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新零售毕业论文

新零售毕业论文

新零售毕业论文

新零售毕业论文范文第1篇

有的题目太大,例如《中国化妆品行业现状与发展研究》《中国邮政物流发展战略研究》《我国餐饮企业成本控制分析》等;有的题目没有针对性,泛泛而谈,例如《中小型零售企业物流模式的管理与策略》《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及对策分析》《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失真的成因及其治理对策》等;有的题目是纯理论研究。

过多地借助网络影响了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调查发现毕业生过多地借助互联网收集实际数据,只有半数的学生通过实习或问卷调查获得实际数据。虽然通过互联网获得论文所需数据省时省力,但是毕业生不接触社会、不深入生产实践、不与人沟通,无法实现通过毕业论文提高毕业生的实践能力、分析判断能力、沟通能力的目的。

(三)就业压力大影响了毕业论文质量。毕业论文一般安排在大学的第8学期,这个时候毕业生往往为就业参加各种考试和面试。尽管绝大多数毕业生回答撰写论文的时间充裕或比较充裕,但这些事情牵扯了毕业生的很多精力,势必对毕业论文质量产生影响。调查中3.1%的毕业生持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态度,就是就业压力大造成的。

(四)毕业论文的写作与指导难度大。调查中发现,超过半数的毕业生认为毕业论文难度较大。毕业生乍一接触毕业论文,对查阅文献资料、分析整理资料、选题、写开题报告等无从下手,不知道如何写选题背景、研究现状、研究方法、摘要等,感觉把心中的想法表达出来很困难。对教师而言,在指导毕业论文的过程中要教会毕业生做这些工作,在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教师普遍感觉压力很大。这种状况的根本原因是,目前硕士日常教学中没有对科研能力和撰写论文能力的培养,依然采用传统教学方法,教师讲学生听,注重知识的传授,忽视知识运用能力的培养。在传统教学中,学生缺乏收集整理资料、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等方面的训练,学生很少有社会实践的机会,学生缺乏思辨能力、写作能力的培养等。而国外许多一流大学非常重视硕士生科研能力的培养,设立科研学分,例如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在1969年就有“硕士研究机会计划”、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在20世纪80年代设立了“硕士生研究中心”、伯克利分校于1997年成立了“硕士生研究办公室”、耶鲁大学为一年级的硕士新生设立了“指导研究”项目等。对我国的硕士教育现状而言,在大学三年多的时间里没有培养学生做科研写论文的能力,在短短半年的时间里指导学生完成毕业论文,难度大、压力大是可想而知的。

(五)少數学生不重视毕业论文。调查结果显示,有0.3%的毕业生对毕业论文持不认真的态度。教师普遍反映,每年指导毕业论文的过程中,总有一两个同学写论文拖拖拉拉,不积极想办法收集实际数据资料,不下功夫写论文,不认真修改论文,论文质量不高,教师三番五次督促也没有效果。而在论文评定成绩时,指导教师往往心软,不忍心由于毕业论文的缘故影响学生的毕业和就业,只要学生提交了论文,尽管论文质量不高也往往给予通过。

新零售毕业论文范文第2篇

Abstract: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China's economy, especially in the tertiary industry in the ranks of employees in the retail industry growing, more and more highly educated employees to the retail business, their survival and development of enterprises has injected new impetus. However, the lower with the past culture and professionalism of staff compared to the highly educated front-line staff concerns and needs of the unique nature, this article on how to meet the needs of these workers, they play a dynamic role, in order to create higher value to improve the overall performance of the retail business was discussed.

关键词:高学历员工 需求 激励机制

Key words:Highly educated staff; demand; incentive mechanism

作者简介:段莹,女,籍贯湖南,1977年1月出生,广西大学商学院MBA在读研究生;广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管理教研室主任;杨丽杏,女,籍贯南宁,1972年10月出生,广西大学商学院MBA在读研究生;殷义斌,男,籍贯浙江嘉兴,1969年1月出生,广西大学商学院MBA在读研究生;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069(2009)-06-0046-02

一、 激励对于零售企业的重要作用

对零售企业而言,改革开放的三十年,是零售业高速发展的三十年,企业发展速度越快,对人力资源的质与量的要求都在迅速的增长。在激烈的竞争中,只有激励机制具体而有效的企业才能吸引优秀的人才,从而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具有远见的企业往往通过各种优惠政策、丰厚的福利待遇、快捷的晋升途径等来吸引企业需要的人才,留住优秀人才。德鲁克认为,每一个组织都需要三个方面的绩效:直接的成果、价值的实现和未来的人力发展。而在三方面的贡献中,对“未来的人力发展”的贡献就是来自激励工作。

正如麦格雷戈所说:“个人与个人之间的竞争,才是激励的主要来源之一。”如果把激励制度对员工创造性、革新精神和主动提高自身素质的意愿的影响考虑进去的话,激励对工作绩效的影响就更大了,它可以开发员工的潜在能力,促进在职员工充分的发挥其才能和智慧,造就良性的竞争环境。激励制度包含有一种竞争精神,它的运行能为组织创造一种良性的竞争环境,进而形成良性的竞争机制,使组织成员充分感受到环境的压力,而这种压力将转变为员工努力工作的动力。

