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高品质社区打造方案

高品质社区打造方案

高品质社区打造方案

高品质社区打造方案范文第1篇

一、近年来本市打假主要成果

上海在1992年8月建立了由市技监、工商、公安、检察、法院、卫生、烟酒专卖等执法部门组成的全市打假联席会议,同时在市技监局内设立了市打假办公室,这标志着上海打假工作形成了有组织、有领导的各部门协同作战的工作体系,由此全市打假工作重权出击,给予制假售假违法行为严厉的打击。本市先后开展了“端窝打点”、“清拒台”、“三大战役”、“三重一大”、“查市场、保两节”等一系列打假行动,使违法分子闻风丧胆,打假工作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果。据统计,自1992年8月一1999年12月,全市共计查处的假冒伪劣商品标售总额达7亿多元,销毁假冒伪劣商品标售总额3.7亿多元,罚没总额1.9亿多元,捣毁制售假冒伪劣商品黑窝点3451个,取缔不法摊商9831个,查封不法商店3033家,结案33538起。为加大打假力度,让违法犯罪分子受到法律的严惩,本市共判决147名制假售假违法犯罪分子,其中10年以内的146人,1人被判无期徒刑,从而有力地打击制假售假者的嚣张气焰,维护了社会主义市场秋序。序。为加大打假的声势,形成强大的威慑力,在此期间,本市共开展了13次假冒伪劣商品现场梢毁活动,共计现场梢毁各类假冒伪劣商品453.3万件、6t假药和1500kg散装烟丝,值价约735万元;举办公判大会5次,判决制假售假违法人员26人。进一步形成假冒伪劣产品人人喊打的社会氛围。

与此同时,针对上海名牌产品被假冒的情况越来越严重,本市积极开展了“打假、保名优”的工作。充分发挥政府部门打假主力军的作用,结合名牌战略的实施,加大打击假冒名牌产品行为的力度,维护企业合法权益,保护本市名牌的质量声誉。1995年根据线索,我局先后三次派出执法人员与上海某皮鞋厂人员组成打假专门小组奔赴西安、常州等地,与当地执法机构联系,查处了假冒该厂生产的名牌皮鞋的案件,为企业挽回了声誉,减少了企业的经济损失。八年来,我们积极主动地配合上海名牌产品生产企业开展专项打假活动。1999年针对上海4家糖果生产企业的奶糖在福建、安徽等地被大量假冒的情况,我局给予了高度重视,局领导亲自带队与地方部门共商打假方案,并多次派出执法人员赶赴上述地区与当地技监部门开展了联手打假行动,根据吴邦国副总理的批示精神,在国家局有关领导的亲自指挥下,在上述地区开展联手打假专项行动,有效地遏制了当地的制假售假活动,使4家糖果厂2000年年初销售额比1999年同期分别上升了3%一8%。在主动出击打假主战场的同时,为提高本市名牌产品的全国市场占有率,遏制异地生产、销售假冒本市名牌产品的违法行为,我局加强与外省市和地区间的协作,充分利用全国技监系统的整体优势,联手扶优治劣、共保名牌。1995年底,根据吴邦国副总理在全国打假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精神,经国家技监局和市政府领导的同意,我们邀请了30个省、市和地区的技术监督部门的打假代表共聚上海,召开“联合打假治劣、携手质量监督”研讨会,首次联合向全国发出了“质量监督联手共抓、深入打假依法共治、名牌产品扶治共保,建立网络信息共享、行业新风团结共创”的倡议书,呼吁加强各省、市、地区的联手合作,排除地方、部门、行业保护势力的干扰和队力,秉公执法,堵假冒伪劣之源、截假冒伪劣之流,树立开放竞争的统一大市场经济观念。此后,本市每年召开全国联手打假会议,并于1998年正式成立华东六省一市质量监督协作网,初步与外省市形成质量监督和打假网络。值得一提的是,本市联合利华有限公司、家化联合公司、冠生园等17家企业发起并成立企业打假联络会,设立了全国第一个“打假治劣、保名牌”基金,主动配合政府部门打假。

这标志着政府部门打假工作进一步得到了全社会尤其是企业的支持与配合,从而形成全社会、各行业行动起来,共同根除假冒伪劣商品这一恶瘤的打假氛围。此外,我局还召开了技术监督系统打假、保名牌暨签约仪式,进一步发挥企业打假的作用,加大政府与企业联手打假保名牌的工作力度。目前,已有100家名牌企业先行签定了协议书。采取“打防结合”的方针,开展了全市100条主要商业街建立不经销假冒伪劣商品防御机制的活动,加强对本市南京路等四街四城的市场商品的监督检查和治理整顿。开展了“清拒台”活动,在自查、检查、抽查、总结工作后,表彰了一批质量体系完善、商业行为规范的经梢企业。制定和部署了创建购物放心店、放心城、放心街的计划和具体方案。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开展“百城万店无假货”活动,南京路、淮海路、四川北路被评为全国“百城万店无假货”示范街。市百六店等4家大型商厦被评为全国放心店。

进一步加强了市场监管工作。重点对新世界电脑城、柳营路灯具城等10个专业市场开展了整治规范工作,组织了各区、县技监部门加大对重点所辖区域内市场的监管工作力度,与100家专业市场开展创建“质量放心市场”活动进行了签约,表彰了一批先进单位。市场监管工作的成效受到社会的肯定,新世界电脑城、柳营路灯具城的质量规范工作还得到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的通报表扬。对一些质量管理较差的综合贸易市场进行了整治和规范,特别是节日前的市场检查,有效地规范了市场经营行为,提高了老百姓购物放心的满意程度。在每年的‘,3.巧”期间和“质量月”中,以及重要节假日,我局专门组织一系列的专项行动,维护消费者的权益,整治各类市场,维护正常社会秩序。一在社会舆论界引起很大反响,一时打假治劣呼声四起,在社会上形成了较大的打假治劣声势。

二、当前打假工作面临的形势

但是,应当看到,当前打假工作面临的形势还十分严峻。随着打假声势的扩大、打假成果的取得以及打假工作的深入,本市制假售假违法的手段和方法有了相应的“改进”,“李鬼”们的“药物”抵杭力明显“增强”,上海打假工作面临着较为严峻的形势。

第一,出现传授制假技术的质量违法行为。“李鬼”们知道,在上海制假风险比往年大得多,于是利用他们掌握的相关技术或原有职务之便,大肆干起了传授制假技术的匀当。他们向外地制假者提供生产设备,介绍生产原料,讲授制假“工艺”,更有甚者还为制造者推销经营渠道,提供“一条龙”的制假售假“服务”。其作案手段十分隐蔽,由此产生的制假窝点分布全国好几个省市,产生危害极大,被假冒的正牌企业苦不堪言。

第二,上海名牌被假冒情况还十分严重。制假者看好上海名牌的全国热销趋势,纷纷假冒上海名牌。据不完全统计,上海名牌产品几乎都被假冒过。上海的名牌奶糖就是其中一例,在福建和安徽的个别地区,出现了整个村庄都在生产假冒上海名牌奶糖等案例。这些假冒奶糖以糖精为原料,极少鲜奶成分,质量极其低劣。这些“劣作”在外地销售颇受“欢迎”,严重扰乱了正常的经济秋序。这些被假冒的企业是我国糖果行业的骨干企业,年稍售额占全国的60%。但是由于近年来假冒伪劣糖果屡禁不绝,直接危及上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使上海名牌企业背上了十分沉重的十字架。

第三,上海外资企业的品牌受到严重威胁。外资企业十分注重品牌效应,其产品讲求质量,被市场看好。但是这却给许多不法之徒带来了可乘之机。据1999年8月22日《参考消息》报道,国际名牌公司在全球用于保护知识产权的预算中的1/3到1/2,可能都用在中国。《人民日报》在题为《外商呼吁打假》的文章中指出,有近1/4的外商痛诉日益严重的假(仿)冒现象。据了解,上海著名外资、合资企业都饱尝“李鬼”之苦。某著名外资公司调查出他们有一种药品在市场上的30%是假的。由于产品屡遭假冒,影响了一些外商在华增资扩产的信心。以高科技产品为主的某公司外方代表直言“中国有些企业肠py(复制)水平高得很,我们真害怕”。某家著名品牌公司认为他们在中国面临的头号问题是假冒伪劣,假冒产品相当于该公司销售额的巧%一20%,往往新产品上市,即被假冒,这实在让外商“扫兴”。

第四,部分租货经营的专业市场成为假冒伪劣的集散地。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专业市场“雨后春笋”般地兴起,据不完全统计:上海有上千家专业市场,其中相当部分是以租赁拒台、摊位及门面方式经营的。一些专业市场质量自律机制方面存在很大漏洞,主要表现在:①质量责任不够明确,出租方的质量责任意识还未到位;②进货验收制度很不健全,有的干脆没有这一规范;③现场管理很不规范,标签极为混乱,欺作行为时有发生。有的市场经营者只出租门面,劝产品质量一概不管;有的怕管了质量,走了和尚,空了庙。这一松懈甚至空白的质量自律行为,给假冒伪劣产品很大的可乘之机,一些专业市场成为假冒伪劣产品的主要流通渠道,而且其物流量之大,给社会带来很大危害。

第五,存在化整为零、分工售假的情况。当前,制假售假者为了躲避检查,逃避法律的制裁,其制假售假的方法也越来越“高明”,出现了化整为零,分工售假的情况,最为典型的就是将实物与标签分开销售。上海出现了大量假冒塑钢材料案。不法之徒从某些塑钢批发商采购大量“三无”的伪劣塑钢胚料,再从标签“推销者”手中购得某品牌的标签,将标签贴到胚料上,就成了“正宗”名牌塑钢。这种分工售假的方式具有一定的隐蔽性,尤其对消费者的欺骗性更大。

