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对金融学的理解

对金融学的理解

对金融学的理解

对金融学的理解范文第1篇

关键词:案例教学;金融法

一、引言

随着经济的发展,金融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举足轻重,规范金融关系的金融法也在我国市场经济法律体系中日益凸显其重要作用。到目前为止,金融法律规范在数量上已有一定规模,许多专家纷纷加入探究金融法的行列之中,并促使其相关理论的形成及确立。金融法作为一门学科逐渐被越来越多的法学院加入本科教学及硕士教学的课程之中。我国金融法研究起步比较晚,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金融业的国际化背景下,金融法理论研究对于金融发展的现实更缺乏及时有效的回应。囿于国内相对滞后的金融法研究现状,如何进行高质量的金融法教学,无论是教学内容的选择还是授课方法的改善都需要进行探究与讨论。案例教学法于20世纪20年代初发端于美国哈佛大学,其借助于老师的精细规划及引导,以课堂教学目标及内容所需为依据,经过模仿或者再现实际情况存在的某个场景,通过具有典型性的例子,让学生亲身融入场景之中,通过角色换位,对案例进行深刻剖析,再进行交流并深入研究来完成学习的过程,从而增强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其特点在于学习过程由演绎转变为归纳,通过老师对学生的指引,对不同形式的案例所存在的问题进行思考探究并最终解决,增强了学生的判断能力和应对能力,并有利于其解析能力和创新水平的提升。

二、金融法教学引入案例教学的必要性

1.金融法律制度不断发展需要教学模式的更新

2008年缘起于美国的次贷危机,引发了自20世纪30年代以来最为严重的全球性金融危机。各国在应对金融危机的同时也开始积极反思,大部分受影响国家开始调整和改进既存的金融律法体系。当代信息技术以因特网为主导实现了飞速发展,尤其出现的移动付款、云统计、社交联网及搜索引擎等,极大程度地影响了金融形式,使得现有的金融立法和金融法研究严重滞后于金融实践的发展。[1]金融法学是法学与金融学的交叉学科,金融法调整对象是金融关系,主要包括金融交易关系、金融监管关系和金融调控关系。无论何种金融关系,其参与者都需要按照一定的准则进行金融活动,这些金融活动准则都具有高度的复杂性和专业性,是金融法法律规则的重要来源,部分金融活动准则经过法定程序后直接成为金融法法律法规。金融法学具有综合性,要想取得理想的学习效果,学生必须熟悉各部门法基本理论,此外还需要学习一定的金融基础知识,对新出现的金融现象保持关注和了解。传统的金融法教学注重现有书本知识和法律法规的讲解,对于法学学生缺乏金融实践和金融知识的现实,在内容设计上,教师往往设计一定的课时补充和金融法教学相关的金融知识,在极其有限的课时里,对于相关金融知识的讲授只能浅略涉及,一个学期的课程学生往往看不懂金融操作的相关流程,尤其金融创新日新月异,学生如不及时掌握可能会妨碍以此为调整对象的金融法的学习,甚至产生畏难情绪,这使得本来应用性很强的金融法课程反而不如其他课程实用。在授课方法层面,金融法教学一般以教师课堂讲授为主,从课程内容规划到课程的讲解,教师始终处于主导地位,学生仅仅处在被动接纳知识的地位,很难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学生只是知识灌输的对象,而且主要体现为一种单向的纯理论灌输型的方法,总体教学进程都是以老师讲解书本内容及各项律法条目为核心展开,造成了沉闷单调的课堂氛围,不能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即使教师在既定课时内完成了讲授教材内容的任务,并且学生也按照教师教学的主次熟记重点并把握了相关知识点,却难以实现融会贯通,导致学生金融知识和法律知识脱节,理论与实践脱节,不知如何把所学金融法知识运用在金融实践中,使学生无法养成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能力,实际使用能力更无从谈起,培养学生法学逻辑思维能力的教学目的也难以达到。[2]所以,对金融法教育在形式上、思想上、技术上、理论上等方面的改革创新势在必行。引进新的教学模式———金融法学案例教学方式,是当代社会中金融实现革新及健全金融律法体制,保持金融法与时俱进的必然要求。金融法的案例来源于金融实践,金融机构的工作流程和金融交易的运作过程都会在案例中有所体现。学生要进行有效的案例学习,首先必须对金融机构的工作流程及金融活动的各个程序有所把握,唯有在此基础上才能清晰梳理错综复杂的金融活动中的法律关系。通过对案例进行探讨或者辩论,学生能对运用到实际中的金融法法律法规有更多了解,同时搭起金融法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很大程度地调动学生学习金融法的兴趣和积极性。通过这种案例教学方式,可以促成学生参与到教学的整个过程,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积极思考,并自主学习,发现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把握金融关系的未来演变和发展规律,运用金融法学原理与法律法规解决现实问题。

2.金融法学实施案例教学是提高教师教学水平的重要途径

案例教学方式要求授课教师在知识把握和课堂教学水平上都要有所提高,因此赋予了老师更多职责。案例教学过程中,老师的角色发生转变,不再只处于授课地位,更多的是要承担起指导、参与、引发的责任。首先,丰厚坚实的专业基础必不可少。老师要主动及时地了解金融法范畴的最新成就,正确理解金融法实现革新的总趋势,还要拥有博深的系统学识,同时多次参与过实践活动,不仅知如何学,还要如何用,让书本内容和实际情况得以完美结合;要时刻把眼光放在社会实际上,积极从实际情况中挖掘问题,并加之以研讨与剖析,最终实现解决的目的。其次,老师在表达及沟通上要有一定实力和技巧。要区别于以前知识单向传输的方式,增加互动性,实现知识的双向输送,使教学和学生学习不再分割开来,通过良好的表达和沟通,使学生在学习技巧、社会技能及创新能力等各方面都能有所进步。再者,老师必须具备较好的教学组织技巧和极强的驾御课堂的能力。高明的教师会先给一个有意义的剖析结构,案例具体的问题和解答并不是授课重点,更重要的是对实际情况所隐含的信息和概念进行剖析,最终完成从典型到普通。案例教学的重点不在能否得到准确结果,更多关注的是思考与推论的过程。[3]老师必须调动更多加入到辩论之中,给学生以启迪和开导,使之独立完成案例理论的升华,给学生于探讨及钻研中主动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以激励,从而让学生更深入地思考、剖析并掌握案例中所包含的信息,最终寻求到解开问题的方法所在。

三、金融法学教学引入案例教学模式的几点思考

案例教学模式是一种双向的教学形式。金融法学教学引入案例教学模式,通过典型生动的案例来阐述抽象的法律条文,能启迪学生思考,引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教学效果。从另一个意义上讲,金融法案例授课方法是用时最少、耗费成本最低的“社会实践”,它实现了用最低的耗用收获最大的效果。实施金融法学案例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在扩充自己的知识结构,提高教学能力的同时,还要重新确立金融法学教学的内容,设定教学目标的层次。不仅要精选案例、分析案例和制作案例课件,还要精心组织课堂讨论、认真进行总结评论。

