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工贸企业消防管理制度

工贸企业消防管理制度

工贸企业消防管理制度

工贸企业消防管理制度范文第1篇

[关键词] 国际贸易 风险防范 风险管理

一、外贸风险管理的对象和内容

外贸风险管理指的是外贸主体在对外经营过程中对各种相关风险进行识别、测定和分析评价,适时采取风险管理技术或技术组合,对外贸风险实施有效的防范和控制,实现以最小的成本获得最大的安全保障的目标,保证对外贸易活动正常进行的管理行为和过程。外贸风险管理的对象当是国际贸易中形形的风险因素、风险事件和风险损失。这既包含经济风险,也包含政治、文化风险;既包含国内风险,也包含国际风险;既包含进出口方行为所引起的风险,也包含其他经济主体和行政机构所引起的风险;既包含处于潜在状态的风险,也包含处于现实状态的风险;既包含未起作用的风险,也包含已造成损失的风险。根据外贸风险管理的对象,对外贸风险进行有效的防范、处置即是外贸风险管理的任务。概括来说,外贸风险管理的内容有三个方面:一是健全企业对外经营的风险管理制度和体制,按照风险管理的要求对企业的经营行为进行统一规划、组织和协调。二是预防和控制风险,防止国际贸易风险从潜在状态转化为现实状态。三是处理外贸风险损失,将国际贸易风险损失程度降低到最低限度。

二、外贸风险管理的主体

外贸风险管理一般由外贸部门的管理人员进行,在大型外贸企业可成立专门的风险管理机构,配置专业的风险管理人员,实行专业化的对外贸易风险管理。但是,外贸风险可能源于企业经营活动的各个环节、各个细节、各个过程。风险管理涉及到企业对外经营活动的方方面面,涉及到各个部门各个岗位的工作,涉及到对外经营的全过程。因此,外贸风险管理的主体不应仅限于风险管理部门成员,外贸风险管理的主体应该包括外贸企业的全体成员。外贸企业中上至最高领导决策者,下至一线生产工人和普通外贸业务员都是风险管理的主体。外贸风险关乎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外贸企业在国际化经营的过程中务必养成全员风险防范意识,企业全体成员都应当是风险防范的当事人、责任人和主人。各成员都应认识到自己工作的点滴疏忽都可能构成风险险源,引发严重的风险事件,产生无法挽回的经济社会损失。每个成员都有义务消除本工作岗位上的风险隐患,为创造企业整体性的安全运营环境做出贡献。

外贸风险管理是一项系统的工程,有必要在每个经营环节中都对相关风险因素实施管理、监控,消除引发风险事件的苗头,化解风险危机,防止外贸风险从潜在状态转化为现实状态。企业全体员工应严格按照风险管理规程开展工作,确保每一个工作流程都不出现差错,把风险隐患消灭在具体的工作流程中。外贸业务人员、财务人员、一线生产人员、各部门负责人员既要分工把关,又要协调合作。只有通过外贸企业全体人员的精诚合作、共同努力,企业的对外经营方能做到防患于未然。

三、外贸风险管理的职能

外贸风险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外贸风险管理服务于对外经营的总目标,它对企业的涉外经济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企业外贸风险管理的作用与职能具体表现为:

1.风险分析职能。所谓风险分析,即是对相关国际贸易风险因素进行较为全面的识别、鉴定和评估。在纷繁复杂的国际贸易环境中,外经贸企业必须洞察各种隐性和显性的国际贸易风险隐患,对这些风险隐患进行比较准确的定性和定量分析,较为客观地估计出风险产生的概率、频率、影响幅度,为制定切合实际的风险防范对策提供依据。

2.风险警戒职能。为保障企业的切身利益,保证对外经营的顺利进行,外经贸企业必然要加强国际贸易的风险警戒。企业要对各式各样的贸易风险保持高度的警惕和戒备,对外贸业务活动保持审慎的态度,对交易环节中的风险因素保持合理的怀疑,对可能出现的风险事件进行全程监控。外经贸企业要经常对国际贸易环境进行评价分析,对国际贸易风险进行搜索,及时发现国际贸易风险隐患并发出相应的警报。

