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下基层调研报告

下基层调研报告

下基层调研报告

下基层调研报告范文第1篇

在6月14、15两日走访座谈罗城、定文两处水库管理站时,发现某些管理制度已经不再适应新时代的需要。相对而言已经不够健全和完善,缺乏激励约束机制方面的规章制度,并且,我们的基层职工收入增长缓慢。在某些专业性较强的领域,还面临着缺乏专业技术人才的困境。而关于卢德金反复事件,由局领导胡兰同志作牵头领导在6月15日亲自带队到他家中作了耐心细致的解释,讲明了道理,由于他本人听觉较差,解释工作得到其家属认可,表示不再上访。卢德金事件得到完满解决。而滨江路居民反映砂石场夜间作业打扰附近居民正常休息的案件,余德全同志作牵头领导在6月12日由水利局防办和水政执法大队联合执法,向砂石场发出了限期整改通知,要求在夜间10点过后严禁作业,得到滨江路居民的一致认同和赞许。对于在6月13和15两日以黄云同志、胡兰同志、杨俊同志、张良同志和基层单位职工代表陈明述同志、王清龙同志、王加林同志、税中华同志的谈心谈话中了解到,基层单位职员多数希望局里领导能经常下到各片区站指导检查工作,多与基层单位职工交心谈心,基层单位职工普遍待遇较低,希望能提高待遇。建议订阅或购买相关业务资料,加强业务培训和外出学习,并解决学习、培训经费。希望局领导多与职工交流,多关心了解职工的思想、工作、生活情况,帮助解决一些实际困难。在6月17、18、19三日内的评议报告下基层的活动中,通过网上评议、座谈会、发放意见征求表等形式对各乡镇部门、职工及退休老干部、群众及服务对象的评议中了解到基层单位职工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深的占75%,较深的占25%;查找的问题准的占80%,较准的占15%;原因分析透的占85%,较透的占15%;发展思路清的占75%,较清的占25%;工作措施可行的占75%,较可行的占25%。整体状况相对良好,但是绝对可以达到新的高度。

为深入贯彻落实总书记“要大力加强群众工作,领导包案、责任到人,变上访为下访,抓紧解决突出问题”和重信重访专项治理工作部署和要求,深入推进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根据《xx关于在xx组织开展机关干部大下访活动的实施方案》文件以及xx联席会议精神,结合我局水务工作实际,我认为应该:

一、认清形势,提高认识

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明显改善,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础进一步巩固,总的形势是好。但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相互交织的国内各种矛盾和问题,给做好突出问题及工作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加之如地震等重大自然灾害的灾后重建工作和经济社会运行中存在的一些不确定因素、不可预见的风险还有可能出现,以及境外敌对势力借机插手问题,策划各种干扰破坏活动等等,使做好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工作任务艰巨而繁重。

我局全体干部职工要充分认识开展好这项活动,是坚持以人为本、统筹兼顾,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实际行动;是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密切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血肉联系,巩固党执政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的必然要求;是组织动员各方力量,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减少不和谐因素,为顺利举行改革开发30周年纪念活动创造良好社会环境的重要举措。一定要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切实把这项活动作为加强新时期工作、促进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抓紧抓好。

二、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刻认识和准确把握新形势下人民内部矛盾的特点和规律,牢记为民宗旨,发扬务实作风,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有关会议精神,围绕“事要解决”,发挥党和政府主导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的作用,落实工作原则,强化领导责任,集中时间、集中力量,由单位主要负责同志面对面地接待群众,通过领导包案,带案下访,处理问题,化解矛盾纠纷,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三、工作目标和任务

通过开展机关干部大接访、大下访活动,集中解决一批容易引发突出问题和的矛盾及苗头隐患,集中解决一批长期积累的重信重访问题、集中解决一批当前发生的突出问题、集中解决一批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尽最大努力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把上访人员的问题解决在辖区内,以此推动渠道进一步畅通、解决问题力度进一步加大、基层基础工作进一步夯实、工作长效机制进一步健全,实现总量下降,集体上访、非正常上访和群众性事件明显减少,为奥运会成功举办和改革开放30周年纪念活动顺利进行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通过开展大接访活动发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认真总结,积极探索建立我局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长效工作机制。

四、精心组织,分步实施

机关干部大下访活动采取领导带头,干部职工共同参与的方式,着力解决突出问题,通过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教育引导群众以理性合法的形式表达合理的利益述求,解决利益矛盾,依法及时合理处理群众反映的问题,集中开展大下访活动从xxx年x月开始,分三个步骤进行:

(一)动员部署

县水务局党政领导班子认真召开工作专题会议,认真排查梳理辖区及本部门、单位的问题,研究制度工作方案,采取有效措施解决问题。

(二)组织实施

重点把握好三个环节:

1、公示。下访、接访时间、地点和形式要向社会广泛宣传,使干部群众了解、支持和参与这项活动。

2、接访和下访。要采取现场接访、带案下访、重点约访等有效解决问题的方式,直接听取群众诉求。局领导负总责,每个工作日都要有局领导亲自接访。对上访群众提出的诉求,能当场解决的必须当场解决,不能当场解决的或涉及上级或相关部门的,要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或牵头或配合相关部门、单位落实解决,属依法依规不能解决的,要讲清道理,深入做好教育输导工作。要深入细致做好群众思想引导工作,对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要进行入情入理的分析解释,帮助群众理顺情绪、化解矛盾、协调关系。

3、包案。对群众反映的疑难复杂、涉及面广、社会关注度高的事项,在“大下访”活动中,主要负责人要针对已明确的突出问题包保责任,亲自包案,认真走访了解、调查研究、制定处理方案,采取有力措施,集中力量协调和处理下列突出问题,直至“案结事了”。对其它突出问题按办发[xxx]xx号文件要求做好包保工作。同时要抓好班子成员和工作人员下访工作的督促检查,确保本部门不发生大规模群体性上访、重大群体性案件。

(三)检查总结

我局要对大接访、大下访、大包案活动开展情况进行回顾总结,全面检查接访、下访、包案情况,确保“件件有着落、事事有结果”;要认真研究活动中发现的问题,举一反三,不断改进工作;要及时总结活动中的好做法、好经验,上升为制度规范,形成长效工作机制。将我局大接访、大下访、大包案活动工作总结书面报县加强工作和维护社会稳定协调领导小组办公室。

大接访活动结束后,我局将领导定期接待群众来访,定期下访作为一项经常性工作,形成工作制度,纳入干部岗位责任制考核内容,不断总结经验推广好的做法,坚持长抓不懈。

四、工作要求

(一)要严格落实责任。局长是此次活动的“第一责任人”,要确保人员、时间、效果“三落实”。对领导每次接待的情况,由局室按照领导意见,整理出专题纪要,并将需要调查处理的问题在7个工作日内,按《条例》将办理结果书面回复上访群众,并向局回告处理落实情况。

(二)要做好宣传和舆论引导工作。

局办公室要组织新闻媒体广泛宣传报道大接访活动,充分利媒体公布领导每月接访的时间、地点,每天接访领导分管的工作和涉及的职能部门,引导群众根据不同的诉求,理性选择不同的上访时间,合理分流上访群众,提高接访工作效率。要重在维护社会稳定、营造社会和谐的良好氛围,重在教育和引导群众依法有序上访,理性表达诉求,重在推广大接访的好经验、好做法。局各股室要切实加大对大下访活动的组织领导,强化责任,明确任务,采取有力措施,认真排查和调处各类矛盾纠纷,切实把大下访活动落到实处。

(三)要坚持依法治访。

对上访群众提出的合理诉求,能当场解决的要当场解决;应当解决但当场不能解决的,要作出承诺,提出解决的时限;对依法依规不能解决的,要讲清道理,做好思想教育和疏导工作;对无理缠访闹访,扰乱社会秩序的,上报有关部门,坚决依法处理

当前,全县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已全面转入分析检查阶段。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征求意见、找准问题、分析原因、理清思路、明确方向。分析检查阶段是把认识成果转化为实践成果的关键阶段,既要剖析过去又要规划未来,既要总结经验又要吸取教训,既要联系领导班子的工作实际又要联系领导干部的思想实际,实践特色更突出,党员群众和社会关注度更高。

全县开展的以“查找问题下基层、带案下基层、谈心谈话下基层、评议报告下基层”为主要内容的“四下基层”活动,是扎实搞好分析检查阶段各项工作的重要载体,是党的群众路线在学习实践活动中的具体体现,是找准解决突出问题和实现学习实践活动群众满意的有效途径。

要深入基层和群众查找突出问题。领导班子成员要主动深入分管部门或下属单位、服务对象和农村、街道、企业、学校进行蹲点调研、走访座谈,广泛征求领导班子及其成员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特别是在思想观念、发展思路、发展举措、改善民生、维护稳定以及党性党风党纪等方面的意见建议,找准抓住存在的突出问题。在此基础上,召开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撰写分析检查报告进行深刻剖析,制定切实可行的整改措施。

要深入基层和群众排查化解矛盾纠纷。把“‘化积案、促和谐’工作下访督导活动”作为分析检查阶段的“规定动作”,领导班子成员要带着问题深入一线,尤其要深入到问题比较突出和不稳定因素比较多的地区和群众之中,宣传政策法规,收集社情民意,解决突出问题,确保本地本单位本系统群众生产生活稳定。

下基层调研报告范文第2篇

【作者简介】本课题组为全国党建研究会农村党建研究专业委员会组织的课题组。课题组组长:时培伟(中共山东省委组织部副部长);副组长:刘同理(中共山东省委农工办副主任)、秦守政(山东省民政厅副厅长);成员:高尚山(中共山东省委组织部组织三处处长)、蒋德生(山东省民政厅基层政权和社区建设处处长)、马广峰(中共山东省委组织部组织三处副处长)、王民杰(山东省民政厅基层政权处副处长)、王洪强(中共济宁市委组织部组织科科长、新型办主任)、侯法加(中共淄博市淄川区委组织部组织科科长)。

【摘 要】本文通过专题调研,深入分析了当前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农村基层政权建设面临的新形势、新挑战。在总结山东省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农村基层政权建设的实践与探索经验的基础上,概括论析了当前我国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农村基层政权建设存在的突出问题。最后就进一步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农村基层政权建设提出了有针对性的重要对策建议。

【关键词】农村;基层党组织;基层政权;建设;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D26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0351(2012)02―0081―09

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农村基层政权组织是党在农村领导和执政的根基。在工业化、城市化和农业现代化加快发展的新形势下,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农村基层政权建设,对于提高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水平,推动农村科学发展,巩固党在农村的政治基础、组织基础和群众基础,具有重要意义。

2011年9月份以来,我们从中共山东省委农工办、省民政厅和省委组织部内有关处室、有关市县组织部抽调力量,成立课题组,就新形势下进一步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农村基层政权建设问题进行了专题调研。期间,共召开座谈会9个、发放调查问卷665份、访谈县乡村党组织书记26人。形成了综合调研报告。

一、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农村基层政权建设面临的新形势、新挑战

党中央高度重视“三农”工作,党的十七大以来,先后作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创新基层社会管理、加快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等重大战略部署,同时出台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措施,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力度不断加大,这些为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基层政权建设,开辟了广阔空间,奠定了坚实基础,提供了难得机遇。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社会加快转型,体制加快转轨,城乡二元结构正在打破,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的深入发展,也使得农村经济社会发生了前所未有的深刻变化,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基层政权建设面临着大量的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

