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家禽养殖现状

家禽养殖现状

家禽养殖现状

家禽养殖现状范文第1篇

关键词 禽流感;养殖场;流行特点;防控措施

中图分类号 S851.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5)14-0272-02

禽流感(Avian Influenza)是由禽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禽类(家禽和野禽)急性传染病。其临床特征是高热、呼吸困难以及各系统程度不同的临床症状。该病毒属于正黏病毒科,火鸡、鸡、鸭、鹌鹑等家禽及水禽、野鸟、海鸟等野禽均可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是OIE动物疾病分类中的A类病。根据临床表现可分为低致病性禽流感和高致病性禽流感,其中后者也称真性鸡瘟,多见于鸡、火鸡[1]。目前,在全世界野生禽、家禽中,已分离禽流感病毒上千株,并已证明家养或舍饲禽类在感染后,可呈现亚临床症状、无症状带毒、轻度呼吸系统疾病、产蛋量减少或急性全身致死性疾病。高致病性禽流感发生时常表现出传播快、发病急、感染谱广、流行范围大的特点,可导致火鸡、鸡大量死亡。美国2015年上半年,共发现、发生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217起,死亡和扑杀处理的家禽总数超过2 080万只。同时由于禽流感病毒能通过禽类传染给人,特别是近几年我国发生的H7N9高致病性禽流感已经造成数十人的死亡,给我国人民生命安全造成了严重危害。我们要以禽流感的流行病学特点,养殖场疫情防控现状为依据,制定全面有效的防控措施,以达到确保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以及推动家禽养殖业的健康发展的目的。

1 养殖场禽流感流行特点与防控现状

1.1 禽流感流行病学特点

1.1.1 传染源。患病动物是主要的传染源,其次是康复或隐性带毒动物,另外鹅、鸭等家养水禽和野生水禽在一定条件下也可以成为传染源[1],许多鸟类在病毒传播中也可能起一定作用[1]。据国外报道,已发现携带禽流感病毒的鸟类达88种。

1.1.2 传播方式。禽流感在禽群之间的传播主要是水平传播,传播途径主要是呼吸道,但禽类感染病毒后随粪便排出大量病毒,因此消化道传播也是一个重要途径。禽流感能否通过禽卵垂直传播的问题还未有大量资料证实,但也有从流感病禽卵中分离出病毒的报道,如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就从患禽流感病禽的鸡蛋中分离出H5N2病毒。此外,被含毒分泌物或者粪便污染的物体,如空气、房舍设施、水、饲料、衣物、昆虫等都可机械传播病毒。

1.1.3 易感动物。禽流感的易感动物包括火鸡、珍珠鸡、各种禽类及野禽,在各种禽类中,以火鸡最为易感,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其他易感动物包括雉、鹌鹑、鹅、鹧鸪、鸭等。实验动物中小鼠可感染某些毒株而发病,而豚鼠、猫、仓鼠、犬等多隐性感染[2]。

禽流感在禽病中占有重要地位,还可以感染人类和哺乳动物(猪、马、水貂、虎等)[1],这就使本病在世界范围内分布广泛。

1.1.4 流行特征。禽流感在世界范围均有分布,20世纪90年代以来,禽流感先后在澳大利亚、意大利、中国香港、荷兰、美国等地暴发。研究发现,家禽易在晚秋和春冬季节出现禽流感疫情,营养不良、阴暗潮湿、养殖密度大、卫生条件差等会加重病情的发生,本病的大规模流行通常具有一定的周期性。除此之外,疫情的发生尚未发现有明显的规律可循。

1.2 养殖场禽流感防控现状

1.2.1 防疫意识不强。目前,我国规模化家禽养殖发展迅速,但养殖水平却没有相应提高,尤其是防疫观念没有得到明显改变,日常防疫不严格,很多养殖场都达不到卫生防疫的基本要求。养殖场禽流感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比如场与场、场与居民区距离过近;未配备完善的防疫消毒设施;没有制定及有效执行防疫消毒制度,一旦出现传染源,很容易将疫病携带入或传入家禽养殖场内,造成禽流感的大规模暴发。

