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下基层调研工作方案

下基层调研工作方案

下基层调研工作方案

下基层调研工作方案范文第1篇

一、 当前基层检察调研工作存在的问题

1、开展调研工作的意识不强,导致在基层检察院里有部分同志对调研工作重视和支持不够。在基层检察院内,有一部分同志没有正确处理好调研与检察业务工作的关系,没有认清调研工作上不了,业务工作、队伍建设、检察改革也都不可能搞好的道理,只强调检察工作,忽视调研工作,使得基层检察院的调研工作陷入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尴尬局面。只有把基层检察调研的重要位置提高上去,才能使调研工作得到重视和支持。

2、开展调研工作的积极性不够。虽然上级检察院每年都会为基层检察院指定部分调研课题,但是每个基层检察院均有自身的特点和各自的工作情况。不可否认,上级定题是开展调研的一个方向,但基层检察院若能主动结合本院工作的疑点、难点、热点来确定综合调研课题,才能创作出对其更具实际指导意义的调研文章。因此,只有充分调动全体干警的调研积极性,形成全员参与调研的格局,才能把调研事业更好的开展下去。

3、非专职调研人员与专职调研人员没有很好的相结合。非专职调研人员忙于业务工作,不注意通过办案来收集、总结实践中存在的法律问题,导致其在工作中获得的第一手调研素材没有及时、充分转化为调研成果,而专门的调研人员又远离一线工作,无法通过接触办案实际发现具有实际指导意义的调研专题,这种情况使办案与调研严重脱节,造成调研资源的浪费。若专职调研人员能与非专职调研人员更好的结合起来,将会把基层检察院的调研工作向前推进一大步。

4、基层调研部门的配套设备落后。大部分基层检察院调研部门的办公设施没有及时更新,滞后于调研工作形势和现代科技的发展,制约着信息的快速传递与及时更新,以致无法真正实现科技强检。只有在调研的设备配置上加大投入,才能为调研工作的开展奠定坚定的物质基础。

二、加强开展基层检察调研工作的对策

1、树立调研工作与业务工作并重的观念,并把调研工作纳入党组的重要议事日程。调研和业务工作都隶属检察工作范畴之内,二者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辨证关系,不能够把二者放在对立位置上。摆正调研工作在整个检察工作中的位置是开展好此项工作的根本前提。关键在于各级院党组要提高认识,形成重视调研工作的共识,从全局的高度,把调研工作作为一项全局性、基础性的工作,摆到突出位置上来抓。

2、健全和完善检察调研工作奖惩激励机制,增强干警的团队意识和调研意识。没有积极的调研意识,不可能把调研工作抓好;没有形成团队意识,同样也很难搞好调研工作。调研工作是整体性的全局工作,不是某一个部门、某一个人的事情,而是全院的一项共性工作。单单靠领导的重视是不够的,需要大家齐抓共管,主要还得靠各部门的支持和干警的主动参与。同时还需要建立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激励机制,充分做到奖罚分明,并根据不断变化着的具体情况调整奖惩方略。

3、建立上下联手、联合攻关的调研机制。在开展专题调研或综合调研活动时,首先应成立由调研部门负责人和有关科室负责人组成的调研领导小组,制定调研方案,落实调研责任,加强组织协调,确保调研任务顺利完成。其次成立由专职调研人员和科室业务骨干组成的调研专班,实行联合攻关,集中集体智慧,不断完善和提高调研成果质量。

下基层调研工作方案范文第2篇

一、存在的问题

1、认识上存有误区。有人认为,调研工作是后勤部门的事;有人认为,调研工作与文秘工作没有多少区别。还有的认为,省级以上法院的尚可搞搞司法解释、讨论纪要、出版审判刊物,而基层法院就无能为力或没有这个必要,尤其是沿河这个落后县,谈调研工作更是不现实的。领导高瞻远瞩地办好《沿河审判》,个别人就是不理解。然而,研究室的职能与办公室职能是有重大区别的。办公室的主要职能是行政管理、后勤服务,发挥参谋、助手、协调作用,而研究室主要从事审判理论研究。办公室是服务部门,而最高人民法院反复强调研究室是业务部门。

2、思想上存在轻视。上级法院考核下级法院工作,主要看办案数量,案件数量最能体现法院“政绩”。法官是一项具有较强职业性、技术性的工作,而在现实生活中却有法学专业论文不会写,照样当到较高级别的法官。现行的法官数量不少,但高素质的法官并不多,专家型的法官更少,这与不重视调研有很大的关系。有的法院重宣传、信息,认为宣传可以宣传法院形象,信息多了可以让法院“有位子”。其实,法学理论功底的好坏应当是衡量法官资格评定、晋升、晋级标准,它更能树立法院形象,提高法官素质。

