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毕业就业总结

毕业就业总结

毕业就业总结

毕业就业总结范文第1篇

二、,主要工作

1、领导重视,全院上下齐心协力抓就业

2、积极开展就业服务工作

3、实行“开放式”推行“多证制”,创造新型职业教育教学培养模式

三、存在的问题

四、2007年毕业生就业工作计划

2006届毕业生就业工作,在学院党政领导的高度重视下,经过学院招生就业处、办公室、毕业班班主任和全院教职工的共同努力,在省水利厅和云南农业大学及用人单位的大力支持配合下,我院2006届毕业生就业工作已圆满完成,现将有关工作总结如下:

一、基本情况

我院2006届毕业生只有2003级水利水电工程监理专业45人(其中获国家助学贷款的毕业生有4人),男生30人,女生15人。截止2006年8月25日初次统计,毕业生通过与用人单位签订就业协议书,领取报到证,到用人单位就业的有5人,毕业生签约率11.1%,毕业生与用人单位已签订劳动合同,不需要就业报到证,到用人单位工作的有33人,就业意向率73.3%,本人暂不工作,要求回生源地报考公务员的毕业生有7人,总之,我院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为84.4%。

二、工作总结

一领导重视,全院上下齐心协力抓就业

毕业生就业工作,是一项政策性强、涉及面广、时间紧、任务重的工作。既涉及到国家长远利益,又涉及到社会千家万户。切实有效地做好毕业生工作,关系到厅、校联合办学的持续发展。学院领导班子高度重视就业工作,把毕业生就业工作作为学院发展和稳定大事来抓:

①贯彻落实《云南农业大学关于进一步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意见》、《云南农业大学毕业生就业工作实施细则(试行)》、《云南农业大学毕业生就业工作考评办法》等文件精神,成立了以学院领导挂帅的学院招生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对毕业生工作加强领导、及时进行指导。做到主要领导亲自抓、负总责,分管领导抓具体,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为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展开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②签订了以院长为第一负责人的毕业生就业工作目标责任书。

③学院设置院办公室和招生就业服务机构(水校招生就业处),共同为毕业生提供服务。

④建立学院招生分配激励机制。学院教职工招收一名学生或推荐一名学生就业奖励100元。

以上措施为毕业生就业工作创造了良好的工作氛围,形成全院上下齐心协力抓就业的新局面。

二积极开展就业服务工作。

学院从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入手,将社会需求和就业形势与毕业生择业观念结合起来,引导毕业生认清当前就形势,树立就业信心,面对现实,摆正位置,正确定位就业目标。本着背靠行业,依托系统,面向社会的就业原则,统一认识,加强领导,组织有序,确保毕业生就业工作各个环节的顺利进行。主要有以下几点:

①学院水利系请省水利厅专家、学者到校,先后为毕业生举行“监理工程实例”和“投标文件编制”专题讲座。通过讲座,引导毕业生树立行业工作的苦乐观、爱岗敬业,乐与奉献的就业观。

②继续采取生产实习与毕业生就业推荐相结合的方法。根据用人单位的规模层次,有目的的选送符合用人单位录用标准的学生去实习,既锻炼了学生,又使用人单位考核了学生,学生通过实习留在用人单位就业。今年我院毕业生人数少出现了用人单位供不应求的可喜局面。

③收集用人需求信息和托宽就业渠道和市场。学院建立了“需求信息公告”制度,在信息宣传栏上及时公布招聘信息和通知,真正做到快速、公开、公平、公正的招聘信息。学院组织有关人员到用人单位介绍毕业生情况,帮助毕业生与用人单位直接见面,实行双向选择,签订协议。另外在推荐工作中,尽可能地帮助和推销毕业生中就业压力较大的部分女生和家庭困难的学生。

④充分发挥党团组织、班主任、专业教师等方面的作用,实行全体教职工“全员参与就业的做法”。在工作中,院长、书记还是普通教职工,都在利用自己的各种社会关系联系用人单位,通过多种渠道广泛收集用人单位的需求信息汇总到招生就业处统一安排;班主任和一些专业教师关心了解毕业学生就业情况,耐心做好学生思想工作;初步形成全体教职工关心学生就业,参与学生就业指导的良好局面。

⑤由学院办组织毕业生积极参加农大招生就业处举办的各种就业指导讲座。如《大学生择业心理调适》、《大学生就业相关政策与问题解答》。2006年4月8日组织毕业生参加了在云南农业大学球场举办的“云南农业大学2006届毕业生供需见面洽谈会”,学生与用人单位进行双向选择,感受就业氛围,了解用人单位需求,定位好自己的就业目标。同时学院还制做了展版宣传学院。