1.2.2 饲养管理水平落后。在一定养殖条件下,畜禽养殖场的目的是利益最大化,为此,过度增加饲养量,造成饲养密度过高,畜禽拥挤,而日常管理落后,禽舍卫生质量差,空气中灰尘、毒气、病原微生物含量增加明显。空气质量控制不好,再加上低饲养水平等因素,导致禽群抵抗力下降,直接影响禽群的生产率,严重时诱发呼吸道、禽流感等疾病的发生。

1.2.3 免疫效果不达标。一是免疫程序的制定不科学,不能根据家禽品种、母源抗体水平、饲养环境进行制定,注射日龄、注射剂量的选择存在差异。二是免疫操作不规范,疫苗注射部位不准确,或疫苗发生倒流,导致剂量不足,甚至发现把疫苗注射到嗉囊内的现象,达不到应有的免疫效果。三是疫苗质量问题影响免疫效果,包括疫苗超过使用期限,运输、保存不符合规定等。

1.2.4 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一是禽流感疫情的发生与流行规律不明显,加大防疫工作的难度,防疫检疫、日常管理出现疏忽就可能导致禽流感的暴发。二是免疫禽群中长期存在强毒株,当发生应激或畜禽抵抗力下降,就可能引起禽流感疫情的再次发生和流行。三是气温回升缓慢是影响禽流感传播的一个因素。四是商贸经济的高速发展,流动人口多、消费量增加,调运、交易频繁,增加疫情跨区域传播的风险。

2 养殖场禽流感综合防控措施

2.1 按动物卫生防疫要求选址和规划建场

2.1.1 选址。选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建设规模化养殖场要求场址不能位于禽流感、新城疫或其他禽类烈性传染病的疫区或受威胁区内,周围1 000 m范围内不得有集贸市场、蛋禽与种禽饲养场、家禽屠宰场等;二是与外界要有隔离设施;三是水源充足、卫生,保证肉禽饮用水符合国家饮用水卫生标准[3]。

2.1.2 布局。养殖场布局要合理:一是在场区门口设消毒、隔离设施;二是每栋禽舍门口设有消毒池或消毒垫;三是人员专用通道设鞋底消毒池、消毒液喷淋装置;四是饲料、兽药、垫料等的运输通道与垃圾处理运输通道、粪污道分开;五是饲养区和办公生活区严格分开。具备与生产能力相适应的粪便、污水集中处理设施。

2.1.3 禽舍结构。禽舍要保温隔热,设计建设时应考虑疫病预防的需要,比如舍内安装换气扇,利于通风;禽舍间要有一定距离;窗口、排气口安装隔离网、门口安装挡鼠板,以减少疫病传播的机会;禽舍要建有完善的排水设施,确保及时排除积水。

2.1.4 生产工艺。每个家禽养殖场都应建立全进全出的饲养制度。严格空舍时间,每批家禽出栏后空舍时间不得少于15 d,出栏后、进新禽苗前清洗、消毒棚舍,空舍期间消毒超过3次。

2.2 科学饲养管理

一是建立科学的饲养管理体系。为促进畜禽的生长发育,预防沙门氏菌病、球虫病、疫病的发生,因地制宜选择合适的饲养方式。二是减少应激。在清扫、消毒、免疫等过程中降低对畜禽的刺激,以免其发生应激,造成畜禽抵抗力下降,诱发疾病的发生。三是降低饲养密度,做好禽舍保温与通风换气,为畜禽生长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根据季节变化给禽群喂服抗病毒药和防细菌感染的药物。在进行各种传染病防疫、免疫前必须投喂抗细菌继发感染的药物。四是建立全进全出的饲养模式,引进禽种时,首选合格、优质的禽苗。五是严禁家禽间的混养,严禁野禽、老鼠等进场,有条件的鸡场采取封闭管理,以切断传染源[3]。

