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东部华侨城一日游

东部华侨城一日游

东部华侨城一日游

东部华侨城一日游范文第1篇

在刚刚过去的2013年中国农历春节期间,深圳东部华侨城共接待游客约25万人,同比增长50%。东部华侨城各酒店的入住率更是高达百分之八十。据悉深圳东部华侨城自2013年1月起启动“冰雪度假 双城迎春”活动的序幕,春节期间吸引了大量游客、市民前往出游,今年珠三角游客的比例更是有所提高。

深圳华侨城,位于深圳经济特区杜鹃山,是华侨城集团继锦绣中华、中国民俗文化村、世界之窗后兴建的国内最新一代大型主题公园。华侨城集团公司成立于1985年,经过二十多年的建设与发展,形成旅游及相关文化产业经营,房地产、酒店开发经营,电子及配套包装产品制造等三项主营业务,是隶属于国务院国资委管理的大型中央企业。截至2010年底,华侨城集团总资产逾670亿元,营业收入344亿元,利润总额43.5亿元,其中,文化旅游综合业务收入合计102亿元,占到总收入的近1/3。

华侨城集团自2004年被评为首批全国文化产业示范基地,2007年被评为首批两个“部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之一, 2010年以来,连续两年入选中国“文化企业30强”榜单,充分展示了华侨城文化产业的综合实力和影响力。

文化意识成为华侨城发展基因

让文化意识融入企业发展基因,让核心产业都拥有文化内涵,这是华侨城集团能够成为“文化经济”先行者的诀窍。文化自觉意识,在华侨城随处得到体现。华侨城注重企业长期发展,彰显出华侨城独特的文化视野和强烈的文化追求。

华侨城大酒店改造重建,留下酒店门面一堵有20年历史的外墙,体现出华侨城对历史、对文化的尊重。1991年,华侨城建成华夏艺术中心,成为弘扬高雅艺术的殿堂。之后,一座部级美术馆――何香凝美术馆在华侨城诞生。在华侨城城区中部有一块占地约6万平米的空地,如果用来建住宅项目,按当时的价格至少可以赚几个亿。可华侨城决定不再建住宅,反而还要再投1个亿,建一个公共的生态广场。生态广场建好后,有山丘、溪流、瀑布、丛林和绿地,有图书馆和雕塑群,还定期举办各种社区文化活动,成为华侨城居民文化休闲的乐园。

华侨城旅游狂欢节是华侨城自2000年开始精心打造的第一个中国人自己的狂欢节,至今已成功举办了十二届。2004年7月,华侨城狂欢节走出景点,进入社区,成为一个完全开放的、公众的节日。2009年,随着东南西北四个欢乐谷的建成,华侨城狂欢节走向全国,成为中国第一个全国性旅游狂欢节。

文化内涵融入华侨城核心产业

华侨城始终坚持“文化”为旅游的灵魂,始终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来提升人们的生活品质,始终坚持赋予旅游以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先进的文化导向。

1989年,中国第一个主题公园锦绣中华在华侨城开业,成为中国旅游史上的一块“里程碑”。两年后,中国民俗文化村拔地而起,24个村寨,56种风情,荟萃了中国各个民族的民间艺术、民俗风情和民族建筑特色。华侨城把中国五千年灿烂文化,通过包装和展示变成了供人消费的“旅游产品”,吸引了大批港澳和外国游客。1994年,世界之窗开业,以“你给我一天,我给你一个世界”为主题,汇聚人类文化的精华,展示人类文明的进步。开业后,主要经营指标长期名列全国旅游景区第一。

1998年华侨城又建成了欢乐谷主题公园,创立了注重参与体验的新型旅游文化品牌。2006年7月,北京欢乐谷正式开业,并成为北京首批文化创意产业基地;2009年成都欢乐谷、上海欢乐谷相继开业,2009年也被定为欢乐谷连锁经营的元年。2012年4月29日武汉欢乐谷开业迎纳游客,形成东西南北中五地欢乐谷联动的局面,华侨城向着“打造世界一流的连锁主题公园”的目标坚定的前进。

在文化旅游业开创先河之后,华侨城又以前瞻性眼光投资兴建了以西班牙文化为主题的白金五星级标准的华侨城大酒店、以意大利文化为主题的威尼斯酒店、以瑞士风格设计的茵特拉根酒店、以东南亚文化为主题的海景奥思廷酒店、以佛禅文化为主题的菩提宾舍等主题精品酒店。华侨城主题文化酒店以独特的文化体验、一贯的高品质和人性化服务赢得了顾客的高度认可。

文化创新奠定华侨城市场优势

创新是文化产业保持活力、持续发展的原动力。大型旅游文化演出是华侨城最具创新性和特色性的文化产品。

华侨城从1991年成功推出第一台大型旅游文化晚会《艺术大游行》以来,累计推出超过57台大中小型演出,演出63000场次,接待观众近7600万人次,拥有2600多名专业演职人员和23个千人以上的大剧场。其中《东方霓裳》《金面王朝》《天禅》《龙凤舞中华》等演出剧目荣获过中国舞蹈荷花奖、IAAPA(国际主题公园协会)最佳演出奖等多项国内外重量级奖项。2010年10月深圳世界之窗《天地浪漫》和东部华侨城《天禅》两个演出剧目被列入国家文化旅游重点项目旅游演出类名录。

“节庆”是华侨城应对激烈的旅游市场竞争的重要文化创新产品。“大节造影响,小节做市场”。华侨城的很多节庆活动已经办成响当当的文化品牌。其中世界之窗的国际啤酒节已经连续举办了十六届、欢乐谷的国际魔术节连续举办了十二届、玛雅狂欢节连续举办了十一届等,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文化责任推动华侨城长远发展