激励机制充分激发员工的工作动机,使员工个人努力去完成组织的任务,实现自己的奋斗目标的同时也实现了组织的目标,使他们在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中满足并实现其自身的需要,增加员工工作满意度,从而使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得以保持和发扬。因此,运用好激励机制也就成为了零售企业面临的重要管理问题之一。

二、零售企业高学历一线员工的需求分析

高学历一线员工指的是受过高等教育,具有较强的理论知识水平和实践操作能力的企业一线员工。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发展,在我国近十年发展最为迅猛的高职院校,每年有大量的专科以上学历的大学生毕业后在零售企业中就业,绝大多数的大学生已毕业就进入了企业的一线工作。受过高等教育的大学生知识层次、综合素质比较高,具有大胆创新、勇于开拓的特点,管理者要制定科学的激励的方式才能满足这些员工真实需求。了解高学历一线员工在不同时期产生的需求,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适时的激励往往能使企业的绩效倍增。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在1943年出版的《人类激励理论》一书中首次提出需求层次理论,认为人是有欲望的动物,为满足某种特定的需求,便产生了特定的动机。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把人类多种多样的需求归纳为五种基本需求,并按其重要性从低级生理性需求到高级心理性需求排列成五个层次,包括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归属需求、尊重需求与自我实现的需求。

一项对大学毕业生的职业价值观调查表明,大学生就业时考虑因素中最重要的几项分别是能发挥自己的才能、机会均等公平竞争、符合兴趣爱好,再往下是能提供培训机会、福利好、晋升机会多等。这几项多是发展因素,说明大学毕业生在择业时更重视该企业与该职位是否有利于个人的发展。

大学毕业生初入社会,希望自己不再依靠父母,能够自立,他们希望工作至少能带来生活上的自给自足。他们要求工作具有相对的稳定性,无论在物质还是精神层面,离开舒适校园港湾的他们都对工作环境所带来的安全感十分重视。

年少气盛的高学历一线员工渴望沟通与交流,他们不喜欢封闭、压抑的环境,愿意承受工作压力,但希望得到家庭、团体、朋友、同事的关怀和爱护理解,对友情、信任、温暖、爱情的需求的特点较其他群体更加突出。

与普通的零售业员工相比,高学历的一线员工更有理想,对自己的要求和期望值比较高,他们注重自身职业生涯的规划与发展,对工作的发展前景十分重视,他们渴望被企业、被社会所认可。

三、我国零售企业一线员工的需求满意度问题分析

如果员工还在为生理需求而忙碌时,他们所真正关心的问题就与他们所做的工作无关。据网络调查,2008年南宁市大学毕业生的平均工资水平为1500元左右,而零售企业的一线人员基本工资是650元至750元。当然,六七百元的工资可以满足员工最基本的衣食等生存保障,可以满足高学历一线员工的基本生理需求。但是与其他行业相比,零售企业给予这些员工的微薄报酬相比大学毕业生平均工资水平还是偏低的。这样的条件如何确保一线高学历、高素质的人员不流失呢?

零售业人员流动频率高,这一行业对一线员工的安全需求往往重视不足,劳务合同期限短、保险福利不足是行业内的普遍现象。而高学历的一线员工往往要求对于疾病、养老等各方面更为周全的保障。这些保障的不足导致企业对员工缺乏吸引力,高学历的一线员工往往报着骑驴找马的心态,因为另一家企业给予的安全、福利待遇而选择跳槽。

大多数零售企业一线员工的工作采取两班倒制度,上班交错紧。由于工作强度大及工作时间长,员工之间无论是在上班期间或下班后都很少进行感情的交流,造成员工与员工之间缺少友爱的需求,员工与企业管理层之间缺乏沟通与理解。沟通不足使组织缺少团结的力量,员工很难找到归属感。

随着近年来超市扩张之路的加速发展,越来越多的高学历员工进入超市,成为一线员工,他们有很强的自尊。当他们受到批评,尤其是比他们学历低、素质低的基层主管的批评时,会形成不愉快的心理,导致消极情绪的产生,严重伤害员工的自尊心。长期在这样的环境中被管理,员工会产生自卑,对自己没有信心,认为自己没有能力去胜任工作,妨碍组织的发展或认为自己不适应企业的环境而选择离职。由于超市中的一线员工在组织中安排在基层的位置,常常会感觉他们的对组织的作用被企业忽略了,能力没有得到发挥或是没有得到认可。高学历员工敢做敢为,大胆创新,富有创造力,希望有机会表现自己的能力。

四、建立满足高学历一线员工需求的激励机制的探讨

我国零售企业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轨中快速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而对人才利用效率的问题也逐渐凸显。针对高学历一线员工需求的特点,零售企业的激励机制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调整与加强。

(一)加强保障制度,满足员工的安全的需求。

重视高学历一线员工的安全需求,能为建立稳定的员工关系奠定坚实的基础。物质利益中奖金、福利、工作环境等同样直接关系到员工的生存和发展。我国零售企业普遍存在临时用工心态,为员工办理社会保险拖拖拉拉,如果企业能重视员工的安全需求,为他们解除后顾之忧,那么安全需求得到满足的员工往往能将更多的精力与热情投入到工作中,为企业创造更高的效益。

