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育儿思维教育

育儿思维教育

育儿思维教育

育儿思维教育范文第1篇

【关键词】探索 创新 培养

社会进步需要创造,无创造社会则停滞不前;教育发展亦需要创造,无创造教育便会僵化。进入以创造发明为主流特征的21世纪,创造教育日益显示出举足轻重的作用。纵览中国教育发展历史,最早、最鲜明地打出创造教育大旗的就是教育变革的先行者―――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陶行知认为,创造是一个民族生生不息的活力,是一个民族文化中的精髓。所谓创造教育,即培养民族活力的教育,培养学生“独出心裁”能力的教育。

陶行知认为每个儿童都具有巨大的创造潜力,儿童的创造力需要解放和培养,并提出了“六大解放”的主张。他的这一思想对我国当前培养儿童创造力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那么,如何运用陶行知的创造教育思想,来培养幼儿的创造思维呢?本文就我的思考与探索陈述于下,以求教于方家。

1 转变教育观念 鼓励孩子创新

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一个创新的时代,为培养大批创新人才,我们必须从幼儿开始培养。由于我们教育的对象还小,教师不信任孩子的能力,不敢放手让孩子做主,事无巨细包办代替。由于长期受传统教学思想的束缚,在教学中存在着不少压抑幼儿创造性思维的做法。其一,从教学活动的价值取向上,鼓励孩子采取“照葫芦画瓢”的思维方式。曾有一位幼儿老师教小朋友画小鹿,由于一时的疏忽,把小鹿画了两条腿,结果全班三分之二的幼儿都画了两条腿,原因是老师平时没有指导幼儿进行大量的形象感知,表象记忆,并且经常要求孩子完全照着老师的样子进行各种活动。孩子的头脑中没有足够的形象储备,缺乏基本的创造素材,也就不能进行联想与创新;其二,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往往用“填鸭式”的教学方法,让幼儿机械地模仿,机械地记忆,只重视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能力的培养,把幼儿的头脑只当成是储存知识的“仓库”而不是生产知识的“工厂”。其三,在教学活动的评价上,教师只喜欢记忆型的幼儿,喜欢上课规规矩矩,下课老老实实的幼儿,这样的教学只能培养出循规蹈矩的儿童,压抑幼儿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陶行知认为,儿童的创造力需要及时、正确的培养。美国学者史蒂芬?利汉斯说:“2―6岁是创造性发展的关键期,如果不能及时加以培养,那么创造性在以后的生活中很难再被激发出来。”张衡数星星,骆宾王作诗,曹冲称象,牛顿自制小风车,爱迪生孵蛋,等等,这些杰出的创造性人才,在其童年时期就表现出了独特的创造力。然而,如果没有培养创造力的环境和教育,即使是富有创造性的“小神童”,也很难成长为伟大的发明家。张衡如此,牛顿如此,爱迪生也如此。创造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它的起点则是创造力的萌芽阶段――学前教育。作为学前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幼儿园教育必须担负起培养儿童创造力这一神圣使命。教师首先应从思想上改变过时的观念和专制的作风,并且要从思想上肯定教师角色定位的转换:教师由教学中的主导转向“平等中的首席”,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化为现代的幼儿能力发展的促进者。

2 培养动手能力,激发创造欲望

陶行知指出:“手和脑一块干,是创造教育的开始。”儿童的创造活动是在不断的探索、尝试、操作中完成的。他们的创新思维只有通过一些实际的尝试操作,才能物化,也只有通过一系列尝试操作,他们的创新思维才能更加符合现实,更具有实际效果。儿童在一次次动手操作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不断拓展自己的思路,尝试用各种方法解决问题,其实质就是一种创造力的表现。而且,儿童在动手操作、反复尝试中获得一些成功,会进一步激发其动手的热情,使其创造潜力得以更大的发挥。因此,教师应创造条件,为儿童提供动手操作的环境与物质材料。例如,在活动室设置各种区角,让儿童玩积木、捏泥人,做小制作、搞小发明等,通过这些儿童感兴趣的活动来促进其创造力的发展。幼儿创造的火花,犹如活泼稚嫩的触角,敏感而脆弱,需要教育者珍爱、保护,并给以广阔的空间和自由。教师应对孩子少一些苛求和责备,多一些宽容和理解。

