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弱电工程安全保障措施

弱电工程安全保障措施

弱电工程安全保障措施

弱电工程安全保障措施范文第1篇

关键词:预防;电缆;故障

中图分类号:F416.61文献标识码:A

0 语言:

电缆线路故障原因不仅包括电缆、附件的自身质量和施工安装质量,而且还包括维护和防护效果。只要正确认识故障要因,从各个方面采取主动的预防措施,加强管理重点防护突出的问题,电缆线路的故障可以大幅度降低,电缆线路的高供电可靠性就能充分显现。

1 电缆线路故障原因

经统计,2006~2008年重庆市10 kV电缆故障累计65次,年故障率0.0145次/km,主要原因为外力破坏、电缆附件质量、电缆施工质量、电缆本体质量,故障分布见图1~4。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聚乙烯绝缘电缆取代了油浸纸绝缘电缆,运行良好稳定,而主要故障为敷设施工的工艺质量;电缆附件的质量和施工是相辅相成的关键技术,也是薄弱点之一,故障比率很高。

根据电缆本体及其附件的故障原因,积极采取主动预防措施和对策,消除电缆故障的各类隐患,能有效降低故障机率。

2 预防电缆故障的主要措施

2.1 选用质优的电缆本体

电缆本体的质量包括各组成部分的材料、绝缘层的强度、同心度等,质量较差的主要表现在铜芯纯度低,截面不足,绝缘层、护套层的厚度不均匀不足,通过入库检测均可以发现后排除,比较直观易控,所占的故障比例很小,选用生产条件和工艺较好的品牌厂家,其产品质量相对有保障。需要注意的是,库存的电缆两端应密封处理,防止进水或受潮,使用前再次检查、测试绝缘电阻,若发现进水或受潮的应进行处理。

2.2 电缆敷设的质量控制

保护电缆的物理特性是施工质量的控制目标。敷设过程中要采取措施保护电缆外皮不受损伤,弯曲半径不得超过允许值,避开支架棱角或尖刺,电缆转弯要有滑车过渡,进出保护管要有光滑的喇叭口,保护管内壁必须光滑,拖动要缓慢且平稳。否则,强行拖放电缆将会损伤外皮甚至主绝缘,妥善采取保护措施完全可以避免。

2.3 关键节点为中间接头电缆

中间接头在电缆线路中承担着电缆连接的功能,用于制造长度不足或者故障剪断修复的对接,是电缆线路的重要附件设施,也是最为薄弱的节点。电缆附件要有良好的电气性能和机械性能,电气性能对材质和内部结构有相当高的要求,稍有偏差都将出现气隙、吸潮或进水,影响绝缘性能、电场分布的改变,导致局部放电绝缘击穿。10kV电缆中间接头型式有绕包式、热缩式、预制推入式和冷缩式,冷缩式以其方便快捷的安装和优异的电气性能成为主流产品。采用热缩或冷缩技术后,电缆终端头运行情况非常稳定,而电缆中间接头对工艺质量的要求很严格,控制和管理不当致使故障率较高。结合生产运行实践和故障原因,总结了10 kV电缆冷缩中间接头的故障及预防措施,见表1。

电缆终端和中间接头应与电缆本体绝缘具有相容性,采取加强绝缘、密封防潮、机械保护等措施,制作工艺也有严格的要求。电缆中间接头制作这一关键工艺,推行持证上岗,严格遵守制作程序和工艺,施工过程进行全程拍摄,加强制作工艺的监督和签证记录,保障电缆附件的施

工质量。

电缆中间接头只占了电缆线路的极小部分,却是最薄弱环节和故障频发处,如果选用不当或者制作缺陷,其带来的损失远远高于附件自身价值。严格把握技术标准,选用运行经验良好的品牌产品,正确施工控制质量,电缆中间接头的故障完全可以避免和减少的。

2.4 电缆外破的预防

电缆外破是电缆线路安全运行的最大克星,具有公用性质的电力设施保护,需要供电企业和公众共同参与保护。一是采取措施提高电缆线路的机械强度。危险地段的电缆宜采用铜芯铠装,直埋电缆施工时应覆盖防护板,采用埋管敷设方式不仅维修方便还有助于保护电缆。二是及时做好电缆线路的防护。电缆线路隐蔽于地下,要健全路径走向的图纸台帐和路径标志、警示标志,地下施工作业场所增加巡查监测次数。三是采取强有力的法律来惩罚肇事者。地下施工作业必须履行地面开挖行政审批程序、管线咨询交底、开挖保护管线措施。电缆线路的外破特征明显直观。

3 结束语

随着经济飞速发展、城市美化、供电可靠性的提高,城市输电线路采用电缆的比例越来越高,10 kV电缆在配电网中得到广泛应用,由于其运行环境隐蔽在地下,长期受到污水、污汽腐蚀的恶劣影响,电缆外破和电缆中间接头故障所占比例很高。

