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冷链物流基本环节

冷链物流基本环节

冷链物流基本环节

冷链物流基本环节范文第1篇

1两岸冷链物流的现状

1.1大陆冷链物流的现状

近年来,我国大陆冷链物流不断发展,主要表现为:我国大陆食品行业迅猛增长,冷链市场需求不断扩大;冷链物流技术标准的出台、法律法规的推动和市场舆论的监督,推动冷链物流行业的运作逐步走向规范;专业化的冷库建设受到重视,特别是沿海地区的冷库发展较快;冷链物流信息技术开始发展,利用GPS定位系统实现无缝对接,能迅速准确地记录和回传冷藏车厢体内的多点温度,实现冷藏运输温度监控,利用RFID进行全程物流的冷链监控,冷链物流信息平台也开始发展。2009年新《食品安全法》的颁布和2010年《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的公布,标志着我国大陆冷链物流将进入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但是,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大陆的冷链发展仍滞后于经济发展,专业的冷链物流企业不多,绝大多数是从传统的冷藏运输商演变而来,并非真正的冷链物流企业。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的资料统计,目前我国大陆商用冷(藏)库面积700多万m2,冷冻(藏)能力500万吨;保温车约有4万辆,占货运汽车的比例仅为0.3%左右,在全国总运行铁路车辆3318万辆中,冷藏车只有6970辆,占2%,冷藏运量仅占易腐货物运量的25%,不到铁路货运总量的1%。目前,我国大陆每年水果、蔬菜等农产品在采摘、运输、储存等环节的损耗率高达25%~30%,大约90%肉类、80%水产品、大量的牛奶和豆制品基本上还是在没有冷链保证的情况下运销[4]。与欧美等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大陆完整独立的冷链体系尚未形成,设备设施不足,冷链物流技术相对落后,损耗大、冷链物流成本高。

1.2台湾冷链物流的现状

台湾的现代冷链物流发展较大陆地区早,台湾工业技术研究院能源与资源研究所的郭儒家认为,台湾冷链物流产业的兴起主要原因有:连锁销售体系的带动、食品流通形态的变革、专业分工低风险的需要、低温食品的普及成熟、都市化及人口集中、政府的积极推广等。在完成了早期基础设施建设后,台湾冷链物流行业致力于冷链物流的延伸服务及经营模式的深化。目前台湾有超过2000亿元(新台币)的冷冻冷藏食品销售市场,其中已经有较大的十余座第三方低温物流中心,有500余辆低温配送车队,每年有超过60亿元(新台币)冷冻食品配送商机[5]。台湾冷链物流经营者总体可以归为四种类型:由制造商成立的物流中心、由货运业转型而成的物流中心、由零售商向上整合成立的物流中心及由传统进口、批发商整合成立的物流中心。相较于大陆冷链物流,台湾冷链物流具有如下优势:

(1)台湾冷链物流企业有较强的冷链物流体系或冷链物流中心的规划能力,可以根据客户需要,融入客户的供应链体系,实现物流系统规划设计客户化。

(2)台湾的物流领域信息化较高,众多冷链物流企业都拥有比较完善的冷链物流业务信息系统,拥有庞大的物流系统开发和物流系统维护团队,利用先进的信息系统,可以对冷链物流全过程进行监控。

(3)台湾冷链物流企业在冷链低温作业等物流技术较领先,整个台湾岛所有必需的物品通过全岛后勤常、低温物流支援系统,均能在24小时内送达。

(4)台湾冷链物流企业拥有丰富的冷链物流人才。经过20多年的发展,台湾冷链物流企业在物流人才培养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培养了一定规模的冷链物流操作人员和冷链物流管理人才。

2两岸农产品贸易对两岸冷链物流合作的需求

经过20多年的发展,两岸经贸合作不断扩大,两岸农业互利互补,增长加快,两岸农产品贸易不断深入,尤其在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实施的推动下,台湾农产品加速登陆营销。农产品贸易是两岸合作中关注度较高的领域,特别是2005年以来,大陆方面不断出台惠及台湾农民及农业的政策措施,促进两岸农产品贸易平稳、快速发展,有效地扩大了自台进口。目前,大陆已经成为台湾农产品最大的销售市场,两岸农产品贸易不断增长(表1)。据海关统计,2010年大陆从台湾进口农产品2.47亿美元,比2009年的1.84亿美元增长34.4%,增幅创5年来新高。2011年前6个月,大陆从台湾进口农产品1.7亿美元,同比增长57%,高出同期大陆农产品进口总体增幅近30个百分点。大陆从台湾进口的农产品种类(按海关HS编码计算)已从2006年的381种增加到2010年的460种,增幅为20.7%;大陆进口台湾农产品的贸易企业从2006年的1040家增加到2010年的1195家,增幅为15%。两岸间的农产品贸易规模日益扩大,将带来对冷链物流的需求,必然带动两岸冷链物流企业的交往与合作。农产品从采收、贮藏、包装、运输、销售都需要冷链物流支持,温度控制较好的货品,其损耗率将过5%,而温度保持不好或中间出现脱节,则可能造成大批量食品的腐化变质。可见,冷链物流贯穿着整个食品运输过程,对两岸农产品贸易规模能否扩大具有重要的影响。目前,我国尚未形成成熟规范的冷链物流体系,全国约有90%以上的新鲜水果、蔬菜及其制品基本上处于没有冷链保证的条件下运销[7]。为了确保两岸农产品贸易更好更快发展,急需两岸冷链物流业界加强交流协调,构建两岸冷链物流体系。

3建构两岸冷链物流体系促进两岸农产品贸易发展

大陆冷链物流整体起步较晚,水平相对落后,尤其是对冷链物流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冷链物流的基础设施落后,冷链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匮乏,但冷链物流市场广大,发展潜力巨大。台湾的现代冷链物流较大陆地区早10~20年,冷链物流技术水平高、研发能力强、信息化程度高,管理先进、资金雄厚,且冷链物流经验丰富,有丰富的冷链物流人才。但由于经济衰退,台湾地区未来冷链物流的市场发展空间不大。两岸冷链物流业有较强的互补性,两岸冷链物流业应充分利用大陆冷链物流发展的机遇,进行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从而在未来发展潜力巨大的冷链物流市场中获取一定的市场份额。

3.1构建基于供应链的冷链物流模式

冷链是一条特殊的供应链,整个供应链中由多个环节组成,从农产品的种植和采购、加工、流通和配送,直至零售和消费的全过程,涉及许多企业,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为了保证农产品的质量,减少农产品的损耗,防止农产品的变质和污染,农产品在从生产到消费过程中的各个环节上始终都应处于低温环境中,其中一个环节出现问题就会导致整个供应链的失败,所以要求各个环节参与者应具有很高的组织协调性,以保证冷链运作的成功。大陆农业产业化程度和产供销一体化水平不高,供应链上下游之间缺乏整体的规划与协调,农产品供应链上存在严重的失衡和无法配套的现象。因此,农产品供应链上的各方应共同配合,引入供应链管理思想,冷链各环节的参与者结成战略伙伴关系,构建基于供应链的冷链物流网络,特别是建设冷链物流网络中的配送中心。在农产品供应链的上下游之间建立冷链物流配送中心,可以形成高效的冷链物流运作模式,以促进农产品供应链各方冷链物流运作的有效对接。

