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背景调查报告

背景调查报告

背景调查报告

背景调查报告范文第1篇

关键词:幼师英语教学;文化语境学习;调查报告

随着《国家教育中长期发展规划》的颁布,学前教育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社会对幼儿教师的期望值更是节节攀升,如何提高幼儿师范学生的专业素质是幼师教育的重要部分。另外,社会的发展和世界的融合,学前教育领域对幼儿英语教师有着越来越迫切的需求,要求也更加全面。幼儿英语教师需要学习和具备的专业知识不仅仅停留在英语的听、说、读、写四项基本功上,还要对英语这门语言从时间和空间、从科学到人文都有深入扎实的知识积淀。

一、研究背景

英语课堂教学与其他学科教学的不同之处在于,它是以语言为依托的,通过语言学习搭建中西文化的桥梁。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英语课堂就是学生直接融入异域文化的空间。所以,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教授学生语法、词汇、句子结构、翻译技巧,同时,更要注重文化背景资料的运用。

在实际的英语教学中,经常会出现学生十分注重单词的背诵、课文的朗读和理解,但对相关的文化背景和语言语境知之甚少的现象,这不但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更不利于学生今后在教学实际运用英语语言。因此,文化背景知识和语言语境背景的传授应该贯穿于英语教学的始终,落实到课堂教学的内容中,融入语言知识和文化背景知识同步传授的教学体系中。

为了做到有的放矢,更好的组织幼师英语教学和英语文化语境教学,找出英语文化学习在幼师学生中存在的问题,探索大学英语中文化语境背景资料的运用策略,笔者对本校非英语专业的学生的英语文化背景学习现状进行了调查。

二、研究方法

1.调查对象

2013年1月进行了本次问卷调查,共抽取300名我校一年级非英语专业的学生参加,最后得到全部有效答卷。

2.调查工具和数据收集

本次调查采用封闭型和开放型问题相结合的方法,前部分为选择题,共15小题:前8题主要是对学生的英语文化背景学习的情况进行调查,后7题是对学生对英语教学中引入英语文化背景资料教学的态度进行的调查;最后1题为开放型问题。本问卷可以从整体上反映出非英语专业学生对英语文化语境背景资料的学习状况和对教学的态度和意见。问卷的数据输入电脑后,用社会科学统计软件(spss)对数据进行了分析。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1.学生对英语文化背景知识的认识

调查中,50%的学生很重视词汇量和语法等基本的语言问题,但也有40%的学生已经意识到了英语文化知识在语言交流中的重要性。另外,有70%的学生认为英语文化背景知识对于学习语言很重要或比较重要,但只有20%的学生会主动了解和学习英语文化知识。这样的结论似乎互相矛盾,实际上可以反映出学生在理论认识上和在实际的学习中对西方文化于英语学习重要性的差距:一方面认识到了西方文化对英语学习是十分重要或比较重要的,但在日常的学习中却未给予其足够的重视,甚至可以说是忽视。而对于跨文化意识的了解甚少。分析原因,首先是教学工作没有把学生的注意力真正吸引到这些方面来,这是教学的偏差或不足;其次,结合上一项内容,学生对文化方面总体缺乏兴趣也是一个原因。

2.学生对英语教学中引入语言文化背景资料的观点

这部分调查可以和上面项目对照分析。就课堂上教师对西方文化的讲解和比例上,大部分教师能够经常在课堂上教授文化信息而且传授内容可以认为是比较充分的,有利于培养学生跨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流能力。但因为在大学英语课堂上的文化信息是相当丰富的,当然课堂时问需要合理分配,而文化语境资料的处理不是全部,这也印证了60%的学生认为教师教授的文化语境资料应根据教学内容进行调整。另一方面,教师更注重了中西文化语境资料的对比传授方式,不仅是学生容易接受,也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40%的学生在课后得到的最深刻的印象是英语的文化背景知识。