3、缺乏正确指导。在实践中调研工作的重要性尚未引起普遍的重视,特别是基层法院的调研工作普遍不强,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基层人民法院不善于做调研工作,缺乏正确的指导。在开展调研工作方面没有经验,又懒于学习与研究,所以就导致这个方面的工作流于形式,敷衍塞责,难以抓实抓牢,更难抓出成效。尤其是,像沿河这样一个偏远县,交通闭塞,人们思想落后,天高皇帝远,抓好法院的调研工作,正确指导方面最为紧缺。

二、应对的策略

在法院改革进一步深化的新形势下,如何改变这种局面呢?

1、要明确调研工作职责。要将研究室职能与办公室职能区别开来,与宣传、信息工作相区分。明确研究室主要从事业务性的工作,而不是主要的事务性和服务性的工作,让研究室人员有专职从事调查研究的时间,避免喧宾夺主。沿河县人民法院一直重视这方面的宣传,通过办工作简报、办刊物《沿河审判》等形式,使大家明确调研工作职责,以便更好开展沿河县人民法院的调研工作。

2、要研究疑难复杂案件。针对法院新类型案件不断增加、新的法律问题不断出现趋势,应当加强此方面的研究。审判委员会的作用要弱化,而研究室的作用则要强化。在具体操作上,对提交审判委员会讨论的案件,可以先由研究室进行把关,研究室可提供咨询参考意见,充分发挥研究室的理论指导职能,减少审判委员会讨论案件数量。这样便于研究室人员接触司法实践,更好地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还可以让取得法官资格的人员直接办案,在实践中锻炼。

3、要选准重大理论课题。针对目前研究室对深层次法学理论研究较少,浅尝辙止的现象,可以根据我院审判实际,确定一些重点调研课题,如司法改革、裁判文书改革、证据规则等进行研究,发挥对审判实践的指导作用。建立调研成果资料库,强化调研成果的转化和利用。

4、要推动法律业务学习。可以组织法官研究、学习有关的司法解释,新颁布的法律法规,法学理论研讨,适时邀请专家上课,举行论文研讨会、组织法律知识竞赛或考试,推动法官法律业务素质提高,造就高素质的法官队伍。

5、要营造拴心留人环境。加强人员、力量配备,为调研人员配备必要的资料、图书,安排一定数量的调研经费。保证调研人员专职专用,专才专用,集中精力从事研究工作,落实待遇,尊重研究人员,在审判职称评定等方面与一线审判人员一样,让研究室既留得住人才,又保持合理流动,经常增加新鲜血液,促使研究室多出成果,出好成果。要多开展一些如何推动法院学术论文、调研工作的深入开展探讨活动,需要增强法官的调研水平和加强学者型法官的培养。要采取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充分利用外援,为沿河人民法院调研所用。

三、主要做法

调研工作肩负着总结实践经验、探索工作规律的重要职责,是领导决策和审判业务开展的基础,是更新执法理念,提高队伍素质、执法水平和领导决策能力的有效方法和途径,对推动审判工作的发展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我们应该加强调研工作,及时研究在执行各项法律过程中的新情况和新问题,适应形势的要求,积极探索加强沿河县人民法院调研工作的新途径。

1、领导重视。这是开展和推进调研工作的关键。调研工作是更高层次上的领导活动,是领导科学决策的依据,是推动审判工作不断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只有领导的高度重视,调研活动才能顺利开展,调研任务才能高质量地完成。

下基层调研工作方案范文第3篇

任何一项事业的蓬勃发达与持续兴旺,都无一例外地是把一些在实践中形成并被证明是行之有效的工作经验、工作形式固定下来,上升为具有普遍意义的制度和规范,进而推动工作实践不断向前迈进。

档案编研作为开发档案资源的一项高难度文化工程,更无法脱离科学化与规范化的轨道。

1.实行规范化管理是由编研工作性质决定的。现代社会要求信息交流必须准确、简洁、适用、及时,这要求档案编研工作必须以科学性为基础。作为一项创造性的高难度脑力劳动,编研工作既需要编

