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杠杆的科学实验步骤

杠杆的科学实验步骤

杠杆的科学实验步骤

杠杆的科学实验步骤范文第1篇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

1

实验内容

1使用工具

实验目的

使学生了解常用工具的使用方法和作用。

实验器材

剪刀、螺丝刀、开瓶器、羊角锤、小刀、镊子、老虎钳、钉有三个图钉、2个铁钉、两个木螺丝钉的木板一块

实验步骤

用克丝钳将一根铁丝夹断。

2、用开瓶器打开一个啤酒瓶,用剪刀把一张纸剪碎。3、将一颗铁钉从木头里起出来。

实验现象

不同的工具有不同的使用方法

实验结论

不同的工具有不同的使用方法

备注

实验人

实验时间

2016年9月7日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

2

实验内容

2杠杆的科学

实验目的

了解杠杆的工作原理。

实验器材

杠杆尺、钩码、杠杆类和非杠杆类工具3~5种

实验步骤

将杠杆尺调节到平衡状态,在杠杆尺左边的第二个孔上挂两个钩码,分别在杠杆尺右边的第一、第二、第二、第四个孔上挂上两个钩码。

分别改变杠杆尺左右两边挂钩码的位置和数量。

实验现象

改变杠杆尺左右两边挂钩码的位置和数量杠杆尺的状态会随之改变。

实验结论

改变杠杆尺左右两边挂钩码的位置和数量杠杆尺的状态会随之改变。

备注

实验人

实验时间

2016年9月12日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3)

实验内容

3杠杆类工具的研究

实验目的

杠杆是否省力

实验器材

长竹筷、螺丝帽、棉线、塑料盘、杆秤、螺丝刀、开瓶器、镊子、剪刀、小刀

实验步骤

1、杠杆的比较和分析。

2、小杆秤的研究。

实验现象

杠杆是否省力是由它的三个点的位置决定的。

实验结论

杠杆是否省力是由它的三个点的位置决定的。

备注

实验人

实验时间

2016年9月14日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4)

实验内容

4轮轴的秘密

实验目的

使学生知道合理使用轮轴可以省力。

实验器材

轮轴实验装置1个,钩码、线、铁架台。

实验步骤

1、将一个轮轴实验装置安装在铁架台上,并在轮和轴上分别挂上钩码,直到平衡。

2、将另一个轮轴实验装置也安装在铁架台上,再在它的轮和轴上分别挂上钩码,直到平衡。

实验现象

1、在平衡时,轮上挂的钩码少而轴上挂的钩码多,即在轮上省力,轴上费力。

2、轴相同时,轮越大越省力。

实验结论

1、在平衡时,轮上挂的钩码少而轴上挂的钩码多,即在轮上省力,轴上费力。

2、轴相同时,轮越大越省力。

备注

实验人

实验时间

2016年9月19日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5)

实验内容

5滑轮的研究

实验目的

使学生分别认识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工作特性。

实验器材

定滑轮和动滑轮、铁架台、线、钩码、测力计。

实验步骤

1、定滑轮能否改变力的方向。

2、定滑轮能否省力。

3、动滑轮能否省力、改变方向。

实验现象

1、定滑轮可以改变力的方向。

2、定滑轮不能省力。

3、动滑轮可以省力,但不能改变方向。

实验结论

1、定滑轮可以改变力的方向。

2、定滑轮不能省力。

3、动滑轮可以省力,但不能改变方向。

备注

实验人

实验时间

2016年9月26日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6)

实验内容

6滑轮组

实验目的

了解滑轮组的作用

实验器材

光滑的木棒、长绳子、简单机械实验盒、测力计、棉线、钩码

实验步骤

1、组装一个最简单的滑轮组。

2、分别用这个滑轮组吊起不同重量的重物,并和直接吊起该重物的力比较。

实验现象

定滑轮和动滑轮组合在一起构成滑轮组,滑轮组能够改变力的方向,而且可以成倍地省力。

实验结论

定滑轮和动滑轮组合在一起构成滑轮组,滑轮组能够改变力的方向,而且可以成倍地省力。

备注

实验人

实验时间

2016年9月21日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7)

实验内容

7斜面的作用

实验目的

认识斜面的省力原理。

实验器材

木板(长度不同)、木块、重物、测力计。

实验步骤

1、将一块木板成为一个斜面。把不同的重物分别放在斜面下端,通过测力计拉着它沿斜面向上提升。

2、沿着这些长度不同的斜面把重物拉上去。

实验现象

1、从斜面拉上去用的力都小于直接把物体垂直提上去用的力。

2、发现木板越长即坡度越小越省力,坡度越大越不省力,直接垂直向上提重物相当于坡度为90度,一点都不省力。

实验结论

1、从斜面拉上去用的力都小于直接把物体垂直提上去用的力。

2、发现木板越长即坡度越小越省力,坡度越大越不省力,直接垂直向上提重物相当于坡度为90度,一点都不省力。

备注

实验人

实验时间

2016年9月28日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8)

实验内容

8自行车上的简单机械

实验目的

研究自行车上的机械原理

实验器材

自行车

实验步骤

对链条和齿轮的研究

寻找自行车上的简单机械

实验现象

自行车运用了轮轴、斜面、杠杆等简单机械的原理,是应用广泛的交通工具。

实验结论

自行车运用了轮轴、斜面、杠杆等简单机械的原理,是应用广泛的交通工具。

备注

实验人

实验时间

2016年10月10日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

9

实验内容

1抵抗弯曲

实验目的

研究纸的厚度与抗弯曲能力的大小

实验器材

长度、宽度相同厚度不同;长度、厚度相同宽度不同的纸条、垫圈、竹片、尺子

实验步骤

纸的厚度与抗弯曲能力的大小。

平放还是立放。

实验现象

增加厚度可以明显地加强其承受重量的能力。

实验结论

增加厚度可以明显地加强其承受重量的能力。

备注

实验人

实验时间

2016年10月12日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

10

实验内容

形状和抗弯曲能力

实验目的

了解把“一字形”材料弯折成其它形状后,可以增强其抗弯曲能力。

实验器材

硬纸条、砝码、瓦楞纸等

实验步骤

学生预备两个文具盒,中间放一张硬纸条,看看能承受得起几个砝码?

