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全球新能源发展报告

全球新能源发展报告

全球新能源发展报告

全球新能源发展报告范文第1篇

2011年,应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的要求,中央情报局、国务院情报研究局、国防情报局等多家美国情报机构合作撰写了这份秘密报告。该报告预测,到2030年,世界很多国家的农业、工业和城市扩展建设将会面临供水短缺局面。这种供水短缺局面也会阻碍经济的发展,造成政治不稳定,甚至是混乱。

报告中的“全球水安全”章节是由美国国家情报委员会撰写的。该章节指出到2030年,全球的年需水量将会达到6.9万亿立方米。目前,全球年需水量为2.4万亿立方米。报告的作者总结说,2030年全球水消费水平比目前要高出40%,将会阻碍全球的粮食生产和能源生产,为全球食品市场带来风险,也会阻碍全球经济的发展。

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称:“这项研究报告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因为它将水安全放置在国家安全的高度和层面。报告所论述的问题不仅是水的问题,而且包括安全、和平和繁荣。”但是,报告称这些目标的实现是困难的,主要是因为两个互相冲撞的全球化趋势。第一个趋势是报告中所称的“导致全球淡水需求增加的因素,包括人口增长、城市化扩张、能源需求和生产的增加”。第二个趋势是“导致供水减少的因素,包括森林破坏、污染、泄漏和浪费,气候变化造成的冰川融化、蒸发加速、旱情加重,并且增加了极端事件发生的概率”。

根据报告的建议,希拉里·克林顿成立了新的政府机构,以改进美国和全球的水管理和水保护。她指出,美国的“全球水伙伴”( U.S. Water Partnership)将会召集全球28个组织,包括慈善机构、环境组织、大学和其他合作社团等,在全球范围内通过多种形式传播水相关的知识,例如举办培训、创建基于网络的水信息数据库,或者与别国进行项目合作等。

“水问题不能仅看作是一个水健康方面的问题,还要有农业生产方面的考虑。”希拉里说,“而农业生产所需要的水也可能是生产能源所需要的水。因此,我们需要多个层面同时兼顾使用水。”

加入奥巴马政团后,希拉里·克林顿仍然坚持她在水管理方面的工作。从她的第一个内阁级会议开始,她就一直致力于把供水危机的级别提升到关系国家安全和外交优先的高度。

美国当然是反复受到水危机困扰的国家,报告引用大量的在食品和能源生产、地下水浪费、经济贸易以及国家水管理方面的冲突与实践等来证明美国所面临的水危机现状。例如,美国要达到其外交目标会更加困难,因为美国会被国内的一些问题所困扰(例如水问题)。另外,水问题还关系国家的稳定,会增加区域性的紧张,甚至会导致一些与美国有重大利益关系国家的外交失败。水问题可能会加重已经存在的社会和政治方面的紧张气氛,还会导致病症流行、危及食品安全、能源生产和地方经济的稳定。

“水短缺、较差的水质和洪水本身就会造成联邦政体的失控。”报告说,“然而,当水问题与贫穷、社会紧张、环境退化、领导失控和软弱的政府相结合时,就会造成社会大混乱,最终会导致联邦失控。”

美国国家情报局还评估了其他地区河流对美国国家安全的影响,包括湄公河、尼罗河、底格里斯河、幼发拉底河、约旦河、印度河、布拉马普特拉河和阿姆河。

该报告称,澳大利亚东部、巴西东北部、南部非洲、地中海盆地、美国西部等地方由于气候变化,将会减少淡水获得总量。北非、中东和南亚地区面临的最困难的水资源挑战,就是人口的增加和经济发展的压力。

报告的作者称,以上原因并不是未来10年暴力冲突的直接原因,“从历史上看,水紧张所导致的共享水资源合约比暴力冲突要多”。报告的作者预言,在未来10年后,水的使用可能成为均衡流域内各国利益的一种方式。在更远的未来,大坝、海水淡化工厂、管道、渠道等形式的水分配系统都可能成为袭击的目标。

20年来,水问题已经促成了很多在环境安全方面的学术研究。新的国家情报委员会的报告,以最近几年的政府项目表明,国家领导人对于这方面的安全威胁有着非同寻常的解决办法。

“从现在到2040年,改进的水管理,水价、水分配和‘虚拟水’贸易以及对水相关部门的投资等,例如对农业、能源和水处理的投资等,这些努力可以为水问题提供最好的解决方式。”报告称,“因为农业使用了大约70%的全球供水,缓解缺水最大的潜力将是通过技术革新,减少农业用水。”

