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宿舍管理意见

宿舍管理意见

宿舍管理意见

宿舍管理意见范文第1篇

关键词: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印象管理理论;自我服务偏见理论

2013年年初,复旦大学研究生投毒案将社会各界的目光吸引到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复旦大学医学研究生林某因生活琐事与室友黄某关系不和,心存不满。经事先预谋,将做实验后剩余并存放在实验室内的剧毒化合物带到寝室,注入饮水机槽,最终致黄某死亡。2013年4月16日晚,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金城学院两名学生,在宿舍内因为玩游戏发生口角并大动干戈,导致一名学生抢救无效而死亡。接连两起大学生宿舍的悲剧再度引发了大家对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的思考。

在社会心理学中,人际关系是人与人之间通过交往与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直接心理关系。大学生的人际关系就是大学生学习、生活过程中形成的人与人之间的心理关系,对其日常学习生活、身心健康、全面发展有重要的影响作用。宿舍是大学生生活和学习的重要场所,大学生平均每天在宿舍的时间是10个小时以上,宿舍是学生的“第一个社会、第二个家、第三个课堂”。所以,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是大学生人际关系的最重要和最基础的部分。笔者试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对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问题进行分析,为改善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提出一些建议。

一、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存在的问题

相关研究数据表明,中国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问题十分突出。陈青萍2002年采用自编的宿舍生活满意度量表对西安市某大学学生进行调查发现,对宿舍生活不满意及不适应者占20.34%。引发大学生心理适应障碍的原因,除社会背景、环境变化和青春期生理心理特征之外,涉及宿舍生活的原因约占35%。马丽萍2007年采用宿舍人际关系现状调查问卷对山西大学、山西中医学院、太原师范学院和太原理工大学400名学生进行调查发现,大学生对自己的宿舍人际关系主观体验倾向于不满意的约为19.3%。孙东媛2012年对838名大学生进行的宿舍人际关系满意度调查发现,大学生对宿舍人际关系感觉不满意的比例为20.4%。诸多实证研究都表明,约20%的大学生对宿舍人际关系不满意。高校心理咨询实践也表明,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问题是普遍存在的。南京师范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副主任曹加平从接触的大学生心理咨询案例中发现,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相当复杂微妙, 几乎每个宿舍都存在或多或少、或明或暗、或大或小的人际矛盾和冲突。天津市一所高校一年来接待类似处理不好宿舍内人际关系而导致抑郁症、焦虑症、强迫症等症状的心理咨询者就有700余人。

二、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问题的社会心理学分析

(一)从印象管理理论的角度分析宿舍人际关系问题

印象管理就是试图控制他人对我们所形成的印象的过程。美国著名社会学家戈夫曼在《日常生活中的自我表现》一书中提出了自己的印象管理理论——社会拟剧理论。社会拟剧理论认为,社会是个大舞台,每个人都是表演者,其主要任务是扮演许多不同的角色,来塑造他们的社会身份。如果一个演员想演好其角色,给观众留下好的印象,就必然要对自己在表演时的种种行为进行印象管理。戈夫曼把一系列舞台表演概念借鉴到人际交往中来,他认为舞台的“前台”是一个人在社会活动中固定的、为观众特定的情景部分,人们是在前台进行人际交往,进行印象管理的。这一部分是可以被观众看到, 并且使观众从中能获得一定意义的部分。“后台”则是指不让观众看到的, 限制观众与局外人进入舞台的部分。在后台, 表演者可以不必像在前台那样关注自身形象以及布景的限制, 表演者所做的一切都是自然与放松的。

大学宿舍人际关系对于大学生来说是一种非常特殊的人际关系。宿舍群体具有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两重性。作为正式群体,大学生宿舍是高校组织管理系统的最小单位,每个宿舍成员都必须遵守组织纪律或约定俗成的规范。而作为非正式的群体,大学生可以在宿舍中没有目的地共同活动,可以自由支配时间和选择活动方式,不受他人的干扰。大学生如何在宿舍中进行印象管理是由大学生对宿舍特性的认识决定的。大学生如果认为宿舍群体是一个高校组织管理系统的正式群体,把宿舍当作人生舞台的“前台”,其行为模式会遵循正式群体的要求进行印象管理;而大学生若认为宿舍群体是非正式群体,就是把宿舍当作人生舞台的“后台”,便不会再进行印象管理,表演者所做的一切都是自然与放松的。王甫勤2008年研究发现,大学生对自己寝室的价值定位影响着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将寝室定位为“家一样的地方”和“情感交流、寻求支持和帮助的地方”的学生对人际关系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将寝室定位为“睡觉的地方”的学生。因此,大学生人际关系问题严重就是因为大家把宿舍当作舞台的“后台”,当作睡觉的地方。在舞台的“后台”,大学生就不再考虑其他观众(舍友)的看法,个性特点会得到完全展现,尤其是一些生活细节所透露的缺点便难以掩饰,从而导致不尊重他人、不顾及他人感受的后果,宿舍人际关系就容易恶化。

