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实验能力论文

实验能力论文

实验能力论文

实验能力论文范文第1篇

以便为课题研究提供有效事实依据,作者对九台市第一高中的全体物理教师、300名学生及部分学生家长进行了实地调查和面对面的访谈;并对收集到的有关数据进行了细致深入地研究分析。调查显示:学生反思性学习能力的好坏直接受到学校、家庭以及自身因素的影响。该市高中长期以来坚持应试教育体制,一直将考试成绩的高低视为衡量学生优劣的唯一标准。学校对物理实验课程重视程度明显不足,课时安排十分有限;课堂教学仍然延续“教师演示,学生模仿”的传统模式,大多数教师和学生认为物理实验课的目的在于完成学习任务,于是学生对实验内容不予深入理解,教师对实验问题不予过多纠正,实验过程缺乏研究探索和反复思考的阶段,学生的实践能力得不到锻炼,直接导致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不高和学习能力不强,甚至还存在部分学生对实验讲解内容不知所云的现象。而且调查发现,大多数学生对于学过的物理实验内容偶尔反思,能做到坚持反思的微乎其微,其中部分学生根本就没有反思的意识。此外更值得关注的是,即使是偶尔进行反思的学生,反思时也缺乏一套规范、准确、合理、系统的反思理论知识。反思引导和反思条件的欠缺直接导致学生反思意识的薄弱,反思毅力的不足,应试教育下不良的学习习惯使学生没有清晰地认识到反思性学习的重要性,更没有使其养成坚持反思的良好习惯。

二、培养学生物理实验反思性学习能力的建议

物理实验教学过程中要十分注重培养学生的反思意识和反思方法,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反思性学习能力,使学生由被动接受到主动探究,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反思习惯。此外还要认识到,反思性学习能力的提高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经历一个长期的学习过程。

(一)将反思贯穿于物理实验教学的全过程

物理实验教学由提出问题、猜想假设、制定计划、设计实验、收集证据、实验实践、分析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等各个要素组成。培养学生的反思性学习能力,应将反思贯穿于实验教学的各个环节。在物理实验教学中常常会出现因为设计环节不合理、实验缺乏创新和灵活而无法实验,或者课堂掌握很好,但课下却找不到重点的情况,这都是因为学生没有及时进行总结规律、合理分析问题,缺少反思造成的结果。所以,在物理实验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将反思贯穿于物理实验的每个阶段,尤其在实验结束后,对于实验过程、实验数据和实验结论,及时组织学生交流,鼓励学生清晰准确地总结和反思实验环节,归纳实验规律,通过对结论的延伸,使学生认识到自身不足,进而升华学生认知水平,以此提高其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和反思能力。

(二)为培养反思能力营造良好氛围

外界环境对学生成长以及各种能力的形成有着深刻的影响。本质上说,反思性学习是一种自我批判的过程,反思成效不佳极易造成情感波动,失去学习兴趣,这就需要家长和教师的正确引导,在培养学生反思性学习能力的过程中要特别注意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1.学校方面

学校要努力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反思性学习环境,重视培养学生在物理实验课程中的反思性学习能力。充分利用校园广播、电视、报刊等形式多样的宣传手段,发挥校园文化的作用,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学习和掌握物理知识。通过举办知识竞赛、科技创新比赛以及实验技能大赛等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主动学习物理知识,激发热情与兴趣,从而使其将物理学习由外部督促转化为内在自省。

2.教师方面

教师要转变传统应试教育模式的教学观念,提高自身专业素质,发挥创新精神,积极开拓、深入研究、大胆实践新的教学方法。同时也要不断提高自身反思性学习能力和培养反思性学习能力的教学水平,及时总结反思物理实验教学内容:知识点讲解的是否清晰、透彻,学生理解程度是否深入,是否引导了学生对实验内容的反思,下次授课应注意的事项和调整的内容等等。新课程倡导合作学习,要求学生在学习中学会交流、合作,这一过程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教师要主动与学生交流,促进学生间交流,鼓励学生分享学习经验,对物理实验内容交流反思,在增进情谊的同时,更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反思性学习能力。

