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战争委婉语背景

战争委婉语背景

中文摘要:新闻报道中的语言,必须符合新闻准确描述现实世界发生的事情的要求,但又随着其载体即新闻机构所处的社会环境而有其需要调适的需求。委婉语是人类认知与现实世界调适下的产物。本文先对委婉语的定义做了说明,同时对涌现于新闻中的战争委婉语做了描述。重点从政治需要和文化内涵两方面阐述了委婉语产生的背景及其影响。从政治需要这个角度看,冷战后,美国的外交政策是建立世界新秩序为其服务,对所有威胁到美国利益的国家进行了军事侵略和打击,他们利用战争委婉语试图淡化其侵略色彩,淡化战争给人们带来的恐惧。从文化内涵角度看,美国人个人主义价值观是唯我独重,在对外战争的价值观上他们把个人利益转化为国家利益,使得战争委婉语“敢”以积极的姿态摆在人们面前;另一方面,美国人的平等取向,包含着解放全人类的理想,从而也能解释为什么其战争委婉语在形态上总打着正义的旗号。最后本文分析了美国战争委婉语的实质,即为他们不可告人的行为做掩护。

关键词:战争委婉语;政治需要;个人主义;平等取向;实质

Abstract:Thenewslanguageisrequiredtoshowwhatexactlyhappensintherealworld.However,asthenewsinstitutionliesinacertainsocietyenvironment,itmustbeaccordinglyadjusted.Euphemismistheresultoftheadjustmentofhumancognitionandtherealworld.Thisessayfirstlyexplainstheeuphemismconceptanddisplaysthewareuphemisminnewsreports.Emphasisisputonthewareuphemism’sbackgroundanditseffectsfromtwoaspects,politicalneedsandculturalconnotation.Onpoliticalaspect,itrepresentstheU.S.internationalpolicyofsettingupanewworldorderintheworldforthecountry’sbenefitafterColdWar.Asaresult,theyattackandrobothercountriesthatwanttobreaktheorderunderthecoverofwareuphemism,andtrytorelievethefearofwardisasterinpeople’sheart.CulturalconnotationtellsthatAmericanspursuitegoism,sotheytransformtheirownbenefitintothecountry’sbenefit,makingthewareuphemismmorejustifiable.Itisfurthersupportedbyequalitytropismthattheybelievethattheyundertakethemissiontoliberatethepeopleallovertheworld.Lastly,itispointedoutthatthewareuphemism’sessenceistocoverupthegovernment’scrime.

Keywords:wareuphemism;politicalneeds;egoism;equalitytropism;essence

一、引言

语言交流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作,是人类思维的工具。“维果斯基认为,思维作为人类的一种高级心理功能,其实现的过程和结构是间接的,以符号或词为中介,其起源是社会文化历史的产物,从个体发展看,是个体在人际交往过程中产生与发展的。”[1](P505)语言符号的使用离不开人类的思维,不能脱离人类的心理活动,同时语言随着人类面对的不断变化的现实世界而进行调适。作为新闻报道中的语言,必须符合新闻准确描述现实世界发生的事情要求,但又随着其载体即新闻机构所处的社会环境而有其需要调适的需求。新闻中所用来报道美国对外战争的委婉语就是这样而来的。

二、委婉语的定义及在美国关于对外

战争的新闻报道中的体现

(一)、委婉语的定义

“传统的修辞学理论将委婉视为一种修辞格和语言表达法。英语‘euphemism’一词借自希腊语‘euphemismos’,‘eu’意为well,‘pheme’意为‘speech,speaking’。因此,‘Aeuphemismisapolitewordorexpressionthatpeopleusewhentheyaretalkingaboutsomethingwhichtheyorotherpeoplefindunpleasantorembarrassing.’”[2](P12)委婉语是人类使用语言过程中的普遍现象,它是一种修辞格,是人们谈论那些不愉快、令人尴尬的事情时,使用的一些不准确、模糊的、较温和的词语,是人们用来协调人际关系的一个重要手段。根据这个目的,委婉语的功能体现在三个方面:避讳功能、礼貌功能、掩饰功能。英语委婉语从其涉及的对象或范围来划分,主要有“性委婉语”、“死亡委婉语”、“个人特征委婉语”、“职业委婉语”、“贫困委婉语”、“政治委婉语”等等。

