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语文教案指导思想

语文教案指导思想

语文教案指导思想

语文教案指导思想范文第1篇

关键词:语文思考力;独立思考;导学;整理

没有思考的语文是可怕的。如果语文课堂上,只有技巧的传授,而忽视学生思考力的培养,就好比没让智慧之花的种子生根发芽,这绝不是新课改下的语文,这样悖理的教育是对教师生命更是对学生生命的犯罪!具体到语文教育的思考行为,我认为应做到三点:

一、独立思考,拒绝众声喧哗

思考是个人事情,就创设问题情境而言,它是为了静静的思考、独立的思考,绝不该等同于课堂上的众声喧哗。我曾经为余映潮老师的《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的教学实录中这样“读诗”的环节大为赞叹:

“诵读――以劝慰别人的口吻对着同学读;默读――假设自己遇到了困难和挫折,自己紧握拳头鼓励自己,以一种内心独白的方式,悄悄读给自己听,勉励自己。”

余老师通过情境创设引导学生鉴赏诗歌,这种诗歌教育的高超境界,不禁让我感叹语文教学的真谛,感叹“独立思考、自己感悟”的魅力与重要性。

新课程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新型学习方式,就有一种误解把“合作”,简化为讨论。全班讨论、大组讨论、小组讨论,甚至以为“无讨论不成好课”、“无板演不成好课”,并且荒谬的以为讨论体现师生互动,体现自主学习,一堂课中,看似七嘴八舌、气氛活跃,实则浮夸浅表,不值得提倡。语文课,“思考”比“聆听”更为重要,语文课堂应该是充满语文味儿的,少不了品读、感悟、玩味、思考、涵咏……有时候,语文课堂上的“安静”比活跃更为重要。养成良好的语文习惯,有时候必须沉下心来,静静品读、独立思考。和文本对话,是很私人的事情,见问题就讨论的哗噪语文课,是只有吵吵的泡沫语文。

语文是和最神秘的汉字相关的学科,它是有关心灵的事情,我们应该在师与生、读者和文本之间建立独立的对话方式,决不让众声喧哗代替独立思考。所以在我的语文课堂上我多了这样的一些细节“先思考一分钟,再举手回答”,“想好了再举手”,“静下心来想一想,整理好思路,再来分享你的答案”……目的有且只有一个,没有学生的思考就没有语文课堂和语文教育。

二、提前导学,避免思考滞后性

新课改主张“自主学习、高效导练”的教育精神。笔者这里探讨导学案对培养学生思考力的重要作用,导学案重在“导”与“学”并重以提高教学效率。笔者以为导学案在语文学科中的使用应该是“导学”与“展示”是重点。语文课堂上教师引导学生以多种方式灵活展示,有效点拨,绝不能按导学案内容一一解答,师生沦为导学案的奴隶,相反,师生只能将导学案作为工具,为人所用。

文田中学实施导学案已经有5年时间,导学课堂基本成型,它的基本程序:

1.学法指导。主要指教师根据授课内容适当点拨,特别是将学习方法指导和导学案的使用有效结合。2.预习自学。主要指学生自主学习,包括拓展学习和提出疑难问题。3.合作探究。组内异质成员完成难度不同的问题,并及时批注重难点,再次探究疑难问题。4.交流展示。包括组内交流和全班交流。组内共享、全班展示,旨在使中上层学生学习水平达到答疑解惑的程度。5.当堂检测。通过口头检测、卷面反映、黑板呈现等对基础知识进行检测。但是,语文是经验性的注重感性表达的学科,所以不是每节课都要测试。若舍本逐末,丧失语文特有的东西就得不偿失了。

总之,导学案体现在“导”,是教师根据学习目标、学习重难点、学法指导等对学情的对症下药,导学案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提前思考,避免语文学习中的思考滞后性。都说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语文课堂特别是这样。将“思考”这一行为放大,并将其前置,接下来才可能会有思想之花的绚烂。

三、整理与反思,鼓励一课一得

语文教育从来都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特别基础教育是知识的积累和情感培养阶段,所以语文教学急不得。笔者想从“知识反馈(思)”这一点谈如何帮助学生落实“一课一得”的教学原则。