3.家庭方面

实验能力论文范文第2篇

论文摘要:作为一名行将走上讲台的高师化学专业毕业生,理应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娴熟的实验技能,而实际上高师化学专业应届毕业生的实验能力,令人担忧。学校要采取果断措施,提高在校生学生的实验能力,以便能胜任中学化学教学工作。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但需要高级科学技术人才,而且迫切需要受过良好职业训练的人民教师。教师是教育事业的第一资源,教师教育是教师队伍建设的保障工程,是教育事业的基础工程,对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具有基础性和决定性的作用。在中国的国情下,相当长时期内基础教育师资培训的任务,仍然以师范教育体系为主。师范院校各学科除了有共性之处,还有自己的个性。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在高师化学教学中占很大比例。师范生在具有坚实理论基础知识的同时,还要具有过硬的基本操作技能,才能在中学化学教学中起到言传身教的作用。但是由于主客观方面的原因,高师化学专业学生有些实验能力较差,高师化学专业加强学生实验能力培养尤为必要[1]。

1高师化学专业学生实验能力的现状和原因

作为高等师范院校化学专业的学生,经过四年系统的学习,理应比较顺利地适应教学需要,成为一名合格的中学教师。事实上,高师化学专业一些学生的实验水平是令人担忧的。这些毕业生,理论水平较高,实际动手能力较差,有的不会正确打孔,有的不会弯管,有的不会使用酒精喷灯,简单的演示实验都不能保证成功。造成这种现状,并不是高校自身引起的,有其历史原因和客观原因。

1.1进校前学生实验能力参差不齐

毫不讳言,全国统招的学生,来自四面八方,不同地区的学生,理论水平和实验能力都参差不齐。来自重点中学的学生,他们有很好的实验设施,受过正规训练,加之师资力量雄厚,无疑有着较好的实验素养。但是对于一些偏远地区或实验设施较差的学校,学生只有看实验或听实验的福分,其实验能力之差是可想而知的。

听实验或者看实验,似乎不是件坏事。因为做实验,要花费很多时间,中学阶段大多是验证实验,只要记住现象,结论,基本上解决问题。再加上高考基本上不考成题实验,给中学教师和学生都造成了一种合理错觉,认为实验是次要陪衬,人为地造成一种合理的先天不足,殊不知,这种先天不足对于一个行将从事化学学习的学生来讲是多么不幸!

1.2在校期间,学生实验能力培养欠缺

在高等院校,大一对实验课的态度是中学阶段的延续,对待理论课总是毕恭毕敬,唯恐不及格而记入档案,而对实验课,则没有补考的担忧,明显地重理论,轻实验。一年级开设的实验课大都是考察,即使有考试,仅仅考一些理论性的实验常识,客观上降低了对学生的要求。学生独立操作时,只要结果,老师也总以结果的好坏来评价实验成败。采取这种不科学的态度对待实验,导致重结果、轻过程的弊病。在校期间,学生分组实验,由于扩招的原因,有些学校有的课程还存在两人一组或多人一组的现象。这样学生在心理上有一种依赖情绪,不利于学生独立操作能力的培养。

以上是由于学生自身原因所引起的,但是校方不健全的制度也是导致这一现状的原因之一。有的学校,在现行的学籍管理之中,体现不出对实验的严格要求,而且实验室规章制度也不健全。更有甚者,一些条件较差的学校,药品不全,设备简陋,加之教师责任心不强,一些实验开不起来。这样为实验能力的培养,带来了不便。

作为高年级学生,即将走上工作岗位之前,开始四年一度的教育实习。实习既是为了将来更好地适应教学工作,也是对四年学习的最好检验。实习期间,同学们讲授理论课能力较强,但是实验动手能力较差,不能正确使用酸碱滴定管,甚至于小滴管如何操作都模棱两可,操作不规范,台面不洁,演示实验,屡做屡败,不能很好地胜任教学实习,完成实习任务。在校生实验能力较差,在此已明显表现出来。加强学生的实验能力的培养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作为一名从事化学教学的工作者,本身的实验技能和实验能力对中学化学教学有直接的影响,提高高师化学专业在校生的实验能力至关重要。那么如何加强高师学生实验能力培养呢?