(二)、在美国关于对外战争的新闻报道中的体现

以下摘自2003年3月25日《纽约时报》的报道:

“The$60billionpricetagforthe1991PersianGulfWarwassharedamongmanycountriesintheU.S.-ledcoalitionagainstSaddam.ItisunclearhowmanynationswouldjoininandpickupsomeofthecostofanothermilitarycampaigninIraq.”[3](P41)

当时的国际形势是:国际社会主张以和平方式解决伊拉克危机,联合国常任理事国之间存在很大分歧。报导的第一句话是回顾了海湾战争时西方国家踊跃参加的事实,而2003年支持伊拉克战争的国家并不很多,为掩盖这一事实,报导中第二句使用了模糊的概念:我们在描述客观事实,会有一些国家参加伊拉克战争,只是参战国的数量仍然unclear。这就是委婉语的体现。诸如此类的例子还很多,如:在2003年伊拉克战争爆发后,我们可以在VOA中听到出现频率最高的词语disarmIraq(解除伊拉克武装)和takemilitaryactionagainstIraq(对伊拉克采取军事行动)。Disarm的释义可为:Ifyoudisarmpeople,youtakeawaytheirweapons(即剥夺武器),而action的含义为:fightingwhichtakesplaceinawar(即战斗,行动)。使用disarm和takemilitaryaction这两个委婉语,避开了使用诸如atwar,attack,invasion,aggression等敏感的字眼,达到了委婉的效果。[4](P18)

三、美国新闻报道中对外战争委婉语的背景

(一)、政治需要与委婉语

1、政治因素

新闻报道中,虽要顾及新闻的准确性,但在不失真实性的情况下,使用委婉语在一定程度上又能顾全其所处环境下的制约。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媒体和国际政治的互动日益频繁,导致国际传媒成为“国际政治的掮客”。比如美国有线电视新闻广播网(CNN),从1990年的海湾战争到2003年的伊拉克战争,CNN对外交活动的迅速反应、对战争的现场直播(转播)以及外交和军事权威人士的分析等,比起各国正式的外交与情报管道都更为迅速翔实,不仅仅是普通的受众,就连各国的领导人和外交官都很关注CNN的节目,CNN成为重大事件的报道者,而且也成为外交上的一枚棋子。美国政府向来十分重视通过大众媒体开展“媒体外交”,主要包括无线电通讯社、出版物、对外新闻中心以及国际广播电台(比如美国之音、自由欧洲广播电台)等,通过美国新闻署(1999年前)的运作,对其他国家的民众理解美国的外交政策影响深远。因此美国新闻中战争委婉语的温床即者是新闻机构所属的美国政府。美国新闻为美化政府形象,宣扬其政策起着不可磨灭的“大功劳”。

“在20世纪到21世纪的美国外交政策中,建立某种符合美国价值观念,并能维持世界稳定和有利于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利益的世界新秩序,始终是美国政府推行的原则和不断追求的目标。1919年,当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的时候,美国已经是当时世界上主要大国之一,其国民生产总值占据世界之首。”[5](P1)为了摆脱孤独主义的束缚,扩大美国对国际事务的参与以及加强美国对世界的领导,美国政府三次提出世界新秩序问题。为了实现这一目标,美国以成立国际组织——联合国安理会为基础,同时明确美国对国际社会的领导作用。在具体方法上美国将有权以维持世界新秩序的名义,对破坏这一新秩序的国家或国家集团进行多边与单边的经济、军事干预。美国对外的战争干预,都是出自于对他们所建立的世界新秩序的维护,而世界新秩序又是为美国而服务的。一旦有人破坏,美国就找借口、装无辜,堂而皇之的为其国家利益而战争。为了使文明世界的战争也文明,他们利用战争委婉语,试图淡化其侵略色彩,淡化战争给人们带来的恐惧。

