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残联基层工作计划

残联基层工作计划

残联基层工作计划

残联基层工作计划范文第1篇

从“任务接受型”向“主动出击型”转变

由于体制的原因,一直以来乡镇残联的工作定格在接受上级残联任务,实行上通下达、下情上报的基调上,工作类似于“行贩”。乡镇残联虽已建立多年,但其组织机构单薄,人员老化,一些乡镇残联理事长在工作中习惯于按部就班,照本照套,工作缺乏热情,缺少主动性。笔者认为根据乡镇基层残联的定位与作用,大的乡镇(街道)有五六千残疾人,一般乡镇也有千把人,乡镇残疾人工作已实际上成为整个残疾人事业的一面镜子和一把尺子。面对数量众多的残疾朋友,残疾人工作如果没有计划,没有盘子,没有主动意识和责任意识,一个地方的残疾人事业就很难得到发展。为此,乡镇(街道)残联要从“任务接受型”向“主动出击型”转变。上级残联下达的工作任务固然要完成,然而创造性地开展完成与被动接受完成是两种态度,两重境界。乡镇基层残联处在残疾人工作的最前沿,对残疾人的情况最了解,所承受的工作量也最为繁杂。大量的残疾人业务工作和残疾人权益保障需要通过乡镇基层残联的这个“桥头堡”来实施。乡镇残联工作必须主动出击,真正做到“找着干”,而不是“推着走”。更多地考虑和动员社会力量,营造助残扶残氛围,发挥乡镇人多面广的优势,在残疾人工作中造大声势,做大蛋糕。

从“日常应付型”向“思考谋划型”转变

根据调查资料表明,有80%左右的残疾人集中在农村基层。可见,基层残疾人工作是整个残疾人事业的大头。目前,一些基层残联的工作人员以应付为主,存在着“脚踏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哪里的现象”。工作缺少计划,缺乏理性思考,更谈不上超前谋划。对残疾人的困难和问题就事论事,勉强应付,运用“兵来将挡”、“水来土掩”的老方法、老手段。笔者认为,基层残联对残疾人工作要想兴旺发达,最重要的是要思考谋划,要充分发挥乡镇残联主席团和理事会的组织领导作用,研究制定本区域发展残疾人事业的大事和要事,明确工作的重点和难点,确定工作措施和实施方案。要强调工作的计划性、针对性和长效性,加强乡镇残联的规范化建设。要扑下身子,放下架子,做残疾人的“贴心人”和“知情人”。

从几项业务向全面发展转变

一直以来,基层残联的工作着力于扶贫、就业、康复这几项残联主要业务工作之中,对残疾人领域的其他事情很少过问,甚至还留有“死角”。更有甚者,一些基层残联存在着残疾人工作“单打一”的现象,难以保障残疾人事业与经济社会实行同步发展的要求。笔者认为,做残疾人工作不能顾此失彼,更不能挑挑拣拣,要努力克服基层残疾人工作只求过得去,不求过得硬的模糊认识;基层残疾人工作既要抓重点,又要促平衡;既要形成自己的特色,又要注意齐头并进。当前,应清醒地看到,残疾人的文化体育工作,自强典型人物培育,精神、智力、重度残疾人的托(安)养,无障碍环境改造,残疾人自我素质的提升等都曾是一些地方基层残疾人工作的“短腿”和“软肋”,如何补齐这些“短腿”,怎样加固这些“软肋”,是摆在基层残联面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从扶贫扶弱向“强筋壮骨”转变

