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防灾减灾培训教案

防灾减灾培训教案

防灾减灾培训教案

防灾减灾培训教案范文第1篇

 为进一步加强我局应急宣传和演练工作,普及气象防灾减灾和自救互救等应急知识,努力提高公众预防和处置突发气象灾害事件的能力和水平,促进全社会防灾减灾能力的提高,按照市政府应急办的有关要求,根据《***市气象灾害应急预案》等文件精神,结合工作实际,制定如下计划。

一、工作任务

以宣传党和国家关于应急管理工作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为核心,深入开展气象应急知识宣传;以介绍气象灾害应急预案和普及气象灾害应急知识为重点,认真做好应急预案宣传解读,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以提高应对和处置突发气象事件能力为目标,着力抓好专业技能培训和积极开展各类应急演练活动。

二、主要内容

(一)扎实开展政策法规宣传。大力开展党和国家关于加强应急管理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重点抓好《突发事件应对法》、《气象法》、《气象灾害防御条例》、《广东省防御雷电灾害管理规定》等法律法规的宣传。

(二)认真做好应急预案解读。介绍和解读《***市气象灾害应急预案》,帮助公众了解预案制定的目的和适用范围,熟悉各类突发气象灾害应急处置的措施和方法,增强公众参与预防和处置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广泛开展气象科普知识宣教。以《如何防御气象灾害应急手册》为基础,结合***本地气象灾害案例,广泛宣传应急气象科普知识,使气象应急常识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帮助公众了解公共气象安全知识,掌握避险常识和有关防灾减灾的基本技能,进一步提高公众自救和互救的能力。

(四)积极部署培训演练工作。加大对气象应急信息员培训工作力度,大力开展气象应急信息员等相关人员的专业技能培训,进一步增强应对和处置突发气象灾害的能力。5月份按照《***市气象灾害应急预案》开展一次雷雨大风灾害应急演练,从实战中锻炼队伍,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素质和能力。

三、方式方法

(一)运用各种媒介广泛开展。通过电视、广播、网站、微博、展板以及挂图、讲座等多种形式,使气象应急知识和防灾减灾常识进机关、进学校、进企业、进社区、进农村等基层单位。

(二)结合有关宣传日组织咨询。紧密结合与气象应急相关的宣传日、纪念日,如“世界气象日”、“防灾减灾日”、“全国安全生产日”、“全国科普日”等组织开展气象应急咨询活动,发放宣传资料,为广大群众解难释疑。

(三)深入推进专题培训和课堂教育。针对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应急信息员队伍、高危从业人员以及应急志愿者等队伍建设实际,定期举办培训班,强化相关知识的学习和操作技能的掌握。同时不断推进中、小学气象应急知识宣传教育,帮助中、小学生掌握更多公共气象安全知识、应急管理知识、防灾减灾知识和自救互救知识,强化防灾避险意识。

防灾减灾培训教案范文第2篇

防震减灾工作要牢固树立震情第一、预防为主、急救为重、服务为先的观念,坚持以人为本,重民生,始终把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放在首位,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本需要,从创新出发、教育入手、落实见效,促进社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为此,突出抓好六项重点工作。

一、着力在防震减灾转变理念上求创新发展

在思想上要高起点,解决影响我市防震减灾事业创新发展的思想障碍。

1、继续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按照市委的要求,结合防震减灾工作实际,重点解决“四个不统一”:重视震后,忽视震前防御;重视救援,忽视宣传教育;重视单一防御,忽视全民综合防御;重视系统指挥,忽视启动预案等问题,为防震减灾事业创新发展注入新思维、新理念、新举措、新活力。

2、继续开展理论与实践学习研讨。利用每周五法定学习研讨日,重点学习政治理论、法律知识、业务知识和管理知识。创新学习方式,采取领导授课、专题讲座、座谈讨论、体会交流、知识竞赛、征文比赛、闭卷考试等形式,提高学习效果。本着“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有针对性地学习相关领域的知识,不断完善知识结构,拓展知识面。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学以致用,将学到的知识转化为谋划工作的新思路、新举措,转化为适应新形势、解决新问题、提高防震减灾工作的能力和才干。

3、继续开展“创新立功、减灾为民”教育活动。组织“怎样做人,做什么样的人”、“为谁服务,怎么服务”经验交流会。以我市防震减灾系统涌现出的先进典型为样板,引导干部职工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争做无私奉献的人,务实创新的人,埋头苦干的人,攻坚克难的人,为推动防震减灾工作新的突破注入强大的思想动力和典型的带动力。

