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激光技术论文

激光技术论文

激光技术论文

激光技术论文范文第1篇

在前面的分析中,本文具体讨论了光学细分系统的设计方案。运动距离测量实验选取光学四细分的光学系统,实验系统如图6所示。系统分为光路部分和信号处理部分。mW和0.5mW,反射镜M4由硅片制成,其反射率大约为0.4。硅片反射镜M4可调节反射方向。角锥棱镜M1、M2和M3的型号为Agilent10767A,具有非常好的光学性能。测量导轨选用的是PI公司的M-5x1.DD型号。二维精密电控平移台(直流电机驱动)单向重复定位分辨率达0.1μm,直线度参数为0.1μm/200mm,最高运行速度50mm/s,量程为200mm。2个测量角锥棱镜被安装在导轨上,通过PI公司的控制软件在计算机上对导轨的运动进行控制,实现对外腔长度的改变。通过运动距离测量结果与PI导轨运动参数的一致性可验证测量方案的可行性。信号处理部分中,由PD探测到的激光自混合干涉信号首先由低噪声前置放大器(Standford,SR560C)进行滤波和放大,一路送入示波器而另一路接着由NI公司的数据采集卡(NI6251)进行AD转换。采集到的数字信号送入PC机中由专业的数据分析软件(LabVIEW)实现信号再次细分以及实时处理重构目标物体的运动距离。测量过程中,示波器可定性观察光学细分的现象,而数据采集卡采集到的信号经过计算机的处理可进行运动距离测量。

2实验过程与结果分析

实验在同一测量环境条件下进行:恒温(20℃±1℃),恒湿(50%±3%)。使激光器预热2h,激光波长稳定在632.8334nm,让导轨以某一速度匀速运动,然后对采集的信号加入电子五细分处理。在本实验系统中,由自混合干涉光路细分原理可知,一个条纹对应的运动距离为λ/8,将此波形通过阈值为0的比较器后得到对应的方波信号,再将方波信号n细分,通过计数方波的个数来得到外部物体实际的运动距离。这样处理后,可以得到的分辨率为λ/8n。一个周期内的正弦波通过过零比较器整形成方波信号,五细分后的波形如图7所示。这样通过计数的方法就可以再次提高分辨率。此外,细分处理前对干涉信号进行了整形,可以显著增强对于叠加在自混合干涉信号上的高斯噪声的抗干扰能力,使测量结果更加稳定可靠。在数字域进行细分时,将上面得到的方波信号改写成二进制码(1111100000),然后将其右移9次,将其奇数次和偶数次的右移结果两两异或,则可以得到(1010101010),即对应的五细分信号及其互补信号(0101010101),实现了对原自混合干涉信号的细分。将PD探测到的微弱信号进行电流-电压(I-V)转换后,变成电压信号,经高通电路去直流后,再经放大电路放大,通过NI公司的数据采集卡USB-6251采集,在PC机上编写LabVIEW程序进行细分计数处理。信号经数字域电子细分后,进行计数后就可以重构并显示物体的实时运动距离。测量实验使用PI精密导轨对实时测量数据进行校准。导轨的移动范围设置为0~200mm,每次匀速步进20mm,移动速度设置为5mm/s,步进10次,每次导轨的示数作为标准;该运动过程由电机自动完成,系统对每次的步进长度进行自动测量记录并给出实时误差,连续记录几十组,选择其中的5组实验数据进行分析。通过拟合曲线与误差分析可以看出,实验结果与实际运动距离有良好的线性关系,且重复性非常的好,实现了使用光学细分与电子细分相结合的方法对物体的运动距离进行实时监测,实验结果与理论分析吻合。

