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膳食调查报告

膳食调查报告

膳食调查报告

膳食调查报告范文第1篇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择 2008 年 10-12 月在北京市朝阳区八里庄和劲松2 个社区中参加卫生部“慢性病社区综合干预项目”的超重、肥胖人群作为研究对象。按照自愿的原则,选择427名愿意接受健康管理的研究对象作为管理组,按照年龄、性别等相近的原则,选择 427 名不接受健康管理的居民作为对照组。对管理组实施为期1 年的健康管理。2009 年 12 月进行终末调查。

1.2 方法

1.2.1 诊断标准 (1)超重、肥胖[4]:以体质指数(BMI)为依据,24 kg/m2≤BMI<28 kg/m2为超重,BMI≥28 kg/m2为肥胖;(2)身体活动分级:以千步当量(相当于中速步行 1 000 步的活动量)为依据,将身体活动分为 3 个等级:平均每日累计各种活动(持续10 min以上)未达到6 000步者为身体活动不足,6 000~10 000 步者为身体活动中等,达到 10 000 步者为身体活动充分;(3)摄入达标率:以《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07 版)为依据,达到推荐摄入量标准的为摄入达标,过多或过少均为未达标,摄入达标率为摄入达标者人数占总调查人数的比例。

1.2.2 调查内容 (1)问卷调查:采用卫生部“维持健康体重和血压管理”项目统一设计的问卷《慢性病高危人群和患者管理信息用表》[4]进行调查,问卷内容包括社会人口学特征、超重和肥胖情况、个人慢性病史、行为危险因素、膳食和身体活动情况等,基线调查和终末调查的问卷一致;(2)体格检查:测量身高、体重、腰围(WC),计算 BMI。采用 HEM-7071 型电子血压计测量血压;(3)实验室检查:抽取研究对象空腹静脉血 4 ml,采用奥林巴斯 AU2700 全自动生化仪及血糖、血脂试剂(日本奥林巴斯公司)测定空腹血糖(FPG)、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

1.3 健康管理措施

1.3.1建立个人健康档案 社区医生利用“慢病管理信息系统”软件录入《慢性病高危人群和患者管理信息用表》、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建立一套个人健康档案。

1.3.2生成健康评估报告 “慢病管理信息系统”通过对个人健康档案的分析与计算,生成健康评估报告,包括个人膳食评估与指导报告、个人身体活动水平评估与指导报告,由社区医生打印并反馈给研究对象,通过这些报告,研究对象可了解自己当前的的膳食、身体活动水平和体重状况。

1.3.2.1个人身体活动水平评估与指导报告 系统分析研究对象平均每天用于工作、休闲和运动等活动的时间。报告主要包括 3 部分内容:(1)以“千步当量”为单位,将研究对象 1 d 中工作、出行、家务、锻炼等活动(只统计对健康有益的活动)换算成步数,以每天 10 000步为目标;(2) 分析研究对象每天各种活动的形式,归纳为身体活动、静态活动、睡眠和其他四大类,统计各类的活动时间;(3)根据研究对象提供的信息,对个体的身体活动水平作出评估。

1.3.2.2个人膳食评估与指导报告 系统利用收集到的个人膳食信息,计算能量、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及主要食物摄入量,并与平衡膳食相比较,提示研究对象如何调整自己的膳食结构,使之达到平衡。报告包括4 部分内容:(1)模拟个体的膳食结构图,与我国居民膳食宝塔相比较,评价膳食结构是否合理;(2)将个体摄入能量的营养素来源进行分析,评价膳食结构是否合理;(3)将个体每天各类食物实际的摄入量和个体化的平衡膳食所需的同类食物摄入量进行比较;(4)给出个体的膳食指导原则,对于糖尿病、高血压、血脂异常者给出相应的膳食指导。

1.3.3 个体化的身体活动和膳食指导 体重管理的核心内容是采用身体活动和膳食指导相结合的控制措施,强调以“周”为单位的总量控制原则,指导管理对象逐步实现保持膳食和身体活动平衡的生活方式和行为能力,在实际管理过程中,只要研究对象在1 周内的膳食能量摄入和身体活动总体水平与目标吻合,就表明其基本成功执行了指导方案。

