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仪器设备管理制度

仪器设备管理制度

仪器设备管理制度

仪器设备管理制度范文第1篇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我院报废、积压仪器设备的管理在,最大限度的提高报废和积压仪器设备的再利用价值,根据《沈阳职业技术学院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特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要规定适用范围只限于列入固定资产管理的仪器设备。

第三条 资产管理处负责学院报废与积压仪器设备的处理工作。

第二章 报废仪器设备的处理

第四条 仪器设备的报废,要进行严格的技术鉴定。经鉴定符合以下条件之一的,可视为报废仪器设备。

1、费用接近或达到同类新产品价格的设备。

2、无修复价值的或已无法修复的设备。

3、陈旧过时,精度或技术指标都无法恢复的设备。

4、粗制滥造,技术质量不过关的试制或自制的产品。

5、因产品更新换代或耗能大、效率低,属国家统一公布淘汰的产品。

第五条 凡确定为报废的仪器设备,各部门资产管理员应到学院资产管理处领填《报废单》,将技术鉴定结果详细填写在报废单上,经本部门领导签署意见后报相关主管部门领导审查签字,最后报资产处审批。

第六条 价值在5万元以上(含5万元)的仪器设备报废,除履行上述手续外,还应补充该设备从购置到报废全部过程的使用效益报告(包括机时数、培训人员总数、科研项目总数、获奖情况等)经主管校领导签字后由资产管理处报上级主管部门批准方可报废。

第七条 报废仪器设备处理的时间,一般每年安排二次,上半年在5月份左右,下半年在十月份左右,特殊情况做临时处理。

第八条 报废仪器设备由资产管理处会同有关部门组成议价小组对废品进行统一作价处理。

第九条 废旧仪器设备残值收入一律上缴学院财务。

第十条 凡可重新利用的仪器设备,都要逐级建账。所有领用、建账手续,由领用单位资产管理员到资产管理处办理。

第三章 积压仪器设备的处理

第十一条 凡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可视作积压仪器设备。

1、因学院教学、科研、开发等任务发生变化或者专业方向的转变,以后不再使用的。

2、使用年代久性能下降不能满足科研开发要求的。

3、重复购置多余的

第十二条 经各部门确认的积压仪器设备,在上交时,可先将积压清单报资产管理处,由资产管理处组织回收。大型仪器设备就地封存,等候处理。

第十三条 资产管理处将各部门上报的积压仪器设备信息在校园网公布,对积压仪器设备进行公开招标拍卖。

第十四条 如果有校内部门需求积压仪器设备,由资产管理处办理办理校内转移调拨手续。

第十五条 如果积压仪器设备的需求方属校外单位,由资产管理处办理对外销售手续。

第十六条 处理积压设备所得收入,一律上交学院财务

仪器设备管理制度范文第2篇

关键词:高校;内部审计;仪器设备;管理

大型仪器设备是高校学科和科研发展的基本条件,是推动高校发展的保障和衡量办学实力和科研水平的重要指标。随着国家实施科技创新驱动战略,各级政府都加大了对高校建设资金的投入力度,高水平的实验室和仪器设备越来越多,大大提高了高校的教学和科研水平。但目前不少高校实验室大型仪器设备管理存在不足,如管理不到位、利用率不高、共享程度低等现象。因此,高校如何有效管理,充分利用和发挥现有大型仪器设备的效能,是当前亟须解决的问题。本文以G高校为例,通过审计调查高校大型仪器设备管理情况,分析存在问题的原因,提出改进意见及建议,充分发挥内部审计在高校治理中的作用,同时也为高校仪器管理提供参考。