尽管全球可获得的水资源在逐渐减少,新的评估表明,美国仍然有很多方式来为世界提供帮助,共同创建一个更加安全的水环境。美国自认为自己在水管理和水技术方面是世界的领导者,其专家能够营造一种科学用水的环境,例如改进耕种技术、提高灌溉效率以及改进水的共享使用等。

在科学技术方面,例如水文模型和卫星数据的利用等,也是防止缺水的强大武器,因为最有效的节水就是减少用水。

全球新能源发展报告范文第2篇

中国和瑞典,经济发展有着十年落差的两国,近年来距离正在逐渐缩短。两国政府和企业领导者已逐渐意识到,要让企业在当今竞争激烈的市场中保持优势,需要在维护社会和环境发展的基础上,建立一个长远的可持续发展模式。

长久以来,瑞典的企业一直在社会责任方面起着全球领头羊的角色。包括沃尔沃和宜家等诸多瑞典私营公司,都已经成功塑造了各自诚信、注重环境和社会责任的优质品牌,其中很多企业将可持续发展报告囊为日常经营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今,瑞典企业决策者和政府更希望推动这一发展趋势。瑞典政府决定,在2009年3月之前,所有瑞典国有企业必须在全球报告倡议组织(GRI)原则的指导下颁布可持续发展报告,说明企业对社会和环境造成的影响。

与此同时,中国企业也正在努力寻求更好的经营管理实践方式,众多领先的中国企业也开始建立可持续发展报告,审视其对社会和环境带来的影响。12家中央直接管理的国有企业已经了它们最新的可持续发展报告。其中有国家电网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远集团、中国移动通信和中国华能集团的报告是参照GRI的标准撰写的。今年1月,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SASAC)2008年第一号文件,敦促国有企业将企业社会责任(CSR)容纳到其经营管理中,并要求相应建立一个透明的汇报机制。

目前,中国政府正有意制定相关政策,将可持续发展报告设为中国经济的龙头们――所有国有企业――的义务,旨在降低其污染和由能效低造成的能源浪费,从而实现政府提出的“建设和谐社会”目标。

这种追求更可持续经营策略的趋势体现了中国和瑞典政府领导和企业领导者已经逐渐意识到,推动可持续发展经济能为企业提供决策性帮助,从而让其在国际市场的竞争中处于不败。

建立符合道德规范的企业已经成为一种可行的经营理念,并非像从前非政府组织(NGOs)所说的遥不可及。现如今,环保的、符合社会道德规范的企业更吸引高级投资方关注,更有益于提高企业经济绩效,也更容易赢得全球性消费者的青睐。

在最新的一期高盛(全球著名投资银行)报告中显示,自2005年以来,经营可持续业务的企业比经营其他业务的企业利润平均高25%,同时采用可持续发展模式的企业比其他同行业利润相比要远远高出72%。

“世界正在转型”,而企业也应该相应转变其经营模式――这是高盛得出的结论。2007年的报告中说到:“更多的资产已经集中到可持续发展经营模式上,市场对眼光长远的追求可持续发展的决策者和新进企业的回报也是巨大的,这种回报决非15年前的人们可以预测到的。”

可持续发展报告可以帮助企业为社会带来积极影响。正如企业定期向社会报告其财务数字,通过可持续发展报告,企业可以将其对环境和社会造成的影响公布于众,同时提出如何将这种影响降低到最小的方案。打个比方,最常见的负面影响就是水和能源上的浪费。在可持续发展报告中可以显而易见地体现出企业在水和能源的使用上效率高低与否,如果太低,企业就会重新决策,提高使用能效效率,这样既可以省钱,又可以保护环境。从本质而言,可持续发展报告是一种将效率带入企业经营中来的新型的管理手段。

如果企业将其可持续发展报告公布于世,不仅可以推动企业在国内及国际商场上的声誉,稳固利益共享者的信任,同时可以提高其股票价值。

瑞典是世界上第一个要求国有企业采用可持续发展报告模式的国家。中国有望也朝这个目标发展。两国政府都认为在转变企业经营思想的过程中,政府的指导角色是必需的。从全球角度考虑,政府希望通过改革和对企业经营的评估,将国有企业树立为其他企业的榜样,改变国企总是滞后于同行业的私营竞争伙伴的现状。

最近,瑞典政府提出了一项新的要求:“一个有责任感,有专业精神的企业,应该主动担负起推动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责任。所有的企业都应该担负起这个责任,而国有企业应该起到模范带头作用。”这个说法适用于国有企业比重较大的国家。在中国,国有企业在全部经济中所占比重就相当高,而且社会影响力广。