3.了解英语文化背景知识的最好方式

在回答这个问题上,不同于多选项的调查结果,约20%的学生认为阅读书籍杂志是最好的途径,约40%的人认为通过网络看外文电影是最好的方式,另有约20%的人认为应该将英语文化背景知识融入到课堂中,13%的学生希望通过实践活动来了解背景知识,还有7%的人希望通过出国和外国人交流来增强对文化知识的理解。由于有限的课时,大学英语课常教学不可能提供系统的充分的文化背景介绍,因此通过自己课外的读书和网络去了解两方的文化无疑应该是首选的方式。那么,课堂教学应该是指导性的,提纲挈领的,当然课堂中必要的文化知识该详细讲的还要讲解或讨论。原声电影无疑是教师可利用的最为直观的、最鲜活的教学材料。

总结以上调查结果,绝大多数学生认为目前的外语教学引入文化背景资料教学有必要或很有必要,认为文化学习在英语学习中很重要。这对我们今后的教学工作有着重要的启示:首先,英语教学的观念需要转变。教师需要统一思想,对英语教学中西方文化教学真正重视起来,必须通过学习提高自身语言文化研究方面的素养,使自己能够胜任这方面的教学,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引导学生逐步树立跨文化意识。其次,教师需要注意兴趣教学,可以借鉴学生乐于接受的途径,结合现实情况,取长补短,进一步改进英语课程教学。同时,鼓励学生课外主动的涉猎各方信息,锻炼各种交际技能,加强多种交流,这样双管齐下,从而更好的提高语言交际能力。

参考文献:

[1] 许力生.跨文化的交际能力问题探讨[J].外语与外语教学, 2000(7): 17 -21.

背景调查报告范文第2篇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目的

为提高本公司招聘效率,优化人力配置,降低用工风险,促进公司依法经营管理,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 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及关联企业对应聘人员个人信息及简历内容的调查审核。

第三条 职责权限

(一)公司各部门结合本部门部门设置,经公司总经理批准扩备各部门人员。

(二)人资部经依照公司总经理指示,招聘信息,对应聘人员进行筛选。办理入职手续前依本制度完成拟入职人员背景调查工作。

(三)应聘人员的使用部门及法务部负责监督、协助本制度切实施行,对入职人员背景调查结果进行抽查并提出意见。

第二章 内容、形式及流程

第四条 调查内容

人资部需对通过初试的应聘者所提供的个人信息及简历所涉内容进行调查。包括但不限于工作单位、就职部门及时间、职位、离职原因。

第五条 调查形式

(一)将应聘者填写的《入职申请表》与其投递或提供的个人简历进行对比,以核实应聘者在学历、工作经历、担任职务方面是否存在虚假信息,对出入内容进行更详实的提问。

(二)通过应聘者提供的历任单位电话对应聘者经历进行核实。

(三)根据应聘者提供的各类证明材料及原件进行核实。

第六条 调查流程

(一)应聘人员填写本公司《入职申请表》时,人资部应要求其同时签署《授权书》(详见附件一),以保证本公司背景调查的合法性及有效性。

(二)对通过初试的应聘人员,依照本制度第五条所列:

1.需对相关应聘人员上门家访的,人资部应记录人员家庭住址,同应聘人员的使用部门进行上门家访工作。

2.需对工作简历真实性调查的,人资部应要求应聘人员提供简历所涉人员的有效联系方式及经社保局盖章的社保缴纳记录。

3.需对财产及负债真实性调查的,人资部应要求应聘人员提供相关银行出具的个人征信报告。

4.需对学历、资格及职称等信息真实性调查的,人资部应要求应聘人员提供学籍学历信息表,出示相关证书原件并留存复印件及扫描件。

5.人资部就已完成的背景调查工作填写《背景调查表》(详见附件二)。

(三)经背景调查的拟进入复试的人员,法务部及人员使用部门应对其背景调查报告进行抽查或核实后依照公司流程报公司领导,进行下一步工作。

(四)进行背景调查报告的各部对其所调查内容实行个人负责制。

第三章 调查要求

第八条 人资部针对不同部门的应聘人员,根据附件三内容对其进行背景调查。人资部根据公司人员设置要求,对可省略上门家访中应聘中高层岗位的人员,经公司领导批示应实行上门家访,以实现背景调查内容真实详实。

