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背景音乐论文

背景音乐论文

背景音乐论文

背景音乐论文范文第1篇

本文作者:朱亚楠单位:河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文学通过生动的艺术形象再现了生活的本质的特性,因为一切文学作品的题材都来源于现实生活而又高于生活,具有极其鲜明的特点与个性特征,是具有共性的艺术。文学作品也从不同层面揭示了社会生活的本质与发展现状,使人们能更真实而深刻地感受到文学作品的艺术感染力,给人以美的享受,陶冶人们的性情,培养人们的审美情趣,提高人们是非判断的能力。音乐离不开时间,音乐的创作、表演、欣赏等都是在时间中进行展现的,音乐动听的旋律随着时间的流动而流动,随着时间的消逝而消逝,听者从时间中感受到音乐的美妙和所表达的内容,时间的结束意味着音乐的终止。所以音乐的欣赏是一个连续的完整的作品,需要按照时间顺序连贯地听完,才能形成一个完整的欣赏过程,对音乐有一个完整的理解与印象。音乐会伴随着时间的消逝而结束,一曲优美的音乐,可以使听者在脑海中勾画出一幅完整的画面,这个画面是动态的,是可以随着感受随时变化的,听者的思想与意识会随之产生不同的感受。所以往往一段优美的音乐所展现出的音调与旋律经常反复地倾听,可以更深刻地理解其美的含义,这也是好音乐百听不厌的缘故。文学则用文字表达的持续性来展现,作者从最初的构思、创作一直到读者的阅读与欣赏,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虽然也需要一定的时间,但相比音乐的时间性,更具持久性。文学作品中的人物故事随着阅读的深入在读者脑海中产生直观的印象与感受,而由此产生的对文学的影响与意义会在读者脑海的印象越来越深刻,从而产生自我的一种感知与理解,这种自由的塑造性也是文学审美情趣的体现。音乐所包含的内容极其广泛,不仅有民族音乐、流行音乐等,也有各种舞曲,以及各种器乐作品。比如,流行音乐有着节奏鲜明、轻松活泼等特点,它的演奏方法很多,所表现的情感也尤为丰富。

流行音乐的优点在于抒情、通俗,歌词易于记忆与传唱,这样的曲风与生活相贴近,容易引起听众的共鸣,不论听者文化水平如何,都容易接受,是大众传唱最为广泛的一种乐种。一首好的音乐需要通过作曲的创作,由演唱家传递给广大听众,从而表达出作品所包含的思想与感情。优秀的演唱家可以将音乐的内涵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从而提高了作品整体的欣赏度和价值。好的音乐作品传唱的时间也更能持久,最终成为经典流传的音乐。文学是现实生活的表达与提升,作者根据自己对生活不同的感觉与审美情趣,将人物与故事记录下来,通过文字的方式塑造出各式各样不同的形象和场景,最终变成可供读者阅读的文学作品,这些文学作品中将作者自身的价值取向与人生观、世界观等都融入其中,代表了作者自身的观点与看法。文学作品是一个时代的写照,文学所表现出的时代印记是其所特有的标志,是永久的、深刻的,不可替代的。音乐和文学有着各自不同的艺术表现。音乐包含的内容丰富,有情绪、精神等要点,传递的主要信息是情感,不会直接指向某个目标。文学作品则以传递理智而客观的信息为主,以词语为主要组成结构,所表达的内容具有统一与具体性,因此许多精神层面的内容不能很形象地在文学作品中表现出来,而音乐的意境却非常深刻浓重,音调的高低、轻重都可以将不同的感情表达得更热烈、更丰满,这也正是文学的局限之处。同时,音乐也不可能像文学那样,对所描述的内容能够做出清晰直白的表达,所以,音乐也有其自身的局限性。