瑞典通过一套世界领先的企业经营道德规范,已经建立起较发达的公共和私营部门。相应的,瑞典的企业在国际市场中一贯被认为是实力雄厚、诚信而且可持续发展的企业。企业品牌的成功塑造和这些企业采用可持续发展报告是分不开的――报告不仅可以提倡效率的重要性,同时报告产生的社会效应能提升其他利益相关者对其的信任,二者的结果都是提高企业效率。

沃尔沃汽车,福特汽车瑞典子公司,在2006年了一份可持续发展报告。报告不仅展示了公司在年度中取得的成就,更强调了一些改进可能。在报告中沃尔沃指出,报告制定的过程为其和其他利益相关者提供了对话的机会,从而能在将来更清楚员工、客户和企业利益相关者三方的需求。

沃尔沃的报告囊括了公司在提高机动车能效和机动车安全上做出的努力,并计划在亚洲和全球增加其新的零售点。沃尔沃在中国的销售量在2006年比前一年增加了50%,他们希望这种增势可以一直在中国保持甚至扩大。

在国际大环境的压力下,中国企业必然也将改变原有的经营模式,来适应国际经济对企业社会责任的要求。中国的消费者调查显示,消费者越来越关注和支持更为完善的企业经营模式。

一项2006年TNS――从事市场研究的国际性研究公司――研究表明,91%的中国消费者会因为产品生产企业对环境造成破毁或没有遵守道德规范而拒绝购买该企业的产品。

的确,“世界正在转型”,而中国也已经准备好加入其行列。

政府政策在完善中国可持续发展的体制中起决定性作用,督促企业经营过程的可持续发展性。国家环保总局(SEPA) 2008年颁布政策,宣布坚持贯彻大耗能工业的环境报告标准,对于那些能源使用率低,未能提供完整的污染物报告的进行大数额经济处罚和刑事处罚。这一举措向所有中国的企业,包括那些已经将最新报告标准纳入企业经营的那些厂家,表达了政府在该方面的决心。

如果企业能增加自身透明度,将企业对经济,环境和社会影响公布于众,通过建立可持续发展报告,企业可以和政府联手,成为维护公共利益的一员。政府建立可持续发展企业的期望和其他追求可持续发展的利益方所期待的一拍即合,例如那些一直敦促中国企业公布其可持续发展情况的外国投资方。在中国,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和沪深股市已经敦促国有企业和其他一些企业建立可持续发展报告。

当然,创立一个有竞争力和社会责任感的品牌并非一日之功。但是中国政府已经着手重新定义“中国制造”,开辟中国经济未来新的道路。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人们看到“中国制造”会立刻把它和可持续发展经济联系起来。

全球新能源发展报告范文第3篇

关键词:生态文明;科学发展;创新驱动;科技创新

中图分类号:X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1605(2008)08/09-0139-04

党的十七大报告将生态文明与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一同作为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这是十七大报告的新亮点之一。应当看到,明确提出生态文明,是我们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理念的一次升华。

一、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生态文明的背景

在党的全国代表大会上将生态文明列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任务,有着深刻的时代背景。

首先,从国内背景来看。一方面,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年均增长率达9.4%,经济规模的急剧扩大(GDP位居世界第四,制造业规模世界第一,外贸进出口世界第三,外汇储备世界第一)和经济结构的调整变化(目前我国一二三产业的比重为12∶47∶41),使综合国力得到飞速提升,人民生活水平获得了极大的提高。中国已经从一个贫穷落后的国家进入了总体小康社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但另一方面,正如十七大报告所指出,经济增长的资源环境代价过大,长期形成的结构性矛盾和粗放型增长方式尚未根本改变。持续的高速经济增长也带来了一系列制约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问题。

目前,我国的经济增长方式,从根本上来说,还是一种以粗放型为主、正向集约型转变的经济增长模式,其主要特征为“三高二低一依赖”,即“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低水平,过度依赖国际资源、技术和市场”。

所谓高投入,是指我国的经济增长主要依靠资金、劳动力和自然资源等生产要素的大量投入来实现的。我国增量资本产出率日益提升,目前已达到5,即每增长1元GDP要投入5元资本,是美国的5倍,印度的1倍多;资本形成占GDP的比重已近50%,比国际上一般占20%左右的水平高出1倍多。这里虽然有全国性的产业结构重型化发展、基础设施投资比重提高、生产资源价格上涨等不可比因素的影响,但仍说明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主要靠高投入加以支撑。