3.风险预防职能。根据对国际贸易风险因素的较为准确的分析把握,外经贸企业可采取充分而必要的手段、措施对外贸风险进行防备,以遏止或消除风险隐患。在行使风险预防职能时,外贸企业可以采取积极的手段驾御风险因素、排除风险隐患,防止风险事故和风险损失的发生;也可采取消极的防御措施,躲避风险、分散风险、转移风险。为更有效地应对风险,外经贸企业往往会先采取积极的措施主动消除风险隐患。当风险隐患无法清除,风险事故无法避免时,企业则可采取消极的回避策略,躲避风险损失。

4.风险处置职能。风险事故发生后,外经贸企业应迅速采取有效的措施对风险损失进行积极的补救,防止风险损害事态进一步恶化,从而将风险损失降低到最低点,保障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继而,外经贸企业要亡羊补牢,迅速地对各个部门和环节展开查漏补缺的工作,发现并清除其他类似风险隐患。外经贸企业应以风险事故为鉴,从中汲取经验教训,强化风险意识教育,完善风险管理制度。

5.风险抵御职能。外贸企业要通过有效的对外贸易风险管理工作,从体制上、制度上完善风险防范机制,健全风险警戒防范措施,增强预防风险、驾御风险、抗击风险的能力,从容自如地应对风云变幻的国际贸易风险。

四、外贸风险管理的目标

外经贸企业经营的总目标是为企业获取最大的利益。企业对外贸易风险管理的目标必须符合于、服务于外经贸企业经营的总目标。做好了风险防范工作,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才会有保障,企业的利润才能得以实现。外贸风险管理的目标具体包含高级层次上的风险管理目标和普通层次上的风险管理目标两个方面。高级层次上的企业风险管理目标,是指通过积极主动的风险管理工作为外贸企业创造安全稳定、和谐高效的外贸经营环境,保障企业总体经营目标的顺利实现。按照这样的目标,外贸企业应积极建立科学合理的风险防范机制,准确分析、识别外贸风险,有效地监控、处理风险因素,慎重地开展国际商务活动,引导外贸企业在比较安全的外贸轨道上运营,保障企业对外贸易活动的安全性和赢利性。这属于外贸企业风险管理的上策。普通层次上的企业风险管理目标,则是外贸企业风险管理的具体目标,该具体目标指的是通过风险管理,预防外贸风险损失的发生,或者当风险损失发生后,尽快采取补救措施,将损失控制在最小范围内,保障企业经营的连续性。外贸企业风险管理的具体目标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预防、遏止风险事故的产生。企业应安排专业人员对汇率变动、贸易壁垒、单证制作、交易方的商业信用等多项风险点进行监视、布控。企业争取以最低的成本、最经济的方法去预防潜在的风险事故,对企业对外经营计划、财务保障措施、风险管理技术进行严格的审查和周密的部署。第一个具体目标强调的是对外贸风险的前置管理。其二,当风险事件发生后,使风险损失最小化。风险损失既已发生,就要尽快采取合理的补救措施,防止风险损失扩散,减轻风险损失对企业的冲击。同时,通过有效的风险处理机制和安全保障机制,逐步化解风险损失所带来的消极影响,保证企业对外经营的持续发展。上述第一个具体目标强调的是外贸风险管理的前置功能,第二个具体目标强调的是外贸风险管理的后置功能。

五、外贸企业风险管理目标实现的条件和途径

外贸企业风险管理目标的实现,需以下列条件作为保障:

1.健康发展的国际经济环境。在健康、稳定、开放的国际经济贸易环境下,国际经济法律规则和制度得到了普遍遵守,交易者可以在比较自由、平等的条件下进行竞争,违逆国际经济关系准则者将受到相应的制裁。在这样的国际经济法律环境下,企业风险管理的安全目标与获利目标自然容易实现。反之,若在国际经济关系中贸易保护主义猖獗、非关税壁垒措施林立,企业正常的对外经营都难得展开,企业时刻面临着美其名曰“公平贸易”的贸易保护主义大棒袭击的危险,外贸企业风险管理的目标如何能够实现?