在人力资源战略中,要为员工建立一个相对安全、稳定的工作大环境,就包括了物质环境与精神环境两个层面,零售企业既要考虑各种安全防护措施的完善,使工作环境能尽量保证员工的身体健康;同时应通过制度的建立与实施充分考虑到员工的感受,及时为员工办理各种医疗、养老等保险,增强保健因素。

(二)帮助高学历员工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将员工需求与企业目标统一起来

高学历的一线员工有理想、有抱负,在满足了基本温饱的前提下,他们更希望选择有发展、有前途的企业并为之服务,从而实现自己的理想与目标。目前我国零售企业在工资、奖金等基础的物质条件上给予他们的虽不具诱惑力,但零售业的快速发展,零售企业在发展中能给予员工的发展空间却是巨大的。

零售企业可以通过奖励与晋升制度的建立,加强在企业中公平合理的绩效考核制度的完善,帮助员工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设计,协助员工在企业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与大方向下树立个人职业发展的目标,使员工自觉主动地为企业发展尽其所能发挥作用,不断挖掘出潜能,持续的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三)建立利润分享制度,以长期激励为主体,建立满足员工需要的激励体系

在激励机制上,还可考虑采用的利润分享的激励机制,凡是加入企业并工作满一定年限的,都有权参与分享企业的部分利润。但这部分利润分享不宜采用直接支付现金的方式进行奖励,而是以企业内部股的形式在员工离职或退休时可转让或领取,每年度按企业业绩可获得分红。这样一来,企业的发展也就成为了所有员工的共同目标和愿景而不仅仅是企业管理层的期望。员工的稳定性与忠诚度随着企业的发展壮大会日渐牢固。

企业通过直接的金钱、物质对员工进行的激励虽能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但从长远考虑,零售企业通过建立利润分享机制,能使员工得到现在与未来的安全感、满足员工归属的需求。利润分享制度树立了企业与员工的伙伴关系,从制度入手让员工参与到企业管理中来,真正肯定员工的感受,使员工可以完全融入企业的大家庭中,让员工充分感受企业对他的认可与尊重。通过企业利润的分享使员工充分体会到自己的才能得到重视、得以发挥的成就感,全方位的满足了员工需求。

法国企业界有句名言:“爱你的员工吧,他会百倍地爱你的企业。”关爱员工,就要从了解他们的真实需求开始,只有真正了解员工,给予员工他们最需要的,才会使员工与企业同心同德,为企业不断的创造财富。

参考文献:

[1] 申文. 浅谈企业建立有效激励的方法,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02)

[2] 肖洁. 运用“职业生涯管理” 提高员工忠诚度,全国商情(经济理论研究),2006,(03).

[3] 陈俊辉. 企业管理中的激励机制分析,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5,(04) .

[4] 韩九林. 激励和长期留住优秀员工的11条秘笈,华东经济管理, 2006,(04) .

新零售毕业论文范文第3篇

自2009年4月新医改方案实施已五年有余。在这期间作为我国卫生保障系统重要组成部分的零售药店不仅面临市场份额被压缩、经营成本不断提升等压力,也越来越受到来自基层医疗机构的激烈竞争[1]。新医改客观上刺激了医药市场的扩容,让老百姓的医药购买力得到提高,其《意见》提出“建立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的长远目标,而实现目标的核心环节便是有一批高素质、高技能的高等技术药学应用型人才活跃在零售药店各个岗位。本文就宁波市四个区零售药店药学专业人才需求展开调研,目的在于全面了解宁波市区零售药店人才需求现状及人才需求期望,为我校对药学专业人才的培养指明方向。

1 调研方法

本次调查为随机抽样调查,对宁波市区内四个区(海曙区、江东区、镇海区、鄞州区)的零售药店进行不记名问卷调查。调查自2014年5日23日开始,至6月5日结束,历时两周。调查问卷由5道单选题和5道多选题组成。调查宁波市区各大零售药店对药学专业人才的需求现状及需求期望。调查共发放问卷100份,回收有效问卷80份,有效回收率为80%。问卷回收后,经过筛选、整理、分类,录入计算机Excel工作表进行统计。

2 调研结果

由图1可得,各大药店对药店工作人员的学历要求主要集中在中专与大专,我校浙江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毕业生均为大专学历,满足多数药店需求。同时图2显示宁波市约7成的零售药品企业每年平均会引入1~5名药学专业毕业生,约2成的企业会引入5~7名,可见零售药店对药学人才需求量较大。

在对年龄与性别相关调查中发现,35岁以下的年龄层是在企业应聘中最受欢迎的年龄,约占80%;而45岁以上几乎不为企业应聘所考虑(见图3)。零售药品企业对应聘者的性别未见特别的偏好(见图4)。

从以上数据可见,我校浙江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毕业生是宁波市乃至浙江省零售药品企业的强大潜在职员。

经调查可知,对于刚就业的药学专业学生,多数药店(约八成)会给予1000元到3000元的薪资。有数据显示2014年宁波市职工最低工资标准将调整为3档:1470、1310、1200元,多数药店在薪资安排上达到该标准。随着就业竞争的加大,刚就业的药学专业学生应清晰明确自身工作经验不足等缺点,学会更加理性与务实的接受工作初期的薪酬安排。

