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十四五规划总结

十四五规划总结

十四五规划总结

十四五规划总结范文第1篇

一、“十三五”工作完成情况

(一)健全党的领导,保障法治建设各项任务顺利实施

成立县委全面依法治县委员会,委员会下设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协调小组、执法协调小组、司法协调小组和守法普法协调小组。办公室设在县司法局,具体承担全面依法治县的各项工作。审议并通过了依法治县委员会《工作规则》、协调小组《工作规则》、办公室《工作细则》,明确了依法治县的组织领导、目标任务、各协调小组和成员单位的工作职责,安排部署落实了依法治县各项工作,形成了委员会牵头抓总,协调小组、办公室、各乡镇、部门等单位层层分工、密切配合、协同作战的依法治县工作机制。

(二)聚焦法治建设,深入推进规范公正文明执法

严格落实党政主要负责人法治政府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相继制定印发了《县领导干部尊法学法守法用法运行机制综合改革实施细则》《关于进一步健全完善全县国家工作人员学法用法制度的实施意见》等文件,通过干部夜校、党委(党组)理论中心组学法、县政府会前学法、领导干部任前法律知识考试等方式,实现了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和常态化。强化行政规范性文件管理措施,加大规范性文件审查力度。严格落实规范性文件报备、备案审查和三统一制度,坚持做到有件必备、有件必审、有错必纠。自2016年以来,审查政府合同、协议、文件41件,办理涉法事务20件。全面推行行政执法“三项”制度,有效加强事前、事中、事后监管,对各部门、单位行政执法案件进行统计,累计公示行政执法信息2147条。全面完成第五轮执法换证工作,全县共确定行政执法主体37个,目前正在申报主体资格16个,待市上审核。取得行政执法资格人员1182人,正在申领执法资格人员108人。严格依法办理行政复议案件,目前共办理行政复议案件24起。全面推进法律顾问制度建设,制定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政府法律顾问制度建设的通知》,实现了县乡村三级法律顾问全覆盖。

(三)强化法治宣传,深入推进“七五”普法工作

以“法律八进”为主渠道,充分利用“普法赶集”“民俗文化节”“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司法”公众平台等多种形式,深入开展“以宪法为主的法治学习宣传建设年”活动,广泛开展宪法、疫情防控、禁毒以及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宣传。制作拍摄了《宪法宣传公益广告》,并入选司法部“讴歌为民情怀、记录奋斗时光”微视频大赛。组织全县2035名国家工作人员开展了网上学法和考试。全面推行“普法星期五”宣传活动和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普法工作由一家“独唱式”向多家“合唱式”转变。积极推进法治文化阵地建设,新建新城区法治文化广场、瑞景新城法治楼院、育才中学法治文化走廊各1处。2016年以来,全县共建立法治文化阵地17个,组织法治宣传教育活动420余次,设立法律咨询点470余个,接受群众法律咨询2万余人(次),编发各类法治宣传资料91000多份。2019年,县司法局被省委宣传部、省司法厅评为全省“七五”普法的中期督查先进普法办。

(四)推广“枫桥经验”,全力维护社会稳定

突出“法治”在“五治”融合治理中的基础性作用,紧密结合新农村建设,将司法所工作人员全部纳入“五治”队伍,广泛开展法律“三送”、用典型事例说法、现场调解释法等活动,全面拓展群众“找法”和诉求表达渠道。在县矛盾纠纷多元化调处中心成立了多元化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成立6个律师个人调解工作室,充分发挥律师在预防和化解矛盾纠纷中的专业优势、职业优势和实践优势。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形式,派驻律师、法律服务工作者入驻县矛盾纠纷多元化调处中心进行坐班,对受理的案件实行首问负责制,在矛盾纠纷的有效化解中充分体现了法治的积极作用,保持了社会稳定。2018年,此项工作由我局代表省司法厅在全省学习推广枫桥经验大会上作了经验交流,同时被《司法所工作》《信息》刊登发表。2016年以来,全县共调处矛盾纠纷13440件,调解成功13171件,调解成功率98%。

(五)强化责任落实,加强特殊人群管控力度

充分发挥社区矫正监管中心职能,建成社区矫正远程视频督察系统,实行重点社区矫正人员GPS手机定位监管,提升了对社区矫正对象教育矫治和帮扶成效,做到了“零脱管、无遗漏、无死角”管理。至目前,全县共有社区矫正对象87人。建成县远程视频会见中心,严格落实刑满释放人员必接必送和安置帮教经费补助管理办法,全面掌握了解刑满释放人员动向,真正做到了情况明、底数清。至目前,全县共有刑满释放人员536人,安置率达到90%以上,帮教率达到95%以上,与监狱年均会见80余起。2018年底,县司法局被省司法厅评为全省社区矫正工作先进集体。2019年12月,因县安置帮教工作成绩突出,被省司法厅评选为县区安置帮教工作业绩突出一等奖,以奖代补补助资金10万元。