2.健全的国际经济协调机制。国际经济协调机制构成外贸企业风险防范所倚赖的一个重要平台。为此,以WTO为主导的多边协调机制和大量双边协调机制需得到健全的发展,其调节贸易争端、缓解贸易冲突、消除国际经济动荡因素的作用能得到有效的发挥。

3.科学的经营管理体制。风险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须在企业宏观管理体制下运行。企业运营管理体制构成外贸风险管理的前提条件,科学严谨的企业管理体制为外贸风险管理提供了保障。

4.稳定高效的风险预警机制。风险预警是保障外贸安全的第一条战线,风险预警机制是护卫企业利益的第一道屏障。稳定高效的风险预警机制为外贸企业风险管理提供了前提条件。国家应建立起覆盖全国范围的风险预警网络,及时为外贸企业提供国际贸易风险预警服务。同时,在外贸企业内部亦建立起科学的风险预警体系,制定有详细的风险防范规程和风险应急方案。企业的一切对外经营活动均需严格地按照程序和规矩办,在对外贸易过程中杜绝各种侥幸心理。

在上述条件保障下,外贸企业可采用众多途径来实现风险管理的目标。这里列举出一些重要途径,但需说明的是,实现风险管理目标的途径不限于此。其一,政府积极开展对外经济协调和合作,建立高效的国家间冲突解决机制和风险信息通报制度。对于企业难以独自抵御的国际经济贸易风险,政府积极出面应对处理。其二,外贸服务管理机构与部门,积极主动地为企业外贸做好服务保障工作。海关、商检、工商、外汇管理等部门要以热忱服务于外贸、服务于企业的工作作风,千方百计地为外贸企业排忧解难,帮助外贸企业排查风险、克服风险、战胜风险。要坚决清除外贸机构中的衙门作风、官僚习气,禁绝对外贸企业的“管卡要”行为。各外贸服务管理机构与部门要将服务好外贸企业作为其工作的第一要务,作为考核其政绩的最为重要的标杆。其三,加强企业的风险防范机制建设。风险管理重在防,重在用健全而完善的风险管理机制来防。外贸企业应建立起全天候、全方位的风险监控、管理体制。要把好外贸立项、审核关,所有外贸项目必须经过专业人员的多层次、多环节的风险评估。对所有外贸项目都要进行严格而规范的事前审核、事中监督、事后检查,加强对国际贸易行为和流程的全过程监控。由于外贸交易涉及的因素和环节颇为复杂,一旦出现风险事故,当事者很难控制其进程。因此,对风险因素不明、风险事件无法控制的外贸项目坚决不做。对不同的贸易项目制定有不同的风险控制底线。其四,强化企业全员风险防范意识。企业成员上至董事长总经理下至普通员工都应将风险防范工作作为第一大工作,将风险防范意识作为第一工作意识。要将风险防范工作作为考核企业领导和部门负责人的首要标准。企业领导决策者行事务必谨慎,决策力求集思广益。重大外经贸项目不经专业论证,不能匆忙立项。企业内每位员工在工作中必须按工作职责和流程办事,把好每一关。一旦发现风险苗头应毫不迟延地汇报。其五,实施风险管理能力建设工程。外经贸企业若想立足于世界市场,必须要有足够的应付外贸风险的能力。外经贸企业务须重视外贸风险管理的能力建设和措施建设,增强抵御国际经济风险的能力。大型外贸企业应设置有专门的风险防范部门,安排有专业的风险防范人员。中小外贸企业的风险防范部门可与其他职能部门合并设置,风险防范人员兼任其他工作。各外经贸企业中所有部门的成员都对风险管理负有与其岗位相对应的风险防范职责和义务。外经贸企业应定期举行面向全体成员包括领导决策者在内的风险防范教育培训,增强企业全体成员识别风险、估测风险、监控风险、预防风险、处理风险的能力。

参考文献:

[1]胡小娟:国际贸易风险管理与案例评析[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2

工贸企业消防管理制度范文第2篇

强化组织领导,担起应尽职责。成立以局长为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负有直接领导责任,明确1名工作人员具体负责安全生产业务的工作小组。并制定印发了《区商务局2020年度安全生产工作计划》《区商务局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区商贸领域开展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实施方案》《区商务局关于落实商贸企业全员岗位安全生产责任制实施方案的通知》等文件,细化了抓安全、稳安全、保安全的重要领域、工作措施、目标任务,进一步压实了各企业法人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提升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制度化工作,增强安全防范意识,降低安全事故发生,确保商贸系统安全形势持续稳定。 

