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中年人旅游市场分析

中年人旅游市场分析

中年人旅游市场分析

中年人旅游市场分析范文第1篇

摘要:以西安市为例,运用定量分析方法,从总体特征、时间结构、空间结构、消费结构等方面对2001-2006年入境旅游市场进行分析,得出西安市入境旅游人数和旅游外汇收入在绝对值上保持较快增长,但是和全国总量以及其他旅游城市相比,市场优势地位并不明显,产业地位逐渐下降等结论。根据西安市1978-2006年的入境游客人数和旅游外汇收入数据做回归拟和,预测未来5年,西安市入境游客人数和旅游外汇收入将保持稳定增长,并提出拓展入境旅游市场的相关对策。

关键词:西安市;入境旅游;市场特征;趋势预测

西安是华夏文明的发源地之一,以秦始皇陵兵马俑、华清池、大雁塔、城墙、碑林为代表的一大批垄断性世界级文物旅游资源,构成了西安市旅游资源的核心,也是吸引国际游客的主要旅游景点。入境旅游在国际旅游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入境旅游人数和旅游外汇收入是研究一个国家或地区入境旅游经济活动成果的主要指标。[1]改革开发20多年来,西安入境旅游发展迅速,入境旅游人数和旅游外汇收入相对增幅较大。但是2001年以来,西安入境旅游人数占全国的总接待量各年均不足0.8%,外汇收入占全国的比重各年也没有超过1.7%。仅以2006年为例,2006年西安市接待入境游客867273人次,占全国入境游客总量的0.69%,居全国主要旅游接待城市的第12位;旅游外汇收入为46700万美元,占全国旅游外汇总收入的1.38%,居全国主要旅游接待城市的第12位。和北京、上海等旅游热点城市相比,西安的入境旅游发展与其差距逐渐拉大。综上分析,西安的入境旅游发展与自身的资源丰度、质量对比,入境旅游产业发展滞后,产业地位下降,这将直接影响到西安在全国旅游市场中的地位。因此,对西安入境旅游市场进行分析和预测,能够为西安市的旅游开发规划和西安国际旅游竞争力的提高提供科学依据。

一、入境旅游市场总体特征分析

西安市旅游业经过20多年的发展,入境旅游市场已经具有相当规模。以2001-2006年的数据做分析,具体呈现出以下特征:

1.从绝对量上来看,入境旅游人数和旅游外汇收入呈稳定增长,且增幅较大(2003年SARS除外)。如图1所示,2001年入境游客人数为672015人次,到2006年达到867273人次,净增长为195258人次,年平均增长率为5.23%。SARS过后,2004年游客人数迅速回升,2005、2006年稳步增长,同比增长分别为19.27%和11.8%。游客数量的增长带来了旅游外汇收入逐年增加。由图2可知,6年来,旅游外汇收入净增长为17698万美元,2005年同比增长率达到了24%,是2001年以来的最高值。

2.从相对量上来看,西安市入境游客人数和旅游外汇收入占全国的比重小,并且比例增幅缓慢。入境游客人数2001年以来没有超过0.8%,平均比重值为0.64%。旅游外汇收入占全国旅游外汇总收入的比重6年来没有超过1.7%,2006年仅为1.38%,各年平均比重值为1.35%。

通过和北京、上海、深圳、成都、南京、杭州等旅游热点城市做横向比较来看(见图3、图4),西安入境游客人数和旅游外汇收入占全国的比重和深圳、上海、北京的差距较

大,略低于杭州,和成都、南京相当。作为中国著名的旅游城市,西安入境旅游市场优势地位并不明显,且呈下降趋势。

3.外国游客是西安入境旅游市场的主体,各年都在85%左右,主体优势明显(见表1)。港澳台游客的相对规模较小,占入境游客的比例在逐年减小。其中,台湾游客最多,其次是香港游客,澳门游客最少,历年都没有超过4000人次。

二、入境旅游市场结构分析

(一)时间结构分析

1.季节变化分析。由图5可知,入境游客的季节分配特点显著,与北京、成都、南京、上海、深圳5座城市2006年1-12月的每月入境游客人数相比,具有以下异同点:

相同点在于一年的变化特征可以分为四个阶段:(1)1月初-3月底,迅速增长阶段。此时正值春天,适宜的天气条件和旅游者的心情因素可以大量吸引旅游者,入境旅游人数大幅度增加。(2)4月初-9月底,平稳保持阶段。经过了第一阶段的增长后,数量略有增加或减少,但是近似围绕在一条直线上下做轻微波动;7月份相对来说,降低的比较多,此时天气炎热不适合出外旅游。(3)9月初-10月底为短期增长阶段,此时秋高气爽正是旅游的好季节,室外的旅游项目较为丰富,因此入境游客的数量会有增加。(4)11月初-12月底,逐渐下降阶段。此时天气变冷,又接近年底,入境游客不断返回客源地。

不同点有:(1)北京、上海、深圳各月的入境游客远远高于其他比较城市,领先优势非常明显。西安和南京各月近似,并略高于成都。(2)在上述相同点的第4个阶段,西安和南京的下降趋势较为平缓,降幅不大。北京和上海的降幅较大。相反,深圳和南京在这一阶段却有回升。深圳的增幅较大,因为此时接近年底,大量的港澳台游客过境返回大陆。

综上,2006年西安吸引入境游客较多的月份是8-10月,8、9月的月接待入境游客量都超过了9000人,10月份最高,达到了115909人次。总体变化趋势和其他几座城市的季节性变化特征大致相同。外国人市场的季节变化强度相对较大,港澳台市场的季节变化强度相对平稳(见图6)。

2.年际变化分析。西安市入境旅游市场的年际变化特征在总体特征分析中已经做过详细阐述,为了避免重复,这里就不再赘述。

(二)空间结构分析

从区域上看,由图7可知,以亚洲和欧洲为主要客源市场,两大洲的游客占所有入境游客的70%左右;美洲次之,特别是北美洲的美国和加拿大的入境游客不断增多。大洋洲游客占来西安的外国游客的比例也在不断增加;非洲游客虽然数量很少,比例也呈增加趋势。以2006年为例,在外国游客中,亚洲游客200646人次,占外国人总数的27.33%;欧洲游客290778人次,占外国人总数的39.62%;美洲游客160744人次,占21.9%;大洋洲游客38526人次,同比增长0.04%,占外国游客的5.24%。非洲游客2819人次,同比增长23.15%,占外国游客的0.38%。

