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思想品德教案

思想品德教案

思想品德教案

思想品德教案范文第1篇

【关键词】案例教学;可行性;有效性

教育学者李升勇提出把教育的目标放在追求终身幸福,提高生命质量上。新修订的《思想品德课程标准》中也提出,初中学生处于身心迅速发展和学习参与社会公共生活的重要阶段,处于品德和价值观念形成的关键时期,迫切需要在思想品德的发展上得到正确的引导和有效帮助。据此,初中思想品德课程开发一直在探讨教学方法和途径的多样丰富性,目前收获了很多成果。所以,本文根据教学经验和学生学习特点,特别是在抓住学生的学习兴趣点前提下,谈一谈案例教学的价值。

一、案例教学的涵义

案例教学,是一种开放式、互动式的新型教学方式。案例教学是一种通过模拟或者重现现实生活中的一些场景,学生把自己纳入案例场景,通过讨论或者探讨来进行学习的一种教学方法。在案例教学中,所使用的案例既不是编出来讲道理的故事,也不是写出来阐明事实的事例,而是为了达成明确的教学目的,基于一定的事实而编写的故事,它在用于课堂讨论和分析之后会使学生有所收获,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授课内容经过详细的计划,运用与学生学习生活联系密切的案例,指导学生提前阅读,组织学生开展讨论或争论,形成反复的互动与交流,并且,案例教学一般要结合一定理论知识,通过各种信息、知识、经验、观点的碰撞来达到启示理论和启迪思维的目的。

二、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案例教学的可行性分析

将案例教学应用于初中教学实践中是否具有可行性呢?笔者以八年级下册法律常识部分《财产属于谁》为例,作出以下几点分析。

(一)案例富有趣味性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所使用多的是充满曲折情节与学生生活联系紧密的 “情境迷你剧”案例,这将大大的引起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在《财产属于谁》教学中,笔者从学生日常生活实际出发,以一只价值不菲的手表丢失为案例引导学生学习,命名为“白色手表引发的案件”,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的探究心理。

(二)互动探讨型学习

案例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案例,理清案例情节非常重要,这对于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有着很大意义。更重要的是,在理解案例曲折情节过程中,需要学生合作探究,以教材和生活实践为参考来集体探究问题的解决途径。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的作用真正由传统的讲授者转变为课堂的组织引导和参与者。案例贯穿教学的各个环节,以案例为前提辐射更多知识点,扩充学生知识面,深化学生理解。

(三)教学可操作性强

案例教学将大大改善以往思想品德课堂上的古板与无聊,使课堂变得生动和有活力。学生有事可做,老师有东西可讲,因为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存在让每个人关注的焦点问题,这就是案例。例如,在《财产属于谁》中知识点较多,法律知识较抽象,在教学过程中以案例为线索,将所有知识线索连接起来,学生置身于“法官”的角色,将教学变得具有极强的操作性。

三、案例教学实施的几点建议

案例教学的有效实施有利于教学活动,如果运用不当也会出现低效和混乱问题。以下根据学科特色、学生特点和教学实践简单提出几点建议。

(一)案例的选择

案例的选择是案例教学有效实施的前提。首先,案例的情境选择编写需要与教材的知识体系相契合,什么情境引出什么知识及需要学生形成的能力等均应有所预设。其次,案例需要与学生现实生活相联系。最后,案例的编排需要精彩,情节曲折。中学生可能曾经历过手表丢失的类似事件,所以更愿意投身于问题的解决当中。

(二)教师的引导

在案例教学中,老师的作用非常重要。因此,搞好课堂教学设计即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前提和保证。教学设计最优化,才不会使案例成为花架子,流于形式,最后实现课堂教学的最高效。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引导和参与者。教师要根据本学科的特点和授课对象的理解力进行有利于实现教学目标的方向指导。在《财产属于谁》教学设计中,老师的作用在于在恰当的时机抛出引导性问题。

(三)师生互动与合作

在案例教学中,需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动性和调动合作意识。因为部分问题依靠个体的能力不能周密解决,此时小组合作将发挥重要作用。仍然以《财产属于谁》为例,在最后的模拟“法院民事判决书”形成过程中,需要小组的充分交流与合作,将所学习到的知识升华为运用到实践中一种能力和思维。

思想品德教案范文第2篇

关键词:素质教育;实施案例教学;思想品德课

借助案例教学,通过浅显易懂现实生活中的事实带入课堂,便于学生理解知识,也利于教师对知识的讲解。大家一起运用所学的思想品德理论来探讨解决问题,对于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突出思想品德课教学的实践性、社会性,推动思想品德课教学方法的深化改革具有重要的意义。那么,怎样来实施案例教学呢?