一、审计调查情况

2015年G高校入选省高水平大学建设高校。为提高高校科研水平,完成高水平大学建设任务,G高校凝聚全校力量,利用高水平大学建设机遇,购置了高水平的仪器设备,填补了高校发展的空白,建立了一批高水平的平台和国家、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大大提高了高校的和科研水平,主要办学指标不断取得新突破。针对高校近年大型仪器设备购置及使用情况,G高校审计处派出审计组,与高校设备管理部门共同对高校单价20万元及以上的大型仪器设备,购置及使用情况进行了专项审计调查,涉及高校16个二级单位,调查主要情况如下。1.高校大型仪器设备购置及管理情况(1)高校大型仪器设备购置情况。高校大型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涉及高校规划、人事、设备管理三个主管部门,以及学院、中心等二级单位组织进行论证立项及购置。大型仪器设备购置经费来源主要是高水平大学建设资金、教学建设资金、科研资金三方面,见图1。(2)各年度购置金额情况,见图2。2.高校大型仪器设备使用情况(1)管理系统记录的使用情况。根据高校大型仪器设备管理系统记录的数据,结合审计情况,截至2019年底全校大型仪器设备近四年平均使用机时超过800机时/年(按全年使用800机时作为标准)的占总数的38%,具体情况见图3。(2)各二级单位大型仪器设备共享情况。根据审查情况,高校各二级单位的大型仪器设备共享率不高,全校的共享平台还没有完全建立。截止到2019年底全校共享率只有32.6%,部分有意向开放共享服务的仪器设备正在制定相关的收费标准,搭建开放共享平台阶段。3.审计发现的主要问题一是高校大型仪器设备购置没有全校统一的管理制度和程序。高校大型教学科研仪器设备购置由各资金主管部门分别组织论证,存在多头管理、多头论证、导致信息不对称的现象;论证时由于时间紧急等因素,审核论证把关不严,对仪器参数、性能指标、同类仪器设备的配置和使用情况等未充分调研,导致出现重复购置的现象。二是管理制度未适应高校发展的要求,缺乏有效的执行机制。审计调查发现,现有管理制度明显不适应高校快速发展的要求,部分二级单位和实验室没有严格执行,导致出现个别单位在管理上随意性较大、使用维护不到位,难以有效发挥仪器设备的作用。三是针对实验人员的设置、培训,也缺乏相应的管理机制,导致部分仪器设备未能规范使用和有效维护。4.大型仪器设备缺乏信息化管理,共享程度低、使用效率不高一是高校缺乏信息化管理手段。当前,高校在仪器设备管理手段和方式上比较落后。现有的大型仪器设备管理系统无法适应高校的发展要求,对大型仪器设备或实验室未能实现实时监控。大部分二级单位仍在采用登记本预约、记录使用情况,并每月自行报高校设备管理部门录入管理系统。检查中发现部分实验员对此项工作不重视,存在不登记、随意登记现象,或未及时报送录入管理系统,造成了管理比较混乱,不能及时掌握仪器设备的实际使用情况。二是缺乏共享机制。部分设备存在谁买谁管,谁管谁用的模式,仪器设备使用大多局限于团队内部。全校的共享需求和信息不对称,重视不够、共享意识不足、责任不清。没有全校统一的共享机制去促进仪器设备的开放共享,直接限制了仪器设备的有效利用。5.缺乏考核评价和激励机制审计调查发现,高校现有管理制度中的考核和激励机制不明确,无考核结果应用导致实际工作中出现了管理观念淡薄,仪器设备是否共享、使用率高低未能从制度上加以考核;对管理规范的单位和人员及实行开放共享的单位对其激励制度并不明确,影响了工作的积极性。