3讨论

激光器作为测量光路的一部分而不能成为一个独立的、波长稳定的光源,其稳定性对测量准确度有很大的影响。空气折射率的变化和角锥棱镜的直角误差也会影响系统的测试精度。1)激光器频率稳定性带来的累计误差。实验中的氦氖激光器输出光在空气中传播的中心波长为632.8334nm,短期频率稳定性为1.5×10-6,因此,在没有反馈时,激光器波长稳定性为δλ=λδν/ν≈0.9492×10-6μm。当自混合效应反馈系数很低时,频率波动极小。理论计算表明,当外腔长度在百毫米量级时,波长稳定度可以达到10-8的测量准确度,测量不确定度小于0.4μm[9-10]。2)空气折射率变化带来的误差。测量环境的初始条件:空气压强101325Pa,室温20℃,湿度1333Pa。测量过程中,由温度、湿度以及压强传感器可知,只有环境温度会有最大不超过1℃的改变。因此得到折射率的变化为δn≈0.929×10-6。当测量长度为200mm时,测距不确定度小于0.3μm[9]。3)角锥棱镜的直角误差。角锥棱镜的直角误差会直接影响其对光路的反射特性。对于Agilent10767A型号的角锥棱镜,其3个直角误差δθ<5″。玻璃的折射率为1.56,则测量长度为200mm的测距误差小于0.002μm[11]。由于本实验系统存在3个角锥,则测距不确定度应小于0.006μm。由以上讨论可以知道,影响测量精度的最大因素来自于激光的频率的稳定度。理论上实验系统的测量分辨率可达到波长的1/40。而实际上,受制于激光频率的稳定程度,在弱反馈条件下,百毫米量级运动距离的测量只能达到微米级的测量精度。

4结语

激光技术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 激光原理 教学改革 课程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24-0004-02

激光是二十世纪人类的重大科技发明之一,被誉为继原子能、计算机、半导体之后,人类的又一重大发明,被称为“最快的刀”“最准的尺”“最亮的光”,它对人类社会生活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作为高技术的研究成果,它不仅广泛应用于科学技术研究的各个前沿领域,而且已经在人类生产和生活的许多方面得到了大量的应用,与激光相关的产业已在全球形成了超过千亿美元的年产值。由于各行各业都应用激光进行技术改造和新技术的开发研究,除了文科的几乎所有理工农医的高等院校都开设了激光原理和应用的课程。

《激光原理》是光信息科学与技术和应用物理学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对激光的基本概念、基本技术和基本器件有比较全面、系统的认识,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工程技术问题的能力,为进一步学习相关专业课打下基础。然而,《激光原理》又是一门理论性很强的专业基础课,该课程物理概念抽象和理论性强,基础知识面广,学生往往因缺乏感性认识,不易理解,感到难学,这对老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方法提出了考验。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激光原理》课程教学改革进行了探索。

一、教学内容的改革

《激光原理》课程主要介绍激光的产生条件、激光器的工作原理和激光器的输出特性,这部分内容理论性强,需要应用原子物理、量子力学、热力学统计物理、光学和高等数学等课程的结论和基础,公式繁多、推导复杂、理论抽象,具有相当的难度和深度。在《激光原理》的教学过程中,我们还增加了部分激光技术的内容,比如激光器输出的选模技术、激光器的稳频、激光束的光束变换,以及激光的调制、偏转、调Q和锁模技术等,这部分内容是从事光信息科学与技术人员必须掌握的基本知识,通过对这些知识的学习能够加深学生对激光器原理的理解和掌握。为了进一步加深印象,我们对典型的激光器进行了介绍,比如红宝石激光器、汝玻璃激光器、Nd:YAG激光器等固体激光器,He-Ne激光器、CO2激光器、Ar+激光器等气体激光器,以及燃料激光器和半导体激光器等都做了简要的介绍。

在教材方面,我们选择了上海理工大学陈家璧教授编写的《激光原理及应用》(电子工业出版社)作为教材。这本教材的内容章节安排合理,知识点覆盖面广,理论体系较为完整,同时这本教材是在大学的普通物理学的基础上编写的,从激光的物理学基础出发,着重阐明物理概念以及激光输出特性与激光器的参数之间的关系,尽量避免过多的理论计算,以掌握激光器的选择和使用为主要目的。因此这本教材的内容对学生来讲不难理解,所讲授的内容比较容易掌握。我们还增加了一本国际公认的经典教材作为参考书:Christopher C. Davis编写的《Lasers and Electro-Optics:Fundamentals and Engineering》,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二、教学手段的改革

