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父亲的散文诗

父亲的散文诗

父亲的散文诗

父亲的散文诗范文第1篇

父亲的散文诗是真实的,是女歌手许飞翻阅他父亲的遗物时找到的,感谢当年父亲记录孩子们成长的点滴,生活的琐事,以及一些生活中的无奈和给不了妻子儿女更好的生活的一种愤愤不平,也写出了一个伟大的父亲肩上挑着的责任。

每一位父亲心里都有这样一首散文诗;每一位儿女心中都会有这样一首歌唱父爱的歌曲;每一位含蓄的父亲内心都满怀深情。有爱就表达出来,让孩子知道亲情的可贵,实现父母与孩子的沟通零距离,对孩子的学习和成长都是有益的。从我们开始,把这样的家庭沟通文化传递下去,让我们的后辈越来越懂得表达,家庭关系更加和谐,民族也会更加强大。

(来源:文章屋网 )

父亲的散文诗范文第2篇

这是重庆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2009级学生杨康写的诗歌《我不喜欢有风的日子》。这首诗歌获得了全国高校文学大赛诗歌类一等奖。他从高中开始写诗,诗的主角很多时候都是父亲。

1997年,对杨康一家来说,天空的颜色是灰暗的。这年10月上旬一个周末的下午,杨康的母亲出车祸而亡。看到被白布盖着的母亲,9岁的杨康和哥哥号陶大哭,父亲杨明成紧紧搂着哥俩……此后,打了两年官司。官司赢了,赔偿不但一分都没有拿到,而且多了10000多元打官司的外债。无奈之下,杨明成前往山西吕梁的煤矿挖煤挣钱。

临走时,父亲摸着杨康的头说:“娃,在家听哥哥的话,好好学习。”虽然舍不得父亲走,但是11岁的杨康还是点头答应。跟着哥哥生活,身上从来没有零用钱,对杨康来说,喝瓶酸奶都是一种奢(shē)望。春节时,杨明成回家过年,赚的钱都用来还债了,看到杨康馋酸奶的样子,却没有办法满足他。“爸,我不喝,酸奶一点都不好喝!”杨康安慰父亲。

最后,杨明成凑到钱,给儿子买了渴望已久的酸奶。喝着酸奶,杨康竟感到有些苦涩(sè)。看着眼泪在眼里打转的杨康,父亲轻轻摸着他的头说:“娃,咱们一定会好起来的。”

那个酸奶瓶子,杨康小心翼翼地保存了下来。过完春节,父亲又出门打工了,杨康彻底收回了贪玩的心,将全部心思放到了学习上。第二年夏天,他以全校第二名的成绩考上了镇上的中学。

这年冬天,杨明成得知种木耳能赚钱,便将挖煤挣的钱全部用来买了耳棒和木耳种子。杨康和哥哥在学校读书,杨明成在家忙着锯耳棒和钻耳孔。一天,正上课,班主任告诉杨康他父亲在诊所,手受伤了。杨康发疯一般地跑到了诊所,看到父亲右手缠着带有殷红血迹的纱布,正一脸苍白地坐在椅子上输液。原来,为了赶时间,杨明成连续数天不停地锯耳棒和钻耳孔,极为疲劳的他恍惚(huǎnɡ hū)之下将右手直接放到了锯齿上,四根右手指被齐齐锯断。

看着父亲额头上细密的汗珠,杨康强忍泪水,轻声问:“爸,痛吗?”杨明成说:“娃,不痛。别担心,赶紧回学校上课去。”这时,旁边的病人说:“十指连心,你想想四根手指被同时锯断,怎么可能不痛。我想起来都害怕!”杨康的眼泪扑簌(sù)而下。

我常常看见父亲一个人坐在黄昏的山头/和那些刚刚掏出来的煤块坐在一起/父亲只说,在矿井里待的时间越久/就越是想念,地面上的绿和阳光

——杨康《父亲说,他喜欢绿和阳光》

是夜。听着父亲在隔壁屋里强忍疼痛的低沉声,杨康的心无法平静下来,过去的一幕幕在眼前倏(shū)忽闪过。他突然之间好像明白了,爸爸已经很累很苦了,“我不能再哭了,我要做个真正的男子汉。”那一刻杨康感觉心里一股热血流过,淹没了母亲去世后左右他多年的脆弱。