二、高校大型仪器设备购置和使用的审计建议

1.立项和采购阶段(1)建立统一立项制度。由设备管理部门牵头,相关部门配合,建立健全全校大型仪器设备购置立项程序和制度,形成由设备管理部门牵头负责,其他相关部门配合的立项程序和制度。(2)做好规划,统一入库。高校各单位应当根据学科发展需要,做好长期、科学的发展规划,综合确定大型仪器设备的配置计划,并坚决推行全校统一的项目库管理制度,统一立项入库。按学科发展和高校预算情况,统一安排高校大型仪器设备的购置,做到全校统一论证和审批,避免出现多头管理、信息不对称,导致配置不合理、低水平重复配置的情况发生。(3)推行购置评审制度。建立全校大型仪器设备配置立项论证专家库和评审制度。(4)查重工作程序前移,加强比对审核。在立项阶段,将新购置仪器设备与现有仪器设备进行比对,进一步核实高校是否已经有类似设备及其使用情况,确定是否立项购置,或调拨校内现有使用率不高的仪器设备,从源头上减少重复购置的现象发生。(5)改变引进人才大型仪器采购机制。引进人才配套资金出现重复采购的情况时有出现,建议高校将配套大型仪器设备购置费直接下拨到二级单位,由学院统筹协调,而不是给到引进人才本人,既提高了大学仪器设备的共享率,又提高了学院引进人才的积极性。2.使用阶段进一步完善管理制度和加强执行力度。针对部分二级单位和实验室未能严格执行管理制度,未能形成有效的管理机制,审计建议:建立和完善统一的管理制度。设备管理部门征求各相关使用单位的意见,进一步完善实验室、大型仪器设备管理的规章制度,并使制度更贴近实际和具有更强的操作性。加大制度执行力度。加强制度宣传、人员培训教育和责任追究机制。设备管理部门要加强对高校二级单位的管理,敢于管理、勤于管理、严格制度执行,促进制度能落到实处,使高校的实验室及仪器设备管理更加科学合理,整体水平得到较大提升。对高校现有大型仪器设备进行优化整合,用制度强化管理。对于使用率长期达不到要求的大型仪器设备,进行集中分类清理。收归高校统一管理,或调拨给有实际使用需求的单位使用。3.尽快建立大型仪器设备的信息化管理平台针对高校缺乏对大型仪器设备有效的管理手段,特别是那些没有建立信息管理的实验室,采用登记本进行管理,建议由设备管理部门牵头,尽快完善全校的大型仪器设备管理系统和高校、学院、科研团队三位一体的大型仪器设备共享平台,实现仪器设备实时监控管理,切实有效地开展共享服务,提高仪器设备的共享比例和利用效率。4.加强对大型仪器设备的操作培训大型仪器设备大多是精密仪器,操作程序复杂,对操作人员专业技能要求高。建议由分析测试中心牵头,建立能熟练操作大型仪器设备的专家库,由专家定期对使用人员进行培训或指导,通过不断地培训,强化实验人员的管理技能和操作水平,减少仪器设备的故障率,提高大型仪器设备的使用效率。5.加强专业实验人员队伍建设调查发现,普遍存在专业实验人员严重不足的现象。建议高校完善实验人员编制和配置,引进一批高素质的专业实验人才,提高队伍的整体素质,每台大型仪器设备均应安排专人进行管理、操作、维护、信息录记录等。对存在额外工作量的教师给予薪酬或是其他工作绩效奖励,充分调动其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6.建立专项维修基金大型仪器设备的维修维护费用一般较高,一旦维修维护不到位,必然影响其使用,甚至损坏造成浪费。建议高校设立专项维修基金,而且共享的收费建议归入高校维修基金。7.建议实行考核、激励和责任追究制度在建立健全管理制度过程中,要进一步增设和完善一套科学的、行之有效的考核评价、激励和责任追究机制,注重考核结果的应用。(1)建立考核评价体系。大型仪器设备可参考其使用频率和标志性成果作为考核评价因素:校院级公共平台侧重共享服务成效,如服务单位、研究项目和测试用户的情况评价;教学用途可参考其完成的实验课程、实验项目、实验人数、教学情况、共享情况等;而团队的科研设备可以参考科技成果奖励、研究论文和发明专利等。(2)加强考核和结果运用。根据规章制度,对各单位大型仪器设备购置、管理及使用情况等进行考核。考核结果与实验室绩效挂钩,与仪器设备立项负责人、管理人及班子考核结果挂钩。对达到标准的人员及单位给予奖励;对达不到要求或立项承诺标准,又不能提供合理原因说明的情况,建议减少该团队和单位下一年度相应的财务预算、或暂缓一定时期其申请购置大型仪器设备。对未能严格执行制度,导致大型仪器设备管理不善、长期缺乏维护、人为导致贵重仪器设备不能正常使用,购置后没有合理原因长期使用率达不到要求,并拒绝开放共享的行为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三、结语

内部审计是推动高校实现良好治理的重要手段,可以促进高校公共资源的合理分配和有效利用,为高校内涵式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同时高校实验室和大型仪器设备的有效管理和使用,是高校开展教学科研的基础。通过建立完善管理制度,健全运行机制,利用信息化手段进行有效管理,注重人员队伍建设,实行考核评价、激励和责任追究,以期达到从源头上控制大型仪器设备盲目购置。严格执行制度有利于提高高校大型仪器设备的共享程度和利用率,实现高校资源的良性循环,为高校教学、科研和培养高素质人才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撑和服务。

参考文献

1.陈丽鹃,柳立,周冀衡,等.地方高校科研实验室大型仪器管理与开放的研究.实验室科学,2020(10).

2.张三军,洪家祺,赵杭美,等.高校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管理的探讨与实践以华东师范大学为例.实验技术与管理,2020(10).