第六,窝点更加隐蔽,线索极易中断。一些假冒伪劣产品库店分离,在拒台上摆放少量样品,即使被检查,也可将“损失”减少到最低程度。然而在这些柜台后面却有大量库存,有的甚至放在居民家中,有的还采用电话仃货、单线联系的反侦察手段,甚至出现不是业内人士拒不出货的现象。这些窝点隐蔽性很大,售假者线索极易中断,有些窝点日歇夜做,有些窝点封闭了正门,而入口却十分难找,要内线引路才能顺利到达,这为“端窝打点”带来了很大难度,严重影响了正本清源的力度。

第七,非法对抗执法的行为有增无减。一些地区将制假看成是“效益的来路,致富的门路,经济发展的出路”,他们对执法人员十分嫉恨,再加上地方保护势力的抬头,到外地打击区域性假冒上海品牌的违法行为往往会遭到暴力的阻扰,这类案件的打假,执法人员会遇到极大危险。在本市审理案件中,行政相对人对抗执法的办法相时“文明”,从数据上看,暴力抗拒现象有所减缓,但行政相对人采用暗抗、默抗和委托律师狡杭等现象却不断增多,这对执法工作带来了很大干扰,办案效率明显降低,办案成本进一步提高。

第八,制假售假存在着区域化、集团化、高科技化的趋势。当前,在全国形成了一些区域性假冒伪劣商品生产、销售的集散地,2000年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已列出30个地区30个市场作为全国打假的重点区域和重点市场。在一些地区,制假售假有的已向集团化发展,制假售劣违法活动越来越具隐蔽性和流动性,并具很强的再生和扩散力,出现了装备类产品、高档耐用消费品、电脑等科技含量高的产品被假冒的现象。

第九,上海注册,外地生产的产品质量差距较大。一些外地厂家看好“上海”牌,利用“上海”名称效应打“上海”牌,他们往拄将企业在上海注册,而将产品放在原地生产。由于生产设备、技术、工艺相对落后等原因,部分产品的质量中存在一定的问题,往往被抽到判为质量不合格,在上海却只找到一个经营部;有的甚至将注册地放在居民家中或在各类开发区内,成为本地空壳单位。如电光源质量检验中心1999年对全国电光源产品进行检测时,发现有5个这样的空壳公司,由于该中心人力有限和空壳公司法人极难找到等原因,这5个不合格品至今没人“认领”,成为“悬案”。这样的产品不仅复查困难,而且降低了上海的全国监督抽查合格率,甚至侵害“上海”品牌及其声誉,对社会危害极大。

第十,仿冒产品日趋严重。一些制假售假违法分子饱受了多年被打假的“磨炼”,他们当中的一些人已经深深感到采用明火执仗的假冒商标、标识、厂名、厂址,被查处的危险大、概率大,因此他们钻法律、法规的空子,在外包装或商标上做得极为相似,而确有自己的厂名、厂址,把造假变为仿冒。这类法律、法规上难以界定的行为,既可继续蒙骗广大消费者,又可设法躲避执法部门,一箭双雕,用心可谓“良苦”。

第十一,假冒和涂改检验报告现象值得关注。近年来,一些商家质量意识在提高,他们为了维护自己的声誉,建立起了质量防御机制,凡进这些商家销售的商品都要进行检查(诸如质量检验报告、产品生产许可证等相关证明和资质),这为假冒伪劣产品进入商店设置了屏障。然而,售假者“不畏其难”,偏偏干起了伪造、涂改检验报告的勾当,甚至买通一些意志脆弱的检验机构出具假报告。这使一些品牌商家产生了很多苦恼,据了解市百一店、新世界、华联,还有农工商、联华等超市发现这类假报告的情况时有发生,他们必须用“火眼金睛”去辫别,有的却一时难以辫别。这一行为严重扰乱了市场秋序和市场准入机制。为假冒伪劣行为变化趋势又增添新的一笔。

三、假冒伪劣产品屡禁不止对上海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危害

假冒伪劣屡禁不止的现象严重影响了正常的经济秋序,严重阻碍了改革开放的进程,严重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形象,严重妨碍了扩大内需和出口创汇,严重阻扰了经济结构的调整,产生了极其恶劣的后果。

1、严重影响上海产品的声誉。本市大量名优产品被外地不法分子假冒。据了解上海的名牌自行车以及金笔等产品均被假冒过;上海某套司生产的名牌洗头膏在河南市场上被大量假冒,假冒品竟占据了当地市场70%;同样打着“上海经济区”等已废止使用名称的假冒伪劣羊毛衫、低压电器等产品曾一度充斥市场和展览会,使用户深受其害,甚至影响人身安全。假冒伪劣产品使上海产品以及上海品牌的声誉受到了严重的损害,使上海产品的全国市场占有率严重下降。

2、阻碍上海企业的解困。假冒伪劣产品侵犯企业的合法权益,阻碍了企业的改革进程。对企业不仅导致直接的销售额和利润的重大损失,而且使企业所生产的产品信誉及其销售前景蒙上巨大阴影,带来了产品滞销、市场萎缩的严重后果。仅上述假冒某名牌洗头膏一项,该公司每年的损失就达400万元,加上其它产品被大肆假冒,估计该公司一年损失1000万元以上。又如上海某著名生产企业,由于受到日益猖撅的制假、售假的影响和干扰,该企业市场开始姜缩,销售额连年下滑,年损失梢售额高达4000万元一6000万元,损失利润500万元一70(j万元左右,企业生产经营的积极性受到严重打击,也给深化企业改革带来了更大的难度。此外,名优产品生产企业,为了保护自己而不断采用各种防伪技术,使产品成本增加,效益下降。也有的企业,耗费大量人力、财力、物力对制假者进行调查,有的卷入各类诉讼之中,使企业走入了困境。

3、扰乱了上海市场的经济秩序。上海是市场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建立了较为完善的经济秋序。然而在有序的、公平的竞争之后,也隐藏着无序、混乱的暗流。假冒伪劣商品进入市场造成了优劣难辫,优不胜、劣不汰,这实在是最大的不公平,是对市场经济扶序最大的破坏。假冒伪劣产品大多是利用价低质次的原材料、简陋的设备、雇佣廉价的劳动力来生产的,又用“回扣”、行贿等不正当的方式来销售,既侵害了被假冒的企业的利益,又侵害了用户和消费者的利益。使严格按照市场经济规则行事的企业、个人受到不公平的待遇。假冒伪劣产品扰乱了正常的生产、流通秩序,破坏了公平竟争的市场规则,削弱了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作用。因此要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就必须严厉打击假冒伪劣。

4、妨碍了扩大内需和出口创汇.使国民经济造成重大损失。国外有声望的企业一般不愿到假冒泛滥的国家和地区去制造它的产品,因此,假冒伪劣产品屡禁不止使国家失去一部分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资金的机会,这是其一;由于假冒商品大多是通过地下市场和私下交易,又会导致国家税收的大量流失,这是其二;国内传统的出口名优商品和著名品牌,被假胃伪劣商品毁坏了在国际市场上的信誉,使出口量下降,外汇流失,就业机会减少,这是其三;政府为了对付制造、梢售假胃伪劣行为,耗费巨资,组织打假和进行执法等,这是其四;此外,假冒伪劣的横行,极大地影响了人们的消费观念,造成群众购买欲望下降,从而导致商品市场的姜缩,企业库存积压。

5、影晌社会稳定,坑害消费者利益。假冒伪劣现象虽然从其诱因来看是个经济问题,但从其危害的程度和发展势头来看,它同时还是一个社会问题和政治问题。假冒伪劣商品的存在,严重地威胁着广大人民群众的财产安全和身心健康。近年来,因假冒伪劣商品而造成的人身伤亡、财产损失事件日益增多,使广大消费者蒙受了人身的、经济的、精神的伤害和损失,也直接影响了社会和每个人的正常生活。例如,1999年春节期间,震惊全国的山西假酒案,给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带来极大的危害。有专家说,从1992年以来发生的假酒案已使100多人死亡,近千人受伤。至于劣质电器引发火灾、劣质燃气器具致人死亡、劣质建材造成房屋倒塌、劣质饮料食品引起中毒的事情时有发生。更为恶劣的是,假胃种子,造成粮食大面积的减产和绝收,使国家和农民利益蒙受了极大的损失。群众对此意见很大,深恶痛绝。严厉打击假冒伪劣,已成为群众对政府部门的强烈要求,“打假不打假、坚决不坚决、有没有实效”在一定程度上也成了群众琦政府部门业绩的评价标准之一。

四、当前打假工作面临的新课题

1.进一步落实打假工作的贪任制本市打假工作一直得到市委、市政府的重视,目前市政府已将原来的市打假工作联席会议更名为市打假工作领导小组,加强了打假工作的领导。市打假工作领导小组定期研究打假工作,有力地保证了本市打假工作的深入开展。各区县政府参照市打假工作领导小组的模式,先后建立了区县打假工作领导小组。从调研的情况看,绝大多数区县都将打假工作列入了政府议事日程。打假工作责任制在区县得到初步落实。宝山区、阂行区等区政府每季度要召开一次打假联席会议,听取打假工作情况汇报,协调各部门之间的打假工作,研究解决本区域内打假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帮助解决打假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长宁区政府在区长办会会议上专门听取区质量技术监督局有关打假工作的专题汇报。徐汇区分管区长曾多次直接参与指挥打假专项行动。但是,我们感到打假工作责任制的落实情况与新修改的《产品质量法》的要求、与《国务院关于加强产品质量工作的若干决定》精神还有很大差距。新修改的铲品质量法》的一个显著特点是进一步明确了各级人民政府在产品质量问题上的法定职贵,这为进一步落实打假工作的责任制莫定了基础。如(产品质量法(修正案)》第七条款中指出,各级人民政府应当组织有关部门依法采取措施,制止产品生产、销售中违反本法规定的行为,保障本法施行。也就是说打假是法律赋予各级人民政府的法定职责。但是,在调查中我们发现,打假工作责任制在极个别区县还没有得到落实,个别区、县虽有打假工作领导小组,但打假工作尚未完全列入议事日程,由此看来,政府打假工作的责任制还有待于进一步落实和完善。