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所以,教师的准备更重要,这是实施案例教学的前提。教师在选择案例时,应认真研究教材和课程标准,要注意挑选能与教学内容密切结合的案件,不能随意挑选一些不太切合教学内容的案例,以显得牵强附会。由于案例来源很多,例如报纸、杂志、电视、网络等,甚至日常生活中的见闻都可成为教学案例的来源,因此,我们在选择案例时就必须带有目的性和针对性,要选择那些有助于说明所讲内容的带有一定代表性的案例,才能使学生直观地、形象地学习相关的知识,使我们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在这一点,教师切忌胡乱编造或把道听途说的消息作为案例拿到课堂上举例,否则会适得其反。

进行案例教学必须破除传统的“教师为中心”的教学观念,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合作学习,互助学习,探究学习,真正让学生自主地研究、学习和锻炼。要注意充分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比如,通过分组讨论,讨论后推举代表发言,其他学生可以补充,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教学中的主人。这样做既活跃了学生的思维,又培养了他们的协同合作能力。班级有几十个学生,只要把积极性调动起来,他们不仅对原有的问题有了比较深刻的理解,往往还能举出一些很能说明该堂课涉及的思想品德理论的其他事例。

教师在案例教学中应起主导作用,但也不是包办代替。教师的角色应当是:选择案例并介绍案例的背景材料,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引导,而不是以教师传授知识为主。有时还要同学生一起对案例教学进行必要的小结等。教师应放下自己的架子,走到学生当中,主动营造一种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氛围,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分析讨论,开阔他们的视野,克服其学习上的依赖心理。

总之,实施素质教育是时代的呼唤,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和迎接国际竞争的迫切需要,实施素质教育是迎接21世纪科技挑战的需要。实施素质教育既是社会的要求,又是教育领域自身的要求。实践证明,案例教学的确是课堂教学创新性教学实践的一种良好的教学方式,它确立了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的实践活动,以培养学生创新素质和健全人格,特别是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课堂案例教学方式。它有利于改革传统概念教学方式;有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利于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学习、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从而学会学习;有利于促使学生学会沟通与合作,最终促使教育教学的质量得到稳步提升。

参考文献:

思想品德教案范文第3篇

1.角色不明

在传统案例教学当中,教师和学生是课堂中的一对矛盾。其中,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扮演着中心角色。不过在对案例进行分析的过程中,这对矛盾的位置却出现了变化,最为明显的便是学生扮演着中心角色,由学生对案例进行分析、讨论。不过在现阶段,很多思想品德课教师在使用案例教学法教学的时候常常会摆不好自己的位置,代替学生分析案例,这就使得案例教学法无法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2.浅尝辄止

在案例教学当中不仅具备实际案例的描述,同时还包含了诸多的问题。这些问题有的停留在表面,一目了然,有的却隐藏极深,需要仔细地挖掘和剖析才可以弄懂。而初中生在分析案例的时候常常会停留在表面,对于深层次的事物无法成功窥探,挖掘不出事物的本质,有时还会被一些假象所迷惑。这时,教师必须及时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案例分析方法,比如如何透过表面分析本质,如何在此基础上使用因果分析法、假设法等。然而在目前,个别初中思品课教师往往对案例教学法的运用浅尝辄止,并不深度挖掘其对学生学习能力的促进意义。因此,在日后的教学中我们必须严格避免这样的情况出现。

二、完善案例教学法的对策

1.明确案例分析主角,提高教师引导功能

在利用案例教学法开展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时,首先要明确学生处于主体地位,教师则充当引导者、领路者,在学生分析和讨论的过程中适当指引、纠正。不要出现教师直接分析说明的情况,这样不仅会造成学生思考探索机会的丧失,更无法实现学习能力培养的初衷。

2.深入挖掘案例,严格控制案例数量

思想品德教案范文第4篇

一、讲述我们自己的故事――选取学生身边的案例

陶行知先生说过这样一句名言:我们要活的书,不要死的书;要真的书,不要假的书;要动的书,不要静的书;要用的书,不要读的书。在教学中我结合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运用学生身边的案例进行教学,以增强说服力。

记得刚任八年级(8)班班主任不久,一个男同学引起了我的注意。表面上看他不爱说话,很文气,不像是个调皮捣蛋的孩子。但我上任才几天工夫,告状声此起彼伏,有来自同学的,有来自任课老师的。这些诉苦声内容大致相同:经常欺负人;老师批评他时他不服管教;爱发脾气,发起脾气来挺吓人的,不是摔东西就是用手砸墙等,他的行为严重影响了课堂教学。对这样情绪化的学生该如何开展教育?我想不妨结合思想品德“学会调控情绪”这一课的内容,把这件事编写成案例让同学们自己讨论、自主探究,从而达到集体教育的目的。