2、把这张硬纸条弯折成“V”、“L”、“U”、“T”或“工”字形后,再看看能承受得起几个砝码?

实验现象

把“一字形”材料弯折成其它形状后可以增强它的抗弯曲能力。

实验结论

把“一字形”材料弯折成其它形状后可以增强它的抗弯曲能力。

备注

实验人

实验时间

2016年10月17日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

11)

实验内容

拱形的力量

实验目的

根据观察到的拱形产生的形变来推想它受力的状况。

实验器材

做拱形的纸、铁垫圈若干、厚书几本、搭瓜皮拱的瓜皮、小刀

实验步骤

拱形承受压测试。

2、

让拱形承受更大的压力。

实验现象

拱形可以向下和向外传递承受的压力,所以能够承受很大的压力。

实验结论

拱形可以向下和向外传递承受的压力,所以能够承受很大的压力。

备注

实验人

实验时间

2016年10月19日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12)

实验内容

找拱形

实验目的

了解圆顶形、球形等有和拱形相似的特点,可以承受很大的压力。

实验器材

完整的和对半剖开的乒乓球、完整的和剪开的塑料饮料瓶等

实验步骤

⒈认识圆顶形、球形,研究它们承受压力的特点。

⒉塑料瓶形状的分析。

⒊认识生物体结构中的拱形结构。

实验现象

圆顶形、球形等有和拱形相似的特点,可以承受很大的压力。

实验结论

圆顶形、球形等有和拱形相似的特点,可以承受很大的压力。

备注

实验人

实验时间

2016年10月24日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13)

实验内容

做框架

实验目的

了解三角形框架具有稳定性

实验器材

筷子或塑料吸管、橡皮筋或棉线、剪子、小刀、胶水等

实验步骤

1、  利用筷子捆一

角形框架和长方形框架

2、  做一个坚固的正方体框架

实验现象

三角形框架具有稳定性

实验结论

三角形框架具有稳定性

备注

实验人

实验时间

2016年10月26日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14)

实验内容

建高塔

实验目的

了解上小下大、上轻下重的物体稳定性好。

实验器材

几个大小不同的塑料瓶、沙、吸管、胶带、水等

实验步骤

1、制作不容易倒的高塔

2、铁塔形状和结构的思考:塔为什么不容易倒?

实验现象

底部越大越不易倒,底部越重越不易倒,空体比实体抗风能力更强,地基陷于地下越多越不易倒。

实验结论

了解上小下大、上轻下重的物体稳定性好。

备注

实验人

实验时间

2016年10月31日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

15)

实验内容

桥的形状和结构

实验目的

桥的形状和结构与它的功能是相适应的。

实验器材

吸管或竹片、粗线、木板或瓦楞纸板、绳子等

实验步骤

1、用木棍做一个拱

2、:模拟做一个拉索桥

实验现象

拱桥拱的高度不同,拱的两边推力不同。

实验结论

拱桥拱的高度不同,拱的两边推力不同。

备注

实验人

实验时间

2016年11月7日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16)

实验内容

用纸造一座桥

实验目的

了解设计和建造桥需要综合考虑许多因素。

实验器材

旧报纸、胶带、剪子、尺子等

实验步骤

1、各种桥模型在讲台前参展。

2、评委评价。

3、介绍自己的桥。

实验现象

设计和建造桥需要综合考虑许多因素。

实验结论

设计和建造桥需要综合考虑许多因素。

备注

实验人

实验时间

2016年11月9日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

17)

实验内容

电和磁

实验目的

了解电流可以产生磁性。

实验器材

电池、电池盒、小灯泡、灯座、导线(其中一根较长)、指南针

实验步骤

1、通电导线和指南针

2、通电线圈和指南针

实验现象

电可以产生磁。

实验结论

电可以产生磁。

备注

实验人

实验时间

2016年11月14日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18)

实验内容

电磁铁

实验目的

电磁铁具有接通电流产生磁性、断开电流磁性消失的基本性质。

改变通过电磁铁中的电流方向(电池的正负极连接和线圈绕线方向)会改变电磁铁的南北极。

实验器材

大头针、透明胶、绝缘导线、大铁钉、砂纸、指南

实验步骤

1、制作铁钉电磁铁

2、铁钉电磁铁的南北极

实验现象

电磁铁具有接通电流产生磁性、断开电流磁性消失的基本性质。

改变通过电磁铁中的电流方向(电池的正负极连接和线圈绕线方向)会改变电磁铁的南北极。

实验结论

电磁铁具有接通电流产生磁性、断开电流磁性消失的基本性质。

改变通过电磁铁中的电流方向(电池的正负极连接和线圈绕线方向)会改变电磁铁的南北极。

备注

实验人

实验时间

2016年11月16日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19)

实验内容

电磁铁的磁力(一)

实验目的

了解电磁铁的磁力是可以改变的。

实验器材

一号电池、大头针、电池盒、大铁钉、长绝缘导线

实验步骤

1、假设:.