3.2整合两岸冷链物流资源

台湾冷链物流企业的基础设施设备先进、冷链物流技术先进、物流服务信息化和客户化水平高,但台湾劳动力成本高、市场不断萎缩。大陆冷链物流企业已经具备现成物流网络和物流基本环节的操作经验,拥有良好的地理资源和劳动力资源优势。两岸冷链物流企业可以通过共建冷链物流中心或物流园区、并购整合或合资入股以及建立冷链物流战略联盟等形式,整合两岸冷链物流资源,大陆冷链物流企业可以共享台湾先进的冷链物流技术和丰富的冷链物流管理经验,提升冷链物流服务水平,台湾冷链物流企业可以分享大陆的冷链物流市场份额,降低冷链物流成本,规避风险,从而形成两岸优势互补,实现两岸冷链物流业的双赢。

3.3建设冷链物流信息平台

两岸共建冷链物流信息平台,依靠先进的信息技术,对冷链物流全程实施监控管理。运用信息技术建立农产品冷链物流供应链管理系统,使两岸供应链信息在冷链上快速准确的传递,对各种农产品的冷链仓储、运输和销售等物流环节进行全程跟踪、对冷藏车的使用进行动态监控及全程温度监控,对农产品仓储进行准确有效的管理,提升冷链物流物流运行的质量和效率。依靠现代数字化信息技术,建立食品源产地信息追溯系统、食品加工过程信息追溯系统、食品运输与存储信息追溯系统,使得同一销售单位的农产品,在产品形态变化、物权转移、管理环节变化过程中,做到源头可追溯、流向可跟踪、信息可存储、产品可召回[8]。

3.4共同研发冷链物流技术

冷链物流技术作为一项涉及食品安全、具有较高科技含量的低温系统工程技术,是在食品加工技术和制冷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9]。台湾冷链物流企业在冷链低温作业等物流技术上有较丰富的研发经验,大陆有规模较大的高校和研究所,拥有大量的冷链物流技术研发资源,两岸冷链物流企业、高校及研究所可以联合开发冷链物流技术,推进两岸冷链物流各环节的技术创新,共同研制各种速冷、保鲜、冷藏冷冻设备,建设一批现代化的冷藏库和冷链物流配送中心及适合农户使用的微型冷库、农产品气调库;共同开发农产品产后低温包装和保险技术,共同研发冷藏技术,尤其是自动化冷库技术,研发节能环保的冷链运输工具,推广全程温度监控设备。

3.5共同培养冷链物流人才

冷链物流的运作管理具有科学、技术和安全的专业特性,涉及多门类学科知识,如:物流供应链、食品学、冷冻工艺学、制冷技术、机械技术等[10]。两岸可以共同培养冷链物流专业人才,通过两岸高校、冷链物流企业的产学合作,以高校物流管理专业为基础,开设冷链物流方向及相关课程,培养冷链物流所需的相关生物、食品和制冷技术知识,培训各种农产品的质量监控标准。两岸高校与冷链物流企业可以通过合作建设冷链物流实训基地、编制技能培训资料,既可以为高校物流管理专业学生提供实训场所,培养冷链物流的技能型人才,又可以对冷链物流企业人员进行在职培训,提高冷链物流操作技术。

冷链物流基本环节范文第2篇

摘要: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蓝莓的需求不断增加。科学选取蓝莓的物流方式则为其销售奠定了基础。而黑龙江作为东北的老工业基地,其物流发展较为滞后。对黑龙江野生蓝莓冷链物流进行系统的研究,针对现有的问题,提出对策,采取合理的物流方式,将会在很大程度上提高物流效率,节约成本,最终形成高效有序的冷链物流系统。

关键词:黑龙江;野生蓝莓;冷链物流;生产链

引言:

蓝莓是一种低灌木,其果实是一种营养丰富、口感适中的水果。它不仅含有多种维生素、蛋白质和丰富的花青苷,同时含有人体所需的多种微量元素。食用蓝莓可以有效地缓解视疲劳、软化血管、提高免疫力等。在我国,由于缺乏对蓝莓物流的深入研究,较发达国家而言,我国的蓝莓物流呈现起步,规模小的局势,并且存在很多有待改进的环节。本文将结合这一实际情况,简要分析我国黑龙江省野生蓝莓的冷链物流情况。

1.蓝莓的冷链物流现状

近年来,由于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水果市场的发展要求也不断提升。人们对拥有“水果皇后”美誉的蓝莓的需求也不断上升。虽然蓝莓具有较好的市场前景,但仅仅依靠单纯的种植销售观念,很难打开蓝莓的销售市场,创造更好的经济效益。因此,形成符合蓝莓特点的产业生产链是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

蓝莓的冷链物流是指通过低温储存的方式,将不易保存的蓝莓果实从生产加工到运输储存等各个环节进行低温保存的应链系统,从而达到保鲜、易于运输及减少耗损的目的。它涵盖了蓝莓从生产到加工,再到包装运输,最终达到配送销售的各个重要环节。这是一个相对紧密的完整体系,其中的任一环节都决定了该次物流的成败。因此在实际操作中,每个环节都应谨慎小心。在我国的冷链物流中,由于相关技术较为薄弱,唯有冷冻储存环节相对较为先进,其他环节均有待提升。因此我们不得不正视蓝莓冷链物流中存在的各种不足,并尽快寻找出行之有效的应归措施。

2.蓝莓冷链物流中存在的不足

近年来人民生活水平、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人们对蓝莓的需求不断提升,这一情况引起了黑龙江政府对蓝莓物流的高度重视,并给予了大力支持。经一系列的分析讨论之后,黑龙江省根据蓝莓的自身特点制定了冷链物流的运输方式,这也黑龙江野生蓝莓产业蓬勃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持。尽管有政府的大力扶持,但由于我国蓝莓冷链物流技术起步较晚,发展体系不够完善,在实际操作中依旧存在很多不足。

2.1 蓝莓冷链物流体系的欠缺

蓝莓的生产流通需要进过一套完整的程序,具体包括采集、杀菌、分选、预冷、气调、分级、冷藏、运输、储藏等。这一过程中需要根据蓝莓的特性调整工作温度,以保证蓝莓的新鲜。因此,冷链物流能有效保护蓝莓的新鲜度,使之在销售前一直保持新鲜美味。