弱电工程安全保障措施范文第2篇

【关键词】弱电控制系统 管理维护 存在问题 主要方法 优化措施

弱电是指电压小于32v的线路,是一种信号电,近些年来,随着我国生产生活的不断发展,弱电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对于整个社会的稳定有着重要意义。然而,当前我国对于弱电管理的重视严重不足,并没有制定严格的管理制度和办法,导致弱电控制系统管理与维护发生了一系列问题,给弱电良好发展造成阻碍。

1 当前弱电控制系统管理与维护存在的问题

1.1 缺乏对弱电的重视

由于弱电的电压较低,对于人们的安全危害程度较小,导致其在安全性上无法得到应有的重视,在这种观念之下,就会使相关人员忽视弱电的安全性,在管理上出现不足。这主要体现在弱电的施工当中,大多施工方只重视了强电线路的设计与安装,在弱电与强电施工的空间、时间上出现冲突时,会以强电为主,给弱电施工的安全造成了负面影响。

1.2 管理体制的不健全

弱电系统在实际运行当中并不是独立的,与土建系统、装饰系统、电器系统等之间都有着密切联系,因此,在管理上,也需要考虑相关系统的因素,通过整体的管理与协调,保证弱电系统的安全稳定。但是在实际当中,管理体制的不健全导致实际管理当中各个系统之间极不协调,经常出现彼此冲突或破坏的问题,在发生问题时,各个部门互相推卸责任,降低了弱电控制系统的管理水平。

2 弱电控制系统管理维护的主要方法

在当前弱电控制系统管理维护当中,使用的方法主要有一对一控制、有触点控制两种,其具体内容为:

2.1 一对一控制方法

一对一控制方法主要应用于有断路器合闸的回路中,其控制信号和操作动作分别采用28v的弱电和220v的直流电,其操作完成需要借助相应的开关设备,开关的位量包括合闸45°、跳闸、合闸后和跳闸后,并设置相应的信号灯来标志断路器位置,当发生不对应问题时,信号灯会闪动,帮助管理人员发现问题,进而做出相应的控制管理,具体操作过程如下。

首先,手动进行控制,即对断路器进行手动操作,在操作前断路器是发生跳闸的,此时此处的继电器带电;将其手动合闸后,继电器上的线圈状态会发生改变,KCT和KCC分别处于是失电和带电状态。

其次,断路器控制,在控制开关处于合闸状态,继电器保护装置会在弱电系统故障时通过KCT线圈改变手柄信号灯状态,将弱电系统问题反馈出来。

2.2 有触点控制方法

有触点控制是通过断路器控制回路的,通过合理设置断路器模拟功能,将跳闸和合闸的状态进行清晰判断,以缩短对弱电系统故障的反应时间;同时,设置合理的选线,在相同时间内只处理一条线路,并通过灯光区分不同的线路,或者在线路上采取重闭锁,避免出现重复操作,提高弱电控制系统管理维护效率。

3 对弱电控制系统管理与维护进行优化的措施

3.1 加强对弱电控制系统的重视

正确的态度是弱电控制系统管理维护工作顺利开展的保证,所以,必须加强对弱电控制系统的重视,做好相应的管理维护工作。

(1)制定严格的检查计划,坚持对弱电控制系统运行状态进行日检、月检,以便及时发现存在的安全隐患,根据问题的不同采取就地处理、上报等应对措施,以最大程度的保证弱电控制系统中相关设备的运行良好。

(2)加强对管理维护人员的培训,提高其弱电控制系统管理维护的专业水平,掌握相关的各种知识,以确保其能够正确完成相应的管理维护工作,同时,引进安全责任机制,激发工作人员的责任心,强化日常管理维护工作效果。

3.2 对弱电控制系统的各个环节进行控制

弱电控制系统管理维护水平的提高并不能仅依靠后期的管理,还需要在设计与施工环节进行控制。

(1)要根据建筑物或工程的实际情况,结合用户需求、物业管理等各个方面的因素,对弱电控制系统进行合理科学的规划,做好弱电与强电之间的协调,避免两者之间出现相互干扰或冲突,给弱电控制系统的管理维护奠定良好的基础。

(2)加强对防雷接地的重视,弱电与强电通常是靠近的,如果弱电系统的接地线与强电系统地线、零线等发生接触,都会给弱电控制系统安全造成影响,所以,要合理设计弱电控制系统的防雷接地。

(3)做好施工过程控制,在施工过程中,弱电施工与强电施工、土建施工装饰施工等部门之间要做好分工合作,土建和装饰施工应该做好隐藏线管、线槽和吊顶、墙面装饰等与弱电有关分项目的检查,给弱电控制系统施工创造良好的条件;在强弱电施工时,双方应该就存在的问题进行相互协商,同时,在敷设线路、线槽时,要注意规避水管、消防管道以及风道。

3.3 加强弱电控制系统的保养

保养是提高弱电控制系统管理与维护水平的重要措施,主要包括弱电相关设备和技术资料两方面内容。首先,在弱电相关设备的管理,要定期对设备进行检修,测试其相关性能参数是否达标,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解决或者替换,保证设备性能的良好;其次,在技术资料的管理上,要保证弱电控制系统施工、日常运行管理的各项档案建立齐全,各项内容统计详细,以确保能够全面了解弱电控制系统的信息,从而采取合适的管理维护措施。

4 结语

弱电控制是电力系统的重要环节,直接关系到电力系统功能的正常发挥,加强弱电控制系统的管理维护十分必要。在弱电控制系统的管理维护当中,需要加强对安全隐患的发现和解决能力,通过各个环节的控制和多个部门的配合,做好日常的保养,如此以来,才能保证弱电控制系统的管理维护水平的整体提高。

参考文献

[1]陈刚.浅谈弱电控制系统管理及维护[J].硅谷,2011,04:97.