1.3.3.1 一对一身体活动指导 通过社区医生和研究对象进行面对面的充分沟通,按照研究对象当前的生活习惯、运动条件和健康状况,以“周”为单位,由研究对象选择喜欢的运动方式、运动时间,由“慢病管理信息系统”计算出此运动组合累计消耗的总能量,确定下周的运动方案。研究对象根据自己的执行情况进行“1周增加的身体活动”记录,定期反馈给社区医生。

1.3.3.2 一对一膳食指导 根据超重、肥胖居民当前的膳食摄入情况,结合身体活动指导方案中设定的增加身体活动能量消耗目标,从“慢病管理信息系统”中提供的9个(1 700~2 500 kcal)平衡膳食配方中,按照循序递减的原则,由社区医生和研究对象共同选择 1个膳食指导方案。研究对象填写《1 周膳食记录表》,记录每周膳食能量摄入情况,定期反馈给社区医生,以便社区医生进行随访和督导。

1.3.3.3 定期随访 由社区医生定期将研究对象反馈的“1周增加的身体活动”记录和《1 周膳食记录表》的内容录入“慢病管理信息系统”,系统自动统计出实际的能量消耗和摄入的情况,并与推荐的身体活动和膳食方案对比,生成《体重监测记录表》。此外,社区医生测量研究对象的体重、WC,并录入《体重监测记录表》。通过《体重监测记录表》,社区医生可了解研究对象在指导方案下的执行情况和体重变化情况,并及时调整方案。调查初期每周随访 1 次,1 个月后,改为每月随访 1 次。

1.3.4 开展群体干预 建立社区支持环境,如健康步道、健康食堂、食物模具展柜等;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外设置电子屏幕,滚动播放超重、肥胖防治相关信息并制作宣传展板、横幅等;开通手机短信,每周定时发送超重、肥胖相关防治知识;每月聘请超重、肥胖方面相关专家进行知识讲座;组织合理膳食竞赛,超重、肥胖防治知识竞赛,趣味运动会等;制作和发放宣传折页、油壶、计步器等宣传品。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 SPSS13.0 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干预前后两组间差值的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同组干预前后比较采用配对 t 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比较,两组间比较采用 χ2检验。检验水准 α=0.05。

2结果

2.1 一般情况 本次研究对象中男性 234 人,女性620 人,性别比为 1∶2.65;调查对象年龄为 25~70 岁,平均(57.2±8.2)岁。管理组和对照组的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目前是否工作等构成基本相同,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2.2 干预前后 BMI、WC 和体重的变化 与各组干预前比较,干预后管理组和对照组 BMI、WC、体重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干预前后 BMI、WC、体重的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2。

2.3干预前后体力活动的变化 干预前后收集到 414名管理组和 416 名对照组成员的完整体力活动情况资料。与干预前各组比较,干预后管理组和对照组体力活动构成情况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3。

2.4干预前后膳食摄入的达标率 干预前后收集到412名管理组和 416 名对照组成员的完整膳食摄入资料。与干预前比较,干预后管理组谷类、豆类、食盐和烹调油的摄入达标率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种类食物摄入达标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干预前比较,干预后对照组谷类的摄入达标率上升,奶类的摄入达标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各类食物摄入达标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4。

2.5干预前后血压、血糖、血脂水平的变化 与干预前比较,干预后管理组 SBP、DBP、TC 和 LDL-C 水平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 FPG、TG 和 HDL-C水平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干预前后血压、血糖、血脂水平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 SBP、DBP、TC、TG、LDL-C 干预前后差值与管理组干预前后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5。