(二)从自我服务偏见的角度分析宿舍人际关系问题

人们一般都会对自己和他人的行为进行归因,但人们对消极不满意(如失败)和积极满意(如成功)的行为结果的归因是不一样的。一些社会心理学实验已经表明,当得知自己成功后,人们乐于接受成功的荣誉,会把成功归因于自己的才能和努力;而得知自己失败后,却归咎于诸如“运气不佳”“问题本身就无法解决”这些外部因素。比如,足球比赛后,球队在获胜时总是把自己的胜利归因于自己球队的能力和团结一致,而失败时总是会把失败归因于外界因素,诸如黑哨、客场或对手过于强大等。学生得知期末考试成绩之后,如果一门课成绩考了高分,他们会认为这是用功学习的结果;如果一门课挂科了,他们会认为老师看自己很不爽,故意为难。这种将积极的或满意的结果进行内部归因,将消极的或不满意的结果进行外部归因的现象称为自我服务偏见。所以,自我服务偏见是指对自己、自己的行为以及他人的行为以一种有利于自我的方式所进行的判断或解释。美国心理学家罗斯和西科利在1979年对婚姻中的自我服务偏见进行了研究,发现已婚夫妇双方都认为自己在做家务活方面(如做早餐、打扫房间、接孩子放学等)承担的责任比配偶要多。

宿舍人际关系存在的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是自我服务偏好的结果。马丽萍2007年的调查研究就发现,在宿舍人际关系问题的归因上,大多数学生都倾向于归因“室友”,归因于“自己和室友”或“自己”的学生很少,只有当这些原因是中性的,对自己没有否定意义时才把问题归为自身。所以,大学生在与舍友发生矛盾时,经常会把问题归因于他人(室友),而不是自己。比如,在打扫宿舍卫生时,大学生经常都会认为自己干得多、室友干得少。当要打扫卫生时,就会斤斤计较,总觉得对方很懒,在占自己便宜。这样的小事件日积月累,就会严重危害宿舍人际关系。在复旦大学投毒案中,同寝室的嫌疑人林某与受害人黄洋及另一位室友葛林(化名)曾因水票起过争执。黄和葛提出三人平摊购买桶装纯净水的费用,但林拒绝了,他提出,自己喝得少,平摊的方式不合理。林某认为自己喝得少,所以就应该少交钱,而黄洋和葛林则认为林某过于小气,在占大家的便宜。正是这种对自己、自己的行为以及他人的行为以一种有利于自我的方式所进行的判断或解释,才导致了宿舍关系的紧张,导致了校园投毒的悲剧。

三、改善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的建议

(一)大学生对于宿舍要有正确的认识,进行有效的印象管理

印象管理理论认为,人生就是一个大舞台,人们在舞台上进行表演,他人就像台下的观众。好的印象管理是人际关系的剂,能使人际关系变得更加和谐。不进行人际关系的印象管理,一味我行我素的人,往往容易不受人们的欢迎。所以,改善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首先要从印象管理开始。大学生应该对宿舍有正确的认识,认识到宿舍群体其实是一个正式群体,是大学生活舞台的前台,每个宿舍成员都必须遵守组织纪律或约定俗成的规范。对于大学生宿舍的定位,不应该把它仅仅看作睡觉的地方,而应该把它看作像家一样的地方。在宿舍的人际交往中,大学生必须注意印象管理的技巧,加强学习人际交往技巧。学校可以定期开展有关心理健康和人际交往的讲座,鼓励学生以阳光的心态对待身边室友,传授人际相处的技巧,让学生懂得如何处理集体生活中出现的问题。

(二)大学生要克服自我服务偏见,进行换位思考

在大学生宿舍人际交往中,自我服务偏见使大学生总倾向于坚持自己认为正确的观点,就算内心知道自己的想法不正确,也会去尽力掩饰自己想法的错误,甚至将错就错,这样就会把事情的处理情绪化或者对立化,最终导致问题的扩大化。如果舍友之间能打破自我服务偏见,多体谅对方,把简单的事情简单处理,那么就会避免不愉快的产生。而打破自我服务偏见就需要大学生改变自己错误的认知和归因方式,改变以自我为中心的人际交往模式。大学宿舍成员之间交往的心理障碍来自日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改变错误认知和归因方式,最好的办法是进行换位思考,将自己置于对方角度,处处为他人着想。因此,大学生要学会倾听,了解舍友的想法,明白彼此存在的生活背景、性格、生活习惯的差异,也要多去发现别人的优点,懂得欣赏他人。要善于表达,彼此之间多进行沟通,充分了解信息,避免偏见的形成。

参考文献:

[1]郑全全,俞国良.人际关系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2]陈青萍.大学生宿舍生活心理适应障碍及其干预措施[J].中国学校卫生.2002,(5).

[3]马丽萍.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调查及干预研究[D].山西大学,2007.

[4]孙东媛.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实证研究[J].高校辅导员学刊,2012,(4).

[5]曹加平.大学生宿舍人际冲突原因与对策探析[J].江苏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6,(2).

[6]“独苗”大学生——做事太“独”易致心理障碍[Z].北方网,2013.

[7]Campbell W K, Sedikides C. Self-Threat Magnifies the Self-Serving Bias: A Meta-Analytic Integration[J]. Review of General Psychology, 1999,(1).

