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高一学习经验总结

高一学习经验总结

高一学习经验总结

高一学习经验总结范文第1篇

关键词:物理教学;高效课堂;实验教学

当下,初中的物理实验教学尚处于不断探索改革的时期。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较普遍的现象是教师过分重视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学习,缺乏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的意识,导致学生失去了对物理实验的热爱,且对于物理学科其他知识的学习也缺乏主动性;外加在物理实验教学时,教师习惯通过演示的方式,让学生进行分组实验,如此做法不仅弱化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还不利于学生自主创新意识的培养,因此,教师需将学生作为教学的中心,通过不断优化物理实验教学来提高物理教学的质量与效率。

一、及时转变物理实验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为了提高初中生学习物理的热情,教师需尽快转变常规的教学方式,优化物理实验教学的措施,在开展物理实验教学前,教师可适时提出一些学生感兴趣的事物,改变常规的教学方法,将课题自然引出,确保教学方式的针对性,让学生了解物理课程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例如,在学习《物态变化》这一章节的内容前,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吸引学生的关注,即物质的三态主要是指什么,在日常生活中都有哪些表现?在学习《光现象》内容前,可以提出:人眼看不见的光有哪些?筷子斜插入水中,为什么看起来就像断了一样?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是什么?在学习《物体的物理性质》这一课前,提出:为什么固体的铁比融化时铁的密度要大?为什么汽化后密度更小?通过上述问题的提出,增强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兴趣,让学生能够带着问题有目的地学习以及实验,通过不断探索与研究,积极寻求出问题的答案,进而保障教师课堂教学的质量以及学生学习的效率,如此教学还可以有效培养学生课前、课中以及课后的学习创新精神。

二、丰富物理实验教学的工具,加强实验教学演示的效果

为增强学生对物理实验的理解力,并加深其学习印象,教师常常会在物理实验前进行实验演示,其主要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参与物理实验的主动性、自觉性,引导学生对课堂物理知识有效运用,并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对学生了解物理知识极为有利。若实验设备不齐全或在实验中出现反应过快或过慢的现象,对学生的学习及问题的发现不利。为使这种情况得以改善,教师可以辅助多媒体手段进行演示,使物理实验的整个过程更加详细地呈现出来。例如在学习《升华和凝华》这一内容时,由于呈现出升华(干冰升华、灯泡钨丝变细、卫生球变小)以及凝华(霜的形成、雾凇、冬天玻璃窗外的冰窗花)现象等实验较为麻烦,且反应过慢,耗时较长,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凝华与升华的过程,使学生能够直观了解固态物质不经液态变化便直接转变为气态的现象(升华)以及物质由气态不经液态便直接变成固态的现象(凝华)。在学习《力与运动》这一课程内容时,为使学生深刻理解“二力平衡”的概念,教师在实验教学时,可将实验仪器小车作为对象,在其两端挂上细绳,跨过滑轮,其下端分别吊一挂钩,可加钩码,展开

实验。

三、鼓励学生总结实验经验,通过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对于初中物理教学来说,开设实验的关键目的在于让学生能够对所学的物理知识有深刻的理解,经过不断实验学习后,能熟练掌握知识,并能够充分利用所学的物理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教师可引导学生对物理实验的结果进行总结,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为后期物理知识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例如,在进行电阻实验时,为使误差减小,可通过“替代法”进行分析,并对实验方式进行设计,而对于“弹力和弹簧测力计”“摩擦力”的分析,可通过控制变量法来进行。实验的过程同样是学习的过程,教师引导学生对物理的实验进行总结,归纳并总结已经学习过的知识,进而形成系统化、全面性的知识网络,使学生能够将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利用所学的物理知识有效解决;此外,对于物理实验的总结还可以创新物理实验教学,使课堂的教学更具高效性。

总之,及时转变教学观念、充分利用实验辅助设备、不断引导学生总结物理实验经验,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动手操作的能力,使学生在学习物理课程的过程中能够学会对实验的结果进行观察、了解以及自主思考,勇于提出疑问,深入了解物理知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自主探究。