(六)强化服务管理,不断提升法律服务水平

全面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全面深化基层社会治理“三中心一网格”建设实施意见》,制定下发了《县关于加快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的实施方案》,升级改造建成了集公共法律服务、乡镇便民服务事项为一体的综合性、一站式公共法律便民服务中心,实现让群众只进“一扇门”、办理“所有事”的目标。积极推行“互联网+微信”普法新模式,配备3台智能法律服务机器人,实现了全县法律服务工作站(室)和普法微信群全覆盖。至目前,全县共建立1个县级、8个乡镇、117个村(社区)公共法律服务站(室),构建起了覆盖城乡、惠及全民、方便快捷的公共法律服务网络。持续推进司法所规范化建设,下大力气解决了全县8个乡镇司法所的办公用房问题,进一步改善办公环境和设备,统一了标识和内部设置,司法所规范化标准进一步提高。加大法律援助力度,建成法律援助工作站23个。2016年以来,全县共受理援助案件1183件,为困难群众挽回经济损失约350余万元。规范对律师事务所、法律服务所的监督管理,组织律师依法依规参与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积极推进律所党支部标准化建设,成立律所党支部1个,专职律师党员5名,入党积极分子5名。成立“企业律师服务团”,助力企业首席服务官和疫情防控法律服务活动,深入民营企业开展免费法治体检、送法到企活动。扎实推进“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制度落实,在全县117个村实现了全覆盖。目前,全县律师中,担任党政机关法律顾问26个,事业单位2个,重点企业18个。2016年以来,共解答法律咨询6500人/次,法律文书4200余份,共办理各类案件3500件。深化公证机构体制机制改革,推进赋强公证,制定下发了《关于充分发挥公证职能作用服务金融风险防控的实施方案》,充分发挥公证强制执行效力、证据效力,为减轻法院审判压力,破解执行难题,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发展环境提供了保障。2016年以来,共办理公证案件3629件,解答法律咨询16000余人/次。

二、存在的问题

一是依法治县办职能发挥不充分。二是法治政府建设还存在短板。三是法律服务规范化服务水平不高,公共法律服务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强。四是法治宣传效果有待进一步提升。

三、“十四五”工作思路:

下一步,县司法局将继续立足全省法治建设新目标,更好地发挥依法行政、人民调解、安置帮教、法律援助、法治宣传及社区矫正等行政执法、刑罚执行、公共法律服务的职能作用,切实提升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和对司法行政机关的满意度,走出一条有特色、有实效的司法为民之路,为的经济建设、社会稳定及各项事业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一)毫不动摇坚持党的绝对领导,全力打造政治过硬人民满意司法机关

全县司法行政机关要始终坚持政治方向、保持政治清醒、强化政治武装,确保重要讲话精神在司法行政系统落地生根、取得实效。要深刻把握司法行政机关首先是政治机关,必须把旗帜鲜明讲政治作为第一要求,始终坚持党对司法行政工作的绝对领导;深刻把握司法行政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坚决履行好维护国家政治安全、确保社会大局稳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保障人民安居乐业的职责使命;深刻把握关于政法工作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指示精神,进一步优化法律服务、强化法治保障;深刻把握关于社会治理刚性和柔性相统一的重要指示精神,努力构建富有活力和效率的新型基层社会治理体系,不断提高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深刻把握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紧扣民心这个最大政治,进一步健全完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坚实的法治保障和法律服务;深刻把握关于建设过硬政法队伍的重要指示精神,大力加强司法行政队伍“革命化、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建设。   

(二)充分发挥统筹协调职能作用,全力推动法治建设各项决策落地见效

1.全面开展依法治县工作,要认真履职尽责,加强上下联动,强化整体协同,切实履行好新的政治责任和重要使命,积极履职尽责,全面履行依法治县委员会办公室统筹法治建设的各项职能,积极与上级部门和同级机构对接沟通,在成果交流、信息报送、课题攻关、联合调研等方面加大协作配合力度,找准依法治县改革的难点和突破点,切实增强改革举措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努力当好县委法治建设参谋助手。 

2.进一步推进法治政府建设。认真实施《县法治政府建设实施方案(2016-2020年)》,加强对全县法治政府建设的组织领导,及时研究解决法治政府建设有关重大问题,引导领导班子其他成员和政府部门主要负责人依法行政,自觉维护司法权威,认真落实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尊重并执行法院生效裁判的制度。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完善政务服务网,加快推进公共资源配置、重大建设项目批准和实施、社会公益事业建设信息公开等工作。健全法治政府建设指标体系,加大考核权重。

3.严格执行《省行政规范性文件管理办法》,严格审查程序,加强行政规范性文件制定和监督管理,落实好规范性文件和重大行政决策合法性审查制度,做好规范性文件的清理工作,做到“有件必备、有备必审、有错必纠”。要严格规范执法,推动行政执法公示制度、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在我县落地落实,认真组织开展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创建活动,持续开展“减证便民”行动,抓好“放管服”改革、“证照分离”改革、保障民营经济健康发展等领域的地方性政府规章、规范性文件和证明事项的清理工作,要按照统一部署,积极做好下一步行政复议体制改革,不断健全完善工作制度和案件审理机制,积极推广行政复议调解和解方式,不断提高案件办理质量,凸显行政复议化解行政争议主渠道作用,严格落实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制度,强化应诉人员应诉能力的培训,进一步提高应诉能力和水平。

(三)创新法治宣传载体,营造全民守法氛围

1.不断深化“法律八进”活动。结合“3.15”、“6.26”、“12.4”等节点以及“普法赶集”、“普法大篷车”、“快乐老家三下乡”等活动,广泛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法治宣传教育活动,扎实推进“法律八进”活动,为经济社会和谐稳定发展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深入推进“法律外卖进家庭”活动。

2.全面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继续推行“普法星期五”活动,不断丰富活动内涵,有效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按照“谁执法谁普法”的责任要求,督促各行政执法重点单位建立健全法治宣传教育责任清单,广泛开展以案释法活动,构建分工明确、各司其职、齐抓共管的社会化法治宣传教育工作格局。大力开展“百名普法骨干千场以案释法宣讲”活动,在各类普法讲座中融入典型案例进行宣讲,探索建立以案释法长效机制。