1.金融法学教学内容的调整与教学目标层次的设定

金融法学教学一般包括金融法总论及分论两种,既有教材在编制内容时大多采用“从抽象到具体”这一基础方式。而案例授课方法的实行是以学生的知识需求和认知规律为前提,采用从具体到抽象的方式,于课堂中及时适当地对学科内容的次序进行调节,根据案例的选择,先从分论着手,经过分析和归纳,逐渐过渡到金融法基本原理。这种教学模式要求教师在课堂中扮演组织者及指导者的角色,要使学生发挥主观能动作用,利用互动、指引、启迪、沟通对话等方法,极大程度地调动老师及学生双方的自主意识。由此,案例教学模式下的金融法教学目的可划分为三个层次:第一是基础层次,主要涵括了金融法的基础定义、基础规则、立法体制、金融法规内部的条理关系;第二是应用层次,利用案例教学方式,可指引学生如何对信息进行分析,并从中挖掘出问题,达到在解决问题时能更准确地利用既有的法律规则的目的;第三是理性层次,在对成体系的金融案例进行剖析后,学生全面分析问题的水平得以提高,同时完美体现出金融法教学的现实意义和应用意义。而且,学生可以对金融法学科的基础理论及基础内容有完整全面的理解和把握,达到学生在遇到某些与金融相关的现象时能通过法律思维进行理性的思考,把握金融法如何适用于金融实践。[4]

2.金融法案例教学模式的实施

金融法学案例教学模式与传统的教学模式不同,它关注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对话与沟通,注重对典型问题进行多层次、多方位的剖析和研讨,同时更注重学生从真正意义上理解并把握金融法学中的基础规律与法律法规。案例教学能否达到预期的效果,首要是案例的选择应尽可能选择实践中的最新案例,案例应具有典型性和可探讨性,能启发学生思考和探讨。案例选择不能过难,也不能过于简单,要以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及实际水平为前提。法学课程的授课对象与金融课程的有所差异,案例所涉及的金融交易如果专业性太强,学生往往很难以理解,案例教学效果反而达不到预期的目的。案例可提前发给学生,让学生充分了解背景知识,尤其对于可能涉及到金融专业知识的案例,给学生知识储备的时间。案例教学可以为学生创造出与现实比较接近的法律氛围,学生能在和案例所涉及到的实际问题中自由表达自己的看法,很大程度地提高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主性。但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达到教学效果,使学生能够充分有效不偏离教学内容陈述和讨论,教师应做好充分的教学设计,包括组织学生在研讨过程中,正确指导学生的研讨行为、对研讨时间的准确掌握,研讨过程中如何应对学生表达的看法和问题;在案例教学过程中,对于存在的问题,哪些需要有组织学生进行研讨的必要,而哪些必须利用启迪的手段诱导学生进行深入琢磨等,都必须提前规划好。所以,案例教学成效的高低,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教师的组织与规划。案例教学模式下的课堂中,和传统教学模式不同,老师只是担任引导者的角色,由学生自己发言,对选定案例中各种因素进行剖析,辨别出问题的根本原因和内在因素,判断适用的法律法规,考虑相互影响制约的条件。在课堂讨论后,老师应该对讨论内容进行总结,对讨论案例进行讲解和评论。归纳讨论案例中所应用的知识,增加学生对相关理论知识的了解和认识;对学生对案例的认识、思路以及解决问题方法进行综合评述。通过归纳总结和评述,教育学生逐渐掌握分析问题的方法,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水平。通过采用合适的、具有代表性的金融法案例进行现场教学,能够对与之有关的理论知识进行形象的解释,学习者面对的不再是抽象枯燥的法律条文,而是形象有趣的法律知识。案例教学法可以从多方面引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启发学生思考,而且在对书本上基础原理和法律法规的实际应用中,加大了对相关原理和法律法规的认识,这样不止使学生对理论知识和法律法规的条文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和更加深刻的认识,更能培养学生发现、剖析、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从而使教学实际效果更加突出。[5]

3.案例教学模式与金融法知识体系的架构

兴起于英美法系语境下的案例教学方式,主要是以个案为基础,启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法律思维,更看重对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我国的法律教育更侧重于对法律法规条文的释义。注重知识的体系性和全面性。虽然案例教学法越来越多地应用于法学教育,但需要指出的是,两大法系在传统法律文化、法律思维、法学理念等很多方面不同,在引入案例教学模式的同时面临如何与我国的法学教育进行融合的问题。[6]金融法案例教学中具体分析某一案件时,可以结合案例渐渐把理论知识引出,可以以学生以前学过和掌握的知识为切入点,渐渐向较大难度的知识点迈进,同时要积极引导学生将新的知识点与其他知识点相互联系,促使学生通过案例在理论知识的各个层次间循序而进,从而达至贯通的效果。在分析案件所适用的主要法律法规时,应最大限度地向学生讲解相关的系统的法律法规,使学生做到举一反三,并进一步提高法律适用的逻辑思维。

四、结语

金融创新和金融法律制度的发展,对我国的金融法教学提出了挑战。在当前的金融法教学中存在理论和实践不能有效结合、学生学习兴趣缺乏等问题。这些问题都需要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式方法以实现金融法教学效果的实质性提升。金融法学案例教学极富创造性,通过生动的案例,在教学过程中能极大地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培育学习者的创新、求知、创新精神,促使学习者自主学习、独立思考,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拔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更好地将理论学习转变为专业能力。案例教学的引入涉及到很多方面,需要教育工作者在金融法知识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形式等方面进行不断创新,同时不断提升教师个人素质及能力水平。

注释:

[1]杨东.互联网金融推动金融法体系变革[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01-22.

[2][3]施扬.论案例教学在金融法教学中的必要性[J].价值工程,2013,(26).

[4]杨悦.金融法探究性学习教学模式研究[J].世纪桥,2008,(1).

[5]张志军,张肃.金融法课程案例教学改革[J].辽宁科技大学学报,2010,(3).

对金融学的理解范文第2篇

[关键词]应用型金融人才;国际金融学;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6043(2018)02-0168-03

Abstract:BasedonthecharacteristicsofappliedfinancialtalentsandtheimportanceofInternationalFinanceonappliedfinancialtalentstraining,thestudytakesRongzhiCollegeofChongqingTechnologyandBusinessUniversityasanexample,analyzestheteachingproblems.Teachingcontentislackoftheoreticalandapplied;singleteachingmethodcan'tinspirestudents'thinking;teachingeffectassessmentisdifficulttoreflectappliedtalentstrainingtarget.Italsoproposestoimprovetheteachingmodeintermsofinstructionaldesign,practicalteachingandteacher'sownquality,soastopromotethegoalofcultivatingappliedfinancialtalents.

