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对网信工作的认识和体会

对网信工作的认识和体会

对网信工作的认识和体会

对网信工作的认识和体会范文第1篇

信息技术是当今世界最先进、最前沿的技术和最先进的生产力,在经济、社会的各个领域都具有强大的渗透性和广泛的应用性。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是衡量一个国家、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综合实力和竞争力的重要标志。加快推进全信息化建设工作,是贯彻落实中央关于“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发挥后发优势,实现社会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决策,培育和发展科技先导产业,抢占经济社会发展制高点的必然选择,是加强城市管理、社会管理,提高社会生产力水平,建设服务型、效能型政府,改善人民群众生活方式和生活质量的重要步骤。

当前,我正处在一个重要战略机遇期和发展期,要坚持“特色立、工业强、旅游活、劳务富、科教兴”的发展战略,努力扩大对外开放,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全经济社会的大发展、快发展,就必须走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信息化推动现代化的发展之路。如果我们对信息化不重视,不积极行动起来,实施大的动作,不仅与其他区信息化建设的差距将会越来越拉大,而且也将对全经济社会发展形成制约因素。因此,各乡镇、各部门要切实提高思想认识,转变观念,从各自工作角度出发,高度重视信息化建设工作,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快信息化建设步伐,为全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认清形势、进一步增强抓好电子政务建设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近年来,委、政府高度重视我信息化建设工作,坚持以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以电子政务建设为目标,以行业信息化和信息技术应用为支撑,立足实际,抢抓机遇,多措并举,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初步建成了覆盖全的信息骨干网络体系,信息化管理体制正在逐步形成,信息网络安全管理得到加强,信息技术应用和服务取得了,特别是政务、政法、人事、教育、计生、税务、金融等行业信息化建设进展较好,为全信息化建设的深入开展带了好头。我的信息化建设工作虽然起点低、起步晚,但发展迅速、应用成效明显,基本走在了全市的前列,这是我们应该充分肯定的,也是我们进一步加快建设步伐的重要基础。

尽管我的信息化建设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与市内先进相比,与全省和全国的形势相比,我们的差距仍然很大,工作当中还存在许多问题和薄弱环节。一是个别部门对信息化建设工作重视不够。实事求是地讲,在宕昌还没有令人充分感受到网络技术对于生产生活所产生的巨大影响,我们基本上还处于一种传统的生产水平、生活方式之中。虽然在一些部门的领导思想中有了对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但对具体实施方法和所需要的支撑体系了解不够,有的认为信息化不外乎就是电脑打字、计算机上网,在互联网上有那么几个网页;还有的认为,虽然互联网、信息化很重要,但现在实施还太早,作用还不是很明显,存在着等待、观望的思想,从而造成本部门、本行业信息化建设严重滞后,差距越拉越大。二是信息化建设基础设施滞后。信息化建设投入因受财政困难和市场化运作水平低等因素的影响,投入严重不足,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在信息化建设投入方面,不仅是资金投入不足,还存在政策、人力和组织机构投入不足的问题。三是信息化资源利用有限。各单位信息化工作虽已逐步开展,但现有信息系统和平台相对独立,业务管理与信息化管理之间缺乏必要的协调,也没有认识到信息化工作在各业务管理部门产生的作用,更做不到利用信息化使各部门之间的工作能够协调顺利地开展,致使各部门间有机协调管理、信息资源综合开发与利用程度不足,各自为政,信息无法共享,造成信息资源浪费。四是技术力量相对薄弱。各单位缺乏足够的专业技术人员对信息化系统进行维护和管理,造成了管理能力差,应用整体水平不高。各单位现有管理人员多数是非信息专业人员,信息化缺乏专业技术人员的使用和参与,致使相当一部分信息化建设项目应用效果差、效益不明显,从而影响了信息化服务的意识和力度,减慢了信息化建设的步伐。五是工作责任意识不强。在前段时间政务专网接入工作中,绝大多数单位能够充分认识此项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积极配合电信部门开展工作,但也有个别单位以种种借口拖延接入,有的宁肯用办公电脑在互联网上聊天、玩游戏,也不愿接入政务专网,有的甚至拒绝进入办公室布线,有的接入专网后不及时在申请平台上进行申报,这些问题是极不应该出现的,也是不允许在今后工作中再次出现的。对于上述问题,各单位一定要认真研究,努力加以克服和解决,以强烈的责任感,采取有效措施,切实把信息化建设工作抓紧抓好抓出成效。

三、强化措施,全面加快全信息化建设步伐

为了提高大家对信息化的认识,理清信息化建设的思路,增强业务技能,确保全信息化建设工作顺利开展,我们在全年底各项工作紧张开展的情况下,专门抽出时间,对各单位信息化建设业务骨干进行培训,体现了委、政府对这项工作的高度重视。为了提高培训效果,我对大家提几点要求:

第一,要端正思想态度,悉心领会培训内容。推进信息化建设,人才是保障。我信息化建设方面的专业人才严重匮乏,水平差次不齐,这一现状严重制约着信息化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今天的培训会上,电信局专门邀请了省上信息化建设方面的专家,就政务专网和办公自动化系统应用等方面,对大家进行专题培训,同时,还要就网络信息保密工作提出要求。参加培训的人员要珍惜这次难得的机会,认真听讲,虚心求教,悉心领会,多思考,多研究,多实践,努力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和业务技能。

对网信工作的认识和体会范文第2篇

关键词:大学生;思政教育;实效;对策

一、网络新媒体对大学生思政工作的影响

一是对大学生形成独立意识的影响。一方面大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也是适应社会生存,大学生的社会属性也需要通过与社会的相互沟通得以实现。网络使得人与人之间的沟通超越了时间和空间,人们可以通过网络无障碍的沟通交流,虚拟的网络身份也使得沟通过程更加便捷。网络时代每一个人认识“社会全信息的接受者和社会全信息的者”,因为每一个人的网络言论都能被外界所了解。网络信息传递的双向性使得大学生能够自由的查阅和访问所有的互联网站点,了解自己所需要的信息,经过自己的价值标准的判断和思考转化为思想认识,有助于锻炼大学生独立个性意识的形成。

二是对大学生形成开放包容意识的影响。网络是多元化、开放性的,大学生通过网络比传统的学习模式能够获取更加广泛的信息和知识,形成自己宽广的视野和国际化的眼光,大学的学习生活带来很多的便利和兴趣,大学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但网上的信息千差万别,各式各样的信息使大学生在进入社会工作前能够准确了解和客观认识社会生活,能够提前找准自身的发展方向并为之奋斗。网络还能提供给大学生无限的信息获取渠道和资源,学习世界上最先进的科技知识和管理经验,科学有效地利用自己的时间获取自己感兴趣的知识。网络还能够给大学生提供与世界各地专家学者交流提问的机会,对自己关心和话题和难以解决的问题及时请教。

三是对大学生内心情感和思想问题宣泄方式的影响。由于使用者身份的隐匿性,网络成为了一个虚拟世界,发言人一般不用担心自己的身份被对方知道而带来一些不必要的顾忌和尴尬,网络成为了他们沟通信息、宣泄内心情感和思想问题的重要渠道。大学生世界观和人生观正在形成过程中,学习压力、就业压力、情感压力需要释放。这些问题处理不当就会造成大学生情绪低落、精神萎靡、学习兴趣不高,甚至出现心理问题和疾病。网络虚拟空间为这些压力的释放提供了充足的空间,通过网络能够得到内心情感的倾听、心理压力的释放和个人尊重的认可。

二、网络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问题关键点

通过对近2000名大学生的调查分析,大学生思想关键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十个方面:

第一,个人目标与国家目标相结合的方面。如何理性、恰当地表达爱国热情,如何将爱国热情转化为报国之志,如何将祖国的发展与个人的成长成才相结合,需要做进一步的引导。

第二,对社会主义制度的认同和信心方面。大学生对于社会主义制度、对社会主制度的优越性有广泛的理解和认同,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大学生对社会主义制度的坚定信念、信仰和信心,加强广大青年学生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第三,在关注青年学生成长成才需求方面。网络新媒体环境下学生的思想认识更加多样化,不同的价值导向使学生的价值观表现出多样性,传统学校教育和教师对学生影响力需进一步增强。在倡导学生应爱国守法、敬业奉献的同时,还要注重学生个人成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从而实现个人、集体和社会的有机统一。

第四,在增强理想信念方面。大学生正处于理想信念成型期,思想活跃,自主意识突出,成才愿望强烈,其思想道德的主流积极、健康、向上,将个人前途与国家、民族的发展与命运紧密相连。个人理想只有在社会理想实现的大环境中才能得以实现。大部分学生认为个人理想是社会理想的基础,要以共同的社会理想作为个人理想的前提条件和方向,不能盲目追求个人理想实现的功利主义思想。

第五,在人生目标规划方面。早期家庭环境和经济条件的差异会引发对社会的认同和心理期待差异,导致个体之间其理想目标的确定及明确程度有所区别。刚刚踏入大学校园的大一新生的宏图大志多源于早期社会舆论、家庭教导等客观因素的引导。当经历过一段时间的大学生活后,突如其来的角色转变带来和学业、能力、人际等方面的影响,个人的自我调试、应对方法等方面的不同,理想目标的清晰程度也不尽相同。

第六,在掌握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方面。普遍期待掌握过硬的专业知识,在教育过程中,应该着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了解大学生内心需求,有针对性地进行思想引导,满足他们的合理需要。大学生不但要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还要积极融入社会,提高社会实践能力。

