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优良传统教育

优良传统教育

优良传统教育

优良传统教育范文第1篇

关键词:传统教育 数学教学 数学思想 启发

随着全球化的进一步深入,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都受到西方思潮的影响。当然,课程改革也不例外。传统一向都是被革命的代名词,改革就是对传统的批判。在课改的过程中,当问及什么是传统教育时,我们未必能说得清楚,关键还是在于我们没有搞清楚优良传统教育的内涵,没有对真正的传统进行很好的归纳、审视和总结。

张奠宙教授认为中国数学教育的特色就是在良好的数学基础上谋求学生的数学发展。也就是在三大数学能力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用数学思想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中国的课堂教学有丰厚的文化底蕴作支撑,具有许多与世界主流研究不同的特色。中国的教育有几千年的实践经验,相对于一些大肆追捧的国外的一些光怪陆离却不多实践效果的理论,我们未免有点太妄自菲薄,自己瞧不起自己了。

以下针对一些我国传统的优秀的数学教育的特征进行简要概述,并和国外的相关提法进行对比,借以显示我国优良的传统数学教学的特色所在。

1、重视导入环节

一个好的课堂导入通常会成为一堂课成功与否的关键。在中国古代的教育中孔子认为温故而知新。涂荣豹教授指出中国的数学教学长于由旧知“导出新知”。而国外则强调联系学生日常生活的情景设置,即数学课堂要能够设置与学生的日常行为相联系的情景。

数学不同于人文学科。数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主要是研究数与式的运算规则。这种教授数与式的运算规则的课程,像幂指数运算和因式分解等。恐怕很难创设和学生的日常生活相联系的情景。但是我们可以很容易的由旧知识导出新知识。我们可以用连加为乘导出连乘为幂,用整数的质因分解导出因式分解,这些都是可行的。

从学生的日常生活情景出发进行情景教学也是可行的,像角度的测量,三角形的内角和等都可以用情景教学法。但是,数学是一门严谨的学科,也不能事事都以直接经验为标准。情景教学应当作为导入阶段的一个加强和补充,不能取消或代替导入教学环节的设置。

2、重视启发、诱导、讲解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中国的数学课堂注重启发、诱导、讲解。而西方的则更注重启发、探究、创造。现在所学的数学知识都是人类几千年来反复思考,经过实践检验的知识。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里,让学生自己去探究、创造人类几千年来积淀下来的知识,恐怕很难做到。

中国数学课堂上的启发、诱导、讲解更多的是在师生之间的问答过程中体现出来。教师在课堂上提出的问题都是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精心设计的,能根据学生的理解薄弱点进行设问。在学生的回答过程中,教师会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让其他学生补充,最后教师会进行点评。经过师生双方的问答,教师在讲解某一知识点时会有所侧重,引导学生的思路。通过教师的讲解也能让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更多的知识。通过师生双方的互动把握数学知识的真谛。

3、师班互动

曹一鸣教授的一份调查报告指出师班互动是课堂师生互动的主要环节。受中国具体国情的影响,我国的班级课堂人数基本上在40-60之间,有些学校可能更多。国外不同,他们的班级课堂人数一般在20-30之间,这也是国外盛行分组讨论、汇报、组间讨论,教师总结的形式的原因。他们的课堂人数少,有利于教师的管理指导,他们更倾向于师组讨论。就中国课堂而言,这种师组讨论的形式显然是十分困难的。

鉴于中国课堂人数多的问题,我们的教师也自有他们自己的一套办法。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主要有以下环节教师精心设计问题提问、学生间相互纠正、教师引导评价、形成严谨表达。提问是需要全体同学思考的,这样容易引起学生的注意,学生间的相互纠正能过活跃课堂气氛。这种既有师生之间的纵向交流,又有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横向交流的教学方式是一种良好的教学方式。

4、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传授

中国有句古话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中国的课堂教学在传授数学知识的同时也注重对学生数学思想方法的的传授。张奠宙教授认为我国的数学教学重视概念的理解、证明的过程、解题的思路,提倡数学知识发生过程的教学,都是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理念。