参考文献:

高一学习经验总结范文第2篇

关键词:人工神经网络;柚皮;总黄酮;提取

中图分类号:S666.3;R28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439-8114(2011)10-2088-04

Application of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 (ANN) on the Extraction of Flavonoids

from Pomelo Peel

HUANG Hua1,LI Wei-ran2

(1. Department of chemistry and biology,Hezhou university,Hezhou 542800,Guangxi,China;

2.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technology center, Hezhou university, Hezhou 542800,Guangxi,China)

Abstract: Single factor tests and orthogonal experiments were taken to acquire optimum extraction craft of flavonoids from pomelo peel; and the alcohol concentration, solvent amount, extraction temperature and extraction time were considered to be influencing factors. The results of 20 single tests and 9 orthogonal experiments were used as training samples to design and train a 4-5-1 three-layers BP neural network. Then the 625 designed extraction conditions was predicted by the terminative neural network; and 3 combinations of extraction conditions which could bring about high yield of flavonoids were acquired. The study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craft acquired from ANN could obtain 5.4% more flavonoids than that of orthogonal experiments.

Key words: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 pomelo peel; flavonoids; extraction

人工神经网络(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s,ANN)是一种模仿人类大脑思维的仿生算法,它既可模仿人的逻辑思维,又可模仿人的形象思维,是典型的非参数数据处理方法[1,2]。人工神经网络能通过学习自动掌握和挖掘隐藏在事物内部的、不能用明确数学表达式表示的“灰箱”或“黑箱”关系。典型的人工神经网络的结构见图1,信号由输入层输入网络,经过转移函数向前传播至隐含层,隐含层输出的信息再经过转移函数传播到输出层,最后给出输出结果。

由于人工神经网络非常适于处理非线性问题,在食品工业及其他行业获得了广泛的应用。在工艺建模及优化、过程控制及预测等方面均有成功应用的例子[3]。如廖孙启[4]在赖氨酸发酵动力学的基础上,结合模式识别和人工神经网络对发酵过程进行建模并寻找最优点,计算所得优化工艺参数用于实际生产可提高产率,缩短周期并提高生产效率。黄明志等[5]利用BP网络和RBF网络对红霉素的发酵过程进行预估,经训练后的神经网络可在线预估出红霉素效价、葡萄糖浓度、NH2-N浓度、丙醇浓度和菌体浓度等。蒋益虹等[6]将人工神经网络与传统正交试验方法相结合,获得了红曲杨梅果酒发酵的最佳工艺并应用于实际生产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朱近等[7]在试验数据的基础上采用BP神经网络来建立全麦饮料配方试验的数学模型并用C语言模拟全面试验来选择配方。

正交试验法由于其直观、简单、有效,正在获得日益普遍的推广应用。它是由试验因素的全部水平组合中,挑选部分有代表性的水平组合进行试验的,通过对这部分试验结果的分析了解全面试验的情况。但因为试验成本和其他因素,正交试验的次数有限,其得到的试验结果只能说明大致情况,仍然具有一定局限性。

若将正交试验的结果用于训练人工神经网络,然后在此基础上对全部水平组合进行预测,则既能达到全面试验的效果,又不会增加试验成本。本研究将柚皮总黄酮提取的正交试验结果用于训练BP人工神经网络,然后用训练好的网络对设计的625种工艺组合进行预测,找到了更加合理的提取工艺。该方法具有快速、准确和低成本的特点,值得推广。

1材料与方法

1.1材料

1.1.1柚皮普通柚皮,收集于广西贺州市农贸市场,洗净,切分,在60℃干燥后粉碎,过40目筛。保存备用。

1.1.2试剂芦丁标准品,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其他试剂均为分析纯。

1.1.3仪器FW80微型高速万能试样粉碎机,河北省黄骅市新兴电器厂;LA204电子天平;常熟市百灵天平仪器有限公司;VIS-723型可见分光光度计,上海第三分析仪器厂。