(一)农村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对农村基层组织领导和推动改革发展的能力带来新挑战。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和我国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的新形势下,农村经济发展方式、经济结构也在发生深刻变化。一是农村生产经营组织化水平不断提高。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大量涌现,土地流转加速,农业经营方式由分散、单一、低水平经营,逐步向规模化种植、集约化经营、标准化生产、社会化服务转变。二是产业结构加快调整。农业与二、三产业相互渗透,生态农业、乡村旅游业、农产品加工业等现代产业迅速发展,二、三产业对农业的拉动作用日益增强。三是农业对外开放程度不断扩大,农业利用外资、农产品出口保持较快增长。四是农民工资性收入、转移性收入等非农收入大幅增长。以山东为例,2010年,规模以上农业龙头企业8080家,从业人员253万,年营业收入1.09万亿元,其中有进出口权的农业企业1780家,年出口创汇172亿美元;全省农民专业合作社近2万家,合作社成员427万人,占农户总数的19.6%;全省近半数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到二、三产业,非农产业获得的收入占农民收入的60%以上。在这种形势下,农村基层组织和党员干部特别是乡镇党委、政府如何提高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推动农村转方式、调结构,为农民群众提供更加优质服务,提高农民闯市场的社会化组织程度,加快农民致富奔小康步伐,建设幸福美好的社会主义新农村,面临着重大考验。

(二)农村社会结构深刻变化,对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和政权基础带来新考验。随着农村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农村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农村社会结构变动呈现出一系列新特点、新趋势。一是人口结构急剧变化。大量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经商,打破了长期以来农村较为稳定的人口结构。特别是年纪轻、有知识、有文化的青壮年农民外出务工,一些地方尤其是西部地区,农业兼业化、农村空心化、农民老龄化“三化”趋势明显,留守儿童、留守妇女、留守老人“三留守”问题突出,农业生产缺人手、农技推广缺人才、新农村建设缺人才“三缺”现象显露。据有关方面调查,我国流动人口已达1.5亿,超过全国总人口的十分之一,其中80%以上是农民工。二是组织结构日趋多样。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催生了大量的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在经济组织上,私营企业、个体工商户、跨地域和跨产业的多种生产经营联合体不断涌现,去年山东私营企业达53万家,个体工商户239.8万户。在社会组织上,行业协会、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农村服务组织和老年人协会、文体协会等群众性组织不断增多。三是社会阶层发生变化。出现了农业劳动者阶层、进厂进城务工的农民工阶层、个体劳动者和私营企业主阶层、乡村管理者阶层和农民雇工阶层等社会阶层。如何适应农村社会组织形式的新变化,不断创新党的基层组织设置方式,切实扩大党的工作覆盖、组织覆盖和活动覆盖,推动基层党组织和群众性自治组织、经济合作组织全覆盖,把各方面群众团结凝聚在党组织周围,是摆在各级党组织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三)农村党员群众民主法制意识明显增强,对扩大党领导的基层民主提出了新要求。经济富裕和政治参与植根于人性的需求。民主理论家萨托利曾经指出:“只要人民富足起来,民主是他们可能要求的东西之一。”市场经济的发展,客观上催生了民主政治的种种要素。进入新时期,经济生活的改善,物质需求的满足,极大地激发了农民群众的民主意识。经过近二十年的村民自治实践,农民群众的公平意识、民主意识、参与意识、法制意识不断增强,对政治和经济利益的诉求更加自觉主动,诉求的内涵和范围不断拓展,政治诉求也更趋理性和成熟。大量农民工在城乡、地域、产业之间流动,促进了农民思想观念的转变,提高了民主参与的意识和能力,突出表现为“两个增强”:一是参与村级事务决策和管理的积极性明显增强,更多的农民积极投身于以党内民主和村民自治为核心的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生动实践。从近几届村“两委”换届情况看,换届选举竞争越来越激烈,大量外出务工经商农民返乡回村参加选举,越来越注重自身民利的实现。2011年上半年山东省进行的第十届村“两委”换届选举中,党员、选民参选率分别达到88.1%和84.7%。二是主张、维护自身利益的意识明显增强,要求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改善生产生活条件,更加注重利益的公平合理分配。如何以党内民主促进社会民主,健全完善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基层群众自治机制,积极有序地推进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保障和落实好农民群众的合法权益,是农村基层组织的一项重要任务。

(四)农村利益格局深刻调整,对加强农村基层社会管理和服务提出了新课题。近年来,随着社会结构转型和社会阶层的分化,不同职业、不同文化、不同收入的群体,在政治地位、生活水平、拥有资产等方面的差距进一步拉大。2008年,全国农民人均收入是4761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15781元,二者收入差距之比是3.33∶1,这是建国以来城乡居民收入绝对额相差第一次突破10000元以上。2009年、2010年,城乡居民收入分别相差了12022元、13190元,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并没有改变。特别是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比较突出,部分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分配差距还在扩大,贫困人口和低收入群众还有相当数量。社会利益格局更趋多元化、复杂化,由此引发的社会矛盾不断增多。受城乡差距、贫富差距、收入差距拉大等因素影响,引发的社会不满情绪增高,因就业、教育、医疗、卫生、食品安全、社会保障等民生问题引发的社会冲突和因征地拆迁、环境污染、基层选举、涉法涉诉等问题引发的不断增多。有些农民群众维权意识强烈,但法治观念淡薄,动辄采取过激行为制造影响,维护社会稳定的压力越来越大。如何应对复杂局面,进一步做好协调社会关系、规范社会行为、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秩序的工作,提高农村基层社会管理服务水平,维护好农村改革发展稳定大局,是农村基层组织面临的巨大挑战。

(五)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深入推进,对农村基层组织整合资源、统筹城乡发展的能力提出新考验。当前,我国总体上进入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着力破除二元结构,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重要阶段。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各项制度不断健全,生产要素、公共资源、公共服务逐步向农村倾斜,掀开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篇章。从山东情况看,“五个加快”的趋势日益明显:合村并居和农村社区化建设步伐加快,人口、产业和公共资源聚集程度不断提高,全省规划建设17669个农村社区,已建设8189个,占46.3%,2015年将实现农村社区服务全覆盖;优势产业向农村辐射加快,许多地方依托工业园区、龙头企业等产业优势,以企带村、村企联合、一体发展;财政投入力度不断加大,社会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加快,以政府公共服务、市场化服务和农民自我服务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社区服务体系不断健全,促进了城乡公共服务的均等化;小城镇建设步伐加快,产业集聚、人口集中、产品集散功能不断增强,成为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载体;城乡单位帮扶共建步伐加快,促进了人才、资金、信息、技术等资源向农村流动。适应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要求,如何统筹城乡基层党组织设置,统筹城乡基层干部选拔,统筹城乡党员教育管理,统筹城乡基层党组织活动和工作体系,把党的组织优势、组织资源、组织活力,转化为发展优势、发展资源、发展活力,需要认真研究、积极探索。

二、当前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农村基层政权建设存在的突出问题

从调研情况看,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基层政权建设总体上是好的,是有战斗力的,但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农村和谐社会、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新形势新要求相比,还存在一些不适应、不符合、亟需切实解决的问题。

(一)有些地方基层组织体系不健全,少数村级组织软弱涣散。随着农村经济成分、社会组织形式日益多样化,一些地方特别是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民营企业、行业协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农村服务组织等新经济、新社会组织大量出现。在这些组织中,党的力量还比较薄弱。据统计,全省1.73万家农村专业合作组织中,建立党组织的只有2290家,86.8%的没建立党组织。同时,各地都有一定数量的村“两委”换届选举难点村、社会矛盾突出村、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难点村等;已完成换届的村,有极少数村“两委”关系不协调,村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争权力、比高低,形不成工作合力。在村民问卷调查中,有17.3%的村民认为村“两委”班子战斗力不够强。

(二)乡镇政权和村级自治组织权责不一,履职难到位。许多基层干部反映,工商、税务、公安、司法、国土、质监等越来越多的权力部门实行垂直管理,条块分割,乡镇权责不对等,事权大于职权,由此导致乡镇党委、政府对农村社会事务和村级组织的调控能力弱化,是乡镇政权建设的突出问题。有的乡镇干部形象地说垂直管理部门是“三多三少”:一是行政执法的多,为群众排忧解难的少,大量的民事纠纷疑难问题和社会稳定工作留给了乡镇党委、政府;二是收费多、服务少,有的地方反映一些工商所、派出所乱收费、乱罚款,群众向乡镇反映,政府也无能为力;三是工作推诿多、和衷共济的少,尽管绝大多数积极支持配合乡镇党委、政府的工作,但也有个别不配合、不支持的现象。有些乡镇党委书记说,上级党委、政府对乡镇的综合考核和单项考核很多,招商引资、计划生育、稳定、安全生产、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等实行“一票否决”,乡镇权力有限、责任无限,工作压力越来越大。村级组织存在“泛行政化”倾向,县乡政府职能部门把村级组织作为自己的“腿”,安排下达许多不属于村级自治内容的指标任务。问卷调查中,有74.6%的村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认为村干部主要精力是在完成乡镇党委、政府安排的工作任务,在组织村民自治活动、服务群众上缺少时间、精力。

(三)部分基层干部的能力素质与新农村建设的要求不适应,乡村干部待遇低、发展空间小、活力不足的问题比较突出。一是队伍结构不合理。长期以来,受乡村工作生活环境、待遇保障等因素影响,优秀人才不愿来、留不住,造成乡村干部队伍思想观念、文化知识、年龄结构老化现象比较突出。平原县有1030名乡镇干部,35岁以下的353人,仅占34.3%;大专以上学历的141名,仅占13.7%。全省村“两委”成员中,50岁以上的占47%,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占34.3%。二是素质能力不适应。一些乡村干部在带领群众调整产业结构、增收致富、化解矛盾、服务群众等方面缺路子、少办法,突出表现在“三个不适应”:部分农村干部致富带富能力与群众盼望致富、过上幸福生活的要求不适应;部分农村干部工作方式方法与创新农村社会管理的要求不适应,不少乡村干部还没有从旧的工作方式中解脱出来,存在着“老办法不适用,新办法不会用,软办法不管用,硬办法不敢用”的问题,不知道该如何开展工作,遇事经常束手无策;农村干部服务意识与群众需求不适应。当前,农民在生产、流通、信贷、销售、劳务输出等经济领域,在居住、卫生、文教、交通、养老等社会领域,期盼着能够得到越来越多的优质高效的服务,而不少村党支部、村干部的工作仅限于传达会议精神、宣传政策、帮助争取贷款、组织发放补贴等浅层次服务工作上,群众不认可、不买账。三是保障激励措施不到位。由于乡镇财政困难和村级工作经费不足,乡村干部工资待遇低、发放不及时的问题较为普遍。齐河县是德州市经济发展和财政状况比较好的县,14个乡镇中有6个乡镇自身财力无法保证人员工资和办公经费,占42.9%。一些欠发达地区和经济贫困县,经常出现拖欠乡镇干部工资的现象。近年来,村支部书记的待遇报酬有了明显提高,多数能够按照中央、省委规定的标准按时发放,但也有个别地方发放不及时、不足额,其他村“两委”成员的补贴报酬、社会保险和离职干部的生活补贴标准低、发放不到位的问题比较突出。这些年,各地从乡镇事业编制优秀人员、村支部书记中招考了部分乡镇领导干部和机关公务员,但数量十分有限,受身份、编制、年龄、文化程度等影响,乡镇事业编制干部和村干部很难进入乡镇领导班子和行政机关,缺少上升空间,致使一些乡村干部缺少工作积极性和进取意识,干事创业劲头不足。

