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班主任专题总结

班主任专题总结

班主任专题总结

班主任专题总结范文第1篇

关键词:青年班主任 专业化成长 基本功大赛

目前,我国中等职业学校的青年班主任占了班主任总数的一大半,他们是怀着对教育的理想和信念、对班主任工作的极大热情走上班主任工作岗位的。但是班主任工作是一项复杂而又具有创造性的劳动,面对几十个不同性格特点的学生,仅凭热情和爱心的结果往往是每天忙忙碌碌却又顾不上班集体建设;付出全部的心思对待学生,但是90%的学生根本体会不到教师的爱。因此班主任尤其是青年班主任要专业化。这种专业化要求班主任除了要具备教师的基本能力外,还需要具备班主任专业道德、班主任专业知识和班主任专业技能。

一、深化认知,专业化成长的内在动力

职业学校班主任的主要职责包括开展学生思想工作、班级管理工作、组织班级活动、职业指导工作和沟通协调工作。这些工作的完成需要班主任充分了解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较好掌握班集体的创建、师生关系的建立、就业创业的指导、班级活动的策划和家校有效的沟通等方面的方法和技巧;具备较高班级常规管理、学生品德教育、集体和个别心理辅导等方面的能力和水平。

而很多青年班主任都是依据自己对班主任的书本认知进行工作,处理学生问题时甚至搬用自己作为学生时的经验,缺乏预见性和系统性。班主任工作不仅需要事业心引领下的无限的工作动力和责任心统领下的高尚的人格魅力,更需要专业化引领下的高超的教育能力。作为班主任要养成高度清醒的专业自觉性,不断加强教育学、心理学、班级管理学和班主任工作行为学等教育理论知识和相关政策法规的学习和积累,努力提升自己的专业基本功,才能真正成为学生的精神关怀者和“重要他人”。专业自觉性的养成,是班主任专业化成长的内在动力。

二、理实结合,专业化成长的有效途径

在教育实践中,班主任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社会、学校向班主任提出的学生德育目标与学生现有的品行水平之间的矛盾。而班主任工作的特殊性是面对的是一个个鲜活的学生个体,教科书里没有完全符合某位学生个体的具体的教育方法和教育策略,需要班主任将教育理论作为支撑在实践中不断摸索,而实践中积累的经验有助于完善自己的理论体系。在班主任专业化成长的道路上让理论支撑实践、实践总结经验,努力从经验型班主任走向研究型班主任。

教育反思是促进理论与实践进一步结合的有效方式。很多青年班主任都认为高大上的教育理论没有太多的实用价值,这其实是一种理论与实践脱节的现象,因为大家关注较多的是如何处理一件件接踵而至的事件,而较少思考事件背后的原因、选取教育方法的依据。也正因为如此,很多班主任存在重实践做法而轻理论学习的问题。教育反思是班主任基于日常的教育实践所进行的思考和评判,可以促进教育理论的内化并结合实践的思考将经历变为经验。教育反思可以让班主任站在一定的高度看待问题,提高教育格局和教育能力,消除职业倦怠感, 从而形成专业化的可持续发展。青年班主任应该养成教育总结和教育反思的习惯,促进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的结合,这是班主任专业化成长的有效途径。

三、学校德育,专业化成长的环境孕育

学校的德育管理和德育环境对于青年班主任的专业化成长起着特殊重要的作用。随着职业教育的发展,很多青年教师走上工作岗位就需要担任班主任工作,这些新班主任需要老班主任的点拨和帮带,学校可以通过“老带青” “青蓝工程”等方式点对点地为青年班主任提供帮扶,引导其明确岗位职责和要求,尽快适应班主任的角色,在遇到突发事件时能正确处理,避免一些意外情况的发生。

另外,学校组织班主任参加各种形式的培训有利于提高青年班主任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在走上班主任岗位之前学到的理论知识因为没有实践的过程所以并不能引起共鸣。但当青年班主任在遇到各种班级管理中的问题和困难时,这种专业的培训会是雪中送炭。对青年班主任进行系统、成体系的培训,是提高其综合素质的有效方式,而培训的内容和方式也必须不断完善、改进和创新,使之更加切合班主任的需要。学校的德育管理,是班主任专业化成长的环境孕育。

四、基本功大赛,专业化成长的有力助推

在全国中等职业学校班主任基本功大赛的带动辐射作用下,各省市都在举办职业学校的班主任大赛。班主任大赛的开展,既为班主任展示自我提供了机会,也为德育管理的研究和交流提供了平台,更是班主任自我比对的镜子和专业化成长的助推力。以全国中等职业学校班主任基本功大赛为例,该大赛分为相关知识测试、主题班会设计、情景模拟答辩和教育故事演讲四个赛项,全面考察中职学校班主任建班育人能力,解决班级建设疑难问题的能力,运用相关政策、法规、原理、方法教育管理学生的能力。班主任大赛起到很好的导向作用,形成了以赛促训、以赛促思的良好氛围,为各学校的班主任队伍建设和班主任自身的专业化发展指引了方向,大赛的命题主要围绕职业学校班主任的五大工作职责,旨在通过大赛进一步明确班主任的工作重点和方向。班主任大赛起到了很好的反馈作用,参赛班主任在备赛的过程中,需要不断反思找到自己的薄弱环节从而加强学习和思考,所以这种比赛具有反哺班主任工作的功能,使参赛选手回到班主任岗位上能更具备教育智慧。在情景模拟答辩项目中,情景都是班主任日常工作中常见的情况,如对学生品德考核量化的问题,以前只是按照要求去做量化考核,不会去思考这么做依据是什么?优势是什么?缺陷是什么?如何科学构建品德评价体系?比赛时选手既要讲解自己对学生品德评定的认识,各种评定方法以及方法间的比较,还要阐述自己在班级管理中是如何做好这项工作的。对于随机抽取的一个题目进行作答,答题过程既要有理论高度,又要有实践深度;既要彰显教育理念,又要凸显教育智慧;既要有逻辑性,又要有可行性。所以,选手在备赛过程中需要对建班育人的方方面面进行总结和提炼,形成自己的班主任工作体系。班主任大赛也起到很好的交流作用,各个学校的优秀班主任充分展示自己在建班育人方面的创新做法,表达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想法,为大家相互学习、相互交流提供了平台。