第七,对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需求方面。目前的教育体制、教育模式还不能完全学生的成才需求,对比世界发达国家教育模式及我国改革发展对人才素质要求的影响后,对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有迫切愿望,对教育教学改革的渴望非常强烈。部分学生对专业设置、课程体系及内容有更新的需求,学校对专业、课程体系及内容进行改革,建立科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的学科布局和专业设置。

第八,在职业生涯规划方面。随着社会竞争的加剧和学生竞争意识的提高,大学生逐步意识到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大部分学生在学期间开始较为科学的开展初步的职业规划,并能对自身能力和就业发展方向做出设想和判断,将自身前途与社会责任、国家号召、时代需要结合起来。但一部分学生仍然缺乏必要的认识,进行规划时也存在不科学、理想过高、不切实际、与自身兴趣不符等情况。

第九,在创新意识和能力培养方面。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的水平需要进一步提高。网络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的个性意识凸显,对于科学技术的接触认识也越来越广泛,与之伴随的是创新意识的不断增强。创新作为一种思维,只有经过一定的培养和训练,才能使学生真正成为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人才。学校还需要不断探索以更合理、更科学的方法为每一位学生提供与之适合的创新平台。

第十,在参与社会活动方面。大学生普遍认为大学不仅是学习的地方,还是结交朋友、开拓视野、培养能力、适应社会的场所。所以很多大学生希望通过参与学生工作和社团活动等方式来丰富自己的学习生活,其中也涌现出很多综合素质好,工作能力强的优秀学生工作者。

三、网络新媒体环境下提升大学生思政工作实效性对策

1.建设健康向上、管理科学的校园新媒体传播环境。一是学校要高度重视新媒体网络的建设,以创新的思维和眼光完善健全新媒体工作平台。如何发挥新媒体的教育作用已经成为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大课题,如何利用新媒体工具建设校园新媒体网络不仅是学生的需求,更是学校做好育人工作的重要要求。要以开放的眼光仔细分析全球信息化过程中新媒体的发展方向,科学建设合理布局校园新媒体传播渠道,打造一批校园精品论坛板块和博客群,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发展方向;二是要合理制定新媒体管理方法。积极适应新媒体环境下网络引导规律,改革传统紧闭的管理模式,给校园网络舆论合理宽松的环境,完善监督体系,让学生的思想状态能够通过网络充分合理表达。严厉打击不良信息在校园新媒体渠道的,以完善规范的管理制度引导学生自觉维护网络新媒体环境,共同建设网络精神家园;三是要主动宣传党和国家的主流教育理念和思想。要加快校园网络红客队伍的培养,选树网络意见领袖型人物,用高尚的道德观念、亲近的语言风格、先进的思想理念吸引和带动。

2.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新媒体平台。高校要紧密跟进新媒体的发展趋势,积极适应校园信息传播方式在新媒体环境下发生的巨大变化。一是加快建设校园新媒体平台。在新媒体的使用过程中,学生是单独的个体,学校拥有主流信息的主导权。要尽快建立以学校为主导,适应学生新变化和新需求的媒体平台,主动占领新媒体阵地,同时也要做好新媒体的监管和引导工作;二是学校要加强同移动、联通、电信等手机媒介供应商的合作。加强对手机空间、手机短信群的建设和完善,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搭建平台畅通渠道。移动通讯终端能够有效的满足大学生随时随地获取信息的需求,能够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间断无缝隙的与学生的信息获取渠道相衔接,实现信息的精准和教育工作的有效实施;三是注重对新媒体的传播效果及时进行分析。使新媒体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内容与学生的心理情感需求相一致,全面客观的分析新媒体的作用和效果,总结成功经验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内容和方式。

3.提升学生信息分辨能力和媒介素养。大学生缺乏对大量信息评估和判断的辨别和预防能力,容易被一些不良信息侵扰,造成价值取向的迷失。一是高度重视媒介素养能力培养。高等学校要在新时期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青年学生学习和追随的价值标准,各级领导和相关部门要高度重视媒介素养教育,在物质保障、制度建设、师资力量等各方面给予一定的倾斜。鼓励相关老师开设此类课程进行教学和研究,支持广大学生开展相关学习和实践,在校园中营造良好的媒介素养教育氛围;二是及时发现和引导学生媒介兴趣点。大学生的思维非常活跃,对于社会各类信息的想象力和创造性都非常强,对于新鲜事物和信息都有强烈的兴趣,但同时又缺乏相应的判断选择能力。相关部门和老师要特别注重及时发现和正确引导学生媒介信息兴趣点;三是要争取全方位教育资源。高校既是青年学生的汇集地,同样也是各类专门研究人才的集中地。除了原有的高校思政干部和学生骨干外,还汇集着新闻学、马克思主义学、哲学、管理学等多方面的专家和人才,他们对于更加有效地开展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有着很多经验和成熟的做法,相关的研究成果和教育资源能最大限度的提升大学生媒介素养,更加生动有效的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参考文献]

[1]徐海鑫.试析新媒体如何在大学生思政教育中有效发挥作用[J].学术论坛,2011(07).