杨明成的右手落下残疾,无法再种木耳,先期的投入打了水漂。第二年春天,杨明成再次离家去山西挖煤。杨康和哥哥深知父亲不易,两个大小伙在学校里过着省吃俭用的生活。2005年夏,哥哥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延安大学,杨康考入了重点高中。

为了节省路费,杨明成一年难得回一次家,杨康对父亲的想念与日俱增。每每想念父亲的时候,爱好文学的杨康便给父亲写信。杨康开始在信里写诗,写对父亲的爱,写对未来的梦想。

高三时,杨康突然病倒了。父亲心急如焚(fénɡ),恨不得立即飞到儿子身边。然而,往来数百元的路费,让几个月没拿工钱的他无法启程。想到治病也要花不少钱,无奈的父亲只能将杨康委托给老师看护。一个月后,杨康的病情得到了有效缓解,赶紧全力备考。杨康考得不理想,很难过。父亲给他打电话:“娃,到爸挖煤的地方来散散心吧。”杨康走进父亲住的地方,大吃一惊:那是一个低矮的洞窑,没有灯,几摞砖头加一张木板就是一张床。

在煤矿的日子,杨康发现父亲喜欢坐在黄昏的山头,看远方的太阳。杨明成说:“矿井里一片漆黑,没有阳光。每次下到漆黑的矿井里,我都很想看到太阳。”离开煤矿前,杨康几乎每天都会陪父亲一起到黄昏的山头去看太阳。

从父亲工友嘴里,杨康还听到一件令他后怕的事情。一年前,父亲和一个同事下到矿井。进矿井不久,便被瓦斯熏得头晕目眩(xuàn),先后晕了过去,后来杨明成硬撑着跌跌撞撞地跑了出来,但同事没能活着出来。别人问他为啥跑得出来,杨明成说:“我不能丢下两个儿子!”

杨康责怪父亲出事了都不告诉他。“我不是好好的吗?只要不放弃,就有希望。”父亲淡淡地说。杨康知道父亲话有所指。那段时间,父亲一直让他复读,他却有些心灰意冷。父亲的话让杨康心神一颤,他回去后复读高三。

现在,父亲总是听我的/就像小时候的我,对于父亲的/决定,不发表任何意见/在父亲的心里,他保留着/自己的想法,只是不愿表达出来/他总是听我的,时间长了/他开始依赖

——杨康《父亲总是听我的》

2009年7月,杨康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重庆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9月初,他搭乘的火车在父亲不舍的目光中驶离了陕西省西乡县火车站。

火车驶入重庆城区时,太阳刚刚升起,杨康想起了父亲。一下火车,杨康就给父亲打了电话:“爸,重庆的阳光很好。你不要再回煤矿,再到漆黑的矿井去了。”杨明成沉吟片刻后答道:“娃,爸听你的!”

杨康开始大学生活没多久,接到了父亲的电话:“娃,我到北京了,在一家建筑工地做小工。”得知父亲的去向,想念父亲的杨康写了首诗:“我的爸爸在北京,郊外的工地上/是一个地道本分的民工。第一次去北京/他有些紧张。他已经习惯了山西煤块的黑/他在电话里说,北京真好。”

每每想到年近五旬的父亲忙碌在建筑工地上的身影,杨康就感到心酸。学习之余,他做兼职赚生活费。他的第一份兼职是打扫清洁。他必须趴在地上擦,杨康看着来往的人,感到很难堪。这时,一个老人问他:“小伙子,你为什么要做这份工作?”杨康陡(dǒu)然一惊,他想起了父亲平静描述过的矿井下的黑暗、对阳光的想念,他很快俯下身,使劲地擦地板。

学习和兼职之外,杨康创作了大量与父亲、与梦想相关的诗歌。在商场里做临时导购、在街头散发传单、在学校网吧做网管,这些让他赚取了足够的生活费之外还有节余。同时,杨康的诗歌也发表在了一些知名的诗歌刊物上。