华侨城一直注重践行企业的社会责任,作为黔东南三穗县、天柱县对口扶贫的中央企业,长期帮扶当地教育和医疗等设施建设,台湾地震、青海玉树地震之后,华侨城都在第一时间捐款,履行中央企业的一份责任。2011年,华侨城集团对外捐赠共计370万元。

东部华侨城一日游范文第2篇

[关键词]深圳;东部华侨城;低碳;景区

[中图分类号]F59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283(2013)06—0094—03

一、引言

所谓低碳(10w carbon)意指较(更)低的温室气体(以C02为主)排放。将这一词汇引入人类经济生活,便产生了“低碳经济”一词。2003年,英国最早提出低碳经济的概念,并认为它是相对于传统的以主要依靠燃烧化石燃料等不可再生资源为能源,以高耗能、高排放、高污染为特征的高碳经济发展方式而言的,主张人类应依靠太阳能、风能、水能等可再生资源为能源或往地下储存二氧化碳等方式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为世界的经济发展创造更多的机会并提高生活标准和生活质量,同时不影响公民的社会福利、生活质量和社会经济的发展。

自低碳经济提出后,其作为一种崭新的经济发展形态迅速蔓延全世界,并延伸出低碳能源、低碳产业、低碳技术及低碳生活等。由于目前国内关于低碳景区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学术界尚未形成统一定论。因此,本文在参考了不同学者的研究结论后,对低碳景区的理解如下:以低碳理念为指导,将低碳技术、低碳能源与碳汇培育合理利用于景区规划、建设与经营管理,以期达到降低能耗、增强从业人员和游客低碳意识,继而建设可持续发展的新型景区。

深圳东部华侨城作为我国南部沿海崛起的一个新型景区,不仅在建设形式和内容上进行了大胆的突破,更具特色的是在低碳旅游理念实践方面取得了许多显著成果,得到了国家诸多权威部门的肯定。因此,研究和探讨该景区的低碳建设经验,对于促进和推动我国低碳旅游的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示范意义。

二、深圳东部华侨城低碳景区建设经验

(一)深圳东部华侨城简介

东部华侨城坐落于广东省深圳市大梅沙附近,占地近9平方公里。整个景区由大侠谷生态公园、茶溪谷休闲公园、云海谷体育公园、华兴寺、主题酒店群落和天麓地产六大板块组成,是我国首个集休闲度假、观光旅游、户外运动、科普教育、生态探险等主题于一体的大型综合性景区,被前国资委主任李荣融盛赞为“冠全球之佳作”,并获得由国家旅游局和原国家环保总局联合授予的“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称号。

(二)深圳东部华侨城低碳景区的建设经验

1.低碳规划,理念先行

在东部华侨城建设之初,开发团队就在“生态保护大于天”的核心理念指导下,提出了三项基本原则,即:在项目规划时,尽量不扰动山、水、植被;在开发建设时,加强对山、水、植被的保护;在产品选择时,充分利用无污染、可循环的产品。由此可见,整个景区从建设伊始,就把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融为一体。

2.低碳交通,轻松畅游

众所周知,传统型景区在经营时对进入景区的车辆交通限制性不强,大多采取建大规模停车场或允许游客自由驾行于景区等做法。针对这些严重增加碳排放量的出游方式,东部华侨城进行了大胆的改革,并推出了许多人性化的低碳交通方式,包括:共乘前往,即在山脚下的景区入口处设置交通停靠点,鼓励游客搭乘统一配置的旅游车,尽量减少上山车辆;交通管制,即在上山沿途设置多个卡口,严禁各种重型或超载汽车进入景区;低碳换乘,即在景区内各个流动点配备电瓶车,方便游客全程游览或中途切换景点;低碳畅游,即在景区修建了几公里长的山地自行车道和木质栈道,鼓励游客采取自行车或徒步方式出游,尽量将碳排放降至最低。

3.低碳产品,“天人合一”

东部华侨城在建设时,本着“天人合一”的宗旨,立志建造和谐共生的低碳游览世界,这种理念在茶溪谷得到了充分体现。茶溪谷集合了“禅、茶、花、竹”四大元素,游客既可在此吃土菜、品茶艺、观花海、听天籁,还可徜徉于幽静雅致的茶山竹林之间,感受着禅定般的超然境界,仿佛置身人间仙境。

4.低碳能源,节能减排

在低碳能源利用方面,东部华侨城开创了几项国内先河。在风能利用上,建设了总发电功率2000千瓦,一年可产100万千瓦时电能的国内首座风力发电站群;在太阳能利用上,建成了总发电功率为24千瓦的太阳能光伏发电站,该发电站可补给252盏风光互补路灯、168盏太阳能庭院高柱灯和224盏太阳能庭院矮柱灯,每年可节省约33万千瓦时电能;在生物能利用上,建成了可年产沼气约6万立方米(相当于3万千克液化石油气)的大型集成厌氧发酵装置。可以说,东部华侨城对以上低碳能源的有效利用,极大地减少了景区在经营中的能源消耗。

5.低碳科技,引领潮流

东部华侨城作为一个经营性景区,日常的生活污水自然不可避免。为了有效解决污水处理问题,建设者们利用景区内的天然水库,采用国际最新的三级水质处理技术构建了一个大型人工湿地净化系统,经该系统处理后的中水可直接用来浇灌树林和草坪。为进一步确保水质安全,建设者们还在水库人工种植了5000平方米的芦苇、风车草、芦荻、香根草、纸莎草、美人蕉等水生湿生植物。这些植物既为单调的水面增添了生命与灵气,更向游客展示了科技的力量与伟大。