[2]徐海鑫.网络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影响[J].湖南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06).

[3]1 徐海鑫. 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探讨[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2012(06).

[4]杨磊.关于加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思考[J].高校招生(理论研究). 2010(02).

对网信工作的认识和体会范文第3篇

[关键词]网络 主体泛化 价值观 思想政治教育

[作者简介]高丽(1972- ),女,河北石家庄人,石家庄学院学生处,讲师,硕士,研究方向学生管理。(河北 石家庄 050035)

[课题项目]本文系2011年河北省思想政治工作研究的一般课题“网络社会高校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主体泛化分析及对策研究”的研究成果之一。(立项编号:HBSZKT-201107)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4)29-0057-03

当前,现实物理网络和社会虚拟网络的发展使传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体丧失了部分信息优势,固有的教育方式方法失灵,话语权削弱,这给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提出了严峻的挑战。随着现实学生群体基于物理网络向以自我为中心的社会虚拟网络的迁移,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正逐渐泛化,已经不再局限于传统教育工作者,许多基于网络的宣传平台也加入教育主体中,甚至许多高校学生因为熟稔网络环境,也开始宣传累积的网上知识,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些学生也成为教育主体的一部分。这打破了高校学生被动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局面,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对高校学生的影响不断减弱,高校学生主动参与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创造成为一种迫切需求。因而,在网络环境下,高校应当不断深化网络环境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视程度,不断调整教育理念和方法,以有效应对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困难和挑战。

一、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泛化的表征

话语权是通过语言来对他人产生一定的影响力,进而达到其权利的体现。话语权具有无形的权威性,以某种程度的驱动力使人依赖,让人服从。顾名思义,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则代表了教育主体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的调控力、引导力,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重要性。作为思想品德的施教者及组织者,他们自身的思想品德往往是非常规范的。在思想教育过程中,他们作为领导者,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组织宣传主体,其话语权首先来自于个人成长中的角色分配,蕴含于自身知识构成以及由此产生的相对认知优势。其次来自于权力机构的制度安排,也就是国家赋予教育工作者的职责和使命,以及由此带来的潜在地位优势。教育对象作为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受体,在临时形成的教学关系中处于客体地位,既不具备相对知识优势,也因认知上的差距缺少话语权。

目前,虽然通过制度以及角色重要性来分配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相对固化,但是也并非永恒不变。随着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特别是网络对高校学生学习生活的全面渗透,通过网络获取信息已成为高校学生知识累积和建构认知体系的主要渠道,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及其主体在形式和内容上也都在经历着重大变化。《2012年全国高校学生思想政治状况》调查表明,将“网络”作为获取社会信息主要渠道的学生占73.1%,较2011年上升了3.1%。在学生“通过网络进行的主要活动”中,“搜索信息、查阅资料”“了解新闻”和“聊天交友”占据了前三位。“微博”等自媒体对学生的影响进一步扩大,据统计,59.9%的高校学生会不同程度地使用自媒体信息,比2011年上升了13.1%。在校学生基于网络的活动形式越来越丰富,活动比重也越来越大,在信息获取和社会交往等方面表现最明显,这使得思想政治教育主体逐渐泛化,许多不同种类的主体开始通过网络来展现。网络的交互性和开放性等特点开始逐渐对高校学生的交际体系以及知识结构产生影响,同时也使得高校学生不再满足以往的传统模式上的“你讲我听”的“对话”模式,有的甚至开始争夺话语权,成为泛化主体的一部分,这是他们主体意识增强的表现。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泛化对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

(一)网络海量信息削弱了教育者的认知优势和话语权威

在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信息获取受“金字塔”式组织机构的影响和制约,与学生相比,教育者获得信息的渠道显然要多得多。同时,就信息的可信度而言,也是教育者所获得信息的可信度高。因此,在制度上,教育者的主体性话语权由此得到了认可,在学生中容易树立威信,受到学生的支持。然而,目前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教育资源的分配已然发生了很大变化。先前,由于无法保障信息的及时更新,才使得教育者能提前得到信息,而当前他们所获得的信息缺乏对现实热点的关注和剖析,表现形式也陈旧教条,开始逐渐失去对学生的吸引力。高校学生开始不断地通过网络获取信息,而这些网络信息是教育者所不曾掌握的,甚至教育者也需要从网络中获取信息,成为网络教育的客体。教育者的信息优势迅速减弱,甚至消失。