二、着力在防震减灾工作到位上求创新发展

防震减灾工作必须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坚持创新,促进发展。

1、坚持不懈地做好“三网一员”建设。建立县、乡、村“三网一员”逐级培训制。完善县、乡、村“三网一员”逐级承诺制。制定培训计划,上、下半年分别开展集中培训。采取举办培训班、专家讲座、以会代训、学习考察等多种形式,形成市级培训县级、县级培训乡级、乡级培训村级的整体网络,提高群测群防队伍的整体素质。建立县、乡、村优秀防震减灾助理员评选奖励机制。市地震局适时召开“三网一员”建设报告会,表彰奖励“三网一员”建设先进典型。

2、坚持不懈地做好震情监测。实现省会震情监测信息联网,解决震情信息“两张皮”的突出问题,达到震情信息共享,确保第一时间和省地震局沟通情况,向政府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建立健全一级对一级负责的震情报告责任制、地震异常落实责任制。严格执行各项制度,检查督促,追责问效,确保对地震宏观、微观异常,地震谣言,有感以上地震第一时间落实上报。做好周、月震情会商,建立以会代训的半年、年度震情趋势会商长效机制,吸收“三网一员”骨干参加。建立半年、年度会商专项档案,逐步走上法制化管理轨道,为年奥运会提供地震安全保障。

3、坚持不懈地做好地震台站升级改造。完成对市地震观测站深井观测的环境改造和元氏地震观测台观测手段的优化改造。按照城市布局调整,增设地震监测网点,保障城市安全。力争将极5井、热1井、晋2井、泽1井、西湘洋井、王家庄井、西平乐井等观测手段纳入国家地震安全工程河北省项目观测井网建设和改造。积极争取进入省地震局台网维修中心,得到技术支持和提高服务质量。

4、坚持不懈地做好对地震监测台站观测环境和观测设施的保护。把地震监测台站观测环境设施的保护纳入当地建设规划。地震观测台站要及时更新保护警示牌,有保护警戒线,有专人看管维护。有关县(市、区)在6月份之前上报有台站保护范围的图纸和当地规划部门批准的文件。并将当地地震地质构造和历史地震活动情况上报。

5、坚持不懈地做好城市地震活断层探测与地震危险性评价项目。在河北省地震活断层探测与地震危险性评价办公室领导下,按照城市布局调整,选好探查起点。上半年举办项目开工奠基,年底前活断层项目的初查任务见实效。

6、坚持不懈地做好市、县、乡、村四级地震应急预案的整理备案工作。上半年完成各级地震应急预案电子文档,印制正式文本。修订市地震应急预案、市地震局地震应急预案,签定各指挥分部“预案”责任状。将市地震局预案责任到人,落实到位。上、下半年各自分别组织开展地震应急预案演练活动。按预案程序,开展地震应急救援技能专项培训、演练,使依法落实预案成为防震减灾工作者必备的基本技能。组织专门班子,指导好各级各类地震应急预案的落实,提高各级的预案执行力。

7、坚持不懈地做好基层地震应急救援能力建设。3月份完成代市政府起草的《加强县乡地震应急救援管理的意见》。争取省地震局的技术支持,一季度完成地震应急现场指挥技术系统基础数据库的优化升级。进一步做好地震应急救援志愿者工作,积极主动配合共青团组织做好对地震应急救援志愿者队伍的管理和培训,逐步形成培训、服务、行动网络化、规范化,加强街道、社区、乡镇、村,人员密集场所,大型厂矿企业、学校、医院等基层应急管理工作,争取政府将地震应急救援建设工作纳入“三网一员”管理程序。提升学校、企业、商场、医院等特殊行业志愿者队伍对口培训、演练质量。按照地震应急避难场所的规划,以裕西公园试点为样板,指导各区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建设加快步伐。

三、着力在防震减灾科技进步上求创新发展

科技是防震减灾事业科学发展的重要支撑,必须高度重视科技进步和科技创新,建立开放合作的地震科学创新体系,培养一批高素质的地震科技人才,取得一批高水平的地震科技创新成果。

1、认真贯彻落实全国地震科技大会精神,大兴“科技兴局”之风,实施人才强局战略,积极培养一批自己的科技人才,重点引进一批社会的科技人才。按照上级文件精神,积极院校组织人事部门的支持和帮助,大胆破格提拔使用年轻的科技人才,做好科技人才的评聘、招录工作。

2、建立健全有效的竞争机制,鼓励和支持科技人员大胆进行科技创新。给青年科技人才压担子、交任务,创造有利条件和良好发展环境。树立典型,重奖先进。设立局长特别奖,重奖省级以上科技创新成果。

3、充分发挥局青年科技研究小组在科技创新中的带头作用。做好科研开发、技术攻关、科技管理等工作,思想上鼓励,财力上倾斜,政策上支持,物力上保障。努力开展防震减灾新技术、新方法的研究,加强科技成果的申报工作。力争将防震减灾科普宣传教育培训基地申报省科技成果。