[2]张立洲.试论如何加强弱电控制系统管理及维护[J].科技传播,2010,18:37+36.

[3]董智淑.关于弱电系统管理及维护的相关思考[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4,08:18.

弱电工程安全保障措施范文第3篇

关键词:配网线路;故障分析;防范措施

1 前言

10kV配电线路是电力输送的终端,是由农电人员管理的。在实际运行中经常有接地故障的发生,但查找和处理起来也比较困难。如果线路长时间接地运行,可能烧毁变电站TV一次侧保险丝,引起值班人员拉闸停电,导致整条10kV馈路停电,更严重的是在接地运行中可能引发人身事故。本文笔者结合多年来的工作经验实践,对配电线路接地故障的处理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可供相关技术人员参考。

2 接地故障现象

接地故障是10kV 线路最常见的一种故障,分为单相接地、两相接地、三相短路接地。两相接地和三相短路接地会引起线路跳闸,因10kV 系统中性点一般不接地,所以当10kV 线路发生单相接地后,接地电流较小,允许短时间运行,但其毕竟是电力系统的一种异常状态。10kV 线路接地运行,可能对人身、设备造成损害,如果再发生另外一相接地,或不同线路不同相接地,则会形成相间接地短路,从而造成断路器跳闸。10kV 线路发生单相接地后,一般需要停电抢修,从而降低了供电可靠性。

3 常见接地故障的原因分析

(1) 外力破坏造成接地。一是树障引起线路接地。由于树障清理工作没有到位,线路通道没有达到规程要求,农民砍树常常造成树木倒在导线上,引起线路接地。高山地区也发生过树木被冰雪压断、被大风吹断后倒在导线上引起的线路接地事故。还有因线路边坡滑坡造成树木倒在线上引起接地的情况。二是长臂机械设备或车辆施工碰线、湖泊或池塘边线下钓鱼、线路附近放风筝、盗窃电力设施等人为外力原因引起的线路接地。三是鸟、蛇等爬行动物、飞行动物碰触到配电变压器、开关高压桩头,从而引起10kV 接地。

(2) 雷击闪络造成线路接地。导线遭雷击情况下,发生瓷瓶闪络,导线通过电弧、横担接地。除瓷瓶炸裂形成永久性接地故障外,一般情况下因雷击瞬时单相接地线路会自行恢复绝缘,两相或三相雷击闪络线路则会跳闸。

(3) 劣质瓷瓶或老化瓷瓶绝缘击穿、炸裂造成接地。运行中出现过悬瓶、针瓶在电网电压正常、天气晴好的情况下绝缘击穿或炸裂的事故,分析原因是瓷瓶质量差、老化所致。

(4) 对同杆架设或交叉跨越的低压线或者弱电线放电接地。10kV 线路对同杆架设或被跨越的低压线、弱电线距离不够,当10kV 线路弧垂变化达到放电距离时对低压线、弱电线放电,造成接地,这种接地危害较大,一般会烧毁用户电器设备。

(5) 倒杆及导线断线落地引起接地。导线断线及倒杆也是线路接地故障的常见原因,特别是老旧线路,容易发生断线事故。

(6) 针式瓷瓶扎线松脱造成导线掉到横担或其它设备上接地。扎线松脱有多种原因,一是瓷瓶绑扎质量、工艺差,导线长期承受的风载荷、线间应力都传递到了扎线上,日积月累造成扎线松脱;二是高山大档距、重冰区线路严重覆冰后,扎线受力大大增加,造成松脱;三是受热胀冷缩及线路老化的影响,扎线松脱。

(7) 跳线对杆塔、线路设备放电接地。跳线因风偏、断线等原因对杆塔或其它设备放电造成接地。

(8) 线路上变压器、开关、避雷器、跌落保险设备故障造成接地。变压器某相击穿( 引线对外壳、引线对铁芯局部放电) 、柱上开关某相绝缘击穿、避雷器某相击穿、跌落保险某相瓷柱炸裂造成线路接地。

(9) 线路交叉跨越施工时,因事故造成带电线路通过施工线路、机具接地。这种情况一般发生在带电作业或临近带电作业过程中,产生的后果非常严重。

(10) 非线路设备故障的假接地。一是当变电站电压互感器一次侧或二次侧熔断器熔断一相时,熔断相的接地电压表指示为0,其它两相正常或略低,造成接地假象;二是变电站空投10kV 母线时,由于电压互感器引起铁磁谐振,造成假接地。