文学与音乐都有着各自的特点与属性,但二者在艺术创作方法、创作设计乃至创作题材等众多方面又具有艺术创作的对应性。自古以来,音乐与文学就有着密切的、不可分割的联系。比如在20世纪90年代非常流行的歌曲《涛声依旧》,这是由歌手毛宁演唱的,优美的歌词、抒情的旋律,给听者营造了一种优美的意境。由于歌词朗朗上口,这首歌曲也被广泛传唱。这首歌曲优美的意境与其经典的歌词密不可分,词曲作者陈小奇正是从唐代的一首诗《枫桥夜泊》中得到的创作灵感:“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这是唐代张继的著名诗,诗中描写了江南水乡夜色的幽静与优美,作者领略到了这种意境之美,于是写下了这首小诗,表达了诗人孤寂的情感。这样秀美的诗句能够流传几千年,可见作者的文学功底之深、作品之经典。将这样经典的诗词运用到现代的流行音乐当中,这样的结合所创作出的音乐成为人们口中不断传唱的歌曲。可见,音乐与文学的结合,不仅使音乐有了别样的魅力,也给后人带来了欢乐。可见,文学是音乐的土壤,音乐也为文学插上了翅膀,两者并肩而行,为艺术增添了色彩。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从古至今,音乐与文学都有着非常默契的结合,由此产生的许多作品一直流传至今。孔子是春秋时期伟大的思想家与教育家,同时他也是一位音乐家,他将文学与音乐很好地结合在了一起。《诗经》是儒家的文学代表作,其中收录了305首诗歌,而孔子曾经为《诗经》正乐时,能够和着伴奏唱完305首不同时代与不同风格的歌曲。他甚至认为人不学民间歌曲,是毫无前途可言的。“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孔子认为音乐是人的最高修养。可见,孔子将文学与音乐的运用做到如此程度,是值得称道的。对于音乐和文学的关系,可以从美学的视角来加以了解。音乐是人们对于理想的渴求,当人们渴望冲动时,就会希望实现理想,或者一直沉浸在自我的理想世界中。如何将理想变成现实,人们想到了音乐,当沉浸在理想之中时便成为了一种美的享受,给人们带来了亲切之感,人们对美的感观也会变得越来越清晰,音乐的魅力也散发出来。比如北宋诗人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是一首极具文学之美的词。这首词是中秋时思念亲人的作品,是苏轼表达的对弟弟苏辙的无限怀念之情。在中秋月圆之时,很容易以月亮引起联想。月亮是极具浪漫色彩的物体,中秋圆月使人联想到团圆的美好,也有思念之意,月亮凝结了人们对许多美好事情与理想的憧憬。苏轼运用这种形象的描法,将对亲人的思念的意境刻画得入情入景,使人感同身受。“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同时苏轼也将自我内心复杂矛盾的感情表露无遗,既有对现实的不满,又有一丝消极的心情在里面。“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词的最后作者仍表现出了一种对美好生活的热爱与向往,对理想的执著追求。这首词也成为苏轼的代表作,流传至今。这首意境优美的宋词也深受现代人的喜欢,拿来改成了歌曲,经过不同歌手的翻唱,别有一番韵味。古代文学与现代音乐的结合,给了人们全新的视听感受,透过这些音乐,人们也可以更深刻地理解内容的含义与思想,对文学与音乐之美有了更多的认识与感受。总之,文学和音乐有许多相似的地方,它们相互影响,相互融合。文学与音乐的结合使听者可以通过想象了解音乐作品的美妙之处,同时观众可以真正感受到音乐和文学作品所营造的意境之美,深刻地领悟到作品的境界。

背景音乐论文范文第2篇

一、多元文化倾向和精粹主义的矛盾

随着教育的社会化和国际化,音乐课程的设置在理论和实践层面都体现出多元文化主义(Multiculturalism)的特点。现代音乐课程已经门类齐全,如高师音乐人类学专业的设置;中学音乐教学中艺术课程的设置;各种音乐教学法在音乐教材中的运用(如柯达依音乐教学法在教材中关于音高唱名的手势辅助运用等)。

目前依然以唱歌课和欣赏课为主要教学内容的学校音乐课程,其内容随着时代变迁而扬弃,表现出专业化、结构化的学问中心课程的外在特征。专业音乐知识通过各种视觉技术手段改头换面地走进课堂,如高中音乐艺术课的欣赏内容,几乎可称之为专业音乐知识的缩减版本(有戏曲、民歌、曲艺;古典、浪漫、民族主义等多种艺术门类曲目),而从小学、初中到高中的音乐教学体系则始终呈螺旋上升的知识结构。那么在音乐课程的学习上应该是技术的还是艺术的?是审美的还是价值的呢?

在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的较量中可以发现精粹主义教学原理对音乐课程的巨大影响。精粹主义教学原理认为,学校最主要的工作是教授基本知识和技术(如文学、数学、外语等,而舞蹈、手工等不被认为是学校教育的工作),学习是困难的工作,需要纪律的配合,教师是教室权威的来源,这些恰恰符合应试教育的要求。尽管音乐课程至少也在认识上(有的是表面上)取得了与文化课程同等的地位,不过非考试科目和非功利性的本质使得它在某种程度上只能是教育的附属品。而音乐课堂也无法避免传授音乐知识和技能,但大多借鉴了文化课的教学模式――按部就班的集体教学和标准化测验。因此,当下的音乐课程,具有多元文化倾向和学问中心课程的外在表现特征,是人文主义教育目标与隐含的精粹主义教学原理的矛盾共生体。