1.2方法

1.2.1柚皮总黄酮的提取工艺准确称取柚皮粉末5.00 g置于提取罐中,加入一定量乙醇水溶液,在设定温度下浸提,每个样品提取两次,合并提取液。离心过滤得柚皮的乙醇提取液。试验方案如表1所示。先按照表1所设计的单因素试验方案,选出每个因素的最佳水平范围,然后据此设计4因素3水平正交试验。

1.2.2标准曲线制作精确称取经60℃干燥至恒重的芦丁标准样品20.0 mg,用60%乙醇溶液溶解并定容至100.00 mL,摇匀,得0.200 mg/mL芦丁标准溶液。准确吸取芦丁标准溶液0、1、2、4、6、8、10 mL,分别置于25 mL比色管中,分别加5%NaNO2 1 mL,摇匀,放置6 min后分别加10%Al(NO3)3 1 mL,摇匀,放置6 min,再分别加1%NaOH 10 mL,摇匀,用60%乙醇溶液定容至刻度,放置15 min后,以空白为对照,于510 nm波长处测定吸光度,以芦丁浓度C(mg/mL)对吸光度A作标准曲线,得回归方程为:A=0.009 9C+0.001 4,r=0.998 1。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1.2.3柚皮总黄酮含量检测精密吸取样品液1 mL,置于10 mL容量瓶中,用60%乙醇定容。按1.2.2标准曲线的制备方法测定吸光度,根据上述回归方程,计算出样品中总黄酮的含量。每个样品测3次,取平均值。

1.2.4人工神经网络设计人工神经网络设计应用MATLAB6.5软件。采用三层BP神经网络,分别将4个试验因素作为人工神经网络的输入,总黄酮得率作为输出,因此神经网络的输入层定为4个神经元,输出层神经元为1个。第一层的转移函数是tan-sigmoid,输出层的转移函数是linear。通过多次模拟试验,调整网络参数,以提高网络学习和预测能力。

2结果与分析

2.1单因素试验结果分析

单因素试验结果分别如图2、图3、图4和图5所示。从图2可以看出,在乙醇体积分数为60%时柚皮总黄酮得率最高,继续增加乙醇体积分数反而使总黄酮得率下降。由图3可以看出,当使用20倍数溶剂提取时比10倍溶剂提取的总黄酮得率明显提高,继续增加溶剂用量则没有明显作用,说明使用20倍左右的溶剂即能使绝大多数总黄酮浸出。图4表明,提取温度低于60℃时温度的提高能增加柚皮总黄酮浸出。但温度高于60℃后总黄酮得率反而下降。可能由于温度的升高加速了总黄酮损失。图5说明,提取的前2.0 h,柚皮总黄酮的溶出速度较快,浸提2.0 h后,溶出速度逐渐下降。溶质的浸出过程是一个传质过程,随着浸出时间延长,传质推动力降低,因此浸出速度下降。由图5可以看出,柚皮总黄酮的浸出时间为2.0 h较合适。

2.2正交试验结果分析

根据单因素试验结果,设计4因素3水平正交试验。因素与水平设计见表2。正交试验结果如表3所示。表3显示,各因素对总黄酮得率影响的大小顺序为A>B=D>C,即乙醇体积分数>溶剂用量=提取时间>提取温度。最优浸提工艺组合A2B2D3C3,即乙醇体积分数为60%,溶剂用量为20 mL/g,提取温度为65℃,提取时间为2.5 h。考虑到65℃和60℃的提取温度对柚皮总黄酮得率并无明显影响,因此选择提取温度为60℃以节约能源。