如果要使电磁体的磁性得到加强,我们大胆的假设一下应该怎么做?

2、设计实验,检验假设。

实验现象

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线圈的圈数有关:圈数少磁力小,圈数多磁力大。

实验结论

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线圈的圈数有关:圈数少磁力小,圈数多磁力大。

备注

实验人

实验时间

2016年11月21日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20)

实验内容

电磁铁的磁力(二)

实验目的

了解影响电磁铁磁力大小的因素。

实验器材

电池盒、大铁钉、绝缘导线、长短、粗细不同的铁螺栓各3个、直径不同的线圈3个

实验步骤

1、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使用的电池数量有关。

2、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线圈与铁芯的距离、铁芯粗细长短等因素有关系。

实验现象

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使用的电池数量有关:电池少则磁力小,电池多则磁力大。

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线圈与铁芯的距离、铁芯粗细长短等因素有关系。

实验结论

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使用的电池数量有关:电池少则磁力小,电池多则磁力大。

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线圈与铁芯的距离、铁芯粗细长短等因素有关系。

备注

实验人

实验时间

2016年11月23日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21)

实验内容

神奇的小电动机

实验目的

了解玩具小电动机的功能是把电变成了动力。

实验器材

玩具小电机、橡皮筋、一次性塑料杯、一号电池、透明胶、导线、磁铁、电池盒、开关、铜质粗导线、大头针

实验步骤

1、小电动机里有什么。

2、小电动机转动的秘密。

实验现象

玩具小电动机的功能是把电变成了动力。

实验结论

玩具小电动机的功能是把电变成了动力。

备注

实验人

实验时间

2016年11月28日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22)

实验内容

电能和能量

实验目的

了解电能可以转化成其他的形式的能量,其他不同形式的能量间也能转化。

实验器材

铁丝、电扇、电灯

实验步骤

1、电能和其他能量

2、电能的转化

实验现象

能量有电、热、声、光等多种形式,能量还储存在食物、燃料中。

电能可以转化成其他的形式的能量,其他不同形式的能量间也能转化。

实验结论

能量有电、热、声、光等多种形式,能量还储存在食物、燃料中。

电能可以转化成其他的形式的能量,其他不同形式的能量间也能转化。

备注

实验人

实验时间

2016年11月30日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23)

实验内容

电能从哪里来

实验目的

了解电池是把化学能或者光能转化成了电能、电能是由其他能量转化来的。

实验器材

电池、玩具小电机、溜溜球上的绳子、胶带、小电珠、导线、指南针,手摇发电机

实验步骤

1、各种各样的电池

2、我们来发电

实验现象

电池是把化学能或者光能转化成了电能。

电能是由其他能量转化来的。

实验结论

电池是把化学能或者光能转化成了电能。

电能是由其他能量转化来的。

备注

实验人

实验时间

2016年12月5日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24)

实验内容

校园生物大搜索

实验目的

了解我们周围生活的生物是多种多样的。

实验器材

放大镜、小铲子等考察工具

实验步骤

1、设计调查方案

2、开展校园动植物调查活动

实验现象

我们周围生活的生物是多种多样的。

实验结论

我们周围生活的生物是多种多样的。

备注

实验人

实验时间

2016年12月12日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

25)

实验内容

原来是相互关联的

实验目的

了解不同的环境中生活着不同的生物。

实验器材

A4纸

实验步骤

交流:各小组调查的结果怎样?

整理分析调查信息。

3、制作校园生物分布图

实验现象

不同的环境中生活着不同的生物。

实验结论

不同的环境中生活着不同的生物。

备注

实验人

实验时间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26)

实验内容

4、种类繁多的动物

实验目的

了解动物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

鸟类、鱼类、昆虫、哺乳动物都具有各自的身体特征。

实验器材

鱼、鸟、兔的骨骼标本(或图片)。不同的鸟类、鱼类、哺乳动物、昆虫等动物的图片。

实验步骤

1、给常见的动物分类:

2、比较动物的骨骼

3、给各类动物增添成员

实验现象

动物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

鸟类、鱼类、昆虫、哺乳动物都具有各自的身体特征。

实验结论

动物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

鸟类、鱼类、昆虫、哺乳动物都具有各自的身体特征。

备注

实验人

实验时间

2016年12月21日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27)

实验内容

相貌各异的我们

实验目的

知道同一种生物不同个体之间也存在着差异.

实验器材

白纸、记号笔。

实验步骤

1、观察我们的不同

2、做一次班级相貌普查

实验现象

同一种生物不同个体之间也存在着差异.

实验结论

同一种生物不同个体之间也存在着差异.