平心而论,乡镇基层残联在依靠当地党委政府为救助贫困残疾人,保障残疾人的基本生活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但客观地讲,乡镇残联工作的重心一直放在残疾人的扶贫上,而这种扶贫的方式又很大程度上停留在“输血”的形式上,这样有意无意地导致了一部分残疾人缺乏自强意识和自立本领,缺少主动脱贫致富的方法和途径,躺在政府的“救济簿”上吃低保、拿补助。当然,保障残疾人的基本生活,这是各级政府在实施民生工程中的一项重要任务,特别是对重度残疾人和贫困残疾人在救助政策上还要给予顷斜照顾,这是毫无疑问的。然而,目前在完善救助政策,加大保障力度的前提下,乡镇要用更多的精力和更有效的途径去帮助解决残疾人的脱贫致富问题。乡镇基层残联工作的重心要从扶贫扶弱逐渐向残疾人的强筋壮骨转变,用先进科学文化武装残疾人的头脑,不断提高残疾人的文化素质和职业技能水平,增强残疾人劳动致富本领,用残疾人自己的双手更多地创造社会财富,以达到实现自身价值,消除家庭贫困的目的。为此,一要加强对残疾人的职业技能培训。信息、电脑、科技知识,职业技能要求,农村实用技术等等,都要向残疾人进行有效灌输和教育。要根据残疾人的特征、需求及其从业的岗位,有针对性地组织好培训,重点解决残疾人在种植业、养殖业和加工业方面的实用技术问题,切实讲究培训的实用性和有效性。二要进一步拓宽就业渠道,着力解决残疾人的就业问题。就业是残疾人生存和生活来源的基本保障,是解决残疾人摆脱贫困的重要途径。目前要抓住新残疾人保障法和《残疾人就业条例》深入贯彻的有利时机,依法推行残疾人劳动就业,加大对残疾人就业工作的领导力度,动员广大福利企业和社会用人单位把农村富裕的在劳动年龄段以内的残疾人的就业切实安排解决好。政府各级各部门要带头安置残疾人,为残疾人就业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确保有劳动能力和劳动意愿的残疾人,特别是青壮年残疾人,人人有工作,人人有活干,人人有钱赚。基层残联要全力做好残疾人就业的牵线协调工作。三要全方位、多角度为残疾人脱贫奔小康提供服务。土地、资金、技术、种苗等生产要素要顷向于残疾人自主创业。农技人员要与残疾人创业联姻结对,提供强有力的技术保障。残疾人扶贫基地要进一步发挥幅射作用,带动周边更多的残疾人参与基地建设,加快脱贫致富步伐。要规范和完善为残疾人自主择业的优惠条件和优惠措施,激发广大残疾人的创业热情。乡镇要动员干部职工与脱贫残疾人家庭结对,尝试用一对一的办法,为残疾人脱贫致富提供全程服务,积极鼓励残疾人自主择业和创新创业。基层残联要进一步强化主体意识和责任意识,为残疾人自强自立和自我发展创造更好的外部环境和发展平台。

残联基层工作计划范文第2篇

为改变农村残疾人生活状况,2007年开始,积极探索实施了农村残疾人“一带十传百培训计划”(简称“带传计划”),有效解决了农村残疾人生产技能低、经营能力差、经济收入少的问题。实施“带传计划”过程中,突出强化残联组织服务功能,注重提高服务能力。通过落实“扶持计划”和“村残协组建计划”,推进“带传计划”的实施,探索出残联组织服务农村残疾人工作新模式。

全市78个乡镇31187名残疾人参加“带传计划”,“一级带头人”89人,二级带头人1365人,接训残疾人29733人,比去年20159人增长47.5%。所有参加“带传计划”残疾人每年至少接受两次以上技术培训,建立培训档案,录入《“一带十传百培训计划”信息管理系统》,进行数据档案管理。2009年,为1248户残疾人补贴农业信贷利息,发放培训补贴78万元。加强乡(镇)、村残疾人基层组织建设,乡(镇)残联都在“一级带头人”中优选残联助理,专门从事农村残疾人工作,44名享受公益岗位待遇。 1365个村全部建立残协,二级带头人成为专职委员,全市残协组建率、残协专委配备率、活动场所开设率均达100%。这一举措健全和完善了农村残疾人工作网络,形成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吉林市农村残疾人工作组织网络。