同时,尽管教育者和高校学生同为网上学习的客体,但后者无论在成长环境和认知需求等方面,俨然是虚拟社区的主体力量和网络文化的生力军。教育者所获得的信息或许学生早就已经了解,而高校学生在谈话间所说的一些网络术语或是网络话题则是教育者们从未听过的。从某些方面说,高校学生反过来成了教育者的教师。如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不正视自身所处的环境,转变观念并采取相应对策,势必会丧失自身信息优势,削弱自身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权威性,使原先独有的话语权受到更大的冲击。

(二)网络主体泛化消解了教育者的话语调控力和教育引导力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高校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通常包括收音机、电视等平台,而从事思想教育工作的施教者们则依托对信息资源和渠道的控制来审定和调整信息,形成自身的话语优势。在网络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已无法保证对一些不好的信息进行屏蔽或去除,其在信息管理上的地位也明显削弱。此外,由于各类网络上的学生主体的意识都较为开放,可以相对自由地接收和传播任何观点与思想,其他良莠不齐的泛化主体所传播的思想则会畅通无阻地作用于高校学生的思想价值观念。如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不具备“把关”能力或者“把关”能力丧失,那么,教育主体的话语权将无从谈起。

在这种情况下,思想政治教育的引导力和调控力成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主导作用发挥的关键因素。然而,面对越来越大的信息空间以及主体泛化产生的多元思想和文化,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灌输”的往往是将复杂社会简单过滤或美化后的东西,而高校学生在网络中更容易接触到那些更为“原始”、更贴近生活的内容,加上学生本身心智并不成熟,对于新鲜事物的好奇心又特强,因此,那些网上的内容是他们更易于认可和相信的,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他们接受不良信息的概率。对实施思想教育的工作者来说,若无政治敏感,缺少对网络传播思想的认识,缺乏必要的网络操控能力,那么,在应对网络资源自由的信息环境和泛化主体多元化的舆论环境时,就无法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阵地,无法引导高校学生正确辨别和利用网络信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丧失“把关人”地位的同时,也会不可避免地削弱自身的调控力和引导力。

(三)网络主体的交互性加深了传统教育主客体间的矛盾

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习惯于“自上而下”的教育路径,对于不同学生都采取一样的方法,未考虑他们的发展程度,只意识到了自己是施教者,学生是受教者,两者之间的联系就是知识的传递关系。但施教者所谓的传授知识,其实就是单方面地将知识传授给学生,而不管学生是否能够接受。这在形式上来说,高校学生成了信息的“储存器”,实际上可能只是“消音器”。

教育活动可以使人的综合能力得到有效提高,但如果教育活动开展得不好,很可能使其在意识上发生不良变化,进而对社会造成一定的危害。网络教育模式与传统教育模式不一样的是,网络教育所展现的“师生”关系是彼此平等的,不管你目前是什么身份,只要你在网上学习,那就有个共同的称呼,即“网民”,而现实中由于种种原因还无法做到这点。此外,高校学生能在网络上进行平等自由的交流和学习,这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了他们的主观意识。他们不再认可教师对知识的传授方式,甚至出现消极对抗的情绪,转而更加认可网络上的平等交流、学习知识的方式,这无疑使施教者原先的话语权优势变成了当前教学中的劣势。

在网络上,随着高校学生所扮演的角色越来越活跃,其自我意识也在不断增强,对个人价值的追求和对个性的彰显成为一种时尚与习惯。一直以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都是以将一定的行为方式和价值观念传授给学生为其主要教学任务,忽视了对学生个性的培养,这也使学生在心理上滋生了反抗情绪。面对网络环境下客体对主体的诉求和主体泛化的趋势,一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并未及时转变角色和强制性灌输的教育方法,使充满了功利性和目的性的行政式话语在网络语言的烘托下显得僵硬且蛮横,逐渐走向了网络泛化主体的“反面”。

三、应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泛化的对策

网络作为高校有效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平台,并不是为了否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的话语权,而是为了使话语权呈现多样化,改变以往传统教育话语权居高临下的教育模式。在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面对教育主体多样化以及话语权上出现新的变化,应当积极改变自我教育方式,开创踊跃争夺话语权的新局面,以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效果。