⑥学院党总支把做好毕业学生党员组织发展工作摆到突出位置。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积极工作,充分发挥学生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推动就业工作全面开展。本届毕业生中发展正式党员3人,预备党员3人。他们在就业过程中积极主动,带动全体同学,起到先锋模范作用。

⑦积极开展诚信教育工作,针对助学贷款的学生,宣传有关政策,回答学生的疑问,加强诚信教育,按贷款银行要求,指导他们办理还款相关手续。

⑧及时传达落实各级各部门有关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政策、文件和会议精神,在院领导的带头下,认真做好就业政策、就业信息、就业岗位与就业机会的咨询和优质服务,努力开拓就业新渠道。

三实行“开放式”推行“多证制”,创造新型教学培养模式

学院突出职业教育特色,加强职业教育与行业标准相结合,提高毕业生实作能力和就业竞争力,实行“开放式”推行“多证制”的创新型教育教学培养模式。在毕业班最后一学期,学院根据毕业生需求为毕业生分别设置了“质量检测员”、“工程监理员”、“工程施工员”、“工程造价员”等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从业资格证书考前辅导班。通过考试毕业生中获得省水利厅颁发行业资格证书的有:

质量检测员工程监理员工程施工员工程造价员工程测量工

39人40人29人22人1人

持有多证的毕业生很受用人单位的欢迎,为毕业生就业创造了有利条件,提高了毕业生的就业竟争力。

二、存在的问题

1、毕业生就业还存在着“有业不就”现象。

一是有的毕业生就业观念没有完全解决,相互攀化,等待观望,由于不能很好地把握自身的就业定位,错过了很好的就业机会。二是部分学生不愿满足于随便找个工作,出现了就业不稳定,频繁换岗的情况。三是部分学生放弃就业机会,自愿回生源地报考公务员,他们的工作处于待定状态,对就业率也有一定的影响。四是部分学生个人综合素质、应试能力、使用人单位不尽满意。

2、毕业生就业观念还有待提高。学院要继续结合水利水电的行业情况,进一步加强毕业生的专业思想教育。从导向上引导毕业生通过行业就业,树立“先就业,后择业”的就业观,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率。

3、由于水利水电行业的特殊性,用人单位不愿录用女生是造成女生就业率低的直接原因。

四、2006年毕业生就业工作计划

结合我院毕业生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我院2007届毕业生就业工作计划。

1、基本情况:学院2007年毕业生有三个毕业班级共计130人。期中水利水电工程监理专业42人;水利水电建筑工程专业52人;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专业36人。

2、在2006年工作基础上,进一步完善集管理、教育、指导、服务为一体的毕业生就业服务体系。加强毕业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和就业指导工作,以提高就业率为中心,为毕业生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建立与学校改革发展稳定相适应的毕业生就业运行机制。

3、认真对2007届毕业生基本信息材料收集、修改和校对,对其基本情况进行分析、汇总;做好毕业生就业日常服务工作。

4、全方位多渠道的收集就业信息,充分发挥教职工资源优势,调动广大教职工积极性,利用一切机会,尽量的为广大毕业生寻找更多的就业机会。

5、进一步探索毕业生生产实习、实训与毕业生就业推荐工作的有效结合途径,为毕业生择业创造时间和空间。

6、加强毕业生诚信教育,提高获国家助学贷款毕业生的还款率。

7、做好“专升本”学生的报名及服务工作。

8、继续配合有关部门做好上传下达工作。按要求及时上报各种工作材料,做好优秀毕业生的评选推荐,认真组织填写2007届毕业生推荐表、毕业生基本情况登记表、核对2007届毕业生生源信息、离校信息登记表、助学贷款还款相关手续、党员发展、组织关系转接、毕业生就业协议的审核、登记办理毕业生离校前的各项手续,整理和移交毕业生的档案材料等工作。

9、继续做好毕业生离校后的就业跟踪统计工作。

毕业就业总结范文第2篇

一、2014年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基本情况

二、高校毕业生岗前培训情况

为进一步转变我镇高校毕业生就业观念,增强创业就业能力,切实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我镇于7月26日举办了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培训班,参加培训班的毕业生有300多人,镇人才服务站站长陈树勋同志作了开班动员讲话,为广大毕业生分析了当前就业形势,介绍了市、镇关于鼓励高校毕业生的就业优惠政策,并要求毕业生切实转变就业观念,树立奋斗目标,提高就业竞争力,争取早日找到自己理想的工作。培训班课程重点开设大学生成功求职技巧、演讲口才与职场必备商务礼仪课程,让学生端正就业心态,掌握演讲技巧及有效表达方法,懂得如何应对面试过程中的各种问题及商务礼仪的技巧,促进我镇高校毕业生转变就业观念和提高就业能力,让其更深入了解社会,认识自我,树立正确的就业创业观,掌握创业知识,提高求职技巧,利于更好地找到心仪的工作。