当有一个典型例题的时候,中国的教师通常会提到这个题可以用某某方法解,这样在学生的头脑中就会有一个大致的印象,当下次见到类似的题目时,学生运算起来就会得心应手。一些常用的数学的思想方法像分析综合、归纳演绎、联想类比等到现在我还是记忆犹新,还经常把这些运用于实践中去解决具体的实际问题。中国的数学教师普遍具有这种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意识,这样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不仅学会了解题,而且还得到了数学思想方法的熏陶和训练。这对以后的生活和学习都会有莫大的帮助。

优良传统教育范文第2篇

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人民翻身的伟大斗争中,始终坚持运用“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和自我批评”三大优良传统来号召人民、争取人民和引导人民积极参加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事实证明:中国共产党的这一优良传统是克服任何艰难困苦、克敌制胜的法宝。 然而在夺取了政权后,这种优良传统逐渐被忘记了!我敢打赌,目前许多当官的可能连什么是党的三大优良传统也说不出来。 目前许多党的干部对中央各种反腐败举措阳奉阴违,中央的政策再好,经过层层缓冲、改写,经过一层,变一次样,到了基层,就什么也不是了!大有中央管不了地方,上级管不了下级之势。过去中央许多反腐败举措实际上基本走了过场,他们只知道为自己仕途整天奔跑,对上阿谀奉承,送钱、送物、送色,为的是在有限的任期内实现个人或家族利益最大化,这样导致目前贪官成串、官场腐败,而由此造成的社会问题无法从源头上解决,这种理论严重脱离实际的现象造成人民一次又一次的失望。 群众,特别是工人、农民曾经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中国共产党正是全心全意地依靠了工农才夺取了政权,党旗上的斧头与镰刀深刻地表明了中国共产党的性质。然而目前工人、农民在社会上地位每况愈下,看看如今城市下岗工人数量、城市普通工人家庭的生活,每年煤矿事故频繁的惨剧;看看我国农村大多数农民日子过的艰难,就可以想象到目前脱离群众到了何等程度! 现在许多干部批评不得,他们需要的是周围一群马屁精的阿谀奉承、歌功颂德;他们更不可能自我批评,什么理想、抱负、为人民服务、为民族强盛奋斗,全被他们看成是扯蛋!他们整天想的是如何应付上级,如何才能套钱,如何才能腐败,如何能够纸醉金迷、灯红酒绿!在这样社会生态系中,中国是没有希望的! 为了整治腐败,胡温新政计划今年在党内开展一次“保持共产党先进性教育”,全国老百姓都在眼巴巴望着,希望不要再走一次过场。然而,重新拿起“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和自我批评”这一法宝来似乎是一种有效的选择!

优良传统教育范文第3篇

【关键词】传统;创新;理念

文章编号:ISSN1006―656X(2014)05-0199-01

继承优良传统与改进创新相结合,是指在继承党的思想政治工作优良传统的基础上,积极探索新形势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新办法,努力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增强实效性。

教育的发展是一个历史过程。历史不能忘,传统不能忘,忘记了历史就会使现实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就等于背叛。长期以来,高校在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积累了许多成功经验。在内容上,高校在思想政治、伦理道德等方面积累了很多值得当代大学生学习的优秀成分。而在方法上,榜样教育法、灌输教育法、情景引导等仍是当前高校做好思想政治教育的宝贵财富,需发扬光大。优良传统固然不能忘,但面对新形势、新任务,要增强实效性,充分发挥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教育人、引导人的作用,它就必须要与时俱进,不断改进创新。

结合工作实践,在洞悉时展潮流的前提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确保做到继承传统与改革创新相结合,需要做到如下几点:

(一)观念上的改变

随着国内高校扩招以及高等教育事业的迅猛发展,国内高校高等教育正逐渐由“精英教育”过渡到“大众教育”阶段。由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对的群体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他们不再是高中阶段最优秀的学生群体,不再是社会的精英、天之骄子,而更是一群普普通通接受大学教育的公民群体。在今后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我们必须要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同时,还要引导学生意识到这一点,认识到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当前,大学生仅仅是接受大学教育的“普通公民”,引导他们知道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确保言行与社会要求的一致性,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效果。