仪器设备管理制度范文第3篇

    1“5S”管理法的概念

    “5S”管理法源于日本,由于所用5个词都以S开头,故称“5S”管理法。是指开展以整理(Seir)、整顿(Seition)、清扫(Seiso)、清洁(Scikeetsu)和素养(Shit-suke)为内容的活动。

    2方法

    2.1组织理论学习组织全科人员认真学习“5S”管理法的内容,强调仪器设备在急诊抢救室医疗护理工作中的重要性。认真学习科内各种仪器设备的性能,正确使用及清洁保养方法,并制定相应的管理规范,责任落实到人,分类保管。

    2.2成立“5S”管理小组根据急诊抢救室工作情况,制定5S管理细则,制定《抢救工作制度》、《物品、器械、设备管理制度》、《护理安全管理制度》,健全《仪器设备登记本》、《设备维修登记本》、《仪器使用情况登记本》。加强制度落实,定期考核评估及反馈,进行督促整改。

    2.3实施

    2.3.1整理对科内所有仪器设备进行一次彻底的清点和整理。根据常用必需的原则,留下常用必需的仪器设备并保持性能良好,清理掉老旧废弃、闲置的仪器设备。值班护士对仪器设备进行班班清点和检查,分管护士对仪器设备进行检查评估,发现设备仪器不完整、功能不完善的进行登记,查找原因,并及时处理。建立仪器操作程序卡,使用时,必须了解器械的性能,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用毕妥善消毒、保管。

    2.3.2整顿根据仪器设备的类别、数量、使用频率等方面,对急诊抢救室空间进行有效的设计和规划,仪器设备目视化,标识明确,一目了然,并做到“四定三及时”。四定:定物品种类、定位放置、定量保存、定人管理;三及时:及时检查、及时维修、及时补充。

    2.3.3清扫每日一次责任护士清洁仪器设备,每周一次由专人负责进行彻底的清扫消毒和保养,并检查仪器性能,督促和协助设备科定期检查、保养、维修,保持性能良好。

    2.3.4清洁是对前三项工作的坚持和深入,以确保前三项工作质量到位。由“5S”管理小组或护士长随机检查仪器设备的质量管理情况,将检查结果作为护士行为考核和季度明星评选的依据,将仪器设备管理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

    2.3.5素养素养是“5S”管理活动的核心和精髓。通过整理、整顿、清扫、清洁,自觉维护仪器设备的清洁和功能状态,养成严格遵守规章制度的习惯和作风,潜移默化地提高急诊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3结果

    急诊抢救室实施“5S”管理法效果比较(表略)。

    4讨论

    4.1“5S”管理法在急诊抢救室仪器设备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在急诊抢救室仪器设备管理中实施“5S”管理法后,与实施前相比,有明显的效果。表1显示,仪器设备到位速度大大提高,送检及时,完好率达100%,员工和患方的满意度有明显的改善。

    4.2提高了护理人员对仪器设备管理的认识医疗仪器设备是现代医学诊疗的重要手段,护士作为主要的操作人员,应充分了解仪器设备的性能,消除由设备使用带来的护理安全隐患。通过5S”管理,护理人员对仪器设备的目的、意义和重要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并通过学习,熟练掌握科内各种仪器设备的性能、使用程序及清洁保养方法。

仪器设备管理制度范文第4篇

【关键词】药品检测;仪器设备;管理

【中图分类号】R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14)2-0521-02

对药品进行合理的分析与测试,才能获得科学的检测数据,同样,只有对药品检测实验室中的仪器设备实行规范化管理,对仪器设备定期进行检测、校准与维护,才能确保仪器设备正常运行。然而,现阶段国内很多药品检测机构,对仪器设备管理工作未引起重视,也未制定一套系统化的管理制度或方案,这使得整个企业或药品检测机构的管理质量和效率大大降低。本文就对比和分析了国外与国内仪器设备所采用管理模式的异同之处,并从我国实际出发,提出强化药品检测实验室仪器设备管理工作,对确保药品检测结果可靠性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 国内外仪器设备管理制度的比较

在验室质量管理过程中,仪器设备的管理是必不可少的一个部分。虽然法律和权威机构对药品检测实验室中的仪器设备管理,有着不同的说明与规定,不过,在国际上通用和我国实施的相关管理制度中,(国际上的《检测与校准实验室能力的通用要求》,国内实施的《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制度准则》),对设计、安装、运行仪器设备等方面所提出的要求,都较为具体。