二、永恒主义和进步主义的矛盾

20世纪80年代初,永恒主义从对大学的关注走向中小学领域。永恒主义认为,人的本质具有共通性,所以应为每位学生提供相同的教育。知识也具有共通性,所以每位学生都应被教授基本相同的教材。这至少在形式上确认了音乐课大班集体教学和统编教材的可行性,这也是中小学校一直以来主要的音乐教学形式。然而这种齐头并进和注重普遍意义的方式,与音乐的学科特点相违背,也遭到很多音乐教育者的质疑。音乐作为一种听觉艺术,还应有其独特的教学方式。同时,永恒主义认为“过去的经典是人类知识和智慧的宝库,经得起时间的考验……”,此说法诠释了为什么音乐史学知识几乎占据了音乐教材和教学的大半。

进步主义值得关注的地方在于其认为:学生是主动而不是被动的;教师的角色是顾问、向导和伙伴,而不是权威和教育领导人;学校是社会中的小宇宙,应该具有合作和民主的群体气氛等。这些观点无疑对整个学校教育也具有积极的意义。但在针对全体学生的音乐课堂中几乎不可能由学生主动,因此往往“学生喜欢音乐但不喜欢音乐课”。不过,在音乐兴趣小组等课外专题活动或校本课程中,这种情况会有所改变。音乐课的一项共识是承认学生的创造力,在某些方面(如律动、编创等),也会存在合作和民主。但总体来讲,体现永恒主义的音乐教材和进步主义的课堂教学依然矛盾共生。

三、人文主义或将成为主流

人文主义精神强调以人为主体,重视人的价值,相信人的能力,维护人的权利。人文主义教育理念的基础是“使人类潜能能够得到完全发挥”[1]。人文主义者所提倡的开放体系、想象力的应用、奇思异想的试验等,正是音乐教师和学生所希望的,那么就音乐教学而言,完全可以形成符合知识架构的师生心灵上的美好交流。

人文主义的“通识教育”在实质上为我们树立了音乐教育的追求目标,而信息时代也为实现这种目标提供了可能。如利用诸如GarageBand的音乐软件,针对唱、听、奏、创等诸多教学板块,可构架符合音乐课程丰富多样特质的教学组织形式;利用半开放式网络教室和滚动式桌椅,可为师生平等的音乐交流创造恰当的环境和更多新的教育体验;可以灵活地把音乐创作融入音乐课程学习,观察并重新阐释传统音乐、民间音乐、城市流行音乐等。

如高中音乐课中关于传统戏曲的内容,就可以在数字化环境的支持下,让学生自主选择戏曲名段资源,使用电脑、手机等工具,根据选段中角色特征自主探究“生旦净末丑”,与同伴交流,发掘戏曲魅力,拉近与传统艺术的距离。

又如,笔者所在学校的音乐通识课程《一个人的乐队》,借助一款数码音乐软件GarageBand,学生可以自主选择音乐风格,自主探究乐器选择与搭配、运用和声法则编创旋律、调配已有的多轨音乐等,最终每个人都能实现一支乐队的演奏效果。其中所用到的课堂技术行为,是对音乐领域主要行为方式(创作、表演、欣赏)三位一体的整合:学生将基础乐理知识运用到创作实践,通过“播放―听辨―赏析―调试”的反复过程,逐步提升创作技巧,积累创作经验,形成个体音乐创作的发展轨迹,从而丰富音乐学习历,随着技能技巧的提高也实现了对音乐作品的深入理解。

在信息时代教育技术的支持下,音乐教学资源和策略更加容易获得和共享,教材中的“活动与练习”“体验与感受”“编创与表演”板块都得到更有效的实施;而微博、微信等社交工具的点赞与评论功能,更加便于师生之间、同伴间的评价、反馈、表达观点、分享体悟等。课堂教学的交互方式发生重大变革。学生完全可以下载校园网上的课件,自主学习;可以运用K歌软件录音演唱,自我赏析,上传交流。在课堂上,则可以让2~3位学生共用一部电脑,以“学习共同体”的方式避免个体操作的随意性,并营造合作学习的良好氛围……这一切,都为学校音乐教育带来了新思路,也是实现音乐教育的人文主义理念的广阔途径。

我们可以期待,学校音乐教育能够使学生同时发展技术和艺术,获得审美和应用能力 ,既认同音乐功能,也传承音乐文化。相信在教育者的不断反思、探索与实践中,这一切并非不可实现。

背景音乐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 背景音乐 应用

目前,背景音乐已经遍及人们生活的各个角落,如超市、咖啡馆、候车室、餐厅等,而背景音乐在我国大学图书馆的应用还处在初始阶段。高校图书馆是文化知识的聚集地,不少高校图书馆的借阅室和阅览室都挂着请保持安静的警示牌,但轻柔、舒缓的背景音乐不同于噪音,恰当合理的背景音乐可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增强图书馆的亲和力,给读者一种享受文化、享受音乐的温馨感受。