宿舍管理意见范文第2篇

论文摘要:宿舍是学生生活的主要空间,也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养成教育的重要场所,是高校育人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本文分析了目前高校宿舍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探究加强学风建设的措施与方法,以期为高校教育教学改革提供理论和现实依据。

当前,宿舍已经成为大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阵营,许多同学都是将宿舍作为学习生活的主要空间,大学生涯里很大一部分时间都是在宿舍度过,也是学生之间交往最频繁、联系最多的,人际交往也是以宿舍为平台。宿舍已经成为行政管理与后勤服务的结合点,又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养成教育的重要场所,是高校育人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因此,重视宿舍亚文化建设,营造积极健康、奋发向上、学习氛围浓厚的宿舍环境,对于促进良好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育人微环境建设,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有着重要作用。

一、宿舍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第一,学校硬件设施建设与教育规模扩大不同步。高校招生规模急剧扩张,高校自身建设与规模扩大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有的院校八人间的宿舍拥挤狭小,甚至有的学校资源有限,学生只能校外住宿,这都为学生教育和管理带来极大难度。

第二,宿舍管理工作与思想教育工作脱节。 许多高校都对学生宿舍管理进行了改革,纷纷成立后勤服务公司。后勤服务公司的成立有利于对宿舍管理规范化和专业化,但后勤服务公司对学生宿舍文化建设和思想道德建设无能为力。再加上学生思想政治辅导员数量有限,在宿舍中开展思想政治工作难度加大。

第三,管理和服务水平落后于形势要求。后勤服务部门存在管理体制转型不彻底,制度不完善等问题,往往实行单纯的垂直化管理,同学生之间缺乏双向互动,部分后勤管理人员服务意识淡漠,不能够深入了解学生正常的需求,学生与后勤服务公司之间矛盾突出,学生有抵触情绪,造成管理难度加大。

第四,宿舍内信息丰富,但缺乏监管。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上网的便利,宿舍已经成为学生获取外界信息的又一场所,但是在为人才培养提供便利的同时,也产生许多新问题、新矛盾,网络上的海量信息中的一些不健康内容和一些不真实的煽动性内容,往往在学生中传播和扩散得非常迅速,在学生中产生恶劣影响,干扰学校的安全稳定工作。如何加强网络监管,充分利用网络促进学生在宿舍中获取有价值的信息是摆在学生工作者面前的一项崭新课题。

第五,学生对学校依附性淡化,平等意识增强。近年来,各项教育改革措施不断出台,招生政策,收费政策,就业政策、后勤社会化等将学生与社会结合得更为紧密。学生受到多元化价值观的影响,学生传统的依附学校的心理逐渐淡化,平等独立意识增强,学生难免把教育和金钱等价考虑,一旦要求得不到满足,就对学校,教育者和管理者产生不满情绪。

二、加强宿舍管理和文化建设的措施探析

第一,鼓励学生参与管理,建立沟通的桥梁。让学生参与宿舍管理,参与宿舍文化建设,能够缓解后勤管理人员不足,也可以锻炼学生管理能力,满足学生成才需求,充分发挥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意识,是贴近学生思想,贴近学生实际,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做法。将学生吸纳到宿舍管理队伍中来可以培养学生积极进取的学习生活态度,养成助人为乐的品德,也让学生换位思考,感受后勤服务人员的辛苦,便于双向理解。学生参与后勤管理后具有双重身份,一方面,他们来自学生群体,代表学生的意见、思想和利益,他们对学校管理、服务中的不足更有发言权,能够将学生意见和建议直接反馈到学校,便于学校改进,另一方面,他们对学生内部问题也了如指掌,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地开展安全隐患排查工作和卫生状况整治工作。

第二,树立以人为本理念,增强服务意识。宿舍管理是高校实现“管理育人和服务育人”的重要环节。宿舍管理人员虽然不像教师一样在课堂上“传道、授业、解惑”,但他们和同学生活中接触最多,他们的一言一行,管理服务细节都被学生看在眼里,直接感知。他们良好的品质、敬业的态度、踏实的工作和健康的生活方式都会赢得学生尊重,并将对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习惯产生深远影响。就像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的宿舍管理员吴光华一样,平凡的岗位产生不平凡的效果。所以,高校必须严把进人质量关,提高准入门槛,提高岗位待遇,吸收文化水平高,综合素质高,责任心强的人才进入宿舍管理队伍。要强化岗前培训,交流工作经验,建立学生意见箱,召开座谈会,听取学生意见,完善监督奖励和举报制度,加大考核力度,奖勤罚懒,充分调动广大后勤工作者的积极性。

第三,坚持党员联点宿舍制度,坚持思想政治工作进宿舍。宿舍管理工作应当形成责任明确,分工合理的工作机制。学校学生工作部门和后勤服务部门工作侧重点不同,各自承担不同责任,双方应当加强横向联系,掌握的信息应当及时通报,必要时还可以形成工作领导小组,共同解决问题。思想政治工作一定要抢占宿舍这一主阵地,坚持思政工作队伍进宿舍、政治思想教育内容进宿舍、党团支部进宿舍,掌握学生思想动态,了解学生心理状况,排除社会和网络上的不良信息的影响和干扰,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正确处理遇到的各种问题,为学生顺利成才奠定坚实基础。

第四,规范制度建设,建立宿舍管理长效化机制。每个人都有惰性,习惯的养成都有反复性。所以,宿舍文化建设必须有一套行之有效的制度作为保障,做到有章可循、有据可查。例如:高校应当建立健全学生住宿管理规定、宿舍安全管理制度等各项规章制度,明确学校和学生双方的责任和义务,建立有效的契约关系,在规章制度的约束保障宿舍文化建设的顺利开展。

第五,营造温馨氛围,创造舒适环境。宿舍不仅要达到卫生的净化,还要做到精神的美化。宿舍成员如果相互关爱,和睦相处,大家在宿舍都能找到归宿感,每个人都为自己形成了一个良好的微环境,能够保持愉悦的心情投入学习,以饱满的精神迎接挑战。如果宿舍中充斥着冷漠,每个人都不思进取,闲散地空耗时日,生活在其中就会感觉压抑,难以集中精力投入到学习中去。

参考文献:

[1]陈宏尔.论大学生公寓立体化管理对学风建设的作用[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10,(1).