大一寒假时,杨康在陕西老家与父亲相聚。回到家,哥哥给父亲买了双皮鞋,杨康给父亲买了一套保暖内衣,父亲乐得笑眯了眼。杨康在诗里写:“火焰不断上窜,这么多幸福和温暖/山坡阳面,万物之上阳光普照/野山药在荆棘丛中动了动身/泥土解冻,田地开始复苏。”

回到学校后,杨康继续勤工俭学。半年多的大学生活,让他对梦想的理解更加深刻。热爱诗歌的他,决定创办一份诗歌报。为了保证诗歌报正常出版,杨康到处拉赞助,遭遇了一张又一张冷面孔。尽管如此,杨康没有想过放弃。2010年初夏,《天汉诗歌》诞生在重庆理工大学校园里,捧着散发着油墨清香的报纸,杨康激动无比。明知父亲看不懂诗,他还是将诗报寄给了在北京工地上打工的父亲。

父亲的散文诗范文第3篇

一片真心描日月,十分潇洒写人生

------我与蒋思忠交往记事

早就闻听漫画家蒋思忠大名,但很少见面。真正交往才是近两年的事。因为都喜欢文学,都喜欢随感而发,都喜欢写真记实,我们如两条河流汇聚到一起。

去年一天,我到邻居蒋思茂家去玩,只见一个身材高大男子坐在他家屋里,长得慈眉善目,两眼宛如闪电。这个人怎么这么面熟?我心里想道。那男子见我往他看,就站起来和我客气地打了招呼。我再看,这不是蒋思忠老师吗?我说:“蒋老师,你怎么到这里?”“你是?”蒋思忠老师见我喊他蒋老师有点疑惑。“我是小吴啊!蒋老师我们在泗阳见过面。”“我想起来啦!”蒋思忠把我拉着一起坐在床上说道:“你怎么到这里?”蒋思忠老师问。“我们是邻居。”我说道。“蒋老师你怎么到这里?”我问。“他与我是本家兄弟。”蒋思忠老师指着蒋思茂说道。“我因为洋河朋友找我吃饭特顺便来看看哥哥嫂嫂。”原来是这样!我与蒋思忠老师坐一会儿,蒋思忠老师手机响起来,原来请他的酒席已经摆好。“小吴你跟我一起去吧。”“蒋老师这样不好吧?”“小吴不碍事的,是我家侄女请我的。”我本不好意思去,但又想借这个机会和蒋老师多聊聊,简单推让之后我就跟他一起赴宴了。在宴席上,他郑重其事把我向主人作了介绍:“这是我洋河文学朋友小吴。”吃过饭,因为蒋思忠还有事情,我们没有时间多交谈,我就直接将他送上回泗阳的公交车。我们依依惜别。他在临走还嘱咐我一定要到他泗阳家中玩。通过这次接触,我对蒋思忠有了初步的了解。虽然他是名家,但是他却不摆架子,平易近人。通过这次接触,蒋思忠先生为人敦厚真诚给我留下很深印象。

通过与蒋思忠老师交往,我知道蒋思忠老师是位有什么就说什么的人,是个直人。蒋思忠老师就如一湾清水不允许有泥沙,他又如一轮明月,不允许有乌云,他又如直竹,不希望有弯节。因为都喜欢对联,我与蒋思忠老师经常说对联的事情。有一次,我对他说起他为洋河酒街石坊大门撰写的对联大家评价很好。没想到我话刚落音,蒋思忠老师就露出了一脸的尴尬和无奈。我好奇追问为什么?他犹豫了一下,才跟我说起他的对联被书者莫名其妙改了一个关键字的事。那是2010年7月,他应邀为洋河酒街写一副对联,原对联是“美酒迎八方贵宾喜圆海天梦想,古街蔚千载灵气笑看日月星驰。”对联定下后,蒋思忠主动建议请当地一个小有名气的书法家书写。等十天后却万没有想到蒋思忠看到已刻好悬掛在高大石坊上的对联竟被书家自作主张莫明其妙改了一个重要的字。写成|“美酒迎八方贵宾喜圆海天梦想,古街蔚千载灵气笑看日月星移。”蒋思忠老师对我说“小吴,我并不是不让人家对我作品进行修改,但将日月星驰改成日月星移,顿时让这副联失去了千钧之力。再说,你改我作品最其码的常识礼貌尊重你也要经过我同意啊!”我完全理解和同意蒋思忠老师的心情和看法。他向我吐露他的痛心,说明他把我当成他最好朋友。只有最好朋友,才能够向他说出自己痛心。我对蒋思忠老师把我当成是他的知己而自豪,我为有蒋思忠老师这样直率而荣幸。