Keywords:appliedfinancialtalents,InternationalFinance,teaching,reform

一、《国际金融学》对应用型金融人才培养的重要性

(一)应用型金融人才的特点

戴小平(2009)认为,应用型金融人才应具备良好的金融职业道德和职业操守,熟悉金融法规和金融政策,具有先进的经营理念和开阔的国际视野,熟悉国内外金融产业发展趋势和金融市场状况,熟悉金融机构运行规则以及金融业务操作流程和管理流程并且理解其运作原理等七个方面的特质。李佳颐(2013)认为,应用型金融人才大多供职于经营服务部门,他们遵循“服务创造价值”理念,金融智慧形态注重知行合一,具备理论知识和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二次创新能力,同时还拥有较强的开发能力、应用能力和市场适应性。可见,应用型金融人才的供职情况使得无论是对其专业知识还是对自身素质都有更高的要求。另外,金融行业是高风险行业,对从业者的职业道德要求相对也比较高。因此,应用型金融人才首要具备的能力和素质是专业知识要扎实、知识面要广。其次是专业技能和创新能力要强,同时应用分析能力要强,尤其是营销能力和适应能力要强。最后也是必须要具备的是人文素质和道德品质要好。

(二)《国际金融学》在应用型金融人才培养中的重要性

《国际金融学》是金融学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是银行、证券和期货等专业的专业课的先行课程。课程体系主要包括国际收支、外汇和汇率、汇率制度和内外经济的政策调节以及国际金融危机等几个部分。从课程模块来看,无论是从事初级的柜员还是证券销售,都要具备对汇率知识、外汇兑换、国际金融形势了解和把握的能力;而且从事分析师或规划师,更需要具备了解国际金融动态、分析国际金融事件、管理国际金融风险和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能力,为客户提供更好更全面的服务。因此,《国际金融学》课程模块中的汇率解读、外汇交易、政策搭配以及国际金融危机等都有极强的应用性,对培养应用型金融人才非常重要。

二、《国际金融学》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内容既欠缺理论性也少有应用性

一方面,《国际金融学》课程内容理论性较强,理论知识相对晦涩难懂,知识点覆盖面较广,需要对西方经济学和金融学有比较好的掌握。这不仅要求学生学习好先行课程,也要求教师对理论知识有较深的造诣。另一方面,《国际金融学》的课程内容与实际联系紧密,国际金融经典案例很多,同时国际金融时事更新较快,需要教师对国际金融形势有比较深的了解,还需要教师能结合理论知识并应用分析国际金融案例。因此,《国际金融学》的教与学对教师和学生的要求都比较高。但实际上无论是学生的素质还是教师的教学水平都与要求存在一定的差距。最终的结果可能是《国际金融学》的教学内容往往会偏向基础知识和简单知识,忽略理论基础,国际金融案例也只是一笔带过,很难进行更深入的教学。如果不能很好的将课程内各知识点融会贯通,并用来解释国际金融现象,教和学的理论性和应用性都会比较薄弱。

(二)单一的教学方法难以培养学生的主动思考及理解应用能力

《国际金融学》的知识体系和知识点的理解性和应用性要求较高,比如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分析、汇率的计算、汇率的决定和影响、国际金融危机的解析等,都要学生首先理解原理然后进行应用分析,因此需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具有较好的专注力并能主动思考。目前以讲授为主的灌输式课堂教学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首先是被动的接受知识难以激发学生主动思考,很难将知识点关联起来,原理理解不了;其次是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法的单一容易导致讲授内容以及讲授过程过于枯燥乏味难以使学生集中注意力,在畏难的情况下丧失兴趣甚至放弃学习;最后,学生本身的自学能力不足且没有良好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使得课外的学习既没有主动性也没有效率,学生一般没有提前预习和课后复习的习惯,而一周才上一次课,不预习也不复习不仅使学习知识点没有连贯性,还可能导致每次都重头再来。因此,在整个学期的学习过程中,学生没有发挥主观能动性,对所学知识都是零碎的认知,无法融会贯通,不仅难以理解并应用所学知识,更加无法系统的掌握本门课程,对课程体系没有什么概念,到最后可能学生只知道学了这样一门课程,对于学了些什么、如何学以致用基本不清楚,能记住某些概念或者对某些知识点有些印象就算是不错的了。

(三)教学效果考核难以体现对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

教学效果考核应该是多方位的体现学生的成长,既能体现学生从基础知识记忆到案例分析以及金融时事的解释能力也能体现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目前主要采用70%考试成绩加30%的平时成绩的考核方式。这种考核方式以考试为主,易导致学生大多通过考前划重点、临时抱佛脚的方式应对考试争取及格,对知识点只是机械的记忆,不利于学生对整个课程体系的理解和应用,难以促使学生真正的获得知识。同时也无法科学的衡量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包括学生课堂内的表现和课堂外的自主学习情况,学生的应用分析能力,比如学生对案例的分析能力、课堂发言的语言表达能力等。在教师教学方面主要以教学评价的方式体现教学效果,更多的使教师完全适应学生的口味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导致教学内容简单化趣味化,而很少同时兼顾课程教学目的和学生要求来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因为后者对教师各方面的要求较高。

三、《国际金融学》适应应用型金融人才培养的教学改革措施

要让《国际金融学》教学适应应用型金融人才培养的目标,不仅需要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上进行改革,还需要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以使用应用型金融人才教学的需要。同时还要通过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思考创新能力并提升综合素质,最终为培养应用型金融人才打好基础。

(一)通过教学设计对课堂教学进行改革

教學设计包括从教材选用、教学大纲的编写、教学形式的多样化、教学方法的创新以及习题集和案例集的编写更新等一系列课堂内外教学的准备和过程及其效果检验。

1.教材应选用最新及应用型教材

教材应该选用适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本科教材,当然,教材在教与学的过程中主要起到一个框架的作用,给学生一个思路和蓝本,还需要辅助教材和辅助资料来进行参考。最好是可以由课程组编写一本教材以适应独立学院培养应用型金融人才的需要。

2.教学大纲的编写和修订要注重应用性

一方面教学内容以及重难点设置时应强调汇率解读、外汇交易、风险管理、危机解读等应用性知识的教和学,在相应的章节加上案例分析课、小组讨论课以及专题延伸等课时;另一方面修订考核方式,将平时成绩比重提高,比如考试成绩和平时成绩各占比50%,但必须明确平时成绩的考核内容和考核方法,比如将课堂提问、课内讨论、小组发表、课后作业甚至课程论文等纳入到平时成绩的考核范畴,再赋予相应的权重,综合考察学生的学习情况,科学的衡量学生在整门课的学习过程中的参与程度和学习能力,以体现其理解应用分析和创新的能力。

3.教学形式应多样化

在PPT的制作和设计当中,首先要考虑PPT的页面设计,字体的选择、重点内容的突出、版面的设计包括动画和艺术字等;其次应更多插入图片以及适宜的短视频,一方面帮助学生直观的理解,深入浅出,另一方面能吸引和集中学生注意力,使教学过程更生动。

4.教学方法的创新

一堂课除了讲授以外,尽可能的多采用课堂提问导入教学、课堂讨论加深理解、反转教学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积极参与课堂学习,提升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应变能力以及协作能力和应用分析能力。在实际授课过程当中,由于一般采用合班授课方式,人数比较多,课堂把控相对比较复杂,在教学方法和手段创新中尤其要注意提问的难易程度、提问的时间、课堂讨论的分组等各方面的问题。比如课堂提问主要的目的是引导学生思考,以便引入正题,因此提问要清晰易懂,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比如反转教学可以是一些非重点难点的知识点,但又要求掌握的一些常识性问题,可以采用反转教学,给学生机会自主学习并以其所理解的方式分享给大家,教师只需适时的补充和纠正即可,这样往往在学生接受知识上会有更好的效果。案例讨论一般需要提前计划和布置,需要学生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比如对人民币国际化、次贷危机、欧债危机等某一个主题或者案例进行深入的理解和分析之后转化为自己的观点表达出来,既能帮助学生全方位的了解国际金融时事,又能将所学知识应用到案例分析当中去,是最能培养和锻炼学生应用分析能力的教学方法。但无论是哪种方法,都能非常有效的锻炼学生的勇气、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等提高其综合素质水平。

