党政机关管理工作人员的老办法,随着经济制度的变革,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对于企业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的要求越来越高。企事业单位的人事制度变革环境下积极落实工作岗位设置工作,既要体现出工作的需求,同时也应该体现出时代的变迁和制度的革新。目前,事业单位开展人事工作制度改革,使得人事工作岗位设置也发生了变化。事业单位人事岗位设置作为人事制度改革的重要任务,同时也是优化人力资源、提高用人质量和用人效益的基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本文针对事业单位的人事岗位设置相关问题进行研究,为提升人事工作效率打下坚实基础。

一、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重要性

岗位设置是根据事业单位的工作需求来进行设置,并且设置的岗位具有明确的工作任务,与事业单位的工作紧密联系。事业单位的岗位设置必须从国家对事业单位管理的制度出发,通过提出通用的岗位等级,然后设定相应的构成比例和任职条件,对于岗位人数的总量进行控制。岗位设置是事业单位的人事制度改革的重要体现,也是建设具有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的工作需求。人事岗位设置对于构建和谐事业单位的人事管理制度、提升事业单位的工作生机等具有重要作用。事业单位的人事岗位设置是不断推广和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重要举措。同时岗位设置也是事业单位用人新制度的基础,对于用人单位的聘任工作人员具有积极指导意义。另外,事业单位开展岗位设置管理对于落实事业单位的个人收入分配具有很大作用。收入分配作为人事制度改革的绩效工作,也是确定员工工资的重要指标。综上所述,事业单位的岗位设置不仅是人事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事业单位构建起新型人事关系、收入分配机制的重要措施。事业单位的岗位设置关系到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利益,人事岗位设置时必须要以人为本始终坚持公平、公正原则。

二、事业单位人事岗位设置面临的问题

(一)机构编制落后导致结构不合理

目前,事业单位在设置岗位的时候存在着机构编制度动态管理滞后以及结构不合理等问题。一方面由于事业单位原因导致工作用工量增加,需要设置专有工作岗位,使得岗位的设置总量大幅度超出了预期编制数目。另外一方面由于不同的事业单位内设机构不完善,如有些单位中的副处级单位中没有设置科级或者副科级,由于种种原因导致单位给予工作人员的待遇不高,工作人员对于岗位的设置管理会产生疑虑。

(二)主体岗位与主要职能不匹配

随着我国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不断成熟,国家政策规定变得日益全面,使得事业单位进行岗位设置的时候应保障技术岗位占据事业单位的主体地位,不应低于事业单位总岗位的70%。但是一些地方认为专业性技能主要用于社会公益服务,导致一些单位的内设置岗位较多,进而减少了技术人员的占比。事业单位的专业技术人员的占比降低,将会导致事业单位的技术人才与单位岗位设置机构产生极大矛盾。

(三)人与岗位的问题

岗位需要人担任,但实际上人与岗位之间往往又会出现人岗位不对应、人员梯次不合理以及岗位设置较少等问题。很多事业单位在用人上存在着专业技术系列问题,如一些事业单位存在着跨专业技术问题,如教师调入非教学、科研事业单位之后,并未能及时转入相应技术性职务,这就造成了人与岗位之间不匹配,难以发挥出工作者的作用。

三、开展事业单位岗位设置对策

(一)处理好机构编制和岗位设置的关系

事业单位设置岗位的时候,必须要根据一定的岗位机构编制制度作为基础,实行按照岗位总量、最高等级以及结构比例控制。具体执行过程中必须坚持岗位设置总量严格按照机构编制部门的核心编制数目设定,而管理岗位的最高等级不能够超出规格。

(二)处理好岗位设置机构与其他职务部门的关系

事业单位各个部门按照其岗位设置原则进行工作,只有不断明确分工、职责、责任、权限等具体情况,才能够顺利开展事业单位的岗位设置。人事行政部门必须要严格遵守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条例,制定出相应岗位设置制度和策略。岗位设置过程中不能够过分的强调工作的特殊性,必须要普遍适应于不同行业、不同规格、不同性质以及不同规模的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的时候应从全局来看,落实相应岗位设置制度和政策,切实维护事业单位在岗位设置制度管理方面的科学性和基础性。