研人员发挥才智,更需要建立规范化、制度化的工作程序。尤其是现在,编研工作已不再是起步阶段,社会信息需求不断提高的现实要求承担开发任务的档案编研必须不断攀登更高的台阶,而实现这一

目标的根本途径只能是建立在科学基础上的规范化、制度化的编研工作。

2.实行规范化管理是由编研工作本身的特点决定的。仅从认识“编”与“研”这两个概念既紧密联系又相互区别的辩证关系而言,就无法忽视规范化的重要性。所谓“编”就是对档案文献进行整理加

工与汇集,而“研”主要是对档案内容的研究与考证。二者互为一体,又互相递进。“编”是“研”的基础和前提,“研”是“编”的深化与加工。“编”与“研”必须实现有机结合、同步发展,才能

创造出高质量的成果。那么何为“编”与“研”的有机结合与同步发展﹖二者间的关系如何处置才是最佳状态﹖不同级别、不同规模的档案馆,在对这两个方面的把握上是否应有所区别﹖一连串的问题

都有待通过规范化加以解决。除此而外,还有在编研工作中经常遇到的如何处理好“长短课题”的关系、编研过程中不同阶段的工作重点、最佳操作方式等等,可以说需要规范化的问题比比皆是。

3.还可从编研工作在档案工作中的位置以及同其它环节工作的关系上去认识规范化的意义。在档案工作中编研属于出成果的最后阶段,同其它环节工作相比,有一定的独立性但又需要建立在其它各环

节的基础之上。没有相应的制度,没有一定的规范,编研就无法同其它环节协调,就必然出现脱节,甚至会因相互之间的牵制而给整个档案工作带来不良影响。

二、从基层编研工作存在的问题看规范化的必要性

近年来北京市档案编研工作有了长足的进展。区县档案馆都成立了编研科,各区县馆每年印发的编研材料均在2种以上,全市档案编研资料展评活动也于去年成功举办。从总体上讲,档案编研已经从早

期那种可有可无、可松可紧的“软”指标变成了“非做不可”的硬任务。然而在肯定编研工作兴旺可喜局面的同时,作为一名立身其中的编研工作者,又从现实工作中看到了一些不足。透过这些不足,

我们更加感到了对规范化的迫切需要。

1、基层编研材料质量的提高有待于规范化的实施

毋庸置疑,编研材料的数量与质量是直接体现编研工作水平的硬指标,不但关系到编研工作的整体推进,对档案工作全局亦有着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重要影响。一部好的编研材料不仅能为利用者带来效益

,而且还具有重要的宣传作用。反之,劣质编研产品不但浪费了人力、物力,还会遗害无穷,使本来就被社会知之甚少的编研工作更是雪上加霜。

在基层档案馆室,编研工作作为一项独立的业务环节时间并不很长,尚处在初级阶段。由于专职人员少,而且从业人员的文化素质与编研工作的要求有较大差距,编研成果在数量上未能形成一定规模,

在质量上也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这其中尤以编研材料的质量问题更为突出,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问题:

一是普遍存在着选题面窄、比例不合理、实用性不强等一系列问题,使档案编研工作不能适应社会的需要。比如,国家提出以经济工作为中心,而反映经济工作的档案编研材料却少得可怜。以北京市宣

武区档案馆1998年统计数字为例,在29种编研成果中反映经济工作的仅占10%;而“会议简介”却高达69%。又如在课题的选择上缺少层次,“长课题”和“短课题”胡子眉毛分不清,结果

编出的成果既不具有“长课题”的深度与精度,又不具备 “短课题”的较强针对性与时效性。

二是在选材上不注意档案资料与其它资料的合理比例。档案编研,顾名思义当然应以编选档案资料为主,其它资料的选用只应作为对档案的一种补充,处于从属的地位。假如对编研材料缺少科学定位,

采取简单划一的“齐步走”模式,完全忽视差别,结果只能助长错误作法的滋生。据笔者所知,一些地方档案编研工作中存在着一味抄袭他人劳动成果的倾向。严重时,几乎从头到尾通篇从书上抄来,

丝毫无编者本人的编研成果,亦难觅档案的痕迹。似这类“编研材料”是否还能称其为档案编研呢﹖档案是编研之本。编研人员与档案隔绝,如同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根本谈不上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

和利用。本应是编研为编史修志、著书立说提供有价值的第一手档案资料,但有些人却反其道而行之,像这样本末倒置地长此下去,档案编研还能保得住信息服务这块招牌并得到社会的认可吗﹖开发过