第四章 处理结果与考核

第九条 本公司决定录用的人员,人资部应将上述资料共同归档至员工个人档案。

第十条 本公司决定不予录用的人员资料及背景调查报告应予以销毁,防止个人信息外泄。

第十一条 经背景调查报告经录用的人员在职期间发现其实际情况与报告所示内容不符的,公司有权对部门调查人员进行考核。

第五章 其它

第十二条 本制度由公司负责解释。

第十三条 本制度经公司审批下发之日起执行。

附件一

授 权 书

本人于 年 月 日应聘 公司

一职。

为证明本人所示个人信息及简历内容真实性,现授权该公司就本人提供的个人信息及填写的《入职申请表》所涉内容进行调查核实。

背景调查报告范文第3篇

【关键词】品格证据 未成年人犯罪社会调查报告品格背景证据

一、品格证据新解

英美证据法上品格证据规则是指,关于某人品格的证据不能用来证明该人在特定场合下的行为与该品格有一致性,也就是说品格证据不具有相关性。但英美法对品格证据的界定却存在较大的分歧。

(一)品格证据概念的重新界定

根据英国1898年《刑事证据法》第1条,品格(character)包括声誉和以某种特定方式行为或思考的倾向。墨菲(Murphy)认为,品格指一个人在其所居住的社区或熟悉他的人群中所享有的名声;或者指一个人以某种特定方式行事的性格倾向;或者指某人生活中的具体事件。美国《联邦证据规则》和普通法都没有给品格下定义。据《布莱克法律词典》解释,品格证据是关于一个人个性特征的证据,是基于名声或者意见确立的,关于一个人在社区中的道德地位的证据。麦考密克(McCormick)认为,品格是对某人性情的一种概括性描述,或者是对性情的某种一般特征如诚实、性格温和或者爱好和平等的概括性描述。

上述诠释的区别主要有两方面:首先是品格的范围不一致。麦考密克和《布莱克法律词典》的品格证据仅指性格特征的证据,只不过《布莱克法律词典》指明了性格特征的表现形式;英国《刑事证据法》里的品格证据指名声和倾向;墨菲的品格证据范围最广,包括名声、性格倾向和具体事件。其次是定义的方法不一样。麦考密克采用提炼品格证据实质的方式,《刑事证据法》和墨菲采用描述品格证据形式的方式,《布莱克法律词典》兼采实质和形式的方式。兼采实质和形式的方法既有助于把握品格证据的本质特征,又能够非常直观地把握品格证据的范围,有助于正确区分品格证据和非品格证据。

因此,本文认为对品格证据的界定兼采实质加形式的方式比较适合。对品格证据的实质的观点比较统一,一般认为品格证据是证明一个人性格特征的证据,关键是如何恰当地划定品格证据的外延。我们评论一个人的性格特征必然是通过观察其所实施的一个个具体的行为而得出的。具体事件的累积,会形成具体的证人对该人的性格特征的意见。一定范围的人,都对该人的性格特征有相同的评价或意见,就会形成关于该人的多数人评价或名声。本文之所以采用公众评价或名声的用语而不采用通常所用的社区名声,是因为社区名声这个概念固有的弊病,即社区的范围已经不再像早期那样容易确认。而多数人意见则可以采用多数人作为意见证人出庭或书写书面证言的方式方便地确认。而至于一个人依据其性格特征在特定情形下行事的倾向,只是其他人依据其品格进行的一种推论,并不属于品格本身。因此,本文认为品格证据是指能够证明一个人性格特征的特定事件、单一或多数证人的意见或评价。