(三)处理好事业单位岗位设置与制度之间的关系

事业单位设置岗位的时候很可能遇到一些部级的事业单位利用国有资产举办事业单位,出现了事业单位自行扩增岗位问题。因此,必须处理好事业单位岗位设置和制度之间的关系。岗位设置之后必须开展人员招聘,那么必须要根据事业单位的结构比例来核定岗位数量,然后每个岗位还应具有相应说明,只有当岗位出现空缺之后才能够招聘新人。否则新人招聘过多会造成资源浪费,进而造成事业单位工作成本提高。

四、结束语

工作岗位的设置工作不仅是事业单位的重要内容,也是人事制度改革的核心部分。事业单位岗位设置工作面临着很大的挑战,而这些挑战将会影响事业单的发展,对于工作人员配置的影响较大。因此,本文针对事业单位的岗位设置相关问题进行研究,分析了实际工作中岗位设置可能存在着的问题,并提出了一些建议性措施以供相关研究学者参考。

参考文献:

[1]高晶.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中岗位设置工作的探讨[J].决策探索(下半月),2011

[2]朱志敏.岗位设置管理——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一项重要基础性工作[J].中国人才,2006

[3]王云.浅谈事业单位岗位设置在人事制度改革中的重要意义[J].商业文化,2012

事业单位人事制度范文第3篇

随着事业单位改革的逐步深入,我国在事业单位的多个方面进行了改革,其中人事管理制度的改革尤为重要。本研究梳理了事业单位改革的历程,同时对事业单位的人事制度进行了分析,最后就事业单位改革对单位人事管理制度的影响及措施提出了相应的意见,旨在促进事业单位的人事管理制度的改革。

关键词:

事业单位;改革;人事管理

为适应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许多事业单位在进行相应的人事管理制度改革。人事管理制度主要涉及人员的统筹安排,高效的业绩保障,并且调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优化事业单位的人事管理制度的同时,又要全面考虑事业单位改革后的影响,防止对其他方面造成严重的后果。现在国家的事业单位改革处在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可以通过事业单位的人事管理制度的改革完善,更好的促进事业单位的发展。本研究旨在通过对事业单位的管理制度的分析,提出相应的意见和建议。

一、事业单位改革历程

我国事业单位改革对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有着重要的影响。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同志强调要精简各级集中的干部人事,实行分级分工,分人负责,废除了干部终身制,提高了员工的积极性和工作效率,这是对事业单位改革的开始。十二届三中全会以后,事业单位进行深入发展,对事业单位的自主管理和自主经营的权利进行扩大,逐步实施了专业技术职务的聘用制和辞退制,加强人员的培训和管理。党的十四届四中全会后,事业单位人事方面改变了用人的方法,进行择优聘请,逐步建立起自身特色的分配制度,激励员工进行自主创新。从2002年至今,事业单位逐步规范了自身的机构设置,精简了人员,并且结合自身发展的特点,建立了科学的公开招聘和岗位管理制度,促进了事业单位的蓬勃发展。

二、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制度分析

1.管理制度

我国对事业单位的管理模式是从苏联借鉴而来,在建国初期就像苏联一样建立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中央政府控制了相当的一部分人力、物力和财力,成为一切活动的指挥和控制者,国家和政府对社会资源进行配置,管理和组织各种生产活动等。

2.立法

随着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以及邓小平同志的重要讲话,我国的事业单位人事管理的立法也在加快脚步,出台了针对行政机关的《公务员法》,针对企业的《劳动合同法》和《劳动法》。有些关于事业单位的法律法规出台的不健全,很多时候相关的规定和政策以文件的方式进行下发,缺乏权威性,不利于人事管理制度的发展。

3.法规的执行

事业单位的管理和技术人员都是属于国家干部,执行的都是和公务员相关的人事制度。其中的奖惩考核、用人考核、福利待遇、薪酬分配等基本没有区别。不管是立法和执法上,都缺乏权威的法律指导,使得事业单位的管理工作开展具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国家要加快法律法规的制定,给事业单位的人事管理提供可靠的保障。

4.内部的规章制度

事业单位里很多内部规章制度都缺乏相关的法律法规的有效支撑,使得规章制度缺少权威性,因为没有相应的法定执法程序,事业单位容易在这样的内部规章制度中引起相应的纠纷,让单位处在不利的条件下进行管理和发展。