青年班主任要充分认识到班主任在立德树人方面的基础性作用,正确认识到班主任岗位的专业性,将班主任专业化成长看做一个方向、一个目标,更是一种追求、一种激励,在专业化成长道路上不断前进。

参考文献:

[1]齐学红,黄正平.班主任专业基本功[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班主任专题总结范文第2篇

一、指导思想:

以《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班主任工作意见》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班主任培训工作,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和教育部《中小学班主任工作暂行规定》,转变班主任的教育观念,提高班主任的职业道德素质和教育管理能力,以整体优化班主任队伍建设为主线,以培养观念先进、素质优良、业务精湛的优秀班主任队伍建设为重点,以完善班主任队伍的管理机制为保障,努力建设一支优秀的班主任队伍,以此推动我校德育工作的有效开展。

二、培训目标:

1、通过培训,帮助班主任树立先进的教育理念,明确新时期班主任工作的新特点、新要求,提高班主任的职业道德素质。

2、通过学习先进的班主任工作经验和方法,能够积极主动地开展班集体建设和问题学生的教育帮扶和转化工作,不断提高班主任的工作艺术水平和管理能力,切实发挥班主任在学生思想道德建设中的主导作用。

3、培养班主任根据班情设计、组织主题班会的能力,提高班主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4、培养班主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案例分析和经验总结的能力。

三、培训时间、对象及任务:

从2011年6月到11月,对我校全体班主任进行不少于10学时的岗位培训。

四、培训内容:

根据我校班主任工作实际,培训内容包括:班主任工作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优良班集体建设、主题班会的设计与组织、心理健康教育、教育政策法规、德育工作等。

五、培训方式:

集中培训与个人自学相结合、专家讲座与自我总结相结合、阅读书籍与上网学习相结合的培训形式。

六、方法与措施:

1、成立班主任全员培训领导小组,徐晖任组长,沈欢任副组长,其他校委会成员为组员,沈欢具体负责班主任全员培训的计划制定、实施、检查考核等工作。

2、建立班主任培训制度,如管理制度、学习制度和反思制度、班主任能力考核制度、班队课行政检查制度、班主任评价奖励制度,规范班主任培训的操作程序,落实培训的各项措施,抓好培训的各个环节工作,做到培训工作精细化,不断提高培训效率和质量,使培训制度从制度上得以保证。

3、开展好“六个一”活动。通过邀请专家讲座、主题队会观摩、队活动设计与实践反思、心理辅导个案分析、撰写德育论文或案例、阅读德育书籍、召开班主任工作经验交流会、编辑德育专辑等,来提高班主任的整体素质和管理能力。

4、建立班主任专业成长档案,记载班主任专业成长轨迹,使班主任专业化发展成为学校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有力支柱。

七、活动安排:

月份

内容

形式

主讲

7-8月份

自主阅读《班主任》杂志

自学

全体班主任

撰写德育论文或案例

自主撰写

全体班主任

 

9月份

《中国教师缺什么》

专题讲座

徐 晖

《教师与学生的法律关系》

专题讲座

叶永建

自主阅读《班主任理论与务实》

自学

全体班主任

10月份

《经典诵读工程及考级实施方案》

专题讲座

沈 欢

主题队会讲座

专题讲座

全体班主任

11月份

         班主任博客的创建

专题讲座

沈 欢

待定

专题讲座

德育专家

主题队会观摩

听课

全体班主任

12月份

班主任个人博客检查

检查

全体班主任

班主任工作经验交流会

经验交流

全体班主任

编辑《“五个一”工程成果展示集(四)》

班主任专题总结范文第3篇

一、总体要求

(一)明确主题。根据党章要求和《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等党内规章,以深入学习贯彻党的精神为主题,落实关于纠正“四风”不能止步、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的重要指示精神的实际行动,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持问题导向,以严的标准、严的措施、严的纪律,坚持“团结—批评—团结”,联系班子和个人实际深入查摆问题,严肃认真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进一步强化党的观念、提高党性修养,增强“四个意识”特别是核心意识、看齐意识,更好地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二)明确范围。一是村党总支召开专题组织生活会。党总支班子成员、村民委员会委员中的党员、村务监督委员会委员中的党员参加党总支班子专题组织生活会,其他不是党员的村民委员会委员、村务监督委员会委员列席党总支专题组织生活会。二是村党总支下设党支部按要求组织全体党员参加组织生活会,全体党员领导干部要以普通党员身份参加所在党支部的专题组织生活会。

