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名师寄语

名师寄语

名师寄语

名师寄语范文第1篇

关键词: 青春寄语 寄语方式 注意事项

一条好的青春寄语,伴随你毕生,成就你未来。

中学生青春寄语写作是思想品德课要求学生进行的实践性活动之一。由于部分同学对青春寄语的含义、分类、写作注意事项不甚了解,以致不能完成较满意的作品。其实,中学生寄语仅属于较低层次的实践活动,只是因为不知其所以然罢了。

寄jì。(形声。从宀,表示与家室房屋有关,奇声。本义:寄居)。“寄”最早出现在《说文》“寄,托也”;《仪礼・丧服》传“寄公者,何失地之君也”;《论语》“可以寄百里之命”。杜甫在《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中写道:“老妻寄异县,十口隔风雪。”“寄”也有“寄籍(寄居外地而附以户籍的叫寄籍);寄庄(在外地买地设庄,收租)”的意思。《国语・齐语》“委托,托付令可以寄政”。诸葛亮《出师表》“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总结起来,“寄”在古代汉语中作动词,含有“寄居、依附、托付、寄托”的意思。在现代汉语中,主要有“托付、寄托、依附别人,依附别人的地方;认的亲属”等含义。

语当然就是语言,语言的载体。

寄语(jìyǔ)来源于陆游《渔家傲・寄仲高》词:“寄语红桥桥下水,扁舟何日寻兄弟?”此处“寄语”意思有二:其一,(作动词用)传话;转告话语:寄语青年朋友。其二,(作名词用)所传的话语,有时也指寄托希望的话语:新年寄语。现在解释为“传话给某人”[sendword]。如南朝的鲍照《代少年时至衰老行》:“寄语后生子,作乐当及春”。唐代刘希夷的《晚春》诗:“寄语同心伴,迎春且薄妆”。《初刻拍案惊奇》卷十一:“寄语昏污诸酷吏,远在儿孙近在身”。的《送人赴泰州谈判抗日合作》诗:“凭君寄语强梁辈,摩擦自戕慎厥初。”就是此意。

中学生青春寄语就是中学生朋友就青春美好时光,结合自身实际,展望未来,警戒自勉,鼓励奋进的情感、思想、理想的语言,也可以称之为青春座右铭、青春格言、警句、中学生思想畅想曲。她是中学生对自己的学生时代,甚至整个人生的一种期待,一种激励;她是中学生对自己不足方面的一种警戒、勉励;她对于指导中学生自己珍惜青春,热爱生活,努力为美好未来而奠定坚实的情感态度、知识技能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她为学生反省自己不足,改正缺点有极大的校正作用。因此,为人师者应积极指导,努力参与其中,以求圆满地完成教学任务。

青春寄语主要有以下四种方式:

其一是择古人之言而从之,也就是直接利用古代名人名言作为自己的寄语。如:“白发放悔读书迟”;“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绣花针”;“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等,如此寄语,方便普遍,捻来即用。但无自己特色,也有时代久远的遗憾。

其二,利用现代人的言辞,特别是当今一些著名领袖人物、科学家、管理者、明星名模、运动员的言论作为寄语。如;“我成功,因为我喜欢”;“今天工作不努力,明天努力找工作”;“知识改变命运”;“态度决定一切”,等等。这些言论与第一种相比,具有较强的时代特色,比较适合中学生的口味,但也有盗版之嫌,雷同之弊。

其三,他物己用,即利用别人的言辞加以修改、变通,使之成为自己的语言。如将“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改为“人不能两次犯同样的错误”;将“我之所以看得远些,是因为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变为“要想有巨大的成就,就要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将“享受足球”变通为“享受生活,享受知识,享受成功”。这一类寄语,既有时代性,又不雷同他人,还有较深的哲学内涵,值得提倡。

其四,自我创造,自主知识产权。自己设计、创造,能准确反映自己的理想和追求。如鲁迅的“早”;岳母的“精忠报国”;水泊梁山的“替天行道”,以及学生们自己创造的“珍爱生命,因为她只有一次”“明天是今天的明天”。一般讲,任何一条座右铭的第一次出现都属于这一类。它属于较高层次的要求,一般中学生难以做到,我们不应该全部要求,但也可部分提高。