在对相关职业证书调查中发现,零售药品企业将“执业药师资格证书”作为首选。药品零售行业执业药师人数不足的现状使得这一调查结果显得理所当然。在竞争激烈的当今,取得执业药师资格证书并非易事,它需要广大药学专业毕业生不断去奋斗与努力。

(a)各大药店对药学专业学生专业知识的需求;

(b)招聘时,各大药店看中的因素

(a)结果显示为零售药品企业对药学专业学生专业知识体系的需求。选择“药剂学知识”、“药理学知识”及“常见疾病知识”的药店均超过了半数。该数据对高职院校药学专业学生专业课程安排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b)结果显示为招聘时,零售药品企业更看中应聘者什么特质。结果显示专业技能、态度和经验是招聘者最看中的因素。其次求职动机、社会阅历及适应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等因素也是招聘者希望从应聘者身上看到的优点。该数据对高职院校药学专业毕业生应聘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4 调研结果分析

4.1 零售药店对人才需求观念有改变,对有较强实践技能的药学人才认可度高。

2006年6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技能人才工作的意见》,提出加快推进人才强国战略,大力加强高技能人才工作,培养造就一大批具有高超技艺和精湛技能的高技能人才,稳步提升我国产业工人队伍的整体素质。不难发现,社会技术人才的紧缺使得各单位对人才需求理念由“重学历轻技能”逐渐转变。零售药店也不例外,其更加倾向于有较强实践技能的药学人才。调查结果显示,各大零售药店招聘时,看中学生专业技能的药店比例高达90%。因此,培养一批具有较强实践技能和良好职业道德,面向基层的技能型、应用型、管理型的复合型药学高等技术人才成为当前迫在眉睫的任务。

4.2 零售药店对药学人才需求大,各类资格证书在学生就业竞争中起重要作用。

据不完全统计,宁波市零售药店数量高达1200多家,调查数据表明,宁波市市区多数药店平均每年引进药学人才数量为1到5人不等。同时,对于药学专业学生,78.75%零售药店工作人员认为药学专业学生需具备执业药师资格证,70%的工作人员认为需具备药师证,40%的人员认为需要医药购销证,28.75%的人员认为需要公共营养师。可见,宁波市对药学人才的需求量大,执业药师需求缺口巨大。

4.3 零售药店药学人才学历参差不齐,着重高职教育成为突破瓶颈的关键。

在零售药店中,除执业药师外还包括营业员、促销员等其他药店员工,他们主要工作就是销售药品。由于现行法律对药店营业员准入门槛较低,所以他们之间不乏文化程度仅为高中、初中文凭,在短暂的培训后即上岗的人员,其参差不齐的文化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药店的工作效率。正在起草的国家《执业药师法(草案)》对执业药师应具备的学历要求,将提高到药学(包括中药学)大专以上(在药学技术岗位上工作2年后)方可报考执业药师[3]。

4.4 药学专业学生实践操作技能薄弱、吃苦耐劳精神匮乏,距离零售药店人才需求存在一定距离。

药学专业高职教育的定位是培养具有必要理论知识和较强实践能力,适应药品生产、营销、应用、管理等第一线所需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5]。然而,调查结果显示,各药店认为现阶段药学专业毕业生需加强实际操作能力的高达76.25%。许多药学专业毕业生拥有较强的专业知识储备,却不能将之较好的应用于实践,导致理论与实践的脱节,这对学生本身及药店的长远发展带来了许多不利的影响。调查结果显示,76.25%的药店认为现阶段药学专业毕业生缺乏吃苦耐劳精神,希望广大药学专业毕业生努力培养积极进取、吃苦耐劳精神,敢于追求与竞争,经得起社会挫折和困难的考验。

5 建议与对策

随着我国医药事业的飞速发展,社会就业压力的集聚增加,深入探讨零售药店对药学人才要求,积极引导与鞭策药学人才朝需求方向前行不仅是对药学专业学生本身竞争潜力的发掘,也是相关高职院提高学生就业率的重要资本,其潜在的经济价值增加了高职院校的竞争优势。发挥主体的主观性,注重提升学生就业竞争意识的觉醒,培养市场意识,强化自身职业技能,培养吃苦奉献精神,提高自身抗挫能力;发挥客体的能动性,注重提升药学人才培养的实效,优化教育课程结构,加强实践培训,深化就业指导与教育,提供丰富就业信息。

6 本研究的局限性

由于调查条件有限,本调查只在宁波市市区开展,此调查结果只反映宁波市市区零售药店药学服务现状,对于宁波周边县级市,乡镇并未展开调查。且抽样调查药店只达到80家,样本尚小,存在一定的偶然性。

新零售毕业论文范文第4篇

百联的股价应声而涨,大润发的股价却下跌了12%――在资本市场上,阿里确实具备了呼风唤雨的能量。

有人说,这标志着阿里改造线下零售进程的全面提速。但事实上,可能谓之“阿里自身转型的又―个动作”更为准确,作为一家企业,阿里其实并无改造实体零售的义务。

在老笑看来,阿里选择与百联战略合作,最直接的原因可能是阻击京东。要知道,京东的“亚洲一号”物流中心就位于上海,在其收购1号店之后,就初步完成了在华东市场的布局。而鉴于上海在我国商业市场的重要性,阿里显然不可能愿看到自己的竞争对手独霸上海。