(三)明确时间。村党总支计划安排在3月5召开专题组织生活会,下设支部计划在3月5日到8日召开,同时开展好党员民主评议。党建责任区班子成员要加强对专题组织生活会的把关,坚持时间服从质量,准备不充分的,不急于开会,待准备充分后再召开。组织生活会期间,党总支、党支部班子成员原则上不得请假。

(四)明确地点。村党总支、杞木林党支部计划在村委会召开,后山支部、旧寨支部、祁家寨支部的专题组织生活会安排在村民小组活动场所召开,切实发挥活动场所作用。

二、认真做好会前准备

(一)制定会议方案。各党支部要按照要求认真制定本地组织生活会和民主评议党员实施方案,明确重点解决的问题、方法步骤和有关要求。党支部主要负责同志要切实履行第一责任人的职责,主持研究制定实施方案,做好组织生活会和民主评议党员相关筹备工作。

(二)深化学习研讨。深入学习领会系列重要讲话特别是在党的精神报告的重要讲话精神,认真学习《准则》和《条例》,党支部要采取领学宣讲、党课辅导、交流讨论等方式,组织党员集中学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章。重点是搞清楚、弄明白“八个明确”主要内容和“十四个坚持”基本方略,同时搞清楚、弄明白党员义务、党的基层组织的基本任务等内容。在学习中坚持问题导向,对照《准则》《条例》规定和要求,紧密结合实际,着重从思想、组织、作风和纪律等方面查找存在的突出问题。

(三)广泛征求意见建议。采取座谈走访的方式,广泛征求党组织、党员群众和党代会代表等方面的意见,并分别向领导班子和党员领导干部本人反馈。领导班子要深入查找存在的突出问题,班子成员要把自己摆进去,主动认领问题。主要负责同志和其他班子成员要深入群众,认真听取下级组织、分管领域、服务对象和党员群众的意见建议。要注重从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具体工作中,从群众反映领导干部工作生活的细节小事中,筛查问题、找准症结。镇党委将通过抽查材料等方式了解掌握各级党组织征求意见情况。

(四)深入开展谈心谈话。要按照主要负责同志与班子每个成员必谈、班子成员相互之间必谈、班子成员与分管部门主要负责同志之间必谈,班子成员与本人组织关系所在党支部党员代表必谈的“四必谈”要求,认真开展谈心谈话。谈心谈话要一对一、面对面,既谈工作问题、也谈思想问题,既谈自身差距、也提醒对方不足,把问题谈开、思想谈深、意见谈好,充分沟通思想,营造开好民主生活会的良好氛围。各党组织书记要接受党员、干部和群众的约谈。

(五)认真开展党性分析。要紧扣明确要求重点查摆的6个方面问题,对照党章,对照初心和使命,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坚持问题导向,强化问题意识,把自己摆进去、把思想摆进去、把工作摆进去。每名党员要围绕政治功能强不强、“四个意识”牢不牢、“四个自信”有没有、工作作风实不实、发挥作用好不好、自我要求严不严,认真开展党性分析。村党员主要查找是否存在服务群众意识和能力不强、带头作用不好,参与和服务扶贫攻坚不到位等问题。

党总支、党支部班子主要查找在执行上级党组织决定、严格党的组织生活制度、加强党员教育管理、组织党员发挥作用、教育引领和联系服务群众,以及加强自身建设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在深入查找剖析的基础上,党支部班子及其成员要列出问题清单。

三、召开专题组织生活会

(一)会议议程。一是党总支专题组织生活会。由党总支书记主持。主要议程为:1.组织开展党的专题宣讲;2.通报组织生活会准备情况;3.通报“两委”班子2017年专题组织生活会整改方案落实情况;4.党总支主要负责同志代表班子进行对照检查;5.班子成员联系班子存在的问题和个人实际、工作职责及思想动态逐一进行党性分析,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党组织主要负责同志先进行自我批评,其他同志对其提出批评意见;每一位同志进行自我批评后,班子主要负责同志带头对其提出批评意见,然后其他同志逐人对其提出批评意见);6.到会指导的有关领导讲话;7.党总支主要负责人作会议总结。二是党支部召开专题组织生活会。会议由党支部书记主持。主要程序为:1.组织开展党的专题宣讲;2.党支部书记通报上一次支部班子会议提出的整改措施落实情况;3.党支部书记代表支部班子说明征求意见和查摆问题情况;4.班子成员联系班子存在的问题、个人实际、工作职责及思想动态逐一进行党性分析,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其他党员同志作批评和自我批评;5.党支部班子集体研究提出班子整改措施,个人明确整改方向,其他党员同志提出班子整改方面的意见建议;6.党支部书记总结会议情况,提出整改要求。三是民主评议党员。结合专题组织生活会,开展党员民主评议工作。主要程序为:1.党支部书记作大会动员。2.支部班子成员带头开展个人自评,摆出政治、纪律、品德、作用4个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自我批评和自我评价。支部党员逐一开展自评。3.支部党员自评后,其他党员对自评党员进行评议。4.发放测评表,按照“优秀”“合格”“基本合格”“不合格”4种等次,对党员进行投票测评。5.党支部书记通报支部班子查摆问题、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情况,组织全体党员对支部班子的工作、作风等进行评议。6.上级党组织到会指导领导作点评。7.党支部书记对大会情况作总结。党员较多的党支部,个人自评和党员互评可分党小组进行。8.对党员等次作出组织评定。党支部书记结合党员大会民主评议党员的情况,综合分析党员日常表现,对支部党员提出批评意见后,经党支部班子集体研究评定党员等次,“优秀”等次的党员占全体党员的比例一般为15%-20%,由支部书记向党员反馈。