(一)更新教育观念,注重培育良好的教育环境

思想政治教育的最终目的应该是促进高校学生素质、能力和个性的全面提升,而社会价值观一直是其主导内容。从根本上来说,网络使得高校学生感受到了自我价值得以体现后的快乐,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如果忽视了高校学生的这些诉求,脱离教育主体泛化的现实,一味地追求整齐划一的崇高思想,只能在众多主体中失去自身话语权和影响力,并在客观上导致高校学生个性发展的不确定性。此外,对于社会价值的教育,思想政治教育者应当更加注重教育形式的多样性,通过启发式、体验式等教育方式来增强学生的感官“刺激”,并充分利用自媒体等网络传播手段进行有效宣传,使高校学生无论在课堂上,还是在网络上都能获取“正能量”。当然,也应认可所有学生本身的价值地位,进而帮助他们实现自身的价值。同时,针对网上的虚假新闻和不良信息,思想教育工作者要与网络新兴媒体结合起来,针对高校学生身心还未成熟且意志力较弱的实际,构建适合于学生成长、学习和评判对错的信息体系,不断提高他们的自我保护以及辨别是非的能力。

(二)采取多种教育模式,注重互动式平等交流

网络对教育拥有无法替代的环境话语价值,网络空间所创造的沟通环境要求一种更加民主、自由、生动的教育模式。教育主体泛化在一定程度上摆脱了学生对传统知识权威的从众心理,并对高校学生思想的自我发展起着强化剂作用。

网络中的泛化教育主体不会将信息通过强制性灌输的方式来让高校学生掌握,而是通过引导、讨论以及自主学习的方式来对学生进行教育。同样,高校学生也不希望教育工作者通过传统的灌输式方法将知识传授给他们。然而,网络上所谓的“教育主体”派系众多,其传播的内容良莠不齐。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为主要方针,积极灌输依旧是帮助学生掌握党的理论、方针、政策的一条重要途径,关键在于方式方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当甄别泛化的教育主体,利用网络的作用将要教授给学生的知识变成他们渴望学习的内容。将网络主体与传统主体有选择性地结合,并充分发挥网络信息传播的便捷性,不仅展现师生之间的互动情况,还要形成互动局面。要形成互动局面就必须与学生进行思想交流和情感沟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淡化”教育者角色,主动吸收网络主体平等性和交互性的优点,充分利用当前的网络聊天工具积极与学生进行交流和沟通,进而慢慢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体系以及思想观念。

(三)增强网络素质和能力,消除师生的话语差异

面对众多以网络为基础的教育主体,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和高校学生基本处于同样的客观位置,高校学生往往思维敏捷,接受能力强,对信息的理解较快,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不及学生,要想在当前的网络时代下夺得思想政治教育的发言权,不仅要具备较强的宣传手段,同时还需要具备足够的网络运用能力。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只有改变传统的教育方式和工作方法,较快地实现网络与现实接轨,才能进一步夺得思想教育的主动权。一方面,要多关注网络,及时采集并汇总信息,以便掌握高校学生所关注的事件信息,并根据学生舆情做出精准判断,同时,利用自身较强的思维和理解能力来引导高校学生获得比较具体而有用的知识;另一方面,对于网络上比较片面的观点和不良的言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以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为广大学生答疑解惑,使其明白是非曲直,还可以利用网络开展广泛且具思维性、知识性的宣传活动,促进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间的讨论,达成相对客观和正面的共识,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美)马汀・奇达夫,(美)蔡文彬.社会网络与组织[M].王凤彬,朱超威,译.北京: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2]林聚任,景天魁.社会网络分析理论方法与应用[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3]张闯.社会网络视角下的渠道权力结构与策略研究[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8.

[4]郑承军.理想信念的引领与建构――当代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

[5]彭绪琴.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研究[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10.

对网信工作的认识和体会范文第4篇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认真组织学习政治理论。镇理论中心组深入学习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党委(党组)网络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实施细则》,要求各班子成员领悟精神实质,2020年共召集班子成员中心组专题学习2次,班子成员做到了学习“有计划、有笔记、有体会”,写学习心得体会8篇;全镇召开网络意识形态传达部署会议1次;组织机关干部集中学习网络意识形态2次,参与人数85人。

(二)强化意识形态组织领导。镇党委高度重视意识形态工作,实行意识形态工作党委主要领导负责制,认真落实“书记抓”和“抓书记”工程,切实担负起抓意识形态工作的政治责任和领导责任。年初成立了党委书记、镇长、人大主席任组长,副职干部任副组长的意识形态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党委副书记兼任,并指派党政办公室2名同志专门负责指导支部开展意识形态工作,村级配备专门负责意识形态工作党建专职16人。全年召开研究分析研判意识形态工作专题党委会议2次,对全镇网络意识形态领域重要社情民意中倾向性苗头性问题做出安排部署,召开全镇班子成员意识形态工作培训会议1次;副职领导将网络意识形态工作纳入分管领域工作“一岗双责”,分别负责分管部门行政管理、社会管理意识形态工作,坚决维护意识形态安全,发现问题及时向镇党委报告;镇党委将网络意识形态工作纳入镇村干部工作绩效考核,全年开展督导考核2次,分别计入年终总评。