(二)品格证据与其他行为证据、品格背景证据

首先要区分品格证据和其他行为证据。英美证据法区分品格证据和其他行为证据,其他行为证据主要是指本案中被指控的犯罪以外的其他犯罪、错误或行为的证据。这类证据不能用来证明一个人的行为与其品行的一致性,但由于其行为中的一些细节部分本身就与被告人被指控的罪行存在着内在的联系,如在时间或情节上与被指控犯罪有紧密联系,或者与当前被指控犯罪具有惊人相似性,因此,可以用来证明动机、机会、意图、准备、计划、明知、身份,或用来证明没有过失或不属于意外事件等。

其次应该区分品格证据和品格背景证据。除了品格证据以及其他行为证据,还有很多能够证明一个人品格形成原因的证据,包括未成年人的家庭情况、成长经历、现阶段的思想状态等。这类证据经常会在出示品格证据时出现,甚至以品格证据的形式出现,但实际上并不属于品格证据。对这类证据,可以单独归类、命名,以方便对其进行研究运用。本文采用品格背景证据这一用语,既可以区别现有概念,也可以直观地表明这类证据的证明对象。

由于品格证据证明力较低并转移对主要问题的注意力、容易引起不公正的偏见、根据一个人的品格而不是行为来定罪被认为是一种道德上的错误等方面的原因,品格证据一般不具有可采性。但被告人的品格证据有三项例外,一是被告人自己提出的证明自己品格特征的证据,二是控诉方提出的用于反驳被告人提出之品格证据的证据,三是在被告人提出被害人品格之证据时,控诉方提出的用于证明被告人具有相同品格的证据。其他类似行为不能用来证明被告人在当前案件中有实施类似行为的倾向,但可以证明动机、机会、意图、准备、计划、明知、身份等事项。品格背景证据一般只有量刑的意义,但在少数情况下也可以影响到定罪。

二、我国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中“品格证据”之形式及梳理

我国立法上并没有品格证据这个概念,但实务部门却在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中广泛地运用着“品格证据”。为规范品格证据的使用,需要对各种“品格证据”进行梳理,分析其证据资格,探讨其与品格证据的关系。

一是非羁押措施可行性评估报告。根据2006年《人民检察院办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规定》(以下简称《检察院规定》)第12条,人民检察院审查批准逮捕未成年犯罪嫌疑人,应当根据未成年犯罪嫌疑人涉嫌犯罪的事实、主观恶性、有无监护与社会帮教条件等,综合衡量其社会危险性,确定是否有逮捕必要,慎用逮捕措施,可捕可不捕的不捕。实践中,衡量未成年犯罪嫌疑人社会危险性的方式之一是进行非羁押措施可行性评估报告,这种报告被作为品格证据在使用。但是,由于检察机关审查批准逮捕的时间只有7天,没有足够的时间进行调查,往往是通过未成年人的前科劣迹材料,再结合社会调查报告、心理测试结论得出评估意见,评估具有明显的走过场嫌疑。这种走过场的评估报告完全可以由社会调查报告或心理测试结论所包含或替代。

二是未成年人心理测试结论。心理测试结论是由未成年人在心理测试问卷调查表上做书面问卷调查,再由特定部门分析犯罪动因及性格特征,预测再犯可能性,为选择强制措施、决定是否提供参考,也会被作为品格证据移送法院成为定罪量刑的依据。这种心理测试只是在上海市试行,还不具备代表性。而且,笔者认为,心理测试结论并不具备证据资格。(1)缺乏客观性。未成年人心理测试采用填写问卷调查表的方式,调查表采用的是上世纪80年代设计的明尼苏达多相人格检查表,测试题不符合当代情况也不适合我国的被测试人,而且,测试程序也不规范。一项科学测试,必须有标准测试程序,具备可重复检验性,既保证测试的准确性,也为日后的复测提供条件,但未成年人心理测试却缺乏标准的测试方法。(2)不具备合法性。首先,进行心理测试缺乏法律依据。未成年人心理测试是依据办案单位和测试部门签订的协议来进行的,而进行心理测试有可能侵犯被测试人的意志自由和隐私权,是涉