所谓高消耗,主要是指过度消耗自然资源。目前,我国单位GDP的能耗比世界平均水平高2.4倍,是西方7个发达国家的5.9倍,是美国的4.3倍、法国的7.7倍和日本的11.5倍。中国的能源利用率仅为美国的26.9%和日本的11.5%。材耗的情况也类似。统计资料显示,2006年我国GDP占世界的5.5%,但水泥、钢铁和能源的消耗量却分别占世界消耗量的54%、30%和15%。据统计,建国50年来,我国的GDP(剔除通货膨胀因素)增长了10倍,但矿产资源消耗增加了40多倍。如此的经济增长模式,我国的资源能源难以支撑,世界也难以支撑。据国土资源部估计,在45种战略性资源中,中国国内资源能够满足需求的,到2010年将只有24种,到2020年将仅有6种,特别是石油、铁矿石等重要资源的供求矛盾将越来越尖锐。

所谓高污染,是指我国的各类污染极其严重。目前,我国是世界的加工厂、世界的生产车间,近200种工业品的产量位居世界第一,但也是世界的垃圾场。按照环境库兹涅兹曲线,环境排放量与工业化是一种倒U型的曲线关系。目前,我国正处于工业化中期,各类污染物的排放量日益上升。全国各类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故频发,给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带来极大的危害。因此,生态问题已经成为严重影响人民群众生存与生活质量的重要民生问题,成为维护社会稳定和保障人民健康的政治问题。

所谓低效益,是指我国的经济效益低下,依靠大量的资本投入和资源投入,但产出率较低,GDP仅占世界的5.5%,人均GDP排世界100多位。此外,我国的经济效率也十分低下,人均劳动生产率只有发达国家的几十分之一。

所谓低水平,是指我国的技术水平比较低。传统产业、低技术含量和低附加值的产业仍占相当比重,而且高新技术产业的总资产贡献率和产值利税率低于全部工业的相关指标。其主要原因是,我国的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和持续创新能力不足,缺乏核心竞争力。据国际社会统计,中国科技创新能力在49个主要国家(占世界GDP的92%)中,居于第28位。

所谓过度依赖国际的资源、技术和市场,是指我国的对外依存度偏高。我国已融入经济全球化的浪潮,外贸总额位居世界第三,引进国外直接投资位居世界第一,引进国外资源亦处于世界前列。目前,我国的外贸依存度已上升到70%以上,石油对外依存度达到47%,且还在上升,铁矿对外依存度超过了60%。2004年,我国已从农产品净出口国变成净进口国,农产品贸易首次出现55亿美元逆差。世界银行估计,到2010年和2020年,中国净进口粮食将分别达到1900万吨和3200万吨。过度依靠国外资源,将导致石油安全、粮食安全及其他战略资源的安全问题。过度依靠国外技术,不注重自主知识产权和科技持续创新,不能从认识和实践上解决引进技术与消化吸收和创新投资的关系,将陷入“引进一代,落后一代”的恶性发展怪圈,导致科技发展受制于人,生产产品附加值低,缺乏竞争力。目前,我国技术装备需要大量进口。据统计,我国光纤制造设备100%、集成电路85%、纺织制造设备70%、石化设备80%和高端医疗设备差不多90%到100%都依靠进口;而且,包括微软和伊士曼柯达在内的多家跨国公司已经在中国市场的相关领域占据了垄断地位。低附加值的产品过度依靠国际市场,则导致贸易磨擦不断上升,贸易市场竞争激烈。我国加工组装的产品需要大量出口,但出口商品中90%是贴牌产品。

总之,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资源少、环境容量小的现实国情,难以支撑这种粗放型经济持续、高速的增长。严峻的现实向我们昭示:传统经济增长方式已经走到尽头。如果再不转变增长方式,资源将难以支撑,环境将难以承受,竞争力将难以提升,经济持续增长和平稳运行的安全性将受到影响,因资源问题及贸易问题而引发国际冲突的可能性也将增加。

为此,必须转变执政理念。当我国跨过人均2010美元这个“经济成长门槛”,迈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发展阶段,当我国经济有了一定能级和规模后,现代化建设更要突出可持续发展,强调社会公平。在新的历史发展阶段,需要明确一种执政理念:社会层面的发展,其中包括人民生活质量、公共服务水平、民主法制建设、环境与资源保护等,都应成为对各级政府进行评价的重要内容。因此,当代中国必须克服GDP至上、以牺牲资源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增长的片面观念,牢固树立生态文明的科学发展观,必须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现代化道路,必须从技术依赖型、资源依附型、环境污染型、发展粗放型转向创新驱动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发展集约型的路子,即科学发展、生态文明的道路。