从国别上看,由表2可知,入境游客的客源国主要有日本、韩国、美国、西欧等国家。结合表3内容,根据外国游客数量的多寡,同时考虑港澳台市场的总体份额,把西安入境旅游市场分为三个等级。一级市场是港澳台、日本、韩国和美国;二级市场是德国、英国、法国等西欧国家,马来西亚、泰国等东南亚国家,还有澳大利亚;三级市场也称为机会市场,是其他客源国。同时,根据一级市场为核心,二级市场为主导,机会市场为辅助开发的原则,针对不同的市场特点进行分级开发。

(三)消费结构分析

从旅游消费对旅游活动的重要性来看,可以分为基本旅游消费(BNC:basicneededconsumption)和非基本旅游消费(UBNC:un-basicneededconsumption)。基本旅游消费是指进行一次旅游活动所必需的而又基本稳定的消费,也叫刚性消费,如旅游住宿、餐饮、交通、景点游览等方面的消费。非基本旅游消费是并非每次旅游活动都需要且具有较大弹性的消费,也叫弹性消费,如旅游购物、邮电通讯消费等。[2]旅游消费结构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旅游业发展水平以及旅游客源地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一般而言,旅游业发展水平越低,旅游者的消费水平也就越低,BNC占总消费支出的比重就越高。反之,UBNC所占的比重就越高。

由表3可以看出,西安市入境旅游消费结构构成中BNC长期占较大比重,占总花费的一半左右,2006年虽有所下降,但也达到了48.8%。2005年BNC的比重比2004年增加了4个百分点,是近几年中变化最大的;UBNC的比重则有所下降。2006年的情况有所好转,但是BNC和UBNC的差距不大,情况也不容乐观。这种变化不符合国际旅游消费的基本发展态势,说明西安入境旅游消费结构存在一定问题。

在BNC中,长途交通费用最高,其次是住宿、餐饮、游览、市内交通。在考察的年份里,市内交通消费水平基本保持不变。长途交通在2003年后增长较快,2005年达到最高值额为30.1%,2006年出现下降趋势。住宿费用从2004年开始,有所下降,到2005年降到最低额为11.3%,2006年有所回升。餐饮消费水平2005年有所增加,但是仍没有达到2001年的10.6%,并且2006年下降幅度增大,减少了近5个百分点。游览消费一直在增长,但是增幅不大。

在UBNC中,购物消费最高,比例接近50%,2006年达到了37.4%,占据绝对份额。其次是其他消费、邮电通讯、娱乐消费。其他消费从2004年开始,下降幅度较大。相反,娱乐消费和邮电通讯消费增长到2005年后,2006年都出现下降趋势。可见,入境游客在基本旅游消费需求满足后,主要把钱花在购物和其他消费等消费领域。因此,进一步挖掘其他消费的消费内容,对于增加旅游创汇有重要意义。

三、入境旅游市场的预测分析

1.数据修正。

基于1978-2006年的统计数据,利用曲线拟合对西安市入境旅游市场进行预测。由于1989年的和2003年的SARS都导致了入境游客人数剧减和旅游外汇收入的减少,形成了一个明显的“V”形谷,给西安市入境旅游市场带来较大的波动。为了提高趋势预测的精度,先对这两次影响造成的凹形谷进行修正,然后建模预测。

统计数据的修正采取直线内插法:首先,将原始统计数据做出长期变化的统计线;然后根据观察找出需要订正的时间段,并确定适合直线内插的起始年份(na)和终止年份(nb)。

2.预测方法和结果

预测的方法采用的是时间序列模型中的曲线拟合法。根据修正后的数据,采用SPSS软件进行拟合,具体方程见表5。统计检验表明,方程拟合效果理想,说明该模型完全可以用来进行预测。

中年人旅游市场分析范文第2篇

【关键词】旅游流;空间结构;地理集中指数;旅游市场

1.引言

旅游流又称为旅游客流,是指旅游者借助一些交通工具从出发地到旅游目的地而形成的客流[1]。由旅游者、旅游节点(客源地和旅游地)和运输方式三个方面构成。影响旅游流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两地间的交通便捷程度及空间距离、周边自然环境、旅游资源的吸引力、地区文化差异、经济之间的联系、旅游花费、对目的地的感知程度、接待旅游服务设施的完备程度。所以,旅游流不单与旅游资源条件有关,还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文化和政治联系及空间距离密切相关。因此,旅游流的分析研究是确定旅游发展规划、定位旅游客源市场、制定旅游对外宣传策略的重要前提。研究旅游流的流向、流量及其变化规律、旅游者的消费行为特征,对旅游地规划建设的方向、等级规模及其与客源地之间交通运输线路的布局研究都是必不可少的。

山东省作为全国旅游大省,是我国10个沿海省(市)之一,地处黄河下游,旅游资源非常丰富,类型比较齐全,在全国位于前列地位;大多数景区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结合较好。近些年来,山东的旅游业发展十分迅速,2010年全省共接待国内游客3.49亿人次,国内旅游收入2915.8亿元,分别同比增长21.2%和25.1%;接待入境游客366.8万人次,入境旅游收入21.55亿美元,分别同比增长18.3%和22.1%;实现旅游总收入达3058.8亿元,同比增长24.7%,分别高出全省GDP和服务业增幅12.2%和11.7%,相当于全省GDP的7.7%、服务业增加值的21.2%。但是作为优秀旅游大省的山东依然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如何更好的利用山东的旅游资源,有针对性地开拓旅游市场,避免造成事倍功半、广种薄收的被动局面,是我们需要进行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依据旅游流空间结构理论,根据山东旅游发展的实际状况,分析了山东旅游流空间结构特征,并对山东省旅游规划、规模、等级及客源地交通运输业的布局提出对策。

2.模型与方法

2.1 旅游市场竞争态模型

旅游市场竞争态模型[2-3]是利用旅游市场占有率和市场增长率两个统计指标来反映旅游市场竞争态的一种分析方法。该模型是将整个旅游市场划分为了幼童市场、明星市场、金牛市场和瘦狗市场4种市场类型。它能比较直观地反映出旅游市场需求情况的地域差异特征。