以上述最佳工艺组合对柚皮总黄酮进行验证试验,结果总黄酮得率为1.84%,高于正交试验出现组合中的最高得率。证明了正交试验的有效性。

2.3人工神经网络优化提取工艺

2.3.1网络参数优化以已经获得的29组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结果作为训练样本对网络参数进行优化,以内部交叉验证法检验网络训练效果。为使网络获得良好的收敛性,数据在输入之前全部进行归一化处理。以网络拟合残差为考察指标,通过改变网络参数进行拟合试验,优化网络参数。隐含层节点数、学习速率和学习次数对网络拟合残差的影响分别如图6、图7和图8所示。

图6说明,隐含层节点数对网络的预测能力具有较大影响。隐含层节点数过少,网络预测能力不足,会使拟合残差增加;而隐含层节点数过多,网络难于收敛,同样会增加拟合残差。经多次试验,隐含层节点数确定为5个。学习速率对网络的训练同样有重要影响。从图7可以看出,一开始,随着学习速率增加,拟合残差降低,而后随着学习速率增加,网络拟合残差急剧增加。因为过小的学习速率容易使网络陷入死角,无法达到学习目标。而过大的学习速率又使网络拟合残差增加,同时难于收敛。学习速率定为0.05较合适。从图8可以看出,当学习次数超过2 000次时,拟合残差不再降低。超过2 000次以后的学习对网络的性能没有提高,属于无效学习。综合以上结果,确定网络隐含层节点数为5个(即网络结构为4-5-1型),学习速率为0.05,学习次数为2 000次。

2.3.2网络预测经过对自己设计的625种工艺组合进行模拟和筛选,找到其中预测结果较高的3种组合,其提取工艺参数和预测结果(总黄酮得率)如表4所示。由表4可以看出,筛选的3种组合的实测结果均高于正交试验所得的最佳组合。综合节能和环保等方面考虑,最后决定采用第一种组合作为最后采用的提取工艺。即乙醇体积分数为55%,溶剂用量为20 mL/g,提取温度为62.5℃,提取时间为2.0 h,柚皮总黄酮得率为1.945%,比正交试验最优组合提高5.7%。

3结论与讨论

以乙醇体积分数、溶剂用量、提取温度和提取时间为考虑因素,通过4因素3水平正交试验得到了柚皮总黄酮的优化提取工艺。在正交试验的基础上,通过设计和训练人工神经网络,对多种工艺组合进行预测,最后得到了柚皮总黄酮提取的最佳工艺组合,比正交试验得到的总黄酮得率提高5.7%。

正交试验是研究多因素多水平的一种设计方法,是做工艺优化时广泛采用的经典的方法。正交试验根据正交性从全面试验中挑选出部分有代表性的点进行试验,是一种高效率、快速、经济的试验设计方法。然而,正交试验不能完全代替全面试验。以正交试验结果为基础,设计和训练人工神经网络,然后利用训练好的网络对所有可能的组合进行预测,就可以实现全面试验,从而得到最优的工艺条件,同时还可以节约大量时间和成本。该方法是一种全新的工艺优化模式。

参考文献:

[1] 殷勇.人工嗅觉系统在农产品质量检测中的应用研究[D].镇江:江苏理工大学,1999.

[2] 殷勇,田先亮,易军鹏,等.人工嗅觉技术在酒类鉴别中的应用现状与展望[J].食品科学,2003,24(8):204-206.

[3] 李琳,赵谋明,张黎.人工神经网络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J].食品研究与开发,2005,26(1):13-16.

[4] 廖孙启.赖氨酸发酵工艺参数优化[J].四川食品与发酵,2001(2):36-40.

[5] 黄明志,杭海峰,储炬,等.人工神经网络在红霉素发酵过程状态预估中的应用[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2000,26(2):162-164, 176.

[6] 蒋益虹,冯雷.人工神经网络方法在红曲杨梅果酒发酵工艺优化中的应用[J].农业工程学报,2003,19(2):140-143.

[7] 朱近,朱新星. B-P神经网络在全麦饮料配方设计中的应用[J].食品科学,1996,17(6):3-7.