5.编写习题集和案例集

编写习题集目的是为学生提供课外学习的配套资料,帮助理解重难点知识点,但仍应以培养学生的理解应用分析能力为主,所以题型应多有客观题和案例分析题,而减少名词解释和简答题之类的主观题;案例集应以经典案例和国际金融时事为主,并及时更新相关知识内容,不仅为教师提供教学素材,也能为学生提供更多思考和应用的素材,以促进更好的教与学。

(二)通过实践教学辅助教学

将外汇交易、风险管理以及国际金融时事案例分析等以外汇软件操作、专家讲座以及小组讨论等方式开设实践教学,增强学生国际金融实践操作能力,既巩固和深化课堂理论教学内容,更重要的使学生会解读外汇行情、利用外汇软件分析和判断外汇走势并能模拟交易。同时通过讲座和讨论,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组织和协作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资料查找、案例分析、报告攥写以及语言表达等各方面的能力。

(三)提高教师自身素质

任课教师除了认真备课,做好课堂教学设计之外,还应该多参加培训进行学习交流,参加名师讲座,多学习国际金融前沿,参与教学改革研究项目以及国际金融相关主题的科研项目,参与外汇实践交易等。最终提高教师自身的理论知识水平和业务操作水平,以提高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的能力,共同致力于培养应用型金融人才。

[参考文献] 

[1]戴小平.应用型金融人才的特质与培养模式探讨[J].江西金融职工大学学报,2009(3). 

[2]李佳颐.应用型金融人才培养顶层设计[J].中国金融,2013(10). 

[3]吴燕.国际金融学教学改革研究[J].教育在线,2016(4). 

对金融学的理解范文第3篇

【关键词】 金融工程人才培养创新

一、金融工程的特点

金融工程是一门研究运用各种金融工具和策略来解决金融财务问题的新兴金融学科。它将工程思维引入金融科学的研究,综合地运用各种工程技术的方法,设计、开发和实施新型的金融产品,创造性地解决各种金融问题。

作为一门前沿学科,金融工程融合了金融学和投资学的相关理论,同时又吸收了数学和系统科学的精华。从理论上讲,它是一门融现代金融学、信息技术与工程方法于一体的交叉性学科;从教学方面讲,它是一门由现代金融理论支撑、以实务操作为导向的高科技金融学科。

1、金融工程具有应用型交叉学科的基本特征

首先,金融工程是金融科学的工程化,是一门从实际情况出发针对实际问题的应用型学科。其次,金融工程集合了金融学的基础理论和工程学的基本分析方法并且又具备自身的特征――强调学科间的相互渗透和交叉。除了运用数学和统计学知识为主要分析手段外,金融工程还引入了最新的计算机技术、仿真技术、人工神经网等前沿技术,也运用到了决策科学和系统科学的有关理论。

2、金融工程是一门具有量化特色的学科,重视模型化和最优化

金融工程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广泛运用定量分析的方法来解决金融实务中的各类问题。量化分析的第一步是把没有数量特征的各种实际对象转变成具有数量特征和某种相关关系的变量。在数学模型提出来后,接下来的任务就是针对不同类型的模型进行分析、求解、推导和论证。金融工程在数学方法上的特点是需要将实际问题的不确定性和提炼问题的最优化紧密结合,因此关于优化理论的学习和研究在金融工程中是贯穿始终而至关重要的。

3、金融工程重视创新思维

创新是金融工程的灵魂,金融工程的创造性特点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运用各种工程分析手段对收益和风险特征进行量化、分解和组合,创造性地改变收益和风险结构,实现新型金融工具的引入和运用;二是通过对各类金融要素的重新组合和创造性的变革实现解决方案的优化、市场范围的拓展和金融服务的创新。

二、国内金融工程应用现状

目前,国内金融工程应用主要分为两大块,一块是风险控制,另一块是量化投资。前者多见于保险和商业银行业,后者主要应用证券业和投资银行业。在量化投资的方法上,以券商为例又可以分为从基本面出发和从金融数学理论出发两个角度。

大多数券商的金融工程研究方法选择了基本面角度,他们对于行业财务指标进行遴选,从基本面、资金面双重角度出发,最终做出基于ROE、PE、PEG、EPS等的投资组合。例如,东方证券的EPS增长模型应用的就是这类方法,海通、中信这样比较大的券商的金融工程报告也常是如此。考虑到国内金融工程研究刚刚起步,这是可以理解的。

另外,也有不少券商将金融工程论应用到市场中,做出了一些成果。比如,长江证券在考虑市场的实际情况后,在研究报告中分析了短期反转和成交量这两项因素与收益率的关系。

目前,国内金融工程研究的瓶颈在于与实际市场的结合。中国的证券市场是一个不成熟而且有着高度投机特性的市场,市场的波动与货币流动性多少高度相关。因此,把基于理想化市场假设的金融工程理论应用于中国市场得到的结论,通常与市场实际情况有较大背离。另一方面,金融工程理论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即使是证券从业人员,如果没有经过系统化学习,也无法理解其中的演算原委,这种知识上的隔阂导致反馈的缺失。

比较美欧成熟市场,国内金融工程领域的研究才刚刚起步,未来的前景十分广阔。未来的研究方向将是基本面、技术面、资金面以及金融数学原理的结合,通过金融工程的建模、金融市场的反馈,最终找到适合于中国市场特性的金融模型。

三、国内金融工程教育现状和人才培养目标

我国高等院校开展金融工程教育的时间虽然不长,但发展非常迅速。目前我国已有40余所高校设立了金融工程专业,开设金融工程课程教学的高校达60多所。但是总的来说,我国对于金融工程尚处于系统介绍和初步研究的阶段,需要我们对金融工程的研究和人才的培养给予更多的关注。

在金融人才的培养方面,我国金融教学主干课程的主要内容都是宏观经济学与国际经济学内容的一部分,还没有从金融工程的高度来设置相应的课程;同时,金融教学基本以描述与定性方式为主,缺乏应有的数理分析和定量分析内容,而且与实际联系不紧密,所培养出的人才实际运用能力差。上述问题成为金融工程在我国发展的主要障碍。可以说,我国的金融创新和发展明显滞后于整个经济的改革和发展。

根据金融工程的特点和国内金融市场的发展现状,我国金融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应立足于使学生熟练地运用已有的金融产品定价和风险管理模型,并具有一定的金融产品开发能力的应用型人才。

1、理论基础

金融工程的专业人才应该具有比较扎实的经济、金融理论基础,尤其要系统掌握现代金融经济学的基本理论。熟练掌握金融工程的基本理论框架,熟悉公司财务、金融市场与证券投资以及银行经营管理等方面的理论知识,具有相应的基本运作技能。

2、相关专业的知识

金融工程的专业人才应该熟悉与金融工程学科相关的原理性知识,并有较高的数学、统计学、外语与计算机操作水平。具备扎实的数理分析基础和运用数学模型的能力,能够对金融、经济问题进行科学的分析和处理;能够熟练地使用计算机进行信息处理。为了适应国际金融市场的激烈竞争,金融工程的专业人才不仅要具备较高的外语水平,还应该熟悉会计、税务等方面的原理性知识。

3、金融实物工作能力

金融工程的专业人才应该具备一定的从事金融实务工作的能力。能够灵活运用掌握的理论知识和技术方法开展工作,进行调查研究、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从事资产评估、风险管理以及金融产品设计与开发等方面的实务工作。