(二)会议要求。自我批评要敢于解剖自己。党组织主要负责同志要代表班子作对照检查,带头开展自我批评,把自身存在的问题讲清楚,把问题根源讲透彻,把整改措施讲具体。自我批评要襟怀坦白、见人见事,不能遮遮掩掩、泛泛而谈。相互批评要坦诚相见。主要负责同志和班子成员都要本着对组织、对同志、对事业高度负责的精神,直截了当开展批评,指出具体问题、提出改进建议。相互批评要有的放矢、切中要害,不搞无原则纷争。对批评意见要正确对待、虚心接受,达到团结—批评—团结的目的。

(三)党员等次组织评定。党支部书记结合党员大会民主评议党员的情况,综合分析党员日常表现,对支部党员提出初评意见后,经支部班子集体研究评定党员等次,由支部书记向党员反馈。评为“优秀”的党员,党支部要给予表扬;评为“合格”的党员,党支部要肯定优点、提出希望;评为“基本合格”的党员,党支部要安排专人谈心谈话,指出存在的不足和差距,帮助改进;评为“不合格”的党员,要立足教育帮助,促进转化提高,按照《中共中央组织部关于召开2017年度基层党组织生活会和开展民主评议党员几个问题的通知》(组通字〔2017〕41号)规定的办法程序,作出相应的组织处理。

四、扎实抓好整改落实和立规执纪

(一)建立整改清单。结合组织生活会开展批评情况,对查摆出来的问题进行再梳理,将“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中形成的问题清单一并纳入整改内容,形成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个人整改清单,要聚焦具体问题,细化措施,做到整改进程和整改效果可检查、可监督。问题整改要分类施策,可以马上解决的,要立行立改;需要一段时间加以解决的,要制定持续改进的具体措施,规定完成时限;需要组织协调解决的,要明确牵头单位、责任人。整改清单兑现情况要采取适当方式在一定范围公开,接受党员群众监督。

(二)开展专项整治。对党员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要集中力量,逐项排查,明确责任,强化措施,开展治理。对那些顶风违纪、贪腐谋私、徇私枉法的,坚决予以查处。对那些发生在基层、根子在上面的问题,要加强统筹协调,上下联动、合力解决。

(三)强化立规执纪。根据查摆和解决问题的情况,结合实际,进一步完善制度规定。同时,要提高制度的执行力,强化制度的约束力,维护制度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切实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制度化、常态化、长效化。

班主任专题总结范文第4篇

Part1 班主任队伍基本信息

1. 性别结构

数据显示,成都市男性班主任为7929人,占比约30%;女性班主任为18808人,占比约70%。所调查的1537名幼儿园班主任中,男性仅有10名,占0.65%;所调查的13226名小学班主任中,男性为2074名,占15.68%。初中、中职学段班主任性别比例差异较小。普通高中因男教师总人数较多,因此班主任性别结构为男多女少的现状。

2. 学历结构

数据显示,专科及以下学历为7315人,占比27.21%;大学本科18302人,占比68.08%;研究生及以上476人,占比1.77%。其中本科所占比例最大。从学段上看,专科及以下学历的班主任,主要集中在小学和幼儿园,分别占45.48%和57.92%。

成都全市班主任以中青年教师为主。其中26-35岁的占比41.14%,36-45岁的占比34.31%,45岁以上4800多人,占比17.89%。25岁以下的年轻教师仅占6.28%。26-45岁的教师共占75.45%的比例,是该市班主任队伍的主力军。

4. 工作累计年限

“班主任工作累计年限”是指连续或间断担任班主任工作的总年限。成都市现任班主任中,累计担任班主任工作超过10年的占比48.41%;4-10年的为34.31%;3年及以下的只有15.67%。

5. 职称情况

数据显示,成都市班主任学科职称结构以中级为主,占比52.31%;学科初级职称占比24.06%;具有学科高级职称的仅占17.43%;此外还有5.48%的班主任尚未定级,主要体现在学前、小学和中职段。

6. 津贴情况

总数据显示,成都市班主任的月津贴(绩效)情况中,200元及以下的大约占7.83%;200-400元的约占35.12%;400-600元的约占35.97%;600元以上的约占12.17%。

从学段来看,学前段的班主任津贴最低,200元以下的占到52.54%,即一半多人;其次为小学,占到16.45%。津贴平均最高的为中职44.78%,其次为普高32.14%。

7. 教龄情况

调查数据表明,20.72%的班主任教龄为6-10年,34.38%的为11-20年, 27.58%的为20年以上,即十年以上教龄的班主任共计61.96%。由教龄长、经验丰富的教师担任班主任工作,成为成都市班主任队伍的普遍现象。只有中职段的班主任由年轻教师担任的比例要普遍大于其他学段。

8. 任教学科情况

抽样调查数据显示,成都市班主任队伍中语文、数学、英语学科教师人数最多。语文为38.63%(小学段最为突出,有72.6%的小学班主任为语文教师担任),数学19.02%,外语11.18%。职业学校专业课教师担任班主任工作人数紧随其后,占班主任总数的9.93%。其他学科所占比例很少,音乐、美术最少。