三、 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主要做法

为深入实施人才强镇战略,做好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工作,我镇主要采取了“三个加强”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

(一)加强领导,执行到位。

为加强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领导,我镇成立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全面工作,完善领导小组职能分工,由镇人事办和人才服务站掌握并督导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工作,各司其职,多管齐下,不断实现人才工作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管理。同时,村劳动服务站负责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具体事务,营造全社会各有关部门关心高校毕业生就业的社会氛围,为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率打好组织领导基础。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专门会议认真分析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和毕业生就业需求,针对存在的问题,制定相关工作方法和宣传服务措施,形成各个相关部门普遍重视,统筹协调新机制,及时有效贯彻落实市、镇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的相关要求。

(二)加强宣传,多措并举。

能否提高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率,同高校毕业生的择业观念和他们是否了解政府鼓励就业的政策密切相关。一方面引导他们树立正确就业观。于7月26日举办了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指导培训班,300多名本地高校毕业生进行就业培训,为高校毕业生进行心理辅导及就业技能培训,帮助和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就业观,进一步正视现实,摆正心态,客观定位,选好目标,力戒浮躁,扬长避短,合理调整就业期望,结合自身特点,立足现实寻找适合自己的就业岗位。另一方面为企业和人才“牵线搭桥”。于7月26日在镇影剧院广场举办“高校毕业生”专场招聘会,设立了人才政策宣传咨询点,宣传我市人才政策和毕业生就业创业政策,免费为高校毕业生及待业人员提供求职服务、职业指导、培训登记等公共就业服务。我镇电子、五金、电器、印刷等30多家企业为求职者提供了1500多个就业岗位,涉及管理类、技术类、普通类等多方面,有效拓宽本镇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渠道,为应届大学毕业生参加就业指导培训班后提供了一次实战机会,进一步提高本镇生源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择业能力。

毕业就业总结范文第3篇

一、基本概况

1、水利水电与建筑学院2007届毕业生共有303人,其中本科287人,研究生16人,党员152人,占毕业生总人数的50.2%。本届毕业专业有水利水电工程、农业水利工程、农业建筑环境与能源工程、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水土保持与沙漠化防治五个本科专业;一个硕士点(农业水土工程)。其中水利水电工程专业69人,男52人,女17人;农业水利工程专业58人,男45人,女14人;农业建筑环境与能源工程专业53人,男41人,女12人;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58人,男34人,女25人;水土保持与沙漠化防治专业49人,男31人,女18人;研究生16人,男8人,女8人。

2、生源分布情况:外省生源共57人,占毕业生总数的18.6%;省内生源共246人,占毕业生总数的81.2%。

3、毕业生初次就业基本情况如下:***

从上表可知,截止2007年8月29日统计,实际就业人数224人,初次就业率为73.9%。我院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比去年上升了近9个百分点,并且选择到西部就业、自主创业和考研的学生人数均有大幅度上升。

截止7月初,我院303名毕业生已分批离开母校,愉快地奔赴工作岗位。在毕业生离校期间,没有出现打架斗殴、损坏公物等违纪事件,学院2007年毕业生就业工作按学校规定顺利完成。

二、主要做法

(一)齐心协力,统一思想,高度重视毕业生就业工作

学院作为毕业生就业工作的主体,充分认识到毕业生就业工作事关学院的专业建设、学科发展、师资队伍建设等各项工作,毕业生就业工作是各项工作的基础。为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全院上下齐心协力,统一思想,面向市场,强化服务,把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作为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实践。领导高度重视,充分认识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重要性,把毕业生就业工作摆到突出位置,作为一件大事来抓,成立了以院长为组长,书记为副组长的毕业生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实行“毕业生就业工作一把手负责制”,加强对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领导,及时研究和解决就业工作中出现的新问题;加强资金和人力的投入,保证了专职就业指导教师和专职工作人员与应届毕业生的比例达到1:500以上,在办公条件、人员配备、经费等方面给予了充分保证和落实,为毕业生就业创造有力条件和保障。