一、背景音乐在高校图书馆的应用意义

(一)掩盖周边环境噪音

在高校图书馆的借阅室和阅览室里,读者都要受到某些机械的或人为的声音干扰,如扫描仪的读码声、脚步声、低语声、拖动桌椅声等,在相对安静的环境里所发出的噪音最能影响他人,但这些声音都无法避免。如果能播放一些轻柔的、舒缓的轻音乐,采取适当的音量,不仅能遮盖原本的噪音,还能给单调的借阅和阅览环境增添一种优雅的格调,给读者一种美的享受。

(二)优化阅读环境,营造文化氛围

好的音乐可以感化人、拯救人、塑造人,能使人品格高雅,给人以鼓舞和力量。高校图书馆作为文化聚集地,若能巧妙地利用好背景音乐,则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美妙舒缓的背景音乐下,温馨宁静的阅读环境油然而生,无形中营造了良好的文化氛围,读者在这种轻松愉悦的阅读环境下更能沉入书海,吸收知识精华。

(三)提升高校图书馆人性化服务,有助于环境的优化

目前,我国有不少高校图书馆为学生安装饮水机、咖啡机等设备,但背景音乐还没得到广泛认可和普及。高校师生学习工作压力较大,而轻柔舒缓的背景音乐能很好地调节读者紧张的神经,缓解疲劳、减轻压力,能有效拉近工作人员和读者之间的距离,有助于阅读环境的优化。

二、背景音乐在高校图书馆的应用细节

(一)背景音乐选择注意事项

根据人们的实践结论,轻音乐最适宜用来做背景音乐,音乐美学理论认为无标题器乐乐曲比较开放自然,不受歌词和演唱者的约束,不易导致注意力分散,较适宜做背景音乐。不同作曲家和不同乐器演奏的乐曲都会使听者产生不同的韵味美感。比如,莫扎特的作品能使人专心;“班得瑞”乐队演奏的自然音乐能给人一种纯净的自然美;小提琴给人一种华丽、优雅的感受等。背景音乐不适宜选择一些音乐主题突出、节奏感强烈、音响刺激性较大、戏剧性冲突较大的乐曲。

1.根据图书馆开放的时间选择乐曲

高校图书馆不同的开放时间段可以选择不同的背景音乐。上午刚开馆时段应选择节奏明快、乐观向上、振奋人心的音乐,意味着新的快乐的一天开始了,如李斯特的《晨曦》、莫扎特的《土耳其进行曲》、刘天华的《光明行》、陈刚的《妙龄的早晨》等。中午和下午则应选择一些轻柔舒缓、深情优美的乐曲,诸如贝多芬的《献给爱丽丝》、舒伯特的《小夜曲》、舒曼的《梦幻曲》、古典音乐《梅花三弄》、小提琴独奏《梁祝》等。接近闭馆时段应选择一些温馨优雅、轻松舒心的乐曲,如萨克斯曲《回家》、贝多芬的《月光奏鸣曲》、莎拉・布莱曼《告别的时刻》,乐曲版的《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难忘今宵》等。

2.根据季节和节日播放乐曲

人们的心情常随季节温度的变化而不断变化,音乐中有很多描写四季的乐曲,背景音乐不妨引用一些季节性的音乐,如描写春天的《春野》《春江花月夜》;描写夏天的《仲夏夜之梦》《荷塘月色》;描写秋天的《秋日私语》《平湖秋月》;描写冬天的《雪绒花》《雪之梦》。同样在一些代表性的节日,比如七一建党节,可播放一些代表性的红歌《十送红军》《珊瑚颂》《走进新时代》等。还可以播放一些器乐曲,如手风琴曲《北京喜讯到边寨》、古筝曲《丰收锣鼓》等。这些背景音乐的播放既增添了节日气氛,也使读者和职工受到了感染与教育。

3.不同的书库和阅览室可根据自身的特点选择乐曲

如今的高校图书馆均按书的种类和特色进行分库,每一个书库和阅览室都有其特点,有的分为工科、文科、艺术、古典特藏等,如今音乐曲目众多、风格各异,书库同样也可根据自身的藏书特点来有选择地播放背景音乐。如古典特藏书库可多选择民族风味浓厚的音乐,如古筝曲《高山流水》、古琴曲《梅花三弄》、二胡曲《二泉映月》等。工科读者思维严谨,善于计算,富有创造性,讲究速度和效率,可选择节奏适中的弦乐四重奏或钢琴曲,如海顿的《D大调弦乐四重奏》、维瓦尔第的《四季》、贝多芬的《G大调小步舞曲》等。文科读者感彩比较浓厚,比较富有戏剧性、幻想性、浪漫性,可选择一些大型的交响乐或音乐起伏稍大一点、对比明显一点的乐曲,如贝多芬的《命运》、柴科夫斯基的《第六交响曲》、理查德・克莱德曼的钢琴曲《梦中的婚礼》《爱的协奏曲》等。