6.低碳教育,用心传递

为了将低碳理念传递给每位游客,东部华侨城还在景区各处进行了细致入微的低碳教育。如在名为“地球血管——红色警示”的湿地廊桥处,以亚马逊生态为主题,向人们展示了水与生命、地球水资源现状、人类活动与水等生态教育知识;在人工水草种植池旁,以文字展板方式向人们解说了湿地的功能、保护湿地的技术及各类水草的特性等科普知识;在四季植物馆的科普互动空间,则用虚拟技术向游客传达着保护动物多样性的真谛。总之,这些点点滴滴的科普细节,是东部华侨城践行低碳理念的真实写照。

7.碳汇培育,助推发展

为了应对越来越多的游客和不断增加的游乐设施所带来的环境冲击,东部华侨城采取了不断引进植物品种,积极培育碳汇的做法。为了让更多的绿化品种适应环境发展需要,在选择品种时,既充分考虑乡土品种,使绿化与本地原生生态良好融合,又注意引进高大的常绿阔叶林等美观观赏树种,保持植物种类的丰富多样和协调统一。

三、深圳东部华侨城建设经验对我国发展低碳旅游业的启示

(一)革新观念,坚持低碳旅游发展之路

我国多年来的旅游发展实践表明,旅游业并不是所谓的“无烟工业”,旅游业对环境污染的事实屡见报端,其中,由旅游景区制造的污染就占据了较大比重。究其原因,主要在于一些景区环保意识薄弱或管理机制混乱,致使景区的碳排放量居高不下。为此,景区的决策者们可以在参考深圳东部华侨城建设经验的基础上,首先革新观念,以低碳理念作为最高战略并将之运用于景区的规划、建设、运营和管理等各个方面,带领景区走上低碳发展之路。

(二)锐意进取,积极吸收先进科技成果

开展低碳旅游,绝对不是一句简单的口号,需要落到实处。当今日新月异的科学技术为实践低碳理念提供了出路和保证。深圳东部华侨城利用风能、太阳能和生物能的成功经验表明,合理地使用低碳能源,不仅不会为景区增加额外成本,反而有利于降低成本,实现节能减排与开源节流的双丰收。

(三)推陈出新,促进景区产品换代升级

我国景区的类型虽然丰富多样,而旅游方式却仍以观光旅游为主,如何强化游客游览体验,吸引其多次光临成为景区经营者们需解决的难题。参照深圳东部华侨城的建设经验,尽管其在低碳景区建设过程中主推生态旅游,但又成功融入了科普旅游、探险旅游、养生旅游等多种旅游产品。这种在低碳环境中打造出的“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经营策略值得其他景区学习和借鉴。

(四)关注人文,重视低碳文化教育与传递

东部华侨城一日游范文第3篇

关键词:亚拉腊;海外华侨华人;历史;文化旅游;开发

中图分类号:F59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7211(2016)01-0073-04

中国人移民海外具有悠久的历史,从16世纪末大规模海外移民开始,截至2008年,世界华侨华人总数超过4500万人。[1]海外华侨华人,形成了一种特殊的社会群体,他们一方面保留着中华文化基因,将中华文化传播到侨居国,丰富和改变了当地的文化因子和结构;另一方面,他们又入乡随俗,受到侨居国文化的影响,落地生根,吸收当地文化因子,逐渐在当地形成一种集中华文化、当地文化及其他文化于一体的华侨文化新形态。[2]这种由海外华侨华人延续几百年创立的新型文化形态及景观是世界多元文化融合的产物,凸显华侨先辈的奋斗精神和历史贡献,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社会价值。因此,对华侨历史文化旅游的保护与开发具有特殊的历史使命和责任,既是对华侨华人对侨居国历史贡献的肯定,也是对华侨华人开拓与奋斗精神的赞扬和传承,是中华文化传播与软实力的有力见证。

1亚拉腊华侨历史文化旅游开发背景

1.1华侨澳洲淘金路及创建亚拉腊

亚拉腊(Ararat,也译作阿拉瑞特、阿拉腊特等,以下同)位于维多利亚州的西北方向,1858年作为自治市镇正式注册成立,1950年成为城市,该市与中国渊源颇深,是澳大利亚第一座也是唯一一座由中国人创建的城市。19世纪中叶,澳大利亚掀起了一股淘金热潮,世界各地的淘金者纷纷来澳,澳洲历史上的“黄金时期”吸引了数以千计的中国淘金工从广东台山等四邑地区奔赴澳大利亚金矿。他们从家乡出发,先到广州,接着辗转到香港,然后登船去澳洲,经过两个多月的海上艰辛航行,抵达南澳的罗布港,还要步行440km,最终抵达亚拉腊。1857年5月,一队中国矿工在亚拉腊意外找到了澳洲历史上最丰富的浅层冲积金矿,他们随后就地驻扎下来,发掘出著名的“广东矿脉”。华工的发现吸引了大量的淘金者,金矿人数迅速超过2万人,高峰期人口甚至达到4万~5万,其中华工占到一半以上。从中国矿工发现金子和建立广东矿脉5个月后,亚拉腊镇从一个帐篷城发展成永久市镇,1858年9月24日作为自治市镇正式注册成立。亚拉腊市的建立是以广东金矿脉的发现而确立起来的。[3]华工在亚拉腊定居生活,对亚拉腊早期的农业种植、商业流通和经济文化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直到现在,亚拉腊市民仍将华侨作为他们的祖先,亚拉腊成为澳大利亚公认的唯一一座由中国人创建的城市。1997年,亚拉腊市政府开始在“广东矿脉”遗址上修建中国传统文化遗产中心(又叫“金山博物馆”),以此纪念华侨为开发亚拉腊的功绩,2001年4月建成并对外开放。在博物馆馆前广场设有两尊华人矿工铜像,铜像附近有两座纪念碑,分别用中英文刻着歌颂华人历史功绩的文字,详尽记录了台山等四邑籍华侨开发亚拉腊的艰辛历程和历史贡献。[4]