药品的检测,需要符合药典中的相关规定,目前国际上较长使用的药典规范主要有:《美国药典》和《欧洲药典》等,而国内则实行《中国药典》。对比国际上的通用两部药典与国内的中国药典,我们会发现,仪器设备管理的各个要素基本相同。针对检测实验室而言,其对仪器设备的管理大体可分为设计、安装、运行及性能这四个部分。各国所采用的药品检测方法上则有所不同,《美国药典》中提出了4Q的定义(计划确认(DQ)、安装确认(IQ)、运行确认(OQ)以及性能确认(PQ)及实施计划;欧洲药典中,明确规定了实际中仪器设备的技术指标,而在《中国药典》中,则对药品检测用仪器设备的技术指标做出了重要表述[1]。药品检测实验室承担着为社会提供公证检测数据的重大责任,因此,它不仅要采取正确的检测方法,还应适应检测实验室自身的发展需求。基于4Q管理模式较为系统,且有着明显的应用价值与意义,本文认为,我国药品检测仪器设备应学习和借鉴国外这一系统化管理模式。

二 国外的仪器设备4Q管理模式分析

仪器设备管理中的DQ、OQ、IQ、PQ统称为4Q管理,它贯穿于仪器设备管理的各个环节,彼此之间是唇齿相依的关系。

2.1 计划确认(DQ):DQ,实质上是对仪器设备的性能、功能及运行方式等做出表述与说明。在前期的设计中,采购仪器设备的人通常会从自身需求出发,确定其所需仪器设备的品牌、性能参数、尺寸等,然后将这些详细的参数与供应商给出的技术说明做出对比。而这一过程中,购置仪器的人也可对其产品供应商的资质、生产实力、品牌形象等做出科学评价。

2.2 安装确认(IQ):IQ,即按照事先的计划来选定仪器,并采用正确的方式进行安装,在该种环境下,该仪器可用于正常的药品检测。IQ检查的内容主要分为下列几点:首先,仪器设备的安装环节,其次,所选仪器是否符合供应商所提供的仪器设备的技术参数及适用条件;再者,合理安装仪器,并认真做好记录[2]。

2.3 运行确认(OQ):OQ,即仪器安装后,被证实与其各项技术指标相符合,且能正常运行。该种仪器管理模式要求在仪器使用环境下来检测仪器硬件,这里有两点需引起重视:1检测仪器的项目,应同仪器日常应用项目相关,使用者也可按需进行选择;2.应根据国内仪器检测的相关法规,来设定判断仪器设备合格与否的各项标准。

2.4 性能确认(PQ):PQ,即仪器被证实可正常运行,且与使用者规定的各项性能指标相符。要提高仪器设备运行的稳定性,我们就必须对仪器设备进行常规性维护,采用受控的方式变更和检测系统。国内仪器设备计量和国外的PQ模式的相同之处在于:二者确认仪器设备性能指标的频率都是一周,且对于专用于药品检测的仪器设备而言,用户可提出不同的需求。

三 4Q管理模式的应用实践

3.1 案例:我市某制药公司内部的药品检测实验机构,试图追赶国内、国际仪器管理设备的前进步伐,该机构在满足国内实验室管理需求的基础上,充分借鉴了国外的4Q管理模式,制定并实施了操控性强的制度规范,且这一规范中包含了国外的4Q管理的各个要素,如计划确认,对应《仪器设备采购管理规定》、《仪器设备供应商评估管理办法》;安装确认则对应《仪器设备安装及运行验收规定》等,这就为该机构的仪器设备管理奠定了基础,同时也明确了其工作目标。

3.2 4Q管理模式的应用:该检测机构制定仪器设备管理制度,这实质上是向4Q管理迈出的第一步。本文认为要贯彻落实该制度规范,可从下列几方面努力:一、积极宣传、推广机构制定的管理制度,并对药检人员进行知识、技能培训;二、注重细节,并根据仪器设备4Q管理的要求来执行该管理制度。推广制度时,应注意下列几点:1)应对供应商的资质、能力等,进行认真、反复评估;2)在安装过程中,应建立仪器使用者、供应商与管理人员三者间的和谐关系;3)建立与仪器校准、性能确认相关的实施细则,并对仪器安装、运行等做好记录;4)明确4Q管理思路,各部门间应密切合作[3]。此外,在仪器设备4Q管理过程中,还应做好监督检查工作,要定期检测、及时发现、分析实验室仪器设备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采取有效措施予以解决,可对药品检测机构进行内审,及时检查仪器设备运行状况及出现的问题,使管理水平得到稳步提升。