2.尽快修订完善上海的地方法规(产品质量法(修正案)》于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通过,并于2000年9月1日付诸实施,这是我国质量领域立法的一个重大成果,新修改的(产品质量法》由原来的51条,增加到现在的74条,其中新增加了25条,删除2条,修改了20条,近2乃的条文有所修改。新修仃的《产品质量法》,切实加强T行政执法机关实施产品质量监督的执法手段,特别是对生产、销售伪劣产品行为,加大了法律制裁的力度,这对本市打假工作的深入开展带来了难得的机遇。当前,我们要认真学习《产品质量法(修正案)》,要依据《产品质量法(修正案)),结合上海实际,尽快修仃完善《上海市产品质量监督条例》,进一步提高《条例》的可操作性和协调性,如在与《产品质量法(修正案)》不违背的基础上,对以租货形式梢售假冒伪劣产品的出租场地单位加大处罚力度,对制假设备的收缴给予进一步明确,对举报假冒伪劣行为的奖励给予具体规定等。总之,要尽可能的解决打假工作与法律不协调的问题,加大行政处罚力度,严格赔偿制度,使“打不痛”“打不死”的现状得到进一步改善,进一步增强法律可操作性,通过实施重罚、重赔、重判,显示法律威慑力,让制假售假者望而生畏,闻风丧胆。总之,要着力体现法律威慑力,不给违法行为以有利可图的选择。

3.进一步破除地方保护主义从几年来一些大案要案的实践分析,一些地区、一些部门、一些市场之所以成为制假售假的集散地、多发地,与这些地方把制假售假作为局部利益有密切的关系。地方保护势力在一些地区还十分强大。地方保护主义不除,打假难以奏效。地方政府是当地经济发展的出资者和直接受益者,尽管各地政府进入市场和企业不同,但是,地方政府始终处于经济发展的核心地区。《产品质量法(修正案)》第九条针对产品质量地方保护主义严重的问题作了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工作人员和其他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不得、或者殉私舞弊、包庇放纵本地区、本系统发生的产品生产、梢售中违反本法规定的行为,或者阻挠、干预依法对产品生产、梢售中违反本法规定的行为进行查处。各级地方人民政府和其他国家机关有包庇、放纵产品生产、销售中违反本法规定的行为进行查处。各级地方人民政府和其他国家机关有包庇、放纵产品生产、销售中违法行为的,依法追究其主要负责人的法律责任。《产品质量法(修正案)》的这一条款为地方保护主义敲响了警钟。地方政府要依法坚持“守土有责”,建立打假领导干部责任制。对某些地方假冒伪劣商品严重,长期得不到解决,造成严重恶果的,要依法追究有关领导的涣职失职和失察的行为。地方保护有认识问题、利益机制问题和干部腐败问题,只有依法综合治理,上海名牌、上海产品才能有市场、有出路。

4.加大市场监管力度-近年来,全市技监系统一直将市场监管作为重要的研究课题。市场监管就内容而言,是一个“打防”兼施的管理体系。单就专业市场而言,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各类专业市场不断出现,据了解,目前全国已建立各类交易市场10多万个,上海截至1997年底已办理登记的各类市场达1104个,其中消费品市场956个,生产资料市场132个,生产要素市场16个,消费品市场和生活资料市场1997年成交额达665.13亿元。目前,一个包括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在内的大中小相结合、多层次、多种经济形式和运行方式并存的商品市场网络已初步形成,而且到目前为止,市场的数量还在上升,成交额明显增长,已经出现了市场多元化、商品流通多渠道、经营方式多样化等计划经济条件下所没有的新机制、新形势。面对这一变化,针对这些市场物流量大,辐射面广,经营方式灵活,质量自律机制不完善,成交速度快等特点,我们感到以这类交易市场为重点,囊括整个市场的市场监管体系,有待于建立和完善。据有关资料显示,由于专业市场的质量主体、质量责任没有得到进一步明确,假冒伪劣商品乘虚而入,个别专业市场已成为假冒伪劣商品的集散地,如不加大监管力度,这一假冒伪劣的温床有蔓延的趋势,因此必须建立和完善市场监管体系,这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必要条件之一。总书记在十五大报告中指出,要“健全市场规则,加强市场管理,打破地区封锁、部门垄断,尽快建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我们要以此为目的,采取有力措施,规范市场质量行为,保证公平竞争,使商品市场适应发展的需要,更好地为经济发展服务。

五、建立符合市场规律的打假工作机制

1.联手打假的外部协调机制,着力加强五大“联手”面叶当前工作的严峻形势,我们执法部门要研究方法和对策,切实提高打假的有效性。这几年打假工作有一条重要的经验就是:开展“联手”打假,对形成制假售假违法行为的综合治理态势,增强打假的力度起到了很好的作用。我们要在总结过去经验的基础上,认真研究制假售假规律性的特点,集思广益,进一步完善“联手”打假机制,充分调动和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加强各方面协同配合,形成打假整体合力,保证打假的有效性,使制假售假违法行为得到有效遏制。当前应着力加强以下五个方面“联手”,进一步体现打假的整体效能。①加强行政执法部门与企业之间的联手企业是打假的主体,“假冒不假冒,企业最知道”。被假冒企业对制造假冒伪劣商品最深恶痛绝,他们为维护本企业名牌信誉和质量形象,不惜投入人力和物力开展打假活动。为此,行政执法部门要与企业联起手来,企业对假冒产品的跟踪可及时准确掌握可靠的案源,由行政执法部门运用法律的武器对假冒产品重拳出击,这样才能使打假工作“打得准、打得狠”。此外,通过与企业的联手打假,有助于引导名优产品生产企业加强对联营、外协、定牌加工产品的质量管理,增强企业品牌管理意识。因此行政部门与企业联手,不仅更好地体现了政府部门“扶优治劣”工作原则,而且为打假工作取得有效战果提供了有力的机制保证。为此,要进一步完善名优企业打假联络网,加快外资企业打假联络站的建设,加紧企业防伪技术的推广,利用网络技术,实现生产企业与政府部门之间,生产企业和商业企业之间网络互通,加快打假信息的传递速度,着力为企业打假工作提供有关的技术支撑和有力的法律保障。②加强行政执法、司法部门之间的联手每个行政执法部门都有自己特定的工作职能,在查处打假案件上,也有各自相应的法律依据。如质量技术监督、工商、卫生、烟草等部门分别依据《产品质量法》、<反不正当竞争法》、《消费者保护法》、《食品卫生法》、《烟草专卖法》等法律开展行政执法。对于一个制假售假违法案件,往往触及多个法律、法规和执法主体,然而各行政执法部门工作职能往往既有独立性,又有一定的交叉。因此,只有各行政执法部门间的相互沟通、相互配合、齐抓共管,才能使造假、销假违法行为无处逃避。为加大惩治力度,对触犯刑法的,行政执法部门要及时移送司法部门予以审判。在对待案件相对人管制上,公安要与行政执法部门联合起来,行使公安职能,打假案件才能得以顺利查处下去。上海这几年来因假冒伪劣行为被判刑的案件,无不是行政、司法部门联手的结果。实践证明,只有加强行政执法部门之间、行政执法部门与司法部门之间的联手,才能更好地避免行政壁垒,增强法律之间的协调性,体现综合执法的强大威慑力,实现对假冒伪劣产品的综合治理。③加强省市之间的联手对制假售假者来说,为了逃避经济的、行政的、法律的惩处,往往采取流窜或异地生产、销售的作案方式,只有形成跨省市联手打假治劣网络,采取联动措施,才能有效地遏制假冒伪劣商品蔓延的势头。现在上海产品被外省市假冒的情况十分严重,我们只有依托当地有关部门开展联手打假,克服地方保护主义,共同维护正常经济秩序。只要假冒伪劣商品不管出现在哪里,各地都能较及时地打下去,制假售假者就会失去“据点”、失去空间。只有这样,打假合力才能真正形成,打假的整体效果才更能充分地显示出来。因此,要更好地坚持跨省市联手打假工作会议制度,与外省市更好地建立起打假协作关系,组建精干的打假分队,在人力、物力上更好地支持帮助企业赴外省市打假。④加强与新闻媒体的联手宣传群众、发动群众、引导群众参与打假活动,这是深入有效开展打假的社会基拙。与新闻媒体联手打假,可以形成强大的典论声势,有力地揭露和扦击制假售假的违法行为,产生更大的社会反响,更好地教育群众。正如有些制售假冒伪劣商品的违法分子所言,“被查处、罚款不要紧,东西被查墩后还可以再做,但是,被新闻一曝光,就全完了”。由此可见新闻典论的威力。要建立起大案要案新闻报道制度,对影响大、危害重的大案要案要及时通过新闻舆论报道,起到报道一个,震动一批,教育一批的作用。⑤把打假与社区文明建设结合起来城市造假的行为已开始向城乡结合部、街道、社区、乡镇等基层转移。为使制假售假行为无缝可钻,堵绝源头,应把打假工作下沉至社区,纳入精神文明建设体系中,在各区、县争创文明街道、文明小区(社区)的活动中把不参与、积极抵制假冒伪劣商品的生产和销售作为考核内容之一,建立社区防假抵假机制,清除制假售假的滋生地,构筑人民群防群治抵假的大堤。各区、县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要积极参与社区、乡镇、街道的精神文明建设,以签定共建协定等形式,将技监服务送到社区、乡镇,将质量知识送到社区、乡镇,同时在有条件的地方积极组织产品质量社会监督员队伍,设立社会举报信箱,实现打假治劣“全民皆兵”、“群防群治”。

