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对标一流价值创造行动方案

对标一流价值创造行动方案

对标一流价值创造行动方案

对标一流价值创造行动方案范文第1篇

价值管理是一种以功能分析为导向的、群体参与的系统方法,它的目的是增加项目、系统的价值。这种价值的增加通常是降低项目的成本来实现,也可通过功能需要来实现。价值管理包含了以下几个要点:以团队为基础、明确业主的价值观、功能定义、前瞻性与创造性、在建设过程中各个阶段都可以应用。建设项目价值管理是一种以价值为导向的有组织的创造性活动,它利用管理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同时以建设项目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实现为目标,最终实现项目利益各方最高满意度。价值管理有如下一些特点:一、目标上的特点,在目标上价值管理着眼于提高项目价值,这种价值的提高是为了满足业主和使用者对工程项目的要求,使业主追求的价值得到更好的实现。二、组织上的特点,在组织上,价值管理是由多个专业的专家共同组成持续地开展研究工作,有效地保证了客户、业主、设计人员、咨询专家和承包商之间的充分交流。通过交流展现客户对项目的功能的要求,使参建各方对客户的利益有充分的理解和认识。三、方法上的特点,价值管理通过特有的研究形势和方法让各专业代表在一起畅所欲言,充分交流,打破专业界限,能创造出优秀的设计和施工方案。四、活动领域上的特点,价值管理可以多次用于建设项目的全过程,但重点时段为项目的前期决策阶段和设计阶段。 

价值管理包含了价值工程和价值分析,价值工程是“事实之前的行动”,既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方案设计、初步设计,施工图、招投标;价值分析是“事实之后的行动”,既施工、项目运用、后评价阶段。价值管理的要点主要是:应建造什么、应怎么建造、应怎么进行后评价。价值管理是战略层面,参加人员是所有的利益相关者;价值分析和价值工程是战术层面的,参与人员是技术人员和业主及使用者代表。 

价值管理在工程项目中的应用方法有很多,常用的有:设计方案审核法、40小时工作法、承包商建议法、价值工程审计法、日本3小时工作法和澳大利亚法等。价值管理的工作过程是:(1)信息收集,尽可能多地从各方面收集有用材料,无论是直接相关和间接相关都要收集,因为大部分的决策错误都与信息失真有关。应从以下几方面收集信息:业主的需求、项目的限制性、资金的限制条件、设计和建造的工期限制。信息的好坏会影响未来的决策,要花费合理的时间来实现信息的收集,才能保证决策的质量。(2)方案创造,充分发挥人的创造力以获得更多的方案达到界定的功能。要鼓励团队走出原有的由多年的培训、文化和社会背景、习惯和态度所形成的熟悉的环境,让他们用全新的方式看待面对的问题。方案创造运用的方法主要有头脑风暴法、哥顿法、德尔菲法、专家检查法等。(3)方案评价,对提出的各种方案进行分类后,就进入评价阶段,即对这些方案进行经济、技术、社会等方面的评价,将这些观点与现有的工程项目相比较,用表格将比较后的优势和劣势列出来,并在评价过程中对有希望的方案进一步完善。技术评价是围绕进行,看方案能否实现功能及实现程度;经济评价是经济效果的评价,主要看成本的可行性;社会评价应分析方案对社会利害影响的大小。建设项目涉及到的资金额较大,在经济评价上也有特色之处:一是除进行静态评价外,还要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进行动态评价;二是评价指标上复杂些,要考虑回收期、利润率,内部收益率;三是如果风险大的方案,应进行风险评价。(4)方案提交,方案提交阶段,团队将提交给管理部门、最终用户。提议必须是易于成本核算和评价的,管理者要对提议进行可行性分析,因为最终的决策由管理部门作出的。 

对标一流价值创造行动方案范文第2篇

关键词:国有企业;EVA考核体系;应用

纵观企业经营业绩考核的传统标准,主要是一些财务指标。这样的考核指标只反映了债务成本,没有考虑股东投资的机会成本。在这种背景下,美国思滕思特公司提出了经济增加值评价指标,把企业的经营业绩考核指标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与传统的目标考核体系相比,以经济增加值为核心构建新的业绩考核体系使考核过程更加规范,考核结果更加科学,有利于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和国有企业做大做强的目标。

一、实施EVA考核体系对企业价值管理的重要意义

经济增加值作为管理工具应用于内部关键管理流程,包括计划、预算、策略。

1.经济增加值是企业业绩考核的评价指标。当前大多数激励机制都基于盈利、每股盈利或已投资本回报率。因此管理者通常都能找到操纵分母的方法。因此,没有EVA指标的业绩考核,容易造成为追求短期利润而不惜以毁掉长远利益为代价。