2、政治需要对委婉语的影响

“传统地来说,委婉语在社会生活中起着一定的正面影响,它的使用避免了某些尴尬和不雅的场面,体现了一个人的文化素养。然而,委婉语也是一柄双刃剑,运用得当,可以协调关系,用得过滥,就会混淆视听,掩盖某些事情的本质,特别是国际事务中,委婉语的表达更是数不胜数。”[6](P93)

人们在交际中使用委婉语的一个原因是委婉语具有模糊的色彩,有相当的欺骗性。于是成了政客们骗人的工具。由于政客们的一己之私,也使委婉语世界变得“丰富”起来。

每当政治风云突变时,委婉语就出现了,以粉饰那当政者管理的社会是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掩盖了美国社会最底层人民的生活形态。20世纪初叶,劳资关系紧张,罢工风潮成了当时整个社会的主流。报界为了掩盖矛盾真相,“劳资关系紧张”叫做industrialclimate,“工人罢工”叫做industrialaction,“劳资争端”为industrialdispute,劳资双方谈判顺利称productive,不顺利就是counter-productive。其语义笼统含糊到难以捉摸的程度。[7](P93)里根政府时的“增税”政策,不用increase,而用RevenueEnhancement(税收加强)。诸如此类的委婉语经常被西方的政客所利用,其目的是为了掩盖社会矛盾,以巩固他们的政治地位和权威。这一点在战争上也体现得淋漓尽致。

战争改造语言,曲解语言,就犹如改变一个国家的历史和地形,摧残战士们的身躯一样,战争是产生委婉语的肥沃土壤。

美国在“越战”时期,为了掩盖其暴行,创造过大批委婉语。把空中的狂轰滥炸说成是logisticalstrikes(后勤行动),closeairsupport(近距离空中支援),actionofdecapitation(斩首行动);对越南人民的杀戮称为wastingtheenemy(消耗敌人),明明是civiliancasualties(平民伤亡)说成collateraldamage(附带损伤);groundwar(地面战争)换成groundoperation(地面行动);attack(进攻)换成pacifythearea(绥靖);明明是destroyingcrop(毁灭庄稼),却隐约其辞成了defoliation(落叶行动);aggression(入侵),说成了policeaction(警察行动);strategicvillage(战略村)说成了concentrationcamp(集中营)等等。

伊拉克战争是一场有目共睹的战争,此时的委婉语也饱受战争的摧残。英美联军准备创造一个语言的疗养地,以净化战争带来的血腥与丑陋。他们把肆意轰炸(randombombing)说成了targetofopportunity,事实上只是联军训令的一部分,当轰炸机轰炸指定对象未遂时,就意味着他们必须投向任何一个目标。本质上这个隐含的目标是为了抓获躲藏在巴格达南部某地的萨达姆与其儿子。美国、英国、西班牙2003年2月24日同时提交给联合国安理会的第二号对伊拉克决议草案中指出,安理会反复警告过伊拉克,如果它继续不履行1441号决议中的规定的义务,就会faceseriousconsequences(面临严重后果)。这是一个外交上所使用的委婉语,指“军事打击”(militaryattack).草案要求联合国安理会对伊拉克采取“allnecessarymeans”(所有必要手段),这自然也包括武力。[8](P18)此类的委婉语还有如:reignchange(伊拉克的政权改变),它用来婉转指美国可能对伊拉克实行的军事打击;constructivedestruction(建筑性毁灭)是用于美化其军事打击较为罕见的委婉语。在伊拉克作战期间,美军伤了盟国的军队,称friendlyfire(误伤)。