4、举办贴近基层、贴近群众的科技讲座,聘请部级地震科技专家、学者,讲授地震科技知识,提高全社会的科技素质。

四、着力在防震减灾服务民生上求创新发展

民生问题是人民群众生存发展最基本的需要。防震减灾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事关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必须把服务民生做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1、继续深化防震减灾科普知识进学校、进社区、进乡村、进企业的“四进”宣传教育活动。成立流动宣传小分队,组建防震减灾科普宣传“车”,深入集市、田间地头,入村入户开展灵活多样、生动活泼的各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活动。

2、做强做实保障民生服务体系建设工程。保障群众享有防震减灾知识的权利、防震减灾成果保安全的权利、知晓防震减灾法律、法规的权利、参与防震减灾宣传教育活动的权利、群测群防成果受保护的权利。一是编印《防震减灾十大招数》、《防震减灾市民应急自救手册》,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精神食粮。二是扎实推进农村民居地震保安全工程。积极与建设部门沟通协调,选好试点,开展农村民居地震保安全示范村建设。

3、指导各县(市、区)建立健全一流的防震减灾法律、法规咨询服务站。市地震局网站要设防震减灾法律、法规专页,定期更新,丰富宣传内容,创新宣传形式。

4、做好部级防震减灾科普宣传教育基地——防震减灾科普宣传教育培训基地建设二期工程。有安排、有计划、有组织地做好对外开放。

5、下半年会同市委宣传部、市教育局、市科技局、市科协做好对全市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建设的检查、验收。

6、编辑《市防震减灾工作五年回顾》画册和电视片。

五、着力在防震减灾依法行政上求创新发展

严格守法、严格执法是做好防震减灾工作的有力保障,依法行政是履行防震减灾职责的基本准则。

1、加大防震减灾法律、法规宣传教育力度。做好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实施十周年宣传活动。各县(市、区)要组织好形式多样的宣传纪念活动。认真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认真实施防震减灾“五五”普法规划。

2、严格落实防震减灾各项法律、法规和制度。认真执行《市地震局依法行政指南》。用制度规范各自的依法行政行为。

3、认真贯彻实施《河北省地震安全性评价管理条例》。依法加强建设工程抗震设防要求和地震安全性评价的管理。与发改、规划、建设等部门密切配合,严格把关,把抗震设防要求作为建设项目可行性论证、工程设计和施工审批的必备内容。指导各县(市、区)做好抗震设防要求和地震安全性评价管理工作。上半年对各县(市、区)抗震设防要求和地震安全性评价开展情况进行一次全面检查,重点检查是否进入审批大厅,项目档案备案情况,次生灾害工程安评工作的落实,不作为、乱作为的情况。年内市地震安全性评价所要积极争取省地震局工程勘查设计院的支持和帮助,联合开展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逐步纳入省地震局工程勘查设计院统一管理。

4、举办全市防震减灾系统法律、法规培训班,邀请省、市人大常委会、法制办,省地震局有关领导、专家授课,提高全市防震减灾系统依法行政的素质。

六、着力在防震减灾队伍建设上求创新发展

实现防震减灾事业科技发展、创新发展,必须加强自身建设,使全市防震减灾系统增强忧患意识,成绩面前反骄破满,谦虚谨慎,艰苦创业,争创新的业绩。

1、进一步加强制度建设,把以制管事、以制管人的长效机制进一步落到实处。严格执行局规范化管理制度,加大制度创新力度,坚持制度面前人人平等,进一步转变服务作风,用公平、公正、公开的各项制度,规范干部职工的行为。

2、坚持周绩效评估制,实施追责问效制。建立追责问效跟踪卡,各项工作责任到人,措施到位。加大考核和监督检查的力度,加大奖惩力度,切实解决“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的问题。把绩效评估作为提拔使用干部的依据,严格追究失职渎职行为,形成第一责任人负总责、层层抓、抓细化、抓落实的责任机制。

3、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竞争、择优的用人原则,严格执行干部职工录用、考核、晋升、奖惩、辞退等制度,推行干部交流轮岗制度,优化公务员队伍。积极推进事业单位用人制度改革。

4、用先进典型推动防震减灾工作的创新。大力培养和树立各个方面的先进典型,开展争先创优活动,营造学先进、赶先进、人人争当先进、先进更先进的浓厚氛围。

5、加强基层防震减灾队伍建设。继续强化基层工作,深入基层台站,帮助解决存在的实际问题。认真落实省编办《关于加强县级地震机构建设的通知》精神,加强各县(市、区)地震局的职能,充实基层干部队伍,搞好培训工作,最大限度的充分发挥县、乡、村防震减灾工作的基础性作用。

6、加强党的建设。充分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充分发挥工、青、妇群团组织的桥梁纽带作用和协会的促进作用,加强老干部工作,共同打造和谐友爱、严肃活泼的工作环境。