2.3 建立科学的卫生消毒制度

2.3.1 外堵。一是养殖场采取封闭式管理,在养殖周期内除畜牧兽医、检验检疫人员外,严禁外人入内,同时要求饲养人员不得出场。二是自繁自养,引进种源时要做好检疫工作,并隔离观察,确定不带流感病毒时再混群饲养。三是禁止外来动物进场,养殖场加装挡鼠板、防护网等,严禁野禽、老鼠等进场,以免对饲料、水源造成污染。四是同一养殖场内不得同时饲养不同品种禽类及其他动物。五是养殖场、禽舍进出口设置消毒设施,及时对车辆、人员出入进行消毒,避免外界病毒进入场区[4]。

2.3.2 内消。搞好养殖场的卫生和定期消毒,规模养殖场应配备完善的消毒设施、设备,定期对饲养环境、禽舍、饲养用具等进行消毒。为减少传染和消灭病原微生物,养禽场日常管理中可采用物理、机械、化学方法消毒。在大多数情况下,3种方法结合使用可以取得最好的效果[4]。

病死禽、养禽场被污染的垫料、粪便、饲料和其他物品,必须进行深埋、焚烧、发酵等无害化处理。搞好环境卫生,昆虫与鼠类是一些病原体的携带者、宿主,做好防虫灭鼠工作。

2.4 建立科学的疫苗免疫程序

2.4.1 规范免疫操作。一是疫苗使用前,应提前将疫苗从冰箱取出后进行回温,使疫苗温度达到25 ℃左右后使用。二是疫苗选择正确,要选择适合本地区使用的由正规厂商生产的疫苗,而且运输、储藏规范,在保质期之内。三是剂量要足。四是免疫部位、方法要适合。五是对疫苗包装材料、容器等废弃物进行无害化处理[5]。

2.4.2 加强免疫监测。动物免疫后需采集血清进行免疫抗体效价检测,根据抗体效价水平确定是否再次免疫。各禽场要做好禽流感抗体水平的日常监测,以制定适合本场的免疫程序[6]。

2.4.3 加强临床观察。在养殖场日常管理中,要做好禽群的健康状况观察、病死禽隔离、剖解、送检、处理等工作,以保证养殖者及时掌握畜禽的健康状况。

2.5 做好应对变异毒株准备工作

由于流感病毒的基因组具有多个片段,在病毒复制时容易发生不同片段的重组,从而出现新的亚型,不同亚型间只有部分交叉保护作用,同时目前由2种或多种病原引起多重感染,继发感染、混合感染开始普遍,这给疫苗的研制和疫病的防治带来极大的困难,因此我们必须及时追踪病毒变异规律,研究重组出现的新亚型病毒特点,积极开发新型疫苗[7-8],加大新型疫苗的推广力度,提高变异毒株的防控水平。

3 结语

养殖场一旦暴发高致病性禽流感损失巨大,我们应加强对规模养殖场高致病性禽流感综合防控措施的研究,对禽流感的病原学特点、流行病学特点、发病机理、临床症状、鉴别诊断等开展分析,从而正确认识病毒抗原变异,科学评价疫苗作用,规范养殖管理,结合加强活禽交易市场和流通环节的管理、推进禽流感科学防控知识宣传等措施,促进禽流感的科学防控。

4 参考文献

[1] 柳增善.兽医公共卫生学[M].1版.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0:370-374.

[2] 吴清民.兽医传染病学[M].1版.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2:118-124.

[3] 蔡奕琪,陈均林.东莞地区散养家禽禽流感H5免疫效果调查[J].中国畜牧兽医,2007(2):96-97.

[4] 吴胜香,陈芳,吴胜峰.规模禽场禽流感的综合防控措施[J].国外畜牧学:猪与禽,2010(5):77-79.

[5] 单卫东.禽流感的诊断及综合防控措施[J].中国畜禽种业,2011(1):138-139.