(二)加强宣传,使毕业生充分认识国家毕业生就业方针、政策和规定

在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从计划分配向自主择业转轨时期,国家的就业政策也正处于不断调整的阶段,因此,贯彻执行国家的就业方针政策并进行广泛宣传是我院毕业生就业工作的中心,对毕业生着重介绍当年毕业生就业形势、就业政策和就业方针,宣传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的目的、意义,做到让每一位毕业生知晓当年的就业政策。通过一系列有效的宣传,使我院毕业生人人能够全面理解国家和云南省的就业政策,从而避免了择业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同时认真完成上级就业主管部门布置的各项任务,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做好上传下达工作,按要求及时上报各种工作材料,做好优秀毕业生的评选活动,认真组织填写2007届毕业生推荐表,毕业生基本情况登记表,按要求认真组织毕业生核对生源信息并按时反馈,毕业生就业、待就业基本信息登记表,2007届毕业生离校信息登记表,填写毕业生的离校跟踪调查表,做好本院毕业生就业协议的审核、登记等工作。按时保质地完成了我院2007届毕业生就业计划和初次就业率的统计上报工作。

(三)主动出击,开拓就业市场,加强服务意识。

在日益激烈的就业竞争中,我院主动适应新的形势、转变职能,大力加强服务意识。主动出击,千方百计拓展就业渠道,为我院毕业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1、主动出击,加强与社会各界的联系。通过电话、信件、网络等多种渠道向省内各水利相关部门、建筑行业征询需求信息。同时我们也积极为用人单位提供我院毕业生的详细资料,编制了《水利水电与建筑学院专业简介及2007届毕业生情况介绍》(包括生源、专业等情况),建立长期的密切合作关系,并且将反馈的信息通过不同渠道及时,传递到学生手中。

2、根据学院自身特点,采取“请进来”的方式,适时举办一些小型的人才招聘会。受专业限制,我院学生的就业市场主要针对水利、建筑、施工行业。我院在全面分析自身情况的基础上,采取灵活地“请进来”方式,逐个邀请一些用人单位或人事部门来院,召集有意向的毕业生召开小型的人才招聘会。由于双方目的相对明确,又有充分时间相互了解情况,因此,通过这种小型招聘会签约的毕业生比率则相对较高。我院2007年举办这样的招聘会达二十余次,用人单位提供岗位数280余个,充分起到了提供就业渠道和协调推荐的服务功能。在招聘会上,根据学生的综合成绩、综合能力和表现,采取“公平竞争,择优录用”原则予以推荐,增强了工作的透明度。

(四)加强跟踪调查,努力培育就业有形市场及无形市场。

走访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进行跟踪调查,了解已就业学生情况、当地政策、用人单位情况,与用人单位进行加强交流与合作,及时了解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变化和对我院毕业生的使用情况,掌握毕业生的适应能力和用人单位的认可度。毕业生就像工厂打入市场的产品,了解产品在市场的评价,知己知彼,才能加工出更好的产品。通过调查,许多用人单位对我院培养的毕业生总体评价是具有吃苦耐劳精神、团队精神,同时已暴露出我们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以及教学手段应改进的地方,对我院人才培养起到较好促进作用。利用这样的机会,加强与各用人单位的信息沟通,努力形成伙伴型关系,稳固已有就业渠道的畅通;同时努力开拓新的就业信息渠道,形成有形和无形市场。

(五)团结协作,开拓创新,大力加强就业指导力度

在工作实践中,我院充分认识到,实现毕业生顺利就业,提高就业率,首先必须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有针对性地进行毕业生思想教育和就业指导服务工作。毕业生就业工作是关系到学校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为此,我院毕业生就业工作者,在从事就业工作中,本着开拓创新精神,积极探索工作新思路,尽心尽职,团结协作,牢固树立为毕业生服务的思想,使就业指导服务工作取得明显效果。每学期专门制定学院就业工作计划,按计划有条不紊地开展,较好地完成了职能范围内的工作。不断开辟阵地、拓宽形式,采取个别咨询、电话联络、录像、讲座等多种形式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就业指导,丰富就业指导的内容和形式。教育鼓励毕业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增强竞争和参与意识,实现个人合理定位。

1、加大就业宣传力度,建设毕业生就业信息网络,发挥网络平台的优势。实现了网上就业信息、就业案例、就业调查、就业政策、就业通讯录、就业相关文件等,提供了更为简洁方便的服务,初步实现就业信息网络化。

2、加强对毕业生就业推荐表和协议书的管理工作。加强对毕业生就业推荐表的审核,严格把关,确保推荐表内容客观真实。对协议书的管理采取登记造册的办法,有效的杜绝了推荐表弄虚作假、多头协议、单方违约现象的发生,保证了用人单位的利益,也维护了学校的信誉。