410kV 线路接地故障的防范措施

4.1 外力破坏防范措施

企业应履行告知与宣传义务,进行电力设施保护及安全用电宣传。例如,可向农户发放印有电力设施保护知识的扑克牌、环保购物袋;可印制农电工名片,由农电工逐一发到辖区每一个农户手里,名片有服务、联系、举报等多种功能,在宣传安全用电及保护电力设施的同时,告知其遇到线下砍树等难题时及时与农电工、当地供电所联系。10kV 线路运行管理单位应建立树障台帐,清理树障应达到规程、规范要求,对于特殊地段和农村钉子户,电力部门应与当地政府林业、城建、国土等部门协调配合,组成专班做好清障工作。对已建成的10kV 线路,可考虑征用10kV 线下通道,打桩界定10kV 线路保护区。新建或改造10kV 线路,应采用绝缘导线,以降低树障危害。强化线路保护区施工作业的监督管理,建立与线路保护区内施工单位有效联系、沟通机制,要主动服务,进行现场协调,提供现场电力安全指导,以防线下施工机械碰线为重点,加强施工作业点的监护,防止施工机械碰线的发生。加快推进线路防外破标准化建设工作。建立线路保护区内外破隐患点的档案,建立线路防外破管理属地化联动机制。针对湖泊、池塘边10kV 线下钓鱼、线路附近放风筝的情况,警示标志要齐全,要建立档案,要对附近危险人员进行排查,发放温馨提示通知书或宣传资料。

针对山区爬行动物和飞行动物引起的线路接地,可采取技防措施,配电变压器高、低压侧桩头、跌落保险及避雷器上可装绝缘防护罩。飞鸟在导线或杆塔上起落造成线路接地的情况容易在一个地方重复发生,可通过线路改造,如加大线间距离来解决。

4.2 雷击闪络造成线路接地的防范措施

对易遭雷击的10kV 线路进行防雷综合治理,重雷区及特别重要的10 kV 架空线路宜架设避雷线;导线呈三角形排列的线路,可在顶线上加装氧化锌避雷器或在电杆顶端加装避雷针;线路大档距及重要跨越段可架设避雷线并提高线路绝缘水平;10kV 线路相互交叉或与较低电压等级线路、通信线路、广播电视线路等弱电线路交叉时,交叉档两端的钢筋混凝土杆或铁塔( 上、下方线路共4 基) ,无论有无避雷线,均应接地;与架空线路连接的长度超过50m 的电缆,应在其两端装设氧化锌避雷器或保护间隙,长度不超过50m 的电缆,只要在与架空线路连接处装设即可,避雷器或保护间隙接地引下线应和电缆金属外皮连在一起共同接地,接地电阻应在10以下;对多雷区供电可靠性要求高的线路宜采用高电压等级的绝缘子,以减少雷击跳闸和断线事故。

4.3 瓷瓶绝缘击穿、炸裂造成接地的防范措施查出劣质瓷瓶的批次,安排资金全部进行更换,否则瓷瓶象不定时炸弹,随时可能击穿、炸裂。对运行多年的老化瓷瓶,有计划的进行更换。更换时应将针瓶换成棒式绝缘子,以加强线路绝缘。

4.4 对低压线或者弱电线放电接地的防范措施

进行“三线”清理,不允许弱电线挂在电线杆塔上。对同杆架设或被跨越的低压线路进行整改,保证高低压线路的安全距离。线路运行维护单位应建立交叉跨越台帐,加强线路日常巡视,加强大负荷、覆冰、大风情况下的线路特巡,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4.5 倒杆及导线断线引起接地事故的防范措施对老旧线路,要安排资金逐步进行改造,没改造之前,要通过加强巡视、检查、维护、检修来保证线路安全运行。新建或改造线路,要坚持技术标准,落实防倒杆、断线的反事故措施。

4.6 针式瓷瓶扎线松脱造成接地事故的防范措施

一是通过培训,提高针式瓷瓶绑扎质量;二是对于重冰区10kV 线路,可通过缩小线路档距、缩小线路耐张段长度等手段进行改造,改善直线杆针瓶( 棒式绝缘子) 扎线受力情况;三是按周期对线路进行登杆巡视,发现绑扎缺陷及时处理。

4.7 跳线对杆塔、设备放电接地的防范措施

校核跳线对杆塔、横担的净空距离,充分考虑风偏、热胀冷缩的影响,确保跳线对地的安全距离,跳线连接要可靠。

4.8 设备故障造成接地的防范措施

加强配电变压器、柱上开关、避雷器等设备设施的日常维护,按周期进行巡视及预防性试验,确保设备不带病运行。避雷器选型要确保质量,电压参数要正确。对老化的跌落保险进行更换,新建及改造工程中,尽量采用进口跌落保险或合资企业生产的跌落保险。