9. 获得荣誉称号情况

在所调查的班主任中,获得学科荣誉称号的班主任人数,远远高于获得“优秀班主任”荣誉称号的人数。

获得成都市优青称号的比例为8.37%,获得市学科带头人称号的为3.53%,获得特级教师称号的为1.50%,总计为13.40%。而获得市级“优秀班主任”荣誉称号的仅为6.86%,获得省级以上“优秀班主任”荣誉称号的仅占总人数的1.96%。

分析结论

成都市班主任队伍结构总体情况较为理想。成都市班主任队伍主要由广大中青年教师担任,学历结构较高,教育教学经验较为丰富。这支班主任队伍年富力强、经验丰富、精力充沛,专业发展基础与发展潜力比较突出。

班主任队伍结构个别方面需要调整优化。性别结构上,女性教师比例偏高,尤其在幼儿园、小学阶段表现更为突出,性别失衡可能会对学生群体的身心发展造成一定的影响。学科结构上,基础学科(语文、数学、英语)教师担任班主任情况较为普遍(达到68.83%),小学阶段的班主任中,72.6%为语文教师,学科结构失衡对深入推进素质教育也会造成一定的影响。学科职称结构上,中级职称以下的教师占班主任总人数的82.57%,高级职称教师比例严重偏少。如何促使更多高级教师担任班主任工作,如何将高级教师丰富的教育经验、教育能力转化为现实的育人效益,是我们亟待思考、解决的重要课题。

班主任待遇总体水平低,差异较大。一是班主任岗位津贴总体水平偏低,87.83%的班主任月津贴不足600元,班主任岗位的重要性与收入不成正比。二是不同学段、不同地域的班主任待遇差异明显。中职、普高段高于学前、小学段,一圈层高于三圈层,待遇差异较大的现状难以满足我市班主任工作高位均衡发展的需求。

评优表彰机会偏少。与学科教学岗位相比较,班主任岗位评优评先机会偏少,竞争更加激烈,这导致班主任岗位相对缺乏吸引力,很多教师宁愿在学科教学方面付出更多精力,追求更高的荣誉。

Part2 班主任的工作现状

1. 学科教学工作量

数据显示,成都市53.27%的班主任学科教学周课时在12节以上。其中,周课时16节以上的占到14.51%,12-16节的占到38.76%,8-12节的占到33.99%,8节以下的占10.65%。

2. 班主任岗位工作量

按教育部相关规定,班主任岗位工作应按教师满工作量的一半进行计算。问卷调查表明,对班主任实际工作量的计量情况差异较大,班主任工作计一半工作量和一半以上的分别为30.78%和10.00%,而记一半以下的为11.11%,未计算成工作量的达到了37.32%。

3. 班主任岗位工作时间

与学科教学工作相比,花费在班级管理工作上的时间更多。抽样问卷数据显示:选择班主任工作时间“少于学科教学”的只有3.99%,选择“基本相当”的为28.10%,选择“多一些”的为32.55%,而选择“远远超过”的为33.66%,高中教师反映出的比例还要偏高。

抽样问卷显示,有54.71%的班主任要组织学生每天在校的体锻;有63.20%的班主任每学期要组织开展4次及以上的主题班会课;88.43%的班主任会花“较多”或“很多”时间精力与班科教师进行沟通协调。这些情况进一步反映出班主任工作的具体、繁琐、事务多、强度大的工作特点和现状。

5. 专项工作情况

班主任担负着育人工作中最基础、最重要的部分,除去班级常规管理工作外,德育专项工作也是班主任工作重要内容之一。关于“你在班级教育中最注重学生的哪些方面”一题(多选题),有83.99%的班主任选择了“安全教育”;选择“思想道德教育”的有86.80%;选择“行为习惯和常规”的有93.27%;选择“心理健康教育”的有80.98%;选择注重学生“兴趣爱好特长”的较少,只有45.03%;而只有28.37%的班主任选择最注重“本学科教学”。

6. 工作压力

关于班主任在工作中遇到的压力和困难,总体情况排序如下表:排名第一的是“安全责任压力大”,占75.95%;第二是“工作量大,时间精力不够”,占71.57%;第三则是“家庭教育缺失或负面影响大”。

从学段来看,各个学段情况有所不同。高中班主任排在前三位的分别是“工作量”、“安全责任”和“升学压力”。初中是“工作量”、“安全责任”和“家庭教育缺失或负面影响大”。小学班主任则是“安全责任”占首位,其次是“工作量”和“家庭教育缺失或负面影响大”。职业中学则是“学生行为习惯差,不好管”排首位,其次是安全和工作量。

在班主任工作中遇到的压力和困难

7. 工作成就感

关于班主任的工作成就感的调查显示,从事班主任工作最有成就感的是:“希望学生健康成长、成才”为最高(90.39%);其次是“得到领导、同行、社会的肯定与尊重,实现个人价值”(57.58%);第三为“得到学生及家长的感谢”(40.85%);最后为“学生考上理想的学校”(30.98%)。

班主任的成就感

8. 担任班主任的意愿

数据表明,72.42%的教师担任班主任工作是由学校安排的,主动申请的只占22.48%。

关于“在今后的教师生涯中,是否愿意继续从事班主任工作”问题调查上,27.71%和26.99%的现任班主任表示“不愿意”和“说不清”,表示“愿意”的仅为36.14%,“非常愿意”的也只有7.52%。