3、配合有关部门圆满完成2007届毕业生毕业生派遣组织工作和毕业离校教育工作。做好和办理毕业生离校前的各项手续工作,整理和移交毕业生的挡案材料,毕业生党员组织关系的接转等工作。在学生离校前,我们有针对性地开展了系列毕业离校教育活动,如毕业生党员座谈会、欢送毕业生晚会、学生干部座谈会等,加强其社会公德、艰苦创业和知识更新等方面教育,指导学生如何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如何适应新的环境,从而帮助毕业生顺利完成角色转换,成功地迈入社会。

4、毕业生班主任确实负起责任,配合校、院作好毕业生未就业工作,树立服务意识,为每一位毕业生制造就业机会,只要有一名毕业生未就业,就有一份责任。

三、当前毕业生就业工作存在的问题及想法

1、全面发展和完善就业服务网络体系,重视就业工作中基础信息的收集整理和交流共享工作,加强网络交流,为毕业生提供全方位的信息服务,为毕业生就业创造良好条件。

2、今年用人单位提供的职位数虽多,但职位数和签约人数无法一一对应,原因是部分毕业生被多家用人单位同时看中,一人有多个职位的选择,其次毕业生与多家用人单位签定协议及毁约现象仍还存在,大大影响毕业生就业率。

3、我院个别专业的就业仍然较困难,特别是新增专业由于社会认知度较低,初次就业率无法提高;其次由于专业特点和工作性质,我院部分女生就业较困难。针对这些情况应鼓励毕业生继续深造,到基层和艰苦的地方锻炼,多考取各种专业证书和技能证书,提高就业技能。

4、随着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毕业生就业中出现许多新问题,下一步应加强与各有关部门及用人单位多方协作,进一步完善毕业生就业市场,规范市场行为,为毕业生提供一个公开、公平、宽松的择业环境,使毕业生的就业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毕业就业总结范文第4篇

时光如梭,又是三年。再回首,三年来与学生朝夕相伴风雨同舟的酸甜苦辣,点点滴滴如在眼前,远处的歌声伴着音乐不期而至:“心若在,梦就在,天地之间还有真爱……”细细品味,不仅感慨万千……

起步维艰

新学期,总是给人以美好的遐思,也更是让人有无尽的期待,而我所接手的七年级(1)班在“新”和“一”上的怪异,至今想来都仍有手足无措之感。

新学期第一天:来自全市各小学的学生们在经历一阵新鲜、慌乱后,按个子高低在教室里坐定,没想到维持秩序的一句“请中间倒数第×排的同学不要讲话”却引起郝×同学对我的大吵大闹。这个入班总分只有58分、全校倒数第一、父母离异带给他的偏激性格让他理由充分地认为“说话的又不是他一个人,老师的不指名批评,其目的就是让同学的目光都看他,让同学看不起他,是老师有意在为难他,于是,开学第一天的教室充满了他义愤填膺的声音:“老师不公平……”

历尽艰难,总算让激动的郝×安静下来。李×事件又初见峥嵘,班长告诉我,学校大厅曝光李×违纪,要班主任做好处理工作。因为临近放学,我就按常规说“写一份五百字的心理分析说明书交给我。” 没想到下午就引来了李×的父母,一边对我是软硬兼施,“刚上初一不会写,中午吃饭不停打嗝是气着了”……另一方面是以势压人:老师在小题大做,要找校长去,找教委主任,找市长……两口子围着我是气大声威……

蛮不讲理、盛气凌人的李×家长,在我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耐心陈述后,总算平静下来。紧接着,让我又见识了职位、学历高的吕×家长的与众不同:下午第三节,全年级十个班用教委发的单元卷在统一测试,我在监考,发现吕×在偷偷摸摸作弊,就当即让他停止答题,没收作弊的卷子,离开座位站在后面至其他学生交完卷子。没想到他在市政府工作的父母是一通通的电话责问:你们学校有罚站的规定吗?学生应该罚站吗?罚站的依据是什么?罚站的后果谁承担?二十分钟的时间啊!为了顾全其他70多个学生能够顺利考完的分身无术的二十分钟啊!平静下来之后,我明白,他虽目无考试规则作弊,但潜意识里想考好的愿望决定了老师只能以批评教育为主,我身为班主任为了能继续监完考让他在后面反思罚站二十分钟的做法过于简单……