2.完善统一领导的内部管理机制,着手建立五项管理制度①建立执法协调指挥制度。全市质量技术监督垂直管理以后,为加大打假力度创造了非常有利的条件。打假合力正在形成。就目前而言,统一执法协调的制度正在建立,但要逐步完善提高指挥能力,实现有限人力、物力的合理配置,集中优势兵力,体现各区县、各部门合力打假的优势。此外,要指导各区、县形成打假工作的机制,对于各区、县出现的“发现地”和“发源地”问题进行统一的协调,对区域性的大案要案,统一调度、统一指挥。总之,要通过建立统一协调制度,来统筹规划全市打假工作、人员培训工作和设备的添置,做到统一形象、统一纪律、统一行动,更好地体现本市打假力度,营造打假声势。②建立执法人员定期轮训制度。定期轮训是提高执法人员综合素质的重要一课,面对区、县执法人员素质与打假形势任务不能完全适应的状况,应当编制相应的执法人员培训教材和计划。按照执法指挥人员和一般执法人员等不同层次,每年对各类执法人员轮训一次,并适时开展轮岗培训,挂职锻炼,力求两年内使执法人员依法行政的能力和队伍的整体形象有显著提高。③建立案情和案例分析制度。组建市案情、案例分析小组,定期分析打假动态,对重大案情、重要案例,从适用法律条款、处罚量度、行动方案等诸方面进行分析,把握案例处理的主动权,对全市联动或区域互动的重大案情要按规定召开基层执法指挥人员参加的案情分析会,共同分析案情,具体部署行动方案。对于涉及执法素质提高的典型案例,要召开执法人员参加的案例分析会,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提高全市执法人员的执法素质,增强案件处理的全市统一性。④建立信息上报制度。打假信息的及时沟通,重要案件的及时曝光是体现打假声势和力度的重要“闭环”工作。信息上下不通,职能部门信息不灵,体现打假力度的案件不能及时向社会公布是当前打假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首先要建立打假信息上报制度,做到信息上报及时、准确,要时信息的内容和质量作一个相关规定,使打假工作能顺利闭环。要建立打假信息互联网,做到市与区、县之间、区、县之间以及执法部门与企业之间的联系和沟通。⑤建立执法工作考核制度。每年对区、县的执法工作进行考核,制定考核细则,劝优秀的单位及时进行表彰和奖励,对存在问题的单位及时提出整改意见,进一步提高执法质量。

3.完善质量自律的市场防御机制,健全五大体系

①建立商业业态布局与调整的监控体系打假不是最终目标,而是行政手段。针时市场上假冒伪劣横行,我们运用法律的武器,给予最严厉的打击,其目的就是要进一步规范市场,在市场上建立起质量自律的防御机制。在市场营销学中,市场指的是无形的机制和有形的交易地点。商业网点作为一个交易场地,是有形市场的细胞,市场质量机制的完善,首先要靠商业网点建立起良好的质量自律机制,这是打假工作体现“打”“防”兼治的重要环节。当前,市场经济在不断发展和完善之中,商业业态也在不断调整当中,从70年代小型综合商场发展到80年代大型百货商厦,直到90年代名牌专卖和大型以及连锁超市,还有专业市场的兴起,当前市场业态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而且不断影响着质量自律机制的建设,影响着人们生活和市场规律。面对这一变化,建立商业业态布局与调整的监控体系就显得非常必要,它是市场监督工作的基拙性环节,是完善质量自律假冒伪劣防御机制的基础工作,也是我们面对WTO以后,建立与国际接轨的市场监管体系的重要方面。目前,我们对本市商业业态布局及调整趋势,除了主要商业街以外,其它的内容,其中包括对各类业态的物流量等了解甚少,这不利于我们打假工作和市场监管工作,不利于整个市场规范的工作决策,因此必须建立商业业态布局与调整的监控体系,测控各类业态的物流量,了解各类消费层次购物所选择的业态,掌握各类业态自律的变化规律,根据定量和定性的分析,确定市场监管的重点和监管方式,为市场监督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撑。只有打得准,才能打得狠,这样才能体现市场监管的力度。这将对整个市场经济秋序的完善和规范产生积极的作用。

②建立市场监管分类管理体系在对商业业态布局和调整规律进行监控的前提下,提出市场监管的分类管理的思路。当前,商业业态发展出现了大型百货商厦、大型超市、大卖场、连锁超市、品牌专卖店、专业门店、专业市场等多种形态,其资产组合方式从原来单一的国有、集体的形式转变为外资、合资、租赁等多种形式,由于其资本结构的不同,管理模式也相应不同,形成多种质量自律机制并存的局面,一般来讲,国有大型百货商厦经过多年清拒台行动和打假规范工作,其质量自律机制较为完善;大型超市由于是与外商合资的形式,引进国外先进的质量管理方式,质量自律机制较为成熟;连锁超市采用配送中心的管理质量的模式,质量行为较为规范;品牌专卖店由于品牌单一,讲求质量,质量管理较为方便,可能是目前为止质量自律机制最到位的业态;而专业市场由于采用租赁形式,经营者质量主体意识迟迟不能到位,质量自律机制存在很多问题。面对不同业态所带来不同难度的质量自律机制,市场监管工作必须分类管理,对不同质量自律机制,采用不同监管方式,对优秀的采用用户满意市场机制调节,时一般的要积极开展质量放心活动,促进其进一步完善,对较差的要实行打假与规范相结合的方法,促进其建立质量自律机制。

③建立商业企业用户满意的评价体系对于大型百货、大型超市、连锁超市等质量自律机制较为完善的商业业态,要采用市场运作的方式,运用市场无形之手来调整质量自律行为,尽量减少政府行为的干预,技术监督部门要推出一系列保护、扶持政策,而对其少作抽查,少曝光,少做行政干预。当前技术监督正在推行用户满意评价体系,这是运用市场行为规范质量行为的有效方式。要尽快建立起本市商业企业用户满意评价体系,运用第三方评价的方式,促进商业企业进一步提高商品质量和服务质量,通过定期公布用户满意度指数来引导消费,促进商业企业的质量和品牌竞争,进而繁荣市场。用户满意度指数是宏观经济运行质量的晴雨表,也是各类商业业态商品和服务质量改进的有力依据,它对商业企业预测消费者需求变化,测定用户抱怨和重复购买等,改进质量行为,预pe.l未来利润都有着很大的效用,它是运用市场手段来提高整体质量的有效途径。因此,建立用户满意的评价体系,对于质量自律和市场防御机制的形成具有积极作用。

④建立质量放心的消费保障体系对有质量自律机制,但不是很完善的商业业态,积极开展质量放心活动,促进其质量自律行为的提高,这是政府推动企业自律、群众参与质量监督相结合的一个重要形式。上海是对外开放的国际大都市,我们的目标是通过几年的努力,要将上海建成与其中心城市地位相适应的购物放心城市。质量放心是消费行为的最基本要求,是抵御假冒伪劣产品的一个有效途径,也是政府市场监管的行政行为的具体目标。上海开展放心店、放心市场、放心街活动已经多年,为进一步贯彻朱镶基总理关于开展“放心街”活动指示精神,我们已制定了“351”计划,即2000年创建30条质量放心街,2001年50条,力争3年时间创建100余条放心街。与此同时,将质量放心店的创建作为放心街的工作基础,要求每条放心街至少有不少于70%的放心店,共他30%在创建或监控之中。除了“放心街”创建之外,我们还积极开展创建质量放心市场活动,力争通过3年创建100个质量放心市场和质量先进市场,以质量放心活动为动力,推动全市商业企业质量自律机制的完善,从“点、线、面”上形成质量放心消费保障体系。

高品质社区打造方案范文第2篇

一、整治目标

要以打开思路、综合施策,掀起对“打四黑除四害”专项行动的攻势。配合区公安机关摸排“四黑四害”违法活动线索,查处制假售假的“黑作坊”,端掉制售假冒伪劣的“黑工厂”,曝光违法违规“黑企业”,整治“四黑四害”问题突出的重点区域和重点产品,形成“打四黑除四害”专项行动的高压态势,努力规范辖区食品生产领域的健康发展。

二、工作重点

此次配合区公安机关开展“打四黑除四害”专项行动要突出重点产品、重点地区和重点问题,狠抓大案要案。结合分局职能,重点打击在食品生产加工中非法添加和滥用食品添加剂、制售假冒伪劣产品、食品的“黑作坊”、“黑窝点”及无证生产等违法行为。

一是严厉打击使用劣质原材料或非法添加非食用物质,生产假冒伪劣鲜乳及乳制品、肉制品、食用油、调味品、白酒等有毒有害食品的“黑作坊”;

二是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化肥、农药等农资产品,钢材、水泥、人造板、电线电缆等建材产品的“黑工厂”和非生活用与生活用混杂生产“黑心棉”的棉絮纤维制品;

三是严厉打击非法制售超标、伪劣烟花爆竹等危险物品的加工点,强化生产源头监管,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

三、工作安排

本着标本兼治、着力治本的原则,积极配合区公安机关依法从重惩处制售假冒伪劣产品违法行为。此次专项行动分三个阶段进行。

(一)摸底排查阶段(2011年10月)。制订具体实施方案,成立专班,配合开展好“打四黑除四害”的专项行动排查工作,并明确分局执法科科长王路同志与区公安机关建立工作联系机制。