(二)内容上的改变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继续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正确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教育的基础上,同时结合时展特点,进行相应的内容变革。比如说:为了增强青年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社会主义的深厚情感,应加强对他们进行理想信念和爱国主义等教育;为了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性.主动向学生澄清那些随着时代变化而出现的“价值观的一元与多元”、“市场经济与集体主义”、“全球化与爱国主义”等问题;为了提高学校思想政治教台的针对性与实效件,针对学生理论与实践结合能力不强的事实,向他们提出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要求,说清楚“明理诚信”的具体办法等。

(三)方法上的改变

传统“灌输教育”有一定的教育优势,但是在新时展背景下,必须要要在此基础上,于方法上有所改变,寻找更行之有效的教育方式。从发展的角度来看,“育人”没有一成不变的模式,必须要切合个人特点,因时、因地进行变革,确保思想政治教育成为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实现教育的时效性和有效性。这就要求,今后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在注重科学性、原则性的基础上,更讲求艺术性、实用性,切实提升政治思想教育的效果和效率。比较而言,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传统“灌输式”的教育模式尤其天然的独到之处,发挥着一定的阶段性作用。比如说,在大学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之前,都在头脑中形成诸如“爱祖国”、“爱人民”、“社会主义”、“为人民服务”等等概念,这些概念的形成都是“灌输式”教育的结果。这些知识的获得仅仅可用于观念层面问题的解决,对于实践层面问题的解决尚且存在较大的难度,这就要求我们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能够在“灌输教育”的基础上,结合现实教育实践不断探索、改进、创新,像是采用养成教育、疏导、潜移默化等等方法,提升大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机制上的改变

随着社会的变迁、受众群体的改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机制必须有待革新,顺应时展要求。思想政治教育机制是指思想政治教育运行过程中各构成要素由于某种机理形成的因素联系和运转方式:这个机制的作用受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心理等机制的影响,也受被教育者身心发展水平的制约。当前,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机制。一是要回归本位,体现人文关怀。这就要求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关心学生、热爱学生,具体工作的开展围绕着解决实际问题、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为核心来展开。二是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对待学生要开放、宽容,调动学生自我教育的积极性,从而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最终目标。三是借助现代化工具形成网络教育机制,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必须要借助各种各样的宣传工具,实现师生间、学生间的交流互动。当前,社会现存的宣传工具门类繁杂,影响面广,渗透力强,一方面这样的形势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新的机遇和载体,同时也为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人员提出了严峻的挑战。由此,高校必须要高度重视信息网络技术的重要性,认真解决网络技术带来的新问题,影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化时代的来临。

参考文献:

[1] 刘招成. 全球化对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与我们的应对[J]. 上海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4(03)

[2] 曹爱琴. 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理论基础――学习邓小平关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论述[J]. 思想研究. 2005(03)

[3] 张一平. 对网络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问题的思考[J]. 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 2003(04)

优良传统教育范文第4篇

【关键词】传统文化;中职德育;提升

中职教育是我国教育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中职教育的学生大多处于青春期阶段,学生在在思想道德认识上还存在较大的认识缺陷,思想意识上还处于依赖阶段,加强对象中职学生德育教育的引导,能够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建设,积极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思想引导,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内涵与作用

(一)优秀传统文化内涵

优秀传统文化是指中国传统文化结构体系中包括文学、音乐、艺术等艺术形式中具有良好的思想传播思想,对社会的发展具有积极作用的文化体系。优秀的传统文化是我国古代人们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科学合理的应用优秀传统文化,能够对社会的发展带来正确的思想导向,为社会的发展提供正确的思想指导。优秀传统文化思想在中职德育教育中的应用,能够应用优秀传统文化多样化的形式,陶冶中职学生情操,是现代生本理念在中职德育教育中的直接体现。