为淡化战争给人们带来的恐惧,使用了如:anti-personalweapon(反人员武器,实指杀伤性武器),counter-forceweapon(反部队武器,实指核武器),甚至counter-valueweapon(反价值武器,实指用于摧毁城市及其他战略目标的威力巨大的核武器),selectiveordnance(选择性武器,指生化武器)等委婉语。

建设世界新秩序正义口号和维护本国利益的矛盾,被美国通过其新闻、会等利用委婉语掩盖了。委婉语的掩饰功能不仅仅体现在战争方面和政治生活中,在其他社会现象中(如犯罪、吸毒、种族)也随处可见。探讨这类问题,有助于我们理解语言和社会的复杂联系。

(二)、文化内涵与委婉语

1、美国人的价值观及对委婉语的影响

(1)个人主义价值观

“我们知道,个人主义是西方资本主义道德价值观的基本原则和向导,是整个近现代资产阶级道德的核心。它表现为将个人的利益凌驾于社会、集体和他人利益之上,一切以自我为中心,自私自利,唯我独重,表现在人的思想行为上便是个人主义取向。据GreetHofstede对四十个国家和地区的个人主义取向程度所做的调查表明,美国位居榜首,日本居第二十二位,香港居三十二位,台湾为三十六位。可见,个人主义取向是西方人,尤其是美国人的行为准则。”[9](P45)

“西方文化中,人人都发挥自己的思想、感情,才能在维护和发展自己的个体自足与他人和环境碰撞、竞争、拼斗,或由理性而发展为社会契约,或经毁灭而产生新的和谐。”[10](P150)根据布鲁根1990年的数字统计,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全世界死于战争的人数为2000万,而卡根1993年估计则是5000万人。[11](P112)一种语言现象的存在,必然有其市场与接受人群。在面对个人利益与道德发生冲突时,他们又会做何种选择呢?

在面对美国对外发动战争,并引起其他国家人民的伤亡时,他们怎么平衡来自道德与个人利益的冲突。黑格尔的《精神现象学》中,他对“德行”与“世界进程”的问题进行了论述。“‘德行’是指牺牲个人本性,放弃个人目的和利益的一种意识形态,与之对立的是个体或个人目的与利益即‘世界进程’。‘德行’视‘世界进程’是和‘善’相对立,并需要与之做出坚决斗争的东西。”[12](P130)在黑格尔看来个性或个人目的与利益实际上不与德行对立,相反有助于公共利益的进程。美国人把个人利益转化为美国国家利益。在这一层面上讲,自然也解决了他们德行与世界进程中的对立。每个人的利益即世界进程相加可以等于整个国家利益即德行。而他们把国家利益放在首位,不考虑到其他国家利益,也正是美国人的个人主义价值观的体现,为战争委婉语的市场创造了条件。

“9.11”事件后,美国政府对阿富汗和伊拉克的军事干预都付出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经济代价,这同样是因为小布什行政当局把军事干预行动和美国最重要的安全利益联系在一起,说服了美国公众愿意为此承担如此高昂的代价。这里笔者要提出的是,关于新闻报道中的有关战争的词汇,并不是一味的出现委婉语,为了体现其军事战果,让民众看到其优势,有时报道中也很直白。但委婉语的使用,不仅在对外上缓和战争的影响,对内也满足了美国民众在道德、个人利益之间的平衡感,使美国政府更加冠冕堂皇的博得美国民众的支持。

(2)对外战争的个人主义价值观的影响

“委婉语之所以在社会的各个方面得到广泛的应用,是有其心理基础的。如果说语言是社会生活的反映,那么委婉语更是社会心理的一面镜子。”[13](P72)

随着社会语言学和跨文化交际学的研究不断深入,人们越来越发现社会和文化因素制约语言发展这一事实,社会价值、社会地位、人际关系、地理环境、性别等无不影响着语言,而其中,作为反映西方社会价值观的个人主义取向同样渗透在委婉语中。[14](P45)