2.经济增加值是衡量上市公司投资价值的重要指标。通过上市公司EVA排名,将其每一项投资价值明明白白地呈现在投资人的面前。

3.经济增加值是衡量全要素生产率的价值指标。EVA在计算过程中,进行了资本和经营利润两个方面的调整;EVA本质上与净现值是一致的,采用EVA作为业绩的衡量指标,有利于将项目的投资决策与之后的经营业绩衡量一致衔接。

4.经济增加值是一种先进的企业价值管理理念。若一项投资的收益率大于加权平均资本成本,即使会降低公司总的净资产收益率,但只要它的净资产收益率大于加权平均资本成本,价值仍会产生。通过改善资本结构,从而取得和净资产收益率同比例上涨的价值创造效果。

二、实施国有企业EVA考核体系的基本步骤

国有企业业绩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一是要以企业的宗旨和目标为导向,突出科研生产任务的完成、关键核心技术的发展、企业持续发展能力的提高,体现不同利益相关者的期望;二是以战略目标为导向,在指标的选取上要充分考虑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的平衡;三是以经济增加值作为反映财务状况的统领性指标,强调企业的长远发展;四是针对国有企业资源配置的计划性、产品价格的计划性以及行业垄断的显著特征,突出成本费用的控制。确定和实施国有企业EVA考核体系的基本步骤:

1.收集、整理和分析企业各单位对现有考核方案的意见,并开展对每个单位现有考核方案的专题讨论。

2.设计各利润中心的经济增加值指标及其他关键指标和权重。

3.确定考核指标目标值确定原则、参数及模型。

4.初步计算相关考核指标的具体目标值和设计指标计分区间。

5.与管理层就初步考核方案和与人事激励分配挂钩的原则进行深入讨论和沟通。

6.根据集团及下属公司的反馈对初步方案进行修改,确定最终考核方案和与从事激励分配挂钩的原则。

7.对企业相关人员进行培训。

三、构建国有企业基于EVA的考核体系

EVA指标的引入,是对传统业绩评价指标体系的一种优化和完善,是对现行业绩评价指标体系进行重新界定与组合。

1.确立EVA为核心指标

EVA指标充分体现的企业追求价值最大化的目标,因此其他所有指标的设计都应围绕如何提升EVA为目的,促使企业所有的行为都集中于一个共同的目标:价值最大化。

2.分解EVA价值驱动指标

确定EVA为核心指标后,评价指标设计需要考虑EVA的价值驱动因素,使业绩评价指标建立在提升企业价值的基础上,把委托者的目标清晰地传递给经营者。

通过对EVA驱动因素分解,EVA价值驱动指标是税后净营业利润率、资本周转率、资本成本率。

(1)税后净营业利润率

该指标越高,说明企业产品附加值高,营销策略得当,主营业务市场竞争力强,发展潜力大,获利水平高。

(2)资本周转率

该指标细化评价指标是总资产周转率、流动资产周转率、固定资产周转率。

(3)资本成本率

该指标细化主要评价指标主要是资产负债率 、流动比率、现金比率、现金流动负债率等。

3.增加价值创造能力指标

由于业绩评指标具有强烈的导向效应,因此设计业绩评价指标时必然要考虑企业创造价值的能力。

(1)EVA增长率:该指标越大,表明企业的EVA水平增幅越大,企业的竞争力越强,未来发展潜力越好。

(2)EVA回报率:该指标考虑了投入产出关系,增强了不同规模企业之间价值创造效率的可比性。

(3)净资产EVA率:净资产EVA率反映所有者的资金创造价值能力,投资者可通过考察该指标,确定其资金流向,实现资本收益最大化。

4.引入非财务指标,构建基于EVA的平衡记分卡

将EVA引入到BSC框架中,丰富了EVA的非财务层面指标,毋庸置疑的是EVA始终置于BSC财务层面的顶端,作为财务层面的核心指标。其他KPI指标随着条件和战略重点的改变而改变,实现了定量指标与定性指标、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的有机结合,共同构成全面、综合、实效、体现企业价值创造能力的业绩评价指标体系。

综上所述,运用EVA价值管理理念构建以EVA为核心的业绩评价指标体系框架如图:

四、提升实施EVA考核体系的效果

国有企业在绩效评价过程中,要明确以EVA为业绩评价的核心指标。经营者要将决策融入到提升EVA的进程中,将资本占用水平与资本成本作为制定决策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同时将各利润中心及各部门的业绩与EVA挂钩。