为了选择、创造自己比较满意的作品,还应该注意以下事项。

第一,时代性,即既要反映当今改革开放,各族人民正在积极建设和谐社会大背景,又要反映中学生的年龄特点,不要求学生做一锤子买卖,要允许学生腔的出现。

第二,文学性,一句寄语可能伴你一生,更有可能千人传颂,如果不注重言词美,那么不讲究语言的锻炼是不行的。

第三,简洁性,青春寄语座右铭当然要用,而且尽力用最简洁的语言阐述心声。“浓缩就是精华,短小精悍”,如果能写成诸如“阿弥陀佛”,“菩萨保佑”之类的精品,那就是了不起的上乘之作。

名师寄语范文第2篇

为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进一步推动“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主题活动深入开展,中央文明办、教育部、、全国妇联决定,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广大未成年人开展“向国旗敬礼、做一个有道德的人”网上签名寄语活动。根据《组织开展“向国旗敬礼、做一个有道德的人” 网上签名寄语活动》的通知,现就我校开展“向国旗敬礼、做一个有道德的人”网上签名寄语活动安排如下:

一、活动目的

以欢度国度佳节、喜迎党的十为主题,以深化“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主题活动为着力点,重在运用网络载体,引导未成年人进一步增进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情感,生动具体地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充分展示心向党、跟党走的精神风貌,为党的十胜利召开营造良好氛围。

二、活动时间

9月22日至10月11日。

三、活动内容及要求

1.组织学生(一二年级学生在家长的帮助下)上网面向国旗敬礼签名,抒发感言,表达心声。学生可以个人名义,也可以采取小组、团队、班级或家庭等方式进行签名,同时留言寄语。留言寄语内容要主题突出、健康向上,反映真情实感。

2.9月22日举行“向国旗敬礼、做一个有道德的人”网上签名寄语活动启动仪式,认真宣传、动员并实施。

3.网络中心维护好网络,信息技术教师利用微机课组织指导学生登录相关网站进行网上签名寄语。

4.签名网址:中国文明网

登录中国文明网后,点击“向国旗敬礼,做一个有道德的人”网上签名寄语图标后,选择地区时请选择“甘肃”,然后点击“向国旗敬礼”图标,最后填写姓名、寄语,然后点击“提交”图标即可。

网上签名寄语在9月22日至10月11日期间集中进行,历时一个月。由中国文明网、中国网络电视台承办,中国文明网联盟和中国未成年人网、中国校外教育网、未来网、中国家庭教育网、全国网上家长学校等网站链接。相关网站将在首页显著位置设立专题专栏,供各地未成年人登录签名,发表感言心声。

5.各年级各班要提高认识,广泛动员,通过组织网上签名寄语,激发全体师生的爱国主义热情,引导他们努力做一个有道德的人。各年级要统一安排,迅速行动,踊跃参与。加强宣传报道,营造浓厚氛围。要把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和签名寄语活动作为家长学校的重要内容,动员广大家长和孩子共同学习、共同参与、共同提高。

名师寄语范文第3篇

黑板寄语,其基本原理就是心理学中的“暗示诱导”。根据洛扎诺夫的原理,每个学生都具备接受暗示的能力。通过黑板寄语,把教室这个“生活学习空间”转化为“教育空间”,让可见的文字作用于心灵,引起学生情感的波澜,产生向善的内驱力,形成自我教育的能力。

黑板寄语,作为教师面对面教育学生的有益补充,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黑板寄语――“润物细无声”

一次偶然的事件,我发现了黑板寄语的独特作用。

“谢老师,我的mp4找不到了!”我班的学生赵玉洁在几个女生的簇拥下,来到我的办公室。她这学期刚转来我班。平时,她喜欢打扮、爱交朋友,无心学习。“先回去自己找找!告诉过你不准把mp4带到班上,你就是不听!”我沉着脸,拿起书本,去给学生上课,把她晾在办公室。

后来,通过调查了解,我班的学生龚月成为嫌疑目标。当我找她了解情况时,她那慌乱的眼神已经说明了一切。我不忍心揭穿她,只向她询问了一些情况,就让她回去了。我知道这个女生家境贫寒,父亲在工地上打小工,母亲在镇上一家羽毛球厂捡鹅毛,一个月的收入才几百元。怎么处理才是最好的方法?对,黑板寄语!我喊来赵玉洁,让她在教室后面的黑板上写一段有署名的话,要推心置腹,争取感染拿她东西的人。第二天,教室后面的黑板上出现了一段耐人寻味的黑板寄语:

人无完人,每个人都会犯错误。做错了没关系,知道错了就好,最起码比不知道要好!――赵玉洁

第二天上课时,班上静得出奇。我假装若无其事。上课前,我利用5分钟讲了近期班上有的同学把mp4带到班上来,影响了教学,违反了纪律。然后,我把赵玉洁批评了一顿。最后,我对全班同学说:“谁要是看到有人把mp4带到班上来,就立即将它收缴,送到我办公室来。”对于班上失窃一事,我只字未提。

第三天,我无意中拉开自己办公桌的抽屉,发现一款漂亮的mp4躺在里面,亮晶晶的……无疑,这是黑板寄语产生的奇效。

过去,我们教育学生常常是面对面、直接地灌输意图。那样一来,师生便处在一种纯理性、有意识的状态中。那种方式的最大弊端就是:向善很难成为学生的主观需求;学生永远在被迫地接受教育。黑板寄语则不同,它最大的特色就是“润物细无声”,它化对抗为团结,化有意为无意,变理性为感性;在班里形成一种具有导向性的氛围,学生身处其中,自觉接受暗示,主动改正错误。

二、黑板寄语――正确的导向、沟通的桥梁

就这样,我趁热打铁,在班级后面的黑板上开辟了一个“同学寄语”专栏。每天都会有两个同学各写一段有署名的话,一天一换。早晨,我到校的第一件事就是观看“同学寄语”。有时,我还会在课上拿出几分钟对“同学寄语”点评一下。从此,“同学寄语”成为我们班的一道亮丽风景。且看:

请不要在班里吃口香糖,好吗?!――方洪燕

请关爱身边的每一样东西:黑板擦、门窗、粉笔、花草树木…… ――赵月明

谢老师,您整天板着脸,让人看了很不舒服。您能不能多一些笑容?中午自习时,我经常看见您低头不语,不知道您在想什么。您能不能跟全班同学说说心里话?您可以把我们当作好朋友,尽情地吐露心声。这样,心情也许会好一些。同学们真想读懂您!――佚名

……

一个星期下来,我发现班里的氛围和谐了,少了紧张和对立,多了温馨和理解。由此可见,黑板寄语的确有它的独到之处。首先,它树立了正确的观念,阻止了班里的不良思想和不好行为,为形成积极良好的班风打下基础;其次,它增强了全班同学的凝聚力,并成为师生之间沟通的桥梁。

三、黑板寄语――鼓舞人心的力量

有一天,我突发奇想,班主任能不能也写黑板寄语?这样既可节省时间,又能扩大教育面,岂不是一举两得?

期中考试成绩出来了。班上少数心理脆弱的女生因为成绩不理想,一下子变得沉默寡言。我找到情绪最差的学生程露露谈话。原来是基础差、能力弱,导致她每次考试成绩都不好。虽然她很努力,但是收效不大。于是,自责、自卑、失落和痛苦一直折磨着她,使她痛不欲生。其实,在我班像程露露一样的女生还有不少。怎么办?我马上想到了黑板寄语。午休时,我在黑板上写下:

我们的任务

初中三年我们有三个任务:学习文化知识;体验自身成长;认识、发现自我。

当然,学习是我们的主要任务,但不是唯一任务。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尝遍了酸、甜、苦、辣,这难道不是一种收获?在和同学们相处的过程中,我们不断地成长,逐渐地认识自己,慢慢地找到自己的位置,这难道不是一种成功?

千万不要因为成绩不理想就对自己其他方面的成长视而不见!即使体验到失败的痛苦不也是一种所得?!

几天后,班上少数自卑消沉的同学情绪有所好转。由此可见,黑板寄语那鼓舞人心的力量不可忽视。

通过近半年的探索,我时刻感受着黑板寄语具有的重要意义。

首先,它在班上创造了一个优化的教育情境,化散为一,聚沙为石,让教师和学生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其次,它把教师对学生自上而下的单向教育转变为师生之间的相互教育。这样一来,每个人既是教育者,又是被教育者。在教育别人的同时,自己也得到提升,极大地拓宽了教育的渠道。

名师寄语范文第4篇

前几年,我常常在每学期阶段测试、期末测试后把学生的成绩按名次排队并公布于众,有时把考得差的同学狠狠地训上一顿,甚至对成绩差的同学采取惩罚措施,这样,自己又生气,学生又不舒服。慢慢地,学生学习兴趣逐渐降低,语文教学越来越难,有的学生特别是后进生有时故意与我对着干。这让我陷入了深深的思考之中。