在活动中我有意识的让孩子查找资料、参与环境创设、培养他们动手能力。如主题活动《美丽的森林》,我就和幼儿一起寻找和收集有关森林的实物与资料,创设主题环境,把收集到的资料及调查所得做成“森林资料站”。孩子们建议将墙饰和活动室布置成美丽的“森林”,在“森林”里用废旧盒子、可乐瓶、瓦楞纸制作了动物们的“家”,用折、撕、剪、画、捏等方法做成了许多栩栩如生的动物,创编出各种关于“森林”里的故事展示在墙面上。在这样充满吸引力的环境里,孩子们每时每刻都在主动地学习、积极地创造。在这里,环境不仅仅是美化活动室,而且是孩子们自我表现与展示的舞台,是幼儿尽情想象与创造的天地。

3 丰富感性知识,提供创造材料

任何新的形象,新的设想的产生都是对已有表象与观念的选择,加工,改造。如果儿童从未看到过猴子,在绘画活动中也就不可能画出生动形象的猴子来,只能是“照葫芦画瓢”。正是基于这种想法,我在平时的教学中改变了以往那种模仿的训练方式,而首先注重幼儿的主动观察和表达。比如,在绘画活动中我把教幼儿画大象改成了画鸭子,因为我们这个地区的孩子很少见过大象,而对鸭子比较熟悉。在活动之前,我让孩子们通过各种方式观察鸭子如何走路,如何游戏,怎样吃食,怎样玩耍。绘画活动的时候,我只是教给他们画鸭子的一些方法和要领,画的内容则可以根据自己的观察自由选择。结果孩子们的积极性很高,一张张画纸上出现了各种各样动态逼真的鸭子。究其原因就在于他们的头脑中有着丰富的生活材料。这是保证他们思维活跃的根本。

我还利用活动的机会,让儿童走进大自然、走进社会,引导他们观察沿途的车辆与行人,认识建筑物、交通工具,观察房前屋后的环境,探索田野河流的分布情况,欣赏大自然美景,了解花、草、鸟、虫的特征等,以丰富儿童的感性知识,启发其想像力,触发其灵感,增强其探索精神,点燃其创造的火花。例如,我在一次中班的小朋友们参观造船厂和码头之后,让小朋友“画船”。结果,有的小朋友的画面上不仅有轮船,还有高挂的太阳、漂浮的云彩和飞翔的小鸟,有的还画出了海盗船和国王的船,国王的船上有国王和美人鱼在跳舞,甲板上还在放烟花……生活是创作的唯一源泉,此言妙矣!

4 巧设创新问题,激发创新思维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创造始于问题,有了问题才会思考,有了思考,才有解决问题的方法,才有找到独立思路的能力。”好问是儿童的天性,是儿童探求未知、开启智慧、认识世界的内部动力,是探索和创造的源泉。创造性思维更多地表现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老师可以在幼儿游戏,绘画,活动中不断地向幼儿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幼儿有目的地去思考。

比如,在一次游戏中,三组幼儿进行搭汽车的比赛。我要求他们每组搭的车子样式不同。三组幼儿都开始各自动起了脑筋,搭起了三种不同样式的车子。可是由于桌面光滑,车轮不稳,车子都倒下去了。怎么办呢?我再次要求三组孩子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并且每组想出来的办法要各不相同。第一组的小朋友很快想到应该由四个小朋友各扶一个轮子。第二组的孩子们想出来的办法不能和他们相同,那该怎么办呢?几个小朋友七嘴八舌地在讨论,忽然一个孩子说,我看过司机叔叔修车的时候,在轮子的前后用一个三角形的东西垫住,这个办法果然有效,轮子不滑了。这可苦了第三组的孩子,他们商量了好一会儿之后,几个幼儿兴奋跑到教室的外面捧来了沙子,把沙子铺在车轮下面,车轮果然稳住了。我大为惊讶,为他们这一具有创新意识的办法高兴。