(四)农村个别党员先进性意识不强,作用发挥不够明显。一是有的党员宗旨观念淡化,党性意识不强。有的党员不愿参加组织生活,不关心村级事务。以村“两委”换届为例,一些党员受家族、个人利益影响,故意不参加党员选举大会,致使选举无法进行。二是党员队伍结构不合理。农村党员队伍年龄偏大、文化偏低、能力偏弱的现象比较突出,一些党员缺少带领群众致富和服务群众的本领。山东省291.6万名农村党员中,60岁以上的占35.8%;初中以下文化程度占64.1%,高中以上文化程度仅占24.7%。三是发展党员工作存在一些问题。一方面,有的乡村对党员的标准、入党程序把关不严。特别是有的村支部书记私心较重,发展家族党员、人情党员,搞“近亲繁殖”;还有的担心年轻人上来顶了自己位子,多年不发展党员。另一方面,年纪轻、有知识、有文化的农村青年多数外出务工经商,城乡衔接的异地发展党员的机制没有建立起来,留守在村的多是妇女、老人和儿童,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发展党员质量,这也是村级班子后继乏人的一个重要因素。

(五)影响农村社会和谐稳定的因素不断增多,农村基层社会管理和群众工作亟待加强。当前经济社会加速转型,城乡之间、农村内部的利益格局正在深刻调整,农村社会矛盾“触点”增多、“燃点”降低,一些农民群众“不信法”,农村量增多,时有发生,给农村基层管理、社会和谐稳定带来巨大压力。据济宁市局统计,2000年前,农村量高于城市;2001―2005年,农村税费改革后,农村量逐步下降、城市量逐步上升;2005年以来,农村量又呈上升趋势,去年达到全市总量的60%。农民也出现了许多变化,引发的因素由过去较为集中的减负和计划生育等问题,向农村征地拆迁、环境污染、山林田土权属纠纷、村务财务管理、基层干部作风等多个问题转变,由追求单纯的经济补偿转为要求社会保障、公共服务、政治待遇、民利等,尤其是征地拆迁、环境污染、基层干部作风成为新时期引发农村冲突和干群关系恶化的三大主要因素。

调研中多数同志反映,因土地问题引发的矛盾纠纷是农村中最为集中的问题,主要是三个方面:一是有些地方在征地拆迁过程中只顾眼前利益,存有违法拆迁、强制拆迁、补偿方式不当、标准偏低等问题,不注意解决失地农民的就业和社会保障等长远问题,农民群众不满意。二是土地承包经营权长期不变,由集体土地承包不规范和“增人不增地,减人不减地”引发的矛盾纠纷较多。三是因宅基地问题引发的占相当数量。一些农村基层干部对群众缺少感情,方法简单,作风粗暴,甚至侵害群众利益,也是群众反映比较突出的一个问题。有的决策不民主,办事不公道,财务不公开,群众不信服;有的为民服务意识差,不干事、不作为;有的甚至与民争利,,干群关系紧张。

(六)乡村财力不足,基层组织运转比较困难。各级普遍反映,多数乡镇财政困难,多限于保工资、保运转,发展经济和民生事业捉襟见肘;村级集体经济薄弱,无钱办事、无钱为群众服务的问题仍然比较突出,乡村财力不足成为制约农村基层组织正常运转的重要因素,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村基层党组织和政权组织的号召力、凝聚力。问卷调查,50%以上的乡镇负责人反映本乡镇是“吃饭财政,基本无力开展工作”;84.2%的农村基层干部认为“集体收入少,物质保障不充分”是影响村级工作运行的主要问题。突出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负债重。据统计,2010年底,德州市有不足三分之一的乡镇财政略有盈余,三分之一的乡镇财政收支持平,超过三分之一的乡镇出现赤字,乡镇负债像滚雪球似的越滚越多。村一级负债更为普遍和严重,济宁市6440个村总负债达16.9亿元,平均每个村26.3万元,其中54.2%的村无集体经营性收入。临沂市有2920个村集体负债,负债金额多在10万元以上,占全市村(社区)总数的41%。二是增收难。部分乡镇特别是农业乡镇经济发展质量不高、财源不足,财政收入增长缓慢,济宁市个别乡镇年财政收入只有100余万元。村级集体增收难的问题也比较突出,截至去年底,全省有3.9万个村没有集体经济收入,占总村数的49.3%;比2005年增加7600多个,5年间增长了23.9%,年均增长4.8%。胶州市是我省东部沿海经济比较发达的县级市,共有823个村(居),460个村集体收入在3万元以下,占55.9%。三是支出多。这些年,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民生投入力度不断加大,再加上财政供养人员政策性增资等刚性支出增多,乡村特别是乡镇财政的支出不断扩大。一些乡镇干部反映,上级安排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农业开发项目,大多要求基层按比例落实配套资金,基层财政负担越来越重。

以上这些问题,有的是历史遗留的老问题,有的是经济社会快速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有的是客观条件不具备造成的,有的是思想不重视、工作不得力等主观因素造成的;有的是体制机制上的问题,有的是落实上级政策不到位、方式方法上的问题。这些因素交织在一起,使得这一时期,既是农民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时期,也是农村社会矛盾和问题相对较多的时期;既是对农村基层党组织和政权建设投入精力和资金较多的时期,也是面临考验和压力比较大的时期。对这些问题和原因,必须深入研究,认真加以解决。

三、进一步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农村基层政权建设的对策建议

针对当前农村基层组织建设面临的新形势、新挑战以及存在的突出问题,下一步加强和改进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基层政权建设的总体思路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推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部署要求,以提高党对农村的领导水平为主线,以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核心,以提升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科学化水平为目标,以转变领导和管理方式、增强组织活力、提升干部素质、强化物质保障为重点,统筹推进农村基层党组织、政权组织和自治组织建设,统筹推进农村基层党的建设、基层民主建设、社会管理和群众工作,不断巩固党在农村执政的组织基础、群众基础和政权基础,为农村改革发展稳定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一)以落实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为抓手,着力构建常抓不懈的农村党的建设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坚持和完善党委常委会向全委会报告基层党建工作、基层党建工作领导小组及联席会议、县乡党委书记抓基层党建工作专项述职制度,把党委管党建、书记抓党建的责任落到实处,努力形成党委统一领导、有关部门齐抓共管的基层党建工作格局。着眼推进责任和工作落实,根据基层的创造实践,可以探索实行以下办法:一是实行县乡党委书记履行抓基层党建工作职责离任检查办法。在县乡党委书记即将离任时,由上级党委组织部门对其任职期间履行基层党建工作职责的情况进行检查,可结合干部考察一并进行,检查结果作为评价、使用县乡党委书记的重要依据。去年以来,滨州市、禹城市建立实行了乡镇党委书记履行基层党建工作职责离任检查办法,对乡镇党委书记抓基层党建工作职责总体评价“满意”、“基本满意”率不足三分之二和党建工作专项考核成绩较差的,予以通报批评,一定时期内不能提拔重用,极大地调动了乡镇党委书记抓村级组织建设的积极性。二是建立村干部“双述双评”制度。把县乡党委书记抓基层党建工作专项述职向村一级延伸,村干部每年向乡镇党委和党员大会、村民代表会议述职,接受乡镇党委和党员、群众评议。评议结果与村干部评先树优、补贴报酬挂钩。三是完善基层党建工作考核办法。重点是量化考核指标,增加农村党建工作实绩在领导班子综合考核中的权重,做到真抓真有用,使抓好党建是称职、不抓或抓不好是失职的要求落到实处。

(二)以加强农村社区党建、构建城乡统筹的基层党建新格局为突破口,提高农村基层党建工作整体水平。根据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村党建工作的阶段性特点,重点抓好以下四个方面:一是着力构建“五位一体”的农村社区党建工作新格局。适应农村社区蓬勃发展的新形势,去年底山东省委召开全省农村社区党建工作座谈会,提出了“建组织、育骨干、促发展、强服务、顺机制”五位一体的农村社区党建工作总体思路。这是统筹城乡党建资源,破解制约农村党建选人难、发展难、经费保障难、场所改善难等问题的重要途径和有效手段。认真总结各地的实践经验,研究制定加强和改进农村社区党建工作的意见,进一步规范农村社区党组织的功能定位、设置形式、活动方式和活动载体等,明确“五位一体”工作格局的基本实现途径、形式。坚持组织引领、产业支撑、区域带动,着力构建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的全覆盖的组织体系,建设“三高三强”型社区党组织书记队伍,探索以产业带动富民强村的路子,建设服务型党组织、服务型领导班子和服务型党员干部队伍,建立健全共驻共建、科学有效的农村社区工作运行机制。

二是着力优化农村党组织设置。重点探索以下三种设置形式:第一,着眼于更好地发挥党员作用,建立“兼合式”党组织。按照“一方隶属、多重管理、全程作用”的原则,打破组织关系隶属,把在农村新经济、新社会组织中从业的党员组织起来建立党组织,促进党员在不同区域、不同岗位上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优化城乡党组织资源配置,建设城乡“互补型”党组织。第二,本着“按需对接、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原则,引导城市社区、机关事业单位、企业等基层党组织,与农村基层组织建立联合党组织,以城带乡、以强带弱,促进各类资源向农村流动;第三,着眼强化对流动党员的服务管理,在外出务工经商人员相对集中点建立“流动型”党组织。深入开展基层党建带工建、带团建、带妇建活动,健全基层群团组织体系。

三是着力开展后进村集中整治。由组织部门牵头,会同政法、、民政、农业等部门,按一定比例集中整治一批“村‘两委’换届难点村”、“矛盾问题突出村”、“财务管理混乱村”、“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难点村”和“经济社会发展滞后村”。坚持省、市、县、乡四级领导干部驻村蹲点、党政部门联村包点、工作组驻村帮扶,实行党政部门包难村、政法部门包乱村、经济部门包穷村、农科部门包专业村,以乡镇为单位逐村排查,以县(市、区)为单位进行集中整治。通过集中整治,努力达到建设一个强班子、理清一条好路子、带出一支好队伍、健全一套好制度、形成一种好风气的“五个一”目标。