防灾减灾培训教案范文第3篇

 近年以来,凤路社区以编制应急预案为基础,以社区综合减灾为抓手,强化组织协调,综合统筹规划,突出队伍建设。在社区综合减灾工作中,充分调动了社区居民群众、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和志愿者的积极性,不断建立健全应急制度体系,应对自然灾害及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显著增强,最大限度地减轻了自然灾害及突发公共事件造成的危害。

   一、建立健全组织,形成有效工作机制

我社区成立了减灾工作平台,讨论、制定了本社区减灾工作实施计划,并具体细化到日程安排,目标要求,使减灾工作有序进行。我们充分整合社区资源,在社区居民、共建单位中共招募了几十位年纪较轻、有一定文化知识、乐于助人的综合减灾志愿者,组织他们进行了相关的培训,学习减灾知识和技能,更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由辖区单位与居民组成的四支减灾志愿队。组建了由社区工作者和居民志愿者组成的义务消防队,并参加了统一培训,这几支队伍为社区减灾建设提供了有效的组织保障。

二、开展宣传教育,提高居民防灾自救意识

社区积极拓展宣传教育渠道,全面普及民防知识。一是向居民发放《居民防灾必读手册》,让广大居民了解、掌握防灾自救知识。社区在镇党委、政府的领导下,认真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强化防灾减灾工作”精神的要求,坚持预防为主,防御和救助相结合的方针,大力普及创建减灾等科普知识,努力提高居民的防灾及减灾意识,我社区的具体做法是:

 (一)成立了综合减灾组织机构,确定社区书记为社区减灾的笫一责任人,社区主任为副组长,社区工作人员为减灾小组人员。社区每年年初都和单位负责人签订共建责任书,并经常就综治预防安全等问题召开联席会议,坚持预防为主,安全第一。

(二)制定社区应急预案、组织开展演练。社区制定了综合减灾应急预案,在2017年5月12日防震减灾日,我们社区开展了纪念“5.12防震演练活动”,在二中开展了灾害演练等活动,参加活动的居民约计200人。通过这些活动,社区居民的公共安全意识、减灾、防灾知识得到了增强,社区群众避灾、自救和互救的能力得到了提高。

(三)置备减灾公共设施器材避难场所。根据我社区地理位置及经济条件等实际情况,置备了部分常用的救灾设施器材。同时在辖区中选择四处空旷、离居民小区较近的场所,作为社区应急避难场所。

(四)减灾教育场所。自从社区获得了2011年度部级“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的光荣称号以来,社区就建立了综合减灾教育场所,并且得到了上级部门的重视,社区开展了多次防灾应急知识培训课,每月在宣传栏更新一次防灾应急知识,广泛开展了减灾教育,增加了居民减灾救灾意识。

防灾减灾培训教案范文第4篇

一、“十一五”期间防震减灾工作回顾

“十一五”期间,我区坚持防震减灾“预防为主、防御与救助相结合”的工作方针,以《防震减灾法》等防震减灾法律法规为依据,形成了政府统一领导,部门分工负责,群众积极参与的领导和工作体系,防震减灾各项工作取得明显进步。

一是组织管理体系进一步完善。“十一五”期间,我区防震减灾工作从无到有取得了明显进步,年成立了防震减灾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全区《地震应急预案》,加强了对防震减灾工作的领导,增加了地震工作人员编制;2009年,制定下发了《区防震减灾联席会议制度》,规范了地震应急检查制度,建立完善了防震减灾工作协调机制,全区防震减灾工作进一步加强。

二是监测预报水平进一步提高。狠抓“三网一员”体系建设,地震宏观测报网、灾情速报网和地震知识宣传网络不断完善,观测员业务水平显著提高,目前全区已建成7处地震宏观异常观测点,地震监测、地震速报和前兆信息监测水平进一步提高。建设完成了区地震监测台,并纳入国家地震观测台网。

三是抗震设防监管力度进一步加大。积极推进重大建设项目地震安全性评价,在全市率先实现重大工程地震安评全覆盖,“十一五”期间,我区共对9项重大建设工程和可能发生严重次生灾害的工程进行了地震安全性评价,并按评价结果进行了抗震设防,保证了重大建设项目的抗震安全。积极开展中小学校校舍安全排查,认真开展农村民居地震安全示范工程和地震安全示范社区建设,王村镇苏李村新村被确定为市农村民居地震安全示范工程,大街街道和平社区被评为省级地震安全示范社区。

四是地震应急能力进一步增强。进一步健全完善地震应急预案体系、地震应急指挥平台和应急救援保障体系,各级各部门和人员集中场所均制定(修订)了地震应急预案。组建了200人的地震应急志愿者队伍,建成区人民广场和政务中心广场2处应急避难场所,遇灾可安置15万人。