抓住机遇,开辟培训新途径

充分认识和抓住发展残疾人事业历史机遇,站在发展残疾人工作新起点上,探索实施“一带十传百培训计划”,开辟了农村残疾人步入小康的新路子,推进农村残疾人工作焕发出新的活力。

吉林市农业资源富饶,然而农村残疾人由于技术水平低、生产能力差,收入远远低于平均水平。2006年,农村残疾人家庭年人均收入1350元,占农村人均收入3641元的37%。

把农村残疾人工作重点放在解决制约农村残疾人致富瓶颈――技术水平低、生产能力差上。2007年3月开始,开展实施农村残疾人“一带十传百培训计划”,即每个乡镇培养一名“一级带头人”,带领二级带头人(每村一个)向数百名残疾人传授农业生产技术。“带传计划”核心意义在于,通过建立培训网络,帮助农村残疾人学技术。推进“带传计划”过程中,主要抓以下环节:

抓“一级带头人”培训。“一级带头人”定位是:学技术致富带头人,技术科技信息传播者,技能培训组织者。“一级带头人”必备“五有”:即有一定文化、有较好经营项目、有乐于奉献的爱心、有一定的表达能力和有一定的身体条件。目前,“带传计划”89名“一级带头人”,有67名初中以上文化,73名有一个以上种养殖经营项目。

执行计划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带头人的技术和生产技能。2007年初开始,市残联举办7期“一级带头人”培训班,各县(市、区)残联及乡(镇)举办二级带头人以及残疾人农业技能培训班295次,各级带头人分散式培训1.5万余次,发放技术资料10多万份、光碟13700张,举办座谈会160多场。还通过发简报、现场参观、电话咨询、专家实地指导等方式培训。

抓三级残联合力实施。2007年开始,把“带传计划”纳入市、县、乡政府层层签订的残疾人重点工作责任状,加以实施和考核。每年3月都要开县级残联一把手参加的工作会议,专门推进“带传计划”的实施。2010年,召开“农村残疾人工作推进会议”,市残联理事长刘保忠强调了实施“带传计划”是推进农村残疾人工作的重要抓手,工作较好的县级残联介绍实施“带传计划”做法。蛟河市残联率先开展“带传计划”,走在前列;磐石市残联选定的“一级带头人”都是乡里残疾人科技带头人;丰满区残联与各乡镇签订责任状,年底对完成任务指标的给予经费补贴,并组织“一级带头人”参加长春“农博会”;船营区残联开展培训时,要求村书记参加动员会,并帮助带头人开展工作;舒兰市西河镇民政助理、残联理事长黄连永与带头人徐绍友一起,跑遍全乡300多户残疾人家庭,帮助解决实际生产问题,216户加入“带传计划”。

抓“带传计划”管理。各级残联定期下乡,检查“带传计划”实施情况。市残联就业办常与各县(市)、区残联沟通了解情况,调整工作方法。

对“一级带头人”实行动态管理。市残联在座谈、现场指导和考核中,发现参加第一次培训的80名“一级带头人”中一些不合格带头人,及时建议县(市、区)残联撤换了52人。

通过审核《培训记录证》、《残疾人登记表》、举办座谈会和实地检查,对带头人一年经营状况和工作情况进行绩效评估。吉林市残联专门建立了“带传培训信息管理系统”数据库,对规范和加强管理起到促进作用。

抓培训基地建设。在市农科院东北亚培训中心建立了“农业科技培训基地”。农科院东北亚培训中心及20个指导中心,将农村残疾人培训工作纳入工作范围。送技术下乡吸纳残疾人参加,“一级带头人”提问,通过电话解答或现场指导,收到很好效果。培训基地及时向市残联就业办提供科技新信息,通过编辑发放《农业科技信息简报》,及时把信息传递到“一级带头人”。