四 结论

仪器设备能否得到有效管理,与药品检测机构所提供检测数据的可靠息相关,药品制造企业或检验机构的仪器设备管理工作做好了,其在国内外行业中的信誉度也会上升。仪器设备管理是WHO预认证中一个重要的检测项目,也是质量管理中的重要组分。为此,国内药品制造企业或药品检验机构应从自身实际出发,学习其他国家先进的管理技术、制度及经验,用其管理标准来要求自己,为进入国际市场做好充足的准备。

参考文献

[1]马颖,田利,祁景琨,于欣,陶维玲,张河站,邹健.食品药品检验机构仪器设备管理监督检查工作经验探讨[J].中国医疗器械杂志.2013(05)

[2]王冠杰,田利,祁景琨,马颖,彭迈,邹健. 国内药品检测用仪器设备系统化管理模式的完善与应用[J].中国药学杂志.2012(21)

仪器设备管理制度范文第5篇

关键词:高校;实验室仪器设备;管理;对策

引言:随着高校教育水平和科学研究水平的发展,高校的教学科研对仪器设备的依赖性越来越强,使得仪器设备在科研中的作用逐渐增强,已成为高校实验室建设和管理的重要内容。因此,如何提高仪器管理人员综合素质,强化仪器设备的管理,如何建立适应高校实际需求的管理机制,做到资源共享,是每个高校实验室管理人员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一、实验室建设在高校教学中的作用

高校实验室仪器设备是衡量高校综合实力的指标,是教学科研的物资基础保障,也是师生进行教学科研活动的物质基础,更是高校固定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实验室建设包括硬件建设、软件建设两部分。硬件建设指实验室环境、仪器设备的购置、基础设施等物质条件,是衡量办学水平的重要指标。软件建设指管理模式和管理体制。硬件建设是软件建设的基础,软件建设是硬件建设的有力保障,二者是不可分割的整体。

二、实验室仪器设备存在问题分析

(一)仪器设备验收程序不规范。在仪器采购过程中对于一些先进的仪器设备,缺乏验收标准和专门的实验室管理人员。在日常验收工作中,所谓验收通常都是仅凭个人主观意识进行验收,而不根据采购合同或相关技术条件进行验收。有的到货后不进行现场验收,而是等到清算付款账务时再进行补办验收手续。长期以往使得仪器设备的质量得不到保证,使验收工作流于形式。

(二)管理制度不健全。在日新月异的今天,科技信息不断的更新,这很大程度造成设备管理人员和先进设备不相匹配,主要是因为缺乏完善健全的管理制度,制度的不健全表现在三方面:一完全没有建立仪器设备管理制度,缺乏对仪器设备的使用和维护的规范性和约束性;二虽建立相关制度,但是未能及时的随着仪器设备的更新而进行更新;三虽做到及时更新但却只停留在纸上未进行落实,使更新的制度成为摆设。在高校实验中,仪器设备管理人员如果缺乏相应的制度培训和专业技能的培训,则不能很好的对仪器设备进行运用,更不能为教学科研提供有效帮助。

(三)仪器设备成本效益问题。高校实验室和设备管理存在着没有成本核算、没有经济责任等现象,使得大家互相争资源,个人专管专用,造成仪器设备的使用率低下。也有的将实验室购置的仪器设备进行堆放闲置,几年都不曾使用,直至报废。虽然进行过“设备检查”“仪器设备评估”等工作,因评估系统不健全、评估标准不科学等,使得仪器设备闲置和低使用率的问题一直未得到解决。据国家教育管理部门的调查结果显示:我国高校实验室仪器设备闲置率高达20%,其中大型精密仪器设备的闲置率更是高达85%。

(四)人员结构、专业知识不合理。高校实验室管理人员不论从职称、薪酬还是福利待遇都与教学岗位有着差别,使得很多实验室管理人员产生抵触倦怠情绪,造成人员流动。同时,高校对实验室管理部门的重视度不高,多数实验室管理人员缺乏外出学习和培训的机会,使知识更新比较慢,加之业务水平有限,导致技术水平得不到提高,不能及时对仪器设备进行有效管理与维护。