1.2亚拉腊与中国的联系交流

自从亚拉腊创建以来,与中国的联系交流一直没有中断。1985年,为了纪念四邑华侨发现广东矿脉并建立亚拉腊,亚拉腊市政厅成立了亚拉腊中国传统协会,目的在于提升公众对于华侨在发现金矿和亚拉腊及周边地区创建过程中所起作用的认识。1994年9月,亚拉腊市与广东台山市结为友好城市,两市经济、文化、教育等领域交往十分密切。亚拉腊生产的葡萄酒及蜂蜜产品已向台山及中国其他地区出口;双方还互派教师讲学,在亚拉腊的小学里,开办了汉语课。2004年,亚拉腊市捐资在台山市石花文化广场建立“友谊石”,以纪念亚拉腊与台山结为友好城市10周年。2007年是亚拉腊创建150周年,由中国侨联、澳大利亚孔子协会等11个中澳企业及社团,捐赠了一尊石雕孔子塑像,立于亚拉腊中国历史遗产中心前的广场。亚拉腊市将中国的春节定为市民的节日,每年除组织中国杯赛马等活动外,还举办独具民族特色的中国狮舞与龙舞。[5]台山与亚拉腊的先辈用血汗奠定的友谊,如今依然是联系中澳人民的历史纽带。

2亚拉腊华侨历史文化旅游资源及开发现状

2.1亚拉腊历史文化旅游资源基础

亚拉腊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历史文化旅游资源丰富。保留有淘金时代的历史建筑和遗迹,如维多利亚时代后期的市政厅,见证维多利亚历史统治的J牢房,亚拉腊附近由中国华工淘金时代建造的古井、古庄园、古客栈,部分建筑物或遗迹已被列为澳大利亚国家信托,其中最有特色的是中国文化遗产中心,还有兰吉莫加拉博物馆和亚拉腊艺廊馆等。在此,中国的春节被列为亚拉腊的法定节日,每年的清明节和其他节日,亚拉腊也会举办富有中国传统特色的活动,如中国杯赛马和风筝节等。亚拉腊交通便利,客运列车通往墨尔本、阿德莱德及大洋路,有三条高速公路经过,巴士服务能抵达亚拉腊市区和周边乡镇,亚拉腊机场位于市中心以东5km,距墨尔本2.5小时车程,海运也较为便利。此外,还是维多利亚的少数几个的RV友好城镇,交通便利,基础设施完善,城市也设有完备的旅游设施和服务。因此,具备进一步历史文化旅游开发的基础和条件。

2.2亚拉腊华侨历史文化旅游开发现状

据统计,游客每年在亚拉腊旅游消费2.7亿澳元左右,其中有7.4万澳大利亚本国游客,旅游业为当地提供了近150个工作机会,增加了800万澳元的旅游直接收入。[6]这一数字与维多利亚州旅游业80多亿澳元的年收入相比较,提升空间很大。早在2011年底,中国就已经超过新西兰成为维多利亚州最大的国际旅游市场,共有26.35万人中国游客到访维多利亚,并且平均每年以18%的速度增长,超过澳大利亚对华旅游市场15%的平均增速;2011年中国游客为维多利亚州直接带来8.16亿澳元的旅游收入[7];2013年,维多利亚州接待国际游客193万人,中国游客为第一大客源,共有32.64万人,可见中国游客热衷来维多利亚州旅游。但包括亚拉腊在内的格兰屏地区只接待了3.44万国际游客,国际游客市场份额不足维多利亚全州的2%,许多中国游客对亚拉腊认识甚少,大多数中国来澳旅行团未将亚拉腊纳入旅游线路行程或停留时间甚短,目前亚拉腊仅作为格兰屏山区户外旅游的住宿停留地,旅游业发展重点依然在乡村及葡萄酒旅游,并未将历史文化旅游作为开发重点,尤其是对亚拉腊华侨历史文化旅游深度开发不够。从维多利亚州2013—2016年旅游规划可以看出,亚拉腊市从属于格兰屏山区乡村、原住民文化旅游片区,澳大利亚政府一直实行多元文化战略和鼓励文化旅游的发展,国际游客来澳文化旅游的比例一直占据一半以上。[8]今后几年格兰屏原住民旅游将成为澳大利亚及维多利亚州旅游业发展重点,包括华侨历史文化旅游资源在内的先民历史文化旅游发展大有可为,因此亚拉腊可充分依托区域资源和优势,深度开发华侨历史文化旅游。

3亚拉腊华侨历史文化旅游开发原则

3.1区域协作原则

与一般的旅游项目开发不同,海外华侨历史文化旅游开发涉及我国与华侨历史资源所在国的跨国协作问题,开发和协调的难度要比其他旅游项目更高;因此,在开发过程中,应秉承互利共赢的合作理念,在政策、法律、信息、管理及人员培训等方面加强跨国合作。亚拉腊华侨历史文化旅游开发中,中澳两国可以成立联合开发小组,引导旅游项目的开发和合作。具体事宜由两国的旅游企业和个人参与,实现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此外,华侨历史文化旅游开发还要依托所在国和当地的人文和自然旅游资源,区域统筹,优势互补,组合开发,在当地旅游开发基础上促进华侨历史文化旅游的更好开发。