3.建立完善国家工作人员学法用法制度。全面落实《关于进一步健全完善全县国家工作人员学法用法制度的实施意见》,逐步探索建立领导干部法治素养和法治能力测评指标体系。为推进法治建设提供良好的法治坏境。指导督促各部门、各单位开展年度普法考试,不断提高干部职工的法治水平。

4.全面深化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贯彻实施《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在全县中小学继续广泛开展以“两信一回访”活动为主要内容的“七个一”法治教育实践活动,落实学校法治宣传教育教学计划、课时、教材、师资和法治副校长,充分利用第二课堂和各类社会实践活动推进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工作。

5.加大生态文明和环保法治专项宣传力度。认真贯彻落实《省司法厅关于做好祁连山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问题整改及在环境保护中积极发挥司法行政工作职能的意见》,紧紧围绕生态保护、大气污染、水污染和土壤污染防治,通过专题讲座、集中培训、开设宣传教育专栏、播放环保宣传片以及开展环保宣传实践等活动,全面提升公民环保意识和法治素养。

6.扎实推进法治文化阵地建设。因地制宜建设广泛覆盖的法治文化中心、法治广场、法治公园、法治街道、法治长廊等集中宣传点,充分利用户外电子显示屏、广告牌、公共交通工具电子屏、便民服务大厅服务窗口等阵地开展平安建设、环境整治等综合法治宣传,扩大法治文化建设覆盖面、增强渗透力。继续加强法治文化阵地建设,通过设立宣传栏、制作宣传牌匾、设置定期宣传岗等形式建设普法阵地,弘扬法治文化,充分发挥典型引路、以点带面作用。

7.强化新媒体普法和法律服务力度。积极适应全媒体时代社会公众需求,加强互联网、移动互联、微信、微博等新媒体新技术在普法工作中的广泛运用,将网络平台作为普法宣传的重要载体,发挥网络规模和集群效应,构建“线上线下”立体式法治宣传教育体系。继续做好“司法”微信公众号管理使用工作,及时更新相关信息,使公众号真正做到集法律咨询、法律帮助、法律服务为一体,让群众在掌上就可享受到及时便利、专业优质的公共法律服务。

(四)加强司法所规范化建设,确保各项任务全面落实

1.加强司法所机构建设。推动省政法委等七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全省司法所建设的意见》的落实,实现司法所机构单设、编制单列、职能强化、管理规范、人员充实、保障有力的建设目标。加强司法所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司法所建设水平。以清泉、陈户、大马营司法所为重点,按照省厅《关于规范司法所外观标识及内部设置的通知》和《关于规范全省司法所制度的通知》要求,全面提升基层司法所阵地规范化建设。采取跟班学习、集中业务培训等方式,提高司法人员素质,夯实基层基础。

2.提升司法所服务功能。以全力打造合格司法、特色司法、有为司法为目标,筑牢基层基础,做大做强基层司法行政工作。以队伍建设正规化、科技管理信息化、业务工作规范化、硬件设施标准化、服务大局优质化“五化”为内容,以创建省级规范化司法所100%为目标,在基层司法所开展省级规范化司法所创建活动,加大基层司法所队伍建设,提高基层司法所的服务质量。加强基层法律服务规范化管理。制定完善各项工作制度和考核、奖惩、投诉查处制度。

(五)创新多元矛盾化解方式,切实加强人民调解工作指导

1.健全完善人民调解组织建设。开展人民调解员业务培训,落实人民调解员个案补贴,加强人民调解队伍建设,提高人民调解工作质量和水平,进一步推广“枫桥经验”,探索实践“三治+公共法律服务”调解新模式,积极开展矛盾纠纷大排查大调处活动,按时完成省人民调解系统的录入工作和中国“12348”法网优秀案例上报工作。利用村、两委换届之际,重新选聘优秀基层人民调解员,建立人民调解专家库。着力推进专业化、行业性人民调解组织建设,进一步加大对县多元化纠纷人民调解委会的指导。

2.积极参与多元化调解中心工作。推进人民调解与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以及仲裁、诉讼的衔接联动,建立起由县综治、司法、公安、法院、等多部门共同参与的协调处理机制和联动合作机制,实现信息资源共享、专业调解人才资源公用的格局,及时排查、预防化解矛盾纠纷。通过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方式,选聘经验丰富、法律基础扎实过硬的律师进驻县多元矛盾纠纷调处中心坐班,解决一些党委政府关注、人民群众关心的重大疑难纠纷,树立司法行政部门的权威,赢得党委政府和人民群众的认可。

(六)优化法律服务职能,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

1.加快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按照《省公共法律服务平台建设实施意见》确定的工作目标和具体任务,积极探索网上网下平台融合工作,确保县公共法律服务中心、乡镇(社区)法律服务站运行顺畅,村(社区)公共法律服务点建成使用效果良好。建成公共法律服务专线和公共法律服务专网,实现专线专网与实体平台融合,与智慧司法网链接,进一步扩大县、乡、村级公共法律服务微信群的覆盖面和知晓率,确保政府主导、覆盖城乡、惠及全民、可持续发展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

2.全面推进律师行业党建工作。强化律师行业队伍建设和政治、思想、组织、制度建设,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强化问题导向,坚持重点发力,不断提升律师行业党建科学化水平,夯实律师行业党建基础。助力首席服务官制度,充分发挥“企业律师服务团”作用,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积极参与企业重组、融资贷款、项目工程、工业园区建设等重点领域法律服务,维护企业合法权益,预防化解经营风险。加强律师执业监管,建立健全投诉举报处理、违法违规处罚通报制度,促进依法规范诚信执业。引导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积极为乡镇、村(社区)提供法律咨询和服务,参与推进基层民主法治建设。