四是着力抓好村级规范化建设。重点对党内组织生活、村干部行为规范、村级重大事项决策、村务财务管理等进行规范,强化基层基础工作。加强农村党建信息化建设,依托组工系统专网,省、市、县、乡逐级建立农村党建工作电子台账,动态更新基层组织建设信息,做到鼠标一点,每个乡、每个村的组织建设情况都一目了然。完善村财乡管办法,推行村级资金、账务、资产、档案、公章由乡镇集中“五代管”制度,强化对村级工作特别是经济行为的管理监督,让群众明白、还干部清白,防范和减少村里的矛盾纠纷。(三)以深化改革、转变职能、理顺关系为重点,切实加强乡镇政权建设。结合乡镇领导班子换届,积极推进和深化乡镇机构改革,以转变政府职能为核心,下放管理权限,理顺职责关系,创新体制机制,优化机构和岗位设置,努力建设精干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进乡镇党委、政府领导经济发展的方式,由注重直接上项目、办企业向营造发展环境、提供优质服务、扶持典型转变,同时强化乡镇政府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解决好乡镇职能行使上的越位、缺位和不到位的问题。按照权责一致的原则,适度扩大乡镇行政管理权限,推进强镇扩权工作。根据不同类型乡镇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可采取直接放权、委托执法、内部放权、优化流程等方式,逐步下放与乡镇职责任务相适应的部分管理权限,充实完善乡镇管理职责,让乡镇在事权与职权上尽量相匹配;对辖区内重大发展规划、重点项目建设、用地审批、矿业权设立等涉及乡村发展稳定的事项,事先征求乡镇意见,让乡镇有充分的话语权,增强乡镇意见的刚性约束。进一步理顺县乡条块关系、乡镇政府与村级自治组织的关系,完善乡镇与上级政府派出机构的工作协调和运行机制,对派驻机构的考核实行条块结合、以乡镇为主的办法,派驻机构要接受乡镇党委、政府的统一指导和协调,其主要负责人的任免须事先征得乡镇党委同意;调整完善乡镇工作考核机制,对乡镇的考核由县级党委、政府统一组织,不属于乡镇职能的事项不得列入考核范围,并严格控制一票否决事项,凡中央和省委、省政府没有明确规定的一律取消;明确乡镇政府与村民自治组织的指导与被指导关系,乡镇政府要加强对村民委员会的指导、协调和服务,但不能将乡镇政府和上级政府派出机构自身应承担的业务强行安排给村委会,对确需村委会协助的工作事项,按照权随责走、费随事转的原则委托办理,实现政府行政管理与村民自治组织的有效衔接和良性互动。

(四)以提升能力素质为主线,创新农村基层干部选拔培养机制。一是建立城乡互动的基层干部选任机制。针对农村优秀人才大量外流的实际,加大组织实施“基层培养选优计划”的力度,有计划地选派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干部到乡村基层挂职任职,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推动城市优秀人才向乡村流动。从去年开始,我省组织实施了“基层培养选优计划”,从省、市、县党政部门选聘871名机关干部到村担任支部书记或副书记,同时加大选聘大学生村官力度,累计选聘13000多名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有力加强了村级班子建设。选拔县乡领导干部要重视基层导向,注重从有乡村工作经历的优秀干部中选拔。让优秀人才到基层去,让机关干部从基层中来,形成城乡人才资源科学配置、双向流动的局面,既可以拓宽农村基层干部的成长空间,又能较好地解决农村干部后继乏人问题。二是健全农村党员干部素质提升机制。积极探索加强基层干部培训的措施办法,进一步完善分级、分层、分类培训机制,重点建立农村基层干部按需培训机制,探索建立学前需求调查、学中考核督查、学后效果反馈、全程跟踪评估等制度,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实效性。注重采取生动直观的形式,重视发挥各类培训示范基地“进门是课堂,出门是现场”的优势,发挥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平台的作用,灵活多样地抓好村干部培训工作。三是强化激励保障。认真落实“一定三有”,推行县乡干部工资福利统筹发放办法,建立完善村干部补贴标准与农民人均纯收入相挂钩的自然增长机制,落实村干部养老、医疗保险等制度,保障乡村干部的合理待遇。村支部书记报酬与其他村“两委”干部报酬要保持合理比例,注意解决其他村“两委”成员补贴报酬和离任村干部生活补贴标准偏低、发放不及时等问题。完善村干部绩效考核制度,以绩定酬,严格兑现奖惩。注重从乡镇事业单位人员、优秀村干部、大学生村官中选拔乡镇领导班子成员,考录乡镇机关工作人员,完善考试内容,改进考选办法,形成长效机制,真正让干得好的有发展前途。

(五)以改善结构、提高素质、发挥作用为着力点,健全完善保持农村党员先进性的长效机制。坚持集中性教育与经常性教育相结合、启发内在自觉和强化制度约束相结合、严把入口和畅通出口相结合,重点抓好四个方面:一是建立发展党员“四全程”制度。对发展党员实行全程公开、全程记实、全程审核、全程问责,进一步规范发展党员工作程序,把好确定入党积极分子、发展对象、接收预备党员和预备党员转正等关键环节,防止出现“家族党员”、“关系党员”。坚持发展党员重点向致富能手、高中以上文化程度青年、妇女和外出务工经商人员倾斜,进一步改善农村党员队伍的年龄、性别和知识结构。二是建立健全党员党性定期分析评议制度。每年“七一”前后,组织党员过“政治生日”,对照不同岗位党员的先进性具体要求,采取党员自我剖析、党员会议集体讨论、党员相互评议、党组织负责人点评等方式,搞好党员党性分析。三是加强党员经常性教育。坚持每月5日党员集中学习日制度,督促农村基层党组织抓好党员学习、开展活动、集中议事。认真落实党员教育培训工作规划,实施好农村党支部书记、新党员、大学生村官党员、党员创业就业技能培训四项重点工程,切实提高党员的文化素质和工作技能。四是搭建创先争优平台。健全党员承诺、评诺、践诺机制,深入开展各种形式的创先争优活动,激发党员保持先进性的内在动力。推行“党员奉献积分卡”制度,对党员履职践诺、发挥作用情况量化评分,把积分作为党员考核等次评定、评先树优的重要依据。

(六)以保障权利、激发活力为目标,探索完善党组织领导的基层民主自治机制。坚持以党内民主带动基层人民民主,活跃党内和群众民主生活,提高党员群众参与农村基层社会建设和管理的积极性。一是健全基层党内民主制度。进一步健全完善“五位一体”党员意愿表达机制的具体制度,使基层党内民主制度的各个环节、工作程序和执行过程有机衔接、相互贯通,使各项制度好操作、易落实。推广和完善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成员由党员和群众公开推荐与上级党组织推荐相结合的办法,逐步扩大乡镇党委领导班子公推直选试点的范围,提高村党支部领导班子“两推直选”的比例。健全完善乡镇党委、村党支部的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推行重大事项票决,实行重大决策征求党代表和党员、村民代表意见制度,提高决策的科学化水平。完善党员活动日、组织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干部等制度,提高党内民主生活的质量。探索乡镇党员代表大会闭会期间发挥代表作用的途径和形式,逐步建立代表提议的处理、回复机制和党委委员联系代表、党代表联系党员、党员联系群众制度。二是提高党务政务村务公开的质量。进一步充实公开内容,丰富公开形式,增强公开的真实性、及时性,保证党员群众的知情权。建立完善党内情况通报、情况反映、党内事务听证咨询等制度,对涉及党员群众切身利益的事项,能公开的都要公开。探索村民点题公开和群众质询答复等多种村务公开形式,拓宽群众参与和意见表达渠道。三是完善村民自治机制。建立健全以“四议两公开”、镇村集中议事、民主议政日为主要形式的民主决策制度,以村规民约、村级工作运行、村干部行为规范、村集体资产资源处置为主要内容的民主管理制度,以村务公开、民主理财、离任审计、民主评议为主要内容的民主监督制度,积极探索村民自治的多种实现形式,不断提高村级工作运行的规范化、制度化水平。

(七)以改善民生、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为重点,构建基层群众工作长效机制。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根本在于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群众的根本利益,重在解决实际问题,关键在转变干部作风。一是着力解决农民群众的民生问题。乡镇党委、政府要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各项惠农政策、改善民生的措施,促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切实办好农民群众满意的教育、医疗、文化、体育、社会保障等公共事业。坚持从具体事情抓起,每年围绕农民群众致富增收、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居住环境和水电路气等基础设施建设,为群众扎扎实实办几件实事,解决好群众反映的实际困难。村“两委”及成员每年要承诺为群众办几件实事,让群众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二是努力提高基层干部做好群众工作的能力。加强对农村基层干部的宗旨观念教育、优良作风教育和群众工作方法教育,引导他们深入群众,转变作风,学会综合运用法律、政策、经济、行政等手段和说服教育、协商疏导等办法做好群众工作,提高协调利益关系、化解矛盾纠纷的能力。建立健全“群众工作日”、“民情日记”、“驻村蹲点”、“联片包户”、结对帮扶困难群众等制度,完善党员干部联系服务群众工作机制。健全乡镇领导干部接待群众来访、代表委员联系群众、村干部集中办公等制度,及时了解群众的意见建议,解决好他们反映的问题。三是充分发挥基层群团组织的桥梁纽带作用。加强基层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建设,依靠他们做好农村青年、妇女工作,维护好进城务工农民、农村留守妇女儿童的合法权益。加强农村新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中的群众工作,努力实现群众工作的全覆盖。四是用群众工作统揽农村工作。采取民主恳谈、专人接访、热线电话、网上信箱等多种形式,畅通群众诉求表达渠道,及时了解村情民意。本着统一领导、集中梳理、归口管理的原则,整合群众工作力量,建立乡村矛盾纠纷信息报告制度,完善农村社会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机制。切实解决好群众反映的问题,特别是农村土地征用拆迁、基层干部作风、假冒伪劣农资、拖欠农民工工资、农村生态环境污染等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

(八)以政策支持、财政投入为主导,着力构建乡村增收减负的长效机制。一是切实强化对乡村的政策和财政支持。加快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逐步把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管理、公共服务纳入城乡建设总体规划和各级财政预算,促进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按照“财力与事权相匹配”的原则,进一步理顺县乡财政分配关系,可探索将乡镇区域内一般预算收入地方分成的绝大部分留给乡镇使用、行政事业性收费全额返还,推动各级财政向乡镇倾斜。加大各级财政对乡村的转移支付力度,对贫困乡镇加强县乡财政统筹、实行特殊的财政转移支付政策,增强乡镇履责的能力;对村级的转移支付,要根据经济增长情况和村级工作需要,逐步调整核算基数,提高转移支付比例。优化乡镇财政支出结构,新增财力重点保障民生和满足公共需要,不得参与经营性投资活动。二是积极培植税源、增加村集体经营性收入。乡镇党委、政府要加快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培植壮大优势产业和骨干企业,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服务业,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建立稳固的乡镇财政收入来源。积极探索增加村级经营性收入的有效途径,对村级集体积累较多的村,通过股份改造等措施,实现资本经营增收;对有闲置资产的村,采取租赁、公开拍卖、承包等方式,盘活闲置资产;对“四荒”、矿产、旅游等资源丰富的村,进行合理有序开发,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对产业化经营较好的村,通过加快推进土地流转,成立协会、农业合作经济组织等,提高农业经营的规模化集约化水平,增加农民收入和村集体收入。三是努力化解乡村债务。一方面,区分债务形成原因,多渠道筹集资金,采取清收债权还债、盘活资产还债、削清高息减债、划转债务降债、结对抵冲销债、协议延期还债等多种措施,积极稳妥地化解债务。对因政策、制度因素造成的历史遗留债务,如普六、普九建设造成的乡村债务,可分期分批加大转移支付来弥补缺口。要建立债务防范和控制机制,加强农村财务审计管理,防止发生新的债务。严禁不切合实际的升级达标活动,严厉查处向乡村基层转嫁支出的行为。四是不断加大对乡村的帮扶力度。健全城乡基层党组织互帮互助机制,发挥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城市社区等党组织的优势,通过结对共建、联建、帮建等多种形式,为乡村提供资金、技术、信息、人才等支持,帮助选准发展路子,增强“造血”功能,不断发展和壮大乡村经济实力,夯实农村基层组织正常运转的物质保障基础。