在教学过程中建立师生平等的民主教学氛围。改变“教师为主,学生从属”的教学模式,本着师生平等的原则,以参与者的身份在教学活动中创造一种愉快轻松的氛围,挖掘和调动学生的潜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教学方式以课堂授课为主,同时考虑到激光中有很丰富生动的现象,注重和提倡采用多种手段进行多种形式的教学,充分体现光学这门课丰富多彩、形象生动的特性,辅助的教学手段主要是利用计算机的多媒体功能。比如为了增强激光原理教学中关于激光器的光场分布的直观性,采用快速傅立叶变换法求解傍轴近似波动方程,计算模拟激光器的光场分布,可以直观地给出三维稳态分布图,融合计算机的灵活性、新颖性和光学现象的直观性及趣味性。通过演示实验,让同学们观察到各种激光现象,展现了“百闻不如一见”的效果,使学生进一步加深了对课程内容的理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刺激同学们的思考。

另外,在教学过程中开展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从人才培养的角度来说,学生与老师应该具有互动性。开展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甚至适当运用跳跃式的教学方法来组织教学内容。给学生留出钻研的空间。这不仅有利于提高教师教学研究的积极性,更能挖掘学生的开放性思维和独立、大胆地学习和思考问题的能力,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全面的科学素质和教学相长的目的。

三、考核方式的改革

考核方式已成为课程改革的一部分,与课程的实施方法相辅相成。传统理工科院校的考核主要以闭卷笔试加平时成绩的形式进行。在实际的考核过程中,我们逐渐加大平时成绩的比例,减少闭卷笔试成绩的比例。平时成绩的考核形式可以多种多样。比如,在授课过程中,对课程中某几个重要的知识能力点,设立几个小课题。让学生们查找资料,撰写论文,通过让他们深入实践,促进对知识点的掌握,强化学生自己思考的过程,达到培养学生自学意识、独立科研意识和能力,达到素质型人才培养之目的。

如何提高《激光原理》课程的教学质量,如何优化和深化理论教学是一个长期的课题。针对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改革,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从事科学研究和撰写学术论文的能力,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竞争力。

参考文献:

[1]陈家璧,彭润玲主编.激光原理及应用[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8.

[2]马再如.关于提高激光原理与激光技术课教学质量的探讨[J].高等教育研究,2012,(1).

[3]袁杰,王飞,赵洪常,杨开勇,罗晖,张斌,许光明.浅谈在本科生基础课程《激光原理》教学中的几点体会[J].中国教育导刊,2009,(34).

激光技术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激光加工技术 相关理论 发展 应用

一、前言

近年来重大的发明之一是激光技术。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把激光器当成基础的激光加工的技术得到了快速发展。目前其正在被广泛应用在生产、通讯、医疗、军事及科研等多种领域。并且在这些领域都取得了非常好的经济与社会的效益,是我国未来经济的发展的关键。

二、激光加工技术相关理论

笔者认为,了解与应用激光加工技术需要对其相关理论深入的研究。以下笔者从其原理和特点来介绍激光加工技术。

(一)原理

激光加工能够获得极高的能量密度与极高的温度是因为采用的光学系统能够让激光聚焦成为一个非常小的光斑,在这样的高温下,每种坚硬的材料都会被瞬间熔化与气化,然后熔化物被气化而产生的蒸汽压力推动,以很高的速度喷射出来,从而实现了对工件加工的特种加工方法。

(二)特点

激光加工的技术对于加工工具与特殊环境没有要求,不会造成工具的磨损,易于使用自动控制来进行连续加工,且加工效率极高;同时激光的强度极高,聚焦后差不多能够熔化和气化全部的材料,所以能够加工所有硬度的金属与非金属的材料;加上激光加工是属于非接触的加工,及加工速度非常的快,工件没有受力与受热而产生变形;其还能聚焦成为极小的光斑(微米级),能够调节输出的功率,所以可进行精密且细微的加工。这些均是激光加工优点。但由于其设备的投资比较大,及操作和维护技术要求比较高;且在精微加工的时候,重复的精度与表面的粗糙度难以保证等。这些缺点尽管在一定的程度上缩小了其应用规模,也限制了其发展,但是由于进一步的研究,越来越成熟的技术,激光加工技术有着非常广阔的发展前景。

三、激光加工技术的发展及应用

近年来,由于激光加工技术的快速发展,其被应用于许多的领域。以下是笔者从激光器与激光加工技术领域来介绍激光加工技术的发展,同时介绍目前激光加工技术的具体应用。

(一)激光加工技术的发展

了解激光加工技术的发展,就要研究激光器以及其应用的领域的变化。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了解其发展。