3讨论

膳食调查报告范文第2篇

随着社会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居民的膳食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肥胖问题不断飙升,那么老年人的营养状况和抗氧化营养素的摄入与肥胖到底有哪些重大联系和影响。首先,肥胖症被认为是一种营养过剩所造成的营养不良性疾病,也可认为是一种能量代谢紊乱疾病,是老年人常见的疾病,极易导致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和寿命。参考某军区医院老干部调查资料表明,老年人发胖的原因主要是中年以后基础代谢消耗的能量降低,体力劳动减少,再加上饮食摄入过多,导致脂肪在体内堆积,这些脂肪大部分分布在皮下、肝脏、腹壁、腹腔的大网膜及肠系膜上,形成肥胖。特别是女性,进入绝经期后内分泌功能减退,新陈代谢降低,更容易导致发胖。笔者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做一分析。

1 调查与分析

1.1 膳食结构与平衡膳食的比较 调查人群中,膳食结构中大豆类及坚果的摄入量符合该人群平衡膳食宝塔的推荐量;谷类薯类及杂豆、奶类及制品、水果低于推荐量;蔬菜、鱼虾、畜禽肉、蛋类、油脂均高于推荐量。

1.2 热能和主要营养素摄入情况比较 热能和蛋白质的摄入量稍高于推荐摄入量(RNI),脂肪摄入过高;根据我国制定的每人每日膳食中胆固醇的适宜摄入量(AI)应小于300 mg,调查人群胆固醇的摄入量为580 mg,远远超过此值。多种维生素摄入量明显不足,尤其维生素B1和B2摄入量均低于我国制定的标准量,不能满足正常生理需要;钙、锌摄入缺乏,钠的摄入明显偏高;铁的摄入量符合要求,达到AI的106.7%。

1.3 膳食中抗氧化营养素摄入情况 膳食抗氧化营养素的摄入情况来看,除维生素A(女)的摄入符合RNI,其余抗氧化营养素硒、维生素E(VE)、维生素C(VC)及维生素A(VA)(男)的摄入量均不能满足需要,尤其维生素E的摄入明显不足,均低于标准量。

1.4 体格、体质状况 上臂围(MAC)、上臂肌围(MAMC)、三头肌皮褶厚度(TSF)测量值与标准值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调查显示人群体脂含量超出正常值较多。肥胖是高血压及其他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并与糖尿病、高脂血症等其他慢性病密切相关。调查发现人群中超重的发生率为30%,肥胖的发生率为25.2%。第四次中国居民健康调查结果显示,在60岁以上的老年人群中,超重的发生率为24.3%,肥胖的发生率为8.9%。两次调查报告相比,肥胖和超重的发生率均高于全国水平[1]。

1.5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与肥胖的关系 据2004年10月由国务院新闻办的《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的调查报告显示: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患病率分别为18.8%、5.6%、18.6%[2]。由此可见,除血脂异常率低于全国水平外,其余两项高血压、糖尿病患病率均高于全国水平。

2 讨论

随着社会发展,人们生活水平得到迅速提高,但仍存在膳食营养不平衡的现象,且营养过剩与营养不足又往往同时并存,多为营养搭配不平衡、膳食结构不合理的等问题。如:肉类、油脂和盐消费过高,谷类、水果消费偏低,奶类及其制品摄入不足等问题。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合理膳食哪?

老年人想要避免肥胖,保持理想的体重,首先需要合理的饮食营养,改变不合理的饮食结构和饮食习惯,有良好的饮食原则。热能总摄入量不宜过多,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每日摄入的热能随年龄的增长而相应减少。具体讲应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2.1 保证蛋白质摄入的质和量 老年人在控制热能减肥时,每日应至少供给1 g蛋白质/公斤体重,尤其要供给充分的优质蛋白质,如瘦肉、蛋类、鱼虾、脱脂奶、豆制品、禽类等。以素食为主的老年人,因植物性蛋白利用率相对较低,则每千克体重摄入蛋白质应增至1.3 g左右。总体来说减肥膳食中蛋白质的供能比应为16%~25%。充足的蛋白质供给,可避免老年人出现体质虚弱、抵抗力下降等问题发生。