三、实验室建设与仪器设备管理对策

(一)规范仪器设备验收程序。实验室管理人员应充分认识到仪器设备验收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严格参照ISO9000质量标准执行,制定完整的仪器设备验收程序,贯彻执行不按规定程序进行的验收的处罚规定。在仪器验收过程中,实验室设备人员应同采购人员、采购负责人员、仪器设备使用人员共同对仪器设备进行验收,对大型精密的仪器设备还需请学院主管领导进行参加验收工作。在验收时应查看包装箱外部是否完整无损,确认包装完整无损后,进行箱内实物的查看,查看是否与合同要求一致,保修卡、说明书、合格证是否齐全,仪器设备的零件是否齐全无误,检验仪器设备的型号、规格、参数是否与合同要求一致,进而确保仪器设备的正常使用。若在验收过程中发现质量问题,应及时通知有关部门和厂商,进行处理。确定验收合格后,在仪器设备采购验收单上签字,上报主管部门,并将验收单进行保管存档,还需管理人员及时将设备相关信息登记入电脑的仪器设备台账,对仪器设备验收资料进行归档登记。对于大型精密仪器设备需对其进行单独档案建立。档案登记包括对设备的采购合同、附件资料、维护保养规程、操作规程、维修记录、报废情况等详细记录,确保仪器设备档案的准确性、完整性,便于随时掌握仪器设备的使用情况,提高仪器设备使用率。

(二)完善仪器设备管理制度。加强对仪器设备管理的重视程度,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并落实应用。要及时跟进实验室的实际情况和学校整体事业的发展以及教学、科研等活动的需求,适当的对仪器设备的管理制度进行修改、完善,随着仪器设备的更新而不断更新,以提高管理效率。同时,仪器设备管理人员要做到定期或不定期的对管理制度的落实情况进行检查,确保各项制度落实执行到位,对于大型精密仪器设备可推行项目化管理,建立明确的分工责任制,强化规范管理,要求管理人员严格按照规章制度和操作流程开展工作,工作过程中,可适当开展评估考核制度,促进工作人员不断提高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将科学化、规范化的管理制度贯穿于仪器设备管理的全过程。

(三)节约成本效益,做到物尽所用。购置仪器设备前,通过仪器设备主管部门结合校内相关专家、校外专业人士进行对仪器设备总体分布、各个需求、使用效益等方面进行全面分析讨论,并制定详细科学的仪器设备购置计划,确保仪器设备的充分利用,杜绝仪器设备空置、闲置的问题,避免各人专管专用的现象。为节约成本,使仪器设备能物尽所用,需做好以下三点:①做好仪器设备购置计划的编制、数量、价格的确定,并参与设备的招投标采购活动;②及时审查资产清查、仪器设备评估、报废、闲置设备的处置情况;③做好仪器设备的保值、增值、流失、利用率及使用效益的监督工作,确保购置的仪器设备性能优质,利用率高,尽可能的减少损坏和流失造成的损失。

(四)建设合理的人员结构。建设一支稳定且技术过硬的技术管理人员是加强实验室仪器设备管理的根本前提。一提高政治素质,组织仪器管理人员学习相关法律法规,提高法律意识,增强工作责任感;二加强业务培训,对管理人员提供外出学习和技能培训的机会,掌握一些对设备采购的技巧及各专业相关仪器设备的类型、性能、特点等,也可通过一些学术交流活动,比如:讲座、相关专业调查、论坛等,来提高自身综合业务素质;三给予实验室管理人员充分的重视,在职称、薪酬、福利待遇方面进行改进,制定实验管理人员的考核和管理方法,使其和教学岗位的教师享有同等重要的地位,以此来调动其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五)加强多媒体信息技术的运用。建立仪器设备信息管理系统,将仪器设备管理制度、管理措施、管理责任都以数字化程序的方式体现,通过计算机来实现对仪器设备整个周期的实时动态监管,记录仪器设备的增减调配情况,随时掌握设备的采购使用情况,通过连接服务器,也可以使不同身份的管理者决策者在不同地点不同时间都可运用计算机来实施不同的管理活动,实现仪器设备网上同步管理,有利于提高仪器设备的使用率和对仪器设备的管理工作,更有利于加强高校内部各部门之间的协调与沟通。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