(二)集中整治阶段(2011年11月)。按照专项行动方案组织开展专项行动。对重点区域、重点产品集中开展打击整治。按照市局统一部署,遇到大案要案要争取区公安机关的配合支持,对查到的违法使用非食用物质、非法添加和滥用食品添加剂的行为,要请区公安机关提前介入侦查协助,属于涉嫌犯罪案件要及时移送区公安机关处理,以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产品、食品违法犯罪行为。以专项行动为契机,在“严打”过程中遇到的“难案”、“遗案”请区公安机关支持查处。对区公安机关要求质监部门配合、支持的案件,要积极参与、配合,全力支持区公安机关“打四黑除四害”专项行动。同时,加强与新闻媒体联系,多作正面宣传和报道,营造良好舆论氛围。

(三)总结评估阶段(2011年12月)。分局对专项行动进行总结评估、查漏补缺,做好市局对专项行动的综合检查。

四、工作措施及要求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分局成立开展参与、配合“打四黑除四害”专项行动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分局副局长

成员: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分局综合科。按照本方案,加强协作,落实工作责任,确保专项行动取得实效,并建立落实信息通报制度,强化长效机制建设。

(二)统筹部署,密切协作配合。

要积极配合区公安机关依法查处“黑作坊”“黑工厂”。对不属于职责范围内的事,要积极向相关部门反映情况,提供基础信息支持。畅通信息交流,案件移送等合作渠道,加强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的有效衔接,提高质监部门依法行政的透明度和公信力。同时充分发挥“12365”举报投诉机制的作用,为人民群众提供快速、便捷的举报、投诉和咨询渠道,及时发现违法犯罪行为线索、及时通报区公安机关快速处理。

(三)加强宣传,营造良好氛围。

在开展参与、配合“打四黑除四害”专项行动期间,要加强正面性、引导性的舆论宣传报道,向社会广泛宣传质监局打假扶优,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等方面的工作。同时要在区政府的统一组织下,做好舆情监测,及时核查热点问题,加强与有关部门的沟通协调,涉及“打四黑除四害”的相关工作信息,由公安部门统一集中,分局不得擅自对外向各类媒体信息。

(四)完善责任制度,严格督导检查。

对涉及本辖区的重点区域,要深入一线进行摸排检查,及时核查、移交“四黑四害”的相关案件信息。要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良好工作机制,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对不履行监管职责、应发现未发现问题、监管缺失的行为,要坚决依法依纪追究责任。

高品质社区打造方案范文第3篇

一、吃透搞懂文件精神,确保法律法规正确实施

一年来,我们坚决贯彻执行上级关于做好质量技术监督委托执法工作的文件精神,深入学习,力争将文件精神吃透搞懂,并按照文件精神开展质量技术监督检查活动,深入贯彻执行《产品质量法》、《食品卫生法》、《特种设备安全法》、《安全生产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紧紧围绕源头抓质量,围绕质量抓管理、围绕管理抓落实、围绕落实抓提高的建设服务方针,切实提高执法人员依法行政水平和为经济服务的大局意识。

1、围绕源头抓质量,扎实推进质量监管工作

围绕源头抓质量,建立和完善定期检验、专项抽查、应急抽查等产品质量监督制度,加大对安全产品、化工产品、食品药品、易燃易爆物品、节能型产品、主导型产品、大众日常生活必需品等监督检查力度,采取定期检验与专项监督抽查相结合的方针,坚持做到检查有记录、查处有台帐、处罚有依据、整改有提高的指导思想,促进质量技术监督委托执法措施的落实和产品合格率的提高。同时,我们加大对生产许可证管理工作力度,改革许可证管理工作程序,加强对许可证的监督、检查、核审工作,积极推广科学的质量管理方法。全年发证产品的监督抽检合格率稳定在95%以上。

2、严格按照国家技术标准,深入落实标准化制度

在质量技术监督委托执法过程中,我们严格依据国家技术监督局的标准,实施标准化管理,并结合本乡实际,建立健全标准化体系,健全适应本乡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质量标准体系,标准化工作井然有序的开展。同时,在抓企业标准化方面,我们一方面为企业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优化硬软件配套设备设施,配合企业抓好宣传工作,提高企业的知名度;另一方面在政策方面给予保护和扶持,鼓励企业积极参与市场竞争,提升产品质量和技术标准化改造,标准化试点工作全面启动。在农业标准化方面,我们根据乡情特点,实行一村一特色标准化项目建设,在召灵村,我们建成了核桃示范园和烟叶生产基地,并通过成立专业合作社,实行标准化管理;在龙头村,我们重点发展猕猴桃和柚子,实行统一规划、统一管理、统一销售;在河马村,突出抓好生态养殖业和土地整村流转工作;在安民社区,重点发展商品销售企业,一系列政策措施,有效的促进了企业、农业向标准化方向发展。

3、落实计量检测监察制度,切实加强计量工作管理

根据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需要,积极筹建计量标准和计量检测新项目。认真贯彻落实区委区政府关于加强节能减材工作的要求,积极开展能源计量管理工作,帮助企业建立和完善计量检测体系,改进检测手段,提高检测精度,降低能源和原材料消耗。围绕节能减耗,指导帮助4家重点企业建立完善了计量检测体系,促进企业的节能降耗和经济效益的提高。积极拓展计量监管范围,保证电能计量的准确可靠;加强道路交通安全计量管理和机动车安检机构的监督管理,为交通安全提供技术指导服务。突出抓好民生计量监督管理工作,开展医疗卫生单位,特别是农村、街道、社区卫生所及私人诊所计量器具的检测工作;质量计量监督检查工作取得实效。

二、健全辖区打假责任制,依法维护市场经营秩序

健全辖区打假责任制与强化法技结合的打假理念,以专项整治为重点,强化打劣扶优、法技结合的理念,深入推进打假工作的开展。坚持用好职业打假举报人、行业打假举报、企业打假举报等三个渠道的举报信息,开展信息、计量、标准、检测四种打假,深入查找案源,查处制假案件,深入推进打假整规工作,为进一步规范市场秩序做出了积极贡献。一是组织开展了农资专项打假活动。每年在“3.15”和春耕期间,组织开展了“质量检测进乡村、服务农民到田头”农资专项打假活动和“四个下乡”(检测下乡、咨询服务下乡、受理投诉下乡、打假力量下乡)活动,社会各界反应强烈。二是组织开展旅游市场质量专项整治。以“五一”、“十一”“春节”黄金周为契机,组织开展旅游区计量、标准、特种设备、食品为内容的“四合一”专项检查行动。三是组织开展食品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与此同时,我们还组织开展了药品、食品、玩具、电热毯、水泥、煤炭等产品的专项查处和整治,取得了明显成效。

三、加大质量技术监督委托执法力度,切实保障“两大安全”

从体制、机制、管理等基础环节入手,以维护人民群众生命健康为己任,严把食品和特种设备两大安全关,有效防止事故和问题的发生。

1、不断强化食品质量安全监管

认真落实食品"三员四定、三进四图、两书一报告"为主要内容的安全区域监管责任制,认真开展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工作;全面开展食品生产加工、小企业、小作坊专项整治工作,并对其加大巡查力度,实行动态监测管理。

2、特种设备设施安全工作得到加强

特种设备使用、检验、监察推行“使用单位定期检验申报制度”、“特种设备使用状态告知制度”和“特种设备延期检验报备制度”,促进了使用单位主动申报、检验机构按期检验和监察机构依法监管工作格局的落实。全乡没有发生特种设备事故,完成了上级下达的年度各类特种设备法定检验目标任务,为重点工程建设质量安全提供了有力保障。

四、完善执法监督备案审查工作,强化行政行为的监督制约

1、加强对规范性文件的备案审查

认真贯彻落实规范性文件的起草、审查、公布、备案等程序制度。坚持规范性文件的起草必须进行认真调查研究,充分征求上级工作部门的意见,只要内容涉及其他部门管理职能的,积极征求相关部门的意见,规范性文件通过后,及时向社会进行公布。同时结合我乡的实际,还制定了《乡企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管理办法》、《乡机动车安检办法》等规范性文件,切实规范了行政执法程序,为行政执法提供了强有力的制度保障。

2、改革责任制评价体系,增强考核的有效性。

建立健全乡质量技术监督系统和打假责任制评价体系,改革考评措施,对行政许可和办案规范性、执法打假有效性、履行政令严肃性等内容进行考评。一是自查自评。二是组织检查。由政府对业务部门进行定期或不定期检查,重点对行政许可和办案规范性、执法打假有效性、履行政令严肃性等内容进行考核评分。三是组织阅卷。由乡党委政府对业务部门的档案资料、案卷材料进行审阅,综合计评分数。四是总结通报。由乡政府组成考评组对责任部门落实情况进行汇总,综合计评考核成绩,并张榜进行通报。

五、强化各项措施,为依法行政提供有力保障

1、加强普法和法制宣传工作

加强与各新闻媒体的合作,按照“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的原则,加强普法和法制宣传工作,开展生动有效的质量法规宣传活动,营造全社会知法、守法、依法维权的良好环境。一是邀请媒体报道质监动态新闻。二是积极开展专题宣传活动。组织开展3.15活动、质量月查无证食品,保两节安全等专题宣传活动;三是积极组织重点宣传活动。检查食品生产企业情况、计量节能降耗情况等,营造了依法行政的良好氛围。四是及时向新闻媒体公布质量监督抽检情况,曝光部分产品质量问题严重的企业。