语文学科一个偏向经验性的学科,它不是明显的知识性学科。语文教学内容呈现形式是散乱的,对学生而言,语文知识缺乏系统性,一学期甚至学语文学科以来,都不清楚语文课到底学到什么。但是语文学科是有独特的体系的,它的明确与建立是至关重要的。为此笔者尝试了以下方法。1、知识整理。在看似极其感性散乱又极具发散思维的课堂后,让学生每节课后都整理一个知识点。比如阅读教学中“标题含义”“句子赏析”等题型答题技巧,诗歌鉴赏中“意象”积累等。因为整理是一个学习知识、操练思维自然而然的过程,为此有可能“温故知新”。比如,温习王维的“渭城朝雨徘岢荆客舍青青柳色新”,可知李白“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的惜别怀远之伤感,古人“折柳赠别”这一文化意蕴才更好的被学生掌握理解。2、学习反馈(思)。孔子说过“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反思”的重要性可见一斑。学习反馈是一种反思,是对一节课学习目标完成情况、重难点把握以及听课效果的思考与评价,目的在于及时的查漏补缺。当然思考不在于面面俱到,而在于思考习惯的养成。记起一节活动课《少年正是读书时》的尝试,笔者将这节课的教学重难点设置成“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语文教师只是客串主持人,一节课在学生充分的展示与锻炼中结束,课后不检测知识指引领评价,我直接将一个《星级评价表》附在导学案后,帮助学生对展示者表现以及自我听课状况进行评价……反思是一种更智慧的思考,对学生而言一样,离开思考的语文不是完整的语文。

语文学习是一个操练思维、培养情感、学习做人的缓慢的过程,感性是语文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是理性也是其极其重要的一个翅膀。能使学生打开视野、积淀底蕴、增长思考能力已经属于好的语文教学,所以对个体语文思考力的培养,才是语文教育极其重要又不可替代的目的之一。

参考文献:

语文教案指导思想范文第2篇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6)03―0073―01

导学案是经教师集体研究、个人备课、再集体研讨制定的,是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以素质教育要求为目标编写的,用于指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参与、合作探究、优化发展的学习方案。这就要求教师在编写导学案时,要转变以前的教学思想,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注重培养和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新课改这条路上,导学案已被我们语文教学工作者所接纳和运用,笔者在实践中尝试,在反思中探索,对小学语文导学案的设计有了一些肤浅的认识,现与同仁分享。

一、导学案的设计要以培养学生的兴趣为出发点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语文课改就是要让学生喜欢识字,喜欢阅读,喜欢交际,对说话有浓厚的兴趣。教师应想办法让自己设计的导学案能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并使其长久保持。教师在设计语文导学案时,要想办法让学生动起来、说起来,让导学案有一定趣味性。首先,要全面了解自己学生的学业状况、兴趣爱好,在导学案的设计过程中多点激发兴趣的内容,以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兴趣为基点,让兴趣带动学生学习的热情,将枯燥乏味的导学案变成一个个生动有趣的小知识,使学生乐于完成导学案,从而做到因材施教。其次,导学案作为学生学习课文的路线图,在重难点的突破过程中,设疑是相当重要的。设疑应考虑知识的层次性和个性的差异,导学导练要有适当的梯度,既要让优等生看到挑战,又要让中等生看到激励,还要让学困生看到鼓励,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兴趣学习,并在最近发展区内自主探究,获取知识。鉴于此,教师要勤于学习,乐于钻研,倾力实践,在教法与学法的最优化方面动脑筋、下功夫,精心设计,抓住语文教学的趣味性,让每一个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都能积极参与,用最大的能力去学习。

二、导学案的设计要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为目标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在教学中占主体地位,语文课程必须倡导“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充分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以促进其身心发展。导学案就是教师提供给学生做到自主学习的具体方案和平台。笔者曾经没有意识到导学案的重要性,课堂中虽然有小组合作学习,但大多数的讨论是上课时即兴提出的,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相当少,常常使合作学习流于形式。但是在使用导学案后,确立了“教学生本”的理念,真正将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将学生置于学习的主体,课堂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课堂不再全部是笔者的“天下”,讲台已经变成学生学习的舞台。学生通过导学案,在预习过程中找到自主学习的方法,获得部分知识,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相互交流、切磋,人人参与,取长补短,这种学习方法更容易让他们获得新知。实践证明:学案导学的方式确实能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强化一课一得的效果,让学生形成较为完整的知识、能力、方法、习惯的价值体系。