3.不断拓展公证服务领域。发展壮大传统公证业务,开拓新型公证业务,维护增强公证公信力。加强公证软硬件建设,推进公证档案电子化、信息化建设,进一步完善公证信息平台及网络化办证系统,全面提升公证处办公自动化、信息化水平,规范接待、受理、审查、出证程序,实现流程控制、科学管理。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简化办证程序,开通绿色通道,不断推出便民、利民、惠民措施,优化服务,努力实现群众”“最多跑一次”。

4.扩大法律援助覆盖面。按照应援尽援的要求,以解决民生问题为目标,加大《法律援助条例》的宣传力度,落实法援经费管理办法和办案人员补贴经费。加强案件质量的评审和监督,确保应援尽援,精准救援。推行法律援助规范化建设,提升服务水平,继续保持“零投诉”,完善和落实法律援助律师值班制度。进一步落实《县司法局法律援助案件指派制度》,实现每一位符合承办法律援助案件资格的律师、法律服务工作者公开、公正、透明的接受法律援助中心的指派,为受援人员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法援服务。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法律援助,组建专业的法律援助志愿者队伍,延伸法律援助触角。

四、重大工程项目

十四五规划总结范文第2篇

一、数字政府建设“十三五”规划总结

1.入学报名“一网通”

XX区教育局XX年开展中小学网上报名工作,入学无纸化报名系统于XX年5月正式使用。报名平台整合打通各类数据资源,实现户籍、房产、监护人、预防接种、出生证明等信息的数据精准共享,义务教育学校入学报名实现全区网上报名全覆盖,个别有需要的家长可到区教育局进行现场核对。XX年义务教育网上报名的人数接近7000人。目前该报名平台已于XX年9月份接入XX政务服务网。

2.教育缴费“一键办”

依托XX政务服务网统一公共支付平台及支付宝、微信、网银等支付方式,在全区范围铺开,面向学生的学费、代管费、住宿费、伙食费等各类教育缴费及保险费等社会事项缴费,全部一键办理,实现“零跑腿”。当前,全区所有学校均已实现网上缴费,公办学校缴费已全部纳入“XX政务服务网统一公共支付平台”,电子缴费率达100%。

3.资助办理“一端口”

困难学生教育资助已实现“最多跑一次”,并与民政、审计等部门实现大数据信息共享。通过信息共享,减除申请资助材料,实行网上共审机制,缩短申请办理时长,提供便捷化的资助申请办理服务。学生只需将材料带到学校交给老师即可,剩下的由区教育局办理。

4.转休复学“一张表”

各中小学休复学已实现“最多跑一次”,取消纸质审批表,取消各类学籍证明材料(包括学生基本信息表),有需求的学生将材料提供给学校,学校进行初审之后,通过学籍系统提交,然后在网上进行审批、办理。

5.校园生活“一卡通”

积极推进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大力推广校园“一卡通”应用,通过“一卡通”实现上学放学、文化学习、体艺活动、图书借阅、食堂用餐、校园消费及请假销假等智能化服务。目前已选定试点学校开展试点工作,开展一卡通方案与项目的实施与论证,与相关部门对接,XX年已在三所城区学校完成试点工作并正式投入使用。

6.家校互动“一平台”

我区积极举办XX教育广场应用培训活动,更新参训教师的教育理念,提高了教师XX教育广场的使用率,提升了应用水平,为各学校有效利用XX教育广场移动端、学生端进行教育教学、家校互动等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通过“一卡通”平台,加快学生发展性评价数据收集与共享,建立和完善班级、年级、校级三级家校互动平台。完善维护“XX教育”微信公众号,多篇文章,传播先进家庭教育理念与方法。

7.加分确认“一证通”

加分事项实行“一证通办”,学生只需凭一张申请表、一张身份证明即可申请办理。非涉密事项可通过XX政务服务网或移动APP填报申请表及上传身份证明,通过与公安、外侨、民宗等部门信息共享,由区教育局在后台审验确认后,在线上线下进行公示。涉密事项由考试中心线下代跑审验确认。中考优待、高考优待“一件事”办理平台由省级统一开发,区教育局将做好牵头工作,按照上级要求,与其他涉及到的部门做好相关事宜。目前相关身份信息数据资源渠道已打通并完善。

8.考试服务“一站式”

XX区只有全国英语等级考试一项社会考试,已经完成报名、缴费、准考证打印等网络化、电子化办理。各类等级证、毕业证等相关证书的送达方式由考生自主选择,可通过邮政快递送达或现场领取。

9.毕业证明“一库办”

完善中小学学生学籍信息库,将中小学生学籍系统建成前的各校保存的纸质信息(XX年以前的普通高中学生、初中学生及XX年以前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毕业档案)转为电子信息,并纳入学籍信息库。毕业生只需凭一张申请表、一张身份证即可通过XX政务服务网或移动APP进行网上申请办理。

10.办学审批“一件事”

开展了XX区中小学文化课程培训机构的摸底排查、专项治理工作;制定并公示了中小学文化课程培训机构办学许可申请的设置标准、办理流程,已实现网上审批;实现办学许可证档案材料电子化。目前,通过与消防、环保、市场监管、住建、民政、编办等部门联办协办,大力优化简化办学审批流程,提高办理时效。

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1.困难学生资助申请与审核系统由市教育局统一开发和支付费用,系统目前还在试运行中,未正式投入使用。等市里试运行完毕并正式投入使用后,会积极开展该项工作,实现精准资助;

2.学生转休复学需要卫生医疗部门的相关数据,但是在区外医院就诊的数据难以获得,数据通道难以打通。建议由市局牵头,推进该项工作;