2.1态度端正、措施得力,上好入学第一课

由于大一学生,来自不同的学校,水平不一,即便是较好的学校也达不到训练有素的水平,因此对大一学生进行实验补课尤为重要。

首先在思想上补课。中学化学的教育过程中,过分倾斜学科的理论倾向,忽视了学科本身所承载的多重知识文化内涵[2,3]。对于刚走进化学专业的大一新生,要对他们进行化学学科本位教育,要让同学们了解化学发展的历史和现状。对东西方化学发展历史进行比较,以史为鉴,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化学学科是一门以实验为主的基础学科。中国化学发展的前景,在于实验创新和实验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重视实验学习,掌握实验学习的一般规律和科学方法,养成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特别在新课程改革后,作为一名未来的教师,要知道自己缺少什么,在这四年的学习中、要补充什么,怎样做才能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提升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品质,充分意识到自己作为一名化学系的毕业生所面临的挑战及承担的使命。

其次要认真对待基本操作的基础训练,并做到严格要求,一丝不苟。常规仪器的使用,逐个训练,直到熟练掌握为止。围绕科学、高效、安全的的要求,注意培养学生的基础实验操作能力。

2.2改进实验室,提高实验员业务能力

学校尽可能为学生提供各种可能的实验条件挖掘潜力,加强科学管理,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充分利用现有的设备,密切配合化学教学,对实验室不合规范的,要坚持标准,严格要求,对早期实验室进行设备更新和设置改造。修配通风橱,安装排气扇,消除学生心理障碍,使一些有毒实验得以安全完成。在目前部分高校中,实验员的业务水平仍是薄弱环节,给实验室配备专职的高水平实验员,实验室是实验教学不可或缺少的。

2.3建议开放实验室

在做实验之前,由老师讲实验理论课、实验注意事项,让学生亲自领取药品,独立完成实验。这样,打破了传统习惯,实验不受时间的限制,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有利于提高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有条件、有可能研究实验,真正发挥自己的施展才华。

现在仍然是高年级做毕业论文时,才开放或半开放实验室,这样由老师当保姆不利于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达不到预期的教学目的。当然,开放实验室,具有一定的风险性,但是只要工作做得细,加强安全教育,是不会有多大问题的。

2.4加强实验考核

强化考核工作,也是重视实验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强化考核,要列入学籍管理条例,学校有了这方面的要求,学生也会逐步重视起来。考核可以不拘一格,形式多样。笔试,动手双管齐下。做到考核为提高实验能力服务,综合评定,严格要求。

实验能力培养是一门综合艺术,他可以通过教师的言行举止,启发思考,锻炼学习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更深刻地领会化学基础理论,为探索物质世界的奥妙,奠定良好的基础,也可以是学校严格健全科学规章制度,有的放矢地强化和导引[4,6]。而学生在校期间有目的,有意识地加强实验能力培养,与他们今后能不能尽快地胜任工作,更好地为教学服务,成为一名合格的化学教师,有着直接关系,加强高师化学专业学生在校期间实验能力培养的意义是显而易见的。

参考文献:

[1]陆军.新时期化学实验改革的价值取向[J].实验教学与仪器,2006,23(2):3-5.

实验能力论文范文第3篇

论文关键词: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如何培养能力

 

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着眼于开发人的潜能,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和创新能力。发展、弘扬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富有个性、协作性、创造性的身心和谐发展的现代人。一、 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实验