高一学习经验总结范文第3篇

“顶岗实习”在模式设计上是要让高等师范院校及其学生和实习学校及其教师取得“双赢”的,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却会出现很多不顺畅,比如几个学生顶一个岗、专业不对口、名为顶岗实为实习等。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根本原因在于提前缺乏充分的沟通交流。以上所说的沟通包括师范高校与实习学校、顶岗学生与被顶岗教师两个层面。学校间的沟通交流可让双方都做好准备应对可能会出现的变化,让实习学校打消顾虑和抵触,提供给实习学生更为宽松的实习环境,甚至双方可以通过签署协议、制定规章制度等形式明确双方的责任、义务,保障顶岗实习活动的有效开展。顶岗双方的沟通则可让师范生对所顶替岗位情况提前有较为充分的了解,更扎实的做好顶岗前的准备,更顺畅的进入角色,同时可将自己的教学计划与顶岗教师进行沟通,听取意见和建议并进行修正,避免过于突然的打乱原有教学秩序,影响到教学任务的完成和学生学习效果。因此,提前的沟通和交流可让双方更多的互相理解和支持,为顶岗实习活动取得双赢效果奠定良好基础。

二、进行有针对性的顶岗前培训

顶岗实习前,师范院校一般都会对学生进行岗前培训,但内容一般都是以课程教法、心理知识、安全知识为重点,但结合所要顶替岗位实际的教学管理、教学设计、课堂组织等方面的内容涉及不多,导致岗前培训效率不高、实用性不强。师范院校在对顶岗学生进行岗前培训的时候,要充分结合实习学校的实际和顶替岗位的特点。比如大部分实习学校为基层小学,就要在顶岗实习前让学生更多的了解农村小学的教学环境、教学条件、教育理念、教学对象等客观条件,以提前进行有针对性的实习设计,有助于取得较好实习效果的同时,也提升了师范生的教学设计能力和岗位适应能力。

三、顶岗实习中灵活结合理论与实践

师范生在大学中的所学都是围绕教育教学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但基本停留在理论层面,而顶岗实习是要求体现教育能力的,即师范生要在这一过程中,不断思考理论如何与实践相结合,去解决实际教育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同时又用实践中总结到的经验去丰富理论,实现二者的相互促进。但这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过程肯定不会一帆风顺,因为绝大多数师范生在顶岗实习前,对所要开展教学的课堂的认识基本停留在理论或想象层面,没有真正了解和融入。一旦进入实践阶段,经常会出现理论与实践存在冲突的情况。比如大学教材所教授的教法内容往往是最前沿的,但基层学校很多却还在使用相对较为保守的教学手段和方法。遇到这种情况时,实践经验不足的师范生往往会无所适从。此时,要鼓励他们积极寻求所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的灵活结合,找出结合点,设计出实用教学方案,并在这一不断思考教育理论与教学实践的关系和如何结合的过程中,总结出如何灵活用理论去指导实践。

四、注重顶岗实习经验总结和有效评价

师范生在顶岗实习过程中获得的经验,无论是直接经验还是间接经验都非常有助于其教育技能的提高,表现为更为成熟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对他们将来顺利走上工作岗位起到重要的帮助作用。同时,在不断总结经验的过程中,师范生会不断丰富、调整、完善自己的教育理论结构,逐渐成为能较好适应现代教育模式的反思型教师。即使有些总结并不能上升到理论的高度,这种通过师范生自己的实践、思考和总结得出的结论,会极大的影响其今后的教育活动。这就要求师范院校首先要重视和强调实结的重要性,明确总结方式、目标,引导学生去进行各种层面的总结分析,发挥总结的实质作用。在引导、鼓励学生主动总结方面,建立有效的实习评价系统是重要手段之一。所谓有效的评价系统实质要对实习表现的各个方面有对应的评价标准,并保证客观、公平、公正,而不是不考虑实际实习效果,随便给一个大家都认为还可以的模糊评价。