各县(市)、区残联与农业畜牧部门建立联系,在他们开展“科技之冬”、“科技之春”活动中,对残疾人进行培训。各乡(镇)残联根据残疾人经营状况,积极纳入养鸡、养猪、养牛等各类协会活动,为“带传计划”提供智力支持。

抓工作补贴兑现。市残联利用就业保障金,以培训费方式,给予带头人补贴。2007年、2008年补贴标准是,“一级带头人”每传带一名残疾人满一年补贴15元,传带不足20人,按300元补。2009年,加强了绩效考核,通过带头人述职、查阅档案资料、实地检查,对“一级带头人”培训分别确定优秀、良好、合格3个等级,82名“一级带头人”发放补贴272785元,1102名“二级带头人”发放补贴333600元。3年累计发放补贴912385元。

实践证明,各级带头人将培训所学知识技能应用到实际生产,提高了经营水平,并帮助其他农村残疾人增强了致富信心。2009年参加“带传计划”残疾人到2010年底平均每户增收将超千元。

跟进扶持,推进“带传”新发展

“带传计划”实施初期,“一级带头人”最关注的是能不能得到扶持或贷款。2008年上半年,市残联组成检查组,对“带传计划”2007年实施情况进行检查评估,确定了18人为“首批农村残疾人致富带头人”,每人发放了3000元扶持金,极大地增强了“一级带头人”的工作信心。

2009年,市、县、乡联手向每个乡镇“带传计划”组分别按照5000元、3000元、2000元标准投入,以贷款利息的形式补贴表现优秀的残疾人。扶持金的管理采取三级负责制,乡级残联负责推荐,县级负责确定,市级负责审批和监管。

2009年是实施“扶持计划”的第一年,市残联严把“三关”:

严把申报关。确定每个残疾人补贴最高不超过1000元,最高补息率不高于5%,使残疾人信贷补贴实现“低标准、广覆盖”。严把审核关。核准无误后,一份资料存档,一份返回县级残联。严把发放关。要受益人本人签字领取。市残联派员督导。

发挥职能,增强残联服务活力

2009年,把“两个体系建设”融入“带传计划”,残协主席由村书记或村长或村会计担任,残协专委由“带传计划”“二级带头人”担任,把残联组织服务残疾人的触角延伸到村。按照有标志牌、有活动场所、有工作揭示板、有《中国残疾人》杂志、有工作档案、有基本状况数据册、有工作制度的“七有”标准进行村残协规范化建设。为1365个村残协征订了《中国残疾人》杂志,即开展“杂志进村”活动,送杂志过程中,县级残联同时完成服务工作。

残联基层工作计划范文第3篇

2015年工作目标是:2015年安排为940名残疾人提供康复医疗救助,其中为200名贫困白内障患者实施免费医疗救助;为740名贫困精神病患者实施免费服药和住院救助。为残疾人提供辅助器具400件(其中发放轮椅车240辆)。完成20名0-6岁贫困残疾儿童康复任务。为340名精神、智力和重度肢体残疾人提供居家托养和寄宿服务;完成1600多人的职业技能培训和实用技术培训,开展残疾人就业小额贴息贷款200万元,城乡新增残疾人就业100人;做好1600名特困残疾人补助;残疾人基本养老保险补贴和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补贴到位100%;全年完成残疾人危房改造100户;继续开展“之春”等助学项目,对录取的残疾学生和残疾人家庭子女学生给予800或1000元补贴。协助教育部门做好特殊教育提升计划工作,做好残疾儿童随班就读工作,提高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入学率。

一、深入贯彻《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残疾人小康进程的意见》,加快推进我市残疾人小康进程

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残疾人小康进程的意见》,聚焦基本民生保障、就业创业增收、基本公共服务等领域,提出了很多兜底线制度安排、保基本的特惠措施、补短板的服务内容和激活动力的助残举措。我们要把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残疾人小康进程的意见》,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根据省出台的具体实施办法,着力推动我市完善制度设计,探索符合我市实际情况,具有特色的推进残疾人小康进程措施。充分发挥市残工委的作用,积极在部门职能协作中融入残疾人工作,在拓展惠残制度上求突破,按照《意见》要求,出台相应的政策措施,切实从制度层面上让残疾人生活得更有尊严、更加幸福。