郝×事件,李×事件,吕×事件……让我管班的信心时时受挫、动摇,班级管理也处于有规无矩起步维艰的境地。

风雨兼程

郝×事件,让让我明白,温暖爱心,健全的人格是打开偏激的钥匙;李×事件,让我担忧,家长自私张扬的潜移默化对孩子人生观、价值观的影响;吕×事件则,时时提醒我新形势下教师行为准则以及“为人师表”的新定义。于是,打造—个团结温暖的班集体,塑造健康向上的中学生成了我带班的目标。在小组讨论、班会宣传、老师鼓动、班委影响、个人表态及军训教育等一系列活动下,原先“各自为政,自我为中心”的坚冰悄悄融化,互帮互学的场面热烈了,学生间的心距离缩小了,埋头劳动的人增多了,问候有礼的队伍壮大了,甚至因身体原因不敢有一丝活动的贾跃龙身边也不声不响地多了替他值日的身影……

团结向上,积极健康的班风在蔚然形成。

专心学习,团结无私的正气在学生间弥漫。

一切纳入正规,我稍稍舒了一口气。可也就在这时候我又品尝到了入坠云雾难辨东西的痛心不已的滋味,原来是八年级的秋季运动会要开始了——

为响应学校开展好一年一度的秋季运动会号召,身为班主任的我也不想失去这次难得的教育契机,于是在确定运动员名单时,我重申学生应把握好这次为班集体做贡献的时机,共同打造秋季运动会。

学生激动了,教室沸腾了。

“让每一个学生都亲身感受来自学生的力量和智慧”是我对这次运动会的宗旨。于是在确定方块队的服饰道具上,我婉拒了高中楠家长要学生们使用她学校的鲜花以及其它道具建议,而是强调要学生自行设计,要求是新颖方便。一个个建议提出来了,几个人商议后的方案也呈现出来了。尤其是杨晓东同学为增强被选中的机率,把吃饭的间隙所萌生的灵感,既经济实惠又别致新颖的道具拿来了——原来是内装有豆子、石子以增其响声,外表有亮丽鲜艳的彩带缠绕以增其美观的易拉罐。同学们一致鼓掌拍手通过,接下来需要确定的是方块队行进过程中以显示其士气力量的运动会口号,而这一项更成了学生争相较劲,相互比拼,文采展示的激烈场面。一张张凝聚着热情与智慧的纸条收上来了,各具特色,优劣难分的短句让入兴奋不已,更加让我感动的是李文星同学和她父亲逐字逐句推敲的直到九年级仍被同学们记忆犹新的运动会口号:“发扬六中精神,树立六中形象。打造六色,再创六中辉煌。”

杨晓东,李文星的榜样力量感染了所有参加方块队的同学,年仅11岁的高中楠也让他家长搬来了一箱矿泉水。苏滢拿来了两桶水水票,李文星更是锦上添花,贡献了两箱瓶装水果味饮料后,怕不够喝。下午又搬来了两箱,有学生告诉我,李文星贡献的四箱饮料,饮料价值200多元。

身为班主任,我同时也发现了群情激昂的振奋后面有一丝不协调的音符。那就是没有参加方块队的11名同学的格格不入,其他同学为方块队献计献策时,他们平静而安详,其他同学在为方块队演练挥汗如雨时,他们躲一边超然地学习,其他同学为一点一滴的进步而倍感集体荣誉重无比时,他们置身事处,淡泊宁静。

毕业就业总结范文第5篇

关键词:高职毕业生;就业压力;压力源

一、引言

压力用英文表示是stress,也可以解释成应激,有时也用 stressor即压力源这个术语。目前关于压力的定义有很多种,Lazaras&Folkman认为压力是当一定的事件和需承担的责任超过个人应付能力时由焦虑引发的一种状态,他特别强调认知因素在压力反应中的作用,注重对压力的过程进行研究(转自周红萍等,2008)。而就业压力就是个体在就业背景下,许多内外在变量与个人因素交互作用所产生的心理紧张现象(舒晓丽,2006)。有学者对于大学生所面对的压力进行了研究,发现共有五种压力,其中就业压力的得分要高于其他四个压力(刘芳芳等,2008),也就是说就业给大学生带来的压力最大。

高等职业教育已成为我国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高等职业教育和普通高等教育有着许多不同的特点,使得高职学生的有着独特的心理和行为特点。社会的飞速发展,全球经济的不稳定,带了就业的多样化以及就业压力剧增。面对这样的形势,高职生的状况如何呢?本研究拟通过问卷的方式对部分高职学生进行调查,了解其面临的就业压力以及带来就业压力的具体原因。