3.年代久远的学生学籍信息的纸质档案不存在,难以将信息电子化并纳入学籍信息库;

4.校园一卡通建设没有统一标准,操作困难,建议市局出台统一标准,便于建设。

三、数字政府建设“十四五”规划计划

1.加快新一代学校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将“新基建”视为教育转型升级的核心推进器和数字政府发展的新引擎,广泛建设物联网、5G、大数据中心等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突破传统信息处理终端以及传输方式的限制,全面推进全区中小学校、幼儿园教学从传统模式向数字化模式转型,倾力打造多功能、现代化智能校园。

十四五规划总结范文第3篇

“十三五”以来,园区围绕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按照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的统一部署,全面贯彻落实党的精神,进一步改进工作方法,创新工作机制,大力实施人才强市战略,认真履行园区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职责,按照工作部署,认真做好园区人才工作,推进人才工作发展,取得了较好的成效。现将园区“十三五”期间人才工作情况总结汇报如下:

一、“十三五”人才工作情况

1.人才总量持续扩张。截至目前,园区人才总量24283人,其中专业技术人才13112人,高技能人才4962人。

2.人才结构不断优化。专科及以上学历人数逐年增长,截至目前,从学历层次上看,本科及以上学历2340人,专科学历3906人,高中及以上学历为16036人;从年龄结构上看,45周岁以下人才比重占40%;从职称结构上看,具有高级职称的人才265人,具有中级职称的人才692人,具有初级职称的人才1149人;从产业结构上看,第二产业36916人,第三产业2673人,人才资源随着产业结构同步发展,呈现向第三产转移的态势,新兴产业人才快速增长。

3.招才引智成果丰硕。通过每年的春秋季“招才引智进高校”活动、各类公开招聘等先后共引进各类人才3200余人,实现园区高层次人才的全面提升。

4.人才市场有效整合。园区人力资源市场面积达到1000平方米,市场功能日趋完善,市场配置人才资源的主渠道作用日益突出,形成以市场招聘信息宣传栏、苏宿人才网、微信公众号“三位一体”的招聘宣传模式,开发了一套集就业、人才信息于一体的人力资源信息管理系统,及时掌握园区企业用工情况和人才现状。“十三五”期间,先后有6500家(次)用人单位入场招聘,8万人(次)入市应聘,约2万多人通过市场实现流动与就业。

园区“十三五”人才工作取得明显成效,但也必须清醒看到,当前人才发展现状尚不能完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与其他地区相比仍有一定的差距,突出表现为:人才总量仍然不足,特别是领军和拔尖人才、高层次创新型人才、高技能人才相对比较缺乏;人才资源整体素质不高,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区域分布还不够合理;人才创业创新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缺乏与创业创新相匹配的投融资体系,社会化、多元化人才投入机制尚未形成;人才优先发展的地位尚未普遍确立,用人单位的主体意识不强,人力资源服务体系不够完善。

二、人才发展形势

“十四五”时期,将是园区经济社会发展处于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园区经济加速济转变的关键期。在新一轮拓园的形势下,园区人才发展既迎来良好的机遇,也面临严峻的挑战。

从机遇来看,人才开发一体化进程加快,人才工作拥有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经济社会的全面转型发展、各项改革的深入推进,迫切需要人才资源支撑,使科技、人才的地位更加凸显。

从挑战来看,“十四五”期间园区将处于创新驱动的转型发展阶段,产业的转型升级迸发出巨大的人才需求,对人才能力也提出更高的要求,使得人才队伍建设任务更加繁重。

三、“十四五”发展目标和举措

(一)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的联系,大力推进产学研交流合作

实现与8所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引进电子信息类、机电控制类、教育类等人才总量不低于4500人。充分利用科技部门资源优势,加强与科研院所的联系,定期上门征集制约企业发展的重大技术问题,及时反馈给高校和科研院所,对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科研成果及时反馈给相关企业,进行点对点的合作开发,进一步促进科技成果在园区的转化。同时,根据产业发展和人才实际需求,加大引才力度,加快各类高层次创业创新人才的引进和培育。

(二)继续加大创新平台建设

将进一步结合园区特色产业,以各类平台建设为抓手,引导和推动企业科技创新投入。打造科技创新服务平台。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建立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并按照认定办法进行申报,以争取省市两级相关政策支持。同时,根据产业发展和人才实际需求,加大引才力度,加快各类高层次创业创新人才的引进和培育。

(三)抓好各类人才培训工作

十四五规划总结范文第4篇

做好““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时间紧迫、责任重大、任务繁重。各乡镇、各单位一定要以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和高度负责的精神;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在全县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汇报会上的讲话、希望大家喜欢!

今天召开这个汇报会,实际上是一次集中调度会,目的就是对规划编制工作情况进行一次大汇报、大调度、大统筹、大部署,引导全县上下树立强烈的紧迫意识,把责任和压力传递下去,动员各方面力量,加快全县“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确保高质量完成规划编制任务,使“十四五”规划成为未来五年乃至更长时期指导×经济社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应当看到,围绕“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中央、省、市的重视程度前所未有,工作节奏也非常快;×月×日,省委就召开全委会,审议通过了省委“十四五”规划建议;×月×日,市委“十四五”规划建议征求意见稿已经到了我县,并即将召开市委全委会进行审议。我们明显感觉到,“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已经到了非常关键、非常迫切的阶段,必须加快节奏、积极稳妥,高质量、高标准推进我县的“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

规划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长期以来的发展经验告诉我们,规划就是生产力,是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科学编制和实施好“十四五”规划,对我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提前实现和全面深化改革目标任务的顺利完成,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和现实意义。