宿舍管理意见范文第3篇

【关键词】高校 学生宿舍 安全管理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07-0066-01

在大学校园中,宿舍是大学生除了教室以外进行生活学习的重要场所。高校学生宿舍安全管理工作直接关系到高校学生的人身和财产安全。随着近年来高校学生的不断增加,高校学生宿舍安全管理工作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如何做好高校学生宿舍安全管理工作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一 高校学生宿舍安全管理的重要性和原则

1.高校学生宿舍安全管理的重要性

近年来,高校招生规模不断地扩大。随着高校学生人数的增加,学生宿舍的安全管理工作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只有创造一个健康、安全的高校宿舍环境,才能为学校的各项管理工作提供有力的保障,才能保证学生好好地学习、健康地成长,才能使得学生的家长对学生在学校的生活和学习放心。

2.高校学生宿舍安全管理的原则

高校学生宿舍安全管理工作关系到学校的稳定和学生的健康成长,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有效地进行。这些原则主要有:坚持以人为本、依法治理原则;坚持群防群治、专群结合原则;坚持预防为主、标本兼治原则;坚持因地制宜、属地管理原则。只有按原则认认真真地开展高校学生宿舍安全管理工作,才能确保工作的高效性。

二 高校学生宿舍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

1.宿舍管理者对宿舍安全工作认识不足,重视程度不高

在目前的宿舍管理工作中,相关工作者对于工作的重视程度不高。在实际工作中存在着对学生宿舍进行安全检查时工作不够深入和细致,对于一些安全隐患不能及时发现并予以处理,对于外来人员进出宿舍视而不见,更有甚者缺乏相关的安全管理知识,遇到危险情况时自己都不知道该做什么,更谈不上如何指导学生进行疏散和自救。这些都使得高校学生宿舍安全管理工作难以顺利的开展。

2.学生安全意识淡薄

从目前很多的高校宿舍安全管理工作中不难发现,不少学生的安全意识不强。他们存在侥幸心理,认为火灾和被盗的事件离自己很远,不用担心,所以放松了安全警惕;或者对于学校的相关规定视而不见,任意违反学校相关安全规定,如使用大功率的电加热设备、任意接电、使用酒精炉等,这些由于安全意识不强导致的事件,为高校学生宿舍的安全埋下了隐患。

3.学生宿舍安全设施陈旧,不能适应当前宿舍管理的需要

随着高校近年来不断扩招,很多学校对于学生宿舍的资金投入不足,造成很多宿舍的基础安全设施陈旧,且日常的维修工作不力,宿舍安全通道塞满杂物或者大门紧锁、消防设施不足,这些情况都与当下高校学生宿舍安全管理工作的要求不符,为高校学生宿舍安全管理工作的开展造成了很大的障碍。

4.私自租房问题

近年来高校不断地扩招,使不少高校的住宿情况紧张,住宿的条件很难得到提高。不少学生在进入大学后,很难适应学校的住宿条件和学校的相关规定,选择了在校外租房居住。学生选择在校外租房居住,在获得自由的同时,自身的安全受到了极大的威胁,如被盗事件、被杀、突发死亡等事件时有发生,这些都使得学校的学生管理工作难度增大。

三 提高高校学生宿舍安全管理工作的措施

1.提高学生的警觉意识

高校学生宿舍安全管理工作的主体是在校的大学生,工作的重点和成效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高校学生自身的安全意识。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应经常对高校学生进行宿舍安全知识的宣传,定期举办相关的讲座,并对大学生进行如何使用常见安全器材的培训。

2.宿舍管理人员安全工作素养

长期以来,作为高校学生宿舍安全管理的一线工作者,宿舍管理人员存在安全意识不强和安全管理技能缺乏的问题。我们在以后的相关工作中,需要对宿舍管理人员的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进行培训,如开展相关的知识讲座、举办相关的知识和技能竞赛,使宿舍管理人员的素质得到提高。在日常工作中,对学生宿舍的安全隐患具有较高的敏感度,并可以进行及时有效地处理。

3.更新、完善学生宿舍相关设施

学生宿舍的硬件设施对于学生宿舍安全管理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我们在实际工作中,需要积极地筹备经费,在资金到位后,对落后的学生宿舍安全设施进行更换,对需要维修的进行维修,并在有条件的情况下添置自动报警设施,从而为营造安全和谐的学生宿舍氛围提供基本的物质保障。

4.推进多部门联动的监管机制

在开展高校宿舍安全管理工作时,学校的各个部门需要进行积极地配合,公寓管理部门和学校保卫部门需要组织定期检查,对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处理,其他部门在需要的时候要提供必要的配合,使相关工作更好地开展。

四 结论

高校学生宿舍安全管理工作关系到学校的稳定和在校学生的健康成长,我们需要在明确现有工作不足的情况下,有针对性地开展相关工作,以确保高校学生宿舍管理工作更好地开展。

宿舍管理意见范文第4篇

关键词 青年辅导员 宿舍管理 专业化 对策

中图分类号:G47 文献标识码:A

1 问题的提出

目前,随着一大批80后青年辅导员加入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中,他们的素质也被人们所重视。①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学生宿舍是学生学习、生活、交往的重要场所,也是大学生思想品德、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养成的重要阵地。学生宿舍作为大学生的第三课堂阵营,在新时期如何发挥好第三课堂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促进第三课堂的健康发展,很大程度上对辅导员宿舍管理工作专业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 有关本课题的研究现状