3.2特色原则

海外华侨历史文化资源一般分布在国外,目标客源市场主要为中国游客和海外华侨华人,相对于国内旅游产品,在旅游区位条件、交通条件、可进入性和旅游成本费用等方面等处于劣势,但也有自己独特的优势,它是一种独特的历史文化形态,这就需要旅游开发中突出这种“侨”文化特色,坚持以史促游、以游明史的开发理念,深度挖掘华侨历史文化旅游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给游客带来不一样的体验和感受。亚拉腊华侨历史文化旅游要充分体现华侨在亚拉腊乃至澳洲建国两百年开发与建设中的作用,突出华侨在澳洲创建的唯一一座“中国城”的资源特色,作为华侨历史文化旅游开发的名片。

3.3开发与保护并重原则

海外华侨历史文化资源由于相距年代较久远,受自然和人为等因素的影响,一些历史遗址、遗迹等受破坏和损害的现象比较严重;与其他历史文化资源一样,它们同样具有不可再生性,因此,在旅游开发中,需要与所在国协调合作,突出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保护为主,适度开发,在合理开发中实现对华侨历史文化的有效保护,实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环境效益相统一。亚拉腊华侨历史文化旅游开发首先要对保留下来的华侨历史古迹加以保护和修缮,并采取“复古”和“仿古”等手段,再现淘金时代华侨文化,作为华侨历史文化旅游开发的物质基础;同时,开发节庆、习俗等非物质华侨历史文化资源,进一步丰富和完善旅游产品结构和内涵。

4亚拉腊华侨历史文化旅游开发对策

4.1打造独特的“中国城”旅游品牌

旅游是文化的载体,这些华侨先辈将中华文化在异国他乡扎根发扬,为澳洲早期开发做出了历史贡献,其奋斗牺牲精神值得中澳后人永远铭记,对这一历史文化旅游的开发理应成为一种历史使命和责任。在澳大利亚19世纪的淘金热中,诞生出一批城镇,比较出名的有巴拉腊特、班迪戈、布里斯班等,但亚拉腊是唯一一个澳洲人承认由中国矿工创建的城镇。在此,来自台山等四邑地区的中国淘金工们建造了这座城市,他们把亚拉腊山拓展为一座帐篷城镇,再建造成永久的城镇,整个城市都见证着华工们的血汗和辛劳。亚拉腊主要的巴克利街、景点街、摄政街等都是当年中国矿工开创起来的,镇医院、邮局、市政厅等都有中国矿工的一份辛劳,亚拉腊市十个乡镇都有华侨先辈留下的足迹。和巴拉腊特的疏芬金矿区、班迪戈的金龙博物馆、布里斯班的中国城、悉尼和墨尔本的唐人街相比较,亚拉腊城市中华文化底蕴更深,历史更悠久,特色也更明显。中国人作为城市的缔造者,能给中国游客带来不同一般的旅游体验,这一点是澳大利亚其他地方无法比拟的,也是亚拉腊华侨历史文化旅游开发的独特优势;因此,亚拉腊市政府应转变观念,重新定位旅游发展战略,将华侨历史文化开发作为重要的目标市场。为此,首先需要加强宣传营销,让更多的中澳人民了解这段历史,尤其针对中国游客和在澳的华侨华人,两国政府相关机构进行联合宣传促销,亚拉腊旅游品牌应定位在“澳洲唯一一座中国人创建的城市”,是真正的“中国城”。旅游开发既可以作为从墨尔本到阿德莱德经典澳洲游线路上的重要景点,也可以开发为海外寻根游和华侨历史文化红色旅游等主题旅游,吸引更多来自中国和其他地方的游客,让游客从中找到归属感和亲近感。

4.2深度开发金山博物馆文化旅游

金山博物馆是在维多利亚州、亚拉腊市政府、墨尔本四邑同乡会、台山市政府以及澳大利亚华侨华人及当地市民等多方努力下建成的。博物馆按照中国传统建筑样式设计建造,在建馆过程中,台山市政府赠送了一批建筑材料及两台醒狮运送至亚拉腊,台山市政府派出建筑工人赴澳大利亚协助建造金山博物馆。[9]博物馆位于亚拉腊市的西端,是澳大利亚仅有的几座深具中国民族特色的宫殿式建筑,在这座博物馆里,收藏着19世纪中国淘金华工们使用的生产和生活工具以及他们挖出的金矿石,馆内还陈列着栩栩如生的各种模型,模拟和再现华工淘金场景。馆内还有淘金演示台以及中国的书法字画和工艺品。金山博物馆集淘金文化和华人文化于一体,很好地展示了亚拉腊城市的历史和文化,能更好地吸引中国游客及在澳华人华侨。在金山博物馆的旅游开发中,应突出情景再现的表现方式,着力突出中国元素与情景模拟,以尽量拉近中国游客的心理距离,增强亲近感;同时不断充实更新陈列展示的内容,加强对当地华侨历史文化遗产的收集与整理;博物馆应加强与澳大利亚旅游局、维多利亚州旅游局以及中国旅游主管部门等开展联合宣传活动,同时加强博物馆之间的资源共享,举办巡展、联展,与中国江门五邑华人博物馆、澳华博物馆、金龙博物馆实现资料共享和联合营销,组成中澳华侨历史文化遗产展示联盟。此外,更新展示形式,运用3D、4D等最新高科技手段,吸引游客的热情和兴趣。博物馆还可以开发一些针对华侨淘金工作的互动项目,寓教于乐,在人们接受文化熏陶和教育的同时也能体验旅游的休闲性,增强历史触摸感。在此基础上,开发金山博物馆独特的旅游商品,如可以将亚拉腊的城市标志和有特色的金山博物馆陈列品做成旅游纪念品,创新文化体验模式,提升游客的旅游体验质量。