其次,要建立EVA奖金库,实行EVA计划。管理者无论何时都有明确的目标——EVA值最大化。

最后,建立健全EVA的管理检查与考核制度是顺利实施EVA考核体系的关键。

为及时掌握企业各单位EVA管理推进的主要工作、措施、效果及推进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总结分析各单位EVA管理推进工作的先进经验,建立健全EVA管理活动检查及考核制度,定期检查落实各单位EVA管理推进工作的完成情况,并将检查交流结果纳入各单位的绩效考核中,促进企业EVA管理活动的深入、有效开展。

EVA是一种先进的公司价值管理理念,国有企业实施EVA考核体系就是要把EVA的理念融入员工的血液,落实到员工的行动中,夯实各项基础工作,持续改善业务流程,提高企业价值创造能力。

参考方献:

对标一流价值创造行动方案范文第3篇

(一)设计原则和设计单位的设计思路直接影响工程项目总投资

工程项目所确定设计思路和设计原则直接决定工程项目总投资,如新技术应用,进口设备的选用,系统布局原则,集约节约程度,附属设施投入和外购程度,配套设施替代条件,艺术性及形象工程关注程度,可持续发展的条件,创造性思维和方法的应用,等等,都会对项目总投资起到决定性作用。

(二)设计方案直接决定项目投资的经济性

设计方案的优劣,系统流程的合理性,设备配置的合理性和效果,资源节约利用程度,先进经验、技术的普及性,落后淘汰技术的替代和更新程度等,都要进行经济、环境、政策分析,做风险评估,最终确定项目投资的经济性和节约程度。

(三)设计质量和效果是影响工程造价的重要环节

工程设计方案的优化是通过人员优化、项目设计管理优化以及科学的统筹安排来完成的系统工作。项目设计管理过程要抓住重点与关键点进行重点控制,以此提高工程设计方案质量,减少设计变更,控制重复投资,大力降低工程造价。

(四)设计方案优劣直接决定投运后的经济效益

设计方案不仅要考虑投资额的高低,还应考虑项目投产后的生产成本高低和经营效益的好坏,与同行业的竞争优势,环境及社会影响程度,更新及技术改造的投入程度等。

二、优化设计对控制工程造价的途径

(一)加大设计管理力度

业主单位必须高度重视优化设计工作,积极采用招标等方式优选出设计单位,优化设计原则,明确设计思路和方法,全过程对设计优化加大监管力度,以系统设计的方法对项目的整体性、相关性、有序性、动态性、先进性、安全性、经济性和最优化进行分析、论证,运用最优化的方法建立一个最佳系统、最佳投资的建设项目,确保设计优化工作全方位开展,保证投资项目经济、节约、高效。

(二)做好设计方案的全方位细化优化和动态管理工作

设计方案优化包括工艺流程的优化、设备优选、耗用物料的节省、总图布置优化、自动化的优选结构的优化、技术领先战略最优、技术经济指标应达到最优等。最终确保项目设计达到功能满足、技术先进、安全适用、结构合理、满足环境及节能要求、投资节省,对设计方案要以提高综合价值为目标,以功能分析为核心,以系统观念为指导,形成最佳方案。

(三)利用价值工程进行经济性比较

在方案设计中,需要考虑整个设计方案的价值,要充分考虑项目的投资价值和功能价值。需要运用价值工程原理,从功能和成本两方面来进行评价,计算改进方案的成本和功能值,根据改进方案的评价,从中优选最佳方案,从而通过优化设计方案有效地降低工程造价。

(四)强化基建期间的设计管理和设计质量控制

要加强施工阶段的设计管理,控制设计变更,同时按优化设计管理的流程和办法,做好设计变更和设计质量控制工作,强化优化设计效果。

(五)充分发挥第三方功能对设计工作进行监督和评价

设计阶段,积极推行设计监理制,对设计优化和过程设计进行监理,并对相关关键环节、关键技术同时可委托社会专业机构进行专项评价,充分利用第三方的监督、评价职能,督促设计单位提高优化设计的水平和效果。切实推行限额设计,推广标准化设计及典型性设计。实行项目技术经济评价机制,对设计方案的项目功能、造价、工期和设备、材料、人工消耗等方面进行定量与定性结合的综合分析,确定技术经济效果好的设计方案,提高投资效益。

(六)安全和节能减排作为投资项目优化设计的重中之重

在项目设计中不仅仅考虑技术经济的优化,更要注重系统设备的安全性,并要把节能减排指标的控制作为重要设计原则进行设计优化,在造价控制过程中,要充分考虑项目投资的功能价值和工程项目的社会价值,达到综合价值最大化。

(七)制定优化设计、节约投资的激励机制

项目单位必须制定相应的优化设计的奖惩管理办法,结合设计监理和设计方案评价机制,从设计方案选定和评价,设计变更多少和影响程度,投资费用的节省,生产运营效果的评价和行业竞争优势的比较,等等,全方位推行设计奖惩机制,推行设计索赔制度,切实保障设计质量和控制造价。(八)优化设计要勇于创新,敢于突破设计规范修改周期一般较长,而现在科学技术的发展又日新月异,设计工作要勇于创新,敢于突破,这不仅能节约造价还能为优化设计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结束语