就当前情况而言,黑龙江野生蓝莓的冷链物流发展不够完善,在各个环节的衔接上面表现出明显不足。各环节的工作效率相对较低,资源不能得到最有效的利用,甚至出现了断链的现象。这就是说,在整个冷链物流当中,没有完全保证蓝莓始终处于一个合适的低温环境之中,导致了蓝莓的腐烂变质,进而造成直接的经济损失。

2.2 冷链物流过程中软硬件的不足

虽然黑龙江省冷库容量已达到 130 万吨,但1000吨以上的中型冷库的比率仅 30%,据不完全统计,黑龙江省每年野生蓝莓总摘量约7000吨左右,再加之大部分冷库要用于其它生鲜产品的储存,这就使得蓝莓冷库容量较为紧缺。随着黑龙江蓝莓产业的高速发展,现有配备显然已不能满足蓝莓冷藏贮蓄的要求。就现在的冷藏配置而言,黑龙江的基本设备相对落后,大多都是30年前引进的,使用时间较长,设备没有得到及时更新。尤其是大量蓝莓在装车环节中处于较高温度的环境下,直接导致了蓝莓的腐败变质。此外,批发零售不足,冷库结构及建设有点改进,蓝莓鲜果的加工建设也相对滞后。由于恒温保鲜库建设的相对滞后,在蓝莓产量低下的季节里,无法正常供应给各大水果市场,对其经济造成了一定影响。

2.3 第三方物流发展滞后

就当前形势而言,尽管黑龙江省的经济实力不断提升,但其总的物流发展速度依旧相对滞后。没有强有力的第三方物流保障是其发展滞后的主要原因。信息系统及网络平台的建设状况急待加强,同时尽快发展强有力的第三方物流是发展整个物流行业的当务之急。针对仅有冷藏运输环节相对较好的情形,供应商必须加强其设备与技术水平,以达到国际要求的标准。

现阶段,黑龙江采取的第三方物流主要包括定向运输、库存管理、搬运、仓储和货物等。但在众多第三方物流中具备提供全过程、集成化、大规模、综合性供应链实力的并不多。在蓝莓的外销过程中,仅由收购商完成其主要物流业务。但收购商的整体实力较为薄弱,且具有很强的不确定性,因此不具备吸引主流第三方物流的能力。其结果直接影响到了冷链物流的质量。伴随着第三方物流的大量引入,其物流成本也将大幅提高。在成本提升的前提下,蓝莓在整个物流中的低温操作及保存状况依旧不能得到有效保障。这也直接导致了部分生产主体不愿意将其冷链物流外包出去。即便是需要外包,也仅仅为短距离的区域性冷藏运输,这也直接导致了黑龙江总体物流情况的发展滞后情况。

2.4 冷链物流从业人员的匮乏

冷链物流属于较为先进科学的物流方式,其人员要求也相对较高。不同于普通物流要求,冷链物流从业人员必须具备一些相关的专业知识。首先,在化学方面,掌握一定的化学基础是从业人员顺利完成冷链物流的基本要求。从业人员必须对冷库中广泛应用的四氟乙烷、氟利昂等等化学物品有一定的了解认识。此外,在电学方面,要求从业人员具备基本的技术操作能力,并能熟悉压缩机等基本设备原理。在具备以上专业知识的基础上,面对突况,从业人员还必须具备灵活的反应,能在最短时间内制定出应急方案以排除故障,保证冷链物流的顺利进行。

在此形势之下,我国提倡培养一批同时具备系统工程、物流管理、食品安全及低温制冷工程知识的高素质、综合性人才。但就当前高校的人才培养计划而言,这一想法暂时没能有效实现。专业的冷链从业人员并不是来自于高校的综合性培养,当前大部分冷链物流的从业人员均是通过总结其实际工作经验,配以师父教导的方式获取相关理论知识。这种模式大大制约了这一行业的发展,采取这种人才培养方式不仅效果缓慢,而且不够全面系统,很难保证从业人员的自身素质和综合能力。

尽管如此,面对此类从业人员工作环境较为艰苦的客观现实,很多从业人员选择跳槽,人才流失情况不容乐观。

3.蓝莓冷链物流的改进措施

面对越来越严峻的冷链物流发展形势,我们必须尽快找到行之有效的解决措施,逐步改进该项物流各个环节中的缺陷和不足,尽量完善健全的制度体制,加快基础建设与技术更新,同时注重第三方企业的引进建设,提高从业人员综合素质等。

3.1 完善冷链物流体系

蓝莓从生产加工到冷藏运输,再到保鲜销售,各个环节环环相扣,其中任何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导致该次物流的失败。因此,为保证黑龙江省野生蓝莓的冷链物流能顺利进行,我国必须尽快形成一套完善健全的制度体系,强化产业体制意识。通过加强对野生蓝莓基地保护建设,保证野生蓝莓的产量与质量。与此同时加快其配套设施建设,以便各个环节的高效衔接。从蓝莓冷链物流的源头出发,加强组织管理,从源头开始保证蓝莓始终处于低温保鲜环境中。从挑选果实到装车运输,都严谨有序的进行低温操作。因此,有必要尽快实施集中种植、统一收购、集体运输的冷链物流模式,以改善现阶段相对分散的局势,进而形成统一、有序的物流体系。

3.2 加强软硬件设施的建设

为改变黑龙江省蓝莓冷链物流的现状,必须加快建设其基础设施,并加快技术更新。因此,应尽快改善蓝莓在全国乃至全世界范围内的高效通道网络,并且同步完善各个销售、分流配送中心的基础建设。加快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企业新职工,以提高整条物流链的质量。

就技术更新而言,可引进发达国家的成功技术,结合黑龙江省的实际情况,探索出一条既符合蓝莓自身特点又有利于完善物流链的绿色通道。就杀菌技术来说,杀菌技术由冷杀菌和热杀菌两部分组成。蓝莓的冷链物流需要采取冷杀菌的方式进行,因此更新冷杀菌技术,完善杀菌方式有利于促进冷链的发展。

3.3 加快第三方物流的发展

除了冷链物流本身建设之外,强有力的第三方企业的强势加入也能促进其冷链物流飞速发展。特别是针对蓝莓冷链的第三方企业实力相对不足的劣势,加快第三方企业的建设是促进该物流链高速发展的捷径之一。在政府的有力领导之下,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加大政府的资金扶持必定能引导一批具有先进管理理念和基础实力的冷链物流企业。在此基础上通过多种手段进行合资、并购,能加强企业实力,从而促进第三方企业的建设发展。

3.4 重视物流专业人才的培养,引进高技术人才

随着现代科学的飞速发展,面对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事实,科学地培养一批具有高素质的综合性从业人员是实现整条物流链良性发展的基础。因此,配合各大高校的人才培养计划,针对冷链物流培养一批高素质综合人才能有效解决从业人员紧缺的现状。与此同时,企业应加强化学、电气等方面的培训工作,在工作中锻炼出一批具有较强操作能力的从业人员。此外,通过改善从业人员的工作环境、提高福利待遇等方法引进优秀人才,壮大从业人员队伍,塑造技术性人才。

结论 :

黑龙江野生蓝莓产业为黑龙江带来了较大的经济收益,冷链物流能有效保证蓝莓的质量。因此,冷链物流的发展对黑龙江野生蓝莓的产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正确分析现阶段野生蓝莓在冷链物流中的现状,发现不足并尽快制定应对措施有利于整条物流链的健康有序发展,从而促进黑龙江省蓝莓产业的快速发展。(作者单位:绥化学院经济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霍红,徐辉. 黑龙江农产品流通领域的冷链情况调查分析[J]. 安徽农业科学. 2012(22)

[2]我国果蔬储藏保鲜现状及发展趋势[EB/OL].中国农业信息网:http//.2007.