五是防震减灾宣传进一步深化。以青少年地震科普知识宣传教育为基础,建立健全防震减灾宣传教育长效机制,不间断、多形式的开展防震减灾宣传,累计建成省级地震科普示范学校2所,市级地震科普示范学校5所,广大群众的自救互救能力和全社会的防震减灾意识不断增强。

二、我区防震减灾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

目前和今后一个阶段,我区防震减灾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集中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防震减灾意识不强。部分部门、单位和群众对地震安全问题重视程度不够,认为我区是平原地区,不会发生大地震,存在一定的麻痹思想和侥幸心理,民众防震减灾意识还较弱,缺乏自我防护与自救互救技能训练。二是防震减灾设施落后。地震监测、地震应急、通信、交通等方面设施相对落后,防震减灾经费投入相对较少,已建的应急避难场所缺乏必要的功能和物资储备。三是城区住房风险较高。国内外城市直下型地震经验表明,在地震中沿活断层一线的建筑物破坏最重,甚至许多抗震性能较好的建筑设施也未能幸免。我区城区很大部分民居建筑建设时间较早,房屋抗震设防标准低,有的房屋就建在断裂带两侧,一旦发生直下型破坏性地震,后果将不堪设想。四是农村民居抗震设防不到位。农村房屋缺乏规范管理,绝大部分的建筑特别是偏僻农村的建筑未经正规设计与施工,没有考虑抗震设防问题,农村民居抗震安全形势非常严峻。五是人才建设与防震减灾工作还有较大差距。目前我区尚无防震减灾专业人才,严重制约了防震减灾事业发展。

三、防震减灾“十二五”规划的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

我区防震减灾工作“十二五”规划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预防为主、防御与救助相结合,依靠科技进步和群众参与,全面提高地震监测预报、灾害防御、应急救援能力,形成政府主导、专群结合、全社会参与的防震减灾工作格局,最大限度减轻地震灾害损失,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总体目标是:全面提升我区防震减灾水平,全方位、多渠道的防震减灾宣传服务网络基本形成,社会公众的防震减灾意识进一步增强;年前,建成科学的地震宏观异常综合观测系统、地震应急指挥系统和区地震信息节点,地震监测预警能力进一步提高;抗震设防管理工作进一步加强,抗震设防要求审核纳入基本建设审批程序,城市活断层探测与地震小区划成果得到充分应用;地震应急救援能力进一步提升,地震应急救援和救助保障体系基本建立,应急指挥系统和专群结合的地震应急救援队伍进一步完善;基本具备抵御和应对6级左右即略高于本区地震基本烈度类型破坏性地震的能力。

具体工作目标如下:

1、专防结合,地震监测预警能力进一步提高。充分利用覆盖全区的宏观异常观测系统及信息,努力提高地震宏观观测水平,切实搞好区级信息节点建设,综合利用省市区地震台网监测数据,多措并举进一步提高地震监测水平。

2、搞好地震安全性评价,震害防御能力进一步加强。对重大工程和可能发生严重次生灾害的工程按要求全部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使新建、改建、扩建工程全部达到抗震设防要求。农村民居改造或新农村民居建设项目按规定要求采取抗震措施,严禁在地震断裂带规划城市新区、学校、医院和重要基础设施工程。

3、完善地震应急预案体系,地震应急救援能力全面提升。进一步健全完善地震应急预案、应急指挥技术系统和组织系统;坚持防震减灾联席会议制度,搞好防震减灾责任单位协调配合;抓好地震应急专业救援力量建设及志愿者队伍建设,努力提高地震应急实战能力。

4、搞好物资储备,灾后恢复能力明显提高。加强和完善救灾物资储备体系,切实抓好日常救灾物资储备工作,确保灾民在震后24小时内得到基本生活救助,灾区社会秩序3日内基本恢复。

5、抓好普法教育,公众应对震害知识水平进一步增强。通过积极参加“法律五进”活动进行防震减灾教育,把中小学作为普法重点,力争中小学生防震减灾知识普及率达到100%。广泛开展覆盖社区、企业、乡村、机关的防震减灾知识宣传,使全民熟练掌握防震减灾基本知识和防震避震技能,科学应对地震谣传事件,灾害来临时能够做到自救互救。

四、防震减灾“十二五”规划主要工作任务

(一)建立地震应急指挥中心

建立功能全面、反应灵敏的地震检测与应急指挥技术系统,实现对地震监测数据的一体化汇集、显示、存储、管理、分析,并能通过视频实现与省、市地震部门同步进行震情会商,及时向区委、区政府提报震害预测结果,提出决策建议。做好与公安、交通运输、安监、水务、人防等指挥技术系统的联网,实现信息共享,为地震应急和抗震救灾提供有利的技术保障。