4、较强的实践能力

金融工程的专业人才应该具有较强的市场经济意识、创新思维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金融工程的产生和发展是与金融市场密不可分的,金融工程研究开发的每一项结果,都是为了满足金融市场的需要,而推出的一项创新的金融产品,这就要求金融工程的专业人才具有金融创新的意识和思维。

四、金融工程课程设计设想

1、强调基础的经济金融理论教学,培养学生具备扎实的经济金融理论素质

金融工程本科专业的设置必须立足于经济金融理论,这是培养合格的金融工程专业本科生的基石,这些理论应包括基础的经济学、金融学、管理学等学科以及一定的现代金融理论,如开设货币银行学、国际金融、公司财务、投资学、金融经济学、金融风险管理等课程。另外,还应辅之以保险、税收、金融法等方面的知识。

2、适度开设数学类课程,培养学生掌握比较全面的数学和统计学的技能

为培养各类专门的金融工程人才,使学生掌握比较全面的数学和统计学的技能已经成为必需。为此我们开设了微分方程与动态经济学、概率论基础、数理统计、运筹学、应用随机过程、金融时间序列分析等课程。此外还有随机分析、决策分析、经济数学模型等课程供学生选修。这些课程的教学大纲不仅体现数学课程本身的内容,而且充分结合金融工程的需要,强调数学方法在金融领域的应用。

3、体现金融计算、数学建模的重要性

培养学生具备数值计算、建模技巧及数据分析的能力。通过使用计算机及软件对金融数据进行分析,研究金融运行规律是当今金融信息全球化的重要手段,为此我们设置了如数值计算、经济数学模型、计算机C语言程序设计、数据分析应用软件、金融实证分析等课程,培养学生能够从复杂的金融环境中分析出关键因素并设计建模方案的基本素质,以及具备通过数值计算对金融问题进行数据分析和检验解决问题的可能方案的能力。

4、构建金融工程的专门化课程,培养学生成为复合型的金融工程人才

围绕金融工程我们开设了如衍生金融工具、金融工程学、金融工程案例和应用、金融风险的量化分析、金融产品设计与开发等课程,学生可以通过教学了解金融工程的核心以及运用相关金融工具和策略解决金融问题。

五、应用型为主的金融工程师教育

从学科性质来看,金融工程属于应用型的学科,这一性质决定了在金融工程学科建设中,必须充分强调实际应用能力的教育和培养。

1、开设实践类和信息类课程

利用金融实验室进行金融市场、金融交易模拟实践;采用分散性现场参观与观摩的形式感受真实交易的氛围;通过互联网访问中央银行、大型商业银行网站,了解金融中介业务运作。实践性教学的目的是增强本课程理论与实践结合的紧密程度,增加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感性认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知识技能的应用能力。引导学生养成通过网络、媒体积极吸收市场、经济和技术信息的习惯。丰富的信息是学习的动力,也是创新和应用的源泉,现代社会对信息的敏锐程度和吸收能力已经成为人才竞争的重要元素。

2、重视实际的技术能力培养

这主要是指诸如SAS和Matlab等课程的开设。金融工程的大部分问题都需要通过软件技术加以解决,比如:数学建模、数值计算、网络图解、仿真模拟等,因而技术能力也反映了学生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水平。在国外的金融工程人才培养中,不少大学将Matlab作为必修课之一,从而保证学生能迅速的将金融问题转化为技术问题并加以解决。

3、强化案例教学

案例教学有助于巩固和提高学生基础理论知识,拓宽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不仅如此,案例教学对于培养对金融工程至关重要的“创造性”的思维,也是非常有用的。在数十年的发展过程中,金融工程应用已经积累了很多创造性地解决金融问题的案例,这些案例在一定程度上是一种思想财富。案例教学是学习、培养和提高这种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4、积极发展实习教学

在美国是否提供实习机会,是许多开展金融工程教育的学校吸引优秀生源的重要手段之一。事实上,在我国,由于金融人才的缺乏,金融工程的实习教学对于学校和实业界来说是一个双赢的策略,学校应加强同实业界的交流与合作,为学生提供实习机会。

六、金融工程师职业教育和创新思维培养

金融工程师的称谓起始于上世纪80年代初的伦敦金融界,区别于传统的金融理论研究和金融市场分析人员,金融工程师更加注重金融市场交易与金融工具的可操作性,将最新的科技手段、规模化处理方式(工程方法)应用到金融市场上,创造出新的金融产品、交易方式,从而为金融市场的参与者赢取利润、规避风险或完善服务。金融工程师通常受雇于投资银行、商业银行、证券公司、金融中介机构以及非金融性质的公司。

因为金融工程师具有一系列专业化的、仅凭技术所无法达到的素质,并且由于金融创新的速度超过了市场产生称职金融工程师的能力,金融工程师总体上供不应求,其就业机会显得格外光明,并且毫无疑问,其工作带来了丰厚的回报。

有专家认为,金融工程师更为广阔的天地在东方,尤其是在金融市场正处于开发并具有巨大发展潜力的中国。伴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中国金融市场变得越来越复杂多变。加入世贸后,金融市场的开放和外资金融机构的进入,将使中国金融业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因此,培养一批懂得现代金融原理,掌握现代金融技术的高级人才显得十分紧迫和重要。尤其是掌握金融创新与风险管理技术的金融工程师将成为金融行业的急需专业人才。未来的国际金融中心上海将为金融工程师搭建广阔的展示平台。

国内金融工程师的职业教育还处于起步阶段,将专业教育和职业培训结合是金融市场发展的必然,在为职业培训提供新方向的同时,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不仅需要更专业的培训机构和专业技能更强的培训师,而且需要符合中国市场发展的培训方式,从而为我国金融工程专业人才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教育培训环境。

金融工程自身的特点要求有一定的创新能力。首先,金融工程的基本职能是创造,就是在金融市场中根据客户的需要来创造新的产品以实现收益和规避风险。因此,一个成功的金融工程师必须“常常能迅速理解和接收新的观念,并能轻易看透细节进而把握基本结构的各个部分;他们还倾向于倡导智力上的开放以避免封闭式的思维扼杀创造性。与大多数人不同,他们不认为金融世界是由一定的事物构成的,当他们被告知模式不能做或无法做时,他们的最先反应是问为什么。其次,由于金融工程师要解决的问题往往超出个人的知识基础而需要进行小组工作,以处理复杂的金融、法律、税收、会计、产业、计算技术、市场营销等方面的问题。因此,作为小组核心的金融工程师,合作的精神、沟通的技巧和协调的能力是必备要素之一。

总之,在金融工程领域的教学和科研过程中,从发展的趋势来看,金融工程将不仅仅作为一门技术性的学科,而是将逐渐成为一种创新和开放的思想方法,日益渗透到金融、经济乃至整个社会生活中来。

(注:本文受以下项目资助:2008年度上海师范大学文科原创与前瞻性项目《基于鞅定价的结构金融衍生品创新研究》,项目编号:DYW806。2008年度上海师范大学理工科科研项目《非对称信息下基于鞅定价的金融衍生品创新研究》,项目编号:SK200887。2009年《上海师范大学金融工程重点应用文科》,项目编号:DZW912。)

【参考文献】

对金融学的理解范文第4篇

关键词:金融数学;专业建设;高校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6)11-0035-03