[3]陈丽华,巩天萧. 农产品冷链物流存在的问题与发展对策[J]. 物流技术与应用(货运车辆). 2011(02).

冷链物流基本环节范文第3篇

【关键词】冷链物流;冷库;第三方物流;产业链

1 基本概念

冷链物流,是指易腐食品等在加工、贮藏、运输、配送等流通的各个环节和过程中始终处于规定的低温状态,以保证易腐食品的质量并减少易腐食品损耗的一项系统工程,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而建立起来的,以冷冻工艺学为基础,以制冷和信息为手段的供应链管理,保持低温条件下的高效物流。完整的食品冷链主要包括生产、加工、工厂储存、运输、配送和销售等环节,各个环节对温度控制有不同的要求。冷链物流比一般常温物流系统在时间、温度上要求更高、更复杂,是一种特殊的物流形式,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也是一个附加值较高的物流领域。

2 我国冷链物流发展现状

2.1 基本情况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方式的转变以及新一代的消费群体不断壮大,人们愿意花在厨房里的时间越来越少,对食品的消费需求从温饱型向营养调剂型转变,对肉、蛋、奶、鱼、蔬菜农副生鲜产品的品质和安全关注升温。这些都快速拉动冷藏食品的消费,迎来冷冻冷藏产业的迅速发展,为低温物流行业的发展带来了广阔的市场。据统计,冷藏、冷冻食品目前以每年10%左右的速度在增长,其中发展最快的是预制食品,冷冻肉制品和鱼类制品也强劲增长。在我国收入较高的发达城市,冷冻肉已占到人均年消费肉量的10%到15%。

2.2 存在的问题

冷链物流业属于资金密集型、技术密集型的行业,对经营管理、设备技术、信息整合等方面有较高的要求,是一个投入巨大、回收较慢的行业。目前,尽管我国的冷链物流行业将进入一个飞速发展的黄金时期,面临很好的发展机遇,但仍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

2.2.1 行业散乱,竞争无序

在我国,冷链物流仍处于发展起步阶段,总体水平落后,行业散乱,管理粗放。冷藏食品普遍存在着冷链不冷、冷而不链的行业乱状,在超市和卖场中呈现无序的恶性竞争,不仅冲击了同类的优质产品,也对整个行业造成了非常大的负面影响。

2.2.2 消费者消费意识缺乏,不法商有机可趁,劣币驱逐良币

由于生活水平的限制和消费习惯的影响,我国的消费者对低温食品的安全和品质还缺乏足够的重视,只有买到明显变质的低温食品时,才可能寻找维权途径;在日常选购低温商品过程中,没有意识到可追溯到整个冷链过程中是否严格按冷藏标准的追溯系统的重要性,消费者也没有因为供应商提供较好的冷链服务而给予额外的照顾。故商户从降低成本角度考虑,一方面采取原始简易的冷藏方式,设备简陋;另一方面,在冷链中间环节出现断链现象。这样就间接鼓励了追求低成本而没有进行合格冷链甚至完全没有进行冷链管理的供应商,制约了优秀的冷链物流企业的成长。形成劣币驱逐良币的行业乱象。

2.2.3 政府关于冷链行业的标准和规则等制度亟需完善

虽然政府陆续出台相关的法规,但目前仍是更多地关注冷链物流的生产和销售环节(如食品生产企业的HACCP及GMP认证),而没有对冷链的各个环节进行有效监管。

2.2.4 生产商缺乏冷链物流的整体成本概念

生产商只注重单价成本,而没有全面考虑合格和优质的物流服务商可以减少货物的损耗等,物流过程中的损耗形成极大的浪费和成本损失,相较于完善冷链所增加的成本,这块损耗的成本不容小视,甚至有可能超过。这是目前中国冷链物流中较为严重的认知误区。根据中国食品工业协会资料显示,中国由于冷链的问题造成每年约有l200万吨水果和1.3亿吨蔬菜的浪费,总值在100亿美元以上。

2.2.5 冷链物流技术设施落后,专业运营管理人才缺乏

目前,我国现代化的冷藏运输设备严重不足,大量易腐食品都是用普通卡车运输或采取极其简易的保温措施,冷藏运输率仅为10%-20%。同时,训练有素的冷链物流供应链管理和操作人员严重缺乏,即使有些生产商建设了先进的全程冷藏控温设施,但整个冷链物流行业的运行管理制度还没完全建立并使用起来,导致各个环节上的信息阻塞,易腐制品在运输途中经常发生无谓的延误,进一步加大了风险。

2.2.6 冷链物流中心发展滞后,第三方物流服务不到位

目前,全国冷链物流中心的发展很多还只是充当物流中心的仓储功能,增加附加值的服务则基本上还处于空白阶段,绝大多数的冷链物流供应商只能提供冷藏运输服务,而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冷链物流服务;另一方面,由于专业人员的缺乏和基础设施的滞后,冷链物流还没有形成规范的市场环境,第三方冷链物流的专业服务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仍处于各自为政的状态。从国外的发展经验和社会化分工来看,第三方冷链物流将成为行业的主流趋势,将迎来较好的发展时机。

3 厦门冷链物流发展现状

厦门市政府高度重视冷藏食品安全问题,致力于构建食品安全系统。自2005年以来,先后推行《冷冻食品储藏运输良好操作规范福建省地方标准》、《厦门市生鲜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等一系列规范法规,加大执行力度,提高厦门市冻品市场的准入门槛。并对高标准的冷链物流项目给予政府专项资金的扶持。

3.1 从冷链物流的各个环节来看,厦门冷链物流市场现状如下:

3.1.1 在生产环节方面,厦门大型的冷藏食品企业通常自建冷库和运输车辆,实行全程管理。

3.1.2 在经销环节方面,因冷库造价较高,经销商通常采用包库和寄库的方式租用冷库。并通常自购冷藏车辆进行城市配送。

3.1.3 在零售终端方面,大型超市通常设有周转冷库,并有大量生产商销售其产品所铺设的冷柜,具有较好的冷藏环境。中小超市一般没有冷库,由供应商和经销商直接将商品配送其营业场所冷柜储藏。