1、观察: 首先应该使学生知道:所谓观察是指直接运用眼、耳、鼻、舌、皮肤等感觉器官,或者间接借助于器材对物理现象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并且持续、反复的知觉过程。就是要有目的地辨明观察对象的主要特征,注意发现引起变化的条件和原因。其次,要使学生了解:观察是要经过一定的努力,克服一定的困难,才能发现问题,才能对事物的正确认识,才能得到正确的结论。(1)在演示实验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在学习过程中有许多演示实验,学生对演示实验很感兴趣,但在进行观察时往往抓不住关键,这就要求教师要在实际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演示实验,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是很重要的。教师对所做演示实验的每一步都应该对学生提出具体的观察要求,使学生掌握正确的观察方法。 (2)在分组实验中进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现行初中物理教科书学生分组实验,其中初二年级开始的几个实验,就是有意识的安排学生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的。如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要求学生注意观察在给水加热的过程中,能看到什么?在此基础上引导同学讨论观察的方法和应当注意的问题。(3)开展课外活动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组织学生参观、做课外小实验等,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如学习音调前,就布置学生制作音乐瓶,使学生主动地去观察了解乐音的相关物理知识,在此基础上进行观察演讲,活跃了学生的思维,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达到了培养观察能力的目的,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了解物理知识在生产实际中的广泛应用。(4)、尽可能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观察兴趣和能力。特别是将计算机多媒体引入初中物理教学中,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手段,它改变了以前呆板的教学方式,它图、文、声、动画、影像并茂,加强了表现效果,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帮助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在轻松的学习氛围中完成了知识复习、思考练习;操作模拟仿真的实验,学习了实验方法初中物理论文初中物理论文,锻炼了实验技能,为课内外动手实验作出了成功的基础准备。由于中学物理实验条件有限,某些物理现象,如运动和静止、力的作用效果、力的相互作用、惯性、压强、物体浮沉、电荷流动、扩散、分子无规则运动、磁场分布等等,学生不能得到完整的感性材料,容易造成感知上的障碍而影响物理学习。而应用电脑教学软件,通过计算机多媒体,不仅能再现或模拟各类物理现象,而且还能通过各种手段使复杂的问题简捷化,将漫长或瞬间的物理演变过程成为可控、有序的演化过程,可以使学生在课堂上完整、清晰、形象地感知于物理现象,给学生提供思维过程中必须的感受性材料,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降低教学难度,很好地促进学生的观察和认识能力的健康发展。

2、实验是学习前人的“创新”。 (1)、认识物理实验及其作用。 物理学是一门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人们的许多物理知识是通过观察和实验认真地加以思索和总结得到的。初中学生对为什么要做物理实验存在着不正确的想法,有的是无所谓,有的是强烈的好奇心渴望老师多做实验,实际上他们都不知道为什么要做物理实验。如对于彩虹,学生认为只有在特定雨天后才能看到,平时看不到。在序言中教学中我就用三棱镜做光的色散实验让彩虹出现在教室里,当上午或下午有太阳光时,还带领学生到室外背向太阳光站立,用喷雾器或学生用口斜向上方喷射水雾,就可以看到一道人造小彩虹,使学生感到新奇,通过这段教学师生共同讨论,形成共识,知道什么是实验。实验就是在人工控制条件下对物理现象进行观察和研究的活动。通过实验,能够对物理事实获得具体的明确的认识,有助于理解物理概念和规律。实验中要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教育学生每做一个实验都应该:了解实验目的,理解掌握实验原理,正确使用仪器,作必要的记录,得出相应的结论,整理好实验器材。根据实验观察到的现象和结果得出结论,做出正确的实验报告。向学生适当介绍一些物理科学家所做的物理实验以及所取得的成绩论文格式。以达到激发学生渴望实验的目的。 (2)、促使学生认真做实验。 ①、引导学生利用课本做好初中物理开始阶段的实验,应指导学生做好教材中安排的实验,这样做有利于培养学生正确使用教科书的好习惯,养成尊重科学的好品质。这个阶段主要使学生知道怎样进行物理实验。初中阶段学生做实验时,其动机和目的往往是有不确定性的,实验中经常会出现一些违反操作规范的事,教师要注意发现学生实验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并及时进行指导,形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作风。 ②、创造机会多做实验,养成勤动手的好习惯。学生实验能力的培养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应贯穿在整个物理教学过程中,只要有可能就让学生参与。在课堂演示实验中也要尽可能创造机会让学生动手,如声的产生中的音叉实验、摩擦起电实验等就请学生做;将其中的一些演示实验改成学生分组实验,如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决定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实验等;做好教材中的小实验;让学生参与教师准备和整理实验器材之中,使学生有更多的接触实验器材的机会,以便了解器材的性能、用途。处理好实验性的习题,准备好相关的实验器材,让学生亲自动手做,进行观察从中得出结论。总之增加学生动手的机会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③、用简单器材做好实验。做好物理实验,对于物理学习是有很大帮助的,做好物理实验是需要一定的物理实验器材,但物理实验有时用简单的器材就能说明问题,例如学习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这部分内容时,就让学生通过敲桌子感到手疼来体会。我经常用学生身边的物品做实验,如用铅笔和小刀做压强实验,用汽水瓶做液体压强与深度关系的实验,用汽水瓶做大气压实验,用小药瓶做物体的浮沉实验,用水和玻璃做光的色散实验等,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创造能力。