4.3发挥区域资源互补优势,开发多元化旅游产品组合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旅游正在进入追求高层次、以享受文化为特点的消费时代,单一的历史文化旅游产品开发已无法吸引旅游者的关注,历史文化旅游产品开发日趋深化和多元化。亚拉腊处在澳大利亚格兰屏旅游片区,除了拥有淘金文化旅游资源外,自然、人文、生态等旅游资源也很丰富。在旅游开发中,可以充分发挥旅游资源互补优势,以中国游客及在澳华人华侨为主要目标市场,以华侨历史文化旅游为纽带,加强旅游组合产品的开发与合作,协同促进亚拉腊旅游业的发展。根据维多利亚州旅游局对中国游客最喜爱的旅游景点的调查统计得出,排名前三位的依次是大洋路(33%)、企鹅岛(20%)、巴拉腊特和疏芬山(20%)[10],可见以淘金文化旅游为主的疏芬山和以历史文化旅游为主的巴拉腊特深受中国游客的喜爱。亚拉腊与巴拉腊特两地相距不到100公里,因此,亚拉腊华侨历史文化旅游开发可以依托维多利亚州淘金文化游,通过比较成熟的巴拉腊特和疏芬山金矿区旅游辐射到亚拉腊淘金文化旅游,从墨尔本—巴拉腊特—亚拉腊开发出一条华侨淘金文化旅游线路,将淘金文化、历史遗址、中华节庆习俗等历史文化资源进行全方位的整合,使之产生聚合效应,充分利用各类历史资源的文化价值,发掘历史资源潜在的经济价值,形成独特的维多利亚华侨历史文化旅游品牌。此外,亚拉腊可以依托格兰屏地区生态文化旅游资源,将华侨历史文化旅游和当地原住民历史文化旅游相结合,开辟一条独特的澳洲先民文化旅游线路。另外,亚拉腊可依托格兰屏地区葡萄酒种植产业推广葡萄酒之旅,将自然、人文和美酒、历史元素等有机融合在一起,开发多元化旅游组合产品。总之,亚拉腊是海外华侨华人历史文化旅游开发的一个缩影。从亚拉腊华侨历史文化旅游开发可以得出,海外华侨华人历史旅游开发应以侨居国华侨历史文化资源为基础;以中国游客及华侨华人为主要客源市场;以侨居国历史文化和华侨文化融合创新为特色;以社会和经济效益为目的,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这种跨国旅游开发项目需要中国政府与外国紧密合作,两国政府及民间须以战略的眼光和历史的责任协调推进,促进海外华侨历史文化的有序保护与开发。

参考文献:

[1]庄国土.世界华侨华人数量和分布的历史变化[J].世界历史,2011(5):4-14.

[2]李国平.广东华侨文化旅游开发战略研究[J].热带地理,2008(1):80-85.

[3]亨利•简斯顿.四邑淘金工在澳洲[M].杨于军,译.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34,38.

[4]梅伟强,关泽峰.广东台山华侨史[M].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192-193.

[5]徐明远.澳洲唯一一座由中国人创建的城市[EB/OL].(2012-04-16)[2013-11-21].art/2012/4/16/art_54_16593.html.

[6]Ararat'sTourism[EB/OL].(2010-07-28)[2014-01-05].vesting/tourism/135.

[7]VictoriaStateGovernment.Victoria'sChinaTourismStrategy[EB/OL].(2012-05-30)[2014-01-05].1-07-mb.

[8]贾鸿雁.澳大利亚文化旅游及其启示[J].商业研究,2013(1):195-200.

[9]董平.亚拉腊:五邑籍华侨建的城市[N].江门日报,2007-08-29(C3).

东部华侨城一日游范文第4篇

服务侨胞奉献热忱

1958年,中侨国货有限公司在香港正式成立。当时分为正丰庄和宏兴庄两个集团,锺孔生先生的父亲亦是创办人之一。1963年,锺孔生先生开始加入中侨国货公司工作,由总部基层员工做起,先后在多个部门工作,并担任部门主管,包括文教玩具部、工艺部、首饰部、华侨服务部,还有中侨董事会董事、董事会秘书等职务。“当时,新中国还没有一间像样的私营资本国货公司,因而国内的产品流通困难,对大陆来讲,特别是销往香港、台湾、东南亚等国家的流通管制相当严格,因而很多海外侨胞想要买到大陆的特产相当困难。为了解决这一难题,香港中侨国货有限公司应运而生。”锺孔生先生回忆道。

“后,很多海外华侨回到国内,上个世纪80年代初,我们公司成立了华侨服务部,致力于服务华侨,帮助侨胞解决实际困难。当时,很多探亲的侨胞想带一些特产回去,诸如衣物布料、家乡土产品、钟表电器等等,特别是一些年纪大点的侨胞,要求非常迫切,但是因各种原因不能亲自回家乡,于是他们找到中侨,希望我们能提供帮助。当时,我立刻和食品部部长一同前往广州,将我们的想法告诉了主管副食品行业的第二商业局局长、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的负责人,他听后马上召开了座谈会,立刻达成了一个协议,利用香港这个贸易港口的优势,在广州、南海、梅州、东莞、上海等各大城市设立联络点,顾客只要在香港中侨公司买单,即可凭单在国内联络点取货或送货上门,省去了顾客携带的麻烦,为侨胞及港澳居民带来极大方便。这一举措的实施,无论是对海外华侨,还是对香港居民,都提供了切实的帮助与服务,并开辟了在香港买单的先河,因而当时深受侨胞们的欢迎。”回忆中侨为侨胞们所做的工作,锺孔生先生一脸欣慰与激动。