站在全局的战略高度,“十四五”规划既为未来五年经济社会发展提出行动纲领,也是一项抓当前、管长远的系统工程,更是一级党委、政府履行职能的重要责任。我们一定要强化责任意识和危机意识,善于通过规划把握好新常态下时展的主动权,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扬长避短,克难攻坚,更好地推动科学决策和依法理政。

总的来讲,加快推进我县“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必须紧紧抓住以下几个方面:

一要对“十三五”的完成情况有一个准确评估。

“十三五”时期,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重大成就,这一点是肯定的。通过这几年的不懈努力,×经济社会实现快速健康发展,整体经济水平位居全市前列,×进入“发展态势最好、民生改善最快、构筑优势最多、突破瓶颈最大、社情民意最顺”历史最好时期。我们要认真“回头看”,对照“十三五”规划认真评估各项工作的完成情况,总结显著成就以彰显实力、盘点亮点特色以鼓舞人心、梳理宝贵经验以启示未来。当然,对ד十四五”时期面临的形势与趋势,机遇与挑战也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

二要对“十四五”时期的发展有一个科学定位。

第一,关于十四五×发展的定位,最大的定位就是:区域特色县城。充分发挥地处全市西部,离市区城近,×国道、×高速横穿我县的优势,有序推进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建设,不断完善西部强县功能,强化县城承载能力,打造“×片区域特色强县”。打造和谐秀美家园。充分发挥我县优美的生态环境优势和区域资源特色、产业基础,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在×国道沿线分别建成一定规模的集中连片种植基地,把×高速沿线建成高效、美观的农业生态走廊,形成有特色的“一路一带”。

第二,要按照“跳起来摘桃子”的要求,聚焦高质量发展的目标任务,深刻把握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新特点和新要求、新目标和新任务、新挑战和新机遇,把困难和风险估计得更充分一些,科学测算、合理设置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建设等方面的发展指标,兼顾需要与可能,关注质量和效益,体现前瞻性和可操作性

第三,要通过编制“十四五”规划,对我县经济结构进行深度分析,提出系统的有益建议。要凸显规划的“导向”作用,通过对“三产”结构的科学设立,把“主攻工业、三年翻番”的任务凸显出来,把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新型城镇化、绿色生态等优势凸显出来,形成×独特的比较优势,在错位发展中实现×经济社会的大跨越。

三要从严传递责任压力。

“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是全县的事,全县没有与规划编制工作无关的单位,也没有与规划编制工作无关的干部。我们必须各负其责、协同作战,紧锣密鼓地推进规划编制各项工作。县四套班子领导要发挥领导作用,加强调研思考,对分管领域未来五年的发展规划要有清晰的定位,指导好规划的编制。

之前定下的十大课题,要抓紧落实,将调研成果运用到规划编制中去,形成更多可持续、可复制、可推广的模式。县发改委是“十四五”规划编制的牵头部门,同时也是“十四五”规划纲要的起草部门,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精心组织,周密安排,协调各乡镇、有关部门齐心协力做好规划编制工作。县各有关部门是专项规划编制的主体,要积极做好专项规划编制工作。各乡镇也要按照分工要求,紧密结合各自功能定位,认真分析研究现状和基础,提出今后五年的发展方向和目标,按时做好镇域“十四五”规划的编制工作。

四要加强各方面的紧密衔接。

一是上下衔接,即加强与国家、省、市规划部门的沟通汇报,做好规划的上下衔接,力争更多的重点项目、重点工程、重大政策列入上级规划。二是条块衔接,即总体规划与专项规划的衔接。专项规划的编制要以总体规划为依据,加强与总体规划的衔接,体现总体规划的要求,相关的专项规划之间也要根据需要进行衔接,避免规划出现目标冲突、任务交叉、资源浪费、重复建设等问题,力求实现整体效益最大化。三是前后衔接,即加强对十三五规划完成情况的分析研判,做好与“十四五”规划的衔接,确保平稳顺利过渡。

五要切实提高规划编制质量。

规划编制是一项开拓性较强的工作,对规划工作者的业务水平要求很高。县委要加强对规划编制工作的领导,对编制工作要加强调度、衔接,确保规划编制工作方向正确、符合实际。各级领导干部尤其是单位“一把手”要加强学习、前瞻思考,对本部门、本领域的规划编制工作要认真钻研,努力成为规划编制的行家里手。

十四五规划总结范文第5篇

一是组织领导有力。市政府成立了市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各镇和相关部门也建立了相应的组织和班子,明确专人负责,落实工作责任,保证了规划编制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是宣传发动深入。去年7月份,市政府召开了全市“十一五”规划编制工作动员大会。会后,各镇、各相关部门高度重视,制定了具体工作计划,进行了层层宣传发动,确保了规划编制工作稳步有序推进。

三是调查研究扎实。各镇、各相关部门按照规划编制要求,开展了大量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市沿江办、国土局、商贸局等部门单位还组织人员赴外地进行考察学习,集思广益。通过调研,掌握了情况,理清了思路,为科学编制“十一五”规划提供了重要依据。

四是规划思路明确。按照上级要求,结合我市实际,在分析研究和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市里确定了事关全局和长远发展的12个重点研究课题、13个镇域规划和26个专项规划。经反复修改完善,目前已初步形成了全市“十一五”规划基本思路文本,全市镇域规划和专项规划思路也已基本形成。

从总体情况看,我市“十一五”规划编制工作进展顺利,大多数镇和部门前期研究基础扎实,思路定位准确,发展方向和重点把握得当,达到了预期目标。但严格起来看,工作中还存在不平衡性,有些方面仍有一些不足之处:一是思想上重视不够,二是对宏观形势研究不够,三是工作重点突出不够,四是工作思路创新不够。这些问题,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切实加以解决。