[6] 郑飞.养殖场禽流感的综合防控措施[J].上海畜牧兽医通讯,2011(6):36-37.

家禽养殖现状范文第2篇

1家禽的健康标准

作为一名合格的养殖场管理者,必须要了解本公司/本场所饲养的家禽的健康状况,也只有了解了家禽的健康状况,才能为下一步的生产经营做出正确的决策。设立家禽的健康标准需要关注四方面内容:家禽外观评价标准、家禽的运动指标、家禽的生产指标和实验室检测指标。前三项健康标准来源于养殖现场的观察和数据统计,可以比较直观的反应家禽的健康状况。健康的家禽外观标准,包含了家禽精神状态、体型、眼睛、鼻冠喙、羽毛、翅、等内容;家禽的运动指标包含了家禽的动作姿势、呼吸、吃料、喝水等内容;家禽的生产指标包含了死淘率、产蛋率、受精率、周增重等内容。不健康的家禽会在这些评价指标区别于健康的家禽,这种差别就会第一时间给养殖场管理者足够的信息,帮助其了解家禽所处的健康状态。

2家禽的健康评估体系

建立了健康标准,就可以根据健康标准设立一套可行的健康评估体系,利用评估体系作为工具,对饲养的家禽进行定期的健康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可把家禽分为健康、亚健康和发病三种状态,不同的状态采取不同的处理方式。家禽健康评估需要注意三点:定期评估、全面评估和及时记录分析。家禽在不同的周龄、不同的季节和不同的时间段都有特定的表现,健康评估体系要和这些特定表现相对应,评估结果才会更加有针对性和指导意义,例如对呼吸道的评估就要夜晚熄灯后进行。3家禽健康检测体系健康的家禽,有其外在的健康标准,同时也有一些内在的健康标准。这些内在的健康标准,就需要我们借助化验室检测体系进行评估,主要包含免疫抗体水平的高低、区域内流行毒株抗体水平高低、家禽的带菌或者带毒情况、免疫抑制病等几个方面评估,如果有条件还可以对肠道微生物检测、分离菌株耐药性检测、脏器的病理学变化等进行检测分析,更加系统的、全面的了解家禽的健康状况。

3健康管理方案

家禽养殖现状范文第3篇

[关键词]家禽 传染病 防治 措施

[中图分类号]S85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3-1650(2013)07-0177-01

一、前言

随着养殖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家禽大规模的传染病已经成为制约养殖户增收的一个重要因素。通常,在我市的春秋两季,是禽类传染病的高发期。在禽类的养殖过程中,传染病是造成禽类大量发病甚至死亡的重要原因,能够对养殖户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所以,在禽类的养殖中,做好禽类传染病的防治工作是发展养殖业的重中之重。

二、家禽传染病的特点

1.多样性

在家禽的养殖中,其传染病种类繁多。每一类禽类传染病都有属于自身的特征,并在呈现出不同的发病症状。

2.普遍存在性

家禽传染病具有普遍存在性,主要是因为疾病本身有破坏性的特征,再加上传染病蔓延速度快,因此,在规模较大的养殖场出现家禽传染病的机率更大。通常,禽类传染病的发病原因主要有两种:第一,一些禽类传染病毒抗药性强,不容易被摧毁;第二,养殖户所使用的养殖饲料为各种传染病毒的蔓延提供了便利的通道。因此,在禽类传染病的防治工作中,养殖人员应该认识到病原体分布广泛的特征,多种禽类可能会被同一种传染病同时感染。针对不同的传染病及其各自的特点,要使用不同的疾病控制措施,彻底解决家禽传染病问题。