对标一流价值创造行动方案范文第4篇

关键词:NPV,EVA,MVA,业绩评价体系

 

一、净现值(Net PresentValue ,简称 NPV)

NPV是现代财务管理理论的基本架构中最具代表性的基础概念。所谓净现值,是指某个投资项目投入使用后各年的净现金流量的现值总和与初始投资额(或投资期内的各年投资额的现值总和)之差,即投资项目未来现金流入量现值与未来现金流出量现值之差,或者说是投资项目在整个期间(包括建设期和经营期)内所产生的各年净现金流量现值之和。。用公式表示为:

NPV =

或NPV=

式中: 投资项目的整个期间(包括建设期即投资期s和经营期);

――经营期第t年的净现金流入量;

――建设期第t年的净现金流出量;

k――贴现率(折现率);

――项目整个期间第t年的净现金流量;

净现值法是一种基于价值最大化的项目决策方法。净现值法具有广泛的适应性在理论上也比其他方法更完善,是最常用的投资决策方法。人们使用净现值作为评价方案优劣的指标,所有预期的现金流入和流出都要按预定贴现率折算为它们的现值,然后再计算它们的差额。如果某方案的净现值为正数,表明贴现后现金流入大于贴现后现金流出,该投资项目的报酬率大于预定的贴现率,则该项目产生的现金流入不仅能够弥补投资,而且能够为股东增加额外收益;如果净现值为零,即表明贴现后现金流入等于贴现后现金流出,该投资项目的报酬率相当于预定的贴现率,则该项目产生的现金流入刚好能够弥补相应的投资;如净现值为负数,意味着贴现后现金流入小于贴现后现金流出,该投资项目的报酬率小于预定的贴现率,则会损害股东的利益。无论股东是国家还是资本市场的投资者,投资企业的目标是取得投资回报,而且这一回报应与其承担的投资风险相适应。只有在企业创造的回报高于股东预期的最低回报,才是为股东创造了价值,反之,则是在损害股东的价值。

对于企业经营管理者而言,NPV用于方案的价值评估,选择正的最大的 NPV 投资方案可以增加企业价值。企业价值事实上是由企业不同时期的各个投资项目的价值所构成的,因为现金流量源于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而生产经营活动创造现金流量的能力则是由投资决策决定的。根据MM无公司税模型,在市场充分有效的情况下,企业价值完全取决于投资决策,科学合理的投资决策将增加企业价值,而错误的投资决策将减少企业价值。。净现值可用于投资项目事前的分析评价,企业所有者可用净现值法评价管理者所选择投资项目的优劣,防止经理层为了个人利益而将资金投放到净现值为负的项目上。例如,在企业的并购决策中,管理层有可能出于自己的利益,盲目进行并购扩张企业规模,以期获得更高的报酬和地位的巩固。

二、经济价值增加值(EconomicValue Added 简称EVA)

该概念由美国的管理咨询公司思腾思特(Stern Stewart & Co.)在 1982 年提出,并建立了 EVA 的管理模式。EVA业绩评价体系是西方发达国家在现代企业制度逐步建立和完善过程中,在企业管理方面的一个重大突破。EVA 是针对剩余收益作为单期间业绩评价指标存在的局限性开发出来的,目的在于准确反映公司为股东创造的价值,促使公司管理者以股东价值最大化作为其行为准则。用公式表示为:

式中: ―― 第 t 年经济增加值

―― 第 t年经过调整的税后经营净利

―― 加权平均资本成本率

―― 第 t 年年初全部资本(含债务资本和股权资本)

EVA 的基本理念是:投资获得的收益至少要能补偿投资者所承担的风险,股东必须赚取至少等于资本市场上类似风险投资回报的收益。如果 EVA 的值为正,则表示公司获得的收益高于为获得此项收益而投入的资本成本,即公司为股东创造了财富;如果 EVA的值为零,表明企业创造的价值仅满足了股东的一般预期收益,只是刚好补偿了资本成本;如果 EVA 的值为负,则表示公司在毁灭股东的财富。

在进行企业业绩评价时使用的传统的财务指标一般有:资产收益率、总资产回报率、销售利润率、市场占有率、每股盈余等。这些传统指标存在以下两个缺陷:一是传统的业绩指标在计算时没有扣除所有者提供的资本的成本,企业经营者总是把股东提供的资本当成是“免费”融资,不重视资本的有效使用,导致成本计算不完全,无法判断为股东创造价值的准确数量;二是传统的指标以会计报表为基础,而报表中的财务数据有时会扭曲企业的真实价值,甚至被人为操纵。。