在绘画活动《有趣的西瓜皮》中,我发给每个孩子一张带有半个西瓜的纸,先问幼儿半个西瓜像什么?孩子纷纷说像轮船、像雨伞、像小推车等。孩子们展开想象的翅膀,创造出一幅幅新奇的作品,有的把西瓜皮想象成一艘潜水艇,许多美丽的鱼儿正围着它做游戏;有的把西瓜皮变成了一间鸟窝,鸟妈妈在外面保护着里面的鸟宝宝睡觉,有的把西瓜皮变成了雨伞,小猫正在下面躲雨……幼儿自由发挥的同时,我们要充分尊重孩子的想法,鼓励和支持孩子大胆表现,让幼儿充满自信地去创作,用自己独特的方式表现自我。在一次认识沉浮的科学活动中,先让幼儿大胆设想,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在实验中,我先让幼儿亲自把木块、铁块、橡皮泥,玻璃球等放在水里,观察什么东西浮在水面上,什么东西沉在水里。接着,我又设计了两个讨论问题情境,一是出示一个塑料空瓶放进水里,让幼儿观察,塑料瓶浮在水面上,那么怎样使塑料瓶沉下去呢?一是出示五个一样大小的红色小圆球,并告诉小朋友,其中四个木球,一个铁球,请小朋友想个办法,把铁球找出来。由于提出的问题新奇而有趣,因此幼儿的思维很快活跃起来,他们积极参加讨论,提出各种解决问题的办法。有的说放在水里,有的说用天平称,有的说用石头敲,答案不一而足。因此,当幼儿在思考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时,教师要更多地鼓励他们想出一些与众不同的新方法,这样才有利于幼儿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总之,运用陶行知教育思想,在幼儿教育中培养幼儿创造性思维的方法很多,有待我们去探讨,去创造。事实告诉我们,有创造精神的教师,才能培养出具有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幼儿。教师只有首先培养自己的创造能力,才有可能在实际教育活动中自觉主动地培养孩子的创造性能力。同时,在教学的过程中也要采取创造性教育的方法和措施,以进行针对性的创造性教育。我坚信,只要我们每一个幼教工作者努力践行创造教育思想,幼儿创新能力的提高一定指日可待,中华民族的复兴腾飞之时一定会早日到来!

育儿思维教育范文第2篇

关键词:培养;幼儿;学习能力;学前教育;创新思维

一、通过游戏活动培养幼儿的学习能力

观念作为行动的先行力量,改变观念就是改变行动的前提保障,要想全面提升幼儿的创新意识,就需要更新教育工作者的思想观念。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要坚持以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为教育的出发点,灵活地采用教育手段与方式,激发其内在的潜能。在幼儿教育中,游戏不仅仅具有娱乐的作用,同样是幼儿的一种学习、工作、生活方式。在幼儿的游戏选择上,要基于其内在动机选择,无关固定的模式,是一种主动参与的过程。幼儿通过游戏,不仅可以充分地展示各种动作、语言技能,有效地解决各类问题,充分地发挥自己的创造力与想象力,同时幼儿在学习的过程中也会享受这份快乐。所以,对于幼儿教育,游戏、学习是相辅相成的,是互为一体的,要让幼儿在愉快的游戏中,提升学习能力。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需要进一步引导幼儿的操作能力。操作能力是一个较为复杂的认识过程,幼儿在各种区域活动中对相关材料进行操作,从而获得知识、经验。幼儿的成长是在一点一滴中发生的,教师在教育的过程中,无论是指导活动还是自由活动,都应尽可能地尊重幼儿的动手能力,让幼儿有直接观察和实验的机会,让他们通过个人体验来将这个过程描述出来,而不是一味地听教师的讲解,不然就会使他们丧失主观能动性。