3.危害性

家禽传染病一旦蔓延成趋势,将会导致各种禽类发病甚至死亡,进而减少家禽养殖户的资金回报率。

三、家禽传染病预防的综合性措施

1.加强家禽养殖户的防病观念

在家禽传染病的预防过程中,应该不断加强禽类养殖人员的素养,定期对各类家禽养殖户进行养殖技术培训工作,提高其防治家禽传染病的观念。我市的家禽专业养殖工作者每年定期下乡,对乡镇养殖户的禽舍进行各种防疫工作,防止各种禽类传染病的发生。同时,我市常年举办养殖专业户的培训工作,普及各种禽类传染病具体的防治措施。如此以来,能够较好地落实我市养殖业发展的具体计划。推动养殖业稳步前进,促进我市县乡养殖业想专业化和集约化方向转变。

2.把握好消毒关

2.1净化环境。做好禽舍的环境净化工作,保持良好的场地清洁,能够有效地降低禽类传染病的发病机率。一般来说,禽类传染病的病原体具有较强的抵抗力,如果禽类所生活的环境污染较为严重,那么,将会加快病原体的传播速度和蔓延规模。针对上述情况,禽类养殖人员应该做好禽舍的日常清洁工作,并定期定时对禽舍进行消毒处理。通常,在冬春禽类传染病高发期,应该加强禽舍的消毒清理工作。从根本上减少导致禽类感染传染病的源头,提高禽类生活的环境质量,提高禽类养殖户的收入。

2.2在养殖场的门口要建设专门的消毒池,并由专业消毒人员进行养殖场的日常消毒工作。对于消毒池来说,应该保证每4天换水一次。一般来说,烧碱和消毒灵都可以作为消毒水使用。在进行禽舍的消毒工作中,专业人员应该要穿上专门的衣服和鞋子。在进入禽舍时,应该从消毒池旁边经过。在禽舍的管理中,没有经过专门消毒的物品不能被带入禽舍内部。而且不同禽类所使用的用具和饲料不能混在一起。

2.3做好家禽饲料和水源的质量保证工作是杜绝传染病源的重要措施。禽舍养殖人员应该定时对禽舍内部的各种用具进行清洗,包括各种水具、饲槽等。而对于禽舍外部的环境要保持干净。应该定期使用生石灰或者漂白粉进行消毒工作。除此之外,养殖人员还应该加强对禽舍的灭虫工作,通常,一个月可以采取两次全禽舍的药物投放,在其投放过程中,应保持禽舍内外环境的整洁,尽量减少各种传染病原体的传播机会。

3.加强饲养管理

3.1做好禽舍内部的通风换气工作是预防家禽传染病的重要工作之一。一般来说,家禽在成长过程中,因为身体新陈代谢较快,对禽舍的空气需求量大。尤其是在夏季的时候,禽舍通风十分必要。夏季温度较高,禽类的排泄物在潮湿和闷热的空气中会滋生各种细菌,成为家禽传染病的来源。所以,养殖人员应该注意定期定时对禽舍进行换气工作,确保禽舍内部空气的通畅性。

3.2禽舍内部的湿度和温度都要按照一定的标准控制。适宜的温度和适度能够有效地调节禽类的本身的温度。这对家禽日常的生活和各种营养的吸收有重要的关系。所以,要想保证家禽良好的身体状况,应该控制好禽舍的温度。但是禽舍的湿度并没有温度要求那么高。根据我市具体的气候状况,禽舍内部的湿度一般保持在40%左右为宜。

3.3在家禽传染病的防治过程中,做好光照的控制工作能够切实减少家禽传染病的发病率。一般来说,禽舍在选址时,就应该考虑到光照的问题。通常禽舍的门窗要朝阳,保证通风和充足的光照。适当的光照能够有效保证禽舍内部的干燥,避免细菌的滋生,有利于禽类的健康生长。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家禽传染病的预防工作对于养殖业的未来发展有重要的意义。在各种禽类的养殖过程中,养殖场的养殖人员应该切实做好家禽传染病的预防工作,进一步减少家禽感染疾病的比率。要做好家禽传染病的防控工作,不仅要加强禽舍内外部环境清洁和管理,而且要切实做好禽舍的消毒工作,切断各种疾病病原体的传播途径。如此一来,才能够从根本上防止传染病的蔓延,减少养殖户的成本投入,增加其收入。

参考文献

[1]李凯年,逯德山,家禽健康养殖的关键——维护肠道完整性[J],中国动物保健,2009(03).