4.9 线路交叉跨越施工造成接地事故的防范措施

同杆架设线路、交叉跨越线路、平行架设线路施工过程中尽量不要带电作业,确需带电作业的,要做好特殊的安全技术措施。

4.10 非线路设备故障的假接地判别

单相接地有几种情况,发生完全金属性接地故障时,接地相电压为零或接近零,非故障相电压升高3倍,且持续不变;发生间歇接地故障时,接地相电压时减时增,非故障相电压时增时减,或有时正常;发生弧光接地故障时,非故障相电压有可能升高到额定电压的2~3倍。

当10kV 系统三相电压严重不平衡时,应先通过三相电压变化情况来判断是真接地还是假接地,若此时变电站正空投10kV 母线,则先要考虑是否为电压互感器铁磁谐振造成的假接地。若电压指示一相为零,其它两相正常或略低,则要考虑电压互感器一次或两次侧熔断器熔断。若不是上述两种情况,则10kV 系统是真接地,变电站值班人员应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穿上绝缘靴,详细检查变电站内10kV 设备,最后才考虑线路接地。

5 结语

随着电力市场的不断发展壮大,经济基础对电缆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减少10kV线路故障将有效地提高配电网可靠性,带来可观的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弱电工程安全保障措施范文第4篇

关键词:弱电智能化系统;项目管理;策略

1弱电智能化系统项目管理现状

在信息化时展背景下,自动控制技术、计算机技术、图像显示技术、通信技术、智能分析技术等全面发展,此类技术在现代化建筑领域中应用范围较广,能将计算机技术与弱电系统功能有效结合。通过二者相互结合,能对项目结构、服务、系统等进行合理配置,促使各个系统之间融合度得到全面调节,提升建筑物应用节能性、高效性、舒适性等,促使弱电智能化系统发展与应用空间有效扩大,增大其覆盖辐射范围[1]。从目前我国多个地区弱电智能化管理现状能得出,在管理层面中存有诸多不足之处。部分业主在各项活动开展中缺乏专业设备以及技术人员,未能全面掌握弱电智能化系统各项技术以及设备应用现状,对人工手动劳动要求较高,导致弱电智能化系统维护效率受限。相关设计人员大多是凭借自身主观感受进行系统设计,其设计成效受到诸多要素影响,致使图纸设计与弱电系统难以有效对应,会出现较多误差问题与安全问题。项目具体建设与施工存有明显差异性,施工质量难以提升。从施工角度来看,弱电智能化系统在建设过程中复杂性较高,在诸多交叉施工环节中难以对项目现场进行统筹调控,系统应用与工程建设匹配度难以对应,存有较大的安全问题。

2弱电智能化系统项目管理实施要点

2.1弱电智能化施工管理

从现阶段弱电智能系统施工管理应用现状能得出,工程建设范围较广,系统界面较多,涉及诸多管理部门。在项目建设中,多个环节存有交叉施工、施工难度较大、施工复杂等限制性问题。比如在部分室内工程建设中,要求机电、水电、土建、装饰、装修、消防工程部门全面参与其中,其中一个环节产生失误对项目建设工期都会产生较大负面影响。所以目前承建部门要结合项目建设要求与建设内容对项目建设进度进行控制。合理组织开展各项施工活动,制定施工现场各项管理决策。承建部门在施工中要强化各个参建部门的协调配合,拟定完善的施工计划,对施工进程合理控制。发现施工问题之后,及时上报业主与监理部门,组织技术人员综合处理。结合施工内容对施工资源合理调配,促使项目建设能按期完成。在施工中明确质量、安全、进度要求,适度补充人员提升工程建设成效。在施工中管理人员强化组织协调,做好施工协调[2]。对施工中应用的各类技术设备提前准备,做好设备安装调试操作,对设备中常见的各类问题进行控制,避免对施工进度产生负面影响。施工中对各类安全问题合理控制,提升水力、电力资源应用价值。在提升施工质量基础上,做好施工安全管理,对各个施工专业的问题进行控制。对施工成果进行保护,对施工中的返工问题进行控制。同时,强化安全生产管理责任制,加强施工现场安全管理。

2.2弱电智能化技术管理

进行弱电工程技术标准和规范的管理是进行工程技术管理的重要内容,在弱电系统工程中所涉及的国际、国家和地方标准和规范很多。因此需要在系统设计、设备提供和安装等环节上认真检查,在施工活动开展之前,要做好施工设计与施工技术审核工作。对照有关的标准和规范,使整个管理处于受控状态[3]。在弱电系统工程中各类技术文件是项目施工中重要参考依据,在各类技术文件中主要有施工图纸、项目施工说明、产品说明书、弱电集成系统验收标准等。针对此类资料要拟定规范化管理措施,做好文件批改、审查、存储等。弱电工程建设中对各项技术工艺综合要求较高,当前要优化弱电工程综合工艺管理。对各个施工阶段安装技术等进行整合分析,对项目现场施工技术人员综合素质进行培育,依照施工现状对施工现场各项内容进行控制。做好施工记录,建立应用技术档案,便于对后续建设工作开展奠定基础。建筑楼层弱电智能化系统服务范围主要是受到系统建设范围、设备信号传输距离影响。其中综合布线系统运行区域长度不能超出90m,要分析线路绕行现状,基本服务半径不能超出50m。不然要对弱电位置与数量进行控制,对原有的网络架构进行优化。各个智能化子系统确定之后,要对操作控制室进行面积,净高等要求统一整合,然后通过设计总包进行协调规划与设计布置,拟定机房建筑装修标准,提升施工整体成效。为了提升施工管理效率,在主控室建设中,根据标准化要求设定通风空调系统,合理铺设抗静电架空地板,对各个洞口合理防堵,避免各类管道随意穿插。机房中应用重点消防应用设备,比如固定式气体灭火应用装置,要做好优化设计。主机房与操控室用电量要最大程度满足,设定专用的电源配电箱,选取双回路供电末端切换方式,对UPS电源集中配置,在多个弱电子系统中设定专用接地端子排[4]。