迅速发展的激光器。我国研制出的第一台激光器是在1961年。通过几十年的努力,我国的激光器技术快速的发展起来了,从固体的激光器到气体的激光器,再到如今光纤的激光器、半导体的激光器与飞秒的激光器。光纤的激光器与传统激光器来比较,其优势是功率输出大,光束的质量较好,转换的效率较高,良好的柔性传输等。其在使用激光加工技术加工材料中有着极大的吸引力。现在应用于使用激光来打标、切割以及焊接。而飞秒的激光器则能够使超精微的加工可以实现。其在高技术的领域如微电子、光子学等应用的前景极宽广。同时半导体的激光器正在被直接用在焊接、热处理等方面。总之激光器的迅速发展导致了激光加工技术的快速发展。

广泛的应用领域。激光加工是在机械加工、力加工、火焰加工与电加工之后新产生的一种的加工技术,是借助激光束和物质相互作用的特性,对材料进行切割、焊接、表面处理、打孔以及微加工的综合性技术。激光焊接广泛应用在汽车的零件、密封的器件等多种要求焊接无污染与无变形的器件。激光切割主要应用在汽车的行业、航天的工业等领域。而激光打孔则应用在汽车的制造、化工等产业。广泛的应用领域也使得激光加工技术快速发展。

(二)激光加工技术的应用

激光加工技术在我国的许多领域里占据着重要的位置,以下是笔者简单的介绍一些具体的应用,如打孔、切割以及焊接等。

(1)激光来打孔的应用。激光打孔借助了激光的功率密度极高的特性,使得加工的材料瞬间被熔化与气化,熔化的物质被蒸汽巨大的压力推出来,形成了孔洞。激光打孔正在被广泛应用在钟表与仪表有关工件的加工。其应用的领域广泛,包括衣服与鞋子的制作、工艺品与礼品的制作、机械设备与零件的制作等。

(2)激光切割的应用。激光切割则利用了激光束,由于其能够聚焦而形成极高的功率密度光斑,因此能够将材料迅速加温到气化室的温度,形成了小孔洞后,再借助光束和材料的相对运动,从而产生细小以及连续的切缝,达到了切割的目的。激光切割被广泛用来切割非金属材料。此外,激光切割也应用在服装行业如对皮革和布料的切割。

(3)激光焊接的应用。激光焊接把符合功率密度要求的激光束照射到需要焊接的材料表面,将其局部的温度升高到熔点,使得材料的结合部位熔化为液体,然后进行冷却凝固,从而使得两种材料熔接在一起,达到了焊接的目的。激光焊接被广泛应用于航天行业、船舶制造业等各种领域。尤其是珠宝首饰业利用激光焊接的技术改变了人们首饰设计的传统思维。利用激光焊接能够制作具有特殊结构的首饰。此外,激光焊接还广泛应用在钢铁行业。

四、结语

激光加工技术是一种21世纪发展迅速的新技术,各国的政府与工业部门都要积极的发展视激光器与激光加工技术的设备。随着激光加工技术应用市场的日益扩大与国际竞争新格局的产生,我国的激光加工技术一定有巨大的发展,具有极其广阔的市场前景,而且在社会经济与工业的发展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贾燕.激光加工技术及其应用[J]_中国科技投资,2012,(08).

激光技术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激光焊接 技术 发展

中图分类号:TG4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10(c)-0053-01

1 激光焊接技术概述

激光焊接技术是激光加工技术的重要内容之一,激光焊接技术国外的研究和应用历史比较长,20世纪90年代欧美国家已经把激光焊接技术应用于工业、农业等行业的加工和生产过程中。随后,我国也对激光加工技术以及激光焊接技术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和使用。激光焊接技术是近些年受到广泛关注和重视的焊接技术之一,由于其他焊接技术无法比拟的优势和特点,激光焊接技术的应用价值和发展前景被普遍看好。与其他种类的焊接技术相比,焊接时对于温度的要求比较小,各种温度下都能进行操作,激光焊接设备较简单、搭配灵活,激光焊接的应用范围比较广,能够对各种材料实施焊接,并且能对不同材质的物质进行焊接,焊接效果比较好,激光焊接技术焊接速度快、深度大、变形较小。另外,激光焊接技术对于焊接设备的精度要求比较高,并对操作人员的焊接技术水平要求更高,激光焊接设备的成本较其他焊接设备高出很多。激光焊接技术的诸多要求也阻碍了激光焊接技术的应用。无论是传统的焊接工艺还是新兴的焊接工种,激光焊接技术都能够灵活、自如的进行,且焊接效果比较好,焊接的效率更高。目前已有大量的激光焊接技术生产线投入各个领域的工农业生产过程中。