二、研究方法

1、问卷,采用张丽锦等人编制的《大学毕业班学生就业压力问卷》及《大学毕业班学生就业压力源问卷》进行测试

A:《大学毕业班学生就业压力问卷》,由张丽锦等(2007)编制,该问卷包括26个项目。采用Likert 5点评分,按照与项目内容的符合程度依次为很不符合、基本不符合、介于符合和不符合之间、基本符合、很符合,分别计为1~5分。问卷包括4个因子,分别为:主观心理体验(因子Ⅰ),含12个项目;就业情绪困扰(因子Ⅱ),含8个项目;生理反应(因子Ⅲ),含3个项目;行为表现(因子Ⅳ),含3个项目。问卷总体及各因子的重测信度在0.64~0.73之间,内部一致性信度在0.65~0.93之间,分半信度为0.868 3。有良好的内容效度、结构效度、区分效度和效标关联效度。

B:《大学毕业班学生就业压力源问卷》(成 媛等,2009), 问卷由2 2 个项目组成,采用二分法计分,符合记为1 分、不符合记为0 分。包括3 个方面的因素:因素Ⅰ— —社会现实压力源(含1 0 个项目),反映当前社会就业形势的严峻性和招聘中的不公平现象等;因素Ⅱ— —社会支持压力源(含6 个项目),反映是否有家人或 朋友等社会关系为找工作提供帮助等;因素Ⅲ——个 人内在压力源(含6 个项目),反映自身知识和素质等方面的因素。总体α系数为0.7860,间隔 两周的重测信度为0.621,各因素与总分之间的相关在 0.706-0.799 之间。表明3个因素的内部结构比较稳定, 且各因素之间具有一定的区分性,具有可接受的结构 效度,且问卷的重测稳定性较好。

2、被试

随机选取北京某高校高职应届毕业生185人进行问卷测试,回收问卷179份,回收率:96.7%;最终有效问卷162份,有效率87.6%;其中男生:122,占75.3%;女生40人,占24.7%;来自城市:133人;占82.1%;农村: 28人;占17.9%。所有被试均是北京生源学生。测试时间为第五学期末,即在毕业前5个月左右。

3、数据处理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1.5统计软件包进行处理,方法包括描述统计、单因素方差分析,多元回归等统计方法。

三、结果

1、高职毕业生就业压力的状况

通过表1可以看出,高职毕业生的就业压力总分为:71.52±17.62;在四个因素中,生理反应和行为表现得分较低,分别是7.98±2.79;8.01±2.45。

162名理工类高职毕业生就业压力状况的描述统计

因子NMean±Std. Deviation

就业情绪体验16232.7±8.72

主观心理体验16222.83±7.38

生理反应1627.98±2.79

行为表现1628.0±2.45

就业压力总分16271.53±17.62

2、不同人口统计学特征的高职毕业生就业压力状况

经检验,不同性别高职学生的在就业压力上呈现显著差异(p

表2 不同性别、生源地高职毕业生就业压力状况

项目类别Mean±Std. Deviation

性别男71.42±1.66

女71.85±2.43

生源地城市17.61±1.53

农村18.17±3.43

而对于是否找到工作的高职生的就业压力进行统计发现,工作状况的不同组别在就业压力总分上有显著差异(F=3.13,p

表2 不同工作状况高职毕业生在就业压力得分上的比较

Sum of SquaresdfMean SquareFSig.事后比较

就业压力总分1942.542971.273.22.0431>2

48023.86159302.03

49966.40161

备注:1:没工作2:已经找到工作,3:其他(出国、升本、自主创业等)

3、162名理工类毕业生就业压力源的分析

为了解高职毕业生就业压力源的具体情况,本研究对所有被试学生在压力源的3 个维度上选择“是”的频数的平均数做了统计,结果如下: 转贴于 因素Ⅰ(社会现实压力源)为89.9,因 素Ⅱ(社会支持压力源)为66.8,因素Ⅲ(个人内 在压力源)为89.2。在就业压力源的题项中,选择“是”频数高的前10道题目及得分如下:

表3 162名高职毕业生就业压力源前10个项目分值及排序

题号内容分值

13社会对学历的要求越来越高113

8目前整个社会就业形势供过于求109

17用人单位愿意用有工作经验的人108

5自己的专业知识不够扎实104

7自己的实践经验和能力欠缺98

18想找个待遇好或有前途的工作95

2不知道自己能做什么工作94

1学习成绩欠佳,怕吃闭门89

21同专业毕业生太多88

15家人和亲戚不能为就业提供帮助81

以上数据表明被试所体验的的就业压力更多是由社会现实状况带来的,其次是个人内在压力源和社会支持压力源。而分值高的10个题目内容反映更多是社会严峻的就业形势,对学历、对工作经验的要求给同学们带来就业的压力与困惑。