这种分析方法的根本性最早可以追溯到1970年美国波士顿咨询公司首创的波士顿矩阵[4](BCG Matrix),又称为市场增长率——相对市场份额矩阵,它是一种用来分析和规划企业中产品组合的方法。在该矩阵中纵坐标为市场成长率,以10%为界点分高和低两个部分。市场相对份额为横坐标,以0.1为界点仍然分为高和低两个部分。这样,此波士顿矩阵就被分成4个小格,每一个小格代表一种类型,即幼童市场、明星市场、金牛市场和瘦狗市场。以此类推,各企业也可以根据不同战略业务单位即产品,采取维持、发展、收获或者放弃战略。

2.2 客流集中程度分析

3.山东省旅游流空间特征分析

3.1 入境旅游流的空间特征分析

3.1.1 山东省入境旅游市场[10]竞争态

3.1.2 山东省旅游市场竞争态转移分析

总体上来看,俄罗斯、新加坡、德国市场已经由瘦狗市场进入了幼童市场,市场的占有率较低,增长率较高,但是德国、新加坡在2009年及2010年又回到瘦狗市场,说明两国市场还不是很稳定。美国、英国4年内也是由瘦狗市场和幼童市场之间来回变动,总体上来看是由于5国距离山东较远。日本在2007年就已经成为金牛市场,2008年和2009年又成为了明星类,但是2010年又回到了金牛,这与中日外交等各种政治因素有关。对于韩国来讲,与日本一样距离山东较近,07年已经成为明星市场,说明该市场已经处于成熟期,旅游部门及其相关企业应努力提升此类产品吸引力,提高利润,增延其成熟期。从总体上看,虽然这几年年山东省的入境客源市场竞争态势情况略有所变化,但是整体上的旅游竞争态势还是清晰可辨的,即山东省的入境旅游市场中的日本与韩国仍然是其主要客源国,其他客源国的旅游开发空间还十分广阔。

3.2 国内旅游流空间特征分析

3.2.1 空间结构分析

3.2.2 客流集中度分析

4.市场与对策

4.1 结论

4.1.1 入境市场开拓研究

由上述可得国外的旅游市场开发空间还是广阔的。即使像韩国、日本这样的重点客源国市场,它们的国际客源市场的开发也仍然需要进一步扩展。

韩国与我国具有比较相似的文化,尤其近年来韩国对中国文化强劲的吸附攻势,作为韩国的近邻、拥有美丽沙滩、广阔海洋的山东省沿海地区同样获得了好处。由于两国之间文化交流的逐步增强,加之两国的政治方面的稳定,因此来山东旅游的数量增长情况非常显著,甚至有赶超日本的可能。韩国也是山东第一大外商投资来源国。山东省与韩国互动营销以及两地合作的旅游产品都体现了双方的诚意和配合。石岛-仁川这条航线全程208海里,2001年被批准通航由中韩合资荣成华东海运有限公司负责运营,目前这家公司所属“华东明珠”客货轮乘运的每周往返三个航次。这条航线的开通,大大降低了交通成本,成为山东省吸引韩国游客的优势所在。文化的相似性[12]可以减少异地旅游恐惧感,但是在相似之处还要体现个性之点,使之发现不同,才能吸引韩国游客。因此我们首先要挖掘与主要客源国韩国在文化方面上的类似点与不同点,从中找到出我省旅游资源中对客源国有较强吸引力的部分,努力把这些文化价值比较完整地融合到各项旅游产品中,进而来充实我们的旅游产品,最终来增加韩国来鲁旅游积极性。

日本一直以来均是我国一大客源国市场,而在山东省也是略低于韩国的第二大客源市场。距离我省较近,人数也比较多,但与韩国不同的是,两国的政治关系总是会出现不稳定情形,因而也直接降低了山东对日本集中宣传旅游的积极性。对于日本市场的扩展我们可以跟随国家形势。英、美、法、俄罗斯等国的游客人数较少,但是这些国家的游客对山东省的总体概念认识积极且全面,对于这些国家我们应该加强与该国政府部门和相关旅游企业的交流合作,借助各种力量来增加旅游客数量。东南亚国家新加坡由于距离我国较近,作为华人华侨最集中地区的代表,与我们文化也有较强的相似性,但该国比较著名的海滨风景对同样是海滨城市的山东省沿海地区没有太大吸引力。因此在对该国进行宣传时,应考虑以我省与之不同的文化作为吸引该国游客的优势。具体来说,应深入研究山东省的地域特色文化和现代旅游发展趋势,挖掘出我省特色文化,并使之转化为特色旅游产品,进而把无形的山东省特色文化的潜在价值转变成有形的旅游产品特色优势。

4.1.2 国内市场开拓策略

在国内旅游流[13]方面将华东与华北中的山东、北京、江苏、河北与河南作为重点国内市场。山东不必多说,省内交通便利,本身市场份额达一半左右。北京、江苏作为经济发达省份,居民出游人数较多,旅游花费较高,在地域上与山东距离较近,因而占据了山东旅游市场20%以上的市场份额。对于这两个省份应充分利用地域的优势,继续提高旅游效应,进而巩固和发展该地区市场。河北省与河南省内客源也是山东一个很大的客源市场,集中了近10%的份额。由于地理位置濒临、交通比较方便、旅游花费时间较少、旅途费用较少等优势之处,山东必然成为两省省内游客休闲观光的首要选择,而且具有重复且多次消费的可能。综述所述,我们在开拓国内市场的时候可充分融合山东特色文化—孔孟文化,设计一些有趣的休闲度假项目及场所,能形成多个中短程休闲度假胜地,最终在全省范围形成反复购买、多次消费的市场体系。

4.2 对策与建议

为了改善国内客源市场的较单一性,山东应该进一步扩展国内旅游市场。广东、上海、浙江等省经济比较发达,人口数量较多,旅游市场发展潜力很大,应将其作为山东的重点旅游开拓市场。对于此类客源省市场[13],应以鲁南孔孟文化、青岛海滨、济南泉城三大旅游品牌为引导,对景区进行全方位的形象策划、包装规划,提高旅游产品的吸引力。辽宁、山西等省来鲁旅游人数不算多,但这几个省市与山东经济水平位居全国中等偏上水平,且距离山东不远,来山东的旅游花费也较多,因此应将其作为山东旅游的后劲市场。对于此类市场,应运用较大规模的促销与宣传手段,增强山东知名度,提高山东旅游产品吸引力。青海、江西、宁夏、内蒙古、、安徽、甘肃等省来山东旅游人数较少,这是由于该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不高,占山东国内市场比例较低。但它们的发展潜能较大,是山东的可能机会市场,不容忽略。

参考文献:

[1]胡志勇.市场营销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2]黄泰,张捷.基于旅游流特征分析的旅游区域影响研究[J].旅游科学,2006.