最近,在一次批改作文时,我在一位语文成绩不是很好的学生的作文本里发现了这样一张纸条:

老师:

我是一个普通的学生,在班里一个职务也没有,没有什么特长,我也不敢问老师问题,在家里也感受不到一丝温暖。我也没什么朋友,学习成绩也不理想。可是我真的很努力地学,因为写字慢,作业写完就没时间看书了。我怎么能像其他同学那样优秀呢?我很想把语文学好,可我又不知从何入手,您能给我指点一下迷津吗?

学生:阚玉萍

看到这位同学的字条,我恍然大悟,也许给学生写字条――寄语是师生之间最好的沟通方式。我结合这位同学平时的表现,写下了如下的寄语:

阚玉萍同学:

老师一直认为你是个聪明善良可爱的女孩。你遵规守纪,努力认真。老师为你骄傲!生活中的苦难正是磨练我们、促使我们成熟的财富。人活着最重要的是心境,老师对你充满信心,相信你会勇敢面对,敞开心扉,露出笑脸,摸索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积极主动地直面人生。我希望看到一个快乐优秀坚强的阚玉萍,好吗?你是一位比较懂事的好学生,我相信你能把语文学好。你可以像你小学时一样把基础知识如字词、作者、诗歌等记诵下来;对于阅读,应该以多读为主,因为多读才能培养语感,有了语感才能做好阅读理解题;至于写作,那就应该平时多注意观察周围的人、事、物,多动脑子思考,随时记下自己的感悟,还要多看一些别人的作品,借鉴别人的写作经验,这样才能写出比较理想的文章。

祝你成功!

你的大朋友:陈 蕾

作文发下去之后,我给阚玉萍同学的寄语传遍了整个教室。之后,同学们纷纷在作业本中给我这个平时总是板着面孔的老师写寄语。我忽然发现:寄语是师生们表达心声、沟通心灵的好方式。

为了防止同学们的寄语丢失,脆在教室内放置了一个寄语信箱,以便同学们存放寄语。通过寄语信箱,让我们走进学生们的心灵吧!它会拨动你心底里最脆弱的琴弦。

请看我班各门功课都考A的女生的内心独白:“比”,一个让人欢喜让人忧的字眼。在家和妹妹比,在学校和别的同学比,我记着“永远坐前排”,后面的同学总发誓要超过我,我觉得好累!我不明白,同样考A的朱青、李才好像没什么压力,时刻都能快快乐乐,我怎样才能消除压力,快乐多一点呢?我又发现眼镜的度数已快500了,我想换个位置是不是对眼睛有好处?能不能不按等次排位?我想没有多少人“敢”这样把心里话说出来,希望老师原谅一个太累的学生,别生气……

看完她写的内容,我体会到越优秀的孩子心理压力越大。竞争的残酷已不容许他们喘息。人活着做任何事心态很重要。我告诉她:优秀的孩子会因为压力而更努力拼搏争取完美。适当地调节放松自己,以一颗平常心看待考试,你绝对有实力,努力做个轻松的成功者!胜败乃兵家常事,赢得起更要输得起,不妨也给别人一个得A的机会。做事要看过程,结果是其次。别太在乎别人,“比”只跟自己,该玩就玩,张弛有度,劳逸结合。老师理解你,体谅你,祝福你笑靥如花!

这个年龄的孩子们最具活力最有激情也最迷茫困惑。请听,我班这个大男生的心声:

令人悲痛的学业水平测试离我而去,从中得到的教训却常留我心。听着老师的苦口婆心,我一点感动也没有。他们讲的一切早已被我的大脑炼成了钢铁。我认为我的思想超越了我。我总是冷眼旁观自己,为什么就再也找不回从前的自己?我快要发疯了!在这段年龄最适合学习,而我为什么不是呢?人说活到老学到老,这话对不对呢?也许你听不懂我的语言,谁也不了解我,包括父母,我的心里只有自己清楚。我是不是有病了?泪水顺着我的脸庞滑过,从前的我哪去了?

