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名师的标准 执教的范式

在我国高等教育的办学规模迅猛扩大、办学条件快速改善之际,教育部组织开展了教学名师的评选表彰工作,这一措施甚为及时、极为必要,其意义绝不仅限于褒奖先进,更重要的是重新确立了名师的标准,提出了高等学校教授执教的范式。

我国教育界有一句名言广为流传:大学非大楼之谓也,乃大师之谓也。没有一流的名师,何来一流的学府?这个道理不言自明。但什么样的教授才是一流的名师?标准何在?是著作等身的研究者?是会议专业户式的社会名流?是商业性教学中走红的名人?甚或是靠新闻炒作出名的教授?这些年来,无论是在高校教师的观念中,还是在高校师资管理中的评聘、晋升和社会的评价上,名师的标准却有些模糊,导向不太清晰。而在现实中,名师的标准确实很重要,因为它体现了一种价值取向和教师的职业理念,不仅是外界评价的尺度和衡量的依据,而且是教师行为的准则和从业的范式,对于广大的高校教师有着重大的引导、示范、激励和鞭策作用。因此,明确界定名师的标准是十分必要和重要的。而教育部规定的名师评选条件,便是对名师标准的重新确立和明晰界定。通过名师的评选,可以将这些标准广告于高校教师并以此作为评价的准绳,这对于树立正确的教师从业理念,规范教授的职业操守,纠正教授执业中的不正之风,造就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具有重要意义。

——以名师的标准,高校教授应该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高尚优秀的道德品行、深厚良好的人文素养,应该是教育事业的热爱者并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应该以天下为己任,乐于奉献,甘于清贫,耐得寂寞,不随物欲而横流,不被名利所支配,杜绝学术之腐败,远离世俗之浮躁,淡泊以明志,宁静而致远,脚踏实地勤奋工作,严谨治学,匡正学风,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教书育人,关爱每一个学生,以高尚的师德风范感召学生。

——以名师的标准,高校教授应该应当以三尺讲台为根基,直接面向本、专科生传播人类的文明与知识,为垫厚大学生的理论基础、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而不懈耕耘。教授的正业是教学,其社会贡献不限于自己著书立说,更为深远和重大的价值则体现在所培养的学生身上。由于本科阶段的学习对于人才的培养具有奠基性的关键作用,因此,名教授驻足于本科课堂绝非是屈尊,而恰恰是最大的价值实现。

——以名师的标准,高校教授应该具备博大精深的学术造诣,应该长期从事于学术性科研或课题研究,并有自己独到的研究成果。一是因为科研是专业教学的基础,若没有科学研究成果,特别是对过去和现存事物的共识和对新事物的合理认知,本科的专业教育就失去了教学内容和生命力;二是因为学术研究的深度和广度决定了教师的教学水平与质量,高水平的教学和高质量的教育依托于教师在科研方面的先进性。名教授执教的最大优势在于他能够驾驭本学科的学术发展脉络与前沿,可以直接把最优秀和最先进的成果及时传播给学生。同时,名教授应当以编写高质量的教材为己任,以认真而严谨的态度投入精力,对教材建设精益求精。例如美国著名学府麻省理工学院的萨缪尔森教授倾其毕生精力于一本《经济学》教材,自1948年问世以来已经修订了17版次以上,成为公认的经济学精品教材而流传于全世界,各国数以千百万计的学生从中受益。

——以名师的标准,高校教授应该具有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有符合时代要求的教学思想,注重教学改革与实践,掌握科学的教学方法,运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和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和研究的兴趣,通过课堂内的讲授与课外指导为学生授业解惑,引领他们进入科学的殿堂。

——以名师的标准,高校教授应该承担起学科建设和师资培养的重任,关注国内外学科发展的动态,研究探讨学科发展的规律与趋势,积极参与教学计划的修订与新兴课程的建设,自觉指导和帮助青年教师,为他们的成长提供或创造各种机会与条件,组织他们参加科研课题的研究和教材的编写,在合作共事的过程中帮助他们不断提高专业水平和授课水平。

总之,名师的标准更多地是一种规范、一种责任、一种追求。能否成为名师,并不在于是否被评上,真正的名师也不一定都在光荣榜上,而是在学生的心目中。因此,确立并强调名师的标准,界定并倡导执教的范式,有利于加强我国高校师资队伍的建设,涌现出更多真正的名师,对于提升我国高等教育的质量、创立与我国国际地位相适应的一流学府具有深远的意义。(本文作者是第一届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获得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