[3]李仲广.旅游经济学:模型与方法[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6.

[4]魏小安.关于旅游发展的几个阶段性问题[J].旅游学刊,2000.

[5]薛莹.江浙沪地区的内聚旅游流分析[J].旅游科学,2006.

[6]郭晓东,肖星,房亮.新休假制度对国内旅游流时空结构及旅游开发的影响分析[J].旅游学刊,2008.

[7]刘丽娟.秦皇岛国内旅游流的空间结构分析及市场开拓研究[J].旅游经济研究,2010.

[8]王恒,李锐铮.大连市旅游市场空间结构分析与优化[J].海洋开发与管理,2009.

[9]王忠诚,李金莲.长江三角洲地区旅游产业布局[J].经济地理,2006(12).

[10]马耀峰,李天顺.中国入境旅游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9:126-132.

[11]保继刚,郑海燕,戴光全.桂林国内客源市场的空间结构演变[J].地理学报,2002(1).

[12]吴必虎等.中国国内旅游客源市场系统研究[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13]陆林.论黄山国内旅游客源市场区域结构[J].人文地理,1989(2).

中年人旅游市场分析范文第3篇

关键词:西安市;入境旅游;市场特征;趋势预测

西安是华夏文明的发源地之一,以秦始皇陵兵马俑、华清池、大雁塔、城墙、碑林为代表的一大批垄断性世界级文物旅游资源,构成了西安市旅游资源的核心,也是吸引国际游客的主要旅游景点。入境旅游在国际旅游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入境旅游人数和旅游外汇收入是研究一个国家或地区入境旅游经济活动成果的主要指标。[1]改革开发20多年来,西安入境旅游发展迅速,入境旅游人数和旅游外汇收入相对增幅较大。但是2001年以来,西安入境旅游人数占全国的总接待量各年均不足0.8%,外汇收入占全国的比重各年也没有超过1.7%。仅以2006年为例,2006年西安市接待入境游客867 273人次,占全国入境游客总量的0.69%,居全国主要旅游接待城市的第12位;旅游外汇收入为46 700万美元,占全国旅游外汇总收入的1.38%,居全国主要旅游接待城市的第12位。和北京、上海等旅游热点城市相比,西安的入境旅游发展与其差距逐渐拉大。综上分析,西安的入境旅游发展与自身的资源丰度、质量对比,入境旅游产业发展滞后,产业地位下降,这将直接影响到西安在全国旅游市场中的地位。因此,对西安入境旅游市场进行分析和预测,能够为西安市的旅游开发规划和西安国际旅游竞争力的提高提供科学依据。

一、入境旅游市场总体特征分析

西安市旅游业经过20多年的发展,入境旅游市场已经具有相当规模。以2001-2006年的数据做分析,具体呈现出以下特征:

1.从绝对量上来看,入境旅游人数和旅游外汇收入呈稳定增长,且增幅较大(2003年sars除外)。如图1所示,2001年入境游客人数为672 015人次,到2006年达到867 273人次,净增长为195 258人次,年平均增长率为5.23%。sars过后,2004年游客人数迅速回升,2005、2006年稳步增长,同比增长分别为19.27%和11.8%。游客数量的增长带来了旅游外汇收入逐年增加。由图2可知,6年来,旅游外汇收入净增长为17 698万美元,2005年同比增长率达到了24%,是2001年以来的最高值。

2.从相对量上来看,西安市入境游客人数和旅游外汇收入占全国的比重小,并且比例增幅缓慢。入境游客人数2001年以来没有超过0.8%,平均比重值为0.64%。旅游外汇收入占全国旅游外汇总收入的比重6年来没有超过1.7%,2006年仅为1.38%,各年平均比重值为1.35%。

通过和北京、上海、深圳、成都、南京、杭州等旅游热点城市做横向比较来看(见图3、图4),西安入境游客人数和旅游外汇收入占全国

的比重和深圳、上海、北京的差距较

大,略低于杭州,和成都、南京相当。作为中国著名的旅游城市,西安入境旅游市场优势地位并不明显,且呈下降趋势。

数据来源:中国旅游网/index.asp上数据整理得到

3.外国游客是西安入境旅游市场的主体,各年都在85%左右,主体优势明显(见表1)。港澳台游客的相对规模较小,占入境游客的比例在逐年减小。其中,台湾游客最多,其次是香港游客,澳门游客最少,历年都没有超过4 000人次。

二、 入境旅游市场结构分析

(一) 时间结构分析

1.季节变化分析。 由图5可知,入境游客的季节分配特点显著,与北京、成都、南京、上海、深圳5座城市2006年1-12月的每月入境游客人数相比,具有以下异同点:

相同点在于一年的变化特征可以分为四个阶段:(1)1月初-3月底,迅速增长阶段。此时正值春天,适宜的天气条件和旅游者的心情因素可以大量吸引旅游者,入境旅游人数大幅度增加。(2)4月初-9月底,平稳保持阶段。经过了第一阶段的增长后,数量略有增加或减少,但是近似围绕在一条直线上下做轻微波动;7月份相对来说,降低的比较多,此时天气炎热不适合出外旅游。(3)9月初-10月底为短期增长阶段,此时秋高气爽正是旅游的好季节,室外的旅游项目较为丰富,因此入境游客的数量会有增加。(4)11月初-12月底,逐渐下降阶段。此时天气变冷,又接近年底,入境游客不断返回客源地。