[2]曾政,邓小红.王希良,布鲁氏菌OMPl6重组亚单位疫苗的初步研究[A],第二届全国人畜共患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

[3]赵力,刘志豪,周伟,陈佰爽,吴程前,金雷,修饰抑制活性炭在铅碳电池中的析氢[A],第29届全国化学与物理电源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

家禽养殖现状范文第4篇

摘要:本文对家禽疫病的防控技术及实施要点进行了分析,阐述了家禽疫病流行的原因,重点介绍了家禽疫病的防控技术及实施要点,旨在找到有效的防控措施,保证家禽养殖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关键词:家禽疫病;防控技术;实施要点

随着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家禽养殖的规模逐渐扩大,家禽疫病也经常发生,不仅影响养禽业的发展,也对人类健康构成威胁。

1家禽疫病流行的原因

1.1饲养条件差

家禽养殖业规模较小,饲养条件比较差,大多家禽养殖场都不具备防寒保暖的能力,使家禽的体质变差,容易感染疫病。另外,家禽养殖场的通风条件与消毒条件比较差,导致病菌滋生和家禽染病。如:家禽呼吸道疾病就是由于养殖场通风不畅引起的,常见的有:慢性呼吸道病、传染性喉气管炎以及传染性支气管炎等。这类疾病在冬季常发,鸡患病后会出现喘气咳嗽等症状,慢性呼吸道病的病程比较长,会影响母鸡的产蛋率。

1.2家禽免疫存在问题

家禽免疫是防止疫病出现的有效措施之一,但家禽免疫存在很大的问题。首先是许多养殖户没有严格按照相关的规范标准进行免疫,影响免疫效果。其次,许多养殖户并不了解家禽免疫方法,在免疫注射时没有使用正确的疫苗,或者疫苗的剂量与稀释的比例存在严重的问题,在免疫前没有检查家禽的疫病情况,严重影响免疫效果。最后,疫苗的质量难以保证,许多疫苗存在不合格问题,疫苗对运输的要求比较高,在运输的过程中很可能破坏疫苗的有效成份,疫苗失效,这样就严重影响了家禽免疫效果,增大了家禽疫病流行的风险。

2家禽疫病的防控技术

2.1加强饲养管理

要防止家禽疫病发生,首先家禽养殖户要加强饲养管理。保证禽舍的通风,严格控制饲养的密度,这样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病菌滋生,并可有效防止家禽患呼吸道疾病。呼吸道疾病主通过空气传播,所以保证禽舍通风能够有效的切断呼吸道疾病的传染途径,从而控制家禽疫病。其次,要做好禽舍的消毒工作,保证禽舍的卫生,养殖人员要定期清理禽舍,对家禽的粪便等排泄物进行处理,保持禽舍清洁,防止病菌滋生和疫病传播。

2.2规范患病家禽处理方法

家禽养殖户在发现患病家禽时,应该立即采取隔离措施,防止疫病向更大范围传播,尤其是传染病,更要做好隔离措施。同时要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如果养殖户无法治疗时应该将疫病情况立即上报当地兽医主管部门,请兽医协助治疗。另外,如果出现病死家禽,养殖户应该对其进行深埋无害化处理,不能随意丢弃,更不能食用、运输、销售病死家禽。

2.3做好家禽免疫工作

兽医主管理部门要加强对家禽养殖户的免疫宣传,提高其免疫意识。应组织相应的讲座让家禽养殖户了解正确的免疫程序和免疫方式,避免养殖户在免疫的过程中采用了错误的免疫方法。兽医主管理部门应该规范疫苗的包装,分配好疫苗的剂量,这样养殖户不用自己分配剂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保证免疫效果。另外,要加强疫苗质量控制,相关部门要加大力度打击非法疫苗生产,保证疫苗自身的质量,同时要完善疫苗储存与运输制度,防止疫苗在储存与运输的过程中出现质量问题。除此之外,相关部门应该加大家禽免疫投入,培养家禽免疫技术人才,促进家禽免疫工作正常有序开展,防止家禽疫病暴发流行,严防禽流感等重大动物疫病发生。