似乎是在1号店“并入”京东不久,阿里投资的“盒马鲜生”模空出世,这个号称“新零售第一店”的新生物种一问世,就引起各界广泛关注。据说“盒马鲜生”的试水非常成功,坪效远高传统超市、生鲜电商,现已开出了7家店。但相对于阿里的规模、实力和企图心,这种自己开店的“重模式”显然来得太慢,于是,与上海的商业霸主百联集团合作就显得顺页理成章,毕竟后者旗下的4700家门店有3300家位于上海滩,且涵盖百货、购物中心、奥特菜斯、大卖场、便利店等零售形态,形成了密集的店网。

这也就很好地解释了为什么是百联集团而不是传说中的大润发,大润发的门店虽然也有近400家,但布局分散,集中度并不高,不像百联门店扎堆上海。对于阿里、京东等巨头来说,上海的重要性可能无与伦比。

超市周刊副总编胡宗利先生认为百联只是阿里的一个跳板,阿里与百联的深度合作意在为“国字号”遍布的北京零售市场打交道获取经验,我觉得这种看法非常准确、独到,如果不出意外,阿里的下一步“收编”行动将会转移到北京,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作为阿里、京东争霸的主战场,这一点应无疑问。

当然,与京东的“缠斗”只是阿里推进“新零售”战略的表层原因,深层次的原因在于,阿里自身也需要转型,尽管阿里非常强大、富可敌国,但它也到了需要转型的时候。也就是说,阿里提出并实践“新零售”,绝非是为了实体零售活得更好,而是为自己在未来活得更滋润。

麦肯锡消费者渠道调查显示:11%的消费者在纯线上购买,41%的消费者是线上体验、线上购买;45%的消费者是线上研究,线下购买,而单纯的线下购买只有3%。也就是说,人们的消费行为更多的是一种复合型消费。

根据公开数据,2012年,我国网络零售额增速67.5%,2013年增长41.2%,2014年增长49.7%,2015年增长36.5%,2016年增长26.2%;网络交易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例,2012年为6%,2013年为7.8%,2014年为10.6%,2015年为12.7%,2016年为12.6%,两项指标的增速下降趋势明显。

亿邦动力网报道,2016年阿里活跃用户增长决速下滑,全年新增用户跌破千万,Q3新增人数只有500万,Q4只有400万。过去3年,阿里零售活跃买家只有4个季度实现环比正增长。因新增用户快速减少,阿里宣布不再公布GMV。

经过十几年的高速增长、失序发展,互联网人口红利、流利红利释放将尽,电商零售增长的“天花板”近在眼前。当然阿里并非单纯的电商企业,而是一家包含数字文娱、移动支付、互联网金融、云计算、大数据等诸多领域的商业生态平台。

去年四季度,阿里云计算增长115%,媒体及娱乐业务增长273%,但一是“新业务”所占份额并不高(零售业务所占份额超过8成),二是支付、金融、大数据等业务均建立电商交易的基础之上,而电商业务在直播、淘宝头条、二楼视频等“新动能”的拉动之下,依然疲态尽显,且只靠增加卖家营销费用、却没有相应幅度的流量增长,是―种近似于杀鸡取卵的做法,显然不具有可持续性。

于是,2016年10月,马云在云牺大会上提出了包括“新零售”在内的“五新战略”,在老笑看来,这实质是对阿里转型的一次宣示和动员,即更广泛地涉足线下实体,从一家互联网企业向融合线上线下、实现平衡发展的方向转型。这再次印证了马云的远见卓识――在企业还强盛的时候就感受到危机,主幼型,毕竟柯达、摩托罗拉、诺基亚等巨头倒下的声音还清晰可闻。

当然,阿里高层宣称的是,阿里巴巴致力于以其互联网、大数据、物流和支付等能力帮助商家和零售业合作伙伴完成商业重构,使每家企业都走向数据公司,完成消费者的可识别、可触达、可洞察、可服务。

但老笑以为,与其说阿里的“新零售”战略是为了改造、重构实体零售,毋宁说是阿里拓展市场版图、壮大自身规模实力、实现新旧发展动能转换的一种主动转型。

显然,阿里的线下收购、整合行动才刚刚开始,未来或将进一步提速,将更多的优秀实体零售企业纳入麾下,阿里不仅将获得更多的零售流量入口、增强用户黏性,亦将为其支付、金融、云计算、大数据等业务的增长构筑更坚持的基础,平稳着陆、接了地气的阿里,也必将更具生机与活力。

当然,阿里的竞争对手们也不会闲着,一场争夺实体商业资源的巨头争霸赛的大幕已然拉开。未来,我国零售市场有可能分裂成三大阵营:阿里系、京东系及其他。建立在互联网、大数据基础之上的“新零售”,毫无疑问是行业发展方向,那些受到阿里、京东们青睐的实体零售企业,无疑将优先获得通向未来的“船票”。

更多的未能有幸获得互联网巨头关注的实体零售企业其实也不必灰心,例如阿里公开宣称“对大润发不感兴趣”,但这并不能否认后者的价值与竞争力,大润发其实是一家非常优秀的零售企业,旗下的飞牛网近门年也有很大起色,阿里不感兴趣,不代表京东也没兴趣,即使京东也不愿与之合作,一是还有其他的电商平台可供选择,二是凭借高鑫零售自己的力量,如果能进一步控制成本、提升效率、更好地实现线上线下融合,飞牛网实现最终盈利也非不可能。况且,从阿里与银泰商业、三江购物的合作来看,更多的是一种提振信心、稳固业绩的作用,带来的增量并不是非常明显。