四、讨论

调查结果显示,高职毕业生就业压力总分,男、女生得分均高于张丽锦等(2007)对大学毕业生的调查结果,表明高职毕业生的就业压力高于大学毕业生。不同性别的高职毕业生的就业压力总分存在显著差异,女生略高于男生,这与以往对大学生的就业压力研究结果是相一致的(戴可等, 2009;邱桂平等,2009),高职毕业生生源地的城乡差异并未在就业压力上有显著差异,其原因大概是与被的样本量太小有关(来自农村的高职毕业生只有28人,占17.9%),另外因为该校的高职生均来自北京本地,北京地区的城乡差异较小,这种客观因素也有可能影响调查结果。不同工作状况的高职毕业生在就业压力总分上存在显著差异,找到工作的同学压力小于没有找到工作的。本次调查实施的时间是在毕业前5个月左右,此时学生已经投入到找工作中了,此时他们已经感受到非常明显的就业压力,因此是否找到工作的状况会直接对其心理带来影响。

通过对高职毕业生就业压力源的结果分析,表明高职毕业生所感受到的就业压力更多是来自社会现实,而得分前10名的题目中社会对学历、对工作经验的要求,就业市场供大于求的严峻形势等都反映了当前高职毕业生所面临的就业现状。周红萍等(2008)在综合已有文献研究的基础上,指出高校扩招后的压力、专业设置与社会需求脱轨、招聘单位高门槛这些客观现实都会给大学生就业带来压力。而高职教育尤其特殊,虽然人们的观念在不断改变,但许多人还是受“高职文凭含金量低、高职生不如普通高校生” 这种思想影响,而进入高职院校学习的学生大多是因为未能考取本科的学生,学习成绩不佳,学习缺乏积极性、生活无明确的目标,带着这种状态走到毕业的学生在面对就业压力自然会非常大。另外,高职毕业生对社会的了解还不多,在就业目标上和大多数的大学毕业生都相似:期望值高,且带有功利的色彩,希望自己能找到待遇好的、或者有发展的工作,但自身能力又有限,往往眼高手低,就业路上屡屡失败,这种挫折也会使其就业压力增大。

由此,建议高职院校的教育工作

面对这种状况,如何才能帮助高职毕业生缓解就业压力,更好面对“就业”这堂人生大课呢?

1、从高职生入校开始,做好大学职业生涯规划,将就业指导从毕业时的阶段性工作变成贯穿高职生三年的学习的过程指导。就业指导的内容其实很丰富,但目前更多的工作只是就业工作程序性的介绍,而应该贯穿整个大学学习阶段,形成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体系,从职业理想到学业规划,进而进行职业规划和个人生涯规划。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特殊性在于它的,其实际效果有限。大学的学习过程是连续的,职业生涯规划也应该是可持续的。职业生涯规划的内容可以依据年级的不同而不同,其目标就是帮助同学们从入校的那一刻就开始思考自己的大学生活及毕业后的发展,唤醒同学们的职业意识,明确个人职业目标。

2、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提高应对压力的能力

压力总是存在的。学会面对压力,善用压力应对方式能够有效缓解压力。高职毕业生应该日常的学习、生活中积极学习心理素质的相关内容,通过参加讲座、课程、团体辅导等多种方式,学会冷静面对挫折,提高人际交往能力、提升个人综合素质,适应社会的需求,缓解就业压力。

3、及时调整专业设置及培养方案,适应社会需求

高职院校目标是以培养应用性人才,但实际教育过程中,依然重理论、轻实践,培养的毕业生难以适应岗位要求;另外培养模式的单一,热门专业毕业生扎堆,,形成“结构性就业难”,因此,高职院校的教育者应根据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的需要,认真调研,合理调整专业设置及培养方案,以适应发展的步伐,培养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所需的应用性人才。

参考文献

[1]成媛,张丽锦,邱桂平,马翠萍,赵郝锐.民族高校在校毕业生就业压力状况及原因探析[J].职业时空,2009(2),133-135.

[2]戴可,李丹丹.大学生就业压力源和应对方式性别差异分析[J].东北电力大学学报,2009(10),63-65.

[3]刘芳芳,白丽英,谢叶鑫,叶晓云,吴传赛,陈辉.不同类型高校大学生压力源及应对策略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8(8),857-859.

[4]邱桂平,张丽锦.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状况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9(5),6-8.

[5]舒晓丽.大学毕业班学生就业压力源、应对方式和焦虑的关系研究—以长沙地区大学生为例[J].湖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