强化监管重点,扛起监管责任。商场、超市、购物中心等人员密集场所是商务系统安全监管重点区域。每周联系区安监局、相关镇街开展联合检查,采取“四不一直”、现场签字确认等方式,及时将需要整改事项告之企业,明确整改责任和具体时限,适时开展“回头看”,从而确保督查实效。据统计,2020年,全局牵头组织68次安全生产检查,共检查144家次商贸企业,发现安全隐患88处,已整改85处,正在整改3处(均为设备更新等硬件投入方面)。

强化源头防范,做实专项行动。成立“安全生产攻坚行动”专项行动领导小组,加强对全区商贸领域专项行动各项工作的领导。按照“属地为主、部门负责、行业指导”原则,以重点商贸企业、成品油企业、人员密集场所等区域和行业为整治重点;以消防安全责任制是否制定及落实,消防设施、器材是否完好有效,消防通道、安全出口是否畅通无阻,应急疏散预案是否制定为检查内容。全面落实“全覆盖、零容忍、严执法、重实效”的工作要求,并确保重点单位重点部位全天有人值守,有人监督,努力形成安全生产工作“人人有责,人人负责”的良好局面。

强化协调联动,注重监管实效。注重协调消防、安监、市场监管、镇街等发挥职能优势,主动作为,形成合力,构建常态化监管体系。指导商贸企业做好防火、防爆、防电安全防范措施及进一步加强安全生和消防安全应急预案管理工作。针对发现的问题,检查组向相关企业下发了《安全隐患整改通知书》,要求立即整改,限期消除隐患,及时报告整改情况。

强化基层基础,夯实监管根基。及时修订完善本单位、本系统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定期组织和督促指导行业领域开展应急救援演练。建立事故现场救援指挥和组织协调机制。督促指导重点商贸企业开展隐患排查治理活动、安全生产应急预案演练。监督商贸企业开展全员安全培训教育和安全生产专题培训。要求企业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责任意识,强化消防安全管理措施,增强对各类安全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能力。针对节假日期间可能发生的各种突发事件,加强工作人员的值班力量,保证应急预案及进行安全消防演练,按照制定的应急预案,督促商贸企业、超市等组织本企人员进行消防安全演练,确保消防安全机制的长效落实。

工贸企业消防管理制度范文第3篇

一、提高认识,明确目标,落实责任

切实做好工业和商贸企业的安全生产工作,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维护群众利益和保障社会稳定的具体体现,是贯彻省委建设“平安*”战略部署的重要措施。各地、各部门应充分认识当前安全生产的严峻形势,进一步增强安全生产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把安全生产工作放在十分突出的位置,抓紧抓好。

进一步明确工业和商贸领域安全生产工作目标。*年至年,我省工业和商贸领域安全生产工作的总体目标是,重大、特大事故基本得到遏制,事故总量、死亡人数和直接经济损失三项指标实现基本稳定,并力争有所下降。

进一步落实工业和商贸领域安全生产责任制。各地应根据已签订的安全生产目标管理责任书的要求,把责任层层分解到每个部门、每个基层单位。对不重视安全生产,或责任目标不落实,或发生重特大群体伤亡事故的地区和单位,要按照“四不放过”的原则,追究相关领导和责任人的责任。

二、严格项目管理,认真落实安全设施“三同时”制度

各地、各有关部门应严格执行项目管理的有关规定,新建和改扩建项目的安全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凡涉及生产经营民爆器材、危险化学品以及生产过程中存在易燃易爆因素的新建和改扩建项目,必须委托具备资质的设计单位设计后方可实施,并进行安全评价和安全专项验收。

商场、市场的规划、设计必须按有关规定进行审查,竣工投用前必须进行验收,确保消防与安全系统及相关设备设施符合国家有关规定。验收不合格的不得投入使用。

三、督促企业加强内部管理,引导企业技术创新

生产经营单位是安全生产工作的主体。各地和各有关部门应督促企业及其负责人,加强企业内部管理。企业应按照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设立安全生产管理机构,配齐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健全安全生产管理制度,保证安全生产的必要投入,及时消除各类事故隐患。