其次,再从国际背景来看。世界资源环境问题严峻,可持续发展道路漫长、任务艰巨,坚持节约资源与保护生态环境、探索新的发展路子成为国际潮流。

世界工业化和城市化在为人类创造巨大物质财富的同时,也付出了沉重的资源与环境代价,致使传统的发展模式难以为继。以环境保护为肇始,国际社会开启了对可持续发展的孜孜追求。以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为标志,世界各国逐步达成共识。从此,资源与环境不仅成为发展的重要内容,而且成为限制和促进发展的重要因素。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资源与环境问题对世界经济发展的影响更加深刻。

全球资源短缺以及为争夺稀缺资源而引起的冲突也日趋白热化。在一个拥有200多个国家、60多亿人口的星球上,资源匮乏的全球化趋势必然引发冲突和斗争。20世纪90年代初的海湾战争以及21世纪初的伊拉克战争,其实质就是美英等西方国家为保障石油供给安全而进行的战争。全球环境问题也在深刻影响着世界和平,环境问题处理不当可能成为国际冲突的一个根源。如非洲环境恶化引起的粮食危机等,引发了民族之间的矛盾和国家内部的动乱及地区的冲突。

总之,全球资源与环境问题已超越国界,一国的资源安全与环境安全已成为国家安全的重要内容,并可影响周边国家的安全,全球资源危机与环境危机已威胁着世界各国的国家安全。因此,各国都给予了高度重视,并采取了积极措施来解决资源与环境问题。在这种背景下,重视生态环境、探索新的发展路子成为国际社会的新潮流。

此外,一方面,世界大多数国家认同中国的科学发展与和平崛起。他们看到,作为一个工业化世界里的后来者,中国努力避免其他工业化国家的错误,通过改革开放,极大地提升了经济实力,结束了自身在世界的边缘地位,成为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力量。但另一方面,国际社会也有人担心中国崛起会威胁别国。他们主要不再担心意识形态威胁和军事威胁(当然,仍有人以此做文章),而主要担心所谓的经济威胁:中国大量进口资源、大量排放污染、大量出口商品,成为世界各国现实的或潜在的强有力的竞争对象。世界各国,特别是周边邻国,十分关注我国进口石油、铁矿石、粮食等各类自然资源给世界经济带来的影响,关注我国的二氧化碳排放、酸雨、沙尘暴、水土流失等生态环境问题给国际社会带来的影响。因此,不仅有少数人在宣扬“中国”,而且还有人污蔑中国推行“新殖民主义”。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作为一个执政党,必须向世界表明自己的执政理念,并向世界昭示中国走科学发展与和平崛起道路的决心。

二、将生态文明写入党代会报告的深远意义

党的十七大报告将建设生态文明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五大奋斗目标之一:“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循环经济形成较大规模,可再生能源比重显著上升。主要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

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生态文明,并且将其与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与精神文明一起作为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这是对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与社会发展的理性反思与实践总结,是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的继承、实践和发展。同时,这也是对世界发展经验教训的理性反思与实践总结,对人类社会关于人与自然关系所取得的认识成果的继承、实践和发展。总之,将建设生态文明写入党代会报告,是我们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理念的一次升华,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第一,从经济方面来看,提出生态文明并写入党代会报告,对解决当前我国发展所面临的资源环境的瓶颈约束,对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转变,对加强生态建设、环境保护与资源节约,对发展循环经济、促进节能减排等,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第二,从政治方面来看,提出生态文明并写入党代会报告,对转变执政理念、提升执政能力,对维系中华民族的生存与发展,对推动中国的和平崛起与中华文明复兴,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第三,从社会方面来看,提出生态文明并写入党代会报告,对坚持以人为本、保障人民的生存权利和身体健康权利,对改善人民的生活质量,对引导人民确立新的文明观念、形成新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第四,从国际方面来看,提出生态文明并写入党代会报告,是向世界表明中国为解决全球重大问题已经作出并将进一步作出的巨大努力和庄严承诺,是向世界展示出负责任的大国形象,也是向世界彰显中国要走科学发展与和平崛起、促进世界和谐的科学诠释和坚强决心,更是开创新的发展模式(坚持以人为本、建设资源节约型与环境友好型社会)、对发展世界文明形态的新探索与新贡献。