像这样的学生,我们班还有许多。于是我对全班同学写下了这样的寄语:

同学们,作为老师,能成为你们的知心朋友,我感到非常自豪!在我的心目中,你们个个都是好孩子、好学生、好朋友。实际上,咱们每个人都要经历成熟的过程,人总要自己学着长大。现在要单纯地活着,快乐地学习,健康地成长。想的太多就会失去做人的幸福。每一次考试都促使你们成长,每一次失败都让你们得到锻炼。人要有目标,要有永不服输的精神,要有战胜自己的勇气,要脚踏实地平心静气地努力。困惑与挫折都是暂时的,我发现你们有很多很多的优点,我相信你们会成功,会坚强,会取得让自己最满意的成绩,老师等着你们的好消息!

每当我打开寄语信箱,翻开同学们的那一张张寄语,看着他们那些近乎幼稚的困惑,我会感动,会激动,会有所触动。因为我看到他们心灵上的忧伤和青春道路上的迷茫以及学习过程中的艰辛。其实作为学生也很不容易,尤其是好学生们,他们对学习、竞争、名次感受到的压力比常人要多得多。内向学生们心灵上的孤独与迷茫,特困学生们生活上的负担,外向学生们与父母间的矛盾,与朋友间的摩擦,对语文教学的合理化建议,对我的“不满”与关心,这所有的文字就象一颗颗真诚的心在眼前跳动,激人奋发,催人上进。通过寄语信箱,我和学生们共同进步,彼此心心相印。有承诺,有行动,有信任,有快乐,有成效。学生们轻松地说出心里话,如释重负。对学生提出的合理化建议,我也欣然同意,大家同乐,师生心连心。

师生共同写寄语,改变了过去由教师单向为学生写评语的做法,做到了师生间的双向的、平等的情感交流,是以感情换取感情,用心灵赢得心灵。它消除了彼此间的情感隔膜,缩短了彼此的心灵距离,增加了相互了解,加深了友谊,使大家生活在一个轻松愉快、和睦团结的大家庭。

名师寄语范文第5篇

自贞元之后,佛教禅宗特别兴盛。禅宗南宗自慧能以后迅速发展,逐渐压倒一切宗派,取得正宗地位。虽然与一般佛教相同,禅宗也把人世看作苦海,把世界看作空幻,但它不认为佛仅仅在“西天”,而是坚持佛在各人心里。认为人只要脱离人世的因缘苦海,悟得自身的佛性,逍遥自在,便是成佛,而无需漫长痛苦的修行。禅宗宗旨,不外净心、自悟4字。净心即心绝妄念,不染尘劳;自悟即一切皆空,无有烦恼。能净能悟,顿时成佛。禅宗极简便的修行方法,正好给晚唐没落时代的士人开了一张通向彼岸世界的通行证,越来越多的失意无聊之士向空门靠拢。

晚唐苦吟诗人热衷功名利禄,一生中为科举及第,步入仕途而苦苦挣扎。由于生活贫寒,他们在应举求仕、流落江湖时,大都有寄食寺院的经历,与寺僧有着密切的交往。其中的周贺还与贾岛一样早年出家,有很长的蒲团生涯。当他们在由权势、官禄所形成的名利场上尝遍冷暖,饱受利禄羁绊、俗事萦心的尘俗之网困绕,不论在清醒之际或失意之后,面对滚滚红尘,碌碌人世,往往对方外的世界油然而生一种向往之心。

寺院的建筑多在山林。山水白云,风月鸟鸣的方外世界幽雅宁静,恰与纷扰的尘世形成鲜明对照。“我爱寻师师访我,只应寻访是因缘”(方干《题龟山穆上人院》),寺院既是文人读书应试的理想场所,也是游览与避世的世外桃源。在苦吟诗人眼中,僧人、寺院已成为一种象征,一种出世的理想世界,所以他们乐于与之往来。“不向禅门去,他门无了因”(姚合《寄郁上人》);“入门愁自散,不假见僧翁”(姚合《寻僧不遇》);“感时叹物寻僧话,惟向禅心得寂寥”(李频《鄂州头陀寺上方》)。在这里,他们可以解脱世事,纾解忧患,消释烦恼,调节心灵。“诗言与禅味,语默此皆清”(喻凫《冬日题无可上人院》);“静吟因得句,独夜不妨禅”(方干《寄石湓清越上人》)。在这里,他们还体味到在禅定的宁静状态中搜字觅句的愉快,一种如食橄榄般的先苦后甜的喜悦。