五、教师有效指导不可或缺

高一学习经验总结范文第4篇

关键词: 体验教学 师生关系 创造过程 探索方法

心理学家曾经做过这样一个实验:在孩子们玩耍时,趁其不注意,将一个盛满水的玻璃杯放在桌子边角上,孩子们不小心将玻璃杯打碎了;第二次又将杯子放在桌边上,孩子们在玩耍时,就会注意到放在桌上的杯子,将杯子放到安全的地方。从这个实验当中可以看出,学生在切身体验后能够形成对自己的学习与生活有重要指导和借鉴意义的经验和体会。学生学习知识,形成学习习惯和生活经验在很大程度上是在亲生经历和实践中获得的。教育教学的过程就是教师通过教学方法传授基础知识,学生主动接受,进行知识重新创新和消化吸收的过程。德国教育学家波利亚曾经对学校教育中的体验教学进行了深刻的阐述,他指出:“学生学习任何知识的主要途径即是由自己去发现,因为这一发现,理解最深刻,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可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将培养学生探索知识、动手操作的实践能力作为主要目标之一,创新教育理念,建立新型教学模式,提升学生的学习地位,让学生在主动学习知识,探索内在规律,形成学习能力和数学品质的过程中,体现思维水平,发挥创造潜能,发展能力水平,实现学生体验数学内容的精彩、探究知识的快乐、享受成功的喜悦这一目标。我根据教学实践体会,就进行体验教学谈谈一点看法和体会。

一、建立新型和谐的师生关系,创设学生体验探索知识的学习氛围

俄国著名教育学家罗杰斯曾经明确提出:“有利于创造活动的一般条件是心理的安全和心理的自由。”学生学习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对知识的内在追求性。这就要求教师要将学生进行知识体验的能动性充分激发出来,凸显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转变过去那种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角,学生是学习活动的配角,教师一味地讲,学生只需认真听的传统教育旧模式,要调动学生的学习能动性,尊重学生的个人爱好、独特个性和品质人格,深入到学生的内心世界,通过与学生真诚交流谈心,及时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学习实际和内心世界,使学生能够主动地参与到教与学的活动中,做课堂教学的主人,形成宽松、愉悦、和谐的教育环境,发挥学生体验知识内容的主动性和内在动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离不开班集体和同学的帮助。因此,教师要创造学生能够进行合作教学的环境,设计适宜学生集体讨论、进行有效查缺互补、方便分组操作实践等的教学内容。教师要鼓励学生畅所欲言,敢于发表自己独特的想法和与众不同的见解,在交流观点看法的过程中,找出自身在体验学习活动中所出现的不足和差距,利用集体的智慧和力量寻求进行体验知识的最佳方法和途径,从而提高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体验效率,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潜能。

二、注重学生体验创造过程,增强学生体验学习活动的实际效率

创造是一个国家和社会进步和发展的动力和源泉。学生创造能力的形成和发展,依赖于学生自身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能动表现。它是学校教学中进行体验式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作为体验式教学活动的直接实施者,教师要提供给学生进行创造体验知识的平台。教师一方面可以引导学生从心理层面上进行知识的感知体验。如在学习路程、密度等相关知识的过程中,教师可借助形象直观的教学多媒体技术,通过让学生观看一些实验演示操作和讲座,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一个清楚直观的印象。为学生以后进行知识体验做好充足的前期准备。另一方面,教师要做好学生实践层面的实际知识体验。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组成学习小组开展学习体验活动,向学生提出体验活动的目标和要求,让学生带有目的性地进行体验,同时要做好活动过程的指导工作,放手让学生自己进行体验实践活动,对学生在体验活动中的做法和步骤进行实施科学的指导,提高学生学习体验探究知识的能力和水平。例如:在全等三角形的教学时,在学生掌握判定定理的基础上,我提问:“如果有两个三角形,要使它们全等,必须具备什么条件?”让学生进行知识的前后联系,从而找出判断三角形全等的相关条件。