笔者查阅了有关哲学、社会学、管理学、伦理学、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文献,并通过在国际互联网上检索有关高职院校青年辅导员宿舍管理工作专业化方面的一些论文和资料。相关论文有:王明的《高校辅导员在学生宿舍管理工作中的反思》;吴超的《高职生宿舍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思考》;赖碧瑛的《大学生宿舍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对策》;李媛的《论辅导员与高校宿舍管理》;张丹的《浅谈高校辅导员如何做好学生宿舍管理工作》;翟飞飞的《宿舍社区化管理模式下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作用的发挥》;赵伟明的《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与加强学生宿舍管理浅说》;符淼的《高校学生宿舍政治辅导员师德塑造―以重庆市高校J为例》;肖富忠的《积极作为,搞好新时期高校学生宿舍管理》;郝利娜的《论高校宿舍管理辅导员的职责及其细化》;汪正焰的《高校辅导员加强宿舍管理的对策探讨》;刘翔的《高职类院校学生宿舍辅导员工作实践与探索》;温晓光的《计算机软件在独立学院学生宿舍管理中的应用探讨》;王志成的《浅论辅导员在高校宿舍管理和文化建设中的作用》等。

以上这些论文对青年辅导员宿舍管理工作专业化的研究有了一定的深度,但对于广西高职院校青年辅导员宿舍管理工作专业化的现状研究较少。本文主要集中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意见》《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文件出台与实施的背景下,对广西高职院校青年辅导员宿舍管理工作专业化现状进行分析,探讨广西高职院校青年辅导员宿舍管理工作专业化所取得的成就,在此基础上依据广西高职院校青年辅导员宿舍管理工作专业化现状,提出广西高职院校青年辅导员宿舍管理工作专业化的对策措施,旨在探索青年辅导员做好大学生第三课堂思政工作新途径。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3.1 研究对象

本研究以2012年7月在广西师范大学参加广西高校辅导员培训班的52名来自13所高职院校青年辅导员(18-35岁)、20名学工领导为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收集有关青年辅导员宿舍管理工作专业化有关资料。

3.2.2 访谈法

采用结构性访谈、非结构性访谈与高职院校学工领导、一线青年辅导员进行交谈、深入了解青年辅导员宿舍管理工作专业化方面的情况。

3.2.3 参与观察法

结合历时7年的辅导员工作和走访观察广西高职院校青年辅导员宿舍管理工作专业化现状,归纳、总结、分析青年辅导员宿舍管理工作专业化情况。

4 结果分析

4.1 广西高职院校青年辅导员宿舍管理工作专业化的现状

4.1.1 宿舍管理队伍缺乏有效沟通,普遍缺少服务意识和管理经验

当前广西高职院校宿舍管理人员主要由两大部分组成:一是学校层面,有保卫处的干部、学工处的宿管科、各系部青年辅导员;二是社会层面,有物业公司所招聘的学生宿舍管理员(多为退休人员),即我们通常称呼的阿姨,阿叔。由于这两大部分人员的组成是一种合作关系,隶属不同管理层面,对学生宿舍管理工作的服务意识和管理方法上由于缺乏有效沟通,在宿舍管理工作中往往会存在差异。通过走访了解到,一是由于物业公司招聘的学生管理员(即阿姨,阿叔)都为临时工,人员自身素质与服务对象的要求标准有一定的差距,而且部分管理人员政治觉悟不高,专业水平偏低。他们中的相当一部分人缺少现代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经验和优质的服务理念。②二是高职院校学生宿舍管理队伍具体的执行人为青年辅导员,他们由于平时忙于日常的事务性工作,在学生宿舍管理工作上普遍缺少服务意识和管理经验,这也是存在问题之一。

4.1.2 学校对宿舍管理的“第三课堂”认识不足,思政力度不明显

学生宿舍是大学生在大学期间待得最久的场所,学生一天之中有一半的时间都在宿舍度过,他们的各种交流活动都是在宿舍内完成的。因此,我们便将学生宿舍定义为“第三课堂”。然而,学校对宿舍这个“第三课堂”与思想政治教育没有建立一个长效机制,还未充分意识到“第三课堂”是学校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在学生宿舍管理过程中,从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基本上是各系的青年辅导员,单纯依靠本系的思想政治工作者进宿舍,从整体和宏观上很难把握学生的行为特点和思想动态,直接影响了学生宿舍的管理水平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③

4.1.3 宿舍管理制度丞待完善

我们翻开各种版本的《学生手册》学生宿舍管理规定,都可以看到各校在宿舍管理中在卫生、纪律、公共财物安全、行政管理等方面明确对学生的要求。片面地只看到了学生宿舍的“住”字上,而疏忽了对学生宿舍的人性化服务管理。如新生开学安排入住宿舍,过了一段时间,学生私自进行床位调换,青年辅导员发现后,往往都是按照学生宿舍管理规定进行纪律处罚。

4.1.4 宿舍文化建设的推进作用不明显,宿舍文化特色品牌少

带有正能量的宿舍文化,可以有效开展好思想政治教育,丰富校园文化生活,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有正确的认知能力;带有负能量的宿舍文化,对学生的成长、成才将产生不良的影响。通过调查了解到,目前广西高职院校宿舍文化建设工程都已经铺开,开展较多的是党建团建进公寓、心理健康进公寓等模式,宿舍文化特色品牌少。更有些学校开展宿舍文化建设活动是为了应付上级检查和评估,没有把宿舍文化建设当作一项长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程来抓。