分析结论

发展愿望较为强烈。绝大多数班主任将“学生成人成才、自我价值实现、获得社会尊重”作为获得工作成就感的重要内容,既显示了成都市班主任队伍的师德师风水平,也体现了强烈的专业发展意愿。如何回应班主任的专业发展需求,进一步激活班主任的专业发展动力,创设良好的工作激励机制,在“刚性管理”的同时加强“人文管理”的力度等,是亟待探索的重要课题。

班主任“教学、德育一肩挑”,工作量大、工作负担重。数据表明,成都市绝大多数班主任工作量(学科教学、班主任两个岗位工作累加)超过了标准工作量,与单纯担任学科教学的教师相比,班主任老师“工作强度大、工作负担重、工作时间长”是普遍现象。以高中为例,若以平均每周教学12节课又兼任班主任以6节课计,占多数的班主任每周达18节以上,已大大超过教育部规定的高中教师每周8至10节的工作量。

任职意愿令人堪忧。数据显示,在对未来的岗位选择上,有54.70%的现任班主任主观上不愿意继续从事班主任工作,其中初中、高中和职高段的比例更高,这一现状令人堪忧。

Part3 班主任专业化建设

1. 教研活动或专业培训情况

数据显示,53.53%的班主任经常参加学校组织的班主任校本教研活动,仅有6.86%的班主任经常参加区市县及以上部门组织开展的班主任专业培训活动。

2. 班主任专业成长的内容、方式及管理

在最希望得到提高的班主任专业知识和技能方面,小、初、高、职前面5项的排序基本相同,幼儿园班主任则把“班级组织管理能力”“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协调沟通的能力”排在前三位。

在选择最有效的班主任专业成长的方式方面,小、初、高、职学段前3项的排序完全相同。尤其是“优秀班主任经验交流”一项选择比例非常高。大多数班主任看重实用性的专业培训。

在对班主任的管理上,有71.50%的班主任认为当前班主任的待遇和激励机制亟待提高;65.23%的班主任认为许多活动形式主义化且检查评比太多;48.37%的班主任认为管理方式比较僵化、机械,缺少人文关怀;有41.37%的班主任认为亟待建立针对班主任的系统专业的培训和培养机制。

3. 关于对班主任绩效工资的看法

关于对班主任绩效工资收入待遇的看法,平均来看有47.78%的班主任认为“虽然有所增加,但和付出相比还有一定差距”;有35.95%的班主任认为“不合理,需要做较大增加”;仅有2.42%和9.67%的班主任认为“合理”和“比较合理”。其中高中班主任认为“不合理,需要做较大增加”的比例还要高,约为47.32%,职高为45.45%。小学班主任认为“但和付出相比还有一定差距”的达到58.18%,初中为52.02%。

4. 关于对设立专业技术职称的看法

数据显示,在对“班主任是否应当有不同于学科教学的专业技术职称”的看法中,有21.05%的认为“非常必要”,39.61%的班主任认为“必要”,也就是达到一半的班主任认同单独设立班主任系列的专业技术职称。其中,小、初、高、职学段的数据都高于此比例,分别为小学63.44%,初中66.98%,高中55.36%,职高63.64%。绝大多数教师认为班主任应该专门化。

分析结论

班主任专业发展和教研活动主要以学校组织的校本教研、校本培训为主,区(市)县及以上教育行政部门或教研培训部门在班主任专业培训方面提供的机会相对较少,缺乏系统、长期、固定的培训机制,对成都市班主任群体的专业发展缺乏支持和引领作用。

同时,一线班主任对专业培训、教研内容的选择,依然倾向于班级管理等具体实务上,尤其青睐“拿来就能用”的具体经验和操作办法,一方面体现了班主任对专业发展的务实性,另一方面也从侧面反应了班主任在理论提升、研究创新上的无意识,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该市班主任队伍的专业素养,难以产生具有全国影响力的、专家级的优秀班主任。

班主任专题总结范文第5篇

在探索与实践的过程中,我们根据班主任工作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对班主任工作进行“会诊”研究,努力构建有特色的班级管理模式。其主体实践立足于学生个体的健康成长和良好学生集体的培育,包含了预防教育活动系统、诊治教育活动系统以及自主教育活动、“绿色通道”机制等拓展形式,其中预防教育活动系统和诊治教育活动系统是班主任工作轮流“会诊”制探索与实践的两条工作主轴,它们是一个互相联系、互相补充的教育共同体,自主教育和绿色通道等“会诊”拓展形式是对班主任工作轮流“会诊”制的必要完善。

预防教育活动系统的建立――轮流“会诊”制的坚实基础

促进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最根本的是要在日常教育教学过程中,加强对学生在学习、生活、活动等方面的指导,在学生教育与学生管理中也必须坚持贯彻落实“预防为先,教育为宗,加强调查,重在保健,增强素质,提高免疫力”的预防教育理念,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全的人格特征。

1.预防教育的组织形式

预防教育活动系统主要由三大层面的预防教育子系统构成:一是学校层面的块状预防教育体系,包括教务处、政教处、年级组和班主任,这是预防教育的组织主体,其预防教育活动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强调以“我”为主;二是学校层面、年级组层面、班级层面的垂直预防教育体系,这一层次的预防教育比较注重整体性,强调教育资源的有效整合、协调;三是引入校外教育资源,与校内教育资源有效结合,比如请当地警官来校进行法制和安全的教育,请军警官兵来校进行军训和国防教育,请心理健康教育专家来校进行心理咨询和辅导等。