而且,以中国市场之广袤、消费人口基数之庞大,中国的零售业绝无可能只剩下阿里、京东两家,如果那样就太单调太无趣了。事实上,商业的魅力就在丰富多彩、日新月异,只要有好的商品、服务与体验,哪怕是一家小夫妻店,也有存在的空间与价值。这个世界上固然有狮子老虎等猛兽,但更多的却是兔子和松鼠;大自然不乏参天大树,但只有漫山遍野的小花小草才是生机盎然的春天。毕竟,零售企业的成败取决于消费者的“投票”,而非阿里、京东们的选择。

新零售毕业论文范文第5篇

30年前的1978年,是国家的转折点,更是我的转折点。我高中毕业,就赶上了考大学的好时光。可惜差了30分,接着就在老家务农,做小工,学手艺。是母亲为迷茫中的我指明了方向:放弃土地征用“农转非”的机会,继续复习参加高考。这是改变我一生的最关键的决定。经过半年多时间的复习,1979年我如愿考上了大学。这对我们这个“黑色的家庭”来说是一件天大的事儿。那时,我想到了父亲。父亲因为政治主张不同,在我出生不久就被发配到了西部,我只知道他在柴达木盆地,我们也从来没有去看望过他。家里只有父亲的一张一寸照,我对父亲的印象完全是概念上的。

那时候的大学录取率不到5%,成绩一般的我之所以能侥幸考上,主要是靠运气与信念。我外婆总结说,第一年没有考上是因为考前没有吃鱼头。第二年高考前那个早晨,我是吃过外婆为我做的黄鱼鲞头去赶考的!如今,102岁的老外婆仍然健在,是外婆的黄鱼鲞头改变了我的命运!

高考成绩出来了,我记得比录取分数线高出32分。当时我连大专与本科也分不清,但老师说的话我觉得很有道理:改革开放了,商业应该比较有前途。就凭这句话,我填报了商学院的商业企业管理专业。大学四年所学的知识没有多少能在以后用得上,最重要的是培养了一种学习的习惯。“打算盘”是商科学生的基本功(这有点像现在学计算机),每天晚自修,整个教学大楼全是“噼噼啪啪”的算盘声。配合政治经济学的学习,我们自觉组成了《资本论》学习小组。这些练习与学习,对以后有帮助的不是学习所掌握的知识,而是学习过程本身,是一种学习习惯与思考习惯的培养。从总体来说,中国在改革开放以后很长时间内,无论规制还是意识形态还基本上是传统的、计划的,甚至是僵化的,更不要说在上世纪80年代了。那时候所接受的知识在日后的工作中基本上没有什么用处,从这一点来看,也许当今的学习更接近实际些。

大学毕业后我被国家统一分配到上海工作,那是上海市政府财贸办公室下属的一所成人学校,党校与干校两块牌子一套班子运作。我到学校那一年,为了帮助财贸干部过“文凭关”,“财贸干校”升级为“财贸学院”,开始培养大专干部。那时候的学员对知识的追求用“如饥似渴”来形容一点也不过分,他们对一个观点、一种理论、一个疑问,会长时间、无休止地讨论下去,甚至会争得脸红耳赤。学员的年龄一般都比我大,像我这样从校门到校门的年轻教师,惟一的“优势”就是有一张学员还没有得到的“大学文凭”。那时候的大学毕业生是比较稀有的。记得刚到学校的时候,上海的同事曾称呼我们这些刚毕业的教师为“大学生”,如今的大学,连博士也很难进入。当时我们并没有多少“粮草”,有点像“软脚蟹”,稍有不慎就会被学员叫停而“下课”。我所工作的这所学校,是上海财贸干部的摇篮。上海市的大部分财贸干部(包括许多现职领导干部与商界领军人物)都曾经在这所学校进修过,不管他们现在的学历是什么,他们初始的大专文凭大都来自这所学校。但有很多人都不愿意提起自己毕业于“上海市财贸管理干部学院”(即后来的“上海商业职业技术学院”或现在的“上海商学院”),也许他们觉得毕业于“财大”或“交大”更体面,但他们有责任承认自己的母校,有义务为自己的母校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这是他们应该做的事,他们有能力为母校做事,这也是他们的荣耀。

记得我刚到学校所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跟随上海市财贸系统干部到崇明去调查中央1982年1号文件的贯彻落实情况。这是改革开放以后中央第一个的关于农村问题的1号文件,以后连续5年的中央1号文件全是有关农村问题。当时的调查组只有5个人,我们学校就派我一人参加,最后分三个小组展开调查。调查中我们发现,对农村承包经营的看法有两种截然相反的观点:一种认为承包好,另一种认为承包是倒退。崇明县畜牧局局长流着眼泪对我们说:辛辛苦苦三十年,一夜回到解放前!对同一个问题有如此截然相反而且都是真诚的意见,真的使我很有感触。 在校连续工作15年给我的最大感受是:人最缺的还是运气,但幸福的日子是创造出来的,与坚强、毅力与意志分不开。 两个十年的反思:做该做的事情