总之,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家禽养殖业的规模在逐渐扩大,但家禽疫病的流行,严重阻碍了家禽养殖业的发展。本文对家禽疫病的防控技术及实施要点进行了分析,阐述了家禽疫病流行的原因,介绍了家禽疫病的防控技术及实施要点,希望能对家禽养殖业有借鉴作用。

参考文献

[1]赵培培.解码中国家禽产业现状———(北方牧业)2013家禽疫病防控与健康养殖技术研讨会行业篇[J].兽医导刊,2013,05:4.

[2]北方禽业高峰论坛暨第五届家禽疫病防控与健康养殖技术研讨会[J].北方牧业,2017,06:32.

家禽养殖现状范文第5篇

家禽养殖是我国畜禽是产业中十分重要的一个分支,同时也是规模化养殖程度最高的一个产业,这个产业在发展过程中,取得显著的养殖经验,与国际先进水平也最为接近。家禽的饲养种类有很多种,其数量大,规模集中,主要包括了鸡、鸭、鹅、鹌鹑等禽类。进入新世纪以来,禽类产品和相关的副产品受到了市场消费者的喜爱和欢迎。但是随着养殖产业不不断的发展,禽类的各种疫病的发生给养殖产业造成了严重威胁,其在影响家禽产业健康发展的同时,也给消费者的人身安全造成了严重的影响。本文主要就家禽养殖过程中常见的疾病的临床症状和预防措施进行了分析,希望通过本次研究对更好的促进家禽养殖产业的发展和进步有一定的帮助。

1 禽流感

1.1 临床症状

禽流感是由甲型流感病毒引起的禽类高致病性传染性疾病,在鸟类和禽类中广泛的传播,其中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主要由H5和H7亚毒株引起的疾病,其危害性大,致死率高,对禽类养殖所造成的危害十分严重。禽流感分为急性败血型禽流感、急性呼吸道型禽流感和非典型禽流感,首先,对于第一种类型的禽流感,禽类患病之后,会出现高度的昏迷、张口呼吸,冠髯发绀,头部和颈部相连处变大,出现急性型的死亡,患病之后,禽类的各个器官会出现中败血症病变,肺部、脾脏和胰脏会出现斑点性的出血,然后出现变性和坏死;其次,对于急性呼吸型的禽流感,其主要临床症状表现为中流泪、呼吸急促、咳嗽和打喷嚏等症状,部分禽类出现死亡,其与新城疫病毒混合感染之后,死亡率极高;最后,非典型禽流感。患病禽类通常表现为流泪、咳嗽、呼吸急促和下痢的现象,禽类的产蛋量迅速升高,并会出现零星的死亡现象,禽类的鼻窦、气管和支气管以及气囊和肠道会出现严重病变,有时还会出现气囊纤维素性渗出。

1.2 防治对策

首先,对于非疫区的养殖场必须建立完善的安全防护措施,严防禽流感是病毒的传入,人要避免对野生鸟类接触,做好水源消毒和饲料清洁以及粪便清理消毒工作,定期的对养殖场各个场所的进行消毒;其次,当发现存在疑似的禽流感疫情之后,应该及时的上报上级动物防疫部门,对可疑的养殖场和鸡群进行隔离,一旦确定应该按照相关条例进行隔离、封锁和捕杀,在日常消毒过程中可以选择使用复合酚、氢氧化钠、三氯异氰尿酸钠等;其次,还要做好紧急防疫工作,对疫区周边的饲养鸡群使用非油乳剂的灭活疫苗进行紧急免疫注射,从而保证家禽在较短的时间内产生抗体。当发生低致病性禽流感时,应该及时的采取隔离、消毒和治疗相结合的综合防治措施,可以有效的减少经济损失。治疗过程中一般选择清热解毒的药剂,如大青叶、板蓝根、病毒灵等药物;最后,做好免疫接种工作。疫苗最好选择灭活的疫苗,可以选择使用亚型重组病毒灭活疫苗、流感H,N:+ H,N:的疫苗。同时,还可以选择二价灭活疫苗和禽流感H,N亚型+新城疫二联灭活疫苗进行皮下注射。