备注

实验人

实验时间

2016年12月26日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28)

实验内容

6原来是相互关联的

实验目的

知道生物的形态结构是与它们所生活的环境相适应的。

实验器材

具有特殊形态结构的动植物图片(或多媒体课件),不同形状的纸鱼、水盆、水。

实验步骤

1、不同环境中的植物

2、不同环境中的动物

实验现象

生物的形态结构是与它们所生活的环境相适应的。

实验结论

生物的形态结构是与它们所生活的环境相适应的。

备注

实验人

实验时间

2016年12月28日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29)

实验内容

7、谁选择了它们

实验目的

知道环境发生变化,生物的形态结构也会发生变化

实验器材

图片,幻灯片

实验步骤

1、青蛙的去与留

2、大自然选择了它们

3、选择改变着生物

实验现象

同一种生物生活在不同的地方,身体的形态结构也会有所不同。

实验结论

环境发生变化,生物的形态结构也会发生变化。

备注

实验人

实验时间

2017年1月2日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30)

实验内容

生物多样性的意义

实验目的

知道生物多样性对于人类生存的意义。

知道生物多样性对于其它生物生存的意义。

实验器材

不同主题内容的生物多样性的意义及保护的打印资料、几张A4纸。

实验步骤

1、生物多样性与我们的关系

2、生物多样性与其它生物的关系

实验现象

生物多样性对于人类和其它生物生存有意义。

实验结论

生物多样性对于人类和其它生物生存有意义。

备注

实验人

杠杆的科学实验步骤范文第2篇

6. 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例题6】(2013・齐齐哈尔、黑河、大兴安岭)小伟要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他猜想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可能有:

①接触面所受的压力大小;

②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③接触面积的大小。

接下来小伟通过如图所示实验操作验证他的猜想:

(1)实验中小伟应该用弹簧测力计水平 拉动木块在长木板上滑动,这样做是根据 的知识得出拉力等于摩擦力,从而测出木块所受的摩擦力的大小;

(2)如果小伟要探究猜想②,他应该选择两幅图所示的实验步骤来操作,根据图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可得出结论:在其他因素相同的情况下, ,滑动摩擦力越大;

(3)小伟要探究猜想③,他将木块切去一半,重复甲的操作过程,如图丁所示,他比较甲和丁的实验结果,得出结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积的大小有关,你认为他的结论可靠吗?答: ,小伟在实验中存在的问题是。

【考点分析】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

【解题策略】属常规考题。

(1) 明确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易错点: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运动的速度、接触面积的大小无关,只与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2) 掌握二力平衡条件;

(3) 解题的关键是知道实验方法:本题应用二力平衡的原理,从弹簧测力计的拉力得到摩擦力的大小,这是转换法的运用,还有控制变量法。

【解析】(1)实验中小伟应该用弹簧测力计水平匀速直线拉动木块在长木板上滑动,这时拉力和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摩擦力等于压力;

(2) 要探究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的关系,需使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积大小相同,改变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所以应选择甲图和丙图;由图可知,在其他因素相同的情况下,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

(3) 要探究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积大小的关系,需使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相同,改变接触面积的大小,而小伟将木块切去一半,则在接触面积变化的同时,压力也发生了变化,所以得出错误结论。

【答案】(1)匀速直线,二力平衡;(2)甲和丙,接触面越粗糙;(3)不可靠,没有控制压力大小不变。

7. 探究:动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例题7】(2013・辽宁 营口)在探究“物体动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小丽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甲、乙、丙三次实验。让铁球从同一斜面上某处由静止开始向下运动,然后与放在水平面上的纸盒相碰,铁球与纸盒在水平面上共同移动一段距离后静止。

(1) 要探究动能大小与物体质量的关系应选用 两图;实验中应保证相同,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所采取的具体操作方法是 ;

(2)选用甲、丙两次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3)该实验是通过观察 来比较铁球动能的大小,从而得出结论的。下面的四个实例中也采用这种研究方法的是 ;

A. 认识电压时,我们可以用水压来类比

B. 用磁感线来描述磁场

C. 探究电功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通过重物提升的高度来判断电流做功的多少

D. 保持电阻不变,改变电阻两端电压,探究电流与电压关系

(4) 若水平面绝对光滑,铁球将做 运动。

【考点分析】探究动能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解题策略】掌握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及控制变量法、转换法和理想模型法思想的应用。解题的关键是要理解和掌握影响动能大小的两个因素,并熟练掌握控制变量法和转换法的思想。

【解析】属实验综合题。

(1)要探究动能大小与物体质量的关系,应保持小球的速度相同,质量不同,所以应使质量不同的小球从斜面的同一高度由静止滚下,因此要选择甲、乙两图;

(2)甲、丙两次实验,球的质量相同,甲滚下的高度大于丙滚下的高度,甲将纸盒推动得更远,说明动能更大,可得质量相同的物体,运动速度越大,它具有的动能就越大;

(3)该实验是通过观察纸盒被撞击后移动的距离来比较铁球动能的大小的,这种方法是转换法。A.认识电压时,我们可以用水压来类比,这是类比的方法;B.用磁感线来描述磁场,属于建模法;C.探究电功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通过重物提升的高度来判断电流做功的多少,采用了转换法的思想;D.保持电阻不变,改变电阻两端电压,探究电流与电压关系,采用了控制变量法的思想,所以应选C;

(4)若水平面绝对光滑,不受阻力,根据牛顿第一定律可知铁球将做匀速直线运动。

【答案】(1)甲、乙,铁球到达水平面时的初速度,让铁球从同一斜面的同一高度由静止开始运动(图乙);(2)质量相同的物体,运动的速度越大,它具有的动能就越大(图丙)纸盒被撞击后移动的距离;(3)C;(4)匀速直线。

8.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例题8】(2013・辽宁 阜新)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的实验中:

(1) 若在实验前出现如图1所示的情况,应将杠杆左端的螺母向 (填“左”或“右”)调节,直至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这样做的目的是便于 ;