相对于传统的业绩评价指标,EVA综合考虑了企业全部资本的成本,并对会计信息中一些被扭曲的信息进行调整。并且,EVA可以根据经营需要划分核算单位,能正确地反映被考核单元的业绩水平。EVA还是一个流量指标,能对不同时期的业绩进行计量,符合良好的业绩评价指标的条件。EVA指标将经营业绩评价与股东价值增加密切地联系在一起用 EVA 的增长数额来衡量经营者的贡献,并按此数额的固定比例作为奖励给经营者的奖金,使经营者利益和股东利益挂钩,激励经营者决策从企业角度出发,创造更多的价值,是一种有效的对经理人进行考核奖励的激励机制。

但是EVA也有其不足之处,具体表现在:一是计算EVA所做调整依据的资料是外部人员所不能获得的,这就可能会导致短期行为,管理者可能操纵会计数字来提高 EVA,因为调整的结果与其自身的利益密切相关。二是为了增加EVA,管理者可能会尽量减少任期内的投资,特别是无形资产等研发费用的投资。管理者还有可能加大债务资本的比重以减少企业的加权资本成本,但债务的增加会加大企业的财务风险。

三、市场增加值(Market ValueAdded,简称MVA )

股东财富的最大化是通过最大化权益市场价值与股东提供给企业的权益资本之间的差额来实现的,该差额就是MVA。用公式表示为:

式中,――权益市场价值

――权益资本成本

在资本市场上,为了对公司的价值进行评估,通常使用市场增加值的方法。MVA是评估股东财富的另外一种衡量工具,也即将公司的市场价值与投入资本进行比较。因为股东投入资本,目的是为了获得超出其投入资本的回报,如果公司的价值大于投入资本总额,说明公司为股东创造了价值,如果公司的价值等与投入资本总额,说明公司只是刚好补偿了所有者的投入资本。如果市场价值低于投入资本则公司破坏了股东财富。MVA是以预示公司成长性的股价为基础,对股票收益有较强的解释能力。MVA包含了对经理人员有效运用企业资源的能力及对企业长期发展前景的市场评价,是一种长期的、外部市场的经营业绩评价方法,是评价管理者长期业绩的最佳外部指标。

MVA反映的是市场价值,是市场对管理人员使用稀缺资源效率的评价,克服了内部人对自身业绩评价的缺陷。这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克服EVA 受管理者主观因素影响较重的缺陷。MVA不仅反映了管理者为投资者所创造的增值额,更体现了市场对公司长期业绩的预测和评价。显然,以MVA作为管理评价的一项指标,将管理者的收入与其挂钩,将有助于公司股票价值的增加,有利于股东财富的最大化。

四、NPV、EVA与MVA的关系

NPV与MVA有直接的联系。举例而言:一个公司决定保留100万元的收益用来投资一个项目,但该项目的未来现金流量只有80万。虽然该项目能给公司创造的市场价值增加值为80万,这比将收益分配给股东创造的价值要大,然而,股东将会损失20万。造成损失的原因是股东丧失了将这100万投资于其他市值最少为100万的项目机会。将100万作为对企业的追加投资但只获得了80万的市场价值增加,公司的MVA将降低20万。也即,该项目的NPV为-20万。可见NPV衡量的是一个项目对于公司MVA的贡献或减损。依照NPV法则行事至少能使经理层避免投资于减损MVA的项目。

投资者期望每个项目都能够产生经济利润,这就需要采取一系列的评价指标去评价经营者的投资决策。项目最初是由NPV来衡量的,项目的经济利润构成了经营年度的EVA 。并且MVA是公司在将来预期创造的EVA的现值。因此好的投资机会(高NPV的项目)预期会创造高的EVA,通过对公司股票的竞价投资者会识别这一点,从而使得公司MVA增加。

NPV是对投资项目的价值估计,衡量的是经营者是否作出了正确的投资项目选择决策;EVA评价的是企业或部门在过去年度是否创造了价值;而MVA 注重的是企业创造价值增加财富的能力。我们把净现值法则与经济增加值和市场增加值联系在一起,也就是把涉及公司财务职能的管理业绩考核指标联系起来,这样可以提供一个综合完整的业绩评价体系。该体系强调企业价值与投资决策的一致性,可以避免企业多目标决策的混乱状况。

主要参考文献:

[1]胡元木、姜洪丽,新编财务管理教程[M].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2002

[2]汪平,中级财务管理[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4

[3]汪平,财务估价论[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0

[4]张进智、王春,EVA与企业激励绩效考核[M]海口:南海出版公司,2004

[5]符 蓉、谢晓霞等,净现值与经济增加值之异同及其关系研究[J].现代财经,2006.3

[6]谷棋、于东智,EVA财务管理系统的理论分析[J].会计研究,2000.11

[7]蒋静,EVA业绩评级指标研究[D].同济大学,2005.12

[8]李双燕、卫民堂等,MVA、EVA在企业价值评估中的应用比较研究[J].现代管理科学,2004.9

对标一流价值创造行动方案范文第5篇

关键词:档案管理 价值创造 战略

中图分类号:G2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4)01-283-02

一、引言

价值创造是指组织生产、供应满足目标客户需要的产品或服务的一系列业务活动及其成本结构。知识经济和信息管理时代,价值创造已成为更多组织在制定和明确战略时所要考量的重要目标。而组织能够获取的知识和信息,则成为其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资源。档案作为知识和信息的有效载体,是组织发展历史的关键凭证,更是组织当前活动的重要参考,因此,档案也是服务组织战略发展需要的价值创造的构成部分。档案创造价值的程度和作用,直接决定了其在组织战略定位和发展目标中的地位。随着现代组织制度的建立与信息化的发展,档案工作正在由以手工为手段、以实体为对象的档案管理向以信息化为手段、以内容为对象的档案管理转变。在这种发展趋势下,档案管理者必须以全新的管理理念驾驭档案工作的重大变革,用创新的管理模式和工作方法推动档案工作科学发展,形成与之相适应的档案管理体系,真正在组织发展过程中创造价值。

二、具有价值创造能力的档案管理理念

1.档案知识管理。档案知识管理是一种以知识管理为导向的档案管理和以档案管理为基础的知识管理相结合的管理模式。档案知识管理系统构建的基本原则是集成原则:一是资源集成。从档案管理角度,信息化环境下必须对文件进行前端控制和全过程管理,实现文件、档案一体化管理和集成管理;从知识管理角度,文件、档案是组织核心的知识资源,但并不是组织知识资源的全部。因而,档案知识管理系统应该实现以文件、档案为核心的全部信息、知识资源的集成。二是功能集成。档案知识管理系统集成档案管理与知识管理的双重功能,一方面确保文件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与可靠性,确保档案的凭证价值、保存价值与长远价值;另一方面确保知识被有效地积累、组织、评价、传递、共享与应用。三是系统集成。从档案管理角度,档案管理不能独立于组织各项业务活动,否则,文件、档案就难以被主动捕获,难以被前端控制、全过程管理与集成管理;从知识管理角度,知识管理不仅是一种先进的技术方法,更是一种全新的思想理念,应该体现于组织的各项业务活动之中,应该融合于员工的各种工作行为之中,成为员工基本的工作方法和思维方式,使员工在工作过程中自然地应用、传播和创造知识,为客户提供知识产品或服务,实现知识的价值。?譹?訛

2.档案信息化管理。档案信息化是在档案管理活动中全面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对档案信息资源进行处置、管理和为组织提供服务,加速实现档案管理现代化的进程。它使得档案管理模式从以档案实体为重心向以档案信息为重心发生转变。档案信息化通过提高开发利用档案信息资源的能力,最大程度地发挥档案信息的价值,能够真正实现档案信息资源的高效共享。档案信息化主要由档案信息网络、档案信息资源、档案信息人才、信息技术、信息装备和规则环境等要素构成。档案信息化诸要素并不是简单的并行排列,而是在一定逻辑关系中构成的一个完整系统,并分为三个层次:档案信息资源与档案信息人才构成系统的核心层,对目标的实现具有决定性重要影响;档案网络、规则环境、信息技术及装备是档案信息化的必须要件,构成系统的支撑层;其它各要素,则是实现档案信息资源开发目的、发挥档案价值的重要条件,构成系统的价值效益实现层或应用层。?譺?訛从目前现状来看,档案信息化管理系统主要包括档案管理软件的开发、档案网站的建立和数字档案馆建设。其中,数字档案馆建设作为档案信息化管理理念的重要实践之一,对于提高档案管理工作效率和现代化水平,促进档案服务能力拓展和实现档案信息资源的共享,满足社会、组织及个人对现代信息服务的现实需求有着积极意义,是进一步发挥和体现档案资源价值和档案工作价值的保证。