2.3弱电智能化质量管理

弱电系统智能化管理操作开展中,相关管理部门要协调处理好项目设计、施工安装、调试应用等方面操作。在设计过程中,要对各个子系统进行应用检查,对设计内容、设备应用、功能内容等进行分析,能与施工合同内容有效对应,也能满足业主方各项建设需求。在施工过程中要对施工技术工艺以及施工标准进行划分,提升施工质量。在应用调试之前,要对各类数据资料进行检查,依照合同内容与相关规定要求进行施工调试,对各项检测数据进行记录,发现问题之后及时进行处理,保障各项审查工作能全面依照规范化要求进行[5]。

2.4弱电智能化验收管理

针对智能化建筑弱电系统建设验收,要设定对应标准进行控制,为了保障施工质量能全面提升,通过规范化的验收标准开展施工验收活动。验收操作进行中要做好系统调试操作。完成智能化弱电系统测试活动后,对测试成果进行明确记录,做好基本评价分析工作。在评价过程中对各类问题进行整合,依照具体问题制定对应的控制对策,满足审核要求之后进行施工。在系统验收中,要根据先前拟定的大纲内容进行检查,提升弱电智能化系统施工质量,促使系统各类设备能稳定运行。

3结束语

综合上述,目前我国弱电智能化系统在建设中仍旧存有较多问题,当前相关建设人员与设计人员要认识到弱电智能化系统建设重要价值。对项目各个环节进行管理,采取综合性管理措施,保障弱电智能化系统能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海凤.弱电智能化系统项目管理探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5(21):5072-5073.

[2]田镇硕,马隽.试析弱电智能化系统项目管理[J].商品与质量,2019(2):199.

弱电工程安全保障措施范文第5篇

 

1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信息安全背景

 

20世纪90年代以来,信息技术不断创新,信息产业持续发展,信息网络广泛普及,特别是原卫生部《卫生信息化发展规划(2011~2015年)》之后,明确了卫生信息化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那么作为整个卫生信息化体系的“网底”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其重要性不言而喻。随着卫生信息化的建设不断扩展和深入,依托于区域卫生信息中心的各类应用系统不断上线推广应用。网络与数据安全已逐步成为各项卫生信息工作开展的重要基础依托。因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作为区域卫生信息中心的重要结点。信息安全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

 

2 什么是信息安全管理

 

“三分技术,七分管理”是信息安全保障工作中经常提到的。可见,信息安全管理是信息安全保障的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信息安全管理(Information Security Management)指组织中为了完成信息安全目标,遵循安全策略,按照规定的程序,运用恰当的方法,而进行的规划、组织、指导、协调和控制等活动。作为组织完成的管理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构成了信息安全具有能动性的部分,是指导和控制组织相互协调完成关于信息安全风险的活动,其对象就是包括人员在内的各类信息相关资产。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由于信息系统应用较为广泛,基本包含了医疗、护理、医技、行政等所有科室及其人员。

 

长期以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信息安全建设方面,存在重技术轻管理、重产品功能轻安全管理、缺乏整体性信息安全体系考虑等各方面的问题。区域卫生信息中心采用集中管理的信息安全技术及产品的应用,一定程度上可以来解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网络传输时的信息安全问题。但是仅仅靠这些产品和技术还不够,即使采购和使用了足够先进、足够多的信息安全产品,仍然无法避免一些信息安全事件的发生。近年来,由于管理不善、操作失误等原因导致的卫生信息及病患基本信息泄露的安全事件数量不断攀升,更加剧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需要信息安全管理的迫切性。

 

3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信息安全管理作用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信息安全管理的作用体现任以下几个方面。

 

3.1信息安全管理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组织整体管理的重要的、固有的组织部分,是组织实现中心业务目标的重要保障。在信息时代的今天,信息安全威胁已经成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医疗机构业务正常运营和持续发展的最大威胁。如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发生的费用结算85%以上通过医保信息系统来进行,所有的医生工作站都依托中心服务器来提供数据进行操作,医技部门也通过信息系统获取病人信息和传送结果。一旦信息系统发生故障对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来说是灾难性的。因此中心需要信息安全管理,有其必然性。

 