Investigation and Research Report on Strengthening the Rural PrimaryLevel PartyOrganizations and Political Authorities in the New Situations

Task Force

下基层调研报告范文第3篇

调查报告是对某一情况、某一事件调查研究后,将所得的材料和结论加以整理而写成的书面报告。调查报告的使用范围很广,制定方针政策,解决各种实际问题,弄清事情真相,扶植新生事物,推广典型经验,都离不开调查报告。调查报告反映具有普遍意义或带有关键性问题的情况,内容比较复杂,深度广度的要求比较高。广义上说,所有的调查报告都或多或少带有某种研究性质,都是调研报告。而狭义的调研报告指的是以研究为目的写出的调查报告,它不包括反映特定情况、介绍工作经验、揭露特殊问题的专题报告,但它又包含这几方面的内容。

调查报告与一般的调研报告并不一样,主要原因在于调查报告与调研报告的侧重点不同。调查报告侧重调查过程,而调研报告侧重于研究与结果,是以调查为前提,以研究为目的,研究始终处于主导的、能动的地位,它是调查与研究的辩证统一,充分反映调查研究的结果。以前的应用写作只讲调查报告,调研报告成为应用写作的专门体裁和热门话题,是在改革开放以后。进入21世纪,我国各项事业突飞猛进,不仅党政机关需要大量的调研报告,企业集团为了适应激烈竞争的形势,也需要更多的调研报告,因此,调研报告在应用写作中占有日益重要的地位。

调研报告的写作要抓好三个主要环节:调查、研究、报告。这三个环节中,调查是基础,研究是关键,调研报告的写作是把调查获得的材料所形成的观点,通过布局安排、语言调遣组织成文章。这里,调查与研究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它们之间不仅相互作用,相辅相成,而且相互贯通。调查的目的,在于掌握大量、真实、全面的客观事实和具体数据,对基本情况有一个系统的了解;研究的目的是对已经获取的材料进行分析、研究,探索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报告则是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用书面形式说明结果。

因此,可以说“调查”是“研究”的事实基础,“研究”是“报告”的理论依据,“报告”是调查、研究的具体体现。

一、调研报告的特点

1.调研报告——目的明确

调研报告不同于调查报告,是因为发生了某件事(如案件、事故、灾情)才去作调查,然后写出报告。调研报告的写作者必须自觉以研究为目的,根据社会或工作的需要,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调研计划,即将被动的适应变为有计划的、积极主动的写作实践,从明确的追求出发,经常深入到社会第一线,不断了解新情况、新问题,有意识地探索和研究,写出有价值的调研报告。

2.调研报告——注重事实

调研报告讲求事实。它通过调查得来的事实材料说明问题,用事实材料阐明观点,揭示出规律性的东西,引出符合客观实际的结论。调研报告的基础是客观事实,一切分析研究都必须建立在事实基础之上,确凿的事实是调研报告的价值所在。因此,尊重客观事实,用事实说话,是调研报告的最大特点。写入调研报告的材料都必须真实无误,调研报告中涉及的时间、地点、事件经过、背景介绍、资料引用等等都要求准确真实。一切材料均出之有据,不能听信道听途说。只有用事实说话,才能提供解决问题的经验和方法,研究的结论才能有说服力。如果调研报告失去了真实性,也就失去了它赖以存在的科学价值和应用价值。

3.调研报告——论理性

调研报告的主要内容是事实,主要的表现方法是叙述。但调研报告的目的是从这些事实中概括出观点,而观点是调研报告的灵魂。因此,占有大量材料,不一定就能写好调研报告,还需要把调研的东西加以分析综合,进而提炼出观点。对材料的研究,要在正确思想指导下,用科学方法经过“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过程,从事物发展的不同阶段中,找出起支配作用的、本质的东西,把握事物内在的规律,运用最能说明问题的材料并合理安排,做到既要弄清事实,又要说明观点。这就需要在对事实叙述的基础上进行恰当的议论,表达出论文的主题思想。议论是“画龙点睛”之笔。调研报告紧紧围绕事实进行议论,要求叙大于议,有叙有议,叙议结合。如果议大于叙,就成议论文了。所以要防止只叙不议,观点不鲜明;也要防止空发议论,叙议脱节。夹叙夹议,是调研报告写作的主要特色。

4.调研报告——语言简洁

调研报告的语言简洁明快,这种文体是充足的材料加少量议论的,不要求细腻的描述,只要有简明朴素的语言报告客观情况。但由于调研报告也涉及可读性问题,所以,语言有时可以生动活泼,适当采用群众性的生动而形象的语言。同时注意使用一些浅显生动的比喻,增强说理的形象性和生动性。但前提必须是为说明问题服务。

一、调研报告的前提——调查研究

要想写出具有科学性、指导性的调研报告,必须进行深人细致的社会调查。而正确的指导思想、实事求是的态度以及科学的调查方法是必不可少的。首先要认真学习,不断提高政策理论水平。其次要努力深入到基层,扎扎实实地把社会调查工作做好。再次就是要讲究科学的方法,提高调查研究的水平。

科学的调查研究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调查研究的具体操作方法要科学。仅靠过去传统手工方式进行调查已显然不够了,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等一系列的自然科学研究方法逐渐渗透到社会科学研究领域中来,形成了社会调查研究方法现代化的三大特征:数学方法在社会研究中的应用;自然科学研究方法对于社会科学研究的渗透;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的综合运用。这就为调查研究的方法提供了科学的依据。我们除了要了解并掌握有关普遍调查、典型调查、个案调查、抽样调查以及文献调查法、问卷调查法、访问调查法、观察调查法等各种具体的调查方法以外,还必须注重对调查对象加强正确引导,确保其讲真话、讲实话。在实地考察时,要防止被假象所蒙蔽,要透过现象看本质,确保调查的科学性。 二是调查研究的思想方法要科学。(注释:参见1983年1月5日《人民日报》有关专文,提出了政策调查的“十个要点”。)

二、调研报告的材料整理

对调研报告材料的整理,一般分成三个步骤:

l.检查鉴别。首先检查调研报告材料是否切合研究的需要,其次要鉴别事实材料的真实性,数据的准确性,保证材料的真实可靠,确实反映客观实际。

2.制作图表、数表。以其直观形象信息量大,帮助读者理解调研报告内容。

3.分类分组。调研报告材料分类的标准,依研究目的而言,可按材料性质分为记录资料、文献资料、问卷资料、统计调查资料等。可根据研究的目的按年龄、性别分类,或按职业分类等。也可分为背景材料,统计材料,典型(人或事例)材料等。

对调研报告材料的分析,应该说是调查研究中的一个十分关键的步骤,是能否将调研报告材料化为研究成果的关键所在。所谓调研报告材料分析,就是用科学的方法审查、剖析调查材料中包含的被研究对象的状况、特点、社会背景、基本结构、本质属性与成因、组成因素与相互关系,以及运动机制和结论的过程。对调研报告的调查材料进行分析研究,最基本的类型是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应该用辩证的观点对待事物,对质和量两个方面进行综合考察。

(一)调研报告材料的定性分析

调研报告材料的定性分析是据事论理,用思辩的方式,依靠个人经验判断能力和直观材料,确定社会现象或事物发展变化的性质和趋向.以划清事物性质界限的方法。定性分析的根本的方法是哲学方法,即揭示事物发展的一般规律的方法。除此之外,还可采用系统方法、逻辑方法,常用的方法有:

1.调研报告材料分析——矛盾分析法

即运用唯物辩证法对立统一的原理,具体分析事物内部矛盾及其运动状况,从而认识客观事物的方法。其具体作法分三个步骤:

①从调查所得的大量材料中找到事物的矛盾,即找到问题。因为问题即是应该消除或缩小的差距,差距就是矛盾。

②对事物存在的矛盾进行分类,看它们是属于:历史遗留——现实产生;客观存在——主观思想;自然条件——人为造成;局部——全局;根本——枝节;眼前——长远的矛盾。

③分析矛盾的对立面,考察矛盾的主要方面与矛盾其它方面互相依存、斗争、转化的条件,从而把握矛盾的特性。

2.调研报告材料分析——比较分析法

做调研报告常用的比较方法有横向比较和纵向比较;常用的分类方法为:先进行比较,弄清事物的异同,根据共同点将事物归集为一大类,然后再根据差异将大类划分为几个小类,依此类推,事物就被区分为具有一定从属关系的,不同层次的大小类别,明确地反映出客观事物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3.调研报告材料分析——因素分析法

即指从调研报告材料中寻找出对事物产生、发展、运动起作用的要素,通过系统分析和科学的归纳,探寻到对事物变化起着关键作用的要素系列,掌握决定事物变化的原因,从而了解事物的本质及其运动规律的方法。运用因素分析法,首先应进行总体分析。

第一步是把蕴藏在现象之中的各个方面的基本因素清理出来,并在初步分析的基础上,将它们按一定的标准组成一个有机的多层面的网络结构。影响事物变化有种种因素,归纳起来可以划分为外因(客观因素)和内因(主观因素)两大因素系列,在这一层面下,又可以从不同角度将因素分为:主要因素、次要因素;积极因素、消极因素;一般因素、特殊因素;直接因素、间接因素;必然因素、偶然因素;历史因素、现实因素;起始因素、终极因素;潜在因素、诱发因素;阶级因素、经济因素、社会因素、学校因素(或工作单位因素)、家庭因素、个人因素等。各个系列因素有可能相互交织,错综复杂,显现出一种网络状态。

第二步就是通过对这一网络的分析,从总体上考察研究对象,分析出现某一社会现象的综合原因。这就要求实事求是地把握诸因素的内部联系,把握其特征和转化规律,对事物的总体进行多维的、系统的,内因与外因,客观与微观相结合的辩证的分析。其次是进行关系分析。即对因素与因素之间的各种关系进行分析。要着重分析因素之间的因果关系、功能关系、转化关系、共因关系。共因往往是事物存在或变化的最根本的原因,如诸多腐败现象的产生,其共因是私欲恶性膨胀,再进一步深究,就可找出其根本原因是权力作祟.从而找到问题的关键,抓住了事物的本质。再次是进行因素树分析。即以某一种关键性的因素系列为主要分析目标,予以系统的多层次的剖析,按因素之间的联系绘出因素树图,即:

4.调研报告(社会实践调研报告)材料的因素分析法——因素树图

这样逐层深人,直至找出最基础的原始性要点,即具体行为表现。

定性分析除了以上方法外,还有分析综合法、归纳演绎法、科学抽象法、社区研究法(是以分析社区人口集体与特定生活环境、社会条件之间的相互关系,探讨社区的社会构成、社会功能、价值观念、日常生活及发展变化的方法)、历史研究法等多种方法。

(二)调研报告材料的定量分析

调研报告的定量分析是对社会现象或事物的规模、范围、程度、速度等方面数量关系的情况和变化,进行变量计算和考察分析,弄清其数量特征的方法。简言之,就是从事物数量方面入手进行分析研究。目前,在调查研究中进行定量分析已越来越普遍,使用定性、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已成为大势所趋,也是调查研究走向完善的标志。定量分析的 基本方法有:

1.调研报告材料分析——统计分析法

即运用统计学的原理,对调研报告所得的数据资料进行综合处理,分析现象在一定时间、地点、条件下的数量关系,以揭示事物的性质、特点及其变化规律的过程和方法。统计分析法包括描述分析和统计推论两个部分。