在心灵普遍皈依禅门的同时,禅悦成为苦吟诗人乃至晚唐诗人的共同归趋。僧禅题材的作品大量出现于苦吟诗人笔下。据初步统计,姚合诗中这类作品有61首,方干45首,周贺31首,刘得仁26首,马戴20首,李频15首,郑巢11首,顾非熊8首,姚鹄4首,就连任翻今存不多的19首中也有5首,可见僧禅题材在苦吟诗人作品中所占比重之大。这类作品大多出现在题赠僧侣、题咏寺庙或游览宗教胜地后的感兴之作,将尘俗世界与禅静世界作一对比,成为诗中的特殊情趣。

在与僧禅的交往中,苦吟诗人常为他们艰苦的修持,高绝的道行所打动,在诗中诉说着自己礼僧敬佛的虔诚,消解烦恼的渴盼,以及为不能割舍世缘,而对僧禅生活迟疑、空羡的矛盾无奈之情。儒佛兼修的姚合虽然在诗歌主张上强调遵循儒家诗教,标举“六义”和骚雅,但在思想深处却深信儒、释互通,二者在本质上并无多少区别。他在《赠卢沙弥小师》中云:“我师文宣王,立教垂书诗。但全仁义心,自然便慈悲。两教大体同,无处辨是非。”明确表露自己儒释合流,以儒奉佛的观点。他的《寄白石师》在对白石师孤高绝俗生活的描写中,流露出深深地仰慕之情:“白石师何在,师禅白石中。无情云可比,不食鸟难同。屦下苍苔雪,龛前瀑布风。相寻未有计,只是礼虚空。”首联“白石”,既点明白石师的住处,又象征其雅洁的情性。二、三两联勾画其禅定时的境界和环境,尾联为自己不能相寻而去遗憾不已。

诗人们与僧人交往的目的更多地还是为了寻求心灵的解脱,在《访僧法通不遇》中,姚合坦露了访僧礼佛的用意:“访师师不遇,礼佛佛无言。依旧将烦恼,黄昏入宅门。”访师礼佛,目的是要驱散烦恼。由于受佛教思想的深刻影响,姚合后期的出世思想越来越浓厚,“闲来杖此向何处,过水缘山只访僧”(《谢韬光上人赠百龄藤杖》),他颓然自放,甚至厌倦世事,自觉地把禅宗作为自救的思想工具。“吏事日纷然,无因到佛前”(《送僧栖真归杭州天竺寺》),他为吏事纷然,不能礼佛而焦急;“念我为官应易老,羡师依佛学无生”(《送文著上人游越》),“何计休为吏,从师老草堂”(《寄元绪上人》),他要在彼岸世界寻找宁静和寄托。姚合深感“世事每将愁见扰,年光唯与老相侵”(《寄陕州王司马》);“自悲年已长,渐觉事难亲”(《寄郁上人》),种种世间的困扰只有借禅才能得以化解。“意归何处老,谁免此生愁。长爱东林子,安禅百事休”(《郡中书事寄默然上人》);“天下谁无病,人间乐是禅”(《寄默然上人》)。

正由于自觉到“此生修道浅”(《寄郁上人》),因而,姚合不断地在诗中请求禅师指点迷津,引导自己走出人世的苦海,在《赠少室山麻襦僧》中,他说“想师正法指,喻我独迷津”;又在《过不疑上人院》中说:“觉路何门去,师须引我行”;还在《秋夜寄默然上人》中说:“海上归难遂,人间事尽虚。赖师方便语,渐得识真如。”禅宗的教义,寺院的清静,僧禅的逍遥使姚合心驰神往。在寄赠僧禅的诗中,他一再表示:“草庵盘石上,归去是因缘”(《送僧栖真归杭州天竺寺》);“终须执瓶钵,相逐入牛头”(《寄无可上人》);“终期逐师去,不拟老尘缨”(《寄晖上人》)。

尽管如此,姚合终究还是不能真正舍弃尘世,投身佛门。于是,他只得把这种心愿寄托在来世:“今世已如此,他生愿似师”(《寄题纵上人院》);“上方清净无因住,唯愿他生得住持”(《谢韬光上人》)。从这些诗句中,我们可见姚合对现实社会的失望和对人生的消极情绪,以及在儒学衰微,支柱塌陷,精神空虚时,急切地想从佛教中寻求寄托的焦虑。