各地和各有关部门应进一步引导企业加强技术创新,加大安全生产科技进步的投入,研究适应现代化生产需要的安全技术和安全工艺,大力推广安全适用、先进可靠的生产工艺和技术装备。坚决依法淘汰落后设备。

四、加强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生产意识和素质

各地和各有关部门应督促企业做好安全生产技术培训和岗位培训工作。生产经营单位必须对所有员工进行必要的安全生产法律、安全生产知识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的识灾、防灾能力和自我保护意识,增强现场临危救助能力,形成人人关注安全、关心安全、重视安全的良好氛围。

五、突出加强若干重点领域的安全管理

(一)加强民爆器材安全管理

1.加强检查,及时消除事故隐患。深入开展民爆器材生产和经营的专项整治活动。通过安全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和事故隐患,及时研究制定整改方案,定人定责,实施限期整改。民爆器材生产企业不得使用国家明令淘汰、禁止使用的生产工艺和设备;对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生产线,应坚决予以停产;对厂房陈旧、设备老化、工艺落后、安全设施不完善等问题,应积极筹措资金进行更新改造。根据行业发展政策,到2005年底,基本停止铵梯炸药的生产和经营。

2.强化生产现场安全管理。各民爆器材生产单位应强化生产现场的安全管理,严格按操作规程组织生产,强化职工安全意识,克服麻痹大意思想,杜绝“三违”现象。各单位应对重点危险场所、岗位、工序进行有效的监控,落实必要的防护措施和手段;对火炸药等高危险生产线、实验场所,在严格执行有关安全规定的同时,应不断改进生产工艺,严格定员制度,最大限度地减少现场作业人员。各单位应根据生产线凭照生产能力,均衡组织生产,严禁超负荷运行。

3、严格实行封闭式管理制度。从规范企业管理制度和强化管理措施入手,对民爆器材生产、经营企业和使用单位的爆破器材储存、运输和使用实行封闭式管理,并实施流向登记制度,严防被盗、丢失和非法流失案件发生。爆破器材只能经依法批准后,在批准的限制范围内进行交易;只能在经过审批确认符合标准的仓库中,在核准的品种和数量限量下储存,建立出入库查验、登记制度,定期或不定期地对本单位的储存记录以及库存实物进行清查和核对;只能用达到安全标准的车辆,在运输许可证限制的时间、路线,在核准的数量下运输;只能用于经过许可的用途;必须在责任单位的有效监控下储存、运输、使用、保管,由充足的持证上岗保管员、押运员、安全员监守;爆破作业现场的爆破器材不得脱离安全员、爆破员的有效监控,非整箱爆破器材,均须用专用作业现场保管箱存放保管。

(二)加强机械冲压设备安全管理

1.全面安装和使用安全防护装置。根据《冲压车间安全生产通则》(GB8176—87)中“禁止设计、制造、购买和安装无安全保护装置及不安全压力机”、“工厂必须在压力机危险区,为操作者选择、提供并强制使用安全装置”的要求,凡手距模区100毫米以内作业或冲模经常变换的冲压设备,必须安装可靠、有效的安全装置和防护设施。

2.加强冲压设备安全性能检测工作。各地应及时公布本地冲压设备生产企业产品的安全性能检测情况;对在用冲压设备开展安全性能测试,经检测合格的,发给《冲压设备安全准用证》,建立冲压设备检测档案;经检测不合格的冲压设备应停止使用并进行整改,经整改仍不合格的设备一律予以淘汰。杜绝无技术参数标牌、无生产厂家标志、无安全防护装置的“三无”设备和不符合安全要求的设备流入。

3.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各地应加强监督检查,对不按规定使用安全防护装置的企业,有关部门应严肃查处。凡按规定应安装防护装置而不安装的,或者已经安装防护装置又重新拆除的企业,一律责令停业整改,经整改仍达不到要求的,坚决予以关闭。各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行业主管部门应建立冲压事故报送制度,做好手外伤事故的统计工作。