以美国人对外战争的个人主义价值观为例,他们总是给民众一种心理暗示,这时的战争是为了全美国人的利益而战,为了整个民族而战,任何参加和支持战争的人,都是民族的英雄。如根据美国国防部的消息,在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对南联盟的这场“战争游戏”中,有一些美国大兵“havejoinedtheimmortals”(加入了不朽者的行列),实指阵亡,借此来淡化战争的残酷,欲显战争的伟大。[15](P77)他们把retreat(撤退)说成strategicwithdrawal(战略转移)以在民众面前保持“光辉”形象等等。

2、平等取向及对委婉语的影响

(1)美国人的平等取向

美国历史上对其自身地位和价值的认识的基础,主要是美国政治文化中基于新教而形成的“选民”思想和“使命”意识。用[圣经.旧约]中的“选民”概念来指称那些接受新信念的信徒,并把美国看作是一个由这些信徒组成的“选民”国家。由于这些新教理论观念的影响,美国在其自身的发展过程中非常重视用清教文化的模式来建立一个自由、民主的宪政国家。此后,随着美国自卫意识又进一步发展成为一种新的观念,那就是依照美国的价值观念和意识形态,去承担上帝赋予的拯救世界的“使命”意识,而这种力图拯救其他民族,强迫他人自由的使命意识,后来逐步成为20世纪初期以来美国外交政策中具有决定性的因素。[圣经.旧约]中体现的排他性意识和犹太教的一神教观念,成为美国自由主义“圣战”传统的核心。[16](P29)

“1991年3月6日,美国总统布什在对美国国会的演讲中,就把‘沙漠风暴’行动描绘成美国‘代表’人类良知中仁慈和善良所做出的反应,他说:‘美国人民不但是一个关心别人的民族,而且还是一个仁慈的民族,一个慷慨的民族。我们越过半个地球去做的都是道德、正义和正确的事情。我们在那里为一个很多美国人从未听说过的小国解除了侵略者的枷锁和暴政,我们并不要求回报。’”[17](P30)

(2)平等取向对委婉语的影响

美国政府就是这样打着正义的旗号,横行于各国。新闻中,不出现侵略的色彩,而采取的是如:pre-emptiveaction(先发制人的行动),pre-emptivedefense(先发制人的防御),anticipatoryself-defense(提早的自卫),restoreinternationalPeaceandSecurity(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在美国的几次行动代号中也可以见其委婉语成分:1983年,美国入侵格林钠达为arescuemission(援救任务),空袭利比亚为surgicalattack(外科手术式的打击),OperationRestoreHope(重拾希望行动),指的是索马里人道主义和维和行动,OperationEnduringFreedom(持久自由行动)。9.11事件之后,在阿富汗的作战行动,吹响了美国全球反恐的号角,OperationIraqiFreedom(自由伊拉克行动)。

另一方面,“社会语言学认为语言是一种社会行为,它集中反映交际双方的社会地位和社会关系,尤其反映交际双方的‘权势’和‘平等’。众所周知,在西方社会,奉行的是平行或平等的人际关系,这种平等取向的思想同样制约着委婉语。”[18](P45)基于此,美国是个世界强国,对于其他民族和国家来说,他们是一个巨大的压力,所以他们尽量淡化了“以强凌弱”的局面,利用委婉语,来平衡美国对被侵略国的权势压力,以示平等。

他们把大量杀伤性武器(WMD——weaponsofmassdestruction)称为Cruise,Scud,TinyTim,HonestJohn,BloodHound,Hound-dog,DavyCrocket,Exocet,ICBM-intercontinentalballisticmissile;把恐吓性武器说成bunker-buster,microwavebomb,Tomahawk;而今最具威力的非核炸弹Moab(massiveordnanceairblastbomb)却理解为motherofallbombs。有一场战争竟把nuclearweapons(核武器)说成了ultimatedeterrent(最后的威慑)。以此来缩短与他国实力上的悬殊,符合美国社会文化影响下语言的使用规律。