2 我国的激光焊接技术

目前,我国已经形成了激光焊接技术的研究、开发、生产一条龙的体系,激光焊接技术研发中心、激光焊接设备生产单位逐渐形成,这为激光焊接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水平的提高提供了充足的资源和环境,对于激光焊接技术和设备的发展和更新注入了动力。国内对激光焊接研究主要集中在激光焊接原理及特性、激光焊接控制、激光焊接质量、激光焊接的领域开发、激光焊接与其他领域合作等方面。广泛、多领域、多渠道的激光焊接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已经为激光焊接技术在我国的发展注入了更大的生命力,对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也是激光焊接技术得以较快发展的重要原因。现阶段,我国对于高强度钢激光焊接技术研究以及应用是激光焊接技术的薄弱环节,也可以说是我国激光焊接技术的空白,在理论和实践层面都缺乏一定的技术支持,技术不成熟直接导致应用领域发展的滞后,相关的高强度钢焊接生产还在延续传统的焊接方式,在焊接质量和使用方面都不能够达到标准,多数高强度钢焊接的设备和仪器主要依赖于进口,我国应该提高在高强度钢激光焊接技术领域的研究和支持力度。

3 我国激光焊接技术的发展

3.1 复合焊接方面

总体上看,激光焊接技术有其优势和好处,相比传统的焊接技术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先进性。但是,无论是那种焊接技术包括激光焊接技术在内,都有各自的缺点和不足之处。对于激光焊接技术来讲,其本身也有许多不足之处。在激光焊接过程中,焊接原材料在受热后熔化、汽化,形成小孔,孔中充满金属蒸汽,金属蒸汽在激光束的作用下形成等离子云。等离子云可以吸收和反射激光,在等离子云的作用下,金属材料只能吸收一部分激光束,降低了激光的使用效率,激光的能量利用率降低,常常原材料形成疏松和裂纹,焊接过程不稳定等问题。单纯的依靠激光焊接技术本身很难彻底解决上述问题。因此,为减少或消除激光焊接的缺点和不足,通过研究,在保持激光焊接技术优点的基础上,把激光热源和其他热源结合使用,在保证激光焊接的优点的基础上,减少或者消除其缺点和不足,把激光与其他热源进行复合焊接。复合热源焊接方式可以有效的解决激光焊接技术的缺点和不足,形成良性、合理利用。

3.2 激光焊接技术的应用方面

现阶段,激光焊接技术在应用方面已经覆盖了工业制造、农业生产、航空航天、海洋勘探等生产领域,激光焊接技术的应用范围已经比较广泛。有关于焊接的相关领域都能够看到激光焊接技术的应用价值和贡献。随着激光焊接技术的更新和不断完善、创新,激光焊接技术的应用领域以及应用空间的广度和深度也会随之加深,激光焊接技术的不断完善和提升直接导致激光焊接技术应用领域的不断扩大。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激光焊接技术的应用不只停留于简单的设备和机器,逐渐会向各领域的高、精、尖机械设备方面发展。这也会加大的提高激光焊接技术的技术含量和科技成分,提高激光焊接技术的应用深度和广度。

4 结语

激光焊接技术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也会呈现出快速、全面发展的态势,激光焊接技术由于本身的技术优势和价值其发展前景非常可观。我国通过多年的激光焊接技术的研究与开发,逐步建立了生产、研究、开发相结合的激光焊接发展体制,并在个别的技术环节和应用方面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相关的激光焊接技术科研成果逐步的应用于工业制造、农业生产、航空航天、海洋勘探等生产领域。

参考文献

[1] 梅汉华,肖荣诗,左铁钏.采用填充焊丝激光焊接工艺的研究[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1996,22(3):38-42.