2.预防教育的活动形式

在预防保健教育的各类活动中,主题班会是一种重要形式,班主任可以根据班级中出现问题的苗头,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活动,防患于未然。当然也可以按照学校的统一部署,在一个年级开展整体性的预防教育主题活动。针对不同年级各个不同时期的学生特点,我们也相应地编制了不同的预防教育活动计划。如2006年高一年级第一学期的学生教育预防保健活动方案:

第一阶段:该时期高一学生的特点是对高中学习生活环境陌生、好奇,同学间交往逐渐增多;学习情绪高涨,课程学习方法不熟悉。我们开展的预防教育主题有:军训与国防教育,知校教育,我们的校歌,适应寄宿生活,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育,“了解我们的新课程”讲座,“多一些有效的课堂行为”学法指导。

第二阶段:部分学生的满意度下降,开始忽视自我约束,违纪情况增多,且多以客观原因为借口。预防教育主题是:学生自治管理骨干培训,“十六岁的天空”诗歌朗诵比赛,“诚信考试展示我的才华”考前教育,优秀学生学习经验交流,高一学生家庭教育大型研讨(家长会)。

第三阶段:部分班级学生集体凝聚力下降,生活上攀比心理强,学习上受到挫折出现迷茫心绪。相应的预防教育主题有:我们的班级格言,“算一算,这个月你花了多少钱”理财教育,“同龄人的校园生活”电影观摩,高一学生心理导航,“我们是最棒的”班级集体荣誉观教育,高一学生行为中期评价,“让我们的周边更美”教室寝室美化设计比赛。

第四阶段:对父母长辈的教育有厌烦情绪,部分学生学习动力有所回升。适合的教育主题是:“与父母坦诚相待”等沟通艺术指导,中学生安全法纪教育,“远足裘家岭”德育基地活动,高中学生卫生保健指导,“伟人或名人的中学生活”人物传记读书会。

诊治教育中的“会诊七步法”――轮流“会诊”制的操作模式

众所周知,医院为病人看病大致包括遇病检查、提供病例、专家门诊、处方配药、干预治疗、观察疗效、病愈随访等一系列诊疗程序。受此启发,在通过数十次“诊治教育”实践的基础上,参照医院为病人诊疗的规范形式,研究确立了有一定可操作性的“会诊”工作七步流程方法(简称“会诊七步法”),它包含了自我调查、提供案例、专家受理、提出策略、实施干预、观察效果、事后随访等七个重要步骤。并相应地设计了工作用表,制订了操作规章。

1.自我调查:自我调查是“会诊”前期的基础工作,关键是选准主题,获得现场经验。它要求班主任及时发现、搜集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素材”,从班级形象、教学常规工作、班干部工作、班主任形象、班级周边情况等几个方面展开调查,分析问题出现的原因,判断已采用的教育管理措施的有效程度,从中选定“会诊”线索。然后根据调查情况,填写《班主任工作调查表》,内设教室环境布置、学生衣着与言行、学生自我管理、学生交际影响、学生活动、学习氛围、学生对班主任印象等六大类反映班级整体形象的指标,其中每一大类按“便于调查、以小见大”原则设置了若干项小指标。有必要指出的是,班主任“会诊”工作是学校日常管理工作的一部分,“遇病自查”环节也需要充分利用好学校日常管理中产生的一些数据。必要时还可指导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心理分析。

2.提供案例:在自我调查的基础上,由“会诊”对象用文字叙说自己在班级管理活动中的个人化“问题现象”“问题解决”和“经验事实”等,制成“病例报告”,填写《班主任工作轮流“会诊”申报表》。“病例报告”内容要求一事(人)一议,从小处着眼,但要能反映来龙去脉,也可简要分析对班级管理采取的措施及有效性。“病例报告”形式不拘,故事、日记、书信、谈话记录等均可。为及时总结成功经验,经学校调查也可推荐班级管理卓有成效的班主任参加“会诊”。被推荐人需反思班级管理实践,就管理工作的某一方面或几个方面写成教育经验报告,填写《班主任工作轮流“会诊”申报表》。《申报表》提交“会诊”专家组审批后进入“会诊”流程。“会诊”专家接到案例材料后,由组长召集专家碰头会,针对各项指标提出受理意见。

3.专家受理:专家受理是“会诊”的核心,主要有建立好专家组、组内书面“会诊”、召开“会诊”会议等三项工作。专家组成员一般由学校主要领导以及班级管理经验丰富的班主任或任课教师担任,人员相对固定。专家组内部推举组长(“主任医师”)一名、副组长(“副主任医师”)两名。专家组形成后,由专家结合教育案例(“病例报告”)反映的情况,填写《班主任工作“会诊”专家个人意见》,提供书面“诊断”意见。在此基础上,由专家组成员讨论并综合各方面意见,提出初步“会诊”意见。针对问题解决方式的差异,我们灵活多样地选用工作现场会、主题文章交流、“会诊”工作会议等“会诊”方式,其中以“会诊”工作会议使用最为普遍。

“会诊”工作会议主要根据有关班主任的叙述,通过发言交流、现场辩论,广泛听取其他班主任的意见,由专家组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把握问题的“症结”,为会诊对象提出解决问题较为适合的方法。对于教育经验案例,专家组着重分析总结会诊对象相关做法的经验,发掘亮点,提出持续提升的建议。“会诊”工作会议的内容主要包括“会诊”对象自述教育案例和口头提出“诊断”总体结论。其中“主任医师”通过总结会议发言内容及专家组书面“会诊”意见,在“会诊”现场提出“会诊”的总体意见。