三、事业单位改革对单位人事管理制度的影响及措施

21世纪是竞争激烈的时代,我国面临着巨大的挑战。要想在此时期保证国家的稳定发展和经济的不断进步,就必须在事业单位进行改革。改革不仅仅是为了处理工作事宜,而且要对人事管理方面进行加强,促进员工的积极工作,使人事管理制度紧跟事业单位改革的脚步。

1.加强对人事管理的重视

在事业单位的改革进程中,管理者很多时候会忽略对人事制度管理的改革,会花更多地时间和精力在关于工作内容的方面。因此会对人事管理制度的发展造成严重的影响。管理者要加大对人事管理制度的重视程度,首先要对人事管理制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整理,采取强有力的方法进行解决;其次,针对人事管理制度改革中出现的问题,进一步开展调查研究,结合国内外的先进经验进行解决,最后要将研究的成果进行小范围的试运行,再进行大范围的推广。

2.加强人事管理制度的考核

在目前的人管理制度改革中,绩效考核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人管理制度会对事业单位的改革效果造成直接影响。因此,在这个过程中要加强对人才的开发力度,根据不同的岗位设置人才任职资格标准,职务范围内的要求要恰当,清晰的反映每一个职务的特点和要求。对每一个岗位的人员都要进行定时和不定时的考核,考核内容包括工作、人际交往、上级和下级评价等。对于表现差的人员,可以根据岗位需求和自我评价,进行岗位的调换,对于表现优异的,可以挑选出来进行特别培养,择优使用。

四、结语

本研究在事业单位改革的背景下对事业单位的人事制度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探讨。从现有的发展来看,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制度改革已经慢慢推进,各个地区结合先进的发展经验和自身的实际情况,逐步推进事业单位改革,从而促进社会经济的不断进步。

参考文献

[1]竺向阳.从事业单位改革看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制度[J].中外企业家,2013(1):279-280

[2]李大为.事业单位改革中的人事管理制度改革探讨[J].时代金融旬刊,2016(29)

事业单位人事制度范文第4篇

一、指导思想和目标

我市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工作的指导思想和目标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科学人才观,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勇于实践,以转换用人机制和搞活用人制度为重点,以推行人员聘用制度、岗位管理和综合配套改革为主要内容,坚持整体推进与分行业实施相结合,坚持政府宏观管理与落实单位用人自主权相结合,按照“统筹规划、分类实施、完善政策、稳步推进”的总体思路,成熟一批,推进一批,规范一批。用3年左右的时间在全市建立起较为规范的符合事业单位自身特点、科学分类、管理自主、充满生机的人事管理制度。

二、实施范围和主要内容

实施范围是我市除依照国家公务员制度管理和拟转制为企业以外的所有事业单位。

改革的内容以推行人员聘用制和岗位管理为重点,推进综合配套改革。由市出台制定岗位设置、竞聘上岗、公开招聘、内部分配制度改革、未聘人员安置、聘后考核与奖惩、合同鉴证、人事争议处理等方面的配套政策措施。各级各部门要互相配合,事业单位管理体制、编制、分配、财政、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改革要与新型人事制度相衔接。重点抓好以下环节:

(一)建立规范的人员聘用制度。按照市政府《印发〈关于在全市事业单位试行人员聘用制度的指导意见〉的通知》(唐政发〔2003〕35号) 要求,本着“先入轨,后完善”的原则,加大人员聘用的推进力度,2005年年底以前各事业单位与工作人员要签订规范的聘用合同。聘用合同要在科学设岗的基础上通过竞争上岗签订。完善聘任制度,实现专业技术职务的聘任与岗位聘用的统一。事业单位领导班子成员的聘任,引入竞争机制,推行公开招聘、选举聘任、考任、招标聘任等多种任用形式,按照人事管理权限任命后与任命机关签订聘任合同。事业单位的党群组织专职工作人员,在已与单位明确了聘用关系的人员范围内,按照各自的章程或法律规定产生、聘任。

(二)实行公开招聘制度。事业单位有空缺岗位需要进人的,除涉密岗位、政策性安置人员及高层次、特殊人才外,要实行公开招聘,通过考试考核的办法,择优聘用。新聘人员一律实行合同管理,并实行人事。聘用人员应按照国家、省市的有关规定,参加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等社会保险,并享受相关待遇。