(三)加强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

1.抓好行业规划,规范企业发展。各地应根据本地区的实际,切实抓好石油和化工行业规划工作,做到统一规划、合理布局、规范发展。切实把好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的准入关,坚决制止危及安全生产的低水平重复建设。

2.鼓励企业采用先进技术和装备,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各地应积极引导化工企业应用先进的安全装备和防护设施,提高安全生产保障能力。鼓励企业采用先进工艺、技术和装备,提高装备的自动化水平;认真落实国家产业政策和行业发展规划,加快淘汰技术落后、安全保障条件差的工艺和设备;依法关闭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企业。

3、加强行业指导,推进行业自律。各级行业管理部门应发挥专业优势,根据危险化学品特性,按照标本兼治的要求,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对于发生的危险化学品事故,各级政府的相关部门应及时了解事故发生的原因,会同行业协会,在行业内进行通报分析,促使企业引以为戒,采取切实有效措施,避免类似事故的发生。

4.落实废弃危险化学品无害化处置责任。各地、各有关部门应高度重视废弃危险化学品的无害化处置工作,落实无害化处置责任,做到“谁拥有、谁负责”。对无主废弃危险化学品的处置应由所在地县级以上政府落实资金,统一委托具有资质的单位处置。

(四)加强商贸流通服务业消防安全管理

1.加强安全监督和检查。各地应通过组织检查和企业自查相结合的形式,对商场(店)、超市、宾馆、饭店、市场(集贸市场)等公共场所开展安全检查,努力消除安全隐患。检查安全制度、责任和措施的落实情况,对安全通道、消防设施、电路、库房等环节与区域进行重点检查,不留死角。对事故隐患,要采取有力措施,及时予以整改。特别是对人员密集场所,必须重点检查,确保疏散渠道安全畅通、消防设施完好有效、防火应急预案切实可行。

2.推行消防安全评价评估。对大量经营塑料、皮革、建材等易燃及燃烧后易产生有毒气体的商场和批发市场,应按国家有关规定,做好消防安全评价评估,并落实整改措施。

工贸企业消防管理制度范文第4篇

为预防火灾事故特别是重特大火灾事故的发生,最大限度地增强全社会防控火灾能力,最大限度地减少火灾隐患和火灾危害,根据文件精神,区经贸局决定,在区经贸系统范围内集中开展一次火灾隐患排查整治工作。为确保此项工作取得实效,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主要目标

以坚决预防和遏制亡人火灾事故发生为目标,以社会单位“四个能力”建设为契机,以全面排查整治辖区重点工贸企业火灾隐患为重点,采取非常手段和超强措施,坚决遏制重特大火灾尤其是群死群伤火灾事故的发生,确保经贸系统火灾形势总体平稳。

二、组织领导

为切实加强对行业系统内企业火灾隐患排查整治工作的领导,我局成立由副局长池传锥任组长,企业股股长王金贵任副组长的火灾隐患排查整治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指导和督促全行业系统企业的火灾隐患排查整治工作。

三、整治范围

5月10日至10月31日,组织开展以人员密集场所、工贸企业“三合一”场所为重点的消防安全专项治理行动。

四、排查内容和方式

(一)排查治理范围

1.人员密集场所:

(1)宾馆、饭店、百货、农贸市场、超市等公众聚集场所;

(2)劳动密集型企业的生产加工车间、员工集体宿舍。

2.“三合一”场所:人员住宿与生产、仓储或经营等使用功能为一体的建筑和场所。

(二)排查治理内容

排查整治人员密集场所火灾隐患,重点做好以下方面:

1.在公共区域的外窗及集体住宿房间的外窗安装金属护栏,影响安全疏散和应急救援的,责令限期拆除;

2.建筑消防设施不完好有效,影响防火、灭火功能的,责令限期改正。

3.在人员密集场所周围搭建违章建筑,影响人员逃生和灭火救援的,责令限期改正。

全面排查工贸企业“三合一”场所,重点做好以下方面:

1.消防法律、法规、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情况;

2.消防安全责任制、消防安全制度、消防安全操作规程建立及落实情况;

3.单位员工消防安全教育培训情况;

4.单位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制定及演练情况;

5.建筑之间防火间距、消防通道、建筑安全出口、疏散通道、防火分区设置情况;