4.2 广西高职院校青年辅导员宿舍管理工作专业化对策措施

4.2.1 转变观念、加强沟通,提高服务意识和积累管理经验

一是青年辅导员首先要转变观念、明确学生宿舍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区分清楚工作对象和服务对象,与宿舍管理员加强沟通。二是经常深入学生宿舍,了解学生生活所需,解决实际困难,处理突发事件。三是与校团委、学工处、后勤处、物业公司、班主任等联动起来,及时反馈学生宿舍中的信息。四是在学生宿舍管理工作中积极发挥学生党员、学生干部的带头作用,提高服务意识。四是不定期总结学生宿舍管理经验,为下一步学生宿舍管理工作积累理论经验。

4.2.2 重视第三课堂,加大对思政教育力度

学生宿舍是青年辅导员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精神文明教育的重要阵地。因此青年辅导员要利用好学生宿舍这个第三课堂,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精神文明教育。如以楼栋为单位,不定期对国内外时事热点进行主题讨论,通过征文比赛、公告栏、广播、论坛、QQ群等形式进行正确的思想宣传、正面引导,使学生在学生宿舍也能了解国内外实时动态,更好地树立新时期大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4.2.3 健全宿舍管理制度

建立健全并严格执行宿舍管理各项规章制度。应把学生在宿舍里的行为表现列入学生综合素质考核内容,并进行量化,督促学生自觉遵守宿舍管理规章制度。做到有章可循,是规范学生宿舍管理的第一步。同时要做到有章必依,违章必纠。要求青年辅导员、宿舍管理员、楼层长及广大学生进行学习,使大家都能熟知各项管理规定,做到知、懂、守、引。对于出现的问题,立即反馈到相关部门迅速处理、记录,并利用各种宣传载体及时在宿舍内公布处理结果,以儆效尤。

4.2.4 重视宿舍文化建设,建立与实施科学的评价激励机制

一是成立学生宿舍文化建设指导委员会。宿舍文化建设指导委员会正、副主任对学生宿舍文化建设工作进行总体部署,并对宿舍文化建设中的重大问题进行决策和协调;委员和成员行使指导委员会赋予的职责,具体落实、指导各项学生宿舍文化建设活动的开展。二是建立与实施科学的评价激励机制,对于学生宿舍文化建设活动的开展能起到明显的导向性功效。既要善于运用精神和物质的奖励手段,达到鼓励、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的目的,也要合理运用反激励措施,加大处罚力度,惩罚违纪行为,达到教育、督促后进的目的。

4.2.5 发挥学生干部自主管理的作用

充分发挥学生干部自主管理的作用。学生作为宿舍文化建设的主体,应充分发挥他们自我管理机制的作用。成立“学生宿舍文化建设指导委员”,本着积极支持、稳妥发展的原则,引导大学生组建宿舍文化协会和社团。通过宿舍文化建设会具体负责宿舍文化建设的设计和实施,团结更多的学生参与到宿舍文化建设中来,让广大同学真正成为宿舍文化建设的主力军。

宿舍管理意见范文第5篇

关键词:高职学生;宿舍;人际关系;和谐;柔性化

在2016年12月召开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指出,要坚持不懈促进高校和谐稳定,培育理性平和的健康心态,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把高校建设成为安定团结的模范之地。然而近年来,大学校园恶性事件频频上演,从2004年马加爵案到2013年复旦大学研究生投毒案,都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这些恶性事件,有两个共同特征,一是由于家庭、经济原因使部分学生产生了自卑、敏感、孤僻等不良情绪特征,使学生人际关系紧张,成为事件发生的隐形因素,二是宿舍生活空间的不良刺激成为恶性事件发生的动力源和导火索。“宿舍”成为恶性事件的高发地带和主要矛盾的集散地。今天的宿舍,再不仅仅是个睡觉休息的场所,而是大学生交往最频繁、联系最密切的重要场合,是学生的“小社会”、“大家庭”,是学生停留时间最长的社区。因此,宿舍人际关系是大学生人际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宿舍人际关系质量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每一位宿舍成员的日常生活、学习、工作和心理健康,进而影响着学生对大学生活的满意程度。研究表明,处在未形成友好、合作、融洽的心理氛围的宿舍生活的大学生,常常显示出压抑、敏感、自我防卫及难以合作的特点,而在同伴关系融洽的宿舍生活的大学生,心态以欢乐、注重学习和成就、乐于与人交往和帮助他人为主[1]。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教育阶段,高等职业教育占据着高等教育事业的半壁江山。因此,针对我国高职教育和高职学生的特殊性,研究高职院校学生宿舍人际关系这一课题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一、高职学生宿舍人际关系存在的问题

同一宿舍的高职学生,同性且年龄相差无几,长期生活在同一狭小区域里,时空的接近容易加强宿舍成员之间的交流与互动,但也会使宿舍的人际交往呈现较强的真实性与随意性,宿舍成员会在生活小事中不经意地暴露自己的性格和想法。结合以往学者的调查研究,高职学生宿舍人际关系质量总体较好,矛盾不多,亲密程度高,学生总体能主动调整生活习惯,给予舍友情感等方面的支持;学生进入高校之后,有着强烈的合群需要,表现出渴望与同龄人相处和相依的强烈的情感慰藉[2]。因此,他们愿意选择与自己性格适合的舍友成为朋友。日常交往中,与舍友进行直接或间接的沟通交流,舍友之间意见不一致时,多数同学能和大家通过协商保持一致[3]。但是,不可否认,学生宿舍还是会有一些不和谐因素。笔者在从事学生管理工作以来,每年学生因为宿舍矛盾闹到不可开交的地步,要求调换宿舍甚至调换专业、退学的学生仍不在少数。宿舍人际关系存在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价值观、人生观不同导致的矛盾