(三)实行岗位管理制度。打破身份界限,实行岗位管理。要结合事业单位各自特点,科学合理地设置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和工勤人员三类岗位。建立固定岗位与流动岗位相结合的用人办法。经费来源主要由财政拨款以及部分由财政支持的事业单位,在人员经费能够自理的前提下,根据工作需要采取固定岗位和流动岗位相结合的办法设置岗位;经费完全自理的事业单位,根据实际需要设置岗位。事业单位无论聘用固定岗位或流动岗位人员,均应与受聘人员签订文本统一的聘用合同。

(四)改革内部分配制度。按照人事部《关于印发〈关于事业单位试行人员聘用制度有关工资待遇等问题的处理意见(试行)〉的通知》(国人部发〔2004〕63号)要求,建立与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相适应的分配制度。确定受聘人员的工资待遇,要与其岗位职责、工作绩效和实际贡献紧密结合,坚持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根据其工作岗位、所任职务、工作业绩重新确定,受聘人员岗位变化后,按所聘岗位确定其工资待遇。可试行工资总额包干、工效挂钩、项目工资、年薪制等分配办法。单位搞活内部分配后,可实行档案工资与实际工资相分离的工资管理办法。

(五)多渠道安置未聘人员。坚持内部消化为主的原则,对未聘人员要尽量在本单位、本系统内妥善安置。同时采取多种方式安置未聘人员。允许专业技术人员离岗创办高新技术企业或其他经济实体,或到企业转化科技成果;鼓励未聘人员辞职或联系新的用人单位调出;对符合唐政发〔2003〕35号文件规定条件的人员,可实行提前离岗退养。对未聘人员,在一年的待聘期内,单位要积极组织转岗培训,并至少提供两次上岗机会。对待聘满一年,不服从单位合理安排的,经有关部门批准,可办理辞退手续。

(六)加强聘后管理。聘用合同签订后,经主管部门核准,到政府人事行政部门进行合同鉴证,作为审批所聘岗位工资、晋升专业技术职务资格以及实施考核奖惩的依据。在聘用期间,各单位要按照规定对聘用人员进行年度和聘期考核,并把考核结果作为续聘、解聘、奖惩和确定工资福利的依据。合同到期时,要及时办理合同变更手续。

三、方法步骤和时间安排

我市的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按照先入轨、后完善,统筹规划、分别突破,有步骤、分阶段的方法进行。

(一) 准备阶段

成立改革组织机构,开展调查研究,制定《唐山市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实施方案》及相关配套政策措施。召开全市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动员大会,进行部署(2005年5月底前完成)。

(二) 实施阶段

1、宣传动员。各级各部门要通过多种形式,深入开展宣传动员工作,召开多层次多形式座谈会,摸清思想底数,把改革政策宣传到全体人员,统一思想认识。

2、制定方案。各县(市)区和市直主管部门制定改革实施方案,于今年7月底前报市人事局审核同意后,由各县(市)区、市直主管部门部署本地、本系统的改革工作。各事业单位制定本单位的具体实施方案,经职工代表大会讨论通过,并征求主管部门同意后,报同级政府人事部门备案。

3、组织实施。各单位按照《方案》要求,认真开展好岗位设置、竞聘上岗、签定聘用合同、合同鉴证、安置未聘人员和聘后管理等项工作。全市所有事业单位要以建立健全人员聘用制度作为改革的主要标志,于今年10月底前,单位与职工签定聘用合同,确立单位同职工的人事关系,明确双方的责任、权利和义务,并于年底前完成合同鉴证工作。在此基础上,各单位要结合本单位的实际,积极研究探索深化人事制度改革的方法,力争在某些方面或环节取得突破。国家已经出台具体实施方案的高校、中小学、卫生、文化、广播电视、科研等系统,要抓好系统改革方案的全面落实。其中卫生系统的医院、广播电视系统所属事业单位,要探索按需设岗、竞聘上岗、公开招聘、以岗定酬、人事等方面的经验;文化系统要根据文化事业单位的不同职能实行分类管理,遵循文化行业专门人才成长的规律,探索多种聘用管理形式、分配形式和办法等方面的经验;高校系统要探索建立教学、科研、管理关键岗位制度、岗位聘任、解聘辞聘、人才资源开发等方面的经验;中小学系统要以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和管理水平为核心,探索公开招聘校长、实行校长任期制、完善聘任制度、健全考核制度等方面的经验;科研系统要围绕建立以竞争为核心的用人制度,探索科研项目课题选人用人公开招聘、人员聘用管理方式、建立体现技术价值的科学合理的分配办法及通过拓宽业务活动领域、创办经济实体和大力发展与科技进步相关的产业安置未品人员等方面的经验。其他系统也要结合实际,在本系统选择1-2个方面,特别是改革中的重点难点问题进行重点突破。