1970年,中侨国货工艺品分公司在香港油麻地自建的永侨大厦商场四层楼面成立,专营中国各类工艺美术品,在香港向来自各地的人士介绍中国精湛的工艺文化艺术,公司业务不断发展。前来参观和选购的日本、韩国、台湾、欧美和东南亚各国游客络绎不绝,各地游客通过参观选购,增加了对中国的了解,公司的员工亦与世界各国的朋友建立了友谊。

随着业务发展,中侨国货公司的第二间分公司――中侨国货油麻地分公司1974年揭幕,地点就在中侨工艺品公司隔邻,商场面积一万六千平方。1982年,中侨国货公司在九龙尖沙咀游客区北京道与汉口道交界,增开了中侨国货(尖沙咀)分店,至此,中侨国货公司总分公司共有四间门市,商场面积合共超过了17万平方,自置货仓13万平方,员工达1100多人,直至1997年7月香港回归祖国,中侨国货公司完成了推销国货的使命,结束39年的零售门市业务,集中转向内地投资。

从上个世纪70至90年代初,中侨国货已发展成为香港国货业五大公司之一,在香港及东南亚一带声誉卓著;20世纪90年代中期,中侨国货为适应市场变化的大趋势,顺应社会的发展,开始转向多元化的实业投资,并积极参与祖国大陆的发展建设。1992年建设广州中侨大厦、东莞中侨大厦;1997年武汉香满楼农业畜牧发展有限公司创立,原国家副总理田纪云先生亦参加了香满楼的奠基典礼。多年来,中侨集团一直参与国内的建设发展,很多项目都获得了特殊嘉奖与称赞,而所有这一切的荣誉,自然与中侨职工的努力和勤奋是分不开的。

“中侨有今天的成绩,最值得敬重的就是前一辈的创办者,比如黄开万先生和孙城曾先生,虽然年纪大了,身体不太好,但他们仍然坚持每天很早来公司,下班后才回去。老一辈的勤奋精神真的非常值得我们去学习。”锺孔生先生说。言语间,尽显赤诚与谦逊,或许正是这样一颗进取而谦逊的心,才促使他虽非为华侨,却继承了老一辈的服务思想,几十年如一日地服务在侨界事务中,忧侨胞之所忧,乐侨胞之所乐,尽心尽力,热忱奉献。

邓小平南巡后,国内深化改革开放,大力推动市场经济。在祖国多年的关怀及支持下,1992年7月中侨国货公司全资子公司永侨企业有限公司,成立了附属公司――中侨国货投资有限公司,在国内开发房地产,多年来先后在东莞、武汉、广州建造中侨大厦,对当地的城市建设贡献了一份力量。

豁达人生责任当先

关于永侨企业有限公司,锺孔生介绍说:“永侨企业是中侨国货的全资附属公司,主要负责物业和房地产业务,在广州、东莞以及武汉等城市都有投资,都建有高层住宅楼,希望为当地的城市建设贡献一份力量。”同时,锺孔生先生亦坦诚地介绍,由于受各方面因素的影响,中侨集团正在慢慢地缩减业务,但是对工人的劳工待遇仍然不减,力求让每一位曾为中侨发展流汗付出的中侨人都能有所收获。在打理中侨国货有限公司及永侨企业有限公司的过程中,更让锺孔生先生滋生了一份沉沉的社会责任感。目前,锺孔生先生最大的心愿就是慢慢压缩国内的业务,将各项事务处理妥当,以力求做到对股东负责,对社会负责。

锺孔生先生的社会责任感不仅体现在工作中,在社团事务中,他亦尽己所能,热心参与。现担任香港锺氏宗亲总会会长、香港嘉应商会常务会董、香港梅州联会永远名誉会长、香港梅县同乡会永远名誉会长兼副理事长等职务。“香港锺氏宗亲总会是去年成立的,联包括祖国大陆、香港和台湾等地区,及日本、加拿大、泰国、新加坡、美国、毛里求斯等世界各国的锺氏亲友,联络情谊,促进交流,加强了解,以达到团结友爱,共同进步的目的。”

谈及闲暇之余的爱好兴趣时,锺孔生先生笑着说:“喜欢旅游、摄影,做做运动,特别喜欢收集中国内地和香港的邮票,从1945年至今的邮票,百分之九十九都有收藏。”云淡风轻,却折射出了他豁达随性的处事方式,以及乐观、积极的人生态度。

然而,回首过往,对锺孔生先生来说,最深刻难忘的仍然是与中侨相伴的四十五年。这段占据着人生大部分的时间,更是青春年华中的珍贵时期,锺孔生先生将此献给了中侨,选择与其同进同退,无论是曾经辉煌的过去,抑或是未知的未来,中侨已成为他生命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而他对中侨的深厚情谊,又岂是寥寥数语所能诠释得尽的呢?

东部华侨城一日游范文第5篇

加快固定资产投资和重大旅游项目建设。尽快启动度假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及五星级酒店项目立项,加强征地拆迁,按计划供地,确保开工建设,加快完成政府下达的全年目标任务。加快彩灯大世界业主招标,推进项目建设的准备工作。抓好公园落地工作,积极会同市国土、规建、高新区等部门,做好基础工作,争取早日实现项目签约。加快推进片区资产重组工作建设。