不同点有:(1)北京、上海、深圳各月的入境游客远远高于其他比较城市,领先优势非常明显。西安和南京各月近似,并略高于成都。(2)在上述相同点的第4个阶段,西安和南京的下降趋势较为平缓,降幅不大。北京和上海的降幅较大。相反,深圳和南京在这一阶段却有回升。深圳的增幅较大,因为此时接近年底,大量的港澳台游客过境返回大陆。

综上,2006年西安吸引入境游客较多的月份是8-10月, 8、9月的月接待入境游客量都超过了9 000人,10月份最高,达到了115 909人次。总体变化趋势和其他几座城市的季节性变化特征大致相同。外国人市场的季节变化强度相对较大,港澳台市场的季节变化强度相对平稳(见图6 )。

2.年际变化分析。西安市入境旅游市场的年际变化特征在总体特征分析中已经做过详细阐述,为了避免重复,这里就不再赘述。

(二) 空间结构分析

从区域上看,由图7可知,以亚洲和欧洲为主要客源市场,两大洲的游客占所有入境游客的70%左右;美洲次之,特别是北美洲的美国和加拿大的入境游客不断增多。大洋洲游客占来西安的外国游客的比例也在不断增加;非洲游客虽然数量很少,比例也呈增加趋势。以2006年为例,在外国游客中,亚洲游客200 646人次,占外国人总数的27.33%;欧洲游客290 778人次,占外国人总数的39.62%;美洲游客160 744人次,占21.9%;大洋洲游客38 526人次,同比增长0.04%,占外国游客的5.24%。非洲游客2 819人次,同比增长23.15%,占外国游客的0.38%。

从国别上看,由表2可知,入境游客的客源国主要有日本、韩国、美国、西欧等国家。结合表3内容,根据外国游客数量的多寡,同时考虑港澳台市场的总体份额,把西安入境旅游市场分为三个等级。一级市场是港澳台、日本、韩国和美国;二级市场是德国、英国、法国等西欧国家,马来西亚、泰国等东南亚国家,还有澳大利亚;三级市场也称为机会市场,是其他客源国。同时,根据一级市场为核心,二级市场为主导,机会市场为辅助开发的原则,针对不同的市场特点进行分级开发。

(三)消费结构分析

从旅游消费对旅游活动的重要性来看,可以分为基本旅游消费(bnc:basic needed consumption)和非基本旅游消费(ubnc:un-basic needed consumption)。基本旅游消费是指进行一次旅游活动所必需的而又基本稳定的消费,也叫刚性消费,如旅游住宿、餐饮、交通、景点游览等方面的消费。非基本旅游消费是并非每次旅游活动都需要且具有较大弹性的消费,也叫弹性消费,如旅游购物、邮电通讯消费等。[2]旅游消费结构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旅游业发展水平以及旅游客源地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一般而言,旅游业发展水平越低,旅游者的消费水平也就越低,bnc占总消费支出的比重就越高。反之,ubnc所占的比重就越高。

由表3可以看出,西安市入境旅游消费结构构成中bnc长期占较大比重,占总花费的一半左右,2006年虽有所下降,但也达到了48.8%。2005年bnc的比重比2004年增加了4个百分点,是近几年中变化最大的;ubnc的比重则有所下降。2006年的情况有所好转,但是bnc和ubnc的差距不大,情况也不容乐观。这种变化不符合国际旅游消费的基本发展态势,说明西安入境旅游消费结构存在一定问题。

在bnc中,长途交通费用最高,其次是住宿、餐饮、游览、市内交通。在考察的年份里,市内交通消费水平基本保持不变。长途交通在2003年后增长较快,2005年达到最高值额为30.1%,2006年出现下降趋势。住宿费用从2004年开始,有所下降,到2005年降到最低额为11.3%,2006年有所回升。餐饮消费水平2005年有所增加,但是仍没有达到2001年的10.6%,并且2006年下降幅度增大,减少了近5个百分点。游览消费一直在增长,但是增幅不大。

在ubnc中,购物消费最高,比例接近50%,2006年达到了37.4%,占据绝对份额。其次是其他消费、邮电通讯、娱乐消费。其他消费从2004年开始,下降幅度较大。相反,娱乐消费和邮电通讯消费增长到2005年后,2006年都出现下降趋势。可见,入境游客在基本旅游消费需求满足后,主要把钱花在购物和其他消费等消费领域。因此,进一步挖掘其他消费的消费内容,对于增加旅游创汇有重要意义。

三、入境旅游市场的预测分析

1. 数据修正。

基于1978-2006年的统计数据,利用曲线拟合对西安市入境旅游市场进行预测。由于1989年的和2003年的sars都导致了入境游客人数剧减和旅游外汇收入的减少,形成了一个明显的“v”形谷,给西安市入境旅游市场带来较大的波动。为了提高趋势预测的精度,先对这两次影响造成的凹形谷进行修正,然后建模预测。

统计数据的修正采取直线内插法:首先,将原始统计数据做出长期变化的统计线;然后根据观察找出需要订正的时间段,并确定适合直线内插的起始年份(na)和终止年份(nb)。

2.预测方法和结果

预测的方法采用的是时间序列模型中的曲线拟合法。根据修正后的数据,采用spss软件进行拟合,具体方程见表5。统计检验表明,方程拟合效果理想,说明该模型完全可以用来进行预测。

四、对策建议

通过以上分析提出以下几点对策建议:(1)加大西安市入境旅游市场的分级开发,选择客源市场目标层,建立合理的市场结构。[3]做好海外客源市场的目标定位,以一级和二级客源市场作为宣传营销的主体,加强一、二级客源市场的投入,对三级市场进行适当开发。同时要注重客源呈多元化趋势,积极拓宽客源层。(2)在游客旺季,对旅游产品进行优化组合,提高产品开发层次[4],加强参与性、娱乐性、度假和商务旅游市场的开发。在这方面,可积极借鉴北京等旅游城市的成功经验。(3)整合资源,优化旅游产业结构,加大旅游产业集群建设,如西安曲江新区旅游产业集群和临潼旅游产业集群。(4)树立西安整体旅游形象,打造旅游精品,提高西安国际旅游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张梅.中国入境旅游预测与分析[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

[2] 赵晓燕.旅游经济学[m].北京: 经济管理出版社, 2001.