2.2 控制脂肪摄入的质和量 每日膳食脂肪摄入量以不超过60 g为宜。脂肪的热能比低于30%,烹调用油以含不饱和脂肪酸较多的植物油为好,如豆油、花生油、玉米油、芝麻油等,应尽量减少含饱和脂肪酸较多的动物性脂肪的摄入,如肥肉、奶油、动物油脂等。另外老年人还应少吃胆固醇含量高的食物,如动物内脏、蛋黄、鱼卵等,每日胆固醇摄入量不应超过300 mg。

2.3 低盐膳食 每日盐摄入3~5 g,有利于减少水潴留,使体重下降,且对防治肥胖并发症有利。

2.4 高纤维膳食 老年人由于肠壁肌肉的紧张性降低,消化道运动能力减弱,容易发生便秘。

富含纤维素的食物如粗粮、蔬菜、水果、豆类和藻类等,不仅有利于通便,而且具有防止老年人高血脂、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的作用。高纤维膳食可减少热能摄入并产生饱腹感。

其他保证膳食中维生素的充分供应,控制饮酒,长期坚持合理的饮食制度,少量多餐,特别是避免晚餐过于丰盛。

参 考 文 献

膳食调查报告范文第3篇

年轻白领小王在市中心一家外企工作,由于单位没有员工餐厅,小王和同事们经常为怎么吃午饭而犯愁。自己带饭么,麻烦又“掉价”;到附近饭店吃饭呢,耗时又费钱。因此,小王和同事们就三三两两一起叫外卖,地铁口、单位门口派发的外卖店小广告,都是他们无奈的“最爱”。

前几天,他和两个同事吃了叫来的外卖后,发生严重腹痛、腹泻等食物中毒症状。然而,由于叫外卖时没有索要任何消费凭证,他们找小店交涉未果,后来又向工商消保委、食品监督部门投诉,也因为没有相关证据,有关部门无法深入调查。他们不得不吃下哑巴亏。

外卖食品的4大安全隐患

其实,除了像小王这样的白领,许多单身人士或年轻小夫妻在家不想做饭时,也叫外卖解决吃饭问题,便宜,方便又快捷。但是,外卖给人们带来方便的同时,却暗藏着诸多食品安全隐患。

无证无照经营带来的诸多隐患 目前,市场上无证无照经营的外卖加工单位往往是由于加工场所和卫生设施不过关而无法申办到食品卫生许可证。这些单位往往地处隐蔽,租借廉价的民宅、仓库、车库或在自己家里烧煮饭菜,加工场所狭小,缺乏基本的卫生设施,环境脏乱,加工人员未取得健康证。这些单位,食品监管部门难以发现并予以取缔,即使发现了,他们也会立即采取“打一枪、换一个地方”的游击战术,逃避政府部门监管。

为了控制成本,这些不法单位会购买使用价格低廉,质量差的原料,如“垃圾肉”,有些黑心店主甚至使用垃圾蔬菜、地沟油、变质肉,还会把当餐没卖完的饭菜留到下一餐甚至第二天再卖。

包装普遍不符合要求 目前,外卖膳食的饭盒多数为一次性泡沫塑料盒。由于这种塑料盒盛放膳食时无法做到完全密封,所以膳食很容易在送餐过程中受到污染。另外,这种塑料盒遇高温或油脂会释放出对人体有害的化学物质。

膳食质量难以保证 尽管很多外卖单位加工场所狭小,但为了吸引顾客,其加工的膳食品种却很多。为了使外卖能够准时送到顾客手中,一些单位往往早早就将膳食加工好,只等顾客一个电话,就将外卖送出。这些外卖膳食在贮存和运输过程中始终处于食品危险温度带(10℃~60℃),只要超过2小时,就极可能引起细菌性食物中毒。

维权困难 人们在订外卖食品时,往往不能索取到发票等有效凭证,一旦发生食物中毒事件,将很难维权。

保证外卖安全放心的6项注意

慎重选择外宴加工单位 第一次订购外卖时不妨到现场考察一番,看看这家单位有没有证照、厨房卫生状况如何。实在不能到现场察看的,要多了解这家单位的情况,如具体地址,有无卫生许可证等,也可查验食品卫生许可证复印件。