二、注重教育模式的优化

在教育模式的优化过程中,教师可以针对幼儿具体的发育特点、理解基础情况,选择一些幼儿感兴趣的事物,以此来激发幼儿的学习热情。让生活中那些感人的故事,美丽的自然风光,有趣的花鸟鱼虫都成为教育的素材,将这些美好的事物融入在幼儿的脑海中,让他们在脑海中擦出想象的火花。在幼儿阶段的教育,游戏是最有效的教育方式,对于拓展他们的想象力是非常有帮助的。例如,在绘画课堂上,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们进行脸谱画画比赛,通过这种游戏竞赛的方式,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任何素材都可以成为切入点,然后再将设计好的脸谱戴在自己的脸上。在动手之后,孩子们还能够享受到收获的成果,看着自己脸上千奇百怪的脸谱,他们会对世界有一个新的认识。除了以娱乐的方式来教育孩子,教师还可以通过优美的旋律、动人的歌声、丰富的色彩来激发幼儿的兴奋点,让他们纵横在想象的海洋里。例如在欣赏了一幅美丽的画之后,教师可以留给幼儿几个问题,例如,你在这幅画中找到了什么?你觉得在这幅画中会有怎样一个故事,这个故事又让你想起了什么?孩子们可以尽情发言,围绕这几个问题,回答自己的感想,这对于锻炼幼儿的想象力有着极大的帮助。唤起幼儿的想象力与好奇心,让幼儿充分地展开想象,让他们的创新意识无时无刻地放在思维运动中,这是培养幼儿创新意识的良好驱动力。

三、为幼儿建立良好的思维意识

为幼儿建立良好的思维意识,首先要为幼儿建立自信心。自信心是良好的落脚点,没有自信心,即使有再好的思维能力,幼儿也很难对自己的行为做出判断。所以,在幼儿园的教育里,教师作为孩子们心中可以信赖的人,他们需要对孩子的信心建立负责。孩子在幼儿园常常会出现不独立、不自信的特点,教师要帮助幼儿树立自信心,因为受到了专业训练,会在教育孩子上采用专业、科学的教育方法,通过鼓励、赏识孩子,来为孩子建立信心。同时也要让幼儿有怀疑意识,勇于纠错与反驳,能够勇敢地表达自己的想法,这是实现思维意识培养的第一步。在幼儿思维意识教育中,教师还应进一步培养幼儿的思维独立性。这一点非常重要,就是让幼儿在思想上不盲从,不落入世俗,不会轻易地受外界干扰,可以勇于坚持己见,在正确的道路上开拓创新。在幼儿园中,我们经常会发现一个孩子经常一个人玩,表现得略微不合群,甚至会自言自语。但是如果你耐心地与他交谈,你会发现他思维中的独特性是很难得的,他有着丰富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可能这就是因为他经常一个人玩,不愿意与他人融合的结果,可以保持清晰的看法与想法。当然,在幼儿园教育中,教师不能让一个人自觉地选择孤立,要让孩子懂得如何在思想上保持独立,在行为上保持合群,这种方式方法在今后都会有益于孩子的发展。总而言之,教育要从娃娃抓起,创新作为进步的源泉,无论是对个人发展还是对国家的建设来说,都是必备的要素。创造性思维还是有规律可循的,也是有技巧可以进行训练的。学前教育阶段是培养幼儿能力的关键阶段,从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入手,对于幼儿的教育并非一朝一夕的工作,是一项大工程,需要教育工作深入研究,帮助孩子完善创新教育,这对于孩子今后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作者:严妍 单位: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幼儿园

参考文献:

[1]李黄辉.浅谈在动手活动中如何培养幼儿的创新思维[J].教育教学论坛.2010.12:78

育儿思维教育范文第3篇

一、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幼儿求知的动力和基础,数学知识的无穷性和数学推理对思维的挑战性及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都对幼儿有巨大的吸引力。作为幼儿教师要调动幼儿参与数学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幼儿学习数学兴趣,让幼儿学在其中,玩在其中,乐在其中!