(二)优秀传统文化的作用

优秀传统文化是我国五千年文化精髓的重要体现,具有广度和深度两方面的特征,本文对优秀传统文化作用的分析,主要是结合中职德育教育的作用进行分析。第一,培养中职学生的个人文化素养。优秀传统文化中拥有丰富多样的文化结构体系,中职德育教育中融入优秀的传统文化,能够进一步拓展中职德育教育的结构体系,使中职德育教育的形式多元化发展,例如:传统的中职德育教育内容主要以理论教育为主,理论的德育教育内容不仅降低了中职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样在教育模式上限制了德育教育形式,对德育教育在中职中开展的效果造成了影响,传统文化在中职德育中的应用,使中职德育教育的课堂教学内容更加完整,形式多样化,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中职学生的教育作用也在多样化的文化结构中发挥出来,例如:四大名著能够基于学生文学修养的提高,促进学生个人文化素养的提高;第二,完善中职学生的价值观。优秀传统文化是我国文明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凝聚的大量正确的人生发展意义,应用优秀传统传统文化开展中职德育教育,为学生的德育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学习榜样,例如:岳飞精忠报国,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忧国忧民情怀,都会对中职学生的三观发展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第三,积极推进中职学生的全面发展。优秀的传统文化在中职德育教育中的应用,不仅能够为学生提供思想引导,同时优秀的传统文化形式多样,其中涉及到“文学,天文,地理,农业”等众多领域知识,为中职学生培养新的学习方向提供了众多的选择途径,实现中职学生文化水平和专业技术水平的全方面发展,为现代社会发展提供综合性人才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优秀传统文化在中职德育中应用存在的不足

随着我国教育实施全面改革,优秀传统文化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一种优秀文化资源,在我国中职德育教育中的应用程度进一步加深,并取得显著成绩,但由于我国教育改革依旧处于初级阶段,优秀传统文化在中职德育教育中的应用依旧存在着众多不足,主要表现在:首先,校园文化建设中的缺失。优秀传统文化在中职德育教育中的应用依旧停留在课程教育上,与中职校园文化活动建设之间相脱离,使中职德育教育的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作用对中职学生的教育引导范围性较小;其次,思想德育课程中的缺失,中职德育教育与日常教育之间相切分,优秀传统文化的德育教育作用没有深入到其他学科中;第三,学生实践指导中的缺失,中职学校开展德育仅仅针对在校学生,对即将面对社会的学生的引导性较低,使中职学生不如社会中德育思想严重缺失,与社会人才需求不相符,不利于我国社会人才供应的长远发展。

三、优化优秀传统文化在中职德育中应用措施

为了进一步发挥优秀传统文化在中职德育教育中的应用,实现中职学生德育教育发展发展模式体现“生本理念”的融合发展,积极对当前优秀传统文化的应用不足进行分析,并体出优化措施。

(一)加强学生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

优秀传统文化在中职德育教育中的进一步优化开展,其一体现在加强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学生作为中职教育开展教学的主体,只有主体接受了优秀传统文化,才能能够充分发挥德育教育的实际作用。学校为了提高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可以积极开展多样化的传统文化活动,对学生对传统认识程度逐步加深,在思想上逐渐引导,从而发挥优秀传统文化的德育教育作用。例如:某中职学校积极在中职校园活动种开展“古诗文朗读大赛”、“古诗文欣赏大赛”等众多形式,对中职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大大提高了该校中职学生的文化素养,同时学生传统文化的认可程度加强,使学校的德育教育在潜移默化中顺利开展,实现了优秀传统文化在中职德育教育中的灵活应用。

(二)拓展优秀传统文化在德育教育中的应用比重

优良传统教育范文第5篇

关键词:家风家教;思想政治教育;影响

世代相传的道德要求和处事原则。换言之,家风是一个家庭世代相传的价值观,凝聚一个家庭文化和家庭传统最核心的部分,是反映一个社会整体价值观的缩影。自古以来,家风家教就是一种直接、有效的德育方式。良好的家风家教在价值观念、目标追求、育人方式上都与思想政治教育有相契合的地方。当前,如何弘扬良好家风家教,并充分挖掘其思想政治教育价值,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一、家风教育的现状

家风传承是指家庭成员建设和延续良好的家族风尚、特色的家庭风格,并在遵守和传承这种门风的过程中对家族成员进行思想教化和行为约束。中国自古非常重视家风教育,出现了《颜氏家训》、《朱子家训》等优秀的传统家训。当前,社会处于转型的关键时期,经济全球化、网络信息化、文化多元化都在影响着传统的家风家教。其中发生了一些可喜的变化,现代家风教育逐渐开始重视个性的培养,并在^承传统家风的内容中融合了一些适合时展的新内容,如自由、民主、平等、独立、感恩都被逐渐纳入其中。同时,在多方面因素冲击下,家风家教的德育功能逐渐减弱,家风传承面临着一些现代困境。