三、导学案的设计要以小学语文的学科特点为依托

语文教案指导思想范文第3篇

【关键词】新观念 指导 学案

初中语文新教材,是在新的课程标准指导下编写的。新教材编写最突出的特点是强调开放性学习。这就是说,我们在使用新教材时,必须有新方法、新手段、新思想、新措施。新思想是使用新教材的灵魂,新措施是关键。学案的编制是实践新思想的重要举措。我们要用以下现念指导编写学案:

一、智慧型教学观

教学观是指教师对教学的认识或看法。智慧型教学观就是传授有效知识、传授新知识、传授迁移性强的知识、传授智慧含量高的知识。如:诗歌《过零丁洋》赏析,在学案设计中,不仅要求学生对诗歌逐字逐句弄懂,了解意思,更主要的是理解“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深刻内涵,从而获得“舍生取义”的价值取向,使学生终身受益,这就是智慧含量高的知识。用智慧型教学观指导新教材学案编写,目的是发展,重点是训练,关键是方法。

二、有效知识观

有效知识是指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知识。有效知识对学生而言,就是新的真正理解的基本知识,就是我们常常说的“真知”。语文学科以知识为载体,强调基础性和工具性。使用新教材时,不是不教知识,而是要教有效的知识。如:鲁迅《藤野先生》一文中的“但他也偶有使我为难的时候”一句的解读,在设计学案时,设计多段文字材料,让学生学会理解、归纳观点,掌握理解、归纳观点的方法。有效知识观是以知识为载体,教给学生方法,教给学生人文精神,教给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些终身受益的东西。

三、为学生服务的教师观

为学生服务的教师观是指教师的一切教学活动都是为学生的发展创造条件。新教材强调教学活动以学生为主体。如对字的读音、词意的解释,设计学案,要求学生自己查字典、词典或者合作完成。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制约教学的方向、确定教学的内容、传授思维方法、构建教学模式、创设教学情景、处理课外作业。

四、发展性的评价观

语文教案指导思想范文第4篇

【关键词】小学英语;阅读教学;阅读层次

【中图分类号】G623.3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5)29-0077-02

【作者简介】李娜,江苏省中小学教研室(南京,210000)英语学科教研员,江苏省教育学会外语教学专业委员会理事,中国教育学会外语教学专业委员会理事。

长期以来,小学英语教学一直遵循着“听说领先,读写跟上”的原则,这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阅读能力、思维品质和可持续学习能力的形成和发展。《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认为小学生阅读内容的选择和阅读能力的培养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小学阶段的英语教学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发展阅读策略,并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本文从阅读层次理论的视角出发,结合第十届“杏坛杯”苏派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展评活动中的阅读课,探讨英语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阅读层次理论认为教学阅读可以分为语言、信息、思想三个层次。在小学阶段的英语阅读教学中,三者可以并存,也可以有所侧重。

一、语言层次

语言层次指通过阅读,帮助学生体会、掌握并积累英语语言知识,包括语音、词汇、句型、语法、话题等。语言学习是阅读教学的基础,因此,要做到由浅入深、由易到难。

【案例1】绘本《Brown bear,brown bear,what do you see?》

教师通过根据首字母猜颜色、根据拼图猜动物等活动,带领学生熟悉本课的目标词汇。在学生齐读单词、小组开火车读单词的过程中,教师纠正学生的读音,然后对关键短语“I see ...”“looking at”做动作示范,让学生边做动作边朗读。在绘本学习后,教师播放录音,要求学生模仿语音、语调进行朗读。最后,教师让学生走到台前进行表演。

该绘本的语言简洁明快、富有节奏感且目标句式重复出现,这符合儿童语言学习的特点。教师通过听读、跟读、指读、仿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感受语音、语调的变化,同时培养学生连读、节奏、重音等英语语音意识。美中不足的是,在“跟读”环节中,学生的齐读“南腔北调”,但教师并未给出评价,使得教学的有效性“打了折扣”。

小学阶段英语教学的重点之一是学生语音意识的培养,教师应根据文本特征,选择适宜的切入点进行教学,并通过认读、指读和朗读等方式,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语感,使学生快乐朗读。