一、金融数学专业建设现状

近年来金融数理化趋势明显,数学在金融学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大部分高校的金融学专业也加大了数学的教学力度,增设了很多数学类课程,金融学生的数学能力得到了较好的提升。很多高校也纷纷开设金融数学专业,根据教育部的规定,金融数学属于金融学专业,但是有的学校把它放在数学专业下面。分属数学学院和金融学院的金融数学专业往往侧重点有所不同,隶属于数学学院的金融数学专业更注重数学理论的训练,隶属于金融学院的金融数学专业更注重金融学理论的训练,但是它们二者的共同点都是关注数学在金融学中的应用,强调数学处理技术在金融学中的应用。金融数学主要分为两个大的类别:一个是金融工程的深化,深入研究金融工程的理论基础、数学推导、金融产品定价;另一个类别则是强调数理统计在金融领域的应用。金融数学专业在安徽财经大学本来也是隶属于统计与应用数学学院,后来为了迎接教育部评估,规范专业设置归属,安徽财经大学将金融数学专业从统计与应用数学学院调整至金融学院。安徽财经大学金融数学专业从统计与应用数学学院调整至金融学院后,金融学院组织教师对原有的金融数学培养方案进行了修订。以前的金融数学培养方案强调的是应用数学,开设的很多课程也是数学类课程,考虑到金融学院的师资、生源,以及学生将来的就业情况,修改后的金融数学培养方案更强调数理统计在金融学中的应用。

国内一些学者进行了相应研究,如刘锡良(2010)回顾了中国金融高等教育取得的成绩以及不足之处,并在分析基础上提出一系列对策建议[1]。何启志(2011)研究了金融工程的教学方面,从重视度、学生动手能力、软件使用、师资培训、学习兴趣培养、课程组建设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2];孙方娇(2013)基于科技与金融的结合研究了金融学教学方面的系列问题,从教学基础以及人才培养等角度提出了对策建议[3];刘宁、漆腊应和索凯峰(2013)基于湖北经济学院的经验分析了金融学实验课程体系建设[4];孙芙蓉(2014)就金融教育的历史使命对吴晓灵(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进行了专访[5]。

本文在参考相关研究基础上,结合自己参与的金融数学专业从统计与应用数学学院调整到金融学院后的本科培养方案修改工作实践,以及实际教学工作中的观察,从金融数学专业课程设置、教学团队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合作能力、心理素质提高等方面进行一些分析,并提出一些建议。

二、金融数学专业建设的建议

(一)课程设置结合师资、生源与就业情况

金融数学专业的课程设置主要分:通识课程、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专业拓展课程以及其他一些实践和综合实验课程(何启志、朱世友,2014)[6]。首先在金融数学专业要加强数学、英语、计算机等基础课程的教学。数学、英语、计算机是将来进一步深造的基础,金融数学专业必须学好数学分析等基础课程。“数学分析”、“高等代数”、“概率论和数理统计”是以后进一步深入学习复杂金融理论的基础;英语是世界性语言,不

仅看外文文献需要良好的英语基础,而且将来出国留

学,进入跨国公司都需要良好的外语能力;计算机是解决复杂问题的一个重要手段,通过学习计算机课程可以增强学生的编程能力,协助学生解决一些复杂的实际问题,通过计算机模拟也可以解决数据缺失、无法给出解析解等问题,通过虚拟实验还可以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要加强实验类课程的建设,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基于经济金融理论,借助数学模型和计量软件,将现实中的一些金融问题模型化、模拟化,通过数学建模和计算机编程增强学生对现实问题的理解,增强学生利用金融经济学理论解释现实问题的能力,缩短将来进入社会时适应工作岗位的磨合期,更好地学以致用,增强就业竞争力和工作时的综合能力。

鼓励学生进一步深造,数学是基础,但是单纯利用数学还是很难取得大的创新性的成果,因此需要学生将数学和金融结合起来,而这需要学习很多课程,本科四年往往只是有了基础,要想学专还需要进一步深造,另外金融数学系学生考研也有优势。有金融数学基础的学生更容易掌握现代计量方法和高级宏观经济学,便于深入理解经济模型的推导过程,明确其经济意义,同时他们也更有能力利用现代计量和计算机编程来进行实证研究,通过大数据挖掘数据背后的信息和意义。

地方高校不能照搬一些名校的做法。一些名校的金融数学专业更关注学生的数学素养和数学思维能力,而地方高校的金融数学要更重视培养学生利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处理金融信息的能力,注重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金融数学专业发展定位。对于金融数学专业的学生,一方面要有扎实的数理基础,一方面要有深厚的经济金融知识背景,另外还要有外语、计算机应用能力。同时也要强化金融数学专业学生的证券、会计等基本专业技能的培养,让学生既有从事最基础工作的动手能力,又有为将来从事高级管理岗位的素质和能力。

在金融数学的课程设置中,尤其要注意专业拓展课的设置问题。专业拓展课程具有范围广、课程量大的特点,在具体设置时要注意做好分类工作,例如在做好前面的基础课程和核心课程基础上,可以将其分成“金融衍生品”、“金融产品定价”、“数理统计分析”、“量化投资”和“财务分析”等几个模块,供学生选择,但是也不能设置过多,因为过多的拓展课会加大师资缺口,所以要处理好学生选择权和师资力量的关系。一方面不能“按师开课”,不能完全根据教师的特长和以往的开课经历来开设课程,要切实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统筹兼顾地开设课程。另一方面要鼓励教授多给本科生上课,将教师的专业发展、科研方向与需要开设的课程结合起来,增强开设课程的趣味性、时代性、现实性和前瞻性。

(二)培育金融数学教学团队

大学的根基是教师,一所大学的水平最终取决于教师水平的高低,一个合格的大学教师不仅要有较好的科研能力,更需要有高超的教学技能和热情。金融数学专业由于是一个新兴专业,师资缺乏,往往精通数学的不精通金融,精通金融的不精通数学,给金融数学专业学生上课的教师也主要分为数学教师和金融学教师。下一步要重点培养既精通数学又精通金融学知识的教师,可以通过“引进来、送出去”的方法切实提高教师的科研和教学水平。

另外,现在高等学校有一定的重科研轻教学的倾向,其实科研也是要为教学服务的,由于大学教学质量不太容易量化考核,因此评职称时往往更看重课题立

项、等科研成果,一些专注于教学的教师,如果科研成果不突出就不容易评上职称。下一步高等学校要改革教师评价制度,大力推进教学型教授的评选制度,

对同一门课程可以让学生自由选择教师,根据最终的选课量给予课时费,鼓励学生选择优秀教师的课。改革教学质量考核办法,加大同行评价的力度和权重,重视学生对教学效果的评价。在同行评价方面要注意防止感情分,对学生评价也要区分对待,要避免学生乱打分。在学生评价方面要注意考察教师受学生欢迎是否是由于教师过于宽松或课程容易所导致的,教师不受学生欢迎是否是由于教师要求严格或者课程太难所造成的。另外也要大力推行教学型教授制度,现在一些高校已经进行了试点,但是教学型教授存在每年指标数量少,一般只是得到所在学校的认可等问题。下一步需要加大教学型教授比例,从教育主管部门层面进行教学型教授的评选,并且重点关注实际教学效果的评价和比重。

倡导科研为教学服务,鼓励教师将最新科研成果应用于课堂教学,尤其是金融数学类教师,他们可以结合最新经济背景、国际环境、时事背景等现实问题讲解金融学知识,通过案例分析和实证分析讲解如何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金融问题。并且教师要妥善处理数学模型与经验判断的关系,既要充分利用数学模型,又不能唯模型是从,将不偏激、不教条的理念贯彻于课堂教学之中。