6.消火栓状况,火灾自动报报警、自动灭火和防排烟系统等自动消防设施运行,灭火器材配置等情况;

7.电气线路敷设以及电气设备运行情况;

8.建筑室内装修装饰材料防火性能情况;

9.生产、储存、经营易燃易爆化学物品的单位场所设置位置情况;

10.“三合一”场所人员住宿与生产、储存、经营部分实行防火分隔,安全出口、疏散通道设置,消火栓、自动消防设施运行,电气线路敷设及电气设备运行等情况;

11.新建、改建、扩建工程消防设计审核、消防验收情况;

12.销售和使用领域的消防产品的质量情况。

五、时间安排和步骤

(一)部署阶段(5月10日至5月20)

制定实施方案下发至辖区工贸企业,积极开展广泛动员,并部署火灾隐患排查整治专项工作。

(二)排查整治阶段(5月21日至9月30日)

集中力量对我区工贸行业系统进行集中的火灾隐患排查整治专项行动。对在监督抽查中发现的火灾隐患要坚决督促进行整改,拒不整改火灾隐患或者存在消防违法行为的,坚决依法进行查处。针对火灾危险性大、不能及时整改的重大火灾隐患单位,特别是威胁公共安全、可能造成较大人员伤亡的单位或场所,督促和指导单位落实整改方案、整改措施、整改时间,确保安全隐患可以及时消除。

(三)验收阶段(10月11日至10月31日)

火灾隐患排查整治专项行动结束前,区局领导小组将对该工作情况进行验收。

六、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各单位要根据此次工作的需要,建立相应的工作机构,除明确一名主管外,要配备两名以上的工作人员具体负责并明确相应的职责。

工贸企业消防管理制度范文第5篇

【关键词】人民币汇率;预警机制;防范意识

一、人民币汇率变动对贸易的理论影响

即使马歇尔―勒纳条件成立,本币的贬值能否引起进出口数量变化,而导致国际收支情况好转,仍然是一个不能确定的事情。研究表明,在短期内,由于贬值前的合同可能在贬值后才能到期,本币贬值不能立即导致贸易数量的变化,进出口商品价格的波动,以及数量的变化都需要一定的时间,即存在一定的时滞。在这段时间内,贬值不仅不利于改善国际收支,反而会使其更加恶化[2]。

由公式9可以看出,如果e变大,用外币标价的出口商品不会低至完全传递的水平,用国内货币标价的进口商品不会升至完全传递时的水平。因此出口商品价格的汇率弹性为正,进口商品价格的汇率弹性为负。与完全传递相比,不完全传递时,本币贬值更易于使本国国际收支得到改善。

二、企业外汇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

由于长期以来人民币汇率相对稳定,我国涉外企业规避外汇风险的意识比较薄弱,虽然目前在人民币升值的压力下我国的出口销售额仍然保持着良好的上升趋势,都是企业在外汇风险管理中依然存在不少问题[3]。长期以来,我国人民币汇率保持相对稳定,没有给企业带来很大的损失,许多企业在危机发生前并没有意识到外汇风险管理对企业的重要意义。这种外汇风险意识的缺乏本身就意味着企业存在不适当的风险,因为该风险是确实存在的,很可能对企业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如果企业未能识别出来,那么相应的风险控制机制就是不完善的,一旦出现危机,企业不能在短时间内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防范,很容易在惊慌失措中遭受巨大的损失甚至破产。目前我国不少外贸企业只看到外汇业务带来的收益而忽略了与收益相关的风险,加上我国进行国际业务的时间并不长,对于外汇风险管理的经验比较少,而且不善于总结外汇风险管理工作。另外,由于企业缺乏风险管理意识,相应的专业人才就比较缺少,不具备全面的金融知识,无法深入了解外汇市场汇率的波动情况,不能对未来汇率走向作出合理的判断,这些都会给企业带来较高的风险水平,进而造成无可挽回的损失。

(一)外汇风险管理体系不健全[4]