(二)播放场地和音量大小的控制

有条件的或重视背景音乐的高校图书馆可统一安装有线或无线广播系统,无条件的可采用功放或扩音器等设备,最好有专人管理背景音乐曲目选择和时间安排。背景音乐应在公共场所播放,个别的采编室、办公室等可根据情况自行控制,图书馆自习室不应播放背景音乐。背景音乐的音量控制也相当重要,读者在图书馆的第一需要是看书,如果音量过大,会使读者将注意力转移到音乐上,从而影响读者的思绪。音量过小,就没有背景音乐的效果,而且还会使喜欢背景音乐的读者努力用耳朵找寻音乐。所以音量应适中,需明显盖过其他杂音,且不宜使背景音乐过于明显,一切以读者的感觉为准,工作人员不应以自己的喜好自行调整。

国外的高校图书馆和公共图书馆大多数都使用背景音乐,而我国高校图书馆尚未推广开,背景音乐的使用是时代进步的需要,也是人性化服务社会的必然趋势。目前,我国有些公共图书馆及高校图书馆已开始尝试性地应用背景音乐。背景音乐拉近了工作人员和读者之间的距离,减少了师生间的生疏感,平添了愉悦温馨感。

参考文献:

[1]徐月玲.让背景音乐走进高校图书馆[J].山东图书馆季刊,2007(3).

背景音乐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背景音乐;大学生;眼动;阅读理解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2)08-0184-02

一、论题提出的背景

中外许多著名的学者,在平时大多都是音乐爱好者或是兼有音乐家的才华,在音乐艺术的潜移默化的影响下,使他们在科学上、学术上的成就,有着一定程度的相互影响作用。如天王星发现者是美国威廉・赫歇尔,他常常在巴黎圣母院举行音乐会;如法国思想家卢梭,还编写了符号谱及音乐辞典,他说:“我在科学上的成就,很多是由音乐启发的。”贝多芬在谈到音乐对心理的作用时说:“音乐是比一切智慧、一切哲学更高的启示。”

音乐在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中有娱乐、德育和培养智力的作用。现代大学生选择休闲娱乐的方式多元化,其中欣赏音乐是最简单也是最流行的方式,校园里随处可见戴着mp3耳机的大学生。尤其是很多大学生在学习之余喜欢听音乐来缓解自己疲劳的神经和紧张的情绪,大学生们认为可以提高学习效率,甚至很多大学生喜欢一边学习一边听音乐。音乐给我们带来了很多欢乐。在享受着音乐的旋律给我们带来的美好享受时,我们想知道听音乐是否有助于当前的学习活动,听什么类型的音乐对阅读、学习活动有利,听音乐对当前的认知加工活动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对于阅读的眼动研究中,眼动记录法是最常用的方法。对读者阅读时进行眼动记录,与其他方法相比,眼动测量为研究阅读心理学提供了一种相对自然的即时测量方法,特别是在揭示过程中的即时加工问题上更是卓然超群。近年来,关于背景音乐对学习和认知的影响的研究已成为心理学界普遍关注的一项课题。然而是不是所有的音乐都对学习会有促进作用呢?围绕这一中心,本实验以大学生为被试,利用眼动技术来研究背景音乐对他们阅读的认知加工过程的影响。

二、实验

(一)研究的指导思想

本实验采用实证性研究,利用眼动仪对大学生阅读过程进行分析,通过眼动仪的一系列数据进一步探讨实验中学生阅读过程内部的认知机制。实验过程中播放背景音乐包括现今大学生喜欢的轻音乐、摇滚乐、流行音乐,材料选自大学英语四级阅读训练中难易适中的几篇文章。

(二)研究方法

1.被试

雁北师范学院学生共36人,其中男生16名,女生20名。视力或矫正视力正常,双耳听力正常,阅读能力正常,大学英语四级均在450―500分之间。

2.实验仪器

采用加拿大SRResearch公司的EyelinkⅡ型头盔式眼动仪,采样频率为500Hz。实验材料由DELL19英寸纯平显示器呈现,显示器的刷新率为85HZ,分辨率为1024像素×768像素。显示器与被试眼睛之间的距离为75cm。实验中采用的眼动指标有:注视时间,注视次数,回视,眼跳次数,眼跳幅度等。