二、引导学生善“问”

1、问题是创新的前提, 学生对于问题的认识是不以为然的,对此应引起学生的足够重视,教学中经常引导学生回顾科学史上因善于发现问题而取得成就的例子,如瑞利就是通过测密度的方法而发现氩气的。1935年获诺贝尔物理奖的查德威克就是从约里奥?居里夫妇的论文中发现问题进而发现中子的等。教育学生要善于发现问题,取得成就。使学生认识到发现问题也是学习,而且是更深的学习。

2、善于设计问题。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设计问题,从而引导学生学习新知识,设计的问题应该有其艺术性,应根据教学内容由浅入深,在不同的阶段设计不同的问题,如在学习《杠杆平衡》一节内容时,从实验过渡到实际应用,设计了将将托盘天平做成不等臂的可以吗?引导学生想到托盘天平的制作原理,为什么要调节天平平衡?引导学生想到在设计制作托盘天平时初中物理论文初中物理论文,要考虑到杠杆等臂和平衡螺母。

3、引导学生提问题。 经常通过各种方式启发学生提问题,刚开始学物理时就引导学生讨论为什么学习物理?进一步引导学生从阅读课文中提出问题,在社会实践活动中提出问题,让学生将发现的问题及时提出,并定期开展问题研讨。

三、综合提高创新的实践。

1、培养学生应用物理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学生认识物理实验的重要性后,会积极主动做好实验, 当学生能够做基本实验后,教师应当对学生实验提出较高层次的要求,如指导学生做一些验证性的和设计性的实验。适当增加设计性实验。如在学完力学知识后我就让学生,根据实验室所能提供的器材,要求学生解决如何测金属块的密度问题,学生提出了这样一些问题:①怎样用天平、量筒、水等测金属块的密度?②如何用怎样用天平、烧杯、水等测金属块的密度?③怎样用量筒、水等测金属块的密度?④怎样用弹簧秤、水等测金属块的密度?⑤怎样用天平、量筒、水等测金属块的密度?⑥怎样用准确的砝码、直尺、水等测金属块的密度?等等,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法进行实验。组织开展课外兴趣小组,积极鼓励学生进行“小制作、小论文、小实验、小发明”, 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如学生自己制作出“土电话”、“验电器”、“橡皮筋测力计”、“密度笔”、“重垂线水平仪”、“两用秤”等,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和智力的开发,也有利于发现人才和培养人才。

2、引导学生学习新知识。掌握已学知识是为了更好的学习新知识,当学生学习了一些知识后,就应该让学生主动的去学习新知识,如学生学完长度测量的内容后,就建义学生去测量教室的体积,测量教学楼的高度,树干的周长,一张纸的厚度等.复习旧知识,学习新知识,如通过对物态变化的复习,引导学生讲座为什么会发生物态变化,进而导入分子运动,内能的学习,通过内能的学习,引入热机知识的学习,通过质量,体积的测量,进一步研究物质密度的测量,通过欧欧姆定律的学习,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测导体的电阻等,使学生知道新知识的增加都是建立在已学知识的基础上的,学习了知识后要进一步学习新知识。