3.档案记忆观。档案记忆观的核心内涵是基于对档案基本属性——社会记忆属性的本质性认识,把档案与社会、国家、民族、家庭的历史记忆联结起来,强调档案是一种社会(或历史、集体)记忆,含有“集体记忆的关键”,档案馆是“记忆的保存场所”或“记忆宫殿”,并从个人乃至民族的根源感、认同感、身份感的高度去看待档案及其保护的重要性。?譻?訛档案记忆观以一种新的视角和思维方式来透视档案现象,获得了对档案的社会功能、档案保护的历史意义等一些新的认识。档案与社会记忆的关系是档案记忆观研究的基本问题。一般而言,档案与社会记忆呈现出以下四种关系:一是载体关系。这是目前档案学界普遍依循的观点,认为档案是“社会记忆的载体”、“记忆的工具”,具体描述为“档案在文化记忆、个人记忆和基因记忆的遗忘、建构和恢复中具有重要的社会功能,是寻找遗忘记忆和发现过去记忆事实真相的重要载体,是知识的存储器,是保护过去、记录现在和联系未来的桥梁”。?譼?訛二是固化关系。指档案是社会记忆的物化形态,是“冻结”起来的社会记忆,“是固化的记忆”,是社会记忆的客观对象。三是建构关系。指档案在社会记忆建构中的作用关系,一方面档案是建构的重要资源,特别是在历史出现断裂、歪曲或者需要从历史中汲取现实的思想动力时,其意义更大;另一方面对档案管理本身来说,其自身也是在建构“过去”。四是控制关系。指档案是控制社会记忆的一种手段或工具。档案的形成、挑选和留存是人类有意识的、自觉活动的产物,这一活动必然是“现实的政治结构和权利关系的共谋”,它决定着哪些社会生活将传递给后代,什么被记住而什么被忘却。?譽?訛可以说,档案是组织活动的记忆,档案工作是在构筑、塑造与维护组织历史的记忆,档案记忆是整个档案工作的根本作用和价值,也是档案作为一种事物的整体价值。

三、档案管理与价值创造的关系

以提高劳动生产率、经济效益和实现战略发展目标为目的的组织,在各项工作的投入上都会考虑其价值创造。为此,档案工作必须要引入上述具有价值创造优势的管理理念,创新档案管理,强化自身建设,通过为组织创造价值来实现档案的自我价值。

1.档案知识管理助力价值创造的动力提供。随着知识经济的兴起,知识成为组织最具战略意义的资源,是组织核心竞争力的源泉,是价值创造的抽象主体。档案是组织在科研、生产、经营和管理等各项活动中真实的历史记录,凝结了组织在从事各项工作中获得的认识、经验和教训,也记录着组织在发展过程中所经历的重大事件、作出的重要决定等,是组织最主要、最核心的显性知识。档案既是知识资本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知识显性化的印证,在知识管理过程中,档案以其固有的价值始终立于知识的源头地位,构成了知识的核心基础。档案知识管理则通过对组织内外部的各种信息、知识进行有效识别、全面收集、科学加工直至充分共享,以此来满足组织各项活动对知识的需求,在真正发挥档案作用的同时,实现知识的增值,从而提高组织的竞争力,为组织价值创造提供了不竭的动力。

2.档案信息化管理助力价值创造的载体构建。信息化是组织价值创造的现实背景与前提条件,而档案信息化是组织信息化建设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组织在各项活动中产生的档案作为组织最有价值的信息资源,记录着组织的技术、知识和成长,是技术和经验的积累与沉淀,贯穿于组织各项活动全过程,起着不可替代的指导、凭证和参鉴作用,是组织重要的知识财富。档案信息化管理将组织信息资源实现整合和共享,在丰富信息容量、优化信息质量、节约信息资源、提高信息传递、开发和利用效率方面影响显著,为组织发展决策提供了更加全面、及时、高效的服务和支撑,在构建利于价值创造的信息化载体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3.档案记忆观助力价值创造的文化传承。记忆的需要催生了记录行为,记录的控制选择了档案方式,档案方式保存了历史标本,文化的历史时空系于档案传承?譾?訛。档案陈述的事实最接近于历史,而档案作为组织记忆的最好方式,其积累形式以及时间和空间的系统架构,总体上符合了文化传承的需要。档案记忆建构以档案资源为基础,整合与传播组织文化,并维持文化的历史延续性,积累、沉淀和传承文化。可以说,档案是组织存在和发展的写照和缩影,履行着记忆、存储、传播和发展文化的职责,是组织文化的重要构成。从组织自身的发展来看,档案记忆是组织发展史的形象呈现,而这也是组织文化的一种表现。为了立足于激烈的市场竞争,组织会不断的完善自身的发展战略,调整经营方向,转变管理理念,与之相适应的是不同阶段组织的各项活动呈现出种种变革。档案管理就要以组织的活动为依据来开展,真实的记忆是组织立足于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的直接推动力,是组织价值创造的源泉。因此,通过档案构建完整的组织记忆,才能使得组织致力于价值创造的文化得以真实完整的传承与延续。此外,组织记忆也是员工认同组织的关键,“认同”作为一种典型的文化现象,是员工对组织产生自豪感、归属感的情感之源,是组织发展的内在动力。档案管理正是通过整合档案资源,以特有的方式将组织记忆呈现给员工,在潜移默化中实现组织记忆的激活与传承,以此增强员工对组织的认同感,从而使组织文化得以凝聚和传递。