3.1.4 在冷链物流企业方面,厦门市场目前没有综合的冷链物流提供商,通常只能提供单一功能的物流服务,如仓储功能、物流配送功能等;第三方冷藏配送企业规模较小,功能单一;造成各个环节衔接不畅、物流成本提高。

3.2 厦门冷库基本情况

厦门岛内在运营的冷库有商业冷库、港务冷库、高崎冷库、怡得龙冷库、大汇冷库、鸿巢冷库等几家,翔业航空物流园区的航空冷库即将投入使用。岛外源香冷冻市场的冷库已投入使用。冷库市场竞争较激烈。

商业冷库:位于思明区,建于上世纪80年代,库容8000吨,是国家检验检疫局指定存储冷库,服务客户主要为肉类蔬菜经销商和面向全国的食品经销商。建筑和设施运营时间长,总体技术老旧落后。

港务冷库:位于湖里区高崎闽台中心渔港,库容2万吨的低温冷库,服务客户主要为水产品经销商和餐饮企业。

高崎冷库:作为市场配套,在湖里区高崎畜禽冻品批发市场内, 1500吨冷库,主要服务市场内经营户。新规划的1万吨低温冷库预计2014年上半年动工建设。

怡得龙冷库:位于思明区。库容1000吨,设高温库和低温库,服务客户主要为农贸批发市场经销商和本地餐饮商家。

大汇冷库:位于湖里区,容量4500吨。服务客户为各类速冻食品和冷饮的厂家经销商,可提供冷藏配送服务。

鸿巢冷库:位于湖里区,容量1500吨,设高温库和低温库。服务客户为调理类食品经销商(麦当劳、龙凤)和本地餐饮商家。

源香冷库:位于集美区源香食品物流园内,6万吨低温冷库。为厦门最新建的冷库,在硬件设施、运营管理上吸取了国内国际冷链行业的先进经验,是目前技术含量、运营管理规格较高的冷库。

航空冷库:位于厦门岛北端的航空港工业与物流园区内,在建5万吨航空冷库,借助合作外方的冷链物流产业的运作经营,将打造厦门高端冷链产业,极大改善厦门目前冷链物流相对落后的产业格局。

3.3 厦门冷链物流配送情况

目前,厦门冷链物流配送环节大都由生产商和经销商自营,外包给第三方物流公司的比例较低,经营冷库的企业仍以冷链仓储模式为主。原因主要基于以下几方面:一是由于缺乏行业操作标准,物流外包容易产生纠纷;二是自营物流可以有效的现场处理,有利于品质控制;三是自营物流可以加强与客户的联络,获得更多客户信息;四是市场上专业做第三方冷链物流的企业很少。近年来随着冷链市场的发展以及本地政府对冷链物流行业的重视,已有一些企业涉足冷链第三方物流,其中厦门市快行线物流有限公司已形成一定市场规模和影响力,主要为大卖场连锁系统及餐饮连锁店配送、干线点对点运输、仓储商品分拣管理服务三大业务,公司配有专业的叉车、液压车、手推式载货车、各式冷藏货运车等专业物流配送工具,冷库、保鲜库及常温库采取对外包库、租赁的方式。

4 厦门冷链物流发展机遇

虽然厦门乃至全国目前冷链物流行业的现状存在很多问题,但是随着我国及厦门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和消费意识的不断提高,冷链物流的发展将处于前所未有的战略机遇期。同时,随着全国对“菜篮子”、“米袋子”建设的高度重视;政府对食品安全的监督管理意识日益加强;对冷链物流市场的规范加大了力度;厦门在地方资金政策上扶持冷链物流企业的发展,并强化引导专业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发展;因台湾地缘优势,冷链行业的先进理念快速影响厦门;生产企业通过对冷链物流的认识和了解加深,成本观念也发生了改进。所有上述无论政府环节、消费者环节还是生产商环节,都为厦门冷链物流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4.1 第三方物流企业将迎来快速发展

冷链物流要想达到保证货物质量和服务的最佳效果,必须建立起一套完整的冷冻物流链系统,严格点到点的温度控制,避免温度的剧烈变化。这不仅需要有构造精良的冷藏运输设备,更需要专业的运输管理机制和控制机制才能有效完成货物的保鲜质量和运输的经济效益。越来越专业的第三方物流将是供应商的首选,将逐渐承担起冷链物流的重任。

4.2 冷链物流企业的服务内涵逐步扩大和丰富

冷链物流不仅要满足生产商和销售商对冷链物流品质、效率的要求,还必须增加许多冷藏食品加工、分包功能等的附加服务,实现冷藏配送中心的多功能化。冷链物流企业需具备从收货、验货、储存、装卸、配货、流通加工、分拣、发货、配送、结算、以至于信息的收集和处理等多种功能,改变目前现在功能单一的状况,通过附加服务,向多功能、高附加值的现代化方向发展,提高企业利润。

4.3 冷链物流企业整合上下游资源,打造完整的冷链产业链

因冷链物流对基础设施、冷链技术、信息技术、操作管理等都有非常严格的标准和要求,是一个技术密集型和资金密集型的行业,专业性强,运营难度高,企业进入门槛较高,一般中小物流企业很难进入,这就为有实力的企业进入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尤其是对行业先入的实力企业带来了发展机遇。目前,厦门市有实力冷链物流企业的业务主要集中在冷库的投资运营,冷链配送运输环节仍处于小而散的状态。未来,有眼光的企业将会抓住市场机遇,改变现有冷库仅作用仓储的运营模式,通过上下游业务延伸、资源整合,借助先进的信息管理技术,将整个产业链进行有效贯通、协同发展,打造囊括冷链物流各业务环节的完整产业链。企业在享受冷链物流行业所带来的高额利润回报的同时,有效提升我国冷链物流行业的服务品质,为消费者提供安全质优的产品,改善国民生活品质。

【参考文献】

[1]毋庆刚.我国冷链物流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J].中国流通经济,2011(2).

[2]鲍长生.冷链物流运营管理研究[D].同济大学,2007.

[3]丁俊发.农产品物流与冷链物流的价值取向[J].中国流通经济,2010(1).

[4]黄利伟.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

[5]兰洪杰.食品冷链物流系统协同研究[M].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

[6]安久意.我国冷链物流标准化现状及发展思路研究[J].标准科学,2010(7).