首先,家风教育难敌不良世风。讲关系、炫富、走后门等不良社会风气在现代社会不断滋生和蔓延,这与家风教育中的很多内容相抵制与冲突,使孩子感到困惑、矛盾。这时,很多家长都选择向现实妥协,难以坚守和捍卫自己的门风。比如,虽然很多父母对孩子的家风教育中提倡勤俭节约,但是当班上大部分同学都在使用名牌时,为了孩子和自己的面子,往往也会尽力满足孩子的虚荣心。

其次,家庭结构和家庭关系的变化冲击着家风教育。传统的以家族而居的大家庭模式在时代变迁中已逐渐消散,随之相关的家庭关系和家庭结构都发生了巨变,这使良好家风难以传承。同时,离婚率攀升、独生子女、留守儿童等特殊的家庭结构,都进一步冲击着家风的传承和发展。其中,单亲父母没有更好的精力和条件对孩子进行良好教育,独生子女则因是家庭的“独苗苗”而倍受宠爱,留守儿童的父母外出务工,根本无法顾及孩子在农村的生活和教育。近年来,因家庭教育缺位而引发的青少年的犯罪率明显高于受到良好家庭教育的青少年。

最后,重智育轻德育,考学“压倒”育人。部分家长只强调孩子的学习成绩,而忽视培养孩子的品德修为、生活能力、个人素养。家长分数至上的理念和态度对孩子们起到错误的价值引导,让孩子们认为思想品德并不重要。并且,很多家长不仅弱化家风教育,甚至自身的行为就是一种错误的示范。他们为了让孩子能够进到所谓的“名校”,不惜走后门、攀关系、让孩子撒谎等,这与他们的家风家教背道而驰,极易影响青少年正确“三观”的形成。

二、家风家教的思想政治教育影响

1、进一步丰富了思想政治教育的资源和渠道。家风家教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遗产中一颗璀璨明珠,在悠久深厚的历史土壤中扎根于无数民间家庭。虽然各家的传统和规矩不同,但彼此相互交集,这个交集就是中华传统文化中优秀的道德观念和价值伦理,是这个社会核心价值观的具体体现。在中国传统的优良家风中,无论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精神,或是“坚韧刚毅、自强不行”的人生观,还是“仁、义、礼、智、信 ”的伦理道德,都与当前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目标与主要内容相契合。总之,生动丰富的传统故事、意味深长的家规家训、言简意赅的成语典籍都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丰富多彩的资源。

2、进一步优化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是人,而人的思想品德是在一定的环境里形成和发展的。因此,环境影响和制约着思想政治教育。家风教育对优化思想政治教育的微观环境有着重要意义。一方面,家庭环境对子女思想品德形成有重要影响力,而家风家教是家庭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好的家风家教有利于形成健康向上、积极乐观的家庭氛围,有利于增强家庭成员的品德修养,提高他们的文化品味,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另一方面,家风教育是形成良好社会风气的重要载体。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生活单位,无数家庭的好风气汇聚到社会,必然会形成好的民风、国风。

三、利用家风家教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路径

1、选好话题、讲好故事、做好互动。要营造和谐的家庭风尚和社会风气,就必须加强媒体宣传,创新宣传载体和形式,把握舆论的主动权和话语权,赢得社会共鸣。在这个“人人都有麦克风”的自媒体时代,舆论宣传需要选好话题,用全新的角度进行宣传。在这个过程中要深挖家风家教的生动案例,努力挖掘家风背后的感人故事,突出个性化的表达。最重要的是,不能只局限于媒体的单方面宣传,应强调好与广大群众的亲密互动,争取让“家风”成为社会的流行词。只有通过这样的全方位、互动式、立体式的宣传,才能让人们从家风家教的角度去反思自己的家庭教育,提高培育良好家风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2、做好传承、找好创新、促进发展。指出:“要处理好继承和创造性发展的关系,重点做好创造性转化和创造性发展。”这对传承和发扬良好的家教家风也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在文化传承上,我们要强调传统家风中的精髓部分,将其作为优秀的传统文化进行深入研究学习;在创新发展上,我们应争取将传统家风资源进行现代性转换,使其内容上与时俱进,方法上推成出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