二、圆满完成残疾人基本服务状况和需求专项调查工作,全面开展“基础管理提升年”活动

残疾人基本服务状况和需求专项调查是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残疾人小康进程的意见》的基础工程,是提升残疾人生活质量的载体。要按照上级残联的统一部署,深入开展残疾人“基础管理提升年”活动,重点组织开展好残疾人基本服务状况和需求专项调查。要在加强人力、物力、财力保障的前提下,创新方式、落实举措。要分层级加强管理,严把调查质量关和录入质量关,做到乡不漏村、村(社区)不漏户、户不漏人、人不漏项,确保调查覆盖率,严控数据差错率,加强对专项调查工作的督办与考核验收,确保按照上级要求,按时按质圆满完成专项调查工作任务。

同步推进残疾人基本服务状况和需求专项调查与残联信息化建设。在全国残疾人人口基础数据库的基础上,整合专项调查数据,做好特困残疾人生活补助、“阳光家园”托养残疾人和残疾人就业、职业培训信息录入,搭建我市残疾人社会管理与服务平台,扩展服务功能,以信息化为支撑,创新工作方法和个性化服务手段,全面提升我市残疾人事业社会化管理创新能力。

中、省残联把今年确定为“基础管理提升年”,要按照“摸清底数、夯实基础、提档升级”的思路,完善各项机制,适应新常态,进一步加强业务发展、运行机制、人员队伍建设等方面的制度化建设和规范化服务。抓好康复、教育、就业、扶贫、无障碍等重点服务项目,严格规范项目资金管理,充分发挥项目效益。加强基层组织建设,重点抓好残疾人专职委员队伍培训,形成残疾人工作组织网络体系,实现“基层残疾人组织全覆盖、规范化建设全达标”的目标。

三、继续推动各项惠残政策落实力度,不断提升残疾人生活质量

(一)完善残疾人受教育优惠政策,深化残疾人就业创业行动。根据《市特殊教育三年提升计划》和《市关于做好残疾儿童少年随班就读工作的指导意见》,协助教育部门推动残疾人学前教育、义务教育,做好残疾儿童少年随班就读工作。继续做好“之春”助学项目,对残疾人高中生、大学生、研究生实施奖励补助政策,帮助其完成学业。积极实施残疾人职业教育,广泛开展残疾人职业培训,组织残疾人参加我市、和省里职业技术培训,为残疾人就业创造前提条件。

结合我市情况开发多种形式的就业方式,支持福利企业发展,做好残保金征收标准提高的各项落实工作,征收残疾人就业保障金490万元,引导企事业单位自觉推进残疾人分散按比例就业。协调人社部门开展残疾人援助月活动。进一步发挥残疾人就业基地辐射安置带动更多残疾人实现就业的作用。加大创业扶持力度,让有创业愿望且符合条件的残疾人得到相关支持和资金援助,促进更多有创业理想的残疾人实现稳定就业。

(二)提升残疾人康复服务能力,深化残疾人医疗康复行动。进一步协助抓好贫困残疾人大病医疗救助、定额医疗救助政策的实施,重度残疾人参加居民医疗保险和新农合医疗个人缴费部分由财政负担。继续抓好康复工程的实施,有计划地推进免费白内障复明,助听器、助视器验配,假肢、家庭无障碍设施安装,辅助器具配发,人工耳蜗救助等项目的组织实施,重点实施好0-6岁残疾儿童康复救助项目,充分实现符合条件的残疾人基本康复服务全覆盖。依托市一医院附属红十字医院,抓好精神病免费服药和住院治疗。新建康复站3个,安装假肢20例,开展盲人定向行走训练60人。继续抓好康复服务项目配套服务工作,进一步优化康复服务质量,提高康复工程绩效。