(2) 如图2所示,在杠杆左边A处挂四个相同的钩码,要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应在杠杆右边B处挂同样的钩码 个;

(3)如图3所示,用弹簧测力计在C处竖直向上拉,当弹簧测力计逐渐向右倾斜时,使杠杆仍然在水平位置平衡,则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将(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其原因是。

【考点分析】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解题策略】(1)知道怎样调节杠杆的平衡;(2)掌握力臂概念及杠杆的平衡条件。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后,支点到力的作用点的距离就是力臂,因此在此实验中我们应首先调节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当杠杆处于水平位置平衡时,竖直作用在杠杆上的力的力臂在杠杆上,倾斜作用在杠杆上力的力臂在杠杆以外的位置上,力臂变小。解题的关键是要理解和掌握力臂概念及杠杆的平衡条件。

【解析】属常规考题。(1)杠杆重心左移,应将左端的平衡螺母向右调节,直至重心移到支点处,使杠杆重力的力臂为零,这样就减小了杠杆的自重对实验的影响;力臂等于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距离,当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时,力的方向与杠杆垂直,力臂可以从杠杆标尺刻度上直接读出来;

(2)根据杠杆平衡条件F1L1=F2L2得:左边=4G×3L=12GL;为了使杠杆保持平衡,右边也应等于12GL。那么,在B处所挂钩码的个数12GL /2 L =6G,即应该挂6个钩码;

(3)如图3,弹簧测力计竖直向上拉杠杆时,拉力力臂为OC,弹簧测力计倾斜拉杠杆,拉力的力臂小于OC,拉力力臂变小,拉力变大,弹簧测力计示数变大。

【答案】(1)右,在杠杆上直接测量力臂;(2)六;(3)大,拉力的力臂变小了。

9.探究:伏安法测电阻

【例题9】(2011・江西)关于测量定值电阻阻值的实验

【方案一】运用电压表(无电流表),一个阻值为R0的固定电阻,测量定值电阻阻值。

器材:一只电压表,一个阻值为R0的固定电阻、电源、开关和导线若干。

实验步骤:

步骤一、请你在虚线框中画出实验时所需的电路图,并连接电路;

步骤二、将电压表在Rx两端,闭合开关,读出电压表的示数Ux ;

步骤三、将电压表在R0两端,闭合开关,读出电压表的示数U0;

步骤四、根据你设计的电路的特点和实验所测得的物理量,写出Rx的表达式 (用符号表示)Rx=。

【方案二】运用一只电压表(无电流表)一个已知最大阻值的滑动变阻器,测量定值电阻阻值。

器材:一只电压表、一个已知最大阻值的滑动变阻器,电源、开关和导线若干。

实验要求:请你在虚线框中画出实验所需的电路图。

评估交流:

(1)从实验操作角度看,以上两个方案中,方案 更好;

(2)好在 (只要求写出一条)。

【考点分析】伏安法测电阻。

【解题策略】解题的关键是实验设计要注意三性一反思:1.科学性:设计原理要正确;2.可行性:设计步骤要具有可操作性,特别是在器材的选择上,最好能够考虑能否用身边的物品来解决问题;3.准确性:学会思维求异,寻求多种实验方案,选取最佳方案,使实验误差最小;4.重视实验的评价与反思:对实验进行反思,找出其特点和不足,从而优化实验策略,选取比较好的方案或最佳的方案。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实验探索方案的设计能力及评估能力,其重点是要求学生能注意探索方案设计的可行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对于探索方案的评估和选择是科学探究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日常实验中,应当注意对实验方案的评估,这样可以培养合作交流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解析】属设计型实验题,也具有开放性特点。方案一:Rx与R0串联,用电压表分别测出Rx与R0两端的电压Ux和U0,由于R0与R0串联,根据欧姆定律可计算出电路中的电流Ix=I0=,则Rx==;方案二中,也设计为将串联电路,滑动变阻器的滑片滑到最右端时,滑动变变阻器连入电路的电阻为0,Rx两端的等于电源电压U,将滑片滑到最左端时滑动变阻器的电阻R全部连入电路中,测出Rx两端的电压Ux,则滑动变阻器两端的电压为U-Ux,电路中的电流I=,则Rx=R。 方案二与方案一相比,方案二中不用换接电压表,只须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即可完成实验,操作起来更为方便。注意:当只有电压表没有电流表时,可采用串联的方法测量,电压表与已知阻值的电阻就相当于一只电流表。当只有电流表没有电压表时,可采用并联的方法测量,电流表与已知阻值的电阻就相当于一只电压表。

【答案】【方案一】如左图所示 、并联 、并联、

Rx =。

【方案二】如右图所示。

评估交流:(1)二; (2)方案二中在测量电压时无须换接电压表,操作方便。(答案合理即可)

10. 探究:测定小灯泡电功率

【例题10】(2013・黑龙江东部地区)图甲是在物理实验时测量小灯泡额定功率的实验装置,小灯泡上标有2.5V的字样,采用两节新的干电池做电源。

(1)为保护电路元件安全,连接电路时开关应;图中有一根导线还没有连好,应该把它接在电压表(选填“0” “3”或“15”)接线柱上;

(2)闭合开关前,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应调至(选填“C”或“D”)端;闭合开关后,电压表示数为2V,为测量灯泡的额定功率,应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选填“C”或“D”)端滑动,直到电压表示数为2.5V时为止;

(3)当小灯泡正常发光时,电流表示数如图乙所示,小灯泡的额定功率为;