我平时爱写点文章,但是我不是专业作家,更不是什么名作家。我写东西只不过冲动来了就写几句,苦闷时候也写几句。正如周作人所说并不想通过文章来达到什么目的,只是抒发情感。也正如卡夫卡所说只是用文章打发苦闷与寂寞。我喜欢蒋思忠老师称呼我“文学青年”。我写文章总是没有事先设意,拉过笔就写,想到哪就写到哪。我写文章也不是为了迎合读者,我对我文章是这样:读者看就看,不看就拉倒。我写文章,我总是对其不满意。我总是为自己做不出一桌好菜而苦恼。我总是认为我没有写到位,我总是认为我自己文章不能拿出手。一天,蒋思忠先生打电话给我:“小吴最近你在忙什么?”我说写点东西。他说你写什么?我说瞎写一气。他说:“你可不可以把你文章发给我看看?”我告诉他可以在网上搜索《望江南也说李白》,请他指点指点。我以为蒋思忠只是同我说说而已,只是客气罢了,因为他很忙,他不会真去读我的拙文。谁知第二天,我就收到他鼓励我的手机信息:“你的大作写的大气磅礴,引经据典。”我收到蒋思忠老师信息很感动,我心里在说我遇到知音了。我总是认为我的文章没有读者,我认为我的文章人们读过对我文章评价四个字只不过如此,没有想到蒋思忠先生竟给我如此高的评价,我万万没有想到。

由于各自都很忙,我们只能在电话里交流散文写作经验。我喜欢周作人散文,他的散文如话家常,读他的散文如他同我说话。在创作散文过程中我就学周作人这种散文风格。我对散文是这样看的:散文就是家常菜,你要做得好。因为家常菜做得好,比做山珍海味要好。蒋思忠老师散文就是一碟家常菜,它鲜美,它味香,真、耐读。读他散文就如蒋思忠同你讲话,我非常欣赏他这种散文风格。我会把我散文发给他看。蒋思忠老师看后说“小吴,我看你散文如话家常,如话家常这种方式好。”我听蒋思忠老师对我散文特点进行肯定,我非常感动。蒋思忠老师也会把他散文给我看,我看他的散文也是如话家常。我对蒋思忠老师说:“你的散文文风朴实、感情真切。”蒋思忠给我读他写的自传,他的自传不虚夸,不枯燥,不掩饰,如他人一样,不虚夸,不掩饰,不枯燥。他写回忆他父亲文章,让我想起朱自清写他的父亲,真实感人朴实耐读让人读后潸然泪下。蒋思忠在文章中写出了一个儿子对父亲的爱,也写出他父亲对他的爱,写出他对他父亲思念。

通过蒋思茂我了解蒋思忠老师一些情况。蒋思忠老师小时候非常聪明,天赋极高,别人不会,他却会。小时候他就爱画画。蒋思茂还说小时候,蒋思忠很机灵,老师提问别的学生答不上来,他却对答如流,蒋思茂老人还跟我说蒋思忠老师小时候很顽皮。他最好到别的同学桌子上捣捣戳戳、涂涂画画。

蒋思忠为人小巧,这是蒋思忠嫂子蒋思茂家属对我说。他看到郑楼老家人总是主动打招呼。蒋思忠是个孝子,这是他堂兄弟对蒋思忠评价。他父亲生病逝世前,他陪他父亲上中山陵。他父母逝世后他立碑写诗写文怀念他父亲。蒋思茂老人说道,蒋思忠父亲爱写诗歌,蒋思忠专门把他父亲诗作收集起来,编成一本书,每个亲友给一份,让亲友都能够看到他父亲诗歌。我读过蒋思忠一首祭父诗,让我读后至今久久难以忘怀,他的诗是这样:

阴阳难阻血脉凝

―――清明祭

春风阵阵又清明,携子回乡祭祖陵。

酒洒青碑原野泣,泪湿荒冢黄土平。

石刻父母松梅志,心记慈严日月情。

袅袅纸烟连两界,阴阳难阻脉承凝。

2006.4.2 .夜

蒋思忠老师极重视情义,这从他对待他堂兄弟蒋思茂夫妇可以看出。他多次跟我电话里说他的堂兄弟蒋思茂有什么事情要告诉他,并叫我对他堂兄弟蒋思茂两口要多照顾。有一次,蒋思茂妻子生病,我告诉蒋思忠老师,蒋思忠老师知道蒋思茂妻子在宿迁住院,他与他家属及孩子驾车两百多里去宿迁看望。蒋思茂妻子每次跟我提到蒋思忠总是赞不绝口,她说自己家属虽然与蒋思忠不是同胞兄弟,但是蒋思忠却用对待亲哥嫂一样对待他们。

蒋思忠老师喜欢写诗,我也喜欢诗。蒋思忠老师经常跟我说写东西要有感而发,只有有感而发才是好文章。有感而发,为文之道,这是蒋思忠老师为文经验之宝,也是我与蒋思忠共鸣之音。凡是好诗都是有真感而发。我写诗也是从不搜肠刮肚,灵感来了拿笔就写。2013年中秋,我给蒋思忠老师发诗表达思念之情,我的诗是这样:《给远方友人》“今夜月中秋,心思在远方。但愿蟾宫桂,长香在友旁。”我的信息发出不久,我就收到蒋老师回信:“皎兔初升举世清,碧空万里月光银。中秋又到嫦娥望,百感千思亲友情”。许多画家都是作家,如苏东坡,如王维,如徐文长。画家与作家一样就是人要真,画才会真,文章才会真。蒋思忠作为诗人、漫画家、散文家一体的人,他的诗、散文与画就是在真感而发下产生,他真情、真感,让他诗歌、散文、漫画透露恒久的魅力。

父亲的散文诗范文第4篇

小时侯,父亲教我读书,说有两种读法:一默读,看着书上的字,心里默读,这种读易记,也易理解文章意思;二看着书上的字,高声朗读,以文句意思,读得有声有色,抑扬顿挫。父亲说,这样读的多,优美文句就能顺口背诵出来。

那时我七八岁,正读小学,父亲先教我读唐诗,到四年级,父亲教我读诗词。我人小,根本不理解诗词里的内容。

父亲说:“你年纪小,不理解不要紧,只要读得多,背诵出来,就满意,以后你长大,读了许多书,就能深刻理解的诗词内容。”

父亲没事时,拿着诗词书,在客厅里一边读,一边来回走着。当他读着那首《沁园春?雪》时,他眉飞色舞,手舞足蹈,仿佛在我眼前一下展现出祖国千里冰封,万里河山大雪纷飞的景观。此时,父亲的读书声,随着诗句意境,发生变化。一会儿雄浑,一会儿厚重,一会儿豪迈;一会儿高亢,似飞流直下三千尺之势;一会儿沉吟,似山涧涓流低语。我陶醉于父亲的读书声里,感觉父亲的读书声悦耳动听,似美妙歌声。我从父亲的读书声里能理解到一点书里的意思。

当父亲带我读陶渊明的《归园田居》时,父样的平淡声音里显着闲静,那种田园式生活意境,一下从他声音里尽显出来,五字一句的诗句,在父亲口里读得简洁而不拖音,我模仿着他的读书声读着,很快背诵出这首田园诗。

当父亲读着鲁迅先生《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散文时,父亲声情并茂,仿佛把我带到鲁迅小时侯读书、玩耍的百草园里。