改革开放30年,从商业零售来看,最关键的是两个十年的变化。一个是百货业从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到2005年的十年,另一个是外资大卖场进入的十年。

回顾我国30年改革开放的道路,从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承包化阶段:1992年以前是改革的第一阶段,这个时期的改革,基本上没有触及体制问题,主要是承包经营以及表层的“机制转换”。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79年开始改革,1982年中央1号文件以后,以承包为主导模式,实现了中国历史上第二次“农村包围城市”。

市场化阶段:1992年十四大提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接着在1993年的十四届三中全会上了《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若干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了“转换国有企业经营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建立市场体系”、“转变政府职能”等问题。于是,我国改革在传统体制、机制、法规还没有从根本上改变的情况下就进入了全面市场化的阶段,让一部分拥有特殊资源的人先富起来了。

多元化阶段:1997年的十五大提出了“多种所有制经济”,这虽然仅仅是一个“提法”的突破,但标志着我国经济已经或即将进入多元化发展新阶段。

一体化阶段:2002年的十六大实现了新老领导人的顺利过渡,提出了“三个代表”,修改了(一体化:追求和谐发展)。2007年的十七大把“和谐执政”与“政府责任”进一步具体化为实际行动,抓住民生这个主要矛盾,为解决市场化与多元化发展所带来的社会问题开创了一条新的道路。看起来很美好,但实施过程面临巨大的困难。

我国改革开放与经济变革的基本发展轨迹是:承包经营――机制转换――体制改革――所有制变革――政治体制变革。如果我们不用显微镜看社会,而用望远镜看发展,总体的发展趋势是:从单一化到多元化,从封闭社会发展到开放社会,正在往自由、民主、公开、公平的方向发展。

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在这一发展过程中,主导的思维模式是“二维思考”。最初的改革都经历过“姓资、姓社”大讨论的洗礼,就连歌唱家李谷一的一曲《乡恋》,居然也遭到铺天盖地的质疑、批评与指责!在商业与社会领域的每一点进步,都经历过艰辛的磨难,甚至付出过血泪与生命的代价。外资与内资、做强与做大、零售商与供应商、城市与农村、富人与穷人、政府与民生、过热与过冷等等,我们总喜欢把事物分为两极而对立起来,在矛盾中解决矛盾。

所有这一切归根到底是现实与传统的较量,市场与计划的较量,利益挑战者与既得利益者的较量。

就商业尤其是零售而言,变化也是渐进的、阶段性的。

上世纪80年代是流通体系的变革。1981年提出以“三多一少”(多成分、多形式、多渠道、少环节)为核心的新型流通体制,是我国商业发展的第一个里程碑。其结果是:整个80年代的商业彻底冲破了传统的“一、二、三、零”的流通格局,出现了批零兼营、零售自采、厂店挂钩等多种经营方式,一大批当时被称为“社会商业”(后来被称为“三产”)的非“商、粮、供”系统的商业机构也纷纷形成,原有的国有批发商业在外扰内患的情况下逐渐萎缩。同时,“一业为主,多种经营”成为当时普遍的经营模式,出现了“煤球家电同售,皮鞋萝卜齐卖”的景象。

上世纪90年代是流通业态的变革。从1990年代初开始,全国掀起了一股“商厦热”,但到1995年前后,大型百货商厦就出现了一系列经营困难,主要是收益与投资不对称。其后大约经过10年时间,百货业在调整中找到了自己的定位,进入了一个新的繁荣发展时期。日用型传统百货向时尚型现代百货转型,日用消费品逐步退出百货公司,中高档的服饰、化妆品、珠宝、钟表、床上用品等成为主要的经营品类。

传统百货衰落与现代百货崛起的过程,也正是以连锁超市为主导的现代零售业态快速发展的时期。新的业态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就出现了一些先驱,但基本上都成了“先烈”。到1990年代初,日本与香港地区的连锁商业以食品超市形式进入我国沿海发达城市,本土超市在学习中快速赶超,从规模上获得了领先,在有些地区(如上海)外资超市(标准超市)几乎全军覆没。从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开始了以超市大卖场为主导的新一轮竞争,外资主要来自欧美国家与台湾地区。到现在,大约也经历了10年时间,其结果是:超市大卖场的优势已经不再领先,很多地区还出现了饱和,外资超市大卖场在经营技术与经营业绩上具有明显优势,超市大卖场尤其是本土超市大卖场面临着新的挑战。从百货业的衰落到重新崛起,从超市大卖场的引进到出现饱和,其转变过程基本上都是10年。

两个十年告诉我们:做该做的事情,才能获得成功,零售需要不断修正自己的定位。

零售大事反思:要避免过急反应

最近十年,流通领域发生了一系列重大事件,下面列举六项:

1 人世讨论:国外著名咨询公司的预言并不总是灵验的。对中国的判断,不能忘记,1938年5月26日,在延安抗日战争研究会上讲演《论持久战》指出:抗日战争是持久战,最后胜利是中国的。这个判断直接影响到中国现代史的发展轨迹。我们不能被人误导,我们需要有自己的独立思考,政府制定的规制与决策,既要体现“国际规则”,更要体现公平、公正、效率等原则,还应该体现国家安全与国家尊严,政府官员的言行要对得起自己的职位,他们应该更专业地去管理专业领域。