顾非熊《寄太白无能禅师》、周贺《赠柏岩禅师》也是两首称颂僧禅的作品,前者通过细节描写,表现禅师道行出众:“猎人偷佛火,栎鼠戏禅床。定久衣尘积,行稀径草长。”后者则侧重对禅师内心微妙的体察:“老来披衲重,病后读经生。乞食嫌村远,寻溪爱路平。多年柏岩住,不记柏岩名。”由于有过为僧的历史,周贺对僧人生活和心态的体味和理解比常人更真切,写来也更真实动人。他的《哭闲霄上人》写自己悼亡时的悲痛心情,其中“冻髭亡夜剃,遗偈病时书”,以惋惜和敬佩之情,刻画闲霄上人苦寒而执着的苦行僧形象,给人以强烈的震撼。

喻凫、刘得仁与马戴的这类诗作,在对僧人“清净自多闲”(喻凫《一公房》)的生活由衷羡慕的同时,更多的侧重在表现他们自身游历或寄宿僧院时内心得以安宁的禅悦:“心源无一事,尘界拟休回”(喻凫《游云际寺》);“饮茶除假寐,闻磬释尘蒙”(刘得仁《宿普济寺》);“伴僧行不困,临水语忘归”(刘得仁《晚游慈恩寺》);“僧真生我静,水淡发茶香”(《慈恩寺塔下避暑》);“坐卧禅心在,浮生皆不知”(马戴《宿无可上人房》);“虚空焚香久,禅心悟几生”(《题僧禅院》);“禅心方此地,不必访天台”(《题青龙寺镜公房》)。这种体验对苦吟诗人来说是共同的,我们从李频《深秋过源宗上人房》、《暮秋宿清源上人院》,方干《登雪窦僧家》、《赠玛瑙山禅者》、《清源标公》、《重寄金山寺僧》、《书法华寺上方禅壁》等诗中,均可清楚地看出这一倾向。

佛教除了幽静闲寂的生活情调所具有的吸引力外,还有更深沉的哲理,深深地感应着苦吟诗人,他们经常喜欢将佛典中的词语运用在诗中,如姚合《寄紫阁无名头陀》:“峭行得如如,谁分圣与愚”;《寄不疑上人》:“随缘嫌寺著,见性觉经繁”;顾非熊《与无可宿辉公院》:“倘许双磨顶,随缘万劫生”;喻凫《题弘济寺不出院僧》:“色相栽花视,身心坐石修”;刘得仁《送智玄首座归蜀中旧山》:“像教得重兴,因师说大乘”;李频《题栖霞寺庆 上人院》:“不知诸祖后,传印是何人”等等,这些诗句中“如如”,“缘”,“性”,“劫”,“色相”,“大乘”,“传印”等,均为佛教常用名词。

不仅如此,部分具有夙慧的苦吟诗人更借诗表达其禅悟,或是对深奥佛理的欣慕。姚合《送澄江上人赴兴元郑尚书招》中:“师经非纸上,师佛在心中。觉路何曾异,行人自不同”,正是慧能《见真佛解脱颂》中“我心自有佛,自佛是真佛。自若无佛心,向何处求佛”的诗意论说。在苦吟诗人中,方干对禅学哲理的体悟相当深刻,他的《僧院小泉井》借一眼僧院小井谈对禅理的感悟:“亦恐浅深同禹穴,兼云制度象污樽。窥寻未见泉来路,缅想应穿石裂痕。片断似冰犹可把,澄清如镜不曾昏。欲知到底无尘染,堪与吾师比性源。”心性问题是佛教最基本的问题之一,禅宗南宗传法经典《坛经》指出:人“一时端坐,但无动无静,无生无灭,无去无来,无是无非,无住无往,坦然寂静,即是大道”。弘忍的《最上乘论》中也说:“身心本来清净,不生不灭,无有分别。自性圆满清净之心,此是本师,乃胜念十方诸佛”;“一切众生清净之心,亦复如是,只为攀缘、妄念,烦恼、诸见黑云所覆,但能凝然守心,妄念不生,涅槃法自然显现。故知自心本来清净。”所以人如果能心体堪寂,自然无念,明心见性,返回“自性圆满清净之心”,就能顿悟成佛。方干在此诗中用泉水的清澄如镜,一尘不染,比喻内心的空无寂灭,正是运用佛教的世界观和人生观,看待和估价自身及周围的一切,摆脱现世的烦恼,从而获得恬适和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