冷链物流基本环节范文第4篇

关键词:RFID;物联网技术;农产品;冷链物流;具体应用

近些年来,21世纪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及科学技术更新发展,极大程度上改变了人民群众原本的饮食习惯,国际市场上大量的转基因食品也不断涌现在我国市场中。农产品本身就是一种特殊型与鲜活性的商品,产品有一定的时效性,即如果没有采取有效的措施,则某些农产品极易发生腐烂等。作为农业大国,我国政府必须要理清好农产品冷链物流中长期积累的问题,并采取相关的措施来突破当下农产品冷链物流中的固有范围,以此才能推动我国农产品在市场上的发展,满足现代社会消费者的需求,并结合科学技术与物联网技术中的RFID技术,使农产品冷链物流实现自动化、科学化与智能化,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及生命安全。

一、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含义

农产品冷链物流主要指,水果、肉禽类、鱼类、蛋类、蔬菜、蛋类等农产品在采购、运输、消费、销售及各个环节之间处于规定的低温环境下,用来全面保障农产品的质量、降低农产品消耗量的一系列供应方法与管理手段。其中物流中的各个环节都必须按照农产品物流的特性需求,如冷冻加工环节、储藏环节、冷冻运输环节及产品销售环节,全面保障农产品基本的原料品质与耐储藏性,保证农产品保鲜储备与运输工具设备的数量多少及质量好坏,充分保证农产品的处理工艺质量好、外部包装条件好及整体的清洁卫生,促进现代化管理水平与生产作业的效率,以此才能促进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能够科学、高效及规范的发展[1]。

二、现阶段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存在的问题

(一)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基础设备严重落后

冷藏保险车作为农产品冷链物流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也是农产品冷链物流中的基础设备。但就目前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发展情况而言,农产品运输的主要工具为敞篷卡车,能够具备制冷或者保温性能的运输车辆较少,这样的情况下导致了中国农产品的损耗率剧增,尤其是水果与蔬菜等农产品。实际情况中,冷藏车在我国的市场上发展落后,汽车企业也没有特别重视[2],根据中国汽车研究中心的报告显示,日本国家冷藏车每年的基本产量大概在3万辆左右,美国冷藏车的年产量达到5万辆,是整个国家货车总量的80%。反之中国农产品冷藏车仅占货车总产量的10%。除此之外,我国农产品的冷藏量及运输量仅占整个货物运输的10%-20%,反之欧洲市场与西方国家基本达到了70%-80%。由此可以看出,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基础设备严重落后,同时农产品的储存设备也存在较大的缺陷[3]。目前国内冷藏库大概建设了2万座,冷库的总容量达到了880万吨,但是人均水平的冷库容量只有7公斤。近几年来市场上肉禽类、蛋类及水产品的产量持续上升,冷库设备供应不足,大部分农产品储存设备都逐渐老化与陈旧,且冷库内部的设置机构缺乏合理,用于肉类与鱼类的储存空间很大,但水果与蔬菜类等农产品的存储空间很小。

(二)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较慢、所占市场比重不高

一方面,处于下游阶段的农贸市场在我国消费市场上基本没有冷链,且冷链物流的发展较慢。冷链一般集中在超市内部,但第三方的物流发展也明显滞缓。现代社会的第三方物流业务有:提供货物、库存容量管理、定向运输及搬送运输等,农产品冷链物流在市场上所占比重不高,市场化程度低,同时专业的农产品冷链物流公司发展缓慢,无法满足不停变化及竞争激烈的市场需求[4]。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农产品冷链物流不断给农产品物流过程中信息的准确度、及时度造成阻碍,影响了农产品质量,同时也加剧了农产品的成本消耗及经济损失[5]。另一方面,因中国农产品在市场流通过程中的温度控制技术与设备落后,没有构建一套完善与科学的冷链物流管理系统,人为操作中出现失误的可能性较大。这就导致了冷链物流过程中各个环节存在更多的风险,冷链信息遭受堵塞,为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发展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

三、基于RFID的物联网技术在农产品冷链物流中的具体应用

(一)基于RFID的物联网技术分析

RFID技术,即射频识别技术,主要指一种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能够利用射频信号、电磁场与交变磁场来自动识别具体的对象目标,从而获取到想要得知的数据,其在自动识别过程中不需要人为操作与干预,并且能够应用于各种恶劣的环境中。RFID技术主要由四个部分组成,即电子标签、读写器、天线与计算机系统。电子标签,简称Tag,由耦合元件及芯片组成,在每一个电子标签上都带有自身的RFID编码,附在物体上用来标志与区分目标对象,同时还可以起到储存需要识别与运输信息的作用。读写器,简称Reader,是用来读取与写入标签上相关信息的仪器,具有独立完成数据读写、数据处理与数据显示功能,同时联合计算机与其他系统,还能够操作电子标签。天线,简称Antenna,主要是电子标签与读写器之间能够有效实现视频信号空间传播功能与建立无线通信连接功能的仪器。计算机系统,简称Computer,由计算机硬件、应用软件与中间件组成。

(二)基于RFID的物联网技术在农产品冷链物流中的应用策略

第一,收集农产品采收阶段的信息。可以应用RFID技术中的电子标签来收集农产品采收阶段的相关信息,主要包括农产品品种信息、光照周期市场、农产品重量及生长周期等。在收集水果与蔬菜等农产品后,并进行预冷处理,其温度信息还可以让电子标签记录下来,以此能够充分保障收集信息的准确性及科学性[6]。第二,收集农产品速冻加工阶段的信息。当农产品从产地运输到加工场所后,首当其冲的是检查产品的品质质量及信息,当其符合食品的卫生标准后再将该产品的信息提供到监管平台上,实现层层监管的目的。最后再将农产品的各个环节作业,如清洗作业、切分作业、沥水作业、包装作业及出库作业等,这些信息也可以应用电子标签。

(三)基于RFID的物联网技术在农产品冷链物流中的应用效果

一方面,因农产品冷链物流主要是综合考虑易腐烂性生鲜农产品的生产环节、销售环节、运输环节、经济效益及生产技术等各方面存在的问题,通过一定手段来协调好各方面之间的关系。再加之RFID技术的结合利用,有助于充分保障生鲜农产品在加工、销售与储运过程中不会迅速腐烂,营养成分不会流失[7]。另一方面,农产品冷链物流作为一项具有高科技含量的低温系统体系,具有特殊业务的特点及农业企业的特点。故基于RFID的物联网技术下,在我国农业市场上建立并不断发展农产品冷链物流,能够最大程度上提升易腐烂性农产品的质量,开拓农产品更大的销售市场,帮助务农人员减少一定的因为农产品腐烂而无法销售及食用带来的经济损失,也有利于我国经济发展的水平得到提高,经济与社会效益达到显著。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将基于RFID的物联网技术应用在农产品冷链物流中,能够起到全面提高农产品冷链环节的效率,减少经济成本与人工成本,并不断实现农产品信息的收集功能。本文就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含义,对现阶段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存在的问题作出分析,最后提出了基于RFID的物联网技术如何应用在农产品冷链物流中的策略及其应用效果。

参考文献:

[1]盛艳,周爱莲,李锦霞.农产品冷链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建设探讨——基于物联网[J].现代商贸工业,2013,02:12-13.