父亲的读书声,常常遭到母亲嘲笑,说他,哪是读书,是在唱书,像和尚念经书。

父亲说,真正读书的人,声音里不仅饱含感情,也能从声音里展现出文章里的意境。

父亲的散文诗范文第5篇

一、品味语言,丰富词汇,强化表达

作为一种特殊的文体,散文以其灵活多变、参差错落等语言风格被人所称道,表现在初中语文教材中,所选散文作品都是优秀散文家的经典之作,不同的作者所写出的散文能够体现出的语言风格也各具特色,有的韵味悠然、有的清淡自然、有的含蓄委婉、有的铿锵有力。所以,从初中散文教材的语言特征来看,初中散文教学的目的之一在于引导学生品味散文作品中的语言,进而丰富学生的词汇、强化学生的语言表达。

二、明确表达效果,强化修辞运用

散文素有“美文”之誉,初中语文教材中的散文作品都是精选的经典之作,作者为了更好地增强散文的表达效果,运用了大量排比、比喻、拟人、对偶等修辞手法。所以,从散文表达效果的角度分析修辞手法,从而强化学生对各种修辞手法的运用,这也是初中散文教学的目的所在。

郭沫若先生在《白鹭》一文中是这样描写白鹭的:“那雪白的蓑毛,那全身的流线型结构,那铁色的长喙,那青色的脚,增一点儿则嫌长,减一点儿则嫌短,素一点儿则嫌白,深一点儿则嫌黑。”这样贴切自然、生动形象的描写效果,与修辞手法的成功运用密切相关。教师可以从描写效果的角度人手展开对学生比喻手法的强化运用学习。

三、分析意境,感悟内涵,强化鉴赏

作为一种灵活自由的文体,散文融合哲理美、自然美和诗情画意。优美的散文,具有可比拟诗歌的意境,情景交融、深邃无穷的意境往往使散文提供了同诗歌相同的鉴赏空间。通过对散文别具魅力的意境分析,进一步感悟散文表达内涵,去洞察生活、领略历史,这对于培养学生鉴赏能力、强化学生思想水平,意义极其重大。对于初中散文教学而言,面对众多意境优美的经典散文作品,从分析意境人手进一步提升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这同时是初中散文的教学目标所在。

朱自清先生的《背影》一文以父亲的“背影”出现为递进,四次出现“背影”,每次都给人不一样的感受,但是一脉相承的思想情感贯彻全文。从前面作者暗笑父亲的迂、不理解父亲对儿子的疼爱关怀之情,到后来经过车站月台送别,作者深切感受到了父亲对儿子的关爱之情,从心里感激父亲。在极其朴实的文字描写和极其简洁的白描手法运用中,父亲的形象被刻画得淋漓尽致,“可怜天下父母心”的父子情结让人感同身受。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从作者的语言表达入手,对文章内在的意境进行分析,感悟其中蕴含的思想,强化学生的鉴赏能力,并最终使其理解课文的主题。

四、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线索、借鉴文章立意,提升读写能力

读写结合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原则。所以,在初中散文教学中,针对教材所选经典散文作品,教师要学会引导学生以这些经典范文为例,把握其中有用的知识,帮助学生分析文章结构,吸取文章思想内容的精华部分,从文章立意、谋篇的角度加以借鉴,并就精炼的遣词造句和精心策划的选材组材等写作技巧展开强化训练,力求使学生的读写能力有效提升。

《济南的冬天》一文借助与济南冬天特征有关的事物来进行表现。“温情、清亮、美丽”是老舍眼中济南冬天的特征,是作者通过长期观察得来的。教师可以此作为切入点,启发性地告知学生观察是写作的基础,引导学生学会观察,指导学生对周围事物进行观察,具备写作所必需的敏锐观察力,让学生尽可能掌握写作所必需的感性材料,为他们写作水平的提高奠定基础。

总之,初中散文教学应当是具有多元功能的教学,应当“学”在明处,“用”在实处。只有散文教学的目的清晰,才能让教学更具针对性。散文教学“教什么”,是直接关系“怎么教”问题的关键所在,应当引起语文教师的重视。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