三、实现生态文明目标的重大战略措施

党的十七大报告不仅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目标任务,而且还提出了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生态文明目标的一系列重大战略措施:

第一,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其关键在于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调带动转变;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由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向实现保护环境和经济发展双赢转变。

第二,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必须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必须把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落实到每个单位,每个家庭。其中,特别是要落实好节能减排工作责任制,建设科学合理的能源资源利用体系;加大节能环保投入,促进生态修复。

第三,完善有利于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法律和政策,加快形成可持续发展体制机制。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建立并完善两个方面的资源环境经济政策机制:一是完善反映市场供求关系、资源稀缺程度、环境损害成本的生产要素和资源价格形成机制;一是实行有利于科学发展的财税制度,建立健全资源和排污权有偿使用制度,以及生态环境补偿机制。

第四,树立生态文明观念,形成新的生活方式。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模式。这就是要求在全社会形成一种新的“生态文明模式”,它包括:培养生态文明观念,倡导生态文化;引导文明消费,消除浪费性和污染性消费;提倡生态的生活方式,充分回收和利用废弃物;拓展低消耗且对环境友好的文化、科学、艺术、游憩等精神消费领域的丰富内涵。这种新的生活方式,有利于全面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有利于人的身心健康,有利于人的全面发展。

第五,以人为本,改善民生。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因此,必须通过发展教育、扩大就业、增加就业、建立社会保障体系等措施来加强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以人为本,改善民生,其中重要的一条就是在追求经济与社会发展的过程中,要消除贫困、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要不断改善城乡人居环境,而不是破坏人民赖以生存的资源环境。

第六,加强国际合作,共同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各国人民应携手努力,环保上相互帮助、协力推进,共同呵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并要求全国加强应对气候变化能力建设,为保护全球气候作出新贡献。这是在和平发展的内涵中,首次明确了环境保护国际合作的原则和措施。

全球新能源发展报告范文第4篇

BP的企业社会责任观

坚持可持续发展

BP公司对可持续发展界定了明确含义:更新资产,提供更好的产品和服务,以满足不断变化的需求;持续吸引新的员工;服务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始终保持用户、股东和社区对公司的信任与支持。

负责任的行为是公司不可或缺的构成要素

BP认为,公司负责任是公司为社会认可的基础,无论是公司能够控制的经营活动,还是不能控制但有影响力的活动,公司都必须负责任;公司负责任与确保股东回报是内在一致的,只有公司运营满足人类需求,才能为投资者创造利润;公司身为世界的一部分,要为世界的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BP要推动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满足环境可持续发展,致力于公司和社会的人才成长。

BP价值观

核心理念是正直、诚信经营、尊重他人、追求共赢、服务人类进步;奉献产品和服务以提高人们生活品质;为人们出行、取暖和照明提供便利;坚持尊重人权和保护环境。

品牌价值观:一是业绩为本,全球统一标准,包括财务业绩和非财务业绩,如环境、安全、用户和员工满意度等;二是创新,寻找新机会,实现新突破;三是进取,以亲和、公开的方式广泛听取顾客、社会和社区的建议,持续改进;四是绿色环保,承诺以积极、负责的态度使用资源,大力开发低碳排放能源。

集团价值观原则:一是健康、安全与环保。确保健康与安全,运营对环境负责任,发展不以环境为代价;二是员工和能力,包括员工技能、善待员工、员工期望、包容性、才能与多元化、薪酬;三是处理外部关系,包括互利共赢、社会影响、人权、透明度、政府关系和施加影响;四是业绩,包括守法与道德观、持续改进、内化目标、风险。

特别强调风险管理的重要性

风险管理在达成BP社会责任目标和落实价值观的过程中扮演着核心角色。BP期望通过有效的风险管理,在日常经营管理过程中实现:公司运营对环境负责任,公司发展能够超越利用能源和环境保护的两难选择,公司与社会保持互惠共赢,促进社区经济与社会发展,推动尊重人权。

BP 2005社会责任报告的基本框架

报告共四章,可划分为五个方面。概述,介绍BP公司的责任观,2005年公司社会责任的主要成就与挑战,能源产业背景以及公司业务和新技术发展概览;公司社会责任实践,具体阐述三方面内容:负责任的公司运营、公司与气候变化、公司与社会发展;公司社会责任业绩指标,包括五年的业绩指标数据和业绩指标数据的解读;报告编制方法和报告采用的国际组织标准,介绍了判定实质性问题的重要性矩阵工具,报告支持联合国全球契约(UNGC)、全球报告倡议组织(GRI)《可持续发展报告指南(2002)》和国际石油行业的报告编制指南,提供了BP社会责任指标与UNGC、 GRI指标的对比索引;安永事务所对报告的独立审验声明。