(三)加快托养服务机构规范化建设,深化阳光家园托养行动。贯彻落实中残联八部门《关于加快发展残疾人托养服务的意见》的文件精神,要加强指导,进一步促进残疾人托养机构规范化建设,巩固金朝残疾人托养中心省示范机构成果,进一步加强内部管理、业务发展、运行机制、人员队伍建设等方面的制度化建设和规范化服务。加强居家托养残疾人的力度,动员社会服务组织、志愿服务人员,依托社区和家庭,为更多居住在家并符合托养条件的残疾人提供生活照料、康复护理、精神慰藉等方面的服务。

(四)提高残疾人社会保障水平,深化“金拐杖”科技助残扶贫行动。继续围绕“两个体系”建设总目标要求,把完善残疾人“两个体系”建设纳入全市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之中,坚持普惠与特惠相结合,一般性制度安排与专项制度相结合的原则,突出保障和改善残疾人基本生活。进一步落实残疾人参加各类社会保险享受政府补贴政策,重点提升农村重度残疾人、贫困残疾人的基本医疗水平。推动和落实福利公益金、体彩公益金按比例用于残疾人事业。继续实施好特困残疾人生活补助制度,将托养服务纳入政府公共服务系统,协助有关部门推动重度残疾人单独施保政策等工作,切实保障残疾人基本生活。

做好残疾人扶贫帮困,推动扶贫措施向残疾人倾斜。继续开展“金拐杖”科技助残扶贫活动,送肥料、送种子、送资金、送培训到残疾人家庭,通过活动提高残疾人生活水平,围绕第二十五次“全国助残日”活动主题,采取多种形式的扶残助残行动。落实残疾人危房改造政策,按年度计划给予安排,实施救助和补助;落实好残疾人机动轮椅车燃油补贴政策;继续对边缘贫困残疾人家庭给予慰问扶持;落实基层党组织扶贫助残工程,完成年度扶贫助残16户任务,进一步扩大基层党组织扶贫助残覆盖面。

四、落实残疾人权益保障,切实维护残疾人合法权益

加大我市残疾人工作法制宣传,开展《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和省实施办法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和视察,探索建立与人大、政协、司法机关等相关部门保障维护残疾人合法权益工作机制,推动相关法律法规的贯彻落实,有效保障残疾人在兜住底、补短板、保基本、广覆盖方面的合法权益。做好残疾人维权工作,充分利用网络、服务热线、短信平台、微信,拓宽畅通残疾人渠道,做好矛盾纠纷排查化解,解决残疾人在康复、教育、就业、维权等方面的基本需求问题。健全维权工作人员网络和工作规程,加大来信来访调查处理力度和有服务需求残疾人法律援助力度。进一步加快无障碍环境建设。继续推进居家无障碍改造工作,为15户残疾人家庭进行无障碍设施改造,积极参与社会无障碍建设与督导。做好残疾人学习汽车驾驶相关工作,及时向上申报取得驾驶执照残疾人1000元补助工作。严格执行《残疾人证》办理程序,提高办证效率,免费为残疾人提供人性化办证服务。

五、营造扶残助残氛围,提升残疾人参与生活能力

进一步营造扶残助残的良好社会环境。加大残疾人事业宣传力度,继续抓好宣传阵地建设,提高专题节目、栏目的质量;要充分利用第二十五次全国助残日等残疾人节日有利时机,精心设计载体,充实活动内容,进一步倡导“平等、参与、共享”的现代文明社会残疾人观,扩大残疾人事业的社会影响面。重点打造一支助残志愿者队伍,积极组织开展“关爱残疾人——志愿助残阳光行动”,健全完善志愿助残组织网络,推动志愿助残工作持续健康发展。