[2] 刘亚林,李长义,吴海树.异种金属激光焊接熔焊区的组织合金化[J].现代口腔医学杂志,2002,16(4):310-312.

[3] 关振中.激光加工工艺手册[M].北京:中国计量出版社,1998.

激光技术论文范文第5篇

对,都出现了镜子。从本质上说,都和光学有关。

大到探月的嫦娥卫星,小到日常生活中的单反相机、CD光盘,无论是国家进步,还是你我的生活质量,都与光学工程息息相关。由于光学工程的应用实践要求十分严格,相关本科专业的毕业生往往无力承担与光学工程科学技术研究直接相关的工作。因此,每年有大量相关专业的本科毕业生选择考研。

由于光学工程是一门高层次、高门槛的学科,相较于机械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专业,开设此专业的院校并不多。总体看来,光学工程专业的考研竞争比较激烈,尤其是在一些光学工程名校之中,2012年浙江大学光学工程的报录比就曾高达17∶1。

目前,我国具有光学工程博士一级授予资格的高校共38所。具有光学工程国家重点学科的高校共有清华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南开大学、天津大学、长春理工大学、南京理工大学、浙江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国防科学技术大学等9所,具有国家重点(培育)学科的高校有上海理工大学、电子科技大学两所,具有博士培养资格的中国科学院相关研究院所主要有长春光机所、西安光机所、上海光机所、上海技术物理所、安徽光机所、成都光电所等6所。

我们如何在为数不多的顶级名校或科研院所中选择一所最适合自己的院校呢?

第一,重视院校综合实力,避免依赖单一数据。

各种评估结果中的得分、排名等数据往往只能反映院校的宏观指标,且不同机构均有不一样的标准,很难客观真实地反映院校的全部情况。各院校的研究方向独具特色,互有长短,具体到每个研究方向,实力强弱更不相同,比如,光学设计这一领域,普遍认为实力强弱依次为清华大学、北京理工大学、浙江大学、天津大学等。同样的道理,单纯地看重院校的院士、长江学者数量、实验室规模、研究经费等指标也是不科学的。院校研究水平的高低并不能直接反映研究生教育质量的好坏,院校的导师构成、地理区位与就业环境、同学本科来源的层次与学术氛围等软实力也不是量化指标可以衡量的,然而这些因素对研究生阶段的学术成就以及未来的职业发展,往往比宏观数据具备更大的影响,万万不可忽视。

第二,光学工程不是什么院校都能“玩得转”。

在考生中广泛存在“211高校未必比985高校差”的思想,从而选择考研难度相对较小的“211工程”院校深造。不可否认,一些“211工程”院校在其传统优势学科上的确不比“985院校”差,甚至更有优势。但是,光学工程是一门“高富帅”的学科,只有高层次的院校才能承载光学工程这门学科,而优秀的光学工程人才往往也出自优秀的院校。主要原因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光学工程精密程度非常高,对实验仪器设备和资金的依赖性比较强,缺少国家重视和资金上的倾斜,院校很难承担昂贵的实验仪器设备,从而限制研究生的发展;第二,“985”院校导师的视野更加开阔,对研究生的基本要求更加严格、培养目标更高,甚至某些院校的本科生在导师的指导和严格要求下也能在诸如Optical Letters等国际顶级光学期刊上。此外,高层次的院校学术氛围更加浓厚,出国深造、就业等方面也具备更大的优势。

在此背景下,有必要对光学工程相关院校及其考研情况进行深度解读。本文将以拥有国家重点学科的浙江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天津大学、南开大学,以及中国科学院的上海光机所为例进行具体分析。

浙江大学:为强者而生

学科地位:浙江大学光学工程学科设立于光电信息工程学系内,该系前身为浙江大学光学仪器专业,是中国光学工程学科的诞生地,具有雄厚的学科实力。在2007―2009年、2010―2012年教育部学科评估中均排名第一。

学科特色:有现代光学仪器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光学仪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等部级研究基地。目前设置有光学工程研究所、光电信息及检测技术研究所、光电子技术研究所、光电显示技术研究所、先进纳米光子学研究所和光及电磁波研究中心、光学惯性技术工程研究中心等机构。