①描述分析,是把收集到的数据整理加工,找出其中的规律以及现象之间的关系.并用统计量对这些资料进行描述。它主要包括:编制次数分布表.绘制次数分布曲线,测绘现象的集中趋势的离散趋势以及现象之间的相关关系等。例如:我们研究城市居民近五年来生活水平提高的情况,根据调查所得的材料,把每户居民年收人划分为六个等级:2万元以上,17000~XX0元,14000~17000元,11000~14000元,8000~11000元,8000元以下。然后计算每一个等级中有多少户居民,这就是事件次数分布统计。计算各等级居民在全体居民中所占的比重。就是比例分布统计。计算全体居民的平均收人,就是对这个数列的集中趋势的统计。计算全体居民平均相差多少钱,就是离散趋势的统计。

②统计推论,则是指在随机抽样调查的基础上,根据样本资料对全体进行推论。它常用的方法有两种:区间估计,统计假设检验。

2.调研报告材料分析——社会测量法

调研报告的社会测量法即通过测量和评定某一社会群体或团体中社会关系或社会意向的一种方法。社会测量法分社会关系测量和社会意向测量两种具体方法。社会关系测量法较为常用,是指将所研究的某一社会团体内部成员相互吸引或排斥的关系状态数量化,从而分析其人际关系的一种方法。运用此法可分五个步骤。

其一,确定选择标准,有六种类型:①工作标准,以测量工作团体内部的关系;②娱乐标准,以测量娱乐群体内部的关系;③社交标准,以测量社交群体内部的关系;④生活标准,以测量生活团体内部的关系;⑤学习标准.以测量学习团体内部的关系;⑥服从标准,以测量被领导与领导之间的关系。

其二,选择指示项。一个标准,可以拟出多个指示项。如服从标准可拟出:你认为本单位谁当领导最合适?谁威信最高?你最不服谁的领导?等等。

其三,制作测试答卷。给出选择标准;限定选择数目;交代测试目的、选择范围(团体之内),说明对测量结果保密等。

其四,填答试卷。当面填写,当场收回。

其五,对试卷进行整理分析。

对调研报告材料的选择,要注意:

1.运用典型材料说明观点。典型材料是最具代表性的材料,它显示着事物和现象的某些本质特征,有着以一当十的力量。

2.运用综合材料说明观点。将一组有可比性的材料进行对比(今昔、成败、好坏、新旧、内外、先进与落后、正确与错误等),能使观点更加鲜明突出,增加说服力。

3.用精确的统计数据说明观点。统计数据具有很强的概括力和表现力,恰当地加以运用,可以增强调研报告的科学性、准确性和说服力。

三、调研报告格式

1.调研报告的标题

调研报告要用能揭示内容中心的标题,具体写法有以下几种:

(1)调研报告标题——公文式标题。这类调研报告标题多数由事由和文种构成,平实沉稳,如《关于知识分子经济生活状况的调研报告》;也有一些由调研对象和“调查”二字组成,如《知识分子情况的调查》。

(2)调研报告标题——一般文章式标题。这类调研报告标题直接揭示调研报告的中心,十分简洁,如《本市老年人各有所好》。

(3)调研报告标题——提问式标题,如《“人情债”何时了》。这是典型调研报告常用的标题写法,特点是具有吸引力。

(4)调研报告标题——正副题结合式标题,这是用得比较普遍的一种调研报告标题。特别是典型经验的调研报告和新事物的调研报告 的写法。正题揭示调研报告的思想意义,副题表明调研报告的事项和范围,如《深化厂务公开机制 创新思想政治工作方法———关于武汉分局江岸车辆段深化厂务公开制度的调查》。

2.调研报告的正文。

调研报告的正文包括前言、主体和结尾三部分。

(1)调研报告——前言

调研报告的前言简要地叙述为什么对这个问题(工作、事件、人物)进行调查;调查的时间、地点、对象、范围、经过及采用的方法;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历史背景以及调查后的结论等。这些方面的侧重点由写作者根据调研目的来确定,不必面面俱到。

调研报告开头的方法很多,有的引起读者注意,有的采用设问手法,有的开门见山,有的承上启下,有的画龙点睛,没有固定形式。但一般要求紧扣主旨,为主体部分做展开准备。文字要简练,概括性要强。

(2)调研报告——主体

这是调研报告的主干和核心,是引语的引申,是结论的依据。这部分主要写明事实的真相、收获、经验和教训,即介绍调查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为什么会是这样的。主体部分要包括大量的材料———人物、事件、问题、具体做法、困难障碍等,内容较多。所以要精心安排调研报告的层次,安排好结构,有步骤、有次序地表现主题。

调研报告中关于事实的叙述和议论主要都写在这部分里,是充分表现主题的重要部分。一般来说,调研报告主体的结构大约有三种形式:

横式结构。即把调查的内容,加以综合分析,紧紧围绕主旨,按照不同的类别分别归纳成几个问题来写,每个问题可加上小标题。而且每个问题里往往还有着若干个小问题。典型经验性质调研报告的格式,一般多采用这样的结构。这种调研报告形式观点鲜明,中心突出,使人一目了然;

纵式结构。有两种形式,一是按调查事件的起因,发展和先后次序进行叙述和议论。一般情况调研报告和揭露问题的调研报告的写法多使用这种结构方式,有助于读者对事物发展有深入的全面的了解。一是按成绩、原因、结论层层递进的方式安排结构。一般综合性质的调研报告多采用这种形式;

综合式结构。这种调研报告形式兼有纵式和横式两种特点,互相穿插配合,组织安排材料。采用这种调研报告写法,一般是在叙述和议论发展过程时用纵式结构,而写收获、认识和经验教训时采用横式结构。

调研报告的主体部分不论采取什么结构方式,都应该做到先后有序,主次分明,详略得当,联系紧密,层层深入,为更好地表达主题服务。

(3)调研报告——结尾

结尾是调研报告分析问题、得出结论、解决问题的必然结果。不同的调研报告,结尾写法各不相同,一般来说,调研报告的结尾有以下五种:对调研报告归纳说明,总结主要观点,深化主题,以提高人们的认识;对事物发展做出展望,提出努力的方向,启发人们进一步去探索;提出建议,供领导参考;写出尚存在的问题或不足,说明有待今后研究解决;补充交代正文没有涉及而又值得重视的情况或问题。

总之,调研报告结尾要简洁有力,有话则长,无话则短,没有必要也可以不写。

写调研报告时,要注意克服四种问题:

一是观点与材料脱节;二是材料不充分,不能说明观点;三是堆砌材料,没有从材料中概括出观点,缺乏分析与研究;四是表述不当。写作调研报告,应尽量避免枯燥无味的语言,力争写得通俗、朴实、生动。

附一:调研报告的样本

附二:毕业论文格式

附件一:

四川理县调研报告

由『凯瑟克基金出资支持的『川越5.12专业团队能力建设研究培训项目自启动以来,得到了香港理工大学、民政部社会工作研究中心有关方面的大力支持。基于XX年5月底民政部赴灾区社会工作专家服务队提出的灾区需求评估调研报告,XX年8月15日至21日,民政部社会工作研究中心派马福云、成彦2位同志前往四川理县,对当地乡镇干部和村级干部进行培训需求调查,以进一步完善该培训项目的课程设置,有针对性地开发培训材料,保证基层干部能力的提升。现对调研结果报告如下:

一、理县概况

理县位于四川省中部,阿坝州东南部,属典型的高山峡谷地形,是川西北交通要塞和商贸集散市场之 一,总面积4318平方公里,总人口不到5万人,居民以藏、羌、回、汉等民族为主。全县辖4镇9乡,包括杂谷脑镇、米亚罗镇、古尔沟镇、薛城镇、夹壁乡、朴头乡、甘堡乡、蒲溪乡、上孟乡、下孟乡、木卡乡、通化乡、桃坪乡。全县经济以水电、蔬菜、药材及旅游为主。

地震灾害后,在湖南省的援建下,理县灾后重建工作如火如荼。重点工程建设如学校、医院、农村饮水灌溉工程等建设项目基本完成,农房重建及加固工作接近完成,乡村道路、村组道路、户间道路硬化工程,乡村风貌改造,三湘大道建设等项目建设在紧张有序地推进,力争两年内基本完成原定三年建设目标。

二、调研目的与对象:

本次调研目的是通过对基层干部的调研访谈,了解他们的实际工作现状,了解他们对能力培训的期望,以确定能力建设的具体目标、培训方式、课程内容,并征询其对培训时间、地点的意见建议。

『基层干部是能力建设培训的对象,经过与理县县委组织部协调,本次调研主要选取了理县13个乡镇中的7个乡镇:古尔沟镇、朴头乡、杂古脑镇、甘堡乡、薛城镇、通化乡、桃坪乡,有9名乡镇干部和4名村居干部进行了培训需求访谈,其中9名乡镇级干部均为男性,年龄在28-45岁之间,均为大学专科以上文化,其中1人为硕士研究生;4名村居干部也均为男性,年龄在30-45岁之间,均为高中以上学历。

三、调研主要结果

1、灾后主要工作

地震灾害后,乡镇及村居干部的主要工作内容分为三阶段,首先是抢险工作,包括转移安置村民、救援受伤灾民、从倒房中挖掘物资等;其次是救灾工作,包括受灾情况统计、救灾物资发放、组织搭建过渡房、兑现死亡伤残补助、配合医疗队实施救援等;第三是灾后重建工作,包括农房重建及加固以及配合湖南援建队所进行的学校建设、医院建设、三湘大道建设、农村饮水灌溉工程、道路硬化、乡村风貌改造、产业结构调整以及扶贫工作等。

2、工作中的问题

基层干部在灾后重建中面临很多问题和困难,这主要包括:

(1)工作压力过大。调研中被访干部普遍表示目前面临极大的工作压力。理县经济社会发展本来存在很多欠缺,灾后重建有大量繁杂而具体工作要做,但是乡镇级政府工作人员少、工作能力不强,人力资源严重匮乏。原定三年重建任务两年内要完成使得乡镇工作任务倍增,面对各个部门的工作任务和要求,乡镇基层干部疲于奔命,再加上理县属于少数民族聚居地区,高山地带生存环境差,河谷地带耕地短缺等条件的影响,乡镇干部感到极大的工作压力。

(2)身心压力大。繁重的工作任务给基层干部带来了深重的身心压力。我们走访6个乡镇政府的办公楼建设都滞后于当地农房、学校和医院建设,干部工作、办公环境较差,基本没有体育健身设施。乡镇工作人员长时间置身于重建第一线,吃住在办公室,难得回家得到家庭的温暖,特别是大部分干部自家也是受灾户,自家住房的重建他们却无暇顾及,有的得不到家人的理解和支持。地震救灾以来,基层干部都没有休过节假日,每天超时工作,高负荷的工作量和工作强度、低质的生活质量,加之对家人的愧疚使得他们面临极大的身心压力。一些基层干部在工作中表现出的焦虑、愧疚、孤独、失落、抑郁等不良情绪,需要及时进行干预。

(3)工作中的具体问题及困惑:在调研中,被访者具体讲述了他们工作中容易遇到的问题和困惑,这主要集中在:民众对干部排斥不理解及其在民众中信誉度过低问题,重建过程中的征地补偿、拆迁问题,政策执行过程中百姓认可难、配合难问题,产业结构调整的管理、技术问题,干部身心调适问题,基层干部法律法规及专业能力缺乏问题等方面。