2、提高质量技术监督委托执法人员法律素质

一是建立健全质监部门行政执法人员学法用法制度,提高质监部门执法人员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制定了本部门工作人员中长期法律培训规划和年度培训计划,将法律知识学习列入干部在职学习和培训的内容;结合本部门的实际,制定了全系统教育培训工作规划,定期组织有关法律法规知识讲座、召开执法案例分析会等多种方式,提高了系统执法办案的水平和能力。二是实施行政执法主体资格认证制度。对行政执法证件实行分级集中管理。三是强化公信力建设。深入开展以治理商业贿赂为主要内容的公信力建设活动,研究制定了《关于加强乡质量技术监督系统公信力建设措施》,建立比较完善的监督机制,促进了行风和效能建设。

3、为质量技术监督委托执法提供法律服务

高品质社区打造方案范文第4篇

指导思想:以党的十、十八届三中全会和省、市食品药品安全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导,按照“四个最严”的总要求,以创建食品安全城区为主线,深化食品安全监管机构改革,强化基层基础,突出工作重点,破解薄弱节点,打造工作亮点,完善食品安全监管长效工作机制,不断提高食品安全保障水平,促进食品产业健康发展。

总体思路:按照“深化改革谋发展,预防为主除隐患,狠抓基层打基础,社会共治保安全”的总体思路,坚持“突出重点、攻克难点、打造亮点”的原则,以提升食品安全监管能力为核心,以“一创、两建、三打”重点工作(“一创”即争创全省首批食品安全示范区,“两建”即建立食品安全网格化监管体系、建立健全诚信体系,“三打”即打非治滥、打假治劣、打黑治顽)为牵引,继续巩固“四个年”活动成果,深化食品安全治理整顿,加大严惩重处力度,夯实基层基础,防控风险隐患,加快诚信体系建设步伐,规范食品企业生产经营行为,推动食品产业健康发展,积极构建社会共治格局,全面提升食品安全总体水平。

——总体目标。20__年食品安全综合抽检合格率和安全食品市场占有率达95%以上。

——强化综合协调机制。加强食品安全综合协调机构建设,继续发挥统筹规划、综合协调、督查考核、制度建设等方面的作用,强化牵头抓总、综合协调、舆情监测、应急处置等方面工作。

——完成监管机构改革。按照建立“统一权威机构”的全新要求,根据上级要求按时完成食品监督管理机构改革和职能调整工作,理清部门监管职责,确保各项工作平稳有序推进。

——落实食品安全责任。按照“地方政府负总则、监管部门各负其责、企业负主体责任”的要求,完善食品安全监管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全面消除监管盲区和重大隐患。

——完善基层监管网络。巩固深化“基层基础建设年”活动成果,全面推进食品安全网格化监管工作,建立起“条块结合、条块互补”的区、镇街园区、村(社区)三级食品安全监管网络,切实做到监管无缝衔接,执法无盲区空白,构建起常态化、全覆盖、联防联控的食品安全监管新格局。

——深化专项整治行动。深入开展“打非治滥,打假治劣,打黑治顽”三打专项治理行动。始终保持严厉打击食品安全违法犯罪行为的高压态势,坚持“一案两查”,严肃追究企业和相关部门的责任。

——整合食品检测资源。健全食品安全检测体系和风险监测网络,统筹综合利用市级检测资源,充分利用区疾控中心检测中心资源,筹建区级食品安全综合检测中心,实现检测资源和信息共享。认真做好风险监测和综合分析,定期监测和预警信息。

——健全道德诚信体系。加快食品安全诚信体系建设步伐,健全各项工作制度和机制。建立健全所有食品生产经营单位的信用档案,积极开展食品行业道德大讲堂活动。在规模以上食品单位设置食品安全管理机构,较小单位设置专职食品安全管理员。建立失信企业“黑名单”,对失信行为予以惩戒。

——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加强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置的领导和指挥,进一步完善食品安全应急预案,暑期前开展一次突发事故应急救援演练。建立食品安全新闻发言人制度,做好舆情监测和信息,确保全年不发生ⅳ级以上食品安全事故。

——争创食品药品安全区。大力开展食品药品安全区创建活动,明确创建内容和创建目标,将创建工作责任指标逐项分解,建立分工负责制,提升创建水平。加强对已评定的食品安全示范单位的动态管理,培育一批食品安全示范企业(基地)、镇街园区和村(社区),充分发挥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

——全面提升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水平。蔬菜、果品、畜禽、水产品养殖基地标准化生产普及率达93%以上;蔬菜、果品农残综合抽检合格率达98%以上;畜禽、水产品综合抽检合格率达97%以上。启动实施肉菜流通追溯体系建设,生猪产品质量安全综合抽检合格率达98%以上。

——加大薄弱环节的治理力度。针对小作坊、小摊贩、小餐饮、小饭桌、鲜奶吧、私人会所、网络食品交易、农村集体聚餐等监管薄弱环节,纳入监管网格,制定监管措施,落实属地管理责任,强化日常监管,提升保障水平。

——落实有奖举报制度。严格落实食品安全有奖举报制度,完善相应工作机制,发挥社会监督作用。对有奖举报反映的重点问题,积极开展联合执法,提高执法效率。

——加大宣教培训力度。广泛开展“食品安全宣传周”系列活动。加强监管人员和生产经营者的教育培训,培训覆盖面达100%;广泛普及食品安全基本知识,普及覆盖面达90%以上。加强新闻发言人和宣传联络员队伍建设。

——保障暑期食品安全。着力加强暑期食品安全日常监管,优选暑供企业,强化暑供食品批批检测,确保“应检必检,不检不供”。加强暑期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和预警分析,确保实现暑期食品安全万无一失的工作目标。

(一)开展食品药品安全区创建,推进示范工程建设。一是创建食品药品安全区。各有关单位要高度重视食品药品安全区创建工作,对照食品药品安全区创建要求,精心谋划、认真实施,研究切实可行的保障措施,充分调动各方面参与创建的积极性,力争年底前通过省级验收,获得全省首批“食品药品安全县(区)”的光荣称号。二是大力开展示范创建活动。继续推进“安全食品示范年”活动,坚持“自愿申请,严格

审批,挂牌示范”的原则,采取动态管理的措施,全年开展培树食品安全示范企业(基地)、镇街园区、村(社区)示范典型活动,切实通过食品安全典型的培养和挖掘,起到“培育一个,示范一批,带动一片”的良好效果。三是打造特色旅游饮食文化。结合暑期特点,本着“严格把关、宁缺勿滥”的原则,在旅游景区及其周边打造一批我区名优食品和特色食品专卖店、特色餐饮一条街、特色农家乐,加大社会宣传力度,扩大品牌的示范带动作用,以诚信、规范、文明、和谐的特色旅游饮食文化消费环境,确保广大游客放心消费,促进我区经济发展。(二)推进网格化监管,提升监管效能。一是健全基层监管网络。深化“基层基础建设年”活动内涵,加强镇街园区食品安全办公室和村(社区)食品安全工作站规范化建设,食品安全办公室和村(社区)食品安全工作站软硬件配备达到“六有六统一”标准。同时,配强食品安全网格化监管力量,建立完善村(社区)食品安全志愿者队伍。二是完善监管工作机制。健全食品安全网格化监管的工作协调、工作组织、工作考核、信息互通、监督检查、案线接转、宣教培训等工作制度,重点落实食品生产经营单位普查调查制度、日常巡查制度、联合执法制度、宣传培训制度、隐患排查、整制制度和信息报告制度,及时消除事故隐患。三是分解落实监管职责。按照《__区食品安全网格化监管工作实施方案》要求,落实监管部门主要责任以及镇街园区属地责任,强化企业的第一责任,切实做到监管全面到位,问题及时发现,属地快速处理。

(三)强化全过程监管,全面提升食品安全水平。一是全面加强食用农产品源头监管,促进农产品上档升级。加强农业投入品日常监管,扎实开展饲料、农兽药残留、“瘦肉精”等专项整治,全面加强对饲料、农药和兽药生产经营企业的监管。落实屠宰企业进场查验、来源和产品流向登记、肉品品质检验、病害畜禽及产品无害化处理等制度。做好畜禽产地和屠宰检疫,强化“瘦肉精”检测。积极推进肉类电子监管追溯系统建设,严厉打击私屠滥宰和鲜肉注水等违法行为。强化奶站监管,严格生鲜乳收购许可管理。认真做好农产品基地的环评认证工作,不断扩大“三品一标”(即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种养殖面积和产品产地认定面积。积极发挥农产品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产业协会作用,加快食用农产品安全追溯体系建设,促进农产品上档升级。二是狠抓食品生产经营日常监管,提高质量安全保障能力。质监部门要严格实施食品生产许可,督促企业对重点产品、原辅料的重点项目和出厂产品实行批批检验,严格食品添加剂备案、使用管理,提高企业风险控制能力。强化食品用纸、塑料等食品包装材料和容器的监督检查,依法取缔生产假冒伪劣食品和包装材料的“黑窝点”。加强对出口食品企业的日常监管和检查,督促企业完善质量安全防控体系。工商部门要广泛推行食品经营企业电子信息监管系统,利用“票证通”采取倒逼机制,确保流通领域食品安全。加强对清真食品的日常监管。在农村集贸市场以熟食肉制品、肉类为重点,推行挂牌亮证经营,加强溯源管理。粮食部门要强化粮食收购质量监测和库存粮油质量安全监督检查,坚决禁止陈化粮及制品进入食品市场。食品稽查部门要认真做好餐饮企业和食堂的量化分级评定和动态监管工作。积极推行规模以上餐饮企业“五常六t”精细化管理和小餐饮“明厨亮灶”工程,不断提高保障水平。规范餐饮企业餐厨垃圾收运和处置。加强对餐饮具集中清洗消毒单位的监督检查。完善百人以上集体就餐备案监管制度,加强现场监督,预防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商务部门要强化酒类流通许可证和酒类流通随附单的管理,彻查存放假劣酒的“黑窝点”、“黑库房”,斩断售假链条,打掉酒类专卖店行业“潜规则”,彻底净化酒类市场消费环境。