编制好“十一五”规划,为今后一段时期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确定战略方针、战略目标和战略重点,明确今后一段时期建设蓝图和行动纲领,这是今年各级政府的一项重点工作。在下一步规划编制工作中,各镇、各相关部门重点要做到“四个坚持”,切实增强“四性”。

一、坚持解放思想,努力增强“十一五”规划的时代性

“十一五”时期是我市实现“两个率先”、力争“两个提前”的关键时期,我们要正确分析形势,把握时代背景,努力使“十一五”规划更好地体现时代特征。这一时期,我觉得我们正面临着六个方面的重大背景。

1、“十一五”规划是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后编制的第一个五年规划。实现“两个率先”,是我市本世纪头20年发展的总定位,奋斗前进的总目标,各项工作的总任务。在此基础上,我市又提出了“两个提前”的奋斗目标,即在时序上提前,到2009年提前一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位次上提前,在苏中地区率先崛起,力争挤进全省县(市)前10强,进而在2020年前基本实现现代化。因此,“十一五”规划必须充分体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发展要求,做到目标量化,任务明确,重点突出,措施可行,把实现“两个率先”、力争“两个提前”的目标体现在决策中,落实在规划中,融入到工作中,扎实有效地推进。

2、“十一五”规划是党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后编制的第一个五年规划。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总结几十年的发展经验和教训,提出的又一创新理论,是我们开展各项工作必须遵循的根本指导思想。这一指导思想落实在“十一五”规划中,就是要更新发展理念,丰富发展内涵,开拓发展思路,不仅要注重物质财富的增加,而且要注重精神产品的提供和人的发展;不仅要促进经济增长,而且要促进社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3、“十一五”规划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后编制的五年规划。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建立,各项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将得到加强。因此,编制“十一五”规划,必须充分考虑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划分政府与市场、政府与企业、政府与社会各自作用范围,明确政府工作重点,科学合理引导市场主体的行为方向。

4、“十一五”规划是在经济全球化趋势增强、我国加入wto后过渡期即将结束时编制的五年规划。“十一五”时期,随着加入wto承诺逐步兑现,我国将面临更加开放的发展环境,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将更加明显。因此,编制“十一五”规划,必须充分考虑经济全球化加剧、我国经济与世界经济联系日益紧密等因素,用开放的思维、国际的眼光规划未来发展。

5、“十一五”规划是党中央提出加强执政能力建设后编制的第一个五年规划。“十一五”规划将是政府发展思路的直接反映,也是政府发挥经济调控职能、向社会公众传递发展信息、引导社会投资方向的重要形式。因此,编制“十一五”规划,必须充分体现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的要求,分析重大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和举措,提高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先进文化以及和谐社会的能力。

6、“十一五”规划是我市实施新一轮乡镇行政区划调整后编制的第一个五年规划。我市于今年5月份实施了新一轮乡镇行政区划调整。通过区划调整,各镇发展的空间扩大了,优势增强了,发展的潜力更大了。但如何把发展的潜力转化为竞争的优势,是摆在我们面前现实而紧迫的课题。通过编制好“十一五”规划,可以科学地引导各镇以区划调整为契机,从本地实际出发,进一步整合资源,明确发展方向,提升发展能力,科学制定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及早把行政区划调整后的潜在优势转变成加快发展的现实优势。

由此可见,编制好我市的“十一五”规划,对我市实现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目标,加快推进“两个率先”、“两个提前”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各镇、各相关部门要集中力量,密切配合,齐心协力,真正把“十一五”规划编制成一个充分体现时代特征、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规划,更好地指导的新一轮发展。

二、坚持统筹发展,努力增强“十一五”规划的科学性

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是做好“十一五”期间经济社会各项工作的全局性、根本性要求,必须坚持以下四项原则。

一要坚持解放思想、加快发展的原则。“十一五”期间,我市正处于加快发展的黄金期和社会矛盾的凸现期,具体可以概括为四个特征:沿江开发的黄金期,工业经济的转型期,城市化的加速期,社会转型的关键期。这一时期,发展仍然是主旋律,是各项工作的第一要务。只有加快发展,实现科学发展才有基础,解决各种矛盾才有条件,带领群众致富才有能力。因此,我们一定要解放思想,坚持加快发展不动摇,能快则快,能超则超,在加快发展的基础上,做到全面发展、可持续发展。

二要坚持优化结构、提升质态的原则。“十一五”期间,要在继续扩大经济总量、保持发展速度的同时,更加注重经济运行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更加注重经济增长由速度型向速度效益型转变,更加注重经济拉动由主要依靠要素投入向提高要素使用效率转变。要把结构调整作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性措施,加大工作力度,落实关键措施。要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着力发展特色农业,做大做强建筑业,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促进三次产业优化升级,努力提高全市经济的整体素质和综合竞争力。

三要坚持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原则。“十一五”期间,要继续深化企业改革,加快企业制度创新。要积极探索事业单位改革,加快事业单位社会化进程。要全力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促进政府职能转变,建设服务型政府。要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把招商引资的着力点放在产业链和产业基地上来,不断提升利用外资的规模和层次,形成全方位、多领域对外开放的新格局。

四要坚持城乡统筹、协调发展的原则。“十一五”期间,要坚持统筹城乡发展,做大做强中心城市,积极培育小型城市,重点提高中心镇,合理发展一般镇。要统筹区域发展,以沿江开发为主体,沿河开发为补充,形成沿江地区、沿运地区以及里下河地区三大区域共同发展格局。要统筹经济社会发展,以构建和谐社会为目标,加快富民惠民步伐,高度关注民生,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要大力发展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各项社会事业,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促进社会全面进步。