【案例2】译林新版《英语》五下Unit 4 Seeing the doctor

学生自主阅读语篇,划出医生的建议。在该环节中,教师要求学生分组交流,遇到生词时可互相学习,并在卡片上写1―2个难读的生词,教师收集全班的卡片,逐个展示、询问,并给出“brush”“teeth”“medicine”“rest”等单词的中文释义。

教师关注学生阅读策略的培养是值得肯定的,但由于教学指令不清晰,会让学生产生:生词是阅读的障碍,阅读前必须解决生词的假象,而阅读教学的目的是要让学生流畅地阅读。小学阶段,教师应有意识地训练学生结合语境猜词的能力,另外,词汇教学不能脱离语境。教材中brush your teeth,take some medicine,have a rest等短语可以进行整体教学,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理解与记忆词汇,也有利于提高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和书面表达时的逻辑性与准确性。

本课中,教师不妨让学生自主阅读,遇到生词时,可先让学生根据上下文、生活常识或教材配图自行猜测、组内交流。然后通过提问了解学生文本理解的程度,对理解有困难的词汇,再做适当的指导。

二、信息层次

信息层次指通过阅读获得信息,包括信息识别、信息理解、信息转述、信息应用以及理解不同信息间的逻辑结构等方面。信息层次的学习在小学中、高学段非常必要,这可以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和综合人文素养的提高。

1.信息识别。

【案例3】译林新版《英语》六上Unit 6 An interesting country

How do they find out something about Australia?边读,边记录相关信息。

Mike: Wang Bing:

Liu Tao: Yang Ling:

信息识别是最基本的阅读活动。该环节中,学生有可能在不理解字面意思的情况下,摘抄课文内容,即没有做到信息识别。因此,教师应先引导学生推测“If you want to find out about Australia,what will you do?”激活相关图式后,再进入该环节的教学;也可以让学生边听边记录相关信息,接着用阅读作为刺激的手段,用说的形式来呈现答案。

2.信息理解和转述。

信息转述是指学生在理解文本信息的基础上,用文本的或自己的语言提炼、总结出有关信息,再根据文本判断所给信息是否正确。让学生将对话或故事进行表演是信息转述教学的常见方法。

【案例4】译林新版《英语》四下Unit 6 Whose dress is this?

教师让学生阅读“at the party”部分,然后划出关键词,完成以下表格。

接着教师让学生自己带着问题阅读文本,用笔在文本上划出相应的源信息。最后,教师请学生回答问题,并在PPT上呈现关键短语。

教师非常注重学生寻找信息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通过信息的总结归纳,帮助学生厘清句子间的关系与层次。信息归纳建立在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之上,这也是信息转述的另一种常见形式。

3.信息间的逻辑结构。

文本的逻辑结构指语篇的主题、层次、段落、句子、主题词在概念意义上所形成的逻辑关系,通常可以用思维导图来表示。理解信息间的逻辑结构属于高层次的阅读行为。小学阶段的文本虽然篇幅短小且逻辑结构相对简单,但教师同样应该引导学生关注语篇内部的逻辑关系,帮助学生从语篇层面理解文本。

【案例5】译林新版《英语》五下Unit 8 Birthdays

该文本一部分关于苏海和苏阳的生日,另一部分关于Mike的生日。教师用思维导图帮助学生理清思路,围绕主题birthday先引导学生完成苏海和苏阳生日内容的结构框架,而对于Mike生日的信息则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阅读文本找关键信息完成。

通过开放性的教学,让学生体验阅读的成就感,能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探索和发现新知的积极性。通过思维导图,帮助学生了解篇章结构、弄清句际和段际的逻辑关系,能强化学生的语篇意识,夯实学生口头、书面表达的基础。

三、思想层次

思想层次是指引导学生与作者“对话”,体会作者的“言外之意”,并形成自己的判断与评价,从而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评判性思维能力。