(4)利用所测数据也能计算出灯泡正常发光时灯丝的电阻为 (保留到整数位);

(5)通过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测出了三组实验数据,如表所示。经过计算发现小灯泡亮度不同时,不但电功率不同,而且电阻也不同,你认为造成电阻不同的原因是 。

【考点分析】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和电阻。

【解题策略】学会对比,注意和伏安法测电阻实验的异同;明确“测定小灯泡电功率”的实验实物图的连接、实验数据的分析、电路设计等。解题的关键是掌握“测量小灯泡电功率”实验的基本过程。

【解析】属实验综合题。“测小灯泡功率”和伏安法测电阻之所以成为中考热点,是因为在题中几乎集中了初中电学的所有重点知识。如串联电路的电流、电压特点、电流表、电压表的使用、读数量程的选择、电学实验的操作步骤、滑动变阻器的使用、欧姆定律、电功率的计算、表格的设计等。

(1) 为保护电路元件安全,连接电路时开关应断开;由题意知,电源电压为3V,小灯泡的额定电压为2.5V,所以电压表可选择0~3V的量程;

(2)由图知,滑动变阻器接了下面左边的C接线柱,所以在闭合开关前,应将滑片移至最右端的D端使其阻值最大;闭合开关后,电压表示数为2V,低于额定电压,所以应减小滑变阻器的阻值,减少分得的电压,滑片应向左即C端移动;

(3)由图乙知,电流表的量程为0~0.6A,分度值为0.02A,所以电流表的示数为0.36A,则P=UI=2.5V×0.36A=0.9W;

(4)R==≈7Ω;

杠杆的科学实验步骤范文第3篇

器材准备 天平、弹簧测力计、轻质杠杆(含支架)、细线、密度已知为ρ的石块、拴有细线的重物、小石块、装有适量细砂的平底试管、灵敏杆秤、刻度尺、两只去口的雪碧瓶、一只空瓶、一根橡皮筋、两只相同的小烧杯、一端扎有橡皮膜的玻璃管、大烧杯、足够多的水、待测液体。

实验要求 根据学过的物理知识、原理,利用实验室提供的器材设计实验。

同学们根据实验要求,进行分组讨论,设计了多种实验方案,通过实验验证得出了多种测定方法,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种。

方案一 选择“天平、一只空瓶、一根橡皮筋、待测液体,足够多的水”。

步骤 ①用调节好的天平测出空瓶的质量为m0;②测出装适量水的瓶的总质量为m1,用橡皮筋作上标记,瓶中水的质量m水=m1-m0,水的体积V=m1-m0ρ水;③倒出瓶中的水,待瓶中水干后,在瓶中倒入液体到标记处,称出总质量为m2,待测液体的质量m液=m2-m0;④液体的密度ρ=m2-m0m1-m0ρ水。

评析 测密度的常规方法是用天平测其质量,用量筒测其体积,然后利用公式ρ=mV计算出物质的密度。而同学们在此方案中只用了天平未用量筒,通过把待测液体与已经知道密度的水进行比较,得出待测液体的密度,这充分体现了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的创新。

方案二 选择“天平(无砝码)、刻度尺、两只相同的小烧杯、水、待测液体”。

步骤 ①用调节好的天平称出等质量的水和待测液体;②用刻度尺测出烧杯中的水和待测液体的高度分别为h水、h液;③由m水=m液,m=ρV,得ρ水Sh水=ρ液Sh液;④液体的密度ρ=h水h液ρ水。

评析 此方案中学生没有用量筒,且天平又无砝码,而是利用刻度尺和烧杯,充分体现了学生扎实的科学知识和探究创新能力。

方案三 选择“一端扎有橡皮膜的玻璃管、刻度尺、大烧杯、水、待测液体”。

步骤 ①在管内倒入一定深度的待测液体;②将管竖直放入水中,待橡皮膜变平后,用刻度尺测出管底到水面和待测液面的深度分别为h水和h液;③P水=P液,ρ水gh水=ρ液gh液;④液体的密度ρ=h水h液ρ水。

评析 此方案中学生既没有用天平也没有用量筒,只用了刻度尺和烧杯,充分体现了学生扎实的科学知识和探究创新能力。

方案四 选择“装有适量细砂的平底试管、刻度尺、两只雪碧瓶、水、待测液体”。

步骤 ①将装有适量细砂的平底试管放入盛有水的雪碧瓶中,使试管竖直地漂浮在水面上,用刻度尺测出此时试管进入水中的长度h水;②从水中取出试管,然后放入到盛有待测液体的瓶中,使试管竖直地漂浮于液面,量出此时试管进入液体中的长度h液;③因为漂浮:G物=F水浮=F液;所以ρ水gV排=ρ液gV′排,ρ水gsh水=ρ液gsh液;④液体的密度ρ=h水h液ρ水。

评析 此方案也是未用天平和量筒,只用装有适量细砂的平底试管、刻度尺、生活中的雪碧瓶,进行探究,充分体现了学生能利用身边的器材进行科学探究,更加体现了物理来自于生活,生活离不开物理。

方案五 选择“弹簧测力计、细线、小石块、水、待测液体”。

步骤 ①用弹簧测力计和细线测出石块重为G;②将石块浸没在水中,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F水;③将石块浸没在待测液体中,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F液;④F水浮=G-F水

=ρ水gV排(1)

F液浮=G-F液=ρ液gV排(2)