及到诉讼参与人基本权利的事项。依据程序法定原则,需要有法律的明文规定,而不能由司法机关自行决定实施。其次,心理测试的测试人不符合法律规定。心理测试结论要作为证据使用,只能是以鉴定结论或者专家意见的形式出现,则测试人必须满足法律对鉴定人或专家证人的要求,而目前的测试人员并没有统一的资质。

三是社会调查报告。2001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若干规定》(以下简称《若干规定》)第21条规定,开庭审理前,控辩双方可以分别就未成年被告人性格特点、家庭情况、社会交往、成长经历以及实施被指控的犯罪前后的表现等情况进行调查,并制作书面材料提交合议庭。必要时,人民法院可以委托有关社会团体组织就上述情况进行调查或者自行进行调查。《检察院规定》第16条第4款规定,审查未成年犯罪嫌疑人可以结合社会调查,通过学校、社区、家庭等有关组织和人员,了解未成年犯罪嫌疑人的成长经历、家庭环境、个性特点、社会活动等情况,为办案提供参考。据此,社会调查报告在判断未成年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的人身危险性以决定是否、是否有罪、判处何种刑罚以及刑罚的执行等方面都起着重要作用。而2009年实施的一审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判决书样式则明确规定了被告人情况调查报告在判决书中的表述,社会调查报告的重要性得到了进一步确认。《刑事诉讼法修正案(草案)》第271条也规定,在法庭调查中,人民法院应当对未成年被告人的成长经历、犯罪原因、教育改造条件进行了解。社会调查报告的基本内容包括个人概况、性格特征、家庭情况、道德品行、成长经历、在校表现、社区表现及社会交往情况、犯罪后的表现、犯罪原因、就量刑及后期的帮教矫治措施提出的建议等。

一般认为,社会调查报告是被法律明确认可并得到实践部门广泛认同的品格证据形式。但也有观点从社会调查报告欠缺关联性的角度认为,社会调查不是对犯罪嫌疑人作案事实的调查,从法律意义上说不是定罪量刑的依据,而是法院在定罪之后依法量刑时选择最有利于被告人改造的刑罚执行方式的参考。这种观点是不正确的。关联性并不是一个事物自身内在的属性,而是一个事物和其他事物之间的一种联系。确定证据是否有关联性,首先要看证据所试图证明或指向的对象是什么。只要有这个证据和没有这个证据相比,待证事实存在或不存在的,可能性更大或更小的,就是有关联性。社会调查报告作为全面反映量刑事实的证据,与量刑事实的关联性是不容置疑的。更何况,社会调查报告中也不乏与定罪有关的事实。如根据1998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盗窃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6条,盗窃公私财物虽已达到“数额较大”的起点,但情节轻微,如果是满十六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未成年人作案的;或者是全部退赃、退赔的,可不作为犯罪处理。此处,是否是年满十六周岁不满十八周岁、是否全部退赃退赔等犯罪后的表现,是影响到罪与非罪的事实问题,而年龄和犯罪后的表现都是社会调查报告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社会调查报告是与犯罪事实有关联性的。在现代刑法强调惩罚是与犯罪人相适应而不是与犯罪相适应的背景下,容许品格证据尤其具有正当性。

综上,目前呈现多样化的“品格证据”其实是一种假象。非羁押措施可行性评估报告和未成年人心理测试结论都不具备证据属性,只有社会调查报告属于证据。但社会调查报告的内容非常广泛,并非全是品格证据的内容,也不限于量刑的事实,需要对其分解适用。