【案例6】译林新版《英语》五下Unit 7 Chinese festivals

本课介绍了4个中国传统节日:春节、端午节、中秋节和重阳节。教师创设了一个新的人物Mike,要求学生向Mike介绍一些中国节日。Mike是外国人,对中国文化不了解,因此向他介绍中国传统节日的设计合情合理且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在教授每个节日时,教师适当拓展了相关词汇和文化,比如:课文里提到春节吃饺子,教师补充了中国南方春节吃汤圆的习俗;中秋节则用了《静夜思》,让学生体会乡愁等,将文化、语言的学习相结合,使学生乐于学、学有感,进一步了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在阅读教学中,要生成鲜活的课堂,并最大化地利用文本资源,就要将语言层次、信息层次和思想层次的教学有机融合,并关注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只有这样学生的阅读能力才能获得长足发展。

语文教案指导思想范文第5篇

传统的语文教学存在诸多弊端,如教材内容陈旧、教学程序呆板、教学方法单一、教学手段落后等。特别是传统的教学程序“旧五环”(组织教学―复习旧课―讲授新课―巩固新课―布置作业)、语文教学程序“新八股”(作者介绍―时代背景―朗读课文―正音释词―划分段落―分析课文―归纳中心―总结特点)消极影响极大。

2009年9月,连云港市教研室推行“三案六环节”教学模式,我校在探索实践中初步摸索出符合我校实际的“一二三”课堂教学模式。“一”是指一个“导学案”。 “二”是指两种课型:自主学习课、能力展示课。“三”是指“自主学习课”的三个环节:自主学习、适时点拨、及时巩固。这种课堂教学模式就是从调整教学关系、改革课堂结构入手,构建一种新的学习型课堂,不仅能满足不同学生的情感需求,也能最大限度的满足学生的认知差异;不仅保证了教学从每个学生的起点开始,建立了有效的教学反馈系统,而且实现了每个学生由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发展了师生的探究精神和独立思考能力,为区域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减轻学生负担,提高学习效率和质量。真正体现教学的本质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教学是交流的过程,是探究的过程,是师生合作、互动的过程,不仅要使学生具有适应社会的能力,更要强调学生获得知识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语文组作为学校的教研大组,一直走在学校教改的前列,因此在实行在这个教学模式的过程中想法相对多点,现在将一些不成熟的想法简述如下,希望得到专家和同仁们的指导。

对于这个教学模式,我觉得最重要的一环就是导学案。“导学案”是指教师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经验,为指导学生进行主动学习而编制的学习方案。在编制导学案时,教师一定要依据教材和学生实际进行编写,因为它是学生预习和教师课堂教学的依据,导学案的成功与否,决定了学生预习的成败及课堂教学的成败。在编制导学案的时候每个教师一定要切记,它决不是教学内容的简单复制,它需要教师将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同新知识有效衔接,另一方面需要教师对新知识进行多方加工,以利于学生思维的更好发展,同时语文学科又和其它学科有着相当多的区别,它不是问题集,更不是习题集,它是启迪学生思维的链条,每一环都很重要,它也有自己本身的内部规律。需要每个教师用心思考,找准切入点,找对路子。不要每个学案都用相同的结构,这样学生容易疲倦,失去学习兴趣。要让学生每次看到学案都是感觉找到了学习的入口,知道本节语文课该学习些什么。因此学案的编写是对一个教师素养的综合考察,需要每个教师用心去做。同时在编写和实践导学案的过程中我也发现了一些问题:诸如,学生的导学案完成了,书本却空了。有的学生将教辅资料上的答案生生搬到学案上,没有多少学生自己的思考。有的导学案内容相对密集,致使教师只能仅仅围绕导学案,没有多少教师个性的施展空间。这些问题都希望在以后的研究实践中逐步完善。

现在在校园内大力铺开并实践的是自主学习课。我们先来看一下自主学习课的三个环节:自主学习、适时点拨、及时巩固。自主学习:教师在学生课前预习的基础上,简明揭示学习目标,指导学生自主学习、质疑、探究,参与到各学习小组中去,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检查、指导、督促,关注每位学生的学习状态,特别是关注后进生的学习情况,对学习中出现的疑难问题,能在小组内解决,尽量在小组内解决,实在不能,教师要作好记录和梳理。适时点拨:教师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分析疑难问题,这里教师要注意避免不必要的重复讲解,要竭力创设民主和平等氛围,鼓励学生创新思维,对学生讲不清、讲不全、讲不透或不会讲的疑难问题,由教师作集中或分散的点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