(2)(1)得液体的密度ρ液=G-F液G-F水ρ水。

评析 同学们设计此方案时把浮力和密度的知识结合起来,充分体现了学生把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也体现了学生的思维的灵活性。

方案六 选择“杆秤、石块、细线、去口的雪碧瓶、水、待测液体”。

步骤 ①取一灵敏杆秤,在秤钩上系好石块,用杆秤称出石块在空气中的质量为m0;②再把石块浸没在水中,称出石块此时的质量为m1;③再把石块浸没在待测液体中,称出石块此时的质量为m2;④根据F水浮=m0g-m1g=ρ水gV排,和F液浮=m0g-m2g=ρ液gV排两次相比得出液体的密度ρ=m0-m1m0-m2ρ水。

评析 由于同学们家中没有天平,他们想到用杆秤来代替天平,可见同学们利用生活中的测量工具进行探究,把课堂实验设计成家庭实验,使用身边随手可得的物品进行探究活动,拉近了物理学与生活的距离,使学生感受到科学的真实性,感受到科学和社会、科学和日常生活的关系;另一方面,由于这些物品本来的用途并不是进行物理实验,充分体现了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积极性和创新。

方案七 选择“轻质杠杆(含支架)、一只大烧杯、细线、密度己知为ρ的石块、拴有细线的重物、刻度尺、待测液体”。

步骤 ①将石块和重物悬挂在杠杆的两边,使其在水平位置平衡,用刻度尺量出重物的臂长L1;②让石决浸没在待测液体中,移动重物位置,使其在水平位置平衡,再量出重物的臂长L′1;③第一次平衡:GL1=mgL2(1)

第二次平衡:

评析 此方案中学生既没有用天平也没有用量筒,把浮力和杠杆原理的知识结合起来,充分体现了学生扎实的科学知识和探究创新能力。

在本次实验探究课中,学生的思维非常活跃,每一位学生都积极参与活动,根据自己的知识和能力设计了不同的方案。有根据密度的定义式ρ=mV来测液体的密度,也有通过比较得出液体的密度。这些都充分体现了同学们的探究创新能力。因此,我们要充分利用实验探究课,让学生充分参与教学的全过程。在动手、动口、动脑的探究活动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杠杆的科学实验步骤范文第4篇

杠杆(第一课时)

制作人:

林泽南

知识与技能

(1)知道什么是杠杆,能从常见的工具和简单机械中识别出杠杆

(2)能在杠杆上找到它的支点、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3)理解力臂的概念,会画动力臂与阻力臂

(4)通过实验探究,得出杠杆的平衡条件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生活中的现象,感受生活中的物理原理

(2)经历绘制杠杆示意图的过程,体会科学抽象的方法

(3)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谈论实验方法

(4)经历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过程

(5)学习分析实验现象、寻找数据间规律从中归纳出实验结论的一般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关心生活、生产、自然现象中杠杆的应用

(2)激发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对物理的学习兴趣

重点

杠杆的定义,会画动力臂与阻力臂,杠杆的平衡条件

难点

会画动力臂与阻力臂,杠杆的平衡条件的得出

教具

新媒体课件、剪刀、镊子、杠杆、钩码、常用工具(学生自带)

课时

3课时

环节

方式

主要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

备注

视频播放、讲故事、工具展示

播放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大象的重力的视频,结合阿基米德: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翘起地球。吸引学生注意力。

根据书本P76页图片“祖先使用工具建造宫殿”以及ppt上生活中的工具让学生体会简单机械为社会做出的贡献以及简单机械的作用,引出本节课学习重点---杠杆。

观看视频

出示工具

讨论

新课

通过生活实际工具总结规律

导学案练习

通过数学进行知识迁移

设计探究实验,通过学生分组实验进行学习和检测

师:钳子、剪刀、镊子、天平等工具,他们在力的作用下有什么共同个特征呢?(生:运动、围绕一个点转动)

小结【板书】:在力的作用下能绕固定点转动的硬棒---杠杆。

师:在生产生活中你们还见过那些杠杆?(如跷跷板,铡刀、开瓶的起子、剪铁皮的剪刀、撬棒、钳子等)学生边讲,教师边板书。

师:杠杆都是直的吗?(不是)

师:如图所示,给你们一根硬棒,如何撬起一块很重的石头?(学生讨论)引导学生观察,通过画图和杠杆的定义解释杠杆的五要素。

师(画出简图):通过定义我们知道,我们将这个绕其转动的固定点称之为---支点(板书)

【活动一】导学案:找支点

师:在杠杆上有力的作用,使杠杆转动的力称之为动力F1;阻碍杠杆转动的力称之为阻力F2

师:五要素我们已经找到了三个,还有两个叫做力臂,与动力相关的叫做动力臂,与阻力相关的叫做阻力臂。通过书本上描述的概念我们可以知道,力臂是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距离,我们先从数学的角度来复习一遍点到线的距离怎么画?

【活动二】导学案:点到线的距离

师:将刚刚的画法迁移到力臂上,尝试训练。

【活动三】导学案:画力臂

师:力臂一定要在杠杆上?(不是)

提出问题:跷跷板中,能否用一个小孩撑起三个大人?

【活动四】设计探究实验

师:我们发现力的大小和力臂的长短都会影响到杠杆的平衡,那我们通过一个探究实验来探究杠杆平衡时,力的大小与力臂长短有什么关系。

首先我们要使杠杆处于平衡状态,杠杆的平衡状态有静止和匀速转动,我们选取哪一个比较好呢?(静止---水平静止,方便测量力臂的长度)

思考:

甲乙两幅图同时处于静止状态,要选择哪一幅图?为什么?