如果企业没有形成一个浓厚的企业风险管理文化氛围,就很难建立相应的机制去管理风险。我国很多涉外企业就存在这个问题,没有建立健全的外汇风险管理体系,这对企业而言是个隐患。首先,企业就没有设立专门的机构进行风险管理,更不用说成立专业的外汇风险管理部门。日常经营中,很多企业的外汇业务往往由财务人员负责,而财务人员不具备专门的外汇知识和外汇理财方法,无法使用有效的技巧管控外汇风险,对于外汇市场汇率的变化无能为力。其次,企业没有设立完备的外汇风险监控体系,有效的风险监控体系能够帮助企业及时识别企业面临的风险并对其进行预测和管理,从而降低损失发生的概率,而体系的缺失就很可能使企业无法应对这些风险。

(二)外汇市场不完善

外汇风险管理对外汇市场有高度的依赖性。如果在一个相对开放完善的外汇市场中,涉外企业就能够使用货币期权和货币互换等金融衍生产品进行有效的外汇风险管理,从而降低外汇风险带来的损失。但是就我国而言,外汇市场的发展程度依然比较低,一定范围内受制度约束的力度较大,企业可能就因疲于应付这些规定而忽视汇率变动带来的影响,这些都制约了企业对防范外汇风险的金融工具的选择和降低了外汇风险管理的效果[5]。除此以外,外汇市场高度集中,中国银行等四大国有银行占到外汇市场总交易量的绝大部分,这种垄断现象的存在严重影响了市场资源的合理配置。总之,发展较为缓慢的外汇市场限制了我国外汇风险管理手段的选择,进而影响了外汇风险管理的水平。

三、防范外汇风险的方法

(一)实施灵活的经营战略,提高产品附加值,规避或消除汇率风险

这是规避或消除汇率风险的基本方法。由于我国外贸出口的产品,大多是劳动密集型低附加值的产品,利润率较低。因此,应当调整产品结构,开发高附加值产品,同时要加速产品换代,走差异化、品牌化之路,才是消除汇率风险的基本方法。我国企业应利用本次汇率调整时机,加速产品的升级换代,从而提高出口产品价格,化不利为契机,走差异化、品牌化之路,也能创造出另外一片天地。

(二)运用外汇市场和金融市场的各种金融衍生工具,防范和化解汇率风险。

1、贸易融资法

这是我国外贸企业常用的规避汇率风险的方法。银行借款、进出口押汇、福费廷、贴现是其主要的形式。

2、金融工具法,运用套期交易

远期外汇合约交易。主要用来抵消套期保值者预期的外汇风险,是浮动汇率制国家企业普遍使用的一种汇率避险工具。期货合约交易。它也是根据目前约定的远期汇率在将来到期日办理交割的一种避险交易。货币互换合约。指交易双方按照预先约定的汇率、利率等条件,在约定的期限内,交换两种不同货币的本金。

(三)建立汇率风险预警和管理机制,防范和化解汇率风险

提高风险防范意识,认真制定汇率风险管理的战略目标。首先要提高汇率风险防范意识,同时企业的高管层要把风险管理目标与其整体经营和发展战略结合起来,积极制定和完善汇率风险控制的责任目标,完善相应的规章制度和激励机制,建立汇率风险稽核机制[6]。

强化汇率预测工作,建立汇率风险动态监控机制。财务部门应把汇率风险管理纳入企业财务管理的体系内,安排专人负责并建立汇率风险防范的责任,加强与外汇管理部门及银行的联系,充分利用国际信息网络,分析影响汇率变动的各种因素。

加强外向型财务管理人才的培养,提高企业防范风险的水平。企业必须拥有精通国际金融理论与实践操作的专业外向型财务管理人员,用外汇期权、远期、掉期等金融衍生工具为企业避险套利,以适应企业国际业务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封思贤.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的变化对我国进出口的影响[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7(4).

[2]岳昌君.实际汇率与中国双边贸易[J].经济学季刊,2003(2).

[3]林毅夫.关于人民币汇率问题的思考与政策建议[J].世界经济,2007(3).

[4]张明.人民币贬值与我国贸易收支的关系研究――关于国际收支弹性理论的实证分[J].金融教学与研究,2001(1).

[5]谷宇,高铁梅.人民币汇率波动性对中国进出口影响的分析[J].世界经济,2007(10).

[6]葛炎欢.汇率变动对国际贸易影响文献综述[J].经济论坛,200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