3.2信息安全管理是信息安全技术的融合剂,是各项技术措施能够发挥作用的重要保障。安全技术是信息安全控制的重要手段,许多信息系统的安全性保障都要依靠技术手段来实现,但光有安全技术还不行,要让安全技术发挥应有的作用,必然要有适当的管理程序的支持,否则,安全技术职能趋于僵化和失败。如果说安全技术是信息安全的构筑材料,那么信息安全管理就是融合剂和催化剂,良好的管理可以变废为宝,使现有的各项技术相互配合发挥应有的作用,而糟糕的管理会使技术措施变得毫无用处。实现信息安全,技术和产品是基础,管理才是关键。在信息安全保障工作中必须管理与技术并重,进行综合防范,才能有效保障安全,这也是实现信息安全目标的必由之路

 

3.3信息安全管理是预防、阻止或减少信息安全事件发生的重要保障。早期人们对于信息安全的认识主要侧重在技术措施的开发和利用上,这种技术主导论的思路能够解决信息安全的一部分问题,但却解决不了根本,据权威机构统计表明,信息安全问题大约70%以上是由管理方面原因造成的,大多数信息安全事件的发生,与其说是技术上的原因,不如说是管理不善造成的。因此解决信息安全问题、防止发生信息安全事件不应仅从技术方面着手,同时更应加强信息安全的管理工作。

 

信息安全涉及的范畴非常广,信息安全不是产品的简单堆积,也不是一次性的静态过程,它是人员、技术、操作三者紧密结合的系统工程,是不断演进、循环发展的动态过程。因此,要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相关人员正确理解信息安全、理解信息安全管理的关键作用,以更好地开展信息安全管理工作。强调信息安全管理的作用,并不是要削弱信息安全技术的作用;开展信息安全管理工作,要处理好管理和技术的关系,要坚持管理与技术并重的原则,这也是信息安全保障工作的主要原则之一。

 

4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信息安全管理控制措施

 

在我国对于信息安全等同采用IS0 27002:2005,命名为《信息技术安全技术信息安全管理实用规则》(GB/T 22081-2008)。信息安全是通过实施一组合适的控制措施而达到的,包括策略、过程、规程、组织结构以及软件和硬件功能。可见对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信息安全来说,安全控制措施是必要且十分重要的。其中比较重要的如下:

 

4.1安全方针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信息安全方针控制目标,是指中心的信息安全方针能够依据业务的要求和相关法律法规提供管理指导并支持信息安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信息安全方针文件的内容应包含中心管理者的管理承诺、组织管理信息安全的方法、中心信息安全整体目标和范围的定义、中心管理者意图的声明、控制目标和控制措施的框架、重要安全策略、原则、标准和符合性要求说明、中心信息安全管理的一般和特定职责的定义、支持方针的文件的引用等。

 

4.2信息安全组织 信息安全组织一般分为内部组织和外部组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内部组织的信息安全控制目标是指在中心内管理信息安全。组织的安全建立在每一位人员不同责任分工的划分,不同的责任会有不同的工作指导原则。其中应当包括信息安全的管理承诺、信息安全协调、信息安全职责的分配、信息处理的授权、保密协议、信息安全的独立评审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外部组织的信息安全控制目标是保持中心被外部各方访问、处理、管理或与外部进行通信的信息和信息处理的安全。主要包括中心与系统外单位信息通信相关风险的识别、处理相关的安全问题和处理第三方协议中的安全问题等。

 

4.3人力资源安全 人员在中心的信息安全管理中是一个最重要的因素,有资料表明,70%的安全问题是来自人员管理的疏漏,为了对人员有一个有效的管理,需要从任用之前、任用中、任用的终止或变更三项控制目标进行管理。

 

4.3.1任用之前控制是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任用人员之前为了确保人力资源的安全,需考虑到角色是否适合相应岗位,以降低设施被窃、信息泄露和误用的风险,这一目标的实现需通过角色和职责、审查、任用条款和条件三项控制措施的落实来保障。

 

4.3.2任用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信息安全控制目标就是确保所有的员工、承包方人员和第三方人员知悉信息安全威胁和利害关系、他们的职责和义务、并准备好在其正常工作过程中支持组织的安全方针,以减少人为过失的风险。

 

4.3.3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发生任用的终止或变更时,应确保信息的安全不外泄,确保员工、承包方人员和第三方人员以一个规范的方式退出或改变其任用关系。可以通过终止职责、资产的归还、撤销访问权限等控制措施来实现。

 

4.4物理和环境安全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物理和环境安全可以从安全区域和设备安全来入手管理。定义安全区域是为了防止对中心场所和信息的未授权物理访问、损坏和干扰。可以通过设置物理安全边界、物理入口控制、办公室房间和设施的安全保护、外部和环境的安全防护、在安全区域工作、公共访问和交接区安全。设备安全是指防止由于资产丢失、损坏、失窃而危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资产安全以及信息安全。中心可通过设备安置和保护、支持性设施、布缆安全、设备维护、场所外的设备安全、设备的安全处置和再利用,资产的移动等措施来进行保障。

 