选择包装符合要求的外宴食品 外卖包装盒应能完全密闭,在送餐过程中不会受到外界污染;外卖包装盒材质应是食品级的。

科学选择菜谱 尽可能选择能一次性热加工即食或加工工艺简单的热食菜肴,如红烧大排等。一般不要选用改刀熟食(食品热加工后还需要用刀等工具再次分切的熟食,如白切鸡等)和生食菜肴。

及时食用新鲜食品 用餐时应注意膳食是否新鲜,是否烧熟煮透。送到的外卖菜肴应立即食用,不立即食用的,应冷藏或高温保藏。

膳食调查报告范文第4篇

■儿童消瘦与肥胖问题并存

根据报告,2012 年,我国18 岁及以上成年男女的平均身高分别为167.1厘米和155.8 厘米, 平均体重分别为66.2 公斤和57.3 公斤。6 岁~ 17 岁儿童青少年身高、体重增幅明显,与2002 年相比,城市男女儿童青少年身高平均增加2.3 厘米和1.8 厘米,体重平均增加3.6公斤和2.1 公斤;农村男女儿童青少年身高平均增加4.1 厘米和3.5 厘米,体重平均增加4.7 公斤和3.4 公斤,农村增长幅度高于城市。

报告显示,2012 年,我国6 岁~ 17岁儿童青少年超重率为9.6%,肥胖率为6.4%; 与2002 年相比, 超重率增加1倍,肥胖率增加2 倍,超重肥胖率增长幅度均高于发达国家。1995 年以后出生的小孩,特别是城市中的小孩,肥胖和体重超重发生率明显加快。但同时我国6 岁~ 17 岁儿童青少年消瘦率为9%。

国家卫生计生委疾病预防控制局卫生计生监察专员常继乐介绍,我国儿童青少年消瘦与肥胖并存,大中城市儿童主要是肥胖问题,贫困地区儿童消瘦主要是因为营养不良。营养不良不仅会造成体格、智力发育迟缓,且大大增加罹患疾病的风险,因而要高度关注儿童青少年营养改善工作。

■豆类奶类消费量偏低

根据报告,我国城乡居民脂肪摄入量过多,平均膳食脂肪供能比超过30%,超过了《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推荐的25% ~ 30% 合理膳食的上限。城乡居民膳食中,谷类食物的供给比分别为47%、58.8%,低于推荐量的下限60%。豆类和奶类消费量依然偏低。此外,蔬菜、水果摄入量略有下降,钙、铁、维生素A、维生素D 等部分营养素缺乏依然存在。2012 年居民平均每天烹调用盐10.5 克,较2002 年下降1.5 克,但仍远高于世界卫生组织成人每日摄入食用盐不超过5 克的推荐值。

王国强建议城乡居民,以《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为指导,坚持植物性食物为主的膳食模式,适量摄入动物性食物,增加果蔬类、大豆类和奶类的摄入,改善营养素缺乏状况。

■近九成人死于慢病

根据报告,2012 年全国居民慢性病死亡率为533/10 万,占总死亡人数的86.6%。心脑血管病、癌症和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为主要死因,占总死亡的79.4%。其中,心脑血管病死亡率为271.8/10 万,癌症死亡率为144.3/10万,前五位分别是肺癌、肝癌、胃癌、食管癌、结直肠癌,肺癌和乳腺癌分别位居男女性发病首位。经标化处理后,除冠心病、肺癌等少数疾病死亡率有所上升外,多数慢性病死亡率呈下降趋势。

膳食调查报告范文第5篇

【关键词】 膳食调查;营养评价;学生;城市

【中图分类号】 R 153.2 R 15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9817(2008)11-0982-03