程是档案转化为可利用信息资源的必要前提,编研是实现这一转化的唯一工作环节。到底何为档案编研﹖何为高质量的档案编研材料﹖标准如何﹖所有这一切都有待于规范化的界定。

三是各类材料编制的规范化程度普遍较低。一本编辑制作完毕的编研材料起码应有正规的封皮、完整的目录和编辑说明,同时还应注明出处以备利用者进一步查阅;然而从笔者对本区二级以上档案室的

52份汇编材料的统计结果来看,全部合格的竟然没有,三项指标符合要求的比率也仅为2%。

2、编研工作因缺少规范化指导原则而造成不必要的被动

一是在制定编研计划时缺少科学的依据和标准。一些基层的档案部门,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追求数量的倾向,满足于每年完成了多少种、多少万字,在“研”上却很少下功夫。这里我们可以粗略地算一笔

账,除去休息日、节假日和必不可少的各种学习日,每年每人真正用于业务工作的时日大约不会多于百天。试想一名编研人员如果要在不足百日的时间内完成十多万字的工作量,这其中不仅包括资料收

集与编辑甚至还包括录入和校对在内,除去忙于赶任务之外,也就无暇顾及其它了。如此这般,编研工作尽管也做得很紧张,干得很辛苦,“成果”不少、“本本”也很厚,但却避免不了因效果不佳而

落得坐“冷板凳”的下场。

二是对编前调查缺乏足够的重视。编前调查应包括社会需求、馆藏档案、档案基础管理的水平这三项内容,缺一不可的。因为编研作为一种复杂的智力型投入,本身带有较强的研究性质,编前调查走了

过场,就意味着增加了现实操作过程中的盲目性、随意性,就会出现从课题选择到材料加工整理的一系列过程均取决于编研人员转念之想的现象。这样会造成许多料想不到的恶果--或因资料的严重短缺

而致使编研工作难以为继,或因缺少针对性而使编出的成果实用价值不高,被打入冷宫。长此以往,势必给工作带来被动。总之,没有相应的制度,没有一定的规范,各个工作环节便无法协调,甚至会

因相互之间的牵制而给整个档案工作带来负面影响。

三是编后工作缺少方法和力度。我们常常看到这样的现象:一种编研资料印刷完毕后,或是被收入库房,坐等利用者上门;或是档案人员 “近亲”传送。一切似乎都在悄无声息地进行,没有宣传,也很

少调查利用效果,更谈不上收集反馈意见。这种方式延续了多年,可以说已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一种惯式。要打破这一惯式,唯有通过制定规范来明确编研工作每一阶段必要的工作任务是什么,如何操

作。

凡此种种,就像璞玉上星星点点的瑕疵影响着编研工作的形象,听任其存在还会有蔓延扩大的可能,并会对档案事业整体产生更大的负面影响。由此,编研工作的改革势在必行,而改革的当务之急就是

建立一个科学化、规范化的工作平台。

三、编研工作规范化的一孔之见

为了探索编研工作规范化的可行性,笔者克服了小人物不知天高地厚的自卑心态,尝试着总结自己对档案编研工作规律的认识,编制了《宣武区档案馆编研工作规范》。尽管还很肤浅、片面,甚至误漏

百出,但还是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当《中国档案报》在第二版以《北京市宣武区档案馆出台〈编研工作规范〉》为标题予以报道后,除本市其他区县一些同志纷纷前来索取“规范”外,江苏、湖北

、黑龙江等外省市的档案同行也来函、来电索要,许多同志都在来信中表示希望尽快规范编研工作。从一石激起的诸多反响中,我们可以看到编研工作的规范化已经到了非搞不可的地步,否则编研工作

就难以提高和发展,更难以满足不断增长的社会需求。

结合编写《档案编研工作规范》的实践,笔者对编研工作规范化、制度化的具体内容谈几点看法:

1、建议主管部门对具有共性的问题在较大范围内予以统一规范。比如可以对整个编纂流程的各环节作出明确规定,可对转录的要求、标题的拟写、编者说明的拟写、封面目录的必要项目与格式等作出

统一规定。

2、对非共性的问题,不做统一规定,可以制定一个范围供基层参考。因为不同层次的档案部门所配备的人员数量与人员素质、所存档案的数量与价值以及他们所针对的利用群体都有很大差异,而这些

差异决定着他们在选题范围、长短课题的安排以及资料的取舍等许多方面都有不同的标准,可要求他们在实事求是地依据自身情况正确定位之后,参照上级主管部门的推荐标准,自行制定相应的规范。