3.实验材料

采用访谈法,对部分大学生进行访谈,了解他们喜欢什么类型的音乐,根据访谈选定背景音乐曲目。背景音乐:轻音乐、摇滚乐、流行音乐各8首。测试内容为四级模拟题中的四篇阅读理解。

4.实验设计

单因素被试间设计,三个水平(三种不同的音乐:流行音乐、轻音乐和摇滚乐)。因变量为阅读理解正确率和各项眼动指标,包括注视次数、平均注视时间、平均眼跳幅度、回视距离、回视次数、向右眼跳幅度、向右眼跳次数。

5.实验程序

本实验在心理学试验中眼动仪上完成,个别施测。一名主试,被试伴随背景音乐进入房间。本实验为被试间设计,每个被试做一组实验,即每个被试随机在三个实验组(流行音乐组,轻音乐组,摇滚音乐组)中做一个。被试进入实验室,先让被试熟悉实验室环境,主试给被试介绍实验要求,给被试佩戴好眼动仪头盔,进行眼较准,为使各项数据精确,要求被试在阅读过程中头部尽量不要动。呈现指示语:“下面要求你进行英文文章的阅读理解,请根据你自己的阅读习惯进行阅读,并回答每篇文章后面的问题。”确认被试明白指示语后,方可开始实验。被试在阅读时报告每篇文章后习题的答案,主试记录。

三、结果与讨论

(一)不同背景音乐条件下阅读理解正确率的差异

本研究发现,尽管被试英语阅读能力在同一水平下,均通过大学英语四级考试,且分数在460―500分之间,但是在不同的背景音乐的影响下,阅读理解正确率还是表现出差异。Hall(1952)在研究中就发现流行音乐背景下阅读成绩显著低于轻柔的古典乐。不同的阅读者所表现出的阅读理解正确率也有不同影响:轻音乐与流行乐相比较,两者的影响有显著差异。很明显的,在轻音乐背景下被试的阅读理解正确率高于流行音乐。可以推断,不同的背景音乐影响了他们对阅读内容的理解。对于背景音乐影响作用的生理机制有科学研究证明,言语、阅读、数学运算、逻辑推理和记忆等认知活动大都是在大脑左半球中进行;而空间关系、情绪、欣赏音乐、艺术等活动则是在大脑右半球中进行。研究又进一步指出,右半球同样可以进行阅读理解这种比较复杂的信息加工。在正常状态下,右半球言语加工区不容易被激活。然而,它在某些特定的情境中一旦被激活,将有利于阅读理解任务的完成。有人(Hozt,1998)指出,阅读时播放轻柔的音乐,音乐旋律会不知不觉地刺激右脑中言语加工区,使左右脑同步学习,以最好地解决阅读理解等言语问题。因此,舒缓轻柔的轻音乐相比于激烈的流行乐和摇滚乐对阅读理解的言语问题更有促进作用。

(二)不同背景音乐条件下各项眼动指标的差异分析

通过结果分析得知,被试在三种不同音乐背景条件下的注视次数、回视距离均有显著性差异。

轻音乐条件下,被试的注视次数明显少于流行乐,但这时被试的阅读正确率最高,阅读成绩反而更加好。这说明轻音乐背景条件下被试注视的效率较高。轻音乐背景下平均注视时间最短,注视点持续时间长短与所注视字词的编码和语义提取有关,注视时间短,被试语义提取能力就强,轻音乐没有歌词,而流行乐有中文歌词作为干扰因素,干扰被试的语义编码。根据反应选择模型(ResponseSelection)可知,几个输入通道的信息均可进入高级分析水平,得到全部的知觉加工,注意只对重要的刺激做出反应,如果更重要的刺激出现,又会挤掉原来重要的信息。流行乐和摇滚乐的歌词会和认知任务一样进入系统进行加工,它必然会导致被试的注意出现起伏,歌词刺激会自动挤掉认知加工的部分信息,导致认知效率的下降。听觉和言语知觉相通,听舒缓、优美的轻音乐能促进言语知觉变发达,从而提高语义提取能力。