每个大学生因为家庭背景、过往经历、经济条件、成长环境迥异,成为一个个各不相同的个体,都会各自形成不同的人生观、价值观,这使得他们看待事物的想法、角度、喜好、思想观念各不相同,心理素质、消费水平等也有很大的差异。这些差异的存在常常会导致宿舍矛盾。比如,有的同学爱攀比,攀比吃穿用度等日常消费,攀比分数和名次,攀比手机、数码产品、高档化妆品等开销,一味的过分攀比使得学生心理高度紧张,也大大影响了同学、舍友之间纯洁的友谊;有的家庭经济困难的同学连基本生活都很难保障,在各种攀比中自知不如别人,便会产生敏感、自卑等心理问题。由于价值观念的差异,使宿舍同学之间摩擦不断,很容易产生敌对心理,引发宿舍矛盾。

(二)生活习惯和行为方式不同导致的矛盾

学生宿舍是“小社会”、“大家庭”,学生的个人生活习惯不同常常会引发宿舍矛盾,成为影响人际关系的导火线。比如,有的同学不注重个人卫生,不爱洗澡不爱换衣服,袜子脏衣服塞到床底下也不洗,上厕所常常忘记冲马桶,在宿舍吸烟,烟头扔得满地都是。宿舍卫生检查时,从不主动做值日打扫卫生,还相互推诿,甚至随意破坏别人的劳动成果,乱扔垃圾和纸屑;有的同学作息时间紊乱,黑白颠倒,白天睡觉晚上通宵打电脑游戏,还不调低音量,或者成夜“煲电话粥”,严重影响了宿舍其他成员的休息;还有的同学不注重自己的行为方式,如在别人午休时间在宿舍大声说话,接打电话,旁若无人;未经过他人允许随意使用他人的用品,乱翻他人的抽屉、柜子、信件等,不注重他人隐私,侵犯了舍友的权利,影响了宿舍人际关系。

(三)性格和个性不同引发的矛盾

大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受到外界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从而每个人拥有各自不同的性格和个性特征,在脾气、待人接物、处世态度等方面也各不相同,容易与舍友产生分歧和矛盾。如性格泼辣、开朗的同学遇到不如意、不称心的事情往往容易在忙中生乱、殃及他人,性格孤僻、不合群的学生,一般不愿意主动与舍友一起活动,不爱主动发言,与舍友交往较少,我行我素,难以融入宿舍集体生活,处于自我封闭的状态中;一些某方面较突出的“焦点人物”,会成为“校园宠儿”,如果他们平时不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很容易引起其他同学的嫉妒、猜疑甚至排斥;一些心眼小、功利心较强的学生,在涉及切身利益的评优评奖、推优入党、奖助学金评选中容易对别人获得的荣誉和利益耿耿于怀、斤斤计较,产生不平衡心理,从而导致宿舍人际关系的紧张和恶化。这些不仅给宿舍同学心理之间增加了一条难以逾越的鸿沟,也使学生的价值观更加趋向功利化,产生诸多负面影响。

二、宿舍人际关系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内部因素:90后以自我为中心,部分学生心理失调

目前,高职学生的主体是90后。随着时代的变迁,新一代的高职学生身上烙上了独具特色的个性特征。一方面,他们具有广阔的视野和开放的心态,关心时事和社会,掌握丰富的资讯,求知欲强,善于独立思考,敢于不断尝试,乐于接受新鲜事物,对生活质量和品位有着更高的追求[4]。另一方面,他们大多数是独生子女,适应能力较差,个人主义突出,凡事要以自我为中心,要求别人重视自己、关注自己,遇事先考虑个人的利益得失,很少为他人着想。随着生理和心理的逐渐成熟,自我意识觉醒,在人际交往中追求平等、自尊,讨厌霸道无理,随性而为生活的行为。生活自理能力和自主意识较弱,对他人依赖性强,对困难和挫折的承受力较弱,容易急功近利、见利忘义、自作主张。因此,对宿舍公共事务缺乏责任心,不愿意承担卫生值日等日常小事,并且遇到冲突和矛盾,容易把问题推到对方身上,又缺乏人际交往的技巧,不懂得宽容和换位思考,不愿意主动承认错误和好,使得宿舍成员之间产生误解,不良情绪进一步加深。加之随着现在高校与社会的联系日渐密切,网络新媒体也催生了许多新的思潮和社会现象,校园正受到大量冲击,其中不乏不良的社会风气的冲击。拜金主义、功利主义、个人主义、享乐主义等风气在一些学生当中弥漫,他们沉迷于网络的虚幻世界中。网上混杂的思想和观点增加了学生辨别真伪的难度,他们迷失在网络世界中,好吃懒做,贪图享乐,做事情只求结果不考虑过程,只求自身利益从不为他人着想;与同学之间缺乏信任感,变得更加浮躁,功利,心理严重失调。这些都对宿舍人际关系产生了不良影响。