新闻中战争委婉语暗示着美国人民战争是为了解放全人类,尊重人人平等。由平等取向衍生出的当然也不止战争委婉语。

四、美国对外战争委婉语的实质

在美国对外战争委婉语的使用中,我们不难发现其中一个显著的特点,即给人积极效应,似乎为正义而战并造成减轻了战争给世界人民带来的痛苦和灾难的假象。我们不难看出,战争委婉语的使用掩盖了美国侵略其他国家的本质。由于蒙上了政治的阴影,它有一定的时效性。战争委婉语根据当时的世界局势与战争局势而生,随着历史的变迁,会退出历史的舞台。笔者认为,这也是战争委婉语与其他委婉语的不同之处。这时委婉语又多了一个功能,即为特定的社会活动服务,为美国政府的罪行做掩护。

美国新闻机构所属美国政府,是美国战争委婉语的有力散播者。历史上美国的对外政策一向都打着解放全人类的旗号来实现其自身利益,战争却给这个世界带来了灾难,引起世界乃至部分美国民众的愤慨。常言道,出师无名,出师不利,必然对美国政府造成极严重的不良后果,故委婉语使他们的侵害其他国家的主权变的冠冕堂皇,某种程度上缓和了战争给人们带来的恐惧。有人说当然也要有人听得进,它才会有市场,否则是站不住脚的。美国人的个人主义价值观和平等取向接受并支持着战争委婉语的出现,使其真正有了存活的氧气。美国新闻出现的战争委婉语尽可体现其美化政府形象,颠倒是非,为他们不得人心的政策和无能以及战争罪行辩解、开脱。

在这样一个“天时、地利、人和”的战场中,变了样的战争委婉语肆意的鞭笞了各个被压迫的国家。

五、结语

随着全球化的日益成熟,各国之间的交流也越来越频繁。人们大多通过其国内外新闻机构来了解世界的风云变化。语言在此发挥了桥梁的作用。一个新闻机构的用词态度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人们对事件的心理反映。美国作为目前世界的超级大国,对世界的发展趋势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其新闻上的委婉语,可以影射出美国政府的对外政策与态度,以及美国人的价值观念、宗教观念。我们中国听众及英语学习者一般通过收听和观看美国新闻来进行英语学习或了解国际新闻。然而,在学习的过程中,还应保持一颗是非心,意识到美国新闻委婉语中的真正内涵。

参考文献:

[1]丁国旺,任太艳,宋正国.语言、语义、语言特征、心理理论[J].心理科学,2005,28(2):P505。

[2]陈道明.“委婉”不一定是“语”[J].外语教学,2005,26(2):P12。

[3]高明强.新闻报到中的情态隐喻[J].山东外语教学,2004年第5期:P41。

[4]刘.伊拉克危机中白宫使用委婉语[J].英语知识,2003年第5期:P18。

[5]汪波.美国冷战后世界新秩序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时事出版社,2005年:P1。

[6]李胜鹃.英语委婉语的掩饰作用[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版),2004,5(6):P93。

[7]同[6]:P93。

[8]同[4]:P18。

[9]姚剑鹏.委婉语的文化探源[J].山东外语教学,2003年第4期:P45。

[10]姜中平.中西跨文化交际中人本主义价值观比较研究[J].伦理学文摘卡,2005年1月:P150。

[11]同[5]:P112。

[12]陈立旭.个人目的、个人利益与公共事业[J].浙江社会科学,2004年第4期:P130。

[13]袁瑛,刘启程.试析英语中委婉语及其对语境的依赖[J].洛阳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14(1):P72。

[14]同[9]:P45。

[15]朱红梅.从委婉语看英美社会与文化[J].上海电力学院学报,2003,19(1):P77。

[16]同[5]:P29。

[17]同[5]:P30。

[18]同[9]:P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