2 连锁倒闭:外国企业“倒而不闭”,中国企业“一击毙命”,这是为什么?凯玛特2002年出现危机,到2004年宣布与西尔斯合并成立新公司,无论是破产还是合并,这两个品牌依然存在。2004年中国零售业“普玛事件”引起了社会各界广泛关注,但并没有从法律制度与社会保障上来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却把关注重点放在如何控制商业行为上,因而出台了一系列行政管理办法,但收效甚微。很多企业其实不应该这么快就死亡,他们被“众人口水”淹死,是法制缺损的牺牲品。

3 零供关系:这是一场被人为放大了矛盾的争论。几十年前叫“工商矛盾”,现在叫“零供关系”,实质是双方实力的较量。但有些人把这个问题复杂化了,结果在各方利益的平衡中出台了一个不三不四、虽然解决不了实际问题但却容易让零售商流血的所谓的“公平交易管理办法”,有地方的高院还出台了一个司法解释,这些解释以及判决,对零售业很不公平!法官保护的实际上是“投机小人”的利益,中国缺乏一部商法典,部门规章常常与国家大法产生矛盾。

4 商业贿赂:把收取进场费当作“商业贿赂”,这是近年来最荒谬的事件。账外暗中给付回扣与排斥正当竞争,这是构成商业贿赂的两个要件。连锁企业向供应商收取费用,一公开,二签约,三人账,四有淘汰机制,实施优胜劣汰,不存在排他性。所以,正当的商业收费决不是“商业贿赂”。2005年的进场费、2006年的商业贿赂、2007年的食品安全,社会已经把这个对民众与经济发展做出巨大贡献的行业视做“洪水猛兽”,并列入“严打范围”,使零售变成了一个“很容易送命的行业”。这个行业的苦难只有行业中人,才有会深刻体会。这很不公平。

5 物价上涨。1988年是中国经济比较动荡的一年,年初将“大进大出,两头在外”,后来提出“要闯价格关”,紧接着就是物价大幅度上涨以及宏观调控。后来有相声说,老太太把家里的浴缸当作了储备酱油的容器。2007年以来又出现价格大幅度上涨情况,但这次涨价并没有引起“抢购风”,这从一定程度上也说明了社会进步、经济发展与民生安定。但实际上,很多价格的上涨是由一系列成本推动的必然趋势,既有劳动力成本提高、原材料成本提高等方面的经济原因,还有税费提高、管理成本提高、交易成本提高等方面的社会组织管理方面的原因,尤其不能忽视腐败行为对商品成本与价格的影响。所以,市场价格走势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应该从深层原因去分析与寻求解决办法,控制物价的最有效办法是“减税、反腐、精简办事程序”。

6 食品安全。2007年可以说是中国的食品安全年,食品安全事件的一次次曝光导致政府出台了一系列规制办法,而首当其冲的就是“零售终端”。实际上,在面临一系列食品安全矛盾的情况下很难从一个环节来解决,源头把关面临小规模生产的问题,过程控制面临执行不力的问题,技术保障面临低成本运作的问题,依法监管面临标准滞后的问题公众利益面临企业利益的问题现代都市面临传统生活方式的问题。政府以及监管部门、消费大众、企业、舆论媒体之间还存在目标不一致的问题。因此,解决食品安全问题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

在上述六大事件中,都存在过激反应问题,运动式的推进虽然有一定的短期效果,但它不仅不能解决根本问题,还有可能产生一系列难以克服的新问题、新矛盾,不利于建设和谐社会。

零售的出路

零售业是产业中的小行业,却有行业中的大企业。零售业在不断变革中发展,但不管怎么变革,让顾客满意与快乐的本质不能改变。零售的持续发展应该考虑:

1 零售品牌是怎么造就的?零售已经成了一个“在抱怨中成长的行业”。老板们抱怨成本越来越高,生意越来越难

做,供应商抱怨:店大欺人,要钱越来越狠;IT服务商抱怨:换了系统不换人,问题照样会出管理者抱怨;压力越来越大,工作越来越累,员工抱怨:老板越来越富,员工越来越穷,职能部门抱怨:流通没了亮点,问题却不断,难以整治与管理。当前的零售业(尤其是超市大卖场)越来越像“地摊生意”,到处是吆喝,紧盯着顾客口袋的目光在卖场移动,传统零售的优雅、人性与便利已经离我们很遥远。为顾客提供服务的是那些从来没有感受到职业荣誉感的服务人员,他们把自己所受到的委屈、压抑与疲惫以“怠慢顾客”的方式实现转嫁,于是,“零售口碑”与“服务品牌”就只能一降再降。零售口碑的重塑,首先应该从零售内部开始,让管理者有尊严地为企业做事,让员工有荣誉地为顾客服务,这样才能树立新的零售服务形象。

2 费用剧增能否自我消化?关注“民生”是好事,但许多责任往往会转嫁到企业,于是企业的负担越来越重,企业再把这些转嫁给员工,员工再把“怨气”转嫁给顾客。良好的愿望所带来的则是恶劣的结果。这就是社会“悖论”。有些专家提出:通过提高经营水平,自我消化经营费用。我觉得这也只不过是一种美好的幻想而已,除非有新的商业赢利模式的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