中年人旅游市场分析范文第4篇

基于2001-2010年江苏省13个地市的入境和国内旅游数据,利用集中率(CRn)和聚集度指数(HHI)对其市场空间集聚性进行动态定量分析。研究发现:入境旅游市场空间集中度高于国内旅游,且两者仍处于市场寡占阶段,市场竞争程度国内市场高于入境市场;入境和国内旅游市场空间集聚度均成下降趋势,空间均衡度逐渐提高,说明江苏旅游市场垄断强度在下降,市场空间格局正在逐渐扩散;入境旅游市场空间分布受高级别景区景点、区位条件及经济条件的影响大于国内旅游市场,加强针对国内旅游市场的营销力度利于提高其市场份额。

关键词:

旅游市场;空间聚集性;入境旅游;国内旅游;江苏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2)24001002

1 引言

江苏省地处我国东部沿海地区,是长三角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旅游资源丰富、市场经济发达,吸引众多海内外游客前来参观游览。从2002年到2011年,江苏入境旅游游客由222.6万人次增长到737.3万人次,10年间接待入境游客量增长了3.3倍;国内旅游人数也从2002年的1003816万人次增长到2010年的4.1亿人次,10年间国内游客量增长4.4倍,已成为我国的旅游强省。然而由于旅游资源、交通、经济等因素存在差异与变化,江苏省各地(市)旅游市场发展水平也存在差异,市场聚集与均衡、竞争和垄断的格局也在发生变化。本文收集2001-2010年江苏省13个地(市)的入境客流量和国内客流量统计数据,采用集中率(CRn)和聚集度指数(HHI)对其市场空间聚集性进行定量研究,分析近10年来江苏省旅游市场空间分布格局演变规律,为制定指导江苏旅游业全面协调发展的市场策略提供依据。

2 研究方法和数据来源

2.1研究方法

市场集中度的衡量指标主要有集中率、洛仑兹曲线、基尼系数、赫芬达尔-赫希曼指数(HHI)、墒指数等。本文主要利用集中率(CRn)和聚集度指数(HHI),对近10年江苏省13地市的入境和国内旅游客流量的空间聚集性及演变规律进行定量分析。

集中率(concentration ratio,CR)是一种测定市场绝对集中度的方法,是考查市场结构的首要因素,衡量市场垄断的一个重要指标。通常采用市场规模靠前的几个主要市场占整个市场的份额表示。游客量是测量旅游市场的最常用指标之一,因此,本文采用游客量来进行计算,其计算公式为:

CRn=ni=1Xi/Ni=1Xi

式中:CRn表示市场规模排序靠前的n位分市场的集中率,其值大小说明市场的垄断和竞争程度;Xi表示市场规模排序第i位的分市场的游客量;N表示分市场总数即江苏13个地级市旅游市场;式中n通常取n=1、 n=4 、n=8,考虑到江苏旅游分市场(13个)总数少,因此本研究选取CR1、CR4进行分析。

聚集度指数(Herfindahl -Hirschman index,HHI),是指某特定行业市场中所有的市场份额的平方和,HHI值越大表明市场整体上聚集程度越高、垄断性强;与此对应,用均衡度AHI指数表示市场均衡度、市场竞争程度,可用AHI=100-HHI计算。当HHI=1时,表示所有游客集中于某个分市场,具有最高的市场垄断性;当分市场规模相同时,HHI=1/N,N趋向无穷大时HHI就趋向0,市场均衡性最大,市场竞争度也最高。其HHI指数计算公式为:

HHI=Ni (XiX)2

式中:X表示行业市场的总规模;Xi表示产业市场中第i位的市场规模;N表示产业市场中的市场总数,本研究中N为江苏13个地级市旅游分市场数。

2.2数据来源

本研究基础数据:(1)入境市场数据,收集整理2001-2010年10年间江苏省13个地市入境旅游人次数据,分析其地域空间集聚特征及变化规律;(2)国内市场数据,收集整理2001-2010年江苏13个地市国内旅游人次数据,分析其地域空间集聚特征和变化规律;以上数据来源于江苏统计年鉴。

3 入境旅游市场空间聚集性分析

江苏省2001-2010年的入境旅游游客量数据表明游客主要集中于苏州、南京、无锡、镇江四个城市,其中苏州最多,2010年接待入境游客207.5万人次占全省总量的31.7%。图1为江苏入境旅游市场空间集中度CR1和CR4指数变化图,从图1可看出首位度指数CR1指数有所下降,由2001年的34.6%降到2010年的31.8%,降幅为8%,说明苏州市入境旅游在江苏一直保持首要地位,但市场地位在减弱。

四分位指数CR4从2001年的85.2%降到2010年的73.3%,降幅为14.0%,降幅大于CR1,但市场占有率仍超70%,表明苏南四个城市:苏州、南京、无锡、镇江的入境旅游市场仍在江苏占有具有重要作用,这是不但由于四个城市位于经济发达、交通区位较好的苏南地区,旅游资源方面除镇江市外都拥有2个高品位的5A级资源,而且因为入境旅游作为大尺度的空间的旅游行为,其旅游者在时间和财力的限制下,倾向于到知名度高、较便捷、大城市旅游。

如套用贝恩的市场结构分类,江苏入境旅游CR4指数位于65%-75%之间,仍属于高集中寡占型产业市场,处于此类型产业市场时,其进入市场的壁垒比较高。这说明江苏省CR4之外的其他市域想分享更多的入境旅游市场,存在一定市场风险和难度,成本也较高,而且CR4指数保持较低的下降速度,说明江苏入境旅游寡占型市场格局将保持较长时间。

集中率反映的只是排名靠前的分市场的总体规模,忽略了其他分市场的规模分布情况,为了从整体上分析近10年来江苏入境旅游市场空间聚集性,采用HHI和AHI指数进行分析。根据2001-2010年江苏入境游客量数据,得出入境旅游市场HHI和AHI指数变化图2。从图2可看出,反映整体空间市场集聚度的HHI指数有下降趋势,从2001年的22.9%下降到2010年的17.9%,而反映市场均衡度的AHI指数逐年上升,从2001年的77.1%上升到2010年的82.1%。江苏入境旅游市场聚集度HHI指数下降,均衡度AHI指数的上升,说明江苏入境旅游市场空间分布整体呈逐渐扩散,市场垄断趋势在下降,市域间市场竞争会越来越激烈,但下降速度较慢,短期内市场格局不会变化太大。