BP公司社会责任指标包括五方面:财务与运营,包括实物产量、销售收入、重置成本利润、税款、股息、员工报酬、供应商合同金额、因不合规或不道德行为中止合同数目等;安全与作业标准化;环境,包括温室气体排放、水排放、废料和环境与安全罚款等;员工,包括员工总数、性别、民族、员工热线案例等;社会捐助。

点评

BP 2005社会责任报告特点鲜明,重点突出。

一是报告取名可持续发展报告(Sustainability Report),明确阐述了BP对可持续的理解,提出公司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是对社会负责任,公司致力于实现公司可持续发展和服务环境可持续发展、员工可持续发展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统一。

二是报告内容既突出行业特点,又充分反映国际组织的社会责任报告标准。BP2005年报告是公司第一次根据国际石油行业环境保护协会/美国石油学会(IPIECA/API)指南编制的报告,采用了能源行业的关键业绩指标。同时报告详细阐述了对联合国全球契约十项原则的支持;对全球报告倡议组织(GRI.2002)的11条原则的应用(透明度、包含性、清晰性、完整性、相关性、可持续发展、准确性、中立性、可比性、可验证性、时效性)以及与GRI核心指标的对比索引和说明。

三是报告充分反映了BP社会责任实践的重点。在负责任的公司运营中,报告强调了BP社会责任管理体制、机制和程序;利益相关方对话和参与;安全、环境和员工责任等内容。在BP与气候变化中,报告强调以可持续的方式生产能源,重点介绍了替代能源和可持续交通。在BP与社会发展中,除全面介绍BP对业务所在区域的政府、企业和社区的积极影响以外,还特别强调了教育和利用公司专长服务社会。报告特别指出教育是发展的关键,是BP社会责任框架内的一个核心内容。能源是帮助人们脱贫的重要因素,BP作为能源公司要利用自己的专长,为发展中和新兴国家的低收入人群提供基础设施和服务。

四是报告十分重视外部机构对报告内容的独立审验与观察评价。安永事务所的特别观察贯穿报告始终。安永事务所按照《AA1000审验标准》和国际会计师联合会的ISAE3000标准对报告进行了独立审验,审验声明篇幅很长,内容丰富,对报告的实质性、完整性和相关性发表了详细的意见。

全球新能源发展报告范文第5篇

基辛格联合咨询公司主席、前《时代》杂志编辑约书亚·库珀·拉莫日前特为美国《财富》杂志撰文,表示当前世界经济已显现出全球化消退、内部化增强的趋势。

自经济危机开始,世界范围内的贸易与资本流动的全球化程度均有所下降,虽然2009年起贸易已恢复活力,但资本流动的全球化程度依然持续走低,反映出各国对外直接投资意愿的降低。

拉莫指出,过去20年中全球贸易增长的速度约为经济增长的两倍。2006年作为危机前的最后一个“健康年”,全球GDP增长3.5%,贸易增长达8%。但近两年来的全球贸易状况却并不乐观,一些重要地区的贸易增长已低于GDP增长。

预计2012年全球贸易增长速度将再次低于20年来的平均水平。海外资产投资增长速度,这一最能反映全球化热情的指标也在跌至40%,远低于2008年高于50%的水平。

“过去20年的全球化加深了各国之间的联系,但在全球化的热情达到巅峰时刻之后,一种新的经济内部化趋势逐渐开始蔓延。”拉莫说道。新时代的成功和增长或将由“内部”决定,曾经的“外部”正被“内部”取代。内部经济已经开始崛起。

“中国在过去几十年的发展中主要依靠对外开放和低廉的劳动力成本,但在未来10年里,则迫切需要修复失衡的内部系统。” 拉莫提醒道。全球化的黄金时代可能已经过去。企业和国家都需要为“经济内部化”做好准备。过多依赖外部拉动的经济增长将不可持续,必须加强自身调整能力去主动掌握未来。

除了国家层面的宏观经济运行外,这种由外部到内部的转变也将影响微观层面的企业经营理念。全球化时代,企业胜出大多源于成功的品牌塑造,但在经济内部化时代,“价值”和“文化”或许将成为企业在竞争中占得优势的根本。