在“十一五”规划编制过程中,各镇、各相关部门务必要将上述四项原则落实到规划的具体内容中,落实到评估指标体系中,落实到政策措施中,努力使“十一五”规划成为一个充分体现科学发展观的规划,更好地指导新一轮发展的规划。

三、坚持加快发展,努力增强“十一五”规划的前瞻性

“奋战十一五,全面达小康”,是我市“十一五”期间发展的总定位。各镇、各相关部门要围绕这一目标,“把握一个主题,突出五大战略”,精心编制“十一五”发展蓝图。

一个主题是:围绕“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这一目标,坚持加快发展不动摇,科学发展,好中求快,力争到2009年建成全面小康社会。

围绕这一主题,要大力实施五大战略:

一要大力实施沿江开发战略。沿江开发区是今后一段时期我市经济发展的主阵地、主战场,必须高起点规划、高强度建设、高速度推进。要加强对沿江地区产业布局、功能定位、空间布局的研究,加强对沿江开发总体规划与各项专项规划的研究,加强沿江开发战略性规划与操作性措施的研究,努力把沿江开发区建成具有滨江城市特点的新型城区、新型生态区、新型港区和新型园区。同时,要进一步做好各镇工业集中区规划编制工作,按照整合资源、集约开发、扩大规模、打造特色的要求,加快各镇工业集中区建设,努力形成一批产业特色鲜明、布局有序合理、集聚效应突出的特色工业集中区。

二要大力实施新型工业化战略。要认真研究分析我市工业经济发展现状,依托沿江、沿路、沿河优势,明确产业发展的空间布局、区域重点,形成具有区域经济特色的产业带。要以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为目标,突出汽车及零部件、机械冶金、石化医药、船舶制造及配套件四大支柱产业的发展。要重视规模企业的做大做强,加快建设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在企业上市、技改投入、争创名牌等方面落实关键措施,实现有效突破。要大力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努力实现工业经济的跨越式发展。

三要大力实施城市化战略。“十一五”期间,我市正处于城市化发展的加速期。要以规划为先导,重点制定和完善市域城镇体系规划、集镇总体规划、城区重点地段建设详规、村庄布局和建设规划,突出中心城市(市区),积极培育大桥、邵伯、小纪3个小城市,择优扶强重点中心镇,合理调整一般建制镇。要以基础设施为抓手,完善城镇功能,着力提升城镇承载能力。要构建大交通体系,做到城市道路与交通干线相结合,外部通达与内部畅通相结合,镇村通达与干线畅通相结合,公路、水路与铁路联网相结合,形成“四纵七横”的框架。要以镇村建设为纽带,打造新型村居、新型社区。以镇村布局规划为依据,科学引导农民集中居住,逐步淘汰过小自然村,建设一批新型村庄。

四要大力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十一五”期间是社会转型的关键期,必须充分考虑社会转型加速的特点,在加快发展的同时,更加注重科学发展、协调发展。要从生态经济、生态环境、生态文化方面入手,着力打造以循环经济为核心的生态经济体系。高度重视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科学开发利用土地,加快提升资源环境承载力,着力建设节约型社会。要以农民增收为中心,大力发展市场农业、特色农业、品牌农业。鼓励民众自主创业,提高农民经营性收入和投资性收入。要整合社会事业资源,大力发展社会事业,推进社会事业改革开放,建立多元化、多层次的投入机制。要建立健全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切实帮扶社会弱势群体,妥善化解各类社会矛盾,实现经济社会和谐协调发展。

五要大力实施科教兴市战略。充分认识科技和人才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基础性、战略性、先导性作用,牢固树立“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理念,坚持以人为本促进全面发展,提升整体素质。要始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深化教育改革,优化资源配置,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构建较为完备的教育体系。要进一步强化人才工作,着力抓好人才队伍建设。要以创建“全国科技进步示范市”为抓手,以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为重点,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升级,提高科技进步对经济发展的贡献份额。

四、坚持求真务实,努力增强“十一五”规划的可行性

编制好“十一五”规划是各级政府的一项重要职责,我们要从实际出发,突出重点,因地制宜,科学安排,务求落实。

一要深入调研。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做好“十一五”规划编制工作,前提就是要深入实际开展调查研究。要把规划编制的理念与实际情况紧密结合起来,真正做到吃透上情、把握市情、了解下情,明确目标定位,找准发展思路,提出可行措施,在此基础上再编制各项规划。有条件的镇和部门要尽可能地走出去、请进来,学习借鉴先进地区的经验和做法,不断提高规划的层次和水平。

二要突出重点。在坚持高起点、高标准要求的前提下,要突出规划重点,抓住关键,扎实推进。各镇、各相关部门编制的镇域和行业专项规划,要以市“十一五”规划基本思路为指导,并与全市总体规划相衔接。行业规划要遵循行业发展规律,体现行业经济、技术特点,符合科技进步方向。镇域规划要因地制宜,体现特色,充分发挥地区优势,合理确定地区发展战略和目标。无论是全市总体规划,还是各镇、各行业的规划,都要突出项目实施来支撑,需要向上争取和扶持的项目都要在规划中有所体现,并力求量化、细化,努力使规划目标落实在一个个项目上、一项项工程上、一件件实事上,以便对规划实施情况进行全过程监控和管理。

三要确保质量。在规划编制过程中,要广泛听取社会各界意见,特别要邀请市内外相关方面有建树的专家学者对规划进行业务指导,把各方面有益的意见和建议吸收到规划中来,要切实组织好规划评估论证工作,进一步提高规划的科学性和可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