(二)外部因素:高校学生宿舍管理模式忽视宿舍人际关系问题

随着学生人数和学生住宿需求的快速增长,各大高校纷纷实行后勤社会化改革。目前比较常见的高校学生宿舍管理模式有两种,即物业公司直接管理或者学校与社会共同管理。单纯的物业管理模式,由于文化层次和受教育程度差异,物业管理人员和学生之间容易产生不必要的摩擦,会忽视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的需求,影响物业公司服务的质量。加之高校学生宿舍管理工作中还存在着“重硬件轻软件”的现象,学生宿舍硬件设施得到了改善,但由于体制不顺,管理力量薄弱,教育观念滞后等导致软件管理落后。这种管理模式也只是权宜之计。学校与社会共同管理模式中校方、物业管理单位、学生都投入到了管理和服务过程中,齐抓共管,管理力度较强。但由于三方利益相互交叉牵制,容易出现相互埋怨和推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缺位、房产维修滞后、学生宿舍矛盾得不到及时处理和解决等现象时有发生[5]。当前的高校学生宿舍管理模式无法深入了解学生需求,忽视了宿舍人际关系的问题,管理出现“真空地带”。仅仅把宿舍当作学生休息的地方,无法充分发挥学生宿舍潜在的育人功能。再者由于宿舍管理人员有限,一旦宿舍内部出现问题,没有积极正面的中介因素介入,难以调和矛盾,导致缓解矛盾的周期加长。

三、柔性化和谐宿舍人际关系的构建路径

构建和谐的宿舍“心理场”,对于学生的心理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能够使大学生身心得到放松,为他们提供有效的心理支持,有助于学生的心理成长与心理素质提升[6]。构建柔性化和谐的宿舍人际关系势在必行,对于大学生的人际关系质量和满意度,对于构建和谐校园都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

(一)柔性化的思想政治教育进宿舍

学生宿舍管理中出现的“真空地带”,亟需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使思想政治教育进入学生宿舍,与学生管理工作相结合,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育人作用。在思想政治教育进宿舍的过程中,引入柔性化管理理念。柔性化管理是人力资源管理中相对于刚性化管理的一种全新的管理思路。其核心是“以人为中心”,采用灵活、弹性的非强制管理方式,依托组织内的共同价值观、文化和精神对组织成员进行人格化管理,在成员心中产生潜在的说服力,使成员产生自我约束力[7]。强调以情感交流为主要方式,进行平等、真诚的交流与沟通。在高职学生宿舍管理中引入人力资源柔性化管理理念,就是改变过去刚性化教育手段,一是依靠学生,充分发挥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发挥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意识,成立学生宿舍自我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自管会”),并设立舍长、楼长、会长三级管理制度,由学生自管会负责检查宿舍卫生,开展宿舍文化活动,评比“星级宿舍”“文明宿舍”“示范宿舍”等,并针对高职学生的心理特质和自身特点,协助宿管员和辅导员及时了解宿舍情况,化解宿舍矛盾。二是增强服务意识,想学生之所想,急学生之所急。辅导员办公室可设在宿舍区,辅导员进驻学生宿舍,深入了解学生宿舍人际状况,掌握第一手资料,关心学生的日常生活情况,满足学生生活方面的合理诉求。对于有矛盾的学生和宿舍,起到调解的作用。同时,辅导员与宿管员多沟通,齐抓共管,共同解决问题。三是采用倾听、信任、渗透、创新的教育方法开展工作,以互相尊重为前提,以引导和鼓励学生为手段,以赏识和理解为核心内容。在高职学生的宿舍管理中,创建富有个性化的激励机制,坚持以正面教育为主,肯定多于否定,身教重于言教,坚持以表扬为主,大力开展赏识教育。如在学生宿舍中建立党团组织,设立宿舍党团活动室和“党员之家”“党员示范宿舍”等,通过树立身边的典型和优秀宿舍,充分发挥朋辈群体的教育示范作用,发挥学生党员、团员青年的先进性和骨干作用。用身边榜样的力量感染引导学生。通过这种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方式,对学生的思想、心理和行为起到规范和软约束的作用。

(二)专业化的心理健康教育进宿舍

让心理健康教育走进学生宿舍,解决高职学生中存在的一些心理失调、人际紧张、孤单感等心理问题,引导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增强学生克服困难、经受考验、承受挫折的能力。一是聘请有资质、有经验、学生喜爱的教师成为兼职宿舍心理辅导师,由他们深入学生中间,为各宿舍长作心理健康知识培训,让专业心理教师与学生近距离地讲授心理健康知识,进行心理问题咨询和解答。二是建立专门的心理健康辅导机构,采用个体和团体辅导等多种方式为学生提供服务,加强心理危机干预,及时为大学生提供心理疏导方面的帮助。对于学生宿舍人际关系有困扰的学生,辅导者以尊重、同感、真诚、保密为辅导原则,进行热心、真心、耐心的心理辅导,有效解决他们的困扰和问题,让他们在心理辅导中及时化解心理压力,释放紧张情绪。对学生反映集中的问题,通过团体辅导、沙龙等方式进行集体心理辅导和咨询,让学生在安全、接纳、支持的氛围下,交流观点、分享情感、解决问题,并形成良好的认知和情感的冲击力,促使他们深入思考并接受他人的建议、反馈等,澄清价值,梳理情绪,形成新的行为模式,获得更多的成长契机[8]。将由宿舍人际关系问题衍生的心理失调消灭在萌芽状态,促使宿舍和谐人际关系的形成。

(三)多样化的文化活动进宿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