近年来,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居民膳食质量的提高,但许多大城市也出现了营养失衡的现象[1]。独生子女增多并日益成为家庭的重心,尤其是处于升学关键时期的中学生,其膳食营养状况更格外受到重视。中学生正值青春发育期,处于人体生长发育的第二次突增阶段[2],学习负担相对较重,因此对营养素数量和质量的要求也更高。为了解南京市中学生是否能够摄入足够的营养素以及膳食结构是否合理,笔者对南京市区4所中学的学生进行了膳食调查。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从南京市区随机抽取4个区,每个区随机抽取1所中学,再从每所中学的初二和高二年级各随机抽取1个班作为研究对象,共369人。膳食调查资料完整的学生共336人,应答率为91.1%。年龄为13~18岁,其中初中生211名,高中生125名;男生165名,女生171名。

1.2 方法

1.2.1 膳食调查 采用24 h膳食回顾法,由经过严格培训和考核的调查员入校询问学生前一天摄入的全部食物,连续调查3 d。调查前预先了解学生常用的餐具容量、饮食习惯以及烹饪习惯等。

1.2.2 膳食计算及评价 膳食调查表初步核对无误后准确输入膳食计算软件,计算出每人每日各种食物消费量及各种营养素摄入量、三餐及三大营养素供能比等。按照中国居民膳食指南[3]和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DRIs)[4]进行评价,统计人群中摄入量小于平均需要量(EAR)的个体所占的比例[5]以及个体摄入量占推荐摄入量(RNI)/适宜摄入量(AI)不同百分比的分布情况,以反映各营养素摄入的充足程度。

1.3 统计分析 采用SPSS 12.0统计软件进行t检验、χ2检验等分析。

2 结果

2.1 食物摄入量 分别有51.8%,58.3%,95.8%,50.6%和51.8%的被调查者谷类、豆类、果蔬类、水产类和奶类的摄入量低于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推荐的最低标准;分别有62.5%和34.2%的学生畜禽肉类和蛋类的摄入量超过了宝塔推荐的最高标准。不同年级、性别中学生各类食物摄入量及达标比例见表1,其中谷类摄入量及达标比例高中生高于初中生,男生高于女生;畜禽肉类摄入量初中生高于高中生,男生高于女生(P值均<0.05)。

2.2 能量及主要营养素摄入量 如表2所示,高中生能量、碳水化合物、视黄醇、维生素B1和维生素E的摄入量均显著高于初中学生,男生能量、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C、铁、锌和硒的摄入量均显著高于女生(P值均<0.05)。

从表3,4可以看出,南京市区中学生锌、维生素B1和维生素B2摄入不足的比例依次为67.9%,66.4%和50.9%;而硒摄入不足的比例仅16.1%。其他各营养素中除维生素E的摄入量达到100%AI值的人占75.3%外,其余各营养素的摄入量均较低,尤其是维生素A和钙,达到80%RNI/AI的人仅分别占8.9%和13.4%,能量和蛋白质达到80%RNI/AI的人则分别占29.5%和66.7%。

2.3 三餐及三大营养素供能比 总体来看,中学生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的供能比在中国营养学会推荐的适宜范围之内的人数分别仅占15.6%,8.1%和6.9%,约50%的人蛋白质、脂肪的供能比过高,而碳水化合物供能比过低;70%以上的中学生早餐和中餐供能比小于推荐值,而晚餐供能比大于推荐值。其中,初、高中学生三大营养素供能比的构成不同,高中生脂肪供能比较高,碳水化合物供能比较低;男生早餐供能比低于女生,晚餐供能比高于女生(P值均<0.05)。见表5。

2.4 食物来源 调查结果显示,蛋白质来源于动物性食品和豆类食品的占66.7%,72.0%的学生摄入优质蛋白的量占总量的60%以上。动物性来源的铁和锌的平均摄入量分别占总摄入量的33.2%和50.6%,分别有43.7%和91.3%的学生动物性来源的铁和锌占总摄入量的1/3。