3、教育培训需求

尽管重建过程基层干部面临极大压力,但是他们还是对未来充满信心,根据近来工作规划。他们迫切希望得到教育培训支持,这主要包括:

(1)基层管理的政策法规培训;

(2)社区(地区)发展理论、模式及方法培训;

(3)基层管理服务工作的技能技巧培训;

(4)自我缓解压力、疏导心理技能培训;

(5)与发达地区基层干部之间的交流学习;

(6)基层干部通用能力和素质培训;

(7)特定人员培训:例如民政、低保、妇女、计生,以及服务于西部乡村的大学生等;

(8)特定技能培训:例如解决冲突、民事调解、财务管理、村庄规划等。

四、具体培训建议

1、培训时间建议

鉴于理县当前重建工作任务繁重,考虑到工作进度安排,建议将培训时间放在10月底或11月进行,每期10天左右。

2、培训地点建议

为保证受训人员按时、集中、全面得到高质量的培训,调研小组建议将培训地点放在理县以外,九寨沟、成都是可以优先考虑的省内地点。

3、培训对象建议

根据培训方案设计以及调研情况,建议将培训对象定位于县乡基层干部、村居干部两个不同层次的培训对象,建议对两个不同层次的对象分别进行培训。

4、培训方式

鉴于灾区干部目前的身体状况以及身心压力,建议培训与休闲相结合,在课程安排上给学员一些休息时间,在课余安排一些健身娱乐休闲活动,以利于缓解压力,恢复身心健康。

5、培训课程

根据调研结果,干部能力建设培训课程应该包括如下主题:基层法律法规、社区发展与资源开发、基层政府转型(由管理到服务)、心理疏导、政府/民间团体/志愿者的协作、群体需求与服务等。

对于县乡干部增加社会工作服务、危机事件干预、人力与资源管理等;对于村居干部增加社会工作服务技能、生计重建、文化保护传承等。

民政部社会工作研究中心

XX年9月2日

附二:

毕业论文的装订顺序及格式

一、一份完整的毕业论文应该包括:

(1)封面(2)衬页(3)摘要(4)关键词(5)目录(提纲)(6)正文(7)参考文献目录(8)致谢(9)附录

二、送审论文装订顺序为:封面、扉页、论文(顺序为:标题、内容摘要、关键词、正文、注释、参考文献,有的可加目录)、毕业论文教师指导记录表(见附件2)、毕业论文写作过程考核表(见附件3)、毕业论文答辩与评审表(见附件6)、封底。其中,毕业论文答辩情况记录表可另页,也可利用封底上的表格。

具体如下:

北京社会管理职业学院

(小初华文行楷)

毕业论文(50号华文行楷)

题 目:关于****生活状况的调研报告(黑体2号)

姓 名:  张三 (小三、楷体,下同)

学 号:x x x x x x x x x x

专 业: 社会工作(民政管理)

入 学 时 间: XX年秋

指导教师及职称: 李四 副教授

所 在 学 院: 北京社会管理职业学院

XX年 5月 12 日(小三,黑体)

写 作 提 纲 (3号黑体)

一、社会保障中政府机制与市场机制的内涵及特征…………………1

二、双重失灵——社会保障中政府机制与市场机制适度选择的理论据…………………………………………………………………………3

(一)一国社会经济不同发展阶段层面上的适度选择………………3

(二)社会保障产品体系不同构成项目层面上的适度选择…………8

(三)社会保障具体保障项目不同环节层面上的适度选择…………9

三、对改革和完善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政策建议…………………11

四、结束语……………………………………………………………16

参考文献…………………………………………………………………17

(4号宋体)

关于****生活状况的调研报告(2号宋体,加粗)

政府机制与市场机制是现代社会保障制度运行中的两个基本机制。自现代社会保障制度诞生以来,在不同国家和一国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社会保障制度模式存在着诸多差异,这些差异归根结底是由于社会保障制度建立、管理、运营过程中政府机制与市场机制之间的不同组合方式和选择机制造成的。正因如此,……(四号宋体)(单倍行距)

一、社会保障中政府机制与市场机制的内涵及特征(三号宋体、加粗)

社会保障是国家或社会依据一国宪法和法律,以政府作为责任主体,通过一定的制度安排和作用机制,为本国国民在特殊情况下提供经济福利的国民生活保障和社会稳定系统。它向公民提供各种形式的补贴、津贴,用于补偿公民由于退休、失业、伤残、疾病和生育等原因造成的收入损失。(四号宋体)(单倍行距)

二、双重失灵——社会保障中政府机制与市场机制适度选择的理论依据(三号宋体、加粗)

市场机制存在着“市场失灵”,决定了政府机制必然参与社会保障之中;政府机制存在着“政府失灵”,决定了社会保障中必然需要市场机制的回归,社会保障中“双重失灵”的存在,决定了政府机制与市场机制之间不是一种非此即彼的单向选择关系,需要建立一种扬两者之长(四号宋体)(单倍行距)

(一)一国社会经济不同发展阶段层面上的适度选择(小三号宋体、加粗)

……(四号宋体)

(二)社会保障产品体系不同构成项目层面上的适度选择(小三号宋体、加粗)

……(四号宋体)

(三)社会保障具体保障项目不同环节层面上的适度选择(小三号宋体、加粗)

……(四号宋体)

三、对改革和完善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政策建议(三号宋体、加粗)

……(四号宋体)

四、结束语(三号宋体、加粗)

……(四号宋体)

参考文献:(四号宋体、加粗)

1、郑功成.社会保障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XX.

2、刘燕生.社会保障的起源、发展和道路选择[m].北京:法律出版社,XX.

3、寇铁军,崔惠玉.社会保障产品属性探析[j].财经问题研究,XX,(11).

4、[ 美]约瑟夫•斯蒂格里茨.政府经济学[m].北京:春秋出版社,1998.

5、周庆国.试论社会保障制度的公平与效率[j].中国行政管理,XX,(10)

6、 ……

下基层调研报告范文第4篇

知情对于公司治理的重要性毋庸置疑。

在两权分离的现代公司,形成股东、董事会、管理层三层治理结构。由于股东不参与公司具体经营,为控制投资风险,保障投资收益,股东要求掌握公司的主要经营活动和经营成果的知情权。拥有董事席位的相对大股东往往通过派驻的董事来了解公司经营情况,董事会知情就成为股东对董事会的基本要求。

对于董事会而言,一方面它有责任落实股东对知情权的要求,按照股东的要求收集、审批和披露信息,让股东对投资放心;另一方面,董事会要履行好战略审批、经营监督、激励问责的职责,也必须要做到知情。

神州数码是2001年从联想集团拆分成立,神州数码董事会按照股东的要求认真做好知情工作,控股股东赋予董事会的知情权包括:

1.对中长期的战略规划的知情权;

2.对公司的财务状况的知情权(要求按月向每位董事递交财务报表);

3.可对业务进行全方位考察;

4.管理层应保持重要资料透明度(如重要的人事变动、重要的财务和人事制度等等);董事会有权找任何人谈话或开座谈会,可以参加各种类型的会议。

为了获得这些信息,神州数码董事会的知情有三种渠道:日常知情渠道、突发重大事件的沟通、专项知情调研。

董事会的日常知情关注五个方面:战略规划与执行情况、财务报表、经营分析报告、审计报告、重大人事任免和问责情况。

日常知情渠道包括阅读公司管理层上报文件和主动参与公司重大会议两种形式。第一,董事会要求管理层定期及时报送下列文件:公司及各分部业务发展战略及执行中的总结;年度规划和年度预决算,及季度/半年/年度执行情况总结;集团及各分部的季度、半年、全年经营分析报告;公司内部业绩审计报告;集团每月合并财务报表;总裁室成员的任免、问责报告。

第二,要求公司及时报送董事会下列会议的通知,由董事长组织董事有选择性地参加:与公司业务发展战略、年度规划、年度预决算相关的会议、誓师会;与各分部业务发展战略、年度规划相关的质询会、总结会;各业务部门或职能部门向高管汇报的年度/半年/季度的经营情况通报会;公司级高层干部会议;公司审计部年度/半年审计工作汇报会;对出现重大问题的领导班子成员的通报、处理、问责会议。

公司突发的重大事件要求管理层及时向董事会汇报。由于建立了内部审计的双向汇报(审计部门由董事长和CEO共同领导)制度,遇到重大审计事件董事会也会及时知情。

IBM前总裁郭士纳经常引用一句话:“从书桌上望世界是危险的。”要做到真正知情,就要深入一线做调查研究。在调查中不断学结,才能真正了解公司的整体状况。通过深入一线的调研,第一,董事会可以看清财务数据背后的经营故事,使董事会对业绩的判断从冷冰冰的财务分析进步到活生生经营分析;第二,可以了解到公司战略的落地情况,上下是否达成共识、步调是否一致;第三,可以深入了解到业务对客户、对合作伙伴的实际价值,业务规模和盈利模式在市场中的竞争力等,这些信息是董事会判断战略方向的依据;第四,可以了解到公司贯彻重点工作的执行力,这些管理工作是否被广泛认可,说的与做的是不是一致?是否实际有效?

因此,除了阅读文件、参加会议、听取汇报这些被动接受信息的知情方式之外,神州数码董事会还开辟了一种主动知情的方式――知情调研。知情调研已经成为神州数码董事会每年的例行工作,每年进行一次,通常选择在管理层经营压力较小的时段启动,耗时一个月至三个月不等。

知情调研主要关注四方面内容:第一,调研专项管理工作(例如KPI推进工作);第二,调研专项业务发展(例如IT服务的机会、能力与资源);第三,调研干部的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第四,调研公司员工对公司品牌、公司领导班子的共识度。每年董事会根据经营的实际情况选择一个主题进行调研,或者是对某个业务的发展方向和盈利模式进行分析,或者调研一项重点工作的执行情况。在主题的选择上充分听取CEO的意见,一些调研题目甚至是由CEO主动提出的。

要保证调研做到信息真实、全面,结论有说服力,同时又不影响经营,需要一套组织调研的方法。以神州数码董事会2002年进行的KPI调研为例。

首先,就调研的目的和形式必须与管理层沟通,达成高度共识。只有管理层高度重视,调研内容与当期工作重点有机结合,知情调研才能顺利开展。神州数码董事会的历次调研,由于有了管理层的支持,调研工作进行得非常顺利和高效。

其次,成立一个调研领导小组。2002年的调研领导小组由我、神州数码的CEO,以及代表控股大股东的两位成员组成。这两位成员一位是联想控股有限公司的董事长,一位是联想的创业老领导,他是联想职工持股会的代表。我们还特别将神州数码的CEO郭为任命为调研领导小组的副组长,虽然他为了保证调研的独立性,并不参与具体调研活动,但他在调研选题、组织调研支持队伍方面起了重要的作用。

除了调研领导小组的成员,要落实调研工作,还必须有一个很好的支持小组。我们通常让公司相关职能部门来落实调研的支持工作。支持小组由公司职能系统人员抽调组成,通常保持3-4人的规模。调研支持小组以项目方式进行管理,项目成立支持小组投入工作,项目结束支持小组解散,各位成员回到自己的工作岗位。调研支持组接受调研领导小组的领导,负责确保调研工作的顺利开展,包括:拟写调研计划、具体调研工作的组织与协调、调研资料的记录与初步整理、草拟调研报告,并完成调研活动结束后效果反馈及知识整理等工作。