三、社会调查报告的分解适用

对社会调查报告的分解,首先要明确社会调查报告的内容并不全是品格证据,要从中分离出品格证据和非品格证据的内容;其次要分清定罪事实和量刑事实,恰当进行举证和质证。

社会调查报告和品格证据既有相似性也有明显区别。第一,二者的适用对象具有包容关系。社会调查报告只适用于未成年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而品格证据则适用于所有人,包括成年人和未成年人,被告人、被害人和证人。第二,二者的具体内容呈现交叉关系。社会调查报告除了有品格证据的内容,还包括个人概况、家庭情况、身体特征、健康状况、兴趣爱好等其他行为证据和品格背景证据的内容。而品格证据里有关被害人、证人和成年被告人品格的内容却是社会调查报告所不能涵括的。第三,二者的适用都有保护被告人利益的意图,但品格证据被赋予了更多的诉讼价值期求。采用社会调查报告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最大限度保护未成年被告人利益,而排除品格证据主要是为了严格限制品格证据的可采性,防止不公正的偏见。排除品格证据在防止偏见的同时其实也就保护了被告人的利益,只是品格证据的排除还有更多的意图,如防止审判的主题发生偏离以及诉讼的拖延等。第四,在品格与被控罪行的相关性要求上,与未成年人各方面的品格有关的内容都可以包含在社会调查报告里面,但是只有与被控罪行相关的品格才可以构成品格证据的内容。如根据品格证据的构成要件,在伤害案件里不允许提出是否诚实的品格证据。

背景调查报告范文第4篇

一、前言

1、封面。通常包括以下4个方面的内容:1.标题,要尽可能提供有关报告的目的和内容;2.委托单位的名称,即为哪个单位或个人提供调研服务;3.调查机构的名称(可以添加地址、电话、传真、电子邮箱等联系方式);4.呈送调查报告的日期。

2、授权书。是指在调研活动开始前委托客户写给调研机构的信函,详细说明了对调研机构的要求。通常是由双方订立确定委托关系的合同文书。并非所有报告都要求有授权书。一份授权书通常包括以下内容:调研范围与调研方法、付款条件、预算、人员配备、期限、临时性报告、最终报告的要求。

3、目录。即列示整个书面报告的内容目录,帮助快速找到每一章节在报告中的相应位置。通常包括以下3个方面:1.章节标题,副标题及相应页码;2.图表及数字清单标题及页码;3.附录标题及页码(附录、索引及相关资料),以方便资料查询。如果是电子文档,要条件超链接跟踪,以增强报告的阅读性。

4、执行性摘要。此部分是对调研报告主体部分的高度概括和总结,是整个报告的必读部分,为忙碌的管理者及委托单位提供了预览条件,主要包括:调研目标、调研方法、调研结果的简单陈述:简述结论及建议;其他有关信息(如背景信息、局限性等)。

二、主体

1、引言。介绍实施调研的背景(如项目来历、对企业及市场现状和调研方法的简单描述等)、参与调研的人员和单位、向相关个人及单位致谢等,也可以对报告中每一个部分的内容及相关联系进行简单介绍。

2、分析与结果。此部分是调研报告的正文部分,也是最核心的部分。应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进行陈述(通常包括项目的市场背景分析、原因分析、利弊分析和预测分析),并配合文字、表格、图表等展示分析的全过程,并得出调研结果。

3、结论及建议。此部分是调研报告的关键部分,也是最吸引人的地方。其中,结论是以调研分析结果为基础得出的结论或决策;建议是根据结论而提出工作及行动建议,是今后行动指南,是调研机构对整个调研项目的总结。

4、调研方法。主要介绍调研的研究类型及研究目的;总体及样本的界定;资料收集方法(文案法、访谈法、问卷法等)和调查问卷的一般性描述及特殊类型问题的讨论,以及对特殊性问题的考虑,一增强调研的可靠性。通常调研方法描述的篇幅不必过长。

5、局限性。由于任何调研的难免受样本界定误差或随机误差的影响;同时又受时间、预算、资源或其他条件的约束和限制,使调研结果产生不同程度的误差现象,因此应以客观的态度对所调研项目的局限性进行相关说明。