2 家禽新城疫病

2.1 发病症状

新城疫病又被称为鸡瘟,是由新城疫病毒引起的一种传染性和致死率极高的传染性疾病,一旦发病就会在短时间内传播到整个鸡群中,传播速度十分快速,其主要通过家禽的呼吸道进行传播,此外还可以通过空气和水源进行传播。该种疾病的潜伏期一般为3~5天,发病十分突然,给人以措手不及。5~6天之后,养殖场的家禽会出现大批死亡的现象,典型的急性型的新城疫病的临床症状是家禽的体温迅速升高到43~44度以上,精神表现萎靡不振,羽毛松散,双翅下垂,进食量降低,并出现下痢,排除黄绿色恶臭的粪便。家禽的支气管发炎,家禽张口呼吸,并发出咯咯声音,从鸡的口腔和鼻孔中流出很多粘液。

2.2 预防措施

该种疾病到现在危害还没有有效的药物治疗,只能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进行控制。首先,预防接种鸡新城疫一系和二系疫苗。这是预防家禽新城疫的最佳方法。刚出壳的家禽到生长到两个月之间,接种二系疫苗,第一只疫苗接种的时间应该在出壳前两周内进行,接种时,采用蒸馏水将疫苗稀释后,采用玻璃吸管吸取疫苗,从家禽的鼻孔或者眼睛上滴入,每只家禽滴入1~2滴。这样在一周左右就可以产生抗体,免疫期能够在3~4个月之间。两个月后进行第二次的免疫注射,选择小型的玻璃注射器,每只家禽注射疫苗0.1ml,接种一周之后就会产生免疫抗体;其次,在中免疫接种过程中,还要做好养殖场的消毒和清洁工具做,这是预防疾病发生的一个重要措施,养殖场的内的环境、用具和孵化器以及种蛋都要经过严格的消毒。新品种的家禽在引种过程中,要确认健康之后,才可以将其混入鸡群中;最后,发现养殖场出现新城疫疾病,需要紧急采取措施。对发病的家禽按照相关标准进行捕杀和无害化处理,对于未发病的鸡舍应该紧急接种疫苗。

3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

3.1 发病症状

该种疾病主要是由病毒引起的一种传染性较强的疾病,通常会感染3~6周龄的雏鸡。成年鸡通常不会感染该种疾病。雏鸡会表现为突然发病,患病时间大概为一周左右。当与新城疫病等其他疾病混合感染时,其死亡率可以达到100%。发病之后,雏鸡表现的精神沉郁,食欲降低,在雏鸡的腿部、腹部和胸部会出现血色的条纹或者出血的斑点。

3.2 预防措施

预防该种疾病应该制定严格的卫生防疫制度,对育雏的流水线进行严格的消毒,雏鸡在出生之后,应该接种相应的疫苗,预防该种疾病的疫苗有两种,一种是在雏鸡阶段接种的疫苗,一种是在生长到18~20周龄的之后接种的疫苗。治疗该种疾病应该紧抓时机,在雏鸡发病初期注射高免疫卵黄抗体。同时,结合抗生素治疗,预防雏鸡出现继发性的感染症状。

参考文献

[1]赵碧,熊朝丽,徐茂文,周碧君,程振涛,文明.鸭肠炎病毒核衣壳蛋白质互作蛋白质基因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的建立[J].江苏农业学报.201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