4 国内旅游市场空间聚集性分析

国内旅游的起步虽然比入境旅游晚,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长,规模越来越大。江苏省经济发达、旅游资源丰富、交通便利、区位优越具备发展国内旅游得天独厚的条件,2011年接待国内游客4.1亿人次是接待入境游客的55.6倍,积极探讨国内旅游市场变化规律对推动江苏旅游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图3反映了江苏国内旅游2001-2010年市场集中度的变化情况,从图3可看出,江苏国内旅游市场空间集中度低于入境旅游,且也成下降趋势。其中首位度指数CR1从2001年的20.7%降到2010年的19.7%,降幅为4.7%;CR4从2001年的61.4%下降到2010年的59.8%,降幅仅为2.6%,说明江苏国内旅游市场竞争激烈程度高于入境旅游,这由于国内旅游不同于入境旅游,国内游客多来自周边省份和本地区且旅游景点的选择具有多样性,空间分布相对较为均衡,使得旅游资源、经济、交通对江苏国内旅游市场的影响小于对入境旅游市场的影响,这意味着各地级市加强国内旅游市场营销的力度将利于提高其市场份额。

如套用贝恩的市场结构分类,江苏国内旅游市场CR4指数位于50%-65%之间,仍属于中上集中寡占型产业,可见,国内旅游市场竞争程度高于入境旅游,竞争强度下降趋势小于入境旅游市场,各地级市不断的提高旅游产品和旅游服务质量将利于占有更高的市场份额。

根据2001-2010年江苏国内旅游市场数据,得江苏国内旅游市场集聚度HHI指数和均衡度AHI指数曲线图4,由图4可知,集聚HHI指数逐年下降从2001年12.6%降为2011年的11.9%,而均衡度AHI指数逐年上升,从2001年的87.4%升到2010年的88.1%,两者变化幅度较小且低于入境旅游市场变化幅度;表明从整体上看江苏国内旅游市场竞争程度也高于入境旅游,市场成熟度较高,市域间国内旅游市场竞争程度较高且会越来越激烈。

5 结语

本文基于2001-2010年江苏省13个地市的入境和国内旅游数据,利用集中率(CRn)和聚集度指数(HHI)对其市场空间集聚性进行动态定量分析。研究发现:入境旅游市场空间集中度高于国内旅游,且两者仍处于市场的寡占阶段,市场竞争程度国内市场高于入境市场;入境和国内旅游市场空间集中度均在下降,空间均衡度在逐渐提高,说明江苏旅游市场垄断强度成下降趋势,市域竞争度在加强,市场发展格局正在逐渐扩张;入境旅游市场空间分布受高级别景区景点、区位条件及经济条件的影响大于国内旅游市场,各地市加强国内旅游市场营销的力度将利于提高其市场份额。研究结果为从宏观的把握江苏旅游市场,制定市场政策提供了科学依据。

参考文献

[1] 2011年江苏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EB/OL].(20120224).http://.cn/system/2012/02/24/012783992_01.shtml

[2]水.产业经济学(第二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中年人旅游市场分析范文第5篇

【关键词】 亲景度;入境旅游市场;湖北省

入境旅游在国际旅游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入境旅游人数以及旅游外汇收入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旅游实力的重要指标。入境旅游者由于其民族、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观念、教育水平、生活水平以及性别、年龄、职业、闲暇时间等方面的差异会对某类旅游目的地产生偏好。研究入境游客对我国旅游目的地的偏好,有助于了解入境游客对我国旅游目的地的偏好程度,进一步掌握客源市场的结构特点、发展潜力及动态趋势,更好地根据市场需求有效地组织和开发旅游产品,并针对客源市场的动态变化,提高旅游目的地宣传促销工作的效率和针对性,不断开拓和巩固海外客源市场。

国内学者马耀峰教授首先引入了亲景度的概念及其模型,并利用亲景度指数对我国西安以及一些热点旅游城市进行了研究。国内学者王力峰、汪德根、李景宜、孙根年、杨志勇、唐苏华、张艳等运用亲景度和竞争态指标对桂林、苏州、新疆、黄山等地入境游客源市场进行了探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亲景度运用于旅游客源市场定位研究比较缺乏。基于亲景度定量分析的基础上,对湖北省入境客源市场结构体系进行分析和定位,并提出针对性的开拓对策。为湖北省有针对性地开拓入境客源市场,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一、湖北省入境旅游市场现状分析

经过近三十年的发展,湖北省入境旅游业已从起步阶段进入了高速发展阶段,入境旅游客源市场也逐步完善起来。从接待入境旅游者人次和旅游外汇收入可以看出,湖北省入境旅游市场整体呈现的是蓬勃发展的态势,由于2003年的SARS事件对于整个中国旅游市场的发展是个较为严重的影响,湖北省也不例外。以2003年为时间节点,湖北入境旅游发展可划分为两个阶段:1979~2002年为平稳发展阶段,接待入境旅游者人数从1979年的11542人次,增至2002年的1024312人次,旅游外汇收入也由230.75万美元增加到28390.95万美元;2003~2007年为快速崛起阶段,接待入境旅游者人数由405214人次猛增至到1318179人次,外汇收入也从13626.93万美元迅速增至41264.00万美元。

根据我国旅游统计,一般把入境旅游客源市场的构成划分为外国人、港澳同胞、台湾同胞三大块。湖北省入境旅游市场包括外国人、港澳台同胞。20世纪90年代初期,港澳台市场是湖北省入境旅游市场的主体;1990年湖北省入境旅游市场澳台同胞人数占当年入境总人数的76.64%,外国人只占到23.36%。90年代中期以后,入境旅游市场中外国人比例直线上升;1994年外国人占总入境市场的53.95%;2007年这个比例高达到了81.72%,港澳台同胞占湖北省入境旅游市场的份额锐减至18.28%;1994~2007年这14年外国人旅游市场平均占湖北省总入境旅游市场的73.22%。随着外国旅游人数的不断增加,湖北省入境旅游市场中外国人已经成为湖北省入境旅游市场的主力军。