研究领域:浙江大学光学工程主要研究领域十分宽广,包括微纳光学与介观光学与器件、光学光电子薄膜、光电显示技术、高精度光纤传感、光电成像技术、微纳米精密检测技术、生物光子学、新型激光与光电子技术、光电子集成器件与系统,光通信技术与系统和新颖人工光电介质等。

师资力量:光及电磁波研究中心以长江计划特聘教授何赛灵为领军人物,大部分导师均为杰出“海归”或外籍教授,在光子学和电磁波的理论和实验研究领域开展了大量工作,获得了许多具有国际影响的学术成果。

地理区位:长江三角洲地区具有规模庞大的光电产业集群,具有国际化、起点高的特点,相较于珠三角地区以封装、为主的光电―半导体产业而言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竞争情况:浙江大学就读光学工程的研究生中超过半数来自于浙江大学、天津大学、南开大学等名校的推免生。考研竞争极为激烈,从近年报录比便可见一斑。

考试特色:浙江大学光学工程考研参考书为郁道银、谈恒英著的《工程光学》。浙江大学光学工程的专业课考试较其他学校包括的内容更多,报考的同学需要复习几何像差、傅里叶光学等本科阶段较为薄弱的知识板块。此外,也会考查一定的激光原理知识。

华中科技大学:光谷传奇

学科地位:华中科技大学光学工程近年来发展迅速,实力雄厚。尤其是在筹的武汉光电国家实验室是我国目前仅有的几个国家实验室之一,学科地位非同一般。华中科技大学在2010―2012年教育部学科评估中与浙江大学并列第一。

学科特色:光学与电子信息学院设有武汉光电国家实验室、激光加工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下一代互联网接入系统国家工程实验室、国家集成电路人才培养基地、教育部电子信息功能材料重点实验室(B类)、教育部敏感陶瓷工程中心等研究机构。其中武汉光电国家实验室是由教育部、湖北省和武汉市共建,依托于华中科技大学,联合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中国科学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七研究所共同组建,已投入4亿多元建立了12个科学研究平台以及1个光电公共测试平台。

研究领域:华中科技大学主要研究方向为光电测控技术、光电信息存储、光通信技术、基础光子学、激光科学与工程、光电子器件与集成、纳米光电子学、生物医学光子学、能源光子学、太赫兹技术。

地理区位:华中科技大学地处著名的武汉光谷,当地产业集群形成的产学研体系研究水平很高,产业价值巨大,尤其在光通信、激光等领域具有较大优势,就业前景看好。

竞争情况:华中科技大学工学复试分数线2013年为330分、2012年为340分、2011年为330分。招生人数60人左右,随当年推免生比例有所波动。

考试特色:华中科技大学光学工程专业课考试偏向物理光学、电子学、激光原理相关知识。需要注意的是有两个单位可以接收光学工程的硕士生,分别是光电学院和武汉光电国家实验室。

天津大学:精益求精

学科地位:天津大学光学工程学科设立在天津大学精密仪器与光电子工程学院,是我国较早设立光学工程的高校之一。天津大学光学工程在2007―2009年教育部学科评估中名列第二,2010―2012年教育部学科评估中名列第三。此外,天津大学精密仪器与光电子工程学院也是教育部“教育教学改革特别试验区”的15个全国试点学院之一。

学科特色:所在学院设有精密测试技术及仪器国家重点实验室、光电信息技术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精密仪器中心、现代光学研究所、光电子研究中心、传感工程研究所、照明技术研究所、光电测控技术研究所、激光与光电子技术研究所、生物光学研究所、安全防伪技术研究中心等研究和开发机构。

研究方向:超快激光理论与应用研究、光学信息处理及其应用、光学技术在计算机科学中的应用、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光学传感器技术、先进固体激光及非线性频率变化技术、光电子学与光通信技术、激光与光电子应用技术等。

师资力量: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长江计划特聘教授4人。天津大学光学工程的师资队伍配置十分合理,老中青年教师比例合理。老年教授如姚建铨院士、王清月教授等可以保证该学科的顶级实力,中年学科骨干如刘铁根教授近年来在光纤传感领域硕果累累,超快激光实验室的胡明列教授是天津大学最年轻的教授,学术前景十分光明。