[2]"农村现代物流研究中心"课题组,贺登才,查迎新,李锦莹,洪涛,朱守银,程庆新,刘改芝.中国农村物流发展报告(2013)[J].中国合作经济,2013,09:8-30.

[3]慕庆国,朱萌,杨宁.基于物流智联网的农产品冷链物流分析[J].山东工商学院学报,2014,03:53-55+68.

[4]杨信廷,钱建平,孙传恒,吉增涛.农产品及食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关键技术研究进展[J].农业机械学报,2014,11:212-222.

[5]刘文佳,李芳.基于物联网的生鲜产品运输路径优化[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5,01:92-94.

[6]朱超才.物联网环境下农产品冷链监控与追溯平台研究[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05:485-490.

冷链物流基本环节范文第5篇

应发展之需建设现代农产品冷链物流服务体系

《规划》出台的背景与我国农产品流通发展的要求密切相关。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得到较快发展。目前,我国每年约有4亿吨生鲜农产品进入流通领域,冷链物流比例逐步提高,果蔬、肉类、水产品冷链流通率分别达到5%、15%、23%,冷藏运输率分别达到15%、30%、40%。在农产品冷链物流基础设施方面,全国现有冷藏库近2万座,冷库总容量880万吨,其中冷却物冷藏量140万吨,冻结物冷藏量740万吨;机械冷藏列车1910辆,机械冷藏汽车20000辆,冷藏船吨位10万吨,年集装箱生产能力100万标准箱。适应我国国情的低能耗、低成本的冷链处理技术的广泛推广,推动了水产品和反季节果蔬为代表的高价值量农产品冷链迅速兴起。冷链物流企业不断涌现,并呈现出网络化、标准化、规模化、集团化发展态势。

但是,从总体上看,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规模化、系统化的冷链物流体系尚未形成,与发展现代农业、居民消费和扩大农产品出口的需求相比仍有差距。国务院在近几年下发的中央1号文件中反复强调要加快农产品冷链物流系统建设,促进农产品流通。一些冷链物流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先后颁布实施,《食品安全法》等重要法律法规逐步完善。在2009年的《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中,明确提出要完善鲜活农产品储藏、加工、运输和配送等冷链物流设施,提高鲜活农产品冷藏运输比例。农产品冷链物流的重要性进一步被消费者认识,全社会对“优质优价”农产品的需求不断增长。

为顺应这一发展要求,落实《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借鉴发达国家已经建立的“从田间到餐桌”的一体化冷链物流体系,结合我国当前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的实际情况,国家发改委制订了这一规划,规划期为2010-2015年。

张晓强说,近年来,随着农业结构调整和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全社会对生鲜农产品的安全和品质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加快发展农产品冷链物流,对促进农民增收和保障消费安全意义重大。

首先,发展冷链物流是适应农产品大规模流通的客观需要。经过改革开放30年发展,我国农业结构调整取得显著成效,区域和品种布局日益优化,农产品流通呈现出大规模、长距离、反季节的特点,对农产品物流服务规模和效率提出了更高要求。尤其是生鲜农产品的区域规模化产出和反季节销售增加,迫切需要加快发展农产品跨地区保鲜运输。

其次,发展冷链物流是满足居民消费的必要保证。随着城乡居民消费水平和消费能力的不断提高,居民对农产品的多样化、新鲜度和营养性等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特别是对食品安全的关注度不断提高。加快发展农产品冷链物流已成为保护农产品品质,保证食品安全的必要手段。

第三,发展冷链物流是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长期以来,我国农产品产后损失严重,果蔬、肉类、水产品流通腐损率分别达到20-30%、12%、15%,仅果蔬一类每年损失就达到1000亿元以上;同时,受生鲜农产品集中上市后保鲜储运能力制约,农产品“卖难”和价格季节性波动矛盾突出,农民增产不增收情况时有发生。发展农产品冷链物流,既可减少农产品产后损失,又可带动农产品跨季节均衡销售,促进农民稳定增收。

第四,发展冷链物流是提高我国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重要举措。我国生鲜农产品生产具有较强的比较优势,但由于冷链发展滞后,蔬菜、水果出口量仅占总产量的1-2%,且其中80%是初级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缺乏竞争力。特别是近年来发达国家不断提高进口农产品准入标准,相关质量、技术和绿色壁垒已成为制约我国农产品出口的重要障碍。加快发展农产品冷链物流,有助于提高出口农产品质量,突破贸易壁垒,增强国际竞争力。

张晓强认为,虽然近年来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比较快,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是鲜活农产品冷链流通比例偏低。欧、美、加、日等发达国家肉禽冷链流通率已达100%,蔬菜、水果冷链流通率也达95%以上,而我国大部分生鲜农产品仍在常温下流通。

二是冷链物流基础设施能力严重不足。我国人均冷库容量仅7公斤,冷藏保温车占货运汽车的比例仅0.3%,现有冷冻冷藏设施普遍陈旧老化,且区域分布不平衡,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区域性农产品配送中心等关键物流节点缺少冷冻、冷藏设施。

三是冷链物流技术推广滞后。生鲜农产品产后预冷技术和低温环境下的分等分级、包装加工等商品化处理手段尚未普及,运输环节温度控制手段原始粗放,发达国家广泛运用的全程温度自动控制没有得到广泛应用。

四是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发展滞后。在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过程中,优质优价的机制仍没有形成,冷链物流的服务体系尚未完全建立。现有冷链物流企业以中小企业为主,实力弱,经销规模小,服务标准不统一,具备资源整合和行业推动能力的大型冷链物流企业刚刚起步。

五是冷链物流法律法规体系和标准体系不健全。规范冷链物流各环节市场主体行为的法律法规体系尚未建立,冷链物流各环节的设施、设备、温度控制和操作规范等方面缺少统一标准,信息资源难以实现有效衔接,发达国家普遍推行的相关管理办法和操作规范在我国尚处于推广的起步阶段。

“《规划》明确了发展目标,为产业发展指明了方向。”张晓强说。《规划》中明确提出,到2015年,建成一批效率高、规模大、技术新的跨区域冷链物流配送中心,冷链物流核心技术得到广泛推广,形成一批具有较强资源整合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核心冷链物流企业,初步建成布局合理、设施先进、上下游衔接、功能完善、管理规范、标准健全的农产品冷链物流服务体系。肉类和水产品冷链物流水平显著提高,食品安全保障能力显著增强;果蔬冷链物流进一步加快发展。果蔬、肉类、水产品冷链流通率分别提高到20%、30%、36%以上,冷藏运输率分别提高到30%、50%、65%左右,流通环节产品腐损率分别降至15%、8%、10%以下。

农产品冷链建设

要完成七大任务

《规划》提出,按照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加快冷链物流技术、规范、标准体系建设,完善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培育冷链物流企业,建设一体化的冷链物流服务体系,以降低农产品产后损失和流通成本,促进农民增收,确保农产品品质和消费安全。