首先,我让学生分析该同学的情绪表现是属于什么情绪,对他有什么影响。其次,我引导他们讨论:这种不良情绪能控制吗?通过什么方法调控?如果不调控,后果又将会怎样?因为这是贴近学生生活的事例,所以学生们讨论得非常热烈,争先恐后地发表自己的不同看法,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得到了充分的调动。最后,大家在共同探究中获得一致答案:情绪对一个人的学习和生活影响很大,情绪犹如双刃剑。一方面,情绪对人的身体和生活是有积极影响的。积极情绪可以充实人的体力和精力,提高个人的活动效率和能力,促使我们健康成长。另一方面,情绪对人的身体和生活是有消极影响的。消极情绪会使人感到难受,抑制人的活动能力,降低人的自控能力和活动效率,做出一些令自己后悔甚至违法的事情。不良情绪是可以调适的,每个人的情绪都与态度有关,可以通过改变态度来控制自己的不良情绪,还可以通过一些方法来调控自己的情绪,如:心理放松法(如深呼吸放松法,肌肉放松法等)、注意力转移法、合理发泄法、理智控制法、升华法、心理换位法、自我激励与自我暗示法等。在整节课的最后环节,我引导学生尝试着自己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进一步提高他们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良情绪不仅会影响我们的身心健康,还影响我们的学习生活,现在大家想想自己在日常生活中有没有过不良情绪?在你的学习和生活中有哪些最开心的或最不开心的事,你面对这些事情分别会产生什么样的情绪,对你有什么影响?这样的情境使学生有话可说,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主动参与性,真正实现了教学目标,效果非常明显。

二、选取带有生活智慧或情趣哲理的案例

一些刚升入初中的新生,对自己没有信心,上课不敢举手回答问题,头低垂着,一副无精打采的样子。针对这种情况,在思想品德课中我选取一些有针对性的富有生活情趣哲理的案例帮助他们增强自信心。在课上,我给他们讲珍妮的故事:珍妮是个总爱低着头的小女孩,她一直觉得自己长得不够漂亮。有一天,她到饰品店去买了只绿色蝴蝶结,店主不断赞美她戴上蝴蝶结挺漂亮,珍妮虽不信,但是挺高兴的,不由昂起了头,急于让大家看看,连出门时与人撞了一下都没注意。珍妮走进教室,迎面碰上了她的老师,“珍妮,你昂起头来真美!”老师地拍拍她的肩说。那一天,她得到了许多人的赞美。她想一定是蝴蝶结的功劳,可当她站在镜子前时,惊讶地发现头上根本就没有蝴蝶结,一定是出饰品店时与人一碰弄丢了。自信原本就是一种美丽,而很多人却因为太在意外表而失去很多快乐。听了这个故事,同学们受到了很好的启发,身体都坐直了,头昂起来了,手举起来了,脸上露出自信的笑容。

三、选取贴近社会热点、焦点问题的案例

思想品德教案范文第5篇

案例教学作为一种互动式、启发式的现代教学模式,其最大特点就是教师已不再是教学内容的制定者、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教学过程的控制者和学生学习成绩的评判者,而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领导者和参与者。案例教学的核心是案例。案例,就是为了一定的教育教学目标,围绕选定的一个或多个问题,以事实为素材而编写成的对某一真实情境的描述。案例教学通过师生、生生之间的双向和多向互动合作活动,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学会合作学习。案例教学要求把学习的知识置于鲜活具体的案例情境中,让学生形成对知识的多角度的理解和扩展,让学生从以往的被动接受中解放出来,使学习真正成为一种高级思维活动,从而让学生学会探究学习。

案例教学要求学生直接参与对案例的分析、讨论和评价,这就对培养学生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提供了一个有利的条件。例如笔者在指导学生学习“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受国家法律的保护”这一内容时,就运用了本人亲身经历的一件事:1月16日,我在本地的超市购买了两瓶菠萝罐头。3月14日中午吃了一瓶,下午三点钟时,突然肚子疼痛、腹泻。多方寻找原因,罪魁祸首就是菠萝罐头。仔细查看后发现该产品是既无产地又无生产日期的伪劣产品。由此提出问题让学生探讨:(1)老师该怎么办?(2)作为消费者,我们应该依法享有哪些权利?(3)超市经营者侵犯了老师哪些权利?(4)今后我们在购买商品时应注意些什么?(5)此案例给你什么启示?(6)消费者应怎样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案例教学中的案例应该是贴近社会,来源于现实社会生活的真实事例。因此思想品德课教师要深入社会,进行调查研究,掌握真实、具体、生动的第一手资料。教师也可根据教学需要,指导学生进行社会调查,并在这基础上精心选择和编写案例。但一切案例都通过社会调查得来是不可能的。实际上获取案例的渠道很多,可来自电视、书报、杂志、广播、网络、见闻和亲身经历。教师要保证选取的案例具有典型性、真实性、针对性、新颖性、开放性,以正面案例为主。例如笔者在指导学生学习“参与政治生活”这一内容时,就通过总理在新华网与网民在线交流,问政于民、问计于民的案例来设计问题,并让学生开展讨论;学习“合理消费”这一内容时,就运用学生自身的消费经历作为案例,展开分析与讨论。案例呈现的方式有以下几种:(1)教师或学生叙述案例;(2)运用多媒体课件演示案例;(3)让学生表演案例;(4)把案例作为资料打印出来,分发给学生,让学生阅读分析。案例的呈现可在课前,也可在课中。教师要确定好最能体现案例特点的最佳呈现方式和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