4.5通信和操作管理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通信和操作管理一般可从操作规程和职责、第三方服务交付管理、系统规划和验收、防范恶意和移动代码、备份、网络安全管理、介质处置、信息的交换、电子商务服务、监视等方面入手。

 

4.6访问控制 对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来说,访问控制可从访问控制的业务要求、用户访问管理、用户职责、网络访问控制、操作系统访问控制、应用和信息访问控制、移动计算和远程工作等控制目标来入手。

 

4.7信息安全事件管理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信息安全事件管理可以从报告信息安全事态和弱点、信息安全事件和改进的管理两个控制目标入手进行管理。

 

4.7.1报告信息安全事态和弱点这项控制目标旨在确保中心与信息系统有关的信息安全事态和弱点能够以某种方式传达,以便及时采取纠正措施。该目标下有报告信息安全事态和报告安全弱点这两项控制措施来保障这一目标的实现。①报告信息安全事态控制措施,是指信息安全事态应该尽可能快地通过适当的管理渠道进行报告。实施过程中应建立正式的信息安全事态报告程序,以及在收到信息安全事态报告后采取措施的事件响应和上报程序。②报告安全弱点控制措施,是指中心应要求信息系统和服务的所有职员、承包方人员和第三方人员记录并报告他们观察到的或怀疑的任何系统或服务的安全弱点。报告机制应尽可能容易、易理解和方便可用。应告知他们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应试图去证明被怀疑的弱点。

 

4.7.2信息安全事件和改进的管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信息安全事件和改进的管理这一控制目标旨在确保采用一致和有效的方法对信息安全事件进行管理。中心可以用职责和程序的控制措施、对信息安全事件的总结、证据的收集三项控制措施来保障这一目标的实现。①职责和程序的控制措施。它是指中心应当建立管理职责和程序,以确保能对信息安全事件做出快速、有效和有序的响应。该项措施实施时除了对中心的信息安全事态和弱点进行报告外,还应利用对系统、报警和脆弱性的监视来检测中心信息安全事件。遵循严格的信息安全事件管理程序的前提是中心需建立规程以处理不同类型的信息安全事件,如恶意代码、拒绝服务、信息系统故障和服务丢失、违反保密性和完整性、信息系统误用等。中心除了考虑正常的应急计划还要考虑事件原因的分析和确定、遏制事件影响扩大的策略、向合适的机构报告所采取的措施等。②中心对信息安全事件的总结控制措施,是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应有一套机制量化和监视信息安全事件的类型、数量和代价。从信息安全事件评价中获取的信息应用来识别再发生的事件或高影响的事件。③证据的收集。证据的收集对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来说,是指当中心的一个信息安全事件涉及到诉讼(民事的或刑事的),需要进一步对个人或组织进行起诉时,应收集、保留和呈递证据,以使证据符合相关诉讼管辖权。过程有:为应对惩罚措施而收集和提交证据,应制定和遵循内部程序,为了获得被容许的证据,中心应确保其信息系统符合任何公布的标准或实用规则来产生被容许的证据:任何法律取证工作应仅在证据材料的拷贝上进行。

 

4.8业务连续性管理 对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来说业务连续性管理是指防止中心业务中断,保证中心重要业务流程不受重大故障与灾难的影响。业务连续性管理过程中包含信息安全,该控制措施是指应为贯穿于组织的业务连续性开发和保持一个管理过程。解决中心的业务连续性所需的信息安全要求,保护关键业务过程免受信息系统重大失误或灾难的影响,并确保他们的及时恢复。应包含中心的信息安全、业务连续性和风险评估、制定和实施包含信息安全的连续性计划、业务连续性计划框架、测试、维护和再评估业务连续性计划等内容。

 

5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信息安全的展望

 

对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来说信息安全保障不仅仅是一门技术学科,信息安全保障应综合技术、管理和人。在中心的管理上,信息安全保障应考虑建立综合的信息化的组织管理体系,明晰相应的岗位职责、规章制度并严格执行等等。在人员上,应加强所有使用信息系统人员的安全意识和技能,以及中心从事信息系统专业人员的专业技能和能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信息安全保障亦不是一种项目性的暂时行为,而是融入信息系统生命周期的全过程的保障。信息安全保障不是一种打补丁,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临时行为,而是一种系统化、体系化的保障过程。信息安全保障的目的不仅仅是保障信息系统本身,信息安全保障的根本目的是通过保障信息系统进而保障运行于信息系统之上的中心业务系统。信息安全保障应以业务为主导、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使命、社会职责和社会服务性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信息安全保障不仅仅是孤立的自身的问题,信息安全保障是一个社会化的、需要各方参与的工作。信息安全保障不仅仅是孤立的自身的问题,信息系统需要电信、电力等基础设施的支持、信息系统需要承担保密、公共安全、国家安全等社会职责,信息安全保障工作是一个社会化的、需要各方参与的综合的工作。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信息安全保障是主观和客观的结合。没有绝对的安全,信息安全保障并不提供绝对的安全,信息安全保障是讨论风险和策略,讨论适度安全。因此,它是一个需要持之以恒和不断完善与发展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