(二)加强防震减灾宣传教育

建立完善防震减灾宣传教育网络。充分利用电视、广播、网络、报纸等新闻媒体和学校等教育阵地、广泛宣传普及防震减灾法律、法规和地震监测、预防、应急常识,开展防震减灾知识进机关、进校园、进社区、进乡村、进企业活动,努力提高全社会防震减灾意识。充分发挥我区省市两级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的作用,逐步补充地震培训教育设备和教材,完善工作制度,以青少年为重点,普及防震减灾知识以及自救互救知识,积极创建省级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基地。

(三)加大群测群防工作力度

制定全区群测群防网络建设方案,实现群测群防工作规范化、制度化。积极开展群测群防工作,努力搞好地震宏观测报网、地震灾情速报网、地震知识宣传网和镇、街道防震减灾助理员“三网一员”建设。全区每个镇(街道)至少建立1个地震宏观观测点或群测骨干点,尽快建立起横到边、纵到底的地震宏观观测网络体系。建立稳定的群测群防经费渠道和长效运行保障机制,使群测群防工作走向正规并健康发展。

(四)完善地震救援救助体系

建立由公安、医疗、住建、交通运输、消防、供电、通讯、地震等行业专业人员组成的紧急抢险救灾队伍,加强专业化培训、训练和演练,保证应急装备和必要的应急经费,建设统一指挥、专业性强、功能健全、反应灵敏的地震应急体系和救援队伍。做好紧急救灾物资储备工作,区发改、财政、民政、贸易、粮食等部门做好地震应急所需食品、生活用品、抢险物资储备工作,保证灾民三天以上所需食品和物资储备。制定相应储备方案、保障制度、震后物资调拨方案和分发办法,有关部门要对救灾粮食、食品和物资存储情况进行定期检查、更换。

(五)抓好工程抗震设防

按照要求,将抗震设防要求纳入基本建设管理程序,新建、扩建、改建工程必须依法进行抗震设防审批,积极协调发改、住建、规划、国土部门做好建设工程抗震设防管理工作,2015年前全区达到全面抗御6级地震或本地基本烈度的设防标准,新建工程100%符合抗震设防要求。对重点项目进行抗震性能鉴定,根据鉴定结果,责成不具备抗御6级地震能力的建筑单位制定抗震加固计划。对水、电、煤气、热力、通讯、交通、医疗、粮食等生命线工程系统和次生灾害源生产、储存设施进行抗震性能鉴定或震害预测,制定地震应急措施与抢险恢复方案、防范次生灾害源造成社会危害的有效措施和应急对策。科学合理利用城市活断层探测和地震小区划成果,建立综合抗震设防数据库,为城市规划建设和工业经济项目选址提供科学合理的抗震设防依据。

(六)加快实施农村民居地震安全示范工程

加强农村民居抗震设防知识宣传和技术指导,推广经济适用、符合抗震设防要求的各类农村民居建设图集和施工技术,培训镇、街道防震减灾助理员和农村建筑工匠,使其掌握农村民居建设基本抗震设防知识和技术。选取有条件的镇、村进行“农居地震安全工程”试点,并给予适当补贴,引导和扶持农民建设地震安全农居。

(七)保障中小学校舍安全

加大政府投入,全面改善中小学校舍安全现状,集中整治校舍危房,使其尽快达到抗震设防标准。新建、扩建、改建的中小学校舍,严格按照国家确定的抗震设防要求和中小学建设标准,确保校舍安全。建立校舍维修长效机制,实时监控校舍安全状况,保障我区教育事业健康发展。

(八)提高地震应急救援能力

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地震应急指挥、防震减灾联席会议制度及工作制度,明确各成员单位职责,建立经常性的工作通报联络机制。不断完善地震应急预案审批(备案)制度,进一步完善落实各级各部门单位,特别是中小学校、医院、超市等人员密集场所及重点企业地震应急预案的制定、修订以及应急保障措施。完善地震应急检查和培训制度,组织单位、行业、社区进行模拟演练,提高地震应急反应能力。以“三网一员”为基础,形成区、镇(街道)、村(居)三级灾情速报网络,建立畅通的灾情速报渠道,对有关人员进行培训,配备相应装备。做好地震应急疏散与避难场所规划建设工作,并纳入城市建设发展规划,建立以居民社区为核心的灾害应急疏散与避难场所示范点,以点带面,力争“十二五”期间应急避难场所建设基本满足城市居民需要。狠抓城区、镇政府驻地、学校、医院、大型企业等人口密集区域的应急避难场所建设,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推进农村应急避难场所建设,积极创建全省乡镇应急避难场所建设典型经验和先进模式。

(九)加强防震减灾队伍建设

按照上级统一要求,健全防震减灾工作机构,配备相关人员,确定相应职能,安排适当经费,确保防震减灾各项工作的开展。区地震局按照上级要求增加编制,达到监测、防御、应急有专业科室或专人管理,专业人员构成50%以上,各镇、街道及部门有专人管理。要进一步加强防震减灾工作队伍建设,采取有效措施,抓好在职人员、应急救援人员、志愿者、群测群防测报员的地震业务知识培训,努力提高防震减灾队伍素质。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完善防震减灾体制建设。