幼儿的特征是爱美、喜新、好奇、求趣,一切美新奇趣的东西,都能引起幼儿极大注意,产生强烈的兴趣和表达欲望。动画片是幼儿最喜欢的电视节目,而多媒体课件鲜艳生动的画面、逼真悦耳的音响,就像动画片一样最能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使他们乐于表达、乐于交流。这在创设与教学内容相一致、有利于激发幼儿学习兴趣的教育情境上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幼儿的语言学习包括对一系列声音的识别、再认和重现以及对语法规则的理解,而课件为幼儿提供了大量的声音识别、再认和重现的机会,它们通过自己独特的传递方式在不同程度上使幼儿萌发学习的动机,从而促使他们产生积极的内驱力。幼儿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是获取知识技能,发展幼儿语言能力的前提。幼儿能够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主动学习、积极探索。这就为幼儿语言更好地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培养幼儿的语言能力

幼儿语言的发展,直接影响其思维的发展,所以,对幼儿语言的培养教育是发展其智力的基础,脱离语言的任何教育、教学活动都是不存在的,语言教学也是其他各种教育、教学活动的基础,从这个角度来说,幼儿园的语言教学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因此,提高幼儿的语言能力是幼儿园教育工作者的一项十分艰巨的任务。

1、帮助幼儿理解文学作品,培养幼儿语言的感知能力。多媒体课件是由美术、影像、音乐、语言等多种效果结合在一起的综合媒体,它突破了传统教具的单向性和功能的单一性,将多种功能糅合在一起,体现了全方位的立体功能和能传递给幼儿的丰富的、整合的信息,从而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内容。如古诗 “两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其简练、优美的语句所表达的丰富内涵和古朴意境,就是教师费尽口舌也难以让幼儿园的孩子们完全意会。而课件动态的画面、动听的配音,却能完美、直观的再现诗中的情景,巧妙地帮助幼儿感悟和领会诗的内容。加之课件时设置的一些“词语”机关又有效地让幼儿比较容易地理解了诗中“鸣”、“含”、“泊”等一些生涩词语。再比如儿歌《风在哪里》中的词语“频频点头”、“翩翩起舞”、“轻轻晃动”,课件用拟人化的动像手法,很形象、直观地诠释了词义,使幼儿一目了然,过目不忘。

2、巧设创造性提问,培养幼儿语言的表达能力。幼儿在接触媒体(图书、电视等)时,与父母的交流会使自己的语言得到有效的训练。如果没有这种交流,只是学习材料,幼儿在理解能力等方面就会产生障碍,从而影响口头表达能力的提高。所以说多媒体课件本身并不一定能自动对幼儿的口头表达能力、理解能力、想象力的发展起到决定作用,而与正确地运用这些课件对幼儿进行教学有关系。只有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适时提问和指导,幼儿才有了锻炼自己口头表达能力的机会,他们的语言能力才能得到提高。

育儿思维教育范文第4篇

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与训练,主要包括了学生的想象能力、逆向思维能力以及发散性思维能力。

一、在适当的引导和启发下,充分培养儿童的想象能力

想象能力是训练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基础和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可以将一定的事物通过思维加以改造加工,是一种多向趣味性思考、多向创新性思考的思维方式。在小学体育授课过程中,主要通过以下方法来训练:

1. 将动作示范生动化,引导学生的想象力。体育课是一门实践性、活动性较强的学科。教师在授课过程中,首先要做的就是对规范动作进行示范,通过老师生动有趣的介绍和学生的直观观察,来初步了解体育的初步表象。与此同时,还要充分掌握体育动作的具体程序和结构,完成理论知识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如,训练学生翻滚能力的时候,教师可以将其分解为多个步骤,并用生动地语言加以描述,如首先做好青蛙跳的姿势,将臀部抬至腰以上,背部弯成拱桥状,头部点地。这样学生就能根据自己的想象,最大化地掌握动作要领,加强记忆。