轻音乐与流行乐以及轻音乐与摇滚乐相比较,被试的回视距离均达到显著性差异。在轻音乐背景下,被试回视距离最大,这说明一次注视获得的信息量大,加工难度大,阅读效率较高。而相应的,在流行音乐以及摇滚乐条件下,被试的回视距离较小,一次获得的信息量相对较少,阅读效率就要低。轻音乐相比于摇滚乐阅读效率要高的生理机制有研究表明:俄罗斯科学院高级神经活动与神经生理学研究所通过实验发现,轻音乐和摇滚乐对大脑活动的影响差别很大。结果表明,被试听轻音乐时的脑电活动与人们在听讲、解算术题时的大脑活动相同,而听摇滚乐时的大脑活动与人们在情绪紧张、恐慌时的脑电状态非常相似。因此,他们认为轻音乐提高了大脑的活动能力,摇滚乐则降低了大脑的活动能力。另外觉醒理论表明,觉醒水平与认知成绩有很高的相关。然而,觉醒水平过低、过高都不利于任务的完成,只有适中的觉醒水平才能使人的潜能发挥到最佳。影响觉醒水平的因素很多,音乐作为一种外部刺激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觉醒水平。当然,不同类型的音乐影响程度也不同。一般来说节奏缓慢、旋律平和的轻音乐引起的觉醒水平比较适中,激烈的音乐引起的觉醒水平过高。相对于轻音乐,流行音乐与摇滚乐比较激烈。因此,才会出现上述研究中轻音乐有利于认知任务的完成,流行乐和摇滚乐则不利于认知任务的完成的结果。

另外,在三种背景音乐下,被试的回视次数、向右眼跳幅度也是有边缘差异的。轻音乐背景音乐下,阅读者的回视次数最少,回视文章有利于被试对文章进行更深层的加工。一般来说,当被试对所读内容的理解产生困难和出现错误时,容易产生回视。回视次数少,被试在阅读时产生困难少,出现错误少。而在所取的眼动指标中,通过上述研究,可以看出大多数都是存在差异的,说明不同的音乐背景在人的认知加工过程中,对人的认知是产生不同的影响的。

四、结论

第一,不同背景音乐对大学生阅读理解正确率有影响,轻音乐条件下阅读正确率最高。

第二,不同背景音乐下,大学生阅读理解的注视次数,回视距离两个眼动指标有显著差异,回视次数和向右眼跳次数这两个指标有边缘显著。平均注视时间和向右眼跳幅度不显著。

五、建议

通过研究发现,阅读速度涉及注视次数、平均注视时间以及眼跳距离等,根据文章总结中提出:提高阅读速度可以通过增加眼跳距离,减少注视持续时间这两种途径。针对研究,提出几点建议。

第一,对于大学生群体中喜欢边听音乐边阅读或边听音乐边学习,我们建议多听舒缓的轻音乐,尽量避免阅读学习时听流行乐或劲爆激情的摇滚乐。

第二,教师指导学生一边听音乐一边学习,发展“整个大脑”的学习,发挥大脑的最大潜能。既然轻音乐背景对阅读有促进作用,在大学英语课堂中针对阅读的训练,可以适当安排在播放轻音乐的条件下进行。

第三,在课间播放舒缓优美的轻音乐可以舒缓老师和学生的神经,提高接下来的课堂知识的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李锋.从音乐的作用看21世纪的音乐教育[J].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1,(4).

[2]阎国利.眼动分析法在心理学研究中的应用[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04.

[3]李宁宁,贾德梅,等.背景音乐对学习的影响研究[J].教育科学研究,2006,(5).

背景音乐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餐饮空间;背景音乐;感知;体验

一?音乐的欣赏心理

音乐是一门艺术,与其他艺术的不同在于,它没有具体形象呈现在人们面前,而是抽象的,需要人们用听觉去感知、去想象、去理解。但它又和其他艺术有相同之处,就像影视有其画面为表现、美术有其色彩为表现,音乐通过声音作为表现手段和媒介,建立起与人的沟通。

音乐艺术,包括了创作——表演——欣赏这三个基本的环节,它们共同构成了音乐实践活动。人们的音乐欣赏主要表现在对音乐的产生的心理活动,具体划分为三个阶段:①音响感知;②想象与联想;③理解认识。这三个阶段在音乐欣赏过程中相互贯穿、相互融合,构成了音乐欣赏的综合感受力。由于音乐的不同、个人欣赏的差异性,甚至时间、空间的不同,都会对音乐的欣赏带来差别。

本文的论点是听觉感知餐饮空间中的音乐,音响感知是对音乐音响及其艺术组合的总体知觉与映象。餐饮空间中的音乐被称为背景音乐,因此,在欣赏时便不注重对音乐的理解认识,而是以感知为主,至多到想像和联想。

二?餐饮空间与背景音乐

餐饮空间有多种类型,包括酒吧、酒店、咖啡店、餐馆、茶馆、饮料店等在内的营业型商业空间。餐饮空间相比其他空间有其特有之处:对它的印象诉诸于人的多种感官的综合感受,其中听觉感受主要来自于背景音乐。虽然在餐饮空间中对背景音乐的感知看似简单,但面对不同的餐饮空间和不同的背景音乐,人们的音响感知、感情体验与想象联想是不同的。下面,文章以酒店、咖啡店、饮料店和茶馆为例,来分析人们对背景音乐的听觉感知和心理体验。