3、编研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首先要从选题开始。应该强调在选题时认真考虑馆藏档案情况、社会需要、编研人员的数量和能力以及本馆财力,强调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提倡制定长短结合的选题计

划。为杜绝上述那种不负责任的“抄袭书报”现象,是否可在强调注明出处的前提下,对所用档案资料与其它资料的比例有一个科学的界定。

4、建立编研课题立项制度。这是选题计划的延伸,是将选题计划落实的重要制度,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要建立课题的评审标准,二是要建立课题评审的操作制度。

5、强调开发档案信息是编研工作的根本,档案编研资料的主体是馆、室藏档案。

6、建立成果审核与效果调研制度。要重视对编研资料的效果调查,确切了解编研资料与社会需求的吻合程度,认真收集利用者的意见,并把反馈意见作为评价编研资料质量高低的重要标准和档案编研

工作努力的方向。

7、建立编研工作的组织管理制度,对编研课题的实际投入与产出进行科学核定。针对难度不同的课题以及不同水平的编辑人员制定出合理的质量与数量标准。比如可依据馆藏资料的完整程度、文字编

辑的数量及难易程度、是否录入微机、人员的专业技术等级等因素分别制定不同的标准。

8、应把加大发行的宣传力度作为编研后期工作的必要项目,强调通过多种渠道和途径推销编研成果,比如可以采取登宣传启事、有针对性地召开发行会议等形式,向各方面的利用者宣传编研资料的意

下基层调研工作方案范文第4篇

一、指导思想

按照中央、省委、市委和区党工委部署要求和《开发区党工委关于在全区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实施意见》安排,区党工委领导班子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以深入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统领,围绕“守初心、担使命,找差距、抓落实”的总要求,率先垂范,带头沉到一线、深入基层开展调查研究。

二、调研安排

领导班子示范带动全区各级党员领导干部了解民情、掌握实情,推动问题在一线发现、矛盾在一线化解、作风在一线改进,为全区主题教育扎实开展到基层调研作出示范、作好表率。

(一)调研课题。9月中下旬,根据区党工委《实施意见》的要求,····领导班子结合分管工作、职能职责和当前正在做的事研究确定调研题目。调研题目重点是“五个围绕”(围绕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特别是视察山东讲话强调的“四个扎实”要求和为基层松绑减负问题,围绕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方面存在的问题,围绕打好“三大攻坚战”、推动乡村振兴、开展扫黑除恶、实施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推进“双招双引”、优化营商环境、提升基层治理水平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围绕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党员教育管理宽松软、基层党建主体责任缺失等问题,围绕弘扬沂蒙精神、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等方面确定),并制定区领导班子成员个人调研方案。

(二)深入调研。重点安排在10月份进行。领导班子要安排一定时间,到基层开展蹲点调研。调研方式采取座谈交流、“四不两直”等方式,分批次到联系镇、分管部门单位、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帮包联系点、脱贫攻坚联系点、结亲连心联系点等开展蹲点调研。调研既可专题开展,也可结合到镇参加会议活动、检查督导工作等进行。

(三)调研成效。10月中下旬,领导班子要梳理汇总调研情况,分析症结,研究办法,形成调研报告,转化调研成果。10月底前,召开   领导班子调研成果交流会,对调研发现的疑难复杂问题集体研究,拿出破解难题的实招硬招,形成具体化、精准化的工作方案。

(四)专题党课。在学习调研的基础上,10月中旬,制定领导班子成员讲专题党课计划;11月上旬,书记为全区党员干部讲专题党课,其他班子成员到分管领域、联系点或农村、社区、企业、学校等基层单位讲党课。专题党课作为检验学习教育、调查研究成效的重要标尺,要精心准备、严格把关,做到学习成效不明显的不能讲,调查研究不深入的不能讲,问题查找不到位的不能讲,思路措施定得不实的不能讲,内容不聚焦的不能讲。