2. 以同一事物来引导学生的联想,并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体育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可以某一事物为例来引导学生产生联想,并激发想象力,让学生在思考、探究的过程中,对体育产生浓厚的兴趣。如,引导学生学习蹲踞式起跑的时候,借助弹簧来作为启发模型,让学生自己领悟起跑动作的规律以及原理。这样在教师一步步的引导下,学生的想象思维与能力在无形之中得以提升,创造性思维也就自然而然地得到升高。

二、训练学生的逆向思维

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同样是创造性思维训练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它有助于学生解题思路与能力的开拓。传统的体育教学过程中,老师主要是讲解相关的动作并作示范,培养学生主动思考的能力,来达到掌握知识要领的目的。而逆向思维则与之差异甚大,它在教学的结构上与传统教学结构背道而驰。老师以部分错误的示范作为教学内容,进而促进学生体育学习兴趣的提升,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并学会进一步探索与研究,找出知识中的错误,并提出有效的解决措施,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与提升。

三、训练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发散性思维是一种开拓性的思维,它所指的是人体大脑在原有信息的基础上,综合不同的信息,从多个方向、角度和层次进行分析和思考,进而以不同的方式来有效地解决同一问题的方法。它具有两个明显的特征,即多端性和灵活性。多端性所指的是思考角度、层面和视角的多样性。而灵活性则是指思维模式的灵活多变性。而在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老师要将训练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作为重要的教学目标。让学生面对同一问题时,有多样性的解题途径,并将这种思维模式很好地运用于其它学科的学习和生活中。

1. 开展探究性教学活动。借助实践活动来开展相关的探究性教学活动,并对知识进行总结、归纳,得出相关的结论,找出相关的规律。进而达到训练小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目的。

育儿思维教育范文第5篇

关键词:发散思维能力;培养;儿童美术教育;重要性

发散性思维的培养不同于传统的解决问题的思维模式,在美术教育过程当中需要并突破传统固有的思考模式,全面的对相关问题进行有效的分析,然后采取有效的措施解决在美术教育当中遇到的问题,最大限度的拓展和延伸儿童的发散性思维培养的深度和广度。分析儿童的发散性思维可以得出,其是一种具有较强的变动性、流畅性、独创性特点的全新思维模式。培养儿童发散性思维的美术教育并不需要教师一笔一划的教授儿童如何去画,而是就一固定主题引导儿童去进行自主的创作,为儿童的全面发展提供更多的可能性。

一、儿童美术教育中发散思维能力培养能有效的提升儿童观察能力

传统的美术教育具有直观性和形象性的特点,但在教学的过程当中,通常都是教师临场演示绘画,然后让儿童进行直观地模仿,主要强调儿童必须要理解并掌握一定程度的绘画要领和绘画技巧。在这样的美术教育模式之下,儿童所能创作的方向较为固定,创作思维被大幅度限制。实际上,儿童的美术绘画创作主要是依赖于对于生活和学习的感受,以及对周围环境的观察。要求儿童掌握一定程度的绘画技能固然重要,但是,培养儿童的观察能力对于美术教育而言亦是十分重要。想要全面提升儿童的美术绘画的能力,不能过度的偏向某一方面,而是需要同步的对儿童进行全面的培养,这样才能有效地提升儿童的美术水平,达到全面培养儿童的发散性思维的目的。在实际的绘画过程当中,儿童主要是注意绘画对象的“形”,所以在绘画过程当中主要表现出来的也是物象的形态。例如就长颈鹿这个主题来完成绘画,儿童往往会根据观察和自身记忆的“长颈鹿具有很长的脖子”这个特征将其呈现在纸上。然而,片面的观察使得儿童对长颈鹿的斑纹、眼睛、外形、色彩等的观察不够到位,对长颈鹿的喝水、散步等生活习性不够了解。儿童通过绘画而产生的最终形象只会表现出脖子长特点,对于其他方面的特征没有具体的表现,造就导致了作品完成之后的各种“四不像”。教师通过引导儿童深入的对绘画对象进行深入、全面的观察,不仅有利于培养儿童的观察能力,同时也能在观察当中培养儿童的自主能力和发散性思维能力。