三、指导学生体验探索方法,提高学生体验数学知识的能力水平

1.鼓励学生善于质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能够积极地体验知识,源于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质疑,对教师讲解的质疑,对同学观点的质疑。所以教师在教学时,要在教学的关键之处设置一些问题和观点,让学生进行质疑活动,鼓励学生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进行适当的探究活动,探寻出问题的正确答案,并勇于实践、验证,寻求解决的途径。

高一学习经验总结范文第5篇

研究表明,每个学生都有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创造的潜能,都有一种与生俱来的把自己当成探索者、研究者、发现者的本能,他们有要证实自己思想的愿望。如果数学课程把握住了这一点,那么就有可能引导学生表现出更充足的自信、更认真的思考,就有可能使学生更积极地寻找解决问题的思路和答案。

下面,我就谈一下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多给学生“经历”与“体验”机会的几点做法。

一、给学生创设“经历”的生活情境和机会,体验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

布鲁纳认为:“学习在一定的情境中,对学习材料的亲身体验和发现的过程,才是学习者最有价值的东西。”

如在教授《三角形稳定性》时,我创设了这种一个生活情境:“盖房子时,在窗框未安好之前,木工师傅常常在窗框上斜钉一根木条,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学生在这样一个情境问题的驱使下进行实践操作,探索出了“三角形具有稳定性”的结论。有了这样一个“经历”,学生得到了具体的亲身体验,达到了从理论到实践,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认识到理想认识的统一。

二、给学生创设“经历”的时间与空间,使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经历”不应只局限在课堂的40分钟,还应延伸到课外,伸展到社会生活中,使学生感受到与生活的联系,体验到数学的实用价值,提高应用数学的能力,达到《课程标准》提出的“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如在数学《统计》(人教版七上)时,我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按照“设计调查问卷――实施调查――处理数据――交流――写调查报告”的流程开展调查。学生的调查方法、调查的群体、获得的信息各不相同。这样在交流时学生就有言可发,有题可议,同时也做到了言之有物,言之合情,言之有理。学生不但调查了课程内容,而且做了相关的链接。学生有了这样的社会经历,大大发挥了学习潜力,创造力,满足了强烈的求知欲与表现欲。这样既密切了数学和生活的联系,又体现了数学的生活化,活动化和情绪化。经历了与人合作,与人交流,与社会沟通的过程,学生的思维能力,兴趣与动机,自信与意志等方面都获得了一定的发展,同时也提高了利用数学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使学生在“经历”中学会总结推理,体现数学思想和方法

有时学生在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中,所得到的结论往往是表象的、浅显的、粗糙的。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在“经历”中学会总结,学会对数学问题进行归纳,对数学思考进行推理。

如在探索《三角形三边关系》时,我让学生准备了10cm,7cm,5cm,3cm的木棒进行拼摆,同时进行记录、思考、交流、总结。而学生只总结出了哪几根木棒能拼成三角形。此时,我适时引导:“拼成三角形两边之和与第三边有什么关系?任意三角形都有这样的规律吗?”这样学生在探索过程中不但学习了数学知识,也总结了数学方法――由特殊到一般。经常进行这样的训练,学生“经历”后的总结能力、归纳能力、推理能力将循序渐进,逐步提高。

四、对学生在“经历”中的表现进行评价、指导,使学生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课程标准》指出:“评价要关注学生的成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要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心理学认为个体的动机、情感、意志、气质等非智力因素对学习以及智力开发有着很大影响。只关注智力因素,势必造成“厌学心理”,所以要把学生学习过程中全部的情况都纳入评价范围,把学生解决问题,寻找结论的过程,使用的手段方法都作为评价的内容。

学生在“经历”学习过程之后,往往会产生知识上的、思想上的、能力上的积极情感体验。有的学生说:“老师,我学会了怎样在观察中发现问题,怎样去分析、推理,怎样去验证自己的猜想。”有的同学说:“老师,这个知识我学得这么高兴,一辈子都不会忘记。”此时,我经常会推波助澜,鼓励学生把自己的学习方法,学习感受表述出来,同时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