(四)开展专项整治,着力消除食品安全隐患。一是深入开展“三打”专项整治行动。开展“打非治滥”专项整治行动,集中治理在食品中违禁使用非食用物质和超范围、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剂等违法行为;开展“打假治劣”专项整治行动,严密排查农村地区、城乡结合部、中小学校园及周边、小作坊、小摊贩、小餐饮、食品初加工集中点等问题易发多发的区域场所及薄弱环节,重点查处无证照经营、以次充好、假冒伪劣、虚假标识、非法宣传等侵犯消费者利益的违法行为;开展“打黑治顽”专项整治行动,以农村、城乡结合部、城中村、闲置厂房(库房)等为重点部位,利用网格化监管体系,发动群众监督,开展大规模集中排查和治理,坚决治理隐蔽更深、链条更长、危害更大的突出问题和顽疾。同时,还要从群众举报投诉反映的突出问题入手,有针对性地开展农村儿童食品、食用油、鲜肉及肉制品、调味品、鲜活(干制)水产品、露天烧烤等专项整治行动,确保人民群众饮食安全。二是强化风险隐患的排查治理。加大隐患排查整治力度,适时组织食品安全隐患分析研判和通报,强化全过程全链条风险识别研判、处置措施,建立风险隐患排查长效机制。建立风险隐患排查清单,实施整治督办制度,落实整改措施和完成期限,确保带有行业共性的隐患和“潜规则”等重大风险隐患能够及时预警、及时化解、随时掌控,一般和易发隐患可防可控。三是加强“六小一大”的专项治理。采取“淘汰一批、整改一批、规范一批”的分类措施,加强对小作坊、小摊贩、小餐饮、小饭桌、小食杂店、小饮品店等食品生产经营者的治理整顿,制订具体监管措施,落实监管责任。对于条件较好的“六小”企业,通过政府扶持,市场运作的方式,为其健康发展提供支持,全面提升较小食品生产经营单位的质量安全水平。加强__农副产品批发市场等重点点位的日常巡查和监管,坚持月上站工作制度,督导市场主办方履行法律规定义务,对发现的违法问题及时制止并报告相关监管部门。四是开展食品标签标识问题专项整治。强化食品出厂检验、流通环节食品标签标识检查,着力解决食品标签标识不规范问题。严厉打击篡改生产日期、伪造产地、违法涂改标签、伪造冒用食品生产经营许可证及“三品一标”标识等违法行为。五是加大薄弱环节治理力度。针对小饭桌、鲜奶吧、私家会所、网络交易等食品安全监管的薄弱环节,要主动作为,切实摸清底数,纳入监管范

围,积极探索治本之策,制定具体的监管举措,切实加大日常监管和专项治理力度,进一步规范生产经营行为。(五)提升检验检测能力,促进科学高效监管。一是提高食品安全检测能力。统筹利用市级现有的检测资源,实现检测资源的互补和综合利用,充分利用区疾控中心检测资源,筹建区级食品安全综合检测中心,逐步形成分工明确、协作紧密、运转顺畅的检验检测技术支撑体系。二是完善风险监测评估体系。不断完善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网络,监测点建设要逐步延伸到社区、村。逐步完善“企业批批自检,监管部门监督抽检、综合部门风险监测”的检测工作机制。特别要做好重点时段、重点品种的风险监测,围绕食品安全突出问题开展风险评估。三是建立食品安全预警工作机制。建立食品安全预警工作机制,定期风险分析和预警信息,及时发现食品质量安全问题苗头和隐患,对食品安全问题和潜在隐患做到早发现、早预防、早整治、早解决。

(六)加强诚信体系建设,努力构建社会共治格局。一是加强食品行业诚信体系建设。继续实施“诚信体系建设年”活动,监管部门为所有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建立实名制信用档案,实施分级分类监管,20__年底前要完成所有持证餐饮服务单位的首次年度等级评定工作,以及肉制品、植物油等行业规模以上企业诚信体系评价工作。促进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建立食品追溯管理和责任强制保险制度。督促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建立诚信内部核查、诚信风险信息收集评估、诚信危机处理和预警等项制度,每季度定期开展1次企业诚信管理自查活动,建立企业主动报告自查情况制度,不断加强各环节和各岗位诚信管理。用足用好“黑名单”制度,加大对失信企业惩戒力度,进一步完善诚信联动奖惩机制。积极开展食品行业道德大讲堂活动,全面建立食品行业诚信体系。二是搞好对各级各类人员的培训。举办各类食品安全专题培训班,重点加强对基层监管员的基础知识培训,进一步提高其工作能力。督促企业严格落实“先培训后上岗”制度,严格落实从业人员每年不少于40小时的培训要求,提高食品从业人员的食品安全诚信意识和操作能力。三是加大食品安全宣传力度。大力实施“宣传教育提升年”活动,认真抓好食品安全法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工作,组织开展好“食品安全宣传周”系列主题宣传和“五进”日常宣传活动。将校园食品安全教育列入中小学校公共安全和健康课程教学内容,全面提高全社会的责任意识和维权意识。善待善用新闻媒体,积极引导新闻媒体客观准确报道。落实食品安全有奖举报制度,努力构建政府严格监管、企业诚信自律、社会广泛监督“三位一体”食品安全社会共治格局。

(七)做好暑期各项工作,提升监管保障能力。一是优选企业,完善机制。切实摸清暑供食品企业的底数,精选一批暑供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实行驻点监管,完善点对点暑供食品供应网络,确保暑供食品安全可控,责任可查。建立健全暑期食品安全综合协调、风险监测、应急处置、责任追究等各项工作机制。二是突出重点,严密排查。暑期前,要深入开展食品安全隐患排查治理活动,努力消除各类隐患。暑期期间,重点加强旅游景区周边自制小食品、饮料、熟食肉制品等食品的质量安全监管;对休疗院所等团餐接待单位,要紧盯不放,驻点监管,确保广大中外游客饮食安全。三是健全网络,加强监测。要进一步完善暑期食品安全监测网络,做好暑期水产品、熟食肉制品、饮料等高风险食品的风险监测工作,加大抽检频率和密度,做好预警监测分析。针对暑供食品,坚持“应检必检、不检不供”的原则,重点加强蔬菜、肉类、牛奶、鲜活水产品等高风险食品的监测工作,确保暑供食品绝对安全。加强舆情监测,做好预警分析。提前完善应急预案,加强应急演练,搞好应急物资的储备,确保实现暑期食品安全保障万无一失的目标。

(一)强化组织领导,健全工作机制。一是完善综合协调机构建设。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监管能力和综合协调能力建设,切实保障执法办案和监管基础能力建设经费投入。继续发挥好统筹规划、综合协调、督查考核、制度建设等方面的作用,建立健全协调议事制度、综合协调制度、日常工作调度制度、舆情研判应对制度、应急处置制度以及案件侦办工作制度,进一步完善食品安全监管长效工作机制。二是完善基层监管网络。进一步强化基层食品安全管理责任,明确专职岗位、专职人员和专项经费。以村和社区为监管单元,建立食品安全监管员等群众性队伍,构建分区划片、包干负责的监管责任网和群众监督网,实现基层食品安全监管网格化。要着力构建企业自律、政府监管、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食品安全社会共治格局,凝聚起全社会维护食品安全的强大合力。

(二)强化责任落实,完善责任体系。一是强化镇街园区属地管理责任。把食品安全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加强对本行政区域食品安全工作的领导、组织和协调。统筹食品安全监管能力建设,切实保障执法办案和监管基础能力建设的经费投入。完善《__区食品安全考核评价办法》,将食品安全考核纳入各镇街园区和区直有关部门领导班子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实行食品安全“一票否决”,建立严格的奖惩机制。二是完善食品安全监管责任追究机制。严格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细化明确部门负责人的领导责任和岗位负责人的监管责任。加强与纪检监察部门、司法机关的协调沟通,严肃查处监管执法中的不作为、不到位、乱作为、“吃拿卡要”等失职渎职行为。三是严格落实企业主体责任。监督食品生产经营者建立健全并严格落实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全面推广实施量化分级管理制度,依据日常监管情况,划分风险等级,对风险等级高的食品生产经营企业要加大监督检查和抽检频次,督促食品企业落实主体责任。

(三)强化应急建设,提高反应能力。一是完善信息报送制度。建立健全区、镇街园区、监管部门之间的信息报送网络,畅通信息报送渠道,细化食品安全紧急信息的报送主体、程序、时限和责任要求,提高信息报送的时效性、准确性和客观性。二是完善食品安全事故应急机制。落实《__区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完善应急救援制度,明确各有关部门和镇街园区工作职责,按照“统一管理、政府负责、条块结合、属地为主”原则,对食品安全事故进行分级管理。加强应急队伍建设,完善应急救援网络,组建一支相对稳定、反应快捷、精干高效的应急救援队伍。创新应急手段,增加硬件投入,加强通讯、车辆等物资保障,规范应急救援工作,充分发挥专家库作用,确保应急处置工作指挥有力、协调有序和科学高效。三是建立协同应对机制。发挥区政府食品安全综合协调机构的组织协调和各成员单位的协同配合职能作用,建立起各监管部门各司其职、密切协作、无缝对接的食品安全监管机制,确保一旦发生食品安全事件,能够联合防控、协同处置。