二、湖北省客源国市场亲景度分析

(一)亲景度模型

亲景度模型,是用于研究国际旅游客源市场对国内某旅游目的地的旅游偏好程度,着眼于游客对目的地的选择,其数学含义是某客源国游客在目的地所占的市场份额与其在全国的市场份额之比,其实质是两个百分比之比,即偏爱指数。亲景度反映客源国游客对目的地的喜爱程度。其数学含义是某客源国游客在目的地中所占的市场份额与其在全国的市场份额之比其实质是两个百分比之比。该理论用于国内旅游市场时,由于没有考虑旅华游客占其全部出游人数的多少,存在一定的片面性,分析时还应结合实际客源国游客数量。亲景度模型的公式表达为:

根据亲景度的大小,可将客源市场分为亲景客源市场(P≥1)和疏景客源市场(0≤P

(二)湖北省入境客源市场亲景度分析

根据《中国旅游统计年鉴》公布的旅游统计数据可知,湖北省主要入境客源市场包括亚洲市场(香港、澳门、台湾、日本、韩国、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泰国);欧美市场(美国、加拿大、英国、法国、德国、俄罗斯);大洋洲市场(澳大利亚)等,数据获取中,2001年统计年鉴中的数据有失真情况,故舍去2001年的统计数据。通过亲景度模型计算客源国市场的亲景度,鉴于一年的亲景度数值反映不出湖北省入境客源市场的分类,故取2000~2007年亲景度的平均值(表1),对湖北省入境游市场进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1.亲景度差异显著,年际变化大

2000~2007年湖北省入境客源市场亲景度差异显著,呈现较大的震荡起伏,近年亲景度普遍走高。亲景度最大的为29.2(德国,2007),最小为0.02(俄罗斯,2002)。就2007年度分析,亲景度最大的为德国(29.2),最小为澳门(0.08)。强亲景客源市场包括德国、英国、法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主要为洲际市场,且亲景度较大,说明这些客源市场的游客对湖北的选择度很高,具有较强的偏好程度。德国游客的亲景度历年来都最大,2000~2007年平均值达到9.24。其原因在于:湖北省具有的地缘优势,三峡大坝工程的吸引力,恩施州文化生态的魅力。2000年至2007年,湖北共接待德国游客674328人次,占湖北接待入境游客总数的11.85%以上,仅次于美国的16.09%居湖北旅游客源市场的第二位。

弱亲景度客源市场包括日本、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这些主要都是洲内市场,都是旅华的主要市场,对湖北的亲景度却普遍较低,2000年至2007年日本、新加坡、马来西亚和泰国的亲景度基本是在1上下震荡,维持在一个较低的水平。四个客源国是中国的近邻,值得关注。疏景客源市场包括台湾、菲律宾、韩国、澳门、香港、俄罗斯,除俄罗斯外,这些都是洲内市场,都是中国的邻近地区,然对湖北的亲景度却很低,以平均值看低于1。2000年至2007年,疏景客源市场占湖北接待入境游客总数的25.07%,这个数值也是较低。

2.亲景度整体震荡剧烈,呈上升趋势

湖北省入境客源市场亲景度震动较大,起伏较为频繁,亲景度不稳定,尤其是2007年,湖北省入境客源市场亲景度出现急剧的增长势头。湖北省入境客源市场亲景度整体呈上升趋势,且亲景度越大,上升幅度越大,德国的亲景度从2000年的6.50上升至2007年29.20,是增长最为显著的入境旅游市场。欧美市场的亲景度一直维持较高的水平位置。亚洲市场却不是非常理想,就其游客总量而言,也不是较多水平,一直在较低位置徘徊。

3.影响湖北省入境客源市场亲景度变化的原因

(1)湖北省旅游业面临“东西夹击”的挑战。东部沿海省份是我国旅游业较发达地区,其良好的接待设施和优良的服务水平、较完善的旅游管理体制对湖北省旅游业构成强有力的竞争。国家实施的西部开发战略,对西部实施倾斜政策,西部省份已将旅游业作为重点发展产业进行培育,对湖北省旅游发展构成强有力的竞争。

(2)受“非典”突发因素的干扰,国外游客对中国的选择度会出现起伏,这直接影响到湖北省入境游情况。

(3)国家实施中部崛起战略给以湖北带来的机遇,促使湖北经济事业的发展,导致海外投资的增加,引发入境旅游的上升。

(4)近年来湖北省赴日韩、北美、欧洲四国(英、德、法、意)巡回旅游宣传促销,宣传了“来湖北、游三峡、探神农、登武当、逛武汉”旅游品牌形象,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效。

亲景度的引入,有助于更深入、更全面地把握客源市场的结构特点,对客源市场进行定位,分析研究适销对路的旅游产品,均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为更科学地进行旅游市场开拓服务。湖北省入境旅游市场首先要巩固欧美市场,深度挖掘亚洲市场。政府应加强促销力度,按照市场细分的要求,主题鲜明地进行宣传;改善基础设施,优化旅游环境;加快人才培养,构建人才梯队,加强旅游的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马耀峰,梁旺兵.基于亲景度的美国旅华市场拓展研究――以我国六大旅游热点城市为例[J].旅游学刊.2005(1):35~38

[2]马耀峰,李天顺.中国入境旅游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9

[3]苏红霞,马耀峰.基于亲景度、SWOT方法的旅游客源市场分析――以西安市的英国客源市场为例[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5(5):146~149

[4]王力峰.桂林国际客源市场时空演替规律研究[J].经济地理. 2004(5):688~691

[5]汪德根.苏州国际旅游客源市场时空变化特征研究[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6(2):100~105

[6]李景宜,孙根年.旅游市场竞争态模型及其研究[J].资源科学.2002(6):91~96

[7]孙根年.新世纪中国入境旅游市场竞争态分析[J].经济地理.2005(1):121~125

[8]杨智勇,王春枝.我国入境旅游市场分析及对策[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6(6):141~145

[9]唐苏华,杨兆萍,刘旭玲.基于亲景度、竞争态的新疆入境旅游客源市场定位研究[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08(6):128~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