3、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学完简单机械后,就引导学生讨论自行车中的力学问题,学生通过对自行车的观察与分析提出了(1)轮胎为什么要有花纹?(2)自行车下坡时为什么不宜急刹前轮?(3)自行车在正常使用时有几种摩擦?(4)自行车的轮胎为什么是圆的?(5)自行车是省力机械还是费力机械?(6)自行车上使用了那些简单机械?(7)自行车的座垫下面为什么要安装弹簧?(8)自行车轮胎中的气体减少后对地面的压强是增大了还是减小了?(9)普通自行车与比赛用的自行车有什么不同?等许多问题,并且对这些问题许多同学都谈了自己的观点,从而进一步提高了学习物理的积极性。

总之,在物理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能使学生学会学习,开发智力,促使学生能力全面发展、个性健康发展。

实验能力论文范文第4篇

一、分析一个典型实验,阐明一类实验规律

根据化学教学大纲和教材,就实验内容来讲,可归纳为以下几种类型。

1、有关制取固态、液态、气态物质的实验。

2、有关阐明概念,证明基本理论和定律的实验。

3、有关研究物质的性质和各类物质之间的相互关系的实验。

4、有关定量方面的实验。

一般说来,每一类实验的原理、装置、操作等方面总有规律可循。因此我何在讲每一类实验中的第一个实验时,首先向学生分析这类实验的设计原理和内容要求。而后再指导学生亲自动手完成实验,在此基础上师生通过分析、对比,共同总结出这类实验的规律,以期达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目的。如通过“粗盐的提纯”的实验,我们引导学生总结出制取纯净的晶体物质的实验原理和所需要的基础知识以及操作等方面的规律。

在实验原理和基础知识方面,让学生着重掌握:①组成混合物的各种物质的溶解度;②混合物中各类物质的性质和它们之间能否相互发生反应(若能反应,需要弄清反应条件)。在实验技能方面让学生掌握:①所用各种玻璃器皿的性能和使用方法;②有关物质的溶解、过滤、结晶、再结晶的操作方法。

二、明确选择仪器的原则,正确选用仪器

实验中,培养学生准确地选择仪器,是保证实验顺利完成的前提之一。为此,我们从下述几方面对学生进行指导。

1、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性质、反应条件选择仪器。

中学化学教材里,讨论化学反应的条件有:常温、加热、加压、催化剂、光和电等。根据不同的反应条件、反应物的性质来制取新物质时,所需要的仪器也就不完全相同。因此,我们在初中化学讲氧气的实验室制法时,着重向学生阐明两点:①凡是对固体物质进行加热制取气体时,均可采取制取氧气的这套反应装置;②集气的方法和操作,应根据气体的溶解度、对空气的相对密度、常温能否与水或空气中任一成分反应等因素而定。

因为我们在讲氧气时进行了上述分析,所以在讲氨气、甲烷等气态物质时,就可以从启发学生通过对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性质、反应条件等因素的分析,提出实验所需要的仪器、装置,来完成制取上述物质的实验。

2、根据控制化学反应速度的要求来选择仪器。

在实验室里,为了达到安全而又迅速地制取某种物质,有些反应需使反应速度加快,有些要控制生成物的量,有些则反之。为此,在实验中,要采用适应这些要求的装置。如我们在讲实验室里制取氯气时,就着重向学生讲明教材中选用分液漏斗而不用长颈漏斗的理由。这样分析、讲解,使学生在进行实验设计时就能正确地选好仪器。

三、分析典型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

实验操作的正确与否,不仅是保证安全和实验效果的先决条件,也是培养学生实验技能所必需的。在这方面,我们除按实验原理、要求提出有关的操作内容和要求外,还着重讲了下述几点:

1、剖析一个典型实验,讲清一类实验的操作内容:

如通过实验室里制取氧气的实验分析,可归纳总结出下述操作内容:①仪器的选择、连接和固定:②装置气密性的检查;③药品的取用;④加热方法;⑤气体的净化和干燥;⑥气体的收集和放置;⑦装置的拆卸。