1. 酒店的背景音乐

大堂为整个酒店的门面,大体上反应出整个酒店的等级。人们对酒店大堂的背景音乐的感受主要是在进入酒店的时候,它的选择多来自轻柔、愉悦风格的音乐,常常给人带来宁静、高雅、柔和的感觉,如:《彩云追月》、《天籁森林》等。人们在酒店大堂内漫步的时候,往往不会仔细聆听背景音乐播放的是什么,而是去体验这种气氛、这种环境。因此,酒店大堂内的音乐音量需适中,目的在于营造酒店气氛。

餐厅的背景音乐音量也需适中,消费者在用餐时可能不会过多地去注意音乐,但音乐的不同,会在不知觉中影响消费者,成为无形的愉悦消费者听觉的效果器。欢快的音乐可以增加食欲、活跃气氛,如《欢乐颂》;平稳的音乐可以舒缓心情、产生悠然自得的情绪,如《卡布里的月光》。

过道的背景音乐与大堂很相似,用来渲染酒店内部整体氛围。一般以欢快音乐居多,令人感受酒店欢快的气氛。

2. 咖啡店的背景音乐

咖啡店与酒店不同,它是人们休闲、商务交流的场所。因此,咖啡店的背景音乐的选择和产生的效果与酒店有很大差别。

咖啡店里的音乐是可以被人们专门去欣赏的。咖啡店里的气氛比较温馨,为了让人们感受轻松和谐的氛围,背景音乐会选择舒缓的类型,如班得瑞的《静静的雪》和《四月之春》等。人们会根据店中的气氛,分析音乐与眼前所见的联系,体验到音乐音响以及与其自然伴随的情感。同时,店中的音乐还具有穿透、影响消费者内心的力量,这样就更加建立了更密切、更直观的音乐音响感知和消费者感情体验的桥梁,从而更加直接和强烈地激发和感染消费者感情。

所以,咖啡店的音乐选择对盈利来说非常重要,需要根据咖啡店特性和针对消费者的心理来安排背景音乐播放。

3. 饮料店的背景音乐

饮料店根据其特点和顾客主要是年轻人群,其背景音乐的选择多为时尚流行歌曲。这样选择的优势在于:①时尚流行歌曲一般比轻音乐分贝高,节奏快,绚丽多彩,声音传播的距离比较远。比如:摇滚乐的震撼力就很强,它的声音的力度能很快抓住顾客的听觉,给顾客心理予震撼,如果饮料店的位置建在车站附近或人口密度高的商业区,这样的背景音乐是很能起到吸引顾客的作用。②时尚流行歌曲为年轻人群所熟知。现代年轻人对这类歌曲的反应比较快,他们可以准确、细致、深入地体验到歌曲中的感情内涵,并会与自身生活体验和感情要求结合。这样一来,自身的心理就会被吸引,从而引发购买欲望。③声音和饮料同时对消费者的听觉和味觉进行刺激,会更好的触动他们的消费。

饮料店背景音乐的选择虽然广泛,但切记不可滥用歌曲,随意播放歌曲或声音过大、过小都可能会对营销带来负面效应。

4. 茶馆的背景音乐

茶馆的背景音乐选择比较讲究,因为茶馆作为历史悠久的一个人们休息、消遣和交际的场所,其历史文化底蕴是很深厚的。因此在音乐选择上选择具有文艺性质、少数民族风情的音乐,如《临安记忆》、《南澜掌》等。这些音乐所携带的感情内涵是由历史、文化、民俗、社会生活等一系列因素引起的,并且和一定的思想有联系,能够给予品茶者体验和联想,与音乐产生共鸣。正如我国古典音乐论著《乐记》所说:“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

茶馆里的音乐要让人们感受到文化的特征,具有触动人们内心文化价值的功能,有别于咖啡店、饮料店这种时尚的场所。

三?结语

综上所述,餐饮空间背景音乐的设计需要遵循餐饮空间的类型,是酒店、咖啡店,还是其他类型的店,这一点是最基本的。另外,根据餐饮空间特色,选择恰当的音乐,与消费者的感知产生共鸣,也是必不可少的。虽然背景音乐的经济价值不像有些事物明显,但这种潜在的功能也会带来经济价值。所以,正确处理背景音乐对于一个餐饮空间很有必要。

参考文献:

[1] 吴晶.音乐知识与鉴赏[M].合肥: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8.

[2] 张前.音乐欣赏心理分析[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83.

[3] 邹衍,李引.室内设计基本原理[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5.

相关期刊更多

北方经济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内蒙古自治区发展研究中心

北京党史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共北京市委党史研究室

北京文史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北京市文史研究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