(三)夯实意识形态阵地管理。镇建立了网络意识形态阵地清单。努力做到清单完整详尽,无遗漏,同时明确管理部门,落实管理责任。目前,全镇有“魅力”微信公众号和镇政府网2个网络宣传阵地。为此,我们加强选题管控和内容监督,建立意识形态内容审核把关机制,确保所刊载内容始终坚持正确的思想导向。凡上报的信息,均需主管领导签发后方可报送,强化对乡镇信息的审核,确保不出现违背主流意识形态的内容。积极开拓党建对外宣传阵地,充分利用镇党员先锋工作群和16个村组干部工作群的全镇网络政策宣传主阵地。积极转发意识形态相关信息129条,发挥党建宣传舆论引导、统一思想、振奋精神的积极作用。

(四)维护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坚持严格落实网络信息机制,加强对微信群等平台管理,主动设置议题,营造清朗和谐的网上舆论氛围,在群里宣传党的政策,传播正能量。同时组织党员干部、团员青年和志愿者在网络媒体上发声,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加强统筹协调,建立健全协调联动机制,加强热点事件和有害信息的监测处理。加强学习教育。镇长曲贵海召开2次专题会,深刻学习领会网络强国战略思想和关于意识形态工作重要论述,学习网络安全相关法律法规,集中收看网络安全典型案例视频,强化网络安全意识,准确把握网络意识形态领域的突出问题,提高做好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工作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加强网络安全管理,加大网络信息安全管理力度,成立由镇党政办公室、各村党建专职组成的网络安全管理机构,并制定印发了《镇维护网络意识形态安全管理制度》,做好网络正面思想舆论,强化思想政治教育,不断夯实思想道德基础,让网络安全意识根植于心、增强基层干部职工风险防控意识,提高网上议题设置能力和舆论引导水平,切实加强网络信息管控。加强宣传教育,利用镇QQ群、微信群、网站等方式进行宣传学习教育,引导广大网民开展网上热议话题跟帖2350人次,引导网民树立正确的网络安全观,加强网络诈骗防范能力,不断提高广大网民网络安全意识。全面加强网络信息管控,开展网络安全学习宣传教育,不断增强网络安全意识,充分发挥各支部党建专职网络安全管理员作用,常态化开展网上热点信息和有害信息监测处理工作,截至目前共禁止微信传播不良信息354条,切实维护网络意识形态安全。

(五)严肃网络意识形态问题处理。在加强正面教育和引导的同时,加强对重点人物的排查,及时关注并发现镇村干部思想问题,妥善处理倾向性和苗头性问题,开展针对性的思想政治工作,促使其转化。对否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攻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等错误思潮和言论,及时有效地开展思想舆论斗争。由镇长带领班子成员组织开展2次意识形态工作方面的检查,并将检查情况进行通报。通过考核督导,从未出现镇村干部在公开场合发表同中央精神相违背的言论、非议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及重大决策部署及散布传播政治谣言等情况。

(六)强化网络意识形态队伍建设。选优配强宣传思想文化队伍,农村宣传思想文化员队伍建设和管理逐步走向规范化道路,镇党委首先将宣传干事、站所长、村党建专职、文化大院负责人纳入了宣传思想文化联席会成员。专门成立了镇宣传思想文化领导小组,制订了相关制度,召开联席会议4次,使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得到了层层分解,做到了责任到人,任务明确。发挥党外人士引领作用,全力做好非公经济人士、在外能人等统战人士联系沟通工作,广泛听取了他们为全镇社会经济发展提出好的思路与建议,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果。为此,党委、政府定期向他们通报全镇经济发展情况,请他们为家乡经济发展献计献策。通过联系沟通,激发了广大在外能人回家乡办厂兴业的积极性。2018年5月,通过党外人士在河洼村成功引进水域面积占地3500平方米小龙虾养殖基地,发展小龙虾养殖产业,为今后集体经济快速发展注入动力。做好先进典型的推介与宣传。积极宣传,深入报道践行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典范。他们分别是:诚实做人、诚信做事的王福银;扎根基层,服务群众,执着奉献的乡村会计陆永强;23年不离不弃,默默守护患病妻子的模范丈夫李书华;孝敬公婆的“最美儿媳”白春娜,弘扬孝道文化,努力营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社会氛围。