对这些操作,都应讲清它们的知识、理论根据。譬如在实验室里用浓盐酸和二氧化锰混和加热制取氯气时,由于浓盐酸有挥发性,水的沸点也不高,所以制得的氯气中可能混有氯化氢和水蒸汽。欲除去,只要用饱和的氯化钠水溶液洗涤,不能用水,这是因氯气与水能发生下列反应:C12+H20HCl+HC10根据化学平衡移动原理,可知增加生成物中的C1-浓度,可使平衡向左进行,以减小氯气的溶解度。又根据氯气的性质,要想干燥氯气,只能选用液体或颗粒状的酸性干燥剂,通常用浓硫酸做干燥剂。

2、通过对某些实验操作的分析,向学生阐明实验操作的要点。

我们在分析某些实验操作时,为了让学生学得会,记得牢,总是把操作要点总结成几个字或几句话,让学生便于记忆。如在配制一定体积的摩尔浓度溶液时,在分析演示的基础上我们总结出:?称(对固态溶质要称,?液态溶质要量)、溶(溶解)、洗(洗涤溶解时容器的内壁)、稀(稀释至容量瓶的刻度)四字配制法。

教学实践证明,学生根据实验内容、操作内容和要点,独立地进行实验,往往能提出一些改进某些实验的设计。如教材中关于氨气易溶于水的“喷泉”实验,若按教材中的实验要求,先用氢氧化钙与铵盐反应制取氨气,用于燥的烧瓶收集,再接教材中“喷泉”实验装置进行实验。因为在化学实验室里,很难将烧瓶搞得十分干燥,而氨气易溶于水,所以在实验过程中实验效果往往不理想。有些同学分析了上述方法实验失败的原因,又重新研究了该实验的要求,所用药品的性质,提出了改进方法:即先在圆底烧瓶中加入2~3毫升浓氨水,然后摇晃烧瓶将浓氨水迅速倒掉,立即演示“喷泉”实验,实验效果比按教材中提出的实验方法好得多。

四、根据实验内容,处理好演示实验

准确而有效地进行课堂演示实验,不仅在培养学生实验技能中起着示范作用,而且也是启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综合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方法,从而更好地揭示知识的内在联系,使知识更加系统、深化。教材中的演示实验一般可分两类,一是实验难度较大的(如实验装置比较复杂或实验中使用剧毒药品和学生操作有危险的实验),这是少数。这类实验必须由教师演示,力求操作规范化。二是实验技能难度较小,这是多数的实验。对于这类实验,有条件的学校可以改为边讲边实验的形式,实验条件较差的学校,某些课题也可以让学生到讲台上,在教师指导下去完成实验操作过程。

实践证明,对一些较简单的实验,经常在老师指导下,让学生动手去做,除了增加他们的操作机会以外,还呵以起到两个作用:①使学生对一些被认为是无所谓或被忽视的常规操作(如试剂的取用,取量的多少,试管夹持,一般加热等等)?,?及时发现错误,及时纠正,给学生以深刻的印象。②在实验过程中,向“学生恰当地提出问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所学的知识更加系统化和深化,而且也能提高学生的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实验操作技能。

五、培养学生书写实验报告的能力

写实验报告是实验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综合运用知识的过程。但是在教学中发现有些同学即使到了二年级也还不能较好地写出实验报告。其原因是有些学生不知道在实验中观察什么、怎样观察、记录什么。

有些学生对实验报告写什么和怎样写还不了解。因此,他们常常把实验报告写得杂乱无章,空洞无物。为此,我们从第一节化学课开始,就注意培养学生写实验报告的能力,其具体做法是:

1、在演示实验中注意培养学生观察现象的能力

为培养学生观察现象的能力,我们对现行中师化学教材中所讲到的现象进行归纳、综合。有光、热、声、态(状态)、颜色、气味、溶解、沉淀、液化、燃烧等等。在每次演示实验或学生实验中,总是要求学生根据实验内容中有无新物质的生成和上述现象内容来观察,并将观察的结果记录好,认真分析,去伪存真,填写于实验报告中。这样要求学生,不仅使学生知道在实验中要观察些什么,使学生对知识获得比较完整的概念,而且也不会漏掉某些重要的实验现象,以致得不到正确结论。