切实加强群众性文体活动的普及,组织举办残疾人书画、美术、摄影等展评活动。切实将残疾人文艺节目、体育竞技列入全市性文体活动计划并认真组织实施。进一步加强残疾人竞技体育的发展,加大优秀残疾人运动员的选拔和培训。继续与市电视台合作,在《一周回眸》栏目里,推出同步手语新闻。营造“信息无障碍”的和谐氛围。在残疾人中积极开展阅读活动,激发他们在阅读中获取信息、学习知识、增长技能、陶冶情操。

六、强化责任意识和担当意识,提升残疾人事业管理水平。

深入贯彻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两个责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省委“六条意见”和市委“二十条规定”,加强残联干部队伍思想建设、作风建设,摒弃残联干部中的“”问题,按时完成落实整改任务。建立残联党员干部联系困难残疾人制度,深入基层和残疾人家中,了解残疾人的呼声,研究解决具体困难。

按照“新常态、新作为、新业绩”的要求,抓好文明创建、社会管理综合治理等工作。坚持“以党建促残建”的思路,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在全市残联系统内开展“基础管理提升年”、从基层残疾人组织建设规范化、残疾人工作队伍建设规范化、资金管理规范化、项目监管规范化、残疾人社会组织管理规范化等五个方面入手,增强履职能力,提升残疾人事业管理工作水平。

残联基层工作计划范文第4篇

――2006年12月,民政部、卫生部、中国残联命名通过了15个“全国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区”,并在天津举行了全国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区培育活动经验交流会。

――2007年,又有84个区(县、市)获得“全国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区”称号。原计划培育的100个“全国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区”,验收合格99个。

事件报道

培育活动进入阶段性总结

2007年11月26日至27日,民政部、卫生部、中国残联在北京共同召开了全国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区培育活动总结大会。中国残联副主席、党组书记王新宪,中国残联理事长汤小泉,民政部副部长窦玉沛,卫生部副部长刘谦,中国残联副理事长程凯,北京市副市长丁向阳出席了会议。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残联主管康复工作的理事长或副理事长、康复部主任、康复机构负责人,副省级城市残联理事长或副理事长,被命名的全国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区党委、政府领导和残联理事长代表等共190余人参加了会议。

会上,中国残联副主席、党组书记王新宪宣读了民政部、卫生部、中国残联《关于命名全国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区的决定》。汤小泉理事长代表全国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区培育活动领导小组向大会作工作报告,全面总结了培育活动两年来的工作,分析了当前的形势,提出了下一步工作的方向和思路。窦玉沛副部长、刘谦副部长和丁向阳副市长分别在会上讲话,表示将继续深化社区康复服务,让残疾人等困难群众充分享受到城市社区建设和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带来的便利和成果。

几年来,培育活动成效显著

社区康复就近就便、经济实用、简单易行,是基层公共卫生服务“六位一体(预防、医疗、保健、健康教育、康复、计划生育技术指导)”之一,是适合国情,扩大康复服务受益面,满足残疾人基本康复需求最有效的工作模式,也是实现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目标的基础性工作。2005年,民政部、卫生部、中国残联共同发文,决定开展全国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区培育活动,计划在全国培育100个示范区。经过两年多的培育活动和严格检查验收,99个区(县、市)成为了全国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区。这99个区共设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康复室2700多个,建立残疾人社区康复站8000多个,84万多残疾人得到就近就便的康复服务。康复期的肢体残疾人得到有效康复训练,精神病患者得到治疗与监护,白内障患者、残疾儿童得到及时转介,精神病患者、智力残疾人在社区康复站进行工疗、娱疗等职业康复或接受日间照料,辅助器具已开始进入社区、家庭,盲人在社区接受定向行走训练。

残联基层工作计划范文第5篇

南台子乡残联在上级残联和乡党委、政府的正确指导和领导下,围绕残疾人的基本需求,立足基层,面向农村,一心一意为残疾人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较好的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现就2016年度工作总结及2017年度工作计划如下:

一、2016年度工作总结

至2016年10月末全乡共有残疾人口548人,男308人、女240人,其中精神残疾23人、视力残疾41人、听力残疾44人、言语残疾31人、肢体残疾347人、智力残疾38人、多重残疾24人,其中持二代《残疾人证》404人,男225人、女179人,残疾等级一级76人、二级92人、三级106人、四级131人。死亡、迁出26人。

严格按照上级相关要求,协助民政部门整理上报重度残疾人护理费补贴及残疾人生活困难补贴等残疾人福利补贴相关档案。

争取上级残联资金发放2016年春节救助金30户9000元、,春耕扶持金32户9600元;特殊困难残疾人家庭补贴两户2000元;为8名残疾人申请了机动轮椅车燃油补贴1600元;

根据上级相关要求,较好的完成了核实比对贫困残疾人精准识别建档立卡工作(纳入精准扶贫68人)、残疾人基本服务状况和需求数据动态更新工作(数据动态更新331人)、残疾人危房改造情况核实工作(2017年后应改造残疾人危房户21户)。调查摸底、统计上报残疾人家庭无障碍设施需求53户。争取残疾人“阳光托养”项目户14户,预计资助金额8400元。摸底、统计上报残疾人精准扶贫户扶持户6户,预计扶持资金24000元。2016年学龄前残疾儿童教育救助8名,救助金额11200元。

为肢残人员测量安装假肢2例,为重度肢残儿童发放便携式轮椅3台,为视力残疾人员发放康复辅助用品5套。筛查15例白内障复明手术、成功免费手术5例。申报一例儿童低视力康复、一例脑瘫患儿康复,均已开始治疗。

残疾人基础信息录入工作准确及时进行,在办理《残疾人证》工作中,认真遵守残疾证办证制度,严格把关,按时办好,及时发放残疾证,同时做好了咨询服务工作。

完成了上级业务部门及乡党委、政府安排的其它工作任务。

二、2017年工作计划:

乡残联在2017年将紧紧围绕乡政府中心工作,以残疾人康复、就业培训、扶贫救助、宣传文体等工作为重点,推进残疾人工作的整体效能,全面开创我乡残疾人事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全面发展的新局面。

1、残疾人补助补贴整理审核工作。2017年,继续根据上级的统一部署,协同民政部门在去年享受残疾人补助的基础上,通过严格筛查,新增符合条件残疾人,使他们及时得到生活救助,做到贫困重度残疾人应保尽保。

2、残疾人康复。计划完成贫困残疾人白内障复明手术9例,为2名贫困精神病患者免费提供药品,资助1名重症精神病患者住院治疗,肢体残疾矫治术1例,盲人定向行走和生活技能训练1名。组织供应各类辅助器具20件。

3、残疾人就业培训工作。在上一年的基础上,继续通过多种形式开展助残就业培训和法制教育培训、残疾人种养殖技术培训等各类培训(计划协调旗残联在2017年10月份左右举办一期残疾人种养技术培训班),根据实际需要开发较高层次的技术培训项目。

4、积极开展残疾人帮扶救助工作,争取资金开展贫困残疾人特别是建档立卡贫困残疾人救济工作。通过多种形式,利用多种渠道,采取一系列措施,为全乡贫困残疾人提供切合实际、灵活多样的帮扶救助工作;继续解决农村贫困残疾人家庭住房问题,争取专项公益金农村贫困残疾人危房改造项目,切实有效的改善我乡残疾人家庭的住房条件。

5、宣传文体工作。围绕“全国助残日”、“国际残疾人日”等开展帮残助残的主题宣传活动。

6、努力维护好残疾人的合法权益。贯彻落实好残疾人事业发展和残疾人权益保障方面的法律法规,依法维护残疾人权益。

7、继续做好《残疾人证》办理发放工作。对申请《残疾人证》的人员进行耐心细致地讲解,填写信息采集表,并做好办证的初审工作,为残疾人办证提供方便。

8、继续入户走访调查、及时准确的掌握残疾人相关信息,为做好各项工作打好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