高品质社区打造方案范文第5篇

一、2018年工作完成情况

1.工作亮点

(1)区人大代表视察专题调研档案工作。区人大副主任金川及8名人大代表到区档案局就和平区档案馆目前工作情况和现状进行专题调研。会上朱文武局长从执法主体资格、馆舍建设、档案资源建设、业务建设、信息化建设、安全体系建设、开发服务的工作情况、档案馆存在的问题及今后努力方向等方面向人大代表进行了汇报。会后,人大代表视察了区档案馆及现行文件查询中心。人大代表对档案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认为区档案局在人员少、任务重的情况下,以服务中心工作、服务社会公众为宗旨,创造出了很好的业绩,赢得了社会各界的赞誉实属不易。同时提出档案工作要继续加大宣传力度,提高依法治档工作水平,完善配套设施,促进档案规范化建设。加强业务培训,提高档案人员整体素质。代表们表示将继续呼吁政府给予档案事业更多的关注和支持,更好地发挥档案事业在建设“和谐社会”的进程中的重要作用

(2)完成组建档案馆工作。根据《区委办公室关于印发<公益性事业单位优化整合方案>的通知》要求,设立   档案馆,正处级建制,为区政府直属事业单位。完成了档案馆事业单位法人登记,挂牌工作,三定方案正在领导审定。

(3)创新服务举措,打造国际化营商环境。为深入贯彻落实《〈关于打造国际化营商环境示范区的意见〉》,档案局以提升档案利用服务水平为着力点,充实了防火防盗设施,增配了便民设施,在硬件方面配备各式桌椅,增加饮水机、老花镜、空调、轮椅、纸笔、急救箱等等,提升利用者的舒适感。在软件方面,充分利用档案局在档案数字化过程中创立的民生档案数据库,方便广大群众查档,不断提高查全、查准率,到目前为止共接待利用826人次,调卷900卷次。完善了各项规章制度,优化了服务环境,提高了档案服务能力。同时结合档案局工作职责,制定出相应服务举措,即为企业增设“绿色服务通道”,在查档窗口设专人专岗,与群众查档窗口分开,创新工作流程,扩展业务范围,减少企业办事流程,提高查档效率,科学利用档案资源,加大为企业服务力度。按照区委区政府要求完成全区40次政务活动的照相工作,照照片1000余张。建立相应照片目录,同时将5G电子照片移入移动硬盘中保存。

(4)档案局继续全面推行 “午间不间断”查档服务举措。档案局为了进一步为百姓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继续全面推行“午间不间断”查档服务举措,在工作日期间,利用中午休息时间持续为百姓提供查档服务。区档案局“午间不间断”服务措施的实施,不仅有效消除了查档服务时间“盲区”,也有效错开了查档高峰时段,减少了百姓等待的时间。 本年度查档服务窗口在午间共办理各种涉档业务100多项咨询200余次。这一举措提高了查档服务工作效率,和谐了百姓关系,受到了查档案群众的广泛好评。

(5)档案局变“让利用者跑路”为“让信息跑路”。档案局与区民政局婚姻登记处婚姻档案数据库 “二库合一”,共享的涉及数据十三万三千多条,图片二十万张,年代从一九七零年至一九九二年,基本涵盖了我区这一时期记录在档的婚姻档案,近年来充分发挥档案数字化成果,实现了资源共享数据互联互通。极大的方便了群众办事,从根本上解决办事群众在两个部门之间来回奔波之苦,有效地提升了群众对政府办事效率的满意度。

 

(6)擦亮沈阳助力三城联创。4月14日是市第19个“共产党员社区奉献日”。为进一步推进“三城联创”工作,努力提升全区城市品质,档案局深入到党建联建社区太原街道办事处中华社区开展以“共产党员社区奉献日”为主题的“三城联创党员先行 擦亮沈阳争作表率”的活动。档案局以提升净化品质、美化品质、服务品质的“三个提升”为主要内容,组织全局党广大党员走进社区、服务社区、奉献社区。一是提升净化品质。清理社区内道路、绿地、楼道、车库内白色垃圾和消杀蚊蝇营造整洁、健康的社区环境。二提升美化品质。对社区内楼道、门窗上的小招贴清理,规范小区、楼道内的物品摆放,建设文明有序、环境优美的宜居社区。三是提升服务品质。区档案局利用现行文件中心、政务信息查阅中心及档案馆资源优势,深入街道办事处社区,针对不同家庭困难情况,积极查找就业、就学和就医方面的惠民利民政策,帮助居民结合实际加以运用,提高生存能力,增强信心,建立变输血为造血的长效帮扶机制,加快脱贫步伐,真正为困难群众排忧解难。

(7)制定档案工作目标做好档案执法工作。根据市档案局全年工作目标,结合全区重点工作,档案局召开工作会议,制定下发《2018年档案工作目标》,将年度各项工作任务进行科学细致划分,明确分工、落实责任。上报2017年依法行政工作报告并在区政府网站公开。及时向区法制办上报2018年档案执法检查计划;制定了档案局乱收费乱罚款乱检查专项整治行动工作方案,并以周报、月报的形式及时上报档案局“三乱”工作的具体情况;完成档案执法证件的年检工作。上报区法制关于涉企档案执法检查的现状。

(8)做好档案统计、整理、接收、编研工作。完成档案馆各项统计工作,到目前为止全馆共有档案53644卷(件)、开放档案8602卷,馆藏资料994册。完成对区房产局文书档案的进馆业务指导和档案接收工作,接收区房产局1990至2000年的文书档案257卷。在完成日常工作基础上,继续开展编研工作,根据近几年收集的各单位成立的批文情况,完成《区机构编制汇编》第五册的续编工作,目前已收集到50余单位的机构变动批文。

(9)继续做好区现行文件中心工作。为确保主动公开政府文件及时、完整、准确地送交到政府信息查阅场所,保障查询利用者依法获取政府文件的需求,我局和区政府办公室联合下发了“关于送交主动公开文件的通知”, 按照文件交接规定程序,与报送单位在《主动公开政府信息送交明细表》上签字进行政府公开文件的交接,接收了区政府、区直单位送交公开文件108份,并及时做了登记、编号、扫描、录入数据库。与市档案馆共享已公开政府信息工作,接收市档案馆348条文件目录月,报送我区文件98份文件目录,录入国务院公报、辽宁省人民政府公报中文件目录数据库文件188条。通过电话和窗口服务,热情接待查询利用者18人。

(10) 做好档案安全保管工作。加强档案的日常管理,采取了“八防”措施,使库房温湿度始终保持在标准范围内,保证档案万无一失,将档案馆建设成党和国家重要档案安全保管基地。

2.特色做法

档案局强化服务理念提升服务水平。档案工作的开展以“做”为关键,区档案局围绕这一关键,规范窗口服务标准,增强服务意识,不断提升服务水平,取得显著实效。一是牢固树立“店小二”意识。完善查档接待制度,设立“民生档案查阅流程”、“党务公开栏”等公示牌,帮助群众了解档案馆工作职能并规范查档办事流程,方便群众查阅档案。二是进一步增强窗口工作人员的业务能力,争当“五星级服务员”,提升办事效率。要求全体干部在服务群众过程中全面做到“六个一”,即:“一张笑脸相迎、一把椅子请座、一杯热水相递、一片诚心办事、一个明白解答、一句暖语相送”,规范文明接待行为和文明用语,热情为来访群众服务。同时,针对不同服务对象,开展电话、信函、传真等多样化。档案查阅服务,提供跨区域查档服务等,为提供全面、快捷、高效的档案查阅利用服务打下坚实的基础。三是全面提升查档环境。配备一次性水杯、老花镜、签字笔、放大镜等用品,方便群众查档。并在查档接待室专门摆放了报纸、饮水机等,打造干净温馨的查档环境,对前来窗口办事的群众在细微之处传递出人文关怀。四是全面开展档案规范化管理工作,注重档案基础业务建设,加大档案的征集、收集、归档力度,真正把档案收集全、保管好、利用好、发展好。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保持迎难而上、敢于担当的"精、气、神",改进工作作风,把“店小二”精神落到实处。五是积极响应全市“三城联创”活动,进一步加强公仆意识,推动服务精细化,加大宣传力度,做城市形象的推动者和践行者,透过区档案局查档窗口所看到的,除了呈现城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记录,还是一个城市精神文明建设的成效和文化品位的彰显。

二、形势分析

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1.社会上有价值档案资料收集工作需要加强。近几年来,虽然区委区政府每年都加大对档案工作的投入,人大报告中档案经费每年呈递增态势,但档案经费仅仅只能满足日常经费支出。社会和民间有大量流散档案历史资料不能成为馆藏。为丰富馆藏,不断改善馆藏结构,将档案局(馆)建成一个馆藏内容丰富的地区性综合性档案局(馆),档案局每年都投入一定人力和物力进行有价值材料的征集工作,这些年来征集到图书、老照片、老家谱等有价值材料数十份,但在征集过程中始终面临一个资金问题,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在征集一些资料时需要一定资金支持,否则在面对一些有价值的资料时档案局无能为力,只能听任资料流失到社会中去,所以建议区财政每年给档案局拨付专项资金,用于征集资料。

2.档案工作需要专业性强的工作人员。人员包含两个方面一是区档案局自身的问题。档案工作专业性强,需要专业人才,目前看,没有科班学档案的,随着数字档案馆建设要求,对计算机数据库人才也提出了需求,需要加强招录和引进。二是区内一些平行部门和街道及社区,各部门对档案工作重视的不多不够,在档案执法检查中都会发现一些问题,主要是保管不规范,条件不合乎标准,档案员经常换人,不懂业务。这方面,还需要加强监督、指导和培训。

 

                                                                                                档案局

相关期刊更多

产品可靠性报告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中国化妆品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华商业联合会

乳业科学与技术

统计源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光明食品(集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