多采用现代教学手段,加强网络教学,重视MOOC的教学方式,为适应MOOC教学方式,教师要从角色变化、知识转型、观念更新等角度做好相应的应对工作(乔榛,孙海杰,2016)[7]。以精品资源共享课程为载体,发挥教学带头人和教学名师的作用,扩大教学带头人和教学名师的引领作用,做实团队合作。在建设精品资源共享课程中注意吸纳具有不同特长的教师,让团队成员根据自身特色发挥作用。

(三)强化学生动手与合作能力的培养

增强学生利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鼓励学生参加各种竞赛,如“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大学生挑战杯竞赛”以及2015年刚开始举办的 “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等。通过实际教学情况来看,笔者也发现很多学生能力很强,但若不是参加比赛,对于一些问题,他们不愿意用数学模型解决,而一旦参加了竞赛,就能将一些看似短时间无法完成的问题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尤其要重视鼓励金融数学专业的学生多参加数学建模竞赛,利用经济类高校经济知识丰富,经济背景知识全面深厚的特征,增强学生利用数学和经济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通过竞赛将金融知识和数学知识结合起来,逐步形成综合解决相关问题的能力。与此同时,要高度重视实验教学,以实验教学为载体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利用金融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金融数学实验教学不仅使学生掌握多种软件,而且训练学生掌握通过软件和数理模型情景化理论问题的能力、对现实问题模型化的能力。实验教学模拟现实问题,增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缩短学生进入社会后的磨合时间,使学生进入社会后能够很快进入角色,为企业服务。

现代社会是一个合作社会,单打独斗很难取得大的成果,需要形成团队,形成合力,联合攻关才能取得一些大的成就。通过组织学生参加一些竞赛可以培养学生这方面的能力,让学生根据自身特长主攻某一方面,最后形成合力解决一些较难的问题。现在的学生往往多是独生子女,平时在家娇生惯养,有个性,特立独行,合作能力不强,尤其金融数学专业的学生,他们学习成绩优秀,但是合作能力不强。这就需要教师善于引导,通过在课堂和课外组织金融数学专业的学生联合攻关、解决一些复杂的现实问题。例如可以首先寻找一些需要金融学和数学知识解决的现实问题,然后在金融数学专业的班级中发放,让学生思考,通过课堂提问、课下交流等方法了解学生的想法,然后根据不同学生的情况和意愿,鼓励学生组成团队,协同解决现实问题。鼓励有不同特长的学生联合在一起,通过训练和磨合,使单个学生不可能解决的问题,通过团队轻松解决。

(四)关注学生心理素质的提高

未来的社会竞争激烈,学生必须有很好的心理素质,所以在学校期间就要注意学生心理素质的提高,培养学生应对困难的能力,使其具备从容面对困境的抗挫折能力,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态。尤其是通过分析成绩差学生的原因发现,很多学生之所以出现了很多门挂科,学业警示,与其心理状态有一定关联性,有的追求完美,反而造成了做事效率低,只想不做,通过和这类学生交流,发现他们心里想得非常好,做事一定要做得最好,对数学中的某一点知识有一点不理解,就很痛苦,从而不能集中精力做事,造成后续知识无法专心学,而导致最后不能专心上课,并造成成绩一落千丈。要注意教育学生在善于思考的同时,对于一些小的方面暂时不能理解的可以放一放,继续认真学习下一步知识,等一段时间回过头来再看以前不懂的地方,这样有时会事半功倍,豁然开朗。对前面的问题自然就理解了,或者在教师的帮助下很容易就理解了。

金融数学专业的学生有的不知道下一步的目标是什么,没有树立远大的理想,有的虽然有远大的理想,但是上课不能认真听讲,不能为实现理想而努力奋斗。对于金融数学专业的学生一方面要让其树立远大的理想:将来做高级金融技术人才、管理人才或是高校教授、高级研究员;另一方面要让他们立足于实际,为实现理想而奋斗,上课认真听讲,学好相关课程,针对自己将来的发展方向选择相应的选修课程。一般地,金融数学专业学生严谨、刻苦、善于思考、逻辑清晰,但是往往过于追求完美,而且关注的是结果,而不是做的过程。尤其要关注金融数学专业学生中的一类学生,这部分学生做什么事情都喜欢追求完美,思维偏激,非此即彼。表面来看,这些学生很认真,但由于过分追求完美和做事教条化,可能会导致效率差,这些学生在高中时的唯一任务就是学习,考上名牌高校。由于评价标准确定,唯有一个目标,能两耳不闻窗外事,认真投入学习。而到了大学阶段,由于目标多元化,评价标准也发生了变化,有的学生就无所适从,容易陷入纠结,总想找一个最好的方法。

有的学生看到数学就害怕,对金融数学专业有畏难情绪,这时需要鼓励金融数学专业的学生树立信心,迎难而上,注意金融数学专业学生良好个性和完善人格的培养。在金融数学的教学中要重视情商教育,在培养学生严谨认真、追求卓越的同时也要培养学生的专心、耐心、信心等优良品质。一方面要培养学生善于钻研、严谨认真的精神;一方面又要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积极心态,追求完美要侧重于追求过程,而不是只关注结果,尽量把事情做好。同时也要培养学生不偏激、不教条的性格。既要培养学生刻苦钻研精神,鼓励学生为追求真理而奋斗不止,又要培养学生乐于运动,善于休息的能力。既要敢于、积极追求完美,又要能够承受没有达到完美的状况,培养金融数学专业的学生关注过程、享受过程,养成集中精力做事的习惯。

参考文献:

[1]刘锡良.高等金融教育的回顾与思考[J].中国金融, 2010,(19-20).

[2]何启志.金融工程实验教学探讨[J].中国证券期货, 2011,(9).

[3]孙方娇.科技与金融结合背景下金融教学改革与人才培 养[J].上海金融,2013,(8).

[4]刘宁,漆腊应,索凯峰.打造“宽口径、全覆盖、多层次”的 金融学实验课程体系[J].中国大学教学,2013,(12).

[5]孙芙蓉.金融教育的历史使命――访中国人民银行原副 行长、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吴晓灵[J].中国金 融,2014,(19).

对金融学的理解范文第5篇

关键词:金融工程;教学模式;案例教学;实验教学;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49-0114-02

金融工程的兴起于源自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欧美金融市场的日益成熟和快速发展,将金融学、数学、信息科学、工程技术等多学科知识融为一体的新兴交叉学科。通过运用各种工程技术、数理手段和信息技术设计、开发创新性的金融产品,以满足金融市场投融资、风险管理等需要,提升金融和经济效率。同时,金融工程及其复杂衍生产品的发展也带来了金融系统风险的扩散,2008年金融危机就是一个典型的实例。

随着金融市场的发展,诸多金融机构和企业对金融工程人才培养也越来越为关注[1]。国内金融工程教学得到了迅猛发展,截至2014年底已有90多所高等学校开设了金融工程本科专业,多所学校开设了金融工程硕士和博士的培养,但国内高校针对金融工程的学科建设和教学相对滞后,甚至还存在错误的导向。

本文针对《金融工程》专业的多学科交叉性,针对学生知识和技能学习的循序渐进特性,从教师的教学过程、教学方法和教学实践等方面,尝试探索《金融工程》教学模式的改革,满足金融工程人才培养的需要,提升教学质量。