地理区位:既紧挨近年来得到长足发展的天津滨海新区,又毗邻首都北京,就业环境较为优越。

竞争情况:就读于天津大学的研究生中,本校生源占有较大比例。天津大学工学复试分数线2013年为330分,2012年为335分,2009―2011光学工程报录比如下:

考试特色:天津大学考研参考书目为郁道银、谈恒英著的《工程光学》和周炳著的《激光原理》,建议欲报考的同学参考天津大学蔡怀宇教授编写的《工程光学复习指导与习题解答》。

南开大学:虽小而精

学科地位:南开大学光学工程设立于南开大学现代光学研究所内,隶属于电子信息与光学工程学院。现代光学研究所由光学工程元老母国光院士创建,是全国高校中最早取得光学和光学工程两个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的单位。在2010―2012年教育部学科评估中,南开大学光学工程名列第五。

学科特色:设有教育部光电信息技术科学重点实验室以及博士后流动站。

师资力量:南开大学光学工程规模较小,共有教师28人,教授、研究员18人,副教授8人,其中有院士1人,特聘教授1人,博士生导师13人,但导师队伍水平相当优秀,哈佛大学、剑桥大学等欧美名校留学、访问研究的经历非常普遍,近年来在Nature、Science等国际最顶尖期刊发表多篇论文,令国内同行为之拜服。较为出色的是青年教师刘海涛教授,在Nature发表两篇论文,在Physical Review Letters发表两篇论文,主要研究方向为表面等离子体等微纳光学的相关理论。

培养模式:南开大学光学工程招生规模较小,几乎与导师人数平齐,每个研究生均能得到导师的大量指导,研究生教育接近于精英教育。需要注意的是,南开大学光学工程的专业型硕士培养计划与学术型硕士培养计划基本相同,这与其他学校的培养模式有所区别。

研究领域:相比其他高校,南开大学光学工程的研究方向的理论特色较为明显,其研究领域主要有:光学/数字图象处理科学与技术、光学处理与光计算技术、激光与非线性光学科学与技术、现代光通信技术、光波电子学、光子技术、眼视觉光学和共焦显微技术、飞秒激光技术、微纳光学。

地理区位:与天津大学相同。

竞争情况:南开大学近年来考研报录情况如下所示,可见相较于其他院校,南开大学光学工程的性价比较高。

考试特色:南开大学光学工程往年专业课参考书是赵凯华、钟锡华编著的《光学》,专业课考试风格自2013年起有所变化,并且2014年考研没有提供参考书目,需要考生注意。

中国科学院上海光机所:卧虎藏龙

学科地位:上海光机所是我国建立最早、规模最大的激光专业研究所。

学科特色:上海光机所现设8个研究室,分别是:强场激光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中科院量子光学重点实验室、中科院强激光材料重点实验室、高功率激光物理联合实验室、空间激光信息技术研究中心(含:中科院空间激光通信及检验技术重点实验室、上海市全固态激光器与应用技术重点实验室)、信息光学与光电技术实验室、高密度光存储技术实验室、高功率激光单元技术研究与发展中心。

值得一提的是,上海光机所建成了国内仅有国际上也为数不多的“神光”系列高功率大型激光装置,用于激光分离同位素的激光与光学系统、超短超强激光系统、激光原子冷却装置、空间全固态激光器研制平台。在各种新型、高性能激光器件、激光与光电子功能材料的研制方面,也进入了国际先进水平,是我国现代光学和激光与光电子领域取得研究成果最多的单位之一。

研究领域:强激光技术、强场物理与强光光学、信息光学、量子光学、激光与光电子器件、光学材料等。显而易见的是,上海光机所的研究方向非常偏向于理论研究,因而十分适合于光学工程理论方向的深造。

地理区位:地处长三角的核心上海,地理区位优势相当明显。

竞争情况:每年有许多来自清华大学、浙江大学等顶尖学府的毕业生通过推免进入上海光机所,研究所人才济济。近年来上海光机所光学工程的复试分数线为:2013年320分,2012年325分,2011年330分。每年招生人数在40―50人,随当年推免比例有所浮动。

培养模式:上海光机所的专业型硕士与学术型硕士培养计划相近,且第一年是在安徽合肥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