(选择甲,水平静止时力臂刚好在杠杆上,便于测量力臂长度)

总结实验方法和步骤,明确实验注意事项,学生进行当堂实验分组小测(5min)

投影多组实验数据,得出结论F1l1=F2l2

【总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生活中的简单机械---杠杆。

杠杆的定义以及五要素,还有杠杆的平衡条件

学生通过工具总结得出结论

完成导学案练习,巩固知识

通过画图进行数学知识点向物理知识点的迁移

设计实验方案,通过两人互相监督的方式进行实验小测,互相评分

每个同学只测一组是为了节省时间,搜集多组实验结果是为了得到普遍性结论

杠杆

一、定义

在力的作用下绕固定点转动的硬棒

二、五要素

①支点:杠杆绕着转动的点“O”

②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F1“

③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F2“

杠杆的科学实验步骤范文第5篇

关键词:初中生 物理 实验教学 研究

DOI:

10.16657/ki.issn1673-9132.2016.04.110

初中物理是一门非常重要的自然科学,也是以实验教学为基础的重要现代化学科。初中物理新课改以后,提出了物理学科要从初中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注重对学生学习技巧的培养,让初中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学好物理知识,提高对物理学科的学习兴趣,增强探索物理知识的信心。很多初中生一提起物理就感到头疼,他们认为物理非常难学,其实并不是这样的,只要学生能够掌握学习的技巧和方法,努力钻研物理教师讲课的内容,勤加练习,就一定能够将初中物理学习好。

一、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现状反思

(一)实验完成情况差,教学效果不理想

初中物理实验课大多都在物理实验室进行,但是由于每个学校的师资情况和硬件设施不同,很多学校的物理实验课效果并不理想,尤其是艰苦地区农村的一些中学,受到条件限制,物理实验教学技术装备无法满足现在实验的需要,使得初中生在做实验时很多人围着一个实验设备,不能确保每个学生都能亲自用到实验设备,学生对于物理现象的掌握情况并不乐观。有些学校一学期所做的物理实验数目与教学大纲要求的差很多,甚至还有个别的学校不做物理实验的情况。由于不能确保初中物理实验保质保量地完成,使得实验课的教学面临着严重的阻碍。

(二)重理论轻实验思想影响教师教学

受到传统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物理教师为了追求升学率和考试分数,只注重初中生的学习成绩,对于物理实验并不是十分重视,有的物理教师不教学生实验,只是给学生讲解物理实验的步骤和方法,让学生在听讲后增强应试能力,所以就出现了“做物理实验不如讲物理实验,讲物理实验不如背物理实验”的错误观念。由于初中物理课堂教学课时有限,物理教师减少实验的时间,只给学生讲实验,教师错误地认为只要初中生掌握了实验的方法和得到结论,在考试的时候就能够得到理想的成绩,至于做不做实验并不重要。这种教学方法虽然能够确保初中生的物理成绩,但是当学生遇到实际问题时就无从下手了。

(三)学生动手能力差,对物理实验不重视

初中生在物理实验时不敢动手,不知道如何动手等现象是目前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常见的问题,由于学生自身原因以及对物理学科的错误认识,他们对物理的重视程度不够,导致对物理实验的理解能力低,只知道机械的按照物理教师的说法去做,不知道自己动脑去思考。

二、建设高效初中物理实验课堂的策略

(一)转变教学观念,正视学生的升学率

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上,教师要以学生为中心,注重物理实验的操作性和技巧性,帮助初中生用物理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我在平时的物理教学中会根据初中生的水平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让每一名初中生都能够在实验课上学到新知识。比如在讲到“杠杆的平衡条件”的时候,为了同时兼顾上等生和下等生的学习质量,我会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不同的讲解或者提问,对于差等生我会告诉他们杠杆的平衡指的是杠杆静止或者匀速转动,然后会带领他们亲自操作杠杆,帮助他们分析得出杠杆平衡原理是: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而对于上等生我就让他们自己操作杠杆,调节杠杆,增减砝码,在不断的实践中自己去总结平衡原理。在物理实验课上分层教学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对物理产生兴趣,有利于高效课堂的形成。

(二)结合生活实际,开发物理实验资源

初中物理是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很多生活中的现象都能用物理知识解释。因此,初中物理教师在课堂教学上要使物理教学生活化,加深物理实验与生活的密切程度,要使初中生明白物理实验的重要性,这样才会提高他们的重视程度。我在教学中会注重对初中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比如在做实验时我不会直接告诉学生需要选择哪些器材,而是让他们通过预习实验内容来自己选取实验器材,这样就会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会发现有些实验器材是可以用其他器材代替的。在实验教学中,物理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根据实验原理和实验目的去自主尝试实验,增强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三)对学生提要求,带着任务去做实验

初中物理教师在进行实验教学时要给学生带来一些任务,让他们带着任务去学习。有了具体的要求,初中生在进行物理实验时才会更加顺利。物理教师要提高自身素质,努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让他们通过物理实验提高自身素养。比如在做实验前,我会给学生讲一些实验的注意事项和要求,让每一名学生都按照要求去做,增加物理实验的效率。从实验的原理、实验的目的、实验的步骤、数据表格填写、实验报告的书写模式等一系列都要提出相应规定,只有让学生在实验室里养成好习惯,才会在以后的学习中养成按程序按步骤学习的好习惯。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