四、提升档案管理价值创造能力的途径

1.促进档案知识管理,提供价值创造的可持续发展动力。明确档案开发利用在组织工作中的定位,将档案作为一种重要的战略资源,树立以档案开发利用为中心、以创造价值为重点的档案管理理念,坚持档案管理机制创新,充分发挥其在推动组织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要将档案管理视为组织知识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促进档案知识管理,利用先进的技术方法,创新拓展档案的收集、整理、鉴定和服务等活动,强化对档案知识的综合开发利用,为组织创造价值,提供可持续发展动力。在这个过程当中,特别强调两点:一是要加大对隐性知识的挖掘。隐性知识对组织的发展、延续具有决定性的作用,档案管理要对蕴藏在组织管理流程、文化和头脑智力中的隐性知识进行积极的分析、识别,要与隐性知识存在的组织和个人建立密切关系,建立扩大收集知识的渠道,将分散和隐匿的工作经验、技巧和思想及时收集、整理、加工,以知识产品的形式加以提供。二是要推动知识的共享。档案作为一种重要的知识资源,只有共享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它的价值,因此,档案管理方式要从以档案实体为中心向以利用者为中心进行转变,要以档案信息资源共享为目标,大力进行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为利用者提供多方位、多角度、多途径的知识服务,促进知识的共享。

2.推动档案信息化建设,构建价值创造的服务应用载体。档案信息化是组织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加速档案管理现代化的客观要求,是提高档案工作服务水平的必由之路。推动档案信息化建设,必须站在可持续发展的高度,科学规划,稳步推进,不断提高档案信息资源的开采和利用,建设具有强大功能的档案信息共享平台,为组织价值创造构建有效的服务应用载体。首先,档案管理要着眼点于档案信息化整个系统管理水平的提高,以数字档案馆建设为依托,通过网络加以联通,实现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化、服务对象与需求扩大化。其次,通过制定档案信息化管理的有关标准,加强电子文件和电子档案的管理,促进文档管理向智能化方向发展,从单纯的文档管理发展为档案信息资源的集约化管理。第三,要倾力开发档案信息化建设所需各类人才资源,注重档案信息化建设经验的传承,构筑档案信息技术人才高地。

3.深化档案记忆建构,加强价值创造的文化传承作用。档案记忆能够传承组织文化,延续组织记忆。通过档案记忆建构留存组织记忆,并以档案记忆建构成果,将组织记忆很好地进行延续,有利于价值创造的文化传承,同时也体现了档案自身的价值。为此,一方面要加强档案资源体系建设,丰富组织记忆。要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资源取向,站在文化传承的高度构建档案资源体系。以档案利用者为本,加强档案整合管理和服务意识,理顺工作机制,完善档案馆藏结构,加大对具有组织历史文化价值的史料档案、反映组织成长生活记忆的民间档案、有历史见证价值的影音档案等的收集,为组织记忆留下更多的鲜活个体和精神范本,让档案变成“活资源”,提升档案资源的聚合力和开发利用的创造力。另一方面要加强档案的文化传承意识,主动激活组织记忆并展现其价值。一是要充分发挥档案记忆的累积性、连续性、注重过程和细节的特征,有意识地进行多角度的观察取样、编研并宣传,比如加工整合不同阶段对组织的经营、管理、决策等有重要影响的文档,展示组织从成立至今的关于经营模式、激励机制等有价值的关键记录,或者以组织的重大事件为线,梳理组织发展脉络;二是充分发挥档案记忆在文化传承上的人文资源优势,着力建设和挖掘与价值创造主体相关的记录,形成不同时期、不同专业、不同层级的人物档案史料体系架构;三是要与时俱进,在建设和开发中体现档案记忆的文化传承作用对组织各项工作的价值贡献力;四是加大与其他组织机构的合作,逐步实现通过档案记忆进行文化传承的组织认知和自我价值。

注释:

?譹?訛徐拥军.档案知识管理系统构建的原则与策略[J].档案学通讯,2009(2):58-62

?譺?訛匡定发.档案信息化建设理论结构模型素描[J].档案学通讯,2002(6):34-36

?譻?訛丁华东.档案记忆观对档案学理论的影响探略[J].上海档案,2009(2):20-22

?譼?訛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城建档案代表团.第十五届国际档案大会及其学术动向,http://

?譽?訛丁华东.档案记忆观的兴起及其理论影响[J].档案管理,2009(1):1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