3 讨论

3.1 食物摄入不足与过量并存 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推荐的食物摄入量主要针对健康成人。中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的旺盛阶段,各种营养素的参考摄入量均与成人差别不大,以推荐的最低标准进行评价,可以反映其食物摄入的充足程度。结果显示,中学生许多类食物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摄入不足,尤其是果蔬类,还有谷类和豆类,而畜禽肉类和蛋类还面临摄入过量的问题,与2002年全国营养调查结果[1]一致,其中果蔬类摄入较少而肉类摄入较多的现象也与国内同类研究的结果[6-8]一致。谷类是能量的主要来源,果蔬类可以提供丰富的维生素和矿物质,而畜禽肉类和蛋类摄入过多将会增加脂肪和胆固醇的摄入量,导致肥胖和高脂血症的发生,因此建议学生增加谷类和果蔬类的摄入量,同时减少畜禽肉类和蛋类的摄入。

3.2 能量及多种营养素摄入不足 调查发现,除硒和维生素E外,中学生其他营养素和能量的摄入量均存在不同程度的不足,缺乏最严重的是钙和维生素A,与2002年全国营养调查[1]以及国内同类研究[6-8]结果一致,其次是能量。钙摄入不足一直是中国居民膳食中存在的一个主要问题[9],2002年的调查结果显示,各年龄段人群的钙摄入量以处于青春发育期的11~17岁的儿童青少年达到适宜摄入量的比例最低[10]。而青春期是骨量增加的重要时期,国内外研究表明,在该时期通过饮用牛奶补充充足的钙,可使骨密度显著升高,获得最佳峰值骨量,对预防骨质疏松有积极的作用[11-12]。因此,建议中学生增加奶类及其他含钙丰富的食物如豆类的摄入,以增加钙的摄入量。维生素A在维持正常视觉、增强机体免疫力以及促进生长发育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13],故还应增加动物肝脏、黄绿色蔬菜等富含维生素A的食物的摄入量。

3.3 供能比例不合理 调查发现,南京市区中学生早、中餐供能比偏低而晚餐供能比偏高,脂肪供能比过高而碳水化合物供能比过低,后者与国内同类研究结果[6-8]一致。这主要是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城市居民动物性食品的摄入量增加而导致脂肪摄入量增加;大城市由于生活节奏比较快,上班上学路途较远,很多家长无法保证孩子早、中餐的质量而任其在外面“应付”,晚餐作为一日中的“主餐”又常被家长用来“恶补”营养而导致过量。因此,要加强对中学生及其家长的营养教育,让他们学会科学、合理地选择食物,保证充足但不过量的营养素摄入。

(致谢:感谢南京市中学生夏青、谭佳、汤初和翟晶晶在调查中给予的大力帮助!)

4 参考文献

[1] 王陇德.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报告之一:2002综合报告.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23-74.

[2] 季成叶.儿童少年卫生学.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7-11.

[3] 中国营养学会.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人民出版社,2008:172-177.

[4] 中国营养学会.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营养学报,2001,23(3):193-196.

[5] 葛可佑.怎样应用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DRIs)评价个体和群体的膳食.卫生研究,2002,31(1):1-4.

[6] 张宁,吴叶,张之.常熟市某中学初一学生膳食营养状况调查.上海预防医学杂志,2005,17(1):43-44.

[7] 张芝芬,华金中,陈志健.绍兴市两所中学学生膳食营养调查及评价.现代预防医学,2007,34(12):2 292-2 294.

[8] 刘军,鲁力,阮青,等.南宁市两所中学14~16岁学生膳食与营养状况调查.应用预防医学,2007,13(5):270-273.

[9] 葛可佑.90年代中国人群膳食营养状况.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90.

[10]何宇纳,翟凤英,王志宏,等.中国居民膳食钙的摄入状况.卫生研究,2007,36(5):600-602.

[11]赵琳,安丽花,廖文君.青少年膳食钙摄入状况对骨密度的影响.临床儿科杂志,2007,25(10):851-852.

[12]CHENG S, LYYTIKA¨INEN A, KrGER H, et al. Effects of calcium, dairy product, and vitamin D supplementation on bone mass accrual and body composition in 10-12-y-old girls: A 2-y randomized trial. Am J Clin Nutr, 2005,82(5):1 115-1 126.

相关期刊更多

山东食品发酵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山东省食品发酵工业研究设计院

东方食疗与保健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湖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东方药膳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湖南中医学院;中华中医药学会营养药膳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