第三,制定详细的调研计划和工作流程,调研计划与管理层事前沟通,过程中严格按照调研流程来做。同时,边调研访谈边总结,过程中不断和管理层沟通,使访谈越做越深入,访谈者和被访谈者对问题的共识度越来越高。

整个调研的过程分为五个环节:启动、计划、调研、总结、反馈。

启动阶段与管理层沟通调研需求,共议调研课题;之后召开启动会,正式组建调研领导小组和调研支持组。计划阶段根据要调研的主题搜集并分析背景业务资料,设计调研形式、确定调研对象、拟写调研提纲,围绕调研主题形成完整的调研计划由领导小组商议通过。

调研阶段,调研小组按照调研计划以单独访谈、开座谈会、客户走访、问卷调查等多种形式展开。调研对象的选择必须具有代表性,针对同一课题调研对象应当尽量多层面选择。调研对象包括调研课题所涉及到的各方面的组织和个人,可以是公司内部的各级管理干部、基层员工,也可以是公司外部的客户代表、渠道代表、厂商代表等。调研中遵循几个原则:(1)实事求是原则:以事实为依据,多方求证;说实话,不仅系统总结经验成绩,也要敢于暴露揭示问题;(2)不干扰日常工作原则:安排具体调研活动时,优先考虑调研对象已有的日程安排,尽量避免对调研对象正常工作的干扰;(3)实效原则:必须针对当前业务发展战略和重点工作,认真总结经验教训,使调研组与调研对象都有收获,并对管理层提出建设性意见和建议,杜绝走过场式的调研;(4)保密原则:参加董事会知情调研工作的全体成员在调研过程中以及调研活动结束之后必须遵守保密原则,不得将调研资料及调研总结私自散布。

总结阶段的主要工作是对调研的原始记录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形成统计性的调研结论,完成调研报告;另外针对调研中干部职工提出的问题要求公司中相关责任部门予以回答。一份完整的调研报告包括:调研前言、调研情况介绍、调研总结(包括分报告和总报告)、调研体会,并附上调研会议纪要、访谈原始记录、调研组的工作总结等资料。反馈阶段是指,在调研报告定稿后将报告递交送给领导班子阅读,并召开总结会对报告进行宣讲及听取他们的意见;另外,调研组还通过问卷和电话访问的方式听取被调研对象的意见,以此改进下次调研安排。针对调研中发现的问题,董事会调研组会与CEO充分沟通,力求最大程度的共识。沟通中,董事会严格把握好自己的定位:对授权管理层做的事,调研组提出的建议和意见仅供管理层参考,不强制要求执行。

董事会知情调研,不仅解决了“董事不懂事”的问题,为董事会更好地行使审批权与监督权提供了依据;同时也利于管理层贯彻和推进公司的战略和重点工作,还可以树立和宣扬实事求是的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第一次调研结束后,神州数码的CEO主动提出想让董事会把“知情调研”这种形式坚持下去,每年做一次,并且希望以重点工作为核心进行调研,同时,为了推动重点工作,希望最好带点审计性质。这样看,“知情调研”工作在神州数码管理层基本被肯定,其工作成果对管理层是有价值的。

成功的董事会知情调研有几个关键点:(1)注意公开透明,不要让知情在公司形成告小状的气氛,任何问题都与CEO沟通;(2)注意董事会的定位,在知情工作中对一个具体业务环节存在的基本问题做到心中有数,发表看法但并不发表批评意见和提出解决措施,而应将下边的意见汇总后,加上董事会的判断形成建议和意见,依靠管理层去解决问题而不是自己去解决问题;(3)将知情变成董事会和管理层的一项例行工作,并注意依靠公司内部的职能部门来支持。(4)不是光让董事会的某些成员知情,而是要让董事会全体成员都知情;(5)董事会知情成果要坦诚及时地向股东汇报,做到信息透明。

通过神州数码董事会的治理实践,我们认识到知情是一切工作的基础,更是改进工作作风、对抗和大企业病、避免主观决策的良方。真正知情,才能做好董事会审批、监督、考核激励问责工作。

下基层调研报告范文第5篇

一、为基层减负的工作目标

以市局机关实体化运作为载体,以减轻基层负担、提高工作效能为目的,全力推动市局机关管理转型,积极推进服务型机关建设,按照“科学规范、高效运转、管理必要、实事求是”的原则,坚持服务与指导并轨、布置与落实并行、减负与管理并重的工作方式,进一步理清市局机关与基层一线的职责,着力减轻基层事务性工作,实现机关与基层的良性互动,全面加快税收管理现代化建设。

二、为基层减负的工作原则

切实为基层减负,市局机关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一是目录清单原则。对年度日常性事务工作,全面推行目录清单管理,明确基层单位工作事项。市局机关处(室)根据年度工作目标和任务,结合日常性工作要求,编制部门目录清单,列明年内需要基层单位日常性报送的具体工作事项,基层单位按照工作清单要求,在规定时间内上报。

二是服务为先原则。市局机关处(室)要立足本职工作,围绕基层实际需求和反映的具体问题,主动深入基层一线,积极开展调研服务,帮助基层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三是审批备案原则。除省局工作部署,需要基层共同参与、协助完成的工作外,凡目录清单中未载明的、市局机关处(室)临时发起的工作安排和部署,先报市局办公室备案,再报经市局分管领导审批同意后,方可要求基层单位组织实施。未审批备案的,基层单位有权拒绝执行。

四是统筹协调原则。市局办公室应当加强对机关临时性工作发起的统筹管理。对两个以上部门部署的工作内容相同(或相近)的工作,应当明确由涉及事项较多的部门牵头合并,统一对基层布置。无法认定的,市局办公室汇总后报市局领导指定牵头部门,基层上报的信息资料,实行市局机关内部信息共享。

三、组织机构

为了保证为基层减负工作顺利推进,强化减负工作的统筹协调,市局成立为基层减负工作小组(简称工作小组)。工作小组在市局党组领导下开展工作,工作小组下设办公室,由市局办公室负责日常性工作。

1、工作小组。组长由市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施竞平同志担任,成员为市局机关处(室)和稽查局、一分局主要负责同志。主要职责:统筹协调市局机关处(室)对基层布置的各项工作任务,落实督促工作执行情况,提交需要市局党组研究的重大事项。

2、工作小组办公室。主任由市局办公室主任黄继明担任,成员为王先国、姜玉堂、叶胜先、殷海涛。主要职责:按照工作小组的要求开展工作,做好日常性基础管理工作,向工作小组提交需要决定的事项。

四、为基层减负的若干规定

市局机关各部门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按照集约、便捷、高效、必要的要求,统筹安排各项工作任务。为基层减负要执行以下25条规定:

(一)关于材料上报方面

1、数据报表类:市局机关要求基层上报的数据报表,原则上应是基层单位能够借助内部台帐资料或所掌握的基础信息进行有效统计的,凡征管信息系统能够直接查到的汇总类数据,不得要求基层单位填报。

2、工作总结类:除年度(或半年)工作报告外,市局机关不得要求基层单位报送无实质性内容的工作总结。要求报送专项工作总结的,一般以报特色工作、创新做法等方面为主,不得有字数、篇幅要求。零星性工作信息不得要求基层报书面材料,可通过其他途径了解这些信息。

3、调研报告类:市局机关组织的各类调研报告,除有特别指定外,不得要求基层单位负责全部调研课题,原则上采取分课题的方法,基层单位负责部分课题。不得临时性要求基层上报无明确规定的书面报告。涉及数据类的调研,数据统计方面按照数据报告要求执行。

(二)关于考核评比方面

坚持精简、优化的原则,市局基层工作处扎口管理各类考核评比(不含绩效考核)。

4、市局机关部门设置的考核评比,必须是上级部门明确提出的要求、市局明确的年度工作目标以及市局党组的决定,其余事项一律不得自行设置考核评比。

5、市局机关各处(室)对基层单位发起的各类考核评比,由市局基层工作处汇总确认,报局领导批准后组织实施。

6、临时性必需设置的单项考核评比,必须经市局党组研究决定,基层工作处备案。

7、除临时性设置外,各类考核评比的指标和内容,应于每年的一季度前向基层公告。公告考核内容、指标设置、考核形式及口径解释等。公告由基层工作处负责。

8、考核内容上,凡是省局考核已覆盖的,不再单独制定;与“还责于纳税人”理念相悖的不得考核基层。

9、考核方式上,能计算机考核的不人工考核;能案头考核的不实地考核;日常考核不得实地考核;年度实地考核应由基层工作处牵头组织,不得分头考核。

10、对基层开展的工作督查和绩效考核,由市局督查室负责实施,涉及具体部门业务的,安排部门人员共同参与督查工作。

(三)关于人员借调方面

11、市局机关原则上不从基层借调工作人员,确因工作需要,需抽调基层人员协助配合的(参与市局岗位锻炼的除外),必须履行审批程序。由借调部门向市局人事处报送书面报告,人事处提交市局党组研究决定,经批准后方可抽调。

12、市局机关借调基层人员,不得影响基层单位日常工作安排,事前要征得被借调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同意。

13、市局机关处(室)一个年度内借调基层人员仅限1次,同一次被借调单位借调的人数仅限1人(被省以上税务机关抽调除外)。

14、纳税申报期内不得抽调纳税服务和基础管理工作人员。

15、多部门同时抽调人员的,基层单位在说明理由后有权拒绝。

(四)关于数据共享方面

16、市局机关处(室)能够在征管信息系统中查找到的数据,一律不得要求基层报送。

17、市局机关处(室)需要统计和利用系统信息数据时,应自行通过征管信息系统来调取,如系统功能无法支撑的,提请市局数据管理处协助配合。

(五)关于文件管理方面

文件管理由市局办公室负责。

18、可发可不发的文件,一律不发。规范性事务通过公文系统下发,日常性事务通过“腾讯通”等辅助工具下发。

19、市局机关处(室)一般性事务以“处(室)函”下发,对需要跨部门统筹的,以“镇地税函”下发,各类会议性事务,以“镇地税办”文下发。

20、凡业务咨询、简单性工作部署,一律不以文件形式下发。

(六)关于诉求响应方面

21、基层单位对市局机关的请示等事项诉求,实行首问责任制,杜绝推诿扯皮。对不属于本部门职责范围内的事项,必须向基层单位告之有责部门。

22、属于职责不清事项,首次接到诉求的部门为第一责任人,由该部门向工作小组报告,由工作小组明确受理部门,受理部门及时办理。

23、基层单位政策业务方面的请示,政策已有明确规定的,应当场答复政策依据。

24、对政策界限模糊不清或把握不准的,市局机关处(室)报经市局分管领导研究,一经确认,应在3个工作日内书面答复;需要请示上级机关的,在上级机关答复后的2个工作日内答复基层;难以在规定时间内办理到位的,报经分管领导同意后,在10个工作日内答复到位。

25、风险应对统筹管理和各类系统操作培训,按照有关文件规定执行。

其他未尽的减负事项,由工作小组负责协调处理。

五、工作要求

一是提高认识。市局机关处(室)要充分认识到为基层减负是践行群众路线的当务之急和具体行动,切实从基层和工作角度出发,把为基层减负的各项工作内容落实到位,进一步主动服务,强化工作指导,为基层单位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