建立完善的领导责任制,形成集中统一、坚强有力的指挥机构。进一步完善防震减灾应急预案,切实加强各部门间的协调配合,发挥整体综合优势,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形成防震减灾工作合力。

(二)加大资金投入,确保防震减灾需求。

加大对防震减灾经费投入,建立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防震减灾需求、稳定可靠的防震减灾投入机制和预算体制,在防震减灾基础设施建设、重点企业抗震设防和城区抗震设防等方面给予重点扶持。

(三)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全民防震减灾意识。

利用“法律五进”等形式,广泛开展防震减灾知识宣传和科普活动,完善防震减灾宣传工作机制。利用广播、电视等阵地不断强化全民防震减灾意识,努力提高全社会防震减灾、应急救援、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四)充分落实好防震减灾法律法规,加大行政执法力度。

认真履行《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和省市防震减灾法律法规,坚持依法行政,强化执法培训,推动执法队伍制度化、规范化建设。加大执法检查力度,进一步完善地震行政执法管理、责任追究、行政复议、行政监督检查等制度,明确抗震设防各个环节的执法主体和工作程序。加强建设工程抗震设防要求管理,认真贯彻执行地震监测预报的有关规定,严肃查处破坏地震监测设施、地震观测环境的行为。

防灾减灾培训教案范文第5篇

一、着力加强法制建设,提高依法减灾能力

1.认真学习法律法规。要继续深入学习贯彻《防震减灾法》和《省防震减灾条例》,广泛利用各种新闻媒介宣传法律法规。各市(区)地震局要注重各级防震减灾联席会议成员单位负责管理防震减灾人员的培训,特别要加强从事防震减灾工作人员的学习培训,使其较准确理解法律法规的规定,掌握法律的基本内容,依法从事防震减灾工作。

2.强化行政执法力度。要按照防震减灾法律法规规定,严格履行法定职责,切实加强对防震减灾相关工作的管理。各市(区)地震局要按照合法行政、合理行政、程序正当、高效便民、诚实守信、权责统一的要求,依法做好观测环境保障工作,依法加强建设工程抗震设防监管,依法健全地震应急响应机制,切实把依法行政贯穿于防震减灾管理工作之中。

3.加强部门协调沟通。各市(区)地震局要切实承担好抗震救灾指挥机构的日常工作,更加有效地履行防震减灾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职责,协助召开各地防震减灾工作联席(扩大)会议,及时研究解决防震减灾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加强横向、纵向的工作沟通与联系,分解落实好防震减灾目标任务,共同推进全市防震减灾能力的提升。

二、着力加强规范管理,提高地震监测能力

4.加强震情监视和短临跟踪管理。各市(区)地震局要继续完善和落实地震短临跟踪措施,密切跟踪地震趋势变化,通过参加地震联防会商,主动把握地震趋势动向。市地震监测站、靖江地震台要不断完善地震监测跟踪方案,在强化日常震情跟踪基础上,实行各台站观测异常零报告,及时将观测和研究成果应用于震情跟踪实践。市局科监处要定期组织地震趋势研讨,组织编制趋势研究报告。要充分利用中国地震台网速报软件和移动通讯平台,建立地震震情信息机制,努力增强社会服务意识和能力。

5.加强地震台网管理。相关市(区)地震局要强化地震监测台站的运行和维护,确保全市地震监测台网正常运行,产出准确、及时、连续、可靠的地震观测资料。市地震监测站要加强省地震台网地震信息实时交换系统(EQIM-JS)平台运行管理,完善地震监测中心台网的各项功能,掌握地震观测技术方法和工作规程,及时对地震进行分析处理,提高地震观测质量,建立规范的监测分析技术档案,力争在全省观测评比中取得好成绩。

6.加强群测群防管理。继续推进智能化宏观观测网络的建设,采取两级地震局部门联合补助的方法,建立群测群防点网上工作群。组织开展群测群防人员的培训、技术辅导等,进一步发挥宏观联络员作用,及时快速核实宏微观异常,为实施震情跟踪提供可靠依据。

三、着力提升服务水平,提高综合防御能力

7.有序推进断层探测与地震危险性评价项目。根据项目总体方案要求,今年将有序推进“目标区目标断层活动性鉴定与地震危险性评价”和“目标区地震活动断层详细探测与精确定位”两个专题的研究,完成市活断层探测与地震危险性评价项目年度工程任务。局相关处室、探测工作涉及到的市(区)要主动介入,进一步加强与项目实施方、监理方的沟通衔接,按时产出科研成果,切实为市区发展规划、合理利用城市土地和重要工程抗震设防提供服务。