4.提出策略:在专家受理“会诊”后,由“主任医师”开具“处方”――《班主任工作轮流“会诊”诊断报告》,主要内容有:根据“会诊”会议记录中专家发言整理的正式文本;专家组指定专人撰写的研究反思。《诊断报告》主要提供“会诊”对象参考采用,并交专家组其他成员作进一步跟踪研究。

5.实施干预:在“实施干预”时,要特别注意做好作为“会诊”对象的班主任的思想工作,注意调动一切有利因素帮助班主任做好学生的教育工作,以便让班主任乐意接受对所在班级的整改。除要求“会诊”对象自觉参与“治疗”外,学校还鼓励其他班主任参与类似案例的对策研究或在本班试行专家受理其他对象时提供的部分管理措施。经班主任在“会诊”会议上口头申请,专家组成员同意即自动进入“实施干预”及以下流程。专家组可立即组织人员对新进入“会诊”流程班级的现状进行补充调查,将调查结果留作研究比对。在实施干预“诊疗”时,可由专家组物色“护士”(一般可由科任教师或政教处工作人员充任)若干,统一安排在“诊疗”期内参与学生的教育、承担部分班级管理工作。

6.观察效果:“实施干预”工作进行一周后即可视情况由专人开展调查,记录填写《班主任工作调查表》,与“会诊”前的调查表逐项比对,分析效果,以此为基础,形成《班主任工作轮流“会诊”效能分析报告》。专家组成员对报告内容加以分析,向“会诊”对象及调查人听取意见后,如果发现班级管理工作无明显改进,可由专家组成员检查“实施干预”环节的落实措施情况,适时向“会诊”对象提供新的干预策略。

“诊疗”后的效果观察与分析是一大难题,一般我们采用比较的方法,即教育管理措施改进后的一段时间内,重新对班主任工作展开调查,与“会诊”前的调查情况进行逐项比对,从而分析诊治效果。对班主任工作进行“会诊”的目的是为了提高班主任的工作水平和工作成效,如果一个班级管理上问题少了,班风好了,学生自律程度高了,这就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班主任工作的成效,从中也能反映出“会诊”工作的绩效。

7.事后随访: “实施干预”工作进行一月后,如果各项有缺陷指标有一定改变即可视为有效果,此后应指定班主任做好跟踪调查工作,专家组应进行回访调查。如果“诊疗”后仍无明显改进,可由“会诊”对象再次提出案例,重新进行一次“会诊”。

“会诊七步法”是诊治教育系统中的一种具体操作模式,但它并不能代替班主任工作轮流“会诊”制探索与实践中的所有诊治教育形式,更不是独此一家、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由于“会诊”对象与事件具有的不可预测性与不稳定性,操作模式也应当是多元多样的。在实践研究中,恰恰是有些问题三四步就可以解决,有些问题七八步也还解决不了,有待于更进一步深入诊治的。

自主教育活动与绿色通道――轮流“会诊”制的必要拓展

1.拓展形式之一:自主活动中的自主教育

随着班主任工作轮流“会诊”制探索与实践活动的深入,我们逐渐认识到:“只有让违纪学生自我认识到问题的本质,认识到性质的严重性,才能通过内因的主导作用起到教育的效果。”适时提出:若有学生因严重违反校纪校规受到学校纪律处分的,该班级应举办开放式主题班会,除本班学生参与外,也可同时邀约其他班级的学生代表旁听,在学生中开展自主诊断教育,更充分地发挥班会活动的教育功能。在学生自主“会诊”过程中,学生采用丰富多彩的形式,如演讲、辩论、歌唱、文艺小品、知识竞赛、现场演示等等,由学生自主策划,自主编排,自主表演,内容充实而集中。活动形式的寓教于乐,使学生在获得娱乐的同时领悟到违纪的性质,认识到违纪后果的严重性;而请违纪学生现身说法,以学生的身份来教导学生,则起到了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

2.拓展形式之二:“绿色通道”机制的健全

在班主任工作轮流“会诊”制的探索与实践中,我们也发现在面对一些突发事件时,很难在第一时间内召集“会诊”人员,及时地对问题提出有效的干预措施。一些问题得不到及时的处理,也很可能会因为失去最好的处理时机而成为“顽疾”。为此,我们在定时定期进行教育“会诊”的同时,也提出:对于班级管理中出现的一些迫切需要解决的即时性、突发性、紧急性问题,可临时紧急召集“会诊”组会议,即建立班主任工作轮流“会诊”制的“绿色通道”。在遇到突发性问题时,先由应急“会诊”组组长召集当时能够“出诊”的专家,到指定地点参加“会诊”;再在应急“会诊”组组长的主持下,由当事教师阐述问题(必要时可以带上当事学生),与会专家现场分析问题,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开出有针对性的“处方”,并立即实施“干预”,快速而有效地解决问题。“绿色通道”的开通,提高了轮流“会诊”制的应变、应急能力和工作效能,但是就一个完整的“会诊”模式而言,它仍需要做好后续工作,如分析发生突发问题的原因、应急“会诊”后持续改进措施的落实,以确保“会诊”效果的持久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