一、《金融工程》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基础知识教学没能够循序渐进

《金融工程》学科融合了高等数学、概率论、统计学、随机数学、信息科学、工程技术、运筹学、计算机科学、金融学等多学科知识,是经济与管理领域最复杂、最尖端的学科之一,现实教学过程中,学科差异主要存在以下三类问题:

1.数理类基础课程教学属于纯粹的理科生教育模式。在高校《金融工程》基础课程设置过程中,高等数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工程学等数理类基础课程的开设主要集中在大一阶段,教师授课无法摆脱数理类本科生数理知识传授和教学的基本模式,忽略经管类学生的数理知识基础以及学科特点,使得整个教学基本停留在理科生数理知识传授模式。甚至教师不加引导和补充相关知识,对一些复杂的数学过程推导一带而过,导致学生学习困难,产生畏难和厌学情绪[2]。《金融工程》学科的应用型特点,造成学生不能理解学习这些数理知识到底有何用处?造成经管类学生对数理知识学习的模糊性。

2.金融类基础课程设置和教学无法和数理类基础知识教学相结合。对于《金融工程》学科的基础性经济与管理类课程教学,比如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金融学、货币银行学金融市场学等,由于有的教师数理知识或金融工程专业知识缺乏,导致教学PPT制作过程中几乎所有的数理问题都被忽略或简易带过,给学生产生错误的认知。此外,《金融工程》专业课程的设置多数集中在大三、大四阶段,学生遗忘很多。一些复杂的公式推导,比如资本定下模型、B-S定价模型等形成与推导,都被简易带过,让部分学生根本无法掌握甚至形成障碍。

3.计算机课程的教学过于集中编辑语言的基础知识授课。教师主要是教授相关的计算机方面的专业基础知识和计算机编程方面的应用知识,比如C语言、VF语言等。要么过于简单,要么过于理论化,而且先行于《金融工程》的诸多专业基础课程。加上计算机专业教师对《金融工程》编程实验的了解甚少,不能有效和《金融工程》专业结合,导致学生遇到编程实例时不知所措无从应对。

(二)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分离

1.《金融工程》基础专业理论课程教学与实际脱轨。现有的《金融工程》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教学多以理论水平超高、实践水平低下的博士、副教授和教授进行授课,实践结合少之又少。很多本科生毕业设计的过程中还不懂何为企业投融资,不知道证券投资决策的分析工具的应用,偏执地认为投资证券就是赌运气,企业上市就是企业的圈钱行为等等。拷问专业基础知识,基本对答如流。

2.数理基础理论知识教学与《金融工程》专业相脱离。目前,多数高校主要以邀请数理类出身的教师为学生传授相关数理知识,教师往往没有《金融工程》方面的相关知识储备,甚至对专业理解就存在偏误。教学过程单一传授,即便是出现个别案例也几乎和《金融工程》没有任何关联。到最后学生掌握了一些毫无用武之地的数理公式和理论,长此以往《金融工程》专业学生在学习数理基础知识方面就会存在错误的导向。

3.计算机课程教学缺乏《金融工程》实例。目前《金融工程》专业开设授课主要集中计算机相关知识点的介绍以及计算机语言编辑的学习,案例几乎集中在计算机专业的语言程序编辑方面,导致学生不知道编程语言的正确应用,比如蒙特卡洛模拟等。对经管类学生主要是VF语言等简单的数据库语言学习为主,简单的编程语言学习对《金融工程》编程实验远远不够,使得学生在期权定价模型、差分模型以及蒙特卡洛模拟过程中无从应对,面对《金融工程》编程案例毫无头绪。

(三)《金融工程》类专业教师缺乏

由于我国《金融工程》起步较晚,人才培养相对较少,《金融工程》专业博士的培养基本仍然属于金融学方向或管理科学与工程方向,与真正的《金融工程》相差甚远。虽然国内近100所高校设置了《金融工程》专业,配备师资几乎都是与《金融工程》无关的博士、副教授和教授,数理基础也比较薄弱。这些教师无法按质完成《金融工程》的教学,诸多数理应用会被简单化或忽略。

二、《金融工程》教学模式改革建议

(一)理论知识传授与案例教学和实验教学相结合

由于传统的教学模式关注于知识的机械灌输,忽略了实际应用和学生兴趣、实践能力的培养[3],学生掌握了大量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但实践应用能力较差,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较弱。《金融工程》的理论教学过程中无法将知识点和实际相结合,没有直观的案例促进学生理解,没有相应的实验课让学生动手实验操作。这样培养的人才,动手能力较差,无法胜任现代金融市场快速发展的需求。

1.将理论知识点的教学环节增加充分的案例。实现知识传授―案例分析―知识内化的目的,既能促进学生理解知识点,提升学习效率,也能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能够深刻理解所学习的知识点。

2.将理论知识点的学习及时编配实验教学。《金融工程》人才的培养着重强调动手能力,而实验教学既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也能增加学生对基本理论、基本原理和方法的掌握和理解,能够促使学生将理论知识和实践相结合[3]。因此,在相关的基础理论教学过程中及时进行实验教学,通过相关Matlab软件、Excel软件、蒙特卡洛模拟方法等操作实验[4],让学生更深地理解所学理论知识,学会用这类辅助软件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这样既能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也能提升学生运用金融工程方法和相关辅助软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传统的机械灌输式教学只能让学生生硬地记住知识点,无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这与实际人才的需求相背离。因此,在一些理论知识点讲解结束后,应该让学生查找相应的案例,在下次课中进行分组讨论。通过让学生在相应知识点学习后,分组查找相关案例进行讲解,增加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锻炼学生团队学习,增强学生对相关知识点的掌握和理解,激发学习兴趣。

(三)教学中注重实践教学环节

现有的实践教学环节主要让学生走过场式地参观或旁观。学生仍然无法将自己的知识学习和实践接轨。因此,通过增加实践教学环节,让学生通过自己所学知识和经历来获取信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比如模拟炒股、模拟期货等,并将模拟过程和结果与学生课程成绩相挂钩,将现实中的情境融入教学过程中,采用真实的数据,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既可以让学生更加透彻地理解知识,也能够锻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加强授课教师案例教学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中心,教师是关键。教学水平和实践经验是决定《金融工程》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也是人才培养的关键因素。而现有《金融工程》专业的师资力量中从学校到学校的师资占90%以上,所传授也是知识到知识的过程,既缺乏案例教学和实验教学,也缺乏对学生实践教学的设计。学生感觉枯燥无味,无法很好理解和掌握知识,运用实践应用方面更是欠缺。因此亟需加强教师教学素养和知识素养,促进学生学习,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三、结语

《金融工程》教学,不能一味地机械式灌输,也不能一味地实施案例教学、实验教学和实践教学,而是将理论知识传授辅助以更好的案例进行教学。实现教学中学生学习的趣味性和认知性,提升学生学习效率和实践能力。本文从现有《金融工程》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出发,并根据现实中存在的问题,鼓励教师将灌输式教学向知识传授和学生主动学习、案例教学、实验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实现知识传授和高质量人才培养目的。本文研究和观点仅是笔者教学工作中的尝试,相关的工作还需要实践进一步验证。

参考文献:

[1]牛华伟.《金融工程学》理论教学方法探索[J].金融教育研究,2014,27(2):66-69.

[2]宋涛.金融工程》教学改进探析[J].教育研究,2014,21(6):384-3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