二、儿童美术教育中发散思维能力培养能有效激发儿童动力和兴趣

兴趣在儿童进行美术绘画学习过程当中扮演着“最好教师”的重要引导角色,只有本身对美术绘画产生浓烈的兴趣,才会愿意自主自觉的学习对美术绘画。在美术教育过程当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儿童的这一特性,采取有效的方式引导儿童进行美术绘画,全面的激发儿童的绘画兴趣、绘画积极性、绘画动力等。教师可以根据美术绘画教学内容,设计和增加一些富有意义、有趣、好玩的美术活动和游戏,并引导儿童积极的参与到游戏当中,儿童在参与游戏的同时求知欲得到提升。游戏对于儿童的吸引力,也会使儿童能在美术课堂上集中注意力进行学习。这样更有利于儿童在完成美术课堂的学习之后积极地参与到与美术有关的活动和游戏当中,使儿童能更加深刻的体会到美术绘画的乐趣和魅力所在。例如在引导儿童对外星人进行绘画时,教师应该鼓励儿童就外星人的外形进行夸张而大胆的想象,为美术绘画创作提供更多的想象空间,同时也为儿童的美术绘画创作作品提供更多的创作可能。在放飞想象的前提下绘画出来的外星人各种各样的。

三、儿童美术教育中发散思维能力培养能有效引导儿童的探索求异

儿童本身是具有较强好奇心和探索精神的,这更有利于对儿童的发散性思维的培养。在美术绘画的过程当中儿童可以充分发挥个人的想象力,可以根据自身的思想认识将观念、知识、理论等基础进行重新组合,然后就为同一问题寻找出全新的、不同的、求异的答案或是设想。在美术绘画的发散性思维能力培养模式的主导之下,儿童就同一创作主题进行多方面的思考,彻底的放飞儿童的想象,以便于打破传统的固有思维模式对儿童想象力和求知探索精神的束缚。鼓励儿童用自身的认知方式和思考模式来分析美术绘画问题并解决美术绘画问题,为儿童拓展更宽广的美术绘画视角。教师也可以安排儿童对比较有动态效果的“老鼠偷东西”这一类的主题进行绘画,而儿童由于对这个绘画对象的了解,在不同思考方向的引导之下,将会在绘画作品当中表现出老鼠偷东西过程当中的搬运、偷吃等不同形态的动作,有效的利用这一绘画主题能充分的激发儿童的幻想、求异、创新等思维,并在不断的绘画练习当中得到培养和加深。

四、结束语

如今,在儿童的美术教育过程当中主要是培养儿童的绘画能力,不仅被作为美术教育的教学重点,同时也是引导美术教育发展的主旋律。教师应转变美术教育观念,在美术绘画的教学过程当中,鼓励儿童就,就同一主题进行多方面的思考,然后再将对理解的故事情节和画面结构用自己特有的独特绘画方法呈现在画纸上,从而形成一个全新的具有较强的创造性和情感表达性的绘画作品。这种基于儿童的情感进行的美术绘画创作,不仅能最大限度的提升儿童的绘画兴趣和绘画动力,同时也能有效地对儿童的创造潜能进行开发,以达到有效培养儿童的发散性思维能力思维的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

[1]蒋思妤.浅谈美术教育对儿童创造性思维培养的重要性[J].学周刊,2014,08:199.

[2]孟凡柱.儿童美术教育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J].新西部(理论版),2014,15:125-126.

[3]黄雪景.小学美术教育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J].才智,2014,25:92.

[4]梁枫宁.论儿童美术教学发散性思维培养[J].美术大观,2015,03: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