各县(市)区要围绕建立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推动事业单位人事制度与管理体制、编制、分配、财政、社会保障等方面政策相衔接、相配套,研究不同事业单位实行分类管理的新办法,探索地方区域内未聘人员安置的办法与途径,建立健全社会保障机制等内容进行改革。

(三)总结检查阶段

各县(市)区、各单位及主管部门认真进行总结分析,在此基础上,市将根据改革的进展情况适时进行检查,并做好总结完善工作。

四、加强领导,做好思想政治工作

事业单位人事制度范文第5篇

一、重庆市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进度、主要做法

1999年天津会议之后,重庆市开始全面启动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工作。XX年重庆市召开了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动员会议,计划用5年时间,在XX年底前全部搞完。截止今年8月底,市属64个部门展开62个,40个县(市)区展开27个,近20万人签订了聘用合同,占42.9%。其中有13个部门、7个县(市)区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推聘工作全面完成。在改革中,分流人员达16322人,主要集中在教育系统。通过改革,扩大了事业单位用人自主权和内部收入分配自主权,增强了事业单位活力,极大地调动了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工勤人员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

(一)加强领导,确保“事改”有序推进。为了确保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顺利进行,重庆市人事局非常重视市委、市政府两个层面的领导和督促作用。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领导小组组长由市长王鸿举亲自担任。全市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工作会议,原市委书记贺国强同志亲自到会指导,并做了重要讲话。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领导小组每年都要召开一次专题会议研究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目前已召开了六次。“事改”方面的文件有12个是经过市委常委会和政府常务会议研究通过,由组织、人事两家联合印发,提高了文件的权威性。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有4名专职工作人员,3名兼职工作人员,其中常务副主任由市人事局一位助理巡视员担任,专门负责抓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具体操作。市政府每年给“事改”办拨付业务经费10万元,专项用于“事改”工作。同时,重庆市还将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作为“改革深化年”的重要工作之一,建立了联席工作会议制度和每月通报制度,根据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需要,定期和不定期的召开各部门主要领导联席工作会议,协调解决改革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市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每月对各县、市、区和各行业系统改革进度进行统计和通报。通报直接对县、市、区及各行业主管部门领导。对改革力度大,成效显着的给予记功;对领导不重视,推进步伐迟缓的做不合格处理,单位不得评优,领导个人不得评为合格以上等次。对于重庆市委办公厅这样的单位,由于没有及时上报改革方案,事业单位领导小组办公室都敢于直接报到市委书记那里,上压态势明显,从而极大地调动了各县、市、区和各行业主管部门参与改革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良好氛围。重庆市在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方面,比较重视改革氛围的营造。具体表现为:一是改革之前,就组织精干人员深入各县、市、区及各行业进行调查摸底,充分了解和掌握了全市事业单位的性质、人员构成、人员数量、经费来源,做到了底数清、改革思路清,为全面推进改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二是层层召开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动员大会,将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意义、目标、措施及相关政策、规定明了于最基层,既不夸大,也不隐瞒,扩大了基层群众的知情权,提高了基层群众参与改革的积极性、主动性。三是通过新闻媒体,大张旗鼓地宣传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重庆市非常重视报纸、电视、广播、网络等媒体的舆论造势效应。改革之初,重庆市各大媒体集中2个月时间,对“事改”工作进行了专题宣传和报道,大造改革声势。改革中,每出台一项政策、举行一次工作会议都要通过各种媒体进行报道,而且还根据“事改”工作的需要,不定期举行新闻媒体通气会。尤其是今年,重庆市将所有出台的政策及“事改问答”56题全部上网,扩大了宣传,增强了工作透明度,营造了积极的改革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