8.做好建设工程抗震设防要求监管工作。各市(区)地震局要主动加强与发改、住建等部门联系,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将建设工程抗震设防要求纳入建设工程审查内容,力求当年新建、改建、扩建的建设工程抗震设防审批覆盖面达到100%。要将抗震设防管理工作向乡镇延伸,认真抓好村民住宅和乡村公共设施抗震设防的监管。市局行政许可处要继续加大抗震设防要求的宣传、监管力度,编印窗口服务告知手册,组织开展服务对象“回头看”活动。切实将抗震设防要求监管工作职责化、制度化、社会化、公开化。

9.开展地震安全社区建设。各市(区)地震局要主动融入安全社区建设中,以社区为单元,组织开展“手牵手、邻帮邻、共建地震安全社区”活动,积极主动与民政、民防部门协调,努力将防震减灾工作融入社区防灾体系建设,加强服务指导,开展防震减灾宣传教育,完善社区地震应急预案,建设应急避险场所,组建地震应急救援志愿者队伍,指导社区家庭采取防震避震措施,组织社区居民积极参与防震减灾活动和应急演练,不断提高社区居民的防震减灾意识和防震避震、自救互救技能,增强城市社区防震减灾综合能力。

四、着力夯实应急基础,提高应急联动能力

10.完善地震应急预案管理体系。市局应急救援处要指导和督促市防震减灾联席会议成员单位的地震应急预案编制修订和备案管理工作。市(区)地震局要根据《市地震应急预案》,组织修订、印发本地区地震应急预案,进一步完善组织指挥体系、预防预警机制、处置程序、应急响应和应急保障措施。

11、组织开展地震应急演练活动。各市(区)要根据地震应急预案,全方位地开展地震应急演练活动。市局应急救援处要会同市教育局相关处室指导、督促全市各中小学校举行地震应急疏散演练活动。要按照《市地震局有感地震24小时应急卡》、《市地震局破坏性地震24小时应急序列表(试行)》规定,组织开展地震系统内模拟演练。通过演练,提出改进建议,完善地震应急对策方案,提高应对地震的处置能力。

12.组织开展地震应急工作检查。各市(区)地震局要按照《市地震应急工作检查管理办法》的规定,采取听取汇报、召开座谈会、实地调查、现场观摩等形式,开展定期不定期的地震应急工作检查。特别要加强地震应急救援指挥机构体系建设、地震应急预案的修订、应急避难场所建设及应急疏散方案制定、地震应急救援装备储备等情况进行认真的检查指导,加强情况反馈,确保各项应急措施落实到位。市应急救援处要做好《大中城市震害应急评估系统》升级改造,建立基础信息更新完善机制,为决策提供真实可靠信息,提升全市应急准备能力。

五、着力开展宣传教育,提高自救互救能力

13.大力开展防震减灾宣传教育培训。要建立防震减灾宣传教育长效机制,把防震减灾知识纳入国民素质教育体系及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纲要,纳入党校、公务员局培训内容,切实提高依法进行防震减灾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水平。要继续推进地震科普示范学校(教育基地)长效建设,组织开展防震减灾宣传教育“开学第一课”,充分发挥宣传、教育作用。

14.加强防震减灾科普知识宣传。市局行政许可处要做好全年防震减灾宣传的组织策划工作,组织开展系列宣传活动,策划好“512”网民防震减灾知识竞赛,各市(区)地震局要积极配合,组织网民参与知识竞赛,确保宣传效果。要全力抓好地震知识“六进”(进机关、进学校、进企业、进社区、进农村、进家庭)的宣传与普及活动。要创新工作思路,将防震减灾宣传工作总体要求、任务与年度重点工作相结合,制定落实好防震减灾宣传计划,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活动,确保防震减灾宣传教育任务落到实处。

15.做好信息和舆论引导。各市(区)地震局、市局相关职能处室要充分发挥“云讯通”、QQ、微信、论坛等多种社交网络的传播功能,加强信息沟通、普及科学知识,弘扬防震减灾文化。要提高新闻报道的快速反应能力,及时澄清不实报道和传闻。要进一步明确专人负责信息采集、上报工作,进一步完善地震动态信息制度,健全地震信息筛选、应用和共享机制,不断提高信息服务的社会功能。

六、着力转变工作作风,提高岗位履职能力

16.加强学习教育。全市地震系统要组织学习党的十文件和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持之以恒抓好中央“八项”和省市委“十项”规定,进一步改善工作作风;要加强防震减灾业务知识的学习,组织开展多形式的业务培训,熟练掌握地震系统应知应会知识。要继续开展“处室争先进、处长争优秀”活动,要深化年轻人员培养计划,组织年轻人员岗位练兵,开展“互学互评互促”活动,切实提高岗位履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