“如果要问为什么硅谷繁荣,而华尔街却走向衰退,那么答案很可能是:二者都有金钱和头脑,但硅谷却拥有一种彼此合作的内部文化。” 拉莫说道。

亚洲继续引领全球经济增长

智库支持:世界银行

世界银行12月19日《东亚与太平洋地区经济半年报》,认为在全球经济表现平淡的情况下,东亚与太平洋地区的发展中经济体却依然保持活力。预计2012年东亚地区增长将达7.5%,对全球增长的贡献约40%;2013年复苏后增长可回升至7.9%,对全球经济增长贡献至少达到今年水平。内需仍是东亚地区多数经济体增长的主要推动力。

其中,中国由于财政刺激和大型投资项目加快实施,2013年增速或将达8.4%。除此之外,东亚其他发展中国家的表现均好于去年,预计2012年增长5.6%,大大高于2011年的4.4%。来自印尼、马来西亚和菲律宾的持续强劲增长更将促使东亚发展中国家(除中国外)2013年增长达到5.7%,2014年达到5.8%。另一亮点是缅甸经济在2011~12财年持续加速,GDP增长达5.5%,预计2012~13财年可达6.3%。

报告指出,还有相当多的风险可能拖慢东亚经济的增长态势,如欧元区改革延误、美国的“财政悬崖”、中国投资增长急剧下降等可能,但多数国家可以通过放松财政政策来抵御其影响。

希腊债务评级直升六级

国际评级机构标准普尔公司近日报告将希腊债务评级连升六级,由“选择性违约”(SD级)直接被调升至“B-”级,未来展望为“稳定”。这是欧债危机爆发以来希腊的评级首度上调,也是自2001年6月以来的最高评级。

标普的理由是,希腊政府近半年以来一直坚持实施各项财政及经济结构改革措施,财政获得喘息空间;近期完成折价债券回购操作,债务负担得到明显改观;其他成员国坚决支持希腊留在欧元区。

希腊评级上调远超市场预期,更大幅提振了欧元区的市场信心。报告当日欧元兑美元汇率最终突破1.32关口,盘中还一度升至1.3238,成为七个半月来的最高位。标普这一行为也在一定程度上表明欧债危机已度过最危险的时期,进入新的复苏阶段。但如希腊财长所言,远离债务违约的道路仍漫长而艰苦,形势仍可能反复。“只有希腊经济稳定复苏,欧债危机才可谓终结。”

中东北非地区融资势头强劲

安永会计师事务所在近日的中东及北非地区IPO报告中指出,2012年中东及北非地区资本市场IPO融资总额达约20亿美元,超出2011年的8.439亿美元一倍以上。内容涵盖材料、消费品、金融、医药众多领域。仅在第四季度,市场上就有 3.398亿美元的企业上市融资。

其中沙特阿拉伯以超过14亿美元的融资额高居榜首,阿联酋和阿曼分别以2.77亿和2.644亿美元排在二、三位。报告指出,2013年的前景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投资者对该地区发展状况的信心。“我们有信心相信,2013年沙特和阿联酋仍将是该区域投资者IPO活动的首选中心。”报告中写道。

煤炭或将挑战石油成消费主导

智库支持:国际能源署(IEA)

近日国际能源署(IEA)《煤炭市场中期报告》,预测2017年全球对煤炭的消耗将达到相当于43.2亿吨石油的等同水平,甚至有机会超过石油,成为世界头号能源消费品。国际能源署执行干事玛丽亚·范德胡芬表示,“如果不调整现行政策,煤炭有可能在十年之内取代石油,成为全球能源的首要来源。”

目前煤炭已占全球能源消费的28%。作为全球最大的煤炭消费国,中国每年消费量约占全球消费总量的46.2%,并有望于2014年突破50%。由于页岩气的大量开采,美国第二大煤炭消费国的地位可能在2017年由印度取代。中印等新兴市场的庞大需求,已经并将继续推动煤炭在能源结构中的比重不断攀升。

IEA指出,全球各国对煤炭的需求均在上升。美国页岩气的大量开采,增加了对欧洲的煤炭出口。除价格下降外,欧盟碳排放贸易对污染权的规定也促使能源消耗正从天然气向煤炭转移。2012年初,煤炭消耗量在西班牙增加了65%,在英国和德国分别增加了35%和8%。

全球汽车市场前程各异

据美国行业调查公司IHS全球汽车销量调查报告预测,2013年全球汽车市场产量将再度超过销量。尽管从全球范围业看,汽车产量将保持稳步增长的繁荣态势,但对不同国家来说,却是“几家欢喜几家愁”。