(七)狠抓考核检查追责问责。镇党委将网络意识形态工作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按照上级部门的工作部署,全面贯彻落实意识形态工作。一是建章立制。镇长曲贵海同志带头贯彻落实了意识形态工作的决策部署,组织制定了《镇年度网络意识形态工作计划》、《镇落实<党委(党组)网络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的工作方案》,并将工作纳入镇党委年度工作报告安排部署。为意识形态责任制工作提供了制度保障,真正履行了岗位职责,形成“一把手”负总责、相关科室密切配合的工作合力,进一步把意识形态工作的责任细化、量化、具体化。二是健全研判考核机制。把网络意识形态工作纳入镇纪委执行党的纪律工作责任制,纳入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监督检查范围,纳入领导班子成员民主生活会和述职报告的重要内容,建立健全意识形态工作研判机制,坚持意识形态工作原则,坚持“四同”机制,全力打好意识形态工作主动战。目前广大干部撰写心得体会7篇以上,查摆问题整改率达100%,开创镇风清气正、干事创业新局面。三是严肃考核追责。党委将网络意识形态工作纳入党建工作责任制内容,纳入领导班子、领导干部、镇村干部绩效考核,明确考核内容、方式和程序。对未能切实履行工作职责,意识形态出现严重错误和问题,并造成严重后果,在年度考核、党员民主评议及各类评比时实行一票否决,对出现“十种情形”的党组织和个人按照有关规定予以问责。

二、存在突出问题

(一)对网络意识形态工作极端重要性认识不足。党委对抓网络意识形态工作进行了专门部署,但仍未达到中央对意识形态工作认识的高度,少数党员干部自身的局限对意识形态认识模糊。

(二)社会价值观面临着各种思潮的冲击。价值观属于社会意识形态范畴,决定着人们的思想取向和行为选择,现阶段的社会价值观错综复杂,总体上是积极的、进步的,但也在一些不良风气的影响,消费主义、金钱至上观念的蔓延等。

(三)网络意识形态工作开展难度大。无论是理论武装、社会宣传,还是理想信念教育,都是属于意识形态范畴,部分党员干部对做好网络意识形态工作的主动性、针对性还不够强。

三、下步工作打算

(一)提高对网络意识形态工作极端重要性的认识。各支部要学会站在讲政治高度来理解把握意识形态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牢牢把握宣传思想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和话语权,使我们对意识形态工作的极端重要性有更清醒、更坚定的认识。

对网信工作的认识和体会范文第5篇

一、加强组织领导,强化责任落实

高度重视意识形态工作,及时调整了意识形态工作领导小组,落实领导班子意识形态工作的主体责任,明确工作责任,狠抓责任落实,确保意识形态领域安全。

二、召开专题会议,全面安排部署

组织全体干部职工召开了意识形态工作专题会议,及时学习传达贯彻有关文件精神,重点学习了关于意识形态工作重要讲话精神和中央、省、州及我县相关文件精神,从政治和全局的高度,使全体干部职工深刻认识到意识形态工作是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切实担负起政治责任和领导责任,认真履行工作职责。对2018年意识形态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一要把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的学习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结合起来,切实抓好学习,积极发挥示范带动作用,促进干部职工进一步提高认识,不断增强责任意识。二要切实维护网络意识形态安全,不在QQ、微信等网络平台、转发政治敏感信息或其他具有负面影响的信息;不以职务身份在网络平台上注册账号、建立群组,避免在论坛、群组等平台上暴露单位职务等身份信息;不得通过政务邮箱、微信等网络通讯工具传输涉密信息、处理涉密工作内容;需在网站上的政务信息,要经主要负责同志审核通过才能在网上;坚持不信谣,不传谣,不妄议。

三、加强理论学习,提升思想认识

将意识形态工作作为重要学习内容,切实抓好思想教育和理论学习工作。全面贯彻落实党的精神和一中、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系列重要讲话,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把学习贯彻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作为理论学习第一位,确保将精神深刻领会,并学以致用贯彻到日常工作中。 

2018年上半年,我办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党的精神和关于意识形态工作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意识形态相关规定,把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作为基本职责,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统一思想,凝聚力量,切实抓好意识形态工作。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加强组织领导,强化责任落实

高度重视意识形态工作,及时调整了意识形态工作领导小组,落实领导班子意识形态工作的主体责任,明确工作责任,狠抓责任落实,确保意识形态领域安全。

二、召开专题会议,全面安排部署

组织全体干部职工召开了意识形态工作专题会议,及时学习传达贯彻有关文件精神,重点学习了关于意识形态工作重要讲话精神和中央、省、州及我县相关文件精神,从政治和全局的高度,使全体干部职工深刻认识到意识形态工作是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切实担负起政治责任和领导责任,认真履行工作职责。对2018年意识形态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一要把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的学习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结合起来,切实抓好学习,积极发挥示范带动作用,促进干部职工进一步提高认识,不断增强责任意识。二要切实维护网络意识形态安全,不在QQ、微信等网络平台、转发政治敏感信息或其他具有负面影响的信息;不以职务身份在网络平台上注册账号、建立群组,避免在论坛、群组等平台上暴露单位职务等身份信息;不得通过政务邮箱、微信等网络通讯工具传输涉密信息、处理涉密工作内容;需在网站上的政务信息,要经主要负责同志审核通过才能在网上;坚持不信谣,不传谣,不妄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