(二)大力推进旅游市场建设,提升旅游综合消费水平。

狠抓城市旅游营销创意策划,加强整体形象提升,强化营销渠道建设,大力推进旅游市场开发力度,全面提升旅游综合消费水平。加强媒体、广告、网络、会展宣传。适时在中央电视台推出旅游的广告宣传片,在华西都市报等平面媒体推出旅游的广告宣传,在成渝高速公路进行旅游广告宣传;在新浪网、中华网、中国旅游网、旅游网等知名网站和行业网站上进行旅游宣传,进一步丰富和完善旅游网,帮助各区县建立旅游网站,并与旅游网进行链接。积极组织旅游企业参加国际旅游交易会、西部国际博览会等。邀请海内外旅行商、投资商、新闻媒体到考察采风。抓好旅游线路统,推出名城之旅、彩灯观光、恐龙探谜、井盐寻踪、佛儒旅游、美食旅游等线路和产品。组织好赴韩国、日本、台湾等境外宣传促销。加强与成渝城际旅游协作,会同六市开展旅游及“环线游”为主题的联合促销,与贵阳、遵义、赤水旅游部门开展区域合作。围绕庆祝建党周年、辛亥革命100周年以及“十一”黄金周,搞好市首届红色旅游节、荣县军政府首义100周年大型纪念活动、古镇民俗风情节、公园展等旅游活动。加强对古镇、江姐故居等创建申报国家A景区的督促和指导工作,开展特色旅游商品购物点工作,指导和帮助皮革城创建省5A级特色旅游商品购物点工作,力争年内创建成功。进一步完善旅游网站,及时更新内容,增加与知名网站的链接,以提高点击率。

(三)大力推进服务质量战略,不断提升旅游服务品质。

严格规范行业行为,大力提高旅游服务质量,继续开展好旅行社质量等级评定。加强檀木林国城市名人酒店(五星级)、英祥锦江国际大酒店(四星级)的指导和服务力度。开展A级景区评定、绿色旅游饭店创建、旅游统计监测和抽样调查、乡村旅游从业人员培训,抓好旅游从业人员的职前教育和在职培训。组织年全市导游人员资格考试、市旅游行业第三届就业洽谈会。举办“农家乐招牌菜大赛”,评出我市农家乐“二十大招牌菜”。

加强旅游执法工作,保障旅游产业健康发展,确保旅游安全“零事故”。开展旅游安全联合执法检查,加大“黄金周”和重大节庆活动的安全检查,加强涉旅企业安全监管,细化安全目标、责任追究制,不断完善安全应急预案。强化旅游包车监管,开展旅游包车趟次合同、旅游线路资质检查、涉旅企业消防安全监管。进一步开展星级饭店、A级旅游景区等消防安全检查,整治火险隐患。加强旅游执法,搞好旅游市场综合治理。坚决治理“黑社”、“黑门市”、“黑导”、“违规广告”和超范围经营和非法经营旅游业务。严厉打击旅行社低价竞争、诱导、误导、强制游客消费的各种违法违规行为,维护旅游消费者和经营者的合法权益。加强依法行政,公正、公平、及时处理旅游投诉质量案件,提高查办旅游违规案件的效率,案件结案率达到100%。加强旅游执法人员培训,抓好导游证执法检查,全年检查导游证不少于200个,完成导游IC卡的检查任务。继续抓好旅行社地接服务的考核奖励工作。

(三)大力推进外事管理工作,提升外事管理服务水平。

加强涉外、境外非政府组织和外国记者管理,进一步规范因公出国(境)管理,制止公款出国(境)旅游。进一步加强与外国驻、领事机构的联系,充分发挥我市常驻外籍客商、外籍专家等的作用,推动我市对外招商引资和经济合作,大力支持企、事业单位开拓国际市场,积极支持民营企业出国从事经贸活动。加强与俄罗斯、澳大利亚、东英格兰、法国、美国等联系,,推进缔结国际友城工作,进一步深化与韩国固城郡、美国米德兰市的友好交流,鼓励我市文体、教育、卫生等与有友好交往城市建立友好关系,促进实质流活动开展。认真筹备市级领导出访工作,确保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和其他领导出访顺利。妥善处理涉外案件,为我市“走出去”的企事业机构、劳务人员以及在国外的我市公民和留学生等的海外安全提供保护。举办国庆外宾招待酒会。做好邀请外宾出席2012年灯会工作和10月份固城郡青少年友好访问团来访接待工作。继续联系与德国巴登巴登建立友好城市关系。多渠道开展国际交流,促成我市青少年暑期赴英国体验,开拓视野,体验不同的民族和校园文化。开展涉外企业和部分民营企业外贸英语和知识培训。

(四)大力推进侨务工作,提升侨务工作水平。

举办侨务招商推介会,召开全市“侨界之友”中秋、国庆茶话会,宣传侨务工作,推广城市旅游形象,推动项目招商引资,助推经济社会发展。组织参加海外华侨华人高新科技洽谈会、中国西部博览会,做好“侨商千企行”活动接待工作,开展经济贸易、科技合作与交流。继续做好全市侨情调查工作,建立全市侨务工作档案。配合相关部门做好归侨、侨眷代表人士的人事安排工作,开展好对华侨华人及其社团和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侨界的联谊服务工作和侨务对台工作,开展好引进华侨华人资金、技术、人才工作,为市内侨资企业服务,协调涉侨经济投诉工作,搞好华侨华人知名人士、重要社团、企业来市的相关服务接待工作,联系好海外华侨华人新闻机构、文化团体和华文教育机构,积极开展对外宣传及文化交流。开展“万侨助万村”、“侨爱(心)工程”、侨务冬赈扶贫、扶贫济困慈善等活动,做好香港小平教育基金捐助中学100名贫困高中生的管理与服务工作。继续深入开展“侨务惠民行动”,加强侨务宣传工作,力争在西部博览会期间推出《侨报》专版,扩大侨务影响。协助做好我市留居人员管理工作,开展归侨侨眷工作,依法保护归侨侨眷和华侨华人在市内的合法权益,及时处置涉侨突发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