按照这一指导思想,张晓强介绍了今后五年我国农产品冷链建设

的七项主要任务:

一是推广现代冷链物流理念与技术。加大对全程冷链重要性的宣传力度,鼓励企业利用冷链物流理念与技术,在相关环节进行低温控制,实现生鲜农产品从产地到销地的一体化冷链物流运作。加强各相关企业温度监控和追溯体系建设,实现农产品在生产流通各环节的品质可控性和安全性。

二是完善冷链物流标准体系。重点制定和推广一批农产品冷链物流操作规范和技术标准,建立以HACCP为基础的全程质量控制体系,积极推行质量安全认证和市场准入制度。

三是建立主要品种和重点地区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鼓励肉类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加快推广水产品冷链物流体系建设,逐步推进果蔬冷链物流发展。积极发展从中部。华南地区到珠三角、长三角、港澳等沿海地区,从东北地区到京津地区的猪肉冷链物流体系;黄淮海、东南沿海、长江流域等水产品优势产区到中西部大中城市的水产品冷链物流体系;苹果、柑橘、热带水果等特色水果产区到大中城市的水果冷链物流体系,以及反季节蔬菜和特色蔬菜的南菜北运、东菜西输冷链物流体系。

四是加快培育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培育一批经济实力雄厚,经营理念和管理方式先进、核心竞争力强的大型冷链物流企业。鼓励企业在产地、销地建设低温保鲜设施,从源头实现低温控制,建立以生产企业为核心的冷链物流体系,实现产地市场和销她市场冷链物流的高效对接。鼓励大型零售企业开展生鲜食品配送中心建设,提供第三方冷链物流服务。

五是加强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加强批发市场等重要农产品物流节点的冷藏设施建设,在太中城市周边加快规划布局一批生鲜农产品低温配送和处理中心,改善农产品加工环节的温控设施,完善与冷链物流相配套的各类设施建设。

六是加快冷链物流装备与技术升级。加快节能环保的各种新型冷链物流技术的自主研发、引进消化和吸收,重点加强各种高性能冷却、冷冻设备,自动化分拣、清洗和加工包装设备等冷链物流装备的研发与推广,完善科技成果转化的有效机制,不断提高冷链物流产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和技术水平。

七是推动冷链物流信息化。通过建立区域性各类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实现数据交换和信息共享,优化配置冷链物流资源。鼓励企业进行信息化建设,提升冷链物流业务管理的信息化管理水平。推广应用条型码,RFID等技术,建立生鲜农产品质量安全全程监控系统平台。明确冷链物流信息报送和信息交换的责任机制,提高政府监管部门的冷链信息采集和处理能力,提高行业监管和质量保证水平。

政府鼓励

重点投资领域

张晓强提出,冷链物流设施建设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鼓励企业加大投入,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中央和地方政府可对大型冷藏保鲜设施、冷藏运输工具、产品质量认证及追溯、企业信息化等重要项目给予必要引导和扶持。要多方面拓宽农产品冷链物流企业融资渠道。银行业金融机构对符合条件的农产品冷链物流企业要加大融资支持,并做好配套金融服务。

“《规划》中提出了工程,这些将是我们在农产品冷链物流方面鼓励的重点投资领域。”张晓强强调。

一是冷库建设工程。鼓励企业在技术改造和充分利用现有低温储藏设施的基础上,加快建设一批设施先进、节能环保、高效适用的冷库,满足全社会对储藏设施的急需。到2015年,推动全社会通过改造、扩建和新建,增加冷库库容1000万吨。

二是低温配送处理中心建设工程。鼓励企业在大中城市周边规划建设一批具有低温条件下中转和分拨功能的配送中心,集中完成肉类和水产品分割、果蔬分拣以及包装、配载等处理流程,形成一体化的冷链物流体系。

三是冷链运输车辆及制冷设备工程。鼓励大型冷链物流企业购置冷藏运输车辆,提高我国生鲜农产品的冷链运输率;鼓励肉类和水产品加工、流通和销售企业购置冷链设施设备,提高冷链处理能力,逐步减少“断链”现象的发生。

四是冷链物流企业培育工程。重点培育一批发展潜力大、经营效益好、辐射带动能力强的农产品冷链物流企业。采用政策倾斜等方式,鼓励其创新物流服务模式,加强资源整合,拓展物流服务网络,强化资产重组与战略合作。

五是冷链物流全程监控与追溯系统工程。选择50个果蔬、肉类、水产品等部分大型农产品生产及物流企业,率先建设全程温控和可追溯系统,利用现有的企业管理和市场交易信息平台,建立便捷、高效、低成本的农产品冷链物流信息追溯系统。

六是肉类和水产品冷链物流工程。鼓励大型肉类和水产品企业开展低温初加工设施建设,推广肉类和水产品冷藏运输和运输全程监控技术,推动零售环节超市、大卖场冷柜销售方式,形成“无缝化”连接的肉类冷链物流体系。加强中央直属猪肉储备冷库和地方猪肉储备冷库建设,依托企业冷库完善猪肉储备体系,提高政府对猪肉市场的调控能力。

七是果蔬冷链物流工程。重点加强分级、包装、预冷等商品化处理和冷藏储存环节建设,推动主要产区果蔬产品冷链物流设施条件的改善。大力发展冷藏运输,完善主销区果蔬冷链配送设施建设,发展具有集中采购、跨区域配送能力的现代化果蔬配送中心。鼓励企业加快冷链物流设施建设,积极培育具有一定规模和竞争力的第三方果蔬冷链物流服务企业。

八是冷链物流监管与查验体系工程。完善冷链物流生产、加工、储存、运输、中转、进出口等主要环节的监管和查验基础设施建设。在冷链建设重点工程中,同步建设监管和检测设施。依托现有监管和检测资源,进一步提高主要生产基地、加工基地、配送中心、中转中心、进出口口岸的查验和检测能力,提高监管水平,保障产品质量和安全。

四大措施保障《规划》实施

张晓强介绍,为尽快推动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快速、健康发展,保证《规划》的顺利实施,将采取一系列的保障措施:

一是加强协调。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建设环节多、产业链长,是一个跨部门、跨行业、跨区域的系统工程,需要多方面的配合与支持。我们将会同有关部门,加强协调配合,形成合力,统一组织规划实施,协调解决冷链物流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和重大问题,确保规划目标的实现。

二是整合资源和增加投入。通过兼并重组、参股控股、合资合作等方式,整合现有生鲜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批发市场、冷链物流企业以及港口、码头、航空航运交通枢纽的冷链物流资源,加快升级改造步伐和配套协作,建立全国性和区域性的大型低温物流中心。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鼓励企业加大投入和银行业金融机构进行融资支持,同时中央和地方政府可对重要项目给予必要的引导和扶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