下基层调研工作方案范文第5篇

关键词:湿陷性黄土;公路地基;处理方案;方案优选

0 引言

黄土在地球上广泛的分布,约占陆地面积的10%,在我国北纬 33°~47°之间广泛分布着黄土,主要分布区域是秦岭、大别山以北,太行山以西,遍及内蒙古、新疆、宁夏、河南、山西、陕西、甘肃等省。湿陷性黄土的特性主要表现在它的湿陷性、欠压密性和结构性,是一种特殊性土,黄土的核心特征表现为湿陷性,具体表现为,其在上覆土层的自重应力作用下,或者在自重应力和附加应力的共同作用下,土体受到水的浸入后,土的结构会迅速破坏并产生明显附加下沉。大量的工程实践表明,当湿陷性黄土公路地基未加处理或者处理不足时,在公路使用过程中由于降雨等原因,往往会造成公路地基土湿陷,这对于公路的安全使用会产生十分严重的质量危害。因此,在湿陷性黄土地区进行公路建设时,需要对公路地基采取一定的处理措施,以便改善湿陷性黄土的物理力学性质,消除或减小湿陷性黄土地基的湿陷性,以保证公路的安全使用。

1 湿陷性黄土的处理方案

换填垫层法是将基础以下的湿陷性土层全部或部分挖去,将灰土或者素土过筛后,分层回填并在最佳含水量下压实或夯实。其处理特点可以消除全部或部分公路路基的沉降量、减小垫层下卧层顶面附加应力、降低地基土透水性和压缩性、设置整片土垫层,同时具有防水、隔水作用,可以保护下部未处理的湿陷性土不受水浸湿,防止引起湿陷。

重锤夯实法是将2-3吨的重锤提升至4-6米的高度,使其自由下落,反复的夯打地基的方法,该方法一般可以消除1-2米厚的土层的湿陷性在夯实层的范围内,土体的物理力学性质得到明显改善,湿陷性消除,平均干密度显著增大、承载力提高、压缩性明显降低、透水性减弱。可以有效的减少或消除黄土地基的湿陷变形。

强夯法是将80KN-400KN的重锤升至10m-40m的高度,使其自由下落,给予地基冲击和振动,该法施工设备及工艺简单、功效高、施工快、加固效果好、有效加固深度大、节约材料、节省投资。

挤密法是采取一定措施,通过挤密的作用,使深层土体密实、强度提高、孔隙比减小,以此达到深层地基处理的目的。挤密法根据回填材料的不同可以分为不同的方法,常见的有:石灰桩挤密法、砂桩挤密法土、渣土桩挤密法、挤密桩法、灰土挤密桩法等。其中灰土挤密桩法和土挤密桩法常用于湿陷性黄土地基的处理。

硅化法和碱液加固法是我国湿陷性黄土地区常用的化学处理法,硅化法也称为硅化注浆法,其原理是利用硅酸钠为主剂的混合溶液,通过注液管均匀的注入土层中,利用浆液排除土粒之间的水分和空气,并将岩土胶结成为一个整体,使之形成防水性能较好、强度较大的结石体。碱液法是将加热后的碱液,以无压自流的方式灌入土基中,使得土粒表面生成具有高强度、难溶于水的的钙铝酸盐络合物,进而达到消除黄土的湿陷性的方法。

预浸水法是利用湿陷性黄土浸水后产生自重湿陷特性,施工之前在场地内挖坑进行大面积的浸水,使土体产生自重湿陷,以此达到消除黄土的湿陷性的目的。

此外还有灌注桩基础的方法,设置在湿陷性黄土场的桩基础,桩周土体在受水浸湿后,桩侧阻力大幅度的减小,当桩周土产生自重湿陷时,桩侧的正摩阻力迅速转化为负摩阻力。

2、处理方案优选方法

湿陷性黄土公路地基的处理方案的优选首先应当根据工地实际情况对处理方案进行初步筛选,然后从价值工程出发,进行功能分析,运用层次分析法,绘出功能系统图,在后计算价值系数,到处最优处理方案。图1为湿陷性黄土公路地基处理方案功能系统图

图1 湿陷性黄土公路地基处理方案功能系统图

各权重的分配方法可以通过向多位专家答卷的形式进行,下表1是通过调查部分专家调查的结果。

对处理方案的各项功能进行打分,然后再乘以各功能对应的权重,由此可以计算出各各地基方案处理方案的质量安全、环境保护和施工便捷这三项得分。并以此按照下列公式进行各种处理方案的功能评价系数。

功能评价系数=功能得分/总分 (1)

成本评价系数的计算,可以通过查阅相关资料、调研等方案,预估处理方案的成本。然后通过价值工程中的公式,见下式2,计算各地基处理方案成本评价系数。

成本评价系数=单个成本/总成本 (2)

最后,通过价值工程中的公式,见下式3,,可以计算出备选地基处理方案的价值系数,价值系数越大的,方案越优。

价值系数=功能评价系数/成本评价系数 (3)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