2、采取具体措施,培养学生书写实验报告的能力

为培养学生写好实验报告,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让学生在演示实验的过程中,实事求是地认真观察、分析,并记录于表的空格中,经过几次填写,学生就能比较正确、熟练地对实验进行观察记录,做出解释和结论。培养了学生书写实验报告的能力。

实验能力论文范文第5篇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与学生一起讨论,提出问题,把问题作为探究的出发点。通过教师有意的创设物理情境,引导学生去挖掘创设出来的物理情境所存在问题,并尝试用已有的物理知识和生活经验去解决这个问题。若无法解决,则将这个问题作为本节课探究的出发点,进行实验探究。在这个过程中,由于是学生自己发现的问题,所以学生会更加有兴趣和主动性去寻找问题的答案,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就被调动起来了。对于能主动提出合理质疑的学生,教师应在课堂上给予当众的表扬,鼓励学生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例如,在学习苏科版八年级第三章《光现象》时,教师在上课时可以让学生先观察窗外的阳光,问他们看到多少种光的颜色,学生肯定会回答一种光,白光或者黄色光。然后教师再拿出三棱镜在阳光下照射,就可以看到大约七种颜色,此时学生会产生极大的好奇心和疑问,非常想去弄明白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种颜色。教师再把学生的注意力拉回课堂,进行光的有关知识讲解,就可以收到很好的效果。

二、团队合作精神和科学态度的培养

在新编的物理教材中设计了几十个物理实验,这些实验大部分都不是个人单独完成的,而是要学生进行分组实验。可见新课标非常注重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交流与合作。因此,在实验课中,要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分组安排,让动手能力较强的学生带动其他学生进行实验探究。而且实验的时间也要安排充足,保证有较充裕的时间让学生进行实验探究和相互交流各自的想法,并进行讨论。不能因为赶进度而缩短学生探究的时间,在学生还没有进行充分的思考的时候草率下结论是得不偿失的。对实验课来说,学生进行实验探究的过程远比实验结果重要,因为探究的过程就是学生进行思考的过程,而实验结果仅仅是个结果。在实验探究的过程中,要注重学生科学态度的培养。科学的探究态度,对学生的综合思维和价值观都会有较大的影响。实验探究过程就是一个培养科学态度的过程,教师应利用好每一个机会来指导学生认真观察实验现象,详细记录实验数据。要求学生不能为了迁就统一的实验结果而修改实验数据,要有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科学态度。例如,在苏科版八年级第四章《光的折射—透镜》时,研究凸透镜的成像规律需要比较精确的实验数据,否则实验容易失败。教师在学生做实验时,一定要给予充分实验指导,帮助学生完成实验,同时要求学生实事求是,要在真实的实验数据的基础上来做光的路线图,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严谨的精神。

三、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动手能力

在物理教学中注重物理知识对自然现象的解释以及在科学技术和生活中的运用,提高学生对物理的认识,避免让学生认为学习物理知识仅仅是为了考试分数,体现物理知识的生活价值和科学价值,激发起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兴趣。教师可以通过一些课外小制作来拉近物理知识和生活的距离,让学生加深对科学知识真实性的体会,理解科学与生活,与社会的密切关系,从而大大地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和学习的动力。比如,学习《光的直线传播》时,可以指导学生制作简易针孔照相机,以此来加深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的理解。探究式实验主要是围绕实践展开的,我们在设计实验时应针对学生的情况,设计一些能调动学生动手积极性的环节。实验的过程,也不是简单的由教师在台上做,学生在台下记笔记。而是教师引导学生按照实验计划动手做实验,参与实验的设计、器材的准备与组装、过程的调试、结果的记录与分析。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首要目标之一就是要提高学生在物理实验中的创造性、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做物理实验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采取多种实验探究形式,以此来最大限度地发挥出学生的动手能力。例如,在学习苏科版八年级第二章《物态变化》时,可以做碘的升华和凝华实验,先由老师进行实验演示,再将学生进行分组实验,让每个人都动手做做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培养动手能力。

四、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