三、附录

1、调查问卷及说明。将调查问卷原稿附在正文后面,并对调研方法、抽样调查方式以及问卷调查中相关问题进行详细说明。

2、数据统计图表及详细计算与说明。报告中涉及的图表及其他视图资料应进行详细说明,对于数据的统计计算过程也应适当作详细解释。

背景调查报告范文第5篇

开题报告是为完成课题研究任务而编制的“施工蓝图”,一个规范的开题报告能为研究者提供明确的操作程序,是进行课题研究的必要条件。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谈谈在研究性学习中如何撰写开题报告的一些体会和做法。

1开题报告的内容

开题报告主要包括研究背景、目的意义、成员分工、实施计划、可行性论证、预期成果及其表达形式等,其中实施计划是开题报告的主要部分。研究背景即提出问题,阐述为什么要研究该课题的原因。如“嘉兴市区南溪路绿化现状的调查”的课题背景中这样写道:“……城市面貌日新月异,植树造林搞得热火朝天。但由于重植轻管,部分市民缺乏社会公德,破坏绿化现象时有发生,令人痛心。因此,杜绝不文明行为,保护绿化成果已成为堕待解决的热点问题。”目的意义是指通过课题研究将解决什么问题或得到什么结论,而这一问题的解决或结论的得出有什么意义。如“水葫芦泛滥与生物人侵”研究课题的目的意义是“通过对水葫芦泛滥与生物人侵的课题研究,了解水葫芦的生物学特征、生活史、泛滥成因及防治对策,初步学会调查研究、对照实验、资料收集和处理等方法,增强人们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团结合作、坚忍不拔和自主探索的精神。”有时也可以将课题的研究背景和目的意义合二为一。成员分工是指课题组每个成员在研究过程中所担负的角色和应完成的任务。如组织协调、资料搜集和处理、撰写报告、外出调查、拍摄等等。实施计划是开题报告的核心部分,主要包括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时间安排等等。实施计划要详细写出每个阶段的时间安排、地点、任务和目标、负责人。各阶段时间安排要合理、充裕。如选题、资料搜集、计划制定、交流展示尽量安排在课内完成,而调查、实验、资料处理、论文撰写尽可能安排在课外;若是实验研究要考虑重复实验,以排除偶然因素的干扰。如果是外出调查,要写出调查者、调查对象、调查内容、调查地点、交通工具、需携带的器材等等。如果是实验研究,必须写出实验内容、实验地点、实验材料和仪器设备。实施计划写得越具体,越容易操作。可行性论证是指课题研究所需的条件,如研究所需的信息资料、实验器材、研究经费、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技能及教师的指导能力。可行性论证还要写出该课题目前已做了哪些工作,还存在哪些困难和问题,在哪些方面需要得到学校和老师的帮助,应采取哪些对策。预期成果一般是论文或调查(实验)报告等形式。成果表达方式一般常用文字、图片、实物和多媒体等形式来表现。

2开题报告的格式

一般用表格形式呈现,也可以用其他方式表达(详见附件:研究性学习课题“宠物热对社区生活的影响”的开题报告。

3撰写开题报告的注意事项

3.1注意可行性开题报告要详细、明了,研究方法的选择要根据课题内容、学生认知水平和技能、教师的指导能力来确定,研究器材和资料搜集尽可能利用学校的图书馆和实验室来完成。在报告定稿前,要听取多方面的意见和建议,使其趋于完善,便于操作。3.2注意科学性开题报告要体现出立意新颖、结构严谨、行文流畅等特点。提出问题和目的意义要与预期结果相吻合;报告中各部分(或栏目)要如实填写,切忌张冠李戴;所获得的信息资料和提出的观点要客观真实,经得起推敲。3.3注意过程性开题报告中必须体现出研究过程,如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研究步骤(选题~开题~资料搜集~实施~结题~交流展示~研究后反思)和预期结果等。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更多

北方经济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内蒙古自治区